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自己的祖国去(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回自己的祖国去中原封不动的意思)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回自己的祖国去(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含17篇),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回自己的祖国去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18个生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习课文,感悟科学家华罗庚对祖国的赤子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1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笔顺规则书写8个字.

2、悟科学家华罗庚对祖国的赤子之情.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华罗庚的故事,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插图.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1、语:今天,我要向小朋友们介绍一位著名的科学家,他的名字叫华罗庚.(出示华罗庚肖像)板书:华罗庚指导读多音字:华:做姓时读huà 还可以组词为“华山”.另一个读音是什么

huá 中华,华丽

2、知道华罗庚的故事吗

先请搜集了华罗庚资料的同学讲一讲,老师补充.

华罗庚是中国现代数学家.1924年初中毕业后,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不到一年,因家贫辍学,刻苦自修数学.1946年,在美国当教授.1950年回国,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职.还担任过多届中国数学会理事长.是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3、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关于华罗庚的一个故事,板书课题:7,回到自己的祖国去

(二)初读感知

1、渡:这篇课文又讲述了华罗庚的什么故事呢

2、课文录音,激发学生的兴趣.

3、生自由读课文,画出课文的生字,借助课后生字表里的拼音读准字音.

(三)识字学词

1、我把藏在课文中的生字娃娃找出来了吗你们找到的是哪些字

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出生字卡片.

祖辆华罗妻异算夫妇旧码握敬抛贫献价值

2、互帮互学,识记生字字形,读准生字字音.

3、交流.指名认读,说说识记的方法.

4、认读生字.如:指名读,开火车读,打乱顺序认读.

5、口头组词,进一步巩固认读.

认读词语,说说反义词:惊异--(平静) 坚定--(动摇)贫穷--(富裕) 落后--(先进)

(四)再读课文,读通课文

1、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大家都已经认识了,把它们放到课文的句子中,小朋友们都会读了吗请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导合作读书,同桌互相听一听,评一评.

3、火车朗读各段,引导学生评价,注意正音,朗读有困难的地方,集体帮助.

4、相交流:你觉得华罗庚是个什么样的人

(五)作业设计

1、读生字.

2、流利朗读本文.

第二课时

(一)整体把握课文.

1、篇课文有多少个自然段(有11个自然段.)

2、文主要写了发生在哪几个地点的事请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来.

3、名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洋房客厅旧金山海湾

4、文主要写了华罗庚在这两个地点说的话,第一部分是课文的1至5自然段,第二部分是课文的6至11自然段.今天我们的学习主要围绕这两个部分进行.

(二)学习第1至5自然段.

1、生自由朗读课文1至5自然段,将自己不理解的地方画记出来.

2、名朗读,指出“冲”是多音字,在这里读chòng,是“向着,对着”的意思.

3、生质疑,老师介绍背景,体会华罗庚得知祖国解放的消息时万分激动的心情.

(1)“中国解放了!”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华罗庚在美国的生活过得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

(他住着洋房,开着小汽车,日子过得很富裕,很舒适.)

华罗庚为什么要“回自己的祖国去”

4、觉得哪些地方最能表现华罗庚激动的心情

出示文字投影:“华罗庚下了车,疾步走进客厅,冲着他的妻子喊”

这些加点的词都表现了华罗庚知道祖国解放的消息非常激动的心情.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评价是否体现了华罗庚的心情.

5、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部分,读出华罗庚喜悦激动的心情.

(三)学习第6至11自然段.

1、渡:华罗庚准备回国时,遇到了什么样的劝阻他是怎样回答的呢

2、示课文插图,指名朗读课文6至11自然段.

3、示文字投影,重点理解句子:

“不,把学识献给自己的祖国,才有价值.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

读了华罗庚说的这句话,你有什么想法

(华罗庚是个非常热爱自己祖国的科学家,就像儿子热爱自己的母亲一样.他不嫌弃祖国的贫穷落后,立志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他把祖国的进步发展放在第一位.)

4、读华罗庚说的这句话,体会华罗庚要回去报效祖国的决心.

(四)总结课文.

1、读全文.

2、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华罗庚是个什么样的人

(华罗庚是个不贪图享受,热爱祖国,一心报效祖国的科学家.)

板书设计:

洋房 客厅 回自己的祖国去

(华罗庚)

热爱祖国

旧金山海湾 为祖国尽力

指导教师:祁建华

[回自己的祖国去 教案教学设计]

篇2:回自己的祖国去(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华罗庚热爱自己的祖国,愿意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初步懂得学有所成,应当报效自己祖国的道理。

2 在老师的指导下,能理解华罗庚说的话,能理解他说话是的心情,再有语气的读出来。

3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

教学重难点:理解华罗庚的话

教学用具: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情况

预习时提示学生查资料,了解华罗庚的有关情况。可有学生根据资料自己介绍对华罗的了解导入,引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致。

二、学习课文

1 教学时,注意朗读指导,特别是华罗庚与妻子和美国教授的对话要指导学生读出语气。此时,可结合“语文天地”中3的要求让学生读中体会,体会后在读。

2 重点指导第三五自然段华罗庚的话。

“这一天总算盼到了”这一天是指哪一天?(是指祖国解放的这一天)引导学生体会“疾步”“坚定”“喊”等词语的意思。再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出语气。

3 学习课文第10`13自然段

华罗庚又一次说:“回自己的祖国去”是否只是简单的重复?读的时候应读出怎样的语气?

4 学生反复朗读华罗庚的话,体会他说话时的心情。

三、学生谈感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 朗读课文

2 提问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国?

二、学习课文中的生字

在识字教学中要注意以下指导:

处:左边是衣字旁,不要少写一个点。

令:与“今天”的“今”区分,不要少写点。

冲:“冲着”的“冲”读chong不读chong

憾:“遗憾”的“憾”与“感”字比较,加深记忆。

授:“授”可与“受”比较,加深记忆。

三、思考交流

为什么华罗庚放弃那么优厚的待遇也要回国回国?看一看“语文天地”中表现中国人骄傲的几幅图,完成“笔下生花”。

课后小结:

《意大利的爱国少年》

教学要求:

1 学习本可要了解热那亚少年身在异国他乡,穷困潦倒去不忘维护祖国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懂得应时时刻刻把作国的尊谈放在第一位。

2 要在理解热那亚少年当时的处境和心情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 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

教学重难点:学习上下文理解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预习是提示学生通过不同渠道,了解一下《爱的教育》这本书,看看自己喜欢书中的那些故事,它们都讲了什么内容,上课时,用自己的语言介绍给同学。

二、1~2自然段要注意引导学生读懂热那亚少年的身世:船从哪儿开到哪?十一岁的少年为什么独自搭上了这条船?这些问题读明白了才能为下文作很好的铺垫。

3~4自然段重点理解少年为什么拣起了硬币,他很需要钱。

5~9自然段是重点段,也是全文的高潮。可练习分角色朗读,把少年斩钉截铁的语气读出来。另外,让学生边读边思考:热那亚少年很需要钱,为什么有把钱扔回去?重点理解:扔砸跳站。把这些理解有感情的读出来。

学习语文天地中“读句子”要学生体会“大义凛然”这个词,方法就是联系上下文理解。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1 读课文

2 提问:热那亚少年很需要钱,为什么有把那些钱扔回去?

二、学习生字

指导学生在时记生字时作到字不离词,以词为单位,掌握字形,字意。以下生字可做指导。

恶读wu 侮读wu 卖 要与“买”字区分开。肮 与“抗”区分开。

三 学生抄写生字

四 思考交流

要结合热那亚少年的动作 语言,体会他的思想感情,交流时也可拓展,讲讲自己了解的关于热爱祖国的人的饿故事。

教学后记:

[回自己的祖国去(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3:《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设计

一、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我班析现有学生30人,上个学期语文期末检测合格率为100℅。虽然考试成绩还算可以,但从语文素养方面来看,班里学生两级分化严重,部分学生还没有完全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语文综合学习能力欠缺,课外知识较薄弱,古诗词背诵积累有待加强。从整体水平看,学生受方言生活环境影响,语言感觉不佳,口头和书面表达都有待提高。

二、教学内容分析:《回自己的祖国去》是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第五册第三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文章记叙了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一件感人的故事。当年,身居美国的华罗庚从报纸上得知祖国解放的消息后,心情异常激动,带领妻子和孩子毅然登上回归祖国的轮船,准备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祖国。全文主要以对话为主,语言较浅显易懂又简练,人物当时的心情和满腔的热忱尽显其中。根据此,我在教学中注重加强朗读,给学生自主读书的时间和机会,在诵读中体会人物说话时的心情,感悟人物的可贵品质,从而使学生入情入境地去理解、去领悟、去欣赏、去运用。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华罗庚热爱自己的祖国,愿意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通过重点词句理解文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语气。

四、教学难点分析: 了解华罗庚坚持回国的原因。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华罗庚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画面的人物吗?

2、介绍华罗庚

他身上有许多感人的故事。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其中的一个。

(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朗读,画出课文中不认识的生词。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感悟体会。

1、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祖国解放了,举国上下一片欢腾。

2、听到祖国解放的消息后,华罗庚的心情是怎样的?(高兴、激动)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1-3自然段,画出有关语句。

3、课件出示:华罗庚下了车,疾步走进客厅,冲着他的妻子喊了起来:“中国解放了。”

从疾步、冲、喊”体会到的华罗庚高兴、激动。

“我们的祖国解放了” 华罗庚扬了扬手中的报纸,“这一天总算盼到了”

师:“这一天”到底指的是哪一天?“总算”一词可以看出什么?(祖国解放,华罗庚想回国已经盼了很久)

师:盼到了,什么又是盼到了?

师:什么样的等待可以称作是盼呢?

师:是呀,非常急切的心情,岂只是好几天呀!是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的等待呀!是日日想,夜夜思呀!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一段。

生齐读课文。

4、谁能学着华罗庚激动的语气读一读。(指定读)

师:读得很好!把华罗庚的急切心情读出来。

5、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华罗庚回国的决心?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9自然段,画出有关语句。

课件出示:华罗庚斩钉截铁地说:“回去,回自己的祖国去!”

师:能说说“斩钉截铁”这个词的意思吗?生:意思是华罗庚回国之心很强。

师:真棒!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斩钉截铁”的意思是态度……

6、用斩钉截铁一词说话

7、指导学生用坚决的语气读一读这一句话。

师:同学们的读书本领真高!懂得从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去体会人物心情,老师真佩服你们!是啊,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身在异国他乡的华罗庚夫妇知道后都非常兴奋,非常激动,让我们把这份激动之情用朗读告诉大家吧。

6、分角色朗读,(先分组读后请一组同学全班展示)

课堂练习

1、华罗庚师什么时候回国的?(1950年初春的一天)你们可知道1950年的中国是怎样的生活面貌吗?

学生讲述自己调查知道的资料

2、出示美国、中国生活图片作对比。

3、介绍当时社会背景 :新中国未成立时,即使是中国人到外国留学,也是不能随便出入国界的。所以华罗庚要等到中国解放了才回自己的祖国。美国科技水平高,咱们中国一直在打战,顾不得发展。

4、看到这些, 此时你心中产生了什么样疑问?

5、你喜欢住什么房子?可华罗庚却放弃了什么?(前途)为什么?

6、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国,他留在美国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小声读读第10——13自然段,边读边划出能说明华罗庚为什么要回祖国的语句。

7、读了这一段话,你感受到华罗庚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书:爱国)你有什么心里话吗?

8、教师讲述华罗庚回国后为祖国做的贡献

作业安排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查找其他爱国志士的故事。

篇4:《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市、辆、汽”等16个生字,会写“夫、市、价“等8个生字及以下词语:城市、价值、客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华罗庚回国的原因。

3、感受华罗庚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树立为祖国服务的志向。

教学重点、难点:

1、会读、会写本课的生字和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展示资料,激发兴趣

出示华罗庚的照片,介绍其生平事迹,让学生对华罗庚有个初步的认识。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并借助拼音认识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2、再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通顺,边读边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分小组检查读书情况。

三、一读代讲,感悟语言

1、自读第一部分,找出华罗庚与妻子的对话语句,自己尝试着读一读。

2、指名读对话内容,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读?怎样才能读好。这样在读中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分角色朗读,读出应有的语气。

4、出示第二部分华罗庚与美国教授的对话句子;学生同桌对读,相互纠正。

5、重点指导最后一次对话,引导学生思考:华罗庚为什么坚决要回到祖国去?

四、畅谈感受,体会情感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说说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想法。

五、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六、拓展练习

让学生在爸妈的帮助下,搜集华罗庚的图片或故事,举办一次“华罗庚的故事“交流会。

篇5:《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华罗庚热爱祖国,愿意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激发学生热爱自己祖国的思想感情。

2、认字17个。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自读课题,思考:读了课题后,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2、学生质疑:谁回祖国去?为什么要回祖国去?回祖国去干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回祖国去?

二、初步读文,扫清文字障碍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拼音、猜、问)

2、指名读全文,正音。学生评议,解决“华、冲”在文章中的正确读音。

3、同桌互读。

4、生字卡片测读识字情况,将不认识的字贴在黑板上,并提醒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注意其读音。

点评尊重学生差异,灵活控制课堂教学内容。对学生已经认识的字可以略去不讲,还给学生更多的阅读时间。

三、介绍时代背景,初步解答质疑

1、出示主题图,师讲解。

中国解放后,许多旅居海外的爱国人士纷纷回国,华罗庚就是其中一位。当他听到祖国解放的消息后,毅然放弃国外舒适的生活、优厚的待遇,拒绝了朋友的挽留,登上回归祖国的轮船,准备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祖国。

2、了解到这些之后,该用什么语气读这个题目呢?

点评从题目入手,让学生带着理解读,使整篇文章的情感浑然一体。

四、进一步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生自己默读课文,边读边写出自己的理解。

2、小组交流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

3、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汇报学习结果。学生评议效果。

(1)轮读、齐读。

(2)分角色读。

(3)表演。

4、汇报过程中,师恰当进行评价、指导。

(1)“这一天总算盼到了”。

“这一天”指哪一天?该怎样读??

(2)抓住哪些词语就可以把华罗庚激动的心情演得更真实?

引导学生体会“急步”“喊”“斩钉截铁”等词语的意思,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语气,并表演出来。

5、出示主题图,配乐。师总结性范读最后部分。

把自己的学识献给祖国,永远不会遗憾。我是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一份力量。这是一个爱国科学家的满腔热情。你能读读吗?

点评最后的配乐范读,自然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不需要提问,在朗读中达到情感的高潮。

五、识字

1、测读黑板上的生字。

2、小组合作学习黑板上剩余的字。指名学生当老师讲字,其余学生和老师补充。

3、同桌学生互测生字,全会读得两颗星,个别不会的得一颗星。课下互相帮助。

点评允许学生的个别差异,一节课下来会有孩子还没有完全认识生字。此时,充分发挥学生之间互助、互查的作用。

六、交流

你还了解哪些关于华罗庚的事迹?小组内交流。留自己喜欢的作业。

篇6: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情朗读课文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华罗庚热爱祖国,愿意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使学生初步懂得学有所成,应当报效祖国的道理,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华罗庚的话,感受人物情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相关资料、音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中心句。

1.揭题:齐读课题,《回自己的祖国去》。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课文有了哪些了解?

引导学生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注意说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板书:华罗庚)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回顾,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整体把握,同时也使三年级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训练。】

3.(出示课文插图)1950年3月16日,初春的霞光倾泻在美国旧金山海湾的水面上,华罗庚携夫人领着三个孩子快步登上船舷,迎着海面的春风踏上了归程。他的脚步这么匆忙,你们知道他要去哪儿?(回自己的祖国去)他为什么要回自己的祖国?让我们赶快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适当提示,使学生在浏览全文,感知整体的基础上,巧妙地抓住了文本的中心,使学习有了明确的方向。】

二、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出示自学问题:默读课文,思考:他为什么要回自己的祖国?画出课文相关语句。

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

中国解放了!

我们的祖国解放了!这一天总算盼到了!

(出示学生交流的语句,学生自由朗读)

问:你从这几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激动、高兴、急切)

2.你还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华罗庚的激动、急切心情,划出文中语句,和同桌交流自己的感受。

根据学生交流,相机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1)华罗庚下了车,急步走进客厅,冲着他的妻子喊了起来:“中国解放了!”

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华罗庚的激动的?(急步、冲、喊了起来、“!”)你能通过你的朗读把华罗庚的激动情感表达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2)“我们的祖国解放了。”华罗庚扬了扬手中的报纸,“这一天总算盼到了!”

说说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华罗庚心情激动的。(扬了扬、总算、盼)指导朗读。

3.听到祖国解放的消息,除了华罗庚非常激动,还有谁?(他的妻子)哪些句子能体现出来?

出示句子:“什么?”他的妻子惊喜地叫了起来。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研读解决:既然还在问“什么”,为何已“惊喜”,从而感受妻子惊喜得不敢相信自己耳朵的激动心情。指导读好这句话。

妻子快步迎上前去,接过报纸,心情激动地边看边说……

指导学生读好“快步、迎上前、心情激动”等重点词语。

【设计意图:通过研读描写华罗庚及妻子的句子,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以及标点中体会华罗庚内心的激动与喜悦,突出文本重点,为理解下文作铺垫。】

4.是啊,令华罗庚和妻子如此激动的“这一天”就是中国解放的那一天。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一天去看看吧!(多媒体播放开国大典实况片断)

(1)师激情引读::啊,那是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啊,这举国欢庆的场面深深的感染着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身居海外的华罗庚,他日思夜盼的那一天,终于到来了,他的心情怎能不激动万分呢!心情那么的激动,是因为——“中国解放了!”是因为——“我们的祖国解放了。”是因为——“这一天总算盼到了!”是因为他终于可以(引读中心句)————“回自己的祖国去!”

(2)小结:透过这激动的神情,让我们分明看到了他那颗赤诚的——爱国心啊!(板书:爱国心)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播放开国大典实况片断,激起学生的感情共鸣,把学生更好的带入文本所描写的情境之中,也突出了文本主题。】

5.你们可知道1950年的中国是怎样的生活面貌吗?预习时你们通过调查采访知道哪些?请简单谈谈。(学生先交流,师出示图片,简单解说)而他在美国的生活又是如何呢?(出示文字及图片)天壤之别的生活环境,却丝毫没有动摇他回国的念头,你体会到了他的什么?(奉献精神、回国的决心……)在课文中找找还有哪些句子表现了华罗庚回国的坚定决心?

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1)“我们?”华罗庚斩钉截铁地说,“回去,回自己的祖国去!”

(2)“嗯,回自己的祖国去!”

(3)“不!把学识献给自己的祖国,永远不会遗憾。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

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斩钉截铁”“遗憾”的意思,读好这三句话。

6.现在你是华罗庚,你会怎样读课题?(坚定)

【设计意图:通过美国舒适生活和中国贫穷生活的对比,使学生更深切的体会到华罗庚的一颗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就这样华罗庚告别了优越的生活,坚定地回到自己贫穷落后的祖国。于是就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出示书中插图,教师深情地叙述)1950年初春的那一天,船慢慢驶离了码头,华罗庚一家人迎着海上的春风站在船头,深情地望着轮船开往的地方——我们的祖国的方向……此时,他们心中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说话练习:先自由说,再出示句式指导说话。

祖国啊,我______________!

祖国啊,我要_____________!

祖国啊,你现在虽然______________,但我_____________!

2.孩子们你觉得华罗庚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怎样就是爱祖国呢?

3.布置作业:从新中国成立到今天,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像华罗庚那样的爱国科学家,像地质之父李四光,两弹元勋邓稼先,导弹之父钱学森……为新中国的发展呕心沥血,无私奉献,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课后请你收集这些科学家的故事,读一读。

【设计意图:收集查阅爱国科学家的故事,使学生知识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附板书设计

回自己的祖国去

华罗庚爱国(奉献)

篇7: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华罗庚热爱祖国,愿意把自己的知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

2.教育学生树立为祖国服务的`志向。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运用自学结合老师指导的方法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华罗庚热爱祖国,愿意把自己的知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

教学重点:

1.默读听读,思考并理解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难点:

1.默读听读,思考并理解课文内容。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通过各种方式朗读,领会含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板书课题:回自己的祖国去

自读课题,思考: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2.学生质疑:(谁回祖国去?为什么要回祖国去?回祖国去干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回祖国去?)

二、学习新课

(一)认字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拼音、猜、问)

2.指名读全文,正音。学生评议,解决“华、冲”在文章中的正确读音。

3.同桌互读。

4.生字卡片测读识字情况,将不认识的字贴在黑板上,并提醒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注意不认识的字的读音。

(二)介绍时代背景,初步解答质疑

1.出示主题图,师讲解:

中国解放后,许多旅居海外的爱国人士都纷纷回国。华罗庚就是其中的一位。当他听到祖国解放的消息后,心情异常激动,毅然放弃在国外的舒适的生活,优厚的待遇,拒绝了朋友的挽留,等上了回归祖国的轮船,准备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祖国。

2.了解到这些之后,该用什么语气读这个题目呢?

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课题。

3.你对华罗庚了解多少?谈谈他的主要科学成就。

(三)进一步理解课文。

1.学生再次自己默读课文,勾画不理解的词。

2.介绍语文天地中的“金钥匙”: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

3.指导同学们用这种方法解决刚才理解词语上的难题。

4.教师就难点提问:

(1)“这一天总算盼到了”中“这一天”指哪一天?该怎样读?

(2)华罗庚为什么回国?(通过阅读,要让学生明白华罗庚要把自己的学识献给祖国。)

(3)课文中哪些词语表现了把华罗庚回国的决心和当时激动的心情?画下来,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学生汇报中就应该指导朗读,尤其是“回自己的祖国去”这句话,一定不能理解为简单的重复。

5.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并适当加动作表演出来。

三、全课总结

“把自己的学识献给祖国,永远不会遗憾。我是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这就是一个爱国科学家的满腔热情。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找找其他爱国科学家的故事,读一读。

板书设计:

回自己的祖国去

华罗庚为祖国尽力

篇8:《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

课型:精讲课

教学分析

课文写了中国解放了,华罗庚决定放弃美国的优越的生活条件,回自己的祖国去,把知识献给祖国,为祖国尽力。

教学要求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华罗庚热爱祖国的思想。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查找华罗庚的故事。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教具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通过查找资料,知道了华罗庚是什么人,也知道了他的一些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华罗庚的又一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用笔勾出不认识的字和新出现的词语,多读几遍,并从中找出要认识的字读一读。

2.出示会认字的卡片。

(1)先读词语,再认生字。

(2)凭借生字卡片,指名读 开火车读 齐读。

(3)借助生字表,读准字音。

后鼻音:辆、庚

翘舌音:授、值

h、f区别:华(huà) 妇(fù)

多音字:华:huà 华罗庚 huá 中华

(4)引导点拨,识记生字。

①在小组内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同学之间互相补充、启发。

②全班交流识字方法,及时评价。

(5)再读课文。

①把生字新词带入课文中,朗读课文,注意读正确。

②同学互读互评。

③全班齐读。

三、指导写字。

(1)指名认读要写的7个生字,(出示卡片)用7个字分别口头组词。

价值 城市 喊叫 夫妇 华罗庚 大厅

(2)指导观察、总结规律

重点指导:

“土”作为部首,最后一笔是提。

“值”右边里面三横。

“妇”女+彐。

(3)师范写,生练写。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

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华罗庚热爱祖国的思想。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

2.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

1.读课文1-5自然段。

(1)你读懂了什么?

(a.中国解放了 b.华罗庚想回到自己的祖国去。……)

(2)华罗庚当时的心情怎样?(激动、高兴、自豪)

(3)他决定回到自己的祖国去的决心是怎样的?(坚定)

指导朗读,读的时候要读出高兴、激动、自豪的感情。

“回去,回自己的祖国去!”语气要读出坚定的不可动摇的决心。

齐读1-5自然段。

2.默读6-11自然段

(1)一些美国朋友来到码头为华罗庚送行,这时,他们仍然挽留、劝阻华罗庚,华罗庚是怎么说的呢?读华罗庚说的话:

投影:“是的,我要回到自己的祖国去!”“不,把知识献给自己的祖国,才有价值,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

(2)从华罗庚说的话,你知道了什么?(a.回祖国的决心坚定不移,劝阻是没有用的。B.华罗庚爱国)

(3)怎样读才能把华罗庚的爱国情感读出来呢?

(“自己的祖国”重音,“我是一个中国人”以自豪的口气读)

(4)齐读,体现华罗庚爱国的感情。

(5)华罗庚为什么要回自己的祖国?(把学识献给祖国才有价值,他要为祖国尽力。)

三、总结全文

谁能从课文中找出一句最让你感动也是你最想说的的话?

(“不,把学识献给自己的祖国,才有价值。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

师:说得好,中国解放了,华罗庚总算盼到了这一天,他决定放弃美国优越的生活条件,回到自己的祖国,把学识献给祖国,为祖国尽力。

四、将查找到的华罗庚故事说给同学们听

指名上台演说。

五、作业

读课文

板书设计

22.回祖国去

华罗庚 为祖国尽力

教学反思

[《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

篇9:《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华罗庚热爱祖国,愿意把自己的知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教育学生树立为祖国服务的志向。

2、运用自学结合老师指导的方法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默读听读,思考并理解课文内容。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到祖国去。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华罗庚热爱祖国,愿意把自己的知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

2、教育学生树立为祖国服务的志向。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华罗庚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出画像,介绍人物

1、(出示画像)提问:同学们,这是我国一位伟大的数学家,你认识他吗?(华罗庚)

2、介绍华罗庚。

华罗庚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1911月12日生于江苏金坛,1936年赴英国留学,1946年赴美国,1950年回国。他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研究,为祖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板书课题:回自己的祖国去。

4、根据题目质疑。

问题:华罗庚为什么要回自己的祖国?

(二)初学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能适当停顿。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情况。

提醒注意:华是多音字,当姓讲的时候读作“hua”。

3、同桌互相读课文,纠正错误读音,标出自然段。(十四个自然段)

4、指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意思。

(三)学习课文内容,体会情感

1、学习第一至九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至九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一天总算盼到了”,“这一天”是哪一天?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学生:“这一天”指的是“祖国解放的那一天。”

学生:从这话句中可以看出来。“我们的祖国解放了。”华罗庚扬了扬手中的报纸,“这一天总算盼到了!”

板书:祖国解放

(2)在国外突然听到祖国解放的消息,你能想像华罗庚当时是什么心情吗?

学生:我想华罗庚一定很激动。

他一定很高兴。

(3)从哪儿看出他高兴、激动的心情呢?请你从书中找出相关的词语,用“--”画出来,再读一读。

学生:从“急步”一词可以看出他激动。“急步”就是很着急地走,他一定按捺不住心中的情绪了。

从“扬了扬手中的报纸”可以看出他很高兴。

从“斩钉截铁”一词可以看出他的决心。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第十至十三自然段。

(1)过渡: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到自己当时贫穷落后的祖国,而不在繁华的美国待着呢?

(2)默读第十至十三自然段,边读边想,他为什么要回到自己的祖国去?

(3)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其他同学思考;他们两个人各自的想法是什么?

学生:美国教授瞧不起我们中国,他想留住华罗庚为美国作贡献。

华罗庚想把自己的一切献给自己的祖国,因为他热爱自己的祖国。

(4)自由读华罗庚说的话,讨论:他为什么要回自己的祖国去?

板书:献给--不会遗憾--为祖国尽力

美国教授认为华罗庚回到自己的祖国是把学识抛掉了,而华罗庚认为不是这样;美国教授认为他这样做太可惜了,而华罗庚认为自己这样做才不会遗憾。这一切都说明华罗庚是一个热爱祖国的人。

板书:热爱祖国

(5)齐读华罗庚说的话。

3、学习第十四自然段。

齐读

(四)总结扩展

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爱国的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

2、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生字。

教具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1、师生配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一读。

“不!把学识献给自己的祖国,永远不会遗憾。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指名认读。

解放 斩钉截铁 敬佩 尽力

2、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

3、全班交流汇报。

封:左右结构。左边两土撂在一起,最后一笔是“”,右边是“寸”/

借:左右结构。左边是“”,右边是“昔”。

初:左右结构。左边是“”,不要写成“”,右边是“刀”。

渊:左右结构。左边是“”,右边的笔顺是:

博:左右结构。左边是“十”,右边是“”,第三笔不出钩。

令:上下结构。“今”字加一笔就是“令”。

敬:左右结构。左边是“苟”,右边是“攵”。

佩:左右结构。左边是“”,右边是“”,第三笔是“一”,不要写成“”。

遗:半包围结构。里面是“贵”,外边是“”。

憾:左右结构。左边是“”,右边是“感”。

(三)扩词练习(开火车比赛)

封:封锁 封建 封闭

借:借口 借用 借钱

初:初中 初升 当初

渊:深渊 渊博

敬:尊敬 敬爱 敬礼

憾:震憾 遗憾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综合练习

教学过程:

一、比一比,组词语。

萝( ) 今( ) 借( )

罗( ) 令( ) 措( )

二、填上合适的内容。

( ) ( )

一座 一个 一辆

三、补充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具体。

例:老师批改作业。

下班以后,老师还在办公室里批改作业。

(1)同学们看电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爸爸带我看展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用“斩钉截铁”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爷爷的故事

2月19日,党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了国家科技奖励大会,最高奖得主之一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水稻专家袁隆平。

袁隆平爷爷出生在大城市,怎么会去学农,研究水稻呢?有两件事激励了他。

6岁时,他来到武汉郊区的一个园艺场郊游。啊,多漂亮的花儿,多诱人的水果,他被深深吸引住了,缠着园丁问这问那,并立下“我一定要去学农”的志愿。

20世纪60年代,中国遭遇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好多人没有饭吃,袁隆平下定决心要在农学上有所作为。“让所有的人不再挨饿”成为他终身追求的目标。

为了培育出优良的稻种,他几乎天天泡在稻田里,一片田,一株稻地去寻找可以用来杂交的稻穗,最后终于从14000株稻穗中找到了36株,培育出了大量杂交水稻,使水稻的产量大大地提高。

他研究的杂交水稻被世界科学组织称赞为“东方魔稻”,他也受聘担任了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首席顾问。

(1)写出句中加点词的近义词。

1)多漂亮的花儿!

2)多诱人的水果!()

3)“让所有的人不再挨饿”成为他终身追求的目标。()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小时候()和()激励袁隆平爷爷研究水稻,他培育出了()水稻,大大地提高了()。

[《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

篇10:《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认识17个字,一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华罗庚热爱自己的祖国,愿意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初步懂得学有所成应当报效祖国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17个字,一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有关华罗庚的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板书课题:回自己的祖国去

2、自读课题,思考: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3、学生自主质疑。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圈出要求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

2、分组检查识字情况,小组长出示生字卡片,抽读卡片,说说识字方法。

3、学生反馈,教师抽读卡片,说说识字方法。(开火车)

4、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5、指名读文,大家评价。

三、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边读边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2、分组质疑,解疑,小组长搜集整理讨论情况。

3、分组反馈,教师指导。

四、默读课文。

1、边读边思考: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反馈。

3、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指名读一读。

二、介绍时代背景。

1、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收集的有关华罗庚的资料。

2、出示挂图,教师讲解。

3、你了解这些以后,该用什么语气读这个题目呢?

(1)学生自主感悟朗读课题。

(2)指名读课题。

三、感悟朗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的理解。

2、小组交流,选择喜欢的方式汇报。

3、以小组形式汇报学习结果,大家评议。

(1)分角色朗读。(2)表演。

4、汇报过程中,师进行评价,指导。

(1)学习第1-5自然段。

重点指导3、5自然段中华罗庚说的话。

(2)学习6-10自然段。

面对教授的挽留华罗庚是怎样表现的?学生读一读他们的对话。

指名朗读。

思考:

哪句话是说华罗庚为什么要回自己的祖国去?

这句话该怎样读呢?自主感悟朗读。指名读。

5、师配乐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总结。

1、你觉得华罗庚是一个怎样的人?

2、你还了解华罗庚的哪些事迹?分组交流。

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收集爱国名言。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说一说你收集的爱国名言。

二、指导写字。

1、出示会写字:

祖 座 喊 怎 夫 妇 旧 贫

2、读一读。

3、分组给学生交朋友组词。

4、同桌说一说识字方法。

5、指名反馈。

6、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7、哪些字需要大家的帮助。

8、教师范写。

9、学生练写,教师个别指导。

10、讲评学生的书写。

三、丰富我的词语库。

1、同桌说一说。

2、反馈。

3、请你从中选一个词说话。

作业:

1、写字。

2、读课文。

板书计划:

[《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

篇11:《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 了解华罗庚热爱自己的祖国,愿意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激发学生热爱自己祖国的思想感情。

2. 认字17个

3. 有语气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在理解的基础上有语气的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图片、相关资料、音乐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回自己的祖国去

自读课题,思考: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2.学生质疑:(谁回祖国去?为什么要回祖国去?回祖国去干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回祖国去?)

二. 初步读文,扫清文字障碍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拼音、猜、问)

2.指名读全文,正音。学生评议,解决华、冲在文章中的正确读音。

3.同桌互读

4. 生字卡片测读识字情况,将不认识的字贴在黑板上,并提醒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注意不认识的字的读音。

点评:尊重学生差异,灵活控制课堂教学内容。对学生已经认识的字可以略去不讲,还给学生更多的阅读时间

三. 介绍时代背景,初步解答质疑

1.出示主题图,师讲解:

中国解放后,许多旅居海外的爱国人士都纷纷回国。华罗庚就是其中的一位。当他听到祖国解放的消息后,心情异常激动,毅然放弃在国外的舒适的生活,优厚的待遇,拒绝了朋友的挽留,等上了回归祖国的轮船,准备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祖国。

2.了解到这些之后,该用什么语气读这个题目呢?

指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课题。

点评:从题目入手,让学生带着理解读,使整篇文章的情感浑然一体。

四.进一步理解课文,有语气朗读课文

1.学生自己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的理解。

2.小组交流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

3.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汇报学习结果。学生评议效果。

(1)轮读、齐读

(2)分角色读

(3)表演

[点评]:引导学生对课文整读整悟。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可读可演,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同时发挥学生之间评价的作用,尊重学生对课文理解的角度,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在互相切磋中,学生感悟了课文。同时在选择汇报方式和分配任务时,同学间的合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4.汇报过程中,师恰当进行评价、指导。

(1)“这一天总算盼到了”

“这一天”指哪一天?该怎样读?

(2)抓住哪些词语就可以把华罗庚激动的心情演得更真实?

(引导学生体会“急步”、“喊”、“斩钉截铁”等词语的意思。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语气,并表演出来。)

点评:学生的理解毕竟还是较浅。此时,教师并不强行拔高。而是站在引导者的位置上,以平等的姿态给学生以提示。自然而然的引发学生的思考。

5.出示主题图,配乐。师总结性范读最后部分

把自己的学识献给自己的祖国,永远不会遗憾。我是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这是一个爱国科学家的满腔热情。你能读读吗?

点评:最后的配乐范读,自然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不需要提问,在朗读中达到情感的高潮。

四. 识字

1.测读黑板上的生字

点评:再次测读生字,分散识字任务。

2.小组合作学习黑板上剩余的字。

指名学生当老师讲字,其余学生和老师补充。

点评:尊重学生识字习惯、识字方法,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3.同桌学生互测生字,全会读得两颗星,个别不会的得一颗星。课下互相帮助。

点评:允许学生的个别差异,一节课下来会有孩子还没有完全认识生字。此时,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互助、互查的作用。

五. 交流

你还了解哪些关于华罗庚的事迹?小组内交流。

点评:课堂内外的延伸,使学习不仅仅停留在课堂上、书本上。

六. 你想给自己留什么作业?

板书设计:

回自己的祖国去

华罗庚 奉献

[《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

篇12:小学语文第五册《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华罗庚热爱祖国,愿意把自己的知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教育学生树立为祖国服务的志向。

2、运用自学结合老师指导的方法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默读听读,思考并理解课文内容。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到祖国去。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华罗庚热爱祖国,愿意把自己的知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

2、教育学生树立为祖国服务的志向。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华罗庚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出画像,介绍人物

1、(出示画像)提问:同学们,这是我国一位伟大的数学家,你认识他吗?(华罗庚)

2、介绍华罗庚。

华罗庚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1911月12日生于江苏金坛,1936年赴英国留学,1946年赴美国,1950年回国。他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研究,为祖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板书课题:回自己的祖国去。

4、根据题目质疑。

问题:华罗庚为什么要回自己的祖国?

(二)初学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能适当停顿。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情况。

提醒注意:华是多音字,当姓讲的时候读作“hua”。

3、同桌互相读课文,纠正错误读音,标出自然段。(十四个自然段)

4、指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意思。

(三)学习课文内容,体会情感

1、学习第一至九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至九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一天总算盼到了”,“这一天”是哪一天?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学生:“这一天”指的是“祖国解放的那一天。”

学生:从这话句中可以看出来。“我们的祖国解放了。”华罗庚扬了扬手中的报纸,“这一天总算盼到了!”

板书:祖国解放

(2)在国外突然听到祖国解放的消息,你能想像华罗庚当时是什么心情吗?

学生:我想华罗庚一定很激动。

他一定很高兴。

(3)从哪儿看出他高兴、激动的心情呢?请你从书中找出相关的词语,用“――”画出来,再读一读。

学生:从“急步”一词可以看出他激动。“急步”就是很着急地走,他一定按捺不住心中的情绪了。

从“扬了扬手中的报纸”可以看出他很高兴。

从“斩钉截铁”一词可以看出他的决心。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第十至十三自然段。

(1)过渡: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到自己当时贫穷落后的祖国,而不在繁华的'美国待着呢?

(2)默读第十至十三自然段,边读边想,他为什么要回到自己的祖国去?

(3)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其他同学思考;他们两个人各自的想法是什么?

学生:美国教授瞧不起我们中国,他想留住华罗庚为美国作贡献。

华罗庚想把自己的一切献给自己的祖国,因为他热爱自己的祖国。

(4)自由读华罗庚说的话,讨论:他为什么要回自己的祖国去?

板书:献给――不会遗憾――为祖国尽力

美国教授认为华罗庚回到自己的祖国是把学识抛掉了,而华罗庚认为不是这样;美国教授认为他这样做太可惜了,而华罗庚认为自己这样做才不会遗憾。这一切都说明华罗庚是一个热爱祖国的人。

板书:热爱祖国

(5)齐读华罗庚说的话。

3、学习第十四自然段。

齐读

(四)总结扩展

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爱国的故事?

[1] [2] 下一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

2、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生字。

教具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1、师生配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一读。

“不!把学识献给自己的祖国,永远不会遗憾。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指名认读。

解放 斩钉截铁 敬佩 尽力

2、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

3、全班交流汇报。

封:左右结构。左边两土撂在一起,最后一笔是“”,右边是“寸”/

借:左右结构。左边是“”,右边是“昔”。

初:左右结构。左边是“”,不要写成“”,右边是“刀”。

渊:左右结构。左边是“”,右边的笔顺是:

博:左右结构。左边是“十”,右边是“”,第三笔不出钩。

令:上下结构。“今”字加一笔就是“令”。

敬:左右结构。左边是“苟”,右边是“攵”。

佩:左右结构。左边是“”,右边是“”,第三笔是“一”,不要写成“”。

遗:半包围结构。里面是“贵”,外边是“”。

憾:左右结构。左边是“”,右边是“感”。

(三)扩词练习(开火车比赛)

封:封锁 封建 封闭

借:借口 借用 借钱

初:初中 初升 当初

渊:深渊 渊博

敬:尊敬 敬爱 敬礼

憾:震憾 遗憾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综合练习

教学过程:

一、比一比,组词语。

篇13:《回自己的祖国去》教案

《回自己的祖国去》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小学课本第三册第3单元的《回自己的祖国去》,课文记叙了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一件感人的故事,使学生通过学习体会华罗庚对新中国的爱及回到祖**亲怀抱的决心;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九年义务教育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要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因此,教学时不能就课文讲课文,而是要充分利用课文,将学生引入更广阔的知识海洋中。教学时,要启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促使学生自觉自愿地学习,并通过自己的亲生参与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更高的求知欲望。因此,该文的教学设计从如下三方面来进行。

(一)复习引入,整体感知

“中国解放了!”“你知道是什么大事吗?”复习引入,直奔主题。接下又通过学生自读课文内容,边读边想(课文写谁?写什么事?),并通过欣赏激励性的语言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引领主线,理解内容

全文主要以对话为主,人物当时的心情和满腔的热忱尽显其中。依据教材这个特点,我在教学活动中(课件)设计几个板块,以“这一天总算盼到了”的“这一天”指的是哪一天?这个问题为切入点,并将这条主线贯穿全文教学,帮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1、自读感悟

“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就必须让学生有独立看、独立读、独立想和主动表达的余地。”利用课件中的朗读,先让学生听范读。教师顺势用“课文是华罗庚和谁对话?”“你能读好这些对话吗?”这两个问题,给学生发挥联想,自读课文,找出答案。

2、合作交流

课文先写华罗庚得知“中国解放了”的消息后,“急步”走进客厅,冲着他的妻子“喊”起来,表现出他急于把这一大好消息告诉妻子的心情。当妻子惊异地问:“什么?”华罗庚“扬了扬”手中的报纸,说:“我们的祖国解放了。这一天总算盼到了!”“总算盼到了”,表达了华罗庚身在国外,却时时想念着自己的祖国,急盼新中国诞生的强烈愿望。当妻子问怎么办时,华罗庚坚定地说:“回去,回去,回自己的祖国去!”…….表达了华罗庚对新中国的爱及回到祖**亲怀抱的决心。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大组汇报的形式,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时间和空间。这一部分学习,教师既要放开,又要深入到学生的学习小组中,参与学生的讨论,从中及时发现问题;在全班汇报时教师既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点拨、加深,又要鼓励学生有不同说法,乐于欣赏评价,敢于质疑问难。(了解华罗庚热爱自己的祖国,愿意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

3、指导朗读

这一环节主要是结合学生的感受,及时、恰当、整体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以培养朗读能力和语感。教师结合课件采取“自由朗读,指名竞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朗读形式,最后引导学生熟读成诵。

这种安排,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再一次的品读,进一步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帮助学生积累了语言,为以后的`拓展说写打下了基础。

(三)拓展延伸,说写结合

陶行知说过:“儿童的学习除跟教师学外,还要跟伙伴学,去图书馆学,到社会和自然中学。”《大纲》也要求:“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所以在语文内容学懂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出教材,走向更为广阔的知识海洋,从而激发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望。面对美国朋友的的挽留,华罗庚坚决表示“回自己的祖国去!”他认为“把学识献给自己的祖国,才有价值”。他还说:“人是一个中国人,人要为祖国尽力!”表现了华罗庚报效祖国,把学识奉献给祖国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试用不同的语气说出这些表示华罗庚急于回国的决心的句子。试用别的写法写出这些表示华罗庚急于回国的决心句子。

篇14:《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反思

本文记叙了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一个感人的故事。当年,身在美国的华罗庚得知祖国解放的消息后,心情异常激动,带领妻子和孩子毅然登上回国的轮船,准备把自己的学识献给祖国.

由于课前准备不充分导致课堂上出现了众多的不足之处。在课堂中应该提供给学生们的相关资料和图片竟然忘记出示了。对于文章的理解不够深入,更不要提学生的配合了,整堂课下来觉的乱糟糟的。

篇15:《回自己的祖国去》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一改以往语文课的设计模式。在课改的今天,我们提倡“以读为本”,既是传统语文教学的“回归”,又是课程的基本特点和基本理念的体现。

《回自己的祖国去》是一篇叙事文章。由于文章的时代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对文章情节难以产生共鸣,因此我认为运用一般的讲读方法进行教学,效果不会理想。于是我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情况,采用“以读为本”的教学方法教学。

课堂上通过师生之间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孩子的声音再现当时的画面,学生很容易进入情境。

学生通过朗读进入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心灵不断得以净化,情操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如:让学生学习华罗庚听到中国解放的消息,急步走进客厅,冲着妻子喊,这时让学生大声喊一喊:“中国解放了!我们的祖国解放了!这一天总算盼到了!”朗读练习中跟着华罗庚一起激动,一起兴奋。“回自己的祖国去!”华罗庚说了两次。第一次读出华罗庚对妻子说话时的坚定、坚决的态度,第二次华罗庚是对美国教授说的,他说话时自豪而骄傲。华罗庚这种迫切归国,报效祖国的决心深深感染了学生,学生已与文中人物产生共鸣,真正走进文本,培养了学生的`情感。

在课堂中我还有很多不足,如:在指导两次“回自己的祖国去”的朗读时,因为背景的介绍不够,华罗庚对谁说的也强调不够,学生把华罗庚的态度与语气相混,使两次感情表达不够明显,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如有机会,让我再上这堂课。课堂上一定要多强调当时的背景和华罗庚先生说话的对象,让学生明确知道当时的背景和华罗庚第一次给妻子说话时的坚决,第二次给美国教授说话时的骄傲与自豪,为学生的朗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16:《回自己的祖国去》的教学反思

《回自己的祖国去》的教学反思

【1】今天讲了《回自己的祖国去》,主要目标是了解华罗庚热爱自己的祖国,愿意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不过由于这篇文章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太遥远,如果单纯地让他们去理解当时那个年代的爱国,那种不惜放弃自己优厚待遇而为祖国做贡献是相当困难的,所以我整篇课文中适时地采用了背景资料的渗透。比如让学生了解那个年代的时代背景,中美生活水平的巨大差距,尽快深入教材。在理解“总算盼到了”一处时,恰当地引入华罗庚是以往的背景资料很自然而有针对性,拉进了学生与当时华罗庚的距离,也就拉进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再讲解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国的时候,我给学生对比了中美两国的居住环境,当问学生你想住哪处房子时,我课前没有想到学生有想注茅草屋的,所以此处我引导的有些不到位,可以看出我还是教育机智不够,以后还应努力。对于华罗庚一家登上船舷回国的心情也未理解透彻,还需在备课上下功夫!

【2】在课改的今天,我们提倡“以读为本”,既是传统语文教学的“回归”,又是把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和基本理念的体现。《回自己的祖国去》是一篇叙事文,它以对话为主,人物当时的心情和满腔热忱尽显其中。可是由于文章的时代离学生较远,学生对文中人物的感情难以产生共鸣。因此,运用一般的讲读方法进行教学,效果是不会理想的`。

于是,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情况,我采用了“以读为本”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较好。

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学生容易进入情境。学生在朗读中逐步深入人物内心世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心灵不断得到净化,情操在不知不觉中受到陶冶。如:“让学生学学华罗庚听到中国解放的消息,急步走进客厅,冲着他的妻子喊起来的语气喊喊:“中国解放了!”说说“我们的祖国解放了!”“这一天总算盼到了。”学生在反复的朗读练习中跟着华罗庚一起激动,一起兴奋,华罗庚这种迫切归国,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深深感染了学生,此时学生已与文中人物产生共鸣,真正走进文本,体会了情感,受到了教育。

篇17:《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反思

在课改的今天,我们提倡“以读为本”,既是传统语文教学的“回归”,又是把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和基本理念的体现。《回自己的祖国去》是一篇叙事文,它以对话为主,人物当时的`心情和满腔热忱尽显其中。可是由于文章的时代离学生较远,学生对文中人物的感情难以产生共鸣。因此,运用一般的讲读方法进行教学,效果是不会理想的。

于是,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情况,我采用了“以读为本”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较好。

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学生容易进入情境。学生在朗读中逐步深入人物内心世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心灵不断得到净化,情操在不知不觉中受到陶冶。如:“让学生学学华罗庚听到中国解放的消息,急步走进客厅,冲着他的妻子喊起来的语气喊喊:“中国解放了!”说说“我们的祖国解放了!”“这一天总算盼到了。”学生在反复的朗读练习中跟着华罗庚一起激动,一起兴奋,华罗庚这种迫切归国,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深深感染了学生,此时学生已与文中人物产生共鸣,真正走进文本,体会了情感,受到了教育。

热门教案

学诗词

学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