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还一作:复反)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此句疑为后人补作)
荆轲歌。两汉。佚名。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还一作:复反)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此句疑为后人补作)
风萧萧地响把易水岸边吹得很冷,壮士荆轲去了就再也不回来了。
刺杀秦王就像是到虎穴到龙宫一样危险啊,但是我们的英雄英勇的气概,连仰天吐气都能形成白虹。
萧萧:指风声。易水:指水名,源出河北省易县,是当时燕国的南界。
兮:语气助词。
壮士:在这里指荆轲。
上句即景写风吹水寒,渲染苍凉悲壮的气氛。下句抒写决死的情怀,明知有去无还,却毅然前往,决不回顾。“风萧萧”有声,从听觉上渲染离别之际的惨烈;“易水寒”彻骨,从感觉上描状环境的悲凉;一上一下,极尽天地愁惨之状,更加烘托出荆轲“君子死知己”,慷慨赴国难的凛然正气。虽寥寥十五字,却“凄婉激烈,风骨情景,种种具备”。
饮饯徐比部宅时吴舍人李比部同集 其一。明代。黎民表。 燕京杨柳花飞日,一上春台望苑墙。词客喜同金马署,归心遥滞白云乡。鸿疏岭峤音书断,骑绕关山别路长。
黄河南下半飞沙,一别旗亭鬓已华。玄阁千秋扬氏草,青门五色邵侯瓜。
频年罢击霜天筑,几度空浮雪夜槎。闻说玳筵歌吹满,春衫行醉碧桃花。
与狄明叔别十载迩来舟过清源凡三系缆俱不及晤特纡道访之南郊。明代。胡应麟。 黄河南下半飞沙,一别旗亭鬓已华。玄阁千秋扬氏草,青门五色邵侯瓜。频年罢击霜天筑,几度空浮雪夜槎。闻说玳筵歌吹满,春衫行醉碧桃花。
秋夜。宋代。陈宓。 水清沙浅见鱼鳍,雪净天空数雁飞。白月无瑕呈佩玦,黄花有露缀珠玑。西风劝我繙书叶,促织催人送戌衣。最喜蚊雷中夜静,长檠容得一灯微。
送白云之鄞。元代。善住。 泽国东南郡,迢迢接会稽。人烟逢海断,山木与云齐。夜汲分波月,晨征候店鸡。却愁孤锡返,草暗竹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