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兔安家教后反思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为他们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能从小兔安家的实际问题引入,既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又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在第一环节中,我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提问题为主的'做法,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下,根据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大胆地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和问题意识。
2、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努力使学生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中,我努力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思维实际出发,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空间,对问题进行探索、尝试、交流,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共同发展。使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
3、较好地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本节课合理地利用了多媒体教学技术,使学生的多种感观参与学习,能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教学中,我如果能设计一些解决问题的习题出现,对巩固本节课的重、难点都是非常有好处的,同时也会进一步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练习题的处理上过于琐碎,以致出现了超时现象。在今后的教学中,应不断地钻研教材,提高自己把握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使自己的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
今天,我上了一节作文指导课,收获和感触颇多,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思。
一、教学目标的达成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引导学生确定一个主题、精选材料,写出具有真情实感并有“亮点”的习作片段,这个教学目标基本完成。但对例文《回家》的品析还不具体、不到位,时间安排有点欠妥。
二、教学难点的的突破
这节课的难点是“捕捉叙事中的动情点让习作亮起来”。这一难点靠点评例文中的“亮点”和例文中不具备的“亮点”来突破,由于时间紧张,最后未逐段逐点来品析,只是交给学生制造亮点的方法,实在有些遗憾。
三、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我在教学中注重了情感交流,从导语到欣赏歌曲再到英语和汉字“家”的活动都贯穿了激发兴趣、情感教学的理念。从说“家”到想“家”再到忆“回家”片段并写出,循序渐进,层层推进。学生的学习都比较积极,个人展示、独立写作都较踊跃,参与度较高。遗憾的是学生展示的人数只占了四分之一,受时间限制,学生之间的互相点评比较积极到位。
四、“339'大循环教学环节推进反思
“339”大循环课堂教学环节主要以预示、展示、点评、检测为主,本次作文课设计的导学案检查在课堂活动中进行,展示与点评交叉进行。有关学生展示写对“家”的赞语和个人写“回家”片段的展示是这节课的亮点,教师点评和学生点评相结合,鼓励学生习作中的优点和进步。但在点评刘文旭同学的片段时只注重了他的景物描写和语言表达,未对他的主旨不明确做具体指导。通过例文品析来检测学生技巧的掌握这一点,仍不够细致扎实有效。
五、一些启发
作文课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不能做一些虚浮的安排。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从实从细,删除无效教学环节,适当延长有效教学指导时间。再者,我面对的是中考作文,所以作文教学中应渗透中考作文的两大要求;真情实感和创新,不能将学生的思维局限在某一领域内。在以后的作文批改中,我要尽力将学生习作中的“动情点”和“亮点”一一圈点勾画出来,让学生明白自己习作“好”在何处,“劣”在何处,下一次能够有所改变进。在以后的作文训练中我要尽力限定时间,培养学生构思、立意、选材、速写的能力。
这一次作文公开课使我成长不少,学无止境,教无定法,我一定要汲取新的教学理念,在课改路上走好每一步!
小兔请客教后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较好地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童话故事是小学生比较喜欢的,它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学生在观察情境图时,看到小刺猬扎走了许多果子,他们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起来,融入到了情境中,讲出了非常有趣的故事,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在学生注意力下降、身体疲劳时,我设计富有童趣的'练习题,又一次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并把加减运算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求得发展。在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提供交流各自想法的机会,通过交流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比如在练习1中“用你喜欢的方法算”;在解决“乘车”问题时,学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3.关注数学的人文价值。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培育的圣堂。“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在教学中我充分挖掘素材,对学生进行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懂礼貌的品德教育.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小兔请客》教学反思在学校举行的集体备课活动中,我在本校数学组内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为《小兔请客》。
《小兔请客》为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整十数的加减运算,要求学生能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并能正确进行整十数的加减运算。在学习这一知识前,学生已经基本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并已经掌握了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一年级的孩子好动,且具有较强的具体思维能力,所以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时,特别注意结合具体的情景进行教学,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中,我首先激趣导入,复习加减法的意义。我设计了“猜谜语”的情景:“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学生猜出谜底“手”后,我紧接着教育学生要爱干净、讲卫生——勤洗手,勤剪指甲。然后引导学生和老师一起做动作:左手伸出两个手指,右手伸出三个手指,合并起来。问:根据刚才的动作,你能写出一个算式吗?生:2+3=5或3+2=5。师问:为什么使用加法?生:因为是要把它们合并起来,所以使用加法来计算。至此完成了对加法意义的复习。接下来我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复习了减法的意义:从总数中去掉一些,用减法计算。最后引导学生完成一些填空练习,如20里面有个十、4个十是()等,为下面的学习提供铺垫。
在教学新课时,我利用电脑课件出示教科书上的主题图“小兔请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我先让学生根据图画编故事(第一幅图:星期天,小兔请小猴、刺猬、松鼠到家里做客。小兔先端来3盘果子,又端来了2盘果子。),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图画内容提问题(一共有几盘果子?一共有多少个果子?),最后引导学生解决问题(3+2=5,30+20=50)。我采用了在计数器
上拨珠子、摆小棒等方法着重引导学生理解30+20的计算方法。对整十数减法的教学,我采取了同样的教学思路。
在学生理解了整十数加减法的意义和算法后,我及时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在做练习时,我放手给学生,让他们先做,然后让他们汇报,最后集体订正。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我在努力地创设具体的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他们尽可能多的思考和表达的机会。
课堂,不是老师尽显才华的地方,而是每一位学生实现梦想的地方。课堂,应是学生相互交流、合作的平台;课堂,应是学生展现自我、实现自我的舞台。
《小兔安家》教学反思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为他们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能从小兔安家的实际问题引入,既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又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在第一环节中,我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提问题为主的`做法,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下,根据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大胆地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和问题意识。
2.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努力使学生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中,我努力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思维实际出发,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空间,对问题进行探索、尝试、交流,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共同发展。使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
3.较好地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本节课合理地利用了多媒体教学技术,使学生的多种感观参与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教学中,我如果能设计一些解决问题的习题出现,对巩固本节课的重、难点都是非常有好处的,同时也会进一步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练习题的处理上过于琐碎,以致出现了超时现象。在今后的教学中,应不断地钻研教材,提高自己把握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使自己的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
新课程实验的目的和归宿就是培养学生独立个性和创新能力。而发展学生个性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要一点应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创设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提出有关加减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解决问题,同时获得相关的数学知识。在学会计算的同时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本节课以《小兔请客》的故事情节贯穿教学内容的始终,使故事的情节和完整的教学内容有机的结合,实现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情境中开展学习活动的目的;利用小兔请客这一有趣情境,引导学生明白同学之间要和睦相处,团结友爱;以淘气为主人公来为知识穿线,让学生能够从想去帮助别人的角度开展学习和研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趣味性;在解决问题时,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边操作边表述,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及思维的多样性;练习以小动物们想去新房子里玩,可是要先算题为条件的情节出现,使学生既不觉得计算乏味,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照顾到了学生的全体性。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小兔请客》教学反思
邓春玲
《小兔请客》是一年级数学第二册教材计算教学的起始课,对于加法学习,学生的兴趣很重要。在教学中,我把计算教学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通过情境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本节课我通过“小兔请客”的童话故事,分别创设加减法的具体情境,从中引出两个要研究的问题:①一共有多少个果子?②还剩下多少个果子?学生基本上都能列出正确的算式,然后再让学生交流用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来计算这两道题(用计数器、摆小棒、个位与个位相加、十位与十位相加)。通过交流,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同时结合算式引导学生认识加减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最后通过有趣的游戏进行巩固练习,练习题目也由浅入深。
在本节课当中还存在不足的方面:
1、教师的语言表达不太适合一年级的学生、语速也较快,应具有亲切感,让学生更贴近你,这方面有待加强。
2、在教学过程中,叫学生上来演示计算过程时我没注意引导学生应该:会说又会算。而我只是叫学生演示,没加强到她们的说话能力,都是教师说得多,学生说得少。
3、叫学生出来列式计算时,应该多点提醒学生认真书写,有些学生的字体马马虎虎的,现在一年级正是要加强书写能力,好习惯都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
教学反思-《小兔请客》
《小兔请客》教学反思
《小兔请客》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的内容。这一课是一年级学生学习两位数加减法计算教学的起始课,它是学生在学习了20以内加减法后的一个拓展、一个提升。整十数加减法口算是学生后续学习两位数进位加、退位减的基础,这节课可谓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小兔请客》一课不仅仅要教给学生口算方法,还承载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重任。因此在教学中,我把计算教学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运算能力。
1、用好情境,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年级孩子的学习更多地是依赖于兴趣的,兴趣在其学习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在本节课上,我充分利用好教材提供的“小兔请客”的童话故事,分别创设加法、减法的具体情境,从中引出两个要研究的问题:①一共有多少个果子?②还剩下多少个果子?让学生置身于丰富的情境主动地去探究算法、学习计算。
同时以“情境+问题串”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的过程,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在多信息情境中排除非必要因素干扰发现数学信息的能力。实践证明课堂上学生较好地完成了找信息、提问题、列算式、探算法等一系列活动,达成了教学目标。
2、操作感知,自主探究。
这节课有两次对算法的探究,我都采用了自主学习的方式。由于学生有以往学习的经验,所以在教学加法的算法时我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课堂上学生充分动了起来,利用自己的学习经验探究出用拨计数器、摆小棒、数数、口算、画图等多种多样的计算方法。由于加法的学习进行的比较顺利有效,减法的相关学习就水到渠成。在自主探究活动中学生不是盲目的,他们积极调动自己的记忆去回顾以往学习经验,通过拨、摆、数、画等动手操作活动逐步掌握算法,在展示交流中体会算法多样化,拓展学生思维。这样的教学真正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孩子们在活动中由于真正动手操作了,将抽象的算理借助学具形象化,既便于掌握算法,也为后续的归纳总结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对进一步抽象算理也做了铺垫,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本节课当中还存在不足的方面:
1、教师的语言表达不太适合一年级的学生、语速也较快,应具有亲切感,让学生更贴近你,这方面有待加强。
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虽然活动的设计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师生、生生交流时教师因为怕学生说不好,出现了抢话的现象。汇报环境教师说得多,学生说得少,留给学生展示的空间被压缩。
3、在新授知识的最后一个环节,也就是找规律总结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块时,因为我的提问方法不够精确,不够清楚,导致学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最后整十数加减法的算理没有得到优化。
《小兔请客》教学反思
本次公开教学,我执教的是《小兔请客》。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好的地方是在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动手,自己去动脑,来探索方法。在教学时,童话故事是小学生比较喜欢的,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学生在观察情境图时,看到小刺猬扎走了许多果子,他们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起来。正因为孩子们融入到情境中,所以讲出了非常有趣的'故事,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总的来说,这节课学生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厚,学习任务也完成得较好,但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在提问题时若让学生再把条件问题连起来读一读,进一步感知应用题结构,也许会为以后的应用题教学奠定很好的基础,但是我怕花太长时间会拖课,以致这个地方有点仓促。还有就是课堂上的语言组织和语言表达不是很清晰,还需要今后自己努力。
《小兔逃跑》教学反思
《小兔逃跑》趣味性很强的一个故事,开学第一天有幸接触和小朋友一起品味这个故事,觉得非常有意义,通过学习之后;老师和孩子一起发现了其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在课前的准备中才发现,《小兔逃跑》这个故事并没有配套图片,也没有相关的活动材料,后来去网上搜了一下发现有小兔逃跑的课件,考虑到一些设备的问题,我就选取了几张图片进行自己绘制图片作为上课时的.教具,以便幼儿能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
活动开始了,我作神秘状,说:“有一只小兔子会变魔术,她的妈妈也会变,真有趣呀,你们猜它们都会变成什么呢?”幼:“应该是气球、应该是苹果……” 小家伙们马上兴奋地告诉我说。“那么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一个关于小兔子的故事,想听吗?幼大声说:想。(这时的孩子们已非常集中注意力,有强烈的倾听欲望了)接着活动的中间环节中我加入了“如果老师逃跑了,你们怎么办”这一问题,进一步引导幼儿学说“要是老师变成……我就变成……”的句式。这不仅有利于幼儿对句式的掌握,也使幼儿体会了师幼之情,在开学之初我想也有必要让孩子们增进师幼之情。在最后环节,建构式课程上是以游戏为结尾的,但我考虑到,这学期才刚开始,经过一个暑假大多数幼儿特别是男孩子还很难静下来,在管理上会有点困难,因此我把游戏活动延续到了课间的自由活动,让他们能静与动相结合,一部分的幼儿也有将与同伴讨论后小兔逃跑的结果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当然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我也不忘说到:“小兔为什么要逃走,是因为不喜欢家和妈妈吗?”小朋友都觉得不是,有的说小兔想自己出去玩玩,妈妈不允许;有的认为小兔子是在跟妈妈玩捉迷藏。这样一来,兔妈妈和小兔的关系就不仅是你逃我追,而是兔妈妈对小兔独自外出不放心,想陪伴守护着它。所以,小兔变成鸟,妈妈就是鸟儿栖息的大树;小兔变成鱼,妈妈就是钓鱼人或是追逐鱼儿的浪花;小兔变成蝴蝶,妈妈就是最美最香的花朵,哪怕小兔变成一只小老鼠,妈妈也应该是大花猫脖子上的铃铛!
通过这个故事,幼儿理解了小兔渴望证明自己长大的情感,也体会到了妈妈疼爱、保护孩子的心意。最终小兔放弃逃跑,是因为知道不管自己走到哪里,妈妈的心永远会追随着它!
一、教学活动中是如何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
在活动开始前,我先请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各种花进行观察,请他们展示出花朵的不同形态,在活动中,我又先将难点进行了前置,为请小朋友能跟音乐进行蹦跳,我将音乐的欣赏用拍手、手跳等动作表示,为孩子们的兔跳做了准备。
二、组织本次活动最满意、最遗憾之处是什么?为什么?
在此次的音乐游戏教学中,因为是第一次尝试这样的活动,抱着学习的态度选择了《小兔捉迷藏》这节活动,活动中孩子们参与兴趣高,每个小朋友都能够动起来,大胆展示自己,这是我最满意的地方,当然活动中亦存在很多的遗憾之处,比如:
1、活动过程中,有些地方限制了孩子,应该让孩子充分的观察表达。
2、活动场地可以扩大一些,避免孩子之间的碰撞现象。
3、背景的布置放在活动室前面会更好,营造出美丽的花园的感觉。
三、本次活动设计过程中,哪些方面体现了微创新?
活动中,我选择了将难点前置,请幼儿在活动一开始就尝试用动作展示了花的各种造型,为后面的活动做了小小的铺垫。
四、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如何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1、提高自己在活动中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增强教育机智。
2、继续深入研究音乐游戏的教学法,找到音乐游戏合适的教学步骤。
3、继续提高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保持良好的风格,并不断创新。
4、更加细心,不骄不躁,将活动设计中各个环节都进行设想,让过渡更加自然。
本活动设计以“捉迷藏”的游戏情节贯穿始终,既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又满足了幼儿以角色身份参与活动的愿望。小班的幼儿很乐意玩“变一变”、“找一找”的游戏,他们能很快完成从兔子到花朵的角色转换,这种转换同时又体现了动静交替的原则,避免了连续跳造成的疲劳,集中展示了艺术表达的形象性和愉悦性功能。
本活动目标中“合拍地做蹦跳步”,对小班幼儿的动作合乐性是一个挑战。因此,在活动设计中,教师特别注意了此教学重点、难点的分解。在环接2中,教师将这一动作的学习进行了由易到难的.层次处理。
在动作方面,从上肢到下肢,从局部到全身,从简单到复杂,动不移动到移动。如:拍手、手指在腿上跳、坐在位子上双脚动、站在座位前跳、到场地中间自由跳等,帮助幼儿逐渐掌握、控制。在音乐方面,先让幼儿用拍手感受;再用教师哼唱音乐节奏跟随幼儿的动作,让幼儿感受音乐和动作的关系;最后,播放录音,让幼儿跟随音乐节奏做动作,从而逐步帮助幼儿熟悉和掌握音乐的节奏和动作的要领。
环节1的设计中,强调调动幼儿已有经验,注意了艺术形象性表现与科学观察相结合,让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进行创造性的表达,在科学观察中积累相关的感性经验,“鼓励幼儿进行个性化的表现”。如:引导幼儿“模仿”、自由表现花朵这一美好事物,在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的同时,有激发了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此外,本活动设计还情调给幼儿情感表达的机会。环节4中“兔妈妈”与“小兔”一起玩游戏的情节,就迁移了幼儿自己与妈妈的情感体验,为幼儿提供了自主表达情感表达的机会。
本次教学活动目标:
1、感知音乐的游戏情节,熟悉乐曲旋律,知道A段音乐跳跃,B段音乐沉重的特点;
2、能根据音乐旋律的特点,用铃鼓不同的演奏方式为乐曲伴奏;
3、愿意参加演奏活动,在于同伴一起演奏中,体验共同活动的快乐。其中我以目标2作为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我首先运用故事导入,同时以幼儿参与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深刻的感受感受AB两段音乐的不同特点。在活动中,我引导幼儿尝试用动作(拍手、转手腕、拍腿)表现音乐节奏,并用语言(蹦蹦跳跳、吃吃草、跳跳舞)作为辅助提示,为幼儿打击乐演奏做准备。在出示打击乐器时,我让孩子充分感受乐器的音色,并与乐曲的旋律特点向匹配,引导幼儿制定演奏方案,并在演奏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教师不断的退位,让幼儿不断地提升改进。活动中,我注重了以幼儿为主,教师的语言和肢体动作都能起到较好的引导的作用,幼儿在活动中都能积极参与体验,活动效果良好。
存在问题:
1、活动的前半部分——幼儿用动作伴奏不够紧凑,稍微有点拖沓。
2、在幼儿选择乐器时,在拍铃鼓和摇铃鼓部分,缺少一个让孩子把两种演奏方式与动作、音乐结合起来练习的环节,在重难点突破上做得不够。
一、设计意图:
《小兔和狼》是一首富有故事性的歌曲,二拍子,旋律简洁流畅、活泼有趣。特别是趣味故事性的歌词,形象生动,便于幼儿记忆。还有幼儿熟悉喜欢的小兔子,都是他们很感兴趣的,也有助于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别是最后大灰狼的出现,更是在游戏时把活动气氛推向一个新的高潮,让幼儿在玩玩乐乐中学习,体验快乐,因此设计了这一音乐活动。
二、活动目标:
1、通过玩游戏,熟悉乐曲旋律,演唱歌曲《小兔和狼》。
2、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内容,创编不同的造型。
3、体验音乐游戏带来的乐趣。
4、了解儿歌的含义。
5、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三、活动重点:
通过玩游戏,体验音乐游戏带来的乐趣。
四、活动难点:
随音乐的变化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内容。
五、活动准备:
1、背景图, 小兔、狼的图片。
2、大灰狼头饰1个,小兔胸饰若干,《小兔和狼》音乐。
3、小图片(小兔、树林、风儿、树叶、狼)。
六、活动过程:
一 、故事导入
1、师:小朋友们,看,谁来我们班做客了?(小兔子)我们和小兔子打个招呼吧!
2、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你们想听吗?(想)一天,小小兔子跳跳跳,跳到树林里玩,它竖起耳朵仔细听,听到风儿在呼呼地吹,树叶沙沙地响。正当小兔子玩的开心的时候呀,只听!嘭!嘭!哎呀,不好,来了一只大灰狼,吓的小兔赶紧躲了起来,聪明的小兔子躲在大树丛中,大灰狼没有发现它,灰溜溜地走了,小兔又高高兴兴地出来玩了。
3、师:故事好听吗?谁来说说在故事里你听到了什么?
幼儿:小兔子、狼。(出示背景图,图片小兔子、狼)
4、师:小朋友们听的真仔细!
二、熟悉旋律、学唱歌曲
1、师:这个有趣的故事还能编成一首歌曲呢!你们想听吗?
(教师跟着音乐进行第一次范唱)
2、师:好听吗?在歌曲里你听到了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小图片)
3、师:这么好听的歌曲,老师还想再来唱一遍呢!你们要竖起耳朵仔细听老师是怎么唱的?(教师边唱边手指图)
4、师:你们想来唱一唱吗?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唱一唱!
5、小朋友们唱的真棒!
三、幼儿根据歌词创编相应的动作、以及造型。
1、师:在歌曲里小兔子是怎么样走路的?(请幼儿表演)谁来学一学小兔竖起耳朵听的动作?风儿怎么样?树叶怎么样?(动作)哎呀,谁来了?小兔看到狼后是什么样子的呀?小兔害怕极了,吓的躲了起来。
2、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边唱一边来完整的表演这个故事。
四、游戏《小兔和狼》。
1、师:小兔和狼还能做成游戏,你们想玩吗?
听到狼来了,小兔要想个办法不让狼发现,应该怎么办呀?
在唱到“哎呀”的时候声音不能很响,不然被狼发现的。
2、教师扮演狼,幼儿扮演小兔玩游戏。
3、请一位幼儿戴上头饰扮演狼,其他幼儿扮演小兔玩游戏。
五、结束部分。
师:小兔子们真聪明,大灰狼啊!没捉到小兔,灰溜溜的走了,我们又可以高高兴兴的到别的地方去玩了!走喽,去玩啦!(音乐声中,幼儿边唱边跳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最大的亮点是以故事为主,贯穿始终,尤其是第二环节,老师讲故事后,通过提问,让孩子们边回答边做动作,很快便理解歌词,记忆歌词。在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很高,积极主动回答问题的同时,还大胆地做小兔跳和竖起耳朵以及风儿呼呼吹、树叶沙沙响等动作,活动气氛非常活跃。
还有,第四环节:老师与孩子在角色游戏中巩固歌曲。在游戏中,孩子们都大声的演唱歌曲跳到树林里玩,看到大灰狼,就赶紧蹲在兔妈妈身后,不推不挤、不说话。孩子们个个玩的意犹未尽,直到活动结束后,还有很多孩子在演唱歌曲玩着游戏。
而不足之处是:第一,老师清唱歌曲和带领孩子演唱歌曲时,没有利用上图谱,导致孩子唱歌总是忘记歌词。下次在组织时,我一定会注意图谱的利用与操作,因为图谱能很好地帮助孩子记忆歌词,演唱歌曲。第二,在环节学习时,老师的引导不够,速度太快,像是在走。今后,在组织活动时,每一个环节都要慢慢地去引导幼儿学会,真正地懂了,才往下走。
在活动中,孩子们始终能在我创设的情境中游戏,这和游戏场景的布置、形象鲜明的音乐、我在游戏中的角色和语言、我的情绪等是分不开的。活动一开始,我就以兔妈妈的身份带幼儿到森林里玩,自然地进入活动室。在欣赏音乐时,我引导兔宝宝们分辨小兔和狼不同的音乐形象,发现躲藏的时机。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当有兔宝宝被大灰狼发现抓住时,我又以兔妈妈的身份及时把孩子救回来,这也是从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避免了幼儿由此产生恐惧感而不愿参与游戏,让他们在安全的心理氛围中更主动地去感受和表现。同时,在提问幼儿“你为什么被大灰狼发现了?大灰狼的耳朵很灵,眼睛也很尖,那我们怎样才不会被它发现呢?”中,来引导幼儿自己去发现躲藏时不能动也不能有声音等规则。最后减少遮挡物数量再次游戏,增加了游戏难度,让幼儿从周围环境中找躲藏的地方,有一定的挑战定。可能是音乐效果的烘托和我情绪的带动,孩子们完全沉浸在情境中,狼来了时都能遵守规则,一动不动地躲好。活动目标达成较好。
当然,在活动中我自身也存在很多不足。尤其是不能有效地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对孩子的回答和反应不能做出及时有效的回应。由于有点紧张,心里只想着活动环节,当孩子们对我的问题没有回应时,我急于把答案告诉他们,没有给他们思考的空间。其实,有些问题过大,可以把问题一步步化解,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思考来一步步解决。还有当我提问被大灰狼抓住的“小兔子”为什么会被发现时,他由于不开心,没有回答我的问题。我又急着把我的发现告诉大家。其实,我可以让其他孩子来说,让他们自己发现不能动的游戏规则。
如何接好孩子抛来的球,这是一门很难的艺术。我觉得,只有眼中有孩子,心中有目标,在实践中慢慢摸索、思考,一定会找到接好孩子抛来的“球”的技巧。
我们小班组正进行着行为跟进式活动,其中我执教了语言活动《香香的被子》,现在我就说一说我的执教情况和执教体会。这个活动选至我们“冬天来了”这个主题活动中的一节课,我的活动目标有两个方面:1、倾听故事,学说故事中角色的对话。2、了解太阳的好处,喜欢在阳光下活动。在开始导入部分,第一次我选用了第三人称“小猪”,让它来引出故事,第二环节,我安排的是出示挂图,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在出示挂图时,我没有让幼儿仔细看图,只顾自己讲述故事,幼儿的兴趣就不是很浓导致幼儿对于故事的理解不是很透,对于引出学说故事中角色的对话铺垫的也不是很明显,第三环节是完整欣赏故事,由于幼儿对故事的理解不透在这一环节角色的对话,幼儿就很难完整的说这句话了,最后我是用了一个角色表演,幼儿自由选小动物练习故事中的对话,孩子们对于小动物很感兴趣,但是不能完整的说故事中的话,孩子的注意了就转移到了动物的图上,整节课在重点练习故事中角色的'对话体现的不是很明显,进过组内的老师分析、交流、指导,第二次就变成了,导入部分我利用幼儿的已有经验来提问,“冬天了,太阳出来了,我们小朋友都去晒太阳了,小动物们去干什么了呢?”引出故事,第二环节,我先出示图(1)让幼儿先自由观察,发现小动物们都在干什么,再有老师讲述故事,依次来出示其它图片,第三环节是教师完整讲述故事,练习故事中角色的对话,第四是角色表演。图片的出示,再通过故事的讲解,对于故事的理解十分容易。在第一次试教时,重点的不突出,对于故事的不理解,孩子在练习角色表演时,对话就不是说的很好,第二次把图片出示先让幼儿观察,再讲述,幼儿对于故事的理解就吃得透点,对于动物的对话就做好了铺垫,把幼儿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一个有生活来的故事,再有故事回到生活,把活动升华,让幼儿的经验也有所提升。
我们教研组内的研课活动,提高了我的自我反思的能力,让组内全体教师相互交流教学活动中的经验,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小班的计算——《好吃的水果》
这次活动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尝一尝四个环节让幼儿正确辨别水果的颜色,区分红、黄、绿三种颜色和幼儿正确的点数,复习了3以内的数数。教师亲切的教态,自然的语气让孩子们始终沉浸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整堂课用游戏贯穿,有认识数字、分类、认识颜色等,在老师的引领下,环环紧扣,使小班的幼儿想说想动,整个活动表现的很完整。
不足之处:数字1、2、3,这是作为目标要完成的,但是教师在执教过程中并没有很明显地 让幼儿来念一念,认一认这些个数字。是否可以在第二环节数一数时适当时候出示一下,当诱饵回答红红的苹果有几个后,应出示相应的数字,请幼儿先认一认数一数,然后在第三环节时再根据老师的要求操作。在最后操作前的讲解,教师是请小朋友们看着自己,然后说等下要给大家一个调羹一个碗什么的。而当时调羹和碗的位置在小朋友的后面摆着。所以是否可以让小朋友们转过来,教师拿着工具来讲解,这会比较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
建议:在数量、颜色的认识方面,是否考虑一下侧重点,重点要让幼儿掌握什么,不需要面面俱到,各方面学习比重一样。
《小兔请客》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计算教学的起始课。教材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出加减法的问题,使学生加深对于加法学习,学生的兴趣很重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了对数量关系以及算法的理解,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以下几点:
1、在“小兔请客”的具体情境中快乐学习。
本节课我通过创设“小兔请客”的有趣故事引入本节课的学习。情境的引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快速吸引学生进入本节课知识的学习。整节课我都将学生置身于“小兔请客”的`数学情境当中,比如,学生在观察情境图时,看到小刺猬扎走了一盘果子,他们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起来,融入到了情境中,讲出了非常有趣的故事,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猜小猴提的数学问题、摘果子、送小动物回家”等活动更是让孩子在学习中一直保持愉悦的心情,争先恐后地发言,学习兴趣非常浓厚。
2、让学生在情境中提出问题。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若是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提出,则更能激起学生的探求欲望。教学中我让孩子根据情境自己发现数学信息,并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发现数学信息后,我给了学生一点“催化剂”——“猜猜小猴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学生们就一下子提出了那么多问题,这些疑问都是由学生自己产生的,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自然而然就会更高、更主动。
3、让学生自己发现计算方法。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提倡算法多样化,让学生用小棒代替果子摆一摆,然后用计数器拨一拨,帮助学生建立加减法的表象,最后鼓励学生列出抽象的算式,再让学生尝试解答,全班同学进行交流。通过交流,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同时结合算式引导学生认识加减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意在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当然没有完美的课堂,这节课同样也存在一些存问题。在课堂前5分钟应该加入口算,让学生复习口算知识会更好。在交流计算方法时,很多学生都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我没有给他们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就结束了这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