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视图的教学反思(三视图教学反思总结)

篇1: 《三视图》教学反思

1、本节内容的重要性:在过去的教学中,本节内容容易忽视,对于三视图形成过程美有说透,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就容易被动,如点的可见性等学生就容易出错。本节内容却是贯穿本课程的基础。

2、教学方法手段上,三视图的形成的敬爱学要重视过程的教学,要把三视图的形成过程一个个步骤展示给学生,一方面可以使用多媒体展示,但更要多画板画,从立体图样,投影,展开成三视图,一步步完成,有利于学生理解。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让学生发挥空间想象。最后让学生心中有数。

3、本节的重点难点要强调,三视图中的方位关系的讲解中,特别注意讲清楚为什么在各视图中只能反映两个方位,另外一个方位上仕途是积聚的无法判断。讲投影规律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中宽相等时难点,把这宽比喻为跑到很好,因为跑道在拐弯处宽度是不变的。我在这点上还有待加强。

篇2: 《三视图》教学反思

一、设计的初衷:

1.课题:

《技术与设计1》――三视图

2.《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中对三视图内容的教学标准:

能识读三视图,能绘制简单的三视图。

3.教学设计构思:

借鉴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学习三视图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自建三投影面体系,利用实验台上的物体模型,观察体验、研究讨论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采用由简单物体三视图的画法入手,由简至繁,循序渐进,训练学生基本绘图能力。采用自学辅导与教师讲授相结合;案例解说与实践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4.学情分析:

有关物体投影的知识,学生没有接触过,只有数学学科在高中二年级课程(立体几何)涉及到。因而本节有关工业制图的知识,例如,物体投影的绘画方法,三视图的原理及画法,对于高中一年级学生而言在理解上会有一定的难度。

5.教材分析:

本小节在“设计的表达与交流”章节中是比较重要的内容,三视图在工业设计中是最常见的技术语言。根据课标要求,学生能够识读三视图,绘制简单的三视图。

本节教学内容实践性强,而且要求用图样准确表达设计意图,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很高。尤其是三视图等工业制图知识内容,非常抽象;学生缺乏相关的投影知识,因此理解会有难度。所以在教学设计中,采用由简单物体三视图的画法入手,由简至繁,循序渐进,训练学生基本绘图能力。讲解三视图的作用和形成原理,使学生认识这种工程设计中普遍采用的技术语言,并通过“技术学习”提高识图能力。

二. 教学过程与反思:

1. 课题引入方面:

采用问题情景设置的方法:学生喜爱打篮球,而用直尺测算出篮球的表面积是学生平时不会想到或实践过的问题。这样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解决问题的兴趣。问题提出来后,学生积极思考,想出了许多办法。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能否利用墙面与地面相互垂直这一条件。目的是打开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而空间想象能力是学好三视图,理解三视图以及绘制三视图的必备能力。这也是我设计此问题情景的初衷。

问题情景的设计,我认为达到了预期效果。学生们或异想天开,或奇思妙想,有些测量的办法,是我事先没想到的。如:将篮球放气,压扁成半圆,用直尺测量篮球直径等办法。而我在这些突如其来的环节上的处理以及应变手段上还稍显不足。这是我今后应加以改进和提高的地方。

2.三视图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与注意事项:

1) 研究性学习法学习三视图,要有一定的学习资源。

这些必要的学习资源,要靠教师在课前预设。

我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通过查找相关书籍、资料,查阅互联网等手段,结合课标和教材的要求,精心组织了一份文图并茂的材料,作为辅助教材,并在教学电脑上,准备了供学生查阅的资料和图片。在课堂上,为了把抽象的三视图更直观化,与学生一起用课前准备好的彩色硬纸板,做了三投影面体系,每生一份。要求学生在阅读资料或研讨学习中,运用手中的三投影面体系,观察体会物体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用正投影法,物体在三个投影面上的投影情况;分析理解三视图的形成原理,三个视图之间的投影关系和规律。实验用物体为正方体、圆柱体、长方体、球体、椎体、台体等,结构简单物体。由于教室的限制,只好将实物台设在学生座椅的最前面。学生在学习中可以自由离开座位,到实验台前,做试验,体会观察物体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用正投影法,在三个投影面上的投影情况,体会物体的三视图图形。在学生学习全过程中,教师作个别辅导。

2) 研究性学习法学习三视图,要确立研究方向即问题的设置。

我用电脑图片打出问题:三视图是如何把物体的各个表面形状表达清楚的?如何绘制三视图?

我提出这两个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已经学会了运用绘制草图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与其他人进行设计方案的交流。学会用两点透视法绘制简单的透视图。并能理解透视图的应用和局限性。而三视图可以把物体的各个表面形状表达清楚。这一点要是理解了,对三视图相关知识的进一步学习,就可以说容易多了。这个问题也是学生最困惑的问题。直接提出来,可以与学生产生共鸣,容易激起求知欲和探索欲。学生绘制简单物体的三视图,应该说,经过学习能够达到,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要想达到可以绘制简单的三视图的程度,只得认认真真地去学习,去研究,去解决问题。

想理解三视图为什么可以把物体的各个表面形状表达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三视图?三视图依据的是什么原理?三视图的展开以及三个试图之间的投影规律是什么?画图步骤有哪些? 怎么选择主视图?而这些概念性的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资料并结合教材很容易找到。我认为教师照本宣科地讲述这些概念性知识,即便是举出相当多的图片和视图实例,也不如让学生自己去查找、去发现、去体会、去理解。三视图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识读和绘制三视图,以便学生在今后学习和设计实践的过程中,学会运用三视图――这个在工业设计中最为常见的工程技术语言;学生能够运用三视图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并运用三视图把自己的设计方案与他人进行交流。简单的说就是,拿图来,学生知道是什么物体以及物体的各个表面情况;拿物体来(简单物体)学生可以绘制出三视图。换句话说,三视图的学习应该在自学理论的基础上,教师加以辅导绘图实践和识图练习。而采用研究性探究式学习方式来学习三视图,正是基于以上因素。

3) 研究性学习法学习三视图,教师要做必要的学法指导。

我在布置任务环节中,借用本章所学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明确要求,收集和处理信息等方法,引导学生利用现有资料进行学习。学生很容易地进入了角色。

但在提示学生使用三投影面体系,观察物体在其中的投影情况时,学生将实验台上的物体纷纷拿回座位,理由是小组共同观察。面对这样的突发事件,使我措手不及。没有达到我的预期目的。学生习惯于以往上课时的小组活动方式,而不知道我的真正用意。这是我在布置任务时的失误。是今后应该改进的地方。还有,预先考虑不周,我只是考虑物体的样数多一些,学生可以在实验台处观察,并能尽可能多地观察到不同形状物体在三投影面体系中在三个投影面上的投影情况,而忽略了各种物体的数量应尽可能多一些,以便让更多的同学能够应用教学资源。或者说,在这个环节的设计上,理想的方式应该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座,每组桌面上分别放置各种物体,这样更便于学生观察学习。但由于我校的条件因素,在教学设计中没有实现。

4) 研究性学习法学习三视图,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预设学生学习程效检测方式和内容,给与学生中肯的评价并做出相应的激励。

教师预设学生学习程效检测方式和内容,给与学生中肯的评价并做出相应的激励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通过研究性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达到了什么效果,知道自己还有哪些方面在学习中忽略了或不理解的内容。这样,不但使学生学会了知识,还学会了学习的方法,使学习成为一种实践任务,并能通过完成任务获得成就感。从而学会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真正做到课堂角色的转变。

我在本节课中,成果检测环节作的不是很理想。由于我自身对工业制图知识的匮乏,我设置的检测问题设置得不到位,在某些问题的讲解上还不够深入。坦率地说,下课后,心里很没底,总感到没有达到我的预期效果。这也是好事,我了解了自身的不足,所以在今后要努力提高和完善自身业务素养,尽快成长起来。

在后来的学习成效检测中,我发现学生学习的效果很好,因此,我认为,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学习三视图,是一种比较适合的学习方法。我想,如果有更多的同行能够积极地参与进来,共同探索,是一定会使这种学习方式更加完善的。

5)研究性学习法学习三视图,遇到的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学生的理解能力程度不同,学生对此项学习方法的认知度,使学习效果不均衡。

第二个问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影响因素。

第三个问题:是否有足够的`教学资源支撑。

第四个问题:教师是否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五个问题:对此教学方式的不同认识。

以上问题,是我在反思中想到的,我想不同的学生群体,不同的教学资源设置,不同的任课教师,还遇到不同的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这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就要靠全体同仁共同探索。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提高。

三. 学习成效检测:

我的做法是:

1)绘制三视图测试

让同一班的学生(探索课使用的班级,共59人),绘制折形物体、圆台、四棱台的三视图(不考虑比例,也不标注尺寸)。

测试卷收上来,统计正确率。

折形物体 圆台 四棱台

绘制正确人数 59 59 59

正确率 100% 100% 100%

分析:全班59人全部绘制正确,这说明学生基本理解了三视图的形成原理,了解了绘图规律,掌握了主视图的选择规律。三个简单物体三视图的绘制,是课堂上已经训练过的,所以,还可以说明,课堂效果比较理想,达到了预期目的。

2)图、物互识测试

给出8种实物模型草图。选择简单物体,包括:折形物体、圆台、四棱台,《技术与设计1》(地质版)76页,技术练习上的物体模型图。同时绘制出10幅三视图(教师手绘,试卷形式)。三视图多于实物模型图,目的是增加可信度。分别标号,让学生对号入座。

测试卷收上来,统计正确率。

选对8幅 选对7幅 选对6幅 选对5幅以下

人数 17 26 11 5

比率 29% 44% 19% 8%

分析:这些图形实际上是课后的作业(《技术与设计1》(地质版)76页,技术练习),再加上折形物体、圆台、四棱台的三视图和物体图形。检测目的在于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三视图的识图规律,以及识图技巧。其实技巧很简单,就是将物体模型图与主视图相对照,并参考俯视图或左视图即可。从上表不难看出,大部分同学掌握了三视图的绘图原理以及识图规律。

四.再实验,再检测:

作为一种教学法的尝试实践,仅仅一堂课的实践、一个班级学生、和一次成效测试是不够的。但由于学校课时的安排情况,没能进行对照班级的再次实践和课后的再此次检测。不过,这样可以给我更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和总结。一边完善和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一边进行探索和实践。也希望广大通用技术教师积极参与进来,让通用技术教师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五. 总结:

以上是我依据《三视图》这一节公开课后的所思所想。就教学设计的初衷而言,我是想把“公开课”作为“问题课”,就此提出问题,寻求解决的办法和经验。同时希望各位同行,利用公开课这一载体,提出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交流和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和成果,而少一些表演的成分,那么,我们的教师会迅速地成长起来,我们的学科会更完善、更有发展。

有了问题,才有可能进步;有了交流,才有可能提高;有了探索,才有可能发展。

篇3:三视图的教学反思

新的课改实验教材综合性增强,实践、操作性的内容增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应用新教材,如何引导学生去学成为关键。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所改进,充分考虑学生的好奇心和荣誉感,鼓励学生多讨论多参与,让学生有机会讲述自己的见解,教师有“度”的进行课堂管理。新的教育理念把教师由过去单一的指导者变成了学习者、参与者、组织者、合作者,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打好学习基础的同时,又培养了自身的能力,发展了自身的特长。基于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一些比较新颖的方法,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以下即为我的几点做法:

一、赏识学生可以无限地激发学生的内动力

赏识教育就是一种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通过表扬、肯定学生的某些闪光点,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正强化”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看到学生每一点点的进步,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使学生看到自己人的闪光点,使学生每天都在进步和成长。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渴望获得尊重、肯定、信任、和关怀。老师希望学生具有哪些品质,那么,你就说他已经具备哪些品质,不断地被赏识和被肯定,学生就会越来越优秀。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在美国的一个小镇贫穷落后,镇上没有一个像样的教师,以前来过几位老师都没有留下来。这时又来了一位男教师,当他来到学校,看到的情景是学生又脏又乱,不懂得文明礼貌,有门不走,进进出出都跳窗户,个个都好像没有教养。上了几天课后,老师正在教室里备课,“嗖”地一下从窗户跳进来一位学生,那位老师连忙把他叫到身边,拉着他的手来看,还说着“我给你看看手相”。说着像模像样地看着,“哟,小伙子,你的手相相当好了,如果我没说错的话,你将来会是这个州的州长。”那位学生还有些不相信,便问“真能吗?”“能,我不会看错的。小伙子,你现在就得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啊!”从那以后,那个学生果真就像老师所期望的那样,一言一行都严格要求自己,就连走路的样子都变了。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在一次州长竞选中,选出的州长竟是那个当年被预测为州长的小伙子,当各届人士和一些知名记者问其感受时,他激动地拿起话筒说:“我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他的那位老师并不是真会算命,而是为他设定了一个非常美好的目标,给他以极大的期待和信任。老师给以学生什么样的期待,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行进方向。

在我的教学生活中有一次经历让我终生难忘:我正在全身心地投入在课堂教学时,猛然发现我的一个学生在桌上趴着睡觉,我脑门一热当场真想“收拾”他一顿,可是我冷静地一想,走到他身边小声地对他说:“你是那么聪明,老师一直对你有很高地期望,充满信心,一定要努力呀!不要令我失望!”然后,不动声色地回到讲台,那个学生听了我的话马上坐好,积极地加入到我们的课堂中。记得第一次平时章节测试他打了66分,其它好同学有好几个打满分120分,他就一直觉得很不好受,根据我平时的观察该学生确实很聪明,只是基础差了一点,这一次综合考试考差一点也是正常的,令我没有想到的是:他竟然在放学后找到我,哭着要求我批评他,说他辜负老师。我心灵受到大的冲动,我没有想到他会有这么强的上进心,我没有批评他,相反就他的卷子找到不足的地方,鼓励他以后的学习中要仔细,严谨,好钻研,让他从中找到信心:尤其是老师没有放弃他。从此,他的数学成绩名列前茅。其实说真的,当时我刚接手这个班级的学生,我连他叫什么都不知道!可见,赏识学生不仅诱发和鼓舞了学生克服困难、积极向上的激情,并且对学生的智力,品德和个性的发展产生直影响。

二、多种多样的兴趣激励法进行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首先教师要改变观念,研究教材的使用;更重要的是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方法,结合学校特点,发挥优势,数学科课堂教学模式还要更加深入地探索、研究,逐步形成自我教学特色。

兴趣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学习的潜在力量。在教学中,当一个学生对他所学的知识发生兴趣时,就会调动自己的一切潜能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学习,而不会感到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对此,我采取了这样几点做法:

(1)从现实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和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简化复杂问题。

九年级下册“三视图”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有些比较复杂的立体图形的很不好想像,我就在课前有萝卜、地瓜刻出模型来,让学生面对实物来解决问题,进而来培养他们的空间想像力,从而将问题简单化。

我在第七章“可能性”时,将一个模拟摇奖器带入教室,从生活中购买彩票中奖的可能性有多大入手引入课题,告诉学生这一章研究的对象就是事件发生可能性。对于彩票这样一个生活中人人感兴趣的话题,学生自然也愿意去了解,以很高的热情去学习。从而让学生去真正理解有用的数学的价值。

(2)用生动有趣的图案和实物来代替抽象的理论知识,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对于数学的推理计算,学生更容易对直观有趣的图案和实物产生兴趣。在讲解第一章“生活中的图形”时,我将大量有趣的图画、实物带入教室,让学生感悟我们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几何图形,数学就存在于生活之中,学习数学能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供很大的帮助,从而调动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在讲解第四章“图案设计”一节时,我在上课时向学生展示了大量生动的几何图案,如仙人掌、帆船、房屋、桥梁等等,引起了学生的兴趣,理解了对称的意义及用途,体会到数学王国的瑰丽。

(3)用精彩的问题设置吸引学生。

“思维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运用富有吸引力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在讲解“日历中的方程”一节时,我让学生随便圈出某月日历上一竖列上相邻的三个数,将这三个数的和告诉我,我就能猜出这三个数是多少。这个问题一下子把学生调动了起来,学生迫切的想知道我是如何猜出这三个数的,学习热情高涨。这时,我告诉学生,我们只需要列一个简单的方程即可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自然对列方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心情愉快的接受了新知识,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4)用数学实验和游戏吸引学生。

在新的实验教材中设置了大量的实验和游戏,我对这些资源进行了充分的利用。这些实验和游戏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从中发现数学的一些内在规律并能熟练加以运用,在玩中学,在做中学,寓教于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讲解概率的有关知识时,教材中设置了摸球游戏,让学生通过摸球游戏感悟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但由于课堂上时间有限,实验次数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此我在课后又组织学生进行了大量的实验,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对概率有了较为清晰的初步认识,并对进一步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将一个复杂的数学问题不费吹灰之力就解决的很到位。

(5)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事例吸引学生。

在具有严密的逻辑性的前提下,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个笑话、一句生动的话、一个有趣的事例能给人以美的遐想,更重要的是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克服困难,奋发进取的信心。比如,在讲解“点动成线、线动成面”时,我拿出一个乒乓球向空中一扔,乒乓球划出了一道弧线;然后我又打开了教室中的吊扇,吊扇徐徐转动,逐渐形成了一个面。然后我告诉学生,这分别就是“点动成线”和“线动成面”,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我调动了起来。

此外在教学中我充分注意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答对问题的喜悦,发现规律的兴奋,而对知识不封顶,充分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去进一步探索思考,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提出表扬,对学生的新发现、新方法尽可能的加以肯定,并给予推广,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学习。

随着课改实验的不断深入,有幸成为第一批实施新教材的一员的我越来越感觉到: 转变评价观念,就是要清楚评价的最终目的改变的重要性,它不在于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以便给学生贴上标签;而是教师应真心、真诚地赏识学生和理解、钻研教材,去探索采用各种新颖的教学方法。通过评价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珍视学生取得的每一分努力,欣赏学生的每一个创造,肯定学生的每一分努力;通过评价和鼓励 ,使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促进和指引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同时还要不断的改变自己,充实自身的教师素养,才能更好的参与到课改实验中去,培养新时代的合格人才。

篇4: 三视图教后反思

三视图教后反思

三视图教后反思是关于九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方面的资料

1、本节内容的重要性:在过去的教学中,本节内容容易忽视,对于三视图形成过程美有说透,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就容易被动,如点的可见性等学生就容易出错。本节内容却是贯穿本课程的基础。

2、教学方法手段上,三视图的形成的敬爱学要重视过程的`教学,要把三视图的形成过程一个个步骤展示给学生,一方面可以使用多媒体展示,但更要多画板画,从立体图样,投影,展开成三视图,一步步完成,有利于学生理解。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让学生发挥空间想象。最后让学生心中有数。

3、本节的重点难点要强调,三视图中的方位关系的讲解中,特别注意讲清楚为什么在各视图中只能反映两个方位,另外一个方位上仕途是积聚的无法判断。讲投影规律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中宽相等时难点,把这宽比喻为跑到很好,因为跑道在拐弯处宽度是不变的。我在这点上还有待加强。

篇5:《三视图》教学设计

1、组织学生按如下故事情节扮演角色( 课前准备或由教师讲授)。故事说的是一位学生前去一家加工厂为班级加工一件重达50千克中空的不规则物体(展示模型),与加工师傅进行交流的过程(附后)。

提出问题:

A、技术语言是技术活动中进行信息交流的特有语言形式。你知道有哪些常用的技术语言?

B、剧中,对于该学生的问题“难道还有更好的办法?”,加工师傅并没有直接回答,你想知道吗?

1、提问:你分别站在早晨八九点钟和中午12点左右的阳光下,请说说你投在地上的影子有何不同?

2、用实物演示不同光源、不同角度下物体投影形状、大小的变化,引出投影线、投影面、斜投影、正投影等概念。如图:

3、用平行光源和实物(教具)演示正投影的基本特性(引导学生发 现)。

A、真实性,B、积聚性,C、收缩性

4、三视图:为了确定物体的长、宽、高和结构形状,通常采用三个相互垂直相交的投影面(正投影面V、水平投影面H、侧投影面W)建立一个三投影面体系,再用正投影法将物体(所有面)同时向三投影面投影形成图形。演示。

篇6:投影与三视图优秀教学反思

投影与三视图优秀教学反思

新学期伊始,我作为教学能手,完成了一节展示课,虽感到自身责任的重大,更感到展示课给了我更好的学习机会和锻炼机会,因此感触颇多:

一、合理恰当的引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这节课中我设置了学生谈手机自拍像的感受引出同一个物体从不同方向观察可以得到不同图像,从而引出三视图,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基础差的学生,顿时产生了兴趣。我认为这是本节课的闪光点。

二、基础知识的教学采用了学生组内自学的方式完成。

为了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我又设置了几个问题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合理利用几何模型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在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的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观察几何模型画三视图直观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组合几何体的.三视图的教学中,通过学生摆几何体画三视图和通过看三视图摆几何体的小组活动即培养的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空间图形的想象能力。这一环节学生的参与度极高,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不用老师讲解,学生在生生互动中有效完成了学习任务。

最后我对本节课有几点困惑和困难:

一、基础知识部分采用学生自学完成,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但对于公开课的听课老师们基础知识不够明了,这个困难我没有得到更好的办法可以解决。

二、对于这节课,如果能用多媒体投影仪会更直观、形象,但现在我校的投影仪出现了故障,不得已我只能如此,这是我的遗憾。

篇7:三视图

定义:

三视图是观测者从三个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空间几何体而画出的图形,

将人的视线规定为平行投影线,然后正对着物体看过去,将所见物体的轮廓用正投影法绘制出来该图形称为视图。一个物体有六个视图:从物体的前面向后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主视图(正视图)——能反映物体的前面形状,从物体的上面向下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俯视图——能反映物体的上面形状,从物体的左面向右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左视图(侧视图)——能反映物体的左面形状,还有其它三个视图不是很常用。三视图就是主视图(正视图)、俯视图、左视图(侧视图)的总称。

投影规则:

主俯长对正、主左高平齐、俯左宽相等

即:

主视图和俯视图的长要相等;

主视图和左视图的高要相等;

左视图和俯视图的宽要相等。

在许多情况下,只用一个投影不加任何注解,是不能完整清晰地表达和确定形体的形状和结构的。如图所示,三个形体在同一个方向的投影完全相同,但三个形体的空间结构却不相同。可见只用一个方向的投影来表达形体形状是不行的。一般必须将形体向几个方向投影,才能完整清晰地表达出形体的形状和结构。

一个视图只能反映物体的一个方位的形状,不能完整反映物体的结构形状。三视图是从三个不同方向对同一个物体进行投射的结果,另外还有如剖面图、半剖面图等做为辅助,基本能完整的表达物体的结构。

三投影面体系:

投影体系

我们设立三个互相垂直的平面,叫做三投影面。这三个平面将空间分为八个部分,每一部分叫做一个分角,分别称为 Ⅰ 分角、Ⅱ 分角…… Ⅷ 分角,如图所示。我们把这个体系叫三投影面体系 ,世界上有些国家规定将形体放在第一分角内进行投影。也有一些国家规定将形体放在第三分角内进行投影 , 我国国家标准《机械制图》 (GB4458.1–84) 规定“采用第一角投影法”,

如图是第一分角的三投影面体系。我们对体系采用以下的名称和标记:正对着我们的正立投影面称为正面,用 V 标记 ( 也称 V 面 ) ;水平位置的投影面称为水平面,用 H 标记 ( 也称 H 面 ) ;右边的侧立投影面称为侧面,用 W 标记 ( 也称 W 面 ) 。投影面与投影面的交线称为投影轴,分别以 OX 、OY 、OZ 标记。三根投影轴的交点 O 叫原点。

三视图的形成:

如图所示,首先将形体放置在我们前面建立的 V 、H 、W 三投影面体系中,然后分别 三投影面向三个投影面作正投影。

形体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摆放位置应注意以下两点:

1) 应使形体的多数表面 ( 或主要表面 )平行或垂直于投影面 ( 即形体正放 )

2) 形体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位置一经选定,在投影过程中是不能移动或变更,直到所有投影都进行完毕。

这样规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绘图读图方便和研究问题的方便。

在三个投影面上作出形体的投影后,为了作图和表示的方便,将空间三个投影面展开摊平在一个平面上。其规定展开方法是,如下图所示:

V 面保持不动,将 H 面和 W 面按图中箭头所指 , 方向分别绕 OX 和 OZ轴旋转,使 H 面和 W 面均与 V 面处于同一平面内,即得如图所示的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从上述三面投影图的形成过程可知,各面投影图的形状和大小均与投影面的大小无关。

三视图形成

外,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形体上、下、前、后、左、右平行移动,该形体的三面投影图仅在投影面上的位置有所变化,而其形状和大小是不会发生变化的,即三面投影图的形状和大小与形体和投影面的距离也即与投影轴的距离无关。因此,在画三面投影图时,一般不画出投影面的大小 ( 即不画出投影面的边框线 ) ,也不画出投影轴。

如图所示,工程上,习惯将投影图称为视图,国家标准规定: V 面投影图称为主视图; H 面投影图称为俯视图; W 面投影图称为左视图。

篇8:九年级数学课投影和三视图的教学反思

关于九年级数学课投影和三视图的教学反思

这一周主要学习的是投影和三视图。其中,三视图是全章的一个重点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投影和三视图的概念,较熟练地掌握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的画法,能够由这些三视图的画法想出相应几何体的形状,培养空间想象力是本章的.重点。

针对上述内容,采用了一些常见的物体(如学生的词典、课本、三角尺、粉笔盒等)这些实物的投影来说明有关概念,和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一些实物模型来配合教学,这样比较贴近生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习气氛也较浓厚。但是对于一些由三视图想象具体几何体时有些学生有些困难,总之效果还好。以后应充分设计一些让数学贴近生活的一些场景和习题,让学生学习起来不至于感觉数学那么枯燥。

篇9:九年级数学下册《投影和三视图》教学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投影和三视图》教学反思

我执教了《投影与视图》,现将自己在这章中的得与失总结一下。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是给教师和学生提供的一个信息平台,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结合着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数学理念。

二、注重“实践出真知”的基本理念

教学中,关注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课堂上通过学生的实践、观察、归纳与思考交织在一起进行,这有效地促进了知识的学习,便于评价学生所体现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

三、体现“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

“数学知识生活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材料来源要尽可能地采用生活中的资料;二是主要知识点的`引出尽可能来源于学生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熟悉的事物或实际活动;三是要在实际中鼓励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都渗透了数学是“生活化”和“应用意识”。

四、不足和改进的地方

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遗憾。一是课堂上留给学生的时间太少,没有让每个同学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课上讨论中一些生成性的问题没有充分展开,二是备课不细致,有待提高。继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是我以后努力的方向。

篇10:《三视图》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本课内容: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的学习内容包括“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综合与实践”,本节课就“图形与几何”进行讲解。根据大纲要求,有关本节课内容需要会画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能判断简单物体的视图,并会根据视图描述简单的几何体。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理解三视图,并掌握三视图的画法。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

2、在教材中的位置:

《三视图》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第二节的教学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高中进一步学习空间几何打下基础。

二、说学生

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包括:平行投影、正投影、中心投影以及空间几何体结构特征。

2、本班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高,好奇心强,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薄弱,在课堂教学中应重点突破。

三、说目标

1、通过探究与学习,理解视图、三视图的概念,掌握三视图画法,能够进行三视图与几何图之间的转化。

2、感受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培养学生全面观察的能力。通过对三视图的分析,(采用实物模型)以小组探究的方法掌握三视图的基本画法,促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外显,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通过三种视图才能确定一物体,启发学生认识问题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四、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

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注重引导与启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讨论法和体验学习教学法,通过师生互动、生生合作,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过程中,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掌握学习重点。由于本节课知识相对较抽象,而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薄弱,所以在教授过程中采用直观的演示法来突破知识抽象性这一难点。对于较简单的理论概念,教师为保证课堂教学效率,采用讲授法。

2、学法: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为了尽力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成为课堂的“主角”,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在学画三视图时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学习。

五、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知:

以古诗《题西林壁》导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设计意图】切入主题,激发学习兴趣,另外也能展现学科间并不是孤立的,有其互益性,数学也可以充满文学是色彩。

2、讲解“视图”的概念

结合上次课所学的“正投影”的概念延伸到“视图”的概念。

【设计意图】新知与旧知结合,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便于学生理解。

3、用图片展示三视图在生活中和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发现通过三个方向的视图,就可以确定一物体,引出对三视图的研究。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三视图的组成

4、通过直观的动画演示,说明三视图的形成过程,与此同时讲解“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的概念;将三种视图之间的位置关系(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及大小关系的推演过程展示出来。

【设计意图】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薄弱,用直观的动画演示来完成这一教学内容,便于学生理解知识。

5、本节课重点内容为掌握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画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完成重点内容的学习。将学生分为十组,每组4―5人,将“四棱柱”“三棱柱”“圆柱”“圆锥”、“球体”的实物模型分发给各组,其中每两个组所发模型相同,向学生说明任务要求。

活动任务:小组成员讨论,探索如何将立体图的三视图画出来。五分钟之后,从所画立体图相同的两个小组选出一组将小组成员讨论出的三视图画到黑板上,另一组在此过程中仔细观察,并对其进行评价。

根据学生所画三视图情况,引导学生总结画三视图的步骤(正投影、找位置、定尺寸)及应注意的问题。

老师重点说明画三视图时的细节问题,如看不见的边用虚线表示、尺寸的确定与实物一一对应(严谨性),总结寻找画几何体三视图的规律(柱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都为矩形、圆柱和圆锥的俯视图都为圆形,但圆锥俯视图中间有一黑点、球的三视图都为圆形)。

【设计意图】画三视图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小组合作探究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6、在PPT中由逆推法逐一呈现主视图、主视图+左视图和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让学生说出相对应的几何体,训练学生由视图到立体图的转换能力,进一步说明确定一个立体图形需要三种视图来描述。

【设计意图】几何体与三视图之间的转化是本节课的难点,用逆推法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掌握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的方法,易于学生接受

7、课堂小结

视图的概念

三视图的概念

三视图的位置关系及大小关系

画三视图的步骤

【设计意图】梳理归纳本节课知识点,让学生对知识形成系统的认识,加深记忆。

8、情感价值观教育

猜猜他们是什么关系?

看问题不能只看单方面,同学之间相处也是一样的,要从很多方面看待同学,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这样你看到每个人都有很多优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多角度、全面看待问题的思维模式。

六、说评价

1、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及反馈情况,以及学生小组讨论后所画三视图的情况,判断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

2、小组合作探究环节,加入了小组之间互评的评价方式。

本节课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重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知识的获取过程,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篇11:《三视图》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本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是立体图形,而要研究它,往往把它转化成平面图形来研究。图形的三视图是立体图形转化成平面图形的一种形式,而下一节的“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是由立体图形转化成平面图形的另一种形式。而整个初中数学教材的编排顺序也是按立体图形—平面图形——多边形——四边形——三角形的编排顺序。因此,本节内容将是由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一个纽带,学好它至关重要。

2、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由学生日常生活引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视图——利用图纸制作工件。让学生经历探索三视图画法的过程,让学生深切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能画出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渗透数学转化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对“三视图”的学习应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4、教学重点:

画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

5、教学难点:

三视图与美术作图的区别。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身边有趣的事物充满好奇,对一些有规律性的问题充满探求的欲望,他们非常乐意动手操作,有很强的好胜心和表现欲,有一定的归纳能力。但是他们开始接触几何知识,空间想象力太弱,缺乏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经验。

三、教学方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精神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已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根据以上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将采取以下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1、情景教学法:通过各种情景的设置,让学生溶入到生活中去。通过在生活情景中体验、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深切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2、直观教具演示教学法

通过直观教具的演示,以及学生利用学具亲自操作,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满足学生的探求欲望。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针对学生缺乏空间想象力的弱点化难为易。让学生能轻易理解三视图的作法,区分三视图与美术作图。

在学法指导上,我让学生初步体验“结合情景,自主参与,合作交流”的探索式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实践,在实践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四、教学程序

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我将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情景导入

通过多角度观察小车的形状。工人修建房屋前观看的图纸引出三视图。让学生溶入到情景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合作探究

这部分内部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让学生掌握三视图的概念以及作三视图的方法。首先我通过多媒体演示从正面、上面、左面三个方向观察飞机的形状并展开小组讨论归纳得出三视图的概念。通过对水管三叉接头三通的三视图的描绘及直观教具演示和多媒体动画演示教会学生作三视图的方法。体验三视图与美术作图的区别。突破本课难点。

(三)、例题讲解

我主要讲解正方体及三棱柱和圆锥体的三视图的画法。归纳出画三视图要注意的问题即要将所观察到的棱和顶点画出。

(四)、巩固练习

主要练习球体、四棱柱、圆柱体及变式练习。让学生进一步体验画三视图要注意的问题。然后让学生描绘由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三视图。让学观察自已手中的学具探讨、交流然后通过多媒体演示,降低学生对复杂图三视图描绘的难度,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三视图的画法。

(五)、生活运用。

课上到这里,学生对三视图的'作法基本掌握,那么学好三视图有什么用呢?这时正是让学生回归生活,应用数学的最佳时机。这时我让学生也来当一回工程师,给学生一个描绘由正方体、圆柱体组合而成的零件的三视图的机会。并让学生体验到学习三视图的用途,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进一步加深对三视图作法的印象。

(六)、课堂小结:课后的总结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形成完整认识。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1、视图是将立体图形转化成平面图形的一种方法。

2、同一物体,不同的放置方式,不同的观察方向。其视图有可能是不一样的。

3、在画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时,一定要将所观察到的棱和顶点画出来。

五、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简明扼要,能体现知识的脉络、要点及要注意的问题。并能规范学生的解题格式。

六、课后反思

通过以上教学活动的设置,学生基本上能掌握三视图的画法,能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但学生的空间感不是一两天就能培养起来的,还有待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加强训练。

篇12:三视图说课稿

实用三视图说课稿

教学时间:1课时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教材分析:

一般而言,我们从某个单一的视角所观察到的物体形体信息是不完整、不全面的,所以,只有从前后、左右、上下各个角度全面的观察,才能获得完整的物体形象。从这三个角度观察而得的物体的平面图就是我们所说的三视图。

三视图在现代社会中应用极广,造型设计、加(施)工、产品使用、电脑辅助设计等领域都要用到三视图及其原理。本课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了解三视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个体的实践练习中提高其空间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形成健全的空间观念。三视图和立体图的相互转换难度适中,也很有趣,易于为学生接受。

学生分析:

初中学生求知欲强,涉猎广泛,设置三视图与立体图的转换练习既具有新鲜感,又富于思维的挑战性,是合他们胃口的。本课除了要向学生明确正确的三视图原理和绘图方法外,还应适当强调三视图的表达效果(这是其设计应用的属性决定的),但不必过分强调制作的专业性。

教学目标:

1、在直观教学中了解三视图的基本含义和画法。

2、通过欣赏认识三视图的社会应用。

3、通过多种练习,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设计绘图能力,形成学以致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三视图与立体图的相互转换练习。

教学难点:三视图的绘制方法。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视频演示台、图片资料、立体模型、三角尺、圆规等。

学具准备:铅笔、橡皮、直尺、三角板、圆规等。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欣赏理解 讲解画法 实践练习讲评观摩。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构思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今天玩一个猜谜游戏,好吗?”

[出示图片1]

“根据你的经验,图1是表现的什么事物呢?”

基于现有图形猜测:

回答(略)

通过设置悬念,引起学生关注和思索,同时为三视图的概念导出创设情境。

“看来,大家的意见很不相同,是老师提供的信息太少了;我们再添加一个信息呢……”

[出示图片2]

两图结合,有的答案被否决了,但也有新的答案出现,答案还是五花八门:

回答(略)

“还有分歧,信息还是不充分。我们再提示一个信息……”

[出示图片3]

大家同时说出了谜底

“台灯!”

归纳结论:

生活中,如果我们仅仅观察事物的一个侧面,并不能准确的了解它;

只有从前后、左右、上下等三个角度综合的观察,才能全面的掌握物体的造型信息,从而避免“盲人摸象”式的'笑话发生;

平面图要比立体图的形式简单,易于掌握,有很高的实用性。

学生们跟着思考,理解,

频频点头,表示认同。

出示课题

“用三幅从相互垂直的三个角度观察所得的平面图来反映物体全部造型信息的方法,就是我们所说的三视图。”[板书]

看P18第一段,作笔记。

图片欣赏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三视图作品。”

[出示图片“4组”]

学生欣赏,评论,畅谈感受

通过直观教学,从感性层面了解三视图的应用领域,把教学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思想,为下一步绘制三视图作准备。

“大家看,三视图的都有哪些社会应用啊?”

[总结,板书:沟通设计、生产、使用诸环节。]

学生发言,总结归纳。

“产品设计”

“生产和施工”

“宣传、推介”

“使用产品”

“维修、保养”

三视图的

形成

和绘制方法

“那么,三视图是怎样形成的呢?”

[出示课件]

学生观看,了解,笔记。

以直观的动画演示三视图的形成过程,软化了难点。

[讲解:]“为了三视图使用的方便,我们规定了一些它的绘制规则……”

[板书:

位置固定:

尺寸相应:

(长对齐,高平齐,宽相等)

虚(不可见部分)实(可见部分)并用。]

掌握绘图技巧

强调绘制要领,为下一步的三视图绘制练习做技术铺垫。

三视图练习

辨识

三视图

[出示P18图-塑料壶]

分辨右边的平面图是哪只壶的

仔细观察,阐述观点,说明理由

训练学生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三视图-立体

[课件出示图片“5组”、“6组”、“7组”,引导练习,巡回辅导]

根据提示信息,完成练习,巩固知识,掌握技能;自评、互评。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强化所学知识,形成美术技能。

立体图-三视

补齐

三视图

作品

观摩与讲评

师生互动,品评得失。

体验成功的乐趣,交流学习心得,激发学生持久兴趣。

小结和拓展

总结课堂教学,布置课外作业。

“大家翻到课本的封面,这上面有一只陶器,它造型奇特,简约古朴,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下试着画一下它的三视图。”

利用既有兴趣,延伸教学效果,探索深层次的美术技巧。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学生们在数学课上接触过三视图,个别人参与积极性不高。

2、绘制三视图时,部分学生遗漏细节,比例不调,或画成了立体图。

篇13:三视图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本课内容: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的学习内容包括“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综合与实践”,本节课就“图形与几何”进行讲解。根据大纲要求,有关本节课内容需要会画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能判断简单物体的视图,并会根据视图描述简单的几何体。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理解三视图,并掌握三视图的画法。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

2、在教材中的位置:

《三视图》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第二节的教学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高中进一步学习空间几何打下基础。

二、说学生

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包括:平行投影、正投影、中心投影以及空间几何体结构特征。

2、本班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高,好奇心强,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薄弱,在课堂教学中应重点突破。

三、说目标

1、通过探究与学习,理解视图、三视图的概念,掌握三视图画法,能够进行三视图与几何图之间的转化。

2、感受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培养学生全面观察的能力。通过对三视图的分析,(采用实物模型)以小组探究的方法掌握三视图的基本画法,促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外显,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通过三种视图才能确定一物体,启发学生认识问题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四、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

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注重引导与启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讨论法和体验学习教学法,通过师生互动、生生合作,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过程中,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掌握学习重点。由于本节课知识相对较抽象,而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薄弱,所以在教授过程中采用直观的演示法来突破知识抽象性这一难点。对于较简单的理论概念,教师为保证课堂教学效率,采用讲授法。

2、学法: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为了尽力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成为课堂的“主角”,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在学画三视图时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学习。

五、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知:

以古诗《题西林壁》导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设计意图】切入主题,激发学习兴趣,另外也能展现学科间并不是孤立的,有其互益性,数学也可以充满文学是色彩。

2、讲解“视图”的概念

结合上次课所学的“正投影”的概念延伸到“视图”的概念。

【设计意图】新知与旧知结合,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便于学生理解。

3、用图片展示三视图在生活中和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发现通过三个方向的视图,就可以确定一物体,引出对三视图的研究。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三视图的组成

4、通过直观的动画演示,说明三视图的形成过程,与此同时讲解“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的概念;将三种视图之间的位置关系(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及大小关系的推演过程展示出来。

【设计意图】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薄弱,用直观的动画演示来完成这一教学内容,便于学生理解知识

5、本节课重点内容为掌握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画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完成重点内容的学习。将学生分为十组,每组4—5人,将“四棱柱”“三棱柱”“圆柱”“圆锥”、“球体”的实物模型分发给各组,其中每两个组所发模型相同,向学生说明任务要求。

活动任务:小组成员讨论,探索如何将立体图的三视图画出来。五分钟之后,从所画立体图相同的两个小组选出一组将小组成员讨论出的三视图画到黑板上,另一组在此过程中仔细观察,并对其进行评价。

根据学生所画三视图情况,引导学生总结画三视图的步骤(正投影、找位置、定尺寸)及应注意的问题。

老师重点说明画三视图时的细节问题,如看不见的边用虚线表示、尺寸的确定与实物一一对应(严谨性),总结寻找画几何体三视图的规律(柱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都为矩形、圆柱和圆锥的俯视图都为圆形,但圆锥俯视图中间有一黑点、球的三视图都为圆形)。

【设计意图】画三视图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小组合作探究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6、在PPT中由逆推法逐一呈现主视图、主视图+左视图和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让学生说出相对应的几何体,训练学生由视图到立体图的转换能力,进一步说明确定一个立体图形需要三种视图来描述。

【设计意图】几何体与三视图之间的转化是本节课的难点,用逆推法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掌握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的方法,易于学生接受。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通用技术课是一门包罗万象、综合性强的学科。他涉及物理、化学、生物、数学、美术等诸多学科的知识。现行省编高中劳技城市版的《识图与制图》便与数学、物理及美术有诸多联系。《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一节便是《识图与制图》的第一章、第四节的教学内容。这一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掌握了制图的一些基本规定及绘图工具与用品的使用和正投影与视图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为了将物体大小完全表达清楚,本节安排了三视图的内容。三视图与前面所学的正投影法有紧密的联系,其形成的理论基础实质是正投影法。三视图是机械制图的重点内容,是表达一个立体物(机体)形状大小的基本方法,后面将要学的剖视图、零件图等内容都是三视图做基础的,故本节教学在第一章及整个机械制图学习中都具有极重要的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

1、思想品德目标:

严格按制图标准画图,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风,增强学生间相互帮助、协调工作的能力。端正实践操作态度。

2、身心健康目标:

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操作习惯,注意眼、手、脑的协调操作,增强安全意识。

3、审美情趣目标:

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创造美,注意操作环境美,追求模型制作美。

4、基础知识目标:

让学生掌握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能运用三视图知识结合立体图看懂物体(机体)的三视图。

5、操作技能目标:

能根据三视图及立体图,灵活运用切、挖、锯等方式制作立体模型。

三、说教学设计

1、教学重点:

本节教学的重点应放在三视图的形成及位置关系,投影关系和与物体对应的方位关系。

2、教学难点:

如何结合立体图看懂三视图。

3、教育结合点:

通过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通过模型的制作,培养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通过两人合作做模型,增强学生相互协作的能力,并培养认真细致、精益求精的良好学风。

4、教法选用:

根据本节课内容,结合学生实际,采用讲授法讲解基本知识。运用多媒体动画演示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揭示其形成本质。运用练习法巩固所教理论知识,运用实践操作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加深对三视图的理解,从而突破教学难点,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解决问题。

5、学法指导:

A、仔细观察: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动画演示及教师的实物演示,体会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B、积极思考:随教师讲解及演示、思考三视图形成及投影规律,体会其实质。

C、认真归纳,大胆实践:积极配合教师活动,认真归纳大胆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体会理论。

四、说教学思路

1、学情分析:

根据教材安排和教学进程,在此次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制图的基本规定,掌握了绘图工具及用品的正确使用,学习了正投影法及视图,了解正投影法的基本特征和视图的概念与特点,而对如何科学而概括地表达物体(机体)的准确形状与大小,还有待本次的学习。前面视图及正投影法对本课的学习有极大的铺垫作用,非常利于学生对三视图的理解。

2、教学安排:

A、本节教学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讲解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并进行看立体图、补画三视图的作图练习。第二课时,则根据立体图与三视图,让学生动手制作立体模型,进一步强化三视图的相关知识。

B、学生实践操作采用两人一组,自行合理分工,共同创制模型,让集体智慧得以发挥,协作精神得以体现,进一步提高创制效果。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三视图》是新人教版九年级第二十九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习空间几何体结构特征和投影之后的情况下教学的。三视图是空间几何体的一种表示形式,是立体几何的基础之一。学好三视图有利于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几何直观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兴趣,为高中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我将从投影的角度加深对三视图概念的理解和会画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作为本节课的重点。

2、教材的内容和结构

本课时教学内容先是从不同角度观察飞机和字典来引出试图的概念,进而分析三视图的形成原理、位置和大小关系,让学生充分认识三视图,然后以画简单的几何体模型的三视图为例详细阐述三视图的画法和要掌握的要领。

3、教学目标设计

二、知识与技能:

1、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了解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和三视图的概念。

2、了解各个视图之间的尺寸关系;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3、会画直棱柱等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三、过程与方法:

感受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培养学生全面观察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体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

2、在应用数学解决生活之中问题的过程中,品尝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热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从投影的角度加深对三视图概念的理解。

2、会画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教学难点:

1、对三视图概念理解的升华。

2、正确画出三棱柱等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五、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以及正投影,本课时主要是在正投影的基础上来研究三视图。九年级的学生观察、操作、猜想能力较强,但是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还很薄弱,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严密性、灵活性比较欠缺。因此本节课的难点是对三视图概念理解的升华,正确画出规则的几何体的三视图。而要实现难点的突破,关键要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引导启发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让学生在活动丰富、思维积极的状态中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并对合作过程进行引导,使学生朝着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

六、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仪、课件、几何模型(长方体、三棱柱,圆柱等)

学生准备:课本、直尺、圆规、练习本

七、课堂结构设计

根据《课程标准》中“自主—合作—探索”的教学要求,针对本节课知识抽象、思维较大的特点。我采用的教法是直观教学法、引导发现法、讨论交流法。

八、教学媒体设计

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根据教学需要先由两幅图片引入课题,激发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对长方体进行正投影得到三视图,直观形象展示得到主、左、俯视图的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形象的感悟三视图的特征。为突破难点,采用多媒体演示正方体的三视图得到的过程,让学生顺利地理解三视图的画法,从而达到教学媒体与教学目标,内容的统一。

篇14: 三视图的形成教学总结

机械制图是职业中学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甚至将来的发展。它是机械专业中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动手性基础课,它主要培养学生看图、画图、空间想象力和应用能力。机械制图最关键的是三视图,教好学生绘制三视图是至关重要的,其是三视图的形成是一个最关键的点,它是后续学习的根本保证。

总结精品课程开展的教学经验,备课小组认为,制定一份合理的.教案,上课时采用“三环节”、“四注重”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现将本次课程的教学反思总结如下:

一、总体设计是关键

本精品课程,共设了4节课,其中2节讲授,设5个知识点;2节精选练习题,要求学生先学后教,通过典型例子来讲。由于制图是实践为主的课,要减少教师讲定义的时间,从实践入手,帮每节课都有实践五环节,都有直观的实物、PPT课件辅助教学。

二、一个好教案,是成功课堂的第一步

教案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依据,而备好合理性的教案却是实现创造性教学的必要条件。备课时,我们先将整体内容分解成一系列的步骤和问题,共设了5个知识点,每节课的导入都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我们一个一个地检查回答每个问题,直至最后没发现遗漏,得到圆满的结果。

三、课堂教学设计成“三环节”的教学方法,

教师的任务不只是教,还要教学生学会运用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最佳知识结构。我们提出的“三环节”就是将三视图的每个教学课时〈40分钟〉分成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为直观演示,引入新课。大概时间是利用上课开始的5分钟。只有充分选择与新课有关的模型、示教板直接演示,让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情况下获得初步印象,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样学生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再经教师适当地加以引导、启发,才能马上引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主动求学。我们为此,制作了精美的PPT新课,设置了加林山矿泉水瓶,硬纸板模型或道具。这样引入,具体,深刻,起着先锋和桥梁的作用,为下面重点讲授打下基础。

第二环节为重点讲授。我们只讲20分中,并且是穿插在40分内进行的。我们在讲授中不平均用力,而是深入浅出,循序渐进,有详有略,对学生易懂的可略讲,讲清关键点,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位置关系是整个《机械制图》课的“引发点”。这节要讲清、讲透、讲活,为今后学习和应用铺平道路。我们这2节课的重点就放在各视图的位置关系上来讲,围绕这一难点问题设置练习、提问、讨论等。

热门教案

学诗词

学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