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公开课教案方案(幼儿园中班公开课上什么课比较好)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13篇幼儿园中班公开课教案方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公开课幼儿园中班教案

幼儿园中班公开课精品教案一:认识常见的蔬菜

活动目标:

1、认识四中常见蔬菜的外形特征,按食用部分进行归类。

2、知道蔬菜营养丰富,教育幼儿要多吃蔬菜。

活动重点:知道从蔬菜的食用部分,比较异同点,形成蔬菜概念。

活动准备:与内容有关的课件西红柿、白菜、土豆、萝卜等实物若干、展板一张蔬菜图片与幼儿相等活动过程:

1、今天有赵老师与小朋友们一起来上课,小朋友们高兴吗?(高兴)2、刚才老师接到了一个电话,小朋友想不想知道是谁给老师打来的?(想)是蔬菜王国的国王给老师打来的,它告诉老师说他们蔬菜王国给咱们小朋友寄来了许多东西,放在了咱们活动室里,小朋友想不想去看看是什么?(想)那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3、展板、实物(各种蔬菜):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有那些蔬菜?你喜欢吃哪一种蔬菜?你知道你是吃它的哪一部分?

4、我们先来看看蔬菜都是有哪部分组成的?(大屏幕)(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5、小朋友知道了蔬菜都是有那几部分组成,那么小朋友就该回答老师的问题了。

6、猜谜语:又红又圆象苹果,酸酸甜甜营养多,既能做菜吃,又能当水果。(西红柿)谁能说一说西红柿是什么样子的?(颜色、形状、皮是怎样的、还有小坑、味道、可以做菜也可以生吃)那我们应该吃西红柿的哪一部分?(果实)还有什么蔬菜是吃它的果实部分?(茄子、辣椒、南瓜、冬瓜、胡子)。

7、还有一个谜语猜猜看:一个胖娃娃,埋在地底下,头顶绿巾穿红褂,夏天播种秋天拔,我们人人都爱它。(萝卜)说一说萝卜的样子?(形状、颜色、可以生吃也可以做菜)老师告诉小朋友萝卜还有“土人参”之说。因为萝卜中含有淀粉酶,能助消化,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民间自古就有“萝卜是土人参”之说。我们应该吃它的哪一部分?(根)还有什么蔬菜我们可以吃它的根?

8、看图中有哪些蔬菜?(白菜、菠菜、油菜)老师可以说说白菜的样子。我们该吃它的哪一部分?(叶)还有什么蔬菜我们吃它的叶。

9、这是什么?(土豆也叫地蛋或马铃薯)土豆的样子。土豆发了芽时有毒,不能吃,如果芽很小,可以把芽和周围的肉削干净,才可以吃。我们吃它的茎。老师还有一个关于土豆的儿歌:

老师说一遍,课下再教小朋友说。

10、考考小朋友:小朋友们,平时吃我的哪一部分(屏幕)

11、谁在一拽老师的衣角,摸出来瞧一瞧,哦,是一一封信,看看上面写的什么?是蔬菜王国给小朋友的信:(我想考考小朋友对我们蔬菜的了解,呀,还有小奖品呢?谁答对了给谁一个)看看都有什么问题?

12、问题:

(1)哪些蔬菜既能生吃又能熟吃?

(2)哪些蔬菜既能当水果吃又能当蔬菜吃?

(3)为什么称萝卜为土人参?

(4)发芽的土豆为什么不能吃?

(5)为什么要小朋友们多吃蔬菜?

13、小朋友都累了咱们来休息一下,做个游戏:找朋友小朋友拿着自己手中的图片找自己的朋友。(老师讲评)14、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出示蔬菜拼盘)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制作蔬菜拼盘。

幼儿园中班公开课精品教案二:多变的天气

[教材简解]

天气,与每个人的生活休戚相关,也越来越多地影响着幼儿的生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提出了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的目标,而了解天气的变化,正是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认识的重要内容之一。

阴晴雨雪、沙尘、雾霾……,幼儿每天都能体验到天气的变化,对天气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却缺少进一步的经验提升,如何引导他们对熟悉的自然现象产生关注,感受天气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获得经验的提升、总结和初步的系统化,是设计这一活动的出发点。

进入中班下学期,幼儿的观察、探究等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尝试用语言、图画等表现事物的特征,积累了简单的记录经验。结合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活动从认识形象的天气符号入手,引导幼儿发现天气的多变,从而引发关注,并通过合作配图、交流讨论,真切感受天气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并引发后续的关注。

[设计理念]

充分体现《纲要》和《指南》精神的科学教学活动是以幼儿为主体的,它不仅仅关注科学知识的获得,还更重视科学素养的养成、科学兴趣的培养。“多变的天气”这一教学活动,以“多变”为主题,通过三个环节的不同设计,使幼儿主动发现天气的多变,感受天气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引发对天气的关注。环节一,利用天气与符号间的多次转换,形象地了解天气的变化,并与环节三链接,体现“多变”的主题;环节二设置了有意义的情境,以配图形式,将天气与幼儿生活相联系,让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发现,知道在不同的天气下需要做合适的事情。同时通过交流讨论,分享同伴间不同的思考;环节三既是对前面经验的链接,又为后续关注提供铺垫。

[目标预设]

1.认识晴、雨、雪、雾等天气符号,发现天气是多变的,引发对天气的关注。

2.知道在不同天气需要做合适的事情,感受天气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活动准备]

Ppt课件小组操作板(含晴雨雪雾符号、√×?符号、图片插槽设置等)每组8幅生活图片(晒被子、放风筝、轮船、飞机、伞、墨镜、帽子、口罩)[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引出天气符号今天的天气怎么样?(以晴天为例,结合幼儿回答,ppt出示晴天图片假如请你用一个符号来记录晴天的话,你会怎么记录?

我们看看生活中是怎么记录的——出示晴天天气符号(评析:从今天的天气导入,自然引发幼儿的兴趣,并且利用幼儿已有的记录经验,建立起天气与天气符号之间的联系,了解生活中可以用天气符号来记录天气,从天气转换到符号)二、认识各种天气符号,发现天气是多变的1.认识各种天气符号(1)认识雨天符号(如当天为雨天,与步骤一中内容互换)出示雨天符号——看到这个符号,你知道表示什么天气吗?

(评析:利用ppt链接,设计可随机调换的符号,可结合当天的天气与步骤一中的图片内容灵活调换)(2)认识多种天气符号出示多种天气符号(晴、多云、阴、雨、雾、雪、沙尘)除了晴天、雨天,你还知道哪些不同的天气?从符号中你也能找到吗?有没有你看不懂的?(结合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天气图片)(评析:当幼儿对符号有了概念之后,又从符号转换到天气,从众多的符号中找出相应的天气,初步感受天气的多样)2.了解同种天气不同程度的符号(1)出示三种雨天符号为什么同样是雨天,要出现三种不同的符号?

(2)除了雨天,有没有其它天气也会用不同程度的符号表示?(结合幼儿回答,ppt展示雪、风等天气不同程度符号,拓展经验)例:小雪、中雪、大雪、暴雪例:不同等级的风(评析:从单一的符号到三种不同程度的符号,是在上一环节基础上的递进,上一环节是不同天气的变化,这一环节是相同天气不同程度的变化,通过符号→天气的转换,再次感受天气的多变。)3.小结原来,天气的变化有这么多,有晴天、阴天、雨天,还会刮风、下雨、下雪起沙尘,同一种天气还会有很多不同的变化。

(评析:小结,将经验进行适时的提升与总结)三、合作配对图片,感受天气与生活的关系1.为四种典型的天气进行生活图片配对,知道不同天气下做哪些合适的事情(1)讨论配对方法,了解合作要求①Ppt展示8幅生活图片:晒被子、放风筝、轮船、飞机、伞、墨镜、帽子、口罩这些图片表示生活中我们会做的事情,你看懂了吗?

②出示操作板(以晴天为例)怎样才能从8幅图中选出所有适合晴天的图片?三个人一组,该如何合作?遇到有不同意见怎么办?

(师结合幼儿回答,梳理配对方法与合作要求,如:可以一张张图一起看,也可以全部放在桌子上一起讨论,一起看;合作时可以一起先看,再配对,再检查,也可以有人负责配对,有人负责介绍;遇到有疑议的,可以讨论或者放在操作板?区)(2)幼儿三人一组,合作配对图片(评析:图片配对,截取了幼儿生活中典型的情境,将天气与生活的关系,巧妙的用游戏配对的形式呈现,使幼儿在自我分析、配对的过程中获得发现,而不是机械的学习。)2.交流讨论,感受天气与生活的密切关系(1)分享合作经验哪一组完成最快,你们是怎么合作的?

(2)交流操作结果你们选了哪些适合X天的图?怎么选出来的,为什么这么选,说说你们的想法?

结合幼儿回答,进行经验拓展或提升①例:晴天除了晒被子,还可以晒什么?为什么这些事情都适合在晴天做?

②例:雾天为什么乘船、做飞机都不适合在雾天进行?雾天为什么适合戴口罩?

(3)提出疑议问题,引发幼儿思考①例:雨伞为什么晴天、雨天、雪天都适合用伞?这8幅图中还有没有别的事情在不同天气情况下都适合?

(评析:交流体现了幼儿思维过程的碰撞,因为配对的结果不是的,所以通过交流可以了解到幼儿的不同想法,进行同伴间的经验分享。这一过程是开放式的,对幼儿具有思考、分析、表述等方面的多重挑战。)3.小结原来变化的天气会影响我们的生活,根据不同的天气情况,我们可以进行合理的安排,选择做一些合适的事情。

(评析:适时小结,再次归纳提升。)四、介绍极端天气,引发继续了解的兴趣1.介绍极端天气出示极端天气图片或播放视频剪辑——沙尘暴、台风、干旱、暴雨、暴雪、雾霾除了我们了解的天气,还有很多极端天气,你知道它们吗?

2.引发继续了解的兴趣极端的天气会给我们生活带来很多灾害,你知道会有些什么灾害吗?

这么多极端天气是因为什么原因产生的?在极端天气里人们又可以做些什么事情来应对呢?

变化多端的天气留给我们很多的疑问,让我们一起回家寻找答案,明天继续交流。

(评析:从常见的天气转换到极端的天气,这是“多变”的再次递进,既链接前面的经验认知,又为后续的关注提供铺垫。)

幼儿园中班公开课精品教案三:神奇的单脚架

[教材简解]

本次活动的取材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了生活中常见的一个现象——三角架。用小木棒、橡皮泥,通过游戏引发幼儿探究,再次尝试最后运用于实践,在动手动脑的操作探究当中,扩大了幼儿探究的空间。活动中第一环节是鼓励孩子用小木棒将橡皮泥撑起来,让他们有个思考的空间,在第二环节是用最少的棒将橡皮泥撑起来,这个环节中激发了孩子深入探究的兴趣,第三环节提升迁移幼儿已有知识经验,是从实验到运用的转换。

[设计理念]

“三脚架”在人们的生活中运用得比较广泛,但是孩子们可能关注得比较少,有时候就算见到了也不一定会注意它、探究它。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孩子们在玩木棒的时候无意中把很多根木棒直立着靠在一起竟没有倒下,孩子们对此很惊奇,于是产生了设计这样一个幼儿园活动的想法,试图通过幼儿园活动引导幼儿进一步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而对于科学幼儿园活动来说,培养孩子正确的科学态度、方法和技能无疑也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因此,我有意识地在幼儿园活动中设计了操作与记录的要求,让幼儿在学习同伴互助、有效利用同伴幼教资源的同时学会交流与分享,从而获得共同发展。

[目标预设]

1.尝试用游戏棒架起彩泥的方法,发现“三脚架”具有稳定性。

2.在制作“三脚架”的过程中能发现并乐意解决问题。

3.喜欢科学探究活动,体验操作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游戏棒、橡皮泥、扭扭棒、竹签、铃鼓等。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游戏棒和橡皮泥,初次尝试用筷子把彩泥撑起来。

1.出示游戏棒和橡皮泥。

(1)这是什么?我们平时是怎么玩的?

(2)看谁能用一些筷子把橡皮泥稳稳地撑在桌上,想接受挑战吗?(想)那待会就请小朋友去试一试,可以多选几根游戏棒哦,然后稍稍用点力插进橡皮泥里,插完后要稍稍调整角度,松开手试试会不会倒,会倒就说明还没有成功,还需要在继续试,如果能撑起来不倒,说明你成功了,那就请你把成功的作品放桌上不动,人走到座位上休息一下,好吗?现在就请小朋友用桌上的材料去试试看。谁能用游戏棒把橡皮泥撑起来,让橡皮泥稳稳地站在桌上?看看你用了几根筷子?

2.幼儿自由尝试,教师指导。

3交流尝试结果。

(1)你们都成功了吗?你用了几根游戏棒将橡皮泥撑起来的?

(2)师:谁来介绍下,你成功了没有?你用了几根游戏棒把橡皮泥撑起来的?你是用什么办法让筷子起来的?上面怎么插的?下面呢?

(3)教师小结:我们在做的时候,每根游戏棒的一头插在橡皮泥的中间,要靠靠拢,高度一样高,下面呢,要分分开,才能将橡皮泥撑起来的哦。(比较幼儿的作品,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幼儿发现棒必须撑开才能站起来)【评析:“三脚架”在人们的生活中运用得比较广泛,但是孩子们可能关注得比较少,有时候就算见到了也不一定会注意它、探究它。我利用孩子们在玩游戏棒的过程中提出游戏目标,要幼儿用一些游戏棒和橡皮泥结合,使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直立着靠在一起不倒下。孩子们在操作过程中先试,在试试玩玩中对于结果也很惊奇。】

二、第二次探索,尝试用最少的游戏棒将橡皮泥撑起来。

1.交代操作要求。

师:刚刚大部分小朋友都成功了,没成功的也不用灰心,等会老师给你们机会继续完成!那接下来我们要接受新的挑战咯!你准备好了吗?那听清楚了:我想请你们试一试,用最少的游戏棒将橡皮泥稳稳地撑起来。是用最什么的游戏棒将橡皮泥撑起来?是要比一比谁用的游戏棒最少哦?再试试看吧!

2.幼儿探索,教师指导。

3.交流操作结果。

你最少用了几根游戏棒把橡皮泥撑起来了?(3根)有没有比3根更少的了?

4.小结。

我们发现,围绕一个中心点,把三根游戏棒搭成一个三角形,就能又方便又稳固地把橡皮泥撑起来。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三脚架”。

【评析:第二个环节中,我提出用最少的小棒使其站起来,很多幼儿在第二次操作中带着游戏的目的来操作,对活动越来越感兴趣。这一系列操作活动试图通过活动来引导幼儿进一步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

三、介绍各种“三脚架”,结合生活,谈谈三脚架的作用。

1.人们根据这个发现做了很多有用的架子,在生活中你有没有看见过三脚架?它有什么用?

2.用课件演示各种三脚架。

老师带来了几张图片,看看它们的三脚架在哪里?请你找出来?(请幼儿用笔划出三脚架的位置)(1)(出示相机三脚架图片)师:看看这是什么三脚架?他有什么用啊?(拍照的时候可以把照相机放在上面,这样拍照就更稳更方便了)(2)(出示画画三脚架)师:那这个是什么三脚架?(可以在上面画画,有了这个三脚架啊,就可以把纸架在上面画画了,很方便)(3)(出示三脚凳图片)师:看看这张凳子和我们坐的不一样吧,它有几只脚?所以我们叫它三脚凳。(4)(出示多层三脚架)师:这个呀是多层三脚架,它的每一层都可以用来放一些生活用品,可以放很多东西,不占地方,非常方便。(5)(出示架子鼓图片)师:看看这张图片中哪里有三脚架?圆圆的那个可以敲出声音来的是什么啊?(鼓)在鼓的下面有三脚架,所以叫它架子鼓。

【评析:通过幼儿自主探索,发现“三脚架”支撑的原理,培养幼儿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图片讲述生活中的“三脚架”,提升幼儿的知识经验。幼儿在观察过程中,既理解、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点,又体验了探索的乐趣、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

四、用三脚架原理制作“架子鼓”,体验成功的乐趣。

1.介绍材料及制作要求。

这里有一些竹签和扭扭棒,请你们用“三脚架”的原理,三人合作制作一个鼓架,把铃鼓撑起来。一个人拿住竹签,一个人用扭扭棒把竹签扎紧,注意要多扭几圈。再把三根竹签撑开来,摆成三脚架的样子。(请个别幼儿配合示范)【评析:中班的孩子都已经有了一定的操作经验,但合作的能力需要在各种活动中不断加以巩固和提高的。而对于科学活动来说,培养孩子正确的科学态度、方法和技能无疑也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因此,老师也有意识地在活动中设计了合作的要求,让幼儿在学习同伴互助、有效利用同伴资源的同时学会交流与分享,从而获得共同发展。】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提醒幼儿一定要把竹签扎紧。

3.展示作品,请幼儿演奏,感受成功的乐趣。

【评析:《纲要》指出:幼儿园“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本次活动就充分体现了教师对这一要求的理解。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自主操作贯穿始终。在活动中对操作结果的总结,都充分尊重了幼儿的主体地位,为孩子创造了更多的思考探究的空间,让孩子做活动的主人,从而真正成为了孩子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领者。幼儿在合作操做过程中,既理解、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点,又体验了探索的乐趣、成功的喜悦,从而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也更浓了。】

五、延伸活动。

请幼儿回家再找找还有哪些有用的三脚架,用“三脚架”的原理还能做出哪些有用的东西。

活动反思:

幼儿科学教育通过幼儿动手操作,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从而使孩子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对本次活动的总结如下:

1、两个探究和两个递进,两个探究分别是开始部分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的引导探究和活动主体部分的幼儿的自主探究。两个递进是开始部分孩子进行第一次探究完了之后教师的阶段小结和结束部分的知识经验的梳理提升小结。让幼儿深入讨论,相互交流获得正确认识。让幼儿在集体讨论中,听取别人的意见,用事实说明问题,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在这个环节中,提问的方式主要有三种:A、开放式提问;B、递进式提问;C、自由式提问。提问刚开始难度不大,层层递进,由浅入深。重点是让幼儿参与,营造一个轻松民主的交流氛围。

2、科学活动中,我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有了物质帮助,我再进行语言引导,孩子在进行大胆探究后会找到答案的。这样孩子的知识经验才能得到提升,并且记得牢固。

获得成功的快乐,培养一个会运用知识,会生活的人,才是教学的真正归宿。为了把新知识新经验再应用到实现生活中去,我安排了最后一个“制作架子鼓”的环节。让孩子真正已经掌握了所有的知识、会运用知识,更多的时候,我们还是要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们运用已有的经验去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真正做到科学经验从生活中来,再用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检验,再发现新问题,引发新的认识过程。

幼儿园中班公开课精品教案四:娃娃吃豆

制作意图:丰富幼儿的动手操作材料,增加操作的兴趣。

教育价值:

1、锻炼幼儿手眼协调能力

2、锻炼幼儿的点数能力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选用材料:塑料桶、塑料膜、塑料盒、串珠、辅助材料

制作方法:

1、将塑料桶装饰成娃娃(五官及大嘴巴)

2、将压好膜的纸卷成管后进行装饰,在娃娃的两侧安上两个塑料盒,放小珠子(小珠子分两种不同颜色)

适应年龄:4――5岁

操作地点:桌子上、地毯上、玩具柜上、小椅子上等

做作方法:俩人同时开始喂娃娃,将串珠从各自的塑料管中喂娃娃(珠子分两种不同颜色,并同时结束,两人在从娃娃的大嘴巴中取出珠子,清点各自的珠子有多少,多者为胜。

建议:塑料管(压膜管)可以一样长,也可以长短不一样,让幼儿轮流使用,并且感知管的长短不一样,喂珠子的快慢也不一样。

幼儿园中班公开课精品教案五:夏天玩水

设计意图:

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孩子对水则怀有及其浓厚的兴趣和特殊的感情,每次盥洗活动都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候之一。我们紧紧抓住幼儿爱水,爱玩水这一特点,设计了一系列由浅入深和认识水的活动,把孩子们无意识的戏水引导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认识探索过程,提高了了幼儿的认识,锻炼了他们的能力。

目标:

1、通过各种感官对比感知,认识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物理特性和水能溶解特定物质(糖、盐等)的化学特性

2、了解水的用途,知道节约用水

3、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培养幼儿对周围生活的关注准备:

1、每桌一杯清水,一杯牛奶,一杯醋2、小勺子,吸管,温开水,盐、白砂糖3、彩色塑料物件,石头,洗衣粉活动一:认识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过程:

(一)引导活动,猜谜语,激发幼儿的兴趣“手抓不起,刀劈不开,洗脸洗手,都叫他来”

(二)基本活动

1、水是没有颜色的出示一杯牛奶和一杯水,让幼儿比较,说出:牛奶是什么颜色的?水呢?

2、水是没有气味的出示一杯醋和一杯水,幼儿闻一闻醋,再闻一闻水,说说水有没有气味

3、水是没有味道的幼儿尝尝甜牛奶,尝尝醋,尝尝水,比较:水有没有味道?

4、水是透明的在牛奶杯中和水中各放一块颜色鲜艳的糖,对比观察:为什么牛奶中的糖块看不见?水中的看得见?

5、小结:水是无色,无味而且透明的

活动二:

过程:

(一)引导活动1、出示两杯开水,一杯放了糖,一杯没有放糖,问:这两杯水一样吗?看上去一样,喝一喝呢?

2、请个别的小朋友尝尝3、问:为什么这杯水会是甜的?

(二)基本活动

1、引导幼儿对比观察糖和水的颜色味道,分别是白与无色,甜与无味

2、将白糖放进水里轻轻搅动,慢慢的,糖不见了,白糖到哪里去了?

3、用吸管吸一口水,看看味道怎么样?

4、再用盐做一次实验5、小结:水能溶解糖和盐

(三)巩固活动

1、讨论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溶解在水里?

2、让幼儿把老师提供的石头,彩色塑料物件,洗衣粉等东西放在水里,过一会儿或搅动一下,看看哪些东西不见了?它们都到哪里去了呢?

关于幼儿园中班公开课精品教案范文

篇2:幼儿园公开课中班教案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感知左、右,以自身为中心区分自己身体的左右。分清自己的左边和右边。

2、通过游戏,让幼儿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

3、在游戏中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健康歌》、小动物贴绒教具及活动器具贴绒教具若干、金牌,银牌,铜牌各一枚、游戏操作题每位幼儿各一份。

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感知左右。

1、(放录音健康歌)这首歌好听吗?喜欢这首歌的小朋友请举手。

2、请不要把手放下,看一看你举的是左手还是右手?(给举右手的粘上爱心)一起做右手游戏(如:举起你的右手摆一摆……)

3、认识左手并一起做游戏。(贴上苹果)

2、区别左右脚。

(1)交流身体上除了左手、右手,还有什么有分左和右的?

(摸摸耳朵,捂捂眼睛,踏踏脚)

(2)竞赛游戏:点鼻子。(游戏中增加难度,说相反:我说左眼,你点右眼等

二、探索交流,熟悉左右。

师:说左、右。其实,不管什么时候在我们的左、右两边,都有人或东西,比如现在:×××的左边是×××,×××的右边是×××……你们说说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师:小朋友真聪明!你们知道吗?今天森林里要开运动会了。瞧!运动员进场了。谁是运动员?幼:小猫、小狗、小兔、小猴师:它们要比赛什么?

幼:羊角球、绳子、乒乓球、皮球。

师;今天,老师请小朋友当裁判员,把小动物的比赛器具摆好。

师:请把羊角球放在小猫的左边。(请一幼儿上来演示)师:把绳子放在小狗的右边。(请一幼儿上来演示)师:小兔的右边放乒乓球。(请一幼儿上来演示)

师:小猴左边放皮球。(请一幼儿上来演示)师:比赛开始了,我们一起给它们喊“加油”。

师:比赛结束了,谁是第一名?(幼儿猜测)站在左边第二个的小动物是第一名。

幼:小狗是第一名。

师:请小朋友给小狗带上金牌。(请一幼儿上来演示)师:第二名的小动物站在右边第一个。

幼:第二名是小猴。(教师给小猴带上银牌)师:第三名小动物站在左边第三个,请小朋友给它带上铜牌。

(三)进一步区分左右。

师:现在小动物饿了,你们可以帮他们找吃的吗?

师:(出示操作题)现在每个人都有一个小楼子,篓子里小动物喜欢吃的东西,请小朋友把苹果放在左边的盘子里,把橘子放在右边的盘子里。

幼:全体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巡视,帮助个别幼儿。

师:讲评幼儿的作品。

(四)加深对左右的区别。

师:小朋友真聪明,下面我请你们再来玩一个游戏。请小朋友在地上随便找一个圆点站好。

师:请小朋友听老师喊口令,你们跟着口令做动作。(向左转、向右转)幼:听口令做左、右、不同方位的动作。

(五)教师带幼儿跳出活动室。

篇3:幼儿园公开课中班教案

【活动目标】

1、探索让小球站稳的多种办法。

2、鼓励幼儿愿意讲述自己的想法。

3、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1、球类材料:乒乓球、玻璃球、弹力球、网球。

2、其他材料:毛巾、卡纸、瓦楞纸、纸盒、纸杯、玩具、筷子、沙子、叶子、尺子、光盘、羽毛、毛线、积木。

3、工具:照相机。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玩球,感知小球在不同材质上滚动的特点。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好玩的东西。就藏在我这个盒子里,请你们猜猜看,会是什么?

幼:玩具、气球……

师:小朋友请看,这是什么?

幼:是球、乒乓球、网球、还有玻璃球……

1、幼儿在地板上玩球。

现在,请到我这里来拿一个你喜欢的小球在地板上玩一玩。(自由玩球)

提问:谁来告诉大家你刚才是怎么玩的小球?

幼:我是滚着玩的、拍着玩的、跳着玩的、打着玩的……

师:原来你们有这么多玩法,想法可真多。看看我这里还有什么?

2、出示毛巾,幼儿在毛巾上玩球。

师:你有没有试过在毛巾上玩小球呢?

(1)幼儿在毛巾上玩小球,感知小球在毛巾上玩和地板上玩的不同。

(2)引导幼儿说出不同:谁能告诉大家小球在地板上玩和在毛巾上玩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讨论:为什么小球在毛巾上滚得慢,一会儿就站稳了呢。

(3)出示毛巾让幼儿摸摸看,感知毛巾的粗糙。

师:小朋友,摸摸毛巾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原来小球在光滑的表面上不容易站稳,在粗糙的表面上能够很快站稳。

(筒析:先在地板上玩球是为了让孩子感知后面毛巾的粗糙,在操作中有的孩子会拿着毛巾拍球玩,这时候教师需要引导孩子“你可以试试看在毛巾上滚着玩球”,这样幼儿才能通过操作去感知、观察和比较。)

二、探索阻力能让小球很快站稳。

师:小球是不是在所有粗糙的表面都能站稳呢?我们来试试看。

1、出示斜坡,鼓励幼儿猜测结果。

师:我这里有一个斜坡,现在你们猜猜看小球(自由滑落)能站稳吗?

2、借助材料,尝试让小球在斜坡上停住。

师:谁有办法可以让小球在斜坡上站稳呢?我给大家准备了斜坡和很多材料,你可以用手也可以用材料让小球在斜坡上站稳。实验成功了,你要告诉大家你是用的什么办法让小球站稳的。

(1)幼儿分组进行尝试,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分享:告诉小朋友,你是怎么让小球在斜坡上站住的。

小结:有的小朋友是用纸盒帮小球站稳的,有的是用手帮小球站稳的,大家想出的都是阻挡的办法,要想让小球在粗糙的斜面上站稳,就要用手或者用材料阻挡小球。

(简析:这一环节,教师可先请个别幼儿尝试操作,再让幼儿分组用多种材料去操作,特别要关注能力比较弱的幼儿,使他们也能通过自己的办法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兴趣和信心。)

三、引导幼儿探索用卡纸让小球站稳的方法。

师:我这里有一张卡纸,你们能不能用一张纸就让小球站稳?

1、鼓励幼儿尝试多种方法,教师将幼儿的做法拍下来。

2、引导幼儿介绍自己的做法,并即时播放拍摄的幼儿操作的照片,供幼儿交流分享。

小结:刚才有的小朋友用纸团住小球,有的把小球像糖果一样包了起来,只要我们把光滑的纸变成粗糙的,或者是把纸做成能固定小球的东西,就可以让小球站稳了。

(简析:这一环节是幼儿自主操作,尝试用纸通过捏、搓、团、折以及包糖果、折小船的多种方法让小球站稳。一开始很多孩子把小球放在纸上,小球不动,就认为它站稳了。在这里,教师并没有指导幼儿怎样操作,而是巧妙引导幼儿让纸变一变,启发幼儿思考并实践。教师在观察、拍摄时要善于发现闪光点,以便最后评价时有意识地展示给大家看。)

四、尝试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实验。

师:我这里还有球、纸杯、筷子、沙子、叶子、尺子、光盘、羽毛、毛线、积木,你们觉得它能让小球站稳吗?请小朋友们再去试一试。

五、教师巡回指导,让幼儿讲述自己的想法,结束活动。

(简析:幼儿通过前几次的操作有了一定的经验,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开放性的自主探索的空间,有利于幼儿自由发挥,教师只需要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大胆尝试、探索。)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篇4:幼儿园公开课中班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初步了解知了的身体构造和生活习性,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2、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3、初步了解知了的小常识。

4、培养观察,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教师自制关于知了的《是谁咬死了果树》童话PPT课件,知了标本(每组一个),知了的图片。

经验准备:家长与幼儿课前一起上寻找与知了有关的图片,并帮助幼儿简单了解一些知了的身体构造和生活习性等知识。

活动过程:

一、师幼谈话,引出问题

1、师:小朋友们在哪里见过知了?知了长什么样子?

2、出示知了标本。“你们知道知了的身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吗?它有什么特点呢”

(给幼儿自我展示的平台,然后出示相关图片,告诉幼儿知了的身体是由头、胸和腹组成的,最大的特点就是一对透明的翅膀,尖尖的细管是它的嘴,会发出“知了、知了”的叫声)

二、观看《是谁咬死了果树》课件,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知了

1、请幼儿观看课件

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看了这个童话,你知道是谁最终害死了果树呢?为什么呢?

(引导幼儿说出因为知了吸取了树根的汁液)

师:小朋友们很聪明,知了在吸取汁液的时候就会发出“知了、知了”的叫声。所以它是害虫还是益虫呢?(害虫)

师:那为什么有的知了会叫,有的不会叫呢?

2、再次出示雌知了和雄知了的图片,进一步进行比较

师:我们一一看,它们一样吗?

(不一样,有的肚子上有两个半圆,有的没有。)

师:这个半圆叫发声器。有发声器的才能叫,是雄知了;没有的是雄知了,不会叫。

(在自由探讨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是孩子的支持者与引导着,通过开放式的提问使幼儿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对知了的特征及生活习惯有进一步的了解。)

活动延伸:

可组织幼儿制作相关工具,去户外粘知了,通过实际行动进一步增加对知了的了解。

篇5:幼儿园公开课中班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有关春节的文化、历史,欣赏不同地区不同习俗,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体会美好生活的情趣。

2、尝试着采用多种材料和工具来制作春节的小礼物,表达自己美好心愿。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3、将记忆中春节的美好景象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画面要体现出春节的喜庆气氛和热闹场面。

4、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5、通过讨论,激发过节日的情感,知道要愉快、合理地过节。

教学重点

了解有关春节的历史、、文化习俗,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各种小礼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把学生带到事先布置好的教室里,请学生们欣赏陈列在教室里和他们自己带来的工艺品,观看有关春节喜庆的场面,各地不同习俗的录像。

提问:

①春节有关知识。

②春节有关习俗。

学生讨论

二、讲授新课

(一)提问:

1、你认为春节令你最难忘的、有趣场面有哪些?

2、你准备这样去表现它才能表达出节日美好、、欢乐喜庆场面?

(二)庆个别学生示范其他同学看书、欣赏其他同学的美术作品。

书中的图给你什么启示

(三)学生对示范作业进行评价:

这些美术作品有哪些值得你学习和借鉴的?

(四)通过讨论来完善自己将要绘制的作业构思。

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交流经验。

三、学生创作

1、可采用多种绘画形式。

2、可以组为单位画一幅长卷。

四、展评交流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哪些作品内容丰富多彩,形象生动,色彩鲜艳?

五、扩展延伸

你还想了解哪些关于节日方面的知识?

篇6:幼儿园公开课教案中班

活动目标1.体验折纸船的快乐,喜爱手工活动2.能按要求折出纸船的形状3.提高手指灵活性,学会根据图示折纸活动准备1.生活中见过船的样子,了解船的形状2.折纸示意图若干,折好的纸船一艘,长方形卡纸若干3.幼儿围桌坐成满天星形活动过程1.出示范例作品,引起幼儿兴趣(1)小朋友们坐过船吗?你们喜欢坐船吗?你们知道船是什么样子的吗?

(2)今天老师带来一艘小船,你们刚看吗?

(3)出示范例作品,请幼儿观察引导幼儿思考:它是怎么折出来的2.根据图示折纸(1)出示折纸示意图:这些线表示什么?箭头呢?请幼儿仔细观察并进行相应的讲解。

(2)根据示意图,教师师范折纸船,边折边讲解3.教师引导,幼儿自主折纸(1)教师带领全班幼儿一同根据示意图折纸船(2)幼儿自主折纸船4.巡回指导,重复重难点步骤教师在旁指导,鼓励动手能力弱的幼儿,提醒幼儿各步骤要对线折直,注意折叠方向。

5.讲评作品(1)请幼儿自主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2)小结本次活动,表扬幼儿的进步活动延伸1.请幼儿把小船带回家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2.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折美丽的纸船,并和爸爸妈妈一起实验纸船是否能浮在水面上。

篇7:幼儿园公开课中班教案

活动目标

1、正确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知道它们的外形特征。

2、学习嵌板与相应卡片的配对。

3、发展幼儿的视觉与触觉。

活动准备

正方形与长方形的嵌板、实心图形卡片、粗线条与细线条卡片(附后)。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对兄弟,请你们仔细看一看(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嵌板)。

二、幼儿观察、操作学具,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1、操作、感知,认识正方形与长方形。提问:

(1)这对兄弟长得一样吗?

(2)它们哪里不一样?

(3)那它们有一样的地方吗?

(4)师总结:这个四条边一样长的方形叫做正方形。这个两组对边一样长的方形叫做长方形。

2、三段式教学法教授正方形与长方形:

(1)师:这是正方形(长方形)。

(2)师:这是正方形还是长方形啊?

(3)师:这是什么?

三、嵌板与卡片的配对。

1、教师出示卡片,展示教具。

师:今天正方形和长方形两兄弟还带来了它们的照片,你们想看看吗?

(1)(出示实心图卡片)

师:你们看这张照片是谁的啊?(根据幼儿的回答摆放卡片,检验是否正确。然后请幼儿摆放另一张卡片)

(2)(出示粗线条卡片)

师:我这里还有两张卡片,和刚才的有点不一样,你们来帮帮忙,看看它到底是谁的。(请幼儿尝试摆放)

(3)(出示细线条卡片,请幼儿尝试摆放)师:你怎么知道照片是长方形(正方形)的呢?

2、幼儿操作嵌板与卡片的配对。教师个别指导。

师:小朋友们,桌子上有很多方形兄弟俩的照片,你们想不想去把那些照片发给它们啊?

篇8:幼儿园公开课中班教案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激发幼儿对交通标志的兴趣

2、引导幼儿结合已有经验设计标志,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3、使幼儿学会按标志行动

活动准备:

1、将有关交通标志的图片、书籍分别张贴或摆放在活动室

2、幼儿准备自制标志所需的各种材料

3、各种各样车辆玩具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与幼儿共同听录音,听听是哪种车?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对交通标志的认识。

2、教师将交通标志的挂图向幼儿展示,教师对幼儿进行提问。

3、启发幼儿思考并说一说道路交通以及生活中如果没有了标志,会怎样?

4、动动手:教师为幼儿分发材料,鼓励幼儿动手自己制作所熟知的交通标志。

5、幼儿为幼儿园设计标志并制作出来。

6、将幼儿的自制的标志贴在适合的场所。

三、结束部分:

教师与幼儿手举标志,在游戏音乐的驱动下做游戏《找朋友》,游戏结束,教师表扬活动好的幼儿,鼓励差劲的幼儿。

篇9:幼儿园中班公开课教案

[教材简解]

天气,与每个人的生活休戚相关,也越来越多地影响着幼儿的生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提出了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的目标,而了解天气的变化,正是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认识的重要内容之一。

阴晴雨雪、沙尘、雾霾……,幼儿每天都能体验到天气的变化,对天气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却缺少进一步的经验提升,如何引导他们对熟悉的自然现象产生关注,感受天气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获得经验的提升、总结和初步的系统化,是设计这一活动的出发点。

进入中班下学期,幼儿的观察、探究等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尝试用语言、图画等表现事物的特征,积累了简单的记录经验。结合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活动从认识形象的天气符号入手,引导幼儿发现天气的多变,从而引发关注,并通过合作配图、交流讨论,真切感受天气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并引发后续的关注。

[设计理念]

充分体现《纲要》和《指南》精神的科学教学活动是以幼儿为主体的,它不仅仅关注科学知识的获得,还更重视科学素养的养成、科学兴趣的培养。“多变的天气”这一教学活动,以“多变”为主题,通过三个环节的不同设计,使幼儿主动发现天气的多变,感受天气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引发对天气的关注。环节一,利用天气与符号间的多次转换,形象地了解天气的变化,并与环节三链接,体现“多变”的主题;环节二设置了有意义的情境,以配图形式,将天气与幼儿生活相联系,让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发现,知道在不同的天气下需要做合适的事情。同时通过交流讨论,分享同伴间不同的思考;环节三既是对前面经验的链接,又为后续关注提供铺垫。

[目标预设]

1.认识晴、雨、雪、雾等天气符号,发现天气是多变的,引发对天气的关注。

2.知道在不同天气需要做合适的事情,感受天气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活动准备]

Ppt课件小组操作板(含晴雨雪雾符号、√×?符号、图片插槽设置等)每组8幅生活图片(晒被子、放风筝、轮船、飞机、伞、墨镜、帽子、口罩)[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引出天气符号今天的天气怎么样?(以晴天为例,结合幼儿回答,ppt出示晴天图片假如请你用一个符号来记录晴天的话,你会怎么记录?

我们看看生活中是怎么记录的——出示晴天天气符号(评析:从今天的天气导入,自然引发幼儿的兴趣,并且利用幼儿已有的记录经验,建立起天气与天气符号之间的联系,了解生活中可以用天气符号来记录天气,从天气转换到符号)二、认识各种天气符号,发现天气是多变的1.认识各种天气符号(1)认识雨天符号(如当天为雨天,与步骤一中内容互换)出示雨天符号——看到这个符号,你知道表示什么天气吗?

(评析:利用ppt链接,设计可随机调换的符号,可结合当天的天气与步骤一中的图片内容灵活调换)(2)认识多种天气符号出示多种天气符号(晴、多云、阴、雨、雾、雪、沙尘)除了晴天、雨天,你还知道哪些不同的天气?从符号中你也能找到吗?有没有你看不懂的?(结合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天气图片)(评析:当幼儿对符号有了概念之后,又从符号转换到天气,从众多的符号中找出相应的天气,初步感受天气的多样)2.了解同种天气不同程度的符号(1)出示三种雨天符号为什么同样是雨天,要出现三种不同的符号?

(2)除了雨天,有没有其它天气也会用不同程度的符号表示?(结合幼儿回答,ppt展示雪、风等天气不同程度符号,拓展经验)例:小雪、中雪、大雪、暴雪例:不同等级的风(评析:从单一的符号到三种不同程度的符号,是在上一环节基础上的递进,上一环节是不同天气的变化,这一环节是相同天气不同程度的变化,通过符号→天气的转换,再次感受天气的多变。)3.小结原来,天气的变化有这么多,有晴天、阴天、雨天,还会刮风、下雨、下雪起沙尘,同一种天气还会有很多不同的变化。

(评析:小结,将经验进行适时的提升与总结)三、合作配对图片,感受天气与生活的关系1.为四种典型的天气进行生活图片配对,知道不同天气下做哪些合适的事情(1)讨论配对方法,了解合作要求①Ppt展示8幅生活图片:晒被子、放风筝、轮船、飞机、伞、墨镜、帽子、口罩这些图片表示生活中我们会做的事情,你看懂了吗?

②出示操作板(以晴天为例)怎样才能从8幅图中选出所有适合晴天的图片?三个人一组,该如何合作?遇到有不同意见怎么办?

(师结合幼儿回答,梳理配对方法与合作要求,如:可以一张张图一起看,也可以全部放在桌子上一起讨论,一起看;合作时可以一起先看,再配对,再检查,也可以有人负责配对,有人负责介绍;遇到有疑议的,可以讨论或者放在操作板?区)(2)幼儿三人一组,合作配对图片(评析:图片配对,截取了幼儿生活中典型的情境,将天气与生活的关系,巧妙的用游戏配对的形式呈现,使幼儿在自我分析、配对的过程中获得发现,而不是机械的学习。)2.交流讨论,感受天气与生活的密切关系(1)分享合作经验哪一组完成最快,你们是怎么合作的?

(2)交流操作结果你们选了哪些适合X天的图?怎么选出来的,为什么这么选,说说你们的想法?

结合幼儿回答,进行经验拓展或提升①例:晴天除了晒被子,还可以晒什么?为什么这些事情都适合在晴天做?

②例:雾天为什么乘船、做飞机都不适合在雾天进行?雾天为什么适合戴口罩?

(3)提出疑议问题,引发幼儿思考①例:雨伞为什么晴天、雨天、雪天都适合用伞?这8幅图中还有没有别的事情在不同天气情况下都适合?

(评析:交流体现了幼儿思维过程的碰撞,因为配对的结果不是的,所以通过交流可以了解到幼儿的不同想法,进行同伴间的经验分享。这一过程是开放式的,对幼儿具有思考、分析、表述等方面的多重挑战。)3.小结原来变化的天气会影响我们的生活,根据不同的天气情况,我们可以进行合理的安排,选择做一些合适的事情。

(评析:适时小结,再次归纳提升。)四、介绍极端天气,引发继续了解的兴趣1.介绍极端天气出示极端天气图片或播放视频剪辑——沙尘暴、台风、干旱、暴雨、暴雪、雾霾除了我们了解的天气,还有很多极端天气,你知道它们吗?

2.引发继续了解的兴趣极端的天气会给我们生活带来很多灾害,你知道会有些什么灾害吗?

这么多极端天气是因为什么原因产生的?在极端天气里人们又可以做些什么事情来应对呢?

变化多端的天气留给我们很多的疑问,让我们一起回家寻找答案,明天继续交流。

(评析:从常见的天气转换到极端的天气,这是“多变”的再次递进,既链接前面的经验认知,又为后续的关注提供铺垫。)

<<<返回目录

篇10:幼儿园中班公开课教案

[教材简解]

本次活动的取材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了生活中常见的一个现象——三角架。用小木棒、橡皮泥,通过游戏引发幼儿探究,再次尝试最后运用于实践,在动手动脑的操作探究当中,扩大了幼儿探究的空间。活动中第一环节是鼓励孩子用小木棒将橡皮泥撑起来,让他们有个思考的空间,在第二环节是用最少的棒将橡皮泥撑起来,这个环节中激发了孩子深入探究的兴趣,第三环节提升迁移幼儿已有知识经验,是从实验到运用的转换。

[设计理念]

“三脚架”在人们的生活中运用得比较广泛,但是孩子们可能关注得比较少,有时候就算见到了也不一定会注意它、探究它。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孩子们在玩木棒的时候无意中把很多根木棒直立着靠在一起竟没有倒下,孩子们对此很惊奇,于是产生了设计这样一个幼儿园活动的想法,试图通过幼儿园活动引导幼儿进一步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而对于科学幼儿园活动来说,培养孩子正确的科学态度、方法和技能无疑也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因此,我有意识地在幼儿园活动中设计了操作与记录的要求,让幼儿在学习同伴互助、有效利用同伴幼教资源的同时学会交流与分享,从而获得共同发展。

[目标预设]

1.尝试用游戏棒架起彩泥的方法,发现“三脚架”具有稳定性。

2.在制作“三脚架”的过程中能发现并乐意解决问题。

3.喜欢科学探究活动,体验操作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游戏棒、橡皮泥、扭扭棒、竹签、铃鼓等。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游戏棒和橡皮泥,初次尝试用筷子把彩泥撑起来。

1.出示游戏棒和橡皮泥。

(1)这是什么?我们平时是怎么玩的?

(2)看谁能用一些筷子把橡皮泥稳稳地撑在桌上,想接受挑战吗?(想)那待会就请小朋友去试一试,可以多选几根游戏棒哦,然后稍稍用点力插进橡皮泥里,插完后要稍稍调整角度,松开手试试会不会倒,会倒就说明还没有成功,还需要在继续试,如果能撑起来不倒,说明你成功了,那就请你把成功的作品放桌上不动,人走到座位上休息一下,好吗?现在就请小朋友用桌上的材料去试试看。谁能用游戏棒把橡皮泥撑起来,让橡皮泥稳稳地站在桌上?看看你用了几根筷子?

2.幼儿自由尝试,教师指导。

3交流尝试结果。

(1)你们都成功了吗?你用了几根游戏棒将橡皮泥撑起来的?

(2)师:谁来介绍下,你成功了没有?你用了几根游戏棒把橡皮泥撑起来的?你是用什么办法让筷子起来的?上面怎么插的?下面呢?

(3)教师小结:我们在做的时候,每根游戏棒的一头插在橡皮泥的中间,要靠靠拢,高度一样高,下面呢,要分分开,才能将橡皮泥撑起来的哦。(比较幼儿的作品,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幼儿发现棒必须撑开才能站起来)【评析:“三脚架”在人们的生活中运用得比较广泛,但是孩子们可能关注得比较少,有时候就算见到了也不一定会注意它、探究它。我利用孩子们在玩游戏棒的过程中提出游戏目标,要幼儿用一些游戏棒和橡皮泥结合,使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直立着靠在一起不倒下。孩子们在操作过程中先试,在试试玩玩中对于结果也很惊奇。】

二、第二次探索,尝试用最少的游戏棒将橡皮泥撑起来。

1.交代操作要求。

师:刚刚大部分小朋友都成功了,没成功的也不用灰心,等会老师给你们机会继续完成!那接下来我们要接受新的挑战咯!你准备好了吗?那听清楚了:我想请你们试一试,用最少的游戏棒将橡皮泥稳稳地撑起来。是用最什么的游戏棒将橡皮泥撑起来?是要比一比谁用的游戏棒最少哦?再试试看吧!

2.幼儿探索,教师指导。

3.交流操作结果。

你最少用了几根游戏棒把橡皮泥撑起来了?(3根)有没有比3根更少的了?

4.小结。

我们发现,围绕一个中心点,把三根游戏棒搭成一个三角形,就能又方便又稳固地把橡皮泥撑起来。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三脚架”。

【评析:第二个环节中,我提出用最少的小棒使其站起来,很多幼儿在第二次操作中带着游戏的目的来操作,对活动越来越感兴趣。这一系列操作活动试图通过活动来引导幼儿进一步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

三、介绍各种“三脚架”,结合生活,谈谈三脚架的作用。

1.人们根据这个发现做了很多有用的架子,在生活中你有没有看见过三脚架?它有什么用?

2.用课件演示各种三脚架。

老师带来了几张图片,看看它们的三脚架在哪里?请你找出来?(请幼儿用笔划出三脚架的位置)(1)(出示相机三脚架图片)师:看看这是什么三脚架?他有什么用啊?(拍照的时候可以把照相机放在上面,这样拍照就更稳更方便了)(2)(出示画画三脚架)师:那这个是什么三脚架?(可以在上面画画,有了这个三脚架啊,就可以把纸架在上面画画了,很方便)(3)(出示三脚凳图片)师:看看这张凳子和我们坐的不一样吧,它有几只脚?所以我们叫它三脚凳。(4)(出示多层三脚架)师:这个呀是多层三脚架,它的每一层都可以用来放一些生活用品,可以放很多东西,不占地方,非常方便。(5)(出示架子鼓图片)师:看看这张图片中哪里有三脚架?圆圆的那个可以敲出声音来的是什么啊?(鼓)在鼓的下面有三脚架,所以叫它架子鼓。

【评析:通过幼儿自主探索,发现“三脚架”支撑的原理,培养幼儿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图片讲述生活中的“三脚架”,提升幼儿的知识经验。幼儿在观察过程中,既理解、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点,又体验了探索的乐趣、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

四、用三脚架原理制作“架子鼓”,体验成功的乐趣。

1.介绍材料及制作要求。

这里有一些竹签和扭扭棒,请你们用“三脚架”的原理,三人合作制作一个鼓架,把铃鼓撑起来。一个人拿住竹签,一个人用扭扭棒把竹签扎紧,注意要多扭几圈。再把三根竹签撑开来,摆成三脚架的样子。(请个别幼儿配合示范)【评析:中班的孩子都已经有了一定的操作经验,但合作的能力需要在各种活动中不断加以巩固和提高的。而对于科学活动来说,培养孩子正确的科学态度、方法和技能无疑也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因此,老师也有意识地在活动中设计了合作的要求,让幼儿在学习同伴互助、有效利用同伴资源的同时学会交流与分享,从而获得共同发展。】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提醒幼儿一定要把竹签扎紧。

3.展示作品,请幼儿演奏,感受成功的乐趣。

【评析:《纲要》指出:幼儿园“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本次活动就充分体现了教师对这一要求的理解。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自主操作贯穿始终。在活动中对操作结果的总结,都充分尊重了幼儿的主体地位,为孩子创造了更多的思考探究的空间,让孩子做活动的主人,从而真正成为了孩子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领者。幼儿在合作操做过程中,既理解、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点,又体验了探索的乐趣、成功的喜悦,从而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也更浓了。】

五、延伸活动。

请幼儿回家再找找还有哪些有用的三脚架,用“三脚架”的原理还能做出哪些有用的东西。

活动反思:

幼儿科学教育通过幼儿动手操作,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从而使孩子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对本次活动的总结如下:

1、两个探究和两个递进,两个探究分别是开始部分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的引导探究和活动主体部分的幼儿的自主探究。两个递进是开始部分孩子进行第一次探究完了之后教师的阶段小结和结束部分的知识经验的梳理提升小结。让幼儿深入讨论,相互交流获得正确认识。让幼儿在集体讨论中,听取别人的意见,用事实说明问题,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在这个环节中,提问的方式主要有三种:A、开放式提问;B、递进式提问;C、自由式提问。提问刚开始难度不大,层层递进,由浅入深。重点是让幼儿参与,营造一个轻松民主的交流氛围。

2、科学活动中,我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有了物质帮助,我再进行语言引导,孩子在进行大胆探究后会找到答案的。这样孩子的知识经验才能得到提升,并且记得牢固。

获得成功的快乐,培养一个会运用知识,会生活的人,才是教学的真正归宿。为了把新知识新经验再应用到实现生活中去,我安排了最后一个“制作架子鼓”的环节。让孩子真正已经掌握了所有的知识、会运用知识,更多的时候,我们还是要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们运用已有的经验去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真正做到科学经验从生活中来,再用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检验,再发现新问题,引发新的认识过程。

<<<返回目录

篇11:幼儿园中班公开课教案

下雨啦,下雨啦,蚂蚁躲在蘑菇下,蘑菇伞;下雨啦,下雨啦,青蛙躲在荷叶下,荷叶伞;下雨啦,下雨啦,虫子躲在树叶下,树叶伞。

快乐识字蚂蚁 青蛙 虫子 蘑菇 荷叶 树叶

我班有个小问号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好奇、好问,求知欲强,他们看到自然界中和生活中不理解的地方总是喜欢问“为什么”。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选用儿歌《我班有个小问号》作为素材,让幼儿大胆提问并尝试用绘画和记录的方式学习仿编儿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幼儿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培养他们从小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活动目标】

1.乐意向“小问号”学习,培养爱动脑、多提问的良好习惯。

2.复习并尝试仿编儿歌《我班有个小问号》。

3.学习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问题,愿意积极争当“小问号”,增强求知欲与好奇心。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故事《小问号》的插图、“?”教具、记号笔人手一支、16开白纸若干张 、KT板一块、“问号大王”皇冠一个、糨糊等

【活动过程】

1.利用故事和儿歌导入活动,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师:(出示“?”教具)这是什么符号?表示什么意思?

幼:这是小问号,表示提问题。

师:对了,这是小问号,我们提问题的时候就要用到它。一起跟“?”宝宝打个招呼吧。

幼:小问号你好!

师:(代替小问号回答)“小朋友们好。”

此环节运用拟人化的方式呈现形象化的小问号宝宝,旨在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师:这儿有一个关于小问号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幼:想。

教师一边出示教学挂图,一边讲述故事《小问号》。

抓住幼儿喜欢听故事这一特点,结合幼儿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 ,将一些浅显易懂的问题置于故事之中,并利用故事插图,帮助幼儿很快熟悉故事内容,为幼儿回忆故事中小刚的问题奠定基础。

师:刚才老师讲的故事叫什么名字呀?

幼:《小问号》。

师:故事中的小朋友叫什么名字呢?他提出了哪些问题呀?

幼:叫小刚。他问早晨醒来为什么要穿衣服?为什么要刷牙?

幼:天为什么会下雨?穿上雨衣身上就不会淋湿吗?

幼:月亮为什么挂在天上?为什么不会掉下来?

…… ……

师:你们喜欢小刚吗?为什么?

幼:喜欢,因为他会问好多好多的问题。

幼:他问的问题我们也想知道答案。

借助非常形象的教学挂图,幼儿很容易地就回忆起了故事中的问题,他们一个个争先恐后,跃跃欲试,不仅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而且也想当个聪明的孩子。

师:我们也学过一个有关‘小问号’的儿歌,儿歌中的小朋友叫什么呀?

幼:李苗苗。

师:我们一起把这个儿歌说给小刚听听吧。

师幼共同朗诵儿歌《我班有个小问号》

通过复习,不仅再现了儿歌的内容,还为下面仿编儿歌埋下了伏笔。

2.幼儿尝试提出问题,并仿编儿歌《我班有个小问号》。

(1)激发幼儿当“小问号”的兴趣。

师:你们想不想也来做“小问号”呢?

幼:想。

师:那么你们想知道一些什么问题呢?

幼:为什么医生的衣服和帽子上都有一个红‘+’字呢?

幼:为什么西瓜里会有种子?

幼:为什么蝴蝶会在天上飞?

…… ……

(2)幼儿各自以绘画的形式问“为什么”。

师:今天,就让我们把自己想知道的问题用记号笔和白纸记录下来,画的时候要注意画面大一些,让别人一看就能明白你提的是什么问题。

教师在布局、构图上给幼儿以适当指导,并鼓励幼儿提出与别人不同的问题。

鼓励组内幼儿互相交流各自提出的问题。

此环节中,有的幼儿画了一只猫去追老鼠,有的画了太阳和月亮……他们提出各种各样的“为什么”,情绪高涨,连平时不怎么喜欢画画的小朋友也大胆地用纸和笔提出问题。

(3) 师幼交流各自提出的问题。

请3~4名幼儿将自己画的问题拿到前面,展示给同伴看并提问。

老师鼓励幼儿从多角度提问题,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辅助表达自己的问题。

幼:为什么小鸟会在天上飞?为什么猫要去捉老鼠?为什么小鸡喜欢吃虫子?为什么人不能飞上天?

幼:为什么西瓜里会有种子?为什么买东西要给钱?为什么大树会长那么高?为什么鱼会在水中游?

…… ……

(4)师幼共同仿编儿歌

师:小朋友们提出了很多问题,我们来给问题提的多的小朋友戴上“小问号”头饰,把他的名字和提出的问题一起编到儿歌中。

师请一名幼儿上台,展示他的问题。

幼:我班有个××,大家叫他小问号。他问老鼠为啥会怕猫?为什么秋天果树上会结果实?为什么地球是彩色的?为什么糖吃多了会蛀牙?老师听了微微笑,夸奖××肯动脑。只要大家勤学习,将来一定会知道。

师:真不错,我们一起为××鼓鼓掌。

再请若干名名幼儿上台展示问题,集体仿编儿歌。

仿编诗歌将整节活动推向了高潮,当听到全班小朋友将自己的名字编入到了儿歌中时,他们都会露出会心的微笑,显得非常神气。其他没有上台的幼儿也非常活跃,羡慕那些同伴可以将自己的名字编入儿歌,平时胆小的幼儿也跃跃欲试,课堂气氛空前活跃。

3.布置“小问号”专栏,引导幼儿尝试相互寻求问题的答案。

请幼儿将自己画出来的问题贴到KT板上,布置“小问号”专栏。

师:今天,我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你们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

幼:知道。

幼:不知道。

引导幼儿互相探讨别人提出的问题。

幼:我知道燕子的尾巴为什么像剪刀一样?因为燕子在天上飞的时候,剪刀一样的尾巴能帮它掌握方向,保持平衡。

…… ……

师:对于不知道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什么途径来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呢?

幼:可以上网查。

幼:可以回家问爸爸妈妈。

幼:可以看图书和电视。

师:小朋友们真棒!提出了很多的问题,有些问题的答案你们已经知道了,有些问题的答案你们还不知道。回家后,可以对你感兴趣的问题尝试寻求答案。

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问题的能力,教师在鼓励幼儿提出问题的同时,也应当引导幼儿积极地通过多种渠道寻求问题的答案,让幼儿做到不仅会提出问题,还会寻求问题的答案。

篇12:幼儿园中班公开课教案

活动目标:

1、知道迷路之后该怎么办,了解如何正确分辨方向。

2、懂得迷路之后不要害怕,要大胆、礼貌的向他人寻求帮助。

3、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4、培养幼儿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故事内容图片,ppt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今天赵老师的好朋友鼠先生遇到了一个大问题,想请小朋友帮帮忙。

2、师:我们一起听听它遇到了什么问题。(出示ppt)

二、分段讲述。

(一)幼儿观看故事前半部分。

1、师:鼠先生遇到了什么问题?

2、师:鼠先生为什么找不到鼠小姐的家?(因为鼠先生迷路了)

3、师:鼠先生应该怎么办?幼:可以问警察,可以做记号等。

(二)观看故事后半部分。

1、师:那最后鼠先生找到鼠小姐的家了吗?幼:找到了。

2、师:鼠先生是用了什么办法找到鼠小姐的家的?(幼儿:问了许多的小动物,幼儿自由回答)

3、教师与幼儿角色扮演。

三、经验迁移。

1、师:鼠先生迷路了之后是通过问路的办法找到鼠小姐的家的,那如果有一天我们小朋友一个人在外面迷路了该怎么办呢?(幼儿自由回答,教师适当给予提示、指导)

2、小结:迷路后可以使用的办法有,记住自己家的门牌号、电话号码、父母手机号,打电话给家人;向路上的行人问路;找警察叔叔,让他们把自己送回家……3、我们回家后可以问问家长还有什么好办法,下次活动时大家在一起进行交流。

四、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帮鼠先生找到了鼠小姐的家,他们高兴的拥抱在一起,那我们也很开心,我们一起和鼠先生、鼠小姐跳舞好吗?

活动反思:

活动中,教师通过情景表演、问题讨论等方法,使幼儿了解一些自我保护的常识,知道迷路时应怎么求救,培养了幼儿初步的'安全意识。在幼儿的回答与表现中发现孩子们对城市里、商店(超市)里迷路了怎样求救比较有想法,能说出许多,但对于农村里、夜间怎样想办法求救,感觉有点困难,所以在这些方面还需要继续培养,此外还发现班级幼儿中有的连自己父母的名字、电话、住址都说不清楚,需要加强引导教育,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

篇13:幼儿园中班公开课教案

活动目标:

1.知道“陌生人”的含义,懂得不轻信陌生人的道理。

2.能初步识别陌生人的哄骗行为,树立初步的防范意识。

3.提高遇到危险沉着冷静处理问题的能力。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视频:《不跟陌生人走》、《陌生人我不怕》PPT

2.歌曲《小兔子乖乖》

活动过程:

一、歌曲引入,了解哄骗提问

1.播放歌曲《小兔乖乖》。这首儿歌小朋友们熟悉吗?这首儿歌的名字谁知道?那《小兔乖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2.小兔子开门了吗?

3.小兔子是怎么知道大灰狼不是妈妈的?

教师小结:小兔子让大灰狼把尾巴从门缝里伸进来瞧一瞧,判断出这不是妈妈的尾巴。小兔子真聪明,遇到问题不慌不忙,动脑筋想办法,值得我们学习。

4.提问:如果小朋友一个人在家,有人来敲门,你会怎么做呢?是所有的人敲门都不开吗?(引导幼儿联系实际思考判断。并通过追问:是所有的人敲门都不开吗?进一步引导幼儿判别自己的亲朋好友等熟悉的人会开门,不认识的人就不开门。)

教师小结:当敲门的是自己熟悉的.叔叔、阿姨时我们可以开门,不认识的人我们就不能开门,我们把这些不认识,不熟悉的人称为“陌生人”。

5.讨论:为什么不能给陌生人开门呢?(会骗人、会偷东西、会把小孩带走……)教师小结:对,陌生人有可能是坏人,我们不能轻易相信陌生人。

二、观看事例,引发思考

1.有个叫小雨的小朋友自己在街上玩的时候碰到了一位陌生的阿姨,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做的。

2.播放视频《不跟陌生人走》,到“阿姨想带小雨走”停止。

提问:

(1)如果你是小雨,会跟那位阿姨走吗?

(2)为什么?

3.我们看一下小雨到底会怎样做,继续播放视频,请幼儿看完后提问:

(1)那位阿姨是怎样把小雨骗走的呢?(她说妈妈有事,请她来帮忙接小雨的)

(2)这位自己称是妈妈同事的阿姨小雨认识吗?

教师小结:所以无论别人怎么说,只要你不认识的人都是陌生人,陌生人都不能轻易相信。(通过引发幼儿思考,让幼儿进一步了解“陌生人”的含义。)

(3)小雨的好朋友用了什么办法救小雨呀?

(4)我们怎样判断陌生人说的话是真是假呢?

(引导幼儿通过讨论得出一些常用的判别方法,如:给家里人打电话,询问警察叔叔,找老师帮忙等等)

4.提问:小朋友们想一想如果小雨真的被带走的话,会有什么后果?(会被卖掉,被带到其他的地方去,就见不到妈妈了)

5.总结:所以我们坚决不能跟陌生人走。

三、判断推测,引发讨论

现在我要来考考咱们的小朋友是不是真的知道遇到陌生人应该怎么做了。

情景一:陌生人给小朋友玩具。

这幅图上发生了什么事情?(陌生人给小朋友玩具)提问: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播放情景二:陌生人给小朋友好东西吃。

这幅图上发生了什么?(陌生人给小朋友东西吃)提问: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播放情景三:陌生人带小朋友找妈妈。

问题:遇到这幅图上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教师小结:我们的身边大部分都是好人,但也会有坏人。遇到事情要多动脑筋,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也不能随便跟陌生人走,做个机智勇敢的好宝宝。

教学反思:

从执教的情况来看,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组织语言还有待加强,如何让孩子对你的提问或是小结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热门教案

学诗词

学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