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10篇作为老师不写教案的理由,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作为老师不写教案的理由
首先声明,作为一个敬业爱岗的合格高中语文教师,不写教案,决不意味我不认真备课!下面言归正传,谈谈我的理由。
写教案的必要性据说有两个:
一是图眼前,为了上课有案可依;
二是谋长远,为了总结和提升。可对我来说完全无此必要。作为一名从教十年的教师,对上课的规则和“潜规则”已了然在胸,既然教案可以是物化的书面计划,为什么就不可以是头脑里的清晰思路?既然教学准备可以是多样化的的产物,为什么一定只能写成千篇 一律的教案而不可以写成书中夹注、兴之所至的教材评点或只有本人心领神会的提纲挈领?不错,教案记录着教者的教学轨迹,反映着教者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理应总结和升华。但总结升华的方式很多,我可以结合实际有选择地写课堂实录、教学片断、教育随笔、教育随想甚至教育评论,为什么要写那种统一格式、毫无个性的“规范”教案?又有多少人通过写教案升华总结了多少教育理念? 不写教案,源于我对语文教学和语文教师角色的理解。语文教学是极其开放灵活的,拒绝封闭僵化的程式。语文教师则是一个“知识型主持人”,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激情、智慧、灵感、创造都是在这个对话过程中迸发出的。我不想通过编写教案,制订详尽周密计划,预设圈套,稳扎稳打,一步一步逼学生乖乖就范,“尽入彀中”,让课堂成为思想的“屠宰场”。 教学拒绝克隆和重复。不写教案,断绝了原地踏步、重复自我的后路。因为没有教案,我没有任何“老本”可吃,每堂课、每篇课文于我都是全新的,都是无“案”可稽、无所“牵挂”、无所束缚的,我必须和学生一样抱着好奇和新鲜感从头学起,从头备起。对于我来说,年年岁岁“文”相似,岁岁年年“课”不同。我喜欢并追求这样的境界! 语文教学最忌照本宣科、一潭死水。一个离不了教案、教参和标准答案的教师上课永远不能贴着学生的学情“与时俱进”,也让学生齿冷。不写教案,彻底铲除了照本宣科的基础,我必须有意识地逼使自己学会备“腹案”、用“腹案”上课,以此煅炼自己的应变能力、组织活动的能力、记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使思维自始自终都处于一个紧张活跃、思如泉涌、灵感迭出的境地。所以,即使是讲评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我都尽量白卷一张,不着一字。 不写教案,还因为我想把更多的时间用来“备课”。苏霍姆林斯基在其著作中谈过这样一件事:一位文科教师上公开课,极其成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得这样好,请问您备课用了多长时间?”他回答道:“可以说这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但是要问直接备课的时间,那我告诉您,只有十几分钟。”这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教师都很忙,每天把写教案的'个把小时省下来将会干多少更有意义的事呀!比如有教师写高一课文《烛之武退秦师》的教案,光时代背景就抄了满满两页纸;而我则想了“春秋无义战”、“秦晋之好”、“春秋笔法”、“微言大义”、“皮里春秋”五个成语,既概括了背景,也介绍了写作手法和影响。当然这样备课是要花时间的,另外我还要与学生交流,还要写教学随感,还要读书……所以我不写教案。 不写教案,是因为我不想做无用功。现在我们许多教研部门和领导都在强调备课。但强调的往往是按刻板的模式备课,写出详细“规范”的教案。语文教案的内容除了生字词和文章脉络,就是逐句逐段的分析,最后就是总结文章特色之类的,最多也就是再加上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资料罢了。教案写成这样,语文也死了。许多老师也认为写教案毫无意义,写的是一套,讲的又是一套。但领导要检查,要考评,所以形式主义的无用功还是要做,甚至有老师戏言权且把写教案当练字。我无力改变这种现状,但我有拒绝和选择的权利。 顺便说一下,我也曾为不写教案付出过代价,不仅与各种评优绝缘,还屡遭“修理”。好在我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应试成绩也不错,现任领导又比较开明,对我尚能“网开一面”。但我知道,不写教案是许多教师的共同心愿,我权当做一回《皇帝的新装》里那个口无遮拦、缺心少眼的小男孩,“童言”无忌吧!
不写教案的六条理由
首先声明,作为一个敬业爱岗的合格高中语文教师,不写教案,决不意味我不认真备课!下面言归正传,谈谈我的理由。
写教案的必要性据说有两个:一是图眼前,为了上课有案可依;二是谋长远,为了总结和提升。可对我来说完全无此必要。作为一名从教十年的教师,对上课的规则和“潜规则”已了然在胸,既然教案可以是物化的书面计划,为什么就不可以是头脑里的清晰思路?既然教学准备可以是多样化的的产物,为什么一定只能写成千篇 一律的教案而不可以写成书中夹注、兴之所至的教材评点或只有本人心领神会的提纲挈领?不错,教案记录着教者的教学轨迹,反映着教者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理念和教学策略,理应总结和升华。但总结升华的方式很多,我可以结合实际有选择地写课堂实录、教学片断、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随笔、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随想甚至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评论,为什么要写那种统一格式、毫无个性的“规范”教案?又有多少人通过写教案升华总结了多少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理念?
不写教案,源于我对语文教学和语文教师角色的理解。语文教学是极其开放灵活的,拒绝封闭僵化的程式。语文教师则是一个“知识型主持人”,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激情、智慧、灵感、创造都是在这个对话过程中迸发出的。我不想通过编写教案,制订详尽周密计划,预设圈套,稳扎稳打,一步一步逼学生乖乖就范,“尽入彀中”,让课堂成为思想的“屠宰场”。
教学拒绝克隆和重复。不写教案,断绝了原地踏步、重复自我的后路。因为没有教案,我没有任何“老本”可吃,每堂课、每篇课文于我都是全新的,都是无“案”可稽、无所“牵挂”、无所束缚的,我必须和学生一样抱着好奇和新鲜感从头学起,从头备起。对于我来说,年年岁岁“文”相似,岁岁年年“课”不同。我喜欢并追求这样的境界!
语文教学最忌照本宣科、一潭死水。一个离不了教案、教参和标准答案的教师上课永远不能贴着学生的学情“与时俱进”,也让学生齿冷。不写教案,彻底铲除了照本宣科的基础,我必须有意识地逼使自己学会备“腹案”、用“腹案”上课,以此煅炼自己的应变能力、组织活动的能力、记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使思维自始自终都处于一个紧张活跃、思如泉涌、灵感迭出的境地。所以,即使是讲评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我都尽量白卷一张,不着一字。
不写教案,还因为我想把更多的时间用来“备课”。苏霍姆林斯基在其著作中谈过这样一件事:一位文科教师上公开课,极其成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得这样好,请问您备课用了多长时间?”他回答道:“可以说这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但是要问直接备课的时间,那我告诉您,只有十几分钟。”这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教师都很忙,每天把写教案的个把小时省下来将会干多少更有意义的事呀!
[1] [2]
浅谈不写教案的六条理由
首先声明,作为一个敬业爱岗的合格高中语文教师,不写教案,决不意味我不认真备课!下面言归正传,谈谈我的理由,不写教案的六条理由。
写教案的必要性据说有两个:一是图眼前,为了上课有案可依;二是谋长远,为了总结和提升。可对我来说完全无此必要。作为一名从教十年的教师,对上课的规则和“潜规则”已了然在胸,既然教案可以是物化的书面计划,为什么就不可以是头脑里的清晰思路?既然教学准备可以是多样化的的产物,为什么一定只能写成千篇 一律的教案而不可以写成书中夹注、兴之所至的教材评点或只有本人心领神会的提纲挈领?不错,教案记录着教者的教学轨迹,反映着教者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理应总结和升华。但总结升华的方式很多,我可以结合实际有选择地写课堂实录、教学片断、教育随笔、教育随想甚至教育论,为什么要写那种统一格式、毫无个性的“规范”教案?又有多少人通过写教案升华总结了多少教育理念?
不写教案,源于我对语文教学和语文教师角色的'理解。语文教学是极其开放灵活的,拒绝封闭僵化的程式。语文教师则是一个“知识型主持人”,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激情、智慧、灵感、创造都是在这个对话过程中迸发出的。我不想通过编写教案,制订详尽周密计划,预设圈套,稳扎稳打,一步一步逼学生乖乖就范,“尽入彀中”,让课堂成为思想的“屠宰场”。
教学拒绝克隆和重复。不写教案,断绝了原地踏步、重复自我的后路。因为没有教案,我没有任何“老本”可吃,每堂课、每篇课文于我都是全新的,都是无“案”可稽、无所“牵挂”、无所束缚的,我必须和学生一样抱着好奇和新鲜感从头学起,从头备起。对于我来说,年年岁岁“文”相似,岁岁年年“课”不同。我喜欢并追求这样的境界!
语文教学最忌照本宣科、一潭死水。一个离不了教案、教参和标准答案的教师上课永远不能贴着学生的学情“与时俱进”,也让学生齿冷。不写教案,彻底铲除了照本宣科的基础,我必须有意识地逼使自己学会备“腹案”、用“腹案”上课,以此煅炼自己的应变能力、组织活动的能力、记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使思维自始自终都处于一个紧张活跃、思如泉涌、灵感迭出的境地。所以,即使是讲评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我都尽量白卷一张,不着一字。
不写教案,还因为我想把更多的时间用来“备课”。苏霍姆林斯基在其著作中谈过这样一件事:一位文科教师上公开课,极其成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得这样好,请问您备课用了多长时间?”他回答道:“可以说这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但是要问直接备课的时间,那我告诉您,只有十几分钟。”这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教师都很忙,每天把写教案的个把小时省下来将会干多少更有意义的事呀!
教师可以不写教案
教师可以不写教案 对于教过一遍或几遍的教材再来教时,完全没有必要重复写教案。 重复写教案,无疑是时间资源的严重浪费。现在的教案,多是叙述性文字,或照抄书本的内容,抄写这样的教案,耗费许多时间和精力。教师一般都有自己较固定的课,每学期都写教案必要性不大,不如把“写”的时间节省下来,去钻研教材,思考教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一堂好课绝不是剧本的上演,充满生机的课堂是师生思想交融的大海,随时都会产生新生的契机。教学内容应接纳本学科前沿最新成果,教师必须及时汲取知识营养,才能在讲课时左右逢源,滔滔不绝。若平时不注意知识的补充,临渴掘井,课上必是招架不住,理缺词贫,听者枯燥乏味。拿出写教案的时间用于新知识的学习,既改善教师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水平,又使有限的时间发挥最大效应,何乐而不为呢?教学活动中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这就要求教师有很强的.应变能力,解决突发事件。看来,单纯的写教案并不能解决这些问题。 不重复写教案,不等于无教案。我认为对一些相对固定的课程可以编写标准教案供教师参考使用。这样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可以节约更多的时间用于新旧知识的裁剪,用于教法、学法的研究,教具的准备等。实质上,这样更有利于将教案的内容融化在自己的脑子里。将有形的教案变成无形的教案是对教学的升华。语文教师不写教案,行吗?
推荐语文课程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的“大语文观”已经使绝大多数的人们达成共识。“课本是例子”、“语文教学应该走出课本,走向生活实践,接触大量的语文资料”的提法越来越响亮。《新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到:教师应培养学生搜集、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然而,如果语文教师没有这方面的能力,没有广博的知识,怎能做到培养学生有这方面的能力?所以我认为应该充分利用网络等课程资源来为语文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 (一)研究教材,上网浏览,充分运用网络等课程资源 伴随着电脑的'普及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走入许多学校。而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学习、交流平台,为语文教学拓展了新的、更为广阔的视野。 如果你仅懂得一点儿上网知识,只要在地址栏里输上课题(如《荷花》),在几秒钟内就可得到与之相关的许多内容(本课教学法研究、课件、有关这课的学习材料等),认真地读一读这些材料,本课所有的教学重、难点,所涉及到的相关材料已经条分缕析地展示在我们面前。如果你拥有配套的教学光盘,只要在电脑上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就会浏览到精美的CAI课件。我们在精读课文的前提下,只要在对这些内容广泛的涉猎之后,再根据自己的思路、本班的实际进行优化组合,直接运用于课堂就可以了。我们没有必要再整天抱着教科书死啃,再花费大量的时间不停地抄写。与其抄一节课的教案要用一课时或更多时间,不如将看到的资料、准备的东西装在脑子里,形成最简单的流程 ,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学生及时建立认知支架,达成教学目标的完成。 (二)分工合作,推行电子教案,实行教学资源共享 我反对教师不认真备课的作法,更不愿做拿着教案抄来抄去、补来补去的无效劳动。网上已经有很多人(或名家)帮我们精辟地分析过文章,我们还有必要为此枉费过多的精力吗?我们可以平行班老师分工合作,备课追求量少质优(也只有减量,才能保障质优),把收集到的资料和想到的东西优化组合,写成电子教案,实行校园网资源共享,岂不省时高效?而且合作切磋、集体研究一定会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科研的氛围一定会更加浓厚。 “备课”是本质,“教案”是形式;“备课”是“观念化”的东西,“教案”则是能让人“看到”的“物质化”的东西。人们的“观念形态”的东西很难检查,那么只有先“物化”才行,这就是为什么要写“教案”的原因。可有人说自己一节课备一辈子,还有人无时无地不在备课。我们不是不想写教案,而是怕我们准备的东西教案本写不下……本人31岁毕业9年了,到现在一共做了四份工作,正打算再换一份工作。我的具体情况是:第一份工作和后三份属于不同行业。第一份工作做了一年零3个月,后来第二份工作既算是换行业,也多少有点与他人合伙创业的性质,做了三年零1个月,后来由于经营的原因合伙解散所以又继续求职。当时再次出来求职的时候一方面正赶上金融危机的影响,再加上后来就职的两个企业都不是很如意,所以第三份工作从4月做到的1月份;第四份工作做了一年左右。我现在想再换一份工作,不知道我的履历算不算跳槽频繁?并且我的这种情况在给用人单位发的求职简历里到底写不写离职理由好呢?现在非常纠结,怕做错决定影响面试和就业。有没有HR专业人士指教一下,非常感谢!如果有一位以上的网友提供有价值的建议,我可以另外开贴送分,将你们的答案一起采纳。恳请大家帮助,在下拜谢!
[简历上到底写不写离职理由呢?很纠结焦急!]
例文: 我的老师
我们的语文老师大约四十来岁,头发已经稀疏了。他的前额布满了浅浅的皱纹,瘦削的脸上戴着一副度数很深的眼镜,显得很有学问。刚看到他的人,总会以为他是一个“老夫子”,教学死板、无味。可是只要听听他的课,保你一定会乐而忘返。
“叮呤呤„„”上课铃响了,同学们都坐好了,只有刘锋同学还拿着一个瓶子玩,教师看见了,立刻板起了脸,说:“上课了还玩,没收!”说完,他拿起瓶子走上了讲台。同学们顿时吓住了,老师从来也没发过这么大的脾气呀!谁知,他眼睛环视了一下四周,然后举起瓶子说:“下面根据我手中的瓶子,进行一句话表达。”话音刚落,同学们长长地松了一口气,紧张地心情一下子松驰了,大家都笑了起来,老师也甜甜地笑了,笑声出教室,飞向天空„„
他就是这样一个提倡活泼教学的人,难怪“听他一节课,胜读十年书”成了同学们的口头禅了呢。
(1)仔细读例文,想一想作者围绕“我的老师”写了一件什么事?
(2)分组讨论交流,通过阅读例文,你学到了什么?
(3)教师小结:
A.选择的材料要有特点。从“没收瓶子”到巧妙引入教学“一句话表达”,说明了教师的教学艺术别具一格,独具匠心。 B师外貌,让人感到我的老师老气横秋,一副老夫子像,但接下来的教学行为却与之大相径庭,使人顿感“我的老师”可敬可爱。
(4)动笔习作。
四、交流评议,共享“我的老师”
1 、个人自评自改
2、小组交流互评互议。
3、全班交流准备在全班交流。也可以让各组推荐一名较好习作参与交流。全班同学互相点评。
尊敬的老师:
您好!
对不起,我深深得知道错了。我私自携带香烟到学校来抽烟,不仅违反了学校纪律,而且也在潜移默化之中给身边的同学造成了不良影响与负面形象,损害了我们这所现代化高档学府的良好形象。
身为一名高中生,而且我今年还是未满十八周岁,法律就明确规定未成年人不能吸烟,而我吸烟了,这就非常得说明问题,说明在我身上存在着违反法律道德的苗头。不尽如此,学校领导多次在学校品德教育广播当中严肃要求我们同学要严守行为准则纪律,注重文明礼仪规范,其中就明确强调我们学生不可以吸烟喝酒。可是我连这样基本的礼仪规范都没做好,我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现如今错误发生了,学校领导的严肃批评与班主任老师的失望难过,在我心中交织成为一张压力大网,让我的心情陷入低谷。我对于自身所犯错误感到无比的懊悔与愧疚,因为我知道曾经的自己并不是这样的。曾经的我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初中阶段我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也达标,不然也不可能被初中学校评为优秀毕业生了。有幸踏入这所重点中学,我本应该好好努力学习,继续保持良好状态。可是我却因为步入县城大都会,没有能够抵御住大都会里的霓虹灯彩与酒醉金迷。在几次逛街购物的体验中,我看到了名贵跑车、靓丽女子与高档会所,我似乎迷失了自己,心情变得复杂起来。从此染上了吸烟的恶习,并且也开始荒废了学业。
正所谓“功勋铸千古,毁灭在一时”,我从小学到高中以来辛辛苦苦、认认真真塑造的美好品行,没有想到就在如此短暂的高中一年里给毁了。每每想到这个,我的内心就无比悲痛,无比伤心。学校里我又结识了跟我同样遭遇的几个同学,原本以为可以互相扶持、共同进步,没有想到他们也是无助与迷茫,共同进步成为了一种奢求与祈盼。眼下,政治处吴老师果断得调查了我,严肃得批判了我,深刻得打骂了我,让我这样一头迷途的羔羊重新发现了回家的曙光。尽管当我在政治处被吴老师批判的时候显出叛逆的情绪,可是我的内心深处已经开始感激他了。
吸烟有害健康,长期吸烟会让我们的肺部变成尼古丁与焦油的垃圾场。同学们,吸烟并不会让你显得多帅或是多性感,吸烟只会让你在学校除了餐饮零食之外多承受巨额的费用开销,并且会让你与真正求知上进的同学疏远。啊!多么痛的领悟。吸烟是多么的愚蠢,多么的无知,多么的可悲。啊!如果上天能够给我再一次入高中的机会,我会断然得朝那第一次给我递来香烟的同学脸上吐唾沫,狠狠得恶骂他。啊!时光一去不复返,岁月一走不回头,眼下我能够做的就是好好改正错误,坚决端正态度,彻底抛弃香烟。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要好好得弥补这一年多来我在学习上损失的知识。
最后,我要向全体同学表达歉意,向那些受我不良影响过的同学表达我最真诚的愧疚。政治处吴老师,谢谢您,感谢您对我的批评,感谢您拯救了我。
俗话说:再一再二不再三。真心的希望老师能够给我一个改正的机会。我保证以后再不抽烟。
此致
敬礼!
XXX
20xx年XX月XX日
老师,你何时才能不再走教案
老师,你何时才能不再走教案 按理来说,送教下乡的课,该是在我们这个县区域里教师优中选优的课。在做课之前,我一再告诉教师,不要走教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话语作为教学资源开发利用。怕教师不懂,我又用土话补充说:课堂教学就如同一块土地,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棵茁壮成长的幼苗,有的是棉花,有的是油菜,有的是花生……我们要学会适时播种,适时收割,切不能统一。课堂上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你才算是一位好教师。不能总是想着心里的预案,引导学生从一个坑里跳到另一个坑里,跳进去跳不起来的就被淘汰掉。 有一位教师听了我的话,说她将会努力去学着做,一路走来,我从她的课堂话语和课堂教学看,总是看到她在走教案影子,直到最后一个乡镇她做的一节课算是角色做到了最好的转换,忘记了自我,心里装着学生。事后,我想,一个优秀教师就一节课磨了这么长的时间,才有所转变,作为乡村教师,无人管无人问的课堂,教师又何时才能不再走教案? 案例一:教师首先抛出问题:“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认识了磁铁,那么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呢?”教师相继在黑板上板书“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用多媒体图影仪出示一堆物体――回形针、铁钉、橡皮筋、纸、铁夹子、铝片、木块、铜线、铅笔,让学生估猜。有的学生说磁铁可以吸引铁,有的学生说可以吸引金属。多好的教育资源呀,教师可以顺势解释,什么是金属,就是含有“钅”字旁的字都是金属,比如,铝、铜等,然而教师不解释什么是金属,放弃了这个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说:“既然大家估猜了,可以用磁铁去试一试,看自己的估猜是否正确。”作为知识教学,教师做的不为错。可是金属种类很多,磁铁除了可以要吸引铁之外,还可以吸取钴、镍等少有金属,学生概念不清,又如何在今后生活中去探索。另外,科学课就是要放手让学生估猜,估猜正确如否,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对估猜的结论进行修改的过程,老师放弃了金属这个错误的估猜不问,使得本该互有灵动的课堂失去了生机。 案例二:实验做完了,教师让学生填写实验报告单: 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 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 物体名称 共同点 物体名称 共同点 回形针 铁钉 铁夹子 都是铁材料制做的 都能被磁铁吸引 橡皮筋、木块 铝片、铜线、纸 铅笔 都不是铁材料制做的 都不能被磁铁吸引 学生都在实验报告单里填写共同点“能被磁铁吸引”和“不能被磁铁吸引”这个填写不为错呀,只能说你的大标题有了,就不宜再填写了,也算是一个勉强的理由。可是学生因为没有填写教师预案要求的“铁材料制做的”“不是铁材料制做的”教师就不知道修改自己的教案,而是一味的要求学生填写自己预案的标准。课后,我和做课教师交流,没想到她说:“教师能在学生面前说自己教案设计错了吗?”于是,我想到了我们的.社会没有宽容的学术思想言论氛围,更没有真理生存的土壤。如果都有充分、自由、合法的表达空间与机会,任何一种思想观点都没有绝对权力的支持,都可能犯错误。我们是教师,是课堂的首席,而不是权威,有错为什么不能改? 世界本来就是复杂多元的,人的思想因为人的生命的阅历不同,体验与感悟就不可能相同,不同的人,面对不同的世界,出现不同的学术思想观点,有着不同的学术形态,这都是非常正常的。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就是要告诉学生,他们也会和教师一样出错,不出错的最好办法是兼容并包。我们的教育,从小就把学生的思想禁锢了。害怕错误,不敢尝试错误,可能是我们中国人所犯的最大错误。也是钱学森之问永远没有答案的结果。追求真理过程中的可错性,应该视为一个自然正当的过程,科学课为什么不能传授这一个观点? 教师之所以不能以学生为本,从这一段和教师送教的情况看,是自己害怕错误,怕失自己的权威。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是出孔圣人而不出柏拉图这样的哲人。哲人是提出并探讨问题的,圣人是扼杀并消灭问题的。哲人不断尝试错误,圣人则代表绝对正确。我是一个不怕丢面子的人,话说回来,也没有面子可丢,有时可能为了一个学术问题和教师们争执不休。教师怕丢面子,总是扮演永远正确的角色,又怎么能不去走教案? 说让教师不要再走教案,实际上是新课改呼吁科学真理的回归,因为科学真理只能够在一个宽容自由开放的环境里才有可能生长出来,这也可能就是钱学森问题的关键环节吧。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虽然我不赞同你的意见,但是,我要誓死保护你发表意见的权利。提升高考作文阅卷质量的创举
江苏高考阅卷语文学科组组长何永康
高考作文的阅卷质量,受到社会的热烈关注。本阅卷点20多年来为提升作文阅卷质量做了许多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今年阅卷之初,作文组副组长王栋生老师提出一个设想:请每一位作文阅卷老师先写一篇“下水作文”,当一回“考生”,然后正式阅卷。这是一个极富开创意义的构想,必将大大提升高考作文的阅卷质量。经学科领导组研究,决定今年试行,明年全面实施。
首先“下水”的,是南师大文学院骆冬青老师指导的5位硕士研究生,他们由导师督察,在规定的时间内,“模拟”考生各写了一篇“高考作文”,在阅卷点内引起了强烈反响。现将王栋生老师的“构想”,以及其中两位“硕士生阅卷老师”的“下水作文”予以发表,供各位考生和家长评阅,并期望得到全国同行的批评指正。
另有沈中尧老师写的一首诗,代表了本阅卷点全体老师的心声,这也是一篇十分切题、符合文体要求的“下水作文”,此处一并发表,以回应我省广大考生和家长对作文阅卷工作的热情关注。
不下水,何以知深浅?
作者:王栋生
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举国关心当年的一道高考作文题,也许因为它是所有学科试卷中分值最高的一道题——60分!新闻界每年都邀作家作“高考秀”,不知读者是否注意到:所有作高考秀者,都只做作文题,而不敢碰语文基础知识题和阅读题,更不去碰“数理化生外政史地”,这是因为作文又是所有学科试卷中惟一一道不可能得零分的题!有知名作家用10多个小时才写完一篇“高考作文”,而这个时间,够学生考完全部5门课了。没写过高考作文,不懂得作文的难;没参加过高考作文阅卷的人,怎么会知道阅卷的辛苦?
我们一直在探索提高作文阅卷准确性的途径。提出阅卷老师“下水作文”的建议,主要出发点是为了对每一个考生负责,体现高考阅卷的公平性和权威性。同时,我们也想通过高考阅卷增强教师的综合评价能力。
阅卷教师“下水”,有利于深入研究考题,吃透评分标准。因为只有自己动手写文章,才会在审题上下功夫。教师考虑问题比考生复杂,反应能力不如学生(这也是一些学科教师做题慢于学生的主要原因),但是在审题立意和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教师水平高于学生,综合能力强于学生。同一道作文题,学生不会有过多的考虑,教师则知道哪几种立意都应当是“切题”的,哪几种立意是“基本符合题意”的,知道什么情况属于走题偏题,他明白其中有区分度,一旦他亲手操作,他的考虑就更具体,更明晰;这时候对照评分标准,他的感性认识增强了,对试卷就能准确地作出判断。
阅卷教师“下水”,体会学生的写作状态,能更多地了解情况,有利于改进作文教学。有时候,教师会对一些试卷感到奇怪:为什么他会把文章写成这样?他到底要表达什么样的感情?为什么会举这种不恰当的例子?他不知道自己写的话不通吗?……而换到学生的位置上,这些问题就不难理解了。教师“下水”,站在被评价者的立场上,才能了解学生的写作状态,他判别作文等次时,就会比较公正客观。有些教师曾疑惑:选材立意,谋篇布局,表达方式,这些都是教学中反复讲过并复习过的,为什么到了考场上考生会乱了方寸,变得像没学过似的?道理也简单:毕竟是应试作文,教师一生也只不过经历一次而已!在平时训练中我们要求学生能在40分钟内写出800字的文章,学生迟交或是任务完成得不好,教师就会认为学生写作能力不强;而据我所知,能在40分钟内写出800字文章的语文教师并不多。如果我们能经常地试着“下水”,可能就不至于向学生提出过高要求了。
有些同行,平时作文训练出题随意性较大,效率不高,吃力不讨好,学生抱怨:如果他能和学生同题作文,情况就不一样了,至少他在命题时会慎重一些。
写作是一种生命活动,也是一种自我丰富与发展的过程。教师除了专业论文之外,还应当能自由运用各种文体写作。不久前看到护士们抗击非典的《护士日记》,想到我们的语文教师应当比一般人更热爱写作。写作是对人的思维和语言的综合训练,语文教师要保持业务优势,要特别注意提高写作水平。旧时代对学生语文能力的一般要求是“出口成章,下笔能文”,如果今天连教师都做不到这一点,祖国语文教育就很难发展了。
国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已经颁布,新的课程改革即将开始,中学语文教师将面临许多新的课题,我们倡议阅卷教师“下水”,对倡导新型高效的作文教学,更新观念,提高作文教学效率,是会有积极作用的。
我们并不认为教师“下水作文”是什么“挑战”,或许这仅仅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只是我们考虑了好几年,而现在时机成熟了。版面编辑刘梅责任校对程旭光
呼唤“真”情
作者:单永军
情与理,是否也是个斯芬克斯之谜?“大义灭亲”、“法不容情”、“零度情感”……一个个故事,一页页历史,见证着理性的崇高,情感的萎瘠。似乎放逐了情感,就能赢得法律的公正,科学的公允、世间的公平。事实果真如此吗?
问世间“情”为何物?“生死相许”是不渝的爱情;“舐犊情深”是本真的亲情;“落叶归根”是乡土之恋……孔老夫子讲“仁者爱人”;释家“普渡众生”、“慈悲为怀”;还有庄子的“与物为春”……“情”是生命之“真”,是爱、仁慈、悲悯……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相互维系的丝钱,是生命源头的汩汩清泉。
看世间渺渺人生:“智子疑邻”是情感的偏私,人与他人的情感丝线骤然断裂;城市的铁门隔离了风景如画的自然世界,也隔离了朴素的乡村情感;欲望的旗帜肆意飘浮,心灵的世界填满了金钱、虚名……驱逐了“真”情;是谁在风中哭泣?是情感遮蔽了认知?还是蠢动的物欲萎缩了认知?!于是乎,我们为9·11事件而欢呼;于是乎,我们痴迷于嵇康从容鸣奏《广陵散》的意境,独不见刑场前的血腥;嘲笑阿Q而独不见自身心灵的丑陋;我们痴迷于美学的暴力,但却不知这是暴力的美学……我们失却了“同情”——那种生命与生命相通的情感,又何以产生共鸣之音,又何以产生心灵深处的认知呢?广岛上空的原子弹何止是日本人的创伤,也是人类世界每个生命的创伤。“一沙一王国,一沙一世界”“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没有“与物为春”的“真”情之亲,何以窥见“沙”的深邃,何以理解“花”的眼泪。
我们呼唤“真”情。
诚然,科学需要理性。但试想,如果没有对科学的极大的兴趣与热情,爱因斯坦何以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晚清学者王国维、章太炎等更视学术为生命。诚然,法律排斥情感,可是,剥掉一己之私之后,我们从中看到的不正是一颗火热的强烈的责任心,一根根联系着人民的“真”情之线吗?是啊,冰冷的认知更需要情感的温床。故而,我们呼唤“真”情。让她牵引着我们走向认知的深处。
“敝帚自珍”和“大义灭亲”
作者:葛金华
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着令人无法想象的变化,但是,面对同样的事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倒是一如既往。同样道理,“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关系问题,大概也绝不是我们现代人才面临的问题吧!古人虽然淳朴却也不无智慧,在他们简简单单的语言中,也表达着他们深刻的看法,“敝帚自珍”和“大义灭亲”正是其中比较常见的两例。下面就此说说我们自己的理解吧!
“敝帚自珍”:一把破烂的扫帚,何以比那崭新的还要好呢?其实很简单,每天朝夕相处,早上用它扫扫院子,傍晚拄它而立,夕阳西下时和它一起品味难得的安宁;这里少了一点,那里折了一些,自己的扫帚自己一清二楚;你要是拿什么东西来和他换,他会说:“如果不是我每天相依相处的那把,那么,我还是要我的扫帚!”看来确实是这样,感情的因素在这里是多么的重要啊!无奈我们是感情的动物,在一种无法说清的自我保护意识下,我们都倾向于对自己亲近的东西倍加珍爱,信任而又信任!于是就发生了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比如《韩非子》中的这个故事就是这样。
所以有人会说我们应该“大义灭亲”,应该把对事物的看法和对问题的解决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之上,并且要把感情的因素降低到最低限度才好!不过可惜得很,许多事实告诉我们,这种“大义灭亲”的举动一旦离开了它所能支配的合法领域,带来的也同样是些让人无法忍受的灾难!我想,我们不会为“文革”中的那些“大义灭亲”的举动而高兴吧!本来是恩恩爱爱的夫妻,才一天工夫就变成了界限两边的人了。“你应该大义灭亲啊!”有人会这样来谆谆教诲你,而且是“诲人不倦”的那种!我们什么感觉?我们批判吗?我们谴责吗?我们还是反思吧!于是我们对“大义灭亲”也不是那样“敝帚自珍”了。
那么我们怎么办呢?
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情感的投入十分必要的地方,比如公共关系事务中,我们当然是要大力提倡“敝帚自珍”,在生命中坚定地保有这样一份感情,不然我们就会在机械化的潮流中把自己也机械化了!而在那些人情世故容易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错误的地方,比如在公检法部门的执法工作中,我们就应该大胆而又智慧地灭亲!
所以面对“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识”的关系问题,我们应该在古人流传下来的两个成语同样为大家所看重的细节中,发现他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伟大智慧和传统。对韩非子的寓言的解读也是如此,我们千万不要忘了我们是活生生的人,对于这样的问题不可简单地偏重于一边!
“阅卷心声”兼“下水作文”:
亲疏VS严肃
作者:沈中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