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历史转折(优秀3篇)(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伟大的转折》给我们留下许多思考,重温遵义会议精神,在这种精神激励下战胜困苦,建立必胜信念,实现自我,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奋斗。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伟大的历史转折(优秀3篇),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伟大的历史转折 篇一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课程标准:

1、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转折。

2、说出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了解社会主义与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实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历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这次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口号,作出工作重点转移的决策;形成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这次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揭开了新篇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党的xx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内容标准通过“民法”“刑法”等重要法律的颁布使学生了解这一历史过程。

二、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了解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及历史意义;

3、了解全面展开的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

4、了解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情况 ;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收集、收看、调查走访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资料,培养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通过比较辨证分析历史事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实践上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国家在统一大业、统战、外交、教育、科技、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三、课前准备

1、教师:收集相关图片资料和影视资料,制作教学课件

2、学生:

(1)课前预习,收集相关资料、图片(2)调查、访问经历过“*”的人,了解*前后的变化(3)结合政治课内容,谈谈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进展

3、教具:电脑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方法

1、 教师教法:活动法,课堂讨论法

2、学生学法:小组合作,社会调查,学会收集整理资料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2 北京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思想准备)

2、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

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 重大意义中国改革开放的开端,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1、 平反冤假错案

2、全国立法工作的加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部)198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结合政治课所学的法律知识,说一说提高法制观念的必要性,或不遵守法制的危害。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立法工作有哪些新的变化?

伟大的历史转折 篇二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知识

能力 掌握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腾飞情况,根据史实分析、归纳经济特区建立的历史作用。

过程

方法 指导学生分组收集和观看能够反映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前后的面貌、深圳等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前后面貌的录像、图片等,直观形象地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成就。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则,提高史论结合进行分析的能力。

指导学生读《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了解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地理笵围,进一步认识中央政府对外开放的决心和力度。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认识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的转折。中国共产党及时总结经验,高瞻远瞩地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完全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功。

知道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强国之路。

重点:真理标准 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难点:经济和政治体制的改革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讲授法和谈话法。由于学生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对这二十余年的历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他们缺乏相应的系统的理论知识,所以在授课过程中以讲、谈结合为好。在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方面,以讲为主;而对于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的知识点方面则以谈话法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导入新课】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经济恢复和三年社会主义改造,我国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也开始在实践中探索建设本国社会主义道路。但是,由于我党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和正确的理论指导,走过了一些弯路。尤其是“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给国民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在拨乱反正中,终于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

一、伟大的战略决策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师:为什么展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生:第一,"为纠正‘文化大革命’以来‘左’的错误".第二,当时中央领导人提出的"两个凡是"的观点,打着〈WWW.XIEZUOWEN.NET〉维护毛泽东思想的旗号,维护个人崇拜,实质是坚持"文化大革命"的"左"的错误。

师:"两个凡是"一提出,就受到老一辈革命家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抵制。1977年4月,邓小平给党中央的信中提出:"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一场什么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大讨论。这场讨论的最终结果怎样?

生: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师:性质是什么?

生: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人们从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

师:这次讨论的重大影响有哪些?

生: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马克思注意的思想路线,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开创改革开放的新局面作了思想准备。

师:给学生补充有关实事求是的资料。(据《资治通鉴》载:西汉“河间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以金帛招求四方善书,得书多与汉朝等。”意思是说,刘德作学问,特别注重搜集和研究历史资料。这是实事求是的最早出处。刘德,汉景帝之子,汉武帝之兄,他收藏古籍的原则是“实事求是”,即“务得其实,每求真是也。”这就是实事求是的本义。唐代史学大师颜师古,把“实事求是”四个字释意为“务得事实,每求真是。”就是务必取得事实根据,逐一探求真实的结论。到了宋代,湖南长沙创建了一个书院,名字叫岳鹿书院,素称人才荟萃之地,曾出了不少著名哲学家和知名学者,书院讲堂的正上方挂有书写“实事求是”四个大字的匾额,把“实事求是”作为书院的办学的宗旨、院风。毛泽东同志早年曾多次住在岳鹿书院从事主编《湘江评论》等革命活动,所以实事求是这种学  风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整个中国古典文论的传统解释来看,“实事求是”是对严谨治学学风的概括,本非哲学命题。毛泽东最早在1938年10月《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讲话中第一次提出:“共产党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在1941年5月《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对实事求是的定义做了明确解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是”就是客观事物内部的规律性)

2.十一届三中全会

最好课前找一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  录像,让学生先从直观上感受这次重要的会议。[来源:第一范文网]

师: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会。其伟大意义就在于通过了一系列重大决策,使中国从“左”的阴影中走出来,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师: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认识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的一些会议,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策奠定了基础。

生:阅读教材内容,指出在全会召开之前,中央召开工作会议上,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师:这个讲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生:指出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的遗留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改革的思想。

师:这个讲话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生: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立了指导思想。

师: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都做出了哪些重大决策?(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概括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

生:首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师:通过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冲破了个人崇拜和“两个凡是”的束缚,解放了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从而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重新确立起来,实现了党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正是以这条正确的思想路线为指导,我们党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深刻地总结了历史经验和教训,分清了历史是非,为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

生:其次,确定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师:全会实现拨乱反正并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引用邓小平  的话:今后,政治路线已经解决了,看一个经济部门的党委善不善于领导,领导得好不好,  应该主要看这个经济部门实行了先进的管理方法没有,技术革新进行得怎么样,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多少,利润增长了多少,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和集体福利增加了多少。各条战线的各级党委的领导,也都要用类  似这样的标准来衡量。这就是今后主要的政治。离开这个主要的内容,政治就变成空头政治,就离开了党和人民的最大利益。

邓小平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今后主要的政治任务。

师: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还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生:提出改革开放。

师: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哪些重大决策

二、改革开放的提出

1.经济和政治体制的改革

师: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生: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大力提高发展生产力。

师: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大力提高发展生产力例如,改革单一的所有制结构,改革过于集中的经济决策结构和统得过死的计划经济体制,改变分配制度上"吃  大锅饭"的平均主义等。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社会生产力  ,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师: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生:议论后回答,教师指出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师: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生: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

师: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应该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之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实行分级分工分人负责,加强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的权限和责任,减少会议公文,提高工作效率,认真实行考核、奖惩、升降等  制度。应该坚决实行按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注意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手段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干部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充分发挥中央部门、地方、企业和劳动者个人四个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社会主义经济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普遍地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

2.对外开放

师:对外开放的原则是什么?

生:是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遵循平  等互利的原则。

师:对外开放的目的是什么?

生:我国的对外开放,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方法,其目的都是加快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师:全会还决定调整国民经济,加快农业的发展。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生:因为农业这个国民经济的基础。

师:这些年来受了严重的破坏,目前就整体来说还十分薄弱。只有大力恢复和加快发展农业生产,坚决地、完整地执行农林牧副渔并举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因地制宜、适当集中”的方针,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才能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才能不断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此目的,必须首先调动我国几亿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必须在经济上充分关心他们的物质利益,在政治上切实保障他们的民主权利。从这个指导思想出发,全会提出了当前发展农业生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经济措施。为此全会还提出了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和降低农用工业品销售价格等各项措施。

3.历史意义

师:正是由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这一系列重大决策,从而使中国的命运发生了大转折。请同学们结合具体的史实、参照教材中的评论讨论: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生:阅读课本后,概括出:第一, 它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 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第二,做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第三,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

师:这次会议是一次开创未来的会议,全会明确指出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而揭开了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形成了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逐步开辟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民从此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课后研讨】

有人认为:“  过  去人们对市场经济的姓‘社’姓‘资’有疑问,这个问题在邓小同志南方讲话和十四大上已经解决了  。现在姓‘社’姓‘资’的问题进一步深入到姓‘公’姓‘私’的问题上来。目前姓‘公’姓‘私’的问题,具体地说就是对目前所有制的结构和实现形式的不同认识”。你是如何认识所有制结构的姓‘公’姓‘私’的问题?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和查找有关资料,在课下就此问题与感兴趣的同学交流一下。

思路:邓小平曾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对于姓‘公’姓‘私’的问题的判断,应该按‘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来统一认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本课小结】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个时期,由于能够正确地总结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吸取"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决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轨道上来,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而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新起点。中国进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教后记:

伟大的历史转折 篇三

第10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标内容]

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所学内容,培养从宏观把握历史发展趋势的能力。

(2)通过“两个凡是”错在什么地的方的讨论,培养学生个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品质。

(3)通过访谈前辈的活动,加深对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读、讲、议、行”四步教学法,让学生理解所涉及的理论问题,认识真理标准讨论和邓小平讲话的深远意义。

(2)从思想路线、工作重心、总方针、领导核心四个方面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由“文革”动乱到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转折。

(3)学习用哲学和经济学的观点去理解历史内容的方法,学习比较思维的方法,学习从历史史实归纳历史特征的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知以邓小平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勇于纠正错误的伟大胸怀和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

(2)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途径。

[重点和难点]

重点: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十一届三中全会。

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导学探究法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提问: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文化大革命”的有关内容。“文化大革命”哪一年开始?哪一年结束?在学生回答后指出:“文化大革命”的xx年是动乱和灾难的xx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历史出现了重大的转折,迈入了一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导入新课

一,真理标准讨论

提问:“文革”刚刚结束,人们有怎样的要求?当时的中央主要领导人采取了怎样的政策?你对此有何评价?指导学生阅读本目第一段大字和所附的两段小字,思考回答问题。教师指出:当时人们要求平反冤假错案,纠正“文革”错误,而当时中央领导人却继续坚持“左”的错误,经济上急躁冒进,造成严重的浪费和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政治上指出“两个凡是”的方针,不愿纠正“文革”的错误。

提问:什么是“两个凡是”?“两个凡是”错在什么地方?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回答,亦可进行讨论。教师讲评指出:这是在继续维持毛泽东的个人崇拜,是搞教条主义,不利于拨乱反正和开创新局面。教师可结合重点难点分析进一步拓展。

提问:什么是真理?什么是实践?这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求学生回顾政治学科知识进行思考讨论。

提问:为什么要开展真理标准的讨论?在学生讨论后讲评?

(1)理论上拨乱反正的需要;

(2)坚持实践标准,能破除迷信和个人崇拜,解放思想;

(3)有利于政治上拨乱反正,开创新局面。

提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指导学生阅读小字,思考回答,教师归纳:《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重申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马克思主义原理;强调对“四人帮”设置的禁区,“要敢于去触及,敢于去弄清是非”。

提问:真理标准讨论有何重大意义?帮助学生归纳:

(1)理论上拨乱反正;

(2)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3)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解放了思想;

(4)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新时代的到来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提问:邓小平在批“两个凡是”中有何重大贡献?帮助学生归纳:(1)提出要完整准确地对待毛泽东思想;(2)支持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提出:邓小平在这次思想解放运动中起了领导作用。

二、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1、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提问:在1978年底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作了一个什么为题的重要讲话?这个讲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意义?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本目第一段大字和所附的两段小字后,可结合重点难点进行讲评。

2、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及其主要内容

提问: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什么时候召开?主要内容有哪些?指导学生从思想路线、工作重心、总方针、领导核心四个方面进行归纳。

提问: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怎样的改革开放总方针?指导学生阅读本目第二段大字后的两段小字,指出第一段小字提出了对内改革的目的和具体政策的设想,第二段小字提出了对外开放政策的内容和目的。

提问:十届三中全会在组织上是怎样进行拨扰反正、平反冤假错案的?为什么说十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指导学生阅读第三段小字内容并加以适当阐释。

提问:十届三中全会的意义如何?为什么说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重大转折?在学生思考回答后,结合重点难点进行讲评。

[小结]

提问:“文革”刚刚结束时,当时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继续坚持“左”的错误,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提问:邓小平是怎样批“两个凡是”的?真理标准讨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个运动有何意义?

提问:在1978年底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作了一个以什么题目的重要讲话?这个讲话的意义何在?

提问: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什么时候召开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意义如何?

[作业]

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

热门教案

学诗词

学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