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了《有几辆车》教学反思(共含15篇),供大家阅读参考。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加法的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时,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从一开始,就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加法问题,拉近了学生的生活世界和书本的距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接着,又创设了到生活中调查加法问题的情境,使数学的学习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学起来轻松而有趣。
2.给学生留下尽可能大的探索空间。
学生学习知识是一个接受的过程,更是一个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在课堂上,为学生留下了更多的探索空间,为学生创设积极参与学习和探索的机会。如在“停车场”、“公园”,“小白兔拔萝卜”等问题情境中,把问题交给学生,把时间留给学生,不论是全班交流,小组交流还是同桌交流,都让他们自主探索,老师不加干涉,使学生在这个广阔的空间里,交流感情,碰撞出创造的火花。
3.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
心理学工作者的调查表明:儿童的动作发展在儿童智能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们指出,大脑指挥双手,双手又促进大脑,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手是大脑的老师”。在观察鲜花图时,让学生用学具代替花,摆一摆,说一说,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含义。最后,让学生做“我摆你说”的游戏,学生在活动中,充分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含义,同时激发了学习兴趣,获得了良好的精神体验。
这节课创设了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这节课,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加法的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1、注重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现笑笑、淘气和智慧老人图片,通过三个可爱人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互相打招呼,一方面拉近师生的距离,更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礼貌行为习惯。虽然刚入校,但表现欲望强,好胜心强,老师进一步说,他们喜欢和表现棒、积极思考的同学做朋友,语言的激励,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2、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
心理学工作者的调查表明:儿童的动作发展在儿童智能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们指出,大脑指挥双手,双手又促进大脑,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手是大脑的老师”。在观察鲜花图时,让学生用学具代替花,摆一摆,说一说,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含义。最后,让学生做“我摆你说”的游戏,学生在活动中,充分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含义,同时激发了学习兴趣,获得了良好的精神体验。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探究新知部分由笑笑和淘气带大家熟悉的停车场看看,拉近了学生的生活世界和书本的距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使数学的学习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学起来轻松而有趣。
《有几辆车》教学反思
一、规律的总结
这一节课中的教学重点就是体会加法交换律,在课的.一开始我设计的笑笑与淘淘看图根据视觉先后感知“有几辆车”,这一环节就是让学生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但在课中学生只能说出2+3=5,3+2也等于5,却不能总结出规律性的话,在这里我便出示了2+3=3+2的规律性总结,并引出了加法交换律的概念。后来发现,其实类似这种规律性的总结不必过早出示,应继续让学生通过进一步学习自己探索总结。
二、“加数”概念的提出
加法交换律的规则是“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在给学生出示加法交换律概念时,我用了“加数”一词,忽略了以前我并没有提到过这个概念,这样很容易引起学生对规律理解模糊。所以在课堂中的用语一定要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
三、“兔子”能加“萝卜”吗?
这是一个很多低年级学生都会犯的错误,当这节课中,一个学生将兔子和萝卜加在一起时,我毫不犹豫的告诉他,不是同类的事物是不可以加在一起的。课后几位有经验的教师告诉我,遇到这类问题不如让班里其他同学来说说,兔子能不能和萝卜加在一起,并且反问那个学生,如果加在一起了,得出来的是兔子还是萝卜呢?这样让学生自己找到正确答案,远比老师硬给的效果要好。
这节数学课虽然创设了有趣的故事情节,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但仍有诸如整节课都局限在课本之中缺乏创新精神,忽略了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激励手段不够丰富等遗憾之处。希望能和更多有经验的老师一起学习探讨,设计出更好的数学课。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2.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看图能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
3.正确、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重点
通过仔细观察,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激趣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了哪些加法问题,给大家说一说?今天,小兰和小明要去调查生活中的加法问题,你们愿意和他们一块去吗?
二、进入情境,探求知识
(一)出示图片:主题图1
1.教师:他们首先来到停车场,猜猜看,小兰和小明会发现什么加法问题呢?
学生1:他们会发现一边有2辆车,一边有3辆车,一共有5辆车,2+3=5.
学生2:他们会发现一边有3辆车,一边有2辆车,一共有5辆车,3+2=5.
2.教师:他们说的都对吗?
学生1:他们说的都对,因为小兰是先数左边的3辆,再数右边的2辆,小明是先数左边的2辆,再数右边的3辆,不管怎么数,都是5辆.
学生2:他们说的都对,因为他们站的位置不同,数的就不一样,列式也不一样,但是得数是相同的.
3.小结:因为他们站的位置不同,就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列出了不同的算式,但得数是相同的,即3+2=5,2+3=5(板书:3+2=5,2+3=5)
4.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两个算式中3和2的位置变了,得数是相同的.
教师:两个算式中交换3和2的位置,得数不变,也就是3+2=2+3.
(教师板书:3+2=2+3 )
(二)出示图片:摆一摆1
1.他们乘车来到了公园,看到一些美丽的鲜花,你们知道他们又发现什么问题吗?
2.我们先用小圆片代表花来摆一摆.同桌2人,一人摆,一人从不同的角度看,说出2个不同的算式.
3.反馈.
(三)出示图片:小鸟图
1.他们来到了大树下,发现了几只可爱的小鸟,你能写出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吗?
学生1:树上有2只小鸟,树下有3只小鸟,一共有5只小鸟,算式是2+3=5.
学生2:地上有3只小鸟,树上有2只小鸟,一共有5只小鸟,算式是3+2=5.
(四)出示图片:小兔子拔萝卜
1.在返回的路上,他们看到路边的地里,几只小白兔正在拔萝卜,你能给大家提一个加法问题吗?
学生1:1只小兔加4只小兔等于几只小兔?
学生2:1个萝卜加2个萝卜等于几个萝卜?
学生3:上面有4只小兔,下面有1只小兔,一共有几只小兔?
学生4:上面有1个大萝卜,下面有2小个萝卜,一共有几个萝卜?
2.教师:你们提的问题真好,现在我们在小组内继续提问,并讨论解决所提的问题,一会儿汇报给大家.
3.小组活动并汇报.
(五)出示图片:蜡笔图
1.他们俩发现了这么多的加法问题,非常高兴,想把今天看到的都画下来.他们拿出蜡笔,发现了什么?
小兰的盒子里有5支蜡笔,小明的盒子里一支也没有.
2.教师:小明被难住了,要列出两个加法算式,该怎么列呢?
学生:小兰借给小明1支,就可以列出1+4=5,4+1=5.生:从上往下看可以列出0+5=5,从下往上看可以列出5+0=5.
(五)出示图片:排队图
1.教师:今天,我们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小兰和小明给我们出了一道题,想看一看吗?
学生1:一共有 10个小朋友.
学生2:小兰排第 7
学生3:从右边数,小兰排第 4.
学生4:从左边数,小兰排第 7 ,从右边数,小兰排第 4.
三、游戏:我摆你说.
学生2人一组,用1―5个小圆片,一个人摆,另一个人说出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
当学生提出两边各摆2个,列出的两个算式一样时,老师要说明:两个算式相同时,只需列一个算式.
四、全课总结.
谁能说一说这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教学设计点评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加法的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时,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从一开始,就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加法问题,拉近了学生的生活世界和书本的距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接着,又创设了到生活中调查加法问题的情境,使数学的.学习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学起来轻松而有趣。
2.给学生留下尽可能大的探索空间。
学生学习知识是一个接受的过程,更是一个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在课堂上,为学生留下了更多的探索空间,为学生创设积极参与学习和探索的机会。如在“停车场”、“公园”,“小白兔拔萝卜”等问题情境中,把问题交给学生,把时间留给学生,不论是全班交流,小组交流还是同桌交流,都让他们自主探索,老师不加干涉,使学生在这个广阔的空间里,交流感情,碰撞出创造的火花。
3.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
心理学工作者的调查表明:儿童的动作发展在儿童智能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们指出,大脑指挥双手,双手又促进大脑,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手是大脑的老师”。在观察鲜花图时,让学生用学具代替花,摆一摆,说一说,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含义。最后,让学生做“我摆你说”的游戏,学生在活动中,充分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含义,同时激发了学习兴趣,获得了良好的精神体验。
探究活动
找朋友
游戏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游戏准备
将所有5以内的加法算式制作成口算卡片.
游戏过程
1.将口算卡片发给每个学生一张.
2.将学生排好顺序.
3.两个卡片中的算式结果相等,数字顺序相反的为一组.一个学生说完,同组的另外
一个学生马上要接着说.例如:一位同学举出口算卡片“2+3”说:“我是2+3=5,我的朋友在哪里?”另一位同学则举出“3+2”说:“我是3+2=5,你的朋友在这里.”
数学一年级有几辆车教学反思
这节课创设了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这节课,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加法的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1、注重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现笑笑、淘气和智慧老人图片,通过三个可爱人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互相打招呼,一方面拉近师生的距离,更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礼貌行为习惯。虽然刚入校,但表现欲望强,好胜心强,老师进一步说,他们喜欢和表现棒、积极思考的同学做朋友,语言的激励,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2、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
心理学工作者的调查表明:儿童的动作发展在儿童智能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们指出,大脑指挥双手,双手又促进大脑,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手是大脑的老师”。在观察鲜花图时,让学生用学具代替花,摆一摆,说一说,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含义。最后,让学生做“我摆你说”的游戏,学生在活动中,充分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含义,同时激发了学习兴趣,获得了良好的精神体验。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探究新知部分由笑笑和淘气带大家熟悉的停车场看看,拉近了学生的生活世界和书本的距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使数学的学习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学起来轻松而有趣。
关于“有几辆车”的教案设计及反思
第一部分:设计思路
“有几辆车”这一课是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的第二课。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能正确的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在运算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另外,根据这一单元所给出的教学建议:重视直观操作与语言表达相结合;鼓励算法多样化;采用多种练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思路。打乱原有教学内容的顺序,根据低年级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将整节课的内容串联成一个小故事,讲述笑笑与淘淘两个小朋友游览公园的趣事,力图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
故事分为这样几个环节:1 笑笑和淘淘关于停车场到底有几辆车的争论。2 两个小朋友互相考“路边有几朵花?”3 想看动画片,大家一起来排队。 4 动画片里的数学问题。5 和你一起玩手指游戏。6 神奇的小圆片。7你是怎么知道树林里有几只小鸟的? 8 告诉你一个“朝三暮四”的故事。
做这样一个设计,首先是想通过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从生活中入手,会让学生有亲近的感觉,同时感受到数学不光是书本上的数学,更是生活中的数学,自己所学到的都是有用、有价值的知识。
第二部分: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有几辆车”这个问题,初步感知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出发,会列出不同的算式。形象的说明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
2.通过自己动手做练习以及叙述图意的训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小组合作的精神。
3.巩固5以内的加法,深入体会加法交换律的特性。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通过解决“有几辆车”这个问题,初步感知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发,会列出不同的算式。形象的`说明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
三.教学用具:
1 教学挂图2幅大足教委大足教委
2 磁力贴片花朵、小兔和萝卜等
3 数学学具小圆片
4 列式口算纸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前几天刚刚过完的“国庆假期”,相信一定有很多同学都去旅游了,现在老师给大家介绍两位小朋友—— 笑笑和淘淘,(在黑板上出示两个小朋友的图片)他们两个在假期中去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地方,这个地方不但有美丽的风景,有趣的游戏,还包含了很多有意思的数学问题,大家想不想和他们两个一起去看一看?
生:当然想了!
(二)新授
1.师:笑笑和淘淘跟随爸爸到停车场停车,因为时间还早,所以停车场上的车不多,(出示停车场图)那位同学能用一个加法算式算出停车场上有几辆车?
生:上边有两辆,下边有三辆,2+3=5。
师:笑笑和淘淘也想用列算式的方法算出有几辆车,可是他们两个却因为意见不一致争论了起来。(出示两人算式,笑笑2+3=5,淘淘3+2=5)他们两个都说自己的对,请同学们帮他们评一评,到底谁的对。
生甲:我觉得笑笑说得对。
生乙:我认为淘淘说得有道理。
生丙:两个人说得都对,因为2+3和3+2得数其实是一样的。
师:2+3和3+2两个算式虽然不一样,可得数都是5,类似这样的算式还有很多,那位同学能总结出它们的规律?
生:就是两个算式的数都一样,只是位置变了。
师:这位同学总结的很好,这种算式的规律叫做“加法交换律”,就是说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有几辆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本课是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24页的教学内容,是本人送课下乡行进的一次教学活动交流所上的示范课,深感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必须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对本课教学反思如下:
一、故事导入 ,引起兴趣
《新课标》提出“数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那么生动、熟悉、有趣的情境对于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孩子来说显得更加重要。一年级的孩子刚入学不久,他们的自制力差,容易受外界影响,因此,我在新课开始用故事引入课题,意在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让他们的心思及时地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并设置问题,为下面的教学埋下伏笔。但这个环节的设计在不同的地方在不同的孩子身上却有截然不同的效果。比如在市区,孩子们知道可以听故事显得兴致勃勃,并能听出故事的意思来,在老师提问题的时候能及时思考,表达自己的意见。但在农村地区上这节课时,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够,学前教育不足,面对老师讲的故事和提的问题无所适从,直到进行下一环节的教学,有些学生还处在思考的状态中,未能及时调节过来。因此,我想,对于某些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从课前就留下问题待课后解决有点不妥当。尤其是面对层次相对低的孩子,直接切入课题也许更好。这也正反映出一个最重要的备课先决条件:备学生。
二、创设情境,教授新课。
低年级小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常常有赖于数学内容的载体。在这里,我努力创设一个亲切融洽的氛围,向孩子们介绍新朋友淘气和笑笑,在新朋友的带领下一起到停车场去看看。我非常注意这一小节的引导,并不是死搬硬套说要列式计算,而是用亲切的语言鼓励孩子们通过眼睛去发现、去寻找,在共同的交流中体会到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这一环节的设计算是比较成功的,孩子们都能从不同的方向观察一幅图然后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学习兴趣也很浓。
三、比较异同,体会加法交换律
新课标的理念中指出要创设“开放性的课堂”,而一年级的孩子毕竟还小,怎样创设适合他们的“开放性课堂”呢?学生个性的发展及能力的成长不是一撅而就的,需要阶梯式的循序渐进。我在课堂上大胆放手,让孩子们先互相说一说自己所发现的`两道加法算式的异同,再向全班汇报。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孩子们表达的意欲,让他们初步体验交流的乐趣,帮助他们真正养成合作交流的习惯,这才会不致使“合作交流”变成临时排练的表演。而且,孩子们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总有令人惊喜的发现。因此我认为,相信学生是真正“放开”的基础。
四、动手探索,巩固思维。
活动教学理论认为:“活动”与“发展”是教学中的一对基本范畴。“活动”应是实现“发展”的必由之路,数学教学应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课堂上,我让孩子们通过摆小棒等动手操作,进一步加深对一幅图列两道算式的理解,让孩子们摆一摆、说一说、算一算,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动口、动脑能力,促进其协调发展,更深化了本课内容的认知建构过程,取得不错的效果。
五、联系生活,精心设计练习
本节课我借助多媒体手段设计了形象、生动、有趣的练习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孩子们很喜欢这样的练习方式,尤其是做手指操这一环节,不但给他们提供了活动休息的机会,还让他们知道,在自己的身边、身上都能发现数学知识,这正好体现了新课标中使数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将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知识生活化的理念。
由于面对不同层次的孩子进行教学,教学时间的把握不够准确,今后的教学中要多注意改善。
《有几辆车》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这节课创设了有趣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在经过实践后还是显出了诸多不足之处,如整节课都局限在课本之中缺乏创新精神,忽略了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激励手段不够丰富等。
在知识的呈现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规律的总结
这一节课中的教学重点就是体会加法交换律,在课的一开始我设计了笑笑与淘淘争论“有几辆车”,这一环节就是让学生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但在课中学生只能说出2+3=5,3+2也等于5,却不能总结出规律性的话,在这里我便出示了2+3=3+2的规律性总结。后来发现,这种规律性的总结不必过早出示,让学生通过进一步学习,自己探索总结更能加深学生的理解。
2.“加数”概念的提出
在让理解学生出示加法交换律概念时,我用了“加数”一词,忽略了学生并没有接触到过这个概念,不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这样很容易引起学生对规律理解模糊。
3.“树”能加“鸟”吗?
这是一个很多低年级学生都会犯的错误,在这节课中,也有一个学生将树和鸟加在一起时,我毫不犹豫的告诉他:不是同类的事物是不可以加在一起的。如果让班里其他同学来评价,树能不能和鸟加在一起,并且反问那个学生,树和鸟加在一起了,得出来的是树还是鸟呢?这样让学生自己找到正确答案,印象更深刻。
课标内容:
感知两个加数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算式解决。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过程与方法--经历发现“a+b=b+a”这一规律,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知识与技能--经历观察、猜想、操作验证、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分析、推理、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发现“a+b=b+a”这一规律“,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
初步体验
1、同学们,你知道哪儿有数学吗?那你能从我们身边找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2、这不,笑笑和淘气来到停车场,也发现了数学问题,请看:(挂图出示主题图)
他们俩发现了什么?
你发现了什么?
从笑笑和淘气列的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
1、给学生创设情境,体验数学无处不在。
2、通过观察,发现规律(两个要加的两个数交换位置,结果不变)。同时求知欲增强。
操作验证
--
深入体验
活动一、猜一猜
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有这样的规律呢?(生猜)
活动二、摆一摆,算一算
请同学们想办法证明一下自己的猜想。也可前后两位同学合作交流解决。(边摆边算边写)
全班交流后,总结得到”a+b=b+a“这一规律”。
活动三、玩一玩。(练一练第1题)
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手指游戏,根据我的手势列出算式,看哪位同学又快又对又多。
同桌玩这个游戏
活动四、试一试,你能列出更多的算式吗?(出示小兔拔萝卜图)
给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对问题敢于猜想、验证。
巩固应用
--拓展体验
1、算一算,看谁做得既快又对(练一练2题):
做完后,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做这组题,你认为怎样想会更快?
2、比一比。(用手势演示出答案)
3、排排队游戏(25页4题)
4、看一看,填一填,说一说。(学生先看,再填,再说想法)
1、学生发现:利用这一规律可以避免重复计算。
2、体会从多角度思考的乐趣。
评价反思--再现体验
同学们,这节课你发现了什么?这节课中你最值得骄傲的是什么?
教学要求:
初步感知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出发,会列出不同的算式。从而形象地说明两个数相加交换他们位置,得数不变。
教学重点:体会加法交换律
教学流程:
1、情景创设
(1)让学生观察,独立思考。
(2)提出问题,列出算式
3+2=5 2+3=5
2、自主探究,得出规律
(1)学生观察比较上面两个算式之间的异同。直观感知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2)摆一摆
让学生用自己的铅笔,摆一摆。
说一说,对着同桌说一说摆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全般交流。
得出加法交换律。
3、实践巩固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试一试,
独立提出问题。
全班交流解题。
(2)第一题,可先让学生动手做一做,再进行练习。
(3)第2、3题,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4)一共有几位小朋友,我排成第几个?
这个问题,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后,同桌尝试解决。
小组交流情况,全班反馈。
(5)共有几只小鸟
学生独立观察,列式解决这个问题。
-上学期一年级数学教案
坡头镇安王小学
主备人:李光辉
一年级上册第23--24页。
知识目标:
通过解决有几辆车这一问题,初步感知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出发,会列出不同的算式,初步体会“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推理、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出发,会列出不同的算式]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教具准备:小汽车、挂图、皮卡丘、红花、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庞物小精灵皮卡丘)你们认识它吗?喜不喜欢皮卡丘?今天来到我们的课上和我们一起学习?
2、师:是一个认真观察、爱动脑筋的小精灵,它在上学的路,经过了一个停车场,发现了一个数学问题,就把这个数学问题带来与小朋友们一起分享,让我们赶快来看一看什么问题?(皮卡丘是一年级学生非常喜爱的宠物小精灵。课一开始就把它作为学习伙伴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尝试,获取新知(教师把讲台桌布置成停车场)
㈠、引导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1、师:通过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生:停车场的左边有3辆车,右边有2辆车:或者右边有2辆车,左边有3辆车。
师:想提什么数学问题?
生:停车场一共有几辆车?
师:怎样列算式?
师指着算式中“3、2、5”各表示什么?
师: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生:都是等于5,不同的是交换了3和2位置
生:所以我们说3+2=2+3
2、请学生用学生代替小汽车摆一摆。
(从实际生活中的活动场面入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既提高了学生的提出问题的能力,又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较好地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参与意识。)
(二)、摆一摆
师:皮卡丘认真观察爱动脑筋,老师要奖给它小红花。(师在黑板上贴出3朵红花)。小朋友们也要向学习,你们能从这些红花中提数学问题吗?
1、指名回答后,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列出算式
师:小朋友们也表现得棒,老师也给小朋友们奖励红花。(师贴出3朵红花)
2、学生又根据教师贴的红花,说算式
(摆一摆的设计,教育了学生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学生进一步体例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与 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
(三)、试一试
⑴师引导生说图意
⑵小组合作完成
⑶全班交流
三、巩固提高,发展思维
1、拍手游戏
⑴师:请小朋友们一起来拍手游戏。听清楚老师拍几下,然后你拍的和我拍的合起来要是
⑵如:师拍:×
生拍:××××
师:谁能根据我们拍的次数列成算式?
生:1+4=5 4+1=5
2、抢答
教师把第25页中第2题的算式写在卡片上,师举卡片,生答
3、师:今天皮卡丘还给大家带来一些小精灵算式,你想上来摘哪道就摘哪道,拿到算式的学生进行比较,没拿到算式的同学做小裁判。(把第25页第3题写在卡片上)
4、请学生模拟表演第4题
5、引导学生理解图意后,独立列式计算全班交流
(这题的不同列式有2+3=5、3+2=5、4+1=5、1+4=5只要学生能说出合适的理由,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趣味的练习,让学生在玩,体会到时获得成功的快乐。)
有几辆车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2.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看图能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
3.正确、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重点
通过仔细观察,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激趣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了哪些加法问题,给大家说一说?今天,小兰和小明要去调查生活中的加法问题,你们愿意和他们一块去吗?
二、进入情境,探求知识
(一)出示图片:主题图1
1.教师:他们首先来到停车场,猜猜看,小兰和小明会发现什么加法问题呢?
学生1:他们会发现一边有2辆车,一边有3辆车,一共有5辆车,2+3=5.
学生2:他们会发现一边有3辆车,一边有2辆车,一共有5辆车,3+2=5.
2.教师:他们说的都对吗?
学生1:他们说的都对,因为小兰是先数左边的3辆,再数右边的2辆,小明是先数左边的2辆,再数右边的3辆,不管怎么数,都是5辆.
学生2:他们说的都对,因为他们站的位置不同,数的就不一样,列式也不一样,但是得数是相同的.
3.小结:因为他们站的位置不同,就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列出了不同的算式,但得数是相同的,即3+2=5,2+3=5(板书:3+2=5,2+3=5)
4.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两个算式中3和2的位置变了,得数是相同的.
教师:两个算式中交换3和2的位置,得数不变,也就是3+2=2+3.
(教师板书:3+2=2+3 )
(二)出示图片:摆一摆1
1.他们乘车来到了公园,看到一些美丽的鲜花,你们知道他们又发现什么问题吗?
2.我们先用小圆片代表花来摆一摆.同桌2人,一人摆,一人从不同的角度看,说出2个不同的算式.
3.反馈.
(三)出示图片:小鸟图
1.他们来到了大树下,发现了几只可爱的小鸟,你能写出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吗?
学生1:树上有2只小鸟,树下有3只小鸟,一共有5只小鸟,算式是2+3=5.
学生2:地上有3只小鸟,树上有2只小鸟,一共有5只小鸟,算式是3+2=5.
(四)出示图片:小兔子拔萝卜
1.在返回的路上,他们看到路边的地里,几只小白兔正在拔萝卜,你能给大家提一个加法问题吗?
学生1:1只小兔加4只小兔等于几只小兔?
学生2:1个萝卜加2个萝卜等于几个萝卜?
学生3:上面有4只小兔,下面有1只小兔,一共有几只小兔?
学生4:上面有1个大萝卜,下面有2小个萝卜,一共有几个萝卜?
2.教师:你们提的问题真好,现在我们在小组内继续提问,并讨论解决所提的问题,一会儿汇报给大家.
3.小组活动并汇报.
(五)出示图片:蜡笔图
1.他们俩发现了这么多的加法问题,非常高兴,想把今天看到的都画下来.他们拿出蜡笔,发现了什么?
小兰的盒子里有5支蜡笔,小明的盒子里一支也没有.
2.教师:小明被难住了,要列出两个加法算式,该怎么列呢?
学生:小兰借给小明1支,就可以列出1+4=5,4+1=5.生:从上往下看可以列出0+5=5,从下往上看可以列出5+0=5.
(五)出示图片:排队图
1.教师:今天,我们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小兰和小明给我们出了一道题,想看一看吗?
学生1:一共有 10个小朋友.
学生2:小兰排第 7
学生3:从右边数,小兰排第 4.
学生4:从左边数,小兰排第 7 ,从右边数,小兰排第 4.
三、游戏:我摆你说.
学生2人一组,用1-5个小圆片,一个人摆,另一个人说出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2.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看图能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
3.正确、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重点
通过仔细观察,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激趣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了哪些加法问题,给大家说一说?今天,小兰和小明要去调查生活中的加法问题,你们愿意和他们一块去吗?
二、进入情境,探求知识
(一)出示图片:主题图1
1.教师:他们首先来到停车场,猜猜看,小兰和小明会发现什么加法问题呢?
学生1:他们会发现一边有2辆车,一边有3辆车,一共有5辆车,2+3=5.
学生2:他们会发现一边有3辆车,一边有2辆车,一共有5辆车,3+2=5.
2.教师:他们说的都对吗?
学生1:他们说的都对,因为小兰是先数左边的3辆,再数右边的2辆,小明是先数左边的2辆,再数右边的3辆,不管怎么数,都是5辆.
学生2:他们说的都对,因为他们站的位置不同,数的就不一样,列式也不一样,但是得数是相同的.
3.小结:因为他们站的位置不同,就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列出了不同的算式,但得数是相同的,即3+2=5,2+3=5(板书:3+2=5,2+3=5)
4.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两个算式中3和2的位置变了,得数是相同的.
教师:两个算式中交换3和2的位置,得数不变,也就是3+2=2+3.
(教师板书:3+2=2+3)
(二)出示图片:摆一摆1
1.他们乘车来到了公园,看到一些美丽的鲜花,你们知道他们又发现什么问题吗?
2.我们先用小圆片代表花来摆一摆.同桌2人,一人摆,一人从不同的角度看,说出2个不同的算式.
3.反馈.
(三)出示图片:小鸟图
1.他们来到了大树下,发现了几只可爱的小鸟,你能写出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吗?
学生1:树上有2只小鸟,树下有3只小鸟,一共有5只小鸟,算式是2+3=5.
学生2:地上有3只小鸟,树上有2只小鸟,一共有5只小鸟,算式是3+2=5.
(四)出示图片:小兔子拔萝卜
1.在返回的路上,他们看到路边的地里,几只小白兔正在拔萝卜,你能给大家提一个加法问题吗?
学生1:1只小兔加4只小兔等于几只小兔?
学生2:1个萝卜加2个萝卜等于几个萝卜?
学生3:上面有4只小兔,下面有1只小兔,一共有几只小兔?
学生4:上面有1个大萝卜,下面有2小个萝卜,一共有几个萝卜?
2.教师:你们提的问题真好,现在我们在小组内继续提问,并讨论解决所提的问题,一会儿汇报给大家.
3.小组活动并汇报.
(五)出示图片:蜡笔图
1.他们俩发现了这么多的加法问题,非常高兴,想把今天看到的都画下来.他们拿出蜡笔,发现了什么?
小兰的盒子里有5支蜡笔,小明的盒子里一支也没有.
2.教师:小明被难住了,要列出两个加法算式,该怎么列呢?
学生:小兰借给小明1支,就可以列出1+4=5,4+1=5.生:从上往下看可以列出0+5=5,从下往上看可以列出5+0=5.
(六)出示图片:排队图
1.教师:今天,我们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小兰和小明给我们出了一道题,想看一看吗?
学生1:一共有10个小朋友.
学生2:小兰排第7
学生3:从右边数,小兰排第4.
学生4:从左边数,小兰排第7,从右边数,小兰排第4.
三、游戏:我摆你说.
学生2人一组,用1-5个小圆片,一个人摆,另一个人说出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
当学生提出两边各摆2个,列出的两个算式一样时,老师要说明:两个算式相同时,只需列一个算式.
四、全课总结.
谁能说一说这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一、观审视教学得失
评课许多情况下是凭“感觉”,双边活动积极,评价说:“这是一节好课”;课堂气氛沉闷,评价说:“这是一节成功的课”;课堂气氛沉闷,评价说:“这节课需要改进”。在一般情况下,这样的评价也算合理,但有时听者的感觉未必都正确,殊不知好的气氛中难免有“热闹”“形式”“平静”的底下有时也有“翻腾”;“精彩”的背后或许掺杂“作秀”“表演”;“沉默”往往蕴寓着“爆发”,这样一来,教师更不可避免让假乱了真,让虚掩了实,所以,给自己写教学反思有利于真实真诚地总结自己的教学得失,客观地评价教学活动,无需瞻前顾后,无需左顾右盼,冷暖自知。给别人评课,难免人情面份,难免圆滑世故,对其优点,大肆赞赏,以此表达欣赏之意,有时又“惜话如金”;惟恐他人的光辉掩盖自己;对其缺点,要么轻描淡写,一以蔽之;要么只字不提,免伤感情和气;要么顾左右而言它,大话空话套话,但写教学反思给自己评课,则大可不必这样,无需铺垫.真奔主题,一语中的,可用百分之百的真诚,千分之千的真实审视自己的课堂活动。
二、促成个人专业成长
教学反思能及时地将自己平日在讲台上的某些偶发教学进行调整,突现教学灵感,自赏教学情节,遗憾教学环节,或详或略,或本或表地予以记录。《芦花荡》的教学中,要求“熟悉课文内容,复述故事情节”,这篇课文故事性强,我认为八年级学生应能较好地复述故事情节。因而,上课时在预习基础上,听录音导读一遍以后,便要求学生复述故事情节,随即抽了3名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复述,磨蹭了半天,结果3人都复述得不得要领,复述时不时看课文,有时索性照着念课文,这样一遭下来,一节课只剩下十多分钟,所设计的教学内容只进行了一小半。可见本文复述的难度很大,备课时学情估计不准,课堂上没有及时调整,实在是一大遗憾,一次大的失败。丝毫不用避讳,这样实在而真实地总结自己的不足之处,有利于吸取教训,有利于弥补不足。《背影》教学中查阅了多份优秀教案,仔细领会了“教学建议”,设计了一份较为满意的备课,可是在开课后,录音范读时,我心中突然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原教案有些是为了教而教,要体悟本文真挚感人的父子深情。首先是了解写作的背景资料(家庭背景、写作背景);其次是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岂不是更好吗?鉴于此,当录音导读结束后,我便说:“朱自清先生写了父亲难忘的背影。从小到大,你与父亲一定也有不少交往交流,把你最难忘的和大家交流,并说说它为什么让你难忘?”一语既出,教室一片喧腾,同学们交流的很投入,在交流中真切地再次感受了父爱,然后我又说:“不同的父亲有不同的爱子方式,朱自清先生父亲的爱子方式为什么叫他难忘?以你的思考进行揣测交流。”教师此时适当介绍背景资料,学生再进行讨论,兴趣很浓,从学生的交流中能感知到大家对此课题很感兴趣,体悟也比较深切,比预想的效果要好得多,在教学后记中,我把这一教学灵感片段加以记载,对于以后此类文章教学不妨也是一种参考。
三、便于总结教学经验
在反思中对教学方法不断优化,对教学艺术不断追求,积极探寻农村中学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把教学点滴积累为教学经验,从而上升为教学理念。语感训练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长兴内容,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感的强弱直接影响学生阅读文章和表达情感,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大多采用各种方法加以训练,翻开自己的”教学反思”,我发现培养和发展学生语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诵读中积淀语感;
2、在品味中领悟语感;
3、在应用中强化语感;练习可采用抄写、仿写、积累等方式转化语感;
4、在活动中夯实语感,课外活动可开展口述新闻或社会焦点问题,开辩论会。
尽管现在的许多反思还很拙嫩,尽管许多教法还不成熟,但我相信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增加,随着学习的深入和理论的丰富,日臻完善的教学艺术境界不会遥远,有位教育家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写三年反思能成为教育行家。”拿起手中的笔,真实客观地审视教学得失,促成自己专业迅速成长,形成教育理念,展示自我教育风采。
教学反思作为教师自我完善、自主发展的一种方式,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一起来欣赏下吧!
段时间我们一直沉浸在对《圆》这一节课的研究中,通过不断地琢磨、仔细地推敲,反复地修改,对这节课的认识越来越深,教学设计的思路也越来越清晰,形成了以下的反思:
一、关于导入的设计
本节课的导入分四个层次进行,首先通过老师用线绳工具在空中旋转,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形成的轨迹是一个圆。接着介绍含有圆的图片,让学生找出圆;再让学生举例生活中见到的圆;最后通过摸一摸的游戏,让学生体会圆与其他平面图形的区别,从而认识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圆在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学生对它也比较熟悉,在课的一开始我们就让学生在老师的演示和图片的观察中清晰地看到这是圆,借助这样的表象,让学生在头脑中搜索自己曾经见到过的圆,从而初步地感知圆。最后通过摸一摸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感受圆与其他图形的不同,在比较中,进一步感知圆。通过这样有层次的感知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了学生学习圆的兴趣。
二、关于对圆的认识和特征的处理
在研究圆的认识与特征这一知识点时,我们比较了两种不同的设计思路:第一种,把介绍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它的特征结合起来,即认识半径以后,马上研究同一圆中有无数条半径并且长度相等等特征;另一种:是先介绍圆的各部分名称再研究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我们觉得第一种方法比较传统,由于这一环节的知识点比较多,而且研究几个知识点的方法雷同,这样老师的讲解就比较繁琐,学生缺乏研究的兴趣。所以我们就选择第二种方法,先让学生通过自学书本,找到圆各部分的名称,并认识它们,能在自己画的圆中标出。接着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探究活动,讨论交流半径的特征、直径的特征、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以及圆是轴对称图形等相关知识。这样的设计避免了教师冗长的讲解,学生学习方式的单调,而且通过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有兴趣的,主动的进行探索。
三、关于数学史料的运用
本节课中我们两处引用到数学史料。这些凝聚着智慧的数学研究史料,我们不仅仅把它们作为引语或欣赏,而且还力求让史料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素材、发挥其数学的文化价值。
首先在学生对圆有了一些初步的感知以后,联系古希腊的一位数学家曾说过:在所有的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以此引发学生研究圆与其他平面图形的不同。在探究圆的特征结束之后,借助多媒体呈现墨子的一句话:圆,一中同长。让学生用掌握的一些知识解释这句话的含义。这样不仅让学生了解了古代关于圆的史料记载,还可以巩固对圆的特征的认识。。引用《周髀算经》中关于圆的记载,圆出于方,方出于矩,拓展对圆的认识。在播放录象,理解意思以后,进一步引导思考:如正方形的边长是16厘米,你能从中获得关于圆的哪些信息?让学生进一步关注圆与正方形之间的关系,为后继学习埋下伏笔。
四、关于媒体的处理
随着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越来越多的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这节课我们把多媒体和其他传统手段有效结合,力求找准最佳作用点进行有的放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导入新课时,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圆,先借助多媒体呈现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带有圆形的实物图片,利用这些学生熟悉的,色彩鲜艳的图片,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的兴趣。接着运用动态演示,从实物中勾勒出圆,使学生清晰看到圆是有曲线围成的。
在教学画圆时,运用多媒体播放两段录像。第一段在学习用圆规画圆时播放,通过展示一个完整的画圆过程,为学生提供清晰地、正确的画圆方法,为学生独立用圆规正确画圆奠定基础;第二段在介绍用线绳画圆时播放,通过体育老师在操场上画圆的过程,重现生活场景,让学生体会到用线绳画圆的实用价值。
在研究圆的半径、直径的特征时,当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知道在同一圆中半径可以有许多条,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媒体动态演示:同一圆中,从圆心到圆上可以发散出无数条线段。通过强烈的视觉刺激,让学生体会到同一圆中半径有无数条,感受初步的极限思想。
在研究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车轴应装在哪里?这两个实际问题时,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结合媒体的动态演示,让学生随着画面和声音效果的逐步展示,体会当车轮不是圆时或者车轴不在圆心位置时,车子行驶的感觉是不稳当的。从而体会到车轮要做成圆的,车轴要装在圆心位置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价值。
五、关于细节的处理
1.在导入环节的摸一摸游戏中,为了使全体学生参与这个游戏。我们考虑装的器皿应该是透明的,而摸的同学蒙住眼睛。其他同学通过观察摸的过程,共同感受圆与其他平面图形的不同。另外为了让学生的探索活动不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我们在器皿中装的就是用硬纸板剪成的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和圆。
2.整节课的知识点比较多,而且知识的呈现是逐步完成的。为了完整地展示这一节课的重点,我们准备跟随课堂流程,在黑板上板演各个知识点,一步一步地完成板书。这样的设计避免了多媒体展示的不足,使得学生在全课小结之时,能根据板书,迅速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
3.在探究圆的基本特征时,组织学生借助圆规画出任意大小的圆进行探索。在认识半径以后,学生通过量一量,量出半径的长度。在学生的交流反馈中,引导学生发现自己量出的所有的半径都是一样长的,但自己量出的半径和别人量出的半径长度是不一样的,从而体悟出只有在同一圆中,所有的半径长度才相等。
教师教学反思范文:劳动课教学反思
劳动教育是贯彻落实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日制小学开设劳动课,是向小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它对于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学会劳动,在德、知、体诸方面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校3—6年级安排了劳动课程,每周各年级一节,由各综合实践老师或劳动课老师来上这节课,并根据大纲对各年级的不同要求,按年级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
一、寓思想教育于劳动实践中
在劳动课教学中,劳动实践是进行劳动教育的基础,劳动课以劳动实践为主,寓思想教育于劳动实践之中,把思想教育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掌握知识、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做到实践性、教育性相统一。
二、认真备课,加强现场教学
劳动课也要认真备课,选好教学内容、劳动场地,通知学生带好劳动工具,加强现场教学,并尽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操作示范。例如《钉钮扣》一课,教师备好课后,事先通知学生带好缝衣针一枚,两眼扣两粒,四眼扣两粒,碎布一块,小剪刀一把,线团一个。在劳动课上,老师用投影机出示两眼扣和四眼扣的图片和一件上衣的图示,让学生懂得钉扣子钉在什么位置合适,又动手做示范怎样握针,怎样穿针引线,并教学生:“注意线不能太长,否则容易绕结。”并告诉学生左手怎样按紧扣子,左右手怎样配合,防止被针刺手指或不小心钉在自己穿的衣服上。老师讲完钉扣子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进行钉扣子的比赛,最后引导学生针线和小刀要放好,不要乱丢乱放,以免扎伤自己或别人,并让学生谈谈学会钉扣子的好处,进行思想教育。
三、加强与社会、学生家庭的联系
利用劳动课时或节假日期间组织学生到工厂、商店、社队、车站和军烈属、五保户家里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既开阔学生视野,又学到劳动本领。我校有综合实践基地,在劳动课时可以带领学生到基地观察、探究、劳动和体验,真正做到教学做和一。
四、积极开展科技文体活动
我校根据新课程计划,把“兴趣小组”活动列入课程。做到课堂打基础,课外多实践。我校设有10多个活动小组。每逢这节课,各辅导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编织、折叠、绘画等手工,并动手做发豆芽、种花、种菜、植树等试验,开展穿袜子、系鞋带、扣扣子、戴红领的比赛。通过这些活动,使儿童善于动脑,勤于动手,培养他们的劳动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他们的创造才能。
通过劳动课,学生掌握了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的技能和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培养了正确的劳动观点,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师教学反思范文:语文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他们学习能力,我把重点放在改变课堂教学上。下面就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
1、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心理
一堂课上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创设情境尤为关键。在教学一年级识字课《自选商场》,我创设了情境。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的:“小朋友们,你们去过自选商场吗?今天,、小明将带我们到自选商场里去逛一逛,他说要买好多东西,请小朋友们看仔细了,他买了哪些商品?”接着看图观察思考。不用我问,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学生对文中的几种商品名称已有了初步感性认识。通过图画情境的创设,把学生带入自选商场的情境中。都想去了解自选商场。无论是因好奇,还是因为关注,都是他们形成一种努力探究的心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2、利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动机是活动的原动力。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心理动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引入情境后被激起。如果教学还是那样刻板,按老办法、老观念去教。教学手段单一,学生的学习动机定会下降。因此,在引入情境后,根据课文情节的不同、内容的不同,使情境得以持续。教师应不断创设情境,开成连动的整体情境。
二、引导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
要想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能保持下去,关键在于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教师应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去领会、去发现,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1、小组合作开辟自主空间
教师作为引导者,应指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我从很早就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如何使这一组织教学不流于形式我首先给学习小组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如我在教学《比尾巴》时,我提出这样的学习目标:(1)我会读: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可自由读,也可小组合作读;(2)我会问:在学习小组里提出不理解地方,让小组伙伴共同交流解决;(3)我会讲:把你读文后的感受说给小组伙伴听。长此以往,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在以后的读文中就会自觉的给自己小组提出学习要求。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那学习的兴趣可想而知就会更浓了。
语文教学中,如能让学生们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后在小组内交流,那学生的学习兴趣定会大大提高。《比尾巴》这篇课文几个自然段结构相似,所以我让学生首先来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然后再选择相应的段落学习学生在交流中情绪高涨,全班交流时个个跃跃欲试。文章内容就在学生朗读交流、展示中理解、感悟了。而教师只是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参与其中起到引导的作用。
一个问题提下去,如果不给足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那将会给课堂带来冷场。作为教师不要让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还未充足地去讨论,更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与真情流露,教师就草草收场,势必起到反作用,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对于小组学习的结果,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评价可多方面,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反馈的评价,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评价都要有详细地分析。我认为作为教师只要精心付出,学生定会还你一个惊喜。
2、质疑问难,发现问题自主学习
创造性思维是人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中国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无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处见奇,这是发现问题的起点。
课堂教学是属于学生的,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质疑释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三、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点
语文教学应创设让学生活动的机会,以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教师在语文学习中应多提供学生活动的机会,在语文学习中注重学生说的训练。还可将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因为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学生希望老师给予他们表演的机会,使他们能充分地展示自我、施展自己的才华。例如我在教学《自己去吧》一课时,我就采用了表演的形式,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小组合作进行故事情节表演。小组间再展开比赛。学生在表演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自主学习。因为要表演,学生得仔细揣摩小动物们的语言、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等。从更深一层理解课文内容,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自主学习使新课程标准真正进入课堂。我们的课堂充满乐趣,才会使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学习任务,使真正的创新思维火花常开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