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15篇冬眠课程教案,希望能帮助大家!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冬天的喜爱之情和喜爱小动物、保护小动物的情感。
2、初步了解什么是冬眠,那些动物要冬眠。
3、培养幼儿清楚、大胆表达意思的能力和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4、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提前几天将已经冬眠的小乌龟带到班里,激发兴趣,请幼儿帮助查找小乌龟不吃不喝的原因。
2、几幅冬景的图片资料。
3、自录磁带。自制雪花及足够数量的白纸。
4、玩具熊、青蛙、蛇、刺猬,也可教师自制教具。一个大箱子做山洞。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和幼儿握手,表示友好。“哟,小朋友们的手都这么热乎,来来来,谁愿意给我暖和暖和?谢谢!”“周老师一到这个季节,手就冰凉。你们谁知道,现在
是什么季节呀?”
2、出示几幅冬景的图片。“昨天,老师特意拜访了冬爷爷,他还要我带回几张照片来给小朋友们看看。”
看过照片后请幼儿谈谈:你看到了什么?你喜欢冬天吗?(注意指导幼儿说话要完整。)
3、“下雪不仅好玩,还有很多好处呢,你知道吗?”引导幼儿了解下雪的好处:大雪会把空气中的灰尘带下来,把有害的细菌、昆虫冻死,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小麦有了这场雪当被子,就能安全地过冬,第二年冰雪一化,庄稼就不怕春旱了。
二、玩“雪”,体验冬天的快乐。
1、过渡:可惜的是,咱们济南今年冬天还没下一场雪呢。不过,冬爷爷送给我一场雪,你们看——
教师事先将“雪花”放在筐子里 ,举起筐子晃动,“雪花”就会飘落下来。
2、你想不想也来下雪?那我们先来做雪花。
教师教如何做雪花:两手拇指和食指捏住一张白纸的一角,一只手使劲往下撕,一片雪花就做好了。
请幼儿分小组学着老师的样子撕雪花,将撕好的雪花放在一起,师幼共同玩下雪的游戏。
三、导入“冬眠”主题,了解有关冬眠的知识。
1、过渡:嘘——我们得小声点,可不要吵醒了“宽宽”(小乌龟的名字)。来,我们坐下来安静一下,休息休息。
我们的宽宽正在干什么,谁愿意大声地告诉来听课的老师。
2、交流课下收集的有关冬眠的知识。
谁愿意给大家说说这些天你了解到哪些有关冬眠的知识?幼儿畅所欲言,对于不准确的知识,教师及时予以纠正;同时也要注意对幼儿的肯定、表扬,即时颁发小
博士奖章。(鼓励幼儿在众人面前大胆、大声地说话。)
3、游戏:谁在冬眠。
游戏玩法:(1)去“山洞”寻找谁在冬眠,将它抱出来并告诉大家:(我发现XX在冬眠。)
(2)听听小动物要对我们说些什么。
(3)结合动物们的话提问,了解、考察幼儿听懂了多少。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好习惯。
[page_break] (4)将小动物送回家,让它们继续冬眠。
小熊: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当你们发现我的时候,我正做
着一个美梦呢。我梦见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清清的小河,
鲜艳的花朵,还有唧唧喳喳的小鸟,他们都在向我招手,要
和我一起去爬山。嘘——千万别叫醒我,我要睡上整整一个
冬天。再见了,小朋友。
青蛙: 哎呀,是谁把我吵醒了,我还没睡够呢!什么?下雪了?我才不愿意玩雪呢,那多冷呀!我呀就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躲在洞里睡大觉,一直睡到春天。
对了,我的好朋友蜗牛妹妹、蝙蝠姐姐也要冬眠,你们就别去吵醒他们了,好吗?好了,我要继续睡觉去了,再见。
刺猬: 哎呀,小朋友,我没把你弄疼吧?真对不起,我正在睡觉,没看见你过来。你不知道吧,一到冬天,我就会躲在洞里睡觉,一直睡到冰雪融化,春暖花
开。到那时候,麻烦你们再来叫醒我,好吗?你们瞧,我都睁不开眼了,啊——我又困了,再见了,孩子们。
蛇: 怎么啦,是春姐姐来了吗?不对呀,树上还是光秃秃的,人们还穿着厚厚的棉衣呢。哦,原来是你们这些调皮鬼把我吵醒了,我正在冬眠呢。有的小朋
友会问:“你一冬天不吃东西会不会饿死?”呵呵,不会的。因为从夏天开始,我就在自己的身体里积累了许多营养,足够满足整个冬天的需要。谢谢小朋友对我
的关心。好了,我要回家睡觉了,祝你们冬天玩得愉快。BeyBey——
4、听了它们的话,你想对它们说些什么?
(你们好好冬眠吧,我们不再吵醒你们了;春天到来时,我会
去叫醒你们的;冬天多么好玩呀,你们光睡觉,真可惜……)
四、活动延伸
小熊、青蛙、蛇、蜗牛、蝙蝠、刺猬都回家冬眠了,没有欣赏到冬爷爷带给我们的礼物,真可惜。那其他小动物呢?小羊、小兔、小燕子,它们是怎样过
冬的呢?谁愿意帮我找到答案?(激发幼儿继续探究知识的欲望。)
五、扫“雪”,结束活动。
下雪虽然好玩,但也给我们带来许多麻烦。尤其是我们小朋友,走在雪地上最容易摔倒,那该怎么办呢?(大家一齐来扫雪,结束活动。)
【教后反思】
说实话,上课之前我心里一点谱都没有,幼儿园的课程整合难住了我。刚开始备课时,我就想着这节课可以整合些什么,语言?艺术?社会?健康?科学?怎
么想怎么觉着牵强,干脆不想了,于是把思路放在了该如何设计能淡化上课痕迹,能吸引孩子,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上。
从课堂效果来看,我认为这几个地方设计得不错。
1、和幼儿握手、谈话导入,自然、亲切。孩子都喜欢和老师握手,愿意告诉老师自己的小手是热乎乎的,注意力一下子都集中过来,通过谈话,很自然地进入
了“冬”的话题。
2、制造雪景,创设情境。没想到课前我用碎纸机制造的雪花也营造出了童话一般的情境。当“雪花”飘落下来时,我看到了孩子们对冬的喜爱与向往,连我也
想随雪花飞舞。这一环节的设计,很好的达到了我的预期目标——激发幼儿对冬季的喜爱之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游戏“谁在冬眠”使幼儿初步了解了有关冬眠的知识。在这个游戏中,幼儿通过找动物,听小动物的话,回答问题,初步了解了有关冬眠的知识。通过小动
物的话来告诉幼儿冬眠的知识,孩子很感兴趣,因此在听的时候就格外用心,培养了幼儿认真倾听的好习惯;通过回答问题进一步巩固了听到的内容,又训练了幼
儿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说话要完整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4、以“扫雪”结束活动,渗透劳动及公德教育。
这堂课虽然很吸引孩子,但感觉让幼儿动动手、动动身的地方
太少,也有设计欠妥之处。
1、教幼儿撕雪花这一环节,孩子们并没有真正动起来。于鸿雁老师说得好,这一环节完全可以让幼儿自己去探究,想想老师的雪花是用什么做出来的?是怎样
做出来的?这样孩子会更感兴趣。让幼儿自主探究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由此我想到,新课程理念不是光嘴上说说就可以的,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做到努力体现
,这是我今后需要加强的。
2、“谁在冬眠”的游戏设计时考虑得不够周全。游戏中的山洞过于简陋,几位冬眠的小动物一次次被打扰,有背初衷。山洞可以用大纸箱多做几个,小动物们
可以分别睡在里面,幼儿可以都去钻钻山洞,去寻找冬眠的小动物,然后向其他小朋友说说自己的发现。这样一来,幼儿都有了参与的机会,气氛会更活跃一些。
3、玩雪、游戏和自录磁带中如能有背景音乐,效果会更理想。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什么是冬眠,哪些动物要冬眠。
2.能大胆的介绍自己的操作材料,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出冬眠的主题。
1.小朋友先现在是什么季节?
2.你知道小青蛙是怎么过冬的吗?
3.小结:原来你们有各种不同的猜想,那到底青蛙是怎么过冬的我们一起来听听青蛙是怎么说的吧。
二、播放视屏,了解青蛙是冬眠的动物,并且理解冬眠的含义。
1.播放视频。引导幼儿安静的观看。
2.提问:你发现了吗?青蛙是怎么过冬的?
3.小结:对了,像青蛙这样不吃不喝的睡在一个地方,我们叫冬眠。叫什么呀?
4.青蛙为什么要冬眠呢?
5.个别幼儿猜想。
6.播放视频、引导幼儿了解。
7.小结:原来青蛙是变温的冷血动物,他们通过冬眠来保存自己的体温,等来年天气暖和了再出来。所以冬眠是保护这种变温动物不被冻死的好办法。
三、播放课件,帮助幼儿知道哪些动物是要冬眠的。
1.今天我们还请来了很多的小动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哪些是冬眠的小动物。
2.这里有一个大圆圈,你如果觉得是冬眠的动物就请它到大圆圈里哦。还要说说你的理由哦。
3.逐一播放小动物,个别幼儿操作和讲述。
四、游戏,我是爱冬眠的小动物。
1.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许多小洞,有。小青蛙,棕熊,小蛇,蜥蜴、乌龟。
2.游戏规则:当听到欢快的音乐时,说明春天到了,你可以开心的跳舞,当冬天的北风刮起来,你要找到自己冬眠的地方,当音乐停的时候,你们都要睡着啦!
3.播放音乐,幼儿游戏。
《冬眠》 之二
《冬眠》教学设计之二孙志凤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阅读介绍科学知识文章的方法:从事实中把握知识要点,并了解怎样运用语言文字,把科学知识介绍得准确、生动。
2.了解动物冬眠的知识,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3.掌握本课7个生字,理解“荡然无存、野性难驯”等28个词语。
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会阅读介绍科学知识文章的方法。
难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教学准备: 课外阅读《动物王国之最》,收集关于动物休眠的资料。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质疑问难。
?2.初知大意,根据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段。
(二)教学过程
?1.回顾导入。
《会说话的灯》、《航天飞机》是什么课文?这类课文有什么特点?
我们学习这类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重要的是学会阅读的方法。
齐读“学习提示”。(把握知识要点、琢磨介绍方法)
揭题。说说你对“冬眠”的了解。通过课文学习,还想了解一些什么?
?2.自读。
?(1)通读全文,划出问题。
?(2)自学生字词。
?(3)《冬眠》讲什么?什么是冬眠?造成冬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质疑问难:哪些问题希望在课堂上研究解决?
?3.阅读第一自然段。
?自由读,这段讲什么?
? 指名读,思考课后第1题:“我决定把它带回家,看看它怎样冬眠”这句话在课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根据这句,课文应该介绍些什么?
?(刺猬什么时候冬眠?冬眠时怎样?什么时候结束冬眠?)
?小组议――全班讨论――齐读第一段。
4.分段。
?按“准备观察――进入冬眠――观察发现――结束冬眠”的提示分段。
?交流分段结果和理由。
?5.作业。
?(1)作业本上第1题。
?(2)读书并收集有关动物冬眠的资料。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第二段,搞清动物的冬眠及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
?2.了解科普说明文严谨准确的.写作特点和运用数字写法的
好处。
?(二)教学过程
?1.检查:看拼音写词。根据意思写词。
?2.阅读。
?(1)默读第二大段。
要求:根据课文内容,整理有关知识,制作提纲式的说明卡片。
(2)交流卡片内容。
哪些是作者的观察?哪些是他转述书上的知识?观察获得的与书上转述的有什么共同点?
?(3)重点学习第4自然段。
?①用“不是……而是……”句式说说冬眠是什么,为什么说不是动物睡眠。为什么冬眠和日月扯不上关系。
?②齐读“一般地说……低温是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
研究“一般地说”‘但是”‘因此”在句群中的作用。
?(“一般地说”不排除三伏天进冰箱的冬眠。“但是”表示转折。这转折句和“一般地说”都构成“因此”这个结论的论据。)
?(4)快速读第5自然段。
?第5自然段.写作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冬眠》是作者叙述观察刺猬冬眠情况的,为什么要用第4、5自然段转述书本上的知识?
?(没有书本上的知识,只是一只刺渭的个例,结合书本上的知识,才得出低温是促成动物冬眠的结论。)
?重读第二段,完成作业本第4题作业。
?独立做――全班汇报评价――修改订正。
?3.练习。
?(1)作业本第2、3题。
?(2)有余力的,学习第4自然段的写法,用“一般地说”“但是”“因此”等词语,把下面的文句连成一段准确严密的说明。
?青蛙眼睛能准确判断活动的物体,却看不清静止的动物。
?青蛙能用舌头捕捉空中一闪而过的害虫。放在青蛙眼前的死虫,它不会吃。
?人们把死昆虫用线拴住,在青蛙面前一晃动,昆虫马上被青蛙吞食了。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第三、四段,了解作者的新发现,学习作者的科学精神。
?2.了解科普说明文的一般学法和写法。
?(二)教学过程
?1.阅读第三、四段。
?(1)自由读第三段,思考:
?这一段讲什么?(刺猬怎样冬眠)
“再没有什么令人兴奋的大事了”,这令人兴奋的大事指什么?为什么这事让作者兴奋?为什么作者能获得这个新发现?
?(观察细――地上有一小滩水;善分析――足迹,判定是尿,推想刺猬醒过,想进食;勤实验――立刻端来食物,第二天不见食物,而后反复验证。)
?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观察刺猬冬眠的经过和新发现。
?(2)自由读第四段。
? 这段讲什么?“荡然无存”、“野性难驯”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交情会荡然无存,又变得野性难驯的?(结束冬眠,恢复了它的生理机能。)
?2.研究方法。
?(1)重新默读课文,思考;
?《冬眠》介绍了几个知识要点?研究动物冬眠有什么意义?
?《冬眠》和《养花》、《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我们今后学《冬眠》一类的科普说明文,一般要抓住哪些学习?
?(写法不同:知识点正确,表达准确,常举例和数字说明。
学科普文要抓:讲述的知识点;说明的.写作方法。)
?从课文看,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我们从作者身上学到些什么?
?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
?3.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6题。
(2)观察与调查相结合,了解一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注意科学性。
(3)推荐阅读:中国科技公众网、
新年爱护动物杂谈
人类陌生的鲸鲨
乌鸦也是“右撇子”
射水捕食的猎手
森林里最快的舌头
夜晚出没的伞兵――北美飞鼠
会“轻功”的蜥蜴
海豚爱照镜子
动物也喜好音乐吗
《冬眠》教学设计之二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冬眠》 之一
《冬眠》教学设计之一佚名
教学目标
1.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为什么有些动物要冬眠,刺猬是怎样冬眠的。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教育。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和按事情的先后顺序记叙的.写作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做一部分词语练习。
4.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为什么有些动物要冬眠,刺猬是怎样冬眠的。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按“预习”要求读课文。想想刺猬是在什么情况下冬眠的,有什么特点。
(二)朗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三)读懂每个自然段,找出自然段中概括性的主要句子,画上线。再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划分段落。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每个自然段,找出自然段中概括主要意思的句子,再按事情发展顺序划分段落。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读解生字新词。
1.一边读课文,一边结合句子的内容,通过查字典词典,读解生字新词(同桌可以分工合作)。
嗅(xiù)):闻,用鼻子辨别气味。
刺猬(wēi):哺乳动物,头小,四肢短,身上有硬刺。昼伏夜出,吃昆虫、鼠、蛇等,对农业有益。
抛(páo):扔的意思。
靴(xuē):有长筒的鞋。
扭(niǔ()亮电灯:扭,转动电门的动作。
扯(chě)不上关系:就是拉不上关系。扯,拉的意思。
消耗(hào):耗,减损,消费。力量、精神、东西等因使用或者受损而渐渐减少。
测(cè)量:测,测量。用仪器确定温度、速度、长度、高度、时间等数值。
地窖(jiào):窖,收藏东西的地洞。如地窖。
盛(chéng):把东西放进去。还读“shèng”,如茂盛。
刨(báo)花:刨,刨子。刨木料时刨下来卷着的薄木头片。
摄氏度:摄氏温标的单位。纯水的冰点为0度,沸点为100度,0度和100度之间平均分成100份,每份表示1度。这种温标是瑞典天文学家摄尔修斯制定的。
竭(jié)力:竭,全部拿出。尽最大力量。
趋(qū)走:趋,赶,赶走。
嘶(sī)嘶:嘶,马叫。这里指刺猬身体发出的一种近似气体排出时的声音。
蜷(quán):身体弯曲收缩。
拎(līn):提着。
电筒(tǒng):手电筒。
干燥(zào):燥,缺少水分。没有水分或缺少水分。
究竟(jìng):竟,出人意料。究竟是毕竟、到底的意思。
难驯(xùn):驯,让动物驯服。难以让刺猬顺从。
畜(chù))生:多指牛马猪羊等家畜。“生”读轻声。这里指刺猬。
2.纠正以下容易误读的字音:
“傍(bàng)晚”的“傍”不要读成“p2ng”的音;
“当(dàng)天”“当(dāng)球玩”的“当”不要读成“dàng”的音;
“似(sì)乎”的“似”不要读成“shì”的音;
“兴趣(qù)”的“趣”不要读成“qū”的音;
“缩成一团”的“团”,“好玩”的“玩”,“整个”的“个”,都应读儿化。
3.注意“测”与“侧”,“窖”与“窑”,“燥”与“躁”,“驯”与“训”的区别。
4.大家说一说,刺猬是在什么情况下过冬的,有什么特点。把画下来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交流讨论(教师暂不做结论)。
(二)按“预习”要求,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明了刺猬是在什么情况下冬眠的和刺猬冬眠的特点。把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
1.用“一边读,一边想”,加上“一边画”的方法,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找出自然段的中心句,概括自然段段意(没有中心句,自己归纳)。
第1自然段:九月的一个傍晚,我在葡萄园发现了一只刺猬,决定带回去看它是怎样冬眠。
第2自然段:我把刺猬带回家。
第3自然段:当天晚上,刺猬喝了牛奶,吃了牛肉。
第4自然段:一本书中说,冬眠和四季扯不上关系。低温是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
第5自然段:动物进入冬眠,体温下降,生理机能也一同下降。
第6自然段:我用别的方法测验刺猬怎样冬眠。
第7自然段:刺猬要多吃东西来保持体温,竭力驱走冬眠。
第8自然段:气温降到七摄氏度,刺猬终于进入梦乡。
第9自然段:半个月后,刺猬睡得真甜。
第10自然段:第十三周,发现地上有一小滩水。
第11自然段:我断定刺猬撒了尿。端来的牛奶和牛肉也吃了。
第12自然段:每隔两三星期,刺猬会醒来一次,吃些牛奶、牛肉,然后继续大睡。
第13自然段:第二年三月,我把刺猬放到阳光照射的较温暖的车房里,它又活跃起来。
第14自然段:我把刺猬送回当初发现它的地方。
2.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划分结构段,归纳段意。
提示:作者写了一件观察刺猬怎样冬眠的事。是按事情的起因、发展和结束的顺序安排文章结构的。这样的文章,一般情况下,事情的发生和起因是文章的开头段(不限定一个自然段)。那中间部分就要看事情的发展变化,可分几个阶段,就是几个结构段了。通常看地点的转换或时间的推移来确定划分的标志。
按照这样的方法先自己分段,再小组讨论后解答:
第一段(第1、2自然段):我从葡萄园带回一只刺猬,看看它是怎样冬眠。
第二段(第3~8自然段):我仔细观察气温降到七摄氏度,刺猬进入冬眠。
第三段(第9~11自然段):我发现冬眠的刺猬,每隔两、三周醒来一次,进食、小便,然后继续入睡。
3.质疑问难:提出疑问后,学生和老师都可以讨论解答。以下词语注释,供课堂参考使用。
安然:平安,安安稳稳。
荡然无存:完全不存在的意思。荡然,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消失。
例行:按照惯例去做。
生理机能:身体内部各器官的作用及活动能力。如肺的呼吸,胃的消化,心脏的跳动和血液的循环等能力。
4.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进一步理解为什么有些动物要冬眠,作者在观察刺猬冬眠的过程中有哪些发现。
(二)进一步体会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介绍事物的好处。做一部分词语练习。
(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明确有些动物为什么要冬眠,了解作者在观察刺猬冬眠的过程中,有哪些发现。
三、教学过程
(一)带着以下问题默读课文,把课文中解答问题的句子找出来画上横线,然后说一说,共同明确答案。
1.有些动物为什么要冬眠?冬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课文中说:冬眠不是冬眠,和一年四季也扯不上关系。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作者在观察刺猬冬眠的过程中,发现当气温在十五摄氏度时,生理上有什么特点?降到十二摄氏度时,生理上又有什么特点?直到降到七摄氏度时,刺猬怎样了?以后又有哪些发现?
(第1题:一般地说,冬眠是动物在漫长的严冬,在不容易找到食物的季节中,减少体力消耗的一种自然现象。冬眠的主要原因是低温。
第2题:睡眠的原因不是低温,因此,冬眠不是一般的睡眠。冬眠是低温促成的。如果你在七月把动物放进冰箱里,它也会冬眠的,要知道,七月可是夏季。相反,就算是冬季,你把动物放到暖和的地方,也不会冬眠的。所以说,冬眠和一年四季扯不上关系。
第3题:气温在十五摄氏度时,刺猬的胃口还很好;气温降到十二摄氏度时,刺猬用多吃东西来保持体温;气温降到七摄氏度时,刺猬进入冬眠。以后,每隔两、三周醒来一次进食,小便;直到第二年三月,作者把刺猬放到比较温暖的车房里,阳光照射到它身上时才醒过来,结束冬眠。)
4.依据讨论和解答,按课文填空(“思考・练习”第3题)。最后议一议:按这样的顺序介绍刺猬冬眠有什么好处。
(好处是清楚地突出了“低温是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这一科学道理。)
(二)做词语练习(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选做)。
1.课文中有两句话,分别用了“即使”和“如故”两个词。按照你的理解,换上意思相同的词语,句子的意思不变,你看换什么词语合适?
①刺猬睡得真甜,我拿走细刨花,它也没有反应,我相信,即使把它拎起来,它也不会醒,至少不会立刻醒。
(就算)
②第三周开始,我检查竹篮,一切状况如故。
(照旧、依旧、跟原来一样)
2.区分近义词:
课文使用了“测量、测验”和“减少、减弱”两组近义词,找出它们的原句,看看测量什么,测验什么,减少什么,减弱什么,这几个词在近义范围内相互代替使用可不可以。
测量 刺猬体温(用尺子、容器、温度计等量具确定长度、体积、温度等数值。)
测验 刺猬冬眠(用仪器或其他办法检查验证成绩、状况,如测验数学,技术测验等。)
减少 体力消耗(从数量上减去一部分。)
减弱 生理机能(从气势、力量上变弱了。)
3.课文写刺猬冬眠,为什么用不同的“睡”形容?说一说。
大睡(睡得时间较长)
沉沉入睡(睡得深沉)
进入梦乡(睡得很熟)
睡得真甜(睡得很香)
(都是为了表现刺猬冬眠是深沉的。作者所以用了不同的形容“睡”的词语,是为了避免用词上的重复。)
4.试说一句话,用上其中一个形容睡的词语,再用其他形容睡的词语替换,看看可不可以。
5.为了说明刺猬在冬眠时生理机能减弱,作者用了数字的比较和变化的方法,增强了说服力。
①清醒时每分钟呼吸约五十次
冬眠时每分钟呼吸至少八
《冬眠》
【想一想】
1、什么是冬眠?动物冬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1)冬眠是一种自然现象。
(2)在漫长的冬季中,不容易找到食物,为了减少精力消耗,有的动物要冬眠。
(3)动物冬眠一般发生在冬季,但只是一般情况,其实与日月没有关系。
(4)低温是促成动物冬眠的主要原因。
2、刺猬怎样冬眠?作者对刺猬冬眠有什么新的发现?
提示:
(1)“直到有一天早晨,气温降到7摄氏度。……才听不到刺猬摆动身体发出的嘶嘶声了。他终于进入梦乡。”“半个月来,刺猬缩成一团,睡得真甜……我移走细刨花,她没有反应。我相信,即使把它拎起来,它也不会醒,至少不会立刻醒。”“这个冬季,地窖的气温一直很稳定,总是在8至10摄氏度之间。”
(2)“第三周开始……电筒的光突然照见地上有一小滩水……我断定这是它撒的袅。我立刻端来牛奶和牛肉,放在竹篮附近。第二天早上,发现牛奶和牛肉都不见了。”“每隔两三个星期,刺猬会醒过来一次……它会吃些牛奶和牛肉……然后继续大睡。”
【做一做】
1、探索冬眠
冬眠是动物对冬季不利的外部自然环境(如寒冷和食物不足)的一种适应。主要表现为不活动、体温下降和陷入昏睡状态。
常见于温带和寒带的无脊椎动物、两栖类(如青蛙)、爬行类中的许多哺乳动物,不同的动物冬眠的地点、方式、习性都不太一样,课文像我们介绍了刺猬冬眠的情况。
你可以查阅有关的资料了解更多动物冬眠的秘密;如果你有兴趣像作者一样自己观察一只小动物的冬眠,那么,也许你还会有新的发现。
【读一读】
阅读提示:
观察动物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啊!能够发现许多别人不知道的现象。无数的事实证明:科学就是在细致的观察中诞生的。法布尔是法国的'一位动物学家,他对昆虫特别有兴趣,观察了许多的昆虫,发现了许多昆虫的秘密,写成了一本著作《昆虫记》,《蝉和音乐》就是其中的一篇。
蝉的音乐
蝉是非常喜欢唱歌的。它翼后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的确,有种蝉,为了满足音乐的嗜好,牺牲了很多。因为有这种巨大的响板,使得生命器官都无处安置,只得把它们压紧到身体最小的角落里。当然了,要热心委身于音乐,那么只有缩小内部的器官,来安置乐器了。
但是不幸得很,它这样喜欢的音乐,对于别人,却完全不能引起兴趣。就是我也还没有发现它唱歌的目的。通常的猜想以为它是在叫喊同伴,然而事实明显,这个意见是错误的。
蝉与我比邻相守,到现在已有十五年了,每个夏天差不多有两个月之久,它们总不离我的视线,而歌声也不离我的耳畔。我通常都看见它们在筱悬木的柔枝上,排成一列,歌唱者和它的伴侣比肩而坐。吸管插到树皮里,动也不动地狂饮,夕阳西下,它们就沿着树枝用慢而且稳的脚步,寻找温暖的地方。无论在饮水或行动时,它们从未停止过歌唱。
所以这样看起来,它们并不是叫喊同伴,你想想看,如果你的同伴在你面前,你大概不会费掉整月的功夫叫喊他们吧!
其实,照我想,便是蝉自己也听不见所唱的歌曲。不过是想用这种强硬的方法,强迫他人去听而已。
它有非常清晰的视觉。它的五只眼睛,会告诉它左右以及上方有什么事情发生,只要看到有谁跑来,它会立刻停止歌唱,悄然飞去。然而喧哗却不足以惊扰它。你尽管站在它的背后讲话,吹哨子、拍手、撞石子。就是比这种声音更轻微,要是一只雀儿,虽然没有看见你,应当早已惊慌得飞走了。这镇静的蝉却仍然继续发声,好像没事儿人一样。
有一回,我借来两枝乡下人办喜事用的土铳,里面装满火药,就是最重要的喜庆事也只要用这么多。我将它放在门外的筱悬木树下。我们很小心的把窗打开,以防玻璃被震破。在头顶树枝上的蝉,看不见下面在于什么。
我们六个人等在下面,热心倾听头顶上的乐队会受到什么影响。“碰!”枪放出去,声如霹雷。
一点没有受到影响,它仍然继续歌唱。它既没有表现出一点儿惊慌扰乱之状,声音的质与量也没有一点轻微的改变。第二枪和第一枪一样,也没有发生影响。
我想,经过这次试验,我们可以确定,蝉是听不见的,好像一个极聋的聋子,它对自己所发的声音是一点也感觉不到的!
注:作者[法]J・H・法布尔,本文选自他的著作《昆虫记》,E书时空(www.eshunet.com/)
1、作者是怎样发现“蝉是听不见的,好像一个极聋的聋子”的?
2、你能想象出蝉为什么要歌唱吗?
阅读提示:
【写一写】
冬眠
同学们,你们一定没听说过人冬眠吧?那可是我刚入学时的一个“伟大创举”。
又是一个寒冷的星期一早晨,妈妈已做好早餐催了好几遍,可我总离不开那温暖的被窝。当妈妈说再不赶快起床上学就要迟到时,情急之下我便耍起赖来:“今天我冬眠,不去上学了”。“冬眠?”妈妈呆住了,“没听说过人也冬眠的,别闹了,快起来吧。”“青蛙、蛇都要冬眠,我为什么不能冬眠!”我可是理直气壮!“你知道它们是怎样冬眠的吗?”“知道啊,就是不吃不喝睡觉呗!昨晚的《动物世界》里不是有吗。”“那你……做得到吗?”妈妈也许是想让我知难而退,“除了不吃不喝,还不能看电视、看书,不能下床。”“上厕所可以吗?”妈妈被我弄得哭笑不得地说:“当然可以,但是……”“那就行!”不等妈妈说完,我就把头钻进了被窝。妈妈站了一会,我听到她打了个电话,然后对我说:“我帮你向老师帮请假了,你冬眠吧”。
不用上课躺在暖烘烘的被窝里睡大觉,我开始觉得很惬意,于是又小睡了一会。可再次醒来时,肚子就有点咕咕叫啦。无人说话又不能做别的,实在是无聊,但和妈妈的约定又不好意思推翻,只好这样呆在床上熬着。
大约到了十时左右,我又饿又闷,实在坚持不住了,就头重脚轻地下了床去找妈妈,同办公室的杨阿姨说妈妈出去办点事要等一会才能回来,她见我说话有气无力的.样子又没去上学便问是不是生病了。“没有,我只是饿了。”“那找点东西吃啊”杨阿姨好心地说,“要不我先给你钱,你自己去厂门口的小店买点什么吃。”“我在冬眠,不能吃东西。”杨阿姨惊奇地问起事情经过,当听我说她的办公室好象在转时,吓了一跳,连忙打电话联系我妈妈。
“妈妈,我不想冬眠了!”这是我见到妈妈说的第一句话……
妈妈说按时上学、遵守学校制度,和说话算数、遵守冬眠规则一样,也是一个孩子 的“诚信”表现。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逃过学。
评语:为赖床而“冬眠”的特殊经历,确实是小作者的“伟大创举”。情节生动有趣、行文自然流畅。在斗智斗勇的对话中,在真实细腻的心理活动中,一个聪颖、任性、守信的孩子和一个慈爱、讲理、睿智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
(辅导老师:王景娟)
课题 7.冬眠 课型 讲读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荡然无存、野性难驯”等25词语的意思。2、初步学会科普说明文的阅读方法,从事实中把握知识要点,了解动物冬眠的有关知识。领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准确生动地介绍科学知识的。3、学习作者根据认真观察的结果进行研究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科普说明文的阅读方法,从事实中把握知识要点,了解动物冬眠的有关知识。领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准确生动地介绍科学知识的。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科普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教时数 3 教具准备 小黑板
分课时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1、读通课文,自学生字新词。2、质疑问难 初知大意,3、初步学会科普说明文的阅读方法之一:从事实中把握知识要点,了解动物冬眠的有关知识。教学重点:初步学会科普说明文的阅读方法之一:从事实中把握知识要点,了解动物冬眠的有关知识。教学难点:从事实中把握知识要点,了解动物冬眠的有关知识。第二课时1、初步学会科普说明文的阅读方法之二:领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准确生动地介绍科学知识的。2、完成作业册部分作业。教学重点:领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准确生动地介绍科学知识的。教学难点:领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准确生动地介绍科学知识的。第三课时1、了解科普说明文的一般学法与写法2、学习作者根据认真观察的结果进行研究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根据认真观察的结果进行研究的科学态度。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根据认真观察的结果进行研究的科学态度。
分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回忆引入我们四年级学过的《会说话的灯》、《航天飞机》,这些都是什么类型的课文?这类课文有什么特点?以往我们是怎样学习这一类课文的?学生讨论,明确科普说明文是用通俗的语言向我们介绍科学知识的;学习这类科普说明文,重要的是学会阅读的方法。二、学习第三单元的“学习提示”。1、自读“学习提示”。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3、总结学习方法。A.要把握文章介绍的知识要点。B.要琢磨文章的词句怎样把科学介绍得准确、生动。三、初步感知1.出示课题《冬眠》。以前,你知道动物冬眠的哪些知识?2.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什么样叫冬眠?写了哪些关于“冬眠”的知识?造成动物冬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样?3.读通课文,思考上面的问题。四、研读课文1.这节课,我们主要是要完成第一项任务:把握课文介绍的知识要点。刚才有同学提了,什么样叫冬眠?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关于“冬眠”的知识等。下面请大家自由读并用笔把有关冬眠的知识要点,一一划下,并标上序号。(自由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可以一个人默读、小声读、也可找两三个人一起边读边讨论,不过得讲求实效。)2.集体交流:(1)什么是“冬眠”,读P46中间一段;(2)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3)刺猬冬眠的一些知识。(A、7摄氏度进入冬眠,之前大量进食以保持体温;B、进入冬眠,体温下降,其它生理机能也一同减弱;C、冬眠中,睡得很沉,每隔二三个星期会醒来一次,撒尿、进食,温度保持在8-10度。D、来年惊蛰时节,结束冬眠。) 3、引读课文有关冬眠知识要点的内容:冬眠是--但是--因此--动物进入冬眠,体温--举例来说--…………在整个冬眠过程中,每隔……(以读代讲,总结课文内容)五、掌握生字1. 用一分钟记生字。2. 听写“靴、窖、蛰、驯、刨”(一人听写在小黑板上)3. 交流、订正。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2.完成《作业本》上部分作业。3.读书收集有关动物冬眠资料。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根据意思定词。(小黑板)样子和原来一样 ( )完全不存在了。 ( )不容易使它顺服 ( )二、研读课文的写法。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介绍了冬眠的哪些知识?2.学生通过回忆,作答:(1)什么是“冬眠”;(2)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3)动作冬眠的一些知识。……3.问:如果课文光这么写好不好?为什么?(讨论得出:不好,枯燥乏味。而课文写得生动,有趣。)4.课文是怎样写这些知识介绍生动、有趣的?自读课文,你认为课文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5.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感悟。小组交流。6.组织集体交流:适当给予点拨、启发;适时组织朗读、评议和鼓励。A、课文是借助刺猬冬眠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把冬眠的有关知识讲清楚的。B、课文用“我决定把它带回家去,看看它怎样冬眠。”总起下文,引人入胜,因为一般人是不知道这方面的知识的。然后按“什么时候进入冬眠--怎样冬眠--什么时候结束冬眠”的顺序,分别写清楚,条理清晰。C、随机帮助出示:一般地说,它是动物在漫长的严冬,在不容易找到食物的季节中减少精力消耗的一种自然现象。但是,如果你在7月把动物放进冰箱里,它在那样的三伏天也会冬眠的。因此,低温是促成动物冬眠的主要原因。
体会科普说明文表述的严谨准确。(“一般地说”不排除三伏天进冰箱冬眠。“但是”表示转折,引出例外的情况。“一般地说”和“但是”这两种情况,推断出“因此”这个论点的论据。)D、比较,体会科普说明文采用数字使表达更准确有力。一只清醒的刺猬呼吸次数多,在冬眠时呼吸次数少,甚至会停止呼吸。一只清醒的刺猬心跳就变慢了。
一只清醒的刺猬每分钟呼吸50次,在冬眠的时候至多只呼吸8次,甚至平均每分钟只呼吸1次,而且常常一连几分钟完全停止呼吸。一只清醒的刺猬每分钟心跳200次,冬眠的时候减少到20次。
E、再读课文第二段,做《作业本》第4 题的填表作业。 独立做--全班汇报评价--修改订正三、巩固作业1、《作业本》第2、3题。2、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第4自然段的写法,用上“一般地说”、“但是”、“因此”等词语,把下面的知识点连成一段准确严密的说明文。青蛙的眼睛能准确判断活动的物体,却看不清静止的动物。青蛙能舌头捕捉空中一闪而过的害虫。放在青蛙眼前的死昆虫它不会吃。人们把死昆虫用线拴住,在青蛙面前一晃动,昆 修改栏
虫马上被青蛙吞食了。第三课时一、小结导入。小结上两节课的内容。二、深入探究。1、从课文看,作者是个怎样的人?重点引导读第六节到最后的内容。2、自由读课文,探究发现:细观察--地上有一小滩水;善分析--足迹,判断是尿,推测刺猬醒过,需进食;勤实验--立刻端来食物,第二天不见食物,而后反复验证,一直坚持整个冬眠过程。3、如果我们也有一只刺猬,通常会怎么做?我们可以从作者身上学到些什么?(学习作者认真研究的科学态度。)4、交流收集的有关动物冬眠的资料。三、课外延伸课外对自己身边的一种小动物(或植物)作仔细的观察,认真记录某一方面的习性(特点),再根据掌握的材料,学习课文的写法,写一篇小科普说明文。
教后随笔
[冬眠(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19 冬 眠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荡然无存、野性难驯”等词语的意思。
2、初步学会阅读介绍科学知识文章的方法:从事实中把握知识要点,了解有关动物冬眠的知识。
3、体会文章用词的确切与严密,体会数字在文中的作用。
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初步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阅读科普文章的方法,读懂文章中所介绍的知识要点。
难点:体会文章的词句怎样把科学知识介绍得准确、生动。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时间:2课时
板书预设:
把握知识要点 琢磨文章词句
什么叫冬眠?--自然现象
冬 什么时候冬眠?--漫长的严冬(低温)
眠 冬眠时的情况怎样? 列数字、举例、作比较等
什么时候结束冬眠--3月(惊蛰时节)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学习单元提示,了解动物冬眠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学习单元提示,揭示课题。
1、学习提示的第1句话。
我们在第七册第六单元《会说话的灯》、《航天飞机》等课文中已学过怎样阅读儿童科普文章,知道要想一想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科学知识,是怎样用生动的语言来写的,还要想想这些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今天要学的这个单元的文章也都是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在学习上有什么新要求呢?请同学们划出“学习提示”中的第一句话读读说说。
板书:把握知识要点,琢磨文章词句。
2、揭示课题。
(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冬眠》,看看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科学知识?是怎样把科学知识介绍得准确、生动的呢?
(2)从课题看,你推测课文会写些什么呢?
板书:什么叫冬眠?什么时候冬眠?冬眠时的情况怎样?什么时候结束冬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知识要点。
1、自由放声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想想词语意思,并质疑。
(1)重点正音:靴xuē 窑jiào 刨bào 拎līn 驯xùn
(2)重点字形指导:靴 窑
(3)重点字义检查:
状况如故(原来)--样子和原来一样。
荡然无存--完全不存在了。
野性难驯(使驯服)--野蛮的性情不容易驯服。
(4)质疑:生理机能?(放至深读时解释)
惊蛰时节?(二十四节气之一,3月上旬)
细刨花?洞穴?地窑?
2、再读课文,想想你从文中读懂了作者向我们介绍的哪些科学知识,请把要点记在书上。(提示:可以参照看课题时所提出来的问题来进行思考。)
3、交流,点拔:
(1)以“通过读课文,我知道了( )”的句式进行交流自己所知道的科学知识要点。并要求找出课文中的依据,并相应地指导读通读熟那些句子或段落。
(2)据生交流,师随机归纳,板书。
A、知道什么叫冬眠?指导读通第4自然段。
冬眠是一种自然现象。(就像雨后出彩虹,天要下雨等。)
冬眠是一种怎样的自然现象?(冬眠不是睡眠,和日历上的日月扯不上关系。一般地说,它是动物在漫长的严冬,在不容易找到食物的季节中减少精力消耗的一种自然现象。)练说,说熟练为止。
B、知道什么时候冬眠?(冬天、三伏天都可以,关键原因是要低湿,低到7度左右。
C、冬眠的特点呢?(体温下降,生理机能减弱,每隔两三个星期醒一次,撒尿,进食。)
D、什么时候结束冬眠?(3月,惊絷时节)
(穿插理解:哪些是生理机能?减弱表现在哪里?)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回答课后第1题的第(1)小题:
(在文中起总起作用,引出下文。下文分:(1)什么时候冬眠;(2)冬眠的特点;
(3)什么时候结束冬眠等三部分来说这个意思的?)
2、据此给文章分段。
(1)(2)║(3)--(8)║(9)--(12)║(13)--(15)║
3、说说各段的意思;完成课作6。
四、设疑结课
课文是怎样把这些科学知识介绍得准确、生动的呢?下节课重点研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进一步巩固动物冬眠的知识,深入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文字,把科学知识介绍得准确、生动;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一、复习“单元学习提示”。
1、上节课已经知道阅读科技文章时要抓住哪两个重点呢?
板书:把握知识要点,琢磨文章词句。
2、齐读单元提示第一句话。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文章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要点?(提示:看板书回答。)
4、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科学知识介绍得真实、准确、生动的呢?这是这节课要认真研究探讨的问题。
二、重点学习第四自然段。
1、作者是怎样把什么叫冬眠和动物什么时候冬眠这两个知识点介绍清楚的呢?请读读这段文字。
2、出示第4自然段的第2-4句。
(1)第2句:
A、“它”指什么?(冬眠)
B、缩句:冬眠是一种自然现象:
C、理解修饰语:
漫长的严冬,不容易找到食物的季节--冬眠的时间
减少精力消耗(联系第5自然段的内容理解)
D、熟读成诵。
(2)作者用了哪些词把动物冬眠的时间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以及动物冬眠主要原因介绍准确的呢?(引导找出并圈出“一般地说”、“但是”、“因此”。)
(3)想想这几个词语在这段话中所表达的意思和所起的作用。
(加上“一般地说”,说明这是一般情况,下面一句用“但是”转折,提出了特殊情况:动物并不是只有在严冬才会冬眠,放进冰箱因为周围温度低了,即使是三伏天,它也会冬眠。这里用上“一般地说”,判断更加准确、严密。第二句用了“因此”,是在一面“一般地说……但是……”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低温是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
(4)完成课作3。
(5)小结:这里用上“一般地说”、“但是”、“因此”等词把动物冬眠时间的一般情况、特殊情况以及引起冬眠的主要原因介绍得一清二楚。足见其用词非常准确,判断严密。
3、齐读第4自然段2-4句。
4、背诵这三句话。
三、重点学习第五自然段。
1、作者又是怎样把动物冬眠时的特点介绍准确、生动的呢?让我们一起学习第5自然段。
2、默读,思考:这段话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先概括后举例,多次采用列数字的方法,还采用比较的方法。)
3、填表:(课作4:先填“呼吸”和“心跳”这两格)
刺猬 冬眠前 冬眠时
体温
呼吸 50次/分钟 1-8次/分种,有时停止几分钟
心跳 200次/分钟 20次/分钟
饮食 降到12摄氏度
降到7摄氏度
4、你觉得作者用了这么多精确的数字来说明动物冬眠时,生理机能一同减弱有什么好处呢?
(用了数字,比较准确,通过对比,能更清楚地说明生理机能的减弱程度,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5、再读这一段,你觉得作者除了用列数字的方法使你感觉到知识点介绍得非常准确、形象外,这一段中还有哪些词用得也很准确?
(至多……甚至……而且常常……)
6、指导朗读这一段。
四、自读6--15自然段。
1、作者是怎样把刺猬冬眠每隔两三周要醒一次,撒尿、进食和结束冬眠时间的知识介绍准确、生动的呢?请自由读6--15自然段,继续完成课作4。
2、反馈交流第4题,看着所填写的数字,你有什么想法?
(1)用词准确; (2)观察仔细、认真。
3、再读6--15自然段,说说还有哪些词令你觉得作者用词非常准确?
(1)这小东西跟我还不熟……恐怕它也不肯让我把……测量体温。
A、“恐怕”什么意思?
B、这个词若删除,句子意思有什么变化?
(“恐怕:表示一种推测,而不是事实。若删除,就表示一种事实。)
(2)走近一看,我发现从……,我断定这是它撒的尿。
A、“断定”什么意思?
B、如果把“断定”改为“想”或“知道”等词好吗?为什么?
(“想、知道”等词语意不如“断定”来得肯定。而作者这里已经十分确信是刺猬撒的尿,所以还是用“断定”确切些。
C、这里作者是根据什么断定的?
(3)我相信,即使把它拎起来,它也不会醒,至少不会立刻醒。
(即使……也……至少)
(4)它似乎对饮食比睡眠更感兴趣……。
六、朗读全文,质疑。
1、朗读课文,针对课文内容再质疑、解疑。
2、再读课文,回答课后第1题第(3)小题:
(仔细观察,严谨的科学态度。)
3、小结:以后我们对事物感兴趣也一定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七、总结全文,小结方法。
1、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刺猬冬眠的特点。大家可以从地点、气温、样子、时间、作者的新发现等方面去概括。
2、我们还知道了读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时要注意两点:( ),所以我们写这类文章时,也要怎么做?
(把科学知识介绍清楚,还要注意琢磨用怎样的词句把科学知识介绍得更准确、生动。)
八、扩展延伸
1、“冬眠”一课的学习告一段落。大家一定联想到自己知道的有冬眠习性的动物,说一说有哪些(学生可以发言列举)。
2、可惜我们没有认真接触它们、观察研究它们,这不要紧。今天我们读了“冬眠”,应该受到启发。它的作者--德国的霍斯特斯特恩生动地介绍了动物冬眠的科学知识,特别有趣地描述了刺猬冬眠的全过程。不仅了解了刺猬冬眠的特点,还感受到作者认真观察、善于观察事物的科学态度,也了解到作者按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介绍事物的写作特点。希望同学们不断地向作者学习。
九、课外作业
1、观察与调查相结合,了解一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注意科学性。
2、推荐阅读:中国科技公众网 新年爱护动物杂谈 人类陌生的鲸鲨
乌鸦也是“右撇子” 射水捕食的猎手 森林里最快的舌头
夜晚出没的伞兵--北美飞鼠 会“轻功”的蜥蜴
海豚爱照镜子 动物也喜好音乐吗
[冬眠(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冬眠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阅读介绍科学知识文章的方法:从事实中把握知识要点,并了解怎样运用语言文字,把科学知识介绍得准确、生动。
2.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荡然无存、野性难驯”等25个词语。
3.了解动物冬眠的知识,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科学态度和方法,以及对动物的热爱之情。
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会阅读介绍科学知识文章的方法。
难点:由于文章篇幅较长,从时间的跨度上也较大:从九月一直写到第二年的三月,长达六、七个月的时间。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搞清事情的先后顺序以及每个阶段时间的长短。在阅读理解文章内容时要围绕:冬眠的原因,冬眠的条件,冬眠时,动物生理机能上的变化这三个主要问题来边读边想。最后达到让学生对本课所讲的冬眠知识进行有条理的总结这样较高的要求。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会说话的灯》、《航天飞机》是什么课文?这类课文有什么特点?
1、我们学习这类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重要的是学会阅读的方法。
2、齐读“学习提示”。(把握知识要点、琢磨介绍方法)
3、揭题。说说你对“冬眠”的了解。通过课文学习,还想了解一些什么?
二、自学课文,自己轻声读全文。
要求:
(1)通读全文,划出难以理解的词语,自学生字词。
(2) 《冬眠》讲什么?什么是冬眠? 造成冬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三、反馈交流
1、同桌互相帮助,解释不懂的词语。如果还有不懂提出,全班帮助。
2、《冬眠》讲什么?(写一只小刺猬冬眠的经过)指名说什么叫“冬眠”?请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解释。 (出示小黑板)
一般地说,它是动物在漫长的严冬,在不容易找到食物的季节中减少精力消耗的一种自然现象。(齐读了解)
四、分段。课文就是通过一只小刺猬的冬眠情况,让我们了解有关知识的。那这只小刺猬是哪来的呢?
1、“我决定把它带回家,看看它怎样冬眠” 根据这句,课文该介绍些什么?
-(刺猬什么时候冬眠?冬眠时怎样?什么时候结束冬眠?)
2、这句话在课文中起了什么作用?(引出下文)下文是分哪几个部分来说这个意思的?
3、按“准备观察--进入冬眠--观察发现--结束冬眠”的提示分段。交流分段结果和理由。
五、学习第二段。默读第二大段,思考我们从第二段中知道了哪些科学知识。
1、再次出示小黑板:一般地说,它(冬眠)是动物在漫长的严冬,在不容易找到食物的季节中减少精力消耗的一种自然现象。
(1)这句话写了几个要点,都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的?
(这句话有三个要点,①“漫长的严冬”,说明动物冬眠的时间,这个季节是“不容易找到食物的季节”。②为了度过这“漫长”的“不容易找到食物的季节”,某些动物为了生存,所以要进入“减少体力消耗”的冬眠。③因此,“一般地说”,冬眠是动物过冬的“一种自然现象”。)
(2)理解“一般地说”中的“一般”。出示字典中的解释:①一样;同样。 ②一种。 ③普通;通常。讨论,应取哪种解释,为什么?(这个问题应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理解,“一般为普通的,通常的。”也就是说,用上“一般地说”,说明既不是所有的动物,也不一定是在严寒的冬天。)
(3)用“不是……而是……”句式说说冬眠是什么,为什么说不是动物睡眠。为什么冬眠和日月扯不上关系。
(4)齐读第四自然段。研究 ‘但是”、“因此”在句群中的作用。( “但是”表示转折。这转折句和“一般地说”都构成“因此”这个结论的论据。)
(5)按课文填空: ____ 是促成动物冬眠的主要原因。
2、快速读第5自然段。填空:动物进入冬眠, ____,以适应周围的气温,其它生理机能也____。第一个空填“体温下降”;第二个空填“一同减弱”。)
(1)“生理机能“指什么?课文例举了哪些?”呼吸、体温、心跳“
(2)引导学生理解“体温下降”,然后开展讨论。
(动物进入冬眠,生理机能变化最主要的特点是体温下降,以适应周围的气温。体温降低,体内热量散发缓慢,可减少精力消耗。与此同时,其他生理机能也一同减弱。)
(3)读“举例来说……冬眠的时候减少到二十次”。
说一说你读完之后,明白了什么?(作者以刺猬为例,加以说明。①刺猬冬眠时呼吸从正常的每分钟约五十次减少为至多八次,有时只呼吸一次。②刺猬心跳每分钟从二百次减少为二十次。③作者运用具体数字说明生理机能减弱。)
(4)引导学生讨论作者运用“举例来说”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文章的前面,运用文字性的说明,讲到了动物冬眠的原因、条件、生理机能变化。这些学生读起来比较抽象难懂。后面作者运用了举例说明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把抽象难懂的定义或结论对照举例来弄明白,使文章通俗易懂。)
3、继续读第二段,看刺猬在什么温度条件下开始冬眠?(出示三个答案:15摄氏度、12摄氏度、7摄氏度)
(1) 气温降到7摄氏度,刺猬才开始冬眠。
(2) 用上“15摄氏度、12摄氏度、7摄氏度”说话
4、第二段哪些是作者的观察?哪些是他转述书上的知识?观察获得的与书上转述的有什么么共同点?《冬眠》是作者叙述观察刺猬冬眠情况的,为什么要用第4、5自然段转述书本上的知识?
(没有书本上的知识,只是一只刺渭的个例,结合书本上的知识,才得出低温是促成动物冬眠的结论。)
5、小结:本段主要讲了冬眠的原因是低温。在冬眠中,动物的体温下降,其它生理机能一同减弱。刺猬要在七摄氏度才开始进入冬眠。
六、自己读一读第三段。思考:作者在观察刺猬冬眠的过程中有哪些发现?
展开讨论
1、出示带有“即使……也”的句子。:
“我相信,即使把它拎起来,它也不会醒,至少不会立刻醒。”
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即使……也”的意思。(通过我拿走细刨花,它没有反应,说明刺猬沉睡的程度很深,“即使……也”进一步说明。)
2、出示“以后每隔两三个星期,刺猬会醒过来一次”。
联系上下文理解“每隔”的意思。读书,回答:每隔两三周醒来干什么?(刺猬冬眠从第三周开始,每隔两三周要醒一次,并会排尿和进食。)
3、看着这时的气温怎样?(一直很稳定,总在8至10摄氏度左右。)
4、小结。作者在观察刺猬冬眠的过程中有哪些发现?
(①沉睡的程度深。②每隔两三周醒一次,排尿,进食。③气温稳定。)
5、作者这一发现是怎样得来的?(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这是坚持认真仔细观察的结果。 观察细--地上有一小滩水;善分析--足迹,判定是尿,推想刺猬醒过,想进食;勤实验--立刻端来食物,第二天不见食物,而后反复验证。从而培养学生要学会观察,善于观察事物。)
6、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观察刺猬冬眠的经过和新发现。
七、自由读第四段。
这段讲什么?“荡然无存”、“野性难驯”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交情会荡然无存,又变得野性难驯的?(结束冬眠,恢复了它的生理机能。)
八、作者为什么不把小刺猬放在家里继续养着?(让学生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体味作者对野生动物的热爱之情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九、《冬眠》和《养花》、《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我们今后学《冬眠》一类的科普说明文,一般要抓住哪些学习? (写法不同:《冬眠》知识点正确,表达准确,常举例和数字说明。学习科普文要抓:讲述的知识点;说明的写作方法。)
十、作业设计
1、作业本练习,生字词语巩固
2、有余力的,学习第4自然段的写法,用“一般地说”“但是”“因此”等词语,把下面的文句连成一段准确严密的说明。
青蛙眼睛能准确判断活动的物体,却看不清静止的动物。
青蛙能用舌头捕捉空中一闪而过的害虫。放在青蛙眼前的死虫,它不会吃。
人们把死昆虫用线拴住,在青蛙面前一晃动,昆虫马上被青蛙吞食了。
3、探索冬眠:冬眠是动物对冬季不利的外部自然环境(如寒冷和食物不足)的一种适应。主要表现为不活动、体温下降和陷入昏睡状态。常见于温带和寒带的无脊椎动物、两栖类(如青蛙)、爬行类中的许多哺乳动物,不同的动物冬眠的地点、方式、习性都不太一样,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刺猬冬眠的情况。
你可以上网:去中国科技公众网查阅有关的资料了解更多动物冬眠的秘密,也许你还会有新的发现,并摘录一、二则。
4、推荐:观察动物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啊!能够发现许多别人不知道的现象。无数的事实证明:科学就是在细致的观察中诞生的。法布尔是法国的一位动物学家,他对昆虫特别有兴趣,观察了许多的昆虫,发现了许多昆虫的秘密,写成了一本著作《昆虫记》。
[《冬眠》(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课程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知野猫的性格特征和富有童趣的故事情节。
2、启发幼儿发现以及纠正故事中野猫所犯的错误,训练幼儿逆向思维和判断能力。
3、增进对我们的城市的认识和喜爱。
4、丰富词汇:问长问短。
教学准备:
1、幼儿对我们的城市有一定的认识。
2、多媒体课件《野猫的城市》。
3、图片:野猫、斑马、小鹿、花奶牛、大河马;磁铁。
4、句字卡片:城市是一个很疼的地方;城市是一个很痒的地方;城市是一个很重的地方。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熟悉、理解故事内容,从而发现故事中野猫犯的错误。
教学难点:启发幼儿纠正故事中的错误,训练幼儿逆向思维和判断能力。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引出活动主题。
1、师:今天有一位特殊的客人,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请它出来,好吗?(鼓掌)
2、教师出示头饰“猫”,问:它是谁?(猫)它可不是一只普通的猫,它是一只生活在城里的野猫,是一只会说话的野猫。双休日,它去了一趟森林,森林里的动物们都围着它要听它讲城市的事情。
二、完整欣赏故事一遍,初步熟悉故事的内容。
1、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要求幼儿认真聆听。
2、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野猫的城市)
故事里有谁?(野猫、斑马、小鹿、花奶牛、大河马,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动物图片)
动物们来看到城里的野猫来到了森林,它们是怎么样的?(丰富词汇:问长问短,出示相应的字卡)
三、分段欣赏故事,采用提问和议论的方式,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的情节,启发幼儿发现以及纠正故事中野猫所犯的错误。
师:野猫是怎样向动物们介绍城市的呢?听了野猫的介绍,动物们对城市有什么样的感觉呢?下面请小朋友认真地看动画画面,再仔细地听故事,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
1、欣赏故事第一段后,教师提问:
(1)野猫说城市有斑马线,对吗?那人们过马路时要走哪里?
(2)野猫讲的城市给斑马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出示相应的句卡,放在斑马图片的旁边)它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
(3)我们走斑马线时斑马线会疼吗?为什么?野猫这样介绍城市的斑马线对吗?假如是你,你会怎样介绍城市的斑马线呢?
(4)老师小结:城市里有斑马线,斑马线在马路上,当人们过马路时,就要在斑马线行走,城市是一个讲交通规则的地方。
2、欣赏故事第二段后提问:
(1)野猫说城市里有一种地图,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吗?(城市规划图)
(2)野猫讲的城市给花奶牛是什么样的感觉?(出示相应的句卡)它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
(3)那城市里的这些规划图有什么作用呢?假如是你,你会怎样介绍城市里的规划图呢?
(4)老师小结:城市很大,有规划图,按规划建设城市,这样会方便人们的生活。
3、欣赏故事第三段后提问:
(1)野猫讲的城市给河马是什么样的感觉?(出示相应的句卡)它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
(4)老师引导幼儿共同小结:故事中的野猫有点自以为是,用了自己以为很正确的比喻,来比划城市,因为它讲述比喻得不清楚,所以让森林里的动物觉得城市是一个很疼、很痒、很重的地方,动物们都不喜欢野猫的城市了。
五、组织幼儿讨论,启发幼儿解答森林里动物们的疑惑。
1、师:我们的城市真的是一个很疼、很痒、很重的地方吗?(不是)(故事的最后一段),请幼儿认真观看。
2、师:小朋友,如果你也从那辆汽车走下来,你想对森林里的动物说些什么?你说我们的城市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请小朋友们帮帮忙,告诉动物们正确的答案吧!
3、引导幼儿大胆地讲述,介绍城市里的各种设施。鼓励幼儿表达自己对城市的认识。这样能更贴近幼儿的生活,使每位幼儿自主地选择自己熟悉的方式去表达。
可以引导幼儿认识到城市还有不足的地方,比如人口拥挤、‘空气污染等,但不是野猫所说的那样。
六、幼儿画画表现我们的城市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我们的这个城市吗? 让我们把我们的城市画下来,装在大信封里,寄给森林里的小动物,邀请它们来城市里玩,好吗?
七、教师小结。
师:今天小朋友们学习了故事《野猫的城市》,也尝试帮助野猫清楚地向动物们介绍了我们的城市。我们一起把信寄出去吧!教师带幼儿出活动室。
附故事:野猫的城市
森林里住着许多动物,它们都没见过城市,很想知道城市是什么样的。
有一天,从城里来了一只野猫。动物们见了,一起围着问长问短,想请它说说城市的事。
野猫可得意啦。它摇晃着脑袋,东瞧瞧、西看看,然后皱着眉头说:“城市太大了,我怎么能用嘴巴讲清楚呢?”忽然,它拍拍脑门,“有了,让我来比划给你们看吧!”
野猫让斑马躺在地上。它告诉动物们,城市有很多马路,人们过马路要踩着斑马线走。接着,它就带领所有的动物从斑马的身上走了过去。斑马躺在地上觉得受不了,站起来踢踢脚,说:“看来城市是一个很疼的地方。”
野猫又叫小鹿驮着它,站到了花奶牛的身旁。它对动物们讲城市很大很大,有一种地图就象花奶牛身上的图案,这一块那一块表示不同的地方。野猫边说边用手指在花奶牛身上画来画去。花奶牛忍不住呵呵地笑着躲开它,说:“看了来城市是一个很痒的地方。”
野猫想了一想,又拍拍脑门说:“对了,城市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城市里的房子很高很高,”为了说明这点,它让大河马站在最底下,花奶牛站在大河马身上,斑马站在花奶牛身上,小鹿站在斑马身上,它自己又站在小鹿身上,大河马驮着这么重的东西,就咕哝着,“看来城市是个很重很重的地方。”
野猫讲的城市没人要听了,森林里的动物都不喜欢野猫的城市。
有一天,一辆城里来的汽车开进了森林,车上下来了许多小朋友。动物们远远望着他们,都在想一件事,“城市真的象野猫讲的那样吗?”
小朋友,如果你也从那辆汽车里走下来,你想对森林里的动物说些什么?你说我们的城市是什么样的呢?
中班教案了解谁在冬眠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冬天的喜爱之情和喜爱小动物、保护小动物的情感。
2、初步了解什么是冬眠,那些动物要冬眠。
3、培养幼儿清楚、大胆表达意思的能力和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4、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提前几天将已经冬眠的小乌龟带到班里,激发兴趣,请幼儿帮助查找小乌龟不吃不喝的原因。
2、几幅冬景的图片资料。
3、自录磁带。自制雪花及足够数量的白纸。
4、玩具熊、青蛙、蛇、刺猬,也可教师自制教具。一个大箱子做山洞。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和幼儿握手,表示友好。“哟,小朋友们的手都这么热乎,来来来,谁愿意给我暖和暖和?谢谢!”“周老师一到这个季节,手就冰凉。你们谁知道,现在
是什么季节呀?”
2、出示几幅冬景的图片。“昨天,老师特意拜访了冬爷爷,他还要我带回几张照片来给小朋友们看看。”
看过照片后请幼儿谈谈:你看到了什么?你喜欢冬天吗?(注意指导幼儿说话要完整。)
3、“下雪不仅好玩,还有很多好处呢,你知道吗?”引导幼儿了解下雪的好处:大雪会把空气中的灰尘带下来,把有害的细菌、昆虫冻死,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小麦有了这场雪当被子,就能安全地过冬,第二年冰雪一化,庄稼就不怕春旱了。
二、玩“雪”,体验冬天的快乐。
1、过渡:可惜的是,咱们济南今年冬天还没下一场雪呢。不过,冬爷爷送给我一场雪,你们看——
教师事先将“雪花”放在筐子里 ,举起筐子晃动,“雪花”就会飘落下来。
2、你想不想也来下雪?那我们先来做雪花。
教师教如何做雪花:两手拇指和食指捏住一张白纸的一角,一只手使劲往下撕,一片雪花就做好了。
请幼儿分小组学着老师的样子撕雪花,将撕好的雪花放在一起,师幼共同玩下雪的游戏。
三、导入“冬眠”主题,了解有关冬眠的知识。
1、过渡:嘘——我们得小声点,可不要吵醒了“宽宽”(小乌龟的名字)。来,我们坐下来安静一下,休息休息。
我们的宽宽正在干什么,谁愿意大声地告诉来听课的老师。
2、交流课下收集的有关冬眠的知识。
谁愿意给大家说说这些天你了解到哪些有关冬眠的知识?幼儿畅所欲言,对于不准确的知识,教师及时予以纠正;同时也要注意对幼儿的肯定、表扬,即时颁发小
博士奖章。(鼓励幼儿在众人面前大胆、大声地说话。)
3、游戏:谁在冬眠。
游戏玩法:(1)去“山洞”寻找谁在冬眠,将它抱出来并告诉大家:(我发现XX在冬眠。)
(2)听听小动物要对我们说些什么。
(3)结合动物们的话提问,了解、考察幼儿听懂了多少。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好习惯。
[page_break] (4)将小动物送回家,让它们继续冬眠。
小熊: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当你们发现我的时候,我正做
着一个美梦呢。我梦见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清清的小河,
鲜艳的花朵,还有唧唧喳喳的小鸟,他们都在向我招手,要
和我一起去爬山。嘘——千万别叫醒我,我要睡上整整一个
冬天。再见了,小朋友。
青蛙: 哎呀,是谁把我吵醒了,我还没睡够呢!什么?下雪了?我才不愿意玩雪呢,那多冷呀!我呀就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躲在洞里睡大觉,一直睡到春天。
对了,我的好朋友蜗牛妹妹、蝙蝠姐姐也要冬眠,你们就别去吵醒他们了,好吗?好了,我要继续睡觉去了,再见。
刺猬: 哎呀,小朋友,我没把你弄疼吧?真对不起,我正在睡觉,没看见你过来。你不知道吧,一到冬天,我就会躲在洞里睡觉,一直睡到冰雪融化,春暖花
开。到那时候,麻烦你们再来叫醒我,好吗?你们瞧,我都睁不开眼了,啊——我又困了,再见了,孩子们。
蛇: 怎么啦,是春姐姐来了吗?不对呀,树上还是光秃秃的,人们还穿着厚厚的棉衣呢。哦,原来是你们这些调皮鬼把我吵醒了,我正在冬眠呢。有的小朋
友会问:“你一冬天不吃东西会不会饿死?”呵呵,不会的。因为从夏天开始,我就在自己的身体里积累了许多营养,足够满足整个冬天的需要。谢谢小朋友对我
的关心。好了,我要回家睡觉了,祝你们冬天玩得愉快。BeyBey——
4、听了它们的话,你想对它们说些什么?
(你们好好冬眠吧,我们不再吵醒你们了;春天到来时,我会
去叫醒你们的;冬天多么好玩呀,你们光睡觉,真可惜……)
四、活动延伸
小熊、青蛙、蛇、蜗牛、蝙蝠、刺猬都回家冬眠了,没有欣赏到冬爷爷带给我们的礼物,真可惜。那其他小动物呢?小羊、小兔、小燕子,它们是怎样过
冬的呢?谁愿意帮我找到答案?(激发幼儿继续探究知识的欲望。)
五、扫“雪”,结束活动。
下雪虽然好玩,但也给我们带来许多麻烦。尤其是我们小朋友,走在雪地上最容易摔倒,那该怎么办呢?(大家一齐来扫雪,结束活动。)
【教后反思】
说实话,上课之前我心里一点谱都没有,幼儿园的`课程整合难住了我。刚开始备课时,我就想着这节课可以整合些什么,语言?艺术?社会?健康?科学?怎
么想怎么觉着牵强,干脆不想了,于是把思路放在了该如何设计能淡化上课痕迹,能吸引孩子,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上。
从课堂效果来看,我认为这几个地方设计得不错。
1、和幼儿握手、谈话导入,自然、亲切。孩子都喜欢和老师握手,愿意告诉老师自己的小手是热乎乎的,注意力一下子都集中过来,通过谈话,很自然地进入
了“冬”的话题。
2、制造雪景,创设情境。没想到课前我用碎纸机制造的雪花也营造出了童话一般的情境。当“雪花”飘落下来时,我看到了孩子们对冬的喜爱与向往,连我也
想随雪花飞舞。这一环节的设计,很好的达到了我的预期目标——激发幼儿对冬季的喜爱之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游戏“谁在冬眠”使幼儿初步了解了有关冬眠的知识。在这个游戏中,幼儿通过找动物,听小动物的话,回答问题,初步了解了有关冬眠的知识。通过小动
物的话来告诉幼儿冬眠的知识,孩子很感兴趣,因此在听的时候就格外用心,培养了幼儿认真倾听的好习惯;通过回答问题进一步巩固了听到的内容,又训练了幼
儿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说话要完整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4、以“扫雪”结束活动,渗透劳动及公德教育。
这堂课虽然很吸引孩子,但感觉让幼儿动动手、动动身的地方
太少,也有设计欠妥之处。
1、教幼儿撕雪花这一环节,孩子们并没有真正动起来。于鸿雁老师说得好,这一环节完全可以让幼儿自己去探究,想想老师的雪花是用什么做出来的?是怎样
做出来的?这样孩子会更感兴趣。让幼儿自主探究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由此我想到,新课程理念不是光嘴上说说就可以的,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做到努力体现
,这是我今后需要加强的。
2、“谁在冬眠”的游戏设计时考虑得不够周全。游戏中的山洞过于简陋,几位冬眠的小动物一次次被打扰,有背初衷。山洞可以用大纸箱多做几个,小动物们
可以分别睡在里面,幼儿可以都去钻钻山洞,去寻找冬眠的小动物,然后向其他小朋友说说自己的发现。这样一来,幼儿都有了参与的机会,气氛会更活跃一些。
3、玩雪、游戏和自录磁带中如能有背景音乐,效果会更理想。
hibernation is more than sleep. it is a very deep sleep. the animal's temperature drops to just over zero centigrade, and its heart beats very slowly. people who find hibernating animals asleep often think that they are dead: the body feels very cold, and the creature may breathe only once every five minutes. a hibernating animal cannot feel any pain. you can touch it, or even pull its tail, without causing it to move or wake up. in its hibernating state it can even live in a poisonous atmosphere for a long time without any ill effect.
hibernating in this way, the animal can sleep all through the winter. you might wonder how it manages to live without eating for so many months. the answer lies in two facts. the first is that it has stored supplies of fat in its body during the summer and autumn. the seco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main use the body makes or rood――to supply the energy for movement. we have seen that hibernating animal reduces movement to far below the ordinary level. even the movements or the heart and lungs are greatly reduced. the animal hardly makes any movement, hardly use any energy, and hardly needs any rood.
some animals, including some bears only hair hibernate. that is to say, they sleep during the winter, but their sleep is not deep and their body temperature does not drop, as they are warm blooded animals. in the antumn the bear eats and eats and becomes very rat. his hair grows longer. soon he has a thick covering or rat and fur. in november he rinds a place to lie down and goes to sleep. on warm winter days he may think spring has arrived;he gets up and wa
“冬眠”英语作文译文:
冬眠不仅仅是睡眠,而是一种沉睡。动物的体温降到刚好在零摄氏度以上,心脏跳动非常缓慢。人们看到处于冬眠状态的动物,常常以为它们是死的:身体摸上去冰凉,可能每5分钟才呼吸一次。冬眠的动物感觉不到任何疼痛。你可以摸它,拉它的尾巴,也不能使它动一动或醒过来。当它处于冬眠状态时,甚至可以长时间地生活在有毒空气中而无任何不良后果。
用这样的方式越冬,动物可以睡过整个冬天。你或许会觉得奇怪,它好几个月不吃东西,怎么活过来的呢?可以从两方面的事实中得到答案。第一,在夏秋季节,动物体内储存大量的脂肪。第一是与食物对身体的主要用途,即食物供给身体活动所需的能量有关。我们已经知道,冬眠的动物把活动量减少到大大低于一般的水平。甚至心肺的活动量也大大减少了。冬眠的动物几乎没有什么活动,几乎也不消耗什么能量。因此它也几乎不需要什么食物。
有些动物,包括有些熊,只是半冬眠。就是说,每到冬天它就睡觉,不过他们睡得不那么沉,因为他们属温血运动,所以体温不下降。在秋天,熊吃了又吃长得真是肥极了。它身上的毛也长得更长了,很快全身就包满了一层厚厚的脂肪和毛。到了11月,它找个地方躺下睡觉了。在冬天暖和的日子里,它可能以为春天已经来到了,便起来四处走走,当它看到地上积雪仍然很厚时,它很快又去睡了。
和冬眠捉迷藏
冬天来了,树木凋零,野草枯黄,大自然那一片萧瑟景象。许多动物都销声匿迹了,它们好像在和冬天捉迷藏,可是有谁知道动物们都躲到那里去了呢?
找地方躲起来当冬天来到时,蚊子、苍蝇躲到了阴暗的角落、树洞、地窖等第方,温带地区的蚊子在洞穴中过冬,利用体内贮存的脂肪来维持生活。雌蚊子在洞穴里呆上几个月,到天暖才开始繁殖和活动。蜜蜂则守在自己建的巢穴中。
蟋蟀到那里去了呢?蟋蟀躲进了自己建造的底下巢穴。10月末寒气开始袭人时,蟋蟀才开始动手建造自己的巢穴。洞穴常在草叶的下面。蟋蟀用前足扒开土壤,并用大牙,咬去较大的石块,也用强有力的后足蹬踏土地,将尘土推到后面。洞口一般有两寸多深,宽也就像人的一个手指头那样。隧道按照地形的情况和性质,或是弯曲,或是垂直。随天气的变冷,蟋蟀还会把洞加深。
蟑螂躲进碗橱、衣橱、书橱或地板缝隙里,产卵于卵鞘内静静等待着春天的来临。
蜗牛在枯叶间墙角下、石缝中、树洞里找到了舒适的“避寒所”。它们将身体蜷缩在螺旋式的壳里,还分泌出一种黏质凝成的膜,将洞口封闭起来,只留出一个空洞来呼吸。
寒冷也影响了蜘蛛的活动,许多蜘蛛都蛰伏在洞里。有种叫蝗蜘蛛,冬天躲进洞穴,还用自己吐出来的丝,混合泥土,将洞口封起来,低御寒冷。有的蜘蛛吐出来的丝织成一个袋子,粘附在岩石底下,自己躲在里面,蛰伏着不动。
昏昏睡大觉动物在不同的避寒所,昏昏的休眠。因为冬眠可以抵御寒冷的.侵袭,克服食物缺少的困难,这是许多动物过冬的一种方法。
动物的休眠同睡觉不同。睡觉是动物消除疲劳的需要,时间短;而休眠是动物适应不良环境的一种生理现象,时间长。
在冬眠中,大多数动物既不取食,也不运动,像在熟睡似的,新陈代谢变慢了,呼吸也很微弱,几乎可以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这对动物保存自己的种族有重要的作用。
埋在淤泥里过冬。人们从泥里把它挖出来,还以为死的,其实,它是在冬眠呢!泥鳅、鳗鲡也是钻进水底淤泥中过冬的。
冬天,青蛙和蟾蜍躲在地洞或树洞里。它们就不吃不动,一直睡到了春天,才苏醒过来。
蛇到了冬天,也藏匿到泥地里去休息了。蜥蜴躲到石头下面,在枯叶丛中或者树洞中休眠。陆龟躲进洞穴,水龟深藏在河边洞穴里休眠。当第二年惊蛰以后,它们就会苏醒活跃起来。
特殊动物的冬眠有的动物冬天需要冬眠。大黑熊到了严冬季节,都躲进了树洞里睡大觉,饿了就用舌头舔舔那富有营养的熊掌;蛇和蟾蜍都钻迸洞穴里,不吃不喝,一动不动地呆在里面。它们直到来年惊蛰以后,天气暖和了才出洞活动。鸟类中的个别种类也有冬眠现象,这种情况可能不为广大青少年所注意,现在向你们介绍一种叫白胸秧鸡的鸟。白胸秧鸡又叫苦恶鸟,这是根据它的叫声而得名的。它广泛分布在长江以南各省,上体黑色,面部及下体白色。属于小型涉禽鸟。平时多栖息于沼泽、池塘、稻田附近的灌木丛、小竹林等地,啄食动物性食物。清晨和傍晚常能听到它们的鸣叫,在繁殖季节,从早到晚几乎都可听到叫声。每年4月初,开始在灌木丛和芦苇丛中营巢。每年产2窝,每窝3―9枚卵不等,卵壳土白色或土黄色,上面带有褐色斑点。孵卵由雌雄鸟共同担任。入秋以后,秧鸡结束了繁殖生活,幼鸟已经长大,可以独立生活了,这时,它们的活动反而更加频繁,每天不知疲劳地四处寻找食物,好象从不知道饱似的,只吃得个个膘肥体胖,甚至飞起来也觉有些吃力,难怪有的人专在这个时候去捕捉秧鸡食用,肉味肥嫩,视为佳肴。初冬季节就要到了,天气逐渐变冷,胖乎乎的秧鸡个个急于选择干燥的石洞或泥洞,钻到里面冬眠了。秧鸡在洞里不吃不动,或很少活动,呼吸次数减少,血液循环减慢,新陈代谢减弱,尽可能减少消耗体内的营养物质,凭借贮存的脂肪来维持生命。春风赶走了严寒的冬天,小草发出嫩芽,昆虫开始活动了,秧鸡在洞中逐渐苏醒,它慢慢地走出来。经过3个月的冬眠,身体虚弱多了,走起路来都有些摇晃,不能飞行,视力也很模糊,它们当务之急是增加营养,吞吃大量食物以强壮身体。一个星期过后,体力得到了恢复,能够正常飞翔,到处又可听到它的叫声。
幼儿园大班美术谁在冬眠教案
一、活动目标
1、对冬眠的小动物感兴趣,萌发喜欢小动物的情感。
2、通过绘画学习,能画出冬眠动物睡眠时的突出特征。
3、了解冬眠动物的特征。
二、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幼儿对部分需要冬眠的动物有所了解,了解冬眠的含义。
2、冬眠动物的相关图片;教师范画“谁在冬眠”背景图;彩笔若干。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冬眠的小动物。
(1)教师激发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回答问题。
师:你知道的冬眠小动物有哪些?
(2)讨论:什么是冬眠?有的小动物为什么需要冬眠?
(3)教师小结“动物的冬眠”。
2、出示冬眠动物图片,让幼儿了解冬眠动物的.特征。
(1)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中的小动物冬眠的特征。
(2)讨论:为什么小动物冬眠的姿势要那样?
3、出示“谁在冬眠”背景图,引导幼儿构思。
(1)教师提出要求,让幼儿将冬眠的动物图片贴到背景图的正确位置上。
(2)师幼共同检查。
4、教师提出绘画要求,请幼儿构图绘画。
(1)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2)重点:让幼儿绘画冬眠动物的睡眠特征。
5、分享交流作品。
四、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五、活动延伸
可以将自己绘画的冬眠动物剪下来,布置一个冬季主题墙中
幼儿园大班教案《动物冬眠》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小动物过冬的方式,如南飞、搬家、冬眠等。
2、有积极探索动物冬眠活动的兴趣。
3、学习词汇:冬眠、贮存。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动物冬眠的不同方式。
难点:积极探索动物是怎样过冬。
活动准备
1、冬季背景图一幅,画有地洞、树洞等。.
2、冬季人们着装及活动。
3、各种动物贴绒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幼儿与幼儿,幼儿与老师谈谈人们怎样过冬?
提问:现在是什么季节?天气怎么样?天冷了,你是怎样过的?人们是怎样御寒的?
小结:天冷了,人们采取各种方式来防寒保暖,动物们也是这样,让我们来了解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二、幼儿观察冬季图画,说说它们过冬的方式怎样。
提问:兔子、乌龟、小刺猬、松鼠、蚂蚁它们是怎样过冬的?小燕子又到哪里去了?启发幼儿说出兔子身上的毛加厚了,乌龟正缩着脖子睡大觉,一个冬不吃不喝,冬眠呢!刺猬缩成一个大刺球,小燕子飞到南方去了。
三、幼儿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四、小结:动物很聪明,它们为了能生活下去,都有自己度过寒冷冬天的方式,有的用换皮毛的方式,有的用冬眠的方式,有的用贮存粮食的方式,还有的飞到温暖的地方去过冬。
五、丰富词汇:冬眠、贮存。
六、出示贴满各种动物的绒板,幼儿自己分一分,哪些动物是冬眠方式过冬,哪些动物是贮存方式过冬。
七、活动延伸:送小动物过冬
幼儿把过冬的不同方式的动物送到不同的地方去,送到冬季的背景图中,如:刺猬、蛇冬眠,蚂蚁、蜜蜂等贮存粮食过冬。
教育幼儿学会关心、爱护动物。
教学反思
这节课通过幼儿了解动物过冬的方式,其实动物也很聪明,为了能生活下去,不让自己饿死、冻死,都有度过寒冬的方式,还丰富了词汇。让幼儿更懂得怎样去爱护动物。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让幼儿观察一些事物,多了解一些科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