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赞上人》唐诗原文及注释(唐诗《寄人》)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收集的6篇《寄赞上人》唐诗原文及注释,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寄赞上人》唐诗原文及注释

《寄赞上人》唐诗原文及注释

【作品介绍】

《寄赞上人》的作者是杜甫,被选入《全唐诗》的第218卷第8首。

【原文】

寄赞上人

作者:唐·杜甫

一昨陪锡杖,卜邻南山幽。

年侵腰脚衰,未便阴崖秋。

重冈北面起,竟日阳光留。

茅屋买兼土,斯焉心所求。

近闻西枝西,有谷杉黍稠。

亭午颇和暖,石田又足收。

当期塞雨干,宿昔齿疾瘳。

裴回虎穴上,面势龙泓头。

柴荆具茶茗,径路通林丘。

与子成二老,来往亦风流。

【注释】

①这首诗是杜甫乾元二年(759)秋在秦州所作。上人:佛教称具备德智善行的人。后作为对僧人的敬称。赞上人:即赞公。

②一昨:昨天,过去。一为发语词。锡杖:僧人所持之杖,亦称禅杖。代指赞公。

③卜邻:选择邻居。《左传·昭公三年》:“惟邻是卜。”

④年侵:为岁月所侵,指年老。

⑤未便:不便。

⑥竟日:终日,整天。

⑦买:全诗校:“一作置。”

⑧杉:指树。黍:指庄稼。全诗校:“一作漆,即黍。”稠:多。

⑨亭午:中午。

⑩石:全诗校:“一作沙。”

11、塞:全诗校:“一作寒。”

12、宿昔:早晚。表示时间之短。齿疾:才病。廖:病愈。

13、裴回:同“徘徊”。虎穴:山名。

14、面势:对面。龙泓:水名。

15、柴荆:用柴荆做的简陋的门。指村舍。

16、径:全诗校:“一作遥。”

17、二老:指自己与赞公。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杜审言父亲)起由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是因为在杜甫所作的诗多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著作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绝句》、《望岳》等等。

篇2:寄普门上人原文注释及其翻译

寄普门上人

作者:唐·刘长卿

白云幽卧处,不向世人传。

闻在千峰里,心知独夜禅。

辛勤羞薄禄,依止爱闲田。

惆怅王孙草,青青又一年。

篇3:杜甫《寄赞上人》原文及译文鉴赏

杜甫《寄赞上人》原文及译文鉴赏

《寄赞上人》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昨陪锡杖,卜邻南山幽。

年侵腰脚衰,未便阴崖秋。

重冈北面起,竟日阳光留。

茅屋买兼土,斯焉心所求。

近闻西枝西,有谷杉黍稠。

亭午颇和暖,石田又足收。

当期塞雨干,宿昔齿疾瘳。

裴回虎穴上,面势龙泓头。

柴荆具茶茗,径路通林丘。

与子成二老,来往亦风流。

前言:

《寄赞上人》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写于诗人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期,当时作者听说西枝村西边有个地方,不但林木繁茂,风和日暖,而且有着旱涝保收的田地,便渴望能去那里搭建草堂居住。诗中表明了那里的宜居情景,想象诗人自己在那里的“惬意”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晚年生活的期望。

注释:

⑴上人:佛教称具备德智善行的人,后作为对僧人的敬称。赞上人:即赞公和尚

⑵一昨:昨天,过去。一为发语词。锡杖:僧人所持之杖,亦称禅杖,此代指赞上人

⑶卜邻:选择邻居。《左传·昭公三年》:“惟邻是卜。”

⑷年侵:为岁月所侵,指年老

⑸未便:不便

⑹竟日:终日,整天

⑺买:《全唐诗》校:“一作置。”

⑻杉:指树。黍:指庄稼。《全唐诗》校:“一作漆,即黍。”稠:多

⑼亭午:中午

⑽石:《全唐诗》校:“一作沙。”

⑾塞:《全唐诗》校:“一作寒。”

⑿宿昔:早晚,表示时间之短。齿疾:才病。廖:病愈

⒀裴回:今写作“徘徊”。虎穴:山名

⒁面势:对面。龙泓:水名

⒂柴荆:用柴荆做的简陋的门,指村舍

⒃径:《全唐诗》校:“一作遥。”

⒄二老:指自己与赞上人

翻译:

这首诗是杜甫于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秋在秦州(治今甘肃天水市区)所作。当年,杜甫在天水西枝村与赞上人一同寻置草堂地,杜甫一心想找一处向阳暖和的地方搭建自己居住的草堂,然而,当时节气已临深秋,树藤已沉入暗色,土地露出潮湿,直到西阳抹山草蔓沾上露水夜色即将来临,两人仍没有找到如意的地方,只好权且回去歇息。到了晚上,两位老朋友点燃松明灯,烧火煮茶,通宵攀谈。两人回顾京城往事,感慨万千。这天晚上,两人聊了一夜,不知不觉,已是东方朦胧,仍谈兴不减。最后商定稍作休息后,继续出外寻找理想的卜居地。然而杜甫和赞公在西枝村周围看了好几遍,都未能找到如意的卜居地,杜甫只好暂时回到秦州城里。过了几天他又听说西枝村西边有一条山谷,那儿风光无限,条件不错。于是又产生了再去西枝村与赞上人一同寻找卜居地的想法。为此杜甫用诗的形式给赞上人写了一封信,再次谈到自己对卜居地的基本要求和与赞上人作邻往来的美好憧憬。

鉴赏:

《寄赞上人》被选入《全唐诗》的'第二一八卷第八首。这可以说是一篇诗体书信。从这首诗里,读者看到了一位失意老人对自己晚年生活的期望。杜甫觉得自己已经年迈,腰腿也不灵便,不宜居住在阴冷的地方,如果有一块阳光充足的山坡上能搭建自己的茅屋,周围还有土地可供耕种,就心满意足了。当他听说西枝村西边有个地方,不但林木繁茂,风和日暖,而且有着旱涝保收的田地,便渴望能去那里居住。他通过诗作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这一愿望得以实现,到时和赞上人你来我往,一同徜徉在山原,信步于林径,观看西枝村秀色美景;赏花品茶论经赋诗,是件多么令人惬意,使人羡慕的风流之事。

篇4:《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原文及注释

作者:唐·韦应物

凿崖泄奔湍,称古神禹迹。

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

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

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

贻之道门旧,了此物我情。

注释

①嘉陵江:水名,源出陕西凤县嘉陵谷,至四川重庆流入长江。上人:对僧人的敬称。

②湍:急流。

③禹:夏禹。古史相传舜命禹治水,他采用疏导的力、法,历十三年,使水患悉平。

④道门:此处指佛门。友:原作“旧”,校云“一作友”。

篇5:《梓州罢吟寄同舍》唐诗原文及注释

【作品介绍】

《梓州罢吟寄同舍》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40卷第117首。

【原文】

篇6:《梓州罢吟寄同舍》唐诗原文及注释

作者:唐·李商隐

不拣花朝与雪朝,五年从事霍嫖姚。

君缘接座交珠履,我为分行近翠翘。

楚雨含情皆有托,漳滨卧病竟无憀。

长吟远下燕台去,惟有衣香染未销。

【注释】

①大中九年十一月,柳仲郢罢东川节度使,内调为吏部侍郎。这是作者罢幕职时寄赠幕府同僚之作。

②不拣:不论。

③霍嫖姚:汉霍去病曾为嫖姚校尉。此借指柳仲郢。从事:担任幕僚。

④君:指同舍。接座:座席相连。珠履:此指上客。战国时楚春申君黄歇有客三千馀人,其上客均穿珠履。行:指酒筵前舞行。翠翘:妇女首饰,此指舞妓。“接座”“分行”均承上“从事”而来。两句互文。

⑤楚雨:用《高唐赋序》“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皆有托:谓自己与同舍如楚女含情,五年间均有所托。

⑥漳滨卧病:用刘祯诗“余婴沉痼疾。窜身清漳滨”意。这句指自己。

⑦燕台:燕昭王黄金台,指幕府。

⑧衣香:用荀彧事。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热门大全

学诗词

学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