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南门立木的教案设计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20篇商鞅南门立木的教案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商鞅南门立木读后感

关于商鞅南门立木读后感

本文是由语文教案工作室上传的:商鞅南门立木读后感。

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为顺利变法,首先解决百姓的信任问题,于是商鞅想出了南门立木的办法。这就是有名的历史故事《商鞅南门立木》。

今天我读了《商鞅南门立木》,讲的是秦国时,有一天早晨,商鞅在都城雍城的南门立了一根木头,上面有一张告示写着“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就能得到五十两金子”落款是左庶长商鞅。大家都有点不相信谁也没去扛木头,后来有一个庄稼汉把木头从南门扛到了北门,真的'得到了商鞅给的五十两黄澄澄的金子,大家才相信商鞅真的是说话算数的人。后来商鞅推行了很多新的法令,让秦国强大了起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想取得别人的信任,就要做一个说话算数的人。

篇2:《商鞅南门立木》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观念,在生活中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3、指导学生根据课后第3题的提示,体会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4、学习本课认识生字一个,会写生字三个,掌握词语八个。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和意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

教学准备

1、演示文稿2、动画《南门立木》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商法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观念。

2、指导学生根据课后第三题的提示体会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1、演示文稿

2、动画《南门立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动画《南门立木》的故事。同学们这就是(板书课题: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那么商鞅为什么要南门立木呢?他有什么作用呢?生活中有没有类似这样的小故事呢?今天我们学完了这篇课文大家就明白了。

2、齐读课题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不懂的问题。

2、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组织交流:简要说说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引导学生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读书、体会、交流。

(1)商鞅为什么要南门立木?

(2)开始人们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3)之后商鞅是怎么做的?

(4)商鞅南门立木有什么影响和作用?

先让学生细读课文,进行合作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汇报。

步骤一:解决自学提示(1)

1、小声读一读1~3自然段;回答:

(商鞅要变革旧的法规,推行新法,争取国家富强)

2、推行新法容易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不容易。从一方面……另一方面……)

3、面对重重困难。商鞅冥思苦想了好几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取信于老百姓的好办法,那就是(师生一齐:南门立木,并板书)那么,开始人们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持什么态度呢?

步骤二:解决自学提示(2)

1、自由读4~12自然段,回答。

先说持什么态度?(怀疑、不相信)

2、你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回答时可结合课后第三题的前两个小题进行分析)

师过渡:商鞅到底是不是一个言而有信的好官呢?开始老百姓对商鞅南门立木持怀疑的态度,当这位小伙子真到把木桩从南门扛到北南门时,商鞅是怎样做的呢?

步骤三:解决第3题

(1)生读:15――16自然段,并回答:

(商鞅真的赏给小伙子五十两黄金)

(2)当小伙子手捧五十两黄金,喜笑颜开地走下城楼,小伙子仅仅是为了得到赏金吗?(此题是课后第三题的第3小题)

过渡:商鞅这时知道,南门立木的目的已达到,于是就宣布了新的法令。

(3)商鞅向大家推行新法时说的一段话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他推行新法的目的`和他喝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态度)(突破了难点)

师:此时人们对商鞅的南门立木不再有任何怀疑,南门立木成功了,那么,南门立木有什么作用和影响呢?

步骤四:解决第4问题

1、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回答:

(它不但为……而且为……)

总结:课文讲述了商鞅为推行改革,冥思苦想,进行南门立木,最后言而有信,顺应民心,顺利地推行了改革,他告诉了我们诚信是为人之本,是立国之基。(师生看板书进行总结)

板书:

冥思苦想

顺应民心,推行改革

商鞅南门立木南门立木

诚信是为人之本、立国之基

言而有信

作业:

1、商鞅为什么要在南门立木?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2、把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巩固复习本课生字、词。

3、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理解。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小练笔,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是怎么样理解的,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注意结合生活实际。

教学准备:

演示南门立木的道具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上节课我们学了《南门立木》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课,还记得课文讲了些什么内容吗?

二、新课

(二)在复习的基础上回答:

1、你对商鞅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言而有信、说到做到、说话算话、非常好)。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理解。

(三)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演示《商鞅南门立木》。在演示中体会读。

2、四人小组练读,师巡回辅导。

3、全班交流,评议读。

4、分角色读。

5、齐读。

(四)巩固练习:

1、指导写字。

2、读写词语,除了读写课后要求的2个词语,还可以让学生从中挑选自己喜欢的词语读一读,写一写。

3、练笔,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是怎么理解的,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写时要注意结合实际。

篇3:《商鞅南门立木》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颁布”的意思。

2、学习用“只有……才……,尽管……但是……,如果……就……,不但……而且……”填空。

3、了解商鞅为改革变法而采取的“立木取信”的做法,使学生懂得诚信的重要。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理解。

第一课时

一、出示题目,理解题意

“信”指什么?“立木取信”讲的是什么?

二、出示资料,了解背景。

1、认识商鞅。

2、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

三、检查预习,解决疑问。

1、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2、解决生字新词。

学生提出不懂的字词,师生共同解决问题。重点理解“颁布”、“惹事生非”、“言而有信”等词。

3、解决预习本上的质疑问难。(有些问题可以放到课

分析课文中去解决。)

四、初读课文,练写片断。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你觉得商鞅是个怎样的人?说说理由。

3、以“初识商鞅”为题,写一段人物介绍。

第二课时

一、片断交流。

二、研读课文。

1、当商鞅宣布把一根大木柱从南门扛到北门就可以得到10两黄金时,老百姓有什么反应?

(让学生从“七嘴巴舌”、“议论纷纷”、“没有一个人相信”、“悄悄地溜走”、“尽管这天前来围观大木柱的人成千上百,但是没有一个人上前去搬动它”等描写当中,体会这件事在老百姓心中的轰动程度。)

2、老百姓为什么会轰动?

(一来10两黄金不是个小数目,对老百姓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的;二来找一根木柱从南门到北门根本不可能什那么多的钱;三来朝廷这样做的目的老百姓一时还摸不着头脑。)

3、当商鞅把奖励从10两增加到50两时,想像一下,老百姓会有什么反应?

(四人小组讨论,组内轮流说话。)

4、当有人把木头扛到北门时,商鞅兑现他说的话了吗?

4、商鞅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结果怎样?

三、课处延伸

1、商鞅是靠什么取信于民的?(以诚待人)

2、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理解。(可以举正反例子)

3、讲一讲历史上关天讲诚信的典型故事。

4、收集有关诚信的格言2、3条。

篇4: 《商鞅南门立木》读后感

公元前361年,秦国很落后荒废。而这时,秦国新国君秦孝公继位了。这位国君有着雄才大略,他决心复国,让国家强大起来。读到这儿,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为这位好国君而高兴。可是,我又犯愁了,即便国君有复国的决心,可谁来帮他复国呢?接着向下看吧。秦孝公下了道命令:只要有人可以让国家富强起来,就让他做大官。后来,一个叫卫鞅的年轻人参见了秦孝公,和秦孝公谈论自己的富国方法。两人越谈越起劲,连饭都忘了吃。读到这儿,我心中又迸出个大问号,这个年轻人真的能富国吗?他怎样取得百姓的信任呢?要解决问题,再去看看吧!第二天,南门出现了一根木头,旁边贴了一张布告:如果有人把木头扛到北门,赏十两金子。最后写的名字是卫鞅。布告旁围了一堆人,大家议论纷纷,都不相信。我也在想:这个卫鞅,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实在叫人猜不透!卫鞅见无人扛木头,又把赏金加到五十两!人们议论的声音更大了。我也更加差异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一个汉子冲出来,扛起木头就走。卫鞅见状,真给了他金子。大伙纷纷议论起来,大家认为卫鞅可信,就协助他治国,秦国就富强起来了。秦孝公也信守诺言,给了卫鞅十五座诚池,从此,大家就把卫鞅叫做商鞅了。

读了这个故事,你们体会到诚信的宝贵了吗?可是有些人呢,他们就十分的不守规矩,我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有个很有才华的大学生,他很穷,但很聪明。他每天都要去坐班车,为此,他在这方面花去了很多钱。有一次,他没有买票,也没被发现。他惊喜万分,于是经常逃票,只被发现过一次。毕业后,大学生去找工作。可没有一家公司录取他,他怎么也不明白,于是跑去问经理为什么不录取他。经理说:“你很有才华,可不诚信,我们不需要这样的员工。”他后悔极了,从此再也没有找到工作。这正如一句名言所说: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空白。所以,诚信是一把金钥匙,拥有它,你就拥有了成功!

篇5: 《商鞅南门立木》读后感

上星期,我们学习了《商鞅南门立木》这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浅。这篇文章讲述了战国时期改革家商鞅通过“南门立木,立木取信”取得老百姓的信任的故事。表现了他聪明,有胆识,有气魄,言而有信的高尚品质。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说到做到,言而有信的人。

公元前356年,商鞅要在秦国实行变法。当时实行变法是很困难的,不但旧贵族持反对意见,而且老百姓也不相信秦孝公会真心实意地进行改革。面对重重困难,商鞅没有放弃,而是苦思冥想。他已经决定要进行变法,就不会轻易放弃!

这天清晨,商鞅在南门竖起了一根三丈高的大木柱,并下令道:“谁能把这根大木柱扛到北门,朝廷就赏给他十两黄金。”面对这道令,百姓们议论纷纷,半信半疑。告示挂出后一天都没人来搬动这根大木柱。第二天,商鞅再次挂出告示:“谁能把这根大木柱扛到北门,就赏给他五十两黄金。”面对金钱的诱惑,终于有人搬动了这根大木柱。

当扛木柱的人到达北门后,商鞅便立即宣布: “小伙子,请上来领赏吧!”因此,商鞅获得了百姓的信任。商鞅“南门立木,立木取信”一事为朝廷树立了一个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形象,而且为新法的顺利实行打下了坚定的基础。商鞅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与实际行动取得了百姓的信任,从根本上保证了变法的成功。

读完了这篇文章,让我认识到了一个聪明,言而有信的商鞅。他面对困难时没有退缩,而是苦思冥想。他为了国家富强而变法,为了建立起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而变法。我们要学习商鞅的品质,做一名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好学生。用诚信去感化更多的人,让国家变得更富强。因为少年强,则国家强!

篇6: 《商鞅南门立木》读后感

我很爱读书,我也读过很多很多的书,像天上的星星那样多。其中给我留下了最深的印象的是《商鞅南门立木》这篇文章,读完之后让感触很深,使我受益匪浅。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战国时期的时候,有一个叫商鞅的人要在国内进行变法,可是,变法并不简单,因为有贵族的反对,甚至连百姓也不相信秦孝公会真正进行变法。商鞅为了树立威信,想出来一个办法,他在城外南门立起一根三丈高的大木柱,并在城墙上挂出告示,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给谁十两银子。这个消息立即轰动了全城。有很多人前来围观,但是大家都觉得是骗人的,所以但一天过去了,都没有人搬木柱。第二天,商鞅又命人挂上新的告示牌,将赏金改为五十两银子。这时候,人群中一个小伙子走出来将木柱从南门扛到了北门,商鞅把他叫上城楼,赏了五十两银子,他高兴地拿着银子回了家。这时老百姓才知道原来不是骗人的,老百姓知道了,商鞅是一个言而守信,说到做到,执法严明,赏罚分明的人,商鞅通过这件事取得百姓的信任,之后的变法也顺利进行了。

由这个故事我想到了我自己,有一次我约同学去篮球场打篮球,我们俩说好在第二天中午准时在篮球场见面。可第二天中午的时候,天热的不行,一出门像有一个大火球绕在我身边一样。我心想这么热的天去外面打篮球不得中暑啊,只有傻瓜才会去吧,那我同学也不会去了。于是我心安理得的在家里拿出西瓜开始吃,边吃边看电视,自在极了。可没有想到,我到学校后才得知他中暑请假了。听到了这个消息我的心里很愧疚,同时很佩服他的诚信,我应该向他学习啊!

通过这两件事,我感受到了诚信的重要,诚信一向是中国人引以为傲的美德,人无而心无力,诚实守信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做一个守诚信的好学生,这样生活才会更美好。

篇7: 《商鞅南门立木》读后感

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为顺利变法,首先解决百姓的信任问题,于是商鞅想出了南门立木的办法。这就是有名的历史故事《商鞅南门立木》。

今天我读了《商鞅南门立木》,讲的是秦国时,有一天早晨,商鞅在都城雍城的南门立了一根木头,上面有一张告示写着“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就能得到五十两金子”落款是左庶长商鞅。大家都有点不相信谁也没去扛木头,后来有一个庄稼汉把木头从南门扛到了北门,真的得到了商鞅给的五十两黄澄澄的金子,大家才相信商鞅真的是说话算数的人。后来商鞅推行了很多新的法令,让秦国强大了起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想取得别人的信任,就要做一个说话算数的人。

篇8: 《商鞅南门立木》读后感

前不久,我读了一篇关于诚信的小故事,使我感悟颇深。

故事是这样的: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商鞅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而在4前,却发生了”烽火戏诸侯”的闹剧:周幽王为博爱妃一笑,点燃烽火台戏弄诸侯,而在真正有别国来攻打的时候,却无人支援,周幽王也被迫自刎。

一个是言而有信,树立威严;一个是戏弄诸侯,巧玩“狼来了”的把戏。最后秦国日渐强盛统一中国,而周幽王却至国家灭亡。可见,不论在古代还是现代,诚信都至关重要。我们现在最缺的就是诚信,诚信是体现一个人道德的`关键,如果你没有诚信,你将无法在这个社会上立足。没有任何一个公司会录用一个没有诚信,满口谎话的人,没有一个人愿意跟没有诚信的人交朋友,可见诚信的重量。

结合现实中,你有没有不守诺言或者别人不遵守诺言的经历呢?我就有一次没遵守约定的经历:星期六,我和一个好朋友约定一起去玩,可到了那个时间,我却忘记了,也没有及时告诉她,让她在那里等了很久。后来,她不怎么和我玩了,我很伤心,我下定决心,今后一定要诚实守信。如果没有诚信,害的是自己,也伤害到了别人。

诚信是最重要的,也最容易被人忽视。一个国家守信,邻国愿意与他交好,这个国家就会日益强大,人亦是如此,你若有诚信,大家都愿意与你交朋友。

“遵守诺言就像保卫你的荣誉一样。”希望大家都能记住巴尔扎克说的这一句话,希望在今后,大家都能做到诚实守信!

篇9:《商鞅南门立木》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词语。

(2)指导学生根据课后第3题的提示,体会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3)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在生活中要做到言而有信。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熟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大意。

(2)文道结合,联系实际,使学生受到诚信教育。

(3)抓住商鞅的言行,体会其胆识与魄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要言而有信。

(2)体会商鞅的胆识与魄力。

【重难点】

1、重点: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使学生受到诚信教育。

2、难点:通过文章对人物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

【授课时数】

2课时

【课前预习】

学生在课前搜集商鞅的个人资料。

【教与学】

一、诱导,定向

1、板书课题;

2、指名学生汇报自己收集的商鞅个人资料(对不正确的部分学生和教师要随后纠正。)

3、引导喜学生根据题目质疑,学生和教师选择最有价值的问题作为学习目标。

二、整体感知,指导自学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默读课文,自学生词:划出生字新词,利用查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2、再读课文,边读边想:

(1)商鞅为什么要南门立木?

(2)商鞅是怎么做的?

(3)商鞅南门立木有什么影响和作用?

(4)自己对商鞅南门立木有什么感想?

3、存疑:记下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三、成果交流

1、生字生词:教师根据学生自学情况,对重点生字的书写和重点词语的理解加以关注。

2、课文朗读:分段指名朗读课文,及时指导,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

3、交流问题答案,整体感知

四、深入领会,探究归纳

(一)究立木之因,感信用宝贵

1、默读第二、三小节,思考:商鞅为什么要“立木”?实行变法的困难在哪里?

指导学生理解关键词“重重困难”、“苦思冥想”和“终于”等词语。

2、相机补充背景资料,帮助认识秦国变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板书:

自古驱民在信诚

(二)识方法之巧,晓取信之难

1、出师不利

(1)开始人们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持什么态度?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为学生提供当时黄金的购买力资料,引导学生认识赏金与扛木头的不成比例(也为学生认识商鞅的品质埋下伏笔)。

板书:

一言为重百金轻

指导学生通过“言”(变疑问句为陈述句)和“行”(猜想原因)两方面来体会老百姓对朝廷和商鞅的不信任。

指导分角色朗读围观人的对话,加深理解。

2、再度出击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一位小伙子出场扛木头了。读一读扛木头的这位小伙子的话,先想一想,再议一议:他为什么这样说?(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揣摩小伙子的真实想法)

为什么小伙子“后边跟随的人群汇成了一条长龙”?(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猜想老百姓的想法)

2、练笔: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是怎么理解的,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写时要注意结合实际。

附板书设计:

板书一:

商鞅南门立木

自古驱民在信诚,

一言为重百金轻。

严格执法论罚赏,

千古流传影响深。

言而有信、说到做到;诚信乃成功之本

板书二:

通过人物言行揣摩内心世界

篇10:读《商鞅南门立木》有感

读《商鞅南门立木》有感

我很爱读书,我也读过很多很多的书,像天上的星星那样多。其中给我留下了最深的印象的是《商鞅南门立木》这篇文章,读完之后让感触很深,使我受益匪浅。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战国时期的时候,有一个叫商鞅的人要在国内进行变法,可是,变法并不简单,因为有贵族的反对,甚至连百姓也不相信秦孝公会真正进行变法。商鞅为了树立威信,想出来一个办法,他在城外南门立起一根三丈高的大木柱,并在城墙上挂出告示,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给谁十两银子。这个消息立即轰动了全城。有很多人前来围观,但是大家都觉得是骗人的,所以但一天过去了,都没有人搬木柱。第二天,商鞅又命人挂上新的告示牌,将赏金改为五十两银子。这时候,人群中一个小伙子走出来将木柱从南门扛到了北门,商鞅把他叫上城楼,赏了五十两银子,他高兴地拿着银子回了家。这时老百姓才知道原来不是骗人的,老百姓知道了,商鞅是一个言而守信,说到做到,执法严明,赏罚分明的.人,商鞅通过这件事取得百姓的信任,之后的变法也顺利进行了。

由这个故事我想到了我自己,有一次我约同学去篮球场打篮球,我们俩说好在第二天中午准时在篮球场见面。可第二天中午的时候,天热的不行,一出门像有一个大火球绕在我身边一样。我心想这么热的天去外面打篮球不得中暑啊,只有傻子才会去吧,那我同学也不会去了。于是我心安理得的在家里拿出西瓜开始吃,边吃边看电视,自在极了。可没有想到,我到学校后才得知他中暑请假了。听到了这个消息我的心里很愧疚,同时很佩服他的诚信,我应该向他学习啊!

通过这两件事,我感受到了诚信的重要,诚信一向是中国人引以为傲的美德,人无而心无力,诚实守信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做一个守诚信的好学生,这样生活才会更美好。

篇11:商鞅南门立木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初识人物。

同学们都知道战国七雄的秦国,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原来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为了国家的富强,主张变革的秦国国群招纳贤士,这时卫国的贵州商鞅出现了,为了取得老百姓的信任,保证变革成功,商鞅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历史故事《商鞅南门立木》(板书课题)。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进一步了解人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认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从文中找出生字新词,读读认认,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加以理解。

3、分段指名朗读课文,全班评议,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

4、提出有疑问的词、句,集体交流解疑,达到读通课文的要求。

5、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6、组织交流: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再次默读课文。

2、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给文章分段,试着概括段意。

4、交流总结。

第一部分(1):写商鞅受权变法。

第二部分(2~14):讲商鞅南门立木取信于民的故事。

第三部分(15):讲商鞅“南门立木”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篇12:6《商鞅南门立木》教案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我国战国时期的改革家商鞅为了在全国建立起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从根本上保证变法的成功,在都城南门立木取信的故事,显示了他变法的决心和意志。

全篇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商鞅受权变法。

第二部分(第2-14自然段)讲商鞅南门立木取信于民的故事。

第三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讲商鞅“南门立木”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选编本文的目的:让学生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故事和意义,引导学生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性。

设计理念:

本课的设计围绕课文的重难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交流、讨论,用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去读书,让学生自行探究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学生的主人。给学生更多发挥自己语言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发现、质疑,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言而有信、说道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观念,在生活中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3、指导学生根据提示,体会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4、帮助学生认识“鞅”1个会认字和学会“孝、葫、础”3个会写字。掌握“葫芦、基础”,理解“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真心实意、惹是生非”等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故事和意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 教学准备:

1、让学生查阅商鞅变法的资料。

2、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商鞅变法的故事吗?

2、你对商鞅有那些了解呢?(课件出示商鞅图片,引导学生交流课前的搜集。)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注重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为了进一步了解商鞅,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和新词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并标出不懂的问题,然后同桌或小组内交流一下是怎么学会生字和新词的?

2、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3、教师检测生字和词语。

●课件演示生字,指名学生认读,组词。

●认读词语“葫芦、基础、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真心实意、惹是生非”。

●重点理解“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真心实意、惹是生非”,让学生用“冥思苦想”、“惹是生非”说话。

【重点指导字“孝、葫、”两个字。“葫”上下结构,上小下大,左下“古”略偏上;“础”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右边“出”的笔顺;第一、四笔为竖折、第三笔竖纵贯上下。注意“惹是生非” 不要写成“事”。】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悟

1、指名学生读课文,同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全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课文主要写的是我国战国时期的改革家商鞅为了在全国建立起一种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从根本上保证变法的成功,在都城南门立木取信的故事,显示了他变法的决心和意志。)

【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评价中促进朗读;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要求统一和精确的答案。】

2、互动交流:课文可以分为那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商鞅受权变法。

第二部分(第2-14自然段)讲商鞅南门立木取信于民的故事。

第三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讲商鞅“南门立木”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四、合作评价,归纳质疑。

1、通过初读课文,你觉得商鞅是个什么样的人?

随机板书:商鞅――政治家――赏罚分明――严格执法

诚信和聪明

【引导学生评价,尊重学生独特感受。】

2、通过合作学习你还有那些不懂的问题?学生提出,教师进行归纳。 预设:

(1)商鞅为什么要说服秦孝公变革旧的法规?

(2)商鞅要在秦国实行变法遇到了哪些困难?

(3)商鞅为什么要在南门立木?人们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商鞅是怎么做的?

(4)商鞅南门立木有什么影响和作用?

【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发现问题,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下节课我们继续对这些问题的探究。

第二课时

一、复习激趣,谈话导入

1.以游戏的形式复习生字、新词,并引导积累运用词语。

2、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南门立木》这篇课文,文中的商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最欣赏他的哪些做法?

3、这节课让我们结合课文和上节课滞留的问题继续感悟商鞅变法的决心和坚定的意志。

二、研读课文

下面请同学们围绕上节课几个问题,抓住课文中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的描写进行读书、体会、交流。

1、出示自学提示:

(1)商鞅为什么要说服秦孝公变革旧的法规?

(2)商鞅要在秦国实行变法遇到了哪些困难?

(3)商鞅为什么要在南门立木?人们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商鞅是怎么做的?

(4)商鞅南门立木有什么影响和作用?

(5)你对商鞅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6)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理解。

2、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点拨引导。

【以学生自学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的感悟和体验,不要求统一的说法,说出自己的理由就可以。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随机的点拨引导。教师灵活把握重点,强调在“对话”中生成问题。】

(1)交流、体会商鞅变法的决心。

①阅读第一部分,解决第一个问题。

【引导学生抓住“改革家”“说服秦孝公变革旧的法规,争取国家富强”“主持变法”等,了解商鞅是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说服秦孝公变革旧法。】

②阅读第二部分,通过理解重点句,解决第二、三个问题,教师指导阅读。

【要引导学生了解商鞅要在秦国实行变法遇到了哪些苦难,他为什么要在南门立木。抓住商鞅在南门立木时出示两个告示及人们看告示后的议论,了解人们对商鞅南门木的看法。引导学生抓住“商鞅立即大声宣布”和“郑重地对大家说”的具体内容,理解商鞅言而有信、说到做到、严格执法的精神和意志。】

③阅读第三部分,解决第四个问题。

【引导学生抓住“在全国上下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不但??而且??”理解商鞅南门立木产生的巨大影响和作用。】

(2)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写法。

①“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怕是耍人玩儿的吧?”(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是人们围在大木柱的'四周议论的一句话。把大木柱从南门扛到北门,就赏十两黄金,天底下不会有这么便宜的事,恐怕是耍弄人。人们的这种想法,表示对商鞅变法的怀疑。这样写为体现商鞅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埋下伏笔。)

② 从围观的人群中走出一个小伙子,只见他挽起衣袖,把大木柱扛起来就走,一边走,一边还嘟囔着:“我倒要看看,这位左庶长大人说话算不算数。”(小伙子为什么会这样说话呢?从这段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是小伙子在商鞅第二天下令“谁能把这根大木柱扛到北门,就赏给他五十两”之后,一边走一边嘟囔的一句话。他认为事情不会是那样,有反说的语气。左庶长说话不算数,试试看吧。从小伙子的动作、语言表明他对商鞅下的令持的怀疑态度。这段描写让我们进一步体会到“南门立木”的言而有信会对变法的实施有深远的影响。)

③小伙子噌噌噌地登上了城楼,不一会儿,手捧五十两黄金,喜笑颜开地走了下来。(小伙子不仅仅是因为得到了赏金而高兴吗?这是小伙子心里会想些什么?旁观的人又会说些什么?)

(小伙子“喜笑颜开”不仅仅是因为他得到了黄澄澄的赏金,还因为他亲眼看到了这位左庶长的命令不含糊,说话算数、有效。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是小伙子心里会想些什么?旁观的人又会说些什么?两个问题的设计,填补了课文空白,使学生更深地感受、理解了商鞅的了不起。学生对商鞅的做法有了更深的体会,我感到一个言而有信、说道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形象逐渐地走进了学生的心灵,我更欣喜地看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积累语言,内化语言,并灵活地运用了语言。】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课外延伸

小练笔: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是怎样了解的,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写时要注意结合生活实际。

板书设计:

6、商鞅南门立木

变法-困难-南门立木-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聪明――机智

课后练习:

1、读写词语:

“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真心实意、惹是生非”

2、仿照课文中的句子用下面词语造句。

一方面??另一方面??

只有??才??

3、读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感受?

4、讲述《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

补充建议:

1、这篇课文虽然写的是两千多年前有关政治改革的事,但是由于故事性强,语言比较浅显,便于学生自主阅读。教学时,可引导学生重点阅读商鞅立木取信这部分内容,弄懂商鞅为什么要在南门立木,开始人们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商鞅是怎么做的等。进而理解商鞅南门立木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和作用。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感情。比如,读课文中描写人们看到商鞅南门立木的布告后的言行这部分时,要读出人们对商鞅的命令十分怀疑的语气,表达出人们对商鞅的做法不信任的态度。读商鞅向人们宣布的话语时,要把商鞅言而有信、说到做到、严格执法的精神表达出来。

3、注意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生自主感悟的基础上,抓住关键的问题展开对话交流,教师相机的引导,点拨,把握教材的难点和重点。

篇13:《商鞅南门立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观念,在生活中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3、指导学生根据课后第3题的提示,体会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4、学习本课认识生字一个,会写生字三个,掌握词语八个。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和意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

教学准备

1、演示文稿

2、动画《南门立木》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商法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观念。

2、指导学生根据课后第三题的提示体会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

教学准备

1、演示文稿2、动画《南门立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动画《南门立木》的故事。同学们这就是(板书课题: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那么商鞅为什么要南门立木呢?他有什么作用呢?生活中有没有类似这样的小故事呢?今天我们学完了这篇课文大家就明白了。

2、齐读课题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不懂的问题。

2、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组织交流:简要说说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引导学生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读书、体会、交流。

(1)商鞅为什么要南门立木?

(2)开始人们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3)之后商鞅是怎么做的?

(4)商鞅南门立木有什么影响和作用?

先让学生细读课文,进行合作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汇报。

步骤一:解决自学提示(1)

1、小声读一读1~3自然段;回答:

(商鞅要变革旧的法规,推行新法,争取国家富强)

2、推行新法容易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不容易。从一方面…….另一方面……)

3、面对重重困难。商鞅冥思苦想了好几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取信于老百姓的好办法,那就是(师生一齐:南门立木,并板书)那么,开始人们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持什么态度呢?

步骤二:解决自学提示(2)

1、自由读4~12自然段,回答。

先说持什么态度?(怀疑、不相信)

2、你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回答时可结合课后第三题的前两个小题进行分析)

师过渡:商鞅到底是不是一个言而有信的好官呢?开始老百姓对商鞅南门立木持怀疑的态度,当这位小伙子真到把木桩从南门扛到北南门时,商鞅是怎样做的呢?

步骤三:解决第3题

(1)生读:15——16自然段,并回答:

(商鞅真的赏给小伙子五十两黄金)

(2)当小伙子手捧五十两黄金,喜笑颜开地走下城楼,小伙子仅仅是为了得到赏金吗?(此题是课后第三题的第3小题)

过渡:商鞅这时知道,南门立木的目的已达到,于是就宣布了新的法令。

(3)商鞅向大家推行新法时说的一段话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他推行新法的目的和他喝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态度)(突破了难点)

师:此时人们对商鞅的南门立木不再有任何怀疑,南门立木成功了,那么,南门立木有什么作用和影响呢?

步骤四:解决第4问题

1、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回答:

(它不但为……而且为……)

总结:课文讲述了商鞅为推行改革,冥思苦想,进行南门立木,最后言而有信,顺应民心,顺利地推行了改革,他告诉了我们诚信是为人之本,是立国之基。(师生看板书进行总结)

板书:

冥思苦想

顺应民心,推行改革

商鞅南门立木南门立木

诚信是为人之本、立国之基

言而有信

作业:

1、商鞅为什么要在南门立木?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2、把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巩固复习本课生字、词。

3、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理解。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小练笔,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是怎么样理解的,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注意结合生活实际。

教学准备:

演示南门立木的道具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上节课我们学了《南门立木》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课,还记得课文讲了些什么内容吗?

二、新课

(一)在复习的基础上回答:

1、你对商鞅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言而有信、说到做到、说话算话、非常好)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理解。

(二)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演示《商鞅南门立木》。在演示中体会读。

2、四人小组练读,师巡回辅导。

3、全班交流,评议读。

4、分角色读。

5、齐读。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写字

2、读写词语,除了读写课后要求的2个词语,还可以让学生从中挑选自己喜欢的词语读一读,写一写。

3、练笔,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是怎么理解的,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写时要注意结合实际。

作业:

修改自己的练笔,办一期“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习作。

篇14:商鞅南门立木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引入文本。

1、指名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一个词语来概括商鞅南门立木是为了什么?(立木取信)

3、怎么理解“立木取信”?(取得老百姓对朝廷的信任。)

4、师生共同深入体会商鞅南门立木的良苦用心。

二、细读品析,深入理解。

1、话题一:当时,商鞅要在秦国实行变法,面临哪些困难呢?一方面……另一方面……

(教师适时简介贵族及百姓各自为什么有这样的态度)

师:秦孝公虽是一国之君,权力无边,但是,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得不到百姓的信任,想做什么都也难以实现。

2、话题二: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感受到老百姓对朝廷的不信任?用“”在文中画出,简单写上自己的感受或理解。

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可以从事故中人们及小伙子的语言、动作以及神态上分析体会。

3、话题三:同学们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呢?请结合文中相关语句发表观点。

师:大家可以从“立木取信”这件事的作用及意义上加以分析。

4、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边读边体会。

三、课堂小结

1、再来说一说你对商鞅的认识。

2、教师小结:作为一名政治家、改革家,商鞅有着过人的胆识与魄力,他的南门立木之举看似无足轻重,但却有着非凡的意义,它不但为朝迁廷树立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形象,取得老百姓对朝廷的信任,而且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实,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任何一个人,“言而有信、说到做到”何其重要啊!

3、小练笔。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对怎样理解的,请结合实际写一小段话。

作业设计:

1、搜集古今中外其他的诚信故事,进行课外阅读。

2、小练笔。

篇15:《商鞅南门立木》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课的设计围绕课文的重难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交流、讨论,用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去读书,让学生自行探究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学生的主人。给学生更多发挥自己语言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发现、质疑,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言而有信、说道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观念,在生活中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3、指导学生根据提示,体会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4、帮助学生认识“鞅”1个会认字和学会“孝、葫、础”3个会写字。掌握“葫芦、基础”,理解“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真心实意、惹是生非”等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故事和意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

教学准备:

1、让学生查阅商鞅变法的资料。

2、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商鞅变法的故事吗?

2、你对商鞅有那些了解呢?(课件出示商鞅图片,引导学生交流课前的搜集。)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注重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为了进一步了解商鞅,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和新词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并标出不懂的问题,然后同桌或小组内交流一下是怎么学会生字和新词的?

2、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3、教师检测生字和词语。

●课件演示生字,指名学生认读,组词。

●认读词语“葫芦、基础、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真心实意、惹是生非”。

●重点理解“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真心实意、惹是生非”,让学生用“冥思苦想”、“惹是生非”说话。

【重点指导字“孝、葫、”两个字。“葫”上下结构,上小下大,左下“古”略偏上;“础”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右边“出”的笔顺;第一、四笔为竖折、第三笔竖纵贯上下。注意“惹是生非” 不要写成“事”。】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悟

1、指名学生读课文,同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全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课文主要写的是我国战国时期的改革家商鞅为了在全国建立起一种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从根本上保证变法的成功,在都城南门立木取信的故事,显示了他变法的决心和意志。)

【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评价中促进朗读;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要求统一和精确的答案。】

2、互动交流:课文可以分为那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商鞅受权变法。

第二部分(第2-14自然段)讲商鞅南门立木取信于民的故事。

第三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讲商鞅“南门立木”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四、合作评价,归纳质疑。

1、通过初读课文,你觉得商鞅是个什么样的人?

随机板书:商鞅--政治家--赏罚分明--严格执法

诚信和聪明

【引导学生评价,尊重学生独特感受。】

2、通过合作学习你还有那些不懂的问题?学生提出,教师进行归纳。

预设:

(1)商鞅为什么要说服秦孝公变革旧的法规?

(2)商鞅要在秦国实行变法遇到了哪些困难?

(3)商鞅为什么要在南门立木?人们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商鞅是怎么做的?

(4)商鞅南门立木有什么影响和作用?

【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发现问题,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下节课我们继续对这些问题的探究。

第二课时

一、复习激趣,谈话导入

1.以游戏的形式复习生字、新词,并引导积累运用词语。

2、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南门立木》这篇课文,文中的商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最欣赏他的哪些做法?

3、这节课让我们结合课文和上节课滞留的问题继续感悟商鞅变法的决心和坚定的意志。

二、研读课文

下面请同学们围绕上节课几个问题,抓住课文中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的描写进行读书、体会、交流。

1、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点拨引导。

【以学生自学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的感悟和体验,不要求统一的说法,说出自己的理由就可以。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随机的点拨引导。教师灵活把握重点,强调在“对话”中生成问题。】

(1)交流、体会商鞅变法的决心。

①阅读第一部分,解决第一个问题。

【引导学生抓住“改革家”“说服秦孝公变革旧的法规,争取国家富强”“主持变法”等,了解商鞅是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说服秦孝公变革旧法。】

②阅读第二部分,通过理解重点句,解决第二、三个问题,教师指导阅读。

【要引导学生了解商鞅要在秦国实行变法遇到了哪些苦难,他为什么要在南门立木。抓住商鞅在南门立木时出示两个告示及人们看告示后的议论,了解人们对商鞅南门木的看法。引导学生抓住“商鞅立即大声宣布”和“郑重地对大家说”的具体内容,理解商鞅言而有信、说到做到、严格执法的精神和意志。】

③阅读第三部分,解决第四个问题。

【引导学生抓住“在全国上下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不但……而且……”理解商鞅南门立木产生的巨大影响和作用。】

(2)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写法。

①“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怕是耍人玩儿的吧?”(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是人们围在大木柱的四周议论的一句话。把大木柱从南门扛到北门,就赏十两黄金,天底下不会有这么便宜的事,恐怕是耍弄人。人们的这种想法,表示对商鞅变法的怀疑。这样写为体现商鞅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埋下伏笔。)

② 从围观的人群中走出一个小伙子,只见他挽起衣袖,把大木柱扛起来就走,一边走,一边还嘟囔着:“我倒要看看,这位左庶长大人说话算不算数。”(小伙子为什么会这样说话呢?从这段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是小伙子在商鞅第二天下令“谁能把这根大木柱扛到北门,就赏给他五十两”之后,一边走一边嘟囔的一句话。他认为事情不会是那样,有反说的语气。左庶长说话不算数,试试看吧。从小伙子的动作、语言表明他对商鞅下的令持的怀疑态度。这段描写让我们进一步体会到“南门立木”的言而有信会对变法的实施有深远的影响。)

③小伙子噌噌噌地登上了城楼,不一会儿,手捧五十两黄金,喜笑颜开地走了下来。(小伙子不仅仅是因为得到了赏金而高兴吗?这是小伙子心里会想些什么?旁观的人又会说些什么?)

(小伙子“喜笑颜开”不仅仅是因为他得到了黄澄澄的赏金,还因为他亲眼看到了这位左庶长的命令不含糊,说话算数、有效。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课外延伸

小练笔: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是怎样了解的,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写时要注意结合生活实际。

篇16:商鞅南门立木教学课件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我国战国时期的改革家商鞅为了在全国建立起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从根本上保证变法的成功,在都城南门立木取信的故事,显示了他变法的决心和意志。

全篇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商鞅受权变法。

第二部分(第2-14自然段)讲商鞅南门立木取信于民的故事。

第三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讲商鞅“南门立木”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选编本文的目的:让学生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故事和意义,引导学生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性。

设计理念:

本课的设计围绕课文的重难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交流、讨论,用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去读书,让学生自行探究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学生的主人。给学生更多发挥自己语言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发现、质疑,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言而有信、说道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观念,在生活中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3、指导学生根据提示,体会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4、帮助学生认识“鞅”1个会认字和学会“孝、葫、础”3个会写字。掌握“葫芦、基础”,理解“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真心实意、惹是生非”等词语。本文来自小精灵儿童资讯站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故事和意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

教学准备:

1、让学生查阅商鞅变法的资料。

2、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商鞅变法的故事吗?

2、你对商鞅有那些了解呢?(课件出示商鞅图片,引导学生交流课前的搜集。)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注重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为了进一步了解商鞅,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和新词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并标出不懂的问题,然后同桌或小组内交流一下是怎么学会生字和新词的?

2、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3、教师检测生字和词语。

●课件演示生字,指名学生认读,组词。

●认读词语“葫芦、基础、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真心实意、惹是生非”。

●重点理解“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真心实意、惹是生非”,让学生用“冥思苦想”、“惹是生非”说话。

【重点指导字“孝、葫、”两个字。“葫”上下结构,上小下大,左下“古”略偏上;“础”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右边“出”的笔顺;第一、四笔为竖折、第三笔竖纵贯上下。注意“惹是生非” 不要写成“事”。】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悟

1、指名学生读课文,同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全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课文主要写的是我国战国时期的改革家商鞅为了在全国建立起一种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从根本上保证变法的成功,在都城南门立木取信的故事,显示了他变法的决心和意志。)

【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评价中促进朗读;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要求统一和精确的答案。】

2、互动交流:课文可以分为那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商鞅受权变法。

第二部分(第2-14自然段)讲商鞅南门立木取信于民的故事。

第三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讲商鞅“南门立木”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四、合作评价,归纳质疑。

1、通过初读课文,你觉得商鞅是个什么样的人?

随机板书:商鞅——政治家——赏罚分明——严格执法

诚信和聪明

【引导学生评价,尊重学生独特感受。】

2、通过合作学习你还有那些不懂的问题?学生提出,教师进行归纳。

预设:

(1)商鞅为什么要说服秦孝公变革旧的法规?

(2)商鞅要在秦国实行变法遇到了哪些困难?

(3)商鞅为什么要在南门立木?人们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商鞅是怎么做的?

(4)商鞅南门立木有什么影响和作用?

【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发现问题,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下节课我们继续对这些问题的探究。

第二课时

一、复习激趣,谈话导入

1.以游戏的形式复习生字、新词,并引导积累运用词语。

2、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南门立木》这篇课文,文中的商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最欣赏他的哪些做法?

3、这节课让我们结合课文和上节课滞留的问题继续感悟商鞅变法的决心和坚定的意志。

二、研读课文

下面请同学们围绕上节课几个问题,抓住课文中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的描写进行读书、体会、交流。

1、出示自学提示:

(1)商鞅为什么要说服秦孝公变革旧的法规?

(2)商鞅要在秦国实行变法遇到了哪些困难?

(3)商鞅为什么要在南门立木?人们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商鞅是怎么做的?

(4)商鞅南门立木有什么影响和作用?

(5)你对商鞅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6)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理解。

2、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点拨引导。

【以学生自学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的感悟和体验,不要求统一的说法,说出自己的理由就可以。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随机的点拨引导。教师灵活把握重点,强调在“对话”中生成问题。】

(1)交流、体会商鞅变法的决心。

①阅读第一部分,解决第一个问题。

【引导学生抓住“改革家”“说服秦孝公变革旧的法规,争取国家富强”“主持变法”等,了解商鞅是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说服秦孝公变革旧法。】

②阅读第二部分,通过理解重点句,解决第二、三个问题,教师指导阅读。

【要引导学生了解商鞅要在秦国实行变法遇到了哪些苦难,他为什么要在南门立木。抓住商鞅在南门立木时出示两个告示及人们看告示后的议论,了解人们对商鞅南门木的看法。引导学生抓住“商鞅立即大声宣布”和“郑重地对大家说”的具体内容,理解商鞅言而有信、说到做到、严格执法的精神和意志。】

③阅读第三部分,解决第四个问题。

【引导学生抓住“在全国上下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不但……而且……”理解商鞅南门立木产生的巨大影响和作用。】

(2)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写法。

①“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怕是耍人玩儿的吧?”(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本文来自小精灵儿童网站

(这是人们围在大木柱的四周议论的一句话。把大木柱从南门扛到北门,就赏十两黄金,天底下不会有这么便宜的事,恐怕是耍弄人。人们的这种想法,表示对商鞅变法的怀疑。这样写为体现商鞅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埋下伏笔。)

② 从围观的人群中走出一个小伙子,只见他挽起衣袖,把大木柱扛起来就走,一边走,一边还嘟囔着:“我倒要看看,这位左庶长大人说话算不算数。”(小伙子为什么会这样说话呢?从这段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是小伙子在商鞅第二天下令“谁能把这根大木柱扛到北门,就赏给他五十两”之后,一边走一边嘟囔的一句话。他认为事情不会是那样,有反说的语气。左庶长说话不算数,试试看吧。从小伙子的动作、语言表明他对商鞅下的令持的怀疑态度。这段描写让我们进一步体会到“南门立木”的言而有信会对变法的实施有深远的影响。)

③小伙子噌噌噌地登上了城楼,不一会儿,手捧五十两黄金,喜笑颜开地走了下来。(小伙子不仅仅是因为得到了赏金而高兴吗?这是小伙子心里会想些什么?旁观的人又会说些什么?)

(小伙子“喜笑颜开”不仅仅是因为他得到了黄澄澄的赏金,还因为他亲眼看到了这位左庶长的命令不含糊,说话算数、有效。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是小伙子心里会想些什么?旁观的人又会说些什么?两个问题的设计,填补了课文空白,使学生更深地感受、理解了商鞅的了不起。学生对商鞅的做法有了更深的体会,我感到一个言而有信、说道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形象逐渐地走进了学生的心灵,我更欣喜地看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积累语言,内化语言,并灵活地运用了语言。】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课外延伸

小练笔: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是怎样了解的,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写时要注意结合生活实际。

板书设计:

6、商鞅南门立木

变法-困难-南门立木-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聪明——机智

篇17: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

商鞅人物影响

法家思想

商鞅在变法之争时提到的“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就成为了秦国政治的指导原则,使秦国领先于山东六国。其次,商鞅执法不避权贵、刑上大夫表明了他坚决贯彻了法家的这一主张。最后,法家还有一个共性就是,商鞅一样抱着法家“明法”的态度和精神来推行政治改革,让百姓知晓法律。

独立思想

商鞅独立的思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商鞅主张全农的经济政策,为此他颁布了《垦草令》,制定出二十种重农和开垦荒地的办法。一方面直接或间接的刺激农业发展,一方面打压工商业。其次,商鞅主张重刑厚赏。商鞅认为人的本性是趋利畏罪的,只要重刑厚赏,就可以很好的治理人民,使国家安定。为此商鞅一方面制定严酷的刑法治理人民,一方面重赏立信。第三,商鞅主张重战尚武,具有军国主义思想。最后,商鞅主张国家应统一民众的心智,制定统一的制度,实现统一的目标。

商鞅的思想在商鞅死后经过发展逐渐形成一门学派,名为商学派。商学派经过建立、开拓、发展、定型和后劲五个阶段,配合秦的历史,逐渐成为主宰秦国乃至秦朝的思想主流。

商鞅变法本质

商鞅变法:国家要想强盛,必须让百姓始终保持贫困

在中国的“伟大改革家”序列里,商鞅及与他同时代的李悝、吴起等人,是祖师级的人物,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伟大人物。但实际上,其人不过是一个冷血的“国家主义”打手,是一个中国历史长河中从未消失过的恐怖幽灵。商鞅的变法理念有三:1、铲除“仁义和平善良孝悌”,国家才会强盛;2、人人互相监视互相告密,国家才会强盛;3、必须“弱民”、“愚民”,国家才能强盛。这三条,无论是放在今天,还是放在前,都是历史的反动。

据《史记·商君列传》,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三:1、按军功受爵;2、强制百姓互相告密,有“奸”不告者腰斩;3、百姓只许务农,从事其他职业者,以及懒惰而致贫困者,全家没收为奴。这三大内容,正对应着商鞅的上述三大变法理念。

具体说来,1、商鞅认为,“国贫而务战,毒输于敌,无六虱,必强。国富而不战,偷生于内,有六虱,必弱”(《商君书·靳令》),无论国家有钱还是没钱,都必须时刻处于战争状态,如此才能强盛,才会不被“六虱”侵害。“六虱”是什么呢?是“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贞廉、仁义、和平”。2、为什么必须人人告密国家才会强盛?《商君书·开塞》里有解释:让老百姓只敢做国家让他们做的事,国家才会大治。3、《史记》里说,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似乎效果很好,但实际情况是:老百姓所受的盘剥比重非常之大,始终在生存线上下挣扎,因为商鞅认为:“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按商鞅的逻辑:百姓贫穷,就会有求富的动力;富有之后,就会“淫”(商鞅所谓的“淫”,指的是求智欲);“淫”了之后,国家就会有“虱”,就不能强盛。所以,国家必须想办法在百姓富裕后“合理”拿走他们的财富,让他们再度陷入贫穷。如此,才会重新激发百姓的求富动力,他们为生存疲于奔命,没有精力求智,国家也不再有“虱”了。这种让国家富有而让老百姓保持贫穷的治国方法,可以使国家双倍强盛。(原文见《商君书·弱民》)

篇18:《商鞅南门立木》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词语。

(2)指导学生根据课后第3题的提示,体会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3)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在生活中要做到言而有信。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熟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大意。

(2)文道结合,联系实际,使学生受到诚信教育。

(3)抓住商鞅的言行,体会其胆识与魄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要言而有信。

(2)体会商鞅的胆识与魄力。

【重难点】

1、重点: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使学生受到诚信教育。

2、难点:通过文章对人物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

【授课时数】

2课时

【课前预习】

学生在课前搜集商鞅的个人资料。

【教与学】

一、诱导定向

1、板书课题;

2、指名学生汇报自己收集的商鞅个人资料(对不正确的部分学生和教师要随后纠正。)

3、引导喜学生根据题目质疑,学生和教师选择最有价值的问题作为学习目标。

二、整体感知指导自学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默读课文,自学生词:划出生字新词,利用查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2、再读课文,边读边想:

(1)商鞅为什么要南门立木?

(2)商鞅是怎么做的?

(3)商鞅南门立木有什么影响和作用?

(4)自己对商鞅南门立木有什么感想?

3、存疑:记下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三、成果交流

1、生字生词:教师根据学生自学情况,对重点生字的'书写和重点词语的理解加以关注。

2、课文朗读:分段指名朗读课文,及时指导,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

3、交流问题答案,整体感知

四、深入领会探究归纳

(一)究立木之因,感信用宝贵

1、默读第二、三小节,思考:商鞅为什么要“立木”?实行变法的困难在哪里?

指导学生理解关键词“重重困难”、“苦思冥想”和“终于”等词语。

2、相机补充背景资料,帮助认识秦国变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板书:

自古驱民在信诚

(二)识方法之巧,晓取信之难

1、出师不利

(1)开始人们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持什么态度?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为学生提供当时黄金的购买力资料,引导学生认识赏金与扛木头的不成比例(也为学生认识商鞅的品质埋下伏笔)。

板书:

一言为重百金轻

指导学生通过“言”(变疑问句为陈述句)和“行”(猜想原因)两方面来体会老百姓对朝廷和商鞅的不信任。

指导分角色朗读围观人的对话,加深理解。

2、再度出击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一位小伙子出场扛木头了。读一读扛木头的这位小伙子的话,先想一想,再议一议:他为什么这样说?(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揣摩小伙子的真实想法)

为什么小伙子“后边跟随的人群汇成了一条长龙”?(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猜想老百姓的想法)

3、言行一致

(1)小伙子仅仅是因为得了重赏而高兴吗?

(2)学生朗读商鞅的发言,想一想、议一议:老百姓看到小伙子“手捧五十两黄金,喜笑颜开地走了下来”后会有什么样的表现?指导学生通过“补白”来归纳商鞅的品质。

4、趁热打铁

你从他的话语中听出了什么?指导学生体会商鞅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态度,并指导朗读。

(三)知影响之远,悟诚信之贵

(1)商鞅“立木取信”在全国引起的震动包括哪些?(补充变法前后秦国的国力对比)

相机板书:

严格执法论罚赏,千古流传影响深。

(2)想象:当人们看到或听到商鞅“立木守信”这件事后,又会议论纷纷些什么呢?(指导学生角色扮演,加深认识)

五、总结拓展,积累升华

1、总结

《商鞅南门立木》这个故事已经被载入史册。司马迁在《史记<商君列传>》一文对此事就做了记载,“立木南门”这个成语就出自这个故事,用来形容言而有信,取信于民。

2、拓展积累

1000多年后,又一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宋朝的王安石曾经写过一首诗,题目就是《商鞅》: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其中“一言为重百金轻”就是王安石对商鞅南门立木一事的评价。根据商鞅变法的故事和王安石的诗,人们又引申出“一言为重”这个成语,比喻说话算数,言行一致。

3、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诚信的成语和古诗文名句呢?

4、教师发放或抄写有关诚信的语句,学生积累: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六、反思研讨认识深化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深化

2、你学到了哪些学习方法?

板书:

通过人物言行揣摩内心世界

六、读写结合以文载道

1、课下读有关诚信的故事,积累有关诚信的成语和古诗文名句。

2、练笔: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是怎么理解的,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写时要注意结合实际。

篇19:《商鞅南门立木》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词语。

(2)指导学生根据课后第3题的提示,体会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3)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在生活中要做到言而有信。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熟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大意。

(2)文道结合,联系实际,使学生受到诚信教育。

(3)抓住商鞅的言行,体会其胆识与魄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要言而有信。

(2)体会商鞅的胆识与魄力。

【重难点】

1、重点: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使学生受到诚信教育。

2、难点:通过文章对人物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

【授课时数】

2课时

【课前预习】

学生在课前搜集商鞅的个人资料。

【教与学】

一、诱导 定向

1、板书课题;

2、指名学生汇报自己收集的商鞅个人资料(对不正确的部分学生和教师要随后纠正。)

3、引导喜学生根据题目质疑,学生和教师选择最有价值的问题作为学习目标。

二、整体感知 指导自学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默读课文,自学生词:划出生字新词,利用查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2、再读课文,边读边想:

(1)商鞅为什么要南门立木?

(2)商鞅是怎么做的?

(3)商鞅南门立木有什么影响和作用?

(4)自己对商鞅南门立木有什么感想?

3、存疑:记下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三、成果交流

1、生字生词:教师根据学生自学情况,对重点生字的书写和重点词语的理解加以关注。

2、课文朗读:分段指名朗读课文,及时指导,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

3、交流问题答案,整体感知

四、深入领会 探究归纳

(一)究立木之因,感信用宝贵

1、默读第二、三小节,思考:商鞅为什么要 “立木”?实行变法的困难在哪里?

指导学生理解关键词“重重困难”、“苦思冥想”和“终于”等词语。

2、相机补充背景资料,帮助认识秦国变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板书:

自古驱民在信诚

(二)识方法之巧,晓取信之难

1、出师不利

(1)开始人们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持什么态度?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为学生提供当时黄金的购买力资料,引导学生认识赏金与扛木头的不成比例(也为学生认识商鞅的品质埋下伏笔)。

板书:

一言为重百金轻

指导学生通过 “言”(变疑问句为陈述句)和“行”(猜想原因)两方面来体会老百姓对朝廷和商鞅的不信任。

指导分角色朗读围观人的对话,加深理解。

2、再度出击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一位小伙子出场扛木头了。读一读扛木头的这位小伙子的话,先想一想,再议一议:他为什么这样说?(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揣摩小伙子的真实想法)

为什么小伙子“后边跟随的人群汇成了一条长龙”?(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猜想老百姓的想法)

3、言行一致

(1)小伙子仅仅是因为得了重赏而高兴吗?

(2)学生朗读商鞅的发言,想一想、议一议:老百姓看到小伙子“手捧五十两黄金,喜笑颜开地走了下来”后会有什么样的表现?指导学生通过“补白”来归纳商鞅的品质。

4、趁热打铁

你从他的话语中听出了什么?指导学生体会商鞅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态度,并指导朗读。

(三)知影响之远,悟诚信之贵

(1)商鞅“立木取信”在全国引起的震动包括哪些?(补充变法前后秦国的国力对比)

相机板书:

严格执法论罚赏,千古流传影响深。

(2)想象:当人们看到或听到商鞅“立木守信”这件事后,又会议论纷纷些什么呢? (指导学生角色扮演,加深认识)

五、总结拓展,积累升华

1、总结

《商鞅南门立木》这个故事已经被载入史册。司马迁在《史记<商君列传>》一文对此事就做了记载,“立木南门”这个成语就出自这个故事,用来形容言而有信,取信于民。

2、拓展积累

1000多年后,又一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宋朝的王安石曾经写过一首诗,题目就是《商鞅》: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其中“一言为重百金轻”就是王安石对商鞅南门立木一事的评价。根据商鞅变法的故事和王安石的诗,人们又引申出“一言为重”这个成语,比喻说话算数,言行一致。

3、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诚信的成语和古诗文名句呢?

4、教师发放或抄写有关诚信的语句,学生积累: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六、反思研讨 认识深化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深化

2、你学到了哪些学习方法?

板书:

通过人物言行揣摩内心世界

六、读写结合 以文载道

1、课下读有关诚信的故事,积累有关诚信的成语和古诗文名句。

2、练笔: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是怎么理解的,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写时要注意结合实际。

附板书设计:

板书一:

商鞅南门立木

自古驱民在信诚,

一言为重百金轻。

严格执法论罚赏,

千古流传影响深。

言而有信、说到做到;诚信乃成功之本

板书二:

通过人物言行揣摩内心世界

篇20:《商鞅南门立木》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围绕课文的重难点,抓住“言而有信、说到做到”两个词,引导学生读书并品味两个词,以感悟两个词语引领全文的学习,让学生自行探究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的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发现、质疑,从而了解商鞅南门立木之举,不仅是为朝廷树立了一个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形象,取得了老百姓对朝廷的信任,更是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观念。

2、根据提示,体会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故事和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

课前准备:商鞅变法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归纳主要内容

(一)1、指名在前后黑板上听写生字。(前后各7名学生,其中各一名同学读词语。)

2、学生修改,找共性问题集中解决。如:“惹是生非”,学生容易写成“惹事生非”,师引导学生:“惹是生非”就是“惹是非、惹麻烦”,学生很容易就记住“惹是生非”。

3、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研读课文,深入理解,品味两个词语

(一)教师导入语前,先在黑板上从上到下写上:齐、楚、燕、韩、赵、魏、秦,导入:“同学们,在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中,大家从排序可以看到当时秦国的势力怎么样呀?”生:“很弱。”我接着说:“是呀,但秦国却最终吞并了其他六国,统一中国,这和我们今天上的《商鞅南门立木》一课有很大关系,请同学们打开书,看能不能找到原因?

(二)默读课文,你对哪些问题感兴趣?议一议,说一说。

生:

1、商鞅“言”的内容是什么?

2、他是怎样“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

3、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不直接推行新法?

4、他这样做产生什么影响与作用?

5、商鞅南门立木的作用是什么?

(三)请同学们再次深入地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批注,然后小组解决这些问题?

(抓住“言而有信,说到做到”这条线索,理清故事脉络。)

学生自由默读课文,圈点批画,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文本,相机处理阅读中的问题,使学生真正读懂课文。)

(四)学生交流。

1、教师相机指导评价。

(使学生更深地感受、理解商鞅言而有信、说道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形象。)

2、师:小伙子“喜笑颜开”的原因是什么?只是为这50两黄金吗?(学生讨论)

3、总结学习方法:通过人物神态、语言、心理活动、动作描写中的重点词语来体会商鞅“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三、总结课文,升华感悟。

(一)归纳“南门立木,言而有信”的故事。

培养学生归纳课文重要内容的能力,并回顾课文主要内容,整体感知文本。

突出教学重点,强调在“对话”中生成问题。

(二)谈谈对商鞅这一人物的认识。

1、从故事中体会商鞅什么样的人?

2、联系上下文,说说商鞅什么样的人。

四、拓展延伸,体会诚信美德

(一)师总结拓展谈话:商鞅作为一名政治家、改革家,有着过人的胆识与魄力,南门立木之举,有着非凡的意义,它不但为朝廷树立了一个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形象,取得了老百姓对朝廷的信任,而且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南门立木”的故事被后人传为言而有信的佳话。诚信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被后人传承、发扬广大。

(二)请大家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的现实生活中如何做到“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学生自由交流。)

五、作业设计

(一)读一读有关诚信的名言。

(二)谈谈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理解,并将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板书设计:

商鞅 南门立木

言而有信说到做 到严格执法

国家富强

教学反思:

本课依据新课程改革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师生的双主体性,教学方法不再是单纯的知识讲授,而是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学生在体验中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极大的热情。在课堂设计时注意创造机会让学生发表意见,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热门教案

学诗词

学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