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去逢春祇谩吟,敢烦綵笔为追寻。玉堂天上成尘梦,茅舍山中称野心。
万里云霄归鸟尽,孤村风雨落花深。文章传世知何用,空使高情慨古今。
李伯宗录诗。宋代。虞集。 老去逢春祇谩吟,敢烦綵笔为追寻。玉堂天上成尘梦,茅舍山中称野心。万里云霄归鸟尽,孤村风雨落花深。文章传世知何用,空使高情慨古今。
虞集(1272~1348)元代著名学者、诗人。字伯生,号道园,人称邵庵先生。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虞集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 ...
虞集。 虞集(1272~1348)元代著名学者、诗人。字伯生,号道园,人称邵庵先生。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虞集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
双调望江南 其八 为友人悼歌姬桐月。清代。董俞。 江南好,蓦遇曲栏边。弱柳作腰长自颤,夭桃靧面益生妍。一笑更嫣然。留欢住,双跪佛龛前。锲臂不忘同死约,痴情还想再生缘。私誓两心坚。
送费子归武昌。唐代。岑参。 汉阳归客悲秋草,旅舍叶飞愁不扫。秋来倍忆武昌鱼,梦著只在巴陵道。曾随上将过祁连,离家十年恒在边。剑锋可惜虚用尽,马蹄无事今已穿。知君开馆常爱客,樗蒱百金每一掷。平生有钱将与人,江上故园空四壁。吾观费子毛骨奇,广眉大口仍赤髭。看君失路尚如此,人生贵贱那得知。高秋八月归南楚,东门一壶聊出祖。路指凤凰山北云,衣沾鹦鹉洲边雨。勿叹蹉跎白发新,应须守道勿羞贫。男儿何必恋妻子,莫向江村老却人。
浐川寄进士刘驾。唐代。曹邺。 我家不背水,君身不向越。自是相忆苦,忽如经年别。山家草木寒,石上有残雪。美人望不见,迢迢云中月。
菩萨蛮 秋夜闻蟋蟀声。清代。张令仪。 窗外寒虫声唧唧。悲凉如诉还如泣。窗里断肠人。低怀泪满巾。共当愁绝处。只有侬和汝。凉月照梧桐。有时差剩侬。
出门辞为苏鹏赋。明代。宋濂。 忆昔出门时,营魂不相依。乱行忘户庭,欲东却从西。升堂拜严父,鹤发七十余。欲语不成语,涕下如绠縻。老妻哭中闺,半世叹分违。孰意垂白后,亦复不同栖。妾病入骨髓,一命仅若丝。不知君还日,能有相见期。争如床下舄,反得随君之。不忍出门别,难禁君去时。言已咽就榻,见者皆歔欷。流云虽无情,惨澹亦如悲。瘦女候庭前,含泪整衿裾:“东风尚苦寒,凛凛中人肌。愿耶善自爱,以慰儿女思。”三孙拜马前,头角何累累。大者始十龄,小者犹孩提。伯仲似解事,饮泣貌惨凄。季也最可怜,顿足放声啼:“我欲同翁去,明日同翁归。”石人纵无肠,对此能自持?二儿相逐行,直至双溪涯。泪眼似井水,源源流弗襜。舟师催棹发,丁宁且迟迟:“我父去终去,幸得缓斯须。”于时天渐暗,密雪学花飞。山林尽变幻,白玉为树枝。橹声伊轧动,兄弟争牵衣。但得到睦州,不敢再相随。强颜麾斥去,掩泣立沙坻。盘回过前湾,跂立犹不移。我时情怀恶,有目何能窥。急入篷底卧,冥然付无知。同行坚慰解,沽酒买红鱼。酒饮未终觞,酩酊已如泥。至重在天伦,谁宁不念兹。无泪洒离别,此语非人为。况我志丘壑,岂欲阨路歧。但愿身强健,定得返故庐。长幼聚一筵,春篘荐埘鸡。重赓《考槃》咏,勿倡《出门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