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欣赏同学,看到同学的优点,学人之长,补己之短。感受与同学间的友爱之情,学会和同学平等相处。这是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在新课导入的过程中,我本想通过一个《找朋友》的小游戏来导入的,可能是因为有很多老师来听课的缘故吧,自己有点紧张,没把游戏规则说清楚,学生们听到音乐只顾传沙包了,没有达到我想要的效果,显得比较乱。这是我没想到的,没办法,只好直接导入话题——同学之间。还好多媒体在关键时候还算争气,课前怎么按都没反应的课件在关键时候终于打开了。我把课本上的插图内容录成了音频,这样不过于太单调,学生们能提起兴趣来听讲,录音是同学们在开讨论会,讨论同学们的优点的。
在听完之后,我让同学们又看课本上的文章《我的同学》提问题:通过录音和文章,你能说出这些同学有什么优点吗?因为有听课的老师,学生们比平时上课听课效率要高很多,很快就说出了自己的所听到了理解的内容。回答问题还算比较踊跃。接下来,我又让同桌之间相互夸一下对方,看对方有什么优点。
然后让他们集体交流。第一次上过关课,心里比较紧张,这部分上的比较匆忙,没有展开西讲,本开想在这里让学生展开说一下自己的小故事,一紧张忘了这个小环节,按部就班的把课本上的例子讲完就过去了。在下面一个环节中,我让学生看课本上的四个小故事,分别讲了什么道理?通过启发,学生们很快的就说出了故事中蕴含的道理,要讲信用,尊重同学,关心同学,对人宽容。我把这四个小经验分别写在了四个花瓣上,贴在了黑板上,组成了一朵小花。
然后让学生们讨论除了这几条经验之外同学之间还应如何相处?课堂时间没有把握好,讨论的时间有点过长,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开始有些混乱,写花瓣的时候纪律没有控制好。学生交流,在黑板上贴花瓣,给这些花瓣起名字,叫做友谊之花。在让学生理解这朵友谊之花的含义后,让他们配乐朗诵课本上关于友谊的小诗。
这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我想要要的课堂效果,不过中间有些环节还需要进一步改善和加强。在以后讲课中会注意这些。
同学之间到底该怎么相处,这是本课要让学生进行探讨的问题。课文中举出了例子,教师就围绕案例在学生中开展讨论和交流,力图增强明辨是非,知晓道理的能力。
由于小学生受年龄和心理特征的影响,他们在构建这些认识技能体系时往往显得被动、消极,故需要借助于一定的有效的思维操作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而讨论教学作为体现学生主体学习者的地位就突现出来了。
其目的是让学生主动地去获取看似简单的道理,学生们当然愿意一吐为快,通过讨论他们摆出了如下鲜明的观点:
A,我们应该劝阻,这是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乐于助人、帮助弱小的表现。
B:我们不去劝阻他,是纵容他们的不良行为,是对同学的不负责任,没有集体荣誉感的表现。
C,虽然你现在去劝阻他,他或许会说你多管闲事,会找你麻烦,但大家都来劝阻,他也会知道自己错了,也会改的,久而久之,这种不良行为也会销声匿迹的。可见,通过讨论就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使学生真正地成了明理的主体因素,从而使品社课教学得到优化。
讨论式的教学不仅能突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还能内化学生的道德观念。学生的道德观念的构建是一个过程构建,在这个过程中,需借助于一定的道德思维操作才能促使其内化,发挥其作用,讨论,它能达到道德观念良好的内化的目标,如在本堂课的教学中目的是让学生懂得如何与同学之间融洽相处,当看到不良行为时应该主动去劝阻。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对该如何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应该如何去劝阻有了更为深刻与牢固,从而实现了这种道德观念的内化。
小学思品课教学,其实是一种道德、品行的塑造过程教学,学生应在思品课中得到明理的深化与情感的培养。但事实上,教材的`内涵往往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擦肩而过,就是说,教材中要求的教学目标总是不能很好地落实,但本堂课的教学给我了一个反思的机会,不是我们的学生不愿意听,不愿意去想,不愿意去感悟,而是我们教师没抓住好的时机来引导我们的孩子,没有激发他们足够的学习兴趣,没有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那么学生当然不会有所收获。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一开始的设计也是在走原来的老路,按照教学参考书上的模式来进行日常的教学,但当遇到:我该不该对班级里不该出现的情况,我们该不该上前去劝阻的时候,我们班出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声音。这就让一些同学犯难了,他们不知道到底应该支持哪一方的观点,这让我也有些犯难,我也不能来个硬性规定,说哪一方的观点对,另外一方的观点就是错的,这是因为许多事情他本身是没错的,只是用的地方不对。
再说了这种教学方式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更不能让他们信服。既然这样,我就索性在班级里来了个小小的辩论会,让支持劝阻的为一方,反对劝阻的为一方,无明确观点的在一旁观战,但有要求,就是观战的同学要在辩论结束后发表你的观点,并说说你的理由。这种新的课堂教学方法一下子让学生来了兴趣,他不但有助于学生主动地参与明理的全过程,更有助于实现思想道德观念的深化与情感的培养,让每个学生都在辩论中学会与学生的正确相处的方式。
从这堂课的教学经历中我体会到了辩论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在思品教学中的应用其实是很重要,也很必要的。
新学校,新同学教学反思
本课是本学期的第一课,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与人交往的一些技巧,如怎样记住别人以及怎样让周围人记住自己;懂得团结与友谊的重要性;初步培养学生相应的交往和沟通能力,学会独立思考和反思。并体验新同学、新学校带来的快乐;积极主动地走入新集体,热爱集体,增强责任感和竞争意识。本框内容所包含的理论知识点不多,重点和难点都在于怎样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初中生活是个新起点而加以珍惜并且建立彼此的新友谊。如果简单以教师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一定无法体验理解。因而要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只有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他们真正参与进来,从而实现各种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所以第一课时结合学校实际我对教材大胆的创新,将学生带出课堂,用他们的眼睛来认识新学校。我把新世纪学校分成三个部分,学校的校徽校训、体育设施,还有室内实验室及食堂等。首先在一楼大厅两侧向学生介绍了我们学校的发展以来曾经创造的辉煌及奖励,同学们边听边记,这对学生认识新学校起到很好的'效果,听起来也放松。
第二个地点带领学生参观了学校的校训和校徽,并详细讲解了其中的寓意,让学生知道学校的奋斗目标,对学生也是一种激励。
绿化建设是学校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在介绍时,主要对学生德育渗透下了功夫,重点介绍学校里的每一株花草树木都是新世纪教师亲手栽培的,珍惜老师的劳动果实,同时作为每一名学生都要做环保的小卫士,维护校园的环境。这点在实际中得到收获,大多数学生都自觉地维护学校的花草树木。
第三部分是室内,对于食堂,刚来到新学校大多数同学都不知道如何正确用餐,通过食堂负责人的认真的讲解,学生的提问使他们更深入的了解,这也为以后学校食堂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最后在即将下课的时候,我给学生留了一个作业:作文 新学校观后感
在作业中发现第一节政治课他们很喜欢,让他们轻松的把本课内容吸收,达到了教学目标。
不足
1、因为在室外,本人声音有限,不能照顾到每一位学生。
2、在处理各个环节时不够清晰,有点形式化了,有的学生不能集中听讲。
3、说教有点多了,学生参与少。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面向低年级儿童设置的一门与时俱进,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的新课程,它涉及到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各个领域,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水平和生活能力起着一定作用。
本学期我承担了一、二年级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我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将学生感受到知识,立足于生活,指导于生活。如《我和同学交朋友》是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中的一课,本次活动目的是让学生们学会与他人交往,体会和同学在一起的快乐,在教本课时结合我校实际,今年一年级从史小转入五名新同学。为使这五名新同学。能尽快适应新环境,认识新老师,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我采用了他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找朋友”的游戏,让他们尽快与小伙伴,熟悉,亲近,在整个游戏中,我始终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与他们共同参与,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生活的愉快。
这次活动的'成功使我深切地感受到活动开展时教师应积极参与学生的活动。不应是旁观者,而应是参与者和指导者,因为教师的参与会让学生感到老师让他们做的不是一件随意的小事,而是一件值得他们去重视去认真体验的大事,并且老师的指导又使他们少走弯路,使他们更快的享受成功。
《我的同学》教学反思
作文是一种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的作业,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思维的重要渠道,它为学生创造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但中年级任教老师可能都有这个共同的感受“教学生作文难,教学生初学作文更难”。而今天看见刘老师在《我的同学》这堂习作训练课,面对三年级初学写作的孩子们,把课上得有条不紊、扎实有效,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中掌握写作的技巧,我感慨良多。下面就刘老师的这节习作课谈谈我的感受。
一、注重课前准备,奖罚得当。
刘老师在课前注重与学生交流,让孩子们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并对发言积极的小朋友进行表扬及给予奖章奖励。大多数孩子都积极主动展示自己,使孩子们得到进一步的互相了解,也为下面的讲课进行了铺垫。同时因为孩子们在课前已进行过比较充分的准备,所以他们对本节课内容不感到陌生,课堂气氛轻松而不哄闹,井然有序。
二、游戏先行,激趣导入。
刘老师用“猜一猜”的游戏导入新课,首先出示一段话,描写班内同学的外貌、兴趣爱好和特长等,然后让学生猜出同学的名字,这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踊跃参与,以一种轻松的状态进入学习。她结合身边生活,采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这既丰富了习作教学的内容和情境,也激发学生学习习作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三、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创新能力的引导。
三年级习作课程标准中要求:“能让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看图、听范文,引导学生应按顺序来描述人物,并懂得抓住一件典型具体的事去表现人物的特点。同学们都踊跃举手抢着发言,在老师的表扬和鼓励中回答得非常好,且各异奇趣。在同学们介绍同学特点进行多方面的探讨后,刘老师进行总结,并将写这篇作文要注意的事项对同学们进行小点讲说,让学生对这些小点理解并注意运用到习作当中去。在学生们理解和掌握后,让孩子们以《我的同学》先进行一小段说话训练,在说话练习中,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给予鼓励,让他们在此基础上再联想其他内容,发散学生们的思维,在听、说中有条不紊地进行联想与想象,以期写出符合自己个性和想法的富有创新精神的文章。
四、重视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掌控课堂。
新的课程标准中要求以学生为主,刘老师很好地把握住了这一点。对于写作,这是一般学生都挺害怕的事,要么不会写,要么不想写,要么思维过于活跃而调皮捣蛋,搅乱课堂秩序,让其他学生也不能好好听课。对于这些问题刘老师都很好地把握住了:通过老师的提问与指导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奖章的奖励与鼓励性的话语让学生们敢于说话,大胆发言;示范性安静动作和对表现好的孩子给予奖励给学生树立榜样。这样,不仅让学生能积极有序地发言,同时也让老师能更好地给予指导,让学生们都能更好的听课。
刘老师能把一堂习作课上得如此井然有序、有条不紊,特别是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的把握上让我感到惊叹。但我还是有一点小小的建议:因为班级学生较多,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和回答问题上都有不同的反映,如果老师只喊那些举手活跃的孩子,而忽视了那些本来就胆小自卑的孩子,这样对这些孩子的成长或多或少会造成一些不好的影响。其实那些问题都不难,不用担心孩子们回答不出,应都给他们以机会与鼓励。
我和同学交朋友教学反思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面向低年级儿童设置的一门与时俱进,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的新课程,它涉及到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各个领域,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水平和生活能力起着一定作用。
本学期我承担了一、二年级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我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将学生感受到知识,立足于生活,指导于生活。如《我和同学交朋友》是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中的一课,本次活动目的是让学生们学会与他人交往,体会和同学在一起的快乐,在教本课时结合我校实际,今年一年级从史小转入五名新同学。为使这五名新同学。能尽快适应新环境,认识新老师,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我采用了他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找朋友”的.游戏,让他们尽快与小伙伴,熟悉,亲近,在整个游戏中,我始终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与他们共同参与,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生活的愉快。
这次活动的成功使我深切地感受到活动开展时教师应积极参与学生的活动。不应是旁观者,而应是参与者和指导者,因为教师的参与会让学生感到老师让他们做的不是一件随意的小事,而是一件值得他们去重视去认真体验的大事,并且老师的指导又使他们少走弯路,使他们更快的享受成功。
——让《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与生活携起手来
我们眼中的《品德与生活》课和《品德与社会》课,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来,又回归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当中去的,既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本着这样一个理念,才能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新课程要求关注每一位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体现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因此,我们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创设情景,利用生活事件、运用生活问题等,去引导孩子听一听各种问题,引导他们去思考,让他们有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的看法,在生活体验中得到感悟,在感悟中进一步“学会生活”。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新课程理念也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良好的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在品德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做到有实效性、针对性。多年来我一直从事品德课的教学工作,更加意识到品德课程要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对学生实施良好的品德教育的重要性。本案例中的教学得以成功,就在于始终贯穿了课标的这一要求。
《品德与社会》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生活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理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实现教育生活化。
1、将学生的现实生活引进课程资源。
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验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脱离儿童生活实际、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在品德教学中,我尽力做到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种开放的期待着教师自己去完成的教材。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一起长大》中《夸夸我的同学》这个话题时,本主题活动内容紧承上一主题,从“我”引向他人,引导学生发现同学身上的优点,由衷地赞赏他人,吸取他人的长处,并从中感受到愉悦。通过本课教学,帮助学生体会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优点,学会真诚地欣赏别人的优点,并虚心学习,有助于学生自己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帮助其他同学建立自信心,也会给学生带来愉悦的体验。教材提供了比较典型的实例来突出教学目标,课文图文并茂,所取例子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但是教材所提供的是学生生活情景的某几个范例,是虚拟的情境。在学生们的生活中,与小伙伴相处的事例是丰富多样的。因此本课题的教学必须还原学生的生活,从学生身边的实事入手,让他们从自己和伙伴的事例中吸取经验和教训,这样才能真正入情、入脑,进行自我教育。
在这堂课设计中,主要以课本为依据,依托学生的生活,力求创造生活化的课堂,让“教者轻松,学者愉快”,尽可能地做到无痕活动,使课堂有目标有吸力。
2、在活动中体验,在感受中提高。
《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活动型课程,强调选择儿童熟悉的、感兴趣的、有教育价值的内容作为活动设计的内容,它可以超越教材,超越课堂,向学生真实的生活延伸。因为《夸夸我的同学》这个课的教学内容源于儿童生活,贴近儿童的生活,所以在课堂中彼此之间就会产生情感的触动。课堂上,学生是那么真诚地夸奖同学们的优点,真实、坦诚地展露自己的内心感受。我作为执教者在倾听学生发言时既肯定了学生的独特感受,还抓住了一些细节、闪光之处、斟酌之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加以凝练,总结提升,激发学生和同学相处时的积极情感。特别是在让学生下座位夸同学时,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同学的赞赏之情时,把学生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在整个活动中,我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置情境,把学生引到各个情境中去体验感受得到夸奖的喜悦,感受伙伴之间友情的乐趣。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在19世纪提出了“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种观点。她形象地解释:一件事,我听到了随后就忘了;看到了,也就记住了;做了,很自然地就理解了。对学生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体验的才能刻骨铭心,终身难忘。教学中,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获得真切的体验。就在这样的体验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他人有了心灵的共鸣。
在训练策略上,注意了“多个回合,多向互动”,在“找优点”、“夸优点”、“学优点”的教学环节中,进行了不同层面、不同形式的交流。在互动形式上,注意了多层面、有重点,师生之间采用了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群体的互动等多种形式,生生之间采用了个体之间、小组之间、个体与小组之间、小组与全班之间,全班自由组合等多种形式的互动。在这些多层面、多形式、多回合的互动交流中,渗入了教师的指导、示范,营造了宽松氛围,引导着学生由单调到丰富、由表面到深层、由生硬到和谐。到写“优点卡”这一环节时,学生基本上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夸奖对象、夸奖方法,获取、整理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在这种接近生活自然状态的训练中,学生的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
作文是一种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的作业,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思维的重要渠道,它为学生创造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但中年级任教老师可能都有这个共同的感受“教学生作文难,教学生初学作文更难”。而今天看见刘老师在《我的同学》这堂习作训练课,面对三年级初学写作的孩子们,把课上得有条不紊、扎实有效,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中掌握写作的技巧,我感慨良多。下面就刘老师的这节习作课谈谈我的感受。
一、注重课前准备,奖罚得当。
刘老师在课前注重与学生交流,让孩子们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并对发言积极的小朋友进行表扬及给予奖章奖励。大多数孩子都积极主动展示自己,使孩子们得到进一步的互相了解,也为下面的讲课进行了铺垫。同时因为孩子们在课前已进行过比较充分的准备,所以他们对本节课内容不感到陌生,课堂气氛轻松而不哄闹,井然有序。
二、游戏先行,激趣导入。
刘老师用“猜一猜”的游戏导入新课,首先出示一段话,描写班内同学的外貌、兴趣爱好和特长等,然后让学生猜出同学的名字,这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踊跃参与,以一种轻松的状态进入学习。她结合身边生活,采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这既丰富了习作教学的内容和情境,也激发学生学习习作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三、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创新能力的引导。
三年级习作课程标准中要求:“能让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看图、听范文,引导学生应按顺序来描述人物,并懂得抓住一件典型具体的事去表现人物的特点。同学们都踊跃举手抢着发言,在老师的表扬和鼓励中回答得非常好,且各异奇趣。在同学们介绍同学特点进行多方面的探讨后,刘老师进行总结,并将写这篇作文要注意的事项对同学们进行小点讲说,让学生对这些小点理解并注意运用到习作当中去。在学生们理解和掌握后,让孩子们以《我的同学》先进行一小段说话训练,在说话练习中,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给予鼓励,让他们在此基础上再联想其他内容,发散学生们的思维,在听、说中有条不紊地进行联想与想象,以期写出符合自己个性和想法的富有创新精神的文章。
四、重视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掌控课堂。
新的课程标准中要求以学生为主,刘老师很好地把握住了这一点。对于写作,这是一般学生都挺害怕的事,要么不会写,要么不想写,要么思维过于活跃而调皮捣蛋,搅乱课堂秩序,让其他学生也不能好好听课。对于这些问题刘老师都很好地把握住了:通过老师的提问与指导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奖章的奖励与鼓励性的话语让学生们敢于说话,大胆发言;示范性安静动作和对表现好的孩子给予奖励给学生树立榜样。这样,不仅让学生能积极有序地发言,同时也让老师能更好地给予指导,让学生们都能更好的听课。
刘老师能把一堂习作课上得如此井然有序、有条不紊,特别是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的把握上让我感到惊叹。但我还是有一点小小的建议:因为班级学生较多,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和回答问题上都有不同的反映,如果老师只喊那些举手活跃的孩子,而忽视了那些本来就胆小自卑的孩子,这样对这些孩子的成长或多或少会造成一些不好的影响。其实那些问题都不难,不用担心孩子们回答不出,应都给他们以机会与鼓励。
《我和同学》是冀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主题。
这节课的教学自始至终充满着师生民主和谐,融洽的氛围,洋溢着主动探索的学习热情。
1、创造了“生动 活泼 主动学习”的氛围
上课开始,我引用同学喜欢的歌曲《找朋友》切入主题,学生又唱又跳,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情绪高昂,一直处在主动探索的学习状态中。这节课学生发言都很积极,气氛非常活跃。
2、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节课中,从问题的提出到同学们的讨论,再到交流,都是学生的自主参与,自主学习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我在教学过程中只起到了对学生的指导作用,把课堂真正的还给了学生,可以看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3、精心设计学生活动,体现活动的价值
这节课上,作为教师的我以班级中常见的合作方式,让学生实战实练,往树叶上写下好的建议,通过个人与集体的智慧充分挖掘个人的.潜力,这既贴近孩子爱玩的心理,又使学生掌握了本课内容,学生通过亲自操作,体验到团结友爱的重要性,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我在课堂上还给予学生最为充分的活动时空,以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图片--同学之间的小摩擦为载体,营造一个真实互动的生活化课堂,唤发出学生的真切体验,学会如何与同学相处。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体现了活动的价值。
4、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本节课中,老师设计了多种活动方式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服务,如在讨论中学习,在表演中学习,在欣赏提供的生活图片中学习,在辨析事例上学习等,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活动方式认识到本节课的内涵,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道德价值观。
5、教师引导的作用恰到好处
我作为学生主体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出现在课堂上,实实在在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又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对学生整体素质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这节课充分体现了《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标准当中的教育观、师生观、教材观。
口语交际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形式,不仅要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从参与表达交流,到乐于表达交流,再到善于表达交流,最近,我上了一节口语交际课――《夸夸我的同学》。这是一节学校研讨课,语文科组集体备课,从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课程实施环节怎么设计,准备得还算挺充分,整堂研究课上下来,让我感受颇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有话可说。
为学生巧妙地创设情境,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和畅所欲言的表达,积极地观察、思考、表达。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小组互夸”、“现场采访”“交流汇报”“猜猜他是谁”等环节,努力把口语交际的训练置身于真实的情景中,从而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在交际中体验到语言的魅力,获得身心愉悦和审美感受。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夸自己身边的人,学生有话可说,情绪极高,说的也入情入理,我在其中角色就是一个听众、发问者或是适当点拨的参与者。
二、适当引导,关注课堂生成
课堂上我们可以大胆尝试让学生畅所欲言,但这决不是指允许他们放任自流,口语课除了要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方式、交流的意识和习惯,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适当引导。比如学生在有个学生在夸奖别人的时候,用食指指着别人,我知道,这只是学生平时的一个习惯动作,我认真地告诉他,在和别人交流时,这样的动作如果改成“请”的手势会更好,更有礼貌。在第一次试教课上,有个学生,当我叫他夸夸同桌的时候,他马上大声地说“他没有优点,他经常都受老师批评的。”教室里顿时哄堂大笑,我看到他同桌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我走过去拍拍他的肩膀,然后对站起来的同学说“每个人都有优点,有时只是我们观察得不够细致,我从这同学低下头的表现就知道他肯定是个知错能改的好孩子了,我也相信他以后受到的批评会越来越少!”接着,我还乘机跟他们说每个人都希望被别人肯定的共同心理,并告诉他们平时应该多去看别人的长处,而不是短处。即使别人有缺点,我们也应该委婉地,有艺术地批评指正。看到同学们的微微点头,我知道,这一课堂上小小的插曲对他们以后的口语交际也是大有成效的。
三、运用多元评价,调节课堂气氛
在课堂上,我们要有多元评价的意识,重视评价过程。学生有令人满意的表现,多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来激励学生再接再厉,对于学生不尽让人满意的表现我们也应该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在试教课上,由于紧张,我按部就班地照着教案上课,对学生的发言只要是对的,不加区别一律“说得不错”“很好”,至于好在哪儿,不错在哪儿,此同学与彼同学相比,谁更好一些,或者怎样才能更好些,老师并不做指引,只做简单廉价的评判裁定,评价的方式单调,导致学生交际的热情并没有激发出来,课堂气氛也显得沉闷。经过科组评课指正后,在接下来的课堂中,我用丰富的评价语言,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使课堂增色不少。
再次,在口语交际课中我设计了一些环节,让课堂气氛很活跃。特别是最后的“猜一猜“的游戏环节,同学们玩得很开心,但也学到了怎样夸奖别人,以至到最后下课了,同学们还激情高涨,意犹未尽。这就是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最后,我觉得口语交际要上好并不是这么容易的。口语交际要多创设情境,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愿说,还要在双向互动上下功夫,师与生,生与生的双向互动才能体现“交际”。教师要树立口语交际的意识。无论在课堂上、课下,还是生活中,教师都要有意的引导学生,如何与人交流。
总之,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尽量多反思,多积累,让学生有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在口语交际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关于小s同学的教学反思
我们班有一个特殊的学生,小s同学。小s同学在三年级一整年的英语学习中都没有出现很大的问题,课堂表现良好,成绩优异。但是,四年级上,这个孩子出现了好大的变化,或者说开始暴露了一些问题。我开始发现他上课根本坐不住,他凳子的四条腿就没有同时落地的时候。他上课左右晃,前后晃,碰下左边同学的书,推下后面同学的桌子。你批评他,他总有道理,小a同学挤着我了,我的钢笔掉了,他的书碰到我了。。。说不尽的理由!!!由于上课进度多次被打断,我狠狠的批评了他一顿,结果他越来越严重了。于是我把他的妈妈找来,详细的'交谈了一下他的情况。他的妈妈告诉我,这个孩子从刚开始上学就是这个问题,他就是比较多动,坐不住。而且听不得一点批评,越说他越不配合。反而表扬他一下。夸他一下,效果比较好。于是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对他都是进行鼓励式教学。有时效果很好,有时则不尽人意。课堂进度多有耽误。而且最严重的问题是其他孩子看到我对他的态度,也有点开始学习他,觉得即使在课堂上范了一些小问题,老师也是可以容忍的,老师也不会把他们怎么样,这种情况让我很是苦恼。后来我把他的情况和教育经验丰富的沈老师讨论了一下。她告诉我,如果一个问题很难解决,不妨避而求其次,可以表现他其他做的好的地方,让其他同学看到他的优秀,增其自信,培其兴趣。也许他就会比较配合我了。这个星期。试了一下沈老师的办法,果然效果比批评或是单纯的哄着他表现好要好一些。真心感谢沈老师的指导。而今天在学习心理学理论知识的时候,再次看到了斯金纳的以消退取代惩罚的理论,说要使儿童的不良行为消退可以在这些行为发生的时候不予理睬,排除对他的注意,结果孩子的不良行为得不到强化就会消退了,这不是沈老师的话里隐含的心理学理论吗?这样理论我也是知道的,怎么真的遇到了问题就没有想到呢,可见1.理论知识是要时时巩固的,温故而知新!!!2.教学时不能因为孩子影响了教学计划就气急败坏,有些问题的出现可能正是反映了不同孩子需要不同的教育模式。我们上课是为了教育学生,而不能仅仅为了完成进度,忽略了孩子的成长问题。
《夸夸我的同学》教学反思
经历了才明白……
作为一名刚踏入工作岗位第二年的新教师来说,我是幸运的,因为代表联丰小学参加小榄镇语文口语交际(作文)大赛这么一个难能可贵的机会给予了我。我是幸福的,因为在身边有领导的关心和朋友的支持。有体验才会有感悟,有感悟才会有收获,有收获才会有成长,有成长才会有进步。经历了这一次活动,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自身能力的薄弱。
一、弄明白了比什么都重要
何谓“口语交际”?这是我第一次上完课后刘校长问我的第一个问题。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应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如今人教版语文书中,从一年级开始就设有口语交际这一环节。《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因此,培养学生把话说清楚说明白,说得通顺流畅,让对方听得懂,是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的一个重要目标。
1、创设“语境”,让学生有话可说。
李吉林老师曾说:“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在《夸夸我的同学》中。“请同学们接下来瞪大眼睛,竖起耳朵,认真听自己看,待会我可是有小问题的。”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趣味性,但是又给他们安排了任务。随后播放录像,学生都目不转睛的死盯这大屏幕,此时此刻学生已经明白了夸什么,怎么夸。就不要过多的讲解夸奖的要求,而在与学生的谈话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归纳、板书出来了。
2、多向互动,发展学生的“语技”。
口语交际最大的特点就是双向或多向互动的交际方式。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是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在交换思想、看法、意见时进行的心与心的对话。其对话过程构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交际关系,形成多向互动的交际方式。随之,在互动的过程当中促使交流逐步深入。在《夸夸我的同学》一课的训练当中,首先是学生向老师汇报,列举我们班级同学的优点。此环节是让学生更清楚的明白有哪些优点可以夸奖。其次到小组讨论,让学生夸奖同桌,老师当。此环节是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让面对面的相互夸奖。与此同时让学生来评价,从而促使学生更有效的掌握运用夸奖的要求。再次让学生下座位去主动的夸奖别人,在进行“相互促进”这一环节时,学生基本上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交际对象、交流方法,获取、整理自己所需要的交流信息。在这种接近生活自然状态的训练中,学生的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
3、拓展延伸,引向生活实践
口语交际能力作为一种综合能力,它的培养训练应该与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不能局限于课堂,在课堂中止步。在本次口语交际课的结课时,我针对现在孩子“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别人的长处”的这一弱点,号召同学们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多地去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让学生感受到发现别人的优点是一种快乐,同时对自身也是一种促进。通过“罗丽斯先生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夸奖的力量是无穷的、是伟大的、是神奇的。更加激励了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多去发现别人的优点,并真诚的去赞美别人。通过这样一节课,让我对口语交际有了一个全新的诠释。
二、成长需要打磨
好课是靠周而复始的“磨”出来的`!《夸夸我的同学》这个课题我试教上了6次,正式上了2次,其中有泪水也有欢笑。这样的磨课是痛苦的同时也是幸福的。因为这也是促使我成长的加速器。
反思之一:
飞快地从教室走出来,片刻都不想停留。课堂感想就两个字“失败”,此时的心情百感交集。
本次口语交际课,我的设计是针对现在的孩子“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别人的长处”的这一弱点,号召同学们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多地去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让学生感受到发现别人的优点是一种快乐,同时对自身也是一种促进。最后我适时送上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一句话“只是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快乐两个月”,更加激励了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多去发现别人的优点,并真诚的去赞美别人。知道不代表真正能做到,做到不代表真正明白!此时此刻想法已成泡影。失败总有原因,只有客观的分析,勇敢的面对才有可能使得自己获得下一次的成功!对于本节课失败的原因分析如下:
从课的结构上来说,整堂课我完全没有把握。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备学生,没有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可说。口语交际课就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是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在交换思想、看法、意见时进行的心与心的对话。然而,口语交际课学生的回答是没有办法预设的。由于事先自己没有收集大量的资料,当好几个学生不知如何夸奖时,心中便已没了方向,不知采取怎样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引导,课堂机制极度欠缺。学生不懂,老师不引。慢慢的整堂课变得死气沉沉,看不见高高举起的小手,以至于原本的教学设计,在课堂上被自己改得面目全非,体无完肤。更重要的是自己都没有学会夸奖学生。
反思:如何让学生有话可说?
口语交际本身具有互动性,是双方相互来往,语言信息呈双向或多向互动传递状态,因此,参与交际的人,不仅要认真倾听,听懂对方的交际信息,还要适时接话,谈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口语交际具有能力的综合性,交际过程中不仅需要听说能力,还需要待人处事、举止谈吐、临场应变、表情达意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和素养。交际能力,影响着人长大出生社会后的发展,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发展,和人的交际能力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怎样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呢,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要有正确的师生观。
一个始终无限度服从老师的意愿的学生,是不会大胆的去想象,去表现自己,更不会大胆在口语交际中将自己置身于交际中去。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只有摆正师生之间民族、平等的关系,学生与学生建立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关系,实际交际中,学生才能大胆地去想、大胆地去做。
二、注意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
一切活动必须对它有兴趣,才能开展,才能谈得上有没有意义。如何来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呢?
关键之一在于选择有趣的话题。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择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如中低年级的学生,对童话故事特别感兴趣,多出示一些童话人物,让大家想会发生什么事情等。出示一段音乐,让学生想象编童话故事。
关键之二在于过程设计的精巧。如模拟、悬念、假想等。多给学生创设一些情境,尽量将学生带入某一种氛围中;也可让学生模拟扮演各种角色。让学生在演中说,在说中想,做到边说、边想、边演。如放一段录像,让大家续编故事。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利用学生好胜的心理,积极开展一些激励措施,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联合起来,让学生公平的竞争,让学生行动起来,思维活起来,胆子大起来。通过多种多样的交际形式,如生生合作,师生合作。让学生充分、大胆地表现自己。让学生置身于良好的交际氛围中。这样,只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意识,学生交际起来也会很轻松。
懂得夸奖,是人际交往的一种艺术。适当地得到夸奖,是人得到尊重和鼓励的一种体现。受人称赞,被人尊重能使人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任何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同和赞赏,小学生更是如此,他们渴望得到成人和同龄人的认可和表扬,因而培养学生在交往中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和优势,对于别人的长处能由衷地提出赞赏之情,从而激发对方与自己交往的热情,也提高了自身的交际水平。因此,本次的口语交际课,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设计:
一、创设语境,激发学生的说话欲望。
要让学生开口说话,就必须培养一定的说话环境。因此,在进行本次口语交际教学时,我创设了一组学生易说的交际情境。首先,我借和同学们聊天,了解他们的姓名和爱好,积极地发现他们的优点,多夸奖他们,使他们易于说、乐于说。然后借卡耐基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夸奖的作用相当大,从而激发学生想学夸奖、想夸奖以及被夸奖的欲望。
二、多种方式互动,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课表面上是语言与语言的交流,其实它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心灵的沟通。在本次的口语交际过程中,老师通过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全班夸的方式积极地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在学习夸奖的过程中易发现,通过语言体会到发现的乐趣;在练习夸奖的过程中,通过语言体会到运用的乐趣;在拓展中,让情感得到升华。这就不仅仅是在进行交际的训练,而是进一步升华,训练学生的情感领悟能力。特别是在全班范围夸的时候,学生走下座位,使教学不局限于学生的座位,也激发了学生交际的愿望,也使他们的交际愿望得以实现,体会到交际的乐趣。
三、拓展延伸,使课堂与社会生活相结合。
叶圣陶前辈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口语交际座位一种综合能力,它的训练必然与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不能局限于课堂。所以,在本次口语交际教学时,我积极引导学生多多地去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让学生体会到发现别人的优点也是一种快乐,同时也可以改变自身存在的一些比较有偏见的看法。最后,伴随纯净的音乐我送给同学们一句话:“好话一举三冬暖,一句诚恳的夸奖,能使别人如沐春风!”使学生在动听的音乐中陶冶自己的情操,也使本课的主题得到升华!
但是,“人无完人”,我想每一节课业如此。在本次口语交际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小小的遗憾。比如:师生、生生之间的评价不够到位,个别学生的口语表达还不够自然流畅。这就需要老师应更进一步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充实自己的文化底蕴,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本次口语交际教学,我贯穿课标的这一要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设计的。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有话可说。
巧妙地创设课堂情境,学生才会饶有兴趣地、主动地投入到说话训练中去,才会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他们的语言才会如涓涓细流,流出心田。因而在教学中,本人设计了“找优点”“夸优点”“学优点”等环节的情景,努力把口语交际的训练置身于真实的情景中,从而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在交际中体验到语言的魅力,获得身心愉悦和审美感受。
在进行本次“口语交际”教学时,我精心创设了一组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首先,我借罗丹的一句至理名言来启发学生走向情境。然后让学生看一段录像,引导学生走进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想夸的欲望。
二、多向互动,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在训练策略上,我克服了口语交际“独白化”的倾向,注意了“多个回合,多向互动”,在“找优点”、“夸优点”、“学优点”的教学环节中,进行了不同层面、不同形式的交流。在互动形式上,注意了多层面、有重点,师生之间采用了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群体的互动等多种形式,学生与学生之间采用了个体之间、小组之间、个体与小组之间、小组与全班之间,全班自由组合等多种形式的互动。
在这些多层面、多形式、多回合的互动交流中,渗入了教师的指导、示范,创设了交际情境,营造了交际氛围,引导着学生的交际由单调到丰富、由表面到深层、由生硬到和谐。到“学优点”这一环节时,学生基本上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交际对象、交流方法,获取、整理自己所需要的交流信息。在这种接近生活自然状态的训练中,学生的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
但由于准备还不够充分,在运用不同的方法“巧夸优点”这一个小环节中,个别小组未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这是本次教学中的一个小遗憾。但我想,比结果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准备汇报的过程中实践了合作状态下的口语交际,体验了合作的快乐。
通过本次教学,我更加明确了口语交际教学中如何突出“交际”的特点,也对“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有了更深的理解。
1、将学生的现实生活引进课程资源。
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验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脱离儿童生活实际、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在品德教学中,我尽力做到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种开放的期待着教师自己去完成的教材。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一起长大》中《夸夸我的同学》这个话题时,本主题活动内容紧承上一主题,从“我”引向他人,引导学生发现同学身上的优点,由衷地赞赏他人,吸取他人的长处,并从中感受到愉悦。通过本课教学,帮助学生体会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优点,学会真诚地欣赏别人的优点,并虚心学习,有助于学生自己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帮助其他同学建立自信心,也会给学生带来愉悦的体验。教材提供了比较典型的实例来突出教学目标,课文图文并茂,所取例子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但是教材所提供的是学生生活情景的某几个范例,是虚拟的情境。在学生们的生活中,与小伙伴相处的事例是丰富多样的。因此本课题的教学必须还原学生的生活,从学生身边的实事入手,让他们从自己和伙伴的事例中吸取经验和教训,这样才能真正入情、入脑,进行自我教育。
在这堂课设计中,主要以课本为依据,依托学生的生活,力求创造生活化的课堂,让“教者轻松,学者愉快”,尽可能地做到无痕活动,使课堂有目标有吸力。
2、在活动中体验,在感受中提高。
《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活动型课程,强调选择儿童熟悉的、感兴趣的、有教育价值的内容作为活动设计的内容,它可以超越教材,超越课堂,向学生真实的生活延伸。因为《夸夸我的同学》这个课的教学内容源于儿童生活,贴近儿童的生活,所以在课堂中彼此之间就会产生情感的触动。课堂上,学生是那么真诚地夸奖同学们的优点,真实、坦诚地展露自己的内心感受。我作为执教者在倾听学生发言时既肯定了学生的独特感受,还抓住了一些细节、闪光之处、斟酌之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加以凝练,总结提升,激发学生和同学相处时的积极情感。特别是在让学生下座位夸同学时,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同学的赞赏之情时,把学生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在整个活动中,我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置情境,把学生引到各个情境中去体验感受得到夸奖的喜悦,感受伙伴之间友情的乐趣。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在19世纪提出了“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种观点。她形象地解释:一件事,我听到了随后就忘了;看到了,也就记住了;做了,很自然地就理解了。对学生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体验的才能刻骨铭心,终身难忘。教学中,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获得真切的体验。就在这样的体验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他人有了心灵的共鸣。
在训练策略上,注意了“多个回合,多向互动”,在“找优点”、“夸优点”、“学优点”的教学环节中,进行了不同层面、不同形式的交流。在互动形式上,注意了多层面、有重点,师生之间采用了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群体的互动等多种形式,生生之间采用了个体之间、小组之间、个体与小组之间、小组与全班之间,全班自由组合等多种形式的互动。在这些多层面、多形式、多回合的互动交流中,渗入了教师的指导、示范,营造了宽松氛围,引导着学生由单调到丰富、由表面到深层、由生硬到和谐。到写“优点卡”这一环节时,学生基本上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夸奖对象、夸奖方法,获取、整理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在这种接近生活自然状态的训练中,学生的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
《夸夸我的同学》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中的口语交际训练。安排此次口语训练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多从同学身上发现优点,真心实意地赞扬同学,在交际过程中增进同学情谊,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为了能更好地使用本课程资源,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建议教学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调查了解,做到胸有成竹
本话题是夸奖自己身边的同学,是以真人真事为情境展开的交际,教师即使面对的是自己班的学生,也可能对学生平时的一些细节表现不是特别了解。如果在课前能布置学生收集同学值得夸奖的具体事例(可制作一张相应的表格让学生预习时填写),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如何夸得好就会得心应手,学生也能侃侃而谈,交际的效果会更好。对于借班上课的老师,课前更要对学生的情况摸底,尤其是对班上特别优秀的学生要了解得详细一些,以便在引导学生用具体事例来夸奖同学时,能灵活巧妙地点拨。
二、使用照片,增加真实感
因为我在研磨这节课的过程中都是借班上课的,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生,所以导入此课的PPT采用的是一些卡通小朋友乐于助人、有特长、关心集体等方面的图片,如果是在自己执教的班上这节课,PPT的第一张、第二张都可以是班上学生爱学习、爱劳动、有特长等的相片,这样更有真实感,一下子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勾起学生交际的欲望。
三、巧妙点拨,避免单调重复
在学生进行言语交际时,教师要留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发现学生出现重复单调的语言,教师要及时发现并进行引导。例如可用“先总后分”式的:“××真……有一次……(具体例子)。” “××是一个……的同学。有一次,……(具体例子)。”还可以引导“先分后总”式的: “有一次,……(具体例子)。××真是一个爱劳动的同学。”等等。至于什么时候学生用什么句式,教师要相机点拨。
四、创设形式,提高交际兴趣
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但《夸夸我的同学》这个话题如果不注意引导,很容易上成“你夸我,我夸你”的独白式,所以老师要尽可能地创设多种互动的交际形式。如学生甲夸完学生乙后,老师可及时引导学生乙反过来夸学生甲。另外,学生之间的评价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互动机会。如某学生说完后,教师及时引导其他同学进行评价,这也是提供给学生交际的机会。有些交际的情境要根据班级实际来创设。例如我在与香港荃湾公立何传耀纪念小学的教学交流活动中执教此课时,考虑到“招聘《校园报》小记者”这一环节不适合香港的小学生,所以我将此环节改为香港翡翠台的一个儿童节目——“放学ICU”,请学生来当“放学ICU”的小嘉宾,节目的主题就是“夸夸我的同学”,要求“小嘉宾”们上台来结合具体的事例夸夸自己的同学,让下面的同学评一评哪位“小嘉宾”的口才最佳。这样,课堂气氛更活跃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五、关注细节,营造 “夸奖”氛围
因为此次交际的内容是“夸奖”,而夸奖能给人带来愉悦,所以教师要注意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动作都带有夸奖的意识,使整节课沉浸在浓浓的夸奖味儿中。如课伊始,就可夸奖学生坐得端正,夸奖学生的小眼睛亮晶晶的;在课中,始终不忘记对每一个学生给予关注及欣赏,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来自老师及同学的真诚赞美,使课堂的氛围与交际话题始终吻合。
今天听了《夸夸我的同学》口语交际课,与其说口语交际课是语言与语言的交流,还不如说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是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在交换思想、看法、意见时进行的心与心的对话。其对话过程构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交际关系,形成多向互动的交际方式。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必须创造条件使学生由单向个体转化为不同的双向群体,并在双向互动中进行动态的口语交际训练。
在《夸夸我的同学》一课的训练策略上,教师先由故事引入,引出夸奖的作用是如此之大,甚至可以改变人的一人,然后通过一段视频,引导学生发现身边同学的有点,并从视频中知道学生进行夸奖时应注意的问题:事情要讲完整;态度要真诚;这样,既让学生学的有兴趣,也能贴近学生的生活,更让学生能从身边的事情中有话可讲。这就达到了口语交际的目的。在生师生互动的交际关系,转化为生生互动,引导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夸也是为了实现多向互动。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多项互动活动,使学生“跳出”了自己所置身的课堂环境,积极主动地参与交际,在多向互动中锻炼了语言表达的能力,也学会了与人交往的基本礼仪,突出了“口语交际”中“交际”这一特点。
在教学中,何老师克服了口语交际“独白化”的倾向,注重了“多个回合,多向互动”。在互动形式上注意了多层面、有重点,师生之间采用了教师与学生个性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群体的互动。在这些多层面、多形式、多回合的互动交流中,渗入了教师的指导、示范,创设了交际情境,营造了交际氛围,引导着学生的交际由单调到丰富,由表面到深层,由生硬到和谐。在进行“相互促进”这一环节时,学生基本上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交际对象、交流方法,获取、整理自己所需要的交流信息。在这种接近生活自然状态的训练中,学生的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
另一方面,何老师还注重拓展延伸,把课堂引向生活实践。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口语交际能力作为一种综合能力,它的训练应该与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不能局限于课堂,在课堂中止步。所以,何老师把夸夸我的同学,引申到社会上值得我们夸奖的人,让学生也来说说有谁,并对他们进行夸奖。这不但使学生真正学会夸奖,还能让学生得到思想教育。
在本次口语交际课时,何老师针对现在孩子“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别人的长处”的这一弱点,号召同学们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多地去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让学生感受到发现别人的优点是一种快乐,同时对自身也是一种促进。最后我适时送上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一句话“只是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快乐两月”,更加激励了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多去发现别人的优点,并真诚的去赞美别人。
口语交际是一种灵活多样,富有创造性的教学形式,不仅要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从参与表达交流,到乐于表达交流,再到善于表达交流,本次口语交际课教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设计的。
一、创设语境,导入夸奖。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而这种言语交际活动,离不开“特定的环境”。因此,在进行本次“口语交际”教学时,教师精心创设了一组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如:首先课前聊天,师生互相谈论、表扬优点,
活跃课堂气氛。接着故事导入,教师讲《改变一生的夸奖》的故事。引导学生明白夸奖的作用大。引导学生走进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相夸的欲望。
二、多向互动,感悟方法,学习夸奖。
口语交际课与其说是语言与语言的交流,还不如说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是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在交换思想、看法、意见时进行的心与心的对话。所以要学习夸奖,先看看别人是怎样夸奖。让学生观看视频《大扫除后微微做好事》,学习夸奖的方法之一内容------完整。接着看反面教材《小法官自夸》,学习夸奖的方法之二语言------恰当。然后引导学生回忆《狐狸与乌鸦》的故事,理解夸奖方法之三态度------真诚。通过以上训练,教师还克服了口语交际“独白化”的倾向,注意了“多个回合,多向互动”,在“找优点”、“夸优点”、“学优点”的教学环节中,进行了不同层面、不同形式的交流。在互动形式上,注意了多层面、有重点,师生之间采用了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群体的互动等多种形式,生生之间采用了个体之间、小组之间、个体与小组之间、小组与全班之间,全班自由组合等多种形式的互动。在这些多层面、多形式、多回合的互动交流中,渗入了教师的指导、示范,创设了交际情境,营造了交际氛围,引导着学生的交际由单调到丰富、由表面到深层、由生硬到和谐。到“学优点”这一环节时,学生基本上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交际对象、交流方法,获取、整理自己所需要的交流信息。在这种接近生活自然状态的训练中,学生的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
三、拓展延伸,扩大夸奖范围。
口语交际能力作为一种综合能力,它的训练应该与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不能局限于课堂,在课堂中止步。所以每一次结课,我们还应将学生的视角指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引导学生在真正的社会大课堂中进行口语交际,从而使学生形成积极、富有成效的与人交往的能力和处理事情的能力。在本次口语交际课的结课时,教师针对现在孩子“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别人的长处”的这一弱点,号召同学们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多地去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让学生感受到发现别人的优点是一种快乐,同时对自身也是一种促进。最后教师适时送上一句名
言好话一句三冬暖,一句诚恳的夸奖,能使别人如沐春风,更加激励了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多去发现别人的优点,并真诚的去赞美别人。
教育始终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本次口语交际课中,也存在着一个小小的遗憾。在运用不同的方法来有创意的夸同学时,学生夸奖话题放不开,还要日后继续努力,同时,通过本次教学,我更加明确了口语交际教学中如何突出“交际”的特点,也对“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有了更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