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美术教案(一年级美术教案人教版)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一年级美术教案(共含18篇),供大家参考。

篇1:一年级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春季给自然界带来的变化,知道表现春天的常用色彩。

2、记忆色彩,利用各种方法表现春天的色彩。

教学重点:

观察和记忆色彩,利用各种方法进行表现。

教学难点:

涂色的方法以及整体的色彩倾向。

教学准备:

教师:油画棒、水粉颜料等

学生:油画棒、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稳定纪律、检查用具

导入:

1、欣赏图片,提问:

这里表现的是什么季节?用了哪些色彩?

2、小组讨论: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春天给大自然带来了什么变化?

欣赏探究:

欣赏分析:课本里的学生作品是采用什么方法完成的?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表现春天?

教师示范自由的表现春天的方法。

活动体验:

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堂指导。

小结评价:

作业展示和评价。

指导学生收拾东西和保存作业。

篇2:一年级美术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制作“会动的小纸人”培养学生设计意识和动手能力,以及主动观察探究学习意识和能力。

2、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并强化学生与同学交流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学会设计制作小纸人。

教学难点:纸弹簧的制作方法。

教学内容:

一、导入

出示小纸人范例,引入课题

二、新课

1、观察纸弹簧,尝试折纸、探究(发白色纸弹簧范例供研究)

2、折彩色纸弹簧,请学生演示,小组互学

3、对比、发现(纸弹簧大头在上和小头在上晃动的不同)

4、学会看工作图,说一说制作过程

三、学生制作

巡视,指导

四、展评、拓展

1、展示学生作品评价,自评、互评,展示有特色的作品

2、展示加了腿的双面纸人,小纸人小丑,激发想象创作。

五、小结

表扬学生表现,整理物品

篇3:一年级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欣赏及只作拉花的方法,能够剪制一种以上的拉花并能设计出多种用途。

2、通过活动,增进相互合作意识及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

3、培养保护环境既美化环境的意识。

4、培养学生感知、观察、探索能力,能主动尝试以不同方法、不同材料,探索各种造型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激发学生探索意识,鼓励学生自由发表。

2、自主学习拉花的制作方法,并能为拉花设计出多种用途。

教学准备:

彩纸、剪刀、胶水、拉花作品

教学过程:

1、出示拉花作品

2、说一说你见到过像这样的东西吗?

它有什么作用?美化

3、分析拉花作品

引导观察制作图

(1)分析异同

小组讨论

(2)试一试

分析你的作品做的好(不好)的原因。

4、尝试不同的剪法

5、美化

说说你可以用拉花怎么来美化。

用拉花美化自己,或美化环境。

把拉花连起来,美化。

篇4:一年级美术教案

课题:

太阳

教学目标:

1、采用揉、捏、粘、压等技法进行简单的浮雕造型创作。

2、培养创新和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采用泥塑的方法表现太阳的脸和光芒。

教学难点:太阳五官及光芒的多种造型及富于个性的色彩变化。

教学准备:彩泥及附带工具。

教学过程:

一、上节课作业简单回顾。

二、出示泥塑作品《美丽的太阳》。

1、学生分析作品的表现方法,制作方法。

2、教师出示课件中关于揉、捏,搓、粘、压等方法的图象。

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制作的动作。

4、出示更多的泥塑作品,让学生欣赏。引发思考,提高学习的效率。学习泥塑的基本方法,为接下来的造型表现作铺垫。引导学生探究,发现。

三、布置学生制作泥塑太阳。体验造型艺术的乐趣,启发学生个性发展,自主学习。

四、(把制作好的作品布置在底版上,学生互相观摹。)

展示自然界的太阳,生活中的和神话中的太阳。感受成功的喜悦。拓展学习领域,丰富学生知识。

执教时间:3月6日――3月9日

札记:

在美术课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创作带来的乐趣,同时丰富他们的艺术经验,加深他们对艺术的喜好和热爱。在本课中我利用课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通过比较性的欣赏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画家及其作品表现风格的理解,并从大师作品中迁移到学生的绘画里,拉近创作距离,更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篇5:一年级美术教案

课题:

太阳

教学目标:

1、采用揉、捏、粘、压等技法进行简单的浮雕造型创作。

2、培养创新和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采用泥塑的方法表现太阳的脸和光芒。

教学难点:

太阳五官及光芒的多种造型及富于个性的色彩变化。

教学准备:

彩泥及附带工具。

教学过程:

一、上节课作业简单回顾。

二、出示泥塑作品《美丽的太阳》。

1、学生分析作品的表现方法,制作方法。

2、教师出示课件中关于揉、捏,搓、粘、压等方法的图象。

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制作的动作。

4、出示更多的泥塑作品,让学生欣赏。引发思考,提高学习的效率。学习泥塑的基本方法,为接下来的造型表现作铺垫。引导学生探究,发现。

三、布置学生制作泥塑太阳。

体验造型艺术的乐趣,启发学生个性发展,自主学习。

展示自然界的太阳,生活中的和神话中的太阳。感受成功的喜悦。拓展学习领域,丰富学生知识。

执教时间:3月6日――3月9日

札记:

在美术课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创作带来的乐趣,同时丰富他们的艺术经验,加深他们对艺术的喜好和热爱。在本课中我利用课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通过比较性的欣赏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画家及其作品表现风格的理解,并从大师作品中迁移到学生的绘画里,拉近创作距离,更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篇6:一年级美术教案

学情分析:

在对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观察中我发现:他们比较喜欢自己独立完成美术作品,沉浸在自己的美术天地中,心理上对于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还不能很好的参与、接受。教材分析:本课是以船为载体,从感知、认知到思索、表现,多层面地拓展学生学习的时空。课文首先一提问方式引发学生主体的感知:你见过什么样的船呢?师生开始共同探索船的由来、发展、用处及类型。坐船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呢

引入身临其境的记忆和感受。向同学介绍你感兴趣的船上有些什么。了解和交流他人的`经历、见识和乐趣。启发性的文字语言很贴切地打开了探究性学习的局面。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感知和对消息的捕捉,实践研究性的学习过程。

2、会用有特征的形构成不同用途、不同特点形状的船,表达个性。

3、在探究性学习和儿童艺术表现过程中,领悟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科技和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于:抓住船的结构特点,大胆表现自己心目中的大船;难点在于:探究过程中立意和构思,生动画出船的状态。

教学准备:

船的图片及图像资料,水彩笔、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具准备情况,稳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

1、谜语:两头尖尖像月牙,水上行走全靠它。揭示课题:船

2、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对船有哪些了解,反馈学生课前搜集船的知识。教师提出问题:

(1)你知道的船有哪些?

(2)它们有什么用途呢?

(3)请你说一说坐船的感觉是怎样的呢?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搜集信息的能力。)

三、讲授新课:

(一)观察欣赏:播放课件,了解船的种类及其功能特征有什么不同?学生一边欣赏一边思考问题:

1、它们的外形一样吗?

2、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它们的功能特征有什么不同?

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对各种船进行简单的讲解。

学生归纳总结: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扩大学生视野,使学生了解不同的船用途不同。发散学生思维,开发创造力。)

(二)教师示范讲解画船及构图的方法:

1、画一条波浪线。贯穿画纸,从左到右。

2、画船身。用有特征的形概括自己感兴趣的船身,船头高高扬起,画在画面中间船身要大要长。

3、局部结构的表现:体现船的种类。

4、装饰船:体现船的功能。

5、添加背景:画水中与天空的景物。

设计意图:(让学生直观了解画船的方法,学会画船及构图。)

(三)欣赏交流。

1、欣赏学生的作品,有童话故事里的船,生活中的船,卡通船。

2、学生交流,自己准备画一艘什么样的船。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构思,会用有特性的形构成不同用途、不同特点运动状态的船,表达个性。)

(四)学生作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评价小结。

给自己的船命名,讲讲船的功能,描述人与自然、人与船之间的故事。

(六)课后延伸与拓展。

1、结合史实和现实中的有关船的故事,研究船的种类和功能。最大的船有多大?有什么最先进的船?将来的船是什么样的?

2、世界各国有哪些远洋史和航海家,他们为人类作出了什么贡献?(哥伦布、麦哲伦、郑和)

板书设计:1、船

步骤:

1、画波浪线船

2、画船身

3、局部结构的表现

4、装饰船

5、添加背景

四、课后反思:

本课我通过展示大量的图片,同时结合讲解,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了解各种船的功能与特点,领悟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科技和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启发学生劳动创造文明、智慧的意识,拓宽知识面,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我自己的示范与讲解让学生学会画船的方法。欣赏童话故事里的船,生活中的船,卡通船等学生作品,让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并说一说自己准备画一艘什么样的船,发散学生的思维。

存在问题:在欣赏穿的过程中我应该给学生更充分的时间进行区别比较,使学生真正地了解船的功能与特征。在示范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使用夸张的手法来突出船的特征,打破学生对船存在的固有模式。在评价这一环节,因为时间有些紧张所以学生不能充分地展示、交流自己的作品。

篇7:美术教案-一年级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一年级美术教案

小动物盖房子

1、教学目标

了解造型活动中绘画、撕贴、捏泥等不同的表现方式。

能应用较为合理的方法,大胆想象,为小动物建造一所有特色的房子。

在学习活动中体会助人为乐的含义。

二教学过程():

1、创设生动的'情境,讲述故事,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创作愿望。

2、引导学生续编故事。

3、欣赏教师制作的房子和动画片中造型有趣的房子后。

引导学生展开思路好象交流:

我准备给小白兔造怎样的一座房子呢,需要用些什么样的材料最合适,该怎样制作?

4、教师通过课件讲解制作和表现的方法。

让学生学回用夸张变形的方法,将普通房子设计得新颖独特。

5、学生动手制作,自主表现。

6、启发学生再次续编森林里的小动物为小兔建好房子后,是怎样一起度过冬天的。

7、作业要求:

比一比,看谁设计制造的房子新颖独特。

篇8:一年级美术教案

一年级美术教案

学科

美术学科

课题

第5课《闪光的烟花》

课型

综合艺术课

课时

1

教学目标

1、激发对生活的热爱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1、加强学生对烟花的认识。

2、用剪纸屑和画彩线的方法表现烟花的样子。

教学重点

难点

1、重点:体会烟花美丽的色彩和花一样的造型,并画出自己心中的美丽的烟花;

2、难点:在手工过程中,彩色纸屑的剪制过程级学生烟花的绘画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音乐、烟花动画效果、彩色纸屑、四张整开的黑纸等;

2、学生:剪刀、油画棒等。

板书设计

《闪光的烟花》

示范画投影

(一)、讨论:

1、小朋友,每年我们到了冬天的时候,我们就要过一个很大的节日,这个节日小朋友最喜欢了,猜一猜是什么节日?

(过年,春节)

2、每次过年的时候,小朋友都干了些什么呀?

3、每年的除夕夜,小朋友都会看见天上放出一朵朵美丽的什么?

(烟花)

(揭题:闪光的烟花)

(二)、讨论:

1、除了过年放烟花,还有什么节日放烟花?

2、你亲眼见过烟花吗?

3、能不能告诉老师,你见到的烟花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颜色?

(三)、欣赏:

1、请学生看着大屏幕;

教师打开烟花效果动画;

备注

以茶话会的形式上课。

学生体验过年的气氛。

(四)、游戏:

教师让学生上讲台,用手点击鼠标,出现烟花的动画,调动学生的兴趣;

(五)、讨论:

1、烟花放上天后是怎样开放的?

2、烟花的'颜色有哪些?

3、有哪些颜色的烟花?

4、你还希望烟花变出什么形状来?

(六)、示范:

1、师提问:小朋友,想不想看一看老师放的烟花?

(学生:想)

2、教师把碎纸屑抛向天空,模拟烟花开放的样子。

(七)、激趣:

小朋友想不想自己也放一放烟花?

(八)、指导手工:

1、让小朋友拿出彩纸和剪刀;

2、学着老师的样子,用剪刀把纸剪碎;(要求每次剪的时候都是一半一半的剪)

(九)、游戏:

1、教师播放喜庆的音乐;

2、教师和学生每人手中都抓几把碎彩纸,像放烟花一样往空中抛,

欢乐的游戏,跳舞。

(十)、绘画:

1、在教室的地上铺上四张大的绘画纸;

2、以小组为一个单位,集体用油画棒画一幅“闪光的烟花图”;

3、学生伴随着欢快的音乐画烟花,教师巡回指导。

(十一)、小结:

1、给画画过程中,集体创作最好的小组发奖品;

2、让小朋友谈谈画烟花的体会;

要求小朋友回家画一幅节日图,比一比谁的烟花最漂亮!

备注

情境演示,激发兴趣。

(略)

篇9:一年级美术教案

教学目的:

1、强调眼、手、脑的结合,感觉肌理尝试用拓印、磨印等不同方法把各种凹凸不平材料的肌理效果表现出来,感觉肌理力求完成一件有趣的作品。

2、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兴趣,感觉肌理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美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从观察、触摸到动手表现,充分感受不同质地材料的肌理美。

2、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表现不同的肌理美,更能创造漂亮的肌理美。感觉肌理

教具准备:

1、搜集各类凹凸不平的、不同质地的材料

2、制作好的磨印、拓印画面感觉肌理

3、用于表现肌理的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导入新课:

A、触摸实物

(有几件东西在没有让它们亮相之前,我想让几位小朋友来用手触摸一下,你有什么感觉呢?)这几件实物分别是:海螺、贝壳、麻袋、树叶、陶瓷等。感觉肌理

B、说说触摸的感觉,导出肌理概念感觉肌理

(这些物体中,有的表面是光滑的,有的是凹凸不平的。)

(这些凹凸不平的物体中,物体本身就有一种漂亮的纹理,出示海螺,看!上面漂亮的圈圈螺旋纹,这就叫做肌理。)

C、出示课题

3、讲授新课:

A、出示树叶,感受它的肌理。

指导学生观察树叶的纹理,用手触摸它的叶脉。(树叶上细细密密的叶脉就象张蜘蛛网一样,有意思!)提问学生:漂亮的`事物把它表现在画面上才好,怎么表现呢?

B、讨论拓印、磨印的方法。

(可以照着画下来,那就是写生。)再进一步提问:如果要把纹理一模一样地表现出来呢?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结合磨印、拓印的画面,使学生开始对肌理的表现有种认识,让学生结合学过的知识说说磨印、拓印的方法。(磨印是把纸覆盖于物体表面,用硬质的绘画工具在上面来回磨出来的效果。拓印是把物体的表面涂上颜料,然后盖印在纸上的效果)

C、说说特别的肌理。感觉肌理

(大自然孕育了这么多奇妙的万物供我们欣赏。)观察桌上的实物,再通过触摸,把你觉得好看的描述一番。(小组交流,个别提问。)

D、学生作业。

用颜料拓印,用彩色铅笔、蜡笔磨印或选择自己的方法,选择一些物体把它们的肌理表现出来。(全体尝试)

E、把自己的满意之作展示一下。说说通过什么方法能让你的作品看上去更有意思呢?引导学生对自己表现的肌理进行联想。<比如肌理的象形性和完整性等。>

归纳出用剪、贴、添画的方法完成更有意思的画面。

F、第二次作业

在完成的肌理画面上再做尝试。

4、巡回指导

5、进行小结:

篇10:一年级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转转儿玩具的原理,掌握制作的反复法,并能独立操作。培养儿童动脑想、动手表现的能力和兴趣,并养成爱创造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转转儿的制作方法和游戏方法。

难点:圆的剪制;转转儿中间部位的制作,组织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制作,形成积极参与的.游戏氛围。

【教学准备】

师:转转儿几个,剪刀,胶水,卡纸,纽扣等制作工具。

生:剪刀,胶水,卡纸,纽扣,线等

【教学过程】

1.活动的准备:

教师和学生充分准备活动工具。教师课前提醒学生在准备剪刀等工具的时候,要注意它们的安全性,准备儿童专用剪刀,并存放、保管好自己的圆规,特别注意圆规的尖部。

2.活动的导入:

师:小朋友们都玩过转转儿的游戏吧?(教师取出转转儿然后旋转起来,激发儿童兴趣。)

3.活动的尝试:

A.教师知道儿童将纽扣穿起来,绳线的两头打结。

B.教师知道儿童尝试让纽扣转起来。

4.活动的发展:

A.师:纽扣太小,如果添上卡纸,再纸上画上美丽的颜色,转起来就会有梦幻般绚丽的色彩出现。

B.看教师的范作,激发兴趣。

C.初步研究、了解制作方法。讨论并掌握制作方法。

转盘的制作:圆规画园---剪出圆形---给转盘涂上漂亮的颜色---确定圆

1)心---将纽扣粘在圆形卡纸的正中间---用针穿孔---穿线并打结---尝试旋转。

2)注意事项:圆心旁边的两个相对应饿点不能距离圆心太远,大致和纽扣的两个对应的孔距离差不多。

D.学生尝试制作。学生利用自己的工具制作转转儿,并在转转儿上涂上漂亮的颜色。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也可以同桌同学合作完成。

5.活动的延伸:

A.试者让转转儿转起来。

B.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和材料制作转转儿?尝试一下,看看自己有没有独到的发现。

C.游戏,相互欣赏交流。举办比赛,谁的转转儿旋转的时间最久,转起来最漂亮。

篇11:一年级美术教案

撕纸添画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能仔细观察撕出的色纸形状,发现并表现出其与生活中的人或物形象之间的联系。

技能目标:能大胆随意地根据碎纸片展开联想并添画成新的形象。

情感目标:在愉快的游戏和制作活动中享受创作的乐趣,有变废为宝的意识,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纸片的各种形状进行有效添画。

教学难点:

形的联想,用添画的事物组成一幅完整的美术作品。

教学准备:

PPT课件、黑色勾线笔、各色彩纸碎片、各色卡纸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从前有个臭脾气公主,只要她一发脾气就喜欢把纸撕碎然后扔得到处都是,她的仆人们每天都要为她清扫像小山一样高的纸屑,仆人们都在感叹:多可惜呀,浪费纸就等于浪费我们砍的树,而且我们每天都要清扫纸屑真的很累很累。仆人们恨极了这位臭脾气公主,但又不敢说。这一天,小公主和往常一样又发了一顿脾气又撕了一大堆纸,这时只听“嗖”的一声,纸片们变成了一个个会动的精灵,它们有的长得像动物、有的长得植物、有的长得像玩具,他们异常生气地围着臭脾气公主抱怨她的浪费,臭脾气公主觉得非常地羞愧,她知道自己错了,她想求得纸片精灵们的原谅,于是纸片精灵们给公主下了一个任务:用以前她撕碎的纸片做一幅漂亮的图画。(师出示主题为臭脾气公主的范画,绘画形式用撕纸添画表现)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猜猜这幅范画是怎么做成的?引出课题(撕纸添画)二、新课讲授:

1.师:小朋友们,看到公主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老师想帮帮她,可是,老师和臭脾气公主两个人的力量太小了,纸片太多。现在臭脾气公主向大家求救了,你们愿不愿意救救她,和老师一起帮她完成任务呀?生:愿意!师:同学们都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但是想要帮助她我们就必须知道方法,下面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学习撕纸添画吧!2.展示说明,强调要点师:撕开的小纸片有着各种各样的形状,它们都和平时我们见过的什么东西的样子有些像呢?我们开动小脑筋,看看哪个小朋友的想象力最丰富!(师课件展示经过添画后的纸片)师:纸片在不同的角度下,有不同的形状,同一张纸片通过添画,分别变化成了不同的东西。(此步骤视情况而定,1.课件演示2.黑板上展示)3.教师根据刚才的添画,师生互动探讨制作步骤,总结出添画的步骤(撕——想——贴——添画)总结出添画的2种方法(1.内部添画2.外部添画)4.师现场示范添画. 4.任务开始,自由探索师:那么现在仆人们已经把公主平时浪费掉的纸屑放在你们每个人桌子了,那么请各位同学完成一张完整的撕纸添画作品。(实际上这些纸屑都是上节课《奇妙的撕纸》留下来的废旧垃圾,老师把它们收集起来重新发给大家)师:引导学生自由地选择桌上的纸片,用老师讲到的完整步骤进行创作。

学生讨论,自由发现,说出自己的联想。

三、学生练习:

1.作业要求:

同学们根据撕下来的纸片,转换不同方向,看看像什么,粘贴在底纸上,添画成自己喜欢的人或物,组合成一副有趣的画面. 2.生大胆创作,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评价 1、完成的作品贴在黑板上2、夸夸自己的画?或把你的画编成一个故事告诉大家。教师可引导学生表达如何联想、形象如何再现。

3、你喜欢谁的画?说出理由。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重在学生的视觉能力,培养自信心,掌握运用语言、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五、拓展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可制作成图画?讨论总结出:布、线、壳等,课后请大家去试试.六、课后小结 1.你今天学到了什么? 2.师:你看,一张张碎纸屑,通过撕、想、贴、画,能把它变得那么漂亮。今后我们要更加认真观察、开动脑筋,用我们勤劳的双手创造出更多更美的画面。好!今天我们的任务完成了!臭脾气公主看到我们这么努力的帮助她,相信她再也不会乱发脾气再也不敢随意浪费纸了。

板书设计:

撕纸添画撕——想——贴——添画(1.内部添画2.外部添画)教学反思:

撕纸添画是综合撕纸、联想、粘贴、添画的学习活动,既有手工工艺,又包含了绘画技能。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不失为一种较为巧妙而有效的综合能力的训练。本课的学习任务是通过撕下的碎纸片的各种形状来激发学生的联想,通过添画来完成学生联想的表达,而形的联想是关键,它上承随意撕纸的结果,下启添画成形的效果。形的联想要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添画时要根据纸片的随意性可简可繁,线条不必画得规范,这就大大降低了完成联想表达的难度,且能使作业更具绘画的生动性。故事的导入让学生的创作更具目的性,故事的穿插为了使课堂更加完整。而板画设计也是一个师范,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篇12:一年级美术教案

一、教材的分析:

本学期美术共18课,教材的内容充分的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创作学习。内容丰富,从而使学生的头脑中逐渐形成简单、具体的形象。本学期在绘画的具体形象上有所要求,学习一些简单的简笔画,把基础打实。

二、学生知识能力及情况分析:

学生刚入校,对学校的常规不了解。年纪小,自律性差。但都比较懂礼貌,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有部分学生有说普通话的意识,能用简短的普通话与老师和同学做简单的交流。个别学生不懂得执笔方法,需要老师不断纠正、督促。至于其他学习成绩还有待于在今后去了解.学生的差异很大,有许多学生基础很薄,需要时间和教师的个别注意。从幼儿园上来需要一定的时间适应新的环境。因此教师的教学态度和理念很重要,让学生对美术产生的畏惧感逐渐的消失。

三、教学目标任务:

1、了解美术的基本知识,认识美术工具,并能使用工具进行简单的美术活动,加强绘画的技能。

2、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及爱好。 3、通过美术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力、形象具体化的观察力等。

四、教材重、难点:

1、学习有关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培养学生空间知觉、形象记忆、创造能力等。

五、针对该年级的教学计划:

该年级学生男生较多,学习很活跃,在课上纪律需要维持,学习简单的简笔画,提高具体思维的能力。

六、主要措施:

1、认真学习美术课术新课程标准,加强有关艺术课教育理论的学习,认真学习研究、钻研美术教材,把握教材内容,抓住重点内容,突破难点及代表性的学习内容。

2、认真备课,不打无把握之仗,备课内容要体现创新,即力求实用,又方便灵活,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

3、按时上课,上足课时,布置作业要有灵活性并能及时批改学生作业。 4、加强课外辅导,特别要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工作。

5、开展多种形式的绘画如实践能力比赛和测评。开展评选优秀作品展评活动。

6、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绘画技能和实践能力的训练。

七、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2 3 4 6 7 8 2

教学内容第一课走进大自然第二课七彩生活第三课新花布新衣服第四课圆圆的世界第五课方方的物第六课找找三角形课时2 2 2 2 2 1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第七课形的组合第八课拼拼插插第九课太阳和月亮第十课秋天来了第十一课水墨游戏第十二课玩泥巴第十三课难忘的幼儿园第十四课像什么呢第十五课站起来站起来第十六课画声音第十七课卡通卡通第十八课土与火的艺术1 2 2 2 1 2 1 1 1 1 2 1

第一课《走进大自然》

教材思路: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领域的美术课。本课是优美的,感性的,斑斓的。大自然的色彩丰富美丽,而红黄蓝三原色可以调配出许许多多的颜色来。用彩色铅笔、油画棒、彩色粉笔或水粉色可以把自己喜欢的颜色画出来,把自己观察到的大自然的色彩表现出来。

课时:

1~2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多种途径感受大自然,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用水粉颜料做调色游戏,认识大自然的色彩。学习用几种基本的颜色调配许多颜色。

教学重、难点:

色彩调配的方法,对颜料习性的掌握。

教学准备:

教师:七彩自然的图片若干,颜料,彩笔,几种蔬果切面,范作等。

学生:收集的与大自然有关的图片,水粉颜料、调色盘、毛笔、水罐、抹布、作业纸等。

教学过程:

——欣赏及交流:

1、观看大自然的风光图片或记录片。(如四季美景)认识各种颜色,认识红黄蓝三原色,橙、绿、紫三间色,大自然太迷人啦,这么丰富,美丽的色彩你能分辨出来吗?2、交流各自带来的图片资料,小组讨论自己的观后感。

3、谈谈自己眼中的大自然,那绚丽的日出,那风花雪月,那秋虫的颜色,那霞光的天空,装饰性很强的舞台化妆——脸谱。

4、“猜猜看”色彩游戏。观察大自然的色彩,比比谁找到的颜色多。 ——讨论及反思

1、大自然的颜色在阴天和晴天一样吗?2、白天看到的颜色晚上躲到哪里去了?3、阳光下的喷水池旁会出现彩虹吗?

(大自然的光和色会玩魔术)——展示及介绍:

做一幅色彩游戏图。可用水粉颜料、水彩笔、油画棒、彩色铅笔。调色游戏(几种基本的颜色可以调处许许多多颜色来)1、水彩笔、油画棒涂色并进行变色练习。

2、也可用彩色铅笔先涂一层颜色,在上面再涂另一种色,就会产生第三种颜色!3、用水粉色画画,在第一种颜色没有干时就紧接着涂另一种颜色,它们会融化在一起。

红+黄=橙蓝+黄=绿红+蓝=紫——尝试与练习

用彩色铅笔、油画棒、彩色粉笔或水粉色画大自然的颜色。

1、可做一“七彩花园”的情境设定,认识一些大自然常见花卉,借助图片及学生的记忆描述。

教师可将不同色彩形状的花板演一些。(梅花,菊花,一串红,百合花,向日葵,荷花,太阳花,蝴蝶花等)出示花园范作几张,从不同角度描绘大自然。在作业纸上画各色花卉,并添画小草、蘑菇或小昆虫,空中可添画太阳、云彩、小鸟、蜻蜓、蝴蝶等。学生练习,师巡视指导。

2、可用蔬菜切片玩色彩盖章游戏,如藕片、土豆,青椒等均是不错的载体。可选择不同的色不同的底衬纸看不同的效果,玩过再添画。

3、介绍点画法、平涂法,重点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涂色方法。可任选表现方式,试着用颜料盒中的几种色彩,调出大自然美丽、丰富的色彩。 ——小结与评价

1、作业小组及班级观摩,互评。

2、讲讲自己的画,互相找亮点,互相评价。 3、喜欢哪些颜色,不喜欢哪些颜色?为什么?

教学反思:

第四课《圆圆的世界》

教材思路:

本课是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美术课。

本课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大星球和小水珠,都是圆的,滚动的和转动的,都是圆的。优美、柔和、活泼,是圆的感觉,圆圆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大胆用彩笔表现这圆圆的可爱世界。

课时:1~2课时

教学目标:

说说对圆形物体的感觉,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启发学生认识圆形,认识各种圆形物。

用线条或颜色画出生活中的圆形物并添画有趣的细节。

教学重、难点:

认识圆形,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并能用彩笔表现。巧妙画出圆形物,并运用恰当的构图和色彩。

教学准备:

教师:一些球、钟、游泳圈、纽扣、葡萄实物及圆形物图片、范图,吹泡泡物品等。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生活用品线描写生稿及圆形物实物等。

教学过程:

——交流及讨论:

1、谈谈生活中有哪些圆圆的物品,如锅、碗、球、泡泡、游泳圈、西瓜、水果,地球,时钟等。

2、欣赏实物及图片、感受圆形的美。

大星球、小水珠都是圆的,圆形给人优美、亲和、活泼的感觉。

3、世界上的许多东西为什么要做成圆形呢?(方便,灵活)

4、说说自己对圆形物的感觉。 ——游戏及体会

1、师生玩游戏”吹泡泡”,体会圆圆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2、玩溜溜球或跳跳球亦很有趣。

——欣赏及评述

出示范图,了解作品在造型、构图、色彩几方面的特点。要求造型生动,构图饱满,色彩丰富。

——展示及介绍

板演示范:

徒手画圆,添画,色彩平涂,整理完成。

画圆的几种方法,如上半圆,下半圆;左半圆,右半圆;一口气画一个滚溜园等。 ——讨论与练习

1、画出几种你知道的圆形物,要求用线条色彩来表现。对部分同学进行面对面的指导。

(提醒注意圆形的画法,添画的构思、操作等。)

2、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可用用勾线平涂方法画生活中的圆形物;也可用运用身边的线、绳等材料排一排,摆一摆,摆出美丽的图形;亦可用彩纸撕剪等法表现圆形。圆形的相互重叠亦很有趣!

我们不仅要动脑筋想画什么,还要想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表现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对造型饱满、作业细心,添画有趣的作品予以肯定。

人们常说:画无定法,就是说,画画没有一定的方法,关键是看完成后的艺术效果,鼓励学生多去尝试。 ——小结与评价

1、作业展评、小结。让部分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如何想的,如何画的。

2、课后作业:多去画画周围的圆形物,让圆圆世界变得更有趣。

教学反思:

第五课《方方的物》

教材分析:

本课包括七幅欣赏图片和说明文字。在版面中有五幅图片来自于生活:书架、餐桌椅、方形的门窗、长城上的烽火台等。其中一幅还用文字启发学生换个角度观察,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到:从不同的角度看,方形会改变形状。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在生活里寻找方形,体会方形的特点。另外两幅是学生的作品:是用不同的方法、材料表现的方形物,启发学生能用多种材料和方法表现方形,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找找圆形》的基础上,巩固观察的方法,进一步学习各种表现的手法。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方方的物体,观察它们的特征,并区别方与圆的不同,深刻地感受方形稳定,对称的美感,并有选择地利用一种手法表现方形物。本课要着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展开丰富的想像把方形物刻画得更细致、更有趣、更生动,进—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学目标:

1、认识方形,寻找、观察生活中的方形物。

2、引导学生运用画画、剪剪、贴贴、撕撕玩玩等多种手法来表现方形物,同时能表现出方形物中有趣的细节。

3、体验方形给人的感受,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和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生寻找、观察和表现方形物,培养他们观察和表现事物的能力。在方形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运用不同表现手法大胆想象,添加有趣的细节让画面更生动、更完整。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若干小皮球、若干小箱子、方形物的欣赏图片、学生作品。学生准备:彩笔、彩纸、剪刀、糨糊。教学过程:A、导入

a、学生参与游戏:请两组学生分别帮皮球和箱子搬家,看哪组学生快。通过游戏,学生们发现小皮球难放稳,而箱子一下就放稳。由此知道:方形具有稳定、对称的美感。

b、揭示课题:方方的物。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来寻找、观察、表现方形物。 B、新授

a、启发学生回忆生活中的方形物,拓宽创作的思路:

(1)你能回忆出生活中有什么物体是方方的呢?(请学生小组讨论并交流。)

(2)老师出示教材中的图片:请学生们欣赏生活中的方形物。方形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

(3)分组进行比赛:在相同的时间中哪一组学生绘画的方形物最多,以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最后评出哪组数量最多;哪组刻画最细致?哪组纪律最好(得胜组奖励小星星或小旗等)。

b、指导学生表现方形物,并刻画出细节。

(1)出示两幅相同的方形物的作品,请学生们选择哪幅完整?(绘画细致的完整)

(2)出示多幅学生作品,着重让学生们观察方形物的细节表现。(甚至可以在背景上添加内容,让画面更充实,更丰富。)c、小组讨论交流:

(1)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表现方形物(画画、剪剪、撕撕、贴贴等)(2)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表现什么方形物呢?d、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c、小结

a、作业展评:大家欣赏作品。

b、互相评论:有哪些独特的方形物?有哪些独特的表现手法?谁的画面最完整?对优秀作品给以奖励:小星星、小旗等。

c、课后拓展:搜集各种方形物的图片供大家交流,学习。

教学反思:

第六课《找找三角形》

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较多表现的是生活中找到的三角形及三角形的运用,如:船帆、三角形的地砖图案、北京故宫角楼、滑梯和埃及的金字塔等。通过学生观察和寻找周围的三角形,让他们发现生活中三角形的众多存在和作用,让学生能发现三角形的异同,比较不同形态的三角形给人不同的感受:尖头向上的三角形显得稳定、坚硬;倒立的三角形给人危险和锐利的感觉。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物体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表现,并尝试用一种方法来表现生活中有趣的三角形物体。启发学生说说、猜猜、看看和画画,让学生找到三角形,了解三角形并巳。画画三角形的物体。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寻找、发现和观察生活中有趣的三角形物体,并发现它们的异同,体会不同三角形给人的不同感觉。

2、技能目标:引导学生用画、剪、撕、帖、折等多种手法来表现生活中有趣的三角形物体。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和积极创造生活美的美好情感。教学重难点

寻找、发现和观察三角形的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受能力。

采用不同的手法表现生活中有趣的三角形物体,并添加细节组成有趣的画面进一步来美化生活。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准备三角形生活用品或图片、三角形的作业纸、绳子。学生准备:准备彩笔、彩纸、剪刀、胶水等工具材料。教学过程A、导入

a、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三角形是什么样的吗?b、出示三角形的纸片,教师补充三角形的特征。

c、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找一找生活中有趣的三角形物体,并且把它们表现出来。 B、新授

启发学生了解、寻找、观察三角形:

a、教师出示不同三角形形态的图片,让他们进一步了解三角形。和大师一起画三角形:米罗、毕加索。他们两个都是大画家。

b、为激发学生们的兴趣,教师带领他们来到操场开展活动:请学生们用身体的某个部位或和其他同学合作表现出不同形态的三角形,由此感受不同三角形给人产生的不同感觉。

c、在学校中、教室中寻找有趣的三角形:红领巾、三角尺?

d、欣赏课本中古今中外典型的三角形物体:建筑、玩具、设施等。让学生们更进一步地发现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及作用,从而产生表现三角形物体的欲望。

猜猜看:滑梯为什么要做成三角形呢?

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物体,尝试用多种手法来表现有趣的三角形物体。 a、出示三角形物体,尝试用多种手法来表现有趣的三角形物体。

b、教师示范:在实物投影仪上画三角形。讨论:你们还有什么手法来表现三角形的物体呢?激发学生表现的兴趣。

c、出示图片:用多种手法表现的有趣的三角形物体:色彩画、剪贴画、线条画等。

d、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想用什么方法来表现什么有趣的三角形物体。学生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们在三角形的作业纸上制作:剪贴或绘画等。小结

小组合作,把三角形的作业“串”在绳上作彩旗,既展示作业又装饰教室。

教学反思:

第八课《拼拼插插》

教材分析:

在圆、方、三角形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用不同的形进行组合,创作出有趣的、多变的世界。了解形的组合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组合图形的独特美感,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点、线、面组合的基本规律。能采用多种表现方法来创作出与众不同的形的组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审美能力。 2、认知目标:掌握形的组合规律。

3、技能目标:尝试用多种材料、多种表现方法创作。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欣赏及创作,发现和体会形的组合的美感。能合理运用各种形进行组合,处理好点、线、面的关系。教学课时:2课时。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废旧材料

教师准备:

收集大师的作品:如米罗的作品。

学生准备:

准备彩笔、彩纸、剪刀、胶水等工具、材料。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A、导入

分小组活动:利用教师分发的基本形拼一拼,再“添画”几笔成为一个有趣的形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用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形自由发挥想像力,展开联想翅膀,想像创意。

揭示课题:拼拼搭搭。用这种方法还能做出什么有趣的图案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 B、新授

a、请学生们欣赏大师(米罗易宝)作品,感受用不同的形“拼搭”的奇妙世界。 b、学生讨论交流生活中各种形的组合运用,感受它们带来的美。 c、欣赏图片(课本中的学生作品),再次感受拼拼搭搭的美妙:色彩的美:可用对比的鲜艳色彩也可用协调的美丽色彩。

形状的美:大小不同的各种形状(圆形、方形、三角形),有点有线也有面。内容的美:有写实的具体内容,也有抽象的内容。构图的美:画面饱满有虚有实。

d、学生小组讨论用这种方法可装饰什么呢?(手帕、书签、钥匙扣和封面等)e、教师出示各种拼拼搭搭装饰的实物,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 f、作业布置:每组选择一种实物来装饰。 g、教师巡回指导,学生作业。 c、小结

a、作品展示:通过各种途径(悬挂、粘贴、赠送等)。

b、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评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作品奖。 c、课后拓展:你能做出立体的拼拼搭搭吗?用什么方法呢?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A、导入

1、出示图片,让学生在图片中找出有哪些形状在其中。 2、由此引入课题:形的组合联想。 B、新授

a、出示形的组合的作品,引导学生欣赏,让学生了解组合的基本概念。 b、欣赏生活中形的组合的应用。

c、欣赏大师的作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体会形的组合的独特美感。 d、教师出示用较硬的纸剪出各种形状,启发学生考虑:怎样“拼搭”出立体组合作品?(学生分小组讨论并交流)

e、学生第一次作业:尝试用“插接”的方法制作立体的作品,教师参与制作。 f、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相互交流制作的心得体会,评选出造型独特、色彩美丽的作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用废旧材料组合的作品,发现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激发他们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的兴趣。启发学生用多种材料和多种方法来创作立体的形的组合。

g、学生欣赏图片:现代装置艺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h、学生第二次作业:用废旧材料分小组完成一个形的组合装置,教师巡回指导。举办废品装置艺术展览:展示各小组的组合作品,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

教学反思:

第九课《太阳和月亮》

教材分析:

在小学低年级段,造型技能的局限是影响创作意愿深入实现的潜在障碍,通过太阳和月亮的圆、半圆的平面基本形生发成新物形的联想和添加开展造型训练,由干抽象的几何基本形本身没有特定的指向性,所以用太阳和月亮来约束造型。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创造的造型可简可繁。

充分利用了儿童常常以想像代替思维、常常把幻想和现实交织在一起的思维特征。虽然儿童的见闻和阅历比成年人少得多,但儿童可以海阔天空地去进行想像,而且他们创造的形象胜过思考,有时想像着在虚构的故事中进行活动。选择学生生活、知识、情感上已经熟知和接受的太阳和月亮的个性形态,运用想像画、手工制作等开展想像创造。教学目标:

1、技能目标:启发学生独立或合作想像画或使用各种材料表现太阳和月亮。 2、认知目标:制作或者自编太阳和月亮的故事,创造出太阳和月亮的拟人形象。 3、情感目标:为儿童提供自由创作的机会,释放紧张压力,体会游戏的欢乐,发现不可思议的想像带给人的趣味和轻松。教学重难点:

发展开放性思维,通过想象创造出有特色的新形象。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

师生准备:准备圆形纸板、作画工具、剪刀、胶水、台灯。共同收集各种材料:如绳子、吸管、纽扣、小石子、果壳、包装纸、金属丝等。这些材料虽多,但只要平常多留心,就能收集到各种有趣的东西。教学过程:

第1课时

1、变一变:师生围坐一圈,教师引导:出示圆形硬纸板:“这是什么?”变个魔术:画上五官,剪贴出光芒:“圆形变成了一个可爱的太阳娃娃。” 2、看一看:原来圆形可以变成太阳,那么关圆形呢?瞧瞧书上有许多会变的太阳和月亮,他们又是怎样变化的呢?你能看出他们是怎样画或做出来的吗?

总结出:有的是用单色线画的,有的是用蜡笔画的,有的是水彩作品,有的是电脑制作的,有的是手工制作,还有的把太阳画在了圆盘上?

3、想一想:看到了这么多有趣的画法,你有没有受到启发?如果给你一颗太阳或月亮的种子,你想种出一个什么样的果实呢?

篇13: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

一课时

教学目标:在仔细观察常用文具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设计绘制造型新颖、色彩鲜艳的各种常用文具。发挥自己的想象,在生活和艺术的联系和互动中,获得用艺术的方式美化和表现生活的能力。使学生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学生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打开学生积极、丰富的.创造性思维,启发学生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对文具的制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感受其中的奥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学具准备:1、纸盒、废弃的小瓶、橡皮泥、剪刀、双面胶、文具的资料、自制“外星人”展示版2、师生共同收集各种新颖别致的文具

教学媒体:录音机、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导入新课:

1、出示教具“外星人”展示板。导入,文具星球来的外星人想和同学们交朋友。创设教学情境。进入教学的特定情境,说己的感受。贴近学生的年龄,激发学习兴趣。

2、想和他交朋友的同学,要和他说一说你最喜欢的一种文具是什么?这种文具有什么作用和特点?它美在哪里?提出课程的基本要求。说说自己心爱文具并请同学相互欣赏。利用实物投影仪直观展示,鼓励学生展示自我,锻炼其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认识文具特点体会造型美、色彩美。

三、讲授新课:

1、情景引申。它有很多小礼物想送,但是他要我们自己做一件独一无二的文具和他交换才行。

我们怎么做哪?设疑集思。相互讨论,如何利用自己所带的废弃纸盒或其它的物品制作新颖、别致的文具。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其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

2、组织学生相互解决问题。作简要,表扬鼓励有创意的设计想法。提出问题相互讨论解决,进行简单制作过程的说明。完成教学重点的突破,化解难点。

3、出示成品引导学生分析制作材料、方法、优缺点。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使学生明确自己的设计目标。

四、布置作业:

1、根据学生个性能力的差异,引导学生自由选择画,捏、撕、贴等方法,构思设计与众不同的文具。个人或二人、三人结合进行实际制作,锻炼自己动手能力。鼓励创新,使学生在更自由的空间里发展创造思维。

2、课中,充分肯定学生大胆自由的设计,并及时予以帮助指导。进行相互欣赏和交流,继续完成更新颖的学习用品。开拓学生思维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发现问题予以纠正。

五、:

辅导学生完成完整的作品,并进行课堂展评。把作品展放在“外星人”的展示版上,相互参观自我。使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并促使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收拾根据课堂情境和“外星人”互换礼物。提出新要求,“外星人”喜欢干净,整洁的教室,我们大家一起来进行。学生收拾自己的剩余物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课后拓展提出希望,课后请同学们利用身边的多余材料,再设计几种不同的新颖学习用品。利用学生的兴趣延续性把课堂学习转化成持久的学习习惯。

篇14: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

教材分析:工具和资料是进行美术活动的重要条件,如何对一年级的同学进行这些引导是这一节课的难点。在课堂上我把它定位为美术课教学中的综合。

探索领域:目的是想结合儿童以往的(学前)绘画经验,进行延伸由此引发全体小朋友对学习美术的欲望。

教学目标:

1、熟悉和了解美术的表示形式,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新的思维加深对美术的新认识。

2、观察和发现各种工具的使用方式,培养保护学习用具的良好行为习惯。引发对各种工具和资料的联想。

3、开阔视野,拓宽想象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胜利感。

教学重点:观察各种工具和资料使用方式,引发对工具和资料的联想。

教学准备:课件、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实物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导入新课:

回顾学前绘画经验引语:今天我们要在课堂上找朋友,这个朋友是谁,我先不告诉您们,上完课你们就知道了。请大家想一想下列的问题,小组讨论,代表回答,要求回答时要完整。1、你在画画的时候用过那些工具,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它叫什么名字?怎样使用,能出示你的作品向大家展示吗?2、你见过那些绘画工具,请你介绍一下,你在那里见到的?你认为它们能用来干什么?

3、你最想拥有的美术用品有那些?为什么?

蜡笔小知识 1、是年幼儿童最常用的绘画工具2、同彩色铅笔相比,蜡笔的色彩比较鲜艳、笔芯也稍软,使用时不会因手在纸上摩擦而弄脏画面。3、蜡笔即可以用来画线条,也可用于大面积的涂色。

油画棒小知识 1小朋友最喜欢使用的工具,色彩鲜艳、浓烈2油画棒比蜡笔要软得多,而且因为是油性的,颜色之间容易混合,色彩的变化,层次都比较丰富。

彩色铅笔小知识 1、最简单的色彩画工具,如同铅笔一样,比较适合年龄幼小的小朋友使用2、色彩柔和,即可以用来涂颜色,但涂色的时候不能用力过大,因为它的笔芯是硬性的,会在纸上留下痕迹。3、比较适合于画轻柔、淡雅的画面。

师小结:在绘画过程中,工具和资料是很重要的,它就象一个好助手能协助你实现你的绘画愿望。

三、引导观察 考虑 发现新的工具和资料课件展示:

1、欣赏中国画、书法作品。

2、欣赏油画作品。

3、欣赏水粉、水彩画作品。

4、欣赏版画作品。

5、欣赏儿童画作品。

师:欣赏了这些画,大家能猜出这些画是用什么工具和资料来完成的吗? 生自由议论。

6、课件再次展示(结合作品进行展示),目的是让同学感悟工具和资料的不同魅力,引发同学明白工具和资料的重要,以便今后在美术课的课前准备能有所重视。大家现在可以猜出我们要找的朋友是谁了吗?

7、怎样保护这些工具和资料。

课件:工具和资料使用小知识,进一步强调保护工具、维护学习用品、正确使用学具的良好品质。

四、评价,师指导同学正确使用回答问题。

1、你能认识的美术工具和资料有( )种?

2、通过学习你又认识了那些绘画的小伙伴它的名字叫( )?

3、你能保护和正确的使用工具和资料吗?

五、课后观察和考虑

1、收集和尝试一种你没有用过的美术工具和资料。

2、到美术用品店去观察文房四宝是什么?又发现了什么新的工具和资料。

篇15: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

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

领域:造型、表现 活动目标: 1组织学生玩一玩吹泡泡的游戏,要求学生边玩边观察泡泡飞起来的情景。 2引导学生想象泡泡飞起来时,透过泡泡会看到各种什么样的情景,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启发,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构思。 3引导学生试着用各种材料表现泡泡特征,及泡泡与人、建筑、动物等各种物体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 1要求学生每人带一只小瓶、一根吸管、大小不同色彩各异的塑料袋。 2教师准备一大瓶洗洁净调成的肥皂水、色彩纸、图钉、气球等。 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组织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观察泡泡飞动的.情景,激发表现这一情景的兴趣。要求学生边游戏边思考通过透明的泡泡可以反映哪些景物,出绘画外,还可以用哪些材料表现泡泡的特征。 2发展阶段  根据学生自己的想象,表现出透过泡泡反映出各种自然美丽景色和梦想。   可以运用气球、塑料袋、图钉等材料表现泡泡特征,还可以在这些物体上装饰、美化,表现各种泡泡新颖 当学生完成作业后,要求学生边欣赏边评一评谁设计的泡泡有新意,谁画的图想象力丰富。 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同学富有新意的构思和有个性的表现形式。 (3)收拾与整理 指导学生把桌面和地面上的废料收拾丢入垃圾箱内,把多余的材料收入塑料袋内,以备再次使用。 3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课后积极尝试,用各种材料及表现形式,用画泡泡或做泡泡,表达自己的丰富的想象。

篇16: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1课 让大家认识我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新生入学,学生和师生间都需要彼此了解和认识,而且一个新班的组成,也需要学生形成集体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所以,本科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和未来发展,以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及激发兴趣为基点,通过形式多样的撕、剪、帖、画、说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使之通过学习活动能用自己喜欢的媒材工具制作自己喜欢的作品,并大胆地向同学介绍自己和作品。因此本次活动既是一次艺术认识创造活动,又是一次同学、师生间的认识交流、增进情感的活动。

本课采用集体制作的形式,课前要求学生收集各种各样的树叶和树的资料图片,并且准备各种材质的彩纸,教师要准备好课件,树模。课堂中要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其观察力、动手操作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及集体意识。

教学目标:

通过游戏活动初步认识常用色彩及形状,体验不同媒材工具的使用效果。

教学重难点:

重点:师生一起协作完成“集体大树”的制作。

难点:剪或撕“名字树叶”的方法。

课业类型:

工艺制作

教、学具准备:

教具:剪刀、彩纸、“集体大树”的范图、教学课件

学具:剪刀、胶水、彩纸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集体大树”的范图,介绍这棵大树代表我们的班集体。?

1.提出问题:如何才能使这棵大树变得完整?并且我们都能来到这个集体中??

2.结论:

制作树叶――写上名字――贴在大树上。?

3.教师小结:这棵大树代表我们的班集体:一年级X班,但它不是一棵完整的树,只有我们每位同学都来到这里,成为它的一员,这棵树才能茁壮地成长。

三、讲授新课?

1.教师出示外形和制作方法不同的两片树叶,树叶上写着老师的名字,老师做自我介绍。?

2.教师展示其中一片对称形树叶?

提出问题:如何制作出这种对称形树叶?

3.教师总结并演示实验结果:对折――从开口处剪或撕树叶的一半――展开成为完整的叶子(教师辅助演示)?

4.提出问题:叶子是什么形状的?

出示课件:树叶的常见形状、颜色和特殊形状、颜色? ?

5.教师小结:大家一起动脑筋,用自己的方法来制作“名字树叶”,看谁的树叶最好、最漂亮、最先来到“集体大树”上。

6.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纸张和适合自己的方式,最好能自己创作出其他方法;在树叶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反面写上自己的爱好。

7.师生共同将“名字树叶”贴在“集体大树”上。围绕“集体大树”,请“名字树叶”的小作者逐个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如:姓名、年龄、爱好等等。全班同学给以掌声鼓励,使介绍者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8.教师总结:?

同学们你们看,我们用“名字树叶”装点的这棵“集体大树”多美呀!集体因为有我们的存在才充实,才充满活力,我们也因为有集体的爱护、培养才能够茁壮成长。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将共同生活在这个集体中,用我们的行动去维护它,用我们的双手将它建设得更加美好!

学生观察,发现这是一棵不完整的树。

学生发言,讨论问题。

学生辨认其制作方法:是剪或撕出来的。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分组,派代表来说一说自己喜欢的树叶形状。

观察课件中的树叶,体会创新。

学生设计制作自己的“名字树叶”。

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观察一下,有多少同学的爱好是一样的,找到爱好相同的同学,做对好朋友。

学生体会对集体的热爱。

引入情境,创设想象空间。

以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相互交流共同发展。

引起学生兴趣,帮助学生自主地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

发挥媒体作用采用直观的方式引发学生兴趣,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学生创新提供素材。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依据学生基本能力分层次辅导,培养学生互教互学能力。

培养学生审美评价及语言表达能力,体验成功后的快乐。

第2课 看谁涂得更好看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美术活动与游戏有着内在的联系,想象和自由创作是美术活动与游戏的共同特征。尝试着缤纷的色彩组成灵动的画面,是儿童喜欢的游戏方式之一。

画笔和色彩对儿童有着强烈的吸引力,自幼儿时期,他们就喜欢在随意的涂抹之中体味色彩对视觉的冲击力;体味创作的的成就感;这种体味是审美的摇篮。在学习中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认识色彩,注意纠正某些颜色的不规范名称。本课再认识色彩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选择画笔,自由组织、涂色,以点、线、面、圈、刮等不同方法涂色,感受不同画笔、不同的方法所带给画面的不同的视觉感受,也使学生体会到色彩的搭配与组织的变化带来的不同的效果,并且学习敢于大胆组织画面,为今后学习与创作大限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

1. 认知:熟悉工具,认识颜色。

2. 能力:不同风格线色的表现。

3. 情意:创新精神,大胆尝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在美术游戏中学会使用画纸,尝试不同笔触、不同画材组织的话面。

2.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笔触,不同的画材赋予画面的不同的效果。

四、学习材料:

彩笔、蜡笔、图画纸、彩色纸、色卡……

五、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认一认:

认识彩笔、蜡笔、勾线笔。

它们有什么不同?

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教学意图: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相互交流的能力。

(二)涂一涂,想一想:

试一试各种画笔的不同。

说一说试后的感受。

这些笔,它们都有哪些用处?

你都会怎样使用这些笔?

你还会想到哪些使用方法?

欣赏书中的作品。

运用这些笔,自由组织一幅画面。

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教学意图: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大胆创新的精神。

(三)赏一赏,说一说:

欣赏作品。

谈谈创作的体会。

教学意图:

相互交流自己的绘画体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滚动乐园

教学目标:

1.在感知活动中,触发学生去发现和思考物体特征、形状。

2.友好的合作游戏,随意大胆的使用绘画工具表现感受到的或想到的滚动现象,创作有故事情节的画面。

教学重点:

通过师生共同创设的有趣味的感知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体验和表现的能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表现自己所见、所想。在感知基础上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展开创作。

教学准备:

滚动的物体、彩笔、油画棒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教师将学生分成几小组,推选小裁判。

二、讲授新课

1.教师给学生提供能滚动的物体,为丰富感知活动创造条件。

教师问:什么形状的物体会滚动?

探索:学生寻找滚动的物体和滚动的现象,儿童自然联想、列举具有滚动共性的物体,联想回随认知展开,让学生走向生活,拓宽学习空间和学习资源。

2.小组游戏。

感受:学生在滚动玩耍时,看、摸、闻等触觉行为,影响学生对物体的认识。

体验:玩耍的经历说明了物体的形态、特征、共性。

联想:滚动的物体位置不断的变动,其快慢、翻转、碰撞、滑行、停止,引出学生对生活中有关现象的记忆和联想,触发了创意思维。

教师与学生共同游戏、共同感知,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

小组的裁判指挥滚动游戏,其他成员围成圆圈,推动教具滚动并抵挡物品滚出场地。

各小组可以互相交流物品,聚集群体的力量,扩展认知面。

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和经验,展开不同的玩耍方式,体会滚动形式,尊重学生自我表达方式和感情的投入,发挥内在的动力。

3.绘画表现。

通过联想引发更多的滚动的物体,教师引导学生给滚动的物体起名字,如:足球大哥、香瓜大王、红脸苹果等,赋予童话色彩和幽默感。

学生画出观察到的或想象中的滚动的物体,可以根据画面的内容编出故事情节。

4.作品评价、评说。

教师引导学生讲述和交流所画景象情节,词语和绘画两种语言的互动促进和扩展了儿童的表现力。

运用评价引起竞争,促进小组间、学生间的表现力。

5.提出问题课后讨论。

滚动的用处;哪些地方利用了滚动的道理;用滚动的现象能发明什么。

泥巴真听话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泥巴真听话”是对泥土性能、气味、特性的体验,通过玩泥巴的游戏活动体验感受泥性,尝试并掌握几种玩泥的基本方法。了解民间艺术的种类以及泥塑艺术的起源与发展,欣赏泥塑艺术作品。

2.能力目标:学生初步了解泥塑艺术及泥塑创作步骤;通过动手实践,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泥塑的创作,培养学生的造型设计能力和艺术想象力。

3.情感目标: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分类;通过游戏活动,共享玩泥巴的快乐,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协作的精神,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探索感知泥性,归纳玩泥的几种方法。

2.感受、探索、泥性及口头表达。

课前准备:

学生:小水桶、毛巾、可塑泥、可用来印纹的小物品

教师:教学图片、媒体素材、不同干湿的泥材。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教师拿出三个布袋,内有三种湿度不同的泥巴。提问,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揭开谜底:是泥土。你们想玩吗?

出示图片欣赏,初步认识泥塑艺术,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种类。

到户外,与学生一起无主题的玩泥巴游戏 ,提出问题:怎么才能让泥变得不粘呢?你还有其它办法让泥变得不粘吗?大家试一试!

根据自己的作品,说一说自己用了多少种技巧来玩泥巴?来联想一下还可以用哪几种其他的方法?

联系生活:想一想,生活中,泥巴的用途是什么?有哪些东西与泥巴有关?

比赛活动:

看谁做的圆球最圆?看谁做的泥条最长?

整理现场,清洁卫生。

引出问题:

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

鼓励学生上前摸一下,闻一下布袋。

提问:你玩过泥巴吗?你是怎样玩的?玩时有什么样的感觉?

讲解泥巴是如何被运用的。

建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来做东西,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力求与众不同。

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要指导和提示学生通过触摸、观察、嗅觉、摔打、重量来更为细致的感知泥性。

泥巴听话吗?你还能让听话的泥巴变成什么好玩的东西吗?你用泥巴做了些什么?它们是什么东西?干什么用的呢?

简介几种泥巴的用途。

教师经过讲解、评比后给予适当的奖励。

引导学生把工具清洗干净放回原地,打扫地面卫生,给自己清理。

观察

用简单的形容词,回答自己的感觉,如:柔软、泥土气息等。

观赏作品

学生分组交流,发表自己对泥的不同感受。找到问题答案:泥巴太湿的时候,可以经过摔打后湿度适中;泥巴太干时,可以加点水搅和一下,即可。

学生略答。

成组讨论问题。

讲一讲自己的见解与看法。

剪剪撕撕画画贴贴

教学目标:

1.认知:通过体验以纸材为主的造型表现活动,初步认识及掌握撕纸添画、剪纸的欣赏方法、创作制作方法。

2.情感:通过欣赏体验,感受剪纸、撕纸艺术的美,领略多种艺术文化,激发对美术造型表现及欣赏活动的兴趣,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及与人合作的意识。

3.能力:培养观察感知、审美能力、提高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欣赏感受剪纸、撕纸艺术之美,学习剪纸、撕纸造型表现的方法,运用想象力进行作品创作并能大胆发表看法。

2.难点:作品创作及发表。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个胶棒。每人10张不同颜色的彩色纸(红、黄、蓝、绿、粉、黑……)。

2.教具准备:粘贴的范画、独特设计有剪子、手、彩笔、胶棒画面的板书(下面用这种方法制作的字:剪剪、撕撕、画画、贴贴)、撕纸作品、一张纸。

3.教学器材:录音机(内放有轻音乐)、实物投影、背投、电脑。

4.教学课件:欣赏撕纸艺术、学生优秀作品欣赏、“我是小画家”。

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1.通过体验以纸材为主的造型表现活动,初步认识及掌握撕纸添画、剪纸的欣赏方法、创作制作方法。

2.通过欣赏体验,感受剪纸、撕纸艺术的美,领略多种艺术文化,激发对美术造型表现及欣赏活动的兴趣,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及与人合作的意识。

3.培养观察感知、审美能力、提高创作能力。

4.欣赏感受剪纸、撕纸艺术之美,学习剪纸、撕纸造型表现的方法,运用想象力进行作品创作并能大胆发表看法。

1.同学们,我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画儿,想看看吗?――想。

2.这幅画面与我们平时的画面哪不一样?――平时的画面是画的,这幅画是用纸贴的。

3.我还想考考大家,你能看出这幅画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吗?为什么?――用手撕的。用剪刀剪的比较直,用手撕的弯弯曲曲。

4.撕纸艺术家真了不起。我相信你也可以的。你看,我手里有一张纸,你猜猜我要干什么?――撕纸。

5.手离得远一些撕行不行?为什么?――不行,容易撕坏。

6.问生你看我撕的这块像什么?――生随意答,你撕的那块像什么?――生说。

7.用彩笔画、贴彩纸上。

我有几个问题,谁回答对了,我就送给他一张特别好看的撕纸作品。想不想试试?A、一张撕纸作品分几步?哪几步?――撕纸分3步,第一步随便撕一块纸,看它像什么。第二步把它贴在一张能使它更好看的彩纸上。第三步用彩笔添加上细节使它更真实,更能让大家看懂。B、撕的画面太小好不好为什么?――撕的彩纸不能过小,画面不好看。C、撕碎的纸怎么办?随便扔吗?你有什么好主意?――撕碎的彩纸放到桌面的盒子中,环保还可以再利用。

8.现在每一个同学都是一个小评委,把你手中的红花奖给最美的画儿。请你说说自己的看法,你觉得哪幅画儿好看,哪儿好,说一说画面哪里最吸引你,哪儿还不足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使画面更好看? 1.师出示粘贴范画。

2.师结: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今天我们用撕的方法来制作一幅非常好看的画面。

3.板书:剪剪撕撕画画贴贴

4.课件:撕纸这种方法并不难,有人体会出撕纸的乐趣后,用心钻研,居然成为了一名有名的撕纸艺术家,真了不起!我们一起去拜访一下他,一起去了解撕纸艺术吧!

5.师演示。

6.你想不想也试试,请你从桌面拿出一张你最喜欢的彩纸,跟我一起撕。如果撕坏了怎么办?没关系,动动脑筋,因为大自然什么都会有的。

7.师随便撕。

8.课件:怎样使它更像、更好看呢?欣赏其他班优秀学生作品。

9.作业要求:可以自己制作也可以和别人合作,撕一幅最有创意的画儿,然后把它贴在我们的精品屋中。

10.学生作业,师放音乐。

11.同学们,你们做得真好,我们开个小画展好吗?

(课件:我是小画家)

12.同学们,多美的画啊!大家做得特别好,你们真棒!希望大家继续努力,制作出更美的画来。

教学反思:

花点心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并以自己的创造制作活动加深体验。

2.初步尝试立体造型带来的乐趣,感受立体造型和色彩搭配的基本方法。

3.锻炼学生细心观察和大胆创造的精神。

教学重点:

引发学生对“花点心”的漂亮外表的认识。

教学难点:

“花点心”的创作。

教学准备:

彩色胶泥、点心图片、课件、实物点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用实物点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对本课的学习兴趣。

教师捧出一盘用白色的餐纸遮盖的点心:同学们,猜猜老师给你们带来什么样的新礼物?

教师打开餐纸,学生能够看到精美的点心。

教师:同学们我们把这些用面、鸡蛋、奶油等制作的小食品称作――点心(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点心小知识的学习。

教师:你们喜欢老师带来的礼物吗?你猜猜老师喜欢这其中的哪一个?

学生在猜测之中,教师传授点心小知识:中国有七百多种点心,老师最喜欢这个――月饼。(板书:月饼)

教师出示月饼,并讲解喜欢的原因:每年的八月十五,我们吃月饼、赏月亮,全家人聚在一起非常开心,非常幸福。小小的月饼代表团圆吉祥,月饼被成称为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点心。

同学们,你知道西方国家最具有代表性的点心是什么吗?

教师板书:蛋糕

2.师生共同观赏点心的录像。

教师:同学们,让我带着你们一块去参观一个点心世界好吗?

伴随着录像的播放,教师:点心世界的点心真多,而且这些点心风格各异,花样繁多,我们称这些点心为花点心好吗?

教师板书:花点心

3.学生制作。

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花点心有好吃又好看的,还有只好看不好吃的,比如:用纸剪出来的,用笔画出来的。其实,做只好看不好吃的花点心用这个材料更合适――橡皮泥(教师出示)

教师和学生共同拿出橡皮泥。

教师引导:让我们看看它的颜色,漂亮而丰富的颜色。捏捏它的质地,非常柔软,做出来的更像是真实的。我们用橡皮泥做花点心必须进行加工。

教师和学生共同尝试将橡皮泥改变成各种形状(教师鼓励学生到前边演示各种方法):

搓成粗细不一的条形

捏成大小不一的块点

团成大小不一的圆形

压成各种规则和不规则的饼

划出各种条纹

4.小比赛。

教师:我们开展一次小小的点心师花样大比拼,看谁做出的花样最独特?学生制作,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各种造型。教师对于部分制作不精美的学生在方法上应细致、耐心指导。

5.欣赏优秀作品。互相看一看谁的花点心的图案最漂亮。

三、课后拓展

回家了解更多关于花点心的知识。

教学反思:

五彩路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并以自己的创造性制作活动加以提炼。

2.初步尝试应用拼贴画的基本方法进行创作,运用造型创作和色彩搭配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和大胆创造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将细致观察和大胆想象与丰富的色彩相结合来完成创作。

教具准备:

废旧挂历纸、旧报纸、废布头、油画棒、彩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的准备情况,将学生分成小组。

二、导入新课

教师和学生欣赏录像――各种平坦宽敞的道路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道路变成五彩路将会是什么样子?会有哪些色彩?

三、讲授新课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讲出自己内心的联想,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讲解制作五彩路的方法:

1.彩纸拼贴法:从旧报纸或搜集的废旧挂历纸中选择自己所利用的颜色,然后通过剪、撕、卷、贴的方法进行制作。

培养学生的创作力以及创作思维,引发学生的创作兴趣,提高学生对创作内容的具体认识和想象。

2.普通的绘画方法:利用线描、涂色等绘画方法进行绘制。

鼓励学生大胆用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想象能力。

四、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创作

提醒学生注意:

1.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可采用撕的方法。粘贴时,为避免学生将胶水、糨糊涂的到处都是,最好用胶棒之类的粘贴剂,尽可能不用胶水或糨糊等材料。

2.启发学生注意形状大小搭配、色彩多少搭配得当的效果。

小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和相互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五、小结

制作结束后,将学生的作业连接起来悬挂,鼓励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审美能力。

教学反思:

美丽的天空

教学目标:

1.学习剪贴画和绘画技法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2.尝试用纸、剪子、胶水、吹塑板、水粉色等多种工具和材料,通过想想、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自由、大胆地把所感所想表现出来,体验各种绘画工具和不同材料的使用效果,认识常用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用绘画或剪贴画的方法表现一幅美丽的天空。

难点:作业的新颖和富于情趣。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彩纸、白纸、剪刀、胶棒、油画棒

2.教学器材:电视、电脑、录音机

3.教学课件:《课件―美丽的天空》

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一 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 讲授新课

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师生谈话,感受旅途中的

美丽风景、增长知识、见闻。

学生根据声音、图像展开想象,并用画笔表现出所想。 师:你们喜欢旅游吗引到大自然中美丽的地方去游玩,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我们不仅欣赏了美丽的景色,还知道了许多新的知识。你们都去过那些美丽的地方?

师:今天我要组织一个旅游团,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去吗?看,这就是我们的交通工具,你们猜到我们去哪儿了吗?

师:想搭乘本次航班的同学用线画出在天空中见到的或是想象到的一种景物,作为此次航行的机票,在音乐声停止时,请你迅速把它贴在胸前。

2.欣赏图片,启发思路。

(1)作起飞准备(放起飞声音)

(2)欣赏。

(3)欣赏作业,选择作业形式。 小组讨论,进行竞赛:

根据课件内容,学生边讲解,边欣赏。

学生观察、讨论并回答。 师:现在飞机就要起飞了,请大家系好安全带。

师:各位乘客请注意,欢迎大家乘坐本次航班,我是此次空中旅行的导游,现在行你想象一下,待会儿我们会在空中看到哪些景物呢?(小组讨论,看那个组说的最多)

师:让我们透过飞机窗口,一起欣赏来欣赏大家提到的这些景物(出示课件,边欣赏,学生边讲解)

师:我们这次愉快的旅行就要结束了,为了留住这些美好的回忆,咱们一起把天空中美丽的景物表现在纸上,好吗?

师:见书,谁知道这些作业是用什么方法创作出来的?你喜欢哪种?除了这些方法以外,你还想用哪种表现?

3.创作实践。 学生创作。 师:请选择你喜欢的方法创作一张美丽的天空。

教师指导:

4.评价。 欣赏画面、讲故事。 师:大家将自己的作品拼在一起,根据自己的画面内容,讲有关天空的故事。

教学反思:

谁画的鱼最大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自然界中的形象与艺术作品中的形象两者之间的关系,知道大小是在对比中产生的。

2.能大胆作画、充满画面,画一条大鱼。

3.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鱼的形状和特征,运用所学的知识,画一条漂亮的充满画面的大鱼。

教学难点:

自然界中的大鱼与美术作品中的鱼有什么区别,如何突出特征把鱼画大。

教学准备:

教学录像、图片、彩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安定课堂纪律,稳定学生情绪。

二、讲授新课

1.以游戏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

请几名学生到前面用同样大的纸画一条大鱼,要求:比一比谁画的鱼最大。由大家选出一条最大的鱼,然后教师也用同样大的纸画一条更大的鱼。

2.欣赏分析,直观了解鱼的种类、形象特征,色彩和花纹图案,感受自然的美。通过分析了解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学习简单的装饰方法。

教师出示图片或放映录像,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各样的鱼。

分析:鱼的种类和形象特征。

观察农民画《戏鱼》,小组学生讨论分析造型、色彩、花纹图案。

“你喜欢这幅画吗?为什么?”

“画中画了些什么?”

“与自然界中的鱼有什么不同?”

3.展示学生优秀作品。

观察分析表现方法,找一找哪幅作品的鱼画的最大。

启发学生了解绘画方法,掌握充分画面的要点,选用多种方法表现。

三、学生完成作业

1.用最快的时间画一条大鱼的外形,全班同学举起来,比较看看谁画的鱼最大(教师讲评)

2.讨论:你准备添画什么样的花纹和图案,选择那些颜色?

确定装饰方法把鱼画大、画漂亮。

3.学生完成作业。

四、教师辅导

了解学生,帮助解决作业中的问题。

五、展示讲评作业

学生自评、小组评结合,评出本组最大的鱼贴在黑板上,集体找出大鱼。

最后找出一条最小的鱼。

大家讨论如何把小鱼变成大鱼。

例:在小鱼旁边加上一个很小的潜水员添画一些更小的鱼。

添画一部分使大鱼变得更大。

加深了解大小是在比较中产生的。

六、教师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有哪些想知道的内容?”

大家查找资料,我们课后继续讨论。

知识延伸,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反思:

让我的飞机上蓝天

教学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研究折纸飞机的方法,鼓励学生在自己折的纸飞机上创新。(所绘图案、色彩、标志及折法上的变化与不同。)

2.隐性内容与目标:

提高学生涂色及色彩搭配的技巧;在画画、折折、剪剪中了解彩笔、剪子和纸张的性能。

教学重点:

学习折纸飞机的方法和简单的装饰。

教学难点:

作品的新颖,折法上的变化。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课本、彩色水笔、油画棒、剪刀、不同质地的纸张。

教学准备:计算机课件、课本、彩色水笔、油画棒、剪刀、不同质地的纸张、纸飞机及步骤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自然界中,有许多会飞的鸟类,聪明的人类不断地向大自然学习,在一百多年前,飞机诞生了。

我们来欣赏各式各样的飞机好吗?(老师播放自制的飞机课件)

2.新授――折纸飞机

(1)老师把自己的理想折成了大飞机,它漂亮吗?(飞机飞向学生)

(2)调查学生基本能力

①小朋友中有谁会这样的飞机?

会折的同学就请你折一架这样的飞机!不会折没关系,老师送给你一架飞机,试着拆开后再折好。

②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折纸飞机掌握情况。

(3)再次展示纸飞机(飞机飞向学生)

快看,老师这里有一架大飞机和刚才的完全不一样。你们想知道它是怎么折的吗?

合作的要求:

小组同学一起商量一起讨论,对照图折一架这样的飞机。比一比,哪个小组最快。

(4)出示课件――两种飞机折法步骤图。

同学们真聪明,通过大家一起努力探究,学会了折这样的飞机。①展示纸飞机②现在请每个小朋友,选择你最喜欢的飞机试着看图把它折出来。

(5)飞机的装饰。

①飞机除了各种样子,还有各种色彩和图案。看一看,自己说一说,飞机上的色彩和图案。(放课件)

②飞机上的图案,色彩可真漂亮!我们小朋友设计的飞机,就更漂亮了,不信,你们打开课本,欣赏小朋友的飞机。边看边想,他们用了什么方法使飞机更漂亮了?

③现在闭上眼睛想一想,还可以怎么设计装饰你的飞机,使它更漂亮?

3.学生完成作品。

(1)提示作业要求。

用心设计一架你自己的飞机,让他将你的理想带上蓝天。

(2)展示交流。

4.课下延伸。(小结)

同学们都表达了自己的想法,看!(放课件)这是11月刚刚在中国珠海航展会上展出的,中国人自己设计的超-7隐形战斗机。空军叔叔用它可以更好的保卫我们的祖国了。

同学们设计的飞机也有很多新的功能,希望你们长大之后把你的这些理想和愿望一一实现。

现在把你的理想大声说出来,让飞机把它带上蓝天吧!

欣赏感受各式各样的飞机。

学生依据本人的情况,选择折纸飞机或将教师提供折好的飞机拆开后再折上。

学生交流。

试飞。

小组协作学习,根据步骤图研究并折出纸飞机。

小组交流折纸飞机方法。

选择喜欢的,尝试看图折纸飞机。

请同学根据步骤图汇报折纸飞机的方法。

观察体会飞机上图案、色彩、标志的不同变化。

观察小朋友的飞机,体会创新。

说一说自己理想的飞机。

学生设计美化自己的飞机。

学生互相评价,自我评价。

学生体会对祖国的热爱。

全体学生起立放飞自己设计的飞机,将自己的理想带上蓝天。

引入情境,创设想象空间。

发挥媒体作用采用直观的方式引发学生兴趣,以促进学生发展。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依据学生基本能力分层次教学。

培养学生互教互学能力。

以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相互交流共同发展。

引起学生兴趣, 帮助学生自主地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

为学生创新提供素材。

提高审美能力、启发创新。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用内心去创造与体验的方法去进行学习。

培养学生审美评价及语言表达能力。

体验成功后的快乐。

引发学生爱国热情。

对所学知识起延伸作用。

教学反思:

画汽车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汽车的观察分析,学习概括、表现不同种类的汽车的外观特征。

2.在对汽车的观察分析表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感知和形象思维能力,发展综合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不同种类的汽车的外形特点。

教学准备:

汽车的图片、彩纸、彩笔、教学录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生共同观看教师带来的教学录像。

二、讲授新课

1.小组性的探究学习。

观察分析汽车的外形特点。

(1)利用学生带来的玩具汽车及其图片,小组进行研究。

研究内容:

生活中有哪些不同种类的汽车?

从汽车的外观看,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特点?

每种汽车有什么本领?

(2)师生共同分析以上的问题

(3)师生分别介绍集中现代化新型的汽车。

2.引导学生进行创新。

师生共同分析课本上的学生作业。

(1)哪些作业表现出生活中见过的汽车;哪些是自己创造的汽车,有什么本领?

(2)你喜欢哪辆汽车,为什么?

3.师生共同活动。

请几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自己喜欢的汽车,其他同学分析课本中的作业,并进行讨论:

(1)你准备画什么样的汽车?

(2)分析黑板上几位同学画的汽车。

(3)表扬有创意的同学。

4.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教师鼓励学生创新。

5.同学之间互相介绍自己画的汽车有什么特点,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评价。

三、课后延伸

请同学回家进一步研究:

(1)汽车为什么能在马路上行驶?汽车里面主要有哪些机器部件?

(2)汽车是由谁发明的?

教学反思:

卡通明星总动员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讨论卡通形象,使学生初步了解、认识卡通形象的造型特点。

2.启发学生大胆设计自己喜爱的卡通形象,并鼓励学生以各种形式进行表达。

3.培养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初步树立真、善、美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善于合作的品质。

教学重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了解卡通形象的造型特点。并运用所学知识自己设计一件自己喜爱的卡通形象。

教学难点: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卡通世界的乐趣,并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通过说一说、比一比、演一演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卡通形象的特点: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举办 “卡通明星总动员”(出示课题),只有卡通明星才可以参加。可是刚才来了两位朋友,他们都说自己是卡通明星,我想请同学们帮助我看一看谁才是真正的卡通明星呢?(课件出示孙悟空和自然界中的猴子。)

学生讨论、比较卡通形象与自然界形象的造型特点:

孙悟空属于卡通形象,因为他的形象拟人化,具有造型夸张、色彩鲜艳的特点。

提问:你们喜欢孙悟空吗?为什么?

喜欢,因为它疾恶如仇,行侠仗义,爱打抱不平,是一个英雄人物。

谁愿意到前面来表演一下孙悟空?

学生表演孙悟空的动作。

小结:同学们,你们不仅说得好,而且表演的也很好,猴子生性活泼可爱,聪明伶俐,孙悟空就是艺术家手中创作出来的卡通形象,他既有猴子的特点,同时又加入了人类的想象,所以成为了今天大家所熟悉喜爱的艺术形象。

二、新课

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想一想、变一变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卡通形象的造型方法,即“造型”与“色彩”的变化:

1.教师:同学们,猴子看到大家这么喜欢卡通形象,它也想变成一位卡通明星来参加我们的聚会,他想请同学们帮帮它,看一看谁有办法?

2.出示课件: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点按课件)

同学:给它穿上一件粉色的体恤和一条花短裤子并穿上一双大皮鞋、眼睛变大,嘴巴夸张变大。

或者让它穿上一条美丽的裙子,身上光滑一点,眼睛上有长长的睫毛等。

教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看,原来只要将“造型”“色彩”进行大胆的夸张变形,活泼可爱的卡通明星就诞生了。

三、交流

欣赏卡通形象,通过看一看、说一说、议一议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对卡通形象的喜爱之情:

1.欣赏课件:

教师:卡通形象是同学们熟悉喜爱的,不仅在中国有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在世界的卡通王国里还有许多家喻户晓的卡通明星。现在就请同学们一起到卡通王国去看一看。大家看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想一想,你看到了那些卡通形象?看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放课件:欣赏卡通王国录像)

学生:看到了渔童、米老鼠、蓝猫、白雪公主等

看完了以后感觉非常可爱、漂亮,想和他们一起玩耍。卡通世界真是太神奇美丽了。

我也想设计一个卡通明星。

2.小组讨论欣赏:

教师总结: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不仅喜欢卡通明星,今天还带来了许多自己喜爱的卡通形象,你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快乐吗?现在就请同学们小组欣赏讨论一下你的卡通明星,思考:

(1)议一议你的卡通明星长的什么样子?

(2)说一说你的卡通明星的故事?

(3)谈一谈你为什么喜欢你的卡通明星?

3.学生讨论回答、教师适时小结:

教师:同学们,我今天真的非常高兴,因为你们今天不仅学习了解了卡通形象的设计方法,而且我还看到了你们善良纯朴的心灵,我相信,你们和你的卡通明星已经交上了好朋友。

4.欣赏学生及教师优秀作品,通过赏一赏、议一议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作火花:

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造型特点

发现作品的艺术表现方法。

启发学生发表自己大胆的创意。

四、作业

教师:今天每个同学选择一种方法,自己设计并制作一个你最喜欢的卡通明星,可以给他起个名字,给大家讲一讲它有什么本领,带着他给大家表演一下。此外,我还要提醒大家要抓紧时间制作。

五、学生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六、课后展评

展示卡通明星的作品,并为它配音,表演。

找朋友的游戏:与你最喜欢的卡通明星合影,做游戏。

师生互评。

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识了那些卡通明星呢?你们还需要了解或者对哪些知识比较感兴趣呢?老师非常想了解,课后可以和老师一起交流。

教学反思:

大家一起画

教学目标:

1.了解、体验、感受绘画的多种不同媒材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集体绘画感受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拓宽学生对工具、材料的认识,可以结合书上及教师找的一些多种工具材料表现的绘画作品进行分析。

教学难点:

火车形象的表现。

教学准备:

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引发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1)小组共同研究讨论课本上的图片,以及教师出示的用砂纸、宣纸以及多种不同的工具材料表现的绘画作品。

引导学生探究,进一步拓宽学生对工具、材料的认识。

研究的问题:

这些作品各使用什么材料、工具画的?你还知道有哪些绘画工具、材料?

这列火车是用什么工具画出来得?

(2)师生共同讨论以上问题。

教师:今天我们也用粉笔在操场上合作画一列长长的火车,每组画一节车厢,好不好。

2.教师板书――大家一起画。

二、讲授新课

1.观察、回忆不同种类火车的外形特点。

(1)观看火车的录像。

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火车?它们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2)集体研究以上问题

2.分工合作。

(1)问:我们班要画一列火车,你们各组想怎样画?哪个小组画车头?

(2)小组讨论:准备让自己小组的火车运什么?每个人如何分工?

3.全班同学到操场集体创作,分配好各组范围。

4.将每个小组画的车厢连成一列火车,请几个同学将自己小组的火车与其他组的火车连接好。

5.请同学们用大家画的火车编排一个小故事,相互讲一讲。

6.集体讨论:通过今天画这幅画你有什么感想?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努力,使我们全班画的这列火车不仅长而且本领非常大。在学校,我们每个人就像每节车厢中的一部分,每个小组就像一节车厢,如果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我们班这列火车就能跑到年级的前面,学校的前面。我们国家也像一列大火车,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加倍努力,我们国家就能跑到世界的前面。

三、课后拓展

回家后可以参考书上的一些形式,进一步尝试其他绘画形式。

教学反思:

巧用纸餐具

教学目标:

尝试使用各种废旧材质进行造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集体合作精神、德育等。

教学重点:

根据不同材质形态,使用多种手段进行新的造型表现。

教学难点:

对于不同材质形态的联想迁移。

教具准备:

饮料瓶、玉米皮、椰壳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游戏导入

老师与学生一起进行“脑筋急转弯”的游戏,用剪刀将纸杯、纸盘、纸饭盒等一次性纸餐具或横或竖的剪开,然后随意组合,看一看,谁能马上联想到更多的东西。

教师手拿纸饭盒一张一合,并且着童话故事里的声音说:“哈哈,你们好呀,猜猜我是谁?”同学们会争先恐后地说“是老虎、方头鲸、妖怪”。

教师将纸杯纵向剖开,再对在一起,学生会说“小船、摇篮、公共汽车的候车亭等” ,教师表扬联想丰富的学生,然后鼓励其他学生放松自己的思维神经,为创造与众不同的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讲授新课

师生一起将搜集到的乡土材料和废旧的餐具或塑料的、铝制的饮料罐,南方的椰壳等,进行分析、联想。

师生共同讨论:纸餐具上有哪些已经存在的线条或形状我们可以善加利用?若将它装饰成我们想象中的东西,还需要进行那些方面的改进?需要粘贴上什么?或镂空去什么?

师生可以共同感受一些学生的新奇想法,教师鼓励学生立意独特,学生放开手脚,大胆进行创作。

创作:

要求学生适形造型,结合自己纸餐具本身的色彩与形状,结合以学过的其他种类的装饰、创造出一个新奇有趣的造型。教师可以组织尝试其他方法,小组几个同学一起用更多的纸餐具,合作一个大型的作品,起个名字叫“可爱的妖怪”等等。

三、展示评价

1.展示学生的作品,师生一起分享创作喜悦,和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和创作体会。

2.设计童话情景,进行与环保有关的表演或讨论。

教学反思:

多彩的拉花

教学目标:

1.学习欣赏及制作拉花的方法,能够剪制一种以上的拉花,并能设计出多种用途。

2.通过活动,增进相互合作意识及师生、生生间的情感、培养保护环境及美化环境的意识。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感知、观察思考及探索能力,能主动尝试以不同的媒材工具,探索各种造型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激发学生探索欲望,鼓励学生自由发表。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学习欣赏及制作拉花的方法,并能为拉花设计出多种用途。

教具准备:

彩纸、剪刀、胶棒、钉书机、拉花装饰的环境图片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教师检查学生的彩纸等用具,并安排小组。

二、讲授新课

1.创设情景、激发探究。

教师展示拉花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并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引导学生观赏已用拉花布置好的课堂环境及教材图片,请学生说一说:

拉花有什么用?

可以美化什么?

你想用拉花美化那里?

教师鼓励学生共同参与本次学习活动。

2.合作学习、自主探索。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四种剪制图,想一想、试一试,应该怎样叠纸,用什么纸比较容易剪制(小组讨论)。

(2)教师应到学生分类进行剪制,教师巡视,提示学生想一想:

这些折剪的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小组讨论上述思考题后汇报,教师小结。

(4)小组合作方法的引导对叠纸剪制拉花方法的探索。

对剪制拉花方法的进一步探索,思维方法及变通能力训练。

教师检查学生剪制的拉花是否有剪断的,如有请学生讨论剪断的原因是什么?可以怎样避免?

学生改进剪制方法。

变通训练:教师示范一种不同剪制方法的拉花,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哪里和书上的不一样”,启发学生说一说,可以怎样变?

4.自由创作、大胆发表。

设计应用意识的激发,大胆自由发表的自信心。

(1)学生尝试新的剪折法,教师巡视,给予指导及鼓励。

学生运用拉花美化环境及自身。

(2)请学生发表感受并说一说:你的拉花还有什么用途,它怎样美化了生活?

学生欣赏以拉花美化环境及人们生活的图片拓宽思路。

5.反思学习、内化知情。

分小组展示表演,共享成功的喜悦。

引导学生归纳小结本课学习情况: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想学习了解什么?

三、课后延伸

尝试不同的剪法。

教学反思:

神气的小厨师

教学目标:

1.了解美食文化,培养热爱劳动、珍惜食物的良好生活习惯和热爱家乡、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情感。

2.感受食品艺术之美,学习欣赏食品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劳动。

3.感受各种材料特性,进入“小厨师”的角色,探讨巧妙运用各种材料把自己喜爱的食品表现出来。

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感知并发现食物之美,启发想象,探索了解美食的相关知识。

教具准备:

食品图片及美食录象、厨师帽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教师将学生分成各个小组。

二、欣赏观察,激发兴趣

1.教师:如果你是一名厨师你想做一道什么菜?

引导学生回忆想象并说出自己喜爱食品的形色香味等基本特征,了解食品的名字的寓意。

2.欣赏观察屏幕展示的各式食品图片。学习欣赏美食的方法。

3.回忆并讲一讲与事物相关的故事传说。

三、进入角色,思考探索

1.欣赏手工食品的形色摆放的美感。

2.展示教师示范制作“食品”过程。学习探索如何巧妙利用废旧材料去制作各式美食。

3.引导思考:你可以用一张牛皮纸制作什么“食品”

4.师生总结制作“食品”的方法:

(1)根据材料来决定要制作的食物。

(2)根据想好的食物来选择制作材料。

5.小组分工合作,开始进行制作“食品”的活动。

四、明确主题,交流合作

1.了解我国民族传统节日及相关美食文化。回忆思考: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有什么美食?

2.各小组根据多种美食主题命名选择其中一项进行构思设计,各组员自由选择某一类进行创作活动。

3.明确自己创作的主题后,有目的的进行讨论:

(1)本组要制作什么食品?

(2)如何分工合作。

(3)用什么材料?

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

五、展示表演,自评互评

1.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神气的小厨师”表演,针对各小组的食品的情况进行小组自评互评,评价引导:形色、事物拼盘的摆放是否美观?是否有创意?

2.思考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到了什么?了解了哪些内容?学到了哪些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技能?探索了哪些地方的饮食文化?

3.课后延伸:

(1)你还知道其他关于食物的更多知识吗?

(2)你知道本地区有什么特色食品吗?有什么相关的故事传说。

(3)你知道中国有几大菜系吗?

(4)未来的人类会喜欢吃什么样的食品呢?为什么?

教学反思:

漂亮的建筑

教学目标:

1.尝试使用不同纸材,体验造型快乐。

2.培养创新精神、集体合作精神,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在美术游戏中尝试以不同纸材组织画面。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纸材赋予作品的不同感受。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彩色苯板6张、彩纸、彩色报纸、剪刀、胶棒、油画棒

2.教学器材:电视、电脑、录音机

3.教学课件:《课件―漂亮的建筑》

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讲授新课

1.创设情景,揭示主题。

2.探索学习, 学“造”房子。

(1)欣赏。

(2)分析。

(出示课题)

(3)学造房子。

(4)发散思维。

3.团结合作,创作实践。

作业要求

4.游戏活动,展示评价

(1)展示:

(2)评价:

(3)小结:

(4)集体动手清扫教室。

欣赏建筑照片,感受建筑美感。

欣赏有关建筑的绘画作品。

师生互动,学会用基本形的方法分析建筑

仔细观察,动脑思考,就提出的问题,做出解答。

通过欣赏奇特的房子,展开思绪进行组内讨论。

为自己选择喜欢的颜色做背景。利用语言、手势为自己加油,然后进行创作实践。

展示作品,为自己的作品起名字。

以游戏“做客”的方式,欣赏、评价,并大胆的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

进行德育教育,并自评。

清扫教室。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它吗?它到咱们北京来旅游了,请你说说它都去了哪些地方?

师:漂亮的建筑不光机器猫喜欢,有一位奥地利的画家也非常喜欢,你们看这是他用画笔造出的“快乐房子”,色彩多鲜艳呀!这一座呢,形状奇特,房顶像洋葱。

师: 你们喜欢吗?想不想自己动手也来造一座,今天我们就学造漂亮的建筑。

师: 要想建造漂亮的建筑,我们首先要学会分析。这座“洋葱城堡”看上去挺复杂,其实就是由几个简单的基本形组成的。不信,你们瞧,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再来分析这一座。

小结:看来这些基本形的作用还真不小,有了它们我们还能造出更漂亮的房子来。

师: 学会分析后,我就要开始造房子了,请大家帮我出主意,可以使用哪些材料造房子呢?

师: 要想造这样一座漂亮的房子,需要哪几步才能完成呢?

师: 我用哪些方法才把这些纸变成了美丽的房子呢?

师: 我这里还有一些既漂亮又奇特的房子,咱们一起看看吧。这些房子的主人想的特别好,他们把自己的房子都搬到了一起,组成了一座美丽的小社区

师:你们想不想也建一座美丽的社区?请小组讨论,你想造的房子是什么样的?你们组的美丽社区里,除了房子还有什么?

师:谁来说说?你想造的房子是什么样的?你们组的美丽社区里,除了房子还有什么?

每个人先造一座又大又漂亮、和别人不一样的房子,要求使用多种材料和方法,然后全组同学把自己的房子贴在彩色板上合建一座美丽的社区,并美化环境。

这里为大家准备了六张不同颜色的纸板,请组长代替组员挑选你们喜欢的颜色。为了让我们的社区更美丽,大家一定要齐心协力,我们的口号是:团结协作充满力量!

同学们你们看,我们六个美丽的社区加在一起多像一座城啊,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吧!叫什么呢?

社区―城中的小公民们,我有一个建议,请大家去各个社区做客,参观漂亮的建筑,并把自己的名片送给你最喜欢的社区。

建筑―谁来说说,你最喜欢我们城中的哪座建筑?为什么?请主人讲解设计思路。

今天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会了建造美丽的建筑,而且还懂得了一个道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什么事情都难不倒我们。你们瞧,我们用了这么短的时间互相帮助,建起了一座又大又美丽的城市,这里面有每一个同学的努力,请为你自己也鼓鼓掌吧!

我想问问大家,你们现在高兴吗?用我们手中的照相机留住这个美好的瞬间吧!并互相祝贺。

教学反思:

妈妈和孩子

教学目标:

1.接触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感受美术的多样性。通过欣赏艺术作品表达的主题思想。

2.学习观察艺术作品的造型、色彩、材质、表现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结合作品展开联想,发表对作品的看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发表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体会艺术作品中表现的母子情,观察艺术作品中妈妈对孩子的不同表达方式,使小朋友认识到妈妈的爱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

教学难点:

让小朋友学习观察艺术作品,对作品的造型、色彩、情节予以描述,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

搜集自己与妈妈的照片,小动物母子情方面的图片资料一同欣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自由欣赏书上的作品,说一说,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2.妈妈是我们最熟悉的人,你能唱几首有关妈妈的歌?

3.选择书中农民画《母与子》、油画《洗澡》、素描《母亲保护她的女儿》、木雕《欢乐柱》几幅作品中对妈妈脸部的局部描写,以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小朋友,请小朋友思考,都是表现妈妈。为什么不一样?你喜欢那一张脸?

二、欣赏评述

1.认识作品的表现方法(色彩、造型、材质),你喜欢哪种形式?说一说理由?

2.找一找这几幅作品中描绘的情景,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出现过吗?在什么时候?仔细想一想,你当时的感受,说一说艺术家表现的好不好?为什么?

3.几幅作品中,妈妈不一样的表情代表了不一样的心情,大家一起猜一猜,每位妈妈心里在想什么?听一听老师读一读作品旁的文字介绍,说一说你喜欢哪位妈妈。

4.这么多艺术家描绘、塑造妈妈的形象,你认为哪件作品最能体现妈妈对孩子的爱?

哪件作品最有意义?哪件作品最漂亮?哪件作品表现的妈妈最像你的妈妈?为什么?

三、德育渗透

1.请小朋友展示自己小时侯和妈妈的照片,仔细看看妈妈的眼睛、动作、表情,与同学说一说,自己的妈妈哪最美?(包括:外貌、语言声音、动作)

2.欣赏书上的作品,假如你是作品中的孩子,你会有什么感受?你会对妈妈说什么?

3.艺术家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景来表现妈妈对孩子的爱,你还能说出平时妈妈怎样爱你吗?

给大家讲一讲 妈妈爱你的一件小事。

4.生活在妈妈的爱中,我们感到很幸福,我们怎样爱妈妈,也让妈妈幸福呢?

请小朋友分组讨论,看谁的办法最好?

四、感受实践

1.画一幅你和妈妈在一起的画,送给妈妈。

2.做意见小礼物写上一句爱妈妈的话,送给妈妈。

3.将全班每位同学对妈妈的知心话录在磁带上,期末家长会上放给妈妈听。

4.在课本上选一件最喜爱的作品,回家讲给妈妈听,告诉妈妈“我爱你”。

教学反思:

[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篇17: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

一、教学目标:

了解、体验、感受绘画的多种不同媒材的特点。

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拓宽学生对工具、材料的认识。

三、教学材料:

蜡笔、毛笔、油画笔、抹布、水粉笔、水粉画颜料、水桶、调色盘、粉笔、水彩笔、刀子等。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1、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要让小朋友猜这样一个谜语:“身体像树叶,尾巴像扇子,没脚也没手,能在水里游。”你知道它是什么?

2、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条美丽的鱼儿,你看!多有趣啊!教师简单描述:它身上穿着白色的衣服,尾巴在游的时候碰到了沙堆,所以变成了这种颜色。(出示:一条用各种纸质材料做成的鱼)

3、体验感受:请一位小朋友上来摸一摸它的身体和尾巴,感觉一下:分别是用什么样的纸做成的?

4、一生上来摸一摸,说一说它的身体是用什么样的纸做成的?再摸一摸它的尾巴,是用什么样的纸做成的?你知道这种纸叫什么纸吗?(学生感觉:粗糙、光滑)

5、鱼儿身上没有花纹,你可以拿什么工具来打扮它呢?鱼尾巴上也没有花纹,你又可以拿什么工具呢?准备好蜡笔、毛笔、调色盘)

6、请二位学生上来画,其余学生一起观察他们在不同的纸上打扮的效果会有什么不一样?了解不同工具材料的特性,进一步拓宽对材料的认识。]

7、说效果,说感受:请其余学生说说画出来效果有什么不一样?请刚才上来画的小朋友说说你们画在沙皮纸、宣纸上各有什么感觉?

8、教师小结:刚才两位小朋友用不同的工具把这条鱼儿打扮得更漂亮了!学生尝试用不同的作画工具在不同的材料上作画,能产生不同的效果,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篇18: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

1、能观察感受田野美景的构成;流畅稳定地画出较长的线条,有意交织划分田地;认识常用的颜色,有意味地涂画田地的色彩,表现出一片想象中的田野。

2、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3、体验线与色有机结合的造型乐趣,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重点:认识颜色,用各种颜色涂画出一片田野。

教学难点:

1、流畅的运用曲线或直线交织出田地;

2、运用各种颜色效果表现出不同的田地。

教学准备:课件、水彩笔、油画棒、展示板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和学生一起做游戏―分格子―。

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分格子的游戏中把分割方法和画线条的方法教授给学生

让单调的分割练习变的有了趣味性。

(二)启发想象

1、联想与想象。把画面想象成一块肥沃的土地,而我们划出的线就是一条条田间小路,那我们周围全是庄稼地,今天我们就在这块土地上辛勤耕耘。揭题《田野的色彩》

2、庄稼地有了,我们要在地里种些什么呢

3、色彩认知,参观田野:

我们来向农民伯伯学习学习。农民伯伯说要先要考考大家――知识抢答。(课件出示几种代表性的田地)认识它吗?是什么颜色的?

1)、这几块田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田?――蓝色,刚刚插秧的水田。

2)、这是什么颜色?生长的是什么?――绿色,没有成熟的水稻

3)、这一片呢?――橙色,成熟的水稻

4)、这是什么颜色?――棕色的土壤。

5)、这个呢?――油菜花、红高粱、紫云英,这些都是田里的庄稼,没想到

有这么多颜色!

(三)涂画田野

看了农民伯伯的田野,农民伯伯也想看看我们小朋友心中的田野,那我们的田野里种些什么呢,是什么颜色的?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画笔画出心中的田野吧。

强调重点:

1、用直线或曲线分割田地(不要分的太多,线条要直)

2、上色(教师示范:一、握笔姿势,二涂色方法,三、先浅后深,四、相邻两块颜色不同。)

3、加装饰(用点表示花、果子等,用小竖线表示禾苗、小树等,用小三角表示麦堆、小松树等。如果你想还可以在一个田里画个田野守护精灵或者是收割机、稻草人、谷仓。)

(四)欣赏范作,明确目标:

(五)学生作业,巡行指导

(六)展评作业,在诗歌背诵《锄禾》中结束本课。

热门教案

学诗词

学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