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我是有礼貌的孩子教学反思(共含13篇),希望大家喜欢。
1.培养幼儿参与意识,鼓励幼儿能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培养幼儿遵守规则的意识。
活动准备
1.纸、笔每人一份。
2.日常生活中进行常规培养。
活动过程
一、教师问:“小朋友们好。”
幼儿回答:“老师好。”
教师高兴地说:“你们真有礼貌。现在我向小朋友提个问题,你们平时是如何讲礼貌的?”(幼儿发言时,教师注意提醒幼儿把话说完整。)
教师根据幼儿所说的.内容画出简示图。
幼儿说:“每天早晨第一次见到老师要鞠躬问早。”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小朋友来园问好的简示图。
幼儿说:“小朋友应友好地在一起玩。”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小朋友手拉手的简示图。
二、当幼儿对规则表达不清楚时,教师帮助幼儿理清思路,归纳总结。
幼儿说:“小朋友摔倒,我把他扶起来。”教师画出这个情节的简示图,然后归纳为:别人遇到困难,我们应主动帮助。
幼儿说:“不能爬栏杆。”教师归纳为:应主动纠正别人的错误行为。
三、有些规则幼儿说不出来,教师可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幼儿讨论,最后确定规则。
教师说:“别人说话时,我们不能打断人家的谈话,但如果我们有急事非说不可,怎么办?”讨论后让幼儿知道要先说:“对不起,打扰您一下。”教师再把此情景的简示图画出来。
教师问:“小朋友和别人游戏发生矛盾时,如果你认为你有理,怎么办?”请幼儿讨论,最后确定规则:如果游戏时两人发生矛盾,要心平气和地讲道理。
四、请幼儿给整幅图取个名字。
教师定为:有礼貌的小人儿是我。幼儿取的名字只要不离开“讲礼貌”的主题即可。
五、结束时,教师说:“请小朋友把这6条规则看图说一遍,然后画下来,回家告诉爸爸、妈妈,你在幼儿园是怎么做有礼貌的好孩子的。”(幼儿画图时,不要求和教师画得一样,只要能说明规则即可)
活动提示
1.本次活动30分钟。
2.本次活动应让幼儿充分发言,在大家发言后再画出规则图示。
3.讨论后的规则,可制成“图表”挂在室内明显处,作为“幼儿园小朋友守则”。
有礼貌的小人儿-是我
1.培养幼儿参与意识,鼓励幼儿能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培养幼儿遵守规则的意识。
活动准备
1.纸、笔每人一份。
2.日常生活中进行常规培养。
活动过程
一、教师问:“小朋友们好。”
幼儿回答:“老师好。”
教师高兴地说:“你们真有礼貌。现在我向小朋友提个问题,你们平时是如何讲礼貌的?”(幼儿发言时,教师注意提醒幼儿把话说完整。)
教师根据幼儿所说的内容画出简示图。
幼儿说:“每天早晨第一次见到老师要鞠躬问早。”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小朋友来园问好的简示图。
幼儿说:“小朋友应友好地在一起玩。”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小朋友手拉手的简示图。
二、当幼儿对规则表达不清楚时,教师帮助幼儿理清思路,归纳.总结。
幼儿说:“小朋友摔倒,我把他扶起来。”教师画出这个情节的简示图,然后归纳为:别人遇到困难,我们应主动帮助。
幼儿说:“不能爬栏杆。”教师归纳为:应主动纠正别人的错误行为。
三、有些规则幼儿说不出来,教师可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幼儿讨论,最后确定规则。
教师说:“别人说话时,我们不能打断人家的谈话,但如果我们有急事非说不可,怎么办?”讨论后让幼儿知道要先说:“对不起,打扰您一下。”教师再把此情景的`简示图画出来。
教师问:“小朋友和别人游戏发生矛盾时,如果你认为你有理,怎么办?”请幼儿讨论,最后确定规则:如果游戏时两人发生矛盾,要心平气和地讲道理。
四、请幼儿给整幅图取个名字。
教师定为:有礼貌的小人儿是我。幼儿取的名字只要不离开“讲礼貌”的主题即可。
五、结束时,教师说:“请小朋友把这6条规则看图说一遍,然后画下来,回家告诉爸爸、妈妈,你在幼儿园是怎么做有礼貌的好孩子的。”(幼儿画图时,不要求和教师画得一样,只要能说明规则即可)
活动提示
1.本次活动30分钟。
2.本次活动应让幼儿充分发言,在大家发言后再画出规则图示。
3.讨论后的规则,可制成“图表”挂在室内明显处,作为“幼儿园小朋友守则”。
有礼貌的小人儿-是我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小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有礼貌》
活动目标:
1、会说“早上好”“再见”等礼貌用语。
2、知道打招呼是一种有礼貌的行为,愿意主动与人打招呼。
3、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小鸡、鸡妈妈、小山羊、鸭子等动物头饰。
2、教学挂图《有礼貌的鸡宝宝》。
活动过程:
一、观察挂图内容,学说礼貌用语。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挂图一,提问:
早晨,鸡宝宝醒了,它看见了谁?它的心情怎样?它会说什么?
引导幼儿说出:妈妈,早上好。
2、观察挂图二提问:
鸡妈妈送小鸡上幼儿园,在幼儿园门口小鸡看见了谁?它会说什么?
引导幼儿说出:山羊医生,早上好。
3、观察挂图三并提问:
鸡妈妈送小鸡来到小班门口,小鸡看见了谁?它会说什么?鸡妈妈要上班去了,小鸡大声地说什么?
引导幼儿说出:鸭老师,早上好;妈妈再见。
二、讨论活动。
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上幼儿园的情景。重点引导幼儿说出会遇见谁?是如何打招呼的?
三、角色游戏表演,练习主动打招呼。
1、教师扮演鸡妈妈、鸭老师,幼儿扮演鸡宝宝、山羊医生,并戴上相应的头饰,与教师一起表演故事,练习主动与人打招呼。
2、游戏反复进行,使幼儿积极地投入到角色中,体验与人打招呼的快乐心情。
四、交流经验,鼓励幼儿主动与人打招呼。
1、你还会和谁打招呼?你会怎样打招呼?
2、引导幼儿大胆与人交流,会用打招呼的语言,使幼儿主动学会与教师、家长及幼儿园的其他工作人员打招呼,从小做有礼貌的好宝宝。
活动反思:
这节课能够适当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学会有礼貌,做一个好宝宝。但是有些幼儿不能主动配合老师,这方面有待加强。可以利用其他一些东西吸引幼儿的兴趣。
《我是守纪律的孩子》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和班会相结合,以学生日常行为为落脚点,以学校规则为一个主要载体,让学生课前分类搜集学校内的各种规则以及这些规则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产生的影响。
2、以别人为镜子。在了解了规则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或学习中的所见、所为,有针对性的展示自己遵守规则的事或者违反规则的经历,让学生从行为上有所警醒。
3、教师可选取一些有争议的事例让学生进行辩论,在辩论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白纪律和自由的关系,增强他们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也锻炼他们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规则和纪律的作用,遵守学校纪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遵守公共秩序和社会规范,做到行为文明。
教学过程
一、活动体验
活动1.交作业本──体验规则的作用
⑴第一次交作业本。(没有纪律)
说明:同学们,咱们在学校已经生活学习了两年多了,你们几乎每天都要交作业本吧!下面,请你们先把语文家庭作业本亲自交到老师这儿,注意动作要快。(学生为了早些把作业本交到前边,一起拥到讲台前,离讲台近的学生则把手中的作业本直接抛到讲台上,交完作业本的学生要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与没有交作业本的学生挤在一起,课堂中热闹异常,一会儿工夫讲桌上出现一摞歪歪扭扭的作业本,还有三四本被学生抛到地上。)
⑵第二次交作业本。(有纪律)
讲述:第一次交作业本的场面大家都见到了,你们觉得这样做好吗?你有什么办法解决吗?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从后往前传,第一桌的同学把自己一行的整理好上交。
按照学生得出的结论交数学家庭作业本。(学生以行为单位,从后往前传,第一桌的同学整理好后放到讲桌上,作业本摆放得整整齐齐。)
⑶引生思考:比较两次交本的过程,你觉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设想生答:第一次,乱、慢、挤、不安全……第二次,安静、快、安全、整齐……,因为第二次我们总结出一个人人都遵守的交作业本的方法,所以,第二次交本速度快,教室安静,交的本子整齐。
总结:人人都遵守纪律我们的生活才有秩序。连交作业本这样的小事也要有纪律,我想,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中一定还有不少的纪律。学校中究竟有哪些纪律呢?这些纪律有什么用呢?(板书:学校)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两个问题。
评析:提起纪律孩子第一个想到的是纪律就是不许干什么,是一种条条框框,是不自由的。教师通过一个交作业本的小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纪律的作用。这个游戏是学生学校生活中见到的一幕,通过对比让学生认识到纪律保障学生生活的安全有序。
二、寻找学校纪律
活动2.小记者在行动──“学校纪律面面观”
⑴讲述:课前,老师请咱班同学以小记者的身份参加一项调查活动──学校纪律面面观,调查咱们学校有哪些纪律。小记者们,快拿出你们的调查报告,先相互说说你们的调查结果,看看是否需要补充,再选一名记者代表到前面来汇报。
小组交流调查结果,师巡视并追问:你们小组是怎么调查的?是分头调查还是一起行动?你们主要采用什么方法调查的?(师适时板书:问看 查 找 听 想)
⑵师对学生的调查情况小结:咱班的小记者真能干,通过问一问、看一看、找一找、听一听等多种调查方法了解到我们学校有这么多的纪律。
⑶幻灯片展示学校纪律:老师也像你们一样在课前进行了调查,那老师调查到了哪些学校纪律呢?咱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三、讨论纪律有什么用,认识制定学校纪律的意义。
活动3.纪律离开我们会怎样──讨论并认识纪律的作用
⑴创设情景,引出问题:她就是我们学校的'纪律小天使。你们看她多快乐呀!可是今天她怎么也快乐不起来?纪律小天使听了非常伤心,她想离开学校。你们同意吗?假如纪律小天使离开了学校,学校没有了纪律,会出现什么情况?
⑵演一演,没有纪律会怎样
请学生分组讨论没有规则后:自习课上的情境、引水处的情境、楼梯口的情境、课间十分钟的情境(学生分小组选择情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讨论后的结论)。
师巡视并提示下列内容:不排队接水会怎样?饮水处应该有什么纪律?没有这个纪律行吗?学校没有了纪律,上下楼会发生什么情况?上下楼梯不靠右行,会怎样?那么,上下楼梯应遵守什么纪律就能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没有这项纪律行吗?
⑶学生汇报:
师适时提问:学校没有了xx纪律,会有什么后果?xx纪律有什么用?没有纪律行吗?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课堂纪律,能够保证我们有一个好的学习氛围,保证我们学习井然有序,所以我们要遵守课堂纪律;有了课间活动纪律并且按照规则去做,我们就能安全、愉快地进行课间娱乐活动。
⑷小结:看来学校纪律的作用真大呀!我们能让纪律天使离开学校吗?那我们赶紧把她请回来吧!师板贴图片。明明听了同学们的发言,也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师演示幻灯片,纪律天使回到学校)。
⑸强调:明明说纪律是帮助我们的好朋友,你们同意吗?纪律的作用这么大,真是我们的好朋友,因此我们必须自觉遵守学校纪律。
活动4.做守纪律的人——辩一辩:谁做得好
⑴提问:找一找录像中守纪律的人,还有哪些人没有遵守纪律,应该怎样改进?
⑵总结:学校处处有纪律,每一项纪律都非常重要,只要人人自觉遵守纪律,我们在学校就能健康、安全、有序、愉快地学习和生活。
⑶强调:其实,不仅在学校,在任何地方,纪律都是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保证。你们想成为遵守纪律的小标兵吗?希望你们用行动来证明。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设计所选取的情景来自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层面,既有行业的规范标准,又有社会的公共秩序,还包括学校的规章制度。安排这些内容,是想从不同的侧面教育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都应该自觉遵守规则和纪律,都应具有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最后的评价环节是想让孩子在自觉遵守规则和纪律的回忆与实践中获得正确的道德引领,让他们明白,遵守规则和纪律就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就能得到极大的幸福和快乐。
【养成有礼貌的好习惯】
中国曾有“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的古训,意思是说,有道德的人待人应彬彬有礼,不能态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逊。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说岳飞传》上有这么一段:牛皋向一位老者问路,他在马上吼道:“呔,老头儿!爷问你,小校场往哪去?”老人不但没有给他指路,反而生气的骂他是个“冒失鬼”。过了一会儿,岳飞爷来到这里。他先立等下马,然后向前施礼:“请问老丈,方才可曾见一个骑黑马的?他往那条路上去了?”老人见岳飞很有礼貌,便耐心的给他指路。这正如俗话所说,“礼貌人心暖,无力讨人嫌。”有一天,一个女青年下公共汽车,她的长裙拖在车厢的踏板上,被一个跟在后面的小学生踩了一下。女青年回过头来看了看,小朋友连忙抬起脚说:“对不起,把你的裙子踩脏了。”女青年微笑着说:“没关系。”于是可能发生的纠纷避免了。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料,减少相互间的矛盾。人在社会上生活,总要和别人交往,学会礼貌待人,就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我是一个有礼貌的孩子】
以前,每当有不熟悉的客人来时,我总是自顾自的坐在那里看电视或玩玩具,从来不主动向客人问好,更别说给客人端茶倒水了。为了让我能有礼貌,妈妈便给我讲了许多礼貌待人的故事,其中毛主席的故事和借锤子的故事给我的印象最深。
毛 泽 东是上个世纪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从小养成了对长辈有礼貌的美德,后来当了,仍然能以礼待人。一九年,毛主席回韶山,曾专门邀请亲友的老人吃饭,毛主席给老人敬酒,老人们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主席回答:“敬老尊贤,应当应当!”由此可见,文明礼貌是多么重要。
明明他去借锤子,他说:”喂,大伯,我要借锤子。”这么没礼貌的话,别人会理你吗?黄大伯只是望了望明明,什么话也没说。小红去借锤子的时候,她先敲了敲门,然后等黄大伯说可以进来,她才有礼貌地走进去说:“大伯,我们要用一下锤子,请问可以借一下吗?我们用完一定会物归原主。”黄大伯乐意答应了。两个都是同一班的学生,为什么黄大伯借给小红,不借给明明呢?是明明的样子不好看?还是小红比较可爱?不是的,小红很有礼貌地说话,而明明什么叫礼貌都不明白。所以我们更应该礼貌待人,对每个人都友好。
家里来客人时,我总会站起来向客人问好、让座,并给客人倒一杯水,和客人聊天并有礼貌的回答客人的问题,客人走时,我会说:“欢迎下次再来。”客人都夸我是一个有礼貌的孩子。
有一次,我上别人家玩,可那家的小孩正在和表弟争玩具,一点都不懂得谦让。我便对他说:“融四岁,能让梨,孔融在四岁时,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孔爸爸洗了几个梨,让孩子们分着吃,孔融先把一个大的给弟弟,说:“弟弟比我小,应该吃大的。”又拿了一个大的哥哥,爸爸奇怪的问:“你不是比哥哥小吗?你应该吃大的。”孔融说:“哥哥比我大,应该吃大的。”爸爸和客人连声说:“这孩子真乖。”由此可见,文明礼貌是多么重要。你记住了吗?”“我记住了!我记住了!”他回答说。
回家后,我向爸妈说了这件事,他们连连说:“我的孩子长大了!我的孩子长大了!”我的心比吃了蜜还甜。
活动准备:
1、背景知识:日常生活的礼貌用语。
2、物质材料:木偶一个、模型电话(每组一个)
活动与指导:
1、导入活动。
(1)出示木偶:“小朋友,你们好!”
教师引导说:“小木偶在问你们好,你们应该说什么啊?”教师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和大家一起说礼貌用语
(2)小木偶要走了,:“小朋友,再见。”小朋友们主动和小木偶再见。
教师总结:与人见面要主动问好,分手的时候要主动说再见,这样才是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2、场景游戏:
(1)“铃、、、、、、”来电话了,
教师示范接电话:“喂,您好,、、、、、、再见。”
(2)“铃、、、、、、、”来电话了。
教师引导说:“我现在请最有礼貌的孩子来接电话。”找几名表现好的幼儿来接电话。
(3)分组游戏:相互打电话
幼儿是否能说使用礼貌用语“你好”“再见”
(4)特殊场景:“铛,铛。”另一名大班教师敲门。
a、教师说:"小朋友,你们好。”小朋友:“你好”
b、教师说:“我想请小朋友到大班做客好吗?”征得幼儿同意。
c、教师走时,幼儿主动问好说:“老师再见。”
3、做客游戏:
(1)教师组织幼儿到中、大班逐一做客参观。
(2)活动中做有礼貌的孩子,主动向中班小朋友说:“你好”“再见”
a、幼儿会主动运用礼貌用语。
b、是否积极参与交往。
设计意图
我国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之称。“人不识礼仪,寸步亦难移”,这是我国人民广为传颂的一句名言。礼貌用语是人们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约定俗成的一些礼貌语言。在一定意义上,它标志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反映着社会风尚,也反映着每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素养。注意培养幼儿的礼仪意识,特别是把这种“意识”转化为幼儿的自觉行为就更为重要,这也是设计《我是有礼貌的小朋友》本次活动的主旨。
组织形式
集体。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礼貌含义,并愿意积极参与和认真做好。
2、让幼儿知道自己的身份和责任,体验自己的价值。
活动准备:
儿童经验基础
去过公共场所。
环境准备
挂图、礼貌牌若干。
教学重点
了解“礼貌”含义。
教学难点
知道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礼貌用语,懂得人与人交往应该懂礼貌,会正确使用礼貌用语。
过程与策略
1、教师出示挂图,请幼儿仔细观察。
这是什么地方?你去过吗?
2、我们来当幼儿园有礼貌的'小朋友。
在商场里,我们要注意什么?
3、请幼儿进行情景表演,加深对礼貌的理解。
在幼儿园里,怎么做是有礼貌的小朋友?你是怎样做的呢?
(1)幼儿自由结伴练习礼貌用语。
请你看看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2)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并推选出谁是最有礼貌的小朋友。
你们觉得哪个小朋友最有礼貌?
(3)给有礼貌的小朋友挂上礼貌牌。
活动反思
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选用“图示”的手段,把幼儿应掌握的具体形象地描述出来,说明礼仪的具体内容,这样幼儿一看就明白,也容易记住。在社会交往中使用礼貌语言,有利于协调入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人们之间的团结。因此,从小对幼儿进行说话有礼貌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本课旨在通过活动,教育幼儿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明有礼的好传统,知道了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要使用礼貌用语,懂得人与人交往应该懂礼貌,会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形成人人使用礼貌用语,处处使用礼貌用语的风气,逐渐形成习惯。体会对人说话有礼貌、正确使用礼貌用语给生活带来的和谐和快乐,为自己做到说话有礼貌而感到自豪。激发了幼儿产生做讲文明有礼貌的好孩子的愿望。
活动目标
1、愿意做个好宝宝,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2、学说礼貌用语:老师早、妈妈好!
3、知道在幼儿园应该和小朋友友好相处。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能够将自己好的行为习惯传递给身边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使用礼貌用语。
理解儿歌的内容。
活动准备
1、布偶娃娃三个;
2、积木搭成的一个幼儿园,一个家。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宝宝们,今天我们小小班来了三位客人,让我们一起跟他们问声好。
(教师出示三个布偶娃娃)
幼:布偶娃娃你们好!(幼儿齐说)
(同时老师带着布偶娃娃们向小朋友们问好)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布偶娃娃早上进入幼儿园以后他们是怎么做的?下午回家又是怎么做的?
(教师创设娃娃早晨入园、离园时问好和道别的情境)
提问:小朋友们,娃娃是怎样向老师和同伴问好的啊?他们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
幼1:娃娃说,老师早!再见!
幼2:娃娃鞠躬说老师早!老师再见!
……
师:恩,布偶娃娃们都很有礼貌,见到老师或同伴会鞠躬问早、问好,下午回家会向老师、同伴说再见,他们是有礼貌的好宝宝。
二、学习儿歌《好宝宝,有礼貌》
师:今天老师和宝宝们一起学习一首儿歌,儿歌的名字叫《好宝宝,有礼貌》
(老师一边演示教具,一边有感情的朗诵儿歌)
好宝宝,有礼貌,好宝宝,有礼貌,
看见老师问声早,看见同伴问声好,
回家会把手儿招,回家会把手儿招,
“老师,老师再见了。”“XX,XX再见了。”
师:老师读一句,宝宝们跟着老师读一句。
(幼儿跟着老师朗读儿歌两遍)
师:刚才我们看到布偶娃娃是怎么像老师和同伴问好的啊?现在请宝宝们一边跟老师读儿歌,一边做动作。
(幼儿在朗读的同时做握手、鞠躬、再见等动作)
三、场景游戏:打电话。
设置场景,我首先示范打电话:“喂,你好,……再见。”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请几个小朋友接电话。最后分组游戏,相互打电话,让幼儿在设置的场景中练习礼貌用语。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可取之处是通过情景教学和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玩乐中,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中,懂得道理,受到熏陶,达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其次,这节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使我们班像卢新宇等一批性格内向的孩子现在不用家长“逼”也能主动和老师、同伴打招呼,愿意主动与人交往了。不足之处:教学不应局限在班级内部,而应带孩子到隔壁其他班级去做客,让孩子在与陌生伙伴的交往中锻炼交往能力,培养礼貌习惯、
我是小学生教学反思
教学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时让学生在观察、猜测、探究、讨论、交流等过程中,获得所应掌握的知识,使品德课堂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根据一年级的《品德与生活》教材非常贴近生活,有着很强的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还特别注重儿童的主体性的特点。
一、健康、安全地生活。
通过教材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让学生较快熟悉新环境,适应小学生活,情绪愉快安定,遵守交通规则和有关安全的规章制度。以各种学生喜欢的活动和游戏来激发他们对学校生活的愉快、积极体验,让他们逐步熟悉、了解学校,认识和熟悉新朋友,进而意识到并能按照一个小学生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通过学习,学生都能体验学校生活的乐趣,顺利地完成了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二、愉快、积极地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在学习上和生活中和同学多合作,让他们体验到集体生活的乐趣,有作为小学生的自豪感和上进心,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掌握基本的交往技能。
三、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在教学中让学生意识到作为一个小学生应遵守的行为规则,主动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和自己的学习任务,团结友爱,爱亲尊长。通过学习一些英雄人物的事迹,让学生从小学会为人民服务的概念,从而从情感上真正去热爱国家,做一个关心他人、能为人民服务的好学生。
四、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识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课文生动有趣,而且没有固定的内容,所以在课堂上,我通常让学生自己说,让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通过学习,他们都对新环境有探索的愿望,能想办法进行自己的游戏和活动。
五、书本和生活相结合
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教学本课,我始终围绕语文学习的目标——识字、写字、朗读等,始终运用语文学习的手段,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感受语言的魅力,体会语文的味道。
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把朗读作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情感、感受语言文字的重要手段。如一、二自然段让学生读出“我”的调皮、可爱。三自然段引导学生读出水在不同状态下的声音、气势的不同,所以读出的感觉也不同。我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来引导学生感悟,不断提高朗读能力,形成语感,让学生在不同的朗读体会和比较中,慢慢感受到朗读的技巧,学会朗读。
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想象我还做过哪些些好事,哪些坏事。仿写“有时候——有时候——”“我——在——在——在——”这样的句子,让学生在练习中培养写话能力。
一、主题活动背景:
开学一个月后就将迎来祖国妈妈的生日――十月一国庆节。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龙的传人的笑脸,都在孩子们的头脑中留下了痕迹,我是中国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孩子们对这个节日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他们渴望了解更多有关国庆的、祖国的知识,这些可从孩子的日常交谈中发现。如孩子们会问:“长城到底有多长?爬长城累吗?”“国旗上为什么有五颗星?”“北京好玩吗?究竟有些什么?”“少数民族的.人和我们一样吗?”等等。这些都是孩子们想知道,想了解的。根据孩子们已有的粗浅知识和想深入探索的欲望,我们将开展主题活动――我是中国人,帮助孩子们了解: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是龙的传人;长城、长江、黄河是中国的象征;造纸、印刷术、指南针、火药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京剧、国画是民族的艺术,还有我国多民族的民俗民风,这些都将在这个主题活动中等待孩子们去探索,随着他们的发现越来越多,惊奇越来越多,感受也会越来越深,他们的内心会逐渐萌发出爱国之情。
二、主题开展情况:
活动一《我是中国人》
幼儿对祖国认识得最多的便是国旗、国徽、国歌,而对祖国的文化历史却知知甚少,西方国家的东西越来越多的影响了幼儿,饮食、服饰等越来越西化,孩子们冲崇洋媚外的思想也日益滋生,因此我选择中国文化历史的题材,希望孩子们更多的了解中国人的伟大与智慧,从而使孩子们感受做中国人的骄傲。
在活动中,我将祖国的文化历史用角色游戏――参观展览会的形式让幼儿了解,使枯燥的讲解变得生动有趣,而筷子游戏和功夫表演让幼儿得到了自我展示,整个活动都时刻的吸引着孩子,气氛十分的活跃,幼儿对祖国的文化也了解得很多,对自己是中国人也感到更加自豪。
活动二《戏说脸谱》
京剧是我国特有的剧种,京剧脸谱、服饰、唱腔都非常有特点,其鲜艳的色彩,夸张的形象,有一定功夫的动作,都深深吸引孩子们。在主题活动《我是中国人》的探究中,为满足幼儿对京剧的好奇心,我特地教了两首京剧选段《戏说脸谱》和《红灯记》。每天总是听到孩子们在不听地的唱,边唱边自己做动作。为了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京剧,设计了了这一活动,旨在从京剧脸谱入手,让幼儿欣赏、感受京剧的特点,培养幼儿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本次活动让幼儿在听听、哼哼、学学、做做的过程中,对我国的京剧艺术有了一个浅显的初步了解。从一开始幼儿的积极性就被充分调动起来,睁大了眼睛看录像中的包公,因而勾起了他们想说的欲望。在谈感受时,幼儿各抒己见,踊跃说出自己的感受,由于幼儿已学过一些京剧选段,所以在了解脸谱色彩所代表的含义时,幼儿能轻松掌握,并根据自己对京剧艺术的理解,制作出各种形象的脸谱。
活动三《中国功夫》
近年来社会上对外国的节日、文化比较崇尚,而在很多地方忽视了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因此,开展了主题活动“我是中国人”,在这个主题活动中,从四大发明到现代火箭;从中华健儿勇夺奥运金牌到我国的名胜特产;从国粹京剧到各民族歌舞┅┅孩子们发现越来越多,惊奇越来越多,感受也会越来越多。在看了成龙的电影和动画片《大闹天宫》后,幼儿对中国工夫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因此选取了《中国工夫》这首歌曲,让幼儿体验中国工夫的雄壮有力的气概,激发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中国工夫,给幼儿以表达表现的空间。使幼儿能在音乐气氛的感染下,在富有力度的动作表演中,对民族精神有所体味,萌发做中国人的自豪感。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让孩子初步了解了什么是中国武术?这次活动只是“我只中国人”主题的一个活动之一,我们还将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形式来让孩子了解我们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一名中国人,教育我们的孩子从小要努力学习,练好本领,为把我们国家建设的更加繁荣和强盛作出应有的贡献。
活动四《国旗飘飘》
开展《我是中国人》的主题活动中,我们根据孩子的经验,创设了“国旗飘飘”,搭建“长城、天安门”,结合民族音乐、舞蹈、展示民族服饰等,这些都是为了让幼儿在与材料、环境的互动中进一步感受和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和初步感受多元文化。“国旗飘飘”随着一幅世界地图的投放引起了幼儿新的爱好点,他们画的这些国旗是哪个国家的?这个国家在地图的什么地方?他们会经常在地图边寻找。
《我是什么》是一篇科普性文章,采用了拟人的写法,语言朴实生动、活泼有趣。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语言文字的好机会、好材料。
一、立足整体把握教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堂教学开始,我注重对文本的整体感知,让学生自己读课文,猜猜“我”是什么,以激发起学生的读书兴趣,使学生“喜欢阅读”。接着又从整体内容把握教材,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并用笔画出“我”都变成了什么。最后又回归整体,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第四自然段教学,以读代讲的教学方式突破难点,在我的引导下学生读懂水做的好事是什么、坏事是什么,并知道人类想办法管住水,让它光做好事、不做坏事。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读书过程中读懂了语言文字。
二、以读为本,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
《课标》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在教学时注意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书。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很小”和“极小极小”,并对比区别。再联想无数这样的点儿连成一片。指导学生读清楚“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最后边读边想象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飘浮的样子。指导学生读的过程中渗透了把事物描写具体的方法。
第三自然段虽然短小,但文字优美,我抓“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几个词语,并通过观察课件,让学生谈感受,睡觉时安安静静、散步时很悠闲,所以读“我在池子里睡觉”声音低、小;“在小溪里散步”声音轻缓;最后读海洋里的水波涛汹涌,又分别安排小组读、全班读的方式,声音由低缓到洪亮,让学生感受到这种起伏变化。
总之,以各种方式的读,营造了读书的氛围,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培养学生读书能力。
《我是小鼓手》是一首学唱歌曲。充满了童趣,表现出小鼓手的神气、自豪、喜悦。把这首不可多得的优秀儿童作品,安排在教材里,意在于让学生们通过学唱、欣赏和律动,体验歌曲的欢快的节奏、热情的情绪。
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设计教学过程是,我把“鼓”的`相关环节放进课堂,让学生们认识鼓,聆听鼓的声音,打鼓。还让学生观看了我校鼓乐队比赛的视频,预想让他们在学会歌曲之后,可以用大鼓小鼓为歌曲作伴奏,激发他们日后想参加学校鼓乐队的愿望。
课后,我进行了认真反思。我认为成功之处在于通过让学生听节奏,再模仿节奏,到把节奏加上音符唱,这个过程将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给学生以最大空间感受、体验、想象、表现的机会,从而能展示才华、挖掘潜力、释放情感、体验成功。课堂上,我重视学生们的参与时间,作为引导者引领他们自己去认识、去学习、去发现。给与学生及时的鼓励和肯定,让学生乐于参与音乐实践。把教学环节,通过“鼓”这一思路,很好的串联起来,环环相扣使整个教学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进行。
不过这节课也出现了一些不足。
1、学生们“喊唱”的现象要引起重视。这是普遍会出现的情况,我决定在以后的每节课上,做一些趣味的呼吸练习和发声训练。从“柔声”模唱做起,逐步改正“喊唱”这一不足,培养学生正确的演唱习惯。
2、二年级的学生毕竟能力有限,不能太放任其“自由发挥”,否则就会事倍功半。所以我请学生分组上来用大小鼓为歌曲作伴奏,出现了“只闻鼓声,不见规律”的情况。应该事先准备好既定的伴奏节奏,让学生分组练习之后再用大小鼓合作,而后在为歌曲伴奏。学生既掌握了伴奏节奏,又参与了音乐实践,培养了合作能力。
新课标强调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视加强音乐综合实践活动,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吸取经验,让音乐课堂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