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向红教学设计
第2课时
教学内容:例2、例3及练习
目标:1、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重点: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过程:
一、复习:
1、汇报课外认方向的情况。
2、说说教室和校园的东西南北各有什么。
3、玩“认方向”的游戏。
二、新课:
(一)例2:
1、观察第3页的校园图,你能画出校园的示意图吗?怎样画,能让别人看懂方向?
2、学生同桌合作画。
3、交流汇报:把学生画的多种情况展示出来。
4、请大家观察这几种不同的示意图,你觉得怎么样?(没有统一的`标准,太乱了。)
5、为了方便交流,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现在,你能按这个要求画出示意图吗? 并注意标上“北”的方向。
6、学生独立绘制“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示意图。
(二)例3:
1、观察例3图,你是怎么找到“北”边的?(图上标有)
2、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少年宫怎么走?请你先用手指出路线图,同桌互相看看指对了吗?
3、同桌互相说:
去体育馆怎么走?去医院怎么走?去商店怎么走?去电影院怎么走?
三、巩固练习
1、认一认地图上的方向:(挂图)
2、做一做:从图上获知“北”,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练习指一指。
四、总结: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对今后的生活有什么帮助?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17个,会写其中的8 个。
2.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
2.理解内容。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磁带。
教学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初读课文。
1.板书课题:红围裙。
2.听录音,初步感知课文。
3.标出本课生字。
二、学习生字,识记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试读生字。
2.老师范读,学生纠正读音。
3.学生当小老师带读,齐读.开火车读。
4.教师范读,再领读两次。
三、指导写字,巩固识字。
1.指名认读要求会写的字。
2.相互议议,怎样才能记住这些生字。
3.学生描红,掌握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4.学生书写生字,老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听写生字。
2.认读生字。
二、再读课文,把握内容。
1.再读课文录音,了解课文内容,加深印象。
2.自己借助拼音试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把句子读通顺。
3.标出课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
4.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1、2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说说你不懂的地方是什么?并释疑。
3.自由读课文,回答问题。
(1)你读懂了什么?
(2)还有什么疑问?
4.范读5-10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这几段写了一件什么事?
(2)想想妈妈对女儿的评价有何意思?
四、交流认识,升华情感。如何体贴孝顺父母?
第三课时
一、说出下列字的偏旁部首。
围( ) 急( ) 举( ) 道( )
二、词语接龙。
围 (围住) (住房) (房屋) (屋子)
布 ( ) ( ) ( ) ( )
转 ( ) ( ) ( ) ( )
由 ( ) ( ) ( ) ( )
三、给多音字注音。
转( )动 转( )变
劳累( ) 积累( )
[《红围裙》教学设计]
《红虾》经典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湘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十八课《红虾》第二课时。
二、课时目标:
1、感知画家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
2、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
三、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感受凡·高的高尚情怀。
四、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读中感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探究交流。
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画的家伟大与平凡,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陶冶学生情操。
六、教法:
引导、点拨法
七、学法:
朗读、感悟、探究、交流
八、教学准备: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课件
九、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简介凡·高
1、同学们,喜欢画画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幅画,请大家欣赏。
2、小小拍卖会:出示《红虾》图,拍卖,激发对《红虾》图的兴趣。
引出课题《红虾》。板书课题。
3、你们知道这幅画是谁画的吗?
简介凡·高。
二、品读课文
(一)感悟凡·高生活的贫困无助
1、凡·高的一幅画就拍卖了数千法郎,你认为凡·高应该过着怎样的生活。(生自由说)
2、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找出描写凡·高生活现状的段落,用波浪线标出来,一边读一边想,凡·高过着怎样的生活。
3、自由说你是从哪一段知道凡·高生活的贫困无助的。
4、抓住重点词语感情朗读描写凡·高生活现状的段落,体会凡·高当时的.困境。
5、指导读凡·高的信,自由说你对他有一种怎样的心情,激发学生的同情。
6、抓住“勉强”一词,想象当时的情景,体会这五个法郎来之不易。
7、出示“他紧紧地攥着这五个法郎,赶忙离开了小画铺”,比较句子,感情朗读,进一步感受这五个法郎对凡·高的重要性。
(二)品读6-8自然段,感受凡·高的高尚品格。
1、假如你是当时的凡·高,你会用这五个法郎做些什么呢?(生自由说)
2、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凡·高用这五个法郎做了什么呢?哪些句子使你最受感动,为什么?
3、生自由说。抓住重点语句体会凡·高的高尚伟大。
A、出示“他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全部送给了……的小女孩”,指导体会,并感情朗读。
B、联系全文说说画家“完全忘记了”一些什么?
4、感情朗读“他觉得自己所给予……风雪之中”
5、你觉得凡·高是一个怎样的人?体会人物的品质。
(三)品读9-12自然段,再次感受凡·高的作品的珍贵和人格的高尚伟大。
1、师配乐深情朗读:四年后,凡·高—这位尝尽了世间炎凉和人生孤独贫困的艺术家……却成了我们整个世界仰之弥高的珍品。
2、出示:这幅小小的静物画上,几只红虾显得分外诱人。
作者为什么说几只红虾显得分外诱人?
A、引导学生从画面观察红虾。
B、联系课文内容探究,作者仅仅是说几只红虾显得分外诱人吗?
(四)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1、写一写你最想对凡·高说的话。
2、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进一步感悟凡·高精神的伟大。
三、作业布置
查资料,阅读有关凡·高生平的故事,看看他还有哪些作品值得我们欣赏。
课时目标:
1、感知画家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
2、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
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感受凡·高的高尚情怀。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读中感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探究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画的家伟大与平凡,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陶冶学生情操。
教法:
引导、点拨法
学法:
朗读、感悟、探究、交流
教学准备: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简介凡·高
1、同学们,喜欢画画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幅画,请大家欣赏。
2、小小拍卖会:出示《红虾》图,拍卖,激发对《红虾》图的兴趣。引出课题《红虾》。板书课题。
3、你们知道这幅画是谁画的吗?
简介凡·高。
二、品读课文
(一)感悟凡·高生活的贫困无助
1、凡·高的一幅画就拍卖了数千法郎,你认为凡·高应该过着怎样的生活。(生自由说)
2、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找出描写凡·高生活现状的段落,用波浪线标出来,一边读一边想,凡·高过着怎样的生活。
3、自由说你是从哪一段知道凡·高生活的贫困无助的。
4、抓住重点词语感情朗读描写凡·高生活现状的段落,体会凡·高当时的困境。
5、指导读凡·高的信,自由说你对他有一种怎样的心情,激发学生的同情。
6、抓住“勉强”一词,想象当时的情景,体会这五个法郎来之不易。
7、出示“他紧紧地攥着这五个法郎,赶忙离开了小画铺”,比较句子,感情朗读,进一步感受这五个法郎对凡·高的重要性。
(二)品读6-8自然段,感受凡·高的高尚品格。
1、假如你是当时的凡·高,你会用这五个法郎做些什么呢?(生自由说)
2、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凡·高用这五个法郎做了什么呢?哪些句子使你最受感动,为什么?
3、生自由说。抓住重点语句体会凡·高的高尚伟大。
a、出示“他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全部送给了……的小女孩”,指导体会,并感情朗读。
b、联系全文说说画家“完全忘记了”一些什么?
4、感情朗读“他觉得自己所给予……风雪之中”
5、你觉得凡·高是一个怎样的人?体会人物的品质。
(三)品读9-12自然段,再次感受凡·高的作品的珍贵和人格的高尚伟大。
1、师配乐深情朗读:四年后,凡·高—这位尝尽了世间炎凉和人生孤独贫困的艺术家……却成了我们整个世界仰之弥高的珍品。
2、出示:这幅小小的静物画上,几只红虾显得分外诱人。
作者为什么说几只红虾显得分外诱人?
a、引导学生从画面观察红虾。
b、联系课文内容探究,作者仅仅是说几只红虾显得分外诱人吗?
(四)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1、写一写你最想对凡·高说的话。
2、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进一步感悟凡·高精神的伟大。
三、作业布置
查资料,阅读有关凡·高生平的故事,看看他还有哪些作品值得我们欣赏。
板书设计:
凡·高 小女孩
(贫困无助)(心形图)(饥寒交迫)
(善良;舍己为人)
(附:详案)
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学习!告诉老师,你们喜欢画画吗?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几幅画,一起欣赏欣赏吧。(点击幻灯)
这些画美吗?想不想拥有它?现在,我把这一幅画拍卖给你们,这幅画底价100元,同学们,请出价吧!
你真有眼光。好,成交,这幅画就归你了,大家祝贺他!
这幅画就是《红虾》。(板书课题:红虾)
你们知道这幅画是谁画的吗?
对!是荷兰画家凡·高画的(板书:凡·高),凡·高,是十九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后期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他一生创作了将近二千幅作品,至今在世界绘画史上享有极高的声誉。
单是这一幅《红虾》就拍卖了数千法郎,相当于人民币好几万元,还有刚才的那幅《鸢尾花》更是拍卖了1亿多元,照这样推算,你们认为凡·高应该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可事实并非如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红虾》这篇课文(点击幻灯),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67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点击幻灯)找出描写凡·高生活状况的自然段,用波浪线标出来,一边读一边想,凡·高当时过着怎样的生活。
(生自由读课文后)谁来说一说凡·高过着怎样的生活?
你是从哪一段知道的?(生自由说)(板书:贫困无助)
对,从课文的2.3.4自然段我们知道了凡·高的生活是贫困无助的(点击幻灯)
“他的画一张也卖不出去”是因为他(尚未成名),而导致了他非常(贫穷),这一段里哪句话可以看出凡·高当时非常孤单无助?(生答:“他一个人流落在异乡,身边既无亲人也无朋友” (点击幻灯)他因此(受尽了人世间的冷遇。)
面对这样贫困无助的凡·高,你有一种怎样的心情?所以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课文?(同情的语气)
那,我们就用这种同情的语气来读一读这一段好吗?
同学们读得真不错!,语速也较慢,语调也较低,语气里充满了同情。
凡·高在自己的信中说他过得(很不愉快)(点击幻灯)他为什么不愉快?谁愿意带着这种心情来读一读这封信?(生读)他读得怎么样?(生说后指导读出伤心难过的语气)你来试试好吗?
对,语速要放慢,语调要放低。
贫困无助的凡·高,为了交房租,为了不在寒冷的冬夜里露宿街头,他冒着凛冽的'寒风来到一家小画铺,希望老板能收购他刚刚完成的静物画—红虾,还算幸运,(点击幻灯)小画铺的老板勉强购下了他的这幅静物画,给了他五个法郎。从勉强这个词(点击幻灯)你看出了什么?老板既然是很不情愿,为什么又买下了呢?你能想像到当时是怎样的情景吗?(让生想和说)
(嗯,你的想像力真丰富!)
由此看来,这五个法郎来得(很不容易),对凡·高来说,(点击幻灯)算是(最大的恩宠了),是非常难得的。
所以他(做动作,引导生说句子后)(点击幻灯。)
(比较句子)
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个句子,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生答)作者为什么要用上这两个词呢?肯定是想表达一个意思,你能读出来吗?(凡·高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五个法郎)那你觉得应该怎样读,才能把这个意思读出来呢?
(要把紧紧地和赶忙这两个词读重一点)你们能把他读好吗?(你读)、(男生读)、(女生读)
从你们的朗读中,我也体会到了这五个法郎对凡·高来说太(重要)了,凡高太需要这五个法郎了。
同学们,假如你就是当时的凡·高,你会用这五个法郎做些什么呢?(生自由答)
而凡·高用这五个法郎做了什么呢?(点击幻灯)下面,我们四人一组合作读课文,看看凡·高拿着这五个法郎做了什么?在你最受感动的地方作上标记,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和同学交流,从中品味凡·高是一个怎样的人。
同学们合作非常愉快,谁愿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凡高拿这五个法郎做了什么?(给了一个(与他素不相识、楚楚可怜的)小女孩)(板书:小女孩)
哪些语句使你最受感动。(生自由答)为什么使你感动?(凡·高的乐于助人……)
见到小女孩(点击幻灯),凡·高几乎是(毫不犹豫地把自己刚刚拿到手的五个法郎,全部送给了这个素不相识的、楚楚可怜的小女孩。这五个法郎是凡高(刚刚)拿到手的,现在他却一个也不留(全部)送给了小女孩,当时的凡高想到了自己吗?你是从这句话中的哪个词体会到的?(生答)“毫不犹豫”是什么意思呢?你能用这个词讲一个句子吗?
为什么说这是一个楚楚可怜的小女孩呢?你从课文的哪一段看出来的?(第六自然段)对,哪些词语看了来的?嗯,这是一个也正处在饥寒交迫(板书:饥寒交迫)中的小女孩,你同情她吗?(同情)那朗读这一段时要用什么语气来读呢?(同情的语气)下面,请女同学把这一段读出来吧!
面对这样一个小女孩,画家完全忘记了(点击幻灯)
(房东此时正守在他的住处,等着他回去交房租呢。你们说说,他还完全忘记了什么?(点击幻灯)(生自由说)
对,从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也就是文章的插述部分里,我们知道了凡·高生活的贫困无助,此时的他,(点击幻灯)(引读)完全忘记了自己的钱已花光了,完全忘记了4天里只靠23杯咖啡加一点点面包为生,完全忘记了面包钱还是欠了人家的,完全忘记了今晚下肚的只是一块面包皮了,完全忘记了今晚再不交房租他就该露宿街头了,完全忘记了他刚刚还紧紧地攥着那五个法郎,生怕他飞走了。
而现在他却毫不犹豫地把这五个法郎全部送给了别人。
(点击幻灯)他还觉得……
读到这里,你觉得凡高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板书:善良,舍己为人,画心形图)下面,我们就带着对凡高的崇敬一起来读一读第八自然段。注意突出人物品质的重点词语应该读(重一些,慢一些)对吗?(生读)(点击幻灯)
(师配乐朗读):四年后,凡·高—这位尝尽了世间炎凉和人生孤独贫困的……所以,若干年后(点击幻灯)这幅当时仅仅卖了五个法郎的《红虾》有人出高价买下了它。(点击幻灯)
同学们,仔细看看这画上的红虾,画得好吗?(好)好在哪里?(色彩,跟真的一样)所以,作者说:(点击幻灯)(这幅小小的静物画上,几只红虾显得分外诱人。
但是,作者仅仅是指这几只红虾画得好而分外诱人吗?他还指了什么吗?(点击幻灯)(生自由答)。
是啊,是他的善良,他的舍己为人、他伟大的爱和这画面上的几只红虾一样显得分外诱人。
同学们,《红虾》这篇课文,让我们了解了凡·高的生活原来是如此的贫困无助,就是在这样一种自身难保的情况下,就是在我们为他的凄惨难过落泪时,他竟然还能对别人倾囊相助,面对这样一个伟大的画家,此时此刻,你最想对他说些什么呢?(点击幻灯)赶快把它写下来吧。
谁愿意把你所写的读一读?(写得棒极了)(非常精彩)(相信你也是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
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像凡·高这样品格高尚的人,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吧。(点击幻灯)
这些人,和凡·高一样,都是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对吗?
同学们,今天认识了凡·高这样一位伟大的画家,课后你们可以再去查一查资料,(点击幻灯)了解凡·高的生平,看看他还有哪些著名的作品值得我们欣赏。
下课。
同学们再见!(点击幻灯)
一、教材简析
《江南》是一首古诗,描写了江南水乡人民采莲的情景。本诗共七行两句,前两行直接描写了江南水乡的美,介绍了此处是一个可以采莲的好地方;后五行写鱼儿在莲叶下面游水嬉戏。整首诗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很适合儿童阅读。
夏天里,学生会对池塘里的荷花荷叶有一定的印象,有些学生家里有相关的挂历图片和照片,可以充分感受到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学生在《认一认》的学习中熟悉了东南西北的方位,可以感受到水中鱼儿的自由自在。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会写田字格里的四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姿势规范。正确认读9个生字。
2、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观察图画和朗读,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
◎过程与方法:1、通过美丽的画面,加上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把学生引入诗歌的意境
2、放手让学生试读,整体把握。把生字放在课文中读,做到字不离词。
3、以读为主线,层层推进,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句的美,让学生走进鲜活的语境中。〖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请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诗句含义,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激发孩子们热爱江南、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
三、教学准备:
◎教师:1、课文的录音磁带;
2、写有“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等词句的小黑板。
3、11张生字卡片;
4、有条件的制作课件(荷花、荷叶、莲蓬图)或江南水乡采莲的情景图;
5、与诗歌内容和谐一致的古筝曲磁带。
6、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词。(课前贴在教室的相应位置)
◎学生:收集荷花、荷叶的图片。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2个生字。
2、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观察图画和朗读,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
※课前准备:◎教师:1、课文的录音磁带;
2、写有“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等词句的小黑板。
3、12张生字卡片;
4、有条件的制作课件(荷花、荷叶、莲蓬图)或江南水乡采莲的情景图;
5、诗歌内容和谐一致的古筝曲磁带。
6、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词。(课前贴在教室的相应位置)
◎ 学生:收集荷花、荷叶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小朋友,大家喜欢学诗吗?我们上次学习了《一去二三里》这首写小村庄的古诗。今天,老师还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古代人写的诗,诗的题目是《江南》。
jiānɡ nán
2、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课题: 江 南。
3、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学习“江、南”这两个字。谁能记住这两个字?写字的时候,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小朋友注意的地方吗?
4、江南就是长江以南的地方,那里可是个美丽的地方,请大家看!(出示图画,播放音乐。)这么美丽的地方,课文怎么写的呢?
二、采用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或放课文录音朗读。
2、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
3、指名读,集体正音,齐读。
4、听到同学们的读书声这么好听,诗歌里的生字娃娃高兴地跑出来了,咱们跟他们打个招呼吧!
jiānɡ kě yè yú xī
5、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江、可、叶、鱼、西
cǎi lián hé xì jián
采 、莲 、何 、戏 、间
6、指名认读,正音,齐读。
7、学生说说自己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在哪见过它们?
8、引导:同学们读得真好,记字的方法也不少,有的同学很会在生活中学习知识,现在就特别聪明能干!现在生字娃娃又高兴地跑回诗歌里去了。已经能够认识它们了,相信大家这次会把整首诗读得更正确,更熟练了。你愿意读给同桌听听吗?然后同桌互相说说读得怎么样?
9、请几位学生个别读课文,其他同学做评委,评出“播音员”。
三、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
1、过渡:你们听,快乐的小姑娘一边采莲一边还在背诗呢!放配乐录音示课件,请学生看画面,听录音。
2、请小朋友再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有几句话。把你喜欢的那句话多读几遍。(出示全文)(两句话)〖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请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3、喜欢读哪句话?还有谁也喜欢这句话,再来读读。
(学生看图)师:江南是个好地方,到处长满了荷花、莲叶。你们瞧!莲叶们谁也不甘示弱,一片一片地从水中探出小脑袋,争着向上长,去享受那温暖的阳光。它们呀,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好热闹呀!多美的莲叶呀,“莲叶何田田”就是讲它们很多的样子。瞧!那边还有几个划着小船,赶来采莲的小姑娘呢,她们拨开莲叶,寻找那一个个成熟的莲蓬。看,她们嘴角还带着微笑呢!她们心里肯定很高兴。让我们也高兴地来读这句话。(齐读)
4、小朋友读得真好。让我们来做一回快乐的小鱼吧!
(1)示范表演:谁来做碧绿的莲叶,漂亮的荷花,还有那淘气的小鱼?
师:(读得真好,掌声送给他们)小鱼,小鱼,你别走。刚才你在莲叶丛中游玩的时候,你的心情怎么样?(高兴)你能高兴地读读这句话吗?(齐读)
(2)找好朋友分组表演。(边表演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5、江南这个地方湖泊众多,河流纵横,荷花、莲叶随处可见。小鱼们在莲叶丛中东游西逛,可高兴了。让我们再去游一游美丽的江南,做一回采莲的孩子。
6、学生齐读课文。指导停顿:
江南/可采莲,
莲叶/荷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四、积累语言,指导背诵。
1、老师发现有些小朋友不光能读好诗,还能背诗呢!
自己看图试背。表演背。(引导学生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有规律地游动)
2、齐背全文。(配乐)
五、作业:
1、给生字口头组词。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 教学目标:1、会写田字格里的5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姿势规范。
2、理解诗句含义,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激发孩子们热爱江南、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 课前准备:◎教师:课文的录音磁带、生字卡片、田字格。
◎学生:田字格本。
※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
2、指名朗读或背诵课文。
二、质疑问难,感悟内容。
1、学生读课文,想一想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提出不懂的问题,全班交流:
重点理解:
其一,“田田”是什么意思?(课件映示荷花、荷叶、莲蓬图,看图描述“荷叶怎么样”,以理解“田田”的含义)
其二,人们采的究竟是什么?(结合图理解)
其三,鱼儿们在干什么?它们在荷叶间玩耍时,心情怎样?想象一下,它们会说些什么?
其四,采莲的人们心情如何?(结合美丽漂亮的荷花、鲜嫩碧绿的荷叶、风满硕大的莲蓬、在荷叶间自由自在玩耍的小鱼来谈)
三、深入感悟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1、引导提问:谁能读出江南的美?请大家闭上眼睛,让我们进入这美景之中,一起去感受这景色的迷人之处吧。
2、指名读,集体评价。
3、看!大家都在他的朗读声中陶醉了。就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吧!
4、看到这么迷人的景色,现在你最想你想说些什么,做什么呢?
预设以下想法:
生:想用自己的画笔把江南的美景画下来。(师:你的想法真不错!请你把自己认为最没的地方画下来吧!可以画娇艳的荷花,可以画茂密碧绿的荷叶,也可以画把自由的小鱼。)
生:想用照相机或摄像拍下来。(师:老师相信你一定想把自己也拍进去!)
生:到湖里去采莲。(师:采到什么?那真是满载而归!)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请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5、其实,我们的家乡就属于江南的一部分,你知道咱们这里哪里有美丽的风景?
6、请几位学生说一说家乡美丽的地方。
四、指导书写生字。
1、自学生字笔顺,书空,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
2、出示生字,把东、南、西、北四个字贴在教室的相应方位上。
2、板演示范书写,提醒注意点,学生观察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可”:注意笔顺,先一横,再写“口”,最后写“竖钩”。
“西”的第五比是“竖弯”不是“竖弯钩”。
4、学生在书上描红练习。
五、作业:
1、描红临写生字。
2、课外实践,明辨方向:利用早晨晨练的时间,面向太阳,说一说自己的前、后、左、右分别是什么方向。(邀请家长参与此项活)
一、教学内容:
湘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十八课《红虾》第二课时。
二、课时目标:
1、感知画家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
2、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
三、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感受凡·高的高尚情怀。
四、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读中感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探究交流。
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画的家伟大与平凡,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陶冶学生情操。
六、教法:
引导、点拨法
七、学法:
朗读、感悟、探究、交流
八、教学准备: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课件
九、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简介凡·高
1、同学们,喜欢画画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幅画,请大家欣赏。
2、小小拍卖会:出示《红虾》图,拍卖,激发对《红虾》图的兴趣。
引出课题《红虾》。板书课题。
3、你们知道这幅画是谁画的吗?
简介凡·高。
二、品读课文
(一)感悟凡·高生活的贫困无助
1、凡·高的一幅画就拍卖了数千法郎,你认为凡·高应该过着怎样的生活。(生自由说)
2、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找出描写凡·高生活现状的段落,用波浪线标出来,一边读一边想,凡·高过着怎样的生活。
3、自由说你是从哪一段知道凡·高生活的贫困无助的。
4、抓住重点词语感情朗读描写凡·高生活现状的段落,体会凡·高当时的困境。
5、指导读凡·高的信,自由说你对他有一种怎样的心情,激发学生的同情。
6、抓住“勉强”一词,想象当时的情景,体会这五个法郎来之不易。
7、出示“他紧紧地攥着这五个法郎,赶忙离开了小画铺”,比较句子,感情朗读,进一步感受这五个法郎对凡·高的重要性。
(二)品读6-8自然段,感受凡·高的高尚品格。
1、假如你是当时的凡·高,你会用这五个法郎做些什么呢?(生自由说)
2、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凡·高用这五个法郎做了什么呢?哪些句子使你最受感动,为什么?
3、生自由说。抓住重点语句体会凡·高的高尚伟大。
A、出示“他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全部送给了……的小女孩”,指导体会,并感情朗读。
B、联系全文说说画家“完全忘记了”一些什么?
4、感情朗读“他觉得自己所给予……风雪之中”
5、你觉得凡·高是一个怎样的人?体会人物的品质。
(三)品读9-12自然段,再次感受凡·高的作品的珍贵和人格的高尚伟大。
1、师配乐深情朗读:四年后,凡·高—这位尝尽了世间炎凉和人生孤独贫困的艺术家……却成了我们整个世界仰之弥高的珍品。
2、出示:这幅小小的静物画上,几只红虾显得分外诱人。
作者为什么说几只红虾显得分外诱人?
A、引导学生从画面观察红虾。
B、联系课文内容探究,作者仅仅是说几只红虾显得分外诱人吗?
(四)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1、写一写你最想对凡·高说的话。
2、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进一步感悟凡·高精神的伟大。
三、作业布置
查资料,阅读有关凡·高生平的故事,看看他还有哪些作品值得我们欣赏。
板书设计:
凡·高 小女孩
(贫困无助) (心形图) (饥寒交迫)
(善良;舍己为人)
(附:详案)
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学习!告诉老师,你们喜欢画画吗?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几幅画,一起欣赏欣赏吧。(点击幻灯)
这些画美吗?想不想拥有它?现在,我把这一幅画拍卖给你们,这幅画底价100元,同学们,请出价吧!
你真有眼光。好,成交,这幅画就归你了,大家祝贺他!
这幅画就是《红虾》。(板书课题:红虾)
你们知道这幅画是谁画的吗?
对!是荷兰画家凡·高画的(板书:凡·高),凡·高,是十九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后期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他一生创作了将近二千幅作品,至今在世界绘画史上享有极高的声誉。
单是这一幅《红虾》就拍卖了数千法郎,相当于人民币好几万元,还有刚才的.那幅《鸢尾花》更是拍卖了1亿多元,照这样推算,你们认为凡·高应该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可事实并非如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红虾》这篇课文(点击幻灯),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67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点击幻灯)找出描写凡·高生活状况的自然段,用波浪线标出来,一边读一边想,凡·高当时过着怎样的生活。
(生自由读课文后)谁来说一说凡·高过着怎样的生活?
你是从哪一段知道的?(生自由说)(板书:贫困无助)
对,从课文的2、3、4自然段我们知道了凡·高的生活是贫困无助的(点击幻灯)
“他的画一张也卖不出去”是因为他(尚未成名),而导致了他非常(贫穷),这一段里哪句话可以看出凡·高当时非常孤单无助?(生答:“他一个人流落在异乡,身边既无亲人也无朋友” (点击幻灯)他因此(受尽了人世间的冷遇。)
面对这样贫困无助的凡·高,你有一种怎样的心情?所以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课文?(同情的语气)
那,我们就用这种同情的语气来读一读这一段好吗?
同学们读得真不错!,语速也较慢,语调也较低,语气里充满了同情。
凡·高在自己的信中说他过得(很不愉快)(点击幻灯)他为什么不愉快?谁愿意带着这种心情来读一读这封信?(生读)他读得怎么样?(生说后指导读出伤心难过的语气)你来试试好吗?
对,语速要放慢,语调要放低。
贫困无助的凡·高,为了交房租,为了不在寒冷的冬夜里露宿街头,他冒着凛冽的寒风来到一家小画铺,希望老板能收购他刚刚完成的静物画—红虾,还算幸运,(点击幻灯)小画铺的老板勉强购下了他的这幅静物画,给了他五个法郎。从勉强这个词(点击幻灯)你看出了什么?老板既然是很不情愿,为什么又买下了呢?你能想像到当时是怎样的情景吗?(让生想和说)
(嗯,你的想像力真丰富!)
教学目标:
1、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收集、了解有关描写荷花、荷叶的文字资料或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前播放乐曲《出水莲》,学生闭上眼睛欣赏,想象音乐带给你画面!
上课,师生问好。
师:一曲优美的《出水莲》,把我们的思绪带到了一种如诗如画的境界,我好象看见一个仙女在亭子里弹琴,亭子旁边是满池的荷花!又好象看见有一大池荷花在随风飘舞!清风徐徐,微波粼粼,满池荷花在大自然的沐浴下轻轻摇曳,带给我们的是无限的遐思!
师: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描写、喜爱的对象。赞美荷花的诗篇数不胜数。人们之所以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品质。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关荷花的文章。这篇文章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写的。
师:想看看荷花吗?
生:(齐答)想!
师:那就跟着我乘着音乐的翅膀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听一听吧!不过,看之前我有个小小的建议,那就是,待会儿你们在看荷花时,可以指指点点,可以和你身边的伙伴交流、议论。
(课件播放荷花录象,播放背景音乐《采莲》,学生在观看时指指点点,交流议论,当不同的荷花出现在屏幕上时,学生惊喜地叫起来,都急着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同学与老师,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师:你们看得都入迷了,能给你们带来美的享受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好了,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你刚才看到的荷花吗?
生:亭亭玉立的荷花!
生:千姿百态的荷花!
生:洁白无暇的荷花!
生:冰清玉洁的荷花!
生:含苞欲放的荷花!
生:翩翩起舞的荷花!
生:争奇斗妍的荷花!
生:相看两不厌的'荷花!
〖点评〗以诗一般的语言导入新课,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了学习的欲望,就使这节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直奔重点,品味美丽
1、自由读文,勾画美句。
师:你说得太好了,相看两不厌,只有白荷花!同学们,我觉得你们就是最伟大的诗人,把荷花形容得这么美!你们看到的荷花是这样的,那叶老看到的荷花又是怎样的呢?还是让我们先来读读课文吧!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勾画出来,然后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
2、互读课文,交流感受。
师:刚才同学们学的很认真,我为你们认真的态度而鼓掌!这么多人想说呀,我可不急着听,我觉得好的东西应该在第一时间让好朋友与我分享,赶快找到你的朋友,把你认为最美的句子读给他听,告诉他你的感受,在他分享你的快乐的同时你也可以分享他的快乐,这样你就收获了双份的快乐!
(学生下位寻找自己的好朋友,互读课文,互说感受。)
3、学生汇报,指导朗读。
师:和朋友在一起总是很快乐的,能把你的快乐让我们一同分享吗?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读给我们听一听,把你的感受告诉我们!
重点锤炼四个句子。
(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生:我觉得这一句最美“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挨挨挤挤”表现了荷叶很多,“碧绿”不是一般的绿,是比绿色还要绿,说明荷叶颜色很美,“大圆盘”是写荷叶形状象个圆盘,而且很大,也很美。
师:你真会读书,体会得很好,也很会说话!还有哪位同学也喜欢这一句的,也来读一读!
生:我也觉得这一句写得最美!(生读)
(2)、“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生:老师,我觉得这一句最美“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我很喜欢小莲蓬,所以我觉得很美!
生:我也喜欢这一句!(读)我喜欢吃莲蓬,所以我喜欢!
生:我也喜欢!(读)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喜欢“嫩黄色”这种颜色,说不清楚,反正我喜欢!
师:喜欢就是喜欢,不需要理由!
(3)、“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似乎马上要破裂似的。”
生:我觉得这一句最美!“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似乎马上要破裂似的。”我很喜欢那种饱胀得要破裂的感觉!
师:你的感觉就是最美的!
生:我也喜欢这一句!(读)这一句是写荷花含苞欲放,所以我喜欢!
(4)、“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师:你体会得真好,很美!还有能体现荷花美的句子吗?
生:我觉得这一句最美!(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觉得这个“冒”字很美,好象荷花……荷花……
师:你说不清
《向一棵树鞠躬》教学设计
原创: 韩云
教学目标:
品味树的精神内涵,了解以物喻人的手法。
课前预习:学生自读课文,在行间圈点勾画评,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师生激情诵读:《我骄傲,我是一棵树》的第一部分
二、导入:是的,这样的一棵树值得骄傲,更值得人们景仰。今天,我们一同学习王崇亚先生的《向一棵树鞠躬》。
1.检查字词
疤痂 jiā 鸟瞰 kàn 褶褶皱皱 zhě 恣意 zì 怔住zhèng
佝偻 gōu lóu 恁 nèn 伫立 zhù 贫瘠 jí
2.学生自由诵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全文:
根据你的初读感受,把句子补充完整。
这是一棵 的榆树,它 。
(在恶劣的环境中倔强生长 不畏艰辛磨难 隐忍坚毅 不同寻常等
这是一棵在恶劣的环境中倔强生长的榆树,它,在砖垛中没有足够的水分和养分,却顽强的生存了下来。
这是一棵隐忍坚毅的榆树,它在砖垛中忍受干旱和贫瘠,咬牙成长。
这是一棵适者生存的榆树,它改变自己,适应砖垛的环境,小心的经营着自己。)
四、阅读品味
(一)这的确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结合文段,具体分析这棵树有哪些“不同寻常”的地方?
(学生自由阅读后交流)
榆树生长环境极其恶劣;外形矮小、纤弱、朴实;忍受苦痛,顽强生长。在恶劣的环节中倔强生长。
(1)生存环境恶劣
砖垛周围“林林总总的大树小树”,写砖垛的高度(以之衬托榆树之低矮)和它表面覆盖的青苔(以之暗示岁月的沧桑)以及砖块的“歪歪斜斜”地排列的情形,突出地表明榆树生存环境的恶劣。
示例: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
运用拟人手法,写榆树“拦”不住雨水,“挽留”不住露珠,表现了它忍受着干旱和贫瘠的苦痛。
(2)形体矮小瘦弱
它只有一米来高,形不成高大伟岸的姿态,却展示了固执顽强的生命;
(3)品性隐忍坚毅
示例一:非分的妄想只能毁灭自己。
这句话告诉我们:理想不能脱离现实,不切实的非分之想只能让自己走向灭亡。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
示例二:找准自己的位置,顺势而生长,才是生命的根本。
这句话告诉我们:这句话说出了命运并非能随意改变的,生活要讲究实际,像那棵树一样在恶劣环境中顽强生长,也不失为人生的智慧。我们应该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才能有所作为,从而体现生命的价值。
【穿插小辩论:
“找准自己的位置,顺势而生长,才是生命的根本。”这句话有人也有人不赞同吗?
示例:人需要有更高的追求,命运是可以通过自己的抗争改变的,安于命运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
示例三: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总得一步一步走过。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勇敢地面对困难,努力克服困难,才能逐步走向成功。
小结:
它只有一米来高,形不成高大伟岸的姿态,却展示了固执顽强的生命;它小心经营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顺势生长,让饱满的激情化作一段朴实;它受过不尽的苦痛,但没有屈服,总是通过改变自己来坚强地面对。
这是哪里只是一棵树啊,这分明是一位引领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领袖啊。人生在世,不正是需要这树一样的隐忍坚毅的强悍的精神啊。于是,我久久地站在那里,为砖垛上一棵榆树而感动。让我们深深地向这棵砖垛上的榆树鞠躬吧。
(二)砖垛上的树是作者着力渲染的对象,那文中作者还描写了哪一对象?(老人)你认为作者为什么写老人呢?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1.透过老人的.介绍这棵树的生长年龄,突出其顽强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这棵富有顽强的生命力的榆树的礼赞。
2.这棵树和老人有着相似之处吗?
榆树生长环境极为恶劣,却能忍受苦痛,顽强生长;老人儿子病死,媳妇改嫁,独自拉扯孙子孙女,生活艰难,十八年才能翻修房屋。两者都遭遇艰难,但都能坦然面对,顽强抗争,境遇和精神极其相似。
【生存环境都很艰难;都没有向艰难屈服,并一步一步走过来了;都有找准自己的位置,顺势而为的生存智慧。】
以物喻人( 象征);以树喻人(或“用树象征老人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老人不向生活的艰难屈服这种精神的感动和敬意。
3.由写树到写人,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这种忍辱负重、坚强不屈的精神,成就的何止一棵树、一个人,往大里说,它能成就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让我们带着这种精神行走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吧。
五、总结提升
阅读文章,我们读到的是一棵永不屈服树,一位坚强不屈的老人,一种忍辱负重、坚强不屈的精神。让我们向这棵树、这位老人致以崇高的敬意。
以“我骄傲,我是砖垛上的一棵树”为题,结合你的阅读感受,学写一首小诗(或以优美整齐的句式呈现也行)。
下水作:
我骄傲,我是砖垛上的一棵树
韩云
我骄傲,我是砖垛上的一棵树
贫瘠干旱是我生存的环境
顺势而长是我生存的智慧
节衣缩食是我生存的策略
沧桑老人是我生存的动力
坚强忍耐是我生存的信念
十八年的砖垛生活啊
露珠来不及润泽我干枯的心灵
雨水也无法驻留我干涸的心田
我在贫瘠中成长
十八年的砖垛生活啊
朝阳映红了我瘦瘠的脸颊
雷电撼动了我浅薄的根基
我在执著中坚守
十八年的砖垛生活啊
练就了我坚实的腰身
锻造了我刚毅的品性
我在坚守中迎来新生
我骄傲,我是砖垛上的一棵树
六、拓展阅读:《我的四季》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基本读懂课文,了解霍金同疾病顽强搏斗、取得伟大成就的感人事迹,学习他不怕失败、不怕困难、敢于向命运挑战的精神。
二、教学准备:
1.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2.抄有相关内容的投影片。
3.霍金的图片资料。
4.其他一些身残志坚的人的图片,如张海迪、贝多芬、海伦、吴运铎、孙膑等人。
三、学习时间:1课时。
四、学习过程:
(一)音乐导入,揭题,复习学法。
1.大家来听段音乐,你熟悉这乐曲吗?(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片断)
2.知道这段音乐是谁的作品?
3.谁对贝多芬的情况了解的?(他双耳失去听力,却凭着超人的毅力,创作了九部交响曲中的后七部。)
4.其实,不仅仅是贝多芬的伟大成就令人感动,世界上还有很多这样的伟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阅读课文。看老师写课题。板书。
5.指名读,正音。特别是“挑”念第三声。齐读。
6.复习学法:回想一下,我们在读书看报时,拿到一篇文章,要想读得更深入,收获更大,运用的方法是什么?生说,师随机板书:题――?文――?边读边想
(二)运用方法,自学课文。
1.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运用这样的方法(指黑板)来学习课文。大家边自学边在书上作简单的批注,待会儿把你的收获、感受跟大家交流。
2.生运用方法,自悟自得,师巡视检查学习情况,为等会儿的交流作准备。
(三)交流自学成果,体会情感。
1.现在请你把如何学习课文的,有些怎样的感受、疑问等跟大家交流。
交流要点;
2.可由题目提问,也可由内容提问。
3.可以谈自己感动的,也可以谈自己佩服的.,还可提出疑问。
随机出示投影:“他对自己说:――一点辉煌。”进行练读。
随机出示投影:“他的身体――黑洞。”进行练读。
他为什么会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呢?(随机出示:一个人有了――精神。)
随机板书:霍金顽强地活着创造
(交流讨论过程中,始终坚持以读为主线,充分让生去说,去感悟。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不仅从内容上谈感受,还应从形式上谈收获。)
4.出示多媒体课件(一组霍金的图片)。师介绍:去年8月,伟大的天体物理学家霍金到中国来了,江泽民主席亲切接见了这位远道而来的贵客。他在浙江大学、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了几场讲座。一时间,霍金热迅速席卷了中国大地,全国各大书店专门设立了霍金专柜,无论他走到哪里,总是被人群簇拥着。当他来到报告厅时,现场观众全体起立欢迎这位轮椅上的伟人,热烈的掌声一次又一次地响起。
5.此时此刻,你站在这样一位伟人面前,想说些什么吗?
6.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再读一读这段话。
(四)创设情境,模拟网上聊天。
1.同学们,我们虽然没能亲耳聆听霍金的讲座,也没能亲眼目睹他的风采,但我们可以上网跟他聊天,霍金每一秒的时间都是宝贵的。现在霍金(指图片)就在我们面前,你可以向他提出你最想问的问题,但每人最多不超过三个,先准备一下。
2.准备后指名提问,请学生(或师自己)当霍金,来相机解答。(大部分问题给生留下悬念,引发探索的兴趣。)
3.要解决这些疑问,我们还可以怎么办?(上网或看书。师推荐霍金的著作《霍金传》、《时间简史》。)
(五)课外拓展,升华情感。
1.除了我们今天学习的霍金外,你还知道哪些类似于霍金这样身残志坚的伟大人物吗?
生说(尽量都由学生来说人物的情况),师随机出示几幅人物图片,如:张海迪、贝多芬、海伦.凯勒、吴运铎、孙膑等。
2.这些残疾的伟大人物,他们能获得巨大的成功,靠的就是这种不怕失败、不怕困难、敢于向命运挑战的精神。让我们全体起立,怀着对这些伟大人物的敬佩之情,齐读第一段吧!(出示,齐读)这种向命运挑战的精神,就是(指黑板)――霍金精神。让我们都来学习霍金精神,学习他顽强地(指课题)――向命运挑战。
3.赠送名言。(课件出示)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这篇课文,老师感受最深的就是这段话。老师把它摘录下来,送给大家,与同学们共勉。
(六)作业(选做题)
1.把今天所读的文章讲给别人听。
2.摘录文中值得你铭记的句子,抄下来,作为你的座右铭。
3.推荐阅读书目:《张海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吴运铎》、《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第11册新选编的略读课文《向命运挑战》。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四个方面作简要的说明。
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首先,我来说说教材。《向命运挑战》讲述的是英国大科学家霍金向恶运挑战,最终成为科学巨人的故事。这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记叙文,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好教材。同时也是一篇按新课标理念安排的美文,突出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深远影响。在教学中将注重学生个人对人物精神品质的深切感悟,使学生在心灵的撞击与震撼中,真正领悟到人生的一些哲理。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课文特点、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认知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网上获取、整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霍金同疾病顽强搏斗、取得伟大成就的感人事迹,学习他不怕失败、不怕困难、敢于向命运挑战的精神。
3、教学重、难点
《向命运挑战》通篇具有浓浓的人文色彩,蕴含“理”的深意。根据新课标关于阅读的建议,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
引导学生学习霍金不怕失败、不怕困难、敢于向命运挑战的精神,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难点为:通过人物言行,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品味霍金敢于向命运挑战的精神。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打算用“以情激学” “以学定教” 的教学方法,辅之信息技术手段,以开放的操作方式进行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中心、以创新为灵魂、以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自主、合作地创新学习,不断发展能力,提高个人的语文素养。
三、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来说说本课的教学过程。在课前学生按照学案通读课文,收集整理资料的基础上,我安排了四大环节:引情入境,认识霍金的人生??自主感悟,了解霍金的事迹??合作探究,品味霍金的精神??延伸拓展,走进霍金似的人。下面 ,我们先来看第一环:
引情入境,认识霍金的人生
课一开始,动画展现的是身体严重残疾,做在轮椅的霍金,他伴随着低沉的音乐、老师深情的描述缓缓而来,音乐、动画和语言创设的情境效果,一下子激发了学生了解霍金、探究霍金、学习霍金的兴趣。这是引发学生进一步认识霍金的最佳切入点,于是,教师为学生搭建了一个交流课前自主收集霍金资料的平台,并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让学生查看相关的网页资料,丰富的网页资源,向学生展现了霍金的生平、霍金的病情、霍金的成就,身体的重残与辉煌的成就,使学生的思想一下子产生了巨大的振动,教师顺势激发学生的初次情感:同学们,此刻你想说什么?这一环节的设计由情入境,在学生认识霍金的基础上,激发了学生深入了解霍金的强烈感情。
(二)自主感悟,了解霍金的事迹
教学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在学生有强烈探究欲望的时候,老师或学生提出解决重点又能给学生留下具有广阔思维空间的问题。因此,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霍金是怎样向命运挑战的呢?让学生自由默读,边读边画出最能体现出霍金向命运挑战的句子或词语。然后,由学生根据以下四个提纲:“当病魔侵袭,危及生命的时候;当肌肉萎缩,行动艰难的时候;当病情加重,坐上轮椅的时候;当病情恶化,全身瘫痪的时候。”去理清文思:这些内容分别出现在什么自然段?这样不仅使学生自主地研读了语言文字,让霍金感人的事迹慢慢深入心理,逐渐激发出了孩子们对主人翁的钦佩之情,而且,为接下来的小组合作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合作探究,品味霍金的精神
在学生们自主了解了霍金事迹的基础上,我给学生搭建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去内化文本内容,品味霍金精神的开放式平台。让学生的智慧火花不断闪现,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挥。
搭建网页学习的平台
这一环节,我把“(1)当病魔侵袭,危及生命的时候(2)当肌肉萎缩,行动艰难的时候(3)当病情加重,坐上轮椅的时候(4)当病情恶化,全身瘫痪的时候”四个内容的相关资料融会在网页之中,由四人小组选择其一进行合作学习,他们上网搜索,互读??互议??再次互读,然后通过小组汇报中的细致地品读,深刻地体会霍金勇于向命运挑战的精神。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充分利用网络现在资源,拓展信息空间,为学生创设一个信息量大、且具有人文色彩的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霍金怎样向命运挑战的过程中掀起情感波澜,接受了一次向困难、命运挑战的精神洗礼。
搭建真情演讲平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学生在网页学习的平台中,个人的情感随着人物高尚的精神风格、不屈的意志品质已不断地升华,于是,我为学生搭建了一个“霍金先生,我想对你说┅┅” 的抒发个人情感的真情演讲平台,让学生诉我情,说我感,在赞美、崇敬、悟理的过程中,逐渐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延伸拓展、走进霍金似的人
通过前面几个环节的学习,学生了解了霍金,品味了霍金的精神实质,受到了一次精神的洗礼。这个时候,教师只把课本当作文本,引导学生走进更多像霍金一样的人物,让学生的情感与思想再一次受到熏陶和感染。着重安排了两个拓展环节。一是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到的像霍金那样身残志坚的人的资料。二是查看网页中像贝多芬、海伦凯勒、田甜等“不向命运低头”的英雄人物事迹。
最后,我设计了课外阅读作业:继续查阅课外书籍、网页、报刊杂志等,了解霍金的人物,结合你最感动的一个事例,写一篇读后感。这样,真正体现“课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大语文教育观。
四、说板书
最后,我来说说板书设计。板书以霍金顽强地向命运挑战的曲折阶梯为主要板块,阶梯的相应处板书了体现霍金精神的关键词,直观形象地再现了霍金向命运挑战的艰难历程。板书设计可谓匠心独运。
一、教学目标:知——认识沙漠,并征服沙漠的方法;
能——阅读、分析事理说明文的能力;
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问:大家已经学过说明文了,要写好这种文章,首先必须抓住什么?(说明事物的特点)
所谓特点,往往就是你有人家没有的。不抓住,或者抓不住特点,就容易把猴子写成人,把老虎写成猫的。那么,谁能说说“石拱桥”有什么特点?(外型优美、结构坚固、形式多样等)
师:当然,写好说明文并不仅仅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还要注意说明的顺序。说话、做事都需要讲究一定的顺序,否则会显得杂乱无章。说话没顺序就说不清,人家会云里雾里听不懂你要说什么;做事没顺序,会大大降低效率。写文章,尤其写说明文也一样。这堂课我们就要了解一下这方面的知识。今天我们也来学习科学家竺可桢的一篇说明文——《向沙漠进军》。大家迅速找一下,沙漠有什么特点?
(危害大)
能具体说说危害大在哪儿吗?或者说,作者是怎样来说明沙漠的危害大的?
(二)、讲析新课
1、说危害(给大家两分钟时间速读)
生回答。
明确:指出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并以地中海沿岸、我国陕西榆林地区荒漠化为例来说明。 (板书:危害大)
师: 沙漠不治理好,甚至对它置之不理,这头猛兽势必将给我们人类造成巨大的灾难,这两个地方就是明证。大家在地图上可以看到地中海的南岸就是一片醒目的黄颜色,那是世界上最的横亘整个非洲东西两端的撒哈拉大沙漠。谁能想到,当初最繁华的,号称西方文明摇篮的这块土地竟会变成如今这副尊容呢?!而现在,除了陕西,在我国的北部、西北部仍然有大片的荒漠,我们仍然时刻面临着沙漠的威胁。大家知道,北京城经常闹风沙暴,这罪魁祸首就是沙漠。
问:那么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就是,我们该如何防治沙漠,使它不能在侵占我们的地盘,不危害我们人类呢?要知道如何制止这头怪兽为非作歹并制服它,我们首先得了解它——知己知彼,方能百站百胜嘛。大家在找找,哪里告诉了我们沙漠这头怪兽的的脾性和它的本来面目,它是怎样向我们进攻的?(第四节)
2、说脾性(请一生读之,众听并画出关键语句来说明)
明确:武器——风、沙
(板书) 进攻的方式——游击战
阵地战
问:这两种方式有何不同?
游击战——狂风一起,沙粒随风飞扬……
阵地战——风推动沙丘,缓缓前进。
师:看来这家伙是有些伎俩的,它还懂得战术。无论它两种方式的哪一种,其危害都不容小视。各有怎样的危害?(一次大风沙袭击,可以把幼苗全部打死;沙丘所到之处,森林全被摧毁,田园全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
(三)、说防治
1、我们了解了它的脾性和进攻的手段,那么我们可以怎样去抵御它的进攻呢?兵家有句格言,叫“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对于沙漠的不同的进攻方式,作者告诉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
明确:抵御风沙袭击——培植防护林和草皮; 抵御沙丘进攻——植树种草。(板书:抵御进攻)
2、问:作者说的这两种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明确:前者可以减少风的力量,减少沙粒来源;后者可以固定沙丘,使之不再转移。
师:作者对这两种方法提出什么要求了吗?(明确:前者要并行排列的许多林带,距离也有要求;后者要注意妥善保护草皮和灌木,防止……)
3、可是,仅仅这样就够了吗?作者怎么说?——“……还只是采取守势……要向沙漠进军,取得彻底胜利……”懂足球的同学一定听过一句话,叫——进攻是的防守,我们只有主动出击,向沙漠进攻,去彻底地征服沙漠,才能长治久安。那么,怎样向沙漠进军呢,我们又需要带上什么武器呢?
大家默读下文(两分钟)。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向沙漠进军》是一篇结构严谨、条理清晰的事理说明文。本单元的要求是在反复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说明文常用的几种说明方法,如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等。文章不仅对沙漠的形成,危害和对其治理的办法进行了科学的说明,而且还充满了激情,使人读后可以感受到一种征服大自然的伟力和必胜的信念。文章关注沙漠,也就是关注自然,关注人类本身,有利于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2、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综合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学习本课是如何围绕“向沙漠进军”这一中心有条理说明事物的,体会本文运用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难点:第四段关于“阵地战”的说明。
二、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纬度来进行设计。我设计的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通过阅读全文,让学生了解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和人类征服沙漠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课文内容,提高学生对课文整体结构的分析理解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设计“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专题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法研究
教无定法,教必有法,贵在得法。宋代理学家朱熹曾经指出:“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无弃人也”。
1、教师充分考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纬目标,创设情境,组织教学。把班上学生按照能力强弱搭配分成几个四人学习小组,这样便于同学间的交流和团结互助,共同提高。
2、教师可适当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如播放相关影视资料,出示一些质疑探究性的问题或图片等。
3、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和交流,教师适时进行点拨。
4、我设计了“关注我们的生态环境”专题实践活动的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当然,语文教师也要指导,进行资料的搜索。
教学目标:
1, 简介作者;
2, 了解课文中采用的先总说后分说
的说明顺序及分类别,列数字,举例
子的说明方法;
3, 初步学会分析说明文的一般结构;
4,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
性;
5, 掌握新的生字及基本词语,如竺,
逞,肆虐,
6,感受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加快了改造自然环境的步伐。
一. 导入:同学们,平常大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后都有气象预报,那么你知道我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创始人是谁吗?竺可桢。他是我们浙江绍兴人,竺可桢不仅是气象学家,而且还是地理学家,今天我们学习竺可桢老人写的一篇事理说明文《向沙漠进军》。
二. 题目
大家首先来看一下这个题目:进军,本意是军队出发向目的地前进。如红军渡过乌江,向川滇边境进军。今天竺可桢老人却响亮地提出了“向沙漠进军”的口号。昨天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了,你在读了课文后,觉得这个题目中用“进军”,包括了哪几方面意思呢,或者说说明了什么呢?
回答后归纳:
1.标题表明治理沙漠难度很大,因为如果是轻而易举的事,就无需进军了。
2.表明治理沙漠行动规模很大,因为“进军”指的是众多军事人员的行动。
3.这个标题表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很大,就像是我们的敌人一样。因为进军是去攻击敌人。
4.标题表明治理沙漠的行动是有计划的。因为“进军”都是有计划的行动。
5.还表明治理沙漠的目的是征服沙漠,使它为人类服务。这就像“进军”的目的是征服敌人一样。
三.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沙漠对人类的危害(由第3点引入课文学习。)
刚才有同学说了 “这个标题表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很大,就像是我们的敌人一样。因为进军是去攻击敌人。”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98,看看沙漠对人 类到底有多大的危害,又是怎样危害人类的,人类该如何治理沙漠,向沙漠进军呢?
我们课文一开头就说:“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大家划一 下主干会发现是“沙漠是敌人。”因为沙漠是敌人,所以我们要向沙漠进军。一开头就点题。
1) 问:去掉“之一”行不?有何作用?(你能否举个例子?)说明除了沙漠是我们的自然敌人外,还有其他的自然敌人。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如地震,桑美台风。
2) 问:这个自然敌人作者用了什么词语加以修饰?“最顽强”为什么说 “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范读第一自然段,请同学们思考从哪些词语可看出“最顽强的敌人”。(“有史以来”)“不断地斗争”“没有能征服”,(“反而”)“并吞(将别人并入自己)”
小结:这段总说了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敌人之一。这段中心句就是这一句。
3) 为了说明沙漠是人类的敌人,作者还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增强说服力?举例子。举了哪几个例子来说明沙漠的危害?请一个同学朗读2,3两段,其他同学用简要的语言来概括一下所举的事例。
明确:a,曾是西方文明摇篮的地中海沿岸两三千年来不断受到风沙的侵占,有些部分逐渐变成荒漠了。(西方文明摇篮——荒漠)b,曾是天然草原区的我国陕西榆林地区由于风沙侵入,关外三十公里变成沙漠。(由天然草原区——沙漠)
小结:为了具体说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作者举了“地中海沿岸”和“我国榆林地区”两个例子。这两个例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一个是两三年前古代西方的事例,一个是几百年前中国的例子,时间久远,地域跨度大,充分说明沙漠对人类危害由来已久,处处存在。从而突出了它“最顽强”的特征,唤起人们征服沙漠的紧迫感。
第一部分其实告诉人们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
四.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如何征服沙漠
沙漠既然有如此的危害,那么我们怎样才能防御沙漠侵袭,征服沙漠,向沙漠进军呢?我们要征服沙漠,向沙漠进军,首先必须了解沙漠进行危害的特点,所谓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只有了解敌人,才能征服敌人,只有了解了沙漠这个敌人的特点,才能采取针对性的科学方法,征服沙漠,向沙漠进军。
(1) 听课文录音(第4,5,6段),思考沙漠侵袭进攻有什么特点,采用何种武器和方式,作者采用什么样说明方法作具体介绍,人类如何防御风沙侵袭?思考完成下列表格。
沙 漠 侵 袭 人 类 防 御
说明方法: 方 法
武器 进攻方式 特点
明确: 1,沙漠逞强施威所用的“武器”是风和沙。
2,风沙进攻方式主要有两种:“游击战”和“阵地战”。
( 这里的“武器”“游击战”“阵地战”都用了引号,起什么作用?表示特殊含义。)
3,按风沙不同的进攻形式和造成危害程度定义:
游击战:风沙飞扬袭击禾苗。
特点:沙粒随风飞扬,风愈大,沙的打击力愈强。
阵地战:狂风移动沙丘埋葬田园。
特点:风推行动沙丘,缓缓前进,造成危害。
问:课文中提到:沙丘的前进并不是整体移动的。如何理解?它是怎样移动的呢?我们用文字结合图示说出狂风推动沙丘前进的过程。 提示:沙丘的移动
1. 客观条件:风速达到每秒5米以上,
2. 沙丘移动部位:迎风面的沙粒
3. 移动的沙粒数量:成批
4. 移动方向:随风移动
5. 移动过程:从底部到顶部,过了顶部,由于风速减弱,在背风面的坡上落下。
小结:沙丘向前移动过程一起来叙述一下。可见这篇说明文语言非常简洁,明晰。沙丘前进不是整体移动,而是波浪式前进。几个沙丘常常联在一起,成为沙丘链。速度虽然不快,但所造成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表现在哪里?森林全被摧毁,田园全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 这段文字是怎样安排说明顺序的?先总说后分说。
说明方法:分类别,举例子, 列数字
(2)针对风沙袭击和沙丘进攻这两种沙漠侵袭方式,人们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防御。
问:防御风沙袭击可采用什么方法?培植防护林。它的作用是什么,效果怎样?针对风的。那么防护林培植中有什么要求吗?并行排列,两列距离有要求。 除此之外,还可采用什么方法?培植草皮, 它的作用是什么?针对沙的,减少沙的来源。 问:抵御沙丘进攻的方法是什么?植树种草。
课文中有两句话中的“固定”充当什么成分大家必须先理解:1,这种固定的沙丘,只要能妥善保护草皮和灌木,防止过度砍伐和任意放牧,就可以固定下来。(偏正短语)2,湿水层的水分足够供应固定沙丘的植物的需要。(动宾短语) 由于沙丘可分为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根据不同特点,区别对待。哪位同学来说一下。 对一部分(已长了草皮和灌木,不再转移阵地的)固定沙丘:妥善保护草皮和灌木,防止过度砍伐和任意放牧。(过度和任意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对流动沙丘:植树种草。(湿水层的水分足够供应固定沙丘的植物需要) 上述方法的确能防御风沙袭击,固定沙丘阵地。但是用课文中的话来说,还只是采取守势,是被动地防御风沙袭击。我们应该是主动向沙漠进军。那么如何才能真正主动地向沙漠进军,并且使沙漠为我们所用,在向沙漠进军中取得彻底的胜利呢?这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同学们回去后可以思考一下。 如有时间,先朗读课文,后课后练习二中3小题分析。
五. 布置作业:课后练习二三四。
附板书:
向沙漠进军(事理说明文)
竺可桢
一.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
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
最顽强:有史以来,不断斗争,没有能征服,反而并吞
举事例:1,西方文明摇篮变成荒漠。
2,天然草原区变成沙漠。
二.怎样向沙漠进军?
沙 漠 侵 袭 人 类 防 御
说明方法:分类别,列数字,举例子 方 法
武器 进攻方式 特点
1, 培植防护林(减少风的力量)
2, 培植草皮(减少沙粒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