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木卧平沙,摧残岁月赊。
有根横水石,无叶拂烟霞。
春至苔为叶,冬来雪作花。
不逢星汉使,谁辨是灵槎。
古木卧平沙。唐代。王泠然。 古木卧平沙,摧残岁月赊。有根横水石,无叶拂烟霞。春至苔为叶,冬来雪作花。不逢星汉使,谁辨是灵槎。
一棵古树横卧在沙地之上,它备受摧残树龄已经老大。
树根横穿进石缝中寻求水分,也没有叶子来拂动烟霞。
春天到了枝上滋生苔藓当叶子,冬天枝上落雪如开花。
没有遇到银河的使者,谁能辨认出这就是上天的木筏?
平沙:指广阔的沙原。
岁月:年月。泛指时间。赊:久远。
水石:指流水与水中之石。
烟霞:烟雾;云霞。
春至:春天来到。
星汉:指天河,即银河。
灵槎(chá):能乘往天河的船筏。槎:木筏。
参考资料:
1、彭国忠 等.唐代试律诗.合肥:黄山书社,2006:4-5
此诗《文苑英华》卷一八七入“省试”类。《石仓历代诗选》卷三十三,题前有”试“字。清人试律诗选本,亦多选之。此题唐人存诗仅此一首。从王泠然无落第记载,极其中第后经历诸多而年寿不永推测,此诗极有可能即是开元五年(717年)应试时所作。
参考资料:
1、彭国忠 等.唐代试律诗.合肥:黄山书社,2006:4-5
此诗首联上句直接从正面破题,下句承写诗题中之“古”字,一“赊”字形容年代久远,是对“古”字的申写,同时总起全诗。次联主要具体描写古木的卧姿。一“横”字暗暗点题。三联上句承写二联下句的“无叶”二字。此联从不同的时间角度描写古木,不言古木无叶无花,而言其春以苔为叶,冬以雪为花,极其巧妙灵动,得艺术辩证法三昧。然而,无论春夏秋冬,古木始终无叶无花,毫无生机,人们不禁要问:如此古木又有何用?这便逗出末联作一突起,指出此木乃良材,只可惜不遇伯乐而已。此联在这一表层意义的背后,蕴藏着作者的寄托,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赏识,以有所作为的迫切愿望。
此诗产生的时代比较早,八句,与一般试律诗的六韵十二句略不同,为后人提供了有唐早期试律之范本。
王泠然(?692--?725),字仲清。太原(今属山西)人。开元五年登进士第,后官太子校书郎。曾上书张说自荐,未果。秩满,迁右威卫兵曹参军。工文赋诗。气质豪爽,当言无所回忌,乃卓荦奇才,济世之器。惜其不大显而终。有集今传。 ...
王泠然。 王泠然(?692--?725),字仲清。太原(今属山西)人。开元五年登进士第,后官太子校书郎。曾上书张说自荐,未果。秩满,迁右威卫兵曹参军。工文赋诗。气质豪爽,当言无所回忌,乃卓荦奇才,济世之器。惜其不大显而终。有集今传。
送温尚书还蜀。明代。李时行。 承恩归旧里,祖帐满都城。恋阙丹心在,忧时雪鬓生。锦江秋月白,剑阁暮云横。伫看平津诏,苍生望老成。
交傍晚戴帅初除夕并寄弟观二首。宋代。陈著。 天如旋磨又今春,留得非才未死身。浮世生来真朔旅,危时老去少同人。俗情一夜分寒暖,道眼百年无旧新。但恐明朝民事动,叫嚣隳突满乡邻。
野田黄雀行。清代。戴亨。 黄雀,黄雀,躯命何微。田中水阔,无粟无乾泥。黄雀饥,绕树啼。黄雀栖,霜雪摧。随风飘泊,忽东忽西。瞥见大屋,屋底囷鹿累累。黄雀下来,网罗高施。雀飞投罗,宛颈低垂。哀哀乞告罗者,我实苦饥。苦饥奈何,我命当危。饥不择食,我罪当治。唯矜唯恤,仁者当念之。
太原除夕。明代。杨巍。 今夕山城里,客心坐转烦。年光分半夜,燎火闭千门。续酒惜残腊,感时念故园。所欢吾母健,万事不须论。
和苏养直题孙郎中扶疏堂二首。宋代。曹勋。 白项鸦儿趁晓啼,梢梢寒柳出疏篱。未飞腊雪连天白,且看江云四面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