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减法复习教案教学设计(沪教版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加减法竖式计算题100道)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两位数加减法复习教案教学设计(沪教版二年级上册)(共含14篇),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两位数加减法复习教案教学设计(沪教版二年级上册)

两位数加减法的复习

教学目标:

1、复习两位数的加减法,掌握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减法。

2、在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两位数加减法

难点: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两步式题。

教学准备:

教师:小黑板、

学生:学习用品、课堂练习本。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师:在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100数以内的加减法,经过了一个暑假,老师想来考考你们,看你们是否还会算?

复习

复习加法

出示57+26

算一算(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独立计算)。

说一说(说计算方法)。

小结:在计算两位数加法时,我们可以有多种计算方法。

可以先加十位上的数,再加个位上的数。57+20+6

可以先加个位上的数,再加十位上的数。57+6+20

(3)可以先个加个,再十加十,最后再相加。

(二)复习减法

出示63-28

1、算一算(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独立计算)。

2、说一说(说计算方法)。

3、小结:在计算两位数加法时,我们可以有多种计算方法。

(1)可以先减十位上的数,再加个位上的数。63-20-8

(2)可以先加个位上的数,再加十位上的数。63-8-20

(3)可以先算个位上的数减个位上的数,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退1作十再减。再算十位上的数减十位上的数,最后再把结果相加。

巩固练习

师:刚才我们一起复习了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看来同学们都很聪明,上个学期学的知识没有遗忘,下面老师要来考考大家,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有没有信心接受挑战?

滑雪比赛,看谁先到终点。

完成书上p2/1

方式:

1、每人先猜一猜计算哪个滑道用时短,先到终点?

2、每人先完成滑道1的题目,老师计时,看用了多少时间。

3、在完成滑道2的题目,老师计时,看用了多少时间。

汇报小结。选择其中的1两道题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

连加、连减

师:刚才我们计算了两位数的加减法,每道题目都是两个数相加或者相减,现在老师要增加难度了,每道题目是三个数相加或者相减,像这样的题目你们会算吗?(在刚才复习的题目上改编。57+26+12   63-28-14)说一说像这样的题目怎么算?

(指名回答,板书:从左到右 )

赛一赛:完成p2/2、3(师巡视,做完的同学自己检查)

汇报、讲评。

小结:像这样的题目我们要按照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依次进行计算。

加减混合

师:通过刚才的练习我们知道连加、连减的两步式题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那么像这样的题目:57+26-14你知道该如何计算吗?指名回答.

赛一赛:完成p2/4(师巡视,做完的同学自己检查)

汇报、讲评。

小结:像这样的题目我们也是按照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依次进行计算。

拓展提高

师:看来我们小朋友都掌握得很好,在前面的几关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要和你们做个游戏:找秘密。

出示:

算一算上面的三组题目,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

12+26+28     74-39-24      28+37-8

12+28+26     74-24-39      28-8+37

老师的秘密就藏在上面的三组题目中,看一看谁最聪明,最先找到其中的小秘密。

学生思考、讨论。

汇报。

总结: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式题中,有时我们可以交换数的位置,使计算简便。

总结

(师生共同小结。)

在数学中还有很多的小秘密,老师希望你们能够做个有心人,不断去思考、发现更多的秘密。

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卷。

篇2: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二年级上册)

课题: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总课时:6课时      本课时:第1课时

主备人:戴玉英       授课人:戴玉英        授课日期:1月日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4--105页期末复习第1-4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估算、笔算。

教学重点: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进行估算。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笔算方法的复习

1.完成期束复习第1题。

(1)完成第一组:43+25、43+28

学生练习,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说说笔算过程。

比较:这两题在笔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

师小结。

(2)完成第二组:86-54、86-58

学生练习,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说说笔算过程。

比较:这两题在笔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

师小结。

(3)完成第三组:75+6      75 - 6

学生练习,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

比较:进位加、遇位减在笔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2.通过刚才的计算、比较,你认为笔算加法、减法时要注意些什

么?

师小结。

三、综合练习www.xkb1.com

1.完成期末复习第2题。

(1)出示题目要求,学生进行估算。

(2)说说自己的估算结果、方法。

(3)分组笔算验证,指名板演。

(4)师小结。

2.完成期末复习第4题。

(1)3分钟内完成,了解按时完成的情况。

(2)针对错误及时纠正。

3.完成期末复习第4题。

(1)学生读题,估计鸭、鹅的只数。

(2)学生列式解答。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我们进一步了解了笔算加、减法应注意的问

题。

课堂练习

1.口算。新课标第一网

87-30=    14-8=    85-40=     64-60=

92-8=    87+8=    80-3=     23+70=

62-4=    65+90=    46+40=    39+2=

42+8=    56-7=    39+8=     53-8=

8+56=    7+26=    81- 5=    53+8=

2.用竖式计算;

7+28=    77  35=    48十37=

58+32=    69  27=    73-8=Xkb1.com

拓展训练:

如果明明给军军3张邮票,那么两人的邮票就同样多了。原来军军比明明少几张邮票?

篇3:复习乘除法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二年级上册)

课题:       总课时:6课时           本课时:第2课时

主备人:戴玉英       授课人:戴玉英        授课日期:201月日      教学内容

课本第99-100页第5~9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记乘法口诀,掌握乘,除法计算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表内乘,除法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复习梳理,沟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能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主要复习表内乘、除法的计算,看谁今天算得又对又

快,(出示课题)

二、复习乘法口诀

1.出示乘法口诀表。

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背一背。

2.对口令。

(1)二六(    )    八八(    )    七八(    )

四七(    )    二八(    )    六八(    )

(2)(    )(    )十八    (    )(    )三十六

(    )(    )十二    (    )(    )二十四

其中第(2)组,学生想到几种填法就说几种,答案不惟一。

三、计算方法复习

1.提问:乘法口诀表中,除了每行最后一句口诀,其余的每句口诀

都可以算出几道乘法算式和几道除法算式?

2.口答:根据以下几句口诀,说出相应的乘法、除法算式。

六七四十二    五七三十五

七九六十三    四六二十四

3.完成期末复习第5题。

(1)学生独立思考,填写算式。

(2)提问:为什么也可以用加法、乘法求出这里一共有多少个草莓?

(3)师小结。

4.完成期末复习第6题。

(1)3分钟内完成,了解全班的正确率和完成速度。

(2)集体订正,针对错误及时纠正。

5.完成期末复习第8题。

(1)学生解答。新课标第一网

(2)说说为什么第(1)题要用除法计算,第(2)题还是用除法计算

呢,两道算式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6.完成期末复习第9窟。

(1)出示线段图,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口述图意.

(2)独立思考,列式计算。

(3)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4)比较: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5)小结。

四、作业

期末复习第7题。

随堂练习二

L口算:

4×9=       24+4=       32+4=     35+5=

8×3=       9×3=      30+5=    2×9=

3×5=       7×4=       2×2=    8×7=

6×9=       14+2=      21+7=     6×6=

2.在(    )里填上合适的敷.

(  ) × 3=12      4× (  )=32     9× (  )=36

42+(  )=6         16÷(  )=4      36+(  )=4

6(    )=1        (    )÷4=6    (    )÷6=3

28÷(   ))=4    9+(    )=I0     (    )÷5=3

3.笔算:Xkb1.com

42÷7    3×7    40÷5

8×6    72÷9    4×9

拓展训练:

明明练习写大字,她把“我爱北京天安门”这句话依次反复练习写,第60个字应写哪个字?

篇4:沪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迷人的秋色》的教学教案

沪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迷人的秋色》的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灿、烂、固、简、颜、著、逗、串”8个生字,积累词语“迷人、灿烂、固然、简直、颜色、著名、逗人喜爱、一串串”8个。正确书写“灿、烂、固、简、串”5个生字。

2、积累并理解“迷人、灿烂、固然、简直、颜色、著名、逗人喜爱、一串串”等词语,尝试学习简单的词语搭配。

3、正确朗读课文,注意段落、句子及句子之间的适当停顿。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句子进行熟读、背诵、积累。

4、了解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重点难点: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8个生字,积累词语5个。正确朗读课文,注意段落、句子及句子之间的适当停顿。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句子进行熟读、背诵、积累。

2、初步学习词语之间的'正确搭配;能模仿“什么样的什么”的结构,填写合适的词语。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害羞的秋姑娘已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

2、那么,秋天给你印象最深的景色是什么呢?

3、秋天真是丰收的季节啊!让我们一起走进迷人的秋色。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究竟是什么景色让作家如此着迷,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用书上的句子告诉大家。

2、生自己轻声读读课文,要求:

(1) 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

(2) 找相关的句子。

3、检查交流。

指名分节读课文,评议。

4、学习第一节。

(1) 指名读。

(2) 学习生字:灿、烂、固

灿烂:部首相同。

“灿”:平舌音,交流记字方法。

“烂”:比较 烂—拦

“固”:全包围结构,形声字。

理解“固然”:虽然,诚然。

(3)师生合作读。

三、复习巩固。

1、连线。

2、写字指导。

灿: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写时注意,右边的“山”有多个竖画,要写得高低不同。

烂:左窄右宽,右边“兰”的三横长短不一,中间一横最短,第三横最长。

固:全包围结构的字。左右有竖画的字,左边应收而右边伸展。

篇5: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怎么设计

《分桃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体验平均分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2、能正确用语言表述“分”的过程和结果,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3、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体会平均分的过程和含义。

教具准备:CAI、小圆片、三角形、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引探准备

小熊过生日,请来了许多小动物一起庆祝。并准备了很多好吃的招待大家。

二、引探过程

1、小猴分桃

(1)、观察画面,猜一猜2只小猴会怎么分8个桃子?可以用小圆片代替桃子分成2堆,看看你能想到几种分法。

(2)、集体交流方法,课件显示。

(3)、总结4种分法,提问:在这些分法中,你认为哪一种分法最公平?

2、游戏:分铅笔

(1)、出示10支铅笔,要分给两个同学,而且要求他们分到的一样多,应该怎么分?

(2)、学生展示后小结:像刚才分铅笔这样,每个人分到的都同样多,我们就把这种分的方法叫做“平均分”。

(3)、出示13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结果会怎样?(隐含余数的思想。)

3、巩固练习:判断几组图形哪些是平均分,哪些不是?说说你的想法。

4、小兔分胡萝卜

(1)、4只小兔分萝卜,分得不公平,吵起来了。那怎样才能使4只小兔平均分24个胡萝卜呢?

(2)、小组同学讨论讨论,用小棒代替萝卜分一分、摆一摆。

(3)、指名上台边说边摆,展示分的过程。

(4)、小组讨论交流: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需要平均分的情况?

(5)、刚才我们讨论的平均分都是有具体数量,可以一个一个分的。在生活中还有一些没法数,却也要平均分的情况。比如:3个小朋友平均分一瓶可乐,那又要怎么分呢?(试一试)。

三、引探实践

1、分松果

(1)、出示26个松果图,如果每只松鼠分3个,猜一猜,来了几只松鼠?

(2)、拿出学具纸,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分一分,找出正确答案。

(3)、汇报交流、展示学生作业。

(4)、大家用各自不同的方法表示,但都是将它们5个分一份,一共可以分成5份,也就说明来了5只小松鼠。不过最后还有1个剩下的,也就是多余的。

2、小动物分组

(1)、回忆一下,小熊都邀请了哪些伙伴来过生日?

(2)、12只小动物分组做游戏,每组的数量要一样多,也就是要平均分,可以怎么分?独立思考。

(3)、小组内交流。可以用12个三角形代替小动物摆一摆、分一分。

(4)、集体交流,课件出示。

四、引探小结。

五、教学反思

我说课的内容是新世纪小学数学第三册,平均分的第一种分法,这一内容是学生体会除法意义的重要基础。本课的素质教育目标包括三个方面:

一、知识教学点:使学生初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体验平均分的过程,同时使学生初步体会“余数”的思想,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二、能力训练点:能正确用语言表述“分”的过程和结果,并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强调为学生提供现实而有趣的学习内容,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进行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的学习。

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改革的思想和新的教育理念,我精心设计了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在教学中,以引探教学法为主,结合多种教学手段,针对不同的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用童话故事的形式趣味导入,而且一直以小熊过生日、请客这一条线作为贯穿整堂课的主轴,使教学活动具有整体性和节奏感,同时,学生的积极性高,又为后面的教学活动创设了有利条件。

在探究新知部分,首先安排的是小猴分桃。在这里,我激励学生先猜一猜两只小猴可能会怎么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表现意识,再让学生动手分一分,互相交流各自的想法。我在倾听孩子们想法的同时,又抓住了恰当的机会进行情感教育。然后再通过说一说“你认为哪种分法最公平?”,引导学生逐步体会“同样多”、“一样多”的含义。在此基础上,我又组织学生开展了分铅笔的游戏,将10支铅笔分给2个人,要求每个人分到的同样多,以此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同样多”的思想,从而引出平均分的含义。当然,“平均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得比较多,所以我并没有用固定的语言进行表述,而是用同样多、一样多等词语来代替。然后我又引导学生将13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人,使学生初步体会余数的思想,将数学知识纵向延伸。

为了进一步巩固平均分的含义,我设计了一道判断题,让学生判断哪组图形的分法是平均分,哪组不是,并说说自己判断的理由。虽然题目比较简单,但能让大部分学生的想法得到肯定,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起他们更强烈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特别是对数学知识的直接兴趣,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就会越学越想学、爱学,有兴趣的学习才会事半功倍,才会更有主动性。

之后,我设计的是小兔分萝卜,用小兔的争吵声来吸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这个部分比前面稍加难度,分的份数增加到了4份。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边交流边摆学具,并指名上台演示自己的方法,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平均分的过程,有利于形象直观地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值得说明的是在组织学生“平均分”时,我并没有规定统一的方法,而是学生自主思考,实践,这样,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能力得到了培养,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为了让学生体会平均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我进一步将活动延伸,引导学生回想在生活中遇到的平均分的现象,将数学与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同时,学生的兴趣更浓了。在这个时候,我抓住机会,引导学生认识没有具体数量的平均分的方法,比如几个人分1瓶饮料、分豆子、分米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总之,整个引探过程是学生的思维在童话故事里“动中学、学中乐”的过程,既发挥了引与探的作用,又体现了学生在愉快中学习。

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三部分,引探实践。在这里,我安排了两类练习题,一类是孕伏题,也就是为今后学习做准备的题,通过“分松果”的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另一种等分的现象:“已知有26果,每只小松鼠分到的都是5个,猜一猜,来了几只小松鼠?”学生将图画纸上的26果,借助于“圈一圈”、“划一划”等方法,将外部程序内化为智力活动,初步建立了平均分第二种分法的表象。同时又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了余数的思想。二是开放题,也就是具有一定思考性、方法答案有开放的题。“将整堂课出现的12只小动物分组做游戏,要求每组数量同样多,可以怎么分?”小组合作交流,通过分、摆学具来寻找答案。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在这个思考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并没有局限在一点上,而是放开了去,形成了本堂课的又一个讨论表现的高潮。

最后,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做了一个自我评价,师生一起融入到小动物的游戏场景中,愉快地结束了课堂教学。

篇6: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怎么设计

《分糖果》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2.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经验。

3.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材分析〗

“分糖果”是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的第3课。此前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对小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经验。“把20块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是本节课承上启下的实践活动,通过具体操作及与同伴交流,进一步感受分的策略的多样性、合理性;还要“把你分的过程在表中记录下来”,为“把100根小棒平均分给小组的小朋友”提供分步完成的经验与策略。实际上,从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实践活动中要获得的是试商的经验。

〖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把30名学生分成6组,分别是两个4人组,两个5人组和两个6人组。)活动一:介绍每组人数。(通过了解各小组的人数情况,复习了平均分的含义。)请小朋友介绍自己所在小组的人数,要求是:不能直接说出人数,但可以出一道与平均分有关的数学问题,让大家算出你们小组的人数。

根据每组小朋友介绍的情况,大家思考:今天我们班的分组是平均分吗?为什么?如果平均分组,每一组有多少人?

活动二:分20块糖果。

1.提出问题。

展示一包糖果请小朋友观察,猜猜有多少块糖果。

提出问题:如果把20块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块?

2.动手分一分。

请小朋友用5个圆片代表5个小朋友,用20根小棒代替糖果,先想想你准备怎样分?每次分几块?几次分完?然后,动手分一分。

在分的时候把你分的过程在表中记录下来。(展示表格)横着第一行表示5位小朋友,竖着第一列表示分的次数,中间表示每次分的结果。

(学生在分的时候,教师巡视辅导,请个别小朋友把自己的想法在黑板上展示。)

3.交流分糖果的方法。(既要体会分法的多样性,更要体会平均分小数目的物品时应用乘法口诀的简便性。)

小朋友都分完后集体交流。先看黑板上展示的分法,有不同分法的小朋友可以上台展示自己的表格。对每一种分法,都要引导学生边分边估:每次分了多少块糖果,还剩多少?几次分完?

发现一次就能分完20块糖果的,请他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要提倡和鼓励学生把平均分与应用乘法口诀结合起来。

活动三:分100块糖果。(大数目的平均分)

1.提出问题。

“20块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块”的问题解决了,如果糖果再多一些,小朋友还会分吗?

拿出一大包糖果,让小朋友把它与20块糖果进行对比,估计它有多少块糖果。

提出问题:如果把100块糖果平均分给你们小组的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多少块?

2.分组分一分。

用100根小棒代表100块糖果,这么多糖果怎样分呢?第一次分几块呢?希望第一次分了之后,剩下的更少一些,便于更快地把糖果分完。因此小组首先要商量第一次分几块比较合适,再进行分工(有人负责分,有人记录,有人检查),最后再动手分,在表格中认真记录分的过程。

(教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引导学生思考:第一次分几根,要用去多少根,还剩多少根,第二次可以怎么分……)

3.汇报小组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在各组汇报时,要关注是否有以下两种有价值的分法。

(1)第一次每人分10根,要追问他们的想法,给予鼓励和肯定。(在够分的情况下,10根10根地分,便于口算一共用去几根,还剩几根。如6人小组,第一次每人分10根,6个10就是60,还剩40根。

(2)在一边分一边估算的过程中,用上乘法口诀的。

对于6人小组的分法,还要着重引导思考:剩下的4根为什么不继续分。

4.小组讨论。(给学生再次机会,调整或改进原来分的策略。)

让你们重新把100块糖果平均分给本组的每一位同学,你们会怎么分?至少要分几次才能分完呢?

活动四:制定乘车方案。(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鼓励学生发表各种乘车的意见。)

有3种车:限乘4人,限乘6人,限乘11人,50位小朋友出去郊游,怎样乘车比较合适?

〖教学反思〗

1.运用身边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的意识。课堂教学开始时,我引导学生向全班小朋友介绍自己小组的人数,体会人数不同不是平均分,把抽象的“平均分”的意义蕴含在具体的生活中,使数学生活化。

2.创设情境,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意义,感受“分法的不同策略”。课堂中我创设了“分糖果”的情境,通过两次“分一分”的活动,让学生体

会到虽然分的方法是多样的,但是分的结果是相同的。

在解决分100块糖果的问题时,在活动前我有意识地提醒学生明确分工,在活动时又有针对性地参与到各组的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在分较大数目的物品时,一次分不完,可以分步分,可以用表格记录分的过程;每次不必一块一块地分,边分边根据剩下的数量来确定下次分多少更合适。在课堂中注重让学生自己感受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3.重视估计意识的培养。本节课,我结合教学内容,在每次动手分糖果时都设计了一个较好的小环节“观察估计糖果的块数”。特别是第二次估计一大包糖果有多少块时,引导学生把它与20块糖果进行对比,培养学生有依据地进行估计活动,创设了一次提高估计意识、增强数感的机会。上完课后,我感觉到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策略,学生感知得还是不够,特别是每次分多少,可以怎么分。在分100块糖果时,我是否可以这样提问:“请小朋友先估计一下,每人大约可以分到多少块?”因为学生具有100以内加、减法的知识,应该能够说出“至少10块”。

〖案例点评〗

教师结合教材与当时的讲课情况,开展了介绍小组人数和两次“分糖果”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在分糖果的活动中,教师在尊重学生分法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到分法的多样性,体会分大数量物品时哪一种分法比较合适。另外,在这节课中,每次分糖果前,教师都让学生先估计有多少块糖果,再开始分,培养了学生的估计意识。只是课堂有些超时,教师是否应该根据当时课堂的活动情况,及时地调整和取舍教学环节。最后一个活动“租车方案” 可作为备用活动,有时间则进行,没时间则舍弃,这样的课堂才更自然、鲜活。

篇7:西师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怎么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练习课

教学内容

练习一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乘法的意义,感受用乘法解决求相同加数连加的和更简便。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问题意识。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乘法的含义,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小棒

一、基本练习

1、读出算式,说名称

3×7 2×5 6×4 3×4

2、摆一摆,说加法 算式、乘法算式。

每次摆4根小棒,摆3次。

每次摆2根小棒,摆4次。

每次摆3根小棒,摆5次。

3、看图写算式。

练习一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全班交流。

二、发展练习

1、看图写算式。 练习一第2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

②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看图填算式,再读一读。 练习一第3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

②全班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

4.看图填数。练习一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

5、练习一第5题。

学生独立填写,全班交流。

三、游戏活动。

同桌活动。 摆一摆,说一说。

每堆摆5个●,摆了4堆。——————5×4 4×5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篇8:10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西师版二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教科书:P38-39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正确计算10的加减法算式,加深认识相应的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2,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乐趣,激发他们积极探索新知识,学好数学的愿望.

3,逐步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会1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理解相应的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

课件,口算卡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对口令1-9 2-8 3-7 4-6 5-5

二, 新授

1,教学例题1

(1) 谈话:小朋友们对得真好,星期天老师去看了一场精彩的足球比赛,拍了张照片,请你看看这张照片上拍到了几个运动员 这些运动员可以分成几部分

(2)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在足球比赛中,一般是按服装颜色的不同分成两队.根据图意,你能列出哪些算式

板书:6+4=

4+6=

10-4=

10-6=

(3)你能自己算出得数吗 把书上59页算式的结果填完整.

(4)交流汇报:任选一题,把自己的算法告诉大家.

(5)小结:小朋友的方法真多!可以用10的分成来算,也可以用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来算.10的加减法还有很多题目,你们想学吗

2,教学例题2

(1)谈话:小红在玩抛花片的游戏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播放动画.

(3)交流小红抛花片的结果.

(4)在书上写填一填把这个结果用四道算式记下来.

(5)请你想一想,小红再抛一次结果会怎样呢

(6)小组交流.

(7)全班交流,按照你的想法可以列哪些算式呢

三,巩固练习

1,找朋友:和同桌一起找找哪两张卡片上的数字相加等于10,交流后全班交流.

2,课堂练习第1题

出示图.同桌活动后全班交流.

3,开火车口算卡片.

4,课堂练习第2题

比一比,谁说得多.

同桌相互说以后全班交流.

5,课堂练习第3题

独立完成.交流订正.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

五,作业设计:练习四第1题

篇9: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称赞 3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称赞 2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我怎么想就怎么说 3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我怎么想就怎么说 2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燕子过海 第一课时 1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雾 2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黄山奇石 5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迷人的秋色 2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迷人的.秋色 3 此为8月12日更新的沪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资料,希望能给老师们的教学带来帮助。(鼠标点击所需资源链接即可)  小学资源网语文编辑提供   欢迎登陆我网站(www.xj5u.com/),敬请您的光临和指导。

篇10: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场景歌》

教学目标:

1.认识“帆、艘”等10个生字,会写“孔、园”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3.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教学过程:

一、电影情境导入

1.播放四大场景(海边、乡村、公园、少先队活动)组合的微电影。

2.引出课文——有人用文字记录下了电影里的场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整体把握文本。课文呈现了海边、乡村、公园、少先队活动四个场景,把四个不同的场景编在一起就成了一首有趣的“场景歌”。(板书课题)

3.师范读,生注意“一”字的读音。

4.指导读好“一”的变调。师总结:在数量词中“一”后面字的读音决定着“一”的读音。当后面的字是四声时,“一”字就读第二声“yí”,其他时候都读第四声“yì”。

5.生练读。

三、学习第1、2节

1.电影回顾,出示海滩图片。让学生说说电影的这个场景里有什么。(海鸥、帆船、军舰、港湾)

2.合作读词语。

3.了解“港湾”。

引导学生从“港、湾”两字都有三点水来理解港湾和水相关。

师总结:港湾就是指停泊船只或者临时避风用的水域,港湾是个地方,所以课文里说“一处港湾”。

4.识记“帆、艘、军、舰”。

(1)对比 “艘、舰”的相同点,了解舟字旁的字都和船有关。“艘”是用来计算船的量词,“舰”就是指大型的军用船,通过右边部分读音的呈现,了解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规律。

(2)同样的方法识记“帆”字:左边的巾字表示帆是用布做成,右边凡字提示读音。

(3)借助图片识记“军”:图中穿着蔚蓝色衣服的是“空军”,穿着白色衣服的是“海军”,穿着松枝绿色衣服的是“陆军”,他们举的旗子叫“军旗”,他们行的礼叫“军礼”,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军人”,电影中出现的就是军人驾驶的——“军舰”。

5.指导朗读,电影配音。

师引语:蔚蓝的大海上,一只海鸥从海面飞过,海上行驶着一艘军舰,一只帆船。这里就是军舰、帆船最美的港湾。好美丽的海边景色啊!

指导读出美丽的海边景色。

6.电影回顾,出示乡村图片。乡村场景有哪些美景?(鱼塘、稻田、垂柳、花园)分别出示图片,读第2节,并借助方形鱼塘图片,引导學生理解“一方鱼塘”。

7.识记“稻”“园”。

(1)引导学生从偏旁猜测“稻”的意思,左边是禾字旁,表示与谷物相关,右边是“舀”,“舀”的意思就是“向下击打”,“禾”和“舀”组合起来的“稻”就表示用抛秧苗丢到水田里的方法栽种的谷物。我们来看看乡村里人们是怎么用抛秧苗的方式种稻子的。(动画展示)

结合图片加深识记“稻”字,这种需要在水田中种植的稻子就叫“水稻”,水稻结的果实就叫“稻谷”,稻谷脱下后剩下的稻秆就叫“稻草”,生长水稻的水田就叫“稻田”,稻田是一块一块分割的,所以文中说——“一块稻田”。

(2)交流识记“园”。

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好方法识记“园”。师小结:“园”一般是指供人游览娱乐的地方或是种植蔬菜、花草树木的地方。再让学生说说哪里见过“园”字。结合图片识记“园”字:“幼儿园”“公园”“动物园”,我们语文书中就有——“语文园地”,生活中只要留心观察,“园”字经常会出现在我们眼前。看,课文里是—— 一片花园。

8.朗读。指名读,引导学生读出乡村的美妙。

四、学习数量词

1.研读文本,发现共同点—— 都有“一只、一片、一艘……”

2.讲解数量词。像一只、一片、一艘这样的词我们就把它叫作“数量词” 。

3.找出文中的量词,圈画出来。

4.拓展不同的量词。出示图片练习说同类事物的不同量词,如:一只海鸥、一群海鸥、一棵垂柳、一行垂柳。

5.延伸其他场景含有量词的短语。在教室里有:一块黑板、一扇门、一盒粉笔、一张讲桌、一台空调。文具盒里有:一支笔、一块橡皮、一把剪刀……

五、学习第3、4节

1.出示第3节,学生读,猜场景。引导学生找出公园场景的事物——小溪、石桥、翠竹、飞鸟。师生合作读。

2.字源识记“翠”字。“翠”上半部是羽毛的羽不带钩,因为“翠”最早是指一种鸟,浑身绿色,也就是我们说的“翠鸟”(出示翠鸟图片),后来,“翠”字就代表绿色的意思,比如“翠玉”就是指绿色的宝玉,杜甫有句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翠柳就是指绿色的柳树,再看电影场景中的翠竹是不是绿的呢?——出示图片,翠竹还不止一棵呢,文中是这样写的——“一丛翠竹”,指导读。

3.朗读比赛:比比谁把公园读得最美?

4.用自己的话介绍公园美景。

范例:公园里有一条小溪,小溪上有一座石桥,石桥头有一丛翠竹,翠竹上有一群飞鸟。

5.出示第4节,生读,猜场景。重现电影少先队活动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场景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范例:有一队“红领巾”,他们举着一面队旗,拿着一把铜号,开开心心在郊游呢!

6.了解“红领巾”的代指。电影里出现了小朋友,哪个词语表示小朋友呢?引出“红领巾”,借助图片了解这些戴着红领巾的小朋友就是少先队员,这里的“红领巾”不是指真的红领巾,而是代指少先队员,所以这里标上了引号。

7.识记“队”。观察图中戴着红领巾的小朋友不止一个,他们正整整齐齐地排着队伍,所以我们说—— 一队“红领巾”。

8.识记“铜”“号”,自由交流识记方法。

“铜”——形声字方法识记:左边金字旁表示“铜”是一种金属,右边“同”字提示这个字的读音。

“号”——结合以往学习经验识记:在一年级学习的《青蛙写诗》里,我们知道小蝌蚪可以当逗号,小泡泡可以当句号,一串小水珠可以当省略号。(出示相应图片和文字)

9.男女生配音大赛,朗读第3、4节,最后齐读全文。

六、指导写字

电影的每个场景都很美,现在需要你们帮忙制作电影海报,吸引更多的人来观看。字幕上少了几个字,请你们学写这几个字帮助完成海报。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进行结构分类。

2.左右结构:桥、群、队、旗、铜、领。

(1)哪些笔画有了变化:如桥字,木字旁捺变点。

(2)宽窄比例:左窄右宽——桥、队、铜、领。左右宽窄相当——群:横画较多,注意横的长短不同,以及间距相同。

(3)易错字“旗”:不能漏了右侧一撇一横,就像小帽子。

3.全包围结构:园。

“园”:大口框要写得大些,“元”字第一横较短。

4.上下结构“号”:上小下大,上紧下松,口字略小。

5.独体字“巾”:学生对照田字格,自行观察书写。

七、背诵课文,拓展延伸

1.出示单幅图,设置填空,引导学生背诵。

2.整部电影回放,通过不同场景图片,引导学生背诵。

篇11: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篇一

一、指导思想

以《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针,以区教研室工作计划和学校工作计划为依据,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团结合作,积极推动课程改革,加强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二、主要任务及目标

1、认真学习《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常规》,根据此常规进一步完善学校教学常规,并规范执行。

2、加强新课程理论的学习与研究,确保新课程的有效实施。

3、继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工作,以心理健康教育开发研究为主,逐步开发适合我校实际的校本课程群。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为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4、深入研讨综合实践活动课,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与实施工作。规范《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课题实验研究,并将实验进一步深化。

5、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在课堂教学中努力体现新课程、新理念,提高教师备课、上课、课后反思的能力。

6、积极组织和参与上级组织的各项教学活动。积极准备迎接本学期区教研室与新课程实施调研工作。

三、工作要点及措施

1、加强师德建设,努力提高自身修养。

组织本组成员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政治思想教育,提高政治素质。继续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加强时政、法律法规及心理健康教育,加深对党和国家一系列改革政策措施的认识理解,更新观念,切实提高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在组内开展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职业纪律教育,大力弘扬立足岗位、奉献社会的爱岗敬业精神,力争做人民满意的教育工作者。

2、加强业务学习,记好业务笔记,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

组织组员定期进行业务方面的学习,以《当代教育新理念》《新课程与教学改革》两本省编教材为主要学习材料,采用集中辅导与个别学习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专题研讨和教学反思。同时,加强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走进新课程》和《语文课程表准》的学习与研究,及时发现好的有价值的文章资料,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并相互交流心得体会,做好笔记,做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3、组织组员加强综合实践活动和教学评价方面的学习与研究

并主动与自己的实践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做到学以致用。

4、认真组织好每周的集体备课活动。组织组员积极发言,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重活动效果更重活动过程。力争设计出有个人特色的扎实有效的精品教案。

5、根据学科实际,确定本组的教研专题,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开展研究活动,注意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切实保障教研活动的有效实施。

6、组织组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培训活动,并及时开展学习交流活动,以促进教师专长。

7、加强对“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方面的改革。力求使作业的布置形式多样,内容上体现个性化,鼓励学生用多种手段完成作业,增强作业的情趣性、层次性、可选择性。

8、以身作则,团结合作,带领组员在备课、上课中注意运用多媒体教学,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教学中,为创建省级教学示范校、省级校本培训示范校、市级教育信息化示范校贡献力量。

本学期,我们学科组将在上述计划的指导下,团结一致,群策群力,圆满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篇12: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复习重点资料

1.拾贝壳

生字:拾、贝、壳、特、呢、瞧、离、摸

部首:士字头

词语:

贝壳、许许多多、五彩、漂亮、特意 、细长、离开

朗读要求: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5小节。

学习重点:

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好段;

学着用一两句话试着介绍自己喜欢的贝壳;

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展开想象,联系生活、感受语言美,对贝壳产生喜爱、对大自然产生热爱之情。

课文总结:

课文记叙了孩子们(在海滩上)拾到许多(形状各异、五彩缤纷)的贝壳,表达了他们拾贝壳时的(欢快)心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风

生气:晾、最、爸、鞋、彼、此、怪、汗

部首:父字头

词语:

西装、校服、鞋子、彼此、模样、毛巾 、帽子、铁环

朗读要求:

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顿读

学习重点:

积累描写风调皮的词语、句子;

了解“风”像调皮的孩子这一特点,并能与小朋友一起发挥想象,交流“风”的其它特点

课文总结:

这首诗充满了童趣,字里行间流露出与好朋友——(风)尽情嬉戏玩耍的(快乐)

3.扳手腕

生字:龙、虎、加、胖、乎、准、右、室、雷

部首:虎字头

词语:

龙虎斗、加油、胖乎乎、右手、教室、平时、欢声雷动

朗读要求:

指导朗读,感受比赛时紧张、激烈的气氛

学习重点:

积累词语“欢声雷动、胜券在握、呐喊助威、胸有成竹”在语境中理解词语的含义;

体验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能简单说说过程。

课文总结:

本课描述了一个(扳手腕)游戏的精彩场面,先交代了(参加游戏的选手),然后描写了(做准备活动时双方的架势),详细描写了(比赛的激烈场面)和当时(紧张)的氛围,让我们感受到了校园生活的有趣。

篇13: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复习重点资料

4.四个愿望

生字:佳、仗、趣、第、烈、痛、实、奋

部首:大字头

词语:

打雪仗、有趣 、第一、兴高采烈、郊外、痛快、果实累累、兴奋

朗读要求:

体会描写米佳心情的词语

学习重点:

了解米佳的四个愿望;

说说自己的愿望

课文总结:

本课通过描写主人公米佳的(四个愿望),让我们知道了四个季节都是(迷人)的,激发了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5.丁丁的研究报告

生字:研、究、报、选、洋、物、左、豪

部首:牜字旁

词语:

研究、报告、录像、海洋、准备、左挑右选、汽车、自豪

朗读要求:

正确朗读课文,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借助提示语,有感情地朗读丁丁说的话

学习重点:

初步认识蓝鲸,了解蓝鲸的相关知识;

初步了解什么是研究报告,怎样制作研究报告,激发学生乐于探究的精神

课文总结:

本课叙述了丁丁完成了一份蓝鲸研究报告的过程:(借书)——(看书)——(在电脑中写、画)。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用心、努力),这样才会成功。

篇14: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复习重点资料

6.爸爸的老师

生字:算、副、肃、注、级、思、虽、导

词语:

学问、严肃、新鲜、反复、注意、年级、意思、成绩、虽然、教导

朗读要求:

正确朗读课文,能根据标点符号的提示,读出不同语气

学习重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中情感,懂得一个人无论学问多大,都不能忘记曾经教导过自己的老师,要热爱和尊敬每一位老师

课文总结:

本课是一篇(儿童诗),作者通过叙述“我”跟着爸爸去(拜访他的老师),发现爸爸的老师就是(“我”的老师),从而懂得了(尊敬师长)的道理。

7.溪水和池水

生字:奔、躺、锻、炼、睬、臭、劝、悔

部首:火字旁

词语:

兄弟、锻炼、理睬、半睡半醒、又黑又臭、洗澡、劝告 、后悔

朗读要求: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

读出溪水和池水对话的语气

课文总结:

在阅读的过程中懂得“人不能只图安逸、享受,只有不停地前进,生活才有意义的道理。”

本课是一篇(寓言故事),讲述了(溪水)快乐地唱着歌邀请(池水)一起奔向无边无际的大海,可池水不愿意。不久,池水生病了,变得(又黑又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永不满足,不断向前,才能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热门教案

学诗词

学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