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8篇写清明节的古诗大全,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写清明节古诗大全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黄庭坚:《清明》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笃天地龙蛇蛰,两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封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邱。
曹雪芹:《风筝》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杨万里:《寒食上冢》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
桃杏满村春似锦,踏歌椎鼓过清明。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日忆诸弟》
唐·韦应物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清明日对酒》
宋·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清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是谁,满眼蓬蒿共一丘。
《长安清明言怀》
唐·顾非熊
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
九陌芳菲莺自啭,万家车马雨初晴。
客中下第逢今日,愁里看花厌此生。
春色来年谁是主,不堪憔悴更无成。
《清江引·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彻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歌,遥听弦管暗看花。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唐·贾岛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
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
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阊门即事
张继〔唐代〕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夜
白居易〔唐代〕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清明
王禹偁〔宋代〕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祖咏〔唐代〕
田家复近臣,行乐不违亲。
霁日园林好,清明烟火新。
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
池照窗阴晚,杯香药味春。
檐前花覆地,竹外鸟窥人。
何必桃源里,深居作隐沦。
1、唐朝·贾岛的《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2、唐朝·温庭筠的《清明日》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3、宋朝·范成大的《清明日狸渡道中》
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
石马立当道,纸鸢鸣半空。墦间人散後,乌鸟正西东。
4、唐朝·孟浩然的《清明即事》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1、莫惊时节换,安分看如何。——张镃《寒食》
2、梨花榆火催寒食。——周邦彦《兰陵王·柳》
3、地僻人稀到,檐虚燕未过。——张镃《寒食》
4、莫辞吊枯骨,千载长如此。——邵谒《长安寒食》
5、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温庭筠《清明日》
6、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韩翃《寒食》
7、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韩偓《夜深》
8、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赵长卿《临江仙·暮春》
9、欲将诗句慰穷愁,眼中万象皆相识。——郑刚中《寒食》
10、欣然应接已无暇,都为老来无笔力。——郑刚中《寒食》
11、梦回山枕隐花钿。——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12、把紫府清都作一家。——谢枋得《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
13、溅行裙更惜,凤钩尘污。——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14、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韦庄《长安清明》
15、落花夜雨辞寒食。——吴文英《菩萨蛮·落花夜雨辞寒食》
16、淡荡春光寒食天。——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17、酹入梅根,万点啼痕暗树。——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18、上苑风烟好,中桥道路平。——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19、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高翥《清明日对酒》
20、移来古寺种朱门。——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21、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22、遇客踟蹰立,寻花取次行。——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23、宿醉头仍重,晨游眼乍明。——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24、红深绿暗径相交,抱暖含芳披紫袍。——温庭筠《寒食日作》
25、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26、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27、报扫荡、狐嗥兔舞。——吴潜《海棠春·已未清明对海棠有赋》
28、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29、葱蒨松犹嫩,清明月渐圆。——欧阳詹《酬裴十二秀才孩子咏》
30、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31、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32、海角天涯,寒食清明,泪点絮花沾袖。——吴文英《花心动·柳》
33、催趁戏旗游鼓,素澜雪溅。——吴文英《瑞龙吟·德清清明竞渡》
34、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35、蓦见人家,杨柳分烟,扶上檐牙。——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36、雨下飞花花上泪,吹不去,两难禁。——陈子龙《唐多令·寒食》
37、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38、想东园、桃李自春,小唇秀靥今在否。——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39、算韶华,又因循过了,清明时候。——王雱《倦寻芳慢·露晞向晚》
40、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41、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42、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43、鸣玉惭时辈,垂丝学老翁。——张继《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
44、冷空淡碧,带翳柳轻云,护花深雾。——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45、老瓦盆边,田家翁媪,鬓发如丝。——卢挚《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46、肠漫回,隔花时见,背面楚腰身。——吴文英《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
47、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卢挚《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48、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49、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50、春游浩荡,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丘处机《无俗念·灵虚宫梨花词》
51、燕归来,问彩绳纤手,如今何许。——吴文英《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
52、柳濛烟梨雪参差,犬吠柴荆,燕语茅茨。——卢挚《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53、这次第,算人间没个并刀,剪断心上愁痕。——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
54、麦饭纸钱,只鸡斗酒,几误林间噪喜鸦。——谢枋得《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
55、阑风伏雨催寒食,樱桃一夜花狼藉。——纳兰性德《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
56、帝命守坟,王令修墓,男子正当如是邪。——谢枋得《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
57、叹雨濡露润,还思宰柏,风柔日媚,羞看飞花。——谢枋得《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
58、昨宵风雨,只有一分春在,今朝犹自得,阴晴快。——晁冲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时》
1、晴日暖,淡烟浮。——仲殊《诉衷情·寒食》
2、斩新衣踏尽,还似去年时。——王建《寒食》
3、田舍清明日,家家出火迟。——王建《寒食》
4、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沈佺期《寒食》
5、清明时节雨声哗。——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
6、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温庭筠《清明日》
7、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孟浩然《清明即事》
8、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孟浩然《清明即事》
9、已放笙歌池院静。——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10、笋柱秋千游女并。——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1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12、红船满湖歌吹,花外有高楼。——仲殊《诉衷情·寒食》
13、旗亭唤酒,付与高阳俦侣。——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14、寒食时看郭外春,野人无处不伤神。——云表《寒食诗》
15、野店垂杨步,荒祠苦竹丛。——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16、双缕绣盘金,平沙油壁侵。——陈子龙《唐多令·寒食》
17、花多花少非我事,春去春来亦堪惜。——郑刚中《寒食》
18、啼红正恨清明雨。——赵令畤《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
19、熟睡起来,宿酲微带。——晁冲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时》
20、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贾岛《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21、玉炉沈水袅残烟。——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22、尘香明日城南陌。——吴文英《菩萨蛮·落花夜雨辞寒食》
23、石榴美艳,一撮红绡比。——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24、舞烟眠雨过清明。——晏几道《浣溪沙·二月和风到碧城》
25、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白居易《清明夜》
26、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27、绿柳朱轮走钿车。——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28、总不解、将春系住。——吴文英《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
29、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30、记前度、刘郎曾赋。——吴文英《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
31、蹴球尘不起,泼火雨新晴。——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32、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33、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
34、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35、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辛弃疾《感皇恩·滁州为范倅寿》
36、流水翻催泪,寒灰更伴人。——胡皓《和宋之问寒食题临江驿》
37、到归时、定有残英,待客携尊俎。——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38、春来春去何时尽,闲恨闲愁触处生。——王禹偁《清明日独酌》
39、回首西陵松柏路,肠断也,结同心。——陈子龙《唐多令·寒食》
40、残日半开一川,花影零乱。——吴文英《瑞龙吟·德清清明竞渡》
41、燕子巢方就,盆池小,新荷蔽。——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42、浓睡觉来慵不语,惊残好梦无寻处?——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43、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魏承班《渔歌子·柳如眉》
44、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45、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46、濯锦古江头,飞景还如许。——吴潜《海棠春·已未清明对海棠有赋》
47、晚霁龙门雨,春生汝穴风。——张继《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
48、忆得盈盈拾翠侣,共携赏、凤城寒食。——李甲《帝台春·芳草碧色》
49、还始觉、留情缘眼,宽带因春。——吴文英《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
50、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作者: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注释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纷纷:形容多。
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借问:请问。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赏析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作者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作者杜牧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作者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怎见得呢?“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所谓“纷纷扬扬,降下好一场大雪来”。但是临到雨,情况却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这细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如倾如注的暴雨,也与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是一个味道。这“雨纷纷”,正抓住了清明“泼火雨”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行人”不等于“游人”,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那么什么是“断魂”呢?“魂”就是“三魂七魄”的灵魂吗?不是的。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断魂”,是极力形容那一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比方相爱相思、惆怅失意、暗愁深恨等等。当作者有这类情绪的时候,就常常爱用“断魂”这一词语来表达他的心境。
清明这个节日,在古人感觉起来,与我们今天对它的观念不是完全一样的。在当时,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是主要的礼节风俗。除了那些贪花恋酒的公子王孙等人之外,有些头脑的,特别是感情丰富的作者,他们心头的滋味是相当复杂的。倘若再赶上孤身行路,触景伤怀,那就更容易惹动了他的心事。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给行人就又增添了一层愁绪。这样来体会,才能理解为什么作者在这当口儿要写“断魂”两个字;否则,下了一点小雨,就值得“断魂”,那不太没来由了吗?
这样,我们就又可回到“纷纷”二字上来了。本来,佳节行路之人,已经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zǎn]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所以说,纷纷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绪;甚至不妨说,形容春雨,也就是为了形容情绪。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绝艺,一种胜境。
前二句交代了情景,问题也发生了。怎么办呢?须得寻求一个解决的途径。行人在这时不禁想到:往哪里找个小酒店才好。事情很明白:寻到一个小酒店,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小饮三杯,解解料峭中人的春寒,暖暖被雨淋湿的衣服;最要紧的是,借此也就能散散心头的愁绪。于是,向人问路了。
是向谁问路的呢?作者在第三句里并没有告诉我们,妙莫妙于第四句:“牧童遥指杏花村”。在语法上讲,“牧童”是这一句的主语,可它实在又是上句“借问”的宾词——它补足了上句宾主问答的双方。牧童答话了吗?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以“行动”为答复,比答话还要鲜明有力。我们看《小放牛》这出戏,当有人向牧童哥问路时,他将手一指,说:“您顺我的手儿瞧!”是连答话带行动——也就是连“音乐”带“画面”,两者同时都使观者获得了美的享受;如今作者手法却更简捷,更高超:他只将“画面”给予读者,而省去了“音乐”。不,不如说是包括了“音乐”,读者欣赏了那一指路的优美“画面”,同时也就隐隐听到了答话的“音乐”。
“遥”,字面意义是远。但我们读诗的人,切不可处处拘守字面意义,认为杏花村一定离这里还有十分遥远的路程。这一指,已经使我们如同看到,隐约红杏梢头,分明挑出一个酒帘——“酒望子”来了。若真的距离遥远,就难以发生艺术联系,若真的就在眼前,那又失去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妙就妙在不远不近之间。《红楼梦》里大观园中有一处景子题作“杏帘在望”,那“在望”的神情,正是由这里体会脱化而来,正好为杜郎此句作注脚。《小放牛》里的牧童也说,“我这里,用手儿一指,……前面的高坡,有几户人家,那杨柳树上挂一个大招牌”,然后他叫女客人“你要吃好酒就在杏花村”,也是从这里脱化出来的。“杏花村”不一定是真村名,也不一定即指酒家。这只需要说明指往这个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就够了,不言而喻,那里是有一家小小的酒店在等候接待雨中行路的客人的。
不但如此。在实际生活中,问路只是手段,目的是得真的奔到了酒店,而且喝到了酒,才算一回事。在诗里就不必然了,它恰恰只写到“遥指杏花村”就戛然而止,再不多费一句话。剩下的,行人怎样地闻讯而喜,怎样地加把劲儿趱上前去,怎样地兴奋地找了酒店,怎样地欣慰地获得了避雨、消愁两方面的满足与快意……,这些作者就能“不管”了。他把这些都含蓄在篇幅之外,付与读者的想象,由读者自去寻求领会。他只将读者引入一个诗的境界,他可并不负责导游全景;另一面,他却为读者开展了一处远比诗篇语文字句所显示的更为广阔得多的想象余地。这就是艺术的“有余不尽”。
这才是作者与我们读者的共同享受,这才是艺术,这也是我国古典诗歌所特别擅场的地方。古人曾说过,好的诗,能够“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在于言外”。拿这首《清明》绝句来说,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当之无愧的。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与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这些,都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也就是值得我们学习继承的地方吧!
作者: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译文
京城一年一度又是清明,人们的心里自然就起了忧愁思念。
马车声在路上繁杂地响,东城的郊外杨柳一片青翠。
花开了草都长了出来,鸟儿在飞蝴蝶成双成对在嬉戏。
自己坐在空空的'大堂里回忆往昔,以茶代酒,喝聊。
注释
此诗除《全唐诗》外,诸本皆不载,似非孟浩然所作。
帝里:京都。
据此句,知作诗时作者不在帝里。
茗:茶。按,饮茶之风,似始盛于中唐以后,盛唐时尚不多见。
赏析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一个“重”字,一个“愁”字,开篇明义。
京城一年一度又是清明,也许清明是一个普通的日子,然而漂泊在外的游子此刻的心中却贮一片愁楚。一开篇,全诗就置入了青灰的愁绪中,奠定了抒情状物的基调。清明节,唐人有游春访胜、踏青戴柳、祭祀祖先的风俗,往往倾城而出。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就惟妙惟肖地点染出了这种境界。说点染,是因为是作者并未进行全景式的描述,而是采用动静结合,声色倶出的特写手法,犹如一个配声音的特写镜头,生动自然。远处,甬路上传来了一阵吱吱嘎嘎的行车声,这声音有些驳杂,,看来不是一辆车,它们到哪里去呢?“柳色东城翠”,哦,原来是到东城去折柳踏青。一个“翠”字不禁使人想到了依依柳烟,濛濛新绿的初春图景。接,“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喜”,作者又把想象的目光转向了绿草青青的郊外。
坐在马车上,顺青色的甬路来到绿意萌生的柳林,来到万勿复苏的郊外。白的杏花、粉的桃花轻盈地飘落,而毛绒绒、绿酥稣的小草却齐刷刷地探出了头,给这世界点缀一片新绿。群莺自由自在地翱翔,美丽的蝴蝶成双成对地嬉戏,一切生命都在尽享大自然的温柔与丽,这该是何等畅快、舒心。
然而作者并未“渐入佳境”,笔锋一转,把目光收回身旁。“堂堂坐相忆,酌茗代醉”,一动一静,两个镜头浦,我们仿佛看到了作者独坐旷室,痴痴地追忆什么,继而端起茶杯,默默一饮而尽,叹口气又呆呆坐出神。这里的孤寂、愁思,这里的凄冷、沉默,同欣欣向荣的大自然、欢愉的郊游人群形成了一种多么鲜明的对比。作者追忆什么,是童年无拘无束的天真自由,少年隐居的苦读生活,还是欲登仕途的漂泊岁月?作者在愁什么,愁仕途的艰辛难挨,还是愁人世的沧桑易变?
融融春光下作者抒写了无尽的感慨,个中滋味令人咀嚼不尽。 作者想入仕途却又忐忑不安;欲走进无拘无束的大自然,却又于心不甘。种种矛盾的情绪扭结在一起,寓情于景,寓情于境,自然而传神地表达出作者微妙、复杂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