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青春期性教育的反思(共含13篇),希望大家能够受用!
作者在多年生物课堂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针对目前中学生性心理存在的无知、好奇等问题,探讨了如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适时开展青春期性教育,以促进中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对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进行性启蒙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这个任务的完成,除了家长、班主任以外,生物教师更责无旁贷。
其一,目前我国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普遍存在生理上的早熟,女孩9岁月经初潮,男孩11岁初次遗精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突如其来的生理变化,使他们的心理承受力与生理上的发育产生严重失衡。由于心理发育远远赶不上生理发育的速度,许多孩子对所发生的生理现象产生恐惧。有的子女孩认为月经是“倒霉”,甚至初潮时吓得哭个不停,以为得了什么疾病;有的男孩认为遗精是思想不健康的表现,难于启齿,更不敢向家长和老师请教,终日萎靡不振;更有甚者怀疑自己得了性病,惶惶不可终日。凡此种种,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极为不利。
其二,青春期随着性器官的成熟,性激素分泌的逐渐增加,必然导致对异性的注意、吸引,以及对性知识的渴望。而目前的生理卫生课,已不能满足中学生的认知要求,他们想进一步了解自己和人类的繁衍。男女同学的生理变化,刺激双方互相猜测,互相吸引,以至于不断思考。这些都不奇怪,对性知识的渴望,有性冲动,正是他们的性发育成熟的正常表现。
其三,对性知识的渴望,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会导致他们误入歧途。有些中学生便会从黄色音像制品或淫秽书刊中去涉猎性知识。特别是生理的变化引起他们对外界的刺激特别敏感,性兴奋较强,易激动,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难以控制。
青春期是由儿童向成人的过渡时期,是生理及心理发生了急剧变化的时期。此期男女第二性征开始出现,男孩儿出现遗精现象,女孩出现月经初潮。青春期年龄一般为10—20岁,女孩青春期一般比男孩早2岁。那么,青春期的你面对性该注意什么呢?
青少年步入青春期的表现有哪些
1、性意识骤然增长。由于生理上出现性发育加速,使得青少年对性知识特别感兴趣,对异性有强烈的交往欲望,性的好奇感和神秘感与日俱增。
2、智力水平迅猛提高对问题的精确性和概括性发展迅速,逐步从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3、自我意识强而不稳。独立欲望增强,对事物能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见解,但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过高或过低,常被一些矛盾所困扰,如独立欲望与缺乏独立能力的矛盾,自己心中的“成人感”与成人眼中的“孩子气”之间的矛盾等等。
4、情感世界充满风暴。常常表现出幼稚的感情冲动和短暂的不安定状态,孤独、优伤、激动、喜悦、愤怒微妙地交织在一起,组成一个强烈、动摇和不协调的情感世界。
5、兴趣爱好日益广泛求知欲与好奇心强烈,富有理想,热爱生活,积极向上,乐于参加各种创造性活动,对于竞争性、冒险性和趣味性的活动更是乐不知疲。
6、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渐渐地从家庭中游离,更多地与同伴一起交流、活动,结交志趣相投的同学为知心朋友,他们无话不谈,形影不离,视友谊至高无上,甚至为朋友两肋插刀在所不惜。同时,青春期是性心理萌芽期,表现为开始比较注意自己形象,特别是异性同学对自己的评价,也尝试与异性交往,但是在交往过程中心理变得很复杂,一方面渴望接近对方,另一方面又很害怕别人发现,结果,交往过程神神秘秘,羞羞答答,反而显得别扭;一般情况下,他们并不是真正意义的恋爱,只是彼此有共同的语言喜欢一起交流和彼此欣赏,但是,由于表现的别样成为同学们的谈资,一经同学的夸大处理便成为有色新闻,令当事人非常尴尬,就这样,由一起异性同学的交往而引发严重的心理负担,直接影响到学习和生活的为数不少。
7、在这段时期,青少年的情感由原来对亲人的挚爱之情,拓展到对同学、老师、明星、科学家和领袖人物崇敬和追随,由自爱到爱集体、爱家乡、爱人民、爱祖国、爱整个全人类;也就是说,青少年的情感充分的体现了社会性;此时,他们的道德观也发生了变化,对成功人士、名人崇拜得五体投地,对坏人坏事疾恶如仇,他们追求公平公正,一旦发现某人有私心杂念,他们就会嗤之以鼻,就因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妥协和容纳不同意见人与事,所以很容易受到伤害。
青春期性教育该注意什么
1、防止未成年人的性关系
防止未成年人的性关系,是指18岁之前的中学生,应当做到“洁身自爱”。因为他们心理、社会、经济方面均不成熟,无法承受性关系的后果。少男少女的性欲望和 性冲动,是本能的生理现象,但除了性器官接触之外,还有其他释放性压力的方式,如转移注意力、积极参与有异性在场的文体活动等。
2、紧急避孕
如今,在越来越多青少年“翻墙而过”的情况下,家长不能在回避性方面的教育问题,应该适当教他们一些避孕方面的知识。
3、终止妊娠
家长要告诉年轻人各种避孕手段都不是万分可靠的,一旦怀孕该如何处理,而不是对 于任何性方面的问题都是避而不谈,青春期的孩子比较冲动,有时可能因为冲动和害怕铸成大错,家长不想孩子走上错误的道路,就该及时改变自己对性教育的观 点。在孩子需要自己帮助的时候,及时为他们提供意见。
注意月经期卫生保健
月经正常是女性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月经期间,由于机体防御功能下降,人容易疲劳,易患感冒;同时,子宫内膜剥脱形成创面,子宫颈口微启,盆腔淤血,病菌也容易侵入致病,所以要注意经期卫生。
1、卫生纸(巾、带)要清洁、柔软,外阴每日用温水洗1-2次,专盆专巾,毛巾要勤洗勤晒。
2、洗澡要取蹲位或站立,有条件的最好淋浴。
3、应保持大便通畅,擦大便时应由前向后揩拭,以免污染阴道。
4、注意休息,防止受凉,少下冷水,避免剧烈运动和体力劳动。
5、避免吃生食和刺激性强的食物。
6、保持良好的情绪,过分紧张可导致月经周期紊乱。另外,痛经往往与精神、体质等因素有关,因此患痛经有女性应在精神上消除恐惧感并注意经期卫生一般可自愈,严重者应去医院治疗。
注意乳房保健
少女进入青春期,首先是乳房发育,一般10—12岁乳房开始发育;15—16岁发育成熟;18岁左右乳房基本定型。一般最大周长(过乳头)达16cm时,须佩戴胸罩,这不仅能显示出女性体态美,同时对乳房起托扶作用,保证乳房血液循环畅通,还可以保护乳头免受擦伤和碰痛,使劳动和运动方便。但要避免束胸,让乳房正常发育,不过早戴乳罩,若发现两侧乳房大小不一或异常(如肿块),应到医院检查。
遗精和梦遗
男性到了青春期,性器官开始发育,睾丸开始分泌雄激素,精子产生,第二性征开始出现。“精满则溢”,或自慰或梦遗,开始有遗精现象。梦遗就是梦中与相识或不相识的女性发生或想发生性行为,而引发精液流出的现象。一般每月遗精1~3次属正常范围。
一般青春期的男性每月遗精1~3次是正常的,“精满则溢”。即使是梦遗、自慰也不足为怪,对身体、婚育无不良影响。但自慰过度确实伤身体,而且会使人变得意志消沉。对青春期男性的生理变化和遗精不了解,在一些黄色书刊、影视的影响下,多次自慰遗精,因此萎靡不振。经过青春期的性生理和性心理教育,把青春期的过剩精力和对性的要求引导到健康的轨道上,加强营养,加强锻炼,尽量把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应该愉快地渡过了青春期这一关。
青春期性教育该教些什么?青春的孩子多半叛逆,这些叛逆表现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为了解性尝试性行为,要知道青春孩子有性行为也是正常的,也是避免不了的,这时候家长要对其进行性教育,防止青少年因为性行为而造成不良的后果。青春期性教育该教些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一 性生理教育
通过教育,使学生了解人类身体的基本结构,正确看待性生理现象,认识两性生理差异及变化规律,适时、顺利接受自己性生理发育逐渐成熟的事实。
二 性心理教育
包括两性发育心理、性别角色、爱情心理等。
三 性道德教育
让学生掌握维系和调整两性关系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怎样保持良好的两性交往形式、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树立正确的恋爱观等,提高对两性关系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增强性的控制能力和抵抗诱惑的能力,避免性道德偏失。
四 性安全教育
使学生懂得在性问题上的自我保护知识,学会基本避孕方法,如何克制性性冲动,避免过早偷食禁果。同时教会青少年怎样避免性骚扰。
五 性卫生教育
在普及性法律知识的基础上强化法律意识,在处理两性关系中自觉守法,用道德和法律约束冲动、控制情绪、平衡心态,使自己的性行为方式符合社会的要求,同时能够有效地保护自己。
青春期性教育有哪些具体好处?对于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来说,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心理特征是 自我意识 的觉醒和 性意识 的觉醒,进入这一时期的孩子或多或少在 性 方面都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这一时期也是人的一生中最需要进行性教育的时期。
青春期性教育的好处
性教育不仅是知识教育,而且是人格教育,性教育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要传授给孩子大量的,而是要孩子学会正确的性态度和正确的性行为。
性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青少年只有很好地解决性的问题,才算获得了良好的人格。
关于性教育的方式,不应集中灌输,而应平等交流,要尽量避免站在教育者的立场,作空洞抽象的 区分友谊与爱情 之类的说教,及时了解和发现青少年在异性相处和交往中的问题,让青少年自己来思考、讨论和解决,家长、老师只能在旁诱导和引导。
对于年轻人,没有什么比偷来的知识更有害的了。当自然本身开始唤醒青少年对性的问题发生兴趣时,那么合理地、纯洁地认识自然界的秘密,就是把他们从有害的色情中拯救出来的唯一方法。
因此,性教育不是消极防范的教育,而是积极开放的教育,我们应在孩子生理发育前,就要进行性生理方面的教育,在孩子性意识萌动前,就要进行性心理方面的教育,在孩子性行为发展前,就要进行性伦理方面的教育。
性教育需要性心理辅导
对于少男少女而言,性教育的重点仅局限于性安全教育,只是讲避孕是不够的,还要了解其性心理。如果不了解他们的性心理,性教育等于白讲。
有一对母女的对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90后青少年的性心理
妈妈问正在上初三的女儿: 班上有女同学怀孕堕胎的情况发生吗?
女儿说: 有几个,不过这些学生对于怀孕都有自己的 理由 。
女儿跟妈妈解释说,第一类怀孕的女生是要利用怀孕把自己钟意的男孩子拽在手里,想用性的手段巩固两人的恋爱关系;第二类则是身不由己,陷入情网不能自拔,怀孕之后又担惊受怕;第三类女生的想法相当实际,目的就是享受此时此刻,并且愿意承担 怀孕 的责任,是典型的 活在当下 的新生派作风。
听了这段话,妈妈吃惊地问: 难道这些孩子都不怕怀孕、做人流吗?
女儿笑了笑,回答道: 妈妈,你们那一套对我们已经不起作用了,你知不知道,我们很反感恐吓、威胁式的性教育方式。
《未婚妊娠少女心理状态和家庭环境的调查》时发现,在100例10-19岁的未婚妊娠少女中,平均妊娠年龄为17.2岁,其中有65%为早恋,18例因一时冲动,16例处于对性的好奇,还有1例是强奸所致。
青春期性教育男孩女孩
青春期是指青少年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急剧变化的时期,是童年向成年过渡的时期,也是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
如何给男孩子讲青春期教育【1】
对青少年进行青春期教育,其重要目的之一当然是为了增进性健康。
1975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过关于“性健康”的概念:“性的身体层面、情感层面、智力层面和社会层面的完整结合,从而积极地丰富人格,促进沟通和增进爱。
如果当代男女的性健康达到这样的水平,那么两性交往、和谐、合作,两性建立某种长久的关系即婚姻,还会有今天这样多的问题吗?可以说性健康是婚姻幸福的基础,也是人生美满的要素。
青春期性教育应当具有以下较全面的目的'和内容。
1.提供关于人的性潜能的科学而准确的信息,包括人生的性器官与生殖系统、人的性发育、性取向与性别、性病、艾滋病预防等。
2.提供性价值观与性态度的教育。
要不含糊地向青少年传播符合自己文化的、社会倡导与支持的主流价值观,阐明这种价值观的由来及意义;帮助青少年科学地认识什么是两性之间健康而文明的关系,培养自尊感和自信心,学习对自己、对他人和对社会负责任。
3.通过参与式教育和训练实践,使青少年学会两性之间的尊重、平等,获得两性交往的技能,包括沟通、做选择、应对朋辈压力,评价媒体信息以及建立诚信的友情关系。
帮助青少年科学地、创造性地理解和接受现代社会的性别角色,以便日后正确地履行自己的角色使命。
4.教育青少年在性的表达与行动中对自己和对他人高度负责,包括洁身自爱、拒绝不成熟的性关系、反对性的强迫,维护自己与他人的性健康。
5.避孕、计划生育以及做父母的责任,也应成为青春期性教育的内容,不能等到男女结婚和生育时再去讲解这方面的知识。
由于青春期的年龄跨度较大,从10岁至20岁,因此在实施青春期性教育过程中,一定要遵循“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针对青少年需知、已知和未知的实际情况,决定上述内容在什么年龄段讲到什么程度。
父母怎样对青春期少女进行性教育【2】
一位母亲焦急地找我咨询,原来她的上小学五年级的女儿早恋了。
她严肃地批评女儿,女儿却反问他:“我为什么不能交男朋友?”
我问她:“你对女儿进行过性教育吗?”她摇了摇头:“这些东西怎么好对孩子说呢!”显而易见,对女儿性教育的荒疏与传统的偏见导致了女儿的早恋和母女俩的对立。
我给她讲了化解这次教育危机的一些方法,她满意地回家了。
美国性教育家戈尔顿教授认为,受过家庭性教育的青春期少女,大多能推迟首次与异性接触的时间。
那么,父母怎样对青春期少女进行家庭性教育呢?戈尔顿提出的7种方法可能对家长有些帮助。
一是家庭性教育最好是通过与孩子拉家常的方式展开。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借助某件与性有关的事打开话匣子。
不要希望用某本教科书来解决问题,这样效果不会理想。
二是让孩子了解一些性交和避孕方面的知识并不等于允许他们过早地这样做。
所以,父母既要让孩子知道“性交、避孕”是怎么回事,更要让孩子懂得过早这样做有害无益。
如果父母只是简单地向女儿强调“你还小,不能那样”,反而会引起她的反感。
三是善于回答女儿提出的性问题。
父母对青春期少女应增加性问题方面的透明度,不要对女儿特有的好奇心横加指责,应通过循循善诱来抹掉女儿心理上对性问题的神秘感,使之能正确对待性问题。
四是帮助女儿培养多种兴趣,发展广泛的爱好。
音乐、体育、舞蹈、艺术等多方面的兴趣爱好能分散少女对异性的注意,要加以引导培养;另外,鼓励女儿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也大有裨益。
五是当父亲的要多关心女儿。
女儿进入青春期后,父亲的行为尤其要注意。
父亲的关心爱护能给女儿宽慰,否则女儿有可能倾心于其他异性,并从其他异性那里寻求安慰。
六是做出一些有说服力的、易为女儿接受的“约法三章”。
任何父母都不可能把女儿长久地关在家里,过多的限制往往会“引起女儿的反抗。
某些父母试图通过禁止女儿与异性往来防止性问题的出现。
绝大多数青少年异性接触的时间一般在放学回家之后、父母下班之前。
所以有必要对儿女“约法三章”:①家中没有大人时,不能把异性朋友带回家里;②孩子的舞会应有大人陪伴参加;③在舞会场所不喝酒等有刺激性的饮料,以防不测。
七是教育女儿集中精力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应该让孩子懂得,青春期要集中精力去增长知识才干,为美好的将来打下基础。
一个人只有在心智发育成熟后再去考虑性问题,性生活才会美满。
许多医学、教育和心理方面的专家学者认为,一些青春期少女之所以在性方面出问题,与她们事前未能受到必要的性教育有关。
戈尔顿的这些教育方法不愧是一个良方。
作为男孩最叛逆的一个时期,如果家长不能做好就可能对他们日后的成长造成巨大的伤害,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青春期男孩应该如何进行性教育吧?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孩子提高自律意识
从本质上讲,自律就是你被迫行动前,有勇气自动去做你必须做的事情。自律往往和你不愿做或懒于去做,但却不得不做的事情相联系。 律 既然是规范,当然是因为有行为会越出这个规范。一个自律能力非常强的人,无论事情大小,他都做得比别人成功,哪怕是日常生活中的刷牙洗脸等小事都会处理得有条不紊。即使有一天当他回家后,已经站都站不住了,他还是不会倒床就睡,他也要克服身体上的疲惫,坚持进行洗漱,绝不放纵自己的行为。这是什么行为呢?这就是自律的行为。而有的人,只要是遇到一些让自己讨厌或使行动受阻挠的事情,他们就会放弃,就会受自己情绪的干扰,也不愿意去争取,他们就开始自己打败了自己。所以,要先让孩子认识到自律的重要性。
让故事来引领
现在的孩子大多的独生子女,他们娇气、霸道,他们不愿意听大人的说教。简单的说教和唠叨非但不能取得我们需要的结果,还会引起孩子的反感。现在的孩子是听着故事长大的,所以对于生动有趣的故事,他们是愿意听的,也是最容易接受的。经常给他们讲有关自律的故事。比如,有趣的童话故事《守望雁打了一个盹》;伟大的人物比尔。盖茨的故事;古代学者许蘅的故事等等。久而久之,孩子就认识到:会自律的人才能成功。
在游戏中激发
从小教育学生学会自己管自己,这是最重要的一步。可是,学生不会自觉去做的,游戏是低年级学生最乐于接受的教育形式。我们不妨将教育的内容放到游戏当中。比如,我们班的学生最喜欢玩游戏。每次刚上课,我如果告诉学生这节课可以做游戏,学生一定会大声欢呼。我就故意不理他们,让他们自由叫,我一声不吭,眼睛只看手表。这时,会有几个较懂事的学生坐端正,慢慢地,更多的人坐好了,最后,等大家都坐好后,我告诉他们,他们已经浪费了多少时间,这个时间原本是可以做喜爱的游戏的。这时,大家就会互相埋怨,于是,我就教育他们,每个人都要学会管好自己,才能做更多的事情。在游戏过程当中,就是再喜欢的游戏,也一定会有学生不遵守纪律,我就会让学生停止游戏,使大家明白,只有每个人都管好自己,才能使游戏更加顺利地进行。另外,我找一些只有每个人都遵守纪律才能做好的游戏让学生去做。比如,我让学生做分组比赛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明白,每个人的自律行为直接影响大家的成绩。从而明白自律是非常重要的。
在鼓励中巩固
学生的态度形成是不稳定、不持久的,有时还具有偶然性。要巩固和强化他们的自律意识,就需要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让他懂得哪些是他自己的事情,应该由自己独立完成,自主决定。如:学习任务主动按时完成,休息娱乐时间学会自己控制,与人交往学会判断是非,有些事情按照个人的兴趣、爱好、能力等自己拿主意。当他们做对了,我们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更有信心。
反思性教育教学
反思性教育教学
(一)反思性教学的内涵
所谓反思性教学就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反思性教学过程也是教师反思过程。具体说:
第一,反思性教学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具有较强的创造性。作为实践活动,反思性教学的反思不是经验性教师教学后简单回想一下自己的教学情况的反思,而是一种可重复实验的操作反思,这使得参与反思性教学的教师获得了创造性思考直至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机会。
第二,反思性教学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一方面,教学中教师之所以要反思,主要是为了改进教学,这实质上是向更合理的教学实践努力。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反思可以发现新问题,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责任心。使教师在不断改进教学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这与操作性教学形成鲜明对照。所谓操作性教学,是教师凭自己有限的经验进行的简单重复的教学实践。
第三,反思性教学强调两个“学会”,是全面发展教师的过程。学会学习早已为人们熟悉,不仅有技术的意义,而且有人格意义;学会教学虽是新概念,但其含义与学会学习有类似之处,即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作为“学习教学”的过程,不仅学习教学的技术,还要学习教学伦理与道德知识,善于把自己的主体性与主体间性融合起来。反思性教学既要求教师教学生“学会学习”,全面发展学生,又要求教师“学会教学”,自身获得进一步发展,直至成为学者型教师。
第四,反思性教学以增强教师的“道德感”为突破口。一般来说,缺乏道德感的教师,除非因教学上的失误迫于外界压力,否则不会自觉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反思性教学理论家看来,对于大多数有合格师资的学校来说,要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师的道德感似乎比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与能力更为重要。而倡导反思,是增强教师责任感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 反思性教学的意义
第一,反思有助于强化教师自主发展的意愿
首先,在注重师德师风培训,树立崇高职业意识的今天,反思应该成为师德的一个具体体现。只有具备崇高职业道德的教师,才会从促进自身教育教学实践水平和能力的角度,不断反思自身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和整个教育情境中存在的问题。
其次,反思的本质是一种主体自主发起、进行的意识活动。教师只有从内心认识到反思的重要性及其对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才会自己做自己的监督者,才能在专业化的过程中提升自我,丰富自我。反思是一种对于自身的超越。倡导教师反思本身,就是一种加强教师自主发展意识的建设过程。
再次,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一旦产生职业倦怠,教师的使命感就降低了。教师的反思可以帮助教师确立人生追求的价值、目标。这种高度的自觉性使得教师可以心甘情愿地做出更多的牺牲和奉献。因为这种奉献所得到的是心灵上、精神上的'巨大满足。
第二,反思有助于改善教师的教育行为,提升教育实践的合理性
研究表明,反思可以克服教师的教育惯习。教育惯习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常常出现的下意识行为,它是一种教师认为想当然可以采用的教育方法的定式性行为,是一种教师习以为常的教育观念、方法和行为的延续,是教师在很多场合会不自觉运用的教育行为习惯。而反思正是克服教师教育惯习的一种有效形式与策略。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他的专业成长将受到极大的限制。教师通过对自己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反省、思考、探索,并做出理性的选择、判断和整理,通过实践与理论的契合,通过与教育目标的对比,努力追求其实践的合理性,可以使教师从冲动的或例行的行为中解放出来,以审慎的方式行动,不断调整和改善自身的教育行为,从而促进自己教学观念的转化,提升教学能力,更好地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第三,反思有助于教师将知识和经验转化为个人理论,生成教育智慧
通过反思,教师也能较为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所采用理论的情境限制性,从教师教和儿童学两个方面对自己的教育活动进行洞察和分析,找到两种理论的契合点。因此,反思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对话,是沟通教师“所倡导的理论”与“所采用的理论”的桥梁。教学反思的重要方面就是使教师关注自身的教育实践,对其教育教学行为进行识别和理解,不断追问、思考教育实践背后隐藏的深层观念,意识到自己的缄默知识,并加以激活、评判、验证和发展,努力促使这些观念由内隐变得外显,并使之升华为教育理论。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挖掘或梳理出经验中蕴涵的原理,使经验升华为理论,帮助教师构建一套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形成独具个性的专业理念,指导其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同时,教师只有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地反观自照,对自己的思想、心理感受和经验不断地进行反思、总结与提升,将个人理论不断地生成和融合于现实的具体实践活动中,才能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减少盲目性,增强自觉性,克服片面性,增加全面性,才有可能不断趋向教育智慧的境界。
第四,反思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精神和职业品质的发展
教师需要对自己教育教学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教育观、课程观、学生观、评价观以及自身在课堂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进行反思和评价,从根本上说,是对自己教育价值观的反思,这样才能促使自己观念的不断更新、发展,并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意识与能力。正如一位教师在反思日记中谈到的:“课堂教学对教师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做出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对自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体验进行反思。可以说,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精神发展的关键。在反思中,虚心、责任感和执著的品质是教师反思行为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形成反思意识,养成反思习惯,本身就是对事业、对学生、对自己的责任感。教师通过自觉反思,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才能把个人专业发展与教育的终极目标联系在一起,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形成爱岗敬业、虚心好学、追求完美等优良的职业品质。
(三)反思性教学过程的五个环节
1、反观实践,发现问题
反思始于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师生活动的观察或教学后对教学过程以及自身或他人教学经验、理念的回忆和反观自照。教师通过反观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特定问题,通过对教育实践的实际感受和经验,并从学校环境、课程、学生、教师本身等方面收集有关的资料,意识和发现到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确定所要关注的内容。教师收集资料的方法包括自述与回忆、他人的参与性观察、角色扮演、轶事记录、各种检查表、问卷、访谈等,也可以借助于录音、录像档案资料等等。
2、自我审视,分析问题
教师分析所收集到的资料,特别是关于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信息,以批判的眼光进行自我审视与分析,包括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行为以及自己的教育信念、价值观、态度、情感和教育策略与方法等,以形成对问题的表征,明确问题的根源所在。
3、产生观念,评价判断
教师自我审视与分析,在头脑中产生种种关于教育事件或问题的解释、看法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并且通过和教育教学事实、已有的教育理论的比较和分析,可能产生一种或多种观念,即对于教学活动(事件)有多种看法和解决方案,教师就要对这多种观念进行评价和做出判断,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4、概括经验,建立假设
在明确问题,并通过分析、观察认识了问题的成因之后,教师开始在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或通过请教专家、同事,或通过阅读专业书籍、网上搜索文献资料等途径)搜寻与当前问题相似或相关的信息,重新审视自己教育实践中所依据的思想观念,将这种观念概括、总结,成为自己的经验,并积极寻找新观念和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以建立提出解决问题的某种假设性方案。
5、返回实践,验证假设
教师将重新概括的经验或提出的假设性方案付诸实践,通过实践检验上阶段所形成的假设和教育方案对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在检验过程中,教师会遇到新的具体经验,或重复实践验证假设,或修改假设,或发现新的问题、形成新的假设,当这种行动过程再次被观察和分析时,就开始了新一轮的反思循环。
(四)反思性教学的具体方法
1、系统的教育理论学习
要促进教师反思意识的觉醒和反思能力的增强,系统的教育理论学习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教育教学观念的理解和把握,需要教育教学外在价值标准的内化才能实现。教师在实践中的困惑和迷茫恰恰反映出教师教育理论的欠缺,只有当教师把在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加以剖析,才能探寻到问题的根源,使教师的实践在理论的引导下得到反思,自身水平得到提升和拓展。
2、撰写教学反思日记
教学反思日记不仅记录教师日常教学生活事件,也是教师与自己进行对话,对教学进行反思的过程。撰写教学反思日记可使教师将特定的成长经验进行纪录,并使其能够深入而系统地反思个人所持有的教育信念和假设,并加以修正。撰写教学反思日记可以采用自由格式,也可以采用固定格式。自由格式的教学反思日记不拘形式,可自由书写有关教学的各种事情,如当天的教学经历、就某一教学问题进行分析、用某些观点来评价教材内容等,亦即任何与教学有关的事件、观点、争论都可以写入反思日记中。固定格式的教学反思日记则为教师规定了书写的方向。
3、撰写教育案例
案例作为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育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是为了突出一个主题而截取的教学行为片段,在这些片段中蕴涵了一定的教育理论,读来发人深省。通过撰写教育教学案例,可以加强教师们在传统的教师教育情境中可能难以产生的理解、洞察和移情,加强自己对教育教学经验的反思。在撰写教育案例时,案例的选择很重要。教育案例的选择应遵循真实性、典型性、价值性等原则。所谓真实性,是指案例是发生在真实的教育教学中的真实的“故事”;所谓典型性,是指作为研究样本的案例,必须是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所谓价值性,是指案例应具有研究探讨的价值。用于反思的教育教学案例的素材来源可以是自己在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的案例;还可以是同事的教育教学实践,教师可以观察同事的工作,从中搜集案例;此外,案例还可以来源于学生,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谈心,从学生的口中搜集案例。
4、对他人和自己进行观察
教师可以通过对他人和自己的观察帮助自己发现问题,进行反思。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对优秀教师及其他同事的课堂进行观察,与自己的实践工作进行比较,从而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获得经验,提高反思效果;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观察,借助于一定的设备,如录像、录音等,真实地记录下自己的教学活动;亦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态度与反应间接地获得与教学活动相关的信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实际上扮演了双重角色,即教师既是演员,又是观众。因此,教师在观察时,应尽量保持公正性与客观性,不要带着先入为主的态度进入到观察活动中。
5、与他人进行交流对话
有研究者调查发现,80%以上的教师认为自己教学思想和方法得益于同事间的交流。教师在与他人进行对话时,可以使自己的思维更加清晰,通过交谈对象的反馈又会激起深入地思考。通过交流,教师可以从其他教师和学生的眼中来看自己的教师形象,反观自己的意识与行为,加深对自我的认识并了解自己和他人的不同观念。对许多教师来说,让同事倾听自己的故事,分享自己真实的生活经验,同事反馈回来的意见和建议能促使自己沉思和反省,甚至有醍醐灌顶、大彻大悟之感。
6、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社会情境或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行动研究本质上是深入地参与实践,批判性地反思实践,建设性地改进实践的过程。行动研究的基本模式是:计划——实施行动——观察——反思(包括“分析”、“解释”和“评价”等),这充分地体现了行动研究如何促使反思与行为相互促进的关系。按照行动研究的模式,教师对自己教育实践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教育实践中加以运用;并在运用之后进行观察,再次反思。如果计划存在缺陷或未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师可以修正自己的计划再一次应用到实践中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实践——反思——行动的方式,使反思与行为实现了有效的互动。
7、建立教学档案
教学档案是记录教师个人教学成果以及发展历程的具有结构性的文件,教师建立档案袋的过程是教师对己有的经验进行整理和系统化的过程,是对自己成长经验的积累过程,也是教师自我评价的过程。建立教学档案的目的在于促成教师的反思。通过制作教学档案,教师能够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并给予有意义的说明,在分析与说明的过程中,教师得以重新思考目前行事的合理性,并重构自己的行事逻辑与思考方式。
青春期是一个女性由少女长成成年女性的过渡期,是女人一生中的第一个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她们的身心发生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很多是由性生理的成熟引起的,及时地、科学地对她们进行性教育,对于帮助她们顺利地度过青春期,健康地走进成年期,是十分重要的,那么青春期女孩应该如何进行性教育呢?
少女进行性教育,首先要进行性生理的教育
性生理的教育就是进行官的生理构造与生理卫生的教育。当前,青春期少女在初潮时期性行为日益增多的事实提示人们,这方面的教育迫切需要进行。在我国,许多地方都开设有工读学校,主要招收有反社会行为而因年龄较小,罪错较轻的少年,集中进行教育和帮助。从近几年的情况看,工读学校女学生性罪错的现象日趋严重。辽宁省锦州市工读学校的调查,犯性罪错的女学生由1988年前的85%上升到1989年的94%,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
1.低龄化的倾向:过去都在15岁以上,现在11岁,12岁就有了混乱的性生活,她们还处在小学生的阶段,平均初犯年龄14岁。其中14.6%在月经初潮前就开始性生活,20%在初潮后几个月就发生第一次性交。
2.性罪错的程度加深:1988年以前的性关系主要是一对一的,而现在性罪错指数达到4度以上的达70%。她们淫乱的对象已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不计其数。
3.性罪错的盲目性、无条件性;过去女生与男子发生性关系还有一个交换条件,如帮助打架,供给财物使用。近两年很多女生与男子发生性关系都是不提任何条件和要求,只追求性的快乐。
4.团伙性:过去是单个活动,现在是成群结伙,群居群宿。过去是偷偷摸摸,现在是毫无顾忌,大模大样地进行。
5.性罪错的扩散:女孩子喜欢集体行动,自己乱交,往往要拉上几个女同学一起下水。
6.农村女青年性罪错率增高:过去犯性罪错的女生,20%来自农村,现在农村来的比例高达66%。性知识的贫乏,是导致她们盲目地受性驱力所左右,过早发生性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许多女孩子不知道为什么到一定年龄会来月经,会产生对异性的兴趣,有了性的欲求。她们更不知道在这个时期发生性行为,会导致什么后果。她们盲目地受性驱力所左右,追求肉体的快乐。还有的女孩子对自己身体为什么会变化一无所知,是在惊惶失措的状态下走进青春期的。她们视月经为 倒霉 。特别是一些早熟少女,为身体的发育感到不安,极力想压抑青春在身体上的显现。及时进行性生理的教育,有助于她们正确地认识自己,正确对待身体的发育变化。
对少女进行性心理的教育
多项调查均表明,我国青少年性成熟比五六十年代出现提前的倾向。性成熟的前倾带来了性心理的提前出现。认知心理学认为,性的信息大量增加,人们的性观念发生很大变化,这一切,频繁刺激少女们的大脑和生殖腺体,提早催开了性生理的芽蕾,也必然催动了性心理的发展。然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生活的日趋复杂又造成了少女社会心理成熟的推迟。她们在社会心理不成熟的情况下,对生理的发育以及由于生理的发育而萌发的性心理,缺乏科学的理解,很容易陷入盲目性。
少女性心理的发展,一般经历如下几个阶段:
1.性意识朦胧觉醒,向往与异性的交往,有的少女为了吸引异性的注意,一日三换衣服,处处表现出与众不同。
2.梦幻与自慰,想入非非,白日作梦,进一步就是手淫自慰。过去人们认为手淫只存在于男孩子中,事实上女孩子也有手淫的现象。
3.模仿与尝试,性生活的大胆实践。
在少女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都呈现出一种非常复杂与矛盾的心境:既关注异性的举止神态,希望得到异性的青睐,而又把这种愿望埋在心底,表现出拘谨与淡漠、矜持与羞怯。她们手淫以自慰,往往是在罪恶与快感的交织中进行的。传统观念认为手淫是不正经的事情,这种观念使她们对自己的行为感到羞耻,但是性的躁动又使她们处在难以抑制的状态。她们需要倾诉而又找不到知音,依赖性较强的少女此时更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关怀和帮助。
误解一:性教育导致过早发生性行为。
专家认为,据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清楚地显示,性教育不仅不会导致性行为过早发生,反而能导致推迟的、更负责任的性行为。
误解二:给青少年进行性教育是父母和广大家庭的事情。
专家认为,我们必须要承认父母在性教育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并且家庭在性健康教育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但仅仅有家庭的教育是不够的,而政府的作用,就是通过教育部门、学校和老师,为优质的性教育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工具和材料。
误解三:家长会反对学校开展性教育。
专家表示,儿童和青少年在学校和教育机构度过大部分的时间,因此学校是他们学习性、毒及传播感染知识的非常恰当的环境。而且,对于大多数家长而言,教师是最合格、最值得信赖的信息提供者。
误解四:性教育剥夺了儿童的 天真无邪 。
专家认为,在幼年时获得科学准确、与年龄相适应的、完整的正确信息,是所有儿童和青少年的权利。由于缺乏这些正确信息,儿童和青少年会从他们的同伴、媒体或其他信息来源得到相互矛盾、有时甚至是错误的信息。而优质的性教育通过提供正确信息和正确价值观的培养使儿童及青少年免受错误信息的误导。
误解五:性教育只适合年轻人而不适合年幼的儿童。
专家表示,性教育包括了一系列的合作关系,不仅是性关系。要在儿童采取性行为之前,让他们知道和认识这些关系。
因此从小就需要一些技能来了解他们的身体、关系及情感。性教育奠定了这个基础 例如,学习身体各部位的正确名称、了解人类生殖的原则、探索家庭和人际关系、学习例如安全和信任的概念。这些可以按照儿童的年龄增长逐步建立起来。
误解六:性教育已经包含在其他学科中(生物学、生活技能等)。
专家表示,在许多地区,各部门、学校及教师已经在应对改善性教育所面临的挑战。
青春期性心理的发展。随着青春期性生理的发展成熟,性心理的表现与发展是必然的现象,其特点是由朦胧走向明朗、由贫乏走向丰富、由幼稚走向成熟。性意识表现与发展可分为疏远期、爱慕期、恋爱期。
青春期性生理的发展。正确了解男女生殖系统各器官的构造与生理功能,了解性生理发育的规律和正常的生理现象,掌握青春期生理卫生保健和生殖生理的基础知识,从而对自己身体的发展变化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心理体验做好心理准备。
婚前性行为的危害。非正常的生理失贞,造成心理上的失贞而带来巨大的痛苦,甚至最终走上堕落的道路;因未婚先孕而流产,造成生殖系统的感染,影响婚后生育功能;造成当事人有犯罪感和被唾弃感;破坏正常的恋爱关系;婚前性行为常常是单纯强调性吸引的关系,亵渎婚姻的神圣性;婚前性关系有发生传染病的危险。此外,近年来报道青春期少女宫颈癌与滋养细胞肿瘤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青春期少女的性行为较以往频繁。
对待异性的正确心理。青春期少女在男女交往中一定要自尊、自重、自信、自强,避免发生青春期社交恐惧症;女性应该努力塑造内在美,培养自己特有的品德和气质,从而赢得尊重和好评。
性道德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青春期女性健康的性态度;认识两性关系的严肃性与社会责任;自觉地使生理需要服从于社会需要,防止发生性越轨行为和性犯罪。
我们倡导的性伦理观,与封建主义的性禁忌不同,也与资本主义的性自由有异。它把爱情作为性结合的基础,排除经济等派生因素对性关系的干扰。它是社会感、责任感、尊重感、道义感与幸福感的综合体,把情感、理智与性爱结合起来,提高和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使异性在相互的交往中获得充分的享受,获得充分的爱。
10~13岁为青春期早期,孩子在6岁前经历的性发展以及潜伏期发展起来的控制性冲动的精神力量,犹如一块块尚未拼接的碎布,青春早期的孩子将根据自己的经验开始整合这一块块碎布,直到整个青春期结束时形成自己独特的性价值观。因此,在进入青春期前性发展任务完成的质量,奠定了孩子在青春期的性发展基础。
如果孩子在进入青春期前,性发展任务完成得好,便具备了以下特质:
●懂得基本的性生理知识,能够判断自己的生殖器结构是否正常。
●接纳自己的性感觉。
●用正确的方式清洁和保护性器官。
●具有保护自己性隐私的意识和方法。
●尊重他人身体隐私,不随意触摸他人身体隐私部位。
●懂得家庭关系中的人际界限。
●初步具有了控制性冲动的能力,性活动回避他人,不在公共场所随意谈论性话题,不在公开场所暴露性器官。
●懂得保护自己不受到性伤害。
●悦纳自己的性别。
青春期性教育需要遵循的原则:
1。与孩子平等交流
孩子进入青春期早期的发展后,父母要及时与孩子交流其身体即将发生的各种变化,父母要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铺垫,拉近与孩子的心理距离,减少交流有关性话题的尴尬。有关性生理和性行为的话题,比如遗精、月经、乳房发育、自慰等,男孩应该由父亲来完成这些话题的交流,而女孩由母亲来完成更合适。如果是单亲家庭,可以请异性亲属朋友与孩子交流,或者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2。用讲解相关知识代替说教
父母如果期望孩子有符合自己愿望的行为,不要空洞地说教。比如,父母发现孩子与异性有单独交往时,担心孩子发生早期性行为,父母应该用正确科学的知识告知孩子性行为的后果:怀孕、传染艾滋病性病、心理伤害等,孩子便会对自己的性冲动“三思而后行”,达到帮助孩子发展控制性冲动能力的目的。如果父母仅仅是以警告的方式“不准许交往,要影响学习”等,这种空洞的说教并不能够让孩子明白行为的具体后果,还会引起孩子对父母的反感。
3。帮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父母在给孩子讲解青春期相关知识的时候,要将知识提升到人文教育,帮助孩子建构性道德和责任感的层面。比如讲解女孩月经知识,在讲清楚月经形成和相关知识后,父母要告诉孩子:在女孩有了月经后,如果与男性有性器官的接触,就可能会怀孕,让孩子明白保护自己和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月经的科学知识教育升华到了自我保护和责任感的教育。
4。帮助孩子理解身体的性唤起是正常的
进入青春期早期后,孩子会出现手淫、性幻想、遗精等性活动,父母可以借助青春期教育的书籍与孩子交流,帮助孩子认识和接纳身体发育的正常表现。父母不能因孩子有这些性活动而指责、打骂、羞辱、贬低孩子。
5。父母给孩子传达的性价值观要符合社会主流
价值观是选定的生活方向,合适的价值观是那些能为你创造一个有意义的生活的价值观,可以给生活带来尊严的价值观。青春期的性价值观是成年后性价值观的基础,符合社会主流的性价值观能够让孩子更好地被社会所接纳。
青春期早期的孩子对世界已经有了更深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孩子的性价值观的形成不是依赖父母对孩子的说教,而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浸染。比如,父母感情和睦的家庭,就会给孩子示范良好的夫妻相处的行为,给孩子传递的是经营家庭的正面价值观。如果父母给孩子示范的是不忠的夫妻关系,孩子就会认为夫妻之间可以不忠诚,性关系可以混乱,孩子没有从父母的行为中学习到经营家庭的方向和方法,这种负面的家庭价值观会给孩子将来的婚姻和家庭生活带来挫折。
父母与孩子交流性知识和信息时,如果感觉尴尬就不必强迫自己,当能够坦然讲解时,才与孩子进行交流。必要的时候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青春期早期孩子的性教育内容,在6~9岁孩子性教育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孩子性心理的发展,需要增加的内容有:男女内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青春期生理变化、自慰、异性交往、如何应对传媒中的性信息、预防艾滋病。
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增加,媒体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加剧,再加上中学生心理生理的不平衡发展,中学生异性交往过亲密的现象出现了普遍化、低龄化、公开化的苗头。这是教师和家长敏感而又担心的事情。就目前情况来说,经验告诉我们,简单地制止中学生谈恋爱是行不通的,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指导,帮助他们保持正常、适度的异性交往,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这节心理课能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探讨,情境设置,引发感悟,对自我价值进行澄清,在教学方式上为指导起到了良好的沟通作用。
两性在生理、心理、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这是毋庸置疑。这就决定了在中学生中展开正常的异性交往是必要,促进彼此在与异性的相互学习中完善自我。同时也要充分考虑性别差异,注意交往技巧。本课主要是集思广益,引导学生共同思考如何进行正常合理的异性交往,并利用故事、《征友启事》等活动检验学生是否理性应对异性交往的情况。
辅导理念是教师设计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指导思想和设计指南。钟志农认为,心理辅导课首先是一种理念,而不是技巧。心理辅导课是否取得良好效果,主要是取决于教师的辅导理念。本节课的题目是《男生女生黑白配》,辅导理念是男女生建立纯洁友谊是正常,也是必须的一件事情。这能够准确把握核心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设计教学环节,设立情境,引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分享,注重动感,分组辩论达到多元互动,通过体验引发感悟,使得课堂热烈而和谐有序。
美国现代精神分析理论家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观点将人生全程按照危机性质的不同划分为八个时期。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同,面对不同的问题。因此心理辅导课的选题必须把握好学生的年龄特点,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要,解决当前问题,也必须带有前瞻性,能预见到学生在成长道路上可能遭遇到的挫折与困难,帮助他们提前掌握应对的策略。高中生经历的是同一性对角色混乱危机阶段。青春期性生理的发育,伴随着心理和行为上的显著变化。青少年处于性心理萌发、性生理成熟的阶段。他们的性器官加速生长,身体各部位发育快速进行,容易对异性产生好奇,对成人世界产生朦胧的认识。最突出的表现是渴望从性的角度认识自己与异性,渴望解释一些生理感受,渴望消除对性的困惑。这些渴望会转化为青少年强烈的对性的好奇心。他们就会通过各种途径去探索和获取他们需要的`性信息。这是人发展过程中一种自然、合理的需求。关键是青少年要学会从正确的途径寻求性知识,用合理的手段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能根据学生年龄心理特点订立教学目标,男女生正常交往,增强对异性同学的了解,融洽异性同学关系,做到从需要从发,设计教学。
班级心理健康课是一个团体活动课。在这个团体辅导活动课中包括教师与学生两大部分。师生关系与朋辈互助对学生的个人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有专家认为,的有效性取决于团体动力。当学生身处在班级中接受团体辅导时,他的情感体验和心灵上受到的震撼力是其他场合无法体会,其促进性作用也非常的明显。所以积极营造真诚、民主、尊重、信任、开放的课堂气氛,注重由内到外的自我体验、自我感悟、情绪的释放和个性的张扬,尤其重要。本节课通过听流行歌曲《女人是老虎》、《绿鹅的故事》、分享讨论、小组辩论、《征友启事》等环节,既新颖有趣,又贴切他们的心理需求。没有长片说教,也没有规章制度的要求,畅所欲言也没有的舆论压力。我非常希望能建起了充分的尊重、理解、真诚、接纳、支持、鼓励、关爱等课堂氛围,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积极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强烈愿望,体验到老师、同学对自己的尊重与关爱,从而鼓起勇气发表想法,主动交流,分享感悟。可是结果不是很理想,没能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课堂分享中,有许多学生是答非所问或者是故意说一些敏感的话语引发哄笑,过于热闹没有进行更多深刻的思考,没有达到良好的氛围效果。
无论如何,身为教师,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积极主动向上、向善发展的需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解决其成长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潜能。这是快乐开展心理课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