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公访嵇绍,赵武见韩侯。事去恩犹在,名成泪却流。
一官同北去,千里赴南州。才子清风后,无贻相府忧。
送诸暨裴少府(公先人,元相公判官)。唐代。李端。 山公访嵇绍,赵武见韩侯。事去恩犹在,名成泪却流。一官同北去,千里赴南州。才子清风后,无贻相府忧。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
李端。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探春 诗趣轩春禊,分得苑字。近现代。郭则沄。 花梦留春,柳烟迎晚。雨后阑干绿浅。小榼煎兰,轻衫躤草,总是年时游伴。偏几番腰鼓,早占了、秋千别院。一般画里楼台,何人添写芳钿。多事翠觞频劝。便醉向东风,酒愁难浣。倚剑心孤,题裙约误,搀入琼华幽怨。旅鬓成丝否,怕图上、吴绫羞见。烟外啼鸦,销魂如赋秋苑。
石笋桥。宋代。王十朋。 刺桐为城石为笋,万壑西来流不尽。黄龙窟宅占上游,呼吸风涛势湍紧。怒潮拍岸鸣霹雳,淫潦滔天没畦畛。行人欲渡无翼飞,鱼腹蛟涎吁可闵。二三大士为时出,目睹狂澜心不忍。小试闲居济川手,远水孤舟寇忠悯。亦有山僧愿力深,解使邦人指仓囷。五丁挽石投浩渺,万指硺山登嶾嶙。辛勤填海效精卫,突兀横空飞海蜃。趾牢千尺鲛人室,护以两旁狮子楯。南通百粤比三吴,檐负舆肩走騋牝。论功不减商舟楫,遗利宜书汉平准。莫将风月比扬州,二十四桥真蠢蠢。我时出郊春雨后,鹭点沙汀飏鹰隼。江亭矫首独遐观,有客南来杯共引。欲咏河梁拟苏李,颇类鉴湖逢元稹。江山不逢贤太守,袖手沉吟觉才窘。况无铁笔拟端明,徒使时人笑蚯蚓。绣衣屡约吾来游,未遂堪嗟德星陨。乡来尝以记属我,固避牢辞惭不敏。传闻江欲飞栋初,异论纷纷互矛盾。世无刚者桥岂成,名与万安同不泯。
更漏子 其二 拟古。明代。俞彦。 眼波明,眉岫远。比玉人儿较软。拖绣帔,掩明珰。盈盈入画堂。风似剪。寒侵浅。对袖笼香展。相问讯,两寒温。一番情话新。
闻济妙高为善净攘其居兼简杨守慈湖 其二。宋代。释居简。 听鼓噇箪食,逢山办把茅。雾窗闲自挂,月槛许谁敲。战蚁翻侯国,驱鸠入鹊巢。先生河汉辩,何以解人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