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烽火连三月。不堪对酒长亭别。休作断肠声。老来无泪倾。
风高帆影疾。目送舟痕碧。锦字几时来。薰风无雁回。
菩萨蛮·江城烽火连三月。宋代。李弥逊。 江城烽火连三月。不堪对酒长亭别。休作断肠声。老来无泪倾。风高帆影疾。目送舟痕碧。锦字几时来。薰风无雁回。
李弥逊为南宋初年颇有民族气节的官吏。曾任校书郎、起居郎、户部侍郎等职,并担任过庐山知县、冀州知州等地方官。他主张抗金,反对与金议和,为秦桧所排斥,晚年归隐连江西山。这首《菩萨蛮》当作于南宋初金兵大举南下时。当时金兵逼近长江,情势危急,为避兵灾,词人送别妻子去南方,词就是写了这送别时的一幕。
词的起句即交代了送别时的背景和地点,为下文张本。“烽火连三月”,三个月来兵火不息,人民离乱,这才会有江城送妻子离开之举。分别,不是丈夫宦游他方,而是妻子避难,心情自然不同一般。长亭之上,虽然设酒饯别,可是“不堪对酒”。“不堪”。不能忍受之意,包含有妻离子散之苦,国破家残之痛。因其“不堪”,其妻泪下如瀑,悲声漫江,词人反劝其“休作断肠声”,自己已是“老来无泪倾”。自己泪泉已涸,并非不动情,而是老泪已尽,这正是极度悲愤的表现。词人这时的心情惨痛至极,强敌当前,内奸弄权,自己还得坚守御敌阵地,也可能朝不保夕了,这才把妻子送走。这里说休作断肠声,比放声哭嚎更为凄怆,说老来无泪,比写涕泣涟涟更为伤心。
词的下片紧承上片,写目送帆影远去的情景。“风高帆影疾,目送舟痕碧”,“风高”和舟疾相联系,船去得很快,词人伫立江岸,眼看着船在水面留下的长长波痕。妻子身去心留,他希望她去得快,早离祸地;又希望她走得慢,难舍难分。“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词人凝望近眺之态,呼之欲出。缘此,也可想见妻子立于船头,望着丈夫鹄首翘望的身姿,想着抛撇丈夫于锋刃之间的危殆,断肠声如高风呜呜,伤心泪似江水滔滔。末二句“锦字几时来?薰风无雁回”,化用“雁足传书”和“织锦回文”的典故。“薰风”指南风。初夏时南风吹,鸿雁早已飞往北方,“锦字”无法捎回。妻子此去,归期难定,讯息难盼,生死未卜,词人内心的痛苦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可想而知。
这首词由实写到虚,由近写到远,由己写到人,从别前写到别时、别后,层层渲染,步步深透,写情臻于极致。尤其“休作断肠声,老来无泪倾”,以超常思维写感情状态,出乎常情,又入乎寰中,更使词产生了惊魂震魄的力量。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
李弥逊。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奉和代徐诗二首 其二。南北朝。王融。 自君之出矣,金炉香不燃。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
送刘前豀。宋代。李新。 耀灵浴虞渊,光属朝夕池。氤氲满寰宇,幽草无閒枝。岷山玉岭花,寸根武陵西。寒摇塞北霜,疏影何葳蕤。春意已浩荡,造物夫何为。烟条凝渌雨,缬彩红参差。下有濯锦泉,清冷鉴毫釐。佳人古西子,彷徨水之湄。兰苕采朝露,佩服良所宜。凛然冰雪颜,效嚬那可希。江国日云莫,无媒鬓如丝。愿言配君子,独立无言蹊。谁献常山根,与之植龙墀。
虞美人。宋代。范成大。 玉箫惊报同云重。仍怪金瓶冻。清明将近雪花翻。不道海棠消瘦、柳丝寒。王孙沈醉狨毡幕。谁怕罗衣薄。烛灯香雾两厌厌。仿佛有人愁损、上眉尖。
雨后。金朝。刘迎。 尘埃日日厌风霾,一雨方容眼界开。水底天光大圆镜,树头山色小飞来。马牛涉地无相及,鸥鹭知人已不猜。更得扁舟待明月,一杯容我醉云罍。
送河南按察使包德怀之任。明代。杨荣。 圣明敦化理,一念惟勤民。绥辑良有要,任官贵得人。百职当毕举,况兹风纪臣。激扬匪易事,表率在一身。登庸或有昧,庶务将纷纭。明廷秉至公,所以慎选抡。包公东浙彦,早充观国宾。拜官内台署,冠豸垂缨绅。屡看持宪节,巡历宣皇仁。丰采耀冰雪,霜威凛秋旻。英声播中外,烜赫今几春。朅来膺峻擢,舆论殊欢欣。司宪涖河洛,拜恩出枫宸。玉音自天降,文彩照三辰。晴日绚祖席,凉飙拂行尘。临分更赠言,何以话情亲。外台位望崇,当使政令新。此去必勉旃,民俗广咨询。官曹去蠹弊,里闬息频呻。坐令冤抑理,庶俾惠泽均。惭予寄寅亮,未能竭忠勤。愿子尽乃职,上报圣明君。明明树嘉绩,奕奕扬清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