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19篇李白诗作《早发白帝城》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借鉴!
李白诗作《早发白帝城》教学反思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是李白的一首作品。该诗画面明丽,语言形象,情感欢悦,意韵畅达,描写了从白帝城到江陵的一路景色,表达了诗人喜悦欢快的心情。怎样能让学生轻松简单地理解诗意,体会诗的意境,而又不破坏古诗原有的美感和整体性,是我这节课所追求的目标。
一、入境
每一首古诗都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或作者的心境,怎样让学生入情入境,走进文本,与时代对话,与作者对话,从而把古诗理解地透彻,读得有情,进而精神愉悦,感情得到熏陶。
我在课堂教学的开始设计了“复习李白的古诗,配乐以故事的形式介绍背景”,这样,就拉近了学生和李白的距离,为学生理解古诗,体悟意境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悟情
“披文以入情”,“情动而辞发”。只有调动情感因素,语文才能学得活,学得灵。闪烁着人文光彩的古诗教学更是如此,若一味咀嚼生硬冰冷的词句,机械反复地背诵词解句意,那么学生的学习便如同“嚼蜡”。所以在教学时,我没有机械地让学生逐字逐句地去理解古诗,而是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先听老师配乐朗诵,想象诗的画面,为理解诗意做了很好地铺垫,虽然学生说时只抓住了个别词语,说得干涩,但通过我的引导,学生也能感受到沿途美丽的景色。接着,让学生讨论交流,从而走进文本,走进李白,体悟李白当时的心境。最后汇报交流时,我也没有刻意地去解释字词,解释诗意,而是根据学生说的,及时点播,顺势以组词的形式理解“辞”,以选择的形式理解“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时,教师一句“轻快的仅仅是顺水而下的小船吗?站在船上的李白的心情呢!”欣喜、愉悦的心情也随之深刻,教师再配乐,让学生朗读,学生欣喜的'感情也就洋溢于诗中,真正走进了李白的心境!
三、迁移
语文教学不是为教而教,不是仅仅教完一首诗,一篇文章就行了,而是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掌握学习的方法,积累更多的知识。所以,课堂上我根据古诗的情境,适当地进行了拓展,发散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语言!夸张是李白善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早发白帝城》中的“一日还”、“万重山”就是夸张的一种体现,我顺势引导学生了解李白的其他夸张的诗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李白,了解夸张,也为学生理解“万重山”,想象三峡的山一座连一座,瑰丽、险峻,做了很好的铺垫。而最后一首《峨眉山月歌》的补充,更是拉近了学生与三峡的距离。
总的来说这堂课虽然很顺利地上下来了,几个教学环节也都比较流畅,但跟我自己所追求的课堂境界还有一定差距,如何从学生的发言中迅速捕捉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把它迁移到课堂预设中促进课堂生成,如何让自己的课堂语言更加生动更加感性更加容易让孩子接受,这些都是我今后还需努力的方向。
李白《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及反思
早发白帝城
教材分析: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一首千古名诗,全诗共4行2句,写诗人乘船从白帝城返回江陵时的愉悦心情,前两句写早晨辞别了朝霞缭绕的白帝城,顺长江而下,一日之间就可以到达千里之遥的江陵。后两句写三峡两岸树木中猿声响成一片,走出很远仿佛还能听见,整首诗写得轻灵飞动,生动地传达了诗人的喜悦心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利用多种认字方法认本课3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背诵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诗意,体会作者遇赦后乘船东归的愉快心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重点与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感受诗的意境美。
难点:体会作者乘船东归的愉快心情。
学情分析:
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能够背诵古诗,进而理解诗人的愉悦心情。学生在学习本课时,看插图、看视频、配乐反复吟诵课文,体会诗人的心情。
“发、朝、还、重”四字是多音字,可以通过组词区别字音。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很久以前,唐朝有一位非常有名的诗人,被人们称为“诗仙”是谁呢?(出示李白头像)我们已经学过不少李白的诗,你会背哪一首,背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背,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早发白帝城》。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配乐讲故事
故事发生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李白因爱牵连蒙冤获罪,被流放到很远很远的夜郎城(今天贵州东部)一路上,他很伤心,走呀走呀,途中经过江陵城(湖北江陵县),那儿地势险要,水流很急,当小船慢慢行使到白帝城(今天重庆白帝山)时,突然接到了一个好消息,他无罪了,可以自由了,他非常高兴,决定顺水行舟回江陵,途中使写下了一首千古名篇《早发白帝城》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师范读古诗,读后让学生评价。
2配乐再读古诗,让学生评价读得怎样。
过渡,听完古诗,你一定也想读对吗?试一试读。
3、生自由读古诗。
读时要求:读正确,通顺。
4、指名读,齐读。
5.学习多音字“发、朝、还、重”进行区别字间,分别口头组词。
三、品读古诗,感情意境。
过渡:让我们再深入的读一读古诗,你读懂了什么?
1、出示古诗内容、
2、指名读前两行。
3、提问:诗人从哪里出发?要到哪里去?多远的路?要多长时间到?板书:白帝城——江陵
4、问:从诗中看出李白什么感受?
5、师述:白帝城在山顶最高处(指图)从白帝城返回江陵有一千多里水路,因为李白急着回家,把好消息告诉家人所以试着用高兴的心情去读前两行。
6、齐读前两行。
7、指名读。
8、指导朗读,板书:辞、还。
9、指名读后两行。
10、看视频。师述:两岸的猿猴很多,一眨眼工夫,小船已过了很多座山,好象一只猿猴没叫完,船又到了另一只猿猴叫的地方,想象李白去时和回来时是同一条小船,但感觉不一样,去时伤心,回来高兴,又是顺水行舟,所以轻舟已过万重山。
诗中的“一日还”“万重山”是李白的夸张的手法,如:“飞流直下三千尺,桃花潭水深千尺,危楼高百尺”等诗句都是作者夸张的写法,这是李白特有的风格。
11、齐读后两行。
12、指导朗读全诗。
四、再次朗读,升华情感。
过渡:这么美的诗还想读吗?
1、打节奏朗诵。
2、表演读。
3、配乐朗读。
五、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过渡:诗读的很好,我们来复习一下生字。
1齐读生字。
2指导“帝”“岸”两字的写法。
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中国是诗的国度,朗读是中国诗歌艺术的最高峰,课外同学们多收集一些唐朝的诗读一读好吗?
板书设计:
早发白帝城
辞 还 啼 过
白帝城-------------------江陵
愉快
教学反思: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带有他一贯的雄奇豪放的诗风,怎样能让学生轻松简单的理解诗意,体会意境,是我设计这堂课所追求的目标,我是这样教学的。
激趣导入
低年级学生好奇心非常强,因此,刚一上课,我就说:同学们,在很久以前,唐朝有一位非常有名的诗人,被人们称为诗仙,你知道他是谁吗?学生回答后,出示李白像,让学生背诵以前学过的李白的诗作,学生兴趣盎然。接着,我以配乐讲故事形式,介绍《早发白帝城》的写作背景,激发学生学习《早发白帝城》的兴趣,为学生理解诗意作准备。
课堂上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来学习,备课时,以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为着眼点,课堂预设时,我安排以下几个环节:1.出示图片,激趣导入。2.初读古诗,整体感知。3.品读古诗,感悟意境。4.再次朗读,情感升华。5.巩固生字,指导书写。通过这几个环节,生生互学,师生互助,体现了“以读为本”的语文学习理念,学生在一遍遍的朗读中,领悟了诗的意境,情感得到了升华。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我先提出学习要求,找出诗中的多音字并组词。学习生字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口头组词,指导记字方法时,教学生用谜语式巧记生字,如“帝”上头是立两头弯,一条长巾挂下边。“岸”是工厂建在山下边,工人干劲大。在教学古诗时,我没有机械地让学生逐字逐句地去理解古诗,而是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先听老师读,再配乐听读,为读课文和理解课文作了铺垫。
语文教学不是为教而教,不是仅仅教完一首诗,就行了,而是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掌握学习的方法,积累更多的知识,所以,课堂上我根据古诗的'情境,适当地进行拓展,发散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语言,夸张是李白立善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早发白帝城》中的“一日还”“万重山”就是夸张的手法的体现,我顺势引导学生了解李白的其他夸张的诗句,如“飞流直下三千尺,桃花潭水深千尺,危楼高百尺”,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李白,了解夸张手法的运用,让学生想象三峡的山一座连一座,山势险峻,为理解“万重山”做了很好的铺垫。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句诗,我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播放有关这句诗的视频。更加直接地拉近了学生与三峡的距离,最后让学生齐读诗。
本节课,学生学习兴趣很高,下课时已能流利地背诵全诗并熟记生字。
李白《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利用多种认字方法认识本课7个生字,写10个生字。
2、理解诗意,体会作者遇赦后乘船东归的愉快心情。
3、有感情地朗读,会背诵古诗。
教学建议:
759年,李白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省),行至白帝城遇赦,便乘船返回江陵。轻舟顺流而下,迅捷无比;诗人心情畅快,喜悦有加。这首诗使用单纯而豪放的语言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情感,情景交融。教学时,可组织学生对照地图,搜集、参考三峡的资料,看插图,反复吟诵课文,体会诗人的心情。
“朝”、“还”、“重”三字是多音字,可以通过组词区别字音。
拓展习题:
一、比一比,组成词语。
京( ) 永( ) 舟( ) 包( )
景( ) 泳( ) 船( ) 跑( )
二、根据课文填空。
早发白( )城
( )( )白( )彩 云 间, 千 里 江 陵 一 日( )。
两( )猿( )啼 不 住,( )( )已 过 万( )山。
相关资料:
白帝城:在原四川省奉节县(今属重庆市)东边的白帝山上,原名紫阳城。东汉末年公孙述曾占据此地,筑城卫因城中一井常冒白气,说井里有白龙跳出来,所以自己是“白帝”,此山是白帝山,城为白帝城。白帝城山峻城高,如入云霄。
江陵:指湖北省江陵县,距离白帝城约1200里(水路),当中经过地势险要的三峡。
精品教案: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一)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地图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吗?谁能背一首?今天我们再学一首唐代诗人李白的诗《早发白帝城》。
板书课题。
教师介绍本诗的写作背景:公元759年,李白被流放到夜郎。夜郎在现在的贵州省境内,当时是个偏远的地方。李白在去夜郎的途中到了一个叫白帝城的地方。这时候传来皇帝赦免他的`命令,当时李白欣喜若狂,立即动身返回江陵,这首诗就是他离开白帝城的途中写的。
引导学生说说对题目的理解。
二、读诗认字。
1、自由读诗,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并用喜欢的方式解决。
2、指名读诗,检查识字效果。
三、明意悟情。
1、小组内交流不理解的字、词。
2、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全班交流。
3、结合看图,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谁愿意说给大家听一听?
4、创设情境,配乐朗读,引导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5、学生交流。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7、师生评价朗读。
8、指导背诵。
教学目标:
1.认识“辞、陵”等8个生字,会写“帝、朝”等5个生字,学会多音字“还、重、朝”。
2.朗读、背诵课文,感受诗的内容,体验诗人的感情。
3.感受古诗文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我国古代优秀诗篇的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诗的内容,体验诗人的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整体感知古诗内容。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激趣导入—背诵课外古诗。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很早以前的唐朝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大诗人,他一生写下过许许多多的优秀诗文,他的诗热情奔放、感情真挚,我们在一、二年级时曾经学过他的好几首诗,他被人们成为“诗仙”,你知道他是谁么?(生回答)
对,他就是李白。
你们会背他的那首诗呢?想不想背给大家听呢?
(配上古筝的音乐)
【设计意图】从本诗的作者导入新课,不仅对诗人李白作了介绍,而且给学生以展示的平台。和着优雅的古筝,学生吟诵着李白的诗歌,如《古朗月行》《望庐山瀑布》《赠汪伦》等,还有我们今天要学的《早发白帝城》。这些诗歌有的在前三册语文书的“语文天地”中出现过,同学们已经会背诵,有的在学前班学过,所以同学们一定会争先恐后地要求展示,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背古诗、学习古诗的氛围。
二、识字学词
(一)识字
1.教师出示生字:辞、陵、猿、帝、朝、岸、啼、舟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
让学生带拼音读,去拼音读。
采用指名读、齐读等方式巩固字音。
3.检查。
同桌互相考查。
教师抽查。
4.重点强调多音字“还”。
同学说出两种读音并组词。
练习,选择正确的读音:
我把书还给了丁丁。
花园里有红色的花,白色的花,还()有粉色的花。
【设计意图】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通过检查及时发现学生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并适时加以指导,逐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二)学词
1.早:早上发:出发
2.朝:早上辞:辞别
(三)写字
1.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字,学生用手在空中和老师一起写字。
2.学生描田字格中的生字,注意笔画顺序。
3.教师巡回指导。
4.教师点拨:啼、舟。
5.教师点评展示优秀作业。
【设计意图】加强写字教学的指导,增强学生规范书写的意识,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熟读感知
(一)学生自读
1.学生出声自由朗读古诗。
2.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认真听,有读得不准确的字句要能指出来。(正确评价他人)
【设计意图】在其他同学读诗时,每个人都要有任务,调动每个同学学习的积极性。
(二)共同交流
1.师:这首诗歌是诗人李白在流放途中接朝廷赦免后写的,大家体会一下李白当时的心情,对学习这首诗歌会很有帮助。
2.生:从诗歌中我能体会到诗人的心情很高兴,他想早点回到亲人的身边。
【设计意图】在学生熟读理解的基础上,对全文进行梳理总结,这样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由诗句从而体会作者的急于回到亲人身边的急切而喜悦的心情。
(三)展示收获
1.生:我发现这首诗用了“夸张”的写作手法,主要是“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句中,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2.生:从诗歌中我能体会到诗人的心情很高兴,“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句表现的最明显。
【设计意图】给同学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提高表达能力很有好处。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用四步法学习古诗
教学流程:
一、复习回顾
1.上节课我们学习本课的生字,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听写本,老师要听写生字。
2.同桌互相批改,发现有错别字要监督他(她)改正过来,并在写三遍。
3.老师指名读诗歌。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
二、专项训练——用四步法学习古诗
(一)交代学习方法
1.今天我要交给大家一种新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四步法。
2.什么是“四步法”呢?一是熟读古诗;二是理解诗意;三是想象意境;四是练习背诵。
(二)学生按照“四步法”开始学习诗句
1.老师指名读古诗,检查发音
①强调字音:朝(zhāo)发(fā)间(jiān)还(huán)重(chóng)
2.同桌互相读古诗,相互纠正读音。
3.小组交流,互相说说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4.老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5.练习背诵。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同学们自学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
(三)教师点拨
1.指名读,读出节奏。
2.教师范读,学生听画节奏。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3.学生练读。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不仅要交给学生课本中的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理念和方法。
(四)拓展应用
1.出示古诗《华山》,结合“四步法”自学。
2.总结、填空。
①今天我们用“四步法”学习古诗,希望有更多的同学掌握这种方法来学习更多的古诗。
②填空:
《早发白帝城》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所写,通过从(白帝城)到(江陵)途中行船的(轻快)及沿途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轻松喜悦)的心情。
【设计意图】以往老师总是教会学生很多知识,好像学生也学到了,但他们不能将所学的知识总结出来。所以特设计本环节,让孩子们多总结所学,虽说可能现在还谈不上有多好,但相信坚持的力量。
三、展示检测
1.同学们,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句子,一种方法。)
2.生谈自己的收获。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7个生字,会书写8个生字,学会多音字还。
2、理解古诗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
3、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提高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7个生字,会书写8个生字,学会多音字还。
2、理解古诗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
3、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1、今天的语文课,咱们要开展一个“闯关争星”的活动。有信心得到许多“星”吗?
2、小朋友们,在很早以前的唐朝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大诗人,他的一生写下了许许多多的优秀诗文,他的诗热情奔放、感情真挚,他被人们称为“诗仙”,是谁呢?(李白)(张贴李白头像)
3、你们一定知道许多他的古诗,谁愿意背给李白听一听?(播放古筝音乐)学生展示古诗背诵,互相评议。
二、揭题释题,指导方法。
1、小朋友们背得真棒!(得到第一颗“星”)今天,咱们再来学一首李白写的诗。
2、(板书课题)这是一首很有名的古诗。(齐读课题)
3、音读得真准!课题中有个地名,能找出来吗?还有个多音字?(给“发”字作个记号,并引导学生组词:出发)
4、那么,课题“早发白帝城”是什么意思?
5、你们想知道白帝城是什么样的吗?老师这里有张白帝城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张贴图片)
6、一大早,诗人李白乘船从白帝城出发,到千里之外的江陵去。
(板书:江陵,学习“陵”字:注音、说记法、书空)
7、途中要经过地势险要的三峡(张贴图片),一路上,他有什么感想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流传千古的佳作。
8、学习古诗的方法是什么呢?学生说一说。(板书:读——讲——读)
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自己试着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划下来,可以请教同桌,可以问问拼音朋友,也可以问老师。如果,会读下来了,读给同桌听一听。
2、谁愿意让大伙欣赏一下你美妙的读书声呢?(指名朗读,评议)
3、还有谁想读一读?(全班齐读古诗)
4、都把课文读下来了,现在我们来争第二颗“星”,读准字词。
5、(出示字卡:帝、辞、陵、猿、啼、舟)请位同学当当小老师(一生带读,其余跟读)。咱们来开“大火车”(整排轮流读字卡)。
6、发现了一些比较难记的字了吧!与同桌讨论一下:如何记住它们。
汇报(重点区分:帝——啼)
7、厉害!有这么多的识字方法!那在这首古诗中,你还觉得哪些字的读音容易读错,来给小朋友们提个醒吧!
(板书:朝、还、重,①说说各自不同的读音,②重点给“还”字组词)
8、真棒,这颗“星”归你们了!
四、再读古诗,体会情感。
1、这第三颗星可不好得,它要求同学们再读古诗,边读边想边看图,理解诗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作个记号。
2、与小组成员交流一下你刚才的.读诗收获。
3、反馈:①你读懂了哪一句,说给大家听一听,其余的同学可以给他补充或帮助。②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的,请提出来。(学生互相解决问题,教师适时进行点拨指导。)
4、小结:刚才小朋友们很了不起,自己通过阅读理解了诗句的意思,送给你们第三颗“星”。现在,我们一起来说一说整首诗的意思:诗人清晨时离开云霞笼罩的白帝城,回到千里之外的江陵只用了一天时间;当两岸的猿猴啼叫不停时,轻快的小船早已越过了万重高山。
5、你们知道大诗人李白是怎么写这首诗的吗?(学生交流所搜集到的信息,教师简介背景:李白五十几岁时曾在永王李粲的手下做事。后来,永王李粲夺皇位,被镇压,李白也受到牵连,被判罪,流放到夜郎。李白在去夜郎的途中到了白帝城这个地方,突然接到皇帝赦免他无罪的命令,他随即乘船回到江陵。)
你们想想,当时李白的心情会怎样?(板书:喜悦)
6、小结:重获自由的诗人心情无比愉快,他已顾不得描写两岸的山光水色了。在这愉快心情的映衬下,江水流得特别快,千里外的江陵一日就到达了;小船也显得特别轻快,在猿猴的叫声中,越过了万重高山。
7、来,我们再读一读这首诗,试着体会一下诗人当时的愉快心情。(学生自由朗读)
8、指名读,评议。
9、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诗人愉快的心情吧!(播放音乐)背诵。
五、拓展延伸,背诗比赛。
搜集、背诵唐诗,开展“唐诗”交流会
教材分析: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一首千古名诗,全诗共4行2句,写诗人乘船从白帝城返回江陵时的愉悦心情,前两句写早晨辞别了朝霞缭绕的白帝城,顺长江而下,一日之间就可以到达千里之遥的江陵。后两句写三峡两岸树木中猿声响成一片,走出很远仿佛还能听见,整首诗写得轻灵飞动,生动地传达了诗人的喜悦心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利用多种认字方法认本课3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背诵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诗意,体会作者遇赦后乘船东归的愉快心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重点与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感受诗的意境美。
难点:体会作者乘船东归的愉快心情。
学情分析:
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能够背诵古诗,进而理解诗人的愉悦心情。学生在学习本课时,看插图、看视频、配乐反复吟诵课文,体会诗人的心情。
“发、朝、还、重”四字是多音字,可以通过组词区别字音。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很久以前,唐朝有一位非常有名的诗人,被人们称为“诗仙”是谁呢?(出示李白头像)我们已经学过不少李白的诗,你会背哪一首,背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背,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早发白帝城》。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师范读古诗,读后让学生评价。
2、配乐再读古诗,让学生评价读得怎样。
过渡,听完古诗,你一定也想读对吗?试一试读。
3、生自由读古诗。
读时要求:读正确,通顺。
4、指名读,齐读。
5、学习多音字“发、朝、还、重”进行区别字间,分别口头组词。
三、品读古诗,感情意境。
过渡:让我们再深入的读一读古诗,你读懂了什么?
1、出示古诗内容、
2、指名读前两行。
3、提问:诗人从哪里出发?要到哪里去?多远的路?要多长时间到?板书:白帝城——江陵
4、问:从诗中看出李白什么感受?
5、师述:白帝城在山顶最高处(指图)从白帝城返回江陵有一千多里水路,因为李白急着回家,把好消息告诉家人所以试着用高兴的心情去读前两行。
6、齐读前两行。
7、指名读。
8、指导朗读,板书:辞、还。
9、指名读后两行。
10、看视频。师述:两岸的猿猴很多,一眨眼工夫,小船已过了很多座山,好象一只猿猴没叫完,船又到了另一只猿猴叫的地方,想象李白去时和回来时是同一条小船,但感觉不一样,去时伤心,回来高兴,又是顺水行舟,所以轻舟已过万重山。
诗中的“一日还”“万重山”是李白的夸张的手法,如:“飞流直下三千尺,桃花潭水深千尺,危楼高百尺”等诗句都是作者夸张的写法,这是李白特有的风格。
11、齐读后两行。
12、指导朗读全诗。
四、再次朗读,升华情感。
过渡:这么美的诗还想读吗?
1、打节奏朗诵。
2、表演读。
3、配乐朗读。
五、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过渡:诗读的很好,我们来复习一下生字。
1、齐读生字。
2、指导“帝”“岸”两字的写法。
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中国是诗的国度,朗读是中国诗歌艺术的最高峰,课外同学们多收集一些唐朝的诗读一读好吗?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带有他一贯的雄奇豪放的诗风,怎样能让学生轻松简单的理解诗意,体会意境,是我设计这堂课所追求的目标,我是这样教学的。
低年级学生好奇心非常强,因此,刚一上课,我就说:同学们,在很久以前,唐朝有一位非常有名的诗人,被人们称为诗仙,你知道他是谁吗?学生回答后,出示李白像,让学生背诵以前学过的李白的诗作,学生兴趣盎然。接着,我以配乐讲故事形式,介绍《早发白帝城》的写作背景,激发学生学习《早发白帝城》的兴趣,为学生理解诗意作准备。
课堂上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来学习,备课时,以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为着眼点,课堂预设时,我安排以下几个环节:
1.出示图片,激趣导入。
2.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3.品读古诗,感悟意境。
4.再次朗读,情感升华。
5.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通过这几个环节,生生互学,师生互助,体现了“以读为本”的语文学习理念,学生在一遍遍的朗读中,领悟了诗的意境,情感得到了升华。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我先提出学习要求,找出诗中的多音字并组词。学习生字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口头组词,指导记字方法时,教学生用谜语式巧记生字,如“帝”上头是立两头弯,一条长巾挂下边。“岸”是工厂建在山下边,工人干劲大。在教学古诗时,我没有机械地让学生逐字逐句地去理解古诗,而是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先听老师读,再配乐听读,为读课文和理解课文作了铺垫。
语文教学不是为教而教,不是仅仅教完一首诗,就行了,而是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掌握学习的方法,积累更多的知识,所以,课堂上我根据古诗的情境,适当地进行拓展,发散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语言,夸张是李白立善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早发白帝城》中的“一日还”“万重山”就是夸张的手法的体现,我顺势引导学生了解李白的其他夸张的诗句,如“飞流直下三千尺,桃花潭水深千尺,危楼高百尺”,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李白,了解夸张手法的运用,让学生想象三峡的山一座连一座,山势险峻,为理解“万重山”做了很好的铺垫。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句诗,我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播放有关这句诗的视频。更加直接地拉近了学生与三峡的距离,最后让学生齐读诗。
本节课,学生学习兴趣很高,下课时已能流利地背诵全诗并熟记生字。
早发白帝城教学反思(一)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带有他一贯的雄奇豪放的诗风,怎样能让学生轻松简单的理解诗意,体会意境,是我设计这堂课所追求的目标,我是这样教学的。
一、激趣导入
低年级学生好奇心非常强,因此,刚一上课,我就说:同学们,在很久以前,唐朝有一位非常有名的诗人,被人们称为诗仙,你知道他是谁吗?学生回答后,出示李白像,让学生背诵以前学过的李白的诗作,学生兴趣盎然。接着,我以配乐讲故事形式,介绍《早发白帝城》的写作背景,激发学生学习《早发白帝城》的兴趣,为学生理解诗意作准备。
课堂上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来学习,备课时,以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为着眼点,课堂预设时,我安排以下几个环节:
1.出示图片,激趣导入。
2.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3.品读古诗,感悟意境。
4.再次朗读,情感升华。
5.巩固生字,指导书写。通过这几个环节,生生互学,师生互助,体现了“以读为本”的语文学习理念,学生在一遍遍的朗读中,领悟了诗的意境,情感得到了升华。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我先提出学习要求,找出诗中的多音字并组词。学习生字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口头组词,指导记字方法时,教学生用谜语式巧记生字,如“帝”上头是立两头弯,一条长巾挂下边。“岸”是工厂建在山下边,工人干劲大。在教学古诗时,我没有机械地让学生逐字逐句地去理解古诗,而是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先听老师读,再配乐听读,为读课文和理解课文作了铺垫。
语文教学不是为教而教,不是仅仅教完一首诗,就行了,而是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掌握学习的方法,积累更多的知识,所以,课堂上我根据古诗的情境,适当地进行拓展,发散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语言,夸张是李白立善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早发白帝城》中的“一日还”“万重山”就是夸张的手法的体现,我顺势引导学生了解李白的其他夸张的'诗句,如“飞流直下三千尺,桃花潭水深千尺,危楼高百尺”,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李白,了解夸张手法的运用,让学生想象三峡的山一座连一座,山势险峻,为理解“万重山”做了很好的铺垫。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句诗,我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播放有关这句诗的视频。更加直接地拉近了学生与三峡的距离,最后让学生齐读诗。
本节课,学生学习兴趣很高,下课时已能流利地背诵全诗并熟记生字。
早发白帝城教学反思(二)
《早发白帝城》是李白的一首作品。该诗画面明丽,语言形象,情感欢悦,意韵畅达,描写了从白帝城到江陵的一路景色,表达了诗人喜悦欢快的心情。怎样能让学生轻松简单地理解诗意,体会诗的意境,而又不破坏古诗原有的美感和整体性,是我这节课所追求的目标。
一、入境
每一首古诗都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或作者的心境,怎样让学生入情入境,走进文本,与时代对话,与作者对话,从而把古诗理解地透彻,读得有情,进而精神愉悦,感情得到熏陶。
我在课堂教学的开始设计了“复习李白的古诗,配乐以故事的形式介绍背景”,这样,就拉近了学生和李白的距离,为学生理解古诗,体悟意境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悟情
“披文以入情”,“情动而辞发”。只有调动情感因素,语文才能学得活,学得灵。闪烁着人文光彩的古诗教学更是如此,若一味咀嚼生硬冰冷的词句,机械反复地背诵词解句意,那么学生的学习便如同“嚼蜡”。所以在教学时,我没有机械地让学生逐字逐句地去理解古诗,而是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先听老师配乐朗诵,想象诗的画面,为理解诗意做了很好地铺垫,虽然学生说时只抓住了个别词语,说得干涩,但通过我的引导,学生也能感受到沿途美丽的景色。接着,让学生讨论交流,从而走进文本,走进李白,体悟李白当时的心境。最后汇报交流时,我也没有刻意地去解释字词,解释诗意,而是根据学生说的,及时点播,顺势以组词的形式理解“辞”,以选择的形式理解“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时,教师一句“轻快的仅仅是顺水而下的小船吗?站在船上的李白的心情呢!”欣喜、愉悦的心情也随之深刻,教师再配乐,让学生朗读,学生欣喜的感情也就洋溢于诗中,真正走进了李白的心境!
三、迁移
语文教学不是为教而教,不是仅仅教完一首诗,一篇文章就行了,而是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掌握学习的方法,积累更多的知识。所以,课堂上我根据古诗的情境,适当地进行了拓展,发散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语言!夸张是李白善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早发白帝城》中的“一日还”、“万重山”就是夸张的一种体现,我顺势引导学生了解李白的其他夸张的诗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李白,了解夸张,也为学生理解“万重山”,想象三峡的山一座连一座,瑰丽、险峻,做了很好的铺垫。而最后一首《峨眉山月歌》的补充,更是拉近了学生与三峡的距离。
总的来说这堂课虽然很顺利地上下来了,几个教学环节也都比较流畅,但跟我自己所追求的课堂境界还有一定差距,如何从学生的发言中迅速捕捉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把它迁移到课堂预设中促进课堂生成,如何让自己的课堂语言更加生动更加感性更加容易让孩子接受,这些都是我今后还需努力的方向。
早发白帝城教学反思(三)
《早发白帝城》是一首七言古诗,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题目的意思是: 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全诗通过描绘作者从白帝城到江陵时行船的轻快和沿途壮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喜悦欢畅的心情……怎样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有效阅读,升腾情感,并能举一反三呢?
每一首诗都反映了特定的时代背景或诗人的心境。我先给学生以故事的形式讲古诗的背景:故事发生在一千多年以前的唐朝,李白因受牵连蒙冤获罪,流放到很远很远,荒无人烟的夜郎城。一路上,他的心情极其悲伤。他走呀走呀,当小船慢慢地,慢慢地行到白帝城时,李白突然接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他被赦免了,可以重新获得自由了!欣喜若狂的他按捺不住自己的喜悦之情,决定清早就从白帝城出发,返回江陵。途中,他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古诗《早发白帝城》。这一环节为学生理解诗意作好准备,为朗读教学酝酿情感。
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我提出学习要求,让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主学习生字,朗读古诗并根据课后的词语解释初步理解诗意。教学中,我打破传统的逐字逐句牵引,而后串讲诗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独立学生思考,小组合作,自由发挥想象。如,从“彩云间”三个字中你能想像到什么?学生说:“白帝山山势险峻,高耸入云。清晨,一抹朝阳映照在朝霞上,五彩的朝霞缭绕在白帝城上,给白帝城披上了美丽的霞帔。在这样的美景中,诗人的心情是愉悦的、兴奋的。”
“以读为本”是本课的设计的理念,读书的方式多而有效,有自主练读,有示范读,有抽生读,评价性读,集体朗读,有感情地读,吟诵,背诵。学生在一遍遍的朗读,一轮轮的交流,一次次的探究的过程中,领悟了诗的意境,情感得到了升华。影子教学反思迎面接力教学反思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带有他一贯的雄奇豪放的诗风,怎样能让学生轻松简单的理解诗意,体会意境,是我设计这堂课所追求的目标,我是这样教学的。
一、激趣导入
低年级学生好奇心非常强,因此,刚一上课,我就说:同学们,在很久以前,唐朝有一位非常有名的诗人,被人们称为诗仙,你知道他是谁吗?学生回答后,出示李白像,让学生背诵以前学过的李白的诗作,学生兴趣盎然。接着,我以配乐讲故事形式,介绍《早发白帝城》的写作背景,激发学生学习《早发白帝城》的兴趣,为学生理解诗意作准备。
课堂上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来学习,备课时,以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为着眼点,课堂预设时,我安排以下几个环节:
1.出示图片,激趣导入。
2.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3.品读古诗,感悟意境。
4.再次朗读,情感升华。
5.巩固生字,指导书写。通过这几个环节,生生互学,师生互助,体现了“以读为本”的语文学习理念,学生在一遍遍的朗读中,领悟了诗的意境,情感得到了升华。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我先提出学习要求,找出诗中的多音字并组词。学习生字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口头组词,指导记字方法时,教学生用谜语式巧记生字,如“帝”上头是立两头弯,一条长巾挂下边。“岸”是工厂建在山下边,工人干劲大。在教学古诗时,我没有机械地让学生逐字逐句地去理解古诗,而是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先听老师读,再配乐听读,为读课文和理解课文作了铺垫。
语文教学不是为教而教,不是仅仅教完一首诗,就行了,而是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掌握学习的方法,积累更多的知识,所以,课堂上我根据古诗的情境,适当地进行拓展,发散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语言,夸张是李白立善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早发白帝城》中的“一日还”“万重山”就是夸张的手法的体现,我顺势引导学生了解李白的其他夸张的诗句,如“飞流直下三千尺,桃花潭水深千尺,危楼高百尺”,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李白,了解夸张手法的运用,让学生想象三峡的山一座连一座,山势险峻,为理解“万重山”做了很好的铺垫。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句诗,我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播放有关这句诗的视频。更加直接地拉近了学生与三峡的距离,最后让学生齐读诗。
本节课,学生学习兴趣很高,下课时已能流利地背诵全诗并熟记生字。
李白《早发白帝城》优质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2、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
3、理解诗句意思,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诗的意境美。
教学方法: 直观法、合作学习、情境感受。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让学生课前查阅与这首古诗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2、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首唐代诗仙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3、交流作者资料:学生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简要介绍作者,教师加以补充 。
二、初读古诗,解题
师:这首诗的题目《早发白帝城》,谁知道诗题的意思? 早:早上。 发:出发。
一大早,诗人李白乘船从白帝城出发,到千里之外的江陵去。白帝城和江陵分别在什么地方?白帝城:地名,在今重庆奉节城东白帝山上,位于长江三峡一带。城居高山,地势险要。(课件展示地图)
白帝城山峻城高,从白帝城到江陵要经过地势险要的三峡,所以这首诗描写的是三峡的景象(西陵峡——瞿塘峡——夔门——白帝城)一路上有什么感受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千古流传的佳作。
三、指导自学 课件展示自学要求:
1、自由朗读本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体会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3、画出不理解的地方,通过查阅工具书,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四、汇报自学情况
1、用喜欢的方式汇报朗读。
2、这首诗第一句你读懂了些什么?
3、李白的路途中有哪些见闻?船真的好像诗中描写的那么快吗?
五、了解诗的'写作背景
1、启发谈话:诗人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我们读了李白的《将进酒》《望庐山瀑布》,你一定感受到李白是(生答:豪放,喜欢自由的人,可是,在759年3月,诗人58岁时因受政治牵连,流放夜郎。)
2、出示诗句:
“去国愁夜郎,投身穷荒谷。”(李白)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杜甫《梦李白二首》)
“五岭炎蒸地,三危放逐臣。”(杜甫《寄李白十二白十韵》)
3、学生根据注解自由读诗句,四人小组合作理解诗句。
4、指名说你读懂了夜郎是个怎样的地方?
5、小结:的确夜郎诗歌穷山恶水的地方,连生存下去都觉得难,更可悲诗人的内心备受煎熬。
6、出示诗句:
“不得高官职,仍逢苦乱离。暮年普可恨,浮世谪仙悲。”(白居易《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
7、根据注解自由读诗句,你读懂了什么?李白的内心受怎样的煎熬?(指名回答)
8、启发学生了解作者作诗时候的心情,此时,经常爽朗大笑的李白,此间不得不发出无声的垂泣“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可就在诗人行至夔州白帝城的时候,忽然传来皇帝大赦天下的消息所有的罪人都免罪。当时诗人的心情如何?(兴奋不已,激动,喜出望外,眉开眼笑等)板书:欣喜若狂
六、领悟诗情,细致品读(再次播放动画,让学生带着问题看动画回答相关的问题)
教学设计是教师们进行教学活动的必要准备!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网络整理的《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辞、陵、猿、帝、啼五个生字,能够根据词义选择“还、重、朝”三个多音字正确的读音,根据已有积累书写“舟”、学写“朝”交流“帝(啼)岸。正确读写“白帝城、江陵、猿声”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古诗、当堂背诵古诗。
3、展开想象,能够根据诗句想象三峡的景象
4、理解诗句意思,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
自学生字词,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诗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重点词句,读懂古诗。感受诗人的心境
一引入(单元整合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板书:远行
在以前的课上我们学过了《远行靠什么》我们可以用什么交通工具去远行呢?(复习旧知)(2名,注意声音洪亮、表达完整)
在距今一千多年的唐朝有一位著名的大诗人,他也去远行,他是谁呢?(出示画像)
谁来介绍介绍他(孩子们简单说说自己了解的李白)(出示李白的资料)(背诵两首关于李白的诗)(复习旧知)
李白这次远行,他是靠什么交通工具去的?(检查预习)你从哪里知道?
出诗句。勾画“轻舟”一词,于是我们明白了“舟”就是小船,所以除了轻舟我们还可以说(小舟),舟可以做部首,我们一看到舟就知道(与船有关)那你能说出哪些带有舟的字呢?怎么才能把舟字写在田字格中间(写舟)
二指导自学
(出示课题)今天我们跟着诗人乘着小舟,去远行,(齐读课题)
你读懂了什么(时间早地点白帝城发出发)(课文里还有一个字跟他很像,说说怎么区别呢?写帝、啼)(写两字)
(课件)
1、自由读课文,把你觉得难的字多读两遍
2、回忆认字四法
3、把诗文读通顺读流利。
读诗文的时候,你有哪些字词觉得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呢?
抽生读全诗大家评价是否读准确了
读准三个多音字“朝、还、重”(区别读音,说说你怎么知道课文中读这个音?(引导孩子通过了解字义来选择正确的读音)
读准“陵、猿”等词语。
4、再读全文(读准字音)
5、读、出节奏
三、发挥想象,理解诗文,感受作者的心境
出ppt师讲述(了解背景)
一千多年以前的唐朝,李白因受牵连蒙冤获罪,流放到很远很远,荒无人烟的夜郎城。(师声音低沉)一路上,他的心里极其悲伤,他走呀走呀,途中经过江陵城,沿地势险要,江水湍急的三峡逆流而上(出示地图动画)。当小舟慢慢的,慢慢的行驶到白帝城时,突然他接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师声音激动)“他无罪了,可以获得自由了”,欣喜如狂的他决定顺水行舟(点击小舟)返回江陵城,途中便写下了一首世人传诵的古诗《早发白帝城》。板书:早发白帝城
范读诗文,说说你看到了些什么?
彩云间——这是什么时候的彩云呢(早上,板书朝霞,你们见过朝霞吗?什么样的?彩云间的白帝城是什么样的?看图片,读出白帝城的美)在这样一个彩霞满天的早上,诗人静静地站在白帝城前,他要做什么?(理解辞字)
离开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他的心情怎么样,你们从哪句话体会到的?(抽生读)把哪个词读慢一点就更能突出这种心情呢?(再次强调“还”就是(要回家了)引读(千里江陵一日还),(千里江陵)真的有一千里吗这里说明了路(很远)(读)
一千里并不是真的一千里,李白写诗常常有这样非常夸张的手法,你还记得他的那首诗里还这样写到(生背诗)
《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夜宿山寺》中“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那么我们这首诗里还有这样的写法吗?(万重山,读,你有什么感受)
对比读千里江陵一日还和轻舟已过万重山你有什么感受
(轻舟能换成小舟)(体会作者高兴的心情)
小舟顺江而下,一日千里,两岸的山上传来了(猿猴的啼叫)(你听过猴子叫吗,在哪里听到的)这里的猿猴叫声又是怎样的?来看看(出示水经注,老师读,找出描写猿猴叫声的句子,说说感受)
猿猴声声啼叫,连绵不绝,声音如此的悲惨,可是诗人心情却(非常高兴),因为(引读)他马上就要(回家了)
出门行千里,终必把家还,让我们再次跟随诗人李白告别彩云中的白帝城,回到家里去吧
(配乐、读诵)
背诵全诗
三、认读词语,巩固新知
李白远去了,诗歌却留下了,里面有好多词宝宝和我们成了好朋友,我们再来和他们打打招呼吧
(读词语)
开火车)(猿声,辞别,白帝城,江陵城,朝阳,啼不住,一日还,轻舟,两岸)
老师如果把这些生字放在新的诗句中,你们会读吗?(出示诗句:)。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闻赦书,惊喜交加,旋即放舟东下江陵,故诗题一作“下江陵”。此诗抒写了当时喜悦畅快的心情。
首句“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不写白帝城之极高,则无法体现出长江上下游之间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势高入云霄,于是下面几句中写舟行之速、行期之短、耳(猿声)目(万重山)之不暇迎送,才一一有着落。“彩云间”也是写早晨景色,显示出从晦冥转为光明的大好气象,而诗人便在这曙光初灿的时刻,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告别白帝城。
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暂作悬殊对比,自是一望而知;其妙处却在那个“还”字上—“还”,归来也。它不仅表现出诗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隐隐透露出遇赦的喜悦。江陵本非李白的家乡,而“还”字却亲切得俨如回乡一样。一个“还”字,暗处传神,值得细细玩味。
第三句的境界更为神妙。古时长江三峡,“常有高猿长啸”。然而又何以“啼不住”了呢?我们不妨可以联想乘了飞快的汽车于盛夏的长昼行驶在林荫路上,耳听两旁树间鸣蝉的经验。夫蝉非一,树非一,鸣声亦非一,而因车行人速,却使蝉声树影在耳目之间成为“浑然一片”,这大抵就是李白在出峡时为猿声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诗人是何等畅快而又兴奋啊!清人桂馥读诗至此,不禁赞叹道:“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飞越。”(《札朴》)
瞬息之间,轻舟已过“万重山”。为了形容船快,诗人除了用猿声山影来烘托,还给船的本身添上了一个“轻”字。直说船快,那自然是笨伯;而这个“轻”字,却别有一番意蕴。三峡水急滩险,诗人溯流而上时,不仅觉得船重,而且心情更为滞重,“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上三峡》)如今顺流而下,行船轻如无物,其快速可想而知。而“危乎高哉”的“万重山”一过,轻舟进入坦途,诗人历尽艰险重履康庄的快感,亦自不言而喻了。这最后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比兴,既是个人心情的表达,又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因物兴感,精妙无伦。
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然而只赏其气势之豪爽,笔姿之骏利,尚不能得其圜中。全诗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故雄峻迅疾中,又有豪情欢悦。快船快意,使人神远。后人赞此篇谓:“惊风雨而泣鬼神矣”(杨慎《升庵诗话》)。千百年来一直为人视若珍品。为了表达畅快的心情,诗人还特意用上平“删”韵的间、还、山作韵脚,读来是那样悠扬、轻快,令人百诵不厌。
《早发白帝城》这一课,从培养学生能力的角度出发,我是这样教学的。
一、激趣导入。
低年级学生好奇心非常强,因此,刚一上课,我就说:“唐朝有一位非常有名的诗人,被人们称为诗仙,你知道他是谁吗?”学生回答后,我让学生背诵以前学过的李白的诗作,学生兴趣盎然。接着我告诉学生李白现在流传于世的诗作有3000首,在学生的惊呼声中,我开始介绍《早发白帝城》的写作背景,激发学生学习《早发白帝城》的兴趣,为学生理解诗意作准备。
二、学生自主学习。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先提出学习要求,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主学习生字,朗读古诗理解诗意,找出诗中的多音字并组词。
展示生字学习效果时,一个学生说:“人啼哭时要张大嘴巴哭,所以我就明白了‘啼’的部首是口字旁,口加帝就是‘啼’。这样我不但记住了‘啼’和形,还理解了‘啼’的意思。”另一个学生说:“我发现‘舟’和‘丹’非常相似,但是‘舟’字比‘丹’多了两笔:一笔是撇,一笔是点。希望同学们不要出错。”……同学们对他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在学生充分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尽情展示,体验成功的喜悦。
本节课,学生学习兴趣很高,下课时已能流利背诵全诗并熟记生字。
《早发白帝城》是李白的一首作品。该诗画面明丽,语言形象,情感欢悦,意韵畅达,描写了从白帝城到江陵的一路景色,表达了诗人喜悦欢快的心情。怎样能让学生轻松简单地理解诗意,体会诗的意境,而又不破坏古诗原有的美感和整体性,是我这节课所追求的目标。
一、入境
每一首古诗都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或作者的心境,怎样让学生入情入境,走进文本,与时代对话,与作者对话,从而把古诗理解地透彻,读得有情,进而精神愉悦,感情得到熏陶。
我在课堂教学的开始设计了“复习李白的古诗,配乐以故事的形式介绍背景”,这样,就拉近了学生和李白的距离,为学生理解古诗,体悟意境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悟情
“披文以入情”,“情动而辞发”。只有调动情感因素,语文才能学得活,学得灵。闪烁着人文光彩的古诗教学更是如此,若一味咀嚼生硬冰冷的词句,机械反复地背诵词解句意,那么学生的学习便如同“嚼蜡”。所以在教学时,我没有机械地让学生逐字逐句地去理解古诗,而是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先听老师配乐朗诵,想象诗的画面,为理解诗意做了很好地铺垫,虽然学生说时只抓住了个别词语,说得干涩,但通过我的引导,学生也能感受到沿途美丽的景色。接着,让学生讨论交流,从而走进文本,走进李白,体悟李白当时的心境。最后汇报交流时,我也没有刻意地去解释字词,解释诗意,而是根据学生说的,及时点播,顺势以组词的形式理解“辞”,以选择的形式理解“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时,教师一句“轻快的仅仅是顺水而下的小船吗?站在船上的李白的心情呢!”欣喜、愉悦的心情也随之深刻,教师再配乐,让学生朗读,学生欣喜的感情也就洋溢于诗中,真正走进了李白的心境!
三、迁移
语文教学不是为教而教,不是仅仅教完一首诗,一篇文章就行了,而是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掌握学习的方法,积累更多的知识。所以,课堂上我根据古诗的情境,适当地进行了拓展,发散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语言!夸张是李白善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早发白帝城》中的“一日还”、“万重山”就是夸张的一种体现,我顺势引导学生了解李白的其他夸张的诗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李白,了解夸张,也为学生理解“万重山”,想象三峡的山一座连一座,瑰丽、险峻,做了很好的铺垫。而最后一首《峨眉山月歌》的补充,更是拉近了学生与三峡的距离。
总的来说这堂课虽然很顺利地上下来了,几个教学环节也都比较流畅,但跟我自己所追求的课堂境界还有一定差距,如何从学生的发言中迅速捕捉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把它迁移到课堂预设中促进课堂生成,如何让自己的课堂语言更加生动更加感性更加容易让孩子接受,这些都是我今后还需努力的方向。
《早发白帝城》是一首七言古诗,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题目的意思是: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全诗通过描绘作者从白帝城到江陵时行船的轻快和沿途壮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喜悦欢畅的心情。怎样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有效阅读,升腾情感,并能举一反三呢?
每一首诗都反映了特定的时代背景或诗人的心境。我先给学生以故事的形式讲古诗的背景:故事发生在一千多年以前的唐朝,李白因受牵连蒙冤获罪,流放到很远很远,荒无人烟的夜郎城。一路上,他的心情极其悲伤。他走呀走呀,当小船慢慢地,慢慢地行到白帝城时,李白突然接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他被赦免了,可以重新获得自由了!欣喜若狂的他按捺不住自己的喜悦之情,决定清早就从白帝城出发,返回江陵。途中,他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古诗《早发白帝城》。这一环节为学生理解诗意作好准备,为朗读教学酝酿情感。
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我提出学习要求,让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主学习生字,朗读古诗并根据课后的词语解释初步理解诗意。教学中,我打破传统的逐字逐句牵引,而后串讲诗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独立学生思考,小组合作,自由发挥想象。如,从“彩云间”三个字中你能想像到什么?学生说:“白帝山山势险峻,高耸入云。清晨,一抹朝阳映照在朝霞上,五彩的朝霞缭绕在白帝城上,给白帝城披上了美丽的霞帔。在这样的美景中,诗人的心情是愉悦的、兴奋的。”
“以读为本”是本课的`设计的理念,读书的方式多而有效,有自主练读,有示范读,有抽生读,评价性读,集体朗读,有感情地读,吟诵,背诵。学生在一遍遍的朗读,一轮轮的交流,一次次的探究的过程中,领悟了诗的意境,情感得到了升华。
课文《早发白帝城》教学反思
课前,让学生收集的有关于李白的资料,课堂上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来学习。运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并充分利用诗歌琅琅上口的特点,让学生读中感悟。
(一)以旧知导入,创设和谐生动的学习氛围
教学要走进学生的生活,唤起学生的情感记忆,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而产生学习的欲望。因此,学习贴近学生的生活。只有学生对课文本身感兴趣才愿意学,才有可能学好。李白是我国伟大的诗人,学生已经读过了很多他的诗歌,对诗人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学生旧积累的知识入手很容易调动学生兴趣,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热情地参与学习。以词的理解带动对诗歌的体会很快地启迪了学生的'思路,成功构建了交流时畅快讨论、这样“以境促思,以思促说”为学生顺利进行交流而架桥铺路。
(二)形式多样化,调动全员参与
1、师生互动。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更是参与者。这样有利于和谐气氛的营造,并有助于引导学生学会表达,积极参与进来。
2、生生互动。小组轮流介绍,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可推选出大家最喜欢的人代表小组进一步进行组间交流,最后是更为自由的全班交流。这样的生与生之间的互动,调动了学生全员参与交流的积极性,形成了会说、想说、爱说的可喜状态。尤其是组间的竞争,有利于群体间的互动合作,培养了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
3、师生与环境的互动。充分利用环境,把课内延伸到课外,如收集李白的诗歌,举办“走近古诗朗诵会”、办一期“李白诗歌小报”等等。
《早发白帝城》优秀教学反思
唐诗《早发白帝城》是李白的一首作品。该诗画面明丽,语文形象,情感欢悦,意韵畅达,描写了从白帝城到江陵的一路春色,表达了诗人喜悦欢快的心情。怎样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有效阅读,升腾情感,并能举一反三呢?依据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学习基础,我尝试变“教案”为“学案”的教学思路,从学生求知发展的角度出发,我这样处理这一课的教学。
一、得法
学习贵在得法。在古诗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好预习之法,如读通诗文、通晓诗意之法等。这些方法的获得,来源于课堂教学的点滴渗透,如教师的点拨、引导,教师的开放意识等。只有这样,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才能循序渐进,学生阅读的.自信心会日益增强,积累量会日渐丰厚。
二、入境
每一首诗都反映了特定的时代背景或诗人的心境。要真正理解一首诗,就应设法使学生入境,让学生和时代对话,和作者对话,达到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古诗读得更真切,理解得更透彻,从而获得精神的愉悦,情感和熏陶。
在《早发白帝城》的教学中,重难点是体会诗人喜悦兴奋的心情,需要加强朗读指导。我们不妨在学生通晓诗意后,指导朗读前交代诗人的写作背景,使其成为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重要一环,为朗读教学酝酿情感。
三、悟情
只有调动情感因素,语文才能学得活,学得灵。闪烁着人文光彩的古诗教学更是如此,若一味咀嚼生硬冰冷的词句,机械反复地背诵词解句意,那么学生的学习便如同“嚼蜡”。一旦开启情感的闸门,学生的激情便会喷涌而出,对于古诗教学来说,诵读的环节也就有声有色,声情并茂了。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诗鉴赏
《早发白帝城》,又作《白帝下江陵》“安史之乱”爆发后,中年李白怀着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政治热情,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希望能够挥戈“扫胡尘”,一清中原,以功报国。然而,不久,永王兵败,李白也因此被定了“附逆”罪名,开始关押于浔阳狱,后又被判流放夜郎。乾元二年(759)三月,李白行至巫山附近白帝城,恰逢唐王朝颁布“天下现禁囚徒,死罪从流,流罪以下一切放免”的赦令,遇赦。一生渴望自由、追求解放的诗人,突然间恢复了人身自由,感到狂喜无比,当即从白帝城乘船东下,急返江陵。
这首诗就是诗人在东下江陵途中所作,表现了诗人重获自由时欢畅轻快的心情。
白帝城遗址在今四川奉节县东白帝山上,东汉末年公孙述占据此地,称看见殿前井内有白龙跃出,就自封为白帝,称山为白帝山。城为白帝城。白帝城居高凭险,高耸入云,云窜缭绕,而城下临长江,跟三峡入口处甚近,形势蔚为壮观。首句“朝辞白帝彩云间”,是写诗人离开白帝城。《水经注·江水》篇曾写道:“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诗人在此改“发”为“辞”,显得感情充盈,神采飞扬,亲切轻快。“彩云间”三字,既说明白帝城地势的高峻,又表现出了其间景色的绚丽多彩,同时,也显出诗人“辞”别的不是荆棘坎途,而是旷逸仙境,更增添了诗歌情调的欢悦感。
次句“千里江陵一日还”,是写诗人东归江陵的情况。“千里”二字,写出了行程路途之遥;“江陵”与白帝城相距约一千二百里;“一日还”三字,说明了还归的`时间之短暂。这里,“千里”与“一日”的鲜明时空对照,形象地表现了飞舟疾下的迅速,显得凝炼干净,简捷有力,大有“归心似箭”之意。
第三句“两岸猿声啼不住”,是从听觉感受方面补叙归途之上的所闻。长江三峡多高猿,猿声凄楚悲切,牵人愁肠。李白在逆水而上的流放途中,满怀冤枉,心情悲愤曾写下:“月色何悠悠,清猿响啾啾。
辞山不忍听,挥策还孤舟。”(《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以表达悲愁愤懑之情。而《早发白帝城》中诗人的心境判若两人,连猿声啼叫,也一反其哀切的象征意义,变得婉转多情,仿佛是为诗人夹道送行,并不给人以凄楚之感。这里的“猿声啼不住”,其实也是诗人心情欢愉的表现从中我们更能体会到诗人激动兴奋的心情和“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真正含意。因此清人桂馥在《札朴》中曾盛赞此诗“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飞越”。
第四句“轻舟已过万重山”,是从瞬时的视觉感受补写归途之上的所见。这里承接上句,只写“万重山”这一宏观客体,既能使人体会到江舟顺流疾行之迅捷,又能使人感受到诗人胸怀宽广明亮。从这轻舟如飞的描写中,我们看到了诗人欢快轻松的心境和重又燃起的豪情壮志。
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是这首诗的突出艺术特色。
全诗虽然无一字使用欢乐的字眼,但却字字深寓欢愉之情。这首诗中的朝辞彩云、暮至江陵、猿声啼送、舟飞万山,实际上都是客观形象与诗人深厚浓烈的感情相结合所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景因情丽情因景生。
因此,《早发白帝城》这首诗从写景则鲜艳夺目,抒情则淋漓尽致,深得情景交融之妙。
此外,这首诗还善于以补叙手法达成曲折跌宕之美。诗的开头两句写船行如飞,从白帝城到达江陵,朝发暮至,只需一日。接着又调转笔锋,补叙路途之所闻所见。长江三峡两岸,清猿啼叫,本来是此起彼伏的,因为船行迅疾,才感觉啼声不绝。这一句其实也旨在写船行神速,但诗人并不正面落笔,而是采用曲笔借“猿声啼不住”来侧面描绘,既避平铺直叙,又显出三峡风光的独特和奇异,同时,也造成了诗歌的曲折跌宕之美。由于三峡水急滩险,无论上下水,“一叶扁舟”是很难“容与中流”的;相反,由于上水船必须由纤工用力牵挽,我们心目中倒更容易联想到船的分量沉重。可是诗人偏偏下了一个“轻”字。
为了形容船快,除了用猿声山影来烘托,还必须给船的本身加上一笔,直说船快,那自然是平浅;于是诗人选择了这个“轻”字。夫船行水上而几乎轻如无物,则其快也可想而知。从立意看,这个“轻”字使全诗空灵飞动;而从遣辞看;它又显得那么熨帖工稳。此诗频用数词也是虚实相生的。“千里”、“一日”和“万重山”,当然都不免是夸张说法(直到今天坐轮船出峡,也没有“一日千里”的速度);惟独“两岸”的“两”,却是实写。而全诗之妙,恰在这个“两”字上。正因为两岸都有山,都有猿啼,所以才能“左右逢源”;也正因为“左右逢源”,才见出船上人目不暇给、耳不暇接的神情来,这才能从紧张中见出愉快!
这首诗历来也被人们视为唐诗七绝的压卷之作,可谓当之无愧。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发:启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杨齐贤注:“白帝城,公孙述所筑。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山相近。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
⑵朝:早晨。辞:告别。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白帝:今四川省奉节县东白帝山,山上有白帝城,位于长江上游。
⑶江陵:今湖北荆州市。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郦道元《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或)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t(或v)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啭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还:归;返回。
⑷猿:猿猴。啼:鸣、叫。住:停息。
⑸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白话译文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诗文解释】
早晨告别彩云缭绕的白帝城,一天之间就回到了千里之外的江陵。两岸猿猴的.啼鸣声回荡不已,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了千重山峦。
【诗文赏析】
在被贬途中忽闻大赦,正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惊喜万分的诗人立刻驾舟东还。沿长江顺流而下,一日千里,瞬息之间,轻舟已过万重山。全诗并无一个「快」字,但时空之感却扑面而来。
全诗气势豪爽、笔锋峻利,诗人历尽艰险重履康庄的喜悦也在空灵飞动的诗句中一览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