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说课稿(七年级下册数学网课免费视频)

篇1:七年级下册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说课稿

一、说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7.1.2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及相关概念。有序数对在上一节已经进行了讲解,并且之前也学习了数轴的概念,对于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为后面研究函数的图像提供了有力的基础。

二、说学情

接下来谈谈学生的实际情况。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要成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师,深入了解所面对的学生可以说是必修课。本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也能做出简单的逻辑推理,而且在生活中也为本节课积累了很多经验。所以,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是相对比较容易的。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什么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会通过点的坐标找到位置以及通过位置写出点的坐标。

(二)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及点的坐标与位置关系时,提升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几何直观。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自主探索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从教学内容上说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教学重点的确立与我本节课的内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根据授课内容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及相关概念。这种方法学生首次见到,难以理解,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必要性,体会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与坐标的一一对应关系。

五、说教法和学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讲授法、练习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新课导入

首先是导入环节,那么我先提问: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是什么?能否举一个例子。

根据学生回答追问:有序数对所表示的位置如何直观表示?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平面直角坐标系》

利用有序数对而不用数轴进行导入,是因为有序数对是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而数轴是上学期学习的内容,距离学生相对比较远。这样利用学生刚刚学过的知识进行导入,更好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学生更容易接受。

(二)新知探索

接下来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环节,我主要采用讲解法、小组合作、启发法等。

学生对于该问题能够根据之前的知识经验考虑使用数轴,我便和学生一起回顾数轴的三要素。接下来进一步引导:对于有序数对有两个数应该如何表示,进而转到用两个数轴。

篇2:七年级下册平面直角坐标系说课稿

七年级下册平面直角坐标系说课稿

《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下学期第六章第一节第二课时。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立足于问题情境的创设,把原来枯燥的平面直角系赋予一定的现实意义,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学习知识,力求避免空洞的教学。

情景(1):新课程强调:要让学生接触到来自身边的数学,体会数学所具有的巨大应用价值,我设计了活动“你知道我在哪里吗?”。

让学生站成等距离的一排,互相确定自己的位置。从学生的答案中,归纳出满足数轴的三要素:一个对象(基准)、一个方向、一个距离。从而进入第一个知识点教学——用数轴来刻画直线上位置关系。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学生自己位置的确定,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能够较好的体现数学的现实性,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景(2):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而初中生的自制力仍比较差,易受外界干扰,因而学习往往带有盲目性,此时,如果给他们一个正确的学习方向,那么,他们很快就会投入到学习中去。所以在情景(1)后,我提出了探究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三个问题:

①如果小兵同学在小兰同学的右侧第二个位置,你能说出董雪同学在数轴上对应的点的坐标吗?

②如果小兵在一个长方形的操场上,你用什么方法可以确定小兵的'位置?

③如果小兵在一个广阔无垠的草地上,你用什么方法可以确定小兵的位置?

《标准》强调:知识的衔接要体现螺旋上升的原则。所以这三个问题的安排有一定的层次性,即由线到面,由有限到无限,由易到难,即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又适当利用类比的方法,使学生对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顺利地实现由一维到二维的过渡,引出平面直角坐标系。

经过这样一串问题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必要性的理解,突破了本章的教学难点,使得学生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到渠成。

篇3:七年级平面直角坐标系说课稿

《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第二次课的内容,它是在学习了数轴和有序数对后安排的一次概念性教学,也是初中生与坐标系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架起了数与形之间的桥梁,是数形结合的具体体现。这一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了解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在给定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能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能由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因此,本节课的学习,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习近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知识和借助平面直角坐标系学习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一个基础,它在整个初中数学教材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说目标与重难点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使学生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理解并掌握横轴、纵轴、原点及点的坐标,了解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能准确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的位置和根据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和深刻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阅读,用游戏活动和动手实践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掌握用“坐标”表示平面内点的位置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利用游戏、观察、实践、归纳等方法,积淀学生的数学文化涵养,鼓励学生去发现、去思考,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培养热爱数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其中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能正确地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会用“坐标”表示平面内点的位置和坐标轴上的点的特征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的天性,他们正处于独立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对数学的求知欲较强,具有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对数轴有一定的认识,因此,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和建立较为容易理解。

说教学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教师的责任是为学生的发展创设一个和谐开放地思考、讨论、探究的氛围,创造“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课堂教学境界。为此,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了情景激趣法、自主学习尝试法、合作探究交流法等教学方法,设计了“与文本对话——与生活对话——与同学对话——与教师对话”等一系列教学程序。

说教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约2分钟)“破译密码”游戏

【设计意图:以游戏的形式导入,具有一定的新奇性、挑战性,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与文本对话,理解概念(约17分钟)

1、接触概念(让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

2、认识概念为了帮助学生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理解概念,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认识概念。)

⑴什么叫平面直角坐标系?

⑵平面直角坐标系有哪些特征?(①两条数轴②互相垂直③原点重合④单位长度一致。)

⑶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点可以用什么来表示?(有序数对)

⑷有序数对是如何具体来表现点的坐标的?

自学教材后,可让学生回答以上问题,不正确的地方,教师不急于纠正,对于问题⑵和⑷,也可试着让学生归纳,但不要求全面,不完整的地方,教师暂不补充。

3、深化概念

让学生阅读下面两段材料,进一步找到问题的答案,补充不完整的地方,尝试性地完成活动1和活动2。

活动1、你会画吗?在作业纸上试着画一个直角坐标系,比一比看谁画得最完整。

活动2、你会标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自学中初步认识概念。通过材料的阅读,活动的实践,让学生在自画、自纠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画图习惯。】

三、与生活对话,融化概念(约5分钟)

活动3、你会找吗?让学生在如图建立的直角坐标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说出自己的坐标。

活动4、你会举例吗?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应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实例。

(如:象棋、围棋棋盘,雷达探测图,地球经纬度,计算机键盘,电影院座位等。)

【设计意图:设计这两个活动,是为了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有效地训练了知识的应用,及时反馈了教学信息,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四、与同学对话,运用概念(约13分钟)

活动5你会做吗?“描点”与“报坐标”比赛(让学生在活动1中建立的直角坐标系里完成这一活动。)

这一活动教师先将4个组长定为评委,其余同学以两人为一组,全班分成若干组,同时进行,教师宣布比赛规则,最后,评出优胜组,予以奖励。

活动6你会猜吗?在如图的直角坐标系中读出下列各点,说说它们的位置,猜猜它们有什么特征。

这一活动将学生原有的4个大组重新分为8个小组,让学生各小组间行合作性地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这两个活动的设计是为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学数学”;在观察、实践、讨论中,大胆地猜想,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培养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精神。】

五、与教师对话,归纳总结(约5分钟)

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共同完成活动6的基础上,各小组代表交流猜想,教师就学生的猜想,针对性的设计一些问题(如:①哪几个点在X轴上?②它们的坐标是怎样的?③有些什么特征?等),构建师生平等对话,最后,教师总结性地归纳: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特征。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是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概括的能力,通过师生的平等对话,变教师讲规律为学生找规律,教师最后的总结使数学知识精确化。】

六、拓展延伸,强化能力(约3分钟)

设计题目:各写出5个满足下列条件的点,并在坐标系中分别描出它们:

(1)横坐标与纵坐标相等。

(2)横坐标与纵坐标相反。

(3)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不等。

(4)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不等。

你能找出每组的规律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出课堂,激发他们思考。】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本节课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方法。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和尝试性练习中进行独立思考,在与同伴的交流、讨论中形成对知识的理解,六个活动的设计由易到难,层层推进,有机地将学生的眼、口、手、脑调动了起来,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探索,学会学习,从而有效地落实了“三维”目标。

篇4:七年级数学下册《7.1平面直角坐标系》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平面直角坐标系”作为“数轴”的进一步发展,实现了认识上从一维空间到二维空间的跨越,构成更广范围内的数形结合、数形互相转化的理论基础。是今后学习函数、函数与方程、函数与不等式关系的必要知识。所以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沟通代数和几何的桥梁,是今后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数学工具。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数轴的概念后,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形结合的意识,积累了一定的由数轴坐标描出数轴上点及由数轴上的点写出数轴上坐标的经验,同时经过上一节《怎样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的学习,对平面上的点由一个有序数对表示,有了一定的认识。

如何从一维数轴点与实数之间的对应关系过渡到二维坐标平面中的点与有序数对之间关系,限于初中的学习范围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如:不理解有序实数对,不能很好地理解一一对应,不能正确认识横、纵坐标的意义,有的只限于机械地记忆,这样会影响对数形结合思想的形成。同时本节内容中概念较多,比较琐碎,如何熟练运用对学生来说也有一定困难。

3、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基于对本节课的认识和学生的学情分析,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及相关概念,能由点写出它的坐标及相关特征,难点确定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与有序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与数形结合意识的培养。要达到本节课的目标我认为除了要加强学生多练多探索来认识有关的知识外,还必须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下功夫,尽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从三个方面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并能正确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

2、能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根据点的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

过程与方法:

经历画坐标系、描点、看图等过程,让学生感受“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初步体验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揭示人类认识世界是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

1、自主探索法。用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自主探索新知识;

2、讲练讨论法。教师讲练引导学生从坐标系概念获得由点求坐标。

3、游戏激趣法。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活动,巩固提高获得的知识,调动学习积极性。

教学媒体的使用上,用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对本节课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的优势,在展示坐标平面的建立、坐标的确定上加快了课堂节奏,增大了课堂容量。同时为克服多媒体教学的局限性,利用黑板进行必要的板书,进行适当的演示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作图工具进行严谨作图,并帮助解决课堂中的突发问题。

学法:按新课标理念,倡导学生自主主动探索、学习知识,尽可能把“钥匙”交给学生自启知识之门,大胆把课堂交给学生;用讨论探索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课件展示某城市旅游景点示意图,导入:假如你是导游,你是如何确定各个景点的位置的.?这就是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提供现实背景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生自学,提出疑问

指导学生自学课本第49页和50页,并回答问题。

1、由条而且有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2、水平的数轴称为轴或轴,习惯上取向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称为轴或轴,取向为正方向。

3、两条数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点。

4、直角坐标系分为几个象限?如何区分?

回到刚开始的图形,学生自主思考:

1、如果以“中心广场”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那么你能表示“碑林”的位置吗?“大成殿”的位置呢?

2、你能分别用有序数对表示它们的位置吗?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带着问题阅读课本,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加深记忆。以旅游景点为背景,让学生思考身边熟悉景点位置及其表示方法,自然亲切,学生容易接受。

(三)小组讨论,探索新知

如何确定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位置以及点的坐标的表示方法。

让学生依据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理解,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并结合图形确定点的位置。

(1)已知平面内一点Q,如何确定它的坐标呢?

(2)若已知点p的坐标为(a,b),如何确定点p的位置呢?

(为了学生更好地叙述坐标的产生,教师可把这种叙述方式固定下来“过点A作横轴的垂线,垂足对应的数字是3,3叫作点A的横坐标,过点A作纵轴的垂线,垂足对应的数字是2,2叫作点A的纵坐标,因此点A的坐标是A(3,2),记忆用一句话表示:先横后纵,逗号隔开,加上括号。)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其自学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四)操作演练,培养技能

完成例1,例2,教师讲解。

(五)拓展提升

参照图形,回答:各象限内的点的坐标有何特征?

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有何特征?

学生分组交流、合作,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发言。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口语表达的能力。

(六)反思总结,布置作业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到了什么?

2、你觉得画平面直角坐标系要注意哪些事项?

作业:必做题:课本第52页习题11、2A组2、3。

选做题:课本第52页习题11、2B组2。

篇5:《平面直角坐标系》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平面直角坐标系》。本节课是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第一节的第二课时,本节课主要是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为以后学习函数及图像提供知识基础。下面,我将从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目标

新课标强调“课程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新课标第三学段中对图形与坐标提出的教学目标是:“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能画出直角坐标系: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能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 理解并掌握横轴、纵轴、原点及点的'坐标,了解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

2、能准确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的位置,并根据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

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确定本课的重点是:

教学重点: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由点的位置能写出坐标,会根据坐标描出相应的点。

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实际,确定本课的难点是:

理解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以及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征。

二、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又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着力体现循序渐进和启发性原则,我确定的教学方法有:自学指导法、合作探究法、演示法、练习法。

三、说学法

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所以,我确定的学习方法有:自学发现法、探究交流法、动手操作法、练习法等。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依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认知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通过已知数轴上点的坐标找点引入平面内用有序数对确定点的位置引入新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提出简单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自主探究,发现新知

在这一环节中,先出示自学指导,并让学生根据探究提纲自学教材,同时画图、思考、练习、举例、讨论,分析,初步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学生讨论。

3、学生交流,展示归纳

这个环节共分三个层次,

①自主探究展示。让学生先展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所有概念以及图形的画法。充分的暴露问题,再由其他学生纠错、补充、评价。

②合作探究展示。抽学生代表上讲台,在准备好的坐标系内根据点的位置认以及根据点的坐标描点,发动组内成员补充完善。

③归纳展示。结合前两组展示,引导学生共同准确地理解并归纳出各个象限点的坐标的不同特征。通过步步推进,层层深入的全方位展示交流,引导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探究的结果,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4、类比练习,巩固提升

在这一环节中,首先出示例题,让学生学习例题中的一个,然后抽学生完成填空,选择,画图等一系列题组,采用抽学生口答,作图等方式,其他学生自主解答,发动学生进行评价、纠错、完善,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评价。

5、回顾反思,内化提升

在这一环节中,先让学生自主小结,再发动学生评价,最后教师补充完善。进一步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反思教学,发现问题及时弥补.师设悬念,激发学习的动力。

6、当堂检测、知识过关

共设计四到检测题,时间约为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待大部分学生完成后,教师出示答案,学生自我评价,师生共同评价。通过测试题,再次加深学生对平面直角坐标系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及时同时反思教学,查漏补缺.

7、布置作业

为了体现课标中“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面向全体学生布置两道必做题,依据新课标“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又特意布置了两道选做题,使学有余力的同学有发展的空间。

总之,本节课在例题的设计上、在当堂训练和检测题的设计上的编排上,在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上,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理解掌握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兴趣、增强信心、提高能力。

我的说课到此完毕,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篇6:平面直角坐标系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案

平面直角坐标系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案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及横轴、纵轴、原点、坐标的概念。会画平面直角坐标系,并能在给定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以及能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

2、知道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有几个象限,清楚各象限的点的坐标的符号特点。

3、给出坐标能判断所在象限。

学习重点:

1、在给定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会根据坐标确定点,根据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

2、知道象限内点的坐标符号的特点,根据点的坐标判断其所在象限。

学习难点:

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的特点。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画一条数轴,在数轴上标出3,―3,0,2

数轴上的点可以用个实数来表示,这个实数叫做___________。

2、思考:直线上的一个点可以用数轴上一个实数来表示点的位置,能不能找到一种办法来确定平面内的点的'位置呢?(例如图7.1―3中A、B、C、D各点)。

3、自学课本第66―67页的内容,然后填空。

(1)我们可以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_____、_____重合的数轴,组成________________,水平的数轴称为_____轴或_____轴,习惯上取向____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称为____轴或____轴,取向___方向为正方向;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________。

(2)如何确定点的坐标。(阅读课本第66页最后一段)如图7.1―4写出点B、C、D的坐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原点O的坐标是什么?x轴和y轴上的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

《实数、平面直角坐标系》测试题

1、如果点M到x轴和y轴的距离相等,则点M横、纵坐标的关系是。

A、相等 B、互为相反数 C、互为倒数 D、相等或互为相反数

2、将某图形的横坐标都减去2,纵坐标不变,则该图形()。

A、向右平移2个单位 B、向左平移2个单位

C、向上平移2个单位 D、向下平移2个单位

《实数、平面直角坐标系》、填空题

1、生活中只要你留心,就会发现有许多用数字“代替”目标位置的现象。

(1)一张电影票上写有“7排9号”,进电影院先找,后找,这是一对有序数对;

(2)一张硬座的火车票“10车厢18号”,上火车时你得先找,再在车厢里找号座位。

2、教室内座位,列数在前,排数在后。如果李小刚的座位是(3,4),则(3,4)意义是。

3、某一本书在印刷上有错别字,在第20页第4行从左数第11个字上,如果用数序表示可记为(20,4,11),你是电脑打字员你认为(100,20,4)的意义是。

4、在电影票上将“10排8号”前记为(10,8),那么(25,11)表示的意义是。

5、小亮家住在3号路,门牌是18号,可记为(3,18),那么小琪家在5号路门牌号是49号,可记为。

篇7:七年级下册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点

平面直角坐标系误区提醒

(1)求点的坐标时,容易将横、纵坐标弄反,还容易忽略坐标符号;(2)思考问题不周,容易出现漏解。(如点P到x轴的距离为1,这里点P的纵坐标应当是,而不是1)。

平面直角坐标系常见考法

(1)由点的位置确定点的坐标,由点的坐标确定点的位置;(2)求某些特殊点的坐标。

平面直角坐标基本概念

1、有序数对:我们把这种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队,叫做有序数对。

2、平面直角坐标系:我们可以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习惯上取向右为正方向

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取向上方向为正方向

两坐标轴的交战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3、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第一象限:x>0,y>0

第二象限:x0

第三象限:x0,y

纵坐标轴上的点:(0,y)

4、距离问题:点(x,y)距x轴的距离为y的绝对值

距y轴的距离为x的绝对值

坐标轴上两点间距离:点A(x1,0)点B(x2,0),则AB距离为x1-x2的绝对值

点A(0,y1)点B(0,y2),则AB距离为y1-y2的绝对值

5、绝对值相等的代数问题:a与b的绝对值相等,可推出

1)a=b或者

2)a=-b

6、角平分线问题

若点(x,y)在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则x=y

若点(x,y)在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则x=-y

7、平移: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向右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y)

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y)

向上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

向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

初中数学常见知识点

(1)单项式乘单项式的结果仍然是单项式。

(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结果是一个多项式,其项数与因式中多项式的项数相同。

(3)计算时要注意符号问题,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同时还要注意单项式的符号。

(4)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展开式中,有同类项的要合并同类项。

(5)公式中的字母可以表示数,也可以表示单项式或多项式。

初一数学解题方法与技巧

1数学各类题型

1.选择题是所占比例较大(40%)的客观性试题,考察的内容具体,知识点多,“双基”与能力并重。对选择题的审题,要搞清楚是选择正确陈述还是选择错误陈述,采用特殊什么方法求解等。

2.填空题属于客观性试题。一般是中档题,但是由于没有中间解题过程,也就没有过程分,稍微出现点错误就和一点不会做结果相同,“后果严重”。审题时注意题目考查的知识点、方法和此类问题的易错点等。

3.解答题在试卷中所占分数较多(74分),不仅需要解出结果还要列出解题过程。解答这种题目时,审题显得极其重要。只有了解题目提供的条件和隐含信息,联想相关题型的通性通法,寻找和确定具体的解题方法和步骤,问题才能解决。

2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掌握选择题应试的基本方法:要抓住选择题的特点,充分地利用选择支提供的信息,决不能把所有的选择题都当作解答题来做。

篇8:初中数学说课稿《平面直角坐标系》

初中数学说课稿《平面直角坐标系》范例

一、教材分析

“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数轴”的发展,它的建立,使代数的基本元素(数对)与几何的基本元素(点)之间产生一一对应,数发展成式、方程与函数,点运动而成直线、曲线等几何图形,于是实现了认识上从一维空间到二维空间的发展,构成更广阔的范围内的数形结合、互相转化的理论基础,因此,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沟通代数和几何的桥梁,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

直角坐标系的基本知识是学习全章及至以后数学学习的基础,在后面学习如何画函数图象以及研究一些具体函数图象的性质时,都要应用这些知识;注意到这种知识前后的关系,适当把握好本小节的教学要求,是教好、学好本小节的关键。如果没有透彻理解这部分知识,就很难学好整个一章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产生过程;

2、会正确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

3、使学生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由点求坐标,由坐标描点;

4、初步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能力;

5、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进一步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1637年,笛卡尔在他写的《更好地指导推理和寻求科学真理的方法论》一书中,用运动着的点的坐标概念,引进了变数。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高度评价笛卡尔,称其将辩证法引入了数学。因此,在讲授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部分内容时,应对学生进行运动观点、坐标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等唯物辩证观方面的适当教育.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由点求坐标,由坐标描点,

2、教学难点

⑴平面直角坐标系产生的过程及其必要性;

⑵教材中概念多,较为琐碎。如平面直角坐标系、坐标轴、坐标原点、坐标平面、象限、点在平面内的坐标等概念及其特征等等。

四、教法学法

本节课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巩固训练──拓展延伸”的模式展开,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探索、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中对于不同的内容应选择了不同的方法。对于坐标系的产生过程,由于是本节课的难点,可采用探索发现法;对于坐标系的相关概念,由于其难度不大,且较为琐碎,学生完全有能力完成阅读,因此可采用指导阅读法;对于由点求坐标、由坐标描点,由于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应采用小组讨论和讲练相结合的方法。

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比直接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的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本节课先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探索思考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积极思考探索,让学生经历“观察、类比、发现、归纳”过程,以此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独立性与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被动学会”变成“主动会学”。教学时先让学生观察数轴上(一维)的点与实数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在生活中确定平面内(二维)的点的位置的方法,再与数轴上的点加以类比,从而引出平面内的点的表示方法在讲授点的坐标时能否从点的形成讲一下,例如点(1,2)应该是x=1和y=2这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所以找点时应该两条直线的交点。

篇9:平面直角坐标系

1、教材分析:

⑴知识结构:

日常生活及其它学科需要一种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的方法.在数学上,可以类比数轴,引出的概念.完成了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也把数与形统一了起来.

⑵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能正确画出直角坐标系,并能在直角坐标系中,根据坐标找出点,由点求出坐标.直角坐标系的基本知识是学习全章的基础,在后面学习函数的图象以及一些具体函数的图象时都要应用这些知识.通过对这部分知识的反复而深入的练习、应用,渗透坐标的思想,进而形成数形结合的的数学思想.

本节的难点是中的点与有序实数对间的一一对应.限于初中的学习范围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如:不理解有序实数对,或不能很好地理解一一对应,有的只限于机械地记忆,这样会影响对数形结合思想的形成.教材上只给出了比较简单的描述.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从一点一滴处理解横、纵坐标的值不同,即实数对不同,则在直角平面上的点的位置也不同,反之,亦然.

2、教学建议:

数学是世界的一部分,同时又隐藏在世界中.这样,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认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与作用.因此,数学概念的产生有其必然性与合理性.

(1)概念的引入

组织学生看本章引言中的气温图,说明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是实际需要的.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他们的生活中还有什么类似的例子.如电影院中的座位,到图书馆找书,学生的课程表等.从丰富的背景材料中,体会数学的广泛应用性.

(2)讲授概念:

现实生活和其它学科向数学提出了问题,如何建立数学模型以解决这个问题呢?以前,我们学习过数轴.数轴上每一个点都对应一个实数,这个实数叫做这个点在数轴上的坐标,数轴上的点与实数是一一对应的.这样利用数轴可以研究一些数量关系的问题.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的方法也可以与此类似,类比出的概念,并结合图形讲述的有关概念.

(3)练习,深入地理解概念:

平面直角这节课的概念较多,又都是新的,开始的时候不适合太快,给学生一个适应的过程,一个思维的空间.如:x轴、y轴不在任何象限内,原点是x轴、y轴的交点等.然后,就可以多练习一些简单题,如给出坐标,在中标点,或反之,给出中点的位置,找出其坐标.通过小题的练习,使学生能逐步理解坐标平面内的点和有序实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总之,形成初步的数学概念后,学生可以通过变式,逐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在解题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创设环境,激励学生凭借自己的原有认知水平,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建构.在相互讨论评价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这节课可以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节课由实际引入,类比数轴定义,给出的概念,并通过练习达到熟练的程度.第二节课,可视第一节课的掌握情况,适当增加一些有探索性的题目.如求一已知点关于x轴、y轴、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特点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由坐标确定点和由点求坐标的方法.理解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2、会用象限和坐标轴说明直角坐标系内点的位置,并会根据点的位置,确定点的横坐标、纵坐标的符号.

3、掌握确定已知点关于坐标轴(或原点)的对称点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总结的能力.

4、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探索的能力.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5、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深刻性.

教学重点:

1、掌握象限或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的特点.

2、会求已知点关于坐标轴或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

教学难点:理解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教学用具:直尺、计算机

教学方法:合作学习,讨论,探究

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主动探索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的概念,并介绍了象限与坐标轴.初步体会到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的.今天我们需要开始新的探索,发现数学知识.

下面看例1

例1、指出下列各点所在象限或坐标轴;

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解:描点画图后,可以从图中观察出,A点在第二象限;B点在第三象限;C点在第四象限;D点在第一象限;E点在x轴上;F点在y轴上.

做完这道题后,你发现能直接从点的坐标判断出点所在象限或坐标轴吗?

通过学生的分组讨论后,可总结如下:

象限与坐标轴的定义都是以图形的形式直观给出的.通过本例题,又总结出了相应的代数规律.渗透了数与形的结合.并培养了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抽象思维能力.

练习:习题13.1的第三题

例2、在直角坐标系中,标出下列各对点的位置,

并发现其中的规律.

(1)(3,5),(2,5)

(2)(1,2),(1,-3)

(3)(4,4),(6,6)

(4)

通过观察可以总结出: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点,其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为任意实数;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点,其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为任意实数.

另外一、三象限内,两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的点,其横坐标与纵坐标相同;二、四象限内,两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的点,其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建议:如果学生在观察时有困难,可以适当增加题量,丰富观察的对象,逐步得出最后的结论.

这些规律也是有其必然的,如两点的纵坐标相同,则这两点在x轴的同侧,且到x轴的距离相等,由平面几何的知识,可推出这两点的连线平行于x轴.其它的性质也有其存在的道理.通过对规律的总结,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并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而点的坐标不同,它在平面上的位置也不相同.即平面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的.从图中可以看出.

例3、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点

⑴(2,1), (-2,1)

⑵(-3,4), (-3,-4)

⑶(5,-4), (-5,-4)

你能发现上述各对点的位置有何特点吗?它们的坐标有何异同?你能总结出一般的规律吗?并说明其中的道理吗?

解:(从图中观察出的点的位置)特点 两点坐标间关系

(1)两点关于y轴对称 横坐标为相反数,纵坐标相同

(2)两点关于x轴对称 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为相反数

(3)两点关于原点对称 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这道题能引发我们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答案不固定,本教案只给出参考答案).我们可以这样说:对于直角坐标平面上的任意两点,如果它们的横坐标相反,纵坐标相同,则它们关于y轴对称;如果它们横坐标相同,纵坐标相反,则它们关于x轴对称;如果题目的横、纵坐标都相反,则它们关于原点对称,反之亦然.

以上的规律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比如,已知点(-10,3).求这个点关于x轴、y轴,及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

答:(-10,-3);(10,3);(10,-3).

你想过这其中的道理吗?

如两点关于y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定义,这两点的连线垂直于y轴,且到y轴的距离相等.所以这两点的连线就平行于x轴,它们的纵坐标相同,对称点在y轴的两点.到y轴的距离相等.即这两点的横坐标相反.

类似地,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其它两种情况的讨论.这个规律只要求学生能理解,并不要求严格地证明.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复习了对称的概念,体验了数形的结合.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他们互动探索的精神.

小结:本节我们讨论了三道例题,这三道题都是大家共同讨论,通过观察归纳总结探索出的规律,这也是数学知识产生的一种过程.而且每道题的解决都离不开数形结合的思想.而且也能逐步体会出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这一部分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希望大家能真正地理解并能熟练应用.

作业 :习题13.1B组的1-3.

篇10:七年级数学下册《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反思

篇1:

课后有几点感受:

一、要上好一节课,首先在透彻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吃透教材和深挖教材,结合实际,确定出重点与难点。

为突破重点和难点来确定教法,大致思路是:

1、精心创设问题情景:回顾数轴的应用,学习数轴坐标的概念,引出新问题。

2、找准重点,突破难点:通过找点A相对于点O的位置,体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过程。同时介绍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讲解点坐标的确定方法。

3、已知点坐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找对应点。

4、练一练:由点写坐标和由坐标找点。

5、解决前面提出的引入问题:

6、介绍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由来。

本节主要完成了三个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及有关概念。

2、能力目标:能由点写坐标和由坐标找点。

3、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新课程下教学法的主要宗旨是让学生体会数学是有血有肉的;是有用的。正是目标铺就道路,细节成就完美。

二、由点写坐标,由坐标找点这两个重点、与体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过程这一难点处理是比较到位的。

不足之处:一是数轴上点的坐标特征强化的不是很到位,二是课容量大了一点,有点前紧后松。

三、要上好课就要备好课,精心准备才会提高质量。

篇2:

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今后学习函数的基础,是数形结合的真正体现。尽管课本上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介绍,但真的弄懂学会还是要下点功夫的.。

我们对这部分内容由两课时改为三课时:第一课时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会由点写出点的坐标,或由坐标确定点的位置;第二课时掌握点在不同位置时的坐标特征,如各象限内、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特征,各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特征,关于坐标轴、原点对称点的坐标的关系,与坐标轴平行的直线上的点的坐标特征,以及它们的应用;第三课时点到坐标轴的距离,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些图形的面积的计算等。

从安排可以看出内容比较丰富,但凭记忆肯定是不行的。因此需要学生紧紧抓住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个工具,在图形中理解,即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在培养学生迅速画图上下功夫,围绕图形分析、讲解。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做、说,暴露学生的思维,在讨论中完善自己的方法,丰富自己的知识。

篇11: 七年级数学下册《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后反思

七年级数学下册《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后反思

平面直角坐标系同数轴一样,是研究数形结合的一个有效工具,有了这个工具,我们可以对图形的位置、图形间的关系等进行定量研究,实现了有机结合,――这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飞跃。因此,学好本章,对今后的数学学习、研究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现今的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出场次序是合理的、科学的:在经历了“实数与数轴的关系”之后,紧接着安排了本部分内容,这就使得知识的提升过渡自然,便于学习者对比、接受,也易于形成知识体系,不至于显得零碎。

从内容的编排上来看,是符合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的――从有序数对开始,发现数学中的问题:数轴上的点可以用实数与之对应,那么数轴以外的点呢?这就产生了问题,自然引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诞生开启了大门。在教学中,这就要求教师应当紧紧贴近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研究得以有效地运行。

完成直角坐标系后,围绕它的工用性,教材安排了两个简单应用:

(1)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

(2)用坐标表示平移,很好地解决了“学以致用”的原则。另外,作为研究图形的有效工具之一,本章还对其他一些重要的图形变换进行了有机渗透,如(1)轴对称(反射),以习题的形式(课本P8011题)呈现出来,这对以后学习轴对称时做了一个有力铺垫;

(2)还有中心对称,也是如此处理(P8611题);

(3)关于不等式的解集,在本章中亦有所体现,见课本复习题7题(P85):通过对阅读时间、看电视时间的有序数对分区,灌输了不等式解集在坐标平面内的形象表示,同时也对学生“用图形解决不等式问题”的意识有一个潜移默化作用,值得认真对待,不容忽略。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高中课程的有些内容在此也有一些渗透:如

(1)极坐标系,P74例、P75练习2、P796题,这些题要求用方位角和距离来描述点的位置,这实际上是极坐标的雏形,在本章的教学中应予以相应的关注,使学生意识到确定点的位置不止平面直角坐标系一种方法;

(2)坐标平面内的中点公式的探索(P8610题),通过描点、连线、找中点、观察中点坐标、发现规律等实践操作,给出中点坐标公式。这对后期学习是一个有力保障,所以本章的教学应不惜花费一些气力,为将来的深度学习打一个好的基础。

篇12: 七年级数学下册《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后反思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后反思

《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节主要介绍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组成和有关概念,有关概念很多,有横轴(x轴),纵轴(y轴),原点,坐标,象限等。教学时,紧密结合坐标系,让学生对这些概念有个初步的认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理解有关概念就可以了。

这一节的有关规律很多,学生应该掌握,进而利用它做题。

1.象限内的点的坐标符号特征: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2.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特征:x轴的所有点的纵坐标为0,y轴的所有点的横坐标为0,原点的横、纵坐标都为0。

3.x轴上的.所有点的纵坐标为零,y轴上的所有点的横坐标为零。

4.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相等,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5.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y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横坐标、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

篇13: 七年级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反思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概念的教学中,情境引入:“如今索马里海盗对国际航运和海上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一艘途经索马里海域的轮船怎样来确定自己的位置?”学生一般都能回答是用经度和纬度来确定它们的位置。再问:“那么单独用经度或纬度一个量来确定它们的位置行吗?”“不行。”“为什么?”学生通过思考交流相互补充举反例的方法体验用一对数确定一个物体位置的合理性。然后问:“同学们那么你们现在的位置怎么确定下来?”学生:“我在第3小组第4排。”“很好,那么单独用小组数或排数能否确定你的位置?”“不能。”然后让第3小组的学生站起来,第4排的学生也站一下,通过实际情境进一步体验用一对数来确定平面上一点位置的正确性。然后再问:“把教室的右墙角的两条墙角线分别看作是0排0组,请同学们分别说出自己的位置。”用(x,y)表示,x表示组数,y表示排数,在这过程中学生巩固了用一对有序实数来确定平面上一点的方法。然后要同学们考虑这时隔壁班的同学的位置该怎样确定,通过学生自己的交流、讨论得到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框架。

篇14:七年级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检测试题

七年级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检测试题分享

一,选择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①因为∠1与∠2是对顶角,所以∠1=∠2②因为∠1与∠2是邻补角,所以∠1+∠2=1800③因为∠1与∠2不是对顶角。所以∠1≠∠2④因为∠1与∠2不是邻补角,所以∠1+∠2≠1800

A1B2C3D4

2.如图1,直线AB、CD相交于E,DF∥AB,若∠AEC=1000,则∠D=()

A700B800

C900D1000

3.如图2,AC⊥BC于C,CD⊥AB于D,则下列关系不一定成立的是()

AAB﹥AC﹥ADBAB﹥BC﹥CD

CAC+BC﹥ABDAC﹥CD﹥AD

4,在运动会上,成绩是点到直线的距离的运动是()

A跳远B跳高C掷铅球D掷标枪

5,如图2,AC⊥BC,CD⊥AB,则图中互余的角有()

A4对B3对C2对D1对

6,在同一平面内有l1、l2、……l10十条直线,如果l1∥l2,l2⊥l3,l3∥l4,l4⊥l5,l5∥l6,l6⊥l7,……那么l1与l10的关系是()

A垂直B平行C可以垂直也可以平行D不能确定

7,已知点P(a,b)满足ab﹥0,a+b﹤0,则点P在()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8,若点E(_a,_a)在第一象限,则点(--a2,--2a)在()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9,已知坐标平面内的三个点A(5,4),B(2,4),C(4,2),则⊿ABC的面积为()

A3B5C6D7

10,已知⊿ABC平移后得到⊿A1B1C1,且A1(﹣2,3),B(﹣4,﹣1),C1(m,n),C(m+5,n+3),则A,B两点的坐标为()

A(3,6),(1,2)B(-7,0),(-9,-4),

C(1,8),(-1,4)D(-7,-2),(0,-9)

二,填空

11,如果将一张“5排3号”的电影票记为(5,3),李珊珊同学买了一张标号为(15,2)的电影票,那么她应该坐在排号。

12,将点A(1,1)先向平移个单位长度,再向平移

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1,-1)。

13,如下图,在正方形网格中,将⊿ABC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得到⊿DEF(其中点A、B、C的对应点分别为点D、E、F),若点A的坐标为(1,1),则点D的坐标为。

14,如图3,在直线的`同侧有P,Q,R三点,若PQ∥L,QR∥L,那么P,Q,R三点(填“是”或“不是”)在同一条直线上,理由是。

15,将命题“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为

16,如果∠A与∠B的两边分别平行,且∠A比∠B的3倍少360,则∠A的度数是。

三,解答题

17,如图,小海龟位于图中点A(2,1)处,按下述路线移动:(2,1)→(2,4)→(7,4)→(7,7)→(1,7)→(1,1)→(2,1),用粗线将小海龟经过的路线描出来,看一看是什么图形。

18,如图四边形ABCD各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2,8),B(-11,6),C(-14,0),D(0,0)

(1)求这个四边形的面积。

(2)如果四边形ABCD的各个顶点的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增加2,所得的四边形的面积又是多少?

19,如图所示,O是直线AB上一点,∠AOC=∠BOC,OC是∠AOD的平分线

(1)求∠COD的度数。

(2)判断OD与AB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0,如图,∠B、∠D的两边分别平行。

(1)在图①中,∠B与∠D的数量关系为。

(2)在图②中,∠B与∠D的数量关系为。

(3)用一句话归纳的结论为

试分别说明理由。

21,如图,AOB是一条在O处拐弯的河流,为了向缺水城市P供水,开挖了PM和PO两条水渠,PM和PO两条水渠哪条更短一些?为什么?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现有的水渠是不是最经济的?如果不是,画出最经济的水渠来,并说明原因。

22,如图,已知∠1=∠2,∠MAE=450,∠FEG=150,∠NEG=750,EG平分∠AEC,

求证:AB∥EF∥CD.

篇15:初一数学下册平面直角坐标系测试题

初一数学下册平面直角坐标系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如图1所示,一方队正沿箭头所指的方向前进,A的位置为三列四行,

表示为(3,4),那么B的位置是()

A.(4,5);B.(5,4);C.(4,2);D.(4,3)

2.如图1所示,B左侧第二个人的位置是()

A.(2,5);B.(5,2);C.(2,2);D.(5,5)

3.如图1所示,如果队伍向西前进,那么A北侧第二个人的位置是()

A.(4,1);B.(1,4);C.(1,3);D.(3,2)

4.如图1所示,(4,3)表示的位置是()

A.AB.BC.CD.D

5.(,佛山)如图,是象棋盘的一部分,若帅位于点(1,-2)上,相位于点(3,-2)上,则炮位于点()

A.(-1,1)B.(-1,2)

C.(-2,1)D.(-2,2)

二、填空题:

6.如图2所示,进行“找宝”游戏,如果宝藏藏在(3,3)字母牌的下面,那么应该在字母______的下面寻找.

7.如图3所示,如果点A的位置为(3,2),那么点B的位置为______,点C的位置为______,点D和点E的位置分别为______,_______.

8.如图4所示,如果点A的位置为(1,2),那么点B的位置为___,点C的位置为______.

三、解答题

9用有序数对表示物体位置时,(2,4)与(4,2)表示的位置相同吗?

10如图所示,从2街4巷到4街2巷,走最短的.路线,共有几种走法?

11.(探究题)象棋盘上有一只马(如图).问:它跳五步能回到原来的位置上吗?

12.(趣味题)如图,小海龟位于图中点A(2,1)处,按下述路线移动:(2,1)→(2,4)→(7,4)→(7,7)→(1,7)→(1,1)→(2,1).用粗线将小海龟经过的路线描出来,看一看是什么图形.

13.如图,点A用(3,1)表示,点B用(8,5)表示.若用(3,3)→(5,3)→(5,4)→(8,4)→(8,5)表示由A到B的一种走法,并规定从A到B只能向上或向右走,小刚家在A点,小强家在B点,小刚要约小强踢球,用上述表示法写出另两种走法,并判断这几种走法的路程是否相等.

14泰山电视台用图所示的图像向观察描绘了一周之内日平均温度的变化情况:

①这一周哪一天的日平均温度最低?大约是多少度?哪一天的平均温度最高?大约是多少度?你能用有序数对分别表示它们吗?

②14、15、16日的日平均温度有什么关系?

③说一说这一周日平均温度是怎样变化的.

篇16: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

通过观察可以总结出: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点,其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为任意实数;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点,其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为任意实数。

另外一、三象限内,两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的点,其横坐标与纵坐标相同;二、四象限内,两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的点,其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建议:如果学生在观察时有困难,可以适当增加题量,丰富观察的对象,逐步得出最后的结论。

这些规律也是有其必然的,如两点的纵坐标相同,则这两点在x轴的同侧,且到x轴的距离相等,由平面几何的知识,可推出这两点的连线平行于x轴。其它的性质也有其存在的道理。通过对规律的总结,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并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而点的坐标不同,它在平面上的位置也不相同。即平面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的从图中可以看出。

例3、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点

⑴(2,1),(-2,1)

⑵(—3,4),(—3,—4)

⑶(5,-4),(—5,-4)

你能发现上述各对点的位置有何特点吗?它们的坐标有何异同?你能总结出一般的规律吗?并说明其中的道理吗?

解:(从图中观察出的点的位置)特点两点坐标间关系

(1)两点关于y轴对称横坐标为相反数,纵坐标相同

(2)两点关于x轴对称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为相反数

(3)两点关于原点对称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这道题能引发我们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答案不固定,本教案只给出参考答案)。我们可以这样说:对于直角坐标平面上的任意两点,如果它们的横坐标相反,纵坐标相同,则它们关于y轴对称;如果它们横坐标相同,纵坐标相反,则它们关于x轴对称;如果题目的横、纵坐标都相反,则它们关于原点对称,反之亦然。

以上的规律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比如,已知点(—10,3)。求这个点关于x轴、y轴,及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

答:(—10,—3);(10,3);(10,—3)。

你想过这其中的道理吗?

如两点关于y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定义,这两点的连线垂直于y轴,且到y轴的距离相等。所以这两点的连线就平行于x轴,它们的纵坐标相同,对称点在y轴的两点。到y轴的距离相等。即这两点的横坐标相反。

类似地,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其它两种情况的讨论。这个规律只要求学生能理解,并不要求严格地证明。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复习了对称的概念,体验了数形的结合。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他们互动探索的精神。

小结:本节我们讨论了三道例题,这三道题都是大家共同讨论,通过观察归纳总结探索出的规律,这也是数学知识产生的一种过程。而且每道题的解决都离不开数形结合的思想。而且也能逐步体会出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这一部分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希望大家能真正地理解并能熟练应用。

作业:习题13.1B组的1—3。

热门教案

学诗词

学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