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挈哀音殉鼓盆,只余骸骨块然存。
燎原日愿同灰烬,灵窟天留照泪痕。
为奏咸韶如有悟,终侪培塿不能尊。
吟声出海迎湖舸,圣处还期立脚根。
伯夔酬诗相奖感而次韵却寄不自禁哀音之发越。近现代。陈三立。 自挈哀音殉鼓盆,只余骸骨块然存。燎原日愿同灰烬,灵窟天留照泪痕。为奏咸韶如有悟,终侪培塿不能尊。吟声出海迎湖舸,圣处还期立脚根。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
陈三立。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七月还祁。宋代。蔡松年。 洪河注天南,兵气横高穹。我从兵前来,归心疾惊鸿。官柳未摇落,莲荇香濛濛。吏舍在前村,旧年养疏慵。爰自三军去,青苔瘗人踪。夕阳叩柴门,欢迎来仆僮。浊酒古罍洗,停觞问新松。却对一床书,睡鸭孤烟中。土花晕湖玉,冰弦冷霜桐。灯火未可亲,露坐茅堂东。西山月中淡,夜茶煮松风。到床便安寝,不复知晨钟。平生幽栖心,斯言略形容。人道动有患,百态交相攻。而我触类真,冶容鄙青红。非才见临事,叩之辄空空。知难不知回,飘流剧飞蓬。暂去声利场,乐佚犹无穷。况于得行意,萧洒毕此躬。勿为才者传,从渠作夔龙。
用韵答游司直见寄。宋代。洪咨夔。 道在皇王帝霸间,古今同是一人寰。不愁垂白三千丈,独喜飞黄十二闲。晚桂荐花熏鼎古,寒松堕子茗瓯斑。山中风味无人会,赖得新诗起老顽。
东西门行。南北朝。刘孝威。 广津寒欲歇,联樯密缆收。六高匝近岫,江阔少方舟。饯泪留神眷,离欷切私俦。伫变齐儿俗,当传楚献囚。徒然颁并命,只恧思如抽。
第一山和胡太守。明代。蔡清。 一登第一山,自觉众山小。日起海门腾,云连边树杳。物情随运迁,元化无时了。一事类登山,怀哉愧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