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初静,月正明。纱窗外玉梅斜映。梅花笑人偏弄影,月沉时一般孤零。
落梅风·人初静。元代。马致远。 人初静,月正明。纱窗外玉梅斜映。梅花笑人偏弄影,月沉时一般孤零。
人刚刚静下来,月色正是明亮的时候。白梅花枝斑驳地斜映在纱窗上。梅花偏偏弄影戏笑人,夜深了月亮沉落,庭院里一样凄凉孤零的景象。
玉梅:白梅。
弄影:化用宋张先《天仙子》词句“云破月来花弄影”句意。
马致远写了二十多首“落梅风(寿阳曲)”重头小令,内容都是言情,都写得情韵绕梁。这支小令是其中之一。
这支曲子写一个独守空房的年轻女子的哀诉,放在诗歌中,便可加上“闺怨”的标题。散曲与杂剧不同,往往不需要“自报家门”,便可从曲文的情调和构思中来判断出主人公的身份与处境,这也是这首小令饶有兴味的一个方面。
“月堕霜飞,隔窗疏瘦,微见横枝”(宋杨补之《柳梢青·梅》)、“寻常一样窗间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宋杜耒《寒夜》),都说明了梅月映窗特有的动人效果。此曲的起首三句,不动声色,也描绘了月明人静时的这样一幅优美的画面。然而,小令的女主人公却别有怀抱,窗前的梅影不仅未使她愉悦,反而使她感到一种遭受嘲弄的意味。曲末的两句,就造成了这样的转折。
“梅花笑人休弄影,月沉时一般孤另”,是绝妙的构思。它承接了前文的“玉梅斜映”,利用梅花“弄影”、含笑的芳姿,而挑现出女主人公在长夜中“孤另”的事实。本来人自人,梅自梅,梅花即使不存在媚人的本心,至少也无“笑人”的用意,而作者却故意将两者牵惹在一起,且以此作为女子的愤言,则女主人公的孤零、悲愁,就发扬到了极点。更妙的是女子还对梅花的弄影作了进一层的推断,想到了“月沉时”,那时梅花花影随之隐没,自怜不暇,也就无法再“笑人”了。梅花“孤另”与否,其实与月色毫不相干,作者故作文心,以“痴语”的表现手段,便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女子独守空闺的深怨。全曲五句,“人”、“花”、“月”各重复出现两次,却因作者构思的婉曲,令人不仅无累赘之感,反觉愈转愈妙。小令以五分之三的句子写景作为铺垫,而于末两句力为逆折,拈出题旨,且使前时的月窗梅影由清美转为清凄,举重若轻,可谓扛鼎之笔。以梅喻人、衬人固是诗歌常法,而小令于喻于衬更为曲折奇巧,语淡韵远,确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马致远(1250年-1321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说(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
马致远。 马致远(1250年-1321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说(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丙辰初夏雨中口号。宋代。王存。 虞罗满山笋在梁,天时人事两未央。扶颠误喜相司马,竭泽谁与烹弘羊。残客亡人同所愿,监军使者空相望。泥行赁舂换一饱,雨积坏麦愁青黄。
戏简文仪归郊居督工刈稻。明代。练子宁。 丹桂映秋风,江村九月中。思归缘穫稻,忧国愿为农。霜薄蒹葭渚,秋高鸿雁风。齐眉如有馈,应不愧梁鸿。
青羊一变,又骎骎厄到,中原文物。八道狼氛连海角,破坏幽燕半壁。
矗矗琼楼,翁翁玉宇,高处寒如雪。踌躇四顾,可有回天英杰。
念奴娇 其一 雷仲宣庚子感怀,次坡韵见示,依韵奉答。清代。张慎仪。 青羊一变,又骎骎厄到,中原文物。八道狼氛连海角,破坏幽燕半壁。矗矗琼楼,翁翁玉宇,高处寒如雪。踌躇四顾,可有回天英杰。也曾搔首问天,问天无语,孤愤凭何发。瑶草琪光乱成阵,怎不豪情都灭。三尺吴钩,几编乐府,俯仰悲霜发。宵分人情,忍看剑外残月。
南歌子(代张仲宗赋)。宋代。向子諲。 碧落飞明镜,晴烟幂远山。扁舟夜下广陵滩。照我白萍红蓼、一杯残。初望同盘饮,如何两处看。遥知香雾湿云鬟。凭暖琼楼十二、玉栏干。
客中春暮。明代。黎贞。 铁砚磨穿笔正投,管弦声里月如流。白云桑梓家千里,乌帽轮蹄驿九州。匣露青萍浮瑞彩,杯倾竹叶散羁愁。苦吟只恐春归去,夜夜南园秉烛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