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清浅见琼砂。
无端陌上狂风疾,惊起鸳鸯出浪花。
浪淘沙·其二。唐代。刘禹锡。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清浅见琼砂。无端陌上狂风疾,惊起鸳鸯出浪花。
洛水桥边春天的太阳西斜,碧流又清又浅看得见水底的琼砂。
路上无端刮起急剧的狂风,惊得鸳鸯逃出了水中浪花。
洛水:黄河支流,在今河南省西部。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奉调到洛阳,任职于东都尚书省,约两年。晚年又以太子宾客身份分司东都洛阳,七十一岁病逝于洛阳。此首言及洛水桥,应是在洛之作。
琼砂:美玉般的砂砾。
无端:无缘无故,突然间。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轻浅见琼砂。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这首诗中用了多个意象。首先是“桥”。其次是“春日”,春日高照犹如沐浴浩荡的皇恩。“日斜”则意味着恩惠渐少。美如玉的琼砂沉入水底,有才能的人没有被任用。平地突起的狂风恰似刘禹锡顺利的政治生涯突遭贬谪的厄运。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再赠叔庵。清代。张洵佳。 揖别匆匆岁月更,今朝相见讯前程。十科未售贾生策,一样惭居伯道名。夜雨青毡寒士泪,秋风黄菊故人情。重重春梦凭君说,尚有悲欢说不清。
西湖置酒短歌。宋代。尤煜。 春云薄,淡将落。我心良与然,浩荡杳无著。黄鸟枝头语太工,可能唤起东坡翁。眼前妙景供妙咏,钧天吹下乘长风。醉而复醒醒复醉,香山居士今安在。濡首狂歌无限情,一齐付与云山外。
题刘立道都事光尘隐居卷。明代。蓝智。 刘侯天机深,磊落见高致。夙慕李老聃,云师柳下惠。大隐城市居,高斋静而閟。蓬蒿翳环堵,松竹连苍翠。清江达者流,古色垂篆隶。载闻光尘训,足示和同义。东方杂诙谐,梅福称隐吏。出处俱逃名,俯仰聊玩世。君今佐大藩,盘错当利器。兵戈满东南,民力日凋敝。郎官悲冗员,亦足展经济。天子需贤良,苍生赖恩惠。致身庙堂上,论列正治具。慎勿混薰莸,终须别泾渭。功成却归来,浊酒还共醉。
自苏州至望亭驿有作(一作李嘉祐诗)。唐代。郭良骥。 南浦菰蒲绕白蘋,东吴黎庶逐黄巾。野棠自发空流水,江燕初归不见人。远岫依依如送客,平田渺渺独伤春。那堪回首长洲苑,烽火年年报虏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