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众所周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学校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我校参加了小学语文“四结合”教改试验的研究,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两年来,对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语文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为教育教学注入了勃勃生机,开创了语文课堂新局面。
今天,我要说的是一堂典型的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阅读教学的课例。
一、说教材
《北京》一课叙述了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很大很美的城市。从教材内容看,本文有三大特点:
1.结构严谨。
课文共5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指出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最后一段是全文的总结,抒发了赞美和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中间2、3、4三段对北京的景物展开了具体的描写,并且都按照方位顺序来介绍。全文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2.选择精炼。
课文选取了三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事物:—是北京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这是北京的象征;二是街道和立交桥,这是北京的市容,反映了北京近年来的建设成就;三是北京的名胜古迹和公园。通过以上三处景物的描写,突出反映了首都北京的风貌。
本课课文语言清新、简洁、浅显,字里行间洋溢着对首都北京的赞美之情和热爱之情。
《北京》一课是第五册第七单元的第三篇课文。第七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是“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要注意写了哪几个方位,每个方位都写了什么。”而本课的第二自然段就是按方位顺序具体介绍了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伪建筑。由此,可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课文第二自然段,按方位顺序具 体介绍了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物。并且使学生通过本段课文的学习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本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由于文字的描述是抽象的,加之三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要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明确建筑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是有一定难度的。由此,可以确定本课的难点为:明确建筑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并能按方位顺序具体介绍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物。
二、说教学目标
《北京》—课的总教学目标是: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23个新词的意思。
2.能正确妙写课文中带顿号的句子,认识顿号。
3.能按方位顺序具体介绍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
4.能正确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5.了解首都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初步培养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本课的课时安排是两课时。
第一课时:感知全文,讲读课文1、2自然段,学习有关字词。
第二课时:讲读课文3至5自然段,学习有关字词,总结全文。
根据教材特点,单元目标及课时安排,我制定了《北京》第一教时的教学目标,具体如下:
(1.建军星露生字,掌握—个多音字“都”,理解,12个新词的意思。
(2.了解首都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操作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1、2两段。
(2.能按方位顺序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介绍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
情感目标:感受北京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法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计算机以其独有的生动的画面、鲜明的色彩、形象的声音及完整的情节,在课堂教学中施展出独特的魅力,对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其效果是酚明显的。根据我以往的教学实践,把多媒体计算机合理运用于语文阅读教学,至少可以在以下四方面发挥辅助作用,而且是其他传统教学媒体所不能替代和超越的:
1.辅助掌握生字;
2.辅助掌握词语;
3.辅助阅读课文,落实重点,突破难点;
多媒体计算机多种优越功能,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良好教学情景,多方面地辅助课堂教学,力争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在短短四十分钟内学得有兴趣,学得有效果,学得有收获。
那么,把多媒体计算机运用于课堂教学,在具体的操作中,如何遵循教学原则、教学规律,发挥其优越功能和辅助作用呢?下面我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来谈一谈。
四、说教程
(一)借助c a i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一开课,我就让学生一边看大屏幕,一边放录音,同时出示课题,开门见山。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你对北京有哪些了解?”由此,通过多媒体计算机特有的声像效果,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简单的说话训练,活跃课堂气氛,使整堂课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借助c a i创设情景,感知全文。
“同学们,大家想去美丽的北京城走一走、看一看吗?”通过简单的导语,让学生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图、文、声三者结合的全文朗读,多层面、多角度地来感知全文,给他们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好像真的去北京参观—样。借此既让学生感知了全文,又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奠定了整堂课的基调。
然后,在预习的基础上,检查学生掌握字词的情况,同时让学生提出预习字、词时出现的问题,请计算机帮助解决。
(三)借助ca i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段,本段的教学是落实本堂课重点教学目标的载体,也是落实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的载体。下面我就重点来讲讲这一段的教学过程。
首先,教师演示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朗读。通过演示使学生对本段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直观的感知。
接着,运用课件导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这三个导读提示,是紧扣课文内容,针对课文阅读训练重点提出的,可以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初步分析、理解课文内容。在导读的过程中,如教学需要,计算机还可以提示正确的答案。比如在讨论第2题时,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井说一说天安门广场上有哪些雄伟的建筑物,然后用鼠标点击出答案,给学生及时的信息反馈,帮助学生判断、矫正自己思考结果的失误。
如果学生对某一建筑不是十分的了解,想作出进一步的认识,那么也可用鼠标点击、热击,找开视窗,从图片中了解建筑物的外形,从文字介绍了解建筑物的特征,让学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导读、议论完之后,请学生动笔完成课堂练习第5题,按课文内容填空 。
这样,通过cai课件的导读、演示、帮助、引导学生来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课文,明确天安门广场上的建筑物及其各自的位置,再让学生通过课堂练习进一步地巩固、深化、突出了教学重点。
接下来,出示第二自然段中描写了北面天安门城楼的一段话。请学生找出这段话中表示方位的词语,通过这些词语让学生初步明确城楼、小河、石桥、华表四者之间的位置关系,然后请学生通过cai课件,动手来放;放城楼、石桥、小河、华表的位置,并逐步要求一边操作,一边介绍,按方位的顺序来介绍天安门城楼的.景物。
这个环节是本堂课的教学难点,这里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来辅助,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并让学生的手、脑、眼、口都动起来,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加深了印象,突破了难点。
在介绍“北面天安门城楼”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进一步深入,让学生结合广场南面、西面、东面及中央的建筑物再来具体地介绍一下。这既是本堂课的重点,也是本堂课的难点。但是,在前面我们已经有了两个十分扎实的铺垫:其一,是讨论三个导读题,完成课堂作业第5题;其二,是按方位顺序介绍“北面天安门城楼”的说话训练。所以在此,重点的落实,难点的突破,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一气呵成了。相信学生有这一个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能力,当一个出色的小导游。在学生争先恐后、兴致勃勃的介绍中使本堂课达到高潮。
最后,运用课件辅助朗读的功能,指导学生正确、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北京的美丽和雄伟,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落实本课的情感目标。
以上是本课的重头戏,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成功地驾驭多媒体计算机,合理地运用cai课件,可以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四)借助ca i优化练习,达成目标。
这个练习是针对本课重点设计的,它充分运用了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功能,让它来帮助教师完成课堂中反馈这—个重要环节,使学生更快,更有效地获取反馈信息,并能及时矫正错误,从中获得学习的快乐,进一步达成本课教学目标。(以上说教学过程部分都是配合多媒体计算机课件演示进行的)
综上所述,大家不难发现,多媒体计算机所能提供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它使学生在学习中眼看、耳听、口说、手脑并用,全面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大家也不难发现,把多媒体计算机引入课堂,无疑是教师学的“利器”,具有十分明显的辅助作用和十分巨 大的潜力。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开创语文教学新局面,这将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第二课时
北京是一幅多彩的油画,画里盛开着鲜花,飘动着车流和人群,散发着浓郁的现代气息。从这幅画上,我们能读到高耸的大厦,闪烁的霓虹灯,彩虹似的立交桥,许许多多的建设成就。古老的北京,在不停地书写着新的一页,不停地画着新的图画。
一、说教学目标
第二课时:讲读课文,学习有关字词,总结全文。 根据教材特点,单元目标及课时安排,我制定了《北京》第二教时的教学目标,具体如下:
1、教学目标:1,巩固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3、了解首都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2、重点、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理解课文。
二、说教法
在课堂教学中能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把多媒体计算机合理运用于语文阅读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生字;掌握词语; 辅助阅读课文,落实重点,突破难点;多媒体计算机多种优越功能,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良好教学情景,多方面地辅助课堂教学,力争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在短短四十分钟内学得有兴趣,学得有效果,学得有收获。
三、说教程
1、借助多媒体创设情景,感知全文。 “同学们,大家想去美丽的北京城走一走、看一看吗?”通过简单的导语,让学生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图、文、声三者结合的全文朗读,多层面、多角度地来感知全文,给他们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好像真的去北京参观—样。借此既让学生感知了全文,又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借助多媒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指名读第一段后问:读后知道了什么?强调“美丽”一词读重音,齐读。
3、课文第二自然段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本段的主要内容。并指导朗读好:“又庄严、又美丽”,“又“字读重一点。通过朗读要求读出感情来。接下来,学习第三自然段读后请学生说说:你又知道了什么?出示课件让学生理解“绿树成阴、鲜花盛开“两个词语。第四自然段出示课件让学生体验北京的美读后再讨论“你爱北京吗?为什么?再读第五自然段,并要用一种爱北京的语气来读。
四、不足的地方
1、是对一些重点的词讲的不够到位,例如:“矗立、庄严、宽阔、绿树成阴、川流不息、高楼大厦”等。
2、在第二自然段中忘了让学生指出天安门、广场、纪念碑,弄清中央、前面、中间的方位。 五、努力的方向 不断学习新课程的理念,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方法。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备课时胸中要有全局,创造性设计教学,创造性的进行教学。
《北京》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的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十课《北京》,(板书:北京)主要从以下7个方面说起:
一、说教材
《北京》是一篇讲读课文,通过描述北京美丽和变化,表达出作者对首都的赞美,对祖国的热爱。
二、说学情
1、二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爱探索易感染。
2、积累了与课文有关的生活素材。
3、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巧。
4、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了相当的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提出,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三维目标的优化整合,才能打造出一种崭新的、充满活力的课堂。因此在充分研读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定出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巩固13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和课文内容。
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北京的美丽,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出北京的美!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首都、热爱祖国的意识和感情。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话描述出北京的美丽!激发爱国的情怀。
【设计意图】
新课程标准提出:对文章的理解,要紧紧抓住情感要素,发掘人文内涵,增强学生的参与性,感染学生情绪,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进而培养学生具有丰富情感内涵的精神境界。
四、说教法
1、先学后教
2、朗读品悟
3、创设情境
4、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方式,它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说学法
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2、创设情境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
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朗读训练。迎合新课标中在阅读教学方面的要求。
六、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我将以闯关的游戏方式进行,
第一关:我会认 5分钟
第二关:我会读 25分钟
第三关:我会讲 10分钟
(一) 第一关:我会认
出示闯关目标:我能准确的读出生字词。
【设计意图】
读准生字是学好课文的前提。采用各种游戏来检测孩子对生字的掌握,简洁高效,又能极好的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二) 第二关:我会读
出示闯关目标:我能找出文中描写了哪几个景点,还能有感情的读出来。
我会说:“小朋友们,请大家先自读课文,找找有哪几个美丽的景点,试着通过你的声音和情感读出它的美丽。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交流。”
【设计意图】
让学生带着目标去自学,这是高效教学的关键,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先学;然后小组合作交流,强弱搭配,体现了“兵教兵”的理念。这个目标的设置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然后小组展示,全班交流。师生共同
根据学生的回答,顺势完成板书。
(三) 传递美丽
闯关目标:我喜欢这迷人的景色,我能美美地读一读,然后展示给小伙伴听,哈哈!我开始啦!
这一环节重在阅读,是教学的重点,力求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以读促思,以读代讲,这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要做到这一步,需要孩子用心灵去体会,从字里行间领悟,从遣词造句中揣摩,这是一个吸收、消化、积淀、酝酿、而后再倾诉的过程。为此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从而实现了学生阅读主动性、多样性、独特性。
具体是这样处理的:第二段的配乐朗读。第三 段老师引读。第四的想象阅读,第五段欣赏阅读。最后给全文配音“正当小小播音员”的比赛,把朗读环节推向了高潮。
课件展示
在朗读的同时进行重点词句理解。理解和朗读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充分的理解就没有深刻的感悟,没有深刻的感悟就无法实现感情朗读。期间我运用课件引导孩子掌握三种理解词语的方法,一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二是从字面上理解。三是配合画面想象理解。(配以课件展示)
(四)介绍美丽
出示闯关目标:面对这迷人的景色,我忍不住想当小导游向大家介绍北京的美!让孩子们当小导游,就是把学过的知识加以综合运用。这个环节孩子们自由选择,结合自己的生活素材和阅读经历,随意介绍,任意发挥。孩子们会挑选自己喜爱的地方去介绍。根据孩子的选择适时的出示相应的画面,(课件配合)这些画面会给孩子的介绍在最大程度上提供最充足的信息。孩子们会在视觉的冲击下,快速灵动的思维,开始生动的介绍。这样使孩子的介绍不拘泥于教材,不局限于文本,灵活而丰盈,这是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对孩子的介绍我预设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一是程度不太好的照本宣科,面对图画背诵相应的课文。二是在背诵课文的基础上,适当的添加自我的元素。三是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按照一定条理,把自我的元素和课文的信息加以整合,流畅的表情达意。我会分别选择不同程度的孩子进行展示,师生共同评价,着重加以引导,力争在实际意义上实现“学以致用”目的。
【设计意图】
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是学以致用。这个环节用多媒体来辅助,可以变抽象为直观,以形象可感的画面给学生带来视觉的冲击,学生的眼、脑、心、口都动起来,所有的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使视野更加开阔,使思维更加活跃,使表达更加流畅,从而轻松突破难点。
(五)拓展延伸
学生在充分感受首都的美丽和巨大的变化之后,热爱之情油然而发,当然不能使这种情感只在心底荡漾翻滚,得想办法使孩子们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以便从小扭转中国人羞涩内敛不善表白的缺点。于是我就设计了这个环节。
说话训练:
我想对北京说----------------
我想对世界人民说--------------------
这样使孩子学生个性化语言得以张扬,思维得以拓展,情感得以释放,心声得以表达,一切水到渠成。
六、说板书
最后我会在课结束的时候引导孩子看板书总结全文。“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到美丽的北京畅游了一番,欣赏到了庄严的天安门,宽阔的广场,雄伟的纪念碑,又宽又长的马路,各种各样的立交桥,还有的名胜古迹和风景优美的公园,以及许许多多的高楼大厦,面对如此美丽繁华的北京城,我们不由得发出深深的赞叹:北京真美啊!我们爱北京,我们爱祖国的首都!”边说边丰富板书,
天安门 广场 纪念碑
马路 北京 立交桥
名胜古迹 公园 高楼大厦
【设计意图】
板书简洁,明了。有多个景点围绕的北京城嫣然变成了一轮火红的太阳,寓意深刻,即勾勒出了文章的脉络,又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道别:各位老师大家好,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当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您的聆听!
《北京》 说课稿参考
一、说教材
《北京》一课叙述了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很大很美的城市。从教材内容看,本文有三大特点:
1.结构严谨。
课文共5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指出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最后一段是全文的总结,抒发了赞美和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中间2、3、4三段对北京的景物展开了具体的描写,并且都按照方位顺序来介绍。全文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2.选择精炼。
课文选取了三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事物:—是北京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这是北京的象征;二是街道和立交桥,这是北京的市容,反映了北京近年来的建设成就;三是北京的名胜古迹和公园。通过以上三处景物的描写,突出反映了首都北京的风貌。
本课课文语言清新、简洁、浅显,字里行间洋溢着对首都北京的赞美之情和热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北京》—课的总教学目标是: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由感情的朗读课文,
5.了解首都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初步培养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本课的课时安排是两课时。
第一课时:感知全文,讲读课文,学习二类字词。
第二课时:学写一类字词,总结全文。
根据教材特点,单元目标及课时安排,我制定了《北京》第一教时的教学目标,具体如下:
(1.出示生字,掌握—个多音字“都”,理解新词的意思。
(2.了解首都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操作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
(2.能按方位顺序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介绍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
情感目标:感受北京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法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计算机以其独有的生动的画面、鲜明的色彩、形象的声音及完整的情节,在课堂教学中施展出独特的魅力,对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其效果是酚明显的。根据我以往的.教学实践,把多媒体计算机合理运用于语文阅读教学,至少可以在以下四方面发挥辅助作用,而且是其他传统教学媒体所不能替代和超越的:
1.辅助掌握生字; 2.辅助掌握词语; 3.辅助阅读课文,落实重点,突破难点;
多媒体计算机多种优越功能,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良好教学情景,多方面地辅助课堂教学,力争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在短短四十分钟内学得有兴趣,学得有效果,学得有收获。
那么,把多媒体计算机运用于课堂教学,在具体的操作中,如何遵循教学原则、教学规律,发挥其优越功能和辅助作用呢?下面我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来谈一谈。
四、说教程
(一)借助图片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一开课,我就让学生一边看大屏幕,一边放录音,同时出示课题,开门见山。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你对北京有哪些了解?”由此,通过多媒体计算机特有的声像效果,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简单的说话训练,活跃课堂气氛,使整堂课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借助图片创设情景,感知全文。
“同学们,大家想去美丽的北京城走一走、看一看吗?”通过简单的导语,让学生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图、文、声三者结合的全文朗读,多层面、多角度地来感知全文,给他们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好像真的去北京参观—样。借此既让学生感知了全文,又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奠定了整堂课的基调。
然后,在预习的基础上,检查学生掌握字词的情况,同时让学生提出预习字、词时出现的问题,请同学帮助解决。
(三)借助图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段,本段的教学是落实本堂课重点教学目标的载体,也是落实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的载体。下面我就重点来讲讲这一段的教学过程。
首先,教师演示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朗读。通过演示使学生对本段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直观的感知。
接着,运用课件导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这三个导读提示,是紧扣课文内容,针对课文阅读训练重点提出的,可以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初步分析、理解课文内容。接下来,出示第二自然段中描写了北面天安门城楼的一段话。请学生找出这段话中表示方位的词语,通过这些词语让学生初步明确城楼、小河、石桥、华表四者之间的位置关系,然后请学生通过课件,动手来放;放城楼、石桥、小河、华表的位置,并逐步要求一边操作,一边介绍,按方位的顺序来介绍天安门城楼的景物。
这个环节是本堂课的教学难点,这里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来辅助,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并让学生的手、脑、眼、口都动起来,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加深了印象,突破了难点。
在介绍“北面天安门城楼”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进一步深入,让学生结合广场南面、西面、东面及中央的建筑物再来具体地介绍一下。这既是本堂课的重点,也是本堂课的难点。但是,在前面我们已经有了两个十分扎实的铺垫:其一,是讨论三个导读题,完成课堂作业第5题;其二,是按方位顺序介绍“北面天安门城楼”的说话训练。所以在此,重点的落实,难点的突破,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一气呵成了。相信学生有这一个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能力,当一个出色的小导游。在学生争先恐后、兴致勃勃的介绍中使本堂课达到高潮。
最后,运用课件辅助朗读的功能,指导学生正确、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北京的美丽和雄伟,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落实本课的情感目标。
各位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第12课《北京亮起来了》。这篇课文围绕爱祖国、爱家乡为专题,通过学习这篇教材,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祖国的辽阔、美丽,增强他们对祖国的认识和热爱,并激发他们认识家乡的渴望和赞美家乡的感情。本文文质兼美,语言生动、优美的词语,字里行间都体现出晚上的`首都是多么的美丽。结合低年级的要求,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发展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低年级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教学时,陈老师利用教材中学习伙伴的话激发学生展示的兴趣和愿望,充分展示自己各方面的才能和学习成果。下面,我把说课内容分成四部分:一、教材的理解二、教学目标三、教法和学法四、课堂教学设计
一、说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通过观看图片,增强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我是依据课程标准改革的精神,以及实验的要求,确定了本课的教养、教育和发展目标。)
2、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增强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我是依据实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结合本课教材的特点,通过本课的教学,引导学生积累词语,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兴趣和增强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3、学习准备
(1)教师:制作课件
(2)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我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而准备学具的)
二、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配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使学生通过形象感受来理解课文,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法,民主交流等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教学过程中,创设愉悦和谐的情感氛围,充分发挥以学生的主体,老师为指导的作用,成功地达成教学目标。
四、课堂教学设计
一开始上课,我就用充满激情的导语创设优美的情境,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这样的设计活跃课堂气氛,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为了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依据课改教材的特点,配合学生本身的年龄特点,主要采取了直观、朗读、形象的程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用奔放、激情满怀的声音,表现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主要分五大环节:
1、引题激趣
整节课,我们用去北京旅游展开课堂教学,由于学生们对去旅游很感兴趣,就认真去学习课文,这样的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2、学习课文
在初读课文前,老师先提问:“你认为怎样才能把课文读好?如果在读课文时,你遇到不懂的字,你会怎么办?”通过启发式的提问,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方法。初读课文时,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老师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使学生在无压力的情景中,较好地完成熟读课文的教学任务。(这是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课堂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原则的要求设计的。)
在学习文段过程中,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文段进行学习,我采用了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然后指导学生总结学法,运用学法自读自悟,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自制课件,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来读课文,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学得开心,学得投入。(这是根据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方法来设计教学的,这个环节能充分展示学生的表演才华,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师生间的亲和力。)
3、在实践活动中,首先,老师借助多媒体播放音乐,接着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最后说感受、说变化。这样安排,从儿童的年龄特点出发,
4、在课外活动中,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给家长或小伙伴听,以及把收集的资料向小伙伴说说。以此来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家乡的变化,同时更好的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和动手动脑的能力。
5、总结全文
总结课文时,利用多媒体,播放新旧家乡建筑物等方面的图片,给学生一些与课文相关的知识,以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知识的拓展。
板书设计:12、北京亮起来了
北京亮起来了(爱)明亮辉煌
设计板书意图:
1、这样板书简洁扼要,它清晰地展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课文的精华,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同时,又以形式的美感吸引了学生,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背景介绍
1、教材简介
《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十一册第三单元实践活动3中的一篇习作。第三单元共有四篇课文,都与困难和挫折有关,在实践活动中安排这一习作可以应用阅读中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习作。要求学生写清楚遇到了怎样的困难或者挫折以及在困难或者挫折面前是怎样想、怎样说、怎么做的,结果如何;并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2、学生背景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学生能对一篇文章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从文章的精彩之处学到一些写作方法。了解记叙文的一些写作方法,知道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把事情写具体。但是选材仍然是学生作文的一大难点,无事可写、选材雷同是学生写作文的难题,因此多维选材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3、教学设计思路
指导学生选材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从难度较小的学生的自身体验入手进行指导。为了丰富学生的选材内容,教师采用了多种方式。如:回顾单元内容、用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明星和身边的人物创设教学情景等启发学生选材的思路。再通过教师提示、小组合作、班级交流等形式帮助学生拓宽思路,丰富选材内容。然后通过剖析例文,让学生领悟到要把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写清楚,通过描写怎样想、怎样说、怎样做的把过程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然后教师通过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从别人、事物等方面进行多维选材,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无事可写了。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开阔学生思维,使学生能够恰当选材。
2、通过具体事例写清如何面对困难或挫折,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把事情写具体的方法。
3、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勇于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决心。
三、教学重点:
1、多维选材
2、进一步掌握把事情写具体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
开阔思维,从多个角度选材。
五、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一、回顾内容,揭示文题
二、拓宽思路,自主选材
三、剖析例文,领悟写法
四、拓展延伸,多维选材
五、总结升华,尝试写作
第一环节:回顾单元内容,揭示文题
教师用课件展示第三单元学的四篇课文,和学生一起回忆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启发学生发现这四篇文章在选材上的相同之处,即都与困难和挫折有关。
设计意图:从回忆课文内容入手,引导学生发现课文选材上的相同点,调动学生已有认知,初步渗透选材角度的多样性。
第二环节:拓宽思路,自主选材(主要由以下四个步骤组成)
1、创设情境,理解含义
2、教师提示,拓宽思路
3、小组合作,互相启发
4、全班交流,丰富选材
1、创设情境,理解含义
(1)教师一边出示课件,一边饱含激情地向学生介绍:在生活中,还有许多面对困难和挫折的人,像聋人舞蹈家邰丽华以自己优美的舞姿向世人展示了残疾人蓬勃的生命力,正因为如此,她被评为了感动中国的人物。紧接着老师又出示了“夺回失去的金牌的杜丽、奥运会一人独得八金的菲尔普斯、北川折翅芭蕾女孩李月”的事迹,接着老师又向学生介绍了身边的两个榜样,城关小学的刘奕和程悦。
设计意图:教师用生活中学生熟悉和喜欢的人物事迹创设出教学情境,在选择上既有知名的艺术家、体育明星,也有在学生身边的同龄人。图片的出示可以给学生一些选材上的启发,让学生从这些人物身上领悟到该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给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导向。
(2)图片拓展之后,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些人面前,困难和挫折是什么?在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困难和挫折是什么?字典说:困难是事情复杂,阻碍多;挫折是遭受了失利、失败的打击;哲人说:困难是成功的垫脚石;诗人说:挫折是黎明前的黑暗:我说:困难和挫折是人生的老师,只有勇敢冲上去,战胜困难,征服挫折,你才是生活的强者,你才会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设计意图:困难和挫折对于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的词语,不易理解。首先让学生从课文和课件中初步了解困难和挫折。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些勇敢面对并战胜困难和挫折的人物面前,困难和挫折是什么,接着老师再用诗意的语言阐释困难和挫折的含义。这样不帮助学生了解困难和挫折的含义,给学生一些选材上的启发,而且为学生奠定写作的情感基调,同时可以把这些优美的语言应用到作文中去。
2、教师提示,拓宽思路
课件中出现的这些人遭遇到的人生的挫折和重大困难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但是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也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有时也可能会遇到挫折。比如说:考试的意外失利,在竞争、评优中落选,天生胆小却学起了游泳,一个人独自在家、外出,第一次xxx……
设计意图:选材是学生作文的一大难点,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更是如此,因为优越的生活让学生很少体验到困难和挫折。从学生自身的体验入手,对学生来讲难度较小,所以把写自己作为本节课指导的重点,教师从学习、生活等方面给学生一些提示,这样可以给学生一些启发,便于他们打开思路。
3、小组讨论、互相启发
教师出示提示后,让学生想一想,在学习生活中遇到过什么困难和挫折?相好后在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标积极倡导的。通过小组合作,给每个同学发言的机会。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启发,特别是对于一些程度比较差的学生来讲,通过小组合作,他们可以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给自己一些启发,也可以在组内得到其他同学的帮助。老师巡视时也可以对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
4、全班交流,丰富选材
设计意图:在小组讨论后进行班级交流,通过交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可以进一步丰富选材内容。在班级交流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发言从内容和中心上进行相机的小结,例如:你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而是通过刻苦练习战胜了困难;爸爸妈妈的鼓励,教练的严格要求也帮助你最终战胜了困难。你说出了自己面对困难时是怎么想的,把自己的想法说的很具体。你说出了遇到困难后怎么做的。你把战胜困难的过程说得很清楚。你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这样可以给学生一些习作方法上的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第三环节:剖析例文,领悟写法
1、教师出示例文,让学生读文,想一想文章中的小作者遇到的是什么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在自读全班交流之后,让学生剖析例文的精彩之处。教师根据学生的剖析主要从三方面进行总结:(1)、把遇到怎样的困难和挫折写清楚
(2)把在困难或者挫折面前是怎样想、怎样说、怎样做的,战胜困难的过程写清楚。
(3)写好开头和结尾。
这时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及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
例如:在学生剖析到这一精彩片断(遇到的困难)时教师适时总结:作者在难字上下足了工夫,把自己遇到了怎样的困难写得很清楚,并板书:写清楚困难和挫折。
在学生剖析到作者的心理描写、怎样做、怎样说时,教师总结:要把自己在困难面前怎样想、怎样说、怎样做的,克服困难的过程写具体,并板书:过程具体。
设计意图:赏析精彩之处,是在学生欣赏的过程中领悟写作方法,而以上两点也正是本次习作的要求,在剖析例文的同时自然而然的总结出本次习作的要求。
在学生剖析到开头时。教师适时交给学生引用的开头方法。
意图:“好的开头是作文成功的一半”。根据本次习作的特点,教师教给学生可以引用谚语、诗句、名人名言、格言警句、还有歌词等等作为文章的开头或结尾,让作文的语言优美,起点明中心的作用。
(4)指导命题
意图:虽然本次习作是命题作文,但题目宽泛没有针对性。而平时的大多数作文为半命题或者自由命题,考试中也经常考察给文章命题,所以在习作中对学生进行命题指导,提高学生的命题能力。
3、在学生通过例文的剖析领悟到写作方法后,教师小结:写自己在困难和挫折面前的方法:我们在写自己亲身经历的困难或者挫折时首先要把遇到了怎样的困难或者挫折写清楚,然后要把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面对困难的过程写具体,同时要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写明这件事给予自己的启迪。
四、拓展延伸,多维选材
1、写别人
在学生掌握了写自己亲身经历的困难和挫折的方法后,对于班里作文水平比较高的同学来讲,可以给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写一写你看到的其他人在困难和挫折面前的表现。引导学生进一步丰富选材内容。然后教师小结写作方法:我们在写别人时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板书)写清楚他面对困难或者挫折的过程。还要写出看到了他的表现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受到什么启迪。
2、写事物
三单元的阅读课文《金色花》、《百合花开》是以植物为题材的,所以让学生说一说看到过什么事物遇到困难和挫折?它们是怎样面对的?
此外教师以安徒生的童话《丑小鸭》为例,告诉学生也可以发挥想象,写成一篇童话故事。
意图:从写别人、写事物着两方面给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拓展延伸,进一步丰富选材内容。另外从体裁上进行拓展,让学生的写作内容更加多样。
五、总结升华,尝试写作
1、明确写作要求
写作要求是在分析例文中自然而然的总结出来的,教师此时点明这就是写作要求,让学生齐读,明确要求。
2、教师总结
意图:在情感上升华,明确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态度。
六、板书设计:
板书的整体包括四方面的内容。
一是习作的题目。
二是选材:学生可以从板书上清晰的看到可以从自己、别人、事物三方面进行选材。
三是写作方法(写自己要写出自己的想、说、做;写别人要抓住你所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描写;写自己、别人和事物都要写出给予自己的启迪)。
四是写作要求。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1)写清困难或者挫折是什么
(2)过程具体
(3)真实感受依据教学过程的进程依次呈现:先出示题目:在困难和挫折面前;
然后出示“自己”,在剖析例文的过程中呈现写自己的方法:想、说、做和习作的要求:
1、写清困难或者挫折是什么
2、过程具体
3、真实感受。
在小结写自己的方法时板书“启迪”。接着板书别人和写别人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再板书事物。最后在明确习作要求时板书“习作要求”。
众所周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学校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我校参加了小学语文“四结合”教改试验的研究,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两年来,对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语文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为教育教学注入了勃勃生机,开创了语文课堂新局面。
今天,我要说的是一堂典型的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阅读教学的课例。
一、说教材
《北京》一课叙述了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很大很美的城市。从教材内容看,本文有三大特点:
1.结构严谨。
课文共5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指出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最后一段是全文的总结,抒发了赞美和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中间2、3、4三段对北京的景物展开了具体的描写,并且都按照方位顺序来介绍。全文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2.选择精炼。
课文选取了三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事物:—是北京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这是北京的象征;二是街道和立交桥,这是北京的市容,反映了北京近年来的建设成就;三是北京的名胜古迹和公园。通过以上三处景物的描写,突出反映了首都北京的风貌。
本课课文语言清新、简洁、浅显,字里行间洋溢着对首都北京的赞美之情和热爱之情。
《北京》一课是第五册第七单元的第三篇课文。第七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是“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要注意写了哪几个方位,每个方位都写了什么。”而本课的第二自然段就是按方位顺序具体介绍了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伪建筑。由此,可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课文第二自然段,按方位顺序具 体介绍了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物。并且使学生通过本段课文的学习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本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由于文字的描述是抽象的,加之三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要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明确建筑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是有一定难度的。由此,可以确定本课的`难点为:明确建筑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并能按方位顺序具体介绍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物。
二、说教学目标
《北京》—课的总教学目标是: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23个新词的意思。
2.能正确妙写课文中带顿号的句子,认识顿号。
3.能按方位顺序具体介绍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
4.能正确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5.了解首都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初步培养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本课的课时安排是两课时。
第一课时:感知全文,讲读课文1、2自然段,学习有关字词。
第二课时:讲读课文3至5自然段,学习有关字词,总结全文。
根据教材特点,单元目标及课时安排,我制定了《北京》第一教时的教学目标,具体如下:
(1.建军星露生字,掌握—个多音字“都”,理解,12个新词的意思。
(2.了解首都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操作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1、2两段。
(2.能按方位顺序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介绍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
情感目标:感受北京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法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计算机以其独有的生动的画面、鲜明的色彩、形象的声音及完整的情节,在课堂教学中施展出独特的魅力,对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其效果是酚明显的。根据我以往的教学实践,把多媒体计算机合理运用于语文阅读教学,至少可以在以下四方面发挥辅助作用,而且是其他传统教学媒体所不能替代和超越的:
1.辅助掌握生字;
2.辅助掌握词语;
3.辅助阅读课文,落实重点,突破难点;
多媒体计算机多种优越功能,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良好教学情景,多方面地辅助课堂教学,力争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在短短四十分钟内学得有兴趣,学得有效果,学得有收获。
那么,把多媒体计算机运用于课堂教学,在具体的操作中,如何遵循教学原则、教学规律,发挥其优越功能和辅助作用呢?下面我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来谈一谈。
四、说教程
(一)借助CAI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一开课,我就让学生一边看大屏幕,一边放录音,同时出示课题,开门见山。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你对北京有哪些了解?”由此,通过多媒体计算机特有的声像效果,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简单的说话训练,活跃课堂气氛,使整堂课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借助CAI创设情景,感知全文。
“同学们,大家想去美丽的北京城走一走、看一看吗?”通过简单的导语,让学生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图、文、声三者结合的全文朗读,多层面、多角度地来感知全文,给他们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好像真的去北京参观—样。借此既让学生感知了全文,又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奠定了整堂课的基调。
然后,在预习的基础上,检查学生掌握字词的情况,同时让学生提出预习字、词时出现的问题,请计算机帮助解决。
(三)借助CAI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段,本段的教学是落实本堂课重点教学目标的载体,也是落实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的载体。下面我就重点来讲讲这一段的教学过程。
首先,教师演示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朗读。通过演示使学生对本段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直观的感知。
接着,运用课件导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这三个导读提示,是紧扣课文内容,针对课文阅读训练重点提出的,可以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初步分析、理解课文内容。在导读的过程中,如教学需要,计算机还可以提示正确的答案。比如在讨论第2题时,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井说一说天安门广场上有哪些雄伟的建筑物,然后用鼠标点击出答案,给学生及时的信息反馈,帮助学生判断、矫正自己思考结果的失误。
如果学生对某一建筑不是十分的了解,想作出进一步的认识,那么也可用鼠标点击、热击,找开视窗,从图片中了解建筑物的外形,从文字介绍了解建筑物的特征,让学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导读、议论完之后,请学生动笔完成课堂练习第5题,按课文内容填空。
这样,通过CAI课件的导读、演示、帮助、引导学生来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课文,明确天安门广场上的建筑物及其各自的位置,再让学生通过课堂练习进一步地巩固、深化、突出了教学重点。
接下来,出示第二自然段中描写了北面天安门城楼的一段话。请学生找出这段话中表示方位的词语,通过这些词语让学生初步明确城楼、小河、石桥、华表四者之间的位置关系,然后请学生通过CAI课件,动手来放;放城楼、石桥、小河、华表的位置,并逐步要求一边操作,一边介绍,按方位的顺序来介绍天安门城楼的景物。
这个环节是本堂课的教学难点,这里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来辅助,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并让学生的手、脑、眼、口都动起来,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加深了印象,突破了难点。
在介绍“北面天安门城楼”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进一步深入,让学生结合广场南面、西面、东面及中央的建筑物再来具体地介绍一下。这既是本堂课的重点,也是本堂课的难点。但是,在前面我们已经有了两个十分扎实的铺垫:其一,是讨论三个导读题,完成课堂作业第5题;其二,是按方位顺序介绍“北面天安门城楼”的说话训练。所以在此,重点的落实,难点的突破,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一气呵成了。相信学生有这一个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能力,当一个出色的小导游。在学生争先恐后、兴致勃勃的介绍中使本堂课达到高潮。
最后,运用课件辅助朗读的功能,指导学生正确、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北京的美丽和雄伟,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落实本课的情感目标。
以上是本课的重头戏,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成功地驾驭多媒体计算机,合理地运用CAI课件,可以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四)借助CAI优化练习,达成目标。
这个练习是针对本课重点设计的,它充分运用了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功能,让它来帮助教师完成课堂中反馈这—个重要环节,使学生更快,更有效地获取反馈信息,并能及时矫正错误,从中获得学习的快乐,进一步达成本课教学目标。(以上说教学过程部分都是配合多媒体计算机课件演示进行的)
综上所述,大家不难发现,多媒体计算机所能提供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它使学生在学习中眼看、耳听、口说、手脑并用,全面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大家也不难发现,把多媒体计算机引入课堂,无疑是教师学的“利器”,具有十分明显的辅助作用和十分巨 大的潜力。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开创语文教学新局面,这将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北京》说课稿示例
1、结构严谨:
课文共5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指出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最后一段是全文的总结,抒发了赞美和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中间2、3、4三段按照方位顺序来介绍对北京的景物展开了具体的描写。全文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2、选择精炼:
课文选取了三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事物:—是北京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这是北京的象征;二是街道和立交桥,这是北京的市容,反映了北京近年来的建设成就;三是北京的名胜古迹和公园。通过以上三处景物的描写,突出反映了首都北京的风貌。
本课课文语言简洁、浅显、易懂,字里行间洋溢着对首都北京的赞美之情和热爱之情。
由于文字的描述是抽象的,加之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要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明确建筑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是有一定难度的。由此,可以确定本课的难点为:明确建筑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并能按方位顺序具体介绍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物。
⑴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我以2008年的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现在你对北京有多少了解呢?指名让学生说说对北京的了解:
生:北京是我国的首都。
生:我和父母去过北京,北京的长城爬起来很辛苦的。
生:北京有很多好玩的地方。我很想去北京。
学生说了很多,有介绍的,有很多的同学都表示很想去北京。于是我因势利导:既然大家这么想去北京,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北京参观参观。你准备怎么去呢?
生:我们可以乘飞机去。
师:就按照你的'想法,来我们现在正在飞机上了,航空小姐要为你介绍北京了。小耳朵竖起来,听清楚了。
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我们乘飞机去北京的的模拟情境,学生们的兴趣被激发,完全沉浸在课文中,仿佛我们真的在去北京的路上了,活跃课堂气氛,使整堂课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⑵初步了解,感知全文:
师:听了航空小姐的介绍,你最想去北京的什么地方?
生:我很想去看看北京的天安们。
生:我想去以前皇帝待过的皇宫看看。
生:我想去看看大街和立交桥。
一、说教材。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北京》。这是一篇写景记叙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将北京描绘成一幅多彩的图画,从这幅画里我们能读到庄严美丽的天安门,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和壮观的立交桥,还有许多名胜古迹、高楼大厦和风景优美的公园。这又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
本课的二、三、四自然段,条理清晰,详略分明地介绍了天安门、立交桥;名胜古迹、公园和高楼大厦。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大部分孩子还没到过北京,因此,理解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感受首都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激发学生热爱首都,热爱北京的感情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特别是第四自然段,课文对所提到的名胜古迹、公园、新建的高楼大厦未做详细介绍,因此,要全面地了解北京,对于孩子们来说有难度。为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扎扎实实地理解语言文字和课文内容,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有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二、说教法
为了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遵照阅读规律和儿童的认知规律,也本着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原则,我准备采用“图文结合法”教学。“图文结合法”即通过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再通过图片的辅助和对课文言语的细读入境界入角色,让学生直观、准确地感受祖国首都北京的美丽和伟大,同时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中重点词语。
三、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
在学习新课之前,我将上节课积累的四字词语再现,通过指名读、齐读,为学习新课扫清障碍。
(二)整体感知。
师范读课文,生说听后感受引出北京是个美丽的城市,那么北京哪里最吸引你?品读下文。
(三)、品读文本,进入文本的情境。。
由于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浅显易懂,加上二年级学生在以前的字、词、句训练中,已有了初步的理解能力,所以我要求学生朗读这一自然段的过程中理解该段内容。我主要根据学生的'汇报相继指导课文第2、3、4自然段。在学习中注重朗读和感悟北京的美丽。
1、品读第二自然段。(美在天安门)
(1)利用课件展示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的画面,看图体会天安门在北京城的中心地段,她的美丽和庄严。在这里我简介天安门的历史,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他们见过的庄严的场面,比如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奥运会上奏起国歌,升起五星红旗的时候,都很庄严,这样学生和“庄严”交上了朋友。
(2)庄严的不仅是天安门还有人民英雄纪念碑,他矗立在广场中间。矗立一词比较抽象,我将在利用图片展示高耸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让学生观察,通过图片猜测“矗立”的意思。
(3)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感情朗读:是呀,北京的天安门是美的,那庄严的城楼,那高耸的纪念碑,那宽阔的广场,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对北京天安门的热爱和赞美吧。
2、品读第三自然段。(美在柏油马路、美在立交桥)
(1)、利用课件和插图展示北京交通的发达,环境的优美,结合画面认识“立交桥”、“图案”等词,体会“绿地毯”、“川流不息”等字词的意思。
(2)、说话训练:
柏油马路又宽又长,那立交桥、草坪、鲜花和车辆能否也用上“又……又……”来夸夸他们呢?
(四)共享背诵的喜悦。
我用提示性的方法帮助学生背诵。
在这一步的阅读教学时,我是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努力营造一种“我想读,我要读”的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选择,在选择中学会判断,始终保持着那份“读”的热情和渴望,通过读书感受语言的魅力,提升阅读的乐趣。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引领背诵的方法,促使背诵指导有的放矢。
(五)、拓展练习,升华情感。
学到这里,北京在学生心中已有一定的印象,我在这个环节设计一个说话写话训练,要学生用一句话来赞美北京。
(六)、小结课文,设计作业。
其实,北京还美在有很多名胜古迹、公园等等,你们下课后可以再去搜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下节课请你来当一回小导游,给我们介绍美丽的北京。
四、说教后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认为自己做到了以下几点:
1、遵循语文教学的原则。从整体—部分—整体。如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听老师范课文然后用一个词或一个句子来描述自己眼中的“北京”。当学生初知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后,我再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边读边找文中写到了北京的哪些地方美丽?当学生找出北京这些具有代表性的美丽地方后,我再引导学生学习文中是怎样来把这些美丽的地方写具体的。最后让学生回顾全文,感受北京的美,从心底发出赞叹:北京真美呀!我们爱北京!我们爱祖国的首都!就这样遵循从整体-部分-再回归整体的教学原则,也遵循了低年级学生对事物认识、了解的认知规律。同时也让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情感的深化水到渠成。
2、能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进行感悟理解文本。我在执教本课时,重点引导安门广场是北京的标志,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有恢弘的气魄。它是中华民族一路成长的见证。集历史氛围与现代气息于一身。北京的天安门广场很宽阔,可是它到底有多大?北京还有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纪念碑”,可是这纪念碑的作用等都不清楚。我想对于这些光凭老师的解说和学生的读悟是很难让学生真切感受其内涵的。我便充分利用信息资源,通过播放万众瞩目下的天安门升旗仪式让学生了解天安门的“庄严”;把天安门广场与我们的学校作比较,让学生感受其大;展示雄伟高大的“纪念碑”并让学生知道其作用。让学生对其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后,再让学生去读文,这样自然用情于文中。不需要生硬的指导,学生就会饱含深情地读出对北京的赞美与热爱。在此后的景点学习中,我采用了放手让学生读悟去理解课文。这样不拘一格,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但是教学确实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没有绝对的完美。当然对于我来说,遗憾就会更多。首先是教学中有些难理解的词语点的不是很透;其次是作为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把说写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亲身感悟的同时,由说到写,哪怕只写一句话,让孩子在听、说、读、写中培养多方面的语文能力。
总之,我认为这节课是一节真实、平实的课,虽然不尽完美,但一定能让学生学有所获。
《北京》优秀说课稿
一、说教材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北京》。这是一篇写景记叙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将北京描绘成一幅多彩的图画,从这幅画里我们能读到庄严美丽的天安门,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和壮观的立交桥,还有许多名胜古迹、高楼大厦和风景优美的公园。这又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
本课的二、三、四自然段,条理清晰,详略分明地介绍了天安门、立交桥;名胜古迹、公园和高楼大厦。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部分孩子还没到过北京,因此,理解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感受首都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激发学生热爱首都,热爱北京的感情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特别是第四自然段,课文对所提到的名胜古迹、公园、新建的高楼大厦未做详细介绍,因此,要全面地了解北京,对于孩子们来说有难度。为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认识“央、瓦”等13个生字。会写“坛、城、国、图”4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扎扎实实地理解语言文字和课文内容,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有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二、说教法
为了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遵照阅读规律和儿童的认知规律,也本着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原则,我准备采用“情境识字法”和“图文结合法”教学。即在具 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集中识字对学生而言比较枯燥。我在设计这一课时教学中注意“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让学生把生字运用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组词造句,同时还注意教给学生识字的方式,充分展开识字的过程。“图文结合法”即通过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再通过图片的辅助和对课文言语的细读入境界入角色,让学生直观、准确地感受祖国首都北京的美丽和伟大,同时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中重点词语。
三、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整个过程分为六步。
一、唤起生活积累,导入课题
为了激发学生的情趣,在上课之前(播放《北京欢迎你》)MV。我的导入是这样的:上个星期,我们学唱过《北京欢迎你》,刚才大家又跟着音乐欢乐地唱起来,随着画面愉快地游览了北京,或许你还和爸爸妈妈去过北京,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印象中的北京呢?在学生说完后,我小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美丽的城市。这节课,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北京看一看。我们一起来书写“北京”两个字,请注意“北”的左边要书写正确,第三笔是提。这样学生在欣赏中感知了北京。
在这一环节中,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北京,学生既是熟悉又是陌生的。说熟悉,是因为从小就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说陌生,是因为我们地处江南,远离北京,由于学生年龄小,大部分未到过北京,对北京缺乏具体形象的感知。
谈话能唤起学生的生活积累,迅速调动学生入情入境。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北京美,作者描写北京的语言更美。你们想不想自己读读课文,来感受北京的美丽?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觉得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一)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
谁有勇气把课文中最难读的句子读一读呢?
1、天安门在北京城的中央,红墙、黄瓦、又庄严,又美丽。天安门前面是宽阔的广场。广场中间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
2、立交桥的四周有绿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图案的花坛。
3、北京有许多名胜古迹和风景优美的公园,还有许多新建的高楼大厦。
(二)读词识字。
最难读的句子我们都会读了,相信这些词语更难不倒大家了。(去拼音请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三)整体感知。
北京是个美丽的城市,那么北京哪里最吸引你?你最想去北京的什么地方旅游?
基于本课的.生字都集中在几个句子中,所以考虑相机出示课文中包含生字较多的几句话,在读好难句的基础上出示词语,做到词语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三、品读文本,进入文本的情境。。
由于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浅显易懂,加上二年级学生在以前的字、词、句训练中,已有了初步的理解能力,所以我要求学生朗读这一自然段的过程中理解该段内容。我主要根据学生的汇报相继指导课文第2、3、4自然段。在学习中注重朗读和感悟北京的美丽。
(一)品读第二自然段。(美在天安门)
1、利用课件展示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的画面,看图体会天安门在北京城的中心地段,她的美丽和庄严。在这里我简介天安门的历史,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他们见过的庄严的场面,比如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奥运会上奏起国歌,升起五星红旗的时候,都很庄严,这样学生和“庄严”交上了朋友。
2、庄严的不仅是天安门还有人民英雄纪念碑,他矗立在广场中间。矗立一词比较抽象,我将在利用图片展示高耸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华表和旗杆,让学生观察这三样景物的共同特点,通过图片猜测“矗立”的意思。
3、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感情朗读:是呀,北京的天安门是美的,那庄严的城楼,那高耸的纪念碑,那宽阔的广场,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对北京天安门的热爱和赞美吧。
(二)品读第三自然段。(美在柏油马路、美在立交桥)
1、利用课件和插图展示北京交通的发达,环境的优美,结合画面认识“立交桥”、“图案”等词,体会“绿地毯”、“川流不息”等字词的意思。
2、说话训练:
柏油马路又宽又长,那立交桥、草坪、鲜花和车辆能否也用上“又??又??”来夸夸他们呢?
(三)共享背诵的喜悦。
我用提示性的方法帮助学生背诵。
在这一步的阅读教学时,我是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努力营造一种“我想读,我要读”的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选择,在选择中学会判断,始终保持着那份“读”的热情和渴望,通过读书感受语言的魅力,提升阅读的乐趣。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引领背诵的方法,促使背诵指导有的放矢。
四、拓展练习,升华情感。
学到这里,北京在学生心中已有一定的印象,我在这个环节设计一个说话写话训练,要学生用一句话来赞美北京。
二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一定的说话写话能力,让他们把心里要说的话写下来,然后在班级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五、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指导书写“坛、城、国、图”4个字。探究探究,找到认记字形、书写规范美观的方法。
六、小结课文,设计作业。
其实,北京还美在有很多名胜古迹、公园等等,你们下课后可以去搜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下节课请你来当一回小导游,给我们介绍美丽的北京。
一、课文简说: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不同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本文作者——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二、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腊月、初旬、展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三、难点、重点:
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四、教学流程:
我的导学案分为自学跟踪与合作展示。
在自学跟踪中,第一大块为反馈预习:
1.简明扼要的反馈预习收获.
2.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目的是对学生在家中预习的一个检测,养成会预习,预习达到实质的一个好习惯)
第二大块是学习对子互学互悟的阶段:
1.学习对子学习生字、词语。
2.正确书写词语。(完成了教学目标中的第一个目标,这样的教学手段,对基础知识的巩固是必要的,也是不可缺少的)
第三大块是初识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学习对子正确流利地读课文,思考:按照老规程,北京是怎么过春节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目的是初读内容,对课文一个简明的概括)
2.填表,了解春节的时间相对应的风俗习惯:(本文时间跨度大、内容多,从腊八初写到正月十九,列举了一系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所了,理清写作思路是学好本课的一个关键,相对应列表出示,学生们一目了然,把这个教学难点也迎刃而解了。)
3.有感情的朗读,练习难读的句段:读中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在合作展示中,设计了五个题:
1.听写生字(对基础知识的一个巩固)
2.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一题是针对教学难点而设计的,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展示,补充、质疑来理解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3.详写片段,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这也是课文最突出的一个语言特色,口语化,幽默诙谐,北京味十足。老舍老先生说:“文字要生动有趣,必须利用幽默。干燥、晦涩、无趣,是文艺的致命伤."文中借助修辞手法和语言要素的综合作用,来达到预期的效果。)
4.老舍爷爷在《北京的春节》里写”做年饭“和”吃团圆饭“都只写了一句话。但梁实秋和斯妤却写得很多详细,谈谈你的体会。(学习语文,最终目的是为了写作服务,所以设计了这两题,通过事例来学习详细得当的表达方法,运用到生活实际,这个小练笔来突破难点。)
5.课文中描写小孩子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再联系实际,说说你怎样过春节的?
6.探讨与反思,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收获到了什么?请写下来。(会反思,会总结)
五、教学反思:
1、在教学中,我努力地想让孩子们多说一点,把课堂还给他们,同时忽视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今后的授课中,我应该学会把握教材,课上适当的放和收。
2、指导学生整理资料不到位,学生课前收集了大量的资料,他们还没有学会处理资料,不知道可以去除一些关系不太紧密的内容,从一大堆资料中提炼一些有用的精华资料。因此,我还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耐心地培养学生,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3、感悟老舍淳朴、风趣、通俗的语言程度不够,老舍先生的语言是很有风格的,对作者语言的体会应该结合具体的语句和语境来感悟,本课的感悟程度还不够,不能达到学生积累语言的目的。
语文学科的特点:实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我一直认为,言由心生,语文课的目的应该是带领孩子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继而感受生命的魅力。
带着这种感悟,我设计了《老北京的春节》一课。本课是北师大教材三年级上册十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过年”。旨在让孩子感受过年的喜庆,感受春节文化的魅力。
三年级的孩子,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并能运用这些阅读方法阅读文章。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已经开始能够通过分析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课堂上,鼓励学生在课堂中自主质疑,自读自悟,小组间有效合作交流,探究评价,多层次地思读。这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体现。
下面我重点说一说本节课的设计。
今天我给大家展示的是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已经完成了字词的学习,理解了重点字词的含义,理清了课文的脉络。第二课时则重点在于通过品词析句来感悟课文的语言美,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这节课分为三个大环节。
一、品词析句,感受春节。
课堂上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圈画的喜欢的句子,互相交流读句的感受,可以抓重点词语去分析也可整句感受。学生在交流时紧紧抓住“我喜欢的句子是…”“我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我认为这个词语说明了…”小组交流结束后全班交流。通过生与生的交流,老师的适当参与和点拨,升华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最终提升孩子感受文本的能力。
二、段落教学,练读练写。
被称为“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学艺术研究的领军人物”余映潮老师曾经说过,段落教学应该是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研究的重头戏。其含义为:在整体理解课文文意的前提下,将阅读教学的内容切入到课文的精彩段落中去,或进行精段的品读教学,或进行段式的仿写教学。在学习第四自然段这个环节中,主要解决两个问题:1 、通过朗读感受除夕的热闹,层层剥茧,感受中心。 2 、在读的基础上了解“中心句”在一个段落中间的作用。在读中悟,从读中学,一切显得水到渠成。
三、句式学用,求美务实。
这个环节其实在上一环节的铺垫之下,进行推进,实现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学生从读到说,从说到看,从看到议,从议到写。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进行围绕中心句仿写的练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能得到表达能力的训练,又积累了美好的语言,所谓既求美,又务实。
当然,无论是交流环节还是展示环节,由于学生生活体验和阅读积累有限,对文章的理解和对文字的品味会缺乏深度,这时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和点拨。也就是需要老师的评价要准确,要能起到提升孩子所想、所言。
最后我想说一说我的板书设计,《新课标》明确提出:阅读使学生个性化的理解,他们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我。这节课,学生的感性认识多于理性认识,我大胆尝试,只出现孩子的感受,其实孩子的感受也是对文本的理解,对语言的认识。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设计的一个简单介绍,也是帮助我完成教学设计的一个理念的支撑。如果有不合适的地方,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下午好!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的笔触,走进那一幅幅绚丽多姿的北京的春节画吧!
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来进行说课:(幻灯片)
说教学分析
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策略
说教学过程
说教学评价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北京的春节》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组唯一一篇精读课文。全文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脉络清晰,详略得当,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二)学生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对生活有一定的感知能力,但并没有听说过老北京人怎样过春节,所以对本篇课文一定很感兴趣。
根据以上分析我预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感知课文内, 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品味重点词句、观察画面,欣赏视频,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3、情感, 态度, 价值观目标: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传统文化。
为有效达成三维目标我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三、教学策略
在教学活动中我利用电子白板人性化、多元化的设计,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新的融合。利用电子白板提供的即时书写和绘制图形的功能,根据讲课需求自由板书;还可利用白板的勾画和批注功能,请学生走上讲台直接勾画、批注,谈自己的感悟,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使课堂教学更加富有实效。
接下来我将从五个方面说一下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回忆春节
上课伊始,我把从河北远程教育网、中央电教馆资源网等网站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有效整合,利用电子白板播放了一首喜庆的歌曲并配以图片,渲染春节的气氛。人们喜气洋洋购买年货、孩子们高高兴兴放鞭炮、全家人聚在一起包饺子、家家贴上红红的春联——春节来啦!让孩子们继续跟随老舍,走进老北京,重温那京味十足的春节。
接着,我顺势提问:“谁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这篇课文给你留下了怎样深刻的印象?”学生回答热闹、喜庆、团圆,教师可以利用白板即时书写的功能相应的板书 :热闹、喜庆、团圆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让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从整体上感知文本,梳理文章脉络,为进一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二)浏览课文,理清顺序
我向学生提问,老舍先生可是个老北京,那么他在写这篇课文的时候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引导学生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教师随机板书:时间顺序
(三)默读课文,分清详略
要求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并提出问题“老舍先生重点写了哪几个节日?看看在这些节日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并且在详写的部分做上批注。(请学生来讲台做勾画)
这时候可以利用白板的勾画、批注功能,请学生走上讲台,拿起电子笔在白板上直接进行批注、交流,谈自己的感悟。
比如有学生批注到“除夕真热闹,家家,到处,男女老少”等词语看出对除夕的描写最详细。还有的说元宵节描写最详细,因为从“又一个高潮,处处,整条”等词语,以及关联词“有的?有的?有的?有的”中能体会出浓浓的年味。
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得白板不仅仅属于教师,也属于了学生。
在学生明确了详写的四个节日后,教师相应的写出板书:详略得当
(四)精读体味,小组合作
叶老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为了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我因势利导让学生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个节日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进行自由结组,从而形成四个方队:腊八队,除夕队,初一队,元宵节队。
这样学生不仅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还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方式,从而使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和信息交流呈现双向或多项交流的局面,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自觉,主动,热情的学习状态,投入到读、思、议、话等语文实践活动中去。
接着我出示了第二个问题:这一天人们都做了什么?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学生开始深入地读课文,小组讨论,进行汇报。
当除夕队指出 “热闹”一词时,我适时的播了几张图片,放鞭炮、燃礼花、除夕守岁、开门迎福、财神恭喜发财,给孩子们营造了喜庆、热闹、团圆的气氛。 当元宵队在汇报总结了元宵花灯不仅数量多,颜色多,而且种类也很多时;我又播放了一段元宵灯展视频。给孩子们创设了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感受浓浓的年味。 当腊八队正津津有味的沉浸在老舍笔下的腊八粥的浓香和腊八蒜的色如翡翠时,我顺势展出了几张腊八粥和腊八蒜的图片。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在观察腊八蒜的色如翡翠时,我们可以利用白板的放大镜功能对图片进行放大,从而有效缓解教室空间和学生视力之间的矛盾。
看着孩子们垂涎欲滴的样子,我趁机调了一下他们的胃口:“大家想不想现场品尝一下腊八蒜!”“想!”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回答。于是我端出事先准备好的腊八蒜请同学们品尝。以下是我上课时的几张图片,与大家共享。
当又酸又辣的腊八蒜滋润着孩子们的味蕾时,他们切身体会到老舍笔下的腊八蒜的色味双全,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此时此刻,课堂气氛也达到了高潮。
到这里一幅幅热闹、喜庆、祥和的春节画卷让学生眼界大开,回味无穷。
(五) 走进生活,走近民俗
学习文章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孩子们提高写作水平,所以,本课的作业我安排了一个小练笔:走进生活,走近民俗。联系生活写一写自己家乡的春节哪些习俗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学着本文的写作方法进行作文,注意详略得当。
最后我来说一下教学评价
五、【教学评价】
1、读,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学生以多种形式读课文,在“读、思、议、话、写”中感悟文本,突破难点。
2、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重视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究意识。课堂气氛轻松活跃,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3、利用电子白板多功能的特点,针对教学环节中的问题随时进行相应的板书, “黑板”变“白板”,教学更精彩;还可利用白板的勾画、批注功能,请学生走上讲台,拿起电子笔在白板上直接批注、交流,这使得白板不仅仅属于教师,更重要的是它也属于了学生;还可以适当运用放大镜对图片进行特殊处理,能够有效缓解教室空间和学生视力之间的矛盾;同时播放图片、音乐、视频给学生营造了身临其境之感,解决了传统教学难以解决的问题。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