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粟上高山,高山若平地。力尽心不怨,同我家私事。
去者不遑宁,归者唱歌行。相逢古城下,立语天未明。
一身远出塞,十口无税征。
唐乐府十首·输者讴。唐代。刘驾。 挽粟上高山,高山若平地。力尽心不怨,同我家私事。去者不遑宁,归者唱歌行。相逢古城下,立语天未明。一身远出塞,十口无税征。
刘驾,唐(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司南,江东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与曹邺友善,俱工古风。邺先及第,不忍先归,待于长安。辛文房称其“诗多比兴含蓄,体无定规,兴尽即止,为时所宗。”(《唐才子传》卷七)其诗较有社会内容,如《反贾客乐》反映农民疾苦,《有感》抨击边将腐化,《弃妇》表现对被遗弃妇女的同情,都是晚唐较好的作品。《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有诗集一卷,《全唐诗》录存其诗六十八首,编为一卷。事迹见其《唐乐府十首序)) 、《唐摭言》卷四、《唐才子传》卷七。《全唐诗》录存其诗六十八首,编为一卷。 ...
刘驾。 刘驾,唐(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司南,江东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与曹邺友善,俱工古风。邺先及第,不忍先归,待于长安。辛文房称其“诗多比兴含蓄,体无定规,兴尽即止,为时所宗。”(《唐才子传》卷七)其诗较有社会内容,如《反贾客乐》反映农民疾苦,《有感》抨击边将腐化,《弃妇》表现对被遗弃妇女的同情,都是晚唐较好的作品。《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有诗集一卷,《全唐诗》录存其诗六十八首,编为一卷。事迹见其《唐乐府十首序)) 、《唐摭言》卷四、《唐才子传》卷七。《全唐诗》录存其诗六十八首,编为一卷。
送郑御史赴四川。明代。杨士奇。 青春衣绣有辉光,况复驰声白玉堂。承诏早持班氏笔,赐归先过郑公乡。驿亭解缆江潮急,官舫闻猿峡路长。遥想三川旧行处,重来随地凛飞霜。
同川甫寺中避暑。明代。何景明。 偶到清凉地,番思苦热哀。水堂菡萏折,风殿薜萝开。逃暑无三伏,凭虚有一台。西山昼雷雨,不见洗天来。
题建造寺。唐代。刘乙。 曾看画图劳健羡,如今亲见画犹粗。减除天半石初泐,欠却几株松未枯。题像阁人渔浦叟,集生台鸟谢城乌。我来一听支公论,自是吾身幻得吾。
登招宝山。宋代。陈允平。 宇宙初开闢,何神立此山。中流天柱石,大地海门关。浪恶蛟龙怒,云深虎豹闲。潮期与日月,千古一循环。
京华秋兴 其二。明代。王鸿儒。 病怜归计苦难成,形影萧然在帝京。中世功名殊不易,残年去就自须轻。宝符临代胡应遁,玉马朝周客已盈。未睹金根还紫禁,菊花何意向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