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数乘分数》练习课教学反思(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不同)

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的《一个数乘分数》练习课教学反思(共含15篇),供大家阅读。

篇1:《一个数乘分数》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学习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不完全相同,需要加以扩展。计算方法上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推导过程比较复杂,学生较难理解。它也是今后学习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所以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点。教材编排重视学生全面参与教学过程,扶放结合。理解意义和方法时,都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围绕教学重点,以探究为主线组织课堂学习过程。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探究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学生原有的基础是已经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了计算方法。同时需要对分数的意义有较熟练的口述基础。教学过程中学生遇到的困难是:对于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学生在接下去的练习过程中常常会出错,不能将它与一个数的几倍等同起来,(其实只要用学生熟知的倍数关系来理解容易多了)。意义上的理解比方法上的沟通要难得多。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对分数乘法有了一定认识,所以,本课教学中继续让学生讨论、交流、试做,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探究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本节课主要收获有一下几点:

1、学生探究能力得到发展。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大胆提出猜想。教学中的结论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发现,学生的思路有些出乎老师的意外,有些怪异、又有道理,多好的思维方式,可见老师不必包办太多。放手让学生大胆的去探究,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拓展,探究能力得到发展。

2、教师起组织、引导作用。

课堂上学生唱“主角”老师只是一个“配角”,把时间和空间都留给学生进行思考、探究、交流,关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思维等方面,也许有的同学一时想不出,但毕竟他在参与。

3、学生发展性领域得到拓展。

这节课学生花在探究上的时间较多,老师授课的时间很少。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长,学生听课的时间短。但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不仅自己推导出结论,而且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这个结论,所以对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综合应用知识方面都得到发展。

4、本节课存在的问题

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去巡视会发现,发言的机会往往被好学生抢去,个别学困生在探究过程中,发言机会较少。在探究过程中要更好地发挥好生的作用:培养好学生不仅自己会学,还要帮助身边的同学,让每个同学在有限的时间里,都有所提高。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学生的发展性领域得到拓展,而知识训练所用的时间相对较少,所以,练习的形式、内容,老师都必须精心、合理的设计,以保证做到“事半功倍”。

篇2:《一个数乘分数》教学反思

《一个数乘分数》的教学重点是巩固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算理与法则。

在教学实践中继续采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帮助学生达成以上两个教学目标,通过前面几节课和今天的练习课让学生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比较够深刻。因此,我认为在整个的教学中可分为三个层次:

一、引导学生通过用图形表示分数的意义,再用算式表示图形,深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感知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二、以1/5×1/4为例,让学生先解释算式的意义,然后用图形表示这个意义,最后再根据图形表示出算式的计算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的过程让学生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体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三、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独立完成教材中的“试一试”,进一步达成以上目标,并为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积累认知。可以说整体教学的效果还好。

纵观教材,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也有不同的层次,数形结合能帮助学生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在本学期的分数乘分数中是利用直观的几何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道理;我们还将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的问题;使用的图形越来越简约体现了教材对数形结合思想渗透的一个过程。

数形结合的过程不是简单的抽象变为直观的过程,而是抽象变为直观之后,在从直观变为抽象的一个过程,也就是要将“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两个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完整的让学生经历数与形之间的“互动”,才能使他们感知“数形结合”,才能使他们能在解决问题时自觉地应用“数形结合”的方法。

篇3:《一个数乘分数》教学反思

前几天,我教学了“一个数乘分数”一课。我的自评是:很失败,教学任务根本没有完成。说实话,学生的当堂表现让我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无奈。今天,在我市举行的数学课例研讨会上,又聆听了两位优秀教师执教这课,受益匪浅。重新打开自己的教学设计,回忆自己的课堂教学,有一些反思,现整理如下:

一、由于学具材料的选择失误,导致了教学难点不能更好地理解。

由于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道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不是很容易,所以教材中利用图形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在教学实践中,我也始终本着“让学生在亲身活动中感受数学”这一教学理念,为学生准备了长方形纸,照着书本,按步就班的安排了大量的“折一折,涂一涂”的操作活动,力求把抽象的、较复杂的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用“折纸”这一直观动作进行反映。但课堂上学生“折”的表现让我大失所望,40学生当中,只有几名好学生能利用手中的长方形纸表示出“1/4的1/2,1/4的2/3”,其他学生好像钻到云雾里去了。为什么呢?我当时只是愤慨:还是学生的水平不行!我反丝思自己的教学,再次备课再次教学。从1/4米长上做文章,给学生提供的是1米长的条形纸,让学生很容易地从“长度”上考虑问题,迅速折出了1米的1/4的1/2,而我只是照本宣科,给学生提供了“长方形”纸,使部分学生的直观感觉受到了“面”的干扰,于是便出现了很多学生的“不知其所以然”。如果在课前也能潜心研究教材,就不会出现选择上的失误,更不会导致课堂教学中的“无奈”了。

二、准备的不充分,致使教学环节的遗忘,影响了课堂的整体效果。

在前一次课中我遗忘了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这一环节。在今天的教学安排上,首先采用“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用图形表示分数的意义,再用算式表示图形,深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感知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这一部分的设计为后面计算方法的探究积累了认知,可以说整体教学的.效果极好。 而我在教学中由于自己的不重视,造成了学生对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缺乏清楚的认识,从而导致在“动手操作,探究算理”这一环节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也没能将教学任务落到实处的惨状,确实惭愧。

三、困惑之处:让学生充分体验还是落实基础知识?

无论是前一次的课,还是今天的教学,有一个共同点是:初步让学生通过折纸活动感受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因此,我们整节课大量的时间都放在了学生“折一折、涂一涂”的直观感受上,最后整节课没有进行法则的应用练习,只是对本课匆匆进行了总结(张玲老师的课甚至没有法则的总结)。从时间的分配上来说,后面的巩固与练习时间几乎没有,学生对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到底做的怎样我们并不了解,按常规本节课并没有完成教学计划(我在教案的后面还有一些练习未完成),这一现象不禁使我想到:现在的课堂评价更注重的是怎样让孩子们参与学习的过程,如何让孩子们在探索中学习,对于知识点是否落实,怎样去落实好像被冷落了许多。如果我们让学生停下探究的脚步参与练习,这恐怕不太合适;如果我们让学生不停地去探究,而不管知识落实情况,可能也不够恰当。

篇4:《一个数乘分数》教学反思

《一个数乘分数》教学反思

在教学了“一个数乘分数”一课。反思自己的教学,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学生的动手活动不具备实效性。

由于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道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不是很容易,所以教材中利用图形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在上新课之前,自己也是心里在想着怎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算法,希望通过折一折的方法能帮助学生来理解。在教学实践中,我也始终本着“让学生在亲身活动中感受数学”这一教学理念,让学生准备了长方形纸,照着书本,按步就班的安排了大量的“折一折,涂一涂”的操作活动,力求把抽象的、较复杂的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用“折纸”这一直观动作进行反映。但课堂上学生“折”的表现让我大失所望,53名学生当中,只有十几名好学生能利用手中的长方形纸表示出“1/4的1/2,1/4的2/3”,其他学生好像钻到云雾里去了。根本不知道拿这张长方形的纸有什么作用。只有我利用自己手中的纸来演示,估计有的学生还是云里雾里。

二、教学中有点慌乱,影响了课堂的整体效果。

在课的开始,通过复习一个数乘整数为学习今天的知识作好准备,接下来就是出示例题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及方法,还有就是巩固练习。虽然这些环节都在,可是自己明显地感觉在教学有些慌,学生的主动没有得到体现,都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老师怎样说学生怎样做,虽然学生最后能够计算一个数乘分数,但是自己认为学生只是知道方法,并没有真正理解这个算理。

篇5:一个数乘分数

教学设计点评

这节课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此在教学设计上切忌结论式的教学,充分利用这节课的内容,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各种能力。教学设计中重视学生全面参与教学过程,教师注意扶放结合。总结意义和法则的结论时,都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使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探究活动

动手制作

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它的 的 ;再用一张正方形纸折出它的 ,并将得到的结果涂上绿色(想一想有没有不同的方法)。然后算一算计算结果是否与折出的结果一致。

活动目的

通过折纸游戏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活动准备

一张长方形白纸,一盒水彩笔

活动过程

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它的 的 ;再用一张正方形纸折出它的 ,并将得到的结果涂上绿色(想一想有没有不同的方法).然后算一算计算结果是否与折出的结果一致.

小时耕地 公顷, 小时耕地 公顷.

篇6:一个数乘分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上)第三单元p45-46例

4、例5和“练一练”、练习九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例题的直观操作,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初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进行分析、观察、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初步的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

3、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熟练掌握分数乘分数的算法。

教学准备:

(教具)小黑板(学具)长方形制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25的2/5是多少? 2.3的5/9是多少?

指名口答

小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创设情境:小明和小强是好朋友,小明到小强家去做客。小强请小明吃西瓜,他先切了一半留给爸爸妈妈,小强又切了西瓜的一半的一半给小明。请问:小明吃了整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指名口答,列出1/2*1/2 顺势揭题:分数乘分数

二、探究

1、例4教学

学生观察后提问:

(1)涂色部分各是长方形的几分之几?(2)画斜线部分各是1/2的几分之几?

(画斜线部分各占1/2的1/

4、3/4,把1/2看做一个整体后理解它的1/

4、3/4)(3)提问: 1/2的1/

4、1/2的3/4分别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你能列算式并看图写出结果吗?(学生观察可得出1/

8、3/8,并列出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出: 1/2*1/4=1/8 1/2*3/4=3/8 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这里的一个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引导:观察上面的两个分数乘分数的'算式,你能猜想下分数乘分数应该怎么计算呢?

2、教学例5 到底是不是这样算,我们再举个例子看看.(1)请同学拿出一张画好2/3阴影的纸片,教师出示2/3*1/5=, 要求:请学生在另一张画好2/3阴影的纸上用画斜线的方法表示计算结果,再填空.交流分数乘法算式的意义:积是怎么得到的?(学生:2/3*1/5=()就是求2/3的1/5是多少.)(2)请同学们在另一张画好2/3阴影的纸上用画斜线的方法表示出2/3*4/5=()的计算结果,再填空.交流分数乘法算式的意义:积是怎么得到的?(学生:2/3*4/5=()就是求2/3的4/5是多少.)(3)引导:观察例

4、例5中得出的4个分数乘分数的式子,你发现积的分子、分母与两个因数的分子、分母各有什么关系?在小组里交流。

小结:分数和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3、教学“试一试”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46页,完成试一试的最上面部分,你能先约分再计算吗?教师同时出示小黑板。

明确: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要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出结果。

(2)出示小黑板,我们前两堂课学习了整数和分数相乘,那么这样的题目能不能用分数乘分数的方法计算呢?

请同学们思考后在试一试中完成。

引导:分数和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分数乘分数相乘吗?为什么?(学生:可以把整数看作分母为1的假分数。)

说明:整数乘分数其实就是分数乘分数的一种特殊情况。(3)简化计算

其实在我们实际的计算中,不需要这样子计算的。教师小黑板出示两道用简化计算的式子。提问:你发现这两道题的计算比以前的计算,简便在哪?(4)计算练习

请同学在书上完成第46页练一练,注意简化计算的方法,教师巡视,再请四位同学上台板演。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九第1题

请同学思考后,先在图中表示出来,再列示计算。

引导:求1/3小时耕地多少公顷就是求1/2的1/3是多少.求2/3小时耕地多少公顷就是求1/2的2/3是多少.2、练习九第3题(改错)

出示小黑板,在书上两题的基础上再补充两题。提问:每一道题都错在哪里?

3、练习九第4题(算一算,比一比)学生计算左边两组题

引导得出:整数与分数分数相乘时,可以把整数与分数的分母先约分,再相乘。学生计算右边两组题

引导得出:分数乘法的计算和分数加法的计算不同,不能混淆。

四、课堂总结

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请学生谈谈。五,课堂作业

(1)练习九第2题的下面四个题目。(2)练习九第5题

篇7:一个数乘分数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分数乘分数》一课是浙江省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分数整数、整数乘分数,理解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后进行学习的。分数乘法在掌握了法则以后,计算并不复杂,因此在本节课中我们力图体现“让学生自己提出、验证计算方法,培养探究问题能力,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总体思路。

一、充分开放教学过程,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整节课设计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提供了学生充分参与的机会。引入阶段,在情景的支持下让学生自己提出并确定学习、研究的材料;展开阶段,分两个层次让学生提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独立思考、合作研究来展示、证明自己的计算方法,使研究过程体现开放与自主,努力营造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交流与发展。

二、充分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与联系,使学生经历学习过程

《分数乘分数》一课,从情景入手,把较复杂的“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设计成用学生自己创造的方法来展示和验证,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获得和理解计算方法。课堂的“展开”阶段,从解决“几分之一与几分之一相乘”到“两个一般分数相乘”,力图体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探究过程。使学生在“探究算法——操作验证——交流评价——法则统整”等的一系列活动中经历“分数乘分数”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感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

三、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体现《课程标准》精神,促进学生探索

本节课的设计力图以“分数乘分数”这一数学知识为载体,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使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建立在自己的实践经验和主动建构之上,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课程改革的精神。教学大纲上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研究,推导“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进行展示交流。呈现多样化的算法,能较好地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功和研究的乐趣,即使学生在理解掌握方法的现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情感与价值观。

教学目标

预设材料与教学路径 预设学生活动 备择方案

一、情境引入:

1、小明请小强到家里做客,请小强吃西瓜,先切了一半留给自己的`父母,两人吃的各占了西瓜一半的一半,问小明吃了整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师:该怎么列式(×)

前面我们学习的是整数与分数与分数相乘,这题都是分数乘分数,你能写出这样的算式吗?

2、观察这些算式,认为哪一些算式算起来会容易些?

二、探索算法:

(一)几分之一乘几分之一

1、请学生选择几道几分之一乘几分之一乘法算式,尝试计算。

2、汇报计算情况,提出计算方法。

3、举例说明或验证计算方法及结果。

4、小组内交流验证计算方法及结果。

5、组际交流。

6、小结几分之一和几分之一相乘的计算方法:分子相乘的积作积的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积的分母。

(二)一般分数相乘

1、小组合作探究:

(1)猜想一般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2)请举例验证。

(3)准备汇报。

2、组际交流

3、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分子相乘的积作积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的分母。

用字母表示:

×

=

(a≠0 c≠0)

4、沟通所有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以前还学过哪些关于分数的乘法?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1、学生独立写出几个算式。汇总到黑板上。

2、学生观察得出:几分之一和几分之一相乘。

1、学生选择几道几分之一乘几分之一的乘法算式,尝试计算。

2、汇报计算情况,提出计算方法。(分子相乘的积作积的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积的分母)。

3、举例说明或验证计算方法及结果。

4、小组交流个体学习情况

5、组际交流可能出现的方法:(1)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

(2)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

6、学生按要求活动。

7、组际交流: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以)

(1)可以看作是

(2)画图:把长方形的纸先用阴影表示出,再表示阴影部分的,然后打开看一看得到的阴影是整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

(3)化成小数计算。(能化成小数的)

1、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并了解学生的计算及验证情况。

2、教师指导和参与讨论。

篇8:数学教案-一个数乘分数

教学目标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重点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一个数乘以分数算理,总结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一)看到下面的分数,你都想到了什么?

瓶       吨       米

二、新授

(一)教学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1.出示一张10平方分米的长方形的'纸

(1)列式计算:2张这样的纸,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10×2=20)

5张这样的纸,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10×5=50)

8张这样的纸,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10×8=80)

(2)讨论: 张纸的面积是多少呢?表示什么意思?

10×    表示求10的 是多少.

(3) 张纸的面积又怎样求呢? 张纸的面积呢?怎样列式?每个算式又表示什么意思?

(4)谁能说一说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2.出示例2

一个水杯装水 千克.一瓶桔汁 千克,3瓶、瓶、瓶分别多重?

(1)学生分别说出怎样列式,每个算式分别表示什么?

×3   表示求3个 ,也就是求 的3倍是多少.

×   表示求 的一半,也就是求 的 是多少.

×  表示求 的 是多少.

(2)小结: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3.巩固练习

(1)一根木棒长 米,2根长多少米? 根长多少米? 根长多少米?

(2)列出乘法算式:80厘米的 是多少?    的 是多少?

(二)推导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法则

1.教学例3

一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 公顷, 小时耕地多少公顷? 小时耕地多少公顷?

2.读题,说一说 公顷、小时分别是什么意思?各表示什么?

3.怎样列式求 小时耕多少公顷?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

求 小时耕地多少公顷,就是求 公顷的 是多少,把 公顷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把1公顷平均分成(2×5)份,取其中的一份,结果是 .

计算: × ==(公顷)

4. 小时耕地多少公顷怎样列式?结果是多少呢?

×

求 小时耕地多少公顷,就是求 公顷的 是多少,把 公顷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三份,就是把1公顷平均分成(2×5)份,取其中的三份,结果是 .

计算: × =(公顷)

答:

5.练习:一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 公顷, 小时耕地多少公顷?

× ===(公顷)

6.根据刚才的计算,说一说分数乘分数应该怎样计算?

分数乘分数,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三、巩固练习

(一)做一做

(二)计算 ×4,6× ,指名板演,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算?

整数可以看成分母为1的分数,因此分数乘分数的法则也适用与分数和整数相乘.

(三)做一做

8×       ×9      ×

四、布置作业

(一)

(二)1. 吨的 是多少?

2. 米的 是多少?

3. 千克的 是多少?

4. 公顷的 是多少?

五、板书设计

一个数乘分数

篇9:《一个数乘分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课本图

本课教学内容是青岛版五四分段,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44―45页 “一个数乘分数”这部分知识。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一个数乘分数”属于第二学段,数与代数领域中数的运算这一块,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分数加减法以及约分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比、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以及百分数的重要基础。

针对上述教材分析,结合五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方法与过程目标:通过操作、观察、归纳,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感受数学思考与研究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4、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5、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长方形纸条。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遵循这一理念,结合本节课的特点,我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1、教法:

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学过程中,我主要让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看一看、想一想、练一练、合作交流、集体交流等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获得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方法,深刻感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能更好地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2、学法:

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三、说教学程序

现在我具体谈谈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把本节课设计成三个环节:

【出示课件】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炼问题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提炼问题

1、新课伊始我直接出示课本信息图: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后了解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提炼出本节课所要解决三个问题。

2、然后引导学生分析题目里的数量关系,使学生能顺利地利用工作效率乘工作时间等于工作总量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3、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导出课题

(二)引导探究 构建新知

第二个环节引导探究,建构新知

本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包括两个知识点的教学:

1、探究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探究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我分四个层次进行:

(1)拓展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引导学生先研究1/4×2的意义,这里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知道求2小时织布多少米,也就是求1/4 米的2倍是多少?(板书:求1/4的2倍是多少。)然后用问题“你们能用长方形的纸折出1/4米的2倍是多少吗?”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表示出1/4米的2倍是多少。

折纸时,先让学生在长方形纸条上表示出每小时织1/4米,再表示出2小时织多少米?通过折纸,使学生初步掌握,数形结合表示数学问题的方法,从而为下步学习做好准备,同时对学生的作品展示,评价,并对学生的成功进行鼓励,使他们拥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2)接着根据第二个问题: 探究1/4×1/2 表示的意义。

这是学生知识跳跃的关键,这里我给学生提出一个挑战性的问题:你们还能用长方形纸折出1/2小时织布多少米吗?在这个具体的数量关系的情境中,学生能够折出1/2小时能织多少米,就是1小时织的一半是多少,在肯定学生获得了巨大成功的同时,老师适时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对意义的初步发现上:求1/2小时织布多少米也就是求什么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折好的图形,先自己想一想,再把自己的想法和同伴或小组内的同学讨论,你们有什么新的想法?

小组活动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帮助学生明析求1/4的一半(1/2倍)是多少也就是求1/4米的1/2是多少。从而使学生初步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同时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操作,通过师评、互评,教师多媒体课件演示,使教学难点得以突破。

这样设计教学符合标准提出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的要求。

③学生根据问题三:独立自主探究1/4×2/3的意义:

让学生独立自主在长方形纸条上表示出:2/3能织多少米?组织学生自己独立动手操作,做完与学习小伙伴交流。然后集体交流、评价、展示,教师适时进行多媒体,直观形象演示,不断完善学生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1/4×2/3表示求求1/4的2/3是多少。(板:求1/4的2/3是多少。)

④小练习:

我们已经知道1/4×1/2 1/4×2/3所表示的意义,如果是 1/4×2/5呢?

你能再举个例子吗?学生举例。并说意义。通过这个环节引导学生具体抽象出: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并板书:一个数乘分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本知识的教学我首先引导学生:

观察:

(1)我们明白了这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那你知道它们的得数吗?

结合刚才操作的过程,根据分数的意义学生不难理解,很容易说出结果,教师适时多媒体演示。

讨论:

然后让学生观察积的分子,分母与两个因数的'分子,分母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汇报交流,总结概括计算方法:一个数乘分数,分子和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和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应用:计算1/4×2/3,通过这个例子订正规范格式。

明确:为了计算简便,也可以先约分再乘,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

(三)反馈提高,巩固计算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能起到促进学生掌握知识锻炼能力的效果。

1、出示绿点标示的问题。先让学生自主完成,交流时让学生讲出计算和约分的过程,学生相互评价。

2、自主练习1―4题。

在练习反馈中,我采用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订正的方法进行,并重点关注学生,对算式意义的理解深度和计算水平。

由于本节课新授部分较多,估计练习时间不太多,所以我的练习设计以巩固新知为主,对于学生技能的熟练训练,和发展留于下节课进行。

(四)总结反思 深化认识

第三个环节是总结反思 深化认识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谈。

教师总结:是啊,我们不仅知道了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板:意义)还研究出了它的计算方法,(板:计算方法)在谈收获知识的同时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三个方面反思自己的学习历程,通过自评、互评、师评来比较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以此树立信心,明确努力方向。

五、说板书设计

一个数乘分数

总之, 在全课的整体设计中,我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活动,力求做到结构严谨、环环相扣、步步紧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确保课堂学习的高效性。同时我个人认为数学课堂教学,教会学生数学思考的方法,远比教给他一个数学公式更重要,整个课堂设计我比较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

篇10:《分数乘分数一》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注重从生活引入,并且充分的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探究。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实际状态出发,通过操作,讨论,归纳,经历了知识的发现和探索过程,从中也收获了解决问题的喜悦。

分数乘分数又是第一单元中的一个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但在课堂教学预设中,我觉得本班学生对计算的方法学习较快,对分数乘分数的意义理解显得就不那么容易了。

首先,我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个长方形,然后让他们将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3份,问:每份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接着我在让学生将其中的一份平均分成2份,问:其中的一份是三分之一的几分之几?最后让学生将二分之一涂色颜色。问:涂色部分是原来长方形的几分之几?一步一步将学生引入分数乘分数的学习中来,学生一边画图一遍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就不难写出算式,从涂色部分学生自然就知道结果了。

然后,我让学生分小组按照刚才画图的方法进行自学课本例3,学生在量一量,分一分,涂一涂各环节的交流学习中,通过与小组成员的配合,帮助,知道本题是求二分之一的五分之二是多少,要用乘法计算,表示二分之一公顷的菜地是单位“1”,求它的.五分之二是多少,列出算式,在涂一涂环节学生就得出了结果。

最后,我让学生结合图例、算式、结果,发现并总结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通过观察和讨论,学生很容易就总结出来计算的方法: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今后我将在教学中加强这些学生的辅导,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和解题能力。

篇11:六年级数学《一个数乘分数》的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一个数乘分数》的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学习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不完全相同,需要加以扩展。计算方法上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推导过程比较复杂,学生较难理解。它也是今后学习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所以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点。教材编排重视学生全面参与教学过程,扶放结合。理解意义和方法时,都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围绕教学重点,以探究为主线组织课堂学习过程。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探究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学生原有的基础是已经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了计算方法。同时需要对分数的意义有较熟练的口述基础。教学过程中学生遇到的困难是:对于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学生在接下去的练习过程中常常会出错,不能将它与一个数的几倍等同起来,(其实只要用学生熟知的倍数关系来理解容易多了)。意义上的理解比方法上的沟通要难得多。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对分数乘法有了一定认识,所以,本课教学中继续让学生讨论、交流、试做,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探究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本节课主要收获有一下几点:

1、学生探究能力得到发展。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大胆提出猜想。教学中的结论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发现,学生的思路有些出乎老师的意外,有些怪异、又有道理,多好的思维方式,可见老师不必包办太多。放手让学生大胆的去探究,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拓展,探究能力得到发展。

2、教师起组织、引导作用。

课堂上学生唱“主角”老师只是一个“配角”,把时间和空间都留给学生进行思考、探究、交流,关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思维等方面,也许有的同学一时想不出,但毕竟他在参与。

3、学生发展性领域得到拓展。

这节课学生花在探究上的时间较多,老师授课的时间很少。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长,学生听课的时间短。但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不仅自己推导出结论,而且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这个结论,所以对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综合应用知识方面都得到发展。

4、本节课存在的问题

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去巡视会发现,发言的机会往往被好学生抢去,个别学困生在探究过程中,发言机会较少。在探究过程中要更好地发挥好生的作用:培养好学生不仅自己会学,还要帮助身边的同学,让每个同学在有限的时间里,都有所提高。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学生的发展性领域得到拓展,而知识训练所用的时间相对较少,所以,练习的形式、内容,老师都必须精心、合理的设计,以保证做到“事半功倍”。

篇12:一个数乘分数(练习课)教案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

第四课时:一个数乘分数(练习课)

一、教学内容:教材8--9页,自主练习题。

二、教学目标:

1、能熟练掌握一个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三、教学过程:

自主练习第1题是借助直观图示来理解分数乘分数算理的题目。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图,看图时可引导学生先横着看,然后再竖着看,最后看重叠部分。提取数学信息,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第2、3题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练习时,让学生结合题意根据数量间的关系列出算式,然后进行计算。

第4题是一组判断题,呈现了学生在计算时容易出现的几种错误。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独立观察,找出错误的地方及原因并进行改正,再在全班交流反馈。

第5题有两个问题,第一问是分数和整数相乘的实际问题,第二问是分数和分数相乘的实际问题。

第7题,练习时可启发学生采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如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有的学生会先算一算每个月各吃多少千克面粉,然后进行比较;也有的学生会直接比较和的大小。

第8题是一道计算比较并找规律的题目。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算完后观察两个数相乘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两个数相乘,当其中一个因数大于1时,积就比另一个因数大;当其中一个因数等于1时,积就等于另一个因数;当其中一个因数小于1时,积就比另一个因数小。

第9题是整数乘分数与分数乘分数的综合应用的题目。练习时,可先让学生观察统计表,理清统计表所含的数学信息和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再进行计算。

四、作业:课本自主练习第9页  第9题

五、课后反思:

学习练习的设计兼顾了习题的针对性、层次性、灵活性,发展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所提高,注重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是生活的需要,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学生自己编题、解题的过程中,激发了学习热情,拓展了学生思维。

第五课时: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1)

教学内容:教材10--11页及相关练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景,继续学习用分数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丰富对用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认识,拓展读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直尺等。   学生准备:三角板或直尺。

预习提纲:

1、读一读:教材10页-11页。

2、算一算:

8×     ×

3、填一填:

13 ×6  表示(                          )。

13  ×15     表示(                          )。

做一做:红点例题1应用什么方法解决?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预习展示

1、组内交流预习情况。

2、读信息窗3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问题(一班男生做了多少件? 二班女生做了多少件?)

二、研究问题     指导点拨

(一)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解决第一个问题:一班男生做了多少件?

谈话:请同学们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先来分析题目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再试着解决这个问题,不仅要得出答案,还要把道理说清楚。

(1)讨论操作。学生分小组进行尝试活动,教师巡视指导,了解信息。

(2)小组内说想法。

(3)交流展示。指名到展示台前进行汇报。

方法一: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谈话:你是怎样画图的?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怎样想的?

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重点引领学生理解谁是找单位“1”,如何找单位“1”?如何在线段图中表示出已知条件“3/5”?

谈话:线段图是个很好的工具,同学们用的非常棒!它可以清楚表示出题中数量间的关系,这个工具用的好,即使以后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也会得心应手。

方法二:不借助于直观图,直接列式解决

谈话: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适时引领:题中哪句话是关键句?谁是单位“1”?“3/5”这个分数在题中的具体意义是什么?为什么用乘法做?

(男生做了总数的3/5,总数是单位“1”,把总数平均分成5份,求其中的3份,也就是求15的3/5是多少,所以15×3/5)

2.学生自己解决第二个问题:二班女生做了多少件?

谈话:小组交流,自己想办法来分析题意,解决问题。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说自己的分析思路,其他小组可以给予完善补充。

着重引导学生理解:谁是单位“1”?怎么找单位“1”?为什么画两条线段?结合学生汇报,教师课件动态演示P11图示 。

(二)抽象概括

谈话:你在分析解决这两个问题时,有哪些相同点?哪些不同点?

学生回答时,教师适时引领:相同点都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做;不同点是第一组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通常画一条线段图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第二组是两种量之间的关系,通常画两条线段图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画线段图时通常先画出表示单位“1”的量。

三、类化练习    限时作业

(一)类化练习

1、列式计算:

15吨的4/5是多少吨?

5/9米的3/8是多少米?

2/5公顷的5/6是多少公顷?

5/12千克的3/10是多少千克

2、一条公路长180千米,一辆汽车已经行了它的3/5,再行多少千米就到达了终点?

3、谈话:我们应该如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限时作业

1、计算   1516 × ×15

2、解答应用题        12页4、6、7题

四、作业:课本第11页第2、3、4题

五、课后反思:

新课标倡导“让学生去经历”,强调学生活动对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认为学生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本节课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首先教师带学生进入熟悉的情境之中,让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学会提出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然后放手: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方法让学生自己探索;规律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让学生自己获得。课堂上给了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活动空间,同时学生就有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和成功的体验,获得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第六课时: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练习课)

一、教学内容:教材11--12页的1、2、3、5、8、9、10题

二、教学目标:熟练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三、教学过程:

“自主练习”第1题是计算的题目,目的是掌握和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为后面解决实际问题作铺垫。练习时,可重点强调“先约分,再计算”。

第2、3、题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其中第2题是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第3题是两种量之间的关系。练习时,让学生先弄清谁是谁的几分之几,再通过画线段图进行分析并解答。交流时,重点让学生理解要求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象这样的问题用乘法计算。练习时也可以适当进行爱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第7题,要引导学生理解做实验的时间占了“谁”的 ,即将整节课的时间小时看作整体,进而推想出求“做实验的时间有多长”就是求小时的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自主完成练习8、9、10题

四、作业:自主练习  第12页6、7、8、9、10题

五、课后反思:

练习的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既兼顾了习题的针对性、层次性、灵活性,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以练代讲,因材施教,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所提高,并注重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七课时: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1)

教学内容

教材第13-16页,分数连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解答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乘法应用题及其计算方法。

2、让学生在“用数学”活动中,学会收集、选择和加工信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共同探讨中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分数连乘的计算。

教学难点

能用分数连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预习提纲:

读一读:教材13页

算一算:

1516 ×2021 ×15         910 ×23 ×56            533 ×22×12

想一想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预习展示

1、通过预习你获得哪些知识?

2、交流做一做及算一算的情况。

3、谈话:同学们喜欢玩沙包游戏吗?不同大小的沙包有不同的玩法,想不想自己也动手来制作沙包?那我们就来了解几条制作沙包的信息,请看大屏幕。

出示课本13页的情境图,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板书:

(1)装一个绿沙包需要多少玉米?

(2)装一个黄沙包需要多少玉米?

师:解决这两个问题哪一个稍复杂一些?为什么?

谈话:同学们分析的很准确,那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装一个黄沙包需要多少玉米?”这个问题。

二、研究问题    指导点拨

找一名学生把屏幕上的信息和问题完整地读一遍,并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

(1)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是如何理解“装一个绿沙包所需的玉米是红沙包的3/4”和“装一个黄沙包所需的玉米是绿沙包的7/9”这两句话的?

学生自由发言,统一认识。

(2)明确要求,分组学习。

每组根据自己的理解,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表示出题目中所描述的等量关系。

列出算式并讲出道理。

分组活动,教师巡视,看学生是否需要帮忙。

(3)小组汇报,评价订正(让学生板演)

订正线段图(或其他图示)课件动态出示P13图示。

注意让学生说清黄沙包的线段的画法及依据。

分析题意,解释算式。

关键看学生能否说清“装一个黄沙包所需的玉米是绿沙包的7/9”的意义;要引导学生说清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列的算式。

方法一:先求装绿沙包需要多少克玉米:60×3/4=45(克)

再求装黄沙包需要多少克玉米:45×7/9=35(克)

方法二:列综合算式:60×3/4×7/9=45×7/9=35(克)

(4)抽象概括   构建模型。

讨论: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看看能发现什么?

师:60×3/4求的是什么?是把谁看作单位‘1’的?第一步乘得的数再乘7/9求的是什么?第二步是以谁作单位‘1’的?

教师小结:今后解题时一定要认真分析题意,想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既可以用分步算式计算,也可以列综合算式计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分数连乘。(板书课题:分数连乘)

师:分数连乘除了刚才同学介绍的方法外,还有一种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同学们想知道吗?

同学们自学课本P13页,再比较课本上介绍的方法和刚才板演的方法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小结:计算分数连乘时,要先约分,再把约分的结果相乘。

三、类化练习   拓展创新

1、类化练习

A、甲数是30,甲数的2/3相当于乙数,丙数是乙数的2/5,求丙数是多少?

2、限时作业:

课本14页自主练习第1、2、3题。

四、作业:课本第14页第2、15题

第八课时: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5~16页,自主练习第7~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连乘的计算方法,能熟练进行计算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能熟练进行分数连乘的有关计算。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这节课我们对分数连乘的有关内容进行练习。

板书课题:分数连乘练习。

2、自主练习第11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说说分数乘法时,有整数怎么办?

二、综合练习

1、完成自主练习第7题。

让学生说出4/5是以谁为单位“1”?,然后说出这个分数的意义。

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2、完成自主练习第8题。

让学生说说要求“西北地区年平均降水量是多少毫米?”就是求什么?怎样列式?

独立完成计算。

3、完成自主练习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明确:要求黑板的面积要先求什么?怎样求?

4、完成自主练习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时说说每个分数都是以谁为单位“1”的?所求的问题分别和哪个条件有关?

三、综合练习,拓展应用。

1、出示自主练习第1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2、出示自主练习第15题。

这是一道图示题,首先让学生认真审题,弄清图示出示的信息,看清所求问题。

重点明确要求牡丹的花期是多少天?要先知道什么?怎样列式计算?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又掌握了哪些知识?

五、布置作业:

完成自主练习的第13、14、16题

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注意充分挖掘文本资源,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探索计算方法,极大程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产生了多种算法,有效地落实“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理念。

第九课时:倒数

教材内容:教材17页相关链接

教学目标:

1.教学倒数的认识,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

2.能熟练地写出一个数的倒数。

3.结合教学实际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写出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准备:

预习提纲:

1、算一算 4/5×5/4 =            7/10 ×10/7  =

3 ×1/3=              6/5×5/6 =

2、填一填:

1516 的倒数是(      )                22的倒数是(      )

3、写出下面各数的倒数。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预习展示

1、通过预习你获得哪些知识?

2、交流做一做及算一算的情况。

3、提出问题, 同学们认真观察下面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4/5×5/4 =  1           7/10 ×10/7  = 1

3 ×1/3=1               6/5×5/6 = 1

结合学生汇报教师板书:乘积是1的两个数

3.你能很快说出乘积是1的两个数吗?你为什么说的这么快?有什么窍门?

板书:两个因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了位置

4.你能给这样的两个分数起个名吗?

5.板书课题“倒数”

二、研究问题   指导点拨

(一)研究倒数的意义

1.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怎样的两个数叫互为倒数吗

学生此时回答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乘积是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一种是分子、分母颠倒位置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注重学生的评价,引出并板书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进一步理解意义:在倒数的意义中,你认为哪几个字比较重要?你是怎么理解“互为”一词的?请举例说明。

4.辨析:下面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1)3/2是倒数。            (    )

(二)研究倒数的求法

出示例题:找出下列各数的倒数

2/3    7/4    1/5    9      0.4

小组讨论    指名板演

1.提问:

你是怎么找出2/3的倒数的?

生:因为2/3与3/2乘积是1,所以2/3的倒数是2/3。(因为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分子与分母正好调换位置。2/3的分子与分母调换位置后是3/2,所以2/3的倒数是3/2 。)

2.你是怎么找出7/4的倒数的?

……

3.提问: 我们怎样才能很快地找到一个数的倒数?为什么?

4.讨论:1的倒数是谁?0的倒数呢?

(1的倒数是1)

师:能说明一下理由吗?

生:因为1与1的乘积还是1。(因为1可以化成1/1,1/2的分子与分母调换位置后还是1/1,即1,所以1的倒数是1。)

师:0的倒数呢?

(1)0的倒数是0。因为1的倒数是1,所以0的倒数是0。

(2)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0的倒数是任何数。

(3)0的倒数是没有的。因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才互为倒数,而0乘任何数都得0,说明0乘任何数都不得1,所以0没有倒数。

(4)0可以写成0/1,0/1的倒数是1/0。

(5)不对,1/0分母是0,没有意义,所以0是没有倒数的。

5.完善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三)抽象概括

学生自行总结求倒数的方法。

板书: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三、类化练习   限时作业

(一)类化练习

1.判断

(1)1的倒数是1。

(2)所有的数都有倒数。

(3)a的倒数是1/a.

(4)因为0.5×2=1 ,所以0.5和2互为倒数。

2.填空。

3/4 × ( )=1          7 × ( )=1

2/5 × ( )=( )× 4 = 6/7 ×( )=0.2 ×=1

(二)限时作业

1、求出下面个数的倒数

4/3  5/4  7    3/4  4/5  1/7    4/11  16/9  35  1/5

2、判断5个

课后反思:

人的思维活动往往由简单到复杂的,小学生更是这样。当学生概括出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后正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时,抓住这个时机,提出一个具有新的挑战性的问题,再次激活学生思维,产生论辩,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倒数的概念,巩固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帮助学生建构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第十课时:我 学 会 了 吗

教学内容:

教材第18页“我学会了吗?”。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分数乘法、倒数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和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能正确计算分数乘法,正确解答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2、在经历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联系已有知识主动进行分析、比较、概括等活动,进一步发展数学综合能力。

3、通过复习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回顾知识,建立认知结构。

1、谈话引入回顾:这两周我们学习了有关分数乘法的一些问题,先独立回顾一下你都学会了那些知识,再和小组同学交流。

在学生汇报时,重点引导学生:分数乘法的意义、怎样计算分数乘法?怎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让学生举例说说能解决哪些用分数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二、组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1、口算练习(8-10道题)

出示口算,指名口答,全体订正。

2、计算题(5-6道题)

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3、 说出下列分数以谁做单位“1”并列出数量关系式。

a.男生的4/5是女生;

b.二月产量的6/5相当于三月产量;

c.金牌总数相当于奖牌总数的51/100。

三、限时作业

教材我学会了吗?中的1、2、3、4题

第十一课时  :第一单元考查题

一.填空

1. 和(   )互为倒数, 的倒数是(   )。

2. ×3表示的意义是(                   ),3× 表示的意义是(                   )。

3.1 小时=(    )小时(    )分, 米=(    )厘米。

4.某班女生是男生的 ,是把(    )看作单位1,(    )占(    )的 。

5.5米的 是(    )米,比5米多 米是(    )米。

二.口算(直接写出得数)

×45          ×5              ×               ×

0×           ×           2.8×               ×

18×        7×             0× ×            ×3×

×         ×                ×              1 ×1

三.判断题

1.20× 与 ×20表示的意义和计算方法都相同。     (   )

2.一个数乘以真分数,积一定小于这个数。           (   )

3.3米的 与1米的 同样长。                      (   )

4.假分数的倒数都小于1。                         (   )

四、选择题

1.6 ×5 = 6×5+ ×5 = 30 是应用了(   )

A.乘法交换律               B.乘法结合律               C.乘法分配律

2. 乘以它的 ,是(   )

A.                        B.                       C.

3.24个 比18的 多多少?算式是(   )

A.24× -18×           B. ×24-18×             C. ×24- ×18

四.在下面各式○里填上>、<或=

× ○        1 ×1 ○1        1 × ○2 ×         1 ×1○1

五、应用题

(1)甲乙两地相距100千米,一辆汽车行   (2)甲数是56,乙数是甲数的 17 ,

了全程的 45 ,行了多少千米?          丙数是乙数的 18 ,丙数是多少?

列式:                               列式:

(3)一块长方形地,长42米,宽是长的57 。

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六、动手操作

请用图形表示出 ×

课后反思:

学生在找规律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应用分数乘法的计算,而且要经历分析、比较、猜想、验证的思考过程,体现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为避免计算教学的单调与枯燥,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合理选择信息、善于提问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分析问题时,要求学生思路清晰、表达明确,发展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篇13:一个数乘分数(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重点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一个数乘以分数算理,总结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一)看到下面的分数,你都想到了什么?

瓶        吨        米

二、新授

(一)教学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1.出示一张10平方分米的长方形的纸

(1)列式计算:2张这样的纸,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10×2=20)

5张这样的纸,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10×5=50)

8张这样的纸,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10×8=80)

(2)讨论:  张纸的面积是多少呢?表示什么意思?

10×     表示求10的  是多少.

(3)  张纸的面积又怎样求呢?  张纸的面积呢?怎样列式?每个算式又表示什么意思?

(4)谁能说一说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2.出示例2

一个水杯装水  千克.一瓶桔汁  千克,3瓶、  瓶、  瓶分别多重?

(1)学生分别说出怎样列式,每个算式分别表示什么?

×3   表示求3个  ,也就是求  的3倍是多少.

×    表示求  的一半,也就是求  的  是多少.

×   表示求  的  是多少.

(2)小结: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3.巩固练习

(1)一根木棒长  米,2根长多少米?  根长多少米?  根长多少米?

(2)列出乘法算式:80厘米的  是多少?     的  是多少?

(二)推导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法则

1.教学例3

一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  公顷,  小时耕地多少公顷?  小时耕地多少公顷?

2.读题,说一说  公顷、  小时分别是什么意思?各表示什么?

3.怎样列式求  小时耕多少公顷?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

求  小时耕地多少公顷,就是求  公顷的  是多少,把  公顷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把1公顷平均分成(2×5)份,取其中的一份,结果是  .

计算:  ×  =  =  (公顷)

4.  小时耕地多少公顷怎样列式?结果是多少呢?

×

求  小时耕地多少公顷,就是求  公顷的  是多少,把  公顷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三份,就是把1公顷平均分成(2×5)份,取其中的三份,结果是  .

计算:  ×  =  (公顷)

答:  小时耕地  公顷,  小时耕地  公顷.

5.练习:一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  公顷,  小时耕地多少公顷?

×  =  =  =  (公顷)

6.根据刚才的计算,说一说分数乘分数应该怎样计算?

分数乘分数,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三、巩固练习

(一)做一做

(二)计算  ×4,6×  ,指名板演,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算?

整数可以看成分母为1的分数,因此分数乘分数的法则也适用与分数和整数相乘.

(三)做一做

8×         ×9       ×

四、布置作业

(一)

(二)1.  吨的  是多少?

2.  米的  是多少?

3.  千克的  是多少?

4.  公顷的  是多少?

五、板书设计

一个数乘分数

教学设计点评

这节课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此在教学设计上切忌结论式的教学,充分利用这节课的内容,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各种能力。教学设计中重视学生全面参与教学过程,教师注意扶放结合。总结意义和法则的结论时,都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使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篇14: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一个数乘分数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一个数乘分数

教学内容:课本10页例3、做一做、练习二第3、5、6、7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已有的分数乘整数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建构,使学生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互动交流中,体验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3、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提出学习目标。

1、复习。

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1/10×       5/8×5    3/7×

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说一说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揭题:分数乘分数

3、提出学习目标。

让学生先说一说,再出示学习目标

(1)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与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否相同。

(2) 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学生独立自学、完成课本10页例3、“做一做”(教师相机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重在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思维方法和错例,特别是引导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

2、全班展示

(1)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展示

1/5×3/4就是求1/5的`3/4是多少;  1/3×1/4就是求1/3的1/4是多少

(2)算法展示

生1:不能约分,直接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1/5×3/4=1×3/5×4=3/20

生2:先计算出结果,再进行约分。

8/9×3/10=8×3/9×10=24/90=4/15

生3:在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

8/9×3/10      3与9先约分,8与10先约分,再计算。

2)比较二、三两种计算方法,选择最优算法。

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同时向学生说明先约分的书写格式。

(3)错例展示:

错例1:约分后,把分子与分子相加,分母与分母相加;   错例2:学生没把计算结果约成最简分数。

3、学生质疑问难,激发知识冲突。

(1)针对同学的展示,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2)教师引导学困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在学习中碰到困难了吗?能把你遇到的困难说给大家听吗?那你对同学的展示有什么想法与建议吗?

4、引导归纳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意义:一个数乘分数,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

三、拓展知识外延

1、完成课本12至13页练习二第3、6题。

2、生活中的数学

(1)一个长方形长3/5分米,宽1/2分米,它的周长、面积各是多少?

(2)用三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新的图形。如果正方形的边长是3/5 分米,那么拼成的新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四、总结反思,激励评价。

五、布置作业:

1、列式计算

(1)的是多少?

(2)千克的是多少?

(3)小时的是多少?

2、智力冲浪:甲乙两个仓库,甲仓存粮30吨,如果从甲仓中1/5取出放入乙仓,则两仓存粮数相等.两仓一共存粮多少千克?(A类同学做)

篇15:一个数除以分数评课稿

一个数除以分数评课稿

听了孙老师《一个数除以分数》一课,本节课是简洁、真实、朴实的教学课堂,整体教学结构设计合理,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效地设计教学环节、扎实的练习巩固并提升,教师教得稳当,学生学得扎实。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评:

1、教材理解透彻,把握到位。《一个数除以分数》是在学生学习完《分数除以整数》后的认知基础上教学的。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包括整数除以分数和分数除以分数两种情况。这部分内容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更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孙老师通过复习计算分数除以整数,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原有认知,并及时在学生知识的生长点上迁移到“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探究活动中。

2、教学目标定位准确、重、难点点突出。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学会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即为什么要这样算?孙老师有效地处理好了“要学什么/”“要怎么学”和“为什么这么算”的问题。

3、课堂结构设计严谨有序。本节课教学设计结构合理,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先是复习分数除以整数,再引出重点是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的算理;最后再在学生自主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去体验、理解、和应用。在理解计算道理的基础上总结计算方法,抓住“谁没有变?谁变了?怎么变的?”这一关键实质,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会了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也有效地将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和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沟通、联系、再到统一,是那么的和谐、那么顺其自然。

4、教学以讲练结合方法展开,注重详细讲解与学生自主理解、动手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难点处有老师帮扶,再能理解的基础上自主动手实践、小组讨论交流。老师不只是关注自己的教,更关注学生的感受、领会、听懂和说清楚。

热门教案

学诗词

学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