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舞蹈说课稿范文(中职舞蹈说课稿)

篇1:高中舞蹈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与舞蹈》第二单元中的《傣族舞蹈》,傣族舞蹈是少数民族民间舞的重要组成部分,傣族人民以舞蹈这种特殊的语言,直率、真挚的反映了他们的生活、劳动、风俗、娱乐场景及思想感情,是实现他们精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优美的舞姿把人们带入了诗一般的境界。

2、教学目标

(1)调动学生兴趣,积极、有创造性地参与音乐与舞蹈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傣族舞蹈的基本舞姿、风格及动作韵律等特点。

(2)在欣赏、模拟、表演、创编等活动中,广泛积累舞蹈素材,提高自身鉴赏和舞蹈表现力,并具有一定的创编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乐舞交融所产生的美感和魅力,培养和激发学生热爱少数民族舞蹈的情感。

3、教学重点、难点

舞蹈是肢体动作的艺术,不仅仅是做做而已,更重要的是体现一种民族风格特点,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傣族舞蹈的体态风格,灵活运用傣族舞蹈的基本动作。难点是要求学生根据舞蹈音乐来进行创编。

二、说学法

课堂标准关注的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乐舞交融的教学活动当中,我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在学法的指导上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用视觉来观察模仿老师和图片中所给出的动作,用听觉来把握傣族舞蹈的音乐风格特点,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表现音乐,并用交互式的学习方法,创设学生互动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创编舞蹈作品的热情和信心,让乐舞交融装点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

三、说教法

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在教与学的问题上,从重教师的“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主;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问题上,要重点关注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为了让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达到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了图像观摩法、情景模拟法、比较鉴赏法等,从而使学生获得感受与鉴赏、模仿与表演、创编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1、情景模拟,亲近艺术。

课伊始,教师身着傣族服饰,伴随优美的音乐跳一小段傣族舞蹈,接下来以导游的身份带领同学们来到具有“动植物王国”之称的云南,开展一次丰富多彩的“舞蹈采风活动”,期间采用“傣族文化”知多少的提问方式,揭示课题《傣族舞蹈》,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引发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视频鉴赏,领悟风格。

通过多媒体辅助式教学,请学生欣赏相关的视频与图片,鉴赏后请同学们来谈一谈: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了解傣族舞蹈的风格特点,知道傣族人民主要居住在瑞丽、西双版纳等地区,人民普遍爱好歌舞,舞蹈形象生动,感情细腻,许多动作多为动物的模拟与美化。头、肩、腰身、胯所形成的弧线,俗称“三道弯”,舞蹈造型具有“雕塑性”。

3、自主探索,领悟动作。

教师首先播放电脑合成的影片,呈现傣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手型、手位及脚位,让影片所表现出优雅、柔美的静态舞姿,深深吸引着同学。抓住这一切入契机,教师向学生提出:请同学们三人一组来模仿手型、手位及脚位,让他们自己去感悟动作的要领,再让学生看教师示范,启发学生发表评议,加强手型、手位及脚位动作要领的领悟,然后出示课件:借鉴观赏由舞蹈家杨丽萍表演的傣族舞蹈《雀之灵》,使学生通过影视欣赏——交互模拟——教师示范——借鉴欣赏——师生评议等过程,既避免了枯燥的说教形式,使原本抽象的内容更加形象化、生动化,又较好地掌握了傣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4、聆听音乐,感受情绪。

首先教师给同学介绍云南特有的民族吹管乐器葫芦丝,让同学们对它的外部结构有一个直观的印象,然后教师来演奏一小段音乐片断,让同学们了解此乐器的音色特点,然后完整的来欣赏葫芦丝独奏曲《月光下的凤尾竹》时,主要采用聆听——讨论交流——感受情绪等三个环节来组织教学。让学生感受、体验:夜幕下的傣族村庄、凤尾竹下的青年男女、村庄恢复宁静进入梦想的情绪,从而更好的揭示音乐的主题和结构特点。

5、想像创编,体验成功。

根据刚才欣赏过的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让学生灵活的运用傣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开展创编活动。首先由学生自主创编动作,初步感知,再把学生分成三组分别创编音乐中的一段,注意学生强弱搭配,然后以小组为单位选派代表表演创编的作品,并进行自评与互评的交互式学习,同时为舞姿优美的学生颁发奖品——金孔雀的挂饰,最后在欢乐的音乐旋律中让学生跟随教师尽情的舞动起来,表达乐舞交融给人们带来的欢乐,把这堂课推向轻松、愉悦的高潮。

6、课堂小结,艺术升华。

我会告诉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傣族舞蹈便是民族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需要我们更好的学习和发扬光大,使这朵奇葩光辉灿烂。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学生进入教室的那一刻开始,教师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的音乐舞蹈环境,使学生经过:情景模拟,亲近艺术、视频鉴赏,领悟风格、自主探索,领悟动作、聆听音乐,感受情绪、想像创编,体验成功、及课堂小结,艺术升华等过程,逐渐熟悉了解舞蹈音乐的旋律,而且在乐舞交融中体会到自己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最后学生与老师共同表演创编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在这种创造性的音乐舞蹈实践中,由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始终保持着高涨的气氛,达到了“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效果。

篇2:高中舞蹈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体育舞蹈是以人体为表现工具,在音乐的伴奏下随着音乐的节奏,通过身体各关节、各部位创造千变万化的舞步和姿态,它既有文化艺术的内涵,又具备体育竞技的特点,既能通过锻炼强身健体,又能陶冶情操,娱悦身心,是集体育、音乐、舞蹈于一体的新型体育运动项目。

教学目标:

学习华尔兹的基本动作,方法和优美的身体姿态。

了解其风格特点,音乐节奏和步伐变化。

逐渐达到能够独立创编简单的组合动作。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好华尔兹的基本舞步,动作准确,步法熟练。

难点:舞姿飘逸洒脱,优美大方。

二、说学情

学情是科任教师确定本课教材的重点、难点,选择学法、教法和合理地安排教学程序,科学分配教学时间的依据。

体育舞蹈是一项新型的体育运动项目,深受学生的喜爱,现代中学生的兴趣广泛,自制能力差,心理素质,稳定性不强,对于学、练简单的体育舞蹈动作,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或厌学现象,给教学带来不便,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开创快乐、趣味性教学,运用变换练习方式、条件和要求等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出色的完成教学任务。

三、说教法

根据人体动作技能的形成规律和本课教材的实际,结合中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善于模仿的特点,遵循其直观性和自觉性原则,本课采用下列教学法:

1、讲解法:

语言精炼、讲解适度。

(1)通过揭题,说明教学目标,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树立学、练信心。

(2)精讲,帮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学练结合。

2、示范法:

华尔兹基本步法示范,建立概念,动作正确优美,利于模仿。

(1)教师的完整示范,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激发学习愿望。

(2)通过示范,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的能力,使之明确要领,学会练习方法。

3、练习法:

由易到难,逐步提高。

(1)通过尝试练和模仿学习,教会学、练方法,领会动作要领。

(2)学、练结合,开展互学、互帮、互纠、互评,开创一个和谐、平等、高效的学、练平台,掌握动作技术环节,从而产生动力欲望,开拓进取,达到目标。

四、学法指导。

1、教、学相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兴趣,主动、积极地投入学、练中去。

2、教师的讲解、示范和提问对话,培养学生注重观察,积极思维。

3、通过带练,示范练习和指导练习,让学生学会模仿学习能力。

4、采用各种练习,不断提高互学、互帮、互纠、互评,好学上进的思想,达到自主学习、快乐体育和探究的能力。

五、教学程序。

遵循人体生理机能活动的变化规律,依据本课的目标,教学程序分为:导入热身、学习与体验、身心放松等三部分。

1、导入热身:

(1)、教学常规。

①、体育委员整队、检查人数,并向老师报告出勤情况。

②、上课:师生问好!

③、宣布课的内容。

(2)、热身活动。

①、绕大圆圈慢跑:教师指导,同学做其同步练习。

②、游戏:找朋友。

2、学习与体验:

(1)、教师讲解、示范:

教师示范:华尔兹的基本步法:前进变换步,退变换步

(2)、分解教学。

教师指导,带领动作练习。

(3)、分组练习:

教师指导,自订目标,开展互学、互帮、互纠、互评的教、学、练相长活动。

(4)、展示与评价:

自我展示和集体展示,提倡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3、身心放松:

(1)、整理队伍,散开。

(2)、教师讲解,示范。

(3)、随伴音乐节奏,翩翩起舞,歌声、掌声,心情舒畅,愉快放松。

(4)、小结:

①、完成本课目标情况。

②、组织学生收拾体育器材,如数归还。

③、下课,师生再见

篇3:高中舞蹈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音乐与舞蹈是亲密无间的姊妹艺术,在教学过程中,舞蹈技能的学习固然是需要的,而音乐感知、体验及综合艺术素养,也不可忽视。由于本课是高中选修模块《音乐与舞蹈》的第一堂开门课。面对学生舞蹈基础的参差不齐;面对大部分同学没有接触过舞蹈而产生的距离感,因此,激发学生舞蹈学习的兴趣和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成了本课的首要任务。而让学生充分了解学习舞蹈的意义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继续求知的欲望。

2、教学内容

(1)欣赏《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千手观音》等优秀舞蹈作品。

(2)芭蕾基本手位组合训练。

(3)创编实践《天鹅湖》主题音乐。

3、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视听相结合的欣赏方法,让学生了解舞蹈作品的风格和音乐对舞蹈的重要作用。

(2)体验音乐节奏和音乐旋律与舞蹈律动和舞蹈动作歌唱性的完美结合。

(3)舞蹈技能学习及舞蹈创编实践,同时注重对学生音乐感知及综合艺术素养的提高。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舞蹈技能学习及舞蹈创编能力的培养。

难点:激发学生舞蹈学习的兴趣,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

二、说教法

艺术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愉悦感受和积极参与为出发点,以发展提高全体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修养为目的的基本素质教育。这是我构思整堂课的指导思想。本着这个原则,本课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对比式教学:音乐节奏和音乐旋律与舞蹈律动和舞蹈动作的对比。

2、示范教学:教师舞蹈动作示范。

3、启发式教学:贯穿整堂课的教学。

4、多媒体教学:恰到好处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视、听、学有机结合,达到最好效果。

三、说学法

要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首要的任务是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因此这节课将让学生积极实践、积极探索,让学生在活泼的氛围中调动起学生继续求知的欲望。

1、对比法:通过对比,感知音乐节奏和音乐旋律与舞蹈律动和舞蹈动作的内在联系。

2、讨论分析法:学习中积极参与讨论分析,在讨论中总结新知识。

3、实践法:通过实践掌握舞蹈技能。

四、说教学程序

各教学环节之间是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紧密联系的。

导入新课——音乐与舞蹈的结合——芭蕾基本手位组合训练——创编体验。

五、说课件

以教材为主,参考资料为辅,用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方式,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欣赏体验作品,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和资料,至于结论性的东西则必须由学生来总结。

目的:是为了课型更灵活,课堂气氛更活跃,起到辅助手段的作用。

篇4:舞蹈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课题类型: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南京师范大学《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大班健康领域《足尖上的舞蹈》。

2、内容分析:陈鹤琴先生认为:“幼儿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健康教育。”孩子们进入大班,要写字、要进行手工活动等,难免会接触到一些尖的物品。潜在的危险无处不在。

如写字用的笔、手工用的剪刀,甚至吃饭用的筷子,都是细细,长长,尖尖的,这些都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因为孩子年龄小,对一些有可能会造成伤害的物品缺乏防范意识。如何让孩子正确使用尖利常用的物品,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是十分必要的。《足尖上的舞蹈》就刚好契合这一纲要中的安全生活要求。

3、幼儿现状分析:《指南》中指出,3——6岁幼儿应该懂得一些简单的健康常识,初步形成健全、安全的生活所需的行为习惯和态度。结合我班的班级区角特色之一《剪窗花》这一主题。选这一主题的原因在于每次活动中有幼儿不会正确运用剪刀、剪纸甚至拿剪刀在空中乱挥。孩子们还没形成“尖利物品使用不当会伤害身体”这一安全意识。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使幼儿通过“足尖舞”又名芭蕾舞这个足尖的舞蹈动作,来真实地体验脚尖站立的感觉,初步感知“尖尖”的含义同时了解到实际生活中尖利的物品如果使用不当会很危险的。

4、教学重难点:依据活动目标和幼儿实际认知水平,我把本次活动的重点定位于了解尖利物品的特征,知道尖利物品使用不当会伤害身体,学习正确使用方法。活动难点:能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学目标:

《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主导作用。因此目标定位要为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充分考虑幼儿身心特点,实现“促进每一位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本次活动以这一理念为指导,特制定以下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欣赏芭蕾舞剧《四小天鹅》感知“尖尖”的含义,了解尖利物品的特征,体验尖利物品给我们带来的方便。

2、能力目标:知道尖利的物品使用不当会伤害身体,学习正确的使用方法。

3、情感目标:能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乐意自主参与活动。

三、说教法、学法:

在本次活动中,我将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表现活动,精选的教育法有:

1、欣赏法:教师组织幼儿欣赏著名的芭蕾舞剧《四小天鹅》,从而启发幼儿感知“尖尖”的含义,寻找生活中尖利的物品。

2、情境设问法:教师设置一些问题情境,启发幼儿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讨论法:师幼商讨,启发幼儿。

四、说教学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它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为了使目标更好更和谐地达成,我做了以下准备:

1、准备芭蕾舞剧《四小天鹅》的录像资料或剧照,芭蕾舞演员穿的舞蹈鞋。

2、准备剪刀、筷子、笔和针等物品。

3、教学挂图《足尖上的舞蹈》。

五、说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像,激发兴趣

1、教师组织幼儿欣赏著名的芭蕾舞剧《四小天鹅》,引导幼儿观看芭蕾舞演员跳舞的动作特征。

教师:芭蕾舞演员跳舞时脚是什么样子的?

2、师幼讨论芭蕾舞的魅力。芭蕾舞演员好像是仙女,足尖好似流水,优美而流畅,所以芭蕾舞又叫“脚尖舞”。教师请幼儿也跳芭蕾舞,让幼儿说说,用足尖跳舞时有什么感受。

(二)初步感知,寻找生活中的尖利物品师幼再次跳跳芭蕾舞,体验脚尖站立的感觉,初步感知“尖尖”的含义。

教师引导幼儿体验尖利物品既能给人们带来方便也容易发生伤害事故,教幼儿正确使用尖利物品。

(三)设置情境,提出问题本环节是此活动的中心环节,也是重点得以化解的中心。

教师为幼儿设置一些问题情境,启发幼儿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出示一根绳子、小学生的作业本、有洞的衣服、弹子等。

教师:怎样将绳子分成两根呢?小学生使用什么写字的?衣服破了用什么缝补呢?用什么捡起弹子呢?(知道剪刀、笔、针、筷子的作用)

(四)师幼商讨,启发幼儿

1、启发幼儿寻找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尖利的,如指尖和脚尖、刀、木匠的工具(凿子、钉子)、大头针等等,并知道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

2、引导幼儿讨论尖利物品给人们身体带来的伤害。

教师:尖利的物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但如果使用不当也会伤害到我们的身体,你有没有被尖利的东西划伤过?划伤后有什么感觉?

3、师幼商讨使用尖利物品的正确方法,如果使用剪刀时尖头不对着人,随时将尖利的东西放入盒子或袋子内等,并让幼儿现场模拟正确的使用方法。

六、说活动延伸

让幼儿在活动室内和幼儿园环境中寻找尖利的东西,并讨论如何安全地使用它们。

篇5:舞蹈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

你们好!我是来自xx。今天我讲的课题名称是《以中国古典舞元素为素材的幼儿舞蹈造型多样性创编》。幼儿舞蹈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技能课程,它从幼儿舞蹈表现形式入手,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通过幼儿舞蹈不同形式、不同创编技法的训练,使学生们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找到儿童舞蹈创作的规律和方法,运用所学知识来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增强创造力和表现力。下面我将从教材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内容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选自由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学前教育专业新课标“十二五”规划教材,《幼师舞蹈》下册(第二版),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二年级的学生。本书对中华民族民间舞蹈、幼儿舞蹈基础知识等内容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让学员在所掌握的舞蹈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更好地培养和胜任幼儿园的舞蹈教学工作。本课题为教材中第六章第五节内容——幼儿舞蹈创编。

学情分析:

(1)该门课程针对学前教育专业二年级的学生展开,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舞蹈基本功和领悟力,但对于创编时的舞蹈性和合理性还缺乏创新、视觉效果较为单一化;

(2)中国古典舞因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且在学生中流行程度并不高;

(3)有特色的幼儿古典舞编创作品屈指可数,并不多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规范的儿童舞蹈造型编排技法。

能力目标:能主动的把握舞种风格,将单一的造型元素呈现出多样性的变化。

情感目标:通过以古典舞元素为素材,加强幼儿舞蹈造型的多样化肢体语汇表达,进一步感受和传承我国优秀的艺术文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欣赏和模仿经典剧目,将中国古典舞元素运用到幼儿舞蹈造型构思当中。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创编技法,呈现出幼儿古典舞造型的多样性。

二、教学策略

教法:以观察模仿法、教师示范法、行动导向教学法激趣;以任务驱动教学法激趣,情景教学法强化。

学法: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分解组合法来强化学习效果。

三、教学过程

课前导学:

利用学生对音乐、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兴趣,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搜集与本节课相关的资源,同时教师也应当将课堂资源贴近学生的认知程度,比如:学生利用网络信息化平台,将上传至世界大学城的优秀古典舞作品进行自主预习和相关背景资料的查阅等。

课堂教学:

1、新课导入,作品欣赏:

教师通过同学们课前在网络空间上的预习,让其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出“千手观音”的来历;同时,进行剧目简介,播放舞蹈视频《千手观音》。

2、体验特点,思考讨论:

提炼作品当中经典的舞蹈造型,同时根据幼儿舞蹈的简单、直观、夸张等动作艺术特征,进行课堂内思考、讨论,同学们原地做出古典舞即兴造型反应,并请做得好的同学演示,阐述舞蹈构思。

3、引导分析,重点学习:全班分成以小组为单位,尝试从队形、方向、空间以及复合动作方面来摆出多种不同的古典舞蹈造型。

4、课堂训练,强化认知:发挥学生自主性,给出一小段古典舞风格的乐曲,编排并摆出3个及以上不同的`舞蹈造型,注意造型与风格之间的合理性。表现突出的小组,做班级展示。

5、实践练习,知行合一:教师为每组进行点评,并将学生加以阐述的古典舞元素单人造型录制成微视频,以短小精悍的动态形式,上传到公共网络平台,供同学们课后采用信息化技术反复温习和巩固。

课后无纸化评价体系:

采用以学生为主体,做小组交叉点评记录,并将组内自评和组内互评笔记,交由教师汇总上传至QQ群中共享。(群号:126696464)

四、教学反思:

亮点与特色:本堂课首先,将抽象的网络平台以具象的形式贯穿在课前、课中、课后反馈过程里,体现了艺术课程与多元信息化的紧密结合;其次以学生为主体录制微课,激发和提高了课堂的积极性,延伸了教学时限;第三,前移后拓,将学生的点评和反馈网络共享,丰富了教学手段和作业完成形式。

有待提高:在幼儿舞蹈造型语汇方面,学生还有一定局限性,需多加强训练;学生对于网络空间平台的信息更新、灵活操作等还需要进一步普及,同时也有助于专业知识面的拓展。

篇6:幼儿舞蹈说课稿

幼儿舞蹈说课稿

幼儿舞蹈说课稿是为了培养学生在幼儿园舞蹈教学中组织教学。 舞蹈教学是艺术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属于美育的范畴,幼儿舞蹈说课稿分享给大家。

我说课的内容是幼儿园教师进修舞蹈教材中的重要一课《幼儿舞蹈教学》。

《幼儿舞蹈教学》这一舞蹈内容,是在学生经过课堂实践学习了幼儿舞蹈常用步法、律动、幼儿歌表演、幼儿集体舞等前提下,初步掌握幼儿园舞蹈教学的一般方法,以及在进行教学时的一般规律,通过幼儿舞蹈全面系统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教学、改编、创编新舞步的能力。

舞蹈教学是艺术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属于美育的范畴,作为未来的幼儿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舞蹈在幼儿教育中,是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重要手段之一。

在了解幼儿舞蹈与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密切关系,和幼儿园舞蹈教学的基本纲要与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还要研究如何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把知识、技能和情感的培养,贯穿教学的始终,并根据教学规律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幼儿园舞蹈教学的一般方法,并懂得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2.培养学生在幼儿园舞蹈教学中组织教学。

3.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由于幼儿舞蹈教学方法是本节课的中心问题,又是最关键的内容,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幼儿舞的几种常用教学方法。然而,在掌握了教学方法时,还要懂得在什么样的舞蹈教学中该选用哪一种教学方法,因此,本课的教学难点是:怎样合理运用幼儿舞蹈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标,本节课我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练习为主线”这一原则,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教学方法选用引导操作、议论、概括、练习的方法和采用录音磁带放伴奏音乐来辅助教学,努力营造一个“实在、有序、轻松”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参与教学全过程,主动探索、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本节课的教学程序如下:

一 、激趣引入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探索的一种动力和成功的诱因”。放磁带让学生回忆所学过的幼儿舞基本步法,歌表演和成品幼儿舞〈〈摘星星〉〉的伴奏音乐,采用以旧引新,创设“悬念”,引入新课,在让学生回忆所学幼儿舞内容时,教师提问:假如你现在站在舞蹈课室讲台上,面对小朋友要把老师教过的律动教给小朋友,那你该采用哪种教学方法,才能使小朋友最易于接受呢?从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

二、引探新知

在引导学生探新时,为了较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依据大纲有关“幼儿舞蹈有哪几种教学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平时学过的律动、歌表演、表演舞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摸索出哪种方法最适于律动,哪种最适合歌表演等。这部分教学我按照三个步骤设计:1、讲解、演示2、引导议论3、概括运用。

1.讲解、演示

在教学中,先讲解幼儿园舞蹈教学的一般方法包括:(1)示范法;(2)练习法;(3)分解组合法;(4)观察模仿法;(5)游戏法;(6)语言提示、讲解、口令的方法;(7)个别教学法。让学生用最快的办法了解掌握这些教学方法的作用。在讲解的同时,并且配以以前自己在教学时一些比较有针对性的动作或表演加以演示。

2.引导议论

比如我现在要教一段集体舞,那么必须先要熟悉集体舞的伴奏曲,掌握基本节奏,然后根据集体舞的形式,进行必要的基本动作、角色动作教练,最后再组合完整,反复练习。而在教基本动作时,同学们应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呢?角色动作又是用哪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议论。

3.概括运用

通过学生自己所学过的幼儿舞内容,结合所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这些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是相辅相成的、互相渗透的,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必须从教学目的,教材特点和幼儿实际接受水平出发,从而概括出:例如在进行律动教学时,要熟悉了解律动音乐的形象和节奏,要抓住动作的形象和节奏进行的有效的教学活动,教师要讲明律动动作的形象特点和富有感染力的示范,然后让小朋友观察模仿进行练习。再如在歌表演教学时,首先必须唱好歌,然后教练基本动作,讲解歌曲形象与动作形象情绪配合一致性的要求,分句或分段练习,最后完整练习。

为了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教学方法,要求学生把学过的律动《伸伸手、弯弯腰》,歌表演《摘星星》磁带听一遍,并请几位同学把这三小节舞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最后进行小结,让学生质疑问难,师生共同解答。

三、巩固练习

幼儿舞教学的全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介绍舞蹈、教练舞蹈和复习巩固舞蹈。在巩固练习时,一定要注意幼儿园舞蹈教学中的教学组织,根据

幼儿园舞蹈教学大纲,设计了如下练习题:

1.基本题:巩固练习好幼儿舞所有内容。

2.变化题:比如进行表演舞《蜗牛和黄鹂鸟》教学时,应该用哪些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3.操作题:让学生用示范法试讲律动《坐飞机》的教学方法。

4.发展题:放一小节儿歌,让学生即兴创编简易动作,并进行教学演示。

5.思考题:在运用观察模仿法时,被观察者的动作应准确、富有感染力,最好是镜面示范,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什么是镜面示范?也就是在教舞蹈时,教师该背向小朋友,还是面向小朋友?

在学生练习中,教师边根据信息反馈,边引导解决存在问题,通过多项练习,既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活跃思维,又培养了能力,练习后,教师结合舞蹈教学方法的广泛应用性,渗透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四、课堂总结

为突出幼儿舞蹈教学的教学方法及运用,按照运用规律,师生共同进行课堂总结幼儿舞教学方法运用时要注意如下问题:

1.弄清授课内容是基本动作或律动等。

2.运用的教学方法要注意密切结合小朋友的实际接受水平。

最后,布置幼儿舞《春天在哪里》用哪些教法,下一节课分组练习。

这节课通过采用引导操作、议论、概括、训练的方法,既使学生掌握了幼儿舞蹈教学方法,又培养了学生正确运用所学教法,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篇7:彝族舞蹈说课稿

一 、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民族民间舞是幼师专业学生的重点学习内容。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文化古国,各民族民间舞是我国传统舞蹈艺术的源泉,而彝族民间舞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具有纯朴、清新、欢快、豪放的特点,种类丰富,形式多样。本堂课彝族舞蹈的学习,是为学生能更快的掌握彝族舞的风格、韵律打好基础。

二 、说教学目标

a、通过彝族舞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彝族舞蹈的基本风格,基本舞步,基本造型,动作韵律特点等。

b、扩大丰富学生的眼界及知识,广泛积累舞蹈素材,以便不断提高自身鉴赏、表演舞蹈的能力。

c、培养、增进学生热爱少数民族文化的情感。

三 、说教学重点、难点

舞蹈虽然是动作的艺术,但不仅仅是做做动作而已,更重要是体现一种内涵,尤其是民族舞蹈,更要舞出本民族的文化与特点。本堂课彝族舞的学习重点掌握第二部分的动律特点及风格,难点在于把握膝部有连续不断的曲伸和踏步的衔接。

四 、说教法与学法

1、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结合学生能力水平及舞蹈专业的特点,采用面对面示范,直接面授与学生练习相结合。采用“示范——讲解——模仿练习相结合的动作训练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动作的要领,解决动作规范问题。教学中教师注意让学生多提问、多观察、多动脑、多练习,教师多鼓励、多引导、多帮助的互动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克服传统的一味“传授式”“训练式”的教法。根据教学内容、目的、方式、时段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教法。如示范、讲解、比喻、对比、启发、讨论、提问、练习等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特别强调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要求应有所不同。对学习领悟慢的学生要及时的给以帮助和肯定。

2、在教学中学生以“动”为主,充分感知肢体的感觉,在练习中通过观察、模仿、对比、思考、提问、帮助等方法领悟知识技能要点。特别是难点,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做动作,正确评价学生的'问题,尤其让差生多锻炼,多给机会,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及时纠正表扬,共同进步。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五 、说教学程序

1、导入部分

a、首先我先完整的示范

b、让学生们谈谈:看完老师的示范,说说你对彝族舞蹈的了解

c、对学生舞蹈反馈中出现的易错动作进行强调分析

2、授新

在这教学环节中

a、采用示范——讲解——模仿——练习的程序,

首先是彝族舞蹈基本体态和动律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彝族舞蹈的风格特点,激起学生对彝族舞蹈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这个环节教师把舞蹈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让学生们仔细观察,让学生对彝族舞蹈的动作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随后教师把这些动作进行分解,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使动作深入人心;再来就让学生自己去模仿,领悟,由组长带队进行分组讨论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设置这个环节主要是为了增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让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在这过程中,不时的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对比,“谁的动作做得好看?”“为什么好看”“对在哪里,错在哪里?”;教师的动作与学生的动作进行对比,“老师做动作时,身体的各个部位是怎样的?”;自己与自己对比:镜子是最好的老师,通过镜子,把一些动作上的细节给弄清楚,“一样的动作,我这样做与那样做哪个更漂亮?哪个更能体现彝族舞的特点?”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找准彝族舞的特点。)

最后进行分组展示、巩固提高

b、为了让动作更加规范化,教师一边示范动作,一边讲解要领,这样能使学生动作更加规范、准确。随后把每一个基本动作逐个逐个的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舞蹈。

c、舞蹈不仅是动作的艺术,还要有灵气、情感和优美的姿态。尤其是我们幼师班学生,因为基础不好,不懂得怎样在舞蹈中运用感情。当他们已能基本完成舞蹈时,我就去引导他们怎样去运用舞蹈中的眼神,处理舞蹈中的感情。从深处去挖掘学生表达情感的本能。

3、布置了课后作业 :要求学生对彝族舞进行动作到位练习,并融入情感表现。因为整个舞蹈都已经教授完毕,学生在熟练的基础上应该加强情感的渗入。

4、最后,教师总结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情况,(总体要以鼓励为主,这是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篇8:彝族舞蹈说课稿

彝族舞蹈说课稿

一 、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民族民间舞是幼师专业学生的重点学习内容。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文化古国,各民族民间舞是我国传统舞蹈艺术的源泉,而彝族民间舞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具有纯朴、清新、欢快、豪放的特点,种类丰富,形式多样。本堂课彝族舞蹈的学习,是为学生能更快的掌握彝族舞的风格、韵律打好基础。

二 、说教学目标

a、通过彝族舞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彝族舞蹈的基本风格,基本舞步,基本造型,动作韵律特点等。

b、扩大丰富学生的眼界及知识,广泛积累舞蹈素材,以便不断提高自身鉴赏、表演舞蹈的能力。

c、培养、增进学生热爱少数民族文化的情感。

三 、说教学重点、难点

舞蹈虽然是动作的艺术,但不仅仅是做做动作而已,更重要是体现一种内涵,尤其是民族舞蹈,更要舞出本民族的文化与特点。本堂课彝族舞的学习重点掌握第二部分的动律特点及风格,难点在于把握膝部有连续不断的曲伸和踏步的衔接。

四 、说教法与学法

1、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结合学生能力水平及舞蹈专业的特点,采用面对面示范,直接面授与学生练习相结合。采用“示范——讲解——模仿练习相结合的动作训练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动作的要领,解决动作规范问题。教学中教师注意让学生多提问、多观察、多动脑、多练习,教师多鼓励、多引导、多帮助的互动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克服传统的一味“传授式”“训练式”的教法。根据教学内容、目的、方式、时段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教法。如示范、讲解、比喻、对比、启发、讨论、提问、练习等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特别强调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要求应有所不同。对学习领悟慢的学生要及时的给以帮助和肯定。

2、在教学中学生以“动”为主,充分感知肢体的感觉,在练习中通过观察、模仿、对比、思考、提问、帮助等方法领悟知识技能要点。特别是难点,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做动作,正确评价学生的问题,尤其让差生多锻炼,多给机会,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及时纠正表扬,共同进步。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五 、说教学程序

1、导入部分

a、首先我先完整的示范

b、让学生们谈谈:看完老师的示范,说说你对彝族舞蹈的了解

c、对学生舞蹈反馈中出现的易错动作进行强调分析

2、授新

在这教学环节中

a、采用示范——讲解——模仿——练习的程序,

首先是彝族舞蹈基本体态和动律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彝族舞蹈的风格特点,激起学生对彝族舞蹈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这个环节教师把舞蹈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让学生们仔细观察,让学生对彝族舞蹈的动作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随后教师把这些动作进行分解,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使动作深入人心;(这一环节教师要用慢动作讲解的方法来突出教学的重难点,以拐腿步讲解为例??) 再来就让学生自己去模仿,领悟,由组长带队进行分组讨论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设置这个环节主要是为了增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让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在这过程中,不时的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对比,“谁的动作做得好看?”“为什么好看”“对在哪里,错在哪里?”;教师的动作与学生的动作进行对比,“老师做动作时,身体的各个部位是怎样的?”;自己与自己对比:镜子是最好的老师,通过镜子,把一些动作上的细节给弄清楚,“一样的动作,我这样做与那样做哪个更漂亮?哪个更能体现彝族舞的特点?”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找准彝族舞的特点。)

最后进行分组展示、巩固提高

b、为了让动作更加规范化,教师一边示范动作,一边讲解要领,这样能使学生动作更加规范、准确。随后把每一个基本动作逐个逐个的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舞蹈。

c、舞蹈不仅是动作的艺术,还要有灵气、情感和优美的姿态。尤其是我们幼师班学生,因为基础不好,不懂得怎样在舞蹈中运用感情。当他们已能基本完成舞蹈时,我就去引导他们怎样去运用舞蹈中的眼神,处理舞蹈中的感情。从深处去挖掘学生表达情感的本能。

3、布置了课后作业 :要求学生对彝族舞进行动作到位练习,并融入情感表现。因为整个舞蹈都已经教授完毕,学生在熟练的基础上应该加强情感的渗入。

4、最后,教师总结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情况,(总体要以鼓励为主,这是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篇9:高中舞蹈教学计划

课程名称:中国民间舞(蒙古族民间舞、江西民间舞)

主讲教师:

教授班级:

教学时数:每周4节

教学目的:

蒙古族舞蹈

1、通过手、臂、肩、脚、腰、步等一系列的练习,掌握肩部松弛自如、灵巧活泼、具有力度、韧性和弹性,提高肩部的支配和表现能力。

2、掌握以呼吸带动趟拖的起伏,以膝部屈伸控制身体和步法的平稳。

3、具备表现蒙族舞的特殊能力,掌握脚下的灵活敏捷,膝部的屈伸控制,肩部的松弛自如,肩与膀的柔韧优美等风格特点。

4、运用新学动作、体态、动态表现蒙族人粗犷彪捍、勇猛豪迈、稳重端庄的品格特点。

江西民舞

1、了解江西民间舞的文化渊源,把握江西民间舞的形态特征和动律特点。

2、学习“采篮灯”、“矮子步”和“单袖筒”、“扇子花”的风格,掌握律中有舞、舞中伴情、情舞结合、律韵生辉的动律

3、深入探究民间舞原始素材,学习并掌握选择、提炼、剖析分解,规范升华教材和编创的各类方法。

教学手段:

1、遵循师范教育的教学特点,运用示范、讲解和启发式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教学方法,通过系统的、规范的、有代表性以及科学性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广泛掌握民间舞蹈文化及民间舞蹈变化多端的节奏、丰富多彩的动律和各俱特色的风格。

2、研究民间舞蹈文化,从民族舞蹈文化传承的角度,探究民间舞传承机制向现代化转型的教学方法,从文化意蕴中寻找民舞动律。

3、拓展课堂空间容量,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在文化风格的格调中,以“心动”调动“身动”,以“文化”促进“风格”,积极有效地调动学习民间舞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传承发展中国民间舞。

4、对民间舞动态进行较为系统的学术性剖析,分析体态、节奏、动律、动态、力感及基本动作、动作短句、动作组合的编排规律。

5、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工具,获取民间文化和新的知识。

6、实施学生即兴创作的教学方法,使中国民舞教学从传统的单纯接受方式,逐渐向现代化创新意识的学习方法迈进。从文化遗产中激活舞蹈形象,从音乐情感中设计舞蹈形象,从节奏对比中深化舞蹈形象,从风格动律中启发舞蹈形象,从生活动态中提炼舞蹈形象,从情感教学中感悟舞蹈形象。

7、大胆改革、博采广纳,通过网络和文化的交流,吸取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现代文明。使传统与现代相互激发,推动舞蹈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教学重点:

蒙古族民间舞

1、掌握蒙族舞蹈上身略后倾、颈部稍后枕、典型的造型动作、呼吸带动趟拖的起伏动律体态特点。

2、强调提胯、拔背,掌握以膝部屈伸控制上身和步法的平稳,上身随步的重心移动变化的规律。 江西民间舞

把握采茶,双膝弯曲、身体前倾、挑腰拔背的体态及重出弱收、动势平稳的节奏规律。

----练习中不仅强调蒙族舞和江西民舞的形态和动律特点。还要强调体现民族性格的审美心理,捕捉其内心因素,做到形神兼备。

教学难点:

蒙古族舞蹈

1、以肩为主要训练部位,上身、手臂等动势随肩而动,掌握柔、硬、耸、弹、甩、抖的动势和动作的力度、美感。掌握柔臂由背—肩—臂—腕—掌—指的连贯波浪而形成韧性延伸感,使之达到柔中有刚、刚柔结合、连绵不断的美学特征。

2、掌握各类马步的不同风格特点。

江西民间舞

1、通过稳、柔、韧、脆、艮的江西民舞美学动律形式的学习,体现俊、巧、俏、帅、美的精神气质。

阶段训练任务:

基础训练阶段任务:

1、了解蒙族舞和江西民间舞的文化渊源。

2、以肩训练为主,解决肩部肌肉的自然控制,使之既具有力度又松弛自如。提高肩部的支配与表现能力。

3、学习赣南采茶“矮子步”和“茶篮灯”的基本动律。

4、培养以情带动,风格味浓的表现能力。

教学内容:

体态动作开法训练

1、体态动作的单一训练

2、基本动作开法及各动作发展变化的训练

3、短句训练

4、组合训练包括:胸背组合、圆韵组合、柔臂组合、肩腕组合、采茶组合、采篮灯组合

综合训练阶段任务:

1、巩固圆肩、硬肩、柔肩、耸肩等各类不同肩动作的动律特点。

2、提高体现江西民舞屈膝与肩部划圆的动律特点。

3、继续学习蒙族舞步组合和江西民舞茶蓝灯组合,掌握其风格动律。

综合训练组合

1、表演组合

2、技巧性组合

3、茶蓝灯组合Ⅱ

4、马步组合

篇10:高中舞蹈教案

一、说设计意图

艺术活动是一种以个体的感受和富有个性的表达为主要方式的活动。《纲要》指出高中生的艺术活动是高中生“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高中生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韵律活动是高中生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生喜欢的艺术活动形式,能使高中生在轻松、活泼、愉快的环境中通过身体动作去感受音乐形象,通过表情、动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二、说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性质。

能力目标:学习踢跳步、点肩、转手腕等基本动作。情感目标:体验与同伴一起舞蹈的快乐。

三、说活动重、难点

重点: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性质。

难点:学习踢跳步、点肩、转手腕等基本动作。

四、说活动准备

音乐《拾豆豆》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

1、示范法:教师完整或部分难点动作示范,引导高中生仔细观察;

2、分解组合法:把动作中重点、难点以及基本动作先分解再组合;

3、观察模仿法:教师示范,高中生跟学;

4、个别教学法:对高中生进行个别教练,因材施教;

5、讲解、提示、口令法:用语言帮助高中生理解、感受、掌握和表达舞蹈的内容。

学法:

1、观察法:吸引高中生注意力,启发高中生主动性地学习。

2.操作法:培养高中生的实践能力和模仿能力。

六、说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幼问好,一起做热身运动操。

(二)基本部分

今天呢,我们来学一个新的舞蹈,它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拾豆豆》,是一个东北秧歌舞,小朋友们想不想学呀(想)好,那我们先来听听这首儿歌的音乐旋律。

1、播放舞蹈音乐,让高中生熟悉音乐旋律。

2、主要动作及要求

a、跳踢步:双脚交替绷脚后踢跳跃跑动。

b、点肩拾豆豆:一手手心向下点于肩上,另一手旁按手。

c、里绕花:从摊手经过团手里绕腕,停至压腕,用手腕带动手巾花。

d、压脚跟:身体前倾,膝盖蓄力,脚跟微抬起,一拍压下,要求有劲儿。

e、蝴蝶花:

(1)双手8点前斜下位交叉里绕花,同时体对1点,拧身至8点。

(2)双手旁斜下位里绕花,同时体对1点。

(3)双手2,同点前斜下位里绕花时体对1点,拧身至2点。准备位置:3点方位准备,体对7点,双手肩前压腕持巾准备音乐:高中生摆好舞蹈动作。

(三)结束部分

1、师幼共同表演舞蹈。

2、小朋友们,这首儿歌好听吗?喜欢这个舞蹈吗?那今天回家以后,把新学的舞蹈表演给你的爸爸妈妈和你的小伙伴看。

七、说活动延伸

今天回家后小朋友们给这个舞蹈重新编几个动作,下次活动的时候表演给老师和小伙伴们看。

篇11:舞蹈老师应聘说课稿

一、说指导思想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学校、家庭的重视,而作为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舞蹈教育,也在这样的一个环境背景下与其它艺术门类百花齐放。对于基础教育而言,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打破原来的“言传身授”的古老教育模式,使舞蹈教育开辟一片新的天地!

二、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来自《幼师教科书—舞蹈》全一册当中的中国民间舞部分,这一部分的内容有汉族的东北秧歌、云南花灯、藏族舞蹈、维吾尔族舞蹈、蒙古族舞蹈、傣族舞蹈等,前面的内容我均在上几个学期上过,那么这次我安排的是傣族。傣族是云南特有的民族,是五十六个民族当中的一员,傣族人民主要居住在瑞丽、西双版纳等地区,傣族的民族特色鲜明突出,人民普遍爱好歌舞,舞蹈形象生动,感情细腻,许多动作多为动物的模拟与美化,头、肩膀、腰身、胯、所形成的弧线,俗称“三道弯”,舞蹈造型具有“雕塑性”,它那优美的舞姿,把人带入诗一般的境界。

2、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傣族舞的体态风格,并且灵活运用傣族的各种手形手位。

3、教学目标:

⑴通过傣族舞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傣族舞蹈的基本风格,基本造型,动作韵律特点等。

⑵扩大丰富学生的眼界及知识,广泛积累舞蹈素材,以便不断提高自身鉴赏,舞蹈表演的能力。

⑶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的动作融会贯通,学会简单的创编。

⑷培养、增进学生热爱少数民族文化的情感。

4、教学重点:舞蹈虽然是动作的艺术,但不仅仅只是做做动作而已,更重要的是体现一种民族的风格特点。这节课的重点就放在对傣族舞基本动作的教授上,因为学生做动作往往是单纯的模仿,有时候还模仿的不像,再加上这节课的内容较多,要力求使他们把动作掌握好,是这节课的重点。

5、教学难点:这节课的难点就是要求学生们创编。这些学生大多都是来自农村,可以说几乎没有什么舞蹈基础,创编对于他们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再加上她们都是幼师生,将来很有可能走上教学岗位,所以学会基本的舞蹈的创编对他们来说也是一项基本技能。

三、说教法

为了学生能够更准确的抓住傣族舞的风格特点,攻克舞蹈的重点和难点,我主要操用了以下的方法:

1、视觉图像法:首先傣族的风土人情、文化内涵等对于我们这些汉族的孩子来说不那么了解,为了学生能更深刻的体会到这一点,我先拿出了一幅具有傣族特色的印染布,上面是一个婀娜的挑担的傣族姑娘,通过视觉的刺激和教师对这位傣族姑娘服饰的讲解,逐渐的引出傣族舞蹈的体态特点,使同学们在欣赏中接受知识,在介绍手形、手位时,我打破了以前那种老师做,学生学的传统模式,找了许多手形手位的示范图,让学生们自己去找动作,去配动作,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使本来抽象的内容更加形象化,也起到了一定的强化作用。

2、情景模拟法:和一般的课不同的是,这节课我把它设计成为一节“舞蹈采风行动”,老师为导游,学生则为快乐的旅行者,从认识傣族到走进傣族,最后还拿出衣服让她们穿上,始终让她们感觉到自己好像真的身临其境一般,不会觉得上课会有什么压力,能够很好的融入其中。

3、语言启发法:教师的语言是最直接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教师的语言生动,学生就会很容易接受。在这节课中,我不断的用语言来启发学生,让她们转化角色,把自己转换成一位美丽的傣族少女,或者把自己想象成金色的孔雀,这样她们做动作会显得比较自信,对于我们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是很有帮助的。

四、说学法

我觉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法和学法是相统一的,有什么样的教法就有什么样的学法,应该说教学思想决定了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决定了教法与学法。但无论是教法还是学法,都必须重视学生的存在,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上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用视觉的观察来模仿老师的动作和图片的动作,听觉来把握傣族舞蹈的风格以及乐曲的旋律和节奏,不断的鼓励、启发她们主动性的学习。注重学生创造性的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渗入素质教育。

五、说教学顺序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之后,我都会让学生喊出舞蹈课的口号:秀出自己!让她们时刻提醒自己:让把自己最美丽的一面展现出来。

2、导入:教师在优美的傣族音乐声中,介绍傣族及傣族舞蹈,完了后,让她们谈谈听完之后的感受,从而引出傣族姑娘的服饰,通过服饰再引出傣族舞蹈的体态特点。

3、达标教学: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采用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方法:

⑴在做傣族舞体态动作的时候,是通过欣赏一幅印染后再去做的,加上教师的讲解,学生对这一块内容马上就掌握了。

⑵手形手位的教授。利用一些手形手位的图片,再加上对于孔雀这种动物的描述,使学生们强化记忆。

⑶再接下去就是创编实践。这一块内容是本课的难点,在学生创编之前教师带头编了一个舞蹈,让学生一边看,以便带着问题:老师在这个舞蹈当中用了那些手形手位,老师是怎样进行编排的?让学生首先明白创编是怎么回事儿。然后,教师要做的就是鼓励她们大胆的创编,活学活用,这样,编一组4个8拍的动作应该是可以完成的。编完之后,还让她们跳出来,并且大家一块儿来学。

⑷课堂小结

六、感悟与反思:

各位领导、各位同行,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具备人本思想的教育理念,自由活泼的教育方式,为我们的教育开辟了一片新天地,一节好的舞蹈课应该体现“课堂教学生活化”,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与活力,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平等互动的交流,使学生在饶有趣味和充满情感的情景中轻松愉快的`接受美的熏陶。作为一名专职的舞蹈教师,我将继续朝着这方向努力,这次开课便是一种尝试,不当之处,希望得到各位领导、各位同行的帮助、指导!谢谢!

篇12:舞蹈老师应聘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音乐课本上册第一单元《青春的旋律》。在《青春舞曲》一课的教学中,主要是体验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引导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相互合作,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表现歌曲的多形式创作练习和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学会歌曲《青春舞曲》,在这个基础之上了解音乐相关知识,产生喜欢民族音乐的情感并能懂得珍惜时光,努力学习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尝试在聆听、模仿、讨论、探究中自主学习歌曲,并能积极参与弹、唱、跳等音乐活动中体验和表现歌曲。

3、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维吾尔族音乐特点,并可结合维吾尔族服装、乐器、舞蹈动作,体会音乐与舞蹈的结合。通过音乐活动,积极参与意识,自我养成节奏感和创造力,训练协调性,加深对歌曲风格的理解。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根据以上三维目标,我制定了如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不同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和了解围绕“青春”主题的不同音乐作品的内容和音乐风格特点,并激发学生对“青春”的更深层次的理解。用自然的声音准确地演唱《青春舞曲》。

教学难点:本单元所选的歌曲和乐曲均属小型作品,在教学中,既要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掌握应学的知识,课堂气氛活跃,充满“青春气息”,同时还要发掘“青春”的思想含义。

二、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具有自主性探索性的年龄特点,八年级学生理解歌曲的能力较好,学习兴趣高,音准。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视、听、动、想”等要素,让学生主动感知。学生表现欲望羞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尤其重要,针对这一点我充分运用直观生动的图像、动作、实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兴趣。现在的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对于一些本民族及世界优秀的传统音乐不感兴趣。因此,采用一些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教学手段是很重要的。

三、说教法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导海陆空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重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中课件播放维吾尔族舞蹈片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意识。

2、体验法:倡导完整而充分的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和体验。

3、合作探究法:在为舞蹈创编动作和编配打击乐的过程中,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四、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的去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上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听、唱、跳等活动让学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绪,通过创编活动,让学生体会愉悦学习带来的快乐。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教学过程我设计的主要环节有:形象导入—学唱歌曲—舞蹈表演—课堂小结等环节组成,首先是形象导入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导入环节,我采用音乐加形象展示的方法进行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播放《大阪城的姑娘》,引导学生想一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讨论,自由回答,接着学生从图像、和我的穿着中来对新疆地区有初步的印象,从而引入歌曲能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我的教学活动中。

(二)学唱歌曲,感受体验

学唱歌曲属于本节课的重点环节,学生随着媒体画面,完整欣赏歌曲,视听结合、动静结合、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求知欲。

在学唱之前我先播放歌曲《青春舞曲》。在欣赏之前我让学生思考几个问题:

1、歌曲的速度如何?

2、这首歌曲的旋律、节奏各有什么特点?

3、歌曲的情绪如何?请同学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选择选项,通过选择把学生对歌曲不为准确的描述正确引导过来。

学生讨论回答后我点评并总结。

学生欣赏完歌曲后不一定能明白什么是鱼咬尾的创作手法。我一边介绍我国民族音乐特殊的旋律发展手法——“鱼咬尾”,一边向学生展示谱例,引导学生将内容与谱例相结合,更加直观的理解“鱼咬尾”的概念。

之后我引导学生通过乐谱、多媒体了解“鱼咬尾”及重复的创作手法,并尝试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来自由创编旋律,强调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

在学唱环节我将采用听唱,教唱,分组唱等方法突破这一难点。在引导学生的同时,让学生反复聆听和观看这首歌曲的视频,让学生在歌声与画面中去体会作品的艺术特色及新疆民歌的旋律特点。

首先我引导学生聆听和观看这首歌曲的视频,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

学唱歌曲环节是这节课的重点环节。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我采取了听唱、模唱等活动,在帮助学生解决难点的过程中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对表现对进步的同学应及时的给与奖励。使每一位学生的音乐潜力都得到发展,在教学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和谐关系。

在学唱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找出难点:大家找一找哪个地方不太好唱?中学生已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我放手让同学们自主地探究学习,改变以前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尽可能地解决问题。也就是把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

学生随钢琴唱词,体会旋律汲取的新疆民歌的素材,采用通俗音乐的创作手法。由于歌曲的旋律学生还没熟悉,所以我安排跟钢琴学唱歌曲,

学生通过学唱歌曲找出其中难唱的乐句,我将难点范唱,学生跟我模唱,经过练习逐步掌握,解决课程中的难点。

最后跟随视频齐唱歌曲(加深情感体验),学生在歌声与画面中去体会作品的艺术特色及新疆民歌的旋律特点,同时再次巩固歌曲的旋律与演唱风格。

(三)拓展延伸,角色扮演

在拓展延伸环节,为了使学生能更好体会新疆民歌的艺术魅力,在此我安排了舞蹈表演的活动。通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舞蹈创编,更加深刻的感受新疆民歌的独特的艺术魅力,并通过小组的方式进行表演,加深对歌曲的印象,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四)课堂小结,点题升华

在这节课的最后,我采用了归纳式的收尾。作为新一代青少年,我们应该珍惜时间、把握时间。并请学生说说自己对如何更好的把握时间的理解,鼓励同学们多多传承我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

篇13:舞蹈老师应聘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下面我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波莱罗舞曲》是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中的一节鉴赏课。该曲以民间舞蹈风格的旋律为基础,节奏充满活力,贯穿全曲始终。全曲始终在C大调上,只是最后的两小节才开始转调;前半部分配有和声,除了独奏就是齐奏,后半部分附有淡淡的和弦。而且自始至终只有渐强的变化。

二、说学情

作为一名教师对于知识的掌握还不够,需要设身处地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了解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较广的知识面,学习兴趣上升为乐趣,学习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不断从中得到顺利的心理体验。但是高中生在平时的音乐生活中多是盲目而随意的,缺乏引导性,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以及知识与技能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乐曲感受音乐情绪的变化,体会内心向上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聆听、模唱与分析作品,感受不同主题情绪。

知识与技能:能够听辨乐曲中不同的乐器,了解作者拉威尔,并掌握乐曲中典型节奏以及哼唱作品主旋律。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是欣赏《波莱罗舞曲》,了解拉威尔生平并哼唱作品主旋律。

难点为唱好“0X XX|”的节奏,了解延音线和圆滑音在歌曲中的感觉。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教法:讲授法、创设情境法、直观演示法。

学法:视听结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用具

为了辅助课堂更好的展开,我采用以下的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

七、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设计思路分为五个环节:导入新课——初步感知——探究学习——拓展延伸——小结作业。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顺利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

我将采用多媒体导入法,播放教师播放《鹅妈妈》音频,引导学生聆听,同时设置提问:这是谁的作品?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可能会答出是拉威尔的《鹅妈妈》,继而我将进行总结:拉威尔有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最为广泛流传的这首《波莱罗舞曲》。

由此导入新课。

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视听结合的方式更为丰富,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作者的伏笔又为后面内容的递进做了良好的铺垫。

第二环节是初步感知环节

初步感知就是对于作品的初步认识,第一步是作品的欣赏,了解作者、作品背景、风格体裁虽然并不难但是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会带领学生们通过多媒体音频、图片及讨论多种形式手段对于作品初步了解。拉威尔是著名的法国作曲家,印象派作曲家的最杰出代表之一。七岁开始学钢琴,十四岁入巴黎音乐学院。早期印象派音乐热衷于明暗对比、光明与阴影中神秘的游戏,而自我陶醉在冗长的印象中;而拉威尔作为印象派音乐家则大大发展了印象派音乐的表现力,他喜爱喷射出五彩缤纷,光彩夺目的人造烟火,喜爱富于诗意的洪亮的声响。《波莱罗舞曲》,又译做《波露曲》《波丽露》,由法国作曲家莫里斯·拉威尔创作于1928年。是拉威尔最后的一部舞曲作品,是他舞蹈音乐方面的一部最优秀的作品,同时又是二十世纪法国交响音乐的一部杰作。《波莱罗舞曲》原是西班牙民间的一种三拍子的双人舞。作者在其《自传素描》中说明此曲1928年应舞蹈家伊达·鲁宾什坦之约而写的伴舞音乐。后来成为广受欢迎的音乐作品之一。民间舞蹈风格的旋律是这部作品的基础。这是一首慢速度舞曲,它的旋律、和声、节奏始终如一。

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感受音乐之美。

第三环节是探究学习环节

这一环节是对于作品深入剖析的过程,如果前面的学习环节是对整体的把握,那这一部分着重的就是对于作品细节的把握。

欣赏课离不开聆听,所以此环节我以听为贯穿结合多媒体的辅助,伴随着一系列的问题由浅入深的帮助学生深入作品。说一说你听到了哪些乐器的声音?你们有没有发现旋律中节奏上有什么特点?一共有几个主题?分别给了你怎样的情绪?

前两个问题比较简单,认真聆听仔细观看谱例不难回答出,作品中运用了包含萨克斯、短笛、圆号、风琴、钢片琴、双簧管、英国管、单簧管等。节奏自始至终完全相同,节拍速度不变;情绪逐步渐强。

而后两个问题是再次基础上的再度细化,需要我帮助学生进行总结归纳,作品有两个主题,旋律优美、悠长而连绵不断,依次在长笛、单簧管等乐器上展开,音乐富有生气,给人以明朗、安静的感觉。主题二旋律委婉缠绵,第二主题是第一主题的黯淡的答句,在第一主题重复两次之后进入,这一部分也是由两段组成,中间还使用了几个变化音。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穿插重复进行,没有展开和变奏,只是不断地更换乐器,音乐的力度也逐渐加强。全曲中,这种反复共进行了九次。

为了帮助学生能够立体化深入感受,我会随后带着学生们跟着多媒体哼一哼。

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学习思路,更全面地掌握新知,同时学生还可以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

第四环节是拓展延伸环节

在拓展延伸环节,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以及“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的理念,我会先为学生介绍本课所学的《波莱罗舞曲》的应用领域,而后播放中国举办的第13届残奥会,介绍在开幕式的期间,有一个名为《永不停的脚步》节目中,讲述一个在汶川地震中失去了右腿的芭蕾女孩对芭蕾的热爱与不弃。在这个节目中,背景音乐就是这首《菠莱罗舞曲》。同时这个节目获得了大多数人的喜爱。

随后鼓励学生们根据这首曲子进行简单的舞蹈编创并进行表演,无论学生表现的是否完美,我都会给予鼓励和肯定。

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这样做既能够对新学习的音乐作品进行拓展,同时又可以让同学们充分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提高了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第五环节是课堂小结环节

好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小结时我采用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而后布置作业,请学生回家搜集拉威尔其他作品,下节课交流分享。

这样设计,既能够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将音乐学习延续到课下。

八、说板书设计

最后,就是我今天的板书设计,通过板书学生可以直观的捕捉到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和思想主旨,知识点呈现较为清晰明了。

篇14:幼儿园大班舞蹈说课稿

幼儿园大班舞蹈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幼儿园教师进修舞蹈教材中的重要一课《学生舞蹈教学》。

说教材

《采茶》是大班下学期的韵律活动,这4曲子分为四个乐句,讲述了春光明媚,采茶姑娘高高兴兴走到茶园,忙着采茶的欢快场面。音乐节奏欢快,每一句都以长音结尾,让学生比较容易地区分乐句。现在正是春暖花开,茶香飘逸的时期,苏州名茶“碧螺春”已家喻户晓。前两天还组织了学生到东山茶庄去亲自尝试了采茶、制茶、品茶的活动。为了能进一步深化这次实践活动的教育功能,表达学生的内心体验,我选择了这个教材,让学生将生活化的动作向着细腻化的表达。

说目标

《纲要》明确地强调,丰富学生的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学生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我班有部分学生信心不足不愿意表演给别人看,特别是韵律活动中,孩子们大部分趋向模仿教师的示范,创新意识不强。所以结合《纲要》的要求和本班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在学生熟悉音乐旋律和结构的基础上,学习采茶的基本动作。

启发学生创编不同节奏、方位及幅度的采茶动作,根据图谱组成一只完整的舞蹈。

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劳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学生采茶的活动录象资料

采茶课件一个

茶园情景布置

摄象机一个

活动过程:本节课的主要步骤分为四个

1、看采茶活动的录象资料,讲述自己是怎么采茶的,学习采茶的基本动作。

2、听音乐,了解音乐的性质。

3、看图谱创编动作。

4、拍摄录象自由表演。

观看录象,讲述生活经验,重点学习采茶动作。

1.提问:小朋友你们看电视里是谁呀?在干什么?那你们都是怎么采茶的?请你用动作试一试。

(这个录象资料是小朋友在采茶时拍摄的,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影象后会非常高兴,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有的学生会说“我是两只手同时采摘的”有的说“我是左右手交替采的,一根一根放……艺术允许学生自由参与,自由发挥,容许参与者将自身内在信息与外在信息广泛交流,这种开放性特点给学生的`自我表达提供了丰富而广泛的天地。

2.学习采茶动作,将动作细腻化,体现教师的引导功能。教师除了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之外,传播性内容也要把握好。所以将镜头定格在采茶姑娘的手部动作上,让学生观察她们是那两个手指动的,向什么方向动的,怎么动的?可以运用示范、讲解、练习的方法来学习基本动作。特别致意“凤点头”的手型和拇指、食指的曲伸节奏,接受力强的还可以提示他们通过提压手腕来夸张动作,将韵律感表现得更优美、柔和,协调性差的就将手关节动起来就行了。

熟悉音乐,了解音乐性质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曲子,名字就叫《采茶》想听吗?让学生对音乐有一个初步、完整的感知。

3。听了这首曲子有什么感觉?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听了这首曲子就能想到茶园里非常热闹,有的托起茶篓,学生忙着采茶,有的寻找茶叶忙碌得很。通过提问总结将抽象的音乐,情景化、具体化,有利于学生有内容有动作可表达,而不是空洞的,将音乐于生活经验相结合,儿发展规律中的“建构性”原则。

篇15:幼儿舞蹈教学说课稿

幼儿舞蹈教学说课稿

一、激趣引入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探索的一种动力和成功的诱因”。放磁带让学生回忆所学过的幼儿舞基本步法,歌表演和成品幼儿舞〈〈摘星星〉〉的伴奏音乐,采用以旧引新,创设“悬念”,引入新课,在让学生回忆所学幼儿舞内容时,教师提问:假如你现在站在舞蹈课室讲台上,面对小朋友要把老师教过的律动教给小朋友,那你该采用哪种教学方法,才能使小朋友最易于接受呢?从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

二、引探新知

在引导学生探新时,为了较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依据大纲关于“幼儿舞蹈有哪几种教学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平时学过的律动、歌表演、表演舞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摸索出哪种方法最适于律动,哪种最适合歌表演等。这部分教学我按照三个步骤设计:1、讲解、演示2、引导议论3、概括运用。

1.讲解、演示

在教学中,先讲解幼儿园舞蹈教学的一般方法包括:(1)示范法;(2)练习法;(3)分解组合法;(4)观察模仿法;(5)游戏法;(6)语言提示、讲解、口令的方法;(7)个别教学法。让学生用最快的办法了解掌握这些教学方法的作用。在讲解的同时,并且配以以前自己在教学时一些比较有针对性的动作或表演加以演示。

2.引导议论

比如我现在要教一段集体舞,那么必须先要熟悉集体舞的伴奏曲,掌握基本节奏,然后根据集体舞的形式,进行必要的基本动作、角色动作教练,最后再组合完整,反复练习。而在教基本动作时,同学们应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呢?角色动作又是用哪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议论。

3.概括运用

通过学生自己所学过的幼儿舞内容,结合所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这些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是相辅相成的、互相渗透的,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必须从教学目的,教材特点和幼儿实际接受水平出发,从而概括出:例如在进行律动教学时,要熟悉了解律动音乐的形象和节奏,要抓住动作的形象和节奏进行的有效的教学活动,教师要讲明律动动作的形象特点和富有感染力的示范,然后让小朋友观察模仿进行练习。再如在歌表演教学时,首先必须唱好歌,然后教练基本动作,讲解歌曲形象与动作形象情绪配合一致性的.要求,分句或分段练习,最后完整练习。

为了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教学方法,要求学生把学过的律动《伸伸手、弯弯腰》,歌表演《摘星星》磁带听一遍,并请几位同学把这三小节舞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最后进行小结,让学生质疑问难,师生共同解答。

三、巩固练习

幼儿舞教学的全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介绍舞蹈、教练舞蹈和复习巩固舞蹈。在巩固练习时,一定要注意幼儿园舞蹈教学中的教学组织,根据幼儿园舞蹈教学大纲,设计了如下练习题:

1.基本题:巩固练习好幼儿舞所有内容。

2.变化题:比如进行表演舞《蜗牛和黄鹂鸟》教学时,应该用哪些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3.操作题:让学生用示范法试讲律动《坐飞机》的教学方法。

4.发展题:放一小节儿歌,让学生即兴创编简易动作,并进行教学演示。

5.思考题:在运用观察模仿法时,被观察者的动作应准确、富有感染力,最好是镜面示范,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什么是镜面示范?也就是在教舞蹈时,教师该背向小朋友,还是面向小朋友?

在学生练习中,教师边根据信息反馈,边引导解决存在问题,通过多项练习,既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活跃思维,又培养了能力,练习后,教师结合舞蹈教学方法的广泛应用性,渗透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四、课堂总结

为突出幼儿舞蹈教学的教学方法及运用,按照运用规律,师生共同进行课堂总结幼儿舞教学方法运用时要注意如下问题:

1.弄清授课内容是基本动作或律动等。

2.运用的教学方法要注意密切结合小朋友的实际接受水平。

最后,布置幼儿舞《春天在哪里》用哪些教法,下一节课分组练习。

这节课通过采用引导操作、议论、概括、训练的方法,既使学生掌握了幼儿舞蹈教学方法,又培养了学生正确运用所学教法,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篇16:幼儿舞蹈采茶说课稿

幼儿舞蹈采茶说课稿

幼儿舞蹈采茶说课稿

说教材

《采茶》是大班下学期的韵律活动,这4曲子分为四个乐句,讲述了春光明媚,采茶姑娘高高兴兴走到茶园,忙着采茶的欢快场面。音乐节奏欢快,每一句都以长音结尾,让幼儿比较容易地区分乐句。现在正是春暖花开,茶香飘逸的时期,苏州名茶“碧螺春”已家喻户晓。前两天还组织了幼儿到东山茶庄去亲自尝试了采茶、制茶、品茶的活动。为了能进一步深化这次实践活动的教育功能,表达幼儿的内心体验,我选择了这个教材,让幼儿将生活化的动作向着细腻化的表达。

说目标

《纲要》明确地强调,丰富幼儿的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我班有部分幼儿信心不足不愿意表演给别人看,特别是韵律活动中,孩子们大部分趋向模仿教师的示范,创新意识不强。所以结合《纲要》的要求和本班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在幼儿熟悉音乐旋律和结构的基础上,学习采茶的基本动作。

启发幼儿创编不同节奏、方位及幅度的采茶动作,根据图谱组成一只完整的舞蹈。

通过活动让幼儿体验到劳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采茶的活动录象资料

采茶课件一个

茶园情景布置

摄象机一个

活动过程:

本节课的主要步骤分为四个

1、看采茶活动的录象资料,讲述自己是怎么采茶的,学习采茶的基本动作。

2、听音乐,了解音乐的性质。

3、看图谱创编动作。

4、拍摄录象自由表演。

观看录象,讲述生活经验,重点学习采茶动作。

1.提问:小朋友你们看电视里是谁呀?在干什么?那你们都是怎么采茶的?请你用动作试一试。

(这个录象资料是小朋友在采茶时拍摄的,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影象后会非常高兴,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有的幼儿会说“我是两只手同时采摘的”有的说“我是左右手交替采的,一根一根放……艺术允许幼儿自由参与,自由发挥,容许参与者将自身内在信息与外在信息广泛交流,这种开放性特点给幼儿的自我表达提供了丰富而广泛的天地。

2.学习采茶动作,将动作细腻化,体现教师的引导功能。教师除了要不断激发幼儿的创造性之外,传播性内容也要把握好。所以将镜头定格在采茶姑娘的手部动作上,让幼儿观察她们是那两个手指动的,向什么方向动的,怎么动的?可以运用示范、讲解、练习的方法来学习基本动作。特别致意“凤点头”的手型和拇指、食指的曲伸节奏,接受力强的还可以提示他们通过提压手腕来夸张动作,将韵律感表现得更优美、柔和,协调性差的就将手关节动起来就行了。

熟悉音乐,了解音乐性质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曲子,名字就叫《采茶》想听吗?让幼儿对音乐有一个初步、完整的感知。

3。听了这首曲子有什么感觉?根据幼儿的回答总结:听了这首曲子就能想到茶园里非常热闹,有的托起茶篓,幼儿忙着采茶,有的寻找茶叶忙碌得很。通过提问总结将抽象的音乐,情景化、具体化,有利于幼儿有内容有动作可表达,而不是空洞的,将音乐于生活经验相结合,儿发展规律中的“建构性”原则。

仔细听曲子的节拍,并用基本动作打拍,

在幼儿创编动作的基础上,尝试采用采茶的动作打拍,将基本动作的训练渗透在其中,要求手指曲伸的节奏、速度与音乐相吻合,根据把握的程度来限制练习的遍数。

4、区分乐句,了解节奏谱

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性为主,我把抽象的音乐、节奏用具体的画面来表示,既降低了接受新事物的难度,又有利于表述,提问1、听一听,看一看这首曲子有几个乐句,(出示四根茶枝)小朋友就说有四句。2、根据节奏谱打拍(让幼儿在复习动作的过程中熟悉图谱的作用、变化)3、谁来说说为什么有的地方会冒一个芽?有的地方会冒两个芽?(根据音乐幼儿会说快慢不同)总结:原来这四句中第二句最快,其他三句的速度是一样的。

出示图谱,创编舞蹈动作,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提问:1、今天我们要编个采茶舞,那快的地方用什么动作表示,慢的地方用什么动作表示,(让幼儿根据冒芽数量的变化,结合音乐来感受到乐曲旋律的变化,引导到动作、情绪上的不同。请小朋友自己根据音乐动一动,并且个别幼儿示范,体现幼幼互动的原则。最后总结,节奏快的地方采茶的速度要快,手甩的范围要小些,否则来不及。

出示一片高低、疏密不同的采摘画面,认识图标,创编有序的动作。

1、请你们看看学一学这些阿姨是怎么擦小哈的,为什么这样采,通过画面的不同,激发幼儿在不同方位创编动作。有的会说在采矮一些的茶树时要蹲一些的弯着腰,在高好的地方还要踮着脚,太高了需要用搭勾把它拉下来,幼儿长的少需要挑开数值找一找,有的还戴了草帽,幼儿在卷衣袖……根据幼儿说的形象出示图标,让幼儿了解图标的含义,将幼儿的认识转换成长时间的保留没,广泛了创编的素材,缩小了动作同化趋向模仿的可能性。范让幼

2、儿知道舞蹈的创编步骤,一师幼互动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

幼儿自由选择图标并表演,用摄象机拍摄。能力弱的可以编一二句,然后几个人组合,幼幼互动体现合作的快乐。

请部分幼儿讲解自己是怎么排列图标的,并表演,带领大家一起跳。

(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意,肯定和接纳他们的独特审美的表现方式,分享他们的创造快乐。)

播放录象将幼儿的情绪提升到了高潮,那些平时不愿意表现的孩子看到,自己也能优美的表演以后,增强了信心,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指出舞蹈中的不足,提出新的要求,如表情、节奏上的把握,同伴间太挤等。

为了让活动的激情继续,在教学手段上就要带给幼儿一种新鲜感,在提出舞蹈要求后提供一个场景、道具等让幼儿在情景中体验劳动的快乐,激发了孩子的表演欲望,而且通过场景有机的布置。有效地控制了同伴的碰撞。

篇17:云南彝族舞蹈说课稿

云南彝族舞蹈说课稿

一 、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民族民间舞是幼师专业学生的重点学习内容。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文化古国,各民族民间舞是我国传统舞蹈艺术的源泉,而彝族民间舞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具有纯朴、清新、欢快、豪放的特点,种类丰富,形式多样。本堂课彝族舞蹈的学习,是为学生能更快的掌握彝族舞的风格、韵律打好基础。

二 、说教学目标

a、通过彝族舞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彝族舞蹈的基本风格,基本舞步,基本造型,动作韵律特点等。

b、扩大丰富学生的眼界及知识,广泛积累舞蹈素材,以便不断提高自身鉴赏、表演舞蹈的能力。

c、培养、增进学生热爱少数民族文化的情感。

三 、说教学重点、难点

舞蹈虽然是动作的艺术,但不仅仅是做做动作而已,更重要是体现一种内涵,尤其是民族舞蹈,更要舞出本民族的文化与特点。本堂课彝族舞的学习重点掌握第二部分的动律特点及风格,难点在于把握膝部有连续不断的曲伸和踏步的衔接。

四 、说教法与学法

1、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结合学生能力水平及舞蹈专业的特点,采用面对面示范,直接面授与学生练习相结合。采用“示范——讲解——模仿练习相结合的动作训练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动作的要领,解决动作规范问题。教学中教师注意让学生多提问、多观察、多动脑、多练习,教师多鼓励、多引导、多帮助的互动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克服传统的一味“传授式”“训练式”的教法。根据教学内容、目的、方式、时段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教法。如示范、讲解、比喻、对比、启发、讨论、提问、练习等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特别强调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要求应有所不同。对学习领悟慢的学生要及时的给以帮助和肯定。

2、在教学中学生以“动”为主,充分感知肢体的感觉,在练习中通过观察、模仿、对比、思考、提问、帮助等方法领悟知识技能要点。特别是难点,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做动作,正确评价学生的问题,尤其让差生多锻炼,多给机会,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及时纠正表扬,共同进步。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五 、说教学程序

1、导入部分

a、首先我先完整的示范

b、让学生们谈谈:看完老师的示范,说说你对彝族舞蹈的了解

c、对学生舞蹈反馈中出现的易错动作进行强调分析

2、授新

在这教学环节中

a、采用示范——讲解——模仿——练习的程序,

首先是彝族舞蹈基本体态和动律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彝族舞蹈的风格特点,激起学生对彝族舞蹈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这个环节教师把舞蹈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让学生们仔细观察,让学生对彝族舞蹈的动作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随后教师把这些动作进行分解,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使动作深入人心;(这一环节教师要用慢动作讲解的方法来突出教学的重难点,以拐腿步讲解为例??) 再来就让学生自己去模仿,领悟,由组长带队进行分组讨论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设置这个环节主要是为了增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让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在这过程中,不时的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对比,“谁的动作做得好看?”“为什么好看”“对在哪里,错在哪里?”;教师的动作与学生的动作进行对比,“老师做动作时,身体的各个部位是怎样的?”;自己与自己对比:镜子是最好的老师,通过镜子,把一些动作上的细节给弄清楚,“一样的动作,我这样做与那样做哪个更漂亮?哪个更能体现彝族舞的特点?”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找准彝族舞的特点。)

最后进行分组展示、巩固提高

b、为了让动作更加规范化,教师一边示范动作,一边讲解要领,这样能使学生动作更加规范、准确。随后把每一个基本动作逐个逐个的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舞蹈。

c、舞蹈不仅是动作的艺术,还要有灵气、情感和优美的姿态。尤其是我们幼师班学生,因为基础不好,不懂得怎样在舞蹈中运用感情。当他们已能基本完成舞蹈时,我就去引导他们怎样去运用舞蹈中的眼神,处理舞蹈中的感情。从深处去挖掘学生表达情感的本能。

3、布置了课后作业 :要求学生对彝族舞进行动作到位练习,并融入情感表现。因为整个舞蹈都已经教授完毕,学生在熟练的基础上应该加强情感的渗入。

4、最后,教师总结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情况,(总体要以鼓励为主,这是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六 、彝族舞蹈教案: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

───彝族舞

教学班级:11春幼二班 主讲人:陈玉

教学目标:

1、能够掌握彝族舞的基本体态和动律,提高身体协调性与灵活性

2、能够学会彝族舞的拐腿、蹦跳步出腿、荡裙等基本动作,并在学习基本动作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基本体态和动律的肢体体验。

教学重点:

1、初步掌握彝族舞的基本体态、基本动律。

2、学会彝族舞的基本动作、组合。

教学难点:

1、体态、动律的准确掌握,并能将其贯穿始终。

2、把握彝族舞基本动律、动作节奏、风格。

教学方法:以“以口传身教”为主要授课方式。教师示范动作,从单一元素到短

句组合逐一示范、讲解、练习(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准备: DVD机、碟片

科室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集合

1、整队、清点人数

2、师生互问好

3、准备活动

头(低头、抬头、仰头、抬头、涮头)

肩(上下耸肩、转肩、横拉肩)

腰(涮腰)

手脚关节的活动

二、导入

老师示范导入课题,边示范的时候边说出基本动作名称,让同学对彝族舞有个初步的了解,在体态、动律特点上有初步认识,引导学生回答彝族舞基本体态和动律。

师:看了老师跳的这段彝族舞后,请你们说一说彝族舞蹈在基本体态上有什么特点?老师上身是怎样的?是直立的、还是前倾的?是紧张的、还是松弛的? 生:上身松弛、略微前倾

师:膝盖动作有什么特点、有颤膝没有?

生:膝部有连续不断的颤

三、学新课

1、基本体态及动律的学习(口令)

1)、基本体态:双手叉腰,大拇指向前,其他四指向后,身体微微前倾,上身松弛,膝盖弯曲(教师示范,学生跟做,老师检查纠正)

2)、膝盖颤膝的练习(教师示范,学生跟做,老师检查纠正)

2、彝族舞基本动作学习(口令)

拐腿:在基本体态的基础上,只是加上腿部膝盖的左右摆动,做时要幅度大,一拍一次(教师示范,学生跟做,练习,老师检查纠正)

蹦跳步出腿:在膝盖颤膝的基础上,加上蹦跳步出脚,出脚时是勾脚,先右后左再出后,身体、头随着脚的方向变化(教师示范,学生跟做,练习,老师检查纠正)

荡裙:在拐腿的基础上加上双手的左右摆动,双手从旁画弧线到旁,兰花指手型(教师示范,学生跟做,练习,老师检查纠正)

四、提高

1、彝族舞蹈组合(播放音乐)

一个八拍 蹦跳步(7、8排颤膝)

一个八拍 拐腿

后面两个八拍重复前两个八拍

两个八拍 荡裙

一个八拍 拐腿

一个八拍 摊手拐腿

重复前面动作(教师示范,学生跟做,练习,老师检查纠正)

2)、分组让学生展示舞蹈,老师评价。

五、结束短语

1、回忆这堂课所教的基本动作

2、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彝族舞的一些基本的东西,希望同学们下去自己练习、巩固。

篇18:高中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等差数列》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数学》必修5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学习数列也为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做好准备。而等差数列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拓广。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学习对比的依据。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初步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并能运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在领会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把研究函数的方法迁移来研究数列,培养学生的知识、方法迁移能力;通过阶梯性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b.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讨论式、启发式的方法使学生深刻的理解不完全归纳法。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知精神;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等差数列的概念。

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难点:①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

②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教法分析:

对于高一学生,知识经验已较为丰富,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所以我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在初中时只是简单的接触过等差数列,具体的公式还不会用,因些在公式应用上加强学生的理解

三、学法分析:

在引导分析时,留出学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围绕中心各抒己见,把思路方法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弄清。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提出问题

首先要学生回忆数列的有关概念,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

篇19:高中说课稿

1教学目标

① 知道摩擦力的定义方向

②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③ 知道摩擦力在实际中的意义

2重点难点

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压力与重力的区别,摩擦力的定义

3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班力气最小的女生将要和班里力气最大的男生大力士利用一根不锈钢棒举行一次别开生面的拔河比赛,请二位运动员上场.

比赛结果:女生获胜.

[师]知道男同学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吗?请大力士自己说说.

[生]钢棒这端特别滑,握也握不住.

[师]表面上是老师帮助了女同学,在男同学握的棒的一端事先涂上了润滑油.实际上是谁帮助了女同学呢?是摩擦力!可见摩擦力就在我们身边.

二、新课教学

1.摩擦力

[师]请同学们把手掌贴在桌面上,使手掌沿桌面滑动,体验手掌的感觉.

[生]手掌与桌面间产生了摩擦.

[师]根据以往的经验,我们讨论某一个力的时候,一般讨论力的什么内容呢?

[生]讨论一个力的时候,我们一般要了解力的三要素.

[师]我们首先来了解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演示]

一长方体海绵,下端间隔镂空,在桌面上推,(分别演示向左推和向右推)底边显示出因受到摩擦阻力而倾斜.

[师]请同学们说说从演示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摩擦力阻碍海绵相对于桌面的运动,与海绵相对于桌面的运动方向相反.

[生]摩擦力的作用点在海绵和桌面接触的接触面上.

[师]大家都同意这两位同学的结论吗?

[生]同意.

[师]我们把两位同学所讲的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合在一起,就得到了摩擦力的定义.

[板书]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friction force)

[师]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与摩擦力有关的例子.

[生]人走路的时候要用到摩擦力.

[生]自行车或汽车在刹车的时候要用到摩擦力,

[生]扫地、擦黑板的时候都要用到摩擦力.

[生]滑雪的时候有摩擦力.

[生]用手抓起东西的时候也有摩擦力.

[师]同学们知道了这么多与摩擦力有关的例子,太棒了!现在老师有这么几个问题,需要同学们帮助解决,请同学们想出尽可能多的办法来.

[投影]

问题1:小明让妈妈他买了一瓶水果罐头,可小明怎么也打不开盖子,你能帮助他吗?

问题2:小华星期天要去参加学校的攀岩比赛,你认为小华怎样做才不易滑下来而尽快到

达终点?

问题3:小红的妈妈去市场买回了几条泥鳅,可小红怎么也抓不住,怎么办呢?

(同学们讨论后交流)

问题1:

[生]拧盖子时垫上一块毛巾或棉布.

[生]找一个力气大的人去拧.

[生]用螺丝刀撬一下盖子再拧.

[生]用一个工具夹住盖子使劲拧.

问题2:

[生]让小华穿上一双有花纹的鞋.

[生]向上攀的时候用力抓紧绳子.

[生]戴上有花纹的粗布手套或在手上抹上防滑粉。

[生]在绳子上打上一个一个的结.

问题3:

[生]抓泥鳅时戴上防滑手套.

[生]抓以前在手上沾上沙子,然后用力抓.

[生]把泥鳅打死后再抓.

[生]给泥鳅前裹上一层布,再用力抓.

[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主意,大致归纳一下,比如垫毛巾和戴防滑手套基本上是一类,可以归纳成几类呢?同学们讨论.

[生]我们认为垫上毛巾、棉布或在手上沾沙子、抹防滑粉等是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生]力气大的人或用力抓等是增大了力的作用.

[师]这种力是我们以前了解的哪一种力?增大力和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目的是什么?

[生]这种力是压力.增大压力和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师]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要增大摩擦力或减小摩擦力可以采取什么办法呢?

[生]增大摩擦时可以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减小摩擦时可以减小压力或使接触面更光滑,因此,我认为摩擦力的大小应该和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生]我认为摩擦力的大小还和接触面的大小有关系.

[生]我觉得摩擦力的大小还可能与拉动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有关系.

[师]对于摩擦力的大小,同学们大致作出了四种猜想,你的猜想到底对不对?

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师]我们把同学们的四种猜想分成四个研究课题,各小组自由选取其中之一,探索之后每个课题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研究结果的交流和答辩.

[师]实验前请同学们注意下面的问题.

[投影]

(1)怎样测量摩擦力?

(2)你计划采取什么方法来研究自己选择的课题?

[生]摩擦力不能直接测量出来.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滑动,此时在水平方向上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等于摩擦力,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可知摩擦力的大小.

[师]哪位同学可以演示操作,并说明操作技巧?

[生](演示并解释)拉动木块时,木块必须做匀速直线运动,保持弹簧秤的指针不动,这时拉力等于摩擦力.

[师]第二个问题,大家讨论.

[生]我们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多个,因此,在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某一个因素时,要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即用“控制变量法”.

[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选择的课题设计实验及实验数据表格,完成实验后,写出探究报告和其他组的同学交流.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同学们的活动)

课题一:研究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投影](展示)探究报告

演示并讲解:首先,在光滑的长木板.上匀速拉动木块,记下测力计的示数,然后分别将棉布和毛巾铺在木板上,再在棉布和毛巾上分别匀速拉动木块,记下两次测力计的示数,填入数据表格中.分析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接触面越粗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师]其他课题组的同学有什么问题可以提问?

[生]问:实验过程中,你们如何控制其他变量不变呢?

[生]答: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始终使用同一个木块的同一个面作接触面,用相同的速度拉动木块,保证了压力、接触面积等因素不变.

课题二: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

[投影]探究报告

演示并讲解:在木板上匀速拉动木块,当压力是3 N时,测出的摩擦力是0.8 N,然后在木块上加一个砝码,压力是4 N时,测出的摩擦力是1.1 N.再在木块上加2个砝码,压力是5 N时,测出的摩擦力是1.4 N.分析这组数据后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师]其他课题组同学提问题.

[生]问:为什么在木块上加砝码可以改变压力?压力的大小是如何知道的?

[生]答:因为木块是在水平面上运动的,所以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力就等于物体的重力,因此改变物体的重力就改变了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力,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木块、木块和一个砝码、木块和两个砝码的重力,也就测出了压力.

课题三:研究接触面的大小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

[投影]探究报告

演示并解释:我们将同一个长方体木块分别平放、侧放、立放在同一块木板上,匀速拉动木块,测出的摩擦力的大小基本相同.我们的结论是:在接触面和压力一定的情况下,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面积无关.

注意:“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大小无关”是在“正压力一定”的情况下说的.研究结果表明两物体相接触挤压时,实际接触部分的面积越大,其摩擦力也越大.而两者的实际接触面积只跟正压力的大小有关,跟它们的表面接触面积无关.在物体的材料性质和表面粗糙程度不变的情况下,正压力越大,实际接触面积也越大.滑动摩擦力也越大.正压力相同时,改变物体间表面的接触面积,如将一块砖从竖放改为平放,由于正压力没有改变,并没有改变实际接触面积,故摩擦力保持不变.如一块砖变成了半块砖,则正压力改变了,实际接触面也变了,那么滑动摩擦力也变了.

说明:对于摩擦力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由于要求物体匀速运动.又要用不同的速度拉动,实验难度大.实验效果很难观察,不易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教学中可模糊化处理或放在课外探究.

[师]我们将各个课题小组的结论归纳一下,能得到什么结论?同学们讨论.

[生]我们得到的结论是: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师]归纳得很好,同学们再一起回忆一下在探究的过程中我们运用了哪些研究问题的方法.

[生]“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师]“控制变量法”同学们已经很熟悉了,哪位同学能进一步说明哪些地方用了“转换法”?

[生]实验中有两个地方用到了“转换法”.通过测拉力来测摩擦力,还有通过测物体的重力来测压力.

[师]通过探究实验,同学们不仅验证了自己的猜想,还学会了研究问题的方法.现在同学们一起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3.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

[师]还是老师的这块海绵,想要减小它在运动过程中的摩擦,你有什么办法吗?

[生]可以在桌面上铺上一块玻璃板,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生]在海绵和桌面间放几枝圆铅笔,让海绵在铅笔上滚动.

[师]这位同学说的是让滚动来代替滑动.能减小摩擦吗?同学们试试.

[生]同一个木块,在桌面上滑动时的摩擦力是1.2N,滚动时的摩擦力是0.3N,说明用滚动代替滑动能减小摩擦.

[师]同学们还有其他的可以减小摩擦的方法吗?

[生]还可以用使接触面分离的方法来减小摩擦,比如磁悬浮列车.

[生]还有气垫船,也可以加润滑油.

[师]同学们列举出了这么多减小摩擦的方法,也一定知道更多的增大摩擦的方法.请同学们课后阅读“科学世界”,了解更多的摩擦的利用和防止的办法.现在请同学们回顾这节课哪些知识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小结

1.摩擦力的概念.

2.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4.“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热门教案

学诗词

学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