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的教案(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题100道)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8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的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数学教案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用多媒体幻灯片逐一出示各种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问题。

内容:邮局邮票出售处,有的邮票一枚80分,有的邮票一枚60分。

百货商店鞋柜,一双旅游鞋78元,一双皮鞋164元。

电影院售票处:日场一张电影票15元,夜场一张电影票20元。

小袋鼠蹦跳一次约2米,小袋鼠蹦跳33次。

文具商店柜台,每合图钉120个,每包日记本25本。

2、出示教科书第70页例2主题图:

三年纪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补充提出如果老师这时只带250元钱去够吗?

二、尝试解决。

1、教师先请学生猜一猜带250元够不够?再请学生思考怎么知道我们猜得对不对呢?看看小精灵是怎么说的?

2、怎么才能知道829大约是多少呢?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3、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来估算。

4、因为8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近240。我们可以列成829240。再由小精灵介绍约等号。

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

三、拓展引伸

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649521845812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既可。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70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2、教科书第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3、同上课开始时呈现的几个问题情境和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估算结果,找出答案。

4、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五、全课小结

1、这节课开头我们碰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的?

2、上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篇2: 乘数是一位数乘法的估算数学教案

乘数是一位数乘法的估算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1页例10、例11,练习五第4至8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了解估算的用处,初步掌握乘数是一位数乘法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难点:了解和掌握估算方法。

教学关键:掌握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过程:

一、简单说明估算的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计算只要大概估计一下它的得数是多少就够了,不必算出准确数。比如妈妈要买5袋饼干,带多少钱合适呢?妈妈想:“每袋饼干1元8角,将近8元,买5袋带10元就够。”像这样不算出准确数,只计算出大约的数,就是估算。

二、教学例10。一个枣园收小枣816千克,收的大枣的重量是小枣的3倍,大约收大枣多少千克?

读题,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

说明“大约收大枣多少千克?”就是要我们估算出大枣重量的近似数。

联系买饼干的例子,说明要估算大枣重量的近似数,先要求出大枣重量的近似数。

说明求816的近似数的方法:只保留整百的数,把百位后面的零头(也叫尾数)“16”去掉,16不满。100的一半50,也就是十位上的数不满5,就把百位后面的'尾数直接舍去。

练习:826、837、849的近似数各是多少?

估算816×3的结果:用近似数800乘以3,口算出得数2400。为了避免忘记,可以把800写在816的下面,写得小一些。

提问:2400是收大枣重量的准确数吗?

说明横式的写法:2400是估算得到的近似数,因此在横式中不能用等号,只能用“≈”约等于符号,在答句中要注意不要去掉“大约”两字。

验证估算的结果与实际求得的结果是否接近,指名计算816×3=2448,然后乘2448的近似数。指出:2448十位上的数不满5,把百位数后面的尾数略去,约等于2400,与我们估算的结果一样,说明估算结果与实际计算的结果是接近的。

三、教学例11。王老师骑自行车用1分的时间行了295米,从家到学校用了9分。王老师家离学校大约有多少米?

读题后。由学生列出乘法算式。

提问:

(1)从哪儿看出这道题只要求估算?

(2)根据例10,让学生说一说乘法估算的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说明求295的近似数的方法:还是保留整百的数,把百位数后面的尾数略去,但是尾数是95,已超过100的一半(50),也就是十位上的数满5,把百位数后面的尾数略去后,向百位进1,295的近似数是300。

引导学生估算295×9的结果:用近似数300乘以9,得2700。强调2700是近似数,横式里要写“≈”。

验证估算结果与实际计算结果是否接近。指名算出295×9=2655,求出2655的近似数。2655十位上的数满5,略去尾数,向百位进1,约等于2700。

四、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一位数乘法的估算方法。

乘数是一位数乘法的估算,第一步干什么?第二步干什么?应注意什么?

教师概括说明:乘数是一位数乘法的估算,只要把被乘数按照上面的方法求出的近似数,再和乘数相乘,注意横式中要写“≈”符号。

试算“做一做”中的习题,订正时重点提问估算的步骤。

五、课堂练习。

练习五第4题及第5题。

六、课外作业。练习五第6、7、8题。

篇3:《乘数是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页上的内容,练习三的第1-4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地理解和巩固两位数乘多位数的计算法则,认真、比较熟练地进行笔算,提高正确率。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多位数的笔算,能提高正确率。

教学难点:熟练地进行笔算,提高正确率。

教学关键:乘数与被乘数的积的个位要与乘数对齐。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4×243×226×325×2

130×5100×3210×4160×3

2、在里填数。学校买来12个篮球,每个26元。

3、5×6+44×7+66×9+7

3×8+54×9+78×7+8

4、板演:148×7409×5

二、新授。

1、引言。前面已学的两位数乘法都比较简单,数字小,今天我们来继续做一些比较复杂的乘法,要算得迅速、正确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一定要认真计算,特别要注意乘法中的进位、被乘数中间带0的乘法。

2、教学例3。48×72

(1)审题:让学生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怎么办?

(2)教师重点指导进位时怎样计算。

如用十位上的“7”去乘48时,7乘8得56,在十位上写6,百位上轻轻地写一个小“5”,7乘4得28,28加5得33,在百位上写“3”时,把小“5”盖上,以免两部分积相加时,多加一个5。

板书:想:百位为什么写3?

3、教学例4。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周要用114分。绕地球59周要用多少分?

(1)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做完题。

(2)讲评时,让做错的和做对的都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强调指出: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个位数时,得到的两位数,它的末位是几,就在十位上写几。例4中用乘数十位上的“5”去乘被乘数个位上的“4”,得20。20的末位是0,这个“0”不能去掉。

板书:

三、巩固。完成教科书第11页上的“做一做”题目。

四、作业。做练习三的第1-4题。

篇4:一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估算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近似数,能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2.学会一个数乘一位数乘法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汇报收集的各种数据。

2.学生汇报,老师选择数据进行板书。

3.分析以上这些数,看看它们在表达的意思上有什么不同?

4.引出课题。

二、教学新课。

1.省略百位后面的尾数。

(1) 选择板书中的一个准确数,(如518)说说它接近几百?

(2) 比较518最接近哪个整百数?

(3) 518=500这样写行吗?为什么?自学课本。

(4) 教学“≈”号的读法和写法。

(5) 出示数,试写。

425 341 623 702 854 791

(6) 比较854和791与其他几个数和在取近似数时有什么不同?

(7) 观察讨论。

2.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数。

(1) 选择学生举例中的`四位数,学生试练习。

(2) 指名说说是怎么想的?

3.总结得出“四舍五入”法。

(1) 比较省略百位、千位后面尾数方法,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 如果要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又该怎么办?

(3) 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求它们的近似值。

(4) 做课本上的第一题。

4.学习“一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估算。

自学为主。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2题。

2.估算一下,下面的结果对吗?

759×4=3206 312×6=1726

3.课本中的练习。

四、课堂总结。

五、作业

作业本p12

篇5:《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教案

《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用乘法口算直接估算。

2.通过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产、生活。

教学重点

用四舍五入法口算进行估算。

教学难点

用四舍五入法口算进行估算。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800×3= 200×9= 250×4= 300×5=

24×3= 60×4= 240×2= 19×20=

30×70= 600×3= 80×90= 18×4=

2.求出下面各数的近似数。(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

98 429 591 7692 8170

二、探究新知

1.介绍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也只要算出近似数,不需要算出准确数。这样的计算叫做估算。

2.板书课题: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

3.教学例11:

(1)让学生读题,找了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题意。

(2)提问:大约收大枣多少千克是什么意思?

使学生明确:大枣的重量不必求出准确的千克数。

(3)分析:816是800多一些,接近800,多出的16不满100的.一半(50),也就是十位上不满5,把百位后面的尾数舍去,816的近似数是800.

(4)估算时,先求出大枣重量的近似数,为了不忘记,可以把近似数写在816的下面。

(千克)

想:816约等于800,800乘3等于2400.

答:大约收大枣2400千克。

(5)因为是大约收大枣的千克数,因此用符号“≈”表示约等于,816×3≈2400(千克),答时,不要丢掉“大约”两字。

(6)反馈练习:714×4.

4.用类推法分组自学例12.

(1)每小组派一个代表汇报结果,并口述解题思路。

(2)使学生明确:

295接近300,95过100的一半(50),也就是十位上的数满5,把百位后面的尾数略去后,向百位进1,295的近似数是300. 295×9,可以这样估算300×9,得2700.过程如下:(米)

答:小王家离学校大约有2700米。

(3)用准确数计算

295×9=2655(米)

2655省略百位后面的尾数得2700.

说明估算和实际乘的结果相同。

(4)反馈:584×6.

三、课堂小结

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先把另一个因数的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近似数,再和一位数相乘。

四、随堂练习

1. 说一说把第一个因数用四舍五入法看是多少?(口答)

826×3 488×6 206×4 692×4 310×7

2. 出示练习五第5题。

(1)一个因数是715,另一个因数是7,积大约是多少?

(2)195乘以4大得多少?估算的结果比乘得的准确数大一些还是小一些?

五、布置作业

联系生活实际调查一下:

1.本校有学生( )人,大约是( )人。

2.本街道(居民楼或本村)有居民( )人,大约( )人。

篇6: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两步连乘的实际问、(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课题:练习一  第 4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会用调换乘数的位置的方法来验算乘法。

2.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

教学难点:将所学知识灵活地运用于具体的问题中。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1题。

出事题目,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活动,说出得数。

2.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2题。

出示题目,全班分为四组,每组计算两题,学生独立完成。

评讲:计算的正确率和验算的方法。

提醒学生:注意乘得的结果和哪一位对齐及进位。

导入:这节课我们将通过练习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二、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3题。

让学生先阅读表格,明确题意,再独立填写表格。

评讲:怎样填出“一共的枝数”,请归纳出本题的数量关系。

提问:从数据中你能发现什么?(渗透积的变化规律)

2.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4题。

先指名读题,让学生说说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再让学生列式计算,最后全班共同订正。

3.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5题。

出示表格,让学生读题并理解题意。

要求学生先估计哪种球的销售额最高,再算出每种球的总价,比一比,填一填。

指名说出每道题的估算结果和实际的计算结果。

4.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6题。

让学生先估算,并把估算的结果写在算式的上方;再竖式计算,用估算检验竖式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最后指名汇报,要求学生将错题改正在习题旁,并让学生说说错误的原因。

5.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7题。

让学生先读题,说说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提问:要求卡车超载了没有,需要先求什么?(货物的总重量)

让学生估一估,并说说理由。

说明:超载意味着货物的总重量大于卡车的载重。

三、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第8页“练习一”第8题。

出示题目,指名读题,让学生说说已知条件,找出所求的问题。

估算:租5辆这样的客车够吗?

(估算5辆车能坐多少人,即5×48,把48看成50,大约是250人,不够)

提问:至少要租多少辆这样的客车?这里的“至少”表示什么?

2.完成教材第8页“练习一”第9题。

出示图片,使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小组讨论:

(1)付出4000元,找回一些说明了什么?

(2)估计哪一种砖比较合适,为什么?

(3)实际用了多少元?应找回多少元?

3.完成教材第8页“练习一”第10题。

让学生独立解决,集体交流,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四、反思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谁能说说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要注意什么?

五、课堂作业

《补》

第一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课题: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第 5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的过程,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合理地运用口算、笔算和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于他人的讨论交流中,培养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积末尾的0的个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口算。

6×30=    30×2=    60×5=

30×20=   10×30=   23×20=

口算后随机抽取几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进行口算的。

2.揭题: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二、交流共享

1.出示教材第9页例5主题图。

(1)提问: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整理信息,提出问题:每个足球32元,买30个这样的足球要用多少元?

让学生列式再汇报,最后全班交流。

教师板书:32×30。

(2)探究算法。

提问:你能估一估吗?

(把32看成30,30×30=900,大约是900)

追问: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算出32×30的积呢?(口算或笔算)

引导:下面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探究算法,算出结果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教师巡视,发现学生使用的不同算法。

学生交流算法。

方法一:用口算。先算32乘3的积,再在得数后面添上一个0。

列式为:32×3=96    32×30=960

方法二:用竖式计算。仿照以前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算出结果。

2.优化算法。

(1)谈话:计算32×30时,同学们有的用口算,有的用我们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来计算,这样都可以,老师想介绍一种简单的列式计算方法给同学们。

教师边讲述边板书。

第一步:列竖式。因为0乘32还得0,所以这一步可以不写。这样就先算32×3,列竖式时可以让3与32中的2对齐,把30中的0写在后面。

3 2

× 3 0

9 6 0

第二步:计算。先算两位数乘一位数32×3得96,再在积的末尾加上0。注意乘数末尾有一个0,那么积的末尾也只能加上一个0。

第三步:检验。这样的计算方法对不对呢?我们不妨与前面计算的结果对照一下,得数相同吗?

(2)(教师指着两种不同的方法)提问:你们喜欢用哪种方法列式计算?为什么?

(3)小结:做计算不仅要仔细认真,而且要动脑筋选择简单便捷的方法,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教学“试一试”。

出示算式:40×53=

让学生列竖式计算,汇报交流,并指名板演。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计算方法:

4 0                 5 3

× 5 3                ×   4 0

1 2                 2 1 2 0

2 0

2 1 2 0

师:仔细观察,哪一种计算方法更加简便?

学生得出:第二种。

提问: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算比较简便?

学生交流反馈,教师小结:列竖式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把两位数放在上面,整十数放在下面,可以把0前面的数相乘,0不参加运算,有几个0落下,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9页“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在教材上计算,指名板演,并让板演的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提问:第2小题中乘数50末尾只有一个0,而积1800的末尾为什么有两个0?

让做错题的学生说说自己错在哪里,并要求及时订正。

2.完成教材第10页“想想做做”第3题。

用课件逐题出示竖式,先让学生观察,再判断,并说说对错。

3.完成教材第10页“想想做做”第5题。

提问:题目的要求是什么?你怎样比较第一组中的两道题?(第一个乘数相同)你能想到什么?

让学生在小组里说一说怎样比较第二组,第三组的两道题。

学生独立计算,再比较每组题的得数,看看与原先的想法是否一致。

4.完成教材第10页“想想做做”第6题。

让学生看图说说图意,再列式计算,并说说是怎样列式的。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第一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课题: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  第 6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两步连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探究过程,进一步积累对相关数量关系的认识,感受从已知条件出发的解题思路,能用两步连乘正确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培养灵活组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感受乘法运算的实际应用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并体验成功解决问题的快乐。

教学重点:能对获取的信息作出正确分析,用连乘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都有购物的经验吗?这节课我们跟随小明的脚步,到商场去走一走,看看他在购物中遇到了什么问题。

课件出示模拟商场的场景图,学生根据课件给出的条件,提出问题并解决。

课件出示:一个乒乓球2元,一袋5个,小明买了一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提出问题:一共要多少元?列式为:2×5=10(元)

课件出示:每袋乒乓球5个,有6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提出问题:6袋一共有多少个?列式为:5×6=30(个)

2.同学们帮小明解决了很多他在商场里遇到的问题,你瞧,商场里迎来了大客户,这是体育课的王老师,他想为学校添置一些体育用品。

课件出示:乒乓球每袋5个,每个2元,王老师买了6袋乒乓球。那么他需要花多少元?

二、交流共享

1.组织探究:你能帮王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可以先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讨论。

2.汇报交流。

提问:哪一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解决办法?

各小组自由汇报,教师边听边板书,指名学生表述自己所列式子的意义。

方法一:5×6=30(个)  30×2=60(元)

教师引导学生看图,使学生明白:方法一根据“有6袋乒乓球”和“每袋5个”,先算一共有多少个乒乓球,再根据“乒乓球每个2元”,算出买6袋乒乓球一共要多少元。

方法二:2×5=10(元)  10×6=60(元)

教师引导学生看图,使学生明白:方法二根据“乒乓球每个2元”和“每袋5个”,先算每袋乒乓球多少元;再根据“有6袋乒乓球”,算出6袋乒乓球一共要多少元。

方法三:2×6=12(元)  12×5=60(元)

教师引导学生看图,使学生明白:方法三先算假设每袋1个的情况下,6袋乒乓球多少元,再算每袋5个一共要多少元。

(方法三学生比较难理解,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说明列式的理由,如果学生只列式但说不出理由,教师可以告诉学生。由于算法比较难理解,建议不要用这种方法)

3.归纳反思。

(1)提问:你用的是哪种方法?方法一还是方法二?结果怎么样?

虽然方法一和方法二的解题思路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我们可以互相交换方法进行检验。

(2)反思: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师归纳: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认真读题,找到有联系的条件,想想可以算出什么,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样的问题,也可以用一种方法检验另一种方法算得是否正确。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12页“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读题,找出有联系的条件,说说可以算出什么,怎样算。

2.完成教材第12页“想想做做”第3题。

课件演示情境图:每层有5个教室,每个教室放6盆花,这幢教学楼一共放了多少盆花?

师提醒学生注意:“一共放了多少盆花”是指这幢教学楼的所有教室一共要放多少盆花?

(1)提问:哪些信息之间是有直接联系的?根据这些信息你能先求什么?

(2)追问: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可以先算出一共有多少个教室,也可以先算出每层教室需要放多少盆花)

(3)学生列式解答,交流讲评。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篇7: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 设 计 者 陈晓宏

课    时 第 3 课时(总 11 课时) 上课日期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重难点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设计理念 在具体的教学情景中让学生经历运用乘法进行估算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准备 课件、投影

教学活动过程预设

环节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改进建议

一、提出问题。 1、、用多媒体幻灯片逐一出示各种图片。创设问题情境。

内容:邮局邮票出售处,有的邮票一枚80分,有的邮票一枚60 分。

百货商店鞋柜,一双旅游鞋78元,一双皮鞋164元。

电影院售票处:日场一张电影票15元,夜场一张电影票20元。

小袋鼠蹦跳一次约2米,小袋鼠蹦跳33次。

文具商店柜台,每合 图钉120个,每包日记本25本。

2、出示教科书第70页例2主题图:

三年纪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补充提出如果老师这时只带250元钱去够吗?

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

针对各类信息提出乘法问题,训练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尝试解决。 1、教师先请学生猜一猜带250元够不够?再请学生思考怎么知道我们猜得对不对呢?看看小精灵是怎么说的?

2、怎么才能知道8×29大约是多少呢?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3、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来估算。由小精灵介绍约等号。

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 猜一猜够不够。

探究得出估算方法:因为8×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近240。我们可以列成8×29≈240。 在具体的教学情景中让学生经历运用乘法进行估算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三、拓展引伸 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6    49×5

218×4  581×2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既可。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70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

2、教科书第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3、同上课开始时呈现的几个问题情境和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估算结果,找出答案。

4、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五、全课小结 1、这节课开头我们碰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的?

2、上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自由发言。

完成课堂作业。

计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

三年纪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只带250元钱去够吗?

8×29≈240

答:带250元够买门票。 教

教学内容 练习课 设 计 者 陈晓宏

课    时 第 4 课时(总 11 课时) 上课日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训练,体会到乘法在生活中,能初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运用乘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设计理念 使学生在各种不同形式的训练中,体会到乘法来自于生活,能初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练习题,投影

教学活动过程预设

环节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改进建议

一、引入 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能举例吗? 学生回答并举例。 回顾刚学过的新知识。

二、解决问题。 1、出示教科书p73第8题。

2、出示教科书第73页第9题。

①先由一名学生读题。

②师:这道题你是怎样想的?你会列算式吗?

3、教科书p73第11题为开放题,学生能写多少算多少写对既可。

4、出示教科书p73第7、10题。

5、出示教科书p73第12题。 1、先由学生独立口算然后同桌互相检查订正答案。

2、指名读题,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

3、用多种方法解决。

4、①分小组讨论,由组长将讨论结果记下。

②小组汇报,说说是怎样想的?

③小组派代表上台板演。学生评议。

5、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并说一说。 使学生在各种不同形式的训练中,体会到乘法来自于生活,能初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课堂小结 1、今天的训练,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2、教师小结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发言。

四、作业 独立完成课堂作业。

计 练习课 教

篇8: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P59及练习十四第6-12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 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探索乘法估算的方法,学会乘法估算。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一、知识迁移,导入新课

1、  你能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各是多少吗?

69、22、74、87、99、18

2、  下列竖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么想的?

18×4     53×7     89×5

22×8     37×3     71×6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导言:同学们都在多媒体教室里上过课,那么你们知道多媒体教室里有多少排椅子?每排有多少个座位呢?

哪个同学知道?愿意来说一说吗?

2、  出示P59例2情境图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中提供了有关多媒体教室里的哪些信息?小明同学提出了什么问题?

三、迁移类推,探究新知

1、  教学例2.“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你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

(1)  小组合作交流--你用什么方法估算?

(2)  指名汇报。师小结整理如下:

要判断350名学生能否坐得下,必须估算出多媒体教室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方法一:18≈20  22≈20  20×20=400(个)

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方法二:18≈20  22×20=440(个)

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方法一:22≈20  18×20=360(个)

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3)      小结:同学们太棒了,能根据已学的估算知识,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可见,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太大了,那么,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估算的呢? 同时出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估算》

(4)  小组合作交流后,引导学生总结出估算的方法:

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

四、巩固新知

1、  第59页做一做。①看清题意,独立完成

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③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2、  第61页第7题:投影出示情境图

引导学生观察图,说说你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

①人人动手独立完成,将估算结果写在亮题板上。

②同桌交流,说说估算的方法。

③投影展示学生的试题,说说你的估算方法,集体讲评。

3、第61页第8题:

(1)  小组合作学习,理解题意。

说说从“学生们已经种了93棵树苗”中,你可得到什么信息?

(2)  人人动口在小组交流估算方法。

(3)  请个别同学全班交流。

4、  第62页第9题,夺红旗小游戏。

①以小组为单位,按箭号所指的方向开始计时。

②请优胜组派代表介绍经验。

③给优胜小组插上小红旗。

五、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又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第62 页第10-12题。

笔算乘法(不进位)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

3、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插图 今天妈妈带小利去买书,他一共要付出多少钱?

1、请你先帮他估一估,大约付多少钱?

2、怎样才能知道估算的钱数最接近正确答案呢?这就需要我们准确的计算出24×12的得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二、探索尝试,寻找方法÷

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你能想办法算出得数吗?试试看

2、组内交流,整理方法

3、全班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⑴24+24+24+ …… +24=288

⑵12+12+12+…… +12=288

⑶24×2×6=288

⑷24×3×4=288

⑸12×6×4=288

⑹12×8×3=288

⑺20×12+4×12=288

………

4、方法归类

连加,连乘,拆数

5、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学生讨论

拆数使用比较广泛,因为每个两位数都可以拆成两数的和。

6、研究笔算的方法

在研究刚才这些方法时,有些同学却用了跟这三中不一样的方法,就是竖式计算。

你们知道每一步的意思吗?学生讨论交流

24                                 24

×12                               ×12

48……2×24的积                    48……2×24的积

24  ……10×24的积

你发现了什么?(拆数)

7、教师讲解笔算方法

是不是所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都可以用竖式计算?

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数位)

三、巩固法则,推广应用

游戏:智闯马虎宫,找找开门密码

23×13     41×21     23×31

热门教案

学诗词

学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