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优秀9篇)(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为您精心收集了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优秀9篇),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鱼游到纸上》教学反思 篇一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第八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一位聋哑青年是如何观鱼画鱼的,赞美了他做事一丝不苟、全神贯注、持之以恒的精神。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就是学习人物的精神品质,感悟作者是如何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和神态的。在阅读了课程标准和单元导读后我确立了4个教学目标。一是结合上下文体会“一丝不苟、忘我、融为一体”三个词语的意思;二是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之间的关系;三是学习作者是如何描写人物的神态和动作的;四是培养学生做事专注、持之以恒的品质。我认为这四个目标的是符合单元的训练目标的,也是符合这篇文章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目标的定位做到了准确。

教学流程的设计科学清晰,第一步:理解鱼游到了青年的纸上。第二步:理解鱼游到了青年的心中。第三步:感悟鱼游到了我们的心中。整个教学过程隐含着内容和情感的主线,内容主线是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游到纸上,由此而展开学习小女孩的那句话——“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以及描写青年画鱼的动作和神态的段落。情感的主线随着内容的主线而行走,一边品读语言文字一边体会聋哑青年那种一丝不苟、全神贯注、坚持不懈的精神,学生的敬佩和赞叹之情一步步加深。两条主线既齐头并进又相互交融。围绕着这两条主线,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品词析句积累语言,抓住课文中语言的生发点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游”和“画”的对比朗读;想象鱼的动态的词语进行扩展读;将文字还原成真实的画面来读;通过音乐感受文字来读。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渗透,即抓住关键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发展。问题的设计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给了学生充分展示的空间。

但是,这节课也存在着一些遗憾。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我应当引导学生总结“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之间的关系。虽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时候学生对这层关系已经有所感悟,但还不是很明朗,如果用上“因为……所以……”这组关联词,学生的思维将更加的清晰。这节课的整体感觉比较“紧”,作为教师,我自己的情绪都没有调动起来,更没有调动起学生的情绪。在情感态度目标的达成上不是那么的自然,这里还需要好好去设计。

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该怎么设计,我事先制定了两套方案,第一套是以“这名聋哑青年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中心辐射到全篇,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和教师的引导去实现教学目标。第二套方案是从文章的最后一句“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入手品“游”字,巧设疑问激发学生的兴趣,探究鱼怎样游到心里的,然后又怎样游到纸上的。后来我确定的教学设计有很多地方都借鉴了名师王崧舟的教学设计,但并不是简单地搬过来,在充分理解了他的教学理念和设计意图之后进行了再创造,如:王崧舟老师抓“静”字,引导学生“静心悟禅”,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文化的层次。通过我对学生学情的了解,我认为学生不可能达到这样的高度,因而在教学中是降低了难度的,去寻找学生情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去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渗透进行情感的熏陶。还有对描写人物的动作这一段的品读,对人物“坚持不懈”精神的感悟,教学版块之间的衔接等等。我想只要是对学生有益的、对老师的个人发展有益的,仿效名师未尝不可。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 篇二

一、紧扣课题,质疑激趣

上课开始,我就设计问题:同学们,当你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学习的兴趣被激发了,随即引出“鱼怎么会游到纸上?是真的游到了纸上吗?是谁让他游到了纸上?”让学生带着疑问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并进行探究。

二、抓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品质。

教学中,抓住句子“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中的“游”字可以感受年轻人鱼画得很逼真;从“哟”字可以感受到小女孩的惊奇、惊喜。从“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从“老是、呆呆地、静静地”这几个词体会年轻人的专注。并从“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引导学生理解“一丝不苟、工笔细描”,体会年轻人画鱼时的神态、动作。并通过各种形式地朗读,让学生从语段中体会青年的专注。这样通过一边品读语言文字一边体会聋哑青年那种全神贯注、坚持不懈、忘我的精神,学生的敬佩和赞叹之情一步步加深。

三、回扣课题,突破难点

在学生感受到青年是一个一丝不苟、勤奋好学、做事专注(忘我)的人之后,再次回扣“鱼游到了纸上”重点段,来解决“鱼游到了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的关系:因为青年“每个星期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所以,金鱼的特点和样子已经记在他的心里,也就是“金鱼游到了心里”;因为心中有了金鱼的形象,所以能把金鱼画得栩栩如生,就像“游到了纸上”。“鱼游到了心里”是原因,“鱼游到了纸上”是结果。这样学生就理解了“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并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

这节课,师生间的配合比较默契,但整个课堂气氛感觉有点闷,没能达到更好的活而和谐的境界。

鱼游到了纸上 教学反思 篇三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

侯俊雅

《鱼游到了纸上》是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课文以聋哑青年“特别”的举止为主要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深。

一、复习,导入新课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26《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找到了有关“游”的七个句子,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二、抓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品质。

教学中,抓住句子“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中的“游”字可以感受年轻人鱼画得很逼真;从“哟”字可以感受到小女孩的惊奇、惊喜。从“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从“老是、呆呆地、静静地”这几个词体会年轻人的专注。并从“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引导学生理解“一丝不苟、工笔细描”,体会年轻人画鱼时的神态、动作。并通过各种形式地朗读,让学生从语段中体会青年的专注。这样通过一边品读语言文字一边体会聋哑青年那种全神贯注、坚持不懈、忘我的精神,学生的敬佩和赞叹之情一步步加深。

三、回扣课题,突破难点

在学生感受到青年是一个一丝不苟、勤奋好学、做事专注(忘我)的人之后,再次回扣“鱼游到了纸上”重点段,来解决“鱼游到了心里”和 “鱼游到了纸上”的关系:因为青年“每个星期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所以,金鱼的特点和样子已经记在他的心里,也就是“金鱼游到了心里”;因为心中有了金鱼的形象,所以能把金鱼画得栩栩如生,就像“游到了纸上”。“鱼游到了心里”是原因,“鱼游到了纸上”是结果。这样学生就理解了“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并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

四、教学过程的不足之处

第一、这堂课中抓住了“游”字作为线索,并从“游”字展开内容,体现主题。(本来教案的设计是这样,但是由于准备的时候没有多加揣摩,再加上课堂发挥不佳,致使后半节课的教学内容有点偏离教学主题,致使显得有点散乱。)

第二、上课中对于学生的评价语在经过预设后能够比较完整的表现出来,比之前也娴熟的多了。但是个别评价语还不够精彩,我想这跟平时我积累的不够多是有很大的关系的。

第三、在这堂课中很多环节出现学生冷场,这是由于我提出的问题缺乏一定的鼓动性、启发性。很多问题由于预先设计时还不够多加揣摩,致使造成问题不清晰,学生无从回答。

第四、这堂课中朗读还不够多,还不能做到从读中让学生感悟,做到水到渠成地体会到主题。(比如文中“青年静静地观鱼”这一场景,我在上课时抓住了“静静”一词,让学生通过换词的方法帮助理解,但是在教学环节中仅仅是做到了“换词感悟”,在学生感悟后未能带领学生回到原句,细细品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个道理我懂,只是在语文教学中我还不能真正做到放手让学生去读、去品味,这在我平时教学中做的也还是不够的。

“吃一堑,长一智”,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教训,尽管是“摸爬带滚”地在前进,但是我相信自己走路的脚步会越来越坚定,越来越自信!

水到渠成,练习背诵: 篇四

1、小结,再齐读课文。

2、青年把金鱼游到纸上,你们能不能把把这段文字游到心上,练习背诵。

听后小记:

阳春三月,在浙江工大的礼堂里,举行的是第三届中国儿童阅读论坛既“亲近母语”国际教育研讨会。一进入会场,浓浓的书味扑鼻而来。在这里,我有幸聆听了窦桂梅、周益民、蒋军晶等名师的精彩教学,这使我的杭州之行收获多多。

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的《鱼游到了纸上》尤其让我为之拍案叫绝,课堂里老师语言流畅,积极引导,步步深入,整堂课的环节丝丝相扣,的确精彩。这才知道,鱼能够游到纸上是因为已经游到了心里,那是“功夫”在台下,那是“心”到自然成。这堂课以下几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 篇五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一丝不苟、融为一体、赏心悦目、工笔细描”等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品读第4和第7自然段。

3、体会聋哑青年画技的高超,感受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在有感情地朗读中理解、感悟描写青年画鱼、看鱼的句子,感受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空白处,落实写话训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创设情境:

板书课题,读题。

2、存疑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想想提出的疑问,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从文中找出和题目意思相同的句子。

2、检查反馈,教师导学:

⑴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⑵ 找出和题目意思相同的句子,指导朗读。

三、紧扣课题,体会“画技高超”

1、出示:

“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朗读,从一个“哟”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2、引读:

“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⑴ 这句话主要写了什么?

⑵ 这段话里你有不懂的地方吗?

⑶ 再次朗读句子,说说你读懂到了什么?

3、引导写话。

4、指名交流。

5、小结过渡。

四、品读“特别”,感受勤奋专注

1、自由读读第3~4自然段,体会“特别”。

2、品读: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⑴ 这句话主要写了什么?

⑵ 从这句话里,你感觉青年有什么特别之处?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⑶ 其他人来到这美丽的玉泉是怎样看鱼的呢?

⑷ 你觉得青年真的是呆呆地、静静地,而且是不说一句话吗?再读。

3、出示:

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理解“忘我”。

五、小结设疑

1、小结。

2、设疑。

3、书写生字。(机动)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 篇六

本课我在练习设计上比较有特色。

1.第一题,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时,紧紧抓住“聋哑青年”爱鱼的特点进行深入理解。首先理解“忘我的境界”的意思,在到课文中找根据,具体感受“忘我的境界”。在找根据的过程中,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从能力培养的角度讲,该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与表达的能力。 2.第二题在第一题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更深入地理解,使聋哑青年的形象更加突出。首先应让学生分别理解“鱼游到了纸上”、“鱼游到了心里”的意思,然后紧扣一个“先”字,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弄清“鱼游到了纸上”、“鱼游到了心里”之间的关系。在理解的过程中,凸现聋哑青年勤于观察、刻苦练习到了忘我境界的形象,使学生理解分析能力得到锻炼。 3.第三题,重在语言的积累。在朗读与抄写中,体会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 [自主性练习] 一、读句子,回答问题。 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1.“忘我的境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青年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先认真读课文,找出相关的部分。把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说说,再简要地写下来。 二、读课文,自由分组研讨以下问题后选出发言人全班交流。 1.“金鱼游到纸上来啦”是谁说的?为什么这样说? 2.“鱼先游到我的心里”是谁说的?是什么意思? 3.鱼“游到心里”与“游到纸上”有什么关系? 三、聋哑青年的外貌是怎样的?他看鱼、画鱼时的神情、动作又是怎样的?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再体会聋哑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并选择其中的两三句抄写下来。 引导学生围绕课后第二题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首先看是否正确地理解了两句话的意思,再考察对两句话之间的关系是否理解,是否能对“先”字的含义作出正确的解释。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 篇七

《鱼游到了纸上》主要讲一位聋哑青年是如何观鱼画鱼的,赞美了他做事一丝不苟、全神贯注、持之以恒的精神。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就是学习人物的精神品质,感悟作者是如何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和神态的。在阅读了课程标准和单元导读后我确立了4个教学目标。一是结合上下文体会“一丝不苟、忘我、融为一体”三个词语的意思;二是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之间的关系;三是学习作者是如何描写人物的神态和动作的;四是培养学生做事专注、持之以恒的品质。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游”和“画”的对比朗读;想象鱼的动态的词语进行扩展读;将文字还原成真实的画面来读;通过音乐感受文字来读。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渗透,即抓住关键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读书,整体感知,互相交流。

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并且通过再读书自己解决问题。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再通过相互合作学习,尝试解答。课堂上也应有生生互学的场面。组内解决不了的共性问题由小组代表写在卡片上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共同梳理排序。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多给学生活动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克服课堂上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的现象。

一节课下来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对学生评价的语言欠缺,读中感悟落实不到位。同时也认识到,课堂教学中,教学机智十分重要。我们一直说:备课,最重要的是备学生。但是,我觉得,教师的备课,除了要备教材、备学生,还要备自己。因为,教师是教学内容的设计者,必须准确地把握教材,了解学生学习的特点,才能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设计精彩的课堂语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老师牵着走。同时,教师还要有收放自如的应变能力:当课堂中出现问题时,要及时解决,让课堂教学始终围绕一条主线,把教学目标贯穿在各个教学环节之中。

语文,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每一次的遗憾和失败,虽然让我心情沉重,但也让我在语文的教学之路中不断地看清自己的不足,带来思考。

水到渠成,练习背诵: 篇八

1、小结,再齐读课文。

2、青年把金鱼游到纸上,你们能不能把把这段文字游到心上,练习背诵。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 篇九

《鱼游到了纸上》是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课文以聋哑青年“特别”的举止为主要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深。

一、紧扣课题,质疑激趣

上课开始,我就设计问题:同学们,当你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学习的兴趣被激发了,随即引出“鱼怎么会游到纸上?是真的游到了纸上吗?是谁让他游到了纸上?”让学生带着疑问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并进行探究。

二、抓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品质。

教学中,抓住句子“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中的“游”字可以感受年轻人鱼画得很逼真;从“哟”字可以感受到小女孩的惊奇、惊喜。从“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从“老是、呆呆地、静静地”这几个词体会年轻人的专注。并从“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引导学生理解“一丝不苟、工笔细描”,体会年轻人画鱼时的神态、动作。并通过各种形式地朗读,让学生从语段中体会青年的专注。这样通过一边品读语言文字一边体会聋哑青年那种全神贯注、坚持不懈、忘我的精神,学生的敬佩和赞叹之情一步步加深。

三、回扣课题,突破难点

在学生感受到青年是一个一丝不苟、勤奋好学、做事专注(忘我)的人之后,再次回扣“鱼游到了纸上”重点段,来解决“鱼游到了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的关系:因为青年“每个星期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所以,金鱼的特点和样子已经记在他的心里,也就是“金鱼游到了心里”;因为心中有了金鱼的形象,所以能把金鱼画得栩栩如生,就像“游到了纸上”。“鱼游到了心里”是原因,“鱼游到了纸上”是结果。这样学生就理解了“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并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

这节课,师生间的配合比较默契,但整个课堂气氛感觉有点闷,没能达到更好的活而和谐的境界。

热门教案

学诗词

学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