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明白学习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做学习的主人,做学习的管理者。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竞争学习,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珍惜学习环境,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重,难点]
学会学习(1)学习的重要意义
(2)中小学学习不同的特点
[教学方法]三交流一反馈。
[课前准备]让学生搜集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的事例。
[导入课堂]
名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培根
[教学过程]
1、预习提示:自读课文,找重点内容:
(1)学习的理由:(2)义务教育知识;
(3)中学生为何要认真学习?四人一组,比一比看哪组找得快?
2、课堂练习:畅所欲言话答案。学习的理由:
学校是知识的殿堂,进步的阶梯;
通过学习,我们发现自己的潜质,培养自己的能力;
接受义务教育,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3、各抒己见话学习动机:
(1)学习是个体生存的必要手段.
(2)学习可以促进人的成熟.
(3)学习可以提高人的素质.
(4)学习是文明延续和发展的桥梁和纽带.
4、知识链接:关于义务教育你知道多少?
两人一组,谈谈看谁知道得多?
5、相信自己是最佳演员情景剧表演——帮帮子强。
6、看22页图谈感想
(1)我印象最深的是贫困地区儿童悲惨的画面,因为我觉得我们和那些山区的孩子的生活水平差别太大了。我们应该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并且去帮助上不起学的孩子。
(2)原来我总认为学习那么多课,是多么痛苦、烦恼,但当我看到贫困山区那些因为贫穷上不起学的同龄人一双双无奈,渴望上学的眼睛时,我想我拥有这么好的学习环境,这么多优秀的老师还在这儿抱怨,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3)我们将如何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
我们应珍惜这样的环境。积极主动的学习。不怕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同时还要能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改进我们的学习效率。
7、畅谈收获!
[课堂小结]
我们的学习环境和受教育的权利是来之不易的,学习也是我们成才的重要的和唯一的途径。因此我们应该珍惜这样的环境,积极主动地学习,不怕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同时还要能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改进我们的学习效率。
[板书设计]
学校是知识的殿堂,进步的阶梯。
第六课授人玫瑰手留余香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和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
2.学会换位思考,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友善相处。
3.懂得友善不只在于认识更在于行动。学习表达友善态度、感恩心情的合适方式。
4.懂得爱是有原则的,学会分辨是非,诚实友善。
[过程与方法]
1.同学问相处,要努力做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帮助、关心别人,在具体行动中奉献自己的爱心,实现人生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和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学习“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换位思考方式,养成善解人意的良好品德和习惯。
2.帮助学生懂得爱不仅是一种内心的感动,更是一种行动,一种在现实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真情付出。教育学生从关心帮助周围的人做起,培养良好的公德意识。
3.帮助学生理解爱心是博大的,但爱心是建立在分清是非基础上的,不是不问是非,更不是不要分清是非,只有分清是非后的爱心才更加可贵和真实可靠。
4.帮助学生理解人与人相处需要友善,世界需要爱,只有人与人之间友善相处,才能建设和谐社会,才能为社会的每一个成员生活质量的提高创造有利条件,才能真正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本课的重点之一;
“心动不如行动”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三、知识体系
第一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至理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包含的深刻道理是什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基本意思是说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没有权利强加给别人。这是一种推己及人的过程,它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考虑,怎样对待自己,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
2.努力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何意义?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关键是什么?为什么?
努力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世间的纠纷就会大大减少,人与人的关系就会多一份和谐与温馨。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关键在于我们在对待他人时要做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因为在生活中,谁都不愿意干自己不爱干的事情,更不喜欢让他人来强迫自己做不爱做的事情。自己是这样,别人也是这样。如此,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后,自然就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了。
第二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1.爱心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爱心有时是惊天动地的,但更多的时候则在于点点滴滴的真情实意之中。一次得力的救助,一次善意的批评,一句关切的问候,一次适时的看望,一个及时的电话,一个亲切的微笑,一次碰撞后的谦让,一次跌倒后的搀扶,这些都是爱心的体现。
2.爱心的内涵是什么?要怎样才能形成?
爱心是一份情感,一种责任。它需要启迪、激活、熏陶和培养。
学习的理由通过学习,我们发现自己的潜质,培养自己的能力。
接受义务教育,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巩固练习]
一、填空
⒈人要受教育,___才能得到健全发展.
⒉在学校,我们能够系统地接受____,从而拓展自己的_____,开启自己的____,提升自己的_____.
⒊许多有趣的知识,经过____我们才能知道.通过____我们会发现原来___________的潜能,这样,我们就能够更加正确地了解自己的个性,找到并且发展自己优势的潜能,____将来回报社会,奉献国家的能力.
⒋对现代社会的每个人来说,__都是终生的主题.不同的人生阶段,会有不同的学习任务,通过不断的学习,人们提高了自己的__,提升了自己的____,增强了自己回报社会的能力.
二、概括题:
对现代人来说,义务教育是为公民生活打下文化知识基础的必备教育,对一个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对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都极为重要.
三、辨析。
初中的学习就意味着追求好成绩。
四、推荐作业:(1)收集学习方法;
(2)收集有关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事迹。
第七课让人三尺又何妨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生活中宽容友善的重要性;懂得宽容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2.正确认识宽容与软弱、宽容与严格、宽容与维权的界限。
[过程与方法]
学会正确运用宽容、友爱的心态和情感,与同学、与老师、与他人相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宽容、与人为善是交往的品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有修养的体现,乐于宽容待人,与人为善。
二、教学重难点
“生活需要宽容友善”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正确把握宽容友善”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知识体系
第一框生活需要宽容友善
1.人为何要有宽阔的胸襟?
人有宽阔的胸襟,才能赢得友谊,增进团结;才能解人之难,取人之长,谅人之短,从而产生很大的感召力,使人相互信任亲近。而心胸狭小,于己于人都没有好处。
2.为何要宽容那些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
实践证明,在隔阂误会面前,宽容能医治心灵的创伤,使你忘记不快,而不会为往事耿耿于怀;宽容能使你用自身内心的温暖去融化寒冷的坚冰;宽容也能使你理智填平感情上的洼地,对美好的明天充满信心。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个人有修养的体现。
第二框正确把握宽容友善
1.为什么要正确对待老师、家长的批评和教育?
答: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教育。老师、家长的批评和教育,是对我们的关爱,是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我们要正确对待老师、家长的批评和教育。
2.我们应该怎样做一个宽容友善的人?
答:(1)重大义轻小是非,对人有宽容之心;(2)要正确对待老师、家长的批评和教育;(3)坚持原则,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教学方法
阅读讨论法、情境教学法、亲身体验法
五、课时安排:3课时
六、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课前让学生收集、查找古今中外宽容友善方面的名言警句小故事。(2)教师课前找学生交谈,调查了解学生在宽容友善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1课时生活需要宽容友善
新课导入:生活在线(教材P61)
看看三幅图片,说说发生了什么事情。如果我们生活都像这样,会怎么样?
提示:两同学骑车相撞一矛盾发生;怒火冲天一矛盾冲突;握手言和一矛盾解决。怒火冲天的两个同学最后握手言和了,原因在于双方采取了宽容友善的态度。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生活中的小事,引出生活需要宽容友善。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树立法律保护意识。
2.增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气和信心。
能力目标:
1.逐步提高依法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2.学会与他人合作,机智勇敢地面对不法行为。
知识目标
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2。怎样于侵权行为作斗争。
教学难点:了解能够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
教学重点:善于斗争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收集、分析、展示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自学指导:
阅读教材p108-114填空
1我们维护权益的最有力武器是________。
2____________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的常用的有效手段。
3.__________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________。
4.诉讼也称_______,通常分为三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6违法犯罪分子往往是凶恶.狡猾的。我们在与其斗争时,既要______,又要_______。特别是在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不要__________,而要_________,尽量减少_____________,力求在保护______的前提下,巧妙地将不法分子抓获。
7与违法分子斗争的好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了解歹徒去向,及时____________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合作探究
导入多媒体展示图片:“当个人权益受到侵犯时的不同选择”(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侵害时,要善于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二框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活动1:仔细阅读P108的案例:13岁的女孩小芳要求上学遭到继父的拒绝。小组讨论:请你为小芳想想办法,怎样才能继续上学?(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小芳可通过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各方面反应问题,寻求帮助。这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即非诉讼手段。
活动2:让一位学生讲述小苗的故事(教材p110),思考:对此谁应该负责任?”、“请你帮小苗想想办法,她怎样才能讨回公道?(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小结.)
打官司这一维权方式,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的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手段。
说一说:什么是诉讼?诉讼有几种类型?它们个自的含义是什么?
出示三则案例:
案例一:陆先生在为自己创办的公司取名时,以“资本家”三字为公司冠名,他的申请被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驳回。陆先生一纸诉状将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告上法庭。
案例二:被告人单某,自1993年6月起至1994年9月,连续盗用了20多个企业、事业单位停放在路旁的大小卡车28辆作为犯罪工具,到14个菜场和食品厂等单位盗窃20余次,共窃得猪肉、海鲜、蔬菜等副食品及食油、工业用铜、自行车等财物,价值人民币6000
案例三:某校一名高中生,骑自行车去看电影。到了电影院门口,他把自行车锁好放在电影院门前的存车处,并向看车的阿姨交了两角钱的存车费,看完电影去取车,发现车没有了。他问看车的阿姨,阿姨说不知道。当即要求赔车,可是看车的阿姨却说,她不承担赔车的责任。于是他将看车人告上法庭。
辨一辨上述三则案例个属于哪种类型诉讼?
活动3:小小辩论赛以“打官司是光彩的/打官司是不光彩的”为主题进行辩论。(全班分成正反两大组,辩论,教师进行点评。)
出示案例:爸爸妈妈都到外地出差,留下正在读初中二年级的你独自在家。有一天放学回家,你正准备掏钥匙开门,却猛然发现门锁被撬,再仔细看,发现门是虚掩的,你探头朝屋内一望,发现屋里面有一个陌生人正在翻找…….想想看,这是你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后自有发言,教师小结)
违法犯罪分子往往是狡猾的,青少年与其做斗争时,要讲究智斗,力求在免受伤亡的前提下,比较巧妙地或者借助社会力量将不法分子抓获。具体说一说与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的好方法有哪些?
活动4:与法同行
学生阅读课本114页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思考并交流:①“上游戏厅很正常,有时候需要舒缓放松一下。”这一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 ②“只要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自己也不去侵犯别人的利益,他人的事情与自己无关。”这一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③小芳同学可以采取哪些行动?(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
课堂小结:你收获了什么?
课后作业:1.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通过哪些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什么是诉讼?诉讼包括哪几种类型?3青少年应该怎样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与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的方法有哪些?
当堂训练:《善用法律保护自己》一、单项选择
1.社会是复杂的,未成年人难免会受到伤害。___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 )
A.法律
B.到法律援助中心求助
C.诉讼
D.到律师事务所投诉
2.张某6年前借王某8000元钱,可到现在迟迟不还,还想“赖账”。王某迫于无耐将张某告上法庭,。这属于___案件( )
①公诉 ②自诉 ③民事诉讼 ④行政诉讼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3.中学生刘洋在放学回家的公共汽车上,看见两个扒手在偷乘客的钱包。刘洋没有直接喊抓小偷,而是装作肚子疼请求司机将她送往就近医院(附近有派出所),然后悄悄告诉司机实际情况。司机以送刘洋去医院为由,直接将车开到了派出所。这表明刘洋
①胆小怕事,不敢见义勇为 ②机智勇敢,善于与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 ③缺乏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④法律意识强,具有较强的责任感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④
4.20xx年3月24日,到西安打工的四川人彭文军,因为夜里到几个浙江人的香菇棚偷香菇,被发现后遭到这几个浙江人的殴打。后来,彭文军接连被这几个浙江人敲诈。无奈,彭文军到派出所报案,最终这几个原来是受害者的浙江人被逮捕。这告诉我们( )
①公民受到非法侵害后要勇敢地报案 ②公民受到非法侵害后不能采取非法手段进行报复 ③公民受到非法侵害后应该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④公民受到非法侵害后可以用任何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简要回答
5.因为一句玩笑,七年级学生刘某将赵某的眼睛打伤,并花掉医药费等1358元。赵某的父母打算通过法律手段为孩子讨回公道。他们可以怎样做呢?
6.社会青年张某在学校附近拦住一位同学,强行向该同学索要50元“保护费”。正巧你在此路过遇见此事,你会怎么做呢?
阅读理解
三、材料分析
7.中学生魏某在上学的路上被一辆汽车撞倒,造成右腿骨折、自行车被撞烂。魏某父母闻讯后赶到现场,将儿子送往医院。肇事司机贾某要求将此事与魏某父母私了,答应承担治疗等一切费用,并替魏某交了住院押金5000元。见此情景,魏某父母也同意了私了。两个月后,魏某出院,共花去各种费用37258元。当魏某父母要求贾某兑现诺言时,贾某见数额太大,只同意承担一半的费用。结果,双方争执不休。魏某及其父母盛怒之下将贾某打伤,贾某一纸诉状将魏某及其父母推上了被告席。
(1)我们维护权益的最有力的武器是什么?
(2)贾某状告魏某及其家人的诉讼类型是哪一种?
(3)魏某为什么维权不成反成被告?我们从中能得到哪些启示?
学习目标
1、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2、主动锻炼个性品质,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磨砺意志的方法。
2、学习难点:挫折的作用。坚强意志的作用三
一、自主学习:
1、挫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2、挫折的作用有哪些?
3、战胜挫折的方法有哪些?
4坚强意志对实现人生目标的作用有哪些?
5、坚强意志品质的表现有哪些?
6、如何磨砺坚强的意志?
二、合作研讨:
辨析题:
挫折只会使我们产生忧愁、不安的心理。
三、课堂展示
1、学生合作研讨完成后,即可把研讨成果分组进行展示,师生共同点评。
四、总结归纳拓展提升
请同学们总结本课时所学内容,相互点评。
五、达标检测
1、对挫折正确的态度是:
A挫折是一种灾难,只能听任摆布
B挫折是人生的常事我们应该在与挫折的搏击中成长
C挫折专降临倒霉人的头上
D自认倒霉,一蹶不振
2、杨利伟是我们的航天英雄,20xx年,他的妻子得了重病,需要人照顾,但作为一名航天员,他并没有因此停止训练,这说明:
A杨利伟的人生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
B不照顾生病的妻子是一种错误的做法
C他的成功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
D航天员没有丰富的感情
3、“困难只能吓倒懦夫和懒汉,而胜利永远属于敢于攀登科学高峰的人”。茅以升这句话说明了:
A困难和挫折是难免的B茅以升很喜欢困难和挫折
C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才会取得胜利D挫折是懦夫和懒汉经常遇到的
4.列夫托尔斯泰说:“人要有生活目标,一段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这段话告诉我们
A.要想取得事业的成功,必须制定正确的目标
B.目标就是制定出自己在某一阶段磨练意志的`计划
C.每一个目标都要从一分钟计划开始
D.目标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
5.北宋的范仲淹,小时候家境贫寒,体弱多病,但为了实现自己的“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好几年都过着“断斋画粥”的生活,忍受别人不堪忍受的苦难,发奋攻读,终于成为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这充分说明()
①苦难是培养坚强意识的磨刀石②离开了困难,就无法培养坚强的意志③坚强的意志是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条件④坚强的意志时常表现在与困难进行斗争的过程中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说明坚强的意志需要磨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
①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②善于管理自己,制定明确的行动计划,并坚持执行③树立明确目标,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④决不做虽有意义但自己不感兴趣的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材料:一位著名的体操教练到一所业余体校去选拔队员,他觉得那里的孩子身体条件都很好,在技术也各有特长,实在不分上下。于是这位教练二话没说,当即要求孩子们排成一排,靠墙倒立,而他却走到几十米之外跟别人聊天去了。时间一分钟,一分钟的过去了……
(1)请把故事继续编下去。
(2)教练是出这一招的意图是什么?
(3)教练要选出什么样的队员?
(4)你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六、学习反思
同学们可以把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写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一、学习目标
1、记住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权利保障体制。
2、说出我国现阶段人民的构成;。
3、分清人民和公民的区别。
二、学习重点
国家的性质;法律确认、保障公民的权利。
三、学习难点
人民和公民的区别。
四、自学指导
1、阅读课本第1页到第7页内容,解决以下问题:
1)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的地位如何?人民的范围有哪些?
2) 人民与公民的区别?
3)公民的权利是什么?
4)我国公民权利保障有哪些?
2、画出本节的重点内容
3、标示出本节你不理解的疑难问题
4、阅读后完成以下自主预习
五、自主预习
完成金榜学案 基础梳理部分。
六、合作探究
完成金榜学案 合作探究部分。
七、课堂检测
1、“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里的人民包括 ( )
①工农联盟
②知识分子
③社会主义事业的劳动者和建设者
④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A、①②③④
B、①
C、①③④
D、①②③
2、、在我国,公民和人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对二者的区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公民是法律概念,人民是政治概念
②公民涵盖的范围比人民小
③公民涵盖的范围比人民大,它包括人民也包括敌人
④它们的范围完全相同,都属于法律概念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20xx年11月8日,著名演员巩俐在新加坡的德义民众俱乐部宣誓成为新加坡公民,并领取了身份证、居民证书,这一决定引来无数网友的争议。巩俐加入新加坡国籍说明 ( )
①她已不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②她已成为新加坡公民
③她已不再享有我国公民的全部权利
④今后她将不能在国内从事演艺事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③④
4、文文的爸爸因她是一个女孩便不让她上学,后经老师、政府人员多次上门劝说,指出其行为违法,要受法律制裁后,其父才同意她上学,这说明权利需要保障,否则就会落空。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保障措施是 ( )
A、物质保障
B、法律保障
C、道德保障
D、精神保障
5、曾引发舆情强烈震荡的“哈尔滨警察打死大学生案”于20xx年6月12日上午在哈尔滨市中级法院一审宣判。参与斗殴、将哈市青年林松岭殴打致死的警察齐新、刘力男因故意伤害分别被判处无期徒刑和有期的徒刑,二人还被判处共同赔偿被害人林松岭家属经济损失人民币334534元。其余三名在场民警无罪释放。参与斗殴的林松岭的同学杨森,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的徒刑三年,并被判赔偿受害民警李鑫宇、王金刚的经济损失人民币37245.11元。这说明公民的权利具有 ( )
A、立法保障
B、司法保障
C、宪法保障
D、国家保障
6、上述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 ( )
①法律是保护公民权利的利剑
②职位高的人不受法律保护
③要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④法律是制裁违法犯罪行为的工具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③④
7、※张某家境贫寒,自幼丧母。去年他从贫苦的老家到广东打工,辛辛苦苦干了一年,本想拿到工资回家孝敬年迈的奶奶,但个体老板硬拖着不给工资。张某一气之下,在老板的屋里拉上了电线,企图电死老板泄愤。幸好及时被人发现未造成严重后果。但张某因故意杀人(未遂)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的徒刑3年。在少管所,张某学到了一些法律知识,对自己的行为深感悔恨决心用法律为自己讨回公道。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他写好起诉书寄到人民法院。人民法院经过审理,判决个体老板全额偿还张某的工资。张某拿到工资,不禁热泪盈眶。
(1)人民法院的两次判决体现出对人权的什么保障?
(2)张某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张某拿到自己的辛苦钱悲喜交加,你认为张某最想说什么?
一、课前导学:
㈠认清目标,明确要求:
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遵循生理和心理的逻辑,从生理变化入手,贴进学生实际状况,一方面要让学生要从容面对生理的变化,同时让学生对自己的心理特征有基本的认识,进而学会调控自己的心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照片赏析,来了解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的关键期,排除这一阶段的心理困绕,正确对待它。鼓励学生多与父母积极沟通成长的体验。
学习重点和难点:成长不烦恼
㈡自主学习,认真准备:
图片分析(课前彩图),思考讨论:
1、认真看书;
2、准备好自己从小至今的四张照片;
3、思考:我青春期的困惑,写在纸条上。
二、课堂助学
㈠预习交流展示照片:
1、小组传阅照片;
2、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所准备的四张照片;
3、对照照片,寻找我们有了哪些变化。
㈡小组讨论:
1、对于身体的这些变化,我有哪些感受?
2、你有文中男孩或女孩的困惑吗?
3、根据大家青春期的困惑,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它?
4、看“我们的心理自画像”中你的心理自画像,思考:你还有哪些心理特写。
5、根据青春期你的心理状况,讨论:你将如何处理这一心理历程?
㈢收集关于青春的名言警句:
年少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一个人只有在他努力使自己升华时才成为真正的人。
——(法国)马尔罗
三、能力提升
材料一:
小强觉得自己渐渐长大了,渐渐地在生活上不愿再受父母过多的照顾或干预,否则心里便产生厌烦的情绪;对一些事物是非曲直的判断,也不愿意听从父母的意见,并有强烈的表现自己意见的愿望。但由于自己的社会经验、生活经验的不足,小强经常碰壁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犯罪百害而无一利,从内心深处憎恶违法犯罪;
欲望面前,理智地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重视修养,自觉抵制不良行为、矫正不良行为。
2、能力目标:理解道德水平的高低影响行为的好坏,从小事做起,加强道德修养;
理解犯罪的危害,逐步形成自觉依法律已的观念;初步培养自我分辨、自我控制、自我践行的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就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知道犯罪的危害和后果;知道自我防范应从矫正哪些不良行为做起。
二、教学重点:道德品质的高低与违法犯罪的关系;犯罪的危害
三、教学难点:道德品质的高低与违法犯罪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分组讨论探究,充分享受学习。教师精心指导,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事违法犯罪,我们明白了无论什么人只要触犯了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一个人走上犯罪道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都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有些不良习惯会害了我们,我们要提高警惕,防微杜渐,拒绝不良诱惑。今天我们学习第三框的内容:防范于未然 。
展开教学:
(一)、“认清犯罪危害”
案例分析 (见教材第97页案例)以陈某滑向犯罪深渊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
①陈某由违纪再走向违法,最后滑向犯罪深渊的原因是什么?(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为什么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走向犯罪道路的原因有哪些?)……
导致人们走向犯罪道路的原因主要有: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为获得某种满足;贪图便宜;……
②结合陈某的经历,大家说说违纪、违法和犯罪这三者之间有何联系?(他曾有过知耻心理,为什么还是滑向了犯罪的深渊?)……
③用“违纪、违法、犯罪”三个词谈谈这一事例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有什么样的关系?)……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小结:
通过分析思考我们认识到: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有密切的关系。人的行为是思想观念支配的。对自己要求不严格,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淡薄,就难免会违纪,可能违法,甚至于犯罪。我们要意识到应该增强法纪观念,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因此,我们要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法制观念,积极追求上进,这样才能不犯或少犯错误,不会做出违法犯罪的事。
小迪的案例教师提问导入教材第98页“小迪的案例”:
①犯罪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 ……
对。严重的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的特征,犯罪不但对社会造成危害,它对家庭、他人以及行为人自己都会造成伤害,
②犯罪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有些什么危害?(犯罪有没有什么好处吗?)……
同学们,下面我们再来分析一个案例,我们看教材第98页“小迪的案例”(教师朗读)。我们可以从下面四个方面来分析其危害性。(教师板书以下内容,与学生共同讨论,并板书危害性)
对他人的危害:侵占他人财物、造成他人的身体和心理受到伤害
对自己的危害:坐牢、自毁前程
对家庭的危害:妈妈精神失常、爸爸出车祸、姥姥死亡;
对社会的危害:影响社会安定
教师归纳小结:犯罪的危害有哪些?我们青少年为什么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通过上面这个案件我们可以看到:犯罪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有百害而无一利。我们正处于未成年阶段,受国家司法保护。我们一定要约束自己的行为,心中要有道德和法律的准绳,不能只顾自己不顾他人,不能图一时痛快、占小便宜,。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初一政治教案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政治是一门初一刚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应正确引导,以期在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本学期本人担任初一年八个班的政治教学任务。这些学生都来自农村,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二、教材分析:
1.用学生进入现代社会从事现代生产、学习、工作和生活所必需的基础内容教育学生。从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出发,适当拓宽知识面,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适应能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2.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些,使重点较突出。
3.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注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根据一个合格公民的需要精选教材,从深度,广度以及习题难度上合理安排。
4.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记忆所学的知识,教材中编入了数页彩图和图表。为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便于教和学外,在教材内容的叙述上力求使学生愿读、易懂、有兴趣。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学习一些基本www.telnote.cn/fanwen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习一些基础知识,学习一些基本技能,了解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四、具体措施:
1。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在教学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由浅人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地揭示其涌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概念,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2。加强政治用语的教学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政治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政治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政治的重要工具。
3。加强实践教学
政治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实践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践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践教学是提高政治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要坚决防止只重讲授、轻视实践的偏向。
4。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应该灵活多样。在活动内容方面可包括联系社会,联系生活、结合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史,以及扩展课内学过的知识等;活动方式可采取做趣味小实验、举行知识讲座,知识竞赛,或组织学生制作教具,进行参观访问等。在组织课外活动时,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教学目标
1、学会确立新目标、制定新计划;
2、懂得珍惜新的学习机会,实现自己制定的目标和计划。
课时:
1~2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新的学习,新的规则,新的角色,我们又站在一个全新的起点上,现在,让我们一起开始新的努力。但是,我们必须先确立新的目标,制定新的计划,才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
2、放飞理想
教师: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你们呢?让学生讲述自己的理想(愿望)
教师总结:个人理想不但要考虑自己的发展,还应与祖国的未来相互关联,制定目标、树立理想既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又要考虑社会环境、国家利益等方面。
3、第二、第三框题
1)制定计划的注意事项,如何制定计划
2)理想如何成为现实?
3)教材第21页:埃米的故事。说明:光有理想没有行动,理想就是幻想、空想。
教材第22页:双面神寓言。说明:理想和目标的实现必须从今天做起,从现在做起;计划必须落实到每一天的具体行动中。
教师:我们对自己的理想、目标有了大概的认识,但是,理想只是我们对未来发展目标的一个设想,要实现它,还要把它具体化为切实可行的计划,然后付诸行动,点点滴滴累积,这样,理想才有变成现实的可能。
4、总结
理想是导航灯,计划是航线,而光有导航灯和航线是不够,还需要动力。那么,什么是动力呢?就是行动。同学们,不要以为理想离我们很遥远,只要你们愿意从生活中的每一点细节做起,理想就在离你不远的地方!如果我们只有理想、计划而没有行动,那别人将会对你产生“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疑问,你们愿意自己的才能、自己的能力被人怀疑吗?相信在座的哪一位同学都不愿意。
附:
1、没有计划、行动,理想就是空想、幻想,或是无所事事的自我陶醉。
2、理想的树立要根据自己的主观和客观条件确定,理想的实现要求我们学会制定具体计划,并付诸行动。
3、中学生的理想:朦胧、不切实际、易变,要加以引导。
作业总结课
教学目标
总结学生作业(怎样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2、生活能够自理: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等于“自己的事自己解决”),不过分依赖父母,自觉、独立、自主(不等于自由)
3、注重仪表:穿着整洁大方,符合学生身份
4、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处事能力以及处世能力,学会关心、尊重、体谅、宽容
5、注意言行举止文明
6、敢于承担责任
第一单元复习及知识拓展
教学目标
1、对整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串联总结,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整体性以及连续性。
2、了解什么叫友谊以及妨碍交往的心理因素
3、了解如何改善人际关系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了解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2、了解中小学学习方面的变化
3、不适应初中学习生活怎么办?
4、意识到自身角色的变化
5、怎样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6、理想的重要性
7、如何制定计划?制定计划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8、理想如何成为现实?
9、什么是友谊?
友谊是一种和谐平等的关系。真正的朋友之间应该学会互相帮助。
1)情感互利:互相信任、亲近、关心、抚慰
2)精神互助:互相激励、启迪
3)物质互酬:互相接济、馈赠
4)能力互酬:在人际交往、生活事宜中互相帮助,朋友与人有矛盾:出面调解。
10、择友的基本原则:坦诚、可靠、正直、有共同志向或兴趣
11、妨碍交往的心理因素:自卑、恐惧(害怕、紧张)、自我封闭、嫉妒、猜疑、自傲、过分干涉、敌意
12、如何改善人际关系
1)优化个人形象:言行举止文明,衣着整洁;知晓并遵守基本的道德准则;遵纪守法,严于律己;自尊、自爱、自信
2)克服心理障碍,主动与人交往、交流,不宜消极等待
3)正确认识、深入了解对方
4)学会谅解、宽容他人
13、词语归纳:适应、坚强、坚持、努力、自信、自觉、自律、珍惜。
第四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树立时间观念,学会初步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的时间,珍惜时间,学会制定自我有效的学习计划。
重点:
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的时间,珍惜时间。
难点:
制定自我有效的学习计划。
教学步骤:
一、复习上节内容
二、引入:
乞丐不要金子要秘诀的故事,说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
三、新授
1、学习方法的含义
学习方法分为多种类型,有针对不同科目的、不同环节的学习方法,也有普遍适用的方法。
2、时间是_____ 、______、______。
(无偿的、无价的、公正的)
3、怎样珍惜时间(珍惜时间的体现)
①珍惜每一个今天;
②珍惜和充分利用零星的时间;
③合理安排时间;
④分出轻重缓急,排好先后顺序。
4、怎样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
①学习时间的安排要结合学习计划和学习任务,并考虑自己的各种实际情况。
②合理安排时间也包括科学地安排学习、劳动、休息、健身、娱乐的时间。
5、课文中出现的几则名言及古诗文的含义及分别告诉我们什么。
四、回忆本节内容
五、讨论练习
重点难点分析
1、“怎样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因为,增强权利义务观念的目的,就是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上。但如何落实到实际行动上,既需要方法上的指导,又需要策略上的指点,如,如何维护受教育的权利,别人侵权怎么办等等,总之,真正将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化作现实的行动上才是最重要的。
2、“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因为,初一学生法律知识较为贫乏,对宪法、基本权利、基本义务等概念较为生疏,接受起来较为困难;由于初一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较差,对于受教育与个人、国家的关系,权利与义务关系,把握起来也有较大的难度。教学中,一定要紧密联系实际,通过通俗生动的事例材料,深入浅出,以达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学习,成才的阶梯
谈一谈:学习的重要性是什么?
辩论:读书有用还是无用?
学习的重要性有哪些呢?
①学习可以提高品德修养。一个人的良好品德形成,一般说来,有两个渠道,一是学习,二是生活实践。学习可以明辨是非美丑,塑造健康人格,涵养高尚品德。古今中外具有崇高品德修养的人,无不是善于学习的结果。
事例:
②学习可以增长才干学习是丰富知识、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
事例:
③学习可以充实精神生活。学习不仅是成才的需要,也是充实精神生活,提高生命质量的需要。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学习才能提升精神境界,才能充分享受人生的快乐。
“说一说”:学习对自己的精神生活有哪些影响?
④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从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对人们的要求角度,来说明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否则就会被社会所淘汰。
⑤学习才能承担起社会责任。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人才要求的角度,说明若要承担起肩负的责任,就必须努力学习。
总结:依板书串讲
作业:抄写一句关于学习的名人名言。
课后记:学生向全班同学讲解一本自己读过的书,并且说出自己从这本书中学到了什么,学生感兴趣并取得良好效果。
【学习目标】
1、懂得自立的含义;了解自立的表现。
2、初步形成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能力,为将来走向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3、树立自立的生活态度;在实践中体验自立的意义。
4、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明确在法治社会里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教学重点:自立的含义、表现
教学难点:在实践中培养自立品质
【预习领航】
仔细阅读课本34页——38页的相关内容,试做下列练习。
一、填空题:
1、自立就是。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的过程。
2、自立作为成长的过程,是,也是
的过程。
二是非判断:
4、自立就是凡事不依靠别人,都自己独立完成。…………………………
单项选择:
5、小丽是个自立的孩子,我认为她在生活中的表现有……………………()
①自己的衣服自己洗②遇到困难时,马上向妈妈求救③妈妈给她叠被子、收拾书包等④父母外出时,自己能做饭、料理自己的生活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①③
6、关于自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自立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不需要他人的任何帮助
B、从学会走路开始,我们就获得了身体的自立
C、当能够自己吃饭、穿衣时,我们就有了自立生活的体验
D、走上了工作岗位,能够自己养活自己,我们就获得了基本自立的人生
7、日本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空气和阳光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余一切都要通过劳动才能获得。”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只有学会自立才能在社会上生存B、学生最重要的任务是劳动
C、学生不能对家长有任何依赖D、人类要不断地认识和改造自然
三、异国风情
德国人常说,他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让孩子懂得,一个人走向社会最终要靠自己,靠自立和自强。在原联邦德国的法律条文中,有一个有趣的规定,要求孩子帮助父母做家务。条文内容是:
6岁之前可以只玩耍,不必做家务。
6---10岁:偶尔要帮助父母洗碗、扫地、买东西。
10---14岁:要剪草坪、洗碗、扫地、给全家人擦皮鞋。
14---16岁:要洗汽车,整理花园。
16---18岁:如父母上班工作,要每周给家里大扫除一次。
对于不愿意做家务的孩子,父母有权向法院上诉,以求法庭督促孩子履行义务。
1、你认为德国人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2、让孩子做家务的好处很多。根据你的体验你知道孩子做家务有哪些好处?
四、疑惑求教
预习之后,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请记下来,课堂上我们共同探讨:
【新知导航】
一、同桌交换学案,互相检查评价。
批语:
二、讨论体会
1、看教材P34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哪位同学具有自立的意识和能力?
(2)如果这位同学不告别依赖,走向自立,对自己的健康成长有什么不利?
(3)这位同学要走向自立,在今后应该怎样做?
2、面对初中生是否要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704班的同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终他们的言论可分为两种观点。
观点一、初中生应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这既培养了学生的道德品质,又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观点二、现在学习太紧张,睡眠时间都保证不了,因此不需要承担家务劳动,只要将学习搞好就行。
你同意哪一观点?说说理由。
(2)你打算怎样做?
【选择练习】
3、我们每个同学都有这样的体会,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自立能力的增强,我们日益强烈地希望自己能像成人那样管理自己的生活。这表明…………………()
A、我们的自立能力已经很强了B、我们已不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帮助
C、我们还没有完全的自立能力D、我们正在经历告别依赖走向自立的时期
4、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依赖他人,可使我们走很多捷径B、心理上可以有依赖性,但在行为上不能
C、依赖心理阻碍我们走向自立自强D、依赖别人,可以提高我们做事的能力
(1)知识目标:理解和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
(2)能力目标:学会换位思考,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友善相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和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和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学习“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换位思考方式,养成善解人意的良好品德和习惯。
由于学生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关键的掌握、消化需要一定时间,而将其落实到行动中去更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长期的努力,所以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关键是本课的重点;如何践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本课的难点。
再来说说我的教学理念,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兴趣,要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善于探究、大胆质疑、自主学习的能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发表观点的论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锻炼。
基于新课标的这种教育理念在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参与—合作型体验教学模式”,教与学是老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也是学生与学生的互助过程。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应忘记学生这一生动活泼的学习主体的能动作用。作为一个老师,就应该注重这师生之间的交互作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作用,满足学生“归属、自尊、自由和娱乐”需求,以达到完满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教学中要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而是要有机渗透于教学过程中。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通过“参与—合作—体验”教学途径,促使学生进行积极主动参与,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因此,本节课采用的学法主要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如分组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
基于以上考虑,在课堂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探究活动:
活动一:情境导入,感悟哲理
播放正反两个例子,视频《谁扔的西瓜皮》,flash动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生参与合作讨论:
1、你认为出现上述不同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2、在扬州创文明城的大环境下,你看到哪些类似扔西瓜皮的不文明现象?
理由:这样设计的好处是,视频导入,通过体验视频中情节,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两个例子,一正一反,一经对照,正反之异,泾渭分明。同时结合扬州创文明城的大背景,对不文明行为自查自省。
过渡:出现这类社会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呢?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巴黎宣言》也许会带给我们帮助“人类要想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前去寻找孔子的思想和智慧。”让我们一起去回首孔子的智慧,从而引出flash中提到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
结合视频及课前预习学生不难体验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蕴含的人生哲理。
活动二:参与体验,各抒己见
学生蒙住眼睛,体验交流感受,合作讨论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
通过蒙住眼睛体验看不见东西的感觉,从而能够更切身地体会盲人的世界,从而自发地认识到故事中蕴含的道理,通过合作讨论,道理渐渐明朗。
活动三:思维空间,越辩越明
小小辩论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要我们“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学生分组参与交流,1、2两组小组合作,3、4两组合作,围绕各自观点展开辩论。
小小辩论会激发了学生自主参与的热情,真理越辩越明,最后形成共识,看似两种不同观点的对垒,实际上是一种合作。而把辩论引入思想品德课堂、激活思想品德课堂就是体现课改理念的有效形式之一,对辩手来说受益匪浅,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对于其他学生来讲,新型的课堂模式增加了他们对思想品德课学习的兴趣,引起了共鸣与思考。
在学生辩论的基础之上,适时地加以点拨,如果我们能时刻注意并努力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世间的纠纷就会大大减少,人与人的关系就会多一份和谐与温馨。而能否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我们在对待他人是能否做到。
一、学习目标
了解自尊的含义和表现,理解自尊与尊重他人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懂得知耻是自尊的表现;初步学会全面分析自己、评价自己,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对待自身存在的缺点,掌握尊重他人的方法。通过学习不断尝试体验自尊带来的快乐,在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过程中体验被尊重的快乐。
二、知识网络
三、学法点拨
本课包括“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三框内容。通过本课的学习与活动,体验和感悟什么是自尊,进而分析自尊的表现,明白自尊与尊重他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应该怎样彼此尊重,从而培养自己的自尊心。
第一框“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主要阐述人的自尊,以及自尊与知耻、自尊与虚荣的关系。学习时,我们首先要了解自尊的含义、表现和意义。其次,要认识到自尊、受人尊重和尊重他人都是快乐的,做人不能没有自尊。再次,要懂得自尊就必须知耻,必须克服虚荣心理。最后,要认识到,自尊的关键是能够正确看待自己的缺点,并将缺点转换成优点。
第二框“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主要讲述我们的自尊是在许多人的呵护与激励下形成的,我们当然有责任去关注和维护他人的自尊,尊重他人、学习他人是自我完善的需要。学习时,要着重掌握尊重他人就是关注他人的尊严,要善待对方,更要注意不做有损他人的事情;要借助他人来更好地认识自己,同时严格要求自己,敞开心扉,虚心学习,大胆尝试,不断增强自身实力,做一个有尊严、有价值的人。
第三框“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主要讲述尊重是相互的。学习时,重点领会维护人格对维护自尊最重要;要学习自尊者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保持适度的自尊,既要及时回击恶意又不能过于敏感;要学会尊重他人,善于欣赏、接纳他人,不做损害他人人格的事情。
教材分析
本框选自七年级下册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中的第一框,本课依据的课标是“成长中的我”中的“学法用法”内容。本框先讲述了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的必要性,然后分别介绍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有关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主要内容,以体现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的无限关怀,体现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为第二框起到奠基作用。
学情分析
作为未成年人,初中生属于弱势群体,在现实社会中,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事时有发生,当这些侵害事件发生后,许多初中生不懂得自己可以获得保护,或者不懂得如何保护,在他们的权益遭到侵犯时,应该让他们知道如何利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而未成年人保护法是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有力武器。让学生了解这些基本内容,有助于学生维护自己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的合法权益,进行自我保护。
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有关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2、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正确判断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一些现象和行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逐步提高依法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让学生明确在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方面,家庭、学校、国家和社会、司法部门分别应该履行的法律义务。
2、教学难点
在生活中如何运用这四个保护,与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作斗争。
教学方法
本课以“蓝极速”网吧纵火案这一典型案例为主线贯穿整堂课,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结合教材,探究案例,分析出对未成年人的四种特殊保护,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图片,引出法律这一主题。在这一天人们为什么会开展这些活动,因为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有着极其特殊的作用?请大家说出法律的作用?大家说的很好,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为保护我们的健康成长,国家专门制定了特殊的法律,给予我们特殊的爱。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第八课第一框《特殊的保护 特殊的爱》(板书)
二、层层推进,分析教材
教师提问:1、特殊保护的对象是谁?──未成年人(板书)
2、国家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P103国家需要和自身需要)
3、国家通过制定哪些专门的法律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的?
4、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设置了几道防线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板书)
教师:说的很好,国家正是用这四道特殊的防线,保护我们健康成长,但在现实生活中,不尊重未成年人,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当这些侵害事件发生后,许多未成年人不知道自己可以获得保护,或者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更有甚者,把自己从受害者变成了施害者,让我们走进一个真实的案例。
三、案例分析,探究学习
播放视频──震惊全国的蓝极速网吧纵火案
教师:在我们为失去的生命痛心时,让我震惊的是制造这起案件的是4个未成年人,他们是如何走到一起?又是如何走向犯罪的呢?让我们看一系列报道,揭开蓝极速网吧纵火案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1、报道一──引出家庭保护
报道一:小军(化名)──纵火少年犯之一,年仅14岁。在他不满1岁时,父母离异。当时,法院将他判归父亲抚养,但由于父亲阻拦,小军再没见过母亲。之后父亲对他不管不问,还经常打他。他的手掌经常肿得“跟馒头似的”,至今,手上还留有痕迹。,父亲又开始吸毒,被劳教一年半,听到这个消息的小军只是默默流泪,自认倒霉。对于家庭教育问题,小军爷爷表示:“家长对孩子没有尽到责任”。
请思考:
①小军走向犯罪道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看报道一,你认为原因是什么?如何体现?
②小军爷爷说:“家长对孩子没有尽到责任。”家长应对孩子尽怎样的责任?引出家庭保护的含义(注意联系小军的父母没有做到)和作用,其中说完第一层作用后,请学生举例在家庭生活中,可能出现哪些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家长施压、随意打骂、辍学务工、虐待遗弃、歧视残疾、溺婴、弃婴等。)第二层:教师出示漫画《如此学习》和《劣父教子》。问这样的环境适宜未成年人成长吗?接着出示漫画《学校大扫除》和《跑官》,问这样的做法是否符合家庭保护的有关规定?让学生明确过度的溺爱也是一种侵害。
过渡语:家庭是我们未成年人成长的摇篮,我们的性格、道德品质、都与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我们有权享受家庭的保护。当我们遭受家庭侵害时,应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不应该像小军一样,只是默默流泪,自认倒霉。对我们来说最基本的家庭保护防线,在小军面前第一个被冲跨了,让我们继续看报道二探究案例。
2、报道二──引出学校保护
报道二:新学期开学了,小军每天准时离开家,晚上很晚回来。但爷爷还是产生怀疑,因为他从来不拿书包,书也没翻过。一天,爷爷委托邻居找到学校,才知道,这学期开学,老师根本没有见过他。老师说:“家长干什么吃的,孩子上没上学不知道?” 小军爷爷听到这些话的第一反应是:校长、老师干什么吃的?缺一个学生难道不知道,孩子不上学也不问问原因,也不及时告诉我们,把责任都推给家长?小军曾说:“派出所到学校找过我后,老师就对我很冷淡,同学都挤兑我,我不愿意上学了。” 之后在学校里再也找不到小军的身影了.
请思考:
①在这则案例中,小军走上犯罪道路原因除了和家庭有关外,还和什么有关?为什么?
②学校应该怎样做呢?
让学生找出学校保护的含义、作用和内容;接着让学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学校为发展教育学生身心,是如何做的?(运动会、艺术节、楼道安装照明灯、设立心理咨询室等)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学校对我们的保护;然后出示反面案例──丰镇二中特大学生伤亡事故,理解出这一事件,违背了学校保护中关于未成年人的生命安全保障的规定。
过渡语:除了家庭之外,跟我们关系最密切的地方就是学校!如果学校教育不当,对未成年人保护不够,也会使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受阻。就像案例中的小军一样,他的第二道保护防线也被冲跨了,让我们继续寻找原因。
3、报道三──引出社会保护
报道三:小军居住的小区,有很多网吧,上面贴着“未成年人禁止入内” 。每次,爷爷找小军,网吧都不让进,说“这里没有未成年人”,可碰到小军时,他却说:“我在里面呆了一天一夜”。
请思考:
①在这则案例中,小军走上犯罪道路又和社会有怎样的关系?(社会疏于对网吧的监管)
②社会上还存在哪些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让学生举例说明(招童工,游戏室、网吧、营业性舞厅向未成年人开放,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有淫秽暴力内容的书刊、音像制品等。)
③社会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方面应如何做?引出社会保护的含义和内容。(有用资料:起全国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将全部实行免费开放;全国所有电视台在黄金时段不得播放渲染凶杀暴力的影视剧等)
过渡语:未成年人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而社会环境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都对他们的成长带来影响,未成年人各方面都不成熟,如果缺乏社会保护,就难以避免会在社会环境中受到伤害,案例中的小军没有得到一定的社会保护,当然他自己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才走入了犯罪的深渊。案件发生后,他们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让我们再来看看后续报道。
4、报道4──引出司法保护
报道四:“蓝极速”网吧纵火案,前天在北京审理,与以往的审理程序不同的是,这起案件的审理程序是不公开的,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蓝极速网吧”纵火案作出判决,四名少年犯均受到了法律的惩罚,其中小力(男,13岁)因不满14周岁,本着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未追究刑事责任,被收容所教养。
请思考:
①从这则报道中,可以看出对小军实行了什么方面的保护?引出司法保护,让学生说出司法保护的含义和内容。
②事后,通过对其他3名犯罪少年的调查,发现他们的成长过程有惊人的相似,蓝极速网吧纵火案告一段落,同学们,你们从中得到哪些启示呢?(学生:家庭、学校、社会、司法都应对未成年人实施保护,另外作为未成年人自身也要加强自我保护。)
四、热点结合,拓展延伸
我们的学习告一段落,让我们把目光放远些,现在,全中国人民都在关心同一件事,是什么?天灾无情人有情,在汶川地震发生时,灾区与我们一样的未成年人也受到了来自方方面面的保护,让我们结合今天所学知识,分析一下,他们所受到的保护。
五、结束语
同学们,现实生活中不尊重未成年人、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较为普遍。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青少年可以获得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的保护,为我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了一把保护伞,给予我们特殊的爱,同时我们自己也应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权益。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和讨论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对新的班级产生一定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
2.引导学生认同自己的价值,同心协力把班集体搞好
【教学重点】:
共同的目标,前进的动力。
【教学难点】:
各尽所能,发挥所长,奉献集体。
【教学方法】:
事例分析法;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开学两周了,你们是否适应了中学的生活呢?(请同学们谈感受)
学生:学生可以谈自己的一些真实感受,比如对学校的、同学的、集体的等等。
从学生的谈话中总结:中学生活丰富多彩,我们在感受到中学生活的快乐中也不免会有一些疑惑,特别是刚才一些同学谈到学习生活中与小学比起来有很大不同,有时让我们很不适应,如何来解决这些来自学习上的问题呢?让我们进入今天的话题——“学海任我游”
板书——“学海任我游”
有人说学习是枯燥的,有人说学习是让人愉悦的。学习的甘甜正是来自于我们面对困难,不断解惑后的喜悦。下面我们分成小组,把大家在学习中遇到的烦恼写出来。
活动:“烦恼大本营”
要求:每四人分成一个小组
内容:将进入中学后学习上的烦恼写出来,归类。
让班长或者课代表写在黑板上。
学生的烦恼主要有:
1.自己努力了,成绩没提高;
2.学习时间,精力集中不起来;
3.课上听懂了,可作业不会做。
4.不知道怎样记笔记;
5.英语单词记不住。??
学生对如何复习进行交流。由班上的一个学习标兵总结如何做好复习工作。内容见下:
孔子曾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他认为,学习并及时温习,那将是件很高兴的事。孔子为什么提倡“学而时习之”呢?因为复习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复习是对学习过的知识,从新的角度及时地再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复习有许多种形式,但总的来讲可分为两大类,即课后复习和系统复习。下面主要介绍的是课后复习。
要想在课堂上将一天所学的各科知识都掌握是困难的,所以课后复习当天的内容非常必要。通过复习,可以有更高层次的理解并较好地掌握当天所:学的知识,为做当天的作业扫除障碍。做作业虽有复习的成分在里头,但它还是不能与复习划等号,而真正的复习应在做作业之前。不是有这样的现象吗,有的同学做着做着作业,遇到了问题,赶快翻书,查公式,看概念的含义,这样翻来翻去,作业的质量很难保证。课后复习做什么呢?主要做四件事:回忆再现,细读教材,整理笔记,及时记忆。
(1)回忆再现。先不看书,也不看课堂笔记,静静地把老师当天讲的内容回忆回忆,再现老师上课的情况。看自己能回忆出多少,如果能回忆出课上老师讲的大部分内容,即说明白己-上课是有收获的,听课效果是好的;如果回忆不出什么,就要查查原因,是因为上课“走神”,还是听课的节奏没跟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回忆不出的地方,课上没有弄懂的问题,应再开动脑筋想想,看看自己能不能回忆起来,问题能不能搞清楚。如果实在办不到,就可以做课后复习的第二步一细读教材。
(2)细读教材。同学们在课上学习的知识是间接的知识,主要来自课本,可以说“课本课本,学习之本”。在复习时经过“回忆再现”,回忆不起来的地方,搞不清楚的问题,大部分可以在细渎教材之中得到解决。要细读教材,全面过目,对理解的、记住的部分不必花费很多工夫。而对于不理解、未能记住的地方则要多花些时间读。细渎教材时,要拿笔做些勾划的批注工作。教材中的新概念、公式、定理、定律等处,分别用符号标㈩;切莫疏漏教材中不是黑体字,注释中也没有,但又是很重要的地方;在教材中—可以做—些必要的批注,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以便在系统复习时迅速回忆和查找到教材中的关键内容。
(3)整理笔记。你一定是最忙碌的,要听、看、思、记并举,所记笔记不可能十分细致、周全。课后复习时应将不完全的笔记补齐,将记得不准确、不正确的笔记修改过来,过简的地方补上有关内容,力求笔记的完整、正确、实用。笔记是为自己的学习服务的,笔记到底应该怎样记,要根据自己的学习实情而定。在整理笔记时,不必花费很多时间,因为笔记是给自己看的,笔记乱一‘点,甚至有的地方用符号代替,都无关紧要,自己能看懂就行。整理好的笔记,是’—份经过自己的加工,适合自己使用的复习资料,因为它线索清楚、重点突出、内容简要,所以,在系统复习时,只要打开笔记本一看就心中有数。
(4)及时记忆。(略)课后复习的—项重要任务就是保持良好的记忆,使遗忘的周期加长。经过有关专家的实验证明:刚刚记住的材料,经过一小时后,只能保持44%。如果对学习过的材料经常复习,对大脑进行反复、有效的强刺激,那么,记忆就会强化,遗忘的速度就会放慢。
经过这个小活动,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上的问题被解决。根据时间情况,可以再设计一个小环节,为:“互动时刻”邀请学习比较好的同学和主科老师组成智囊团,让大家提问,当时解答。(此活动的设计意在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老师总结:经过大家热烈的讨论和交流,我想大家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面对初中的学习生活,我们才刚开始,很多同学已经注意总结和学习科学的学习方法,作为老师,我很高兴。怎样更好的适应中学学习生活呢?一方面我们要更快的熟悉学习环境,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也是最关键的,就是从我们自身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学习方式主要指自己适合在哪种环境中学习,这是我们更好的掌握学习方法的第一步。你知道你的学习方式吗?
老师加以引导: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式会使你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但我们不能盲目的跟随他人的学习方式,一定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同时成为学习的管理者。
教学内容:讲授第一框——撑起法律保护伞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导入语: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国家为未成年人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但是在未成年人的成长过程中,有可能受到来自各方面的侵害。这个时候,就需要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法律来保护我们。
2、板书课题:
第十六课撑起法律保护伞
二、讲授新课
板书框题:第一框我们受法律特殊保护
情境或动一:(见教材P62页)
议一议:
①我们受到来自于哪些方面的保护?(见教材)
②我们为什么会受到特殊保护?
(我们是特殊的群体,应该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
我们特殊在哪儿呢?,因为我们是未成年人。而未成年人需要法律给与特殊的保护。
1、我们需要特殊保护(必要性)
(1)未成年人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的必要性
①未成年人的含义
我国法律规定,凡未满18周岁的公民都是未成年人。
在这里,未成年人包括所有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婴儿、幼儿、儿童、少年和未满18周岁的青年。我们也是未成年人。
②未成年人的特点
未成年人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思维活跃,乐于交往,求知欲和好奇心强。但未成年人也有着与成年人无法相比的不足之处。一是生活经验不足,各方面都不成熟,辨别能力不强;二是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够强,容易遭受不法侵害。这足以说明未成年人是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的群体。
名言:儿童和少年的权利应当得到保护,他们没有能力保护自己,因此,社会有责任保护他们。
——马克思
③在社会上,未成年人是一个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的群体
由于未成年学生的年龄小,备受家长、老师、的爱护,生活的幸福、美满,可能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这些弱点。缺乏防范意识,自我保护能力差。
相关链接:(见教材P63页)
以上种种情况充分说明,未成年人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
(2)未成年人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的重要性
未成年人是党和国家的希望,中华民族的希望,这正是未成年人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的重要性所在。
情境或动二:(见教材P63页)
说一说:
当唱起《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这首歌曲时,自己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教师讲述: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花朵,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是党和国家的希望,中华民族的希望,其健康成长关系重大,直接关系到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所以需要法律给予特殊关注。
相关链接:(见教材P64页)
教师讲述: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引导和保护,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2、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重要性)
教师讲述: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花朵,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是党和国家的希望,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我国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婚姻法、义务教育法(板书)等许多法律法规,都对保护未成年人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另外,我国还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板书)两部专门法律,从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四个方面具体规定了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的法律责任。
情境或动三:(见教材P65页)
议一议: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受到了来自哪些方面的保护?
(学校、社会、家庭、法律的保护)
想一想:学校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障我们享有受教育权利?
说一说:老师是怎样关心教育我们成长的?
教师讲述:
家庭是养育我们的地方,我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健康品格的培养,个人学业的发展等,都与家庭环境、家庭教育密不可分。因此,我国义务教育法专门规定了家庭在保护未成年人中的责任。
(1)家庭保护的含义
家庭保护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文成年人的抚养、监护和教育的义务和职责,以使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免受来自家庭方面的侵害,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适宜的家庭环境。
想一想:上例中哪些表明的是家庭保护?
教师讲述:
学校是我们成长的园地,我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的保护。为此,义务教育法专门规定了学校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中的责任。
(2)学校保护的含义
学校保护是指有关的学校、幼儿园及其他教育机构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学生和幼儿园儿童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的保护。
教师讲述:
社会是我们生活的广阔空间,社会各界能否肩负起各自的保护责任,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将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健康成长。
(3)社会保护的含义
社会保护是指在社会生活环境中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即要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情境活动四:
在陕西省乾县大墙乡的西小章小学,校方一个学期除了向每位学生收取135元的书本费、杂费、报名费以外,还要收订报费、药费、考试费,并为乡里代收每年50元的“普九费”。100多名学生因缴不起或不愿缴“普九费”而退学。
想一想:
学校的这种做法错在哪里?如果你是该校的一名因缴不起“普九费”而被迫退学的失学儿童,你该怎么办?(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学校由于乱收费,致使大批学生因缴不起“普九费”而辍学,严重违反了义务教育法。作为受害学生,应该依靠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合法权利。)
(4)司法保护的含义
司法保护是使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的重要保障,也是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保护。
司法保护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行政部门等执法机关通过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所实施的一种专门保护措施。
相关链接:(见教材P67页)
1、阅读链接内容。
2、漫画表现了对未成年人的什么保护?(司法保护)
教师讲述: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章司法保护中的第四十二条规定:
十四周岁以上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
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在判决前,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
情境活动五:(见教材P68页案例)
查一查: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法律给予了哪些特殊的保护?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章司法保护:
第三十八条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第三十九条已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家长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时,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第四十条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应当照顾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并可以根据需要设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办理。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少年犯管教所,应当尊重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保障他们的合法机益。
第四十一条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审前羁押的未成年人,应当与羁押的成年人分别看管。
对经人民法院判决服刑的未成年人,应当与服刑的成年人分别关押、管理。
第四十二条十四周岁以上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
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在判决前,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
第四十三条家庭和学校及其他有关单位,应当配合违法犯罪未成年人所在的少年犯管教所等单位,共同做好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工作。
第四十四条人民检察院免予起诉,人民法院免除刑事处罚或者宣告缓刑以及被解除收容教养或者服刑期满释放的未成年人,复学、升学、就业不受歧视。
第四十五条人民法院审理继承案件,应当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离婚双方因抚养未成年子女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应当根据保障子女权益的原则和双方具体情况判决。
三、课堂小结(略)
四、作业
《资源与学案》P41页:“我的收获”
(一)我的判断与选择(1—6)题
(二)我的观察与思考(7)
第二课时(总第15课时)
教学内容:讲授第二框——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导入语: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但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保护,只能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而要真正收到良好效果,还需要通过未成年人自身的努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板书)
2、板书框题:
(二)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
二、讲授新课
1、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
情景活动一:(见教材P68页)
列举: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可能受到哪些侵害?
讨论:我们该如何应对?(一是寻求法律保护;二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以上事例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未成年人有可能遇到来自各方面的伤害,因此我们应当明确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学会并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下面我们就介绍在两种情况下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
根据受侵害的性质和程度采取相应得应对方法和途径
(按教材P69页第一段教材讲述)
情境活动二:(见教材P69页材料)
说一说:自己怎样看待小凯的行为?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讲述)
教师讲述:
(教师可以按照教材P69——70页讲述,让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69页漫画说明,并板书标题如下)
(2)当面对违法犯罪行为,特别是歹徒行凶时,可采取机制灵活的方法与其斗争,要用智慧保护自己
刚才我们提到了“正当防卫”,那么什么是“正当防卫”呢?
相关链接:关于正当防卫。(见教材P70页链接材料)
(3)自我保护的其他方法
由于生活的复杂性,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伤害。只有了解和掌握各种情况下自我保护的方法,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情境活动三:(见教材P70页材料)
议一议:面对可能遇到的不法侵害,还有哪些自我保护的方法?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讲述)
教师讲述:
常见的自我保护的方法:如,揭发检举、记住歹徒的去向或有利于抓获歹徒的其他线索、保护好违法犯罪现场和各种证据、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等。
正值青春期的未成年人,容易受到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社会不良性为的侵害,如溺水、触电、烧伤、交通事故;被人勒索、殴打、拐骗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的侵害等等,因此,学会自护是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功。如果我们的警惕性不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强,面对突然遇到的意外伤害,就会使自己遭受损失、陷入困境。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们未成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保护本领,教材给我们列出了“自我保护的八大要领”,介绍了在日常生活中面对各种不同的情况,保护自我的具体方法和技巧。
相关链接:(见教材P71页链接材料)
(指导学生阅读链接材料,教师适当讲解)
2、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1)善于拿起法律武器,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现实生活中,同样是受到非法侵害,有的人利用法律手段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也有的人一味地忍气吞声、委曲求全,或感情用事,采取了以牙还牙的非法、报复手段,或通过非法途径与对方“私了”,这些做法不仅没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反而给自己带来更大的伤害,甚至使自己触犯法律,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情境活动四:(见教材P71—72页材料)
说一说:齐某通过什么方式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齐某的姓名权和受教育权受到侵害后,通过法律手段向人民法院起诉,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了维护)
议一议:
谭某为什么维权不成反成被告?对比上述两个案例,我们从中能得到哪些启示?
(谭某在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后,没有通过法律途径,而是采取非法“私了”手段,结果不仅没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反而成为被告。)
(启示:以上两个案例告诉我们,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善于拿起法律武器,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主要包括:诉讼途径、非诉讼途径、法律服务和法律部援助等。(板书)
诉讼途径即打官司,细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板书)三种。不同类型的案件适用不同的诉讼程序。
人民法院是我们国家的审判机关(板书),打官司要到法院。
情境活动五:(见教材P72页材料)
读一读,想一想:
赵方在自己的抚养权和受教育权受到侵害时,他是通过哪些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
(14岁的赵方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通过调解、提起诉讼、申请法律援助的方式,使自己的抚养教育费用得到了解决,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师讲述:
一般情况下,遇到需要维权的问题时,首先要知道给予、提供法律帮助和服务的机构有哪些,然后再考虑通过哪些途径解决。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伤害正常情况下是先通过非诉讼途径解决(比如调解);当非诉讼途径我发解决时,就要考虑通过打官司到人民法院起诉;当起诉遇到经济困难时,就可以到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
①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
板书: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服务所
(指导学生读图——P73页)
②非诉讼途径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73页第二段)
③诉讼途径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73页第三段)
④申请法律援助
相关链接:(见教材P74页链接材料)
三、课堂小结(略)
四、作业
详见《资源与学案》
教学目标:了解地球第一声叹息的原因
教学重点:怎样保护地球上的植被
教学难点:怎样保护地球上的植被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荒漠扩大,土地沙化,全球气候出现异常等等现象,都说明恶劣的环境正在威胁着我们人类自己,地球在叹息。正如公益广告中所提示的“如果人类再不重视环境问题,那么人类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的眼泪。”人类要爱护地球,更要重视环境问题。
讲授新课:第一声叹息
表演
地球就诊记
人物:地球先生(1人),医生(2人)护士小姐(1人)
道具:制作分别象征地球、护士、医生身份的装饰,制作分别标有“眼科”“皮肤科”字样的牌子;眼镜一副:放大镜一个;两把椅子;一张桌子。
剧情:略
一、地球叹息的原因,
各抒己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头发的哭泣,我的叹息,很多人都听不到,我只能给人类发一封电子邮件了提醒他们认识到我头发脱落的原因与后果,你能帮我拟份草稿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活动:全班同学分为两组,一组帮地球与邮件给从类,另一组在收阅邮件后,代表人类给地球回信,讲讲人类的感受和补救的办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小结:学生小结
作业:见练习册
板书:
课题:第二声叹息
教学目标:从实际做起保护大气层
教学重点:怎样保护大气层
教学难点:怎样保护大气层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的头发脱落已经让我痛苦不堪;祸不单行的是,环绕在我身体周围的大气层也遭到了严重污染。我每天都要吸入大量的大量的有毒气体。我快喘不气了。
讲授新课
一、地球第二声叹息的原因
学生讨论回答:
A、汽车尾气
B、生活废气
C、工业废气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我知道,我呼吸困难,人类也不会好受到哪里去,但我不明白,明明知道在被污染的空气里呼吸不畅,人类为什么还要污染空气呢?
你知道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危害吗?你能回答地球的疑问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铃还需系铃人,污染是人类造成的,人类必须自己解决。让我多少有点安慰是,为了能让我正常的呼吸,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人类已经做工一些有益的事。你还知道哪些降低空气污染的措施?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在一些农村地区,农民有焚烧秸秆习惯。你认为这种习惯好吗?如果要改变这种习惯,你能想出什么绝招吗?
绝招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绝招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绝招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学生小结
作业:见练习册
板书;
课题:第三声叹息
教学目标:节约水资源,防治水污染
教学重点:水污染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教学难点:水污染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教学教程:
导入新课:
我身上的水资源原先是多么丰富啊!——————有烟波浩渺的海洋,奔流不息的江河,人畜饮用水困难。…………
讲授新课:
一、水体污染的原因
1、工业废水
2、农业废水
3、生活污水
4、石油对水体的污染
观察一下我们生活的地区有哪些种类的污染?原因何在?你作为中学生,我们能做点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处理措施
1、污水处理厂
2、生活用水再利用
三、地球的叹息远不止这三个方面,请为地球想一想:
1、面对垃圾污染和噪音污染,地球会发出怎样的叹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球还会有什么叹息?为什么?该如何解决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防止出现“破窗户效应”
四、清洁天使
小结:学生小结(略)
作业成:见练习册
心中有火山
教学目标:认识怒火的危害,制怒的有效方法,认识愤怒的力量
教学重点:合理宣泄怒火
教学难点:愤怒的力量
教学方法:讨论式,列举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怒火熊熊勿伤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可能时时顺心,事事如愿以偿,当自己的愿望一再受挫,紧张状态逐渐积累,就会产生愤怒的这种定有敌意的情绪。
人在发脾气的时候自控能力往往肢降低,做出自己平时优等 不出的事,还会出现“越想越气”的现象,导致长时候的心情烦躁,愤愤不平,钻牛角尖,因此,随便发火很容易破坏人际关系,并给人留下了缺乏修养的印象,对自己的健康也是有害无利。
怒火需要发泄,下面的人物发泄愤怒的方式可取吗?为什么?
上星期,我的作业错了好几道题,我妈反我狠狠地说了一顿,气死我了,我就大吵大闹,还不肯吃饭,我妈一开始还不理我,但到晚上8点钟就慌了神了一个劲地说好话哄我。嘿,这下我才平衡。
我告诉他的秘密他干嘛又告诉别人?还好朋友呢?我恨死他了,今天学校检查卫生,昨天放学后我在他抽屉里放了不少垃圾,这下他可要倒霉了,真痛快!
二、发泄怒火应该注意事项
第一、不要伤害自己,有的同学有事喜欢闷在心里,有的容易 做出一此过激举动,这些都是伤害身体和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
第二、不要伤害别人。随便冲别人发脾气,侵犯别人的利益,从而让自己获得心理平衡,不是尊重他人,极其自私的表现。
第三、借破坏公共财物,扰乱社会秩序等手段,来发泄愤怒更是不可取的,这不仅对解决问题无益,还可能触犯法律,千万不能尝试。
心灵之洞
有一个坏脾气的人,常常无援无故地怒火中烧。他的同事、邻居、孩子所在的幼儿园老师都受到过他的无理责骂。
这个人内心里也很想控制住自己的脾气,为此他找到了心理学家咨询。心理学家开导了他一番,临走时送给他一块刻有方格子的木版,要他发一次脾气就往木格子内钉一颗钉子。
第一天,他就钉了7颗钉子。第二天也是如此。在以后的几个星期里,他渐渐地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每天钉进木格的钉子数目也越来越少。直到一天,木格子钉满了,他又去找心理学家咨询。心理学家告诉他:从现在起,你每控制住自己一次坏脾气,就拔掉一颗钉子。
日子一天天过去,钉子越来越少。直到有一天,钉子全部拔完了。他带着木版和钉子又找了心理学家。心理学家说:“你做的很好。但是你看到这木板上留下的洞——这块木板已永远不可能和从前一样了。每当你发怒责骂别人的伤害就像这些词一样。这是心灵之洞。”
着个人翻然醒悟。
最近这段时间里,你“钉”了几颗“钉子”?都是为了什么样事?后来事情的发展如何?
这些“钉子”给别人造成了那些“心灵之洞”?
现在回想起来,哪些脾气是你不该发、不必发的/你可以用哪些更好的方式解决问题?
你还有哪些调节愤情绪的方法?和大家交流交流。
友情连接
四、有很多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消解消极的情绪。
一 、喊叫法。在空旷无人处尽情叫喊,或大声唱歌,可以排解心中的郁闷和不平。
二、运动法。跑步,跳绳,打球,做家务;当你满头大汗时,坏心情也会随着汗水流走。
三、倾诉法。向要好的朋友诉说,在日记里吐吐苦水,或写一封娓娓动听的来信,不仅能够消解积极情绪,还可以帮助我们梳理思路,分析问题。
五、愤怒的力量:
1、珍惜愤怒
2、愤怒的作用
第二课 把握学习新节奏
第一框 学习新天地
北京理工大学附中:黄悦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对初中新的学习特点和学习任务有基本的认识,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式,通过同学间彼此交流学习心得,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更好的适应老师的教学和初中的学习生活。
【重点和难点】
通过交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课前准备】
让学生总结开学2周来,自己的学习心得,准备课上交流。搜集科学的学习方法。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
教师:开学两周了,你们是否适应了中学的生活呢?(请同学们谈感受)
学生:学生可以谈自己的一些真实感受,比如对学校的、同学的`、集体的等等。
从学生的谈话中总结:中学生活丰富多彩,我们在感受到中学生活的快乐中也不免会有一些疑惑,特别是刚才一些同学谈到学习生活中与小学比起来有很大不同,有时让我们很不适应,如何来解决这些来自学习上的问题呢?让我们进入今天的话题——“学海任我游”
板书——“学海任我游”
有人说学习是枯燥的,有人说学习是让人愉悦的。学习的甘甜正是来自于我们面对困难,不断解惑后的喜悦。下面我们分成小组,把大家在学习中遇到的烦恼写出来。
活动:“烦恼大本营”
要求:每四人分成一个小组
内容:将进入中学后学习上的烦恼写出来,归类。
让班长或者课代表写在黑板上。
学生的烦恼主要有:1. 自己努力了,成绩没提高;
2. 学习时间,精力集中不起来;
3. 课上听懂了,可作业不会做。
4. 不知道怎样记笔记;
5. 英语单词记不住。……
总结学生的问题:1. 不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式
2. 不懂得科学的学习方法
3.学习效率低……
教师:遇到这么多烦恼,如果不解决,会影响我们以后的学习。我们该怎么办呢?我想我们班中一定有很多同学有好的办法。让我们听听他们的建议吧。
活动:学习加油站
要求: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解答刚才大家的困惑。可针对具体问题,比如如何记住单词,怎么学好数学等,也可以介绍科学的学习方法。
关于记忆:奇妙的记忆术
学生谈自己如何记忆的,一个学生介绍“爱宾浩斯 ”遗忘曲线,一个学生谈自己整理的有关记忆的方法。
内容如下:
下面是有关记忆的一些方法,供同学们参考使用。
1. 给自己规定记忆的任务,明确记忆的目标,提出记忆的要求,这是有意记忆的首要条件。认为“书上一切都有,何必去记”,当然什么也不会有意识地记住; “一切都很重要,一切都要记住”,实际上做不到,全是重点等于没有重点,也失去了记忆的目标; “一次不可能记住,以后慢慢会记住的”,总把希望寄托在以后,眼下的时间却放弃了,以后也是一句空话。提出了记忆任务,就要不折不扣地坚决完成。
初一政治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发展地认识自己,从而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二、教学重点:使学生能用发展的全面的观点认识自己。
三、教学难点:正确的认识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关系。
四、学生分析:
随着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学生对自我的关注极为迫切,对认识自我极为赶兴趣,但如何正确的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从而发展自己又显得无能为力,往往受到同龄人的影响而产生错误的看法,以至于不能很好的处理和把握好真正的自我。所以教师需要恰当的引导,使他们逐步学会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认识自我。
五、教学媒体:多媒体
六、教学方法: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
七、教学过程:
一、日新又新我常新(板书)
(一)自我新认识(板书)
也许很多同学会说,世上最了解自己的莫过于自己,我当然认识自己了。但事实是否如此呢?文学家苏轼写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认识自己有时比认识别人可能更要困难。
那么,怎样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呢?
1、要全面认识自己。(板书)
学生活动:联系教材上的事例及电影《巴黎圣母院》片段,进行如下讨论:
你判断一个人“美”的标准是什么?
人的内在美与外在美有什么联系吗?
通过讨论,总结出一个人的美应是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内在美对外在美起促进作用。
每个人的`外在形象与内在素质都存在着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全面认识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
学生活动:填表
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但同时,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当然,我们不必为此沮丧,也不必为此沾沾自喜。同学们可以看看下面两个故事,体会一下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优缺点。
投影:《孔雀和朱娜》、《橄榄树和无花果》的故事,引出:
2、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板书)
故事:《白纸黑点与黑纸白点》
学生讨论(略)
总结出:每个人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自身的优点、缺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通过不断改正缺点来完善自己。
(二)认识自我的途径(板书)
学生活动:先分组活动,各组由一名同学负责,每位同学先将前面填过的优点缺点表格展示给大家,其他同学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意见。每位同学对比自己眼中的“我”和别人眼中的“我”有何不同。然后各组将结果在全班内交流,再由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通过此活动,让学生了解正确认识自己的途径。
1、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
2、通过他人了解自己。
3、通过集体了解自己。
每位同学记录活动结果,全面认识自己。并以此为参考,经常自我检查,努力保持和发挥优势,改进不足,不断更新和完善自我。请记住,认识自我,你就是一座金矿,拥有自信、自主、自爱,你就一定能够在自己的人生中展出现应有的风采。
小结
诗朗诵《我就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