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感慨物是人非(表达李清照对人生感慨的诗)

李清照的[物是人非事是休,欲语泪先流]的全词是什么

武陵春① 【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② 也拟泛轻舟。

③ 只恐双溪舴艋舟,④ 载不动、许多愁。 【作者】 1084-?,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

幼有才藻,十八岁适金石家赵 明诚,夫妇感情甚笃。南渡后,赵明诚病故,她颠沛流离于江浙皖赣一带,在 孤寂中度过晚年。

她工诗能文,诗尤为宋代大家,前期词多写闺情相思,后期 词融入家国之恨与身世之感,风格顿变。她兼擅令慢,每能创意出奇,以经过 提炼的口语表达其独特真切的感受,形成辛弃疾所称道的“易安体”。

有《漱 玉词》。 【注释】 ①调名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所述武陵渔人游历桃花源事。

又名《武林春》。 《词谱》以毛滂词为正体。

双调,四十八字,平韵。 ②双溪:水名,在今浙 江金华城南。

③拟:准备。 ④舴艋舟:小船。

【品评】 此词写于作者晚年避难金华期间,时在绍兴四年(1134)金与伪齐合兵南 犯以后。其时,丈夫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孑然一身, 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因而词情极为悲苦。

清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卷二评曰:“悲深婉笃,犹令人感伉俪之重。” 所论甚切。

首句用笔极为细腻:其意不过是说风吹花落,却不从正面着笔,而落墨于 “风住”、“花已尽”的结局。尘土因花落而香,说明落花遍地,而这又反照 出风之狂暴。

一句中有三层曲折,确是匠心独动。次句写日色已高,而犹“倦” 于梳头,从侧面揭示情怀之苦、心绪之乱,笔法略同于其早期词作《凤凰台上 忆吹箫》中的“起来慵自梳头”,但一为生离之愁,一为死别之恨,巨细深浅 均有所不同,作者在遣辞上易“慵”为“倦”,正显示了二者之间的差别。

三、四两句是漱玉词中并不多见的直抒胸臆之笔。之所以一改含蓄风格,当是因为 汹涌澎湃的情潮已漫出心堤,无法遏制,只好任其自由渲泄。

“物是人非事事 休”,说明她生活中原有的美好东西已尽皆丧失,无一留存,虽是放笔直书, 却具有高度的概括力。过片后“闻说”二句宕开一笔,写自已有意泛舟双溪, 观赏春光,精神似稍振起。

但“只恐”二句复又折回,跌衬出更趋深重的愁情。 “愁”本无形,难以触摸,而今船载不动,则其重可知、其形可想。

这是其构 思新颖处。此外,下片中“闻说”、“也拟”、“吸恐”六字前后勾连,也是 揭示作者内心活动的传神笔墨。

为什么李清照会有物是人非的感慨?

这是因为:

1、李清照这首《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当年词人已经是五十三岁。那时,词人已处于国破家亡之中,最亲的丈夫死了,而且,和丈夫一起珍藏多年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而今,自己也流离异乡,无依无靠,内心极其悲苦。

2、“物是人非”即风物依旧,人事却已不同。词人在这里说的是,自己与丈夫赵明诚收集的部分金石、文物、书籍还在,可大宋朝廷却偏安一隅,丈夫也已经去世,自己流离失所,一切均已不可与往昔相比。“事事休”即一切事情都完了。词人在这里直接点明一切悲苦的根源就是“物是人非”。词人面对这一切,作为一位女人,真有无可奈何的伤感。正想说出来,诉说自己的悲苦处境,可是,还没有说出来而眼泪已经直流了。可以说,欲言又止,感伤的之情不言而喻。

李清照的[物是人非事是休,欲语泪先流]的全词是什么

武陵春① 【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② 也拟泛轻舟。

③ 只恐双溪舴艋舟,④ 载不动、许多愁。 【作者】 1084-?,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

幼有才藻,十八岁适金石家赵 明诚,夫妇感情甚笃。南渡后,赵明诚病故,她颠沛流离于江浙皖赣一带,在 孤寂中度过晚年。

她工诗能文,诗尤为宋代大家,前期词多写闺情相思,后期 词融入家国之恨与身世之感,风格顿变。她兼擅令慢,每能创意出奇,以经过 提炼的口语表达其独特真切的感受,形成辛弃疾所称道的“易安体”。

有《漱 玉词》。 【注释】 ①调名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所述武陵渔人游历桃花源事。

又名《武林春》。 《词谱》以毛滂词为正体。

双调,四十八字,平韵。 ②双溪:水名,在今浙 江金华城南。

③拟:准备。 ④舴艋舟:小船。

【品评】 此词写于作者晚年避难金华期间,时在绍兴四年(1134)金与伪齐合兵南 犯以后。其时,丈夫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孑然一身, 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因而词情极为悲苦。

清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卷二评曰:“悲深婉笃,犹令人感伉俪之重。” 所论甚切。

首句用笔极为细腻:其意不过是说风吹花落,却不从正面着笔,而落墨于 “风住”、“花已尽”的结局。尘土因花落而香,说明落花遍地,而这又反照 出风之狂暴。

一句中有三层曲折,确是匠心独动。次句写日色已高,而犹“倦” 于梳头,从侧面揭示情怀之苦、心绪之乱,笔法略同于其早期词作《凤凰台上 忆吹箫》中的“起来慵自梳头”,但一为生离之愁,一为死别之恨,巨细深浅 均有所不同,作者在遣辞上易“慵”为“倦”,正显示了二者之间的差别。

三、四两句是漱玉词中并不多见的直抒胸臆之笔。之所以一改含蓄风格,当是因为 汹涌澎湃的情潮已漫出心堤,无法遏制,只好任其自由渲泄。

“物是人非事事 休”,说明她生活中原有的美好东西已尽皆丧失,无一留存,虽是放笔直书, 却具有高度的概括力。过片后“闻说”二句宕开一笔,写自已有意泛舟双溪, 观赏春光,精神似稍振起。

但“只恐”二句复又折回,跌衬出更趋深重的愁情。 “愁”本无形,难以触摸,而今船载不动,则其重可知、其形可想。

这是其构 思新颖处。此外,下片中“闻说”、“也拟”、“吸恐”六字前后勾连,也是 揭示作者内心活动的传神笔墨。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1、当年的风景依旧,当年的人却已面目全非,什么事情都没有必要再提了。心中感慨万千,未先开口已泪流满面。和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有异曲同工之妙。

好比离别当年的恋人多年回来,小桥还是那个小桥,流水还是那个流水,伊人却已嫁做他人妇,执手相看,满腹牢骚,却不知从何说起,还没开口眼泪先流出来了。

“物是人非”,景非昔同,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无穷落寞,故用“事事休”三字来概括。这一切真不知从何说起,正想要说,眼泪早已扑籁而下,“欲语泪先流”一句,已抑不住悲情喷涌而来,可谓“肠一日而九回”,凄婉动人。词至此收缩上片,一腔愁苦高潮暂告段落。

2、出自宋代诗人李清照的《武陵春·春晚》。

3、全文: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4、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作者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当年她是五十三岁。那时,她已处于国破家亡之中,亲爱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离异乡,无依无靠,所以词情极其悲苦。

李清照简介:

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热门大全

学诗词

学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