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版五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篇1:花城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新课标新课改精神,培养学生一定的音乐技能,尤其注重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认谱、识谱的能力。

二、基本情况分析

我担任五年级教学,这些学生都很喜欢上音乐课,但是不喜欢学习乐理知识,误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课,而且这些歌曲可以是书本上的,也可以是现在流行的。还有的同学讨厌教师教谱,一唱谱就想睡觉的感觉。再加上五年级时期的学习阶段有一个承上启的作用。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八个单元,后面还有选唱选听的歌曲共四首。每一课都有一个主题,每课都包含“演唱”、“聆听”“创编活动”等内容。在教材中还增加了读谱唱歌、二声部合唱比例增大,难度提升了许多。在本册中,歌曲难度、篇幅相对加大,歌曲内容较广,让学生体会不同的生活,感受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音乐风格。通过学习合唱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相互合作的能力。音乐常识有:节拍的学习,小节、小节线、终止线、反复记号的学习,以及了解音乐家贺绿汀的故事。教材中的音乐童话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展现的机会,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整册教材展现了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音乐特色,使学生感受各种不同的魅力,更加热爱民族文化。

四、教学目标:

1、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关注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2、提高音乐感受与鉴赏的能力。

3、培养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态度,增进群体意识,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

4、学习课堂乐器的演奏方法,参与歌曲、乐曲的表现。

5、能够主动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并从中享有乐趣。

五、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

1、唱歌:

(1)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齐唱或合唱。

(2)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简单评价。

(3)能够体会歌曲的风格特点,表现歌曲的音乐情绪。

2、听赏:

(1)不断的给学生接触国内外优秀的音乐作品,学习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来扩大音乐视野。

(2)通过欣赏把歌曲、乐曲描写的情景展开想象、联想,分析乐曲的艺术处理等。

3、识谱:

(1)学习各种节拍,掌握其强弱规律。

(2)学习小节、小节线、终止线、反复记号等。

六、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现性。

篇2:花城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计划

一、全册教学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唱歌、器乐、欣赏、音乐知识和视唱、听音。

1、唱歌

学习《我们美丽的祖国》,《我若是小小鸟》,《吹草哨》,《生长在祖国的怀抱中》,《凤阳花鼓》,《春雨蒙蒙的下》,《亲爱的回声》,《天地之间的歌》八首歌曲。

(1)学习适合学生演唱的中外优秀歌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学习正确的呼吸方法,会有气息支持的歌唱,注意声音连贯、流畅。

(3)学习简易的轮唱、合唱,做到音高、节奏准确,声部和谐、均衡。

(4)学习用力度、速度的变化手段表达歌曲的感情,培养独立唱歌时的表现能力。

2、欣赏:

欣赏《潜海姑娘》,《为孵化鸟雏的舞蹈》等十二首中外优秀音乐作品。

(1)欣赏乐曲,简要介绍几中常见的中外乐器及常见的器乐演奏形式。

(2)欣赏优秀民歌和戏曲唱段、民乐独奏曲,介绍音乐家刘天华。

(3)结合音乐欣赏,简要介绍我国民族管乐队和西洋管乐队的一般常识。

(4)感受速度、力度、节奏、节拍、音区等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4、乐理知识与试唱听音。

(1)认识6/8拍拍号。知道其含义及强弱规律。

(2)进行节奏和旋律短句的编写练习。

(3)听记简单旋律短句。

二、全册教学要求

1、唱歌

(1)学唱歌曲,本学期背唱3~4首歌曲。

(2)学习正确的发声方法,能自然圆润的发声,清晰的咬字、吐字。

(3)学习正确的连音、断音演唱方法,学习用强弱、快慢的手段表现歌曲的情感。

(4)学习简易的二部合唱、轮唱,注意声部和谐,对指挥能做出正确的反应。

(5)培养独立、自主的歌唱。

2、识谱

(1)学习用音符、休止符及其组成的简单旋律

(2)感受并认识2/4、3/4、4/4、3/8、6/8及其强弱规律

(3)在歌曲中正确运用渐强、渐弱、下滑音、倚音等常用记号

(4)进行旋律短句和节奏的编写练习

3、音乐欣赏

(1)欣赏优秀歌曲,介绍歌曲的演唱形式

(2)欣赏器乐曲,会分辨乐曲的演奏形式,认识常见的乐器

(3)结合欣赏《良宵》,认识中国音乐家刘天华。

(4)初步了解速度、力度、节奏、节拍、音色等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5)聆听音乐,说出曲名并记住主要旋律,每学期2~3首

三、提高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坚持提前背备课,做到深入钻研教材,熟练驾驭教材

2、夯实基本功,认真练习吹、拉、弹、唱、跳等音乐教师必备的基本功

3、认真领会新课改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以往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力求教法灵活多样,注意学科之间的整合,注重创设生动形象的音乐活动,使学生过音乐活动来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鉴赏音乐,表现和创作音乐。

篇3:花城出版社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学唱《在卡吉德洛森林》

这首短小精干的波兰民歌,具有三拍子音乐的舞蹈风格。初听时,引领学生作第一拍跺脚、第二、第三拍拍手的动作感受三拍子音乐的风格。前两个乐句要求用连贯的声音演唱,后两个乐句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演唱。二声部第二乐句接第三乐句处,注意唱准五度音程。结合教材中的练声曲,学习连音和跳音的唱法。

《游击队歌》是我国老一辈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贺绿汀的代表作。它诞生在1937年的抗日烽火岁月。全曲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特点,曲调轻快流利,节奏活跃,富于变化,充满旺盛的活力,生动地刻画了游击健儿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群体形象和乐观昂扬的精神面貌。

《茨岗》是一部混声合唱,主要让学生接触浪漫派音乐的代表作曲家——舒曼的作品,体验茨岗人丰富的感情和富有异国情调的`诗意。

“唱-奏”互动教学法在合唱教学中的运用

合唱教学是学校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和集体主义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合唱教学也是一种高层次的歌唱,是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体现。小学合唱教学最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引导学生把握好各声部的音准,提高合唱的兴趣。

“唱-奏”互动教学法,是利用竖笛的吹奏与合唱训练相结合,使二者相互支持、配合的一种合唱教学法,以帮助学生唱出准确、和谐的和声。

“唱-奏”互动教学法的作用:

1、互动性。学生通过唱唱、奏奏、动动、听听的循环互动的合唱教学过程,达到口、手眼、耳、脑的互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中,从而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合唱训练的兴趣

2、互补性。竖笛的吹奏能为学生进行合唱训练提供旋律的支持和依靠,有效地解决音准问题。对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呼吸方法也有很大地帮助。经常做吹奏练习,也可提高学生的肺活量,增强歌唱的表现力。 “唱-奏”的教学过程分为“以唱带奏”、“以奏助唱”“以奏优唱”三个阶段。“以唱带奏”就是通过学生准确地视唱,带动旋律的吹奏,达到合奏的目的。“以奏助唱”就是通过唱奏结合,帮助学生把握音准的稳定性。“以奏优唱”就是运用竖笛的伴奏,丰富合唱的效果,提高合唱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这三个阶段具体可分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把学生分成高低两声部,完整地欣赏歌曲,让学生体会歌曲的和声效果,并能听出各自声部的基本旋律,跟着音乐哼唱。第二步,两个声部学生分别轻声视唱各自的旋律,教师可在钢琴上弹奏几个关键音,给学生适当的支持。第三步,两声部学生用竖笛吹出各自的旋律,可适当放慢速度,但要注意节奏的准确。第四步,竖笛合奏。要求在合奏的同时,仔细感受和声效果。第五步,每个声部再一分为二,一半学生吹奏,一半学生演唱。这样,在竖笛旋律的支持下,避免了声部的“串门”现象。然后,逐步减少吹奏人数,增加合唱人数。第六步,高声部学生演唱第一声部,低声部学生吹奏第二声部。然后进行互换,以达到锻炼学生的声部抗干扰能力,保持音准的准确性。第八步,在巩固新歌时,教师可编配简单的钢琴伴奏(以节奏型和弦为主),再加入一些打击乐器,使合唱效果更加丰富,并活跃课堂气氛。

童声训练的八字决“松、杨、竖、拢、上、下、变、开” 松歌唱时,面部及喉部肌肉要放松,不可僵硬。歌唱时,如果下巴不能放松而突出,舌头不能放松而上凸、后缩,都将使喉结上升,堵向喉峡,从而阻碍声音在咽腔和鼻腔的共鸣。唱高音时常见的错误方法是伸长脖子,突出下巴,同时舌往上凸、后缩,于是歌声被堵在里面,紧张、僵硬。为了帮助下巴放松,防止下巴突出,唱高音时(或旋律大跳时)应该微微低头,同时让舌头微凹,平放伸向下齿根方向,使喉结往下,歌声则易畅通。 扬歌唱时身体姿势端正,精神状态激扬,是主动的“我要唱”,而不是被动的“要我唱”,注意力集中,能够迅速进入形象或角色。在演唱姿势与精神状态上有马上就要“起飞”似的感觉,嗅觉区打开,保持闻花香状态,并有轻微的扬眉、提颊以获得歌声的高位置,下肋保持扩充状态,小腹微收,使歌声获得自然深沉的、较有充足的气息支持。 竖要形象地说明歌声“竖”可以打很多比方,如像门洞似的弧形微弓的口盖;口腔中好像含了一口水,所谓“微微含着似的歌唱”;后牙根好似含咬了两颗小豆,一左一右;打呵欠似的提软口盖,歌唱的口型应带有“竖立感”,这些都是歌声要“竖”的形象说明,也是“竖”唱法的要领。让孩子们在练唱时用双手抚颊,可帮助他们领会竖唱的口型,也可以帮助感觉牙关是否已经打开。 拢声音要有集中点,在强声时较易做到,但在弱声时就比较困难,不可失去集中点,避免成为虚、散的声音。声音不可唱“散”(声音位置太前,口型太大),不可唱“咧”(口型太横)。“散”声与“咧”声在集体音响中是不易靠拢的,如果声音的位置又不高,那么这种合唱音响必然是不和谐的,也是缺乏穿透力的。

声音的点应“打”在软、硬盖稍前处。随着歌曲艺术形象,感情、性格的变化,声音的集中点可以稍移前或稍挪后。比如,雄壮严肃、立体感较强的歌曲,声音的点可以略为靠后;欢乐活泼、主旋律清晰的歌声,声音的点可以略为靠前。还有嘴唇极轻微地向前撮,让部分声音在口腔中“含着似的”唱法,也能帮助集体的声音更为靠拢和和谐。但这也如前所叙,必须用听觉仔细辨别,谨慎地掌握方寸,无论过度或不足都是不好的。个人声音的波动太大,在合唱中将影响集体声音的靠拢,削弱童声质朴、自然的特点,所以,应该节制声音突出的波动。 上在歌唱时,声音在共鸣位置要相对提高,这是“上”字的主要含义,亦即保持声音的高位置;其次,“上”字还含有如何唱好高音的问题。关于“上”有下列几点要求:

(1)在曲调进行中遇到向上的大跳,要注意声音的提位,这就是增强气息,同时仿佛唱得更为遥远了。

(2)让口腔容积略微增大,同时头微低,使之有居高临下之感。

(3)让声音更为关闭,比如在“啊”音中增添“噢”的成分,就可以达到这一效果。

(4)唱特别高的音,应加强气息的同时,适当增加假声成分。 下歌声要“竖”,而气息要“横”。“下”则气息要深,要体会用“气柱”歌唱,气柱的动力来自肚脐下的小腹。在呼气时,小腹微收,横膈膜往上,保持吸气的状态,下肋保持扩张(即尽可能减慢收缩),以这样的综合协助动作来控制与支持歌声。总而言之,歌声的动力——气息,应该从下往上,是通过腹部的下方来控制的。 变童声训练应该有计划地逐步结合演唱技巧的各种变化来进行,这些变化有下列各项:各种母音的口型变换;声音的开放与关闭“声音的靠前与靠后;声音的硬起与软起;连音、断音”,快慢等速度变化;强弱等力度变化;音阶级进与琶音大跳;与艺术形象相吻合的各种声音性质的变化;对指挥的各种手势变化的灵敏、准确的反应等。 开不要虚着唱,要敢于运用嗓子唱(当然不是指“喊”)。要做到敢唱首先要有较深的、不上浮的、自然的、充分的气息支持,其次要有“咬苹果”的感觉,放下下颚,打开头腔各共鸣体,关键在于牙关是否能够打开,不挤不塞才能唱通、唱开。“唱开”是指歌声有气息的支持感或“气柱感”;声音自口盖放射出来;下巴(或下颚)与喉部肌肉放松;气息合理加强;各共鸣腔体能够打开;感情充沛,声音位置较高;音量大小能够控制。

篇4:花城版音乐教学计划

花城版音乐教学计划

花城版音乐教学计划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学生音乐已打下了扎实基础,学生乐理知识掌握的不错,唱歌的状态,音色也很优美。这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很浓,但又由于自身的条件原因或其他原因,所以歌唱技能有待提高,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底子薄、基础差,对音乐又缺乏兴趣,所以情况不是很好。其中还有一局部学生唱歌音准不佳,连音乐知识、音乐技能、视谱都不会。这些学生对音乐课虽感兴趣,但总是不遵守纪律,所以不只自身学不好,而且影响大家的学习。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充沛激发这些学生学习音乐,喜好音乐的兴趣,对他们要多鼓励多表示,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感情。

二、教材内容简要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聆听”、“扮演”、“编创与活动”等内容,这些内容均有机的联系在一起。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局部,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

三、本册教学主要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了解秧歌、长调、短调、小调、劳动号子以和中国民歌、外国民歌的相关知识。通过学习能掌握教材规定的简单的.乐理知识和音乐技能,掌握简单的视谱能力,能够完整的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歌曲,会用正确的口形,呼吸和连音、断音的演唱方法演唱,会二部合唱,做到声部间的和谐,均衡,看得懂简单的指挥手势。通过多篇,了解多种常见的演奏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速度,力度,节奏、节拍、音色、音区的感知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和联想能力。认识了解音乐家刘炽、普契尼、迪卡斯和他们的作品。通过乐器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演奏姿势与方法,培养一定的齐奏、合奏和伴奏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音乐教学,突出其学科的特点,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色教育中,启迪智慧,培养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四、主要教学措施

第一单元的学习让学生在学唱歌曲时能够运用已学过的音乐知识,发明性地表示歌曲,通过“采集与资源”活动,增强收集信息、查找资料的能力,并能在信息推荐中了解到一些有关中外音乐文化推荐的知识。

第二单元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熟悉具有代表性的亚洲歌、乐曲的主题,体会它们各自具有的鲜明的民族特点,能演唱、吹奏其中的局部歌曲和乐曲的旋律,以自身独特的方式表达、表示自身对邻国音乐风格的感受与理解。

第三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北方民歌的独特风格和韵味,并试着通过南、北方小调的对比,加深对北方民歌的认识,同时学会用秧歌步和着歌曲的节奏,参与“跑旱船”的扮演,体验北国人民喜庆的心情。

第四单元的学习让学生能在演唱过程中准确掌握歌曲中休止符、一字多音、和点节奏等难点,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能较准确地表示出八三拍、四二拍等节拍特点。

第五单元让学生能在音乐作品中找出音乐旋律走向的规律,并运用已有知识进行简单的节奏、旋律创编,能根据作品的结构,为作品的不同段落选择不同打击乐器的伴奏形式。

第六单元的学习让学生在多篇、演唱、演奏等多种音乐活动中,感受多元、融合的北美音乐的风格特点,了解黑人历史和美国音乐发展之间的关系。

篇5:花城版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第一课DOREMI比高低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落水天》

欣赏《广东狮子锣鼓》

教学目的:

1、通过学唱《落水天》,让学生熟悉广东客家山歌的风格特色,感悟乡音之美,并了解人民的生活带有浓郁的地方风情。

2、听赏〈广东狮子锣鼓〉,让学生感受广东民间鼓乐及歌舞,并能选择合适的乐器巩固已学的×××等节奏型。

3、通过音乐情景的学习,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感知“doremi”的音高,,有感情演唱歌曲。教学难点:节奏型的掌握和表现。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音乐软件、打击乐器、电子琴。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学唱《落水天》,让学生熟悉广东客家山歌的风格特色,感悟乡音之美,并了解人民的生活带有浓郁的地方风情。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

二、欣赏歌曲〈头顶长西瓜〉

1、教师放歌曲,请会唱的学生随歌曲进行歌唱。提问:

(1)歌曲将的是怎样的一件事?

(2)歌曲是我国哪一个地方的歌曲?

(3)你还会唱哪些广东歌曲?

2、教师再放歌曲录音,请学生歌唱歌曲。

三、学习歌曲〈落水天〉

1、感受音乐(播放课件)

(1)这首歌曲是我国哪一个地区的歌曲?

(2)这首歌曲是用哪个地方的方言进行歌唱的?

(3)谁能说几句客家话?

2、请学生随歌曲拍节奏,教师同时朗诵歌词。

3、学生听音乐朗诵歌词,让学生通过有节奏的朗诵歌词,感受这首广东名歌风味的特色节奏“××××·”

4、听中唱。由学生跟随录音范唱进行模唱,并学习用广东客家方言演唱,让学生从方言语调中感受广东民歌风格。

5、教师教唱,及时指出不当之处。

五、小结。

教学反思:

教学目的:

复习,进一步巩固《落水天》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

二、复习歌曲《落水天》

1、听中敲。启发学生,让学生听听

(1)用什么乐器表现雨滴比较合适?

(2)还能听到什么声音吗?

(3)用什么乐器表现比较合适?

2、感受音高。唱熟歌曲后,请同学看看歌曲《落水天》是由那几个音编成的,并跟随老师听音乐打出“doremi”的手号。

3、听中比。引导学生感受“doremi”三个音,比一比哪个最低?哪个最高?

4、听中做。播放音乐,请学生跟随歌声打出第1、2小节中“doremi”的手号。

5、唱中动。三名学生分别带上“doremi”的头饰,听老师弹琴,当听到“do”就请带”do”的同学选择一种动作,表示听到的音与自己戴的头饰的音相符。

三、小结。

教学反思:

教学目的:

听赏〈广东狮子锣鼓〉,让学生感受广东民间鼓乐及歌舞,并能选择合适的乐器巩固已学的×××等节奏型。

教学过程:

一、欣赏〈广东狮子锣鼓〉

1、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请学生看一看都有哪些乐器是他们认识的?然后播放“锣、鼓、钹”打击乐器发出的节奏音响,引导学生看课件。熟悉读锣鼓经。念锣鼓经的有多种形式:排腿年锣鼓经、拍桌子念锣鼓经、拍腿念锣鼓经等。

2、教师放乐曲《广东狮子锣鼓》请学生欣赏。提问:

(1)你能说出乐曲中用了哪些乐器吗?它们的名称是什么?

(2)在什么日子里能听到锣鼓声?

(3)在什么日子可以看到舞狮子?

(4)你能见过舞狮子吗?

(5)你能模仿舞狮子的动作吗?

3、教师介绍:舞狮子是广东传统的民间表演,在庆祝节日和大型庆祝活动中都有无不狮子表演。

4、教师再放乐器,请学生随乐曲节奏进行节奏练习,之后可模仿舞狮子的动作进行表演。教师提示学生,狮子是由几个人表演的哪?我们可以怎样进行表演?引导学生分为两人一组,分别扮演狮子头和狮子身,在整齐的动作下,以同样的节奏进行“舞狮子”表演。教师给予

学生适当的帮助。

二、小结。

教学反思:

第二课和朋友在一起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拍皮球》

2.学唱歌曲《对不起,没关系》

3.学唱歌曲《生日歌》、《我们歌唱》

教学目的:

1、通过演唱歌曲,感受同学间的友爱和乐趣,体会友情的可贵。

2、让学生在歌唱中能用自己的声音唱出F、P不同力度,并感知3/4拍。

3、能用自己好听的声音歌唱歌曲。

4、通过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和游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集体中的协调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同学间的友爱、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歌唱中能用自己的声音唱出F、P不同力度,并能以好听的声音进行歌唱。

篇6:花城版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1、学唱与欣赏歌曲《落雨大》

2、学唱《海娃变油娃》

3、观看《第十六届亚运会开幕式音像视频》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学唱《落雨天》《海娃变油娃》,让学生熟悉广东客家山歌的`风格特色,感悟乡音之美,并了解人民的生活带有浓郁的地方风情并启发学生爱南海、爱祖国的情怀。

2、观看《十六届亚运会开幕式音像视频》,感受时代赋予《落雨大》的独特魅力。教学重点:歌曲情绪的掌握,二拍子和三拍子节拍感的复习,后十六音符节奏型的演唱。

教学难点:广东童谣与客家山歌韵味的演唱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音乐软件、钢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总结上学期学习的情况。

二、提出新学期新要求:

课前准备,课堂上的要求

三、欣赏《落-1-雨大》

1、欣赏《落雨大》,谈谈听的感受?在哪听过?说了什么?

2、老师简介在旧社会,广东的一些习俗并学说广东话比如:穿花鞋,水浸街,上街卖??

3、看视频《十六届亚运会开幕式音像视频》,说说感想。

老师介绍这首歌曲是十六届亚运会开幕式上的一首歌曲,代表了广东的地方特色。

四、有时间学读《落雨大》歌词,各种形式的朗读。

第二课时

一、练声。

二、玩一下手号,唱一唱短旋律:121、131、532、161.

三、学唱歌曲《落雨大》

1、听范唱,拍节拍,感受情绪。

2、lu哼唱

3、读词。

4、唱词。

5、加律动,边做边唱。

6、分组演唱,各种形式的表演唱。

四、总结、下课。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一、练声。

二、复习歌曲《落雨大》

三、学唱歌曲《海娃变油娃》

1、听范唱:说说感受。

2、复习2拍子的节拍感,再听范唱,这首是2拍子吗?有何不同?

3、学习三拍子的节拍感,再听范唱,边听边拍。

4、用lu哼唱

5、读词,唱词

注意后十六分音符的演唱。

6、模仿石油工人的劳动动作来边唱边表演。

四、总结、下课。

教学反思:

第二课感知音的高低(三)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小铃铛》复习音乐手势doremila

2、学唱歌曲《瑶家儿童爱唱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不同活动、游戏中感受和体验“do、mi、sol、la”音高。通过学唱歌曲复习巩固音高,并参与歌舞表演。

2、能用“do、mi、sol、la”三个音随意的组合成自己的歌。

教学重难点:能用“do、mi、sol、la”随意的组合成自己的歌。

教学准备:多媒体音乐软件、钢琴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教师穿上瑶族服装边唱边跳。带同学走进瑶寨。

二、节奏语言引入。教师请同学用这样的步伐跟教师去瑶寨。

××××|

小朋友喽

××××|

去瑶寨喽(口念歌词手拍节奏。)

三、看。播放多媒体课件《瑶家儿童爱唱歌》,请同学观看瑶家儿童的歌舞。

四、唱。请同学一起来唱《瑶家儿童爱唱歌》。教师可采用接龙游戏演唱。

五、动。熟唱后,播放多媒体课件请同学模仿瑶族舞步跳起来。脚步动作:左右左跳;右左右跳。

六、忆。启发学生在演唱中想想这首歌由哪些音组成。

七、创。请同学们用do,mi,sol,la创编歌曲。教师播放:课件1是由鼓组成的节奏图2/4××××|×—|××××|×—|××××|××××|××|×—||请同学用鼠标拖住do,mi,sol填入鼓节奏中,课件2是由桃子组成的节

奏图。课件3是由三角铁组成的节奏图。

八、汇报表演。请同学演唱自编歌曲。

第二课时

一、玩玩、动动。

玩游戏:请同学听到这样的音乐向上挥手solsolmi|solsolmi|misolsoldo|mimimi|。听到这样的音乐向下挥手:domimire|dorela|laredola|dodola|。

二、游戏。

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的特点,教师可从游戏感知”do、mi、sol、la”入手。教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卡片,卡片上可能是do,可能是mi,可能是sol或la。教师弹奏do或mi或sol、la,听到弹奏的同学出示相应的卡片并打出手号唱出唱名。游戏后,请比较谁高谁低?

三、学唱

《小铃铛》。播放课件《小铃铛》请同学跟教师一起唱《小铃铛》并轻轻敲击自制的简易铃铛。原来”do、mi、sol”三个音可以那么好听的歌曲。

四、巩固知识

请同学熟唱《小铃铛》后,教师可以像教唱歌词一样教唱唱名,使学生在有一定音乐感受的基础上唱唱名。最后教师可做如下活动让一组同学边敲铃铛演唱,一组同学唱唱名,一组同学打手号。

七、小结。

教学反思:

第三课十个小印第安人

教学内容:

唱游歌曲《十个小印第安人》

教学目标:

通过唱游活动,融入人文知识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风格、不

同文化的生活环境。

教学重难点:感受不同的风格、不同文化的生活环境。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复习、表演

二、学唱新歌

1、游戏引入。

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听音乐自报编号进课室。

讲故事。看课件讲故事,鼓励学生用简单语言描述“十个印第安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

2、听唱歌曲。请同学们哼唱旋律、默唱歌词,然后跟唱歌词、学会歌曲。

3、背唱歌曲。请同学们边做跑跳步,边背唱歌曲。

4、与人文知识结合。介绍印第安民族风俗、习惯、服饰等。

5、创设情景同学们用老师准备好的色彩小纸条化装成印第安人。

三、即兴表演。戴头饰的十名学生,随着歌词里的数字一个个出场,跳印第安人风格的跑跳步,然后,再随音乐一个个退场,或者一个个躲藏起来。

四、接龙游戏。让十个扮演小印第安人的学生按顺序到同学中找其他人互换头饰和礼物,围着篝火多跳几遍,让全班同学都有机会扮演小印第安人参与跳舞和活动,达到全班体验音乐律动的效果。

五、小结

教学反思:

第四课律动音乐《向前走》

教学内容:

律动《向前走》学唱歌曲《向前走》

教学目标:

篇7:花城版高中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教科书第二单元《音乐与民族》,第一节《多彩的华夏之音》之《戏曲篇》第一课时。我国的戏曲博大精深、种类繁多,本课将以南音作为主要学习的内容,通过南音欣赏、老师传唱学唱、并用亲身体验的方式尝试南音小乐器演奏,让学生开心的了解身边的戏曲,进而了解我国更多的戏曲文化,弘扬民族音乐、乡土文化,传承戏曲、曲艺文化。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现在的高中生,由于受流行歌曲的影响较深,对教材上的歌曲不是很感兴趣,特别是戏曲部分更难接受。大部分学生对戏曲了解很少,有的甚至很难接受,所以学习难度很大。希望通过身边熟悉的戏曲引导学生喜爱戏曲音乐,把南音引进课堂降低学习欣赏戏曲音乐的难度。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三、设计思想:

我对南音了解较多,擅长南音演唱、演奏,多次获得南音比赛金奖,而且我校以南音为办学特色,大家对南音也相对比较不会陌生,所以对本课我将以南音为主,通过学校南音教学成果展示,老师参加演出、比赛视频,亲身体验有趣的南音演唱、小乐器演奏等,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戏曲文化,让学生充分感受戏曲、曲艺的艺术魅力,使学生更加热爱民族音乐、热爱戏曲,弘扬乡土文化。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初步了解南音基本知识:流传地、伴奏乐器、构成等。能够用方言(闽南语)演唱简单的南曲《直入花园》片段,并能亲身体验用南音打击乐器进行伴奏,加深对南音的了解并感受和体验。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欣赏学生南音获奖比赛照片,及电视台报道,配上音乐(南音《三千两金》)及文字资料切入主题,吸引学生了解南音的意愿。激发学生的学习的欲望。

B初步认识南音的基础知识,并通过欣赏老师参加演出、比赛视频,让学生充分感受南音的魅力。

C通过南音演唱(片段)学习,用闽南语演唱,练习咬字、吐字有趣的学习,感受体验南音唱腔艺术。理解方言在戏曲音乐中的独特表现力

D通过南音小乐器亲身体验,自主、合作表演,让学生喜欢上戏曲艺术。在快乐的学习中期待下一节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方言演唱了解南音的咬字、吐字等发生方法的特别之处、演奏南音小乐器,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热爱民族音乐、热爱戏曲文化。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喜爱戏曲艺术,喜欢民族音乐,并愿意参与戏曲鉴赏中的评论与评价活动。能对不同地方特色的戏曲做出评价,进一步继承弘扬、传承民族音乐。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愿意并喜欢聆听和观看、学习戏曲音乐,并参与创造性实践活动。

教学难点:能用闽南方言南音演唱、并能用南音小乐器演奏《直入花园》,师生互动,让学生在快乐和谐的唱奏中感悟南音魅力、戏曲艺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七、教学小结与反思:

南音是我比较擅长熟悉的戏曲剧种,我曾开过市级南音公开课,反思本课,我觉得本课是较为成功的,其成功之处在于:戏曲本来是比较难上的一个课题,我充分发挥自身特点教唱南音,并通过快乐、趣味学唱南音反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课的最后会让学生舍不得离开教室,他们还会想要学习更多的演唱、演奏等,让学生不但喜欢音乐鉴赏课,还喜欢戏曲艺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课堂上能快乐自主的学习,热爱民族音乐。

本课为高中音乐鉴赏课,我突破常规教学,选用了教材之外的内容,把身边的音乐引进课堂,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并把鉴赏课与演唱演奏相结合,让学生亲身体验了戏曲艺术的魅力,产生学习了解戏曲的欲望,改变了原本较为枯燥的单一鉴赏课。让学生有了继续聆听和关注戏曲音乐的愿望。结合课外预习使本单元《音乐与民族》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回归主题。

不足之处的设计主要是在时间控制上,南音演唱、演奏学习是难点,时间不好控制,可多设计一课时,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南音。

总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喜爱戏曲艺术,喜欢民族音乐,下节课能愿意参与戏曲鉴赏中的评论与评价活动。能对不同地方特色的戏曲做出评价,进一步继承弘扬、传承民族音乐,那这节课就是成功的一堂好课了。

篇8:花城版高中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答题内容:

《思乡曲》

一、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什么是“自由变奏”?(2)、学唱民歌《城墙上跑马》(3)、引导学生对第一部分的三段音乐作分析。(4)、引导学生对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音乐的速度、情绪变化等作分析。

、能力目标:开阔音乐视野,增强感受、听辨、鉴赏音乐的能力,提高音乐文化修养。

、情感目标:通过对音乐作品的赏析,让学生感悟到思乡是中国人、中国音乐一个永恒的主题,培养学生用真情实感去表现音乐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课前先布置学生去查阅、了解有关马思聪这位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的生平及《思乡曲》的创作背景、采用的音乐主题。

三、教学重难点:体会音乐作品“自由变奏”的特点、情绪变化及作品分析。

四、教学方法:引导、讨论

五、教具准备:VCD、电脑、课件、钢琴。

六、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新课导入:播放根据李白的《静夜思》改变的通俗歌曲。

学生:老师,这不是李白的《静夜思》吗?表达的是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很好听!

老师:是的,说的非常好。古往今来许多文学家、艺术家都曾以不同的形式表现思乡这一永恒的主题。感受了文人表达的思乡作品后,今天我们要着重欣赏由音乐表达的思乡作品,马思聪的《思乡曲》。

3、放《思乡曲》音乐,请同学来介绍他们所收集的马思聪的生平及《思乡曲》的创作背景、采用的音乐主题。(老师总结并加以肯定)

、老师把民歌《城墙上跑马》的曲谱歌词呈现在电脑的大屏幕上,老师伴奏,学生学唱.

5、知识教学:什么是自由变奏?“自由变奏”是更为自由的重复变形的写法,往往只保持原型主题的部分核心因素(如骨干音和总的旋律线趋向等),而在节奏、节拍、速度、音调,甚至句式结构、调式方面,都作必要的改变。自由变奏在创作中常和其它手法(如重复、变化重复、模进等)结合运用。它可以深化甚至改变原型主题的音乐形象,使之获得崭新而丰富的表现力。、全曲欣赏

1)、第一部分三段音乐的'欣赏。

a、思考问题:对第一部分三段音乐作分析,体会音乐的自由变奏有什么特点?第一部分音乐表现的是什么情感?

b、学生答:感觉三段音乐都会有相似的音,象都有个共同的根基。音乐有思念故乡的忧伤情感在里面。

c、老师总结:第二段是第一段的变奏与引伸,相同骨干音有1、2、3、5、6,第一段与第三段音乐有着更为广泛的联系,主要表现在骨干音完全相同上,第三段具有第一段音乐一定的再现功能。第一部分柔和、带有暗淡色彩的旋律以一种感叹的诉说语调,把思念故乡时忧伤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d、师生哼唱第一部分的三段音乐主题。

(2)、第二部分音乐欣赏。

a、思考问题: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的音乐在速度、情绪在有什么不同?它表现了什么情景?b、学生答:第一部分速度轻缓、情绪忧伤;第二部分速度加快,情绪是喜悦的,好象是游子回家了。

老师总结:与第一部分速度轻缓、情绪忧伤感伤的音乐相比,第二部分速度加快,情绪变得明朗,似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又似游子梦回故里,沉醉在亲人中间,心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美好憧憬。

(3)第三部分音乐欣赏。

a、思考问题:第三部分的音乐特点是什么?它又表现了什么情感?

b、学生答:再现民歌的音乐主题,音域提高了八度,再次感受到游子绵绵不断的忧伤的思乡之情。

c、老师总结:第三部分音乐是一个缩减再现的段落,仅仅变化再现了第一部分第一段的音乐旋律,并移高了一个八度显得更加缠绵悱恻荡气回肠,乐曲短小的结尾充满茫茫的愁绪,最后结束在不协和、不稳定的和弦上,曲终意未尽。无穷尽的相思理不清,斩不断,久久萦绕在心头。

(4)、复听全曲。

教师总结:同学们,《思乡曲》哀婉、缠绵,如泣如诉,带着浓浓的思乡愁情,把远离故乡的游子那种要回故乡而不能回的情境,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也让我们感受到曲作者马思聪魂牵梦萦的乡思和缕缕不断的忧伤。

七、课堂拓展延伸。

欣赏有关思乡的优秀歌曲:《念故乡》、《我的肯塔基故乡》、《故乡的亲人》

八、师生同唱《思乡曲》主题音乐。

九、课后小结:只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课堂的思考与实践活动中,学生才不会被动的听、被动的接受,有利于培养学生听辨能力、感受能力、以及音乐实践能力。使课堂气氛活跃,调动起学生的音乐兴趣。

篇9:花城版小学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来源,分析其节奏与旋律特点,感受其音乐的风格。

2、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改革开放的政策像春天一样,给祖国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给岭南大地带来了繁荣、兴旺给人民带来了欢乐、幸福和吉祥。

教学重点:

通过观看视频、聆听乐句、模仿节奏型等手段,引导学生分析、了解歌曲的创作来源,从而感受歌曲独特的岭南风韵。

教学难点:

1、让学生在熟唱歌曲的基础上,利用狮子锣鼓经为歌曲的前两句进行伴奏。

2、通过分析歌词,了解歌词所包含的寓意,并引导学生说说在经济飞跃的今天肇庆的变化通过改编歌词,创造一首属于自己的“《肇庆春早》”。

教材分析:

歌曲《岭南春早》是选自国家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音乐》(花城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岭南春早》中的一课。这一单元主要分为两大板块:

一、通过对广东音乐《步步高》、《赛龙夺锦》的初步了解与认识,让学生能受到岭南乡音的熏陶感染,从而具有作为广东人不可缺少的艺术素质;

二、通过学习《岭南春早》、《东方之珠》、《七子之歌》等歌曲,感受歌曲所表现的人们对改革开放政策带给岭南大地巨大变化的喜悦心情,同时,也表达了岭南人“敢为人先”的意志。而我将《岭南春早》第二课时作为这一单元总结性的一课,兼顾了以上两个内容,通过引导学生对歌曲创作来源的剖析,分析歌词了解歌曲所蕴含的意境,最后拓展创作,体验岭南的春天给他们带来的喜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课前播放歌曲《岭南春早》的录音,烘托气氛,使学生自觉回忆起学过的旋律,并使课程能自然导入。

(三)、复习歌曲。在教师的伴奏下,请同学们一起把歌曲唱一遍,唱完后,教师对学生进行点评。

(设计意图: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加深他们对旋律、歌词的记忆。)

( 四)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歌曲的.创作来源:

师:《岭南春早》这首歌曲曲风清新、委婉,在歌词里面就描绘了一些岭南秀丽的景色,同学们能说说吗???

除此以外,歌曲的节奏与旋律方面也充满着岭南音乐的特色,下面我们结合歌曲里的四个乐句,,分别是:

5 5 1|2· 3| 1 7 0 1|2 0 | .5 5 |4·5 3 2|1 2 4 3|2 - |

2 6 |4 5 3 |5 - |5 0 | 一起来分析、探讨一下。

1、探索节奏特点。

(1) 播放潮州小锣鼓《画眉跳架》的视频,着重观看开头部分锣

鼓乐的合奏,要求学生记住让他印象深刻的大鼓的节奏。

(2) 再次播放视频,让学生加深印象,并用笔轻声地在桌上敲一敲节奏。

(3) 请2-3个学生把他所听到的印象深刻的节奏敲一敲,教师点评并引出锣鼓乐后面部分大鼓的节奏型

2/4 X X X|X . X|X X X|X . X|X X X|X O‖

(4) 教师示范大鼓的节奏型拍一次,请全班同学跟着拍一次。

(5) 请学生们寻找一下,四个乐句当中,哪个乐句采用了大鼓的节奏型?(第一乐句)

师:对的,第一乐句的节奏采用了潮州小锣鼓当中的一个切分节奏型,给人一种积极、进取的感觉。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聆听节奏、模仿大鼓节奏型等手段,让学生对比感受歌曲的节奏特点,了解其节奏型的作用。)

2、探索旋律特点。

师:刚才我们探索的是节奏的特色,现在我们再一起来寻找一下旋律的特点。

出示广东音乐《赛龙夺锦》引子部分、以及潮州音乐《画眉跳架》、《梳妆》的部分乐谱,分组请学生们对比、寻找一下剩下的三个乐句与这三首乐曲的联系,并进行连线。

1 7 0 1|2 0 | 《赛龙夺锦》 .5 5 |4·5 3 2|1 2 4 3|2 - | 《画眉跳架》 2 6 |4 5 3 |5 - |5 0 | 《梳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歌曲三个乐句与三首不同歌曲的曲谱进行比较,使他们感受、体验、理解乐句与曲谱间的内在联系。)

3、通过同学们分析,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歌曲的创作来源:

(1)歌曲的节奏选取了潮州小锣鼓的鼓点节奏,展现了岭南人锐意进取的精神。

(2)歌曲的旋律选取了广东音乐《赛龙夺锦》及潮州音乐 《画眉跳架》、《梳妆》的音调元素,展现了独特的岭南韵味。

(五)引导学生用狮子锣鼓为歌曲前两句进行伴奏。

师:刚才我们总结了歌曲选取了《潮州小锣鼓》的部分鼓点的节奏,那么平常过年过节时,我们听得最多的是什么锣鼓呢? 生:狮子锣鼓。

师:嗯,对的。而且,我们学校就有舞狮队,有同学会敲狮子鼓吗?

(1) 请一位会敲鼓的同学敲一敲。

(2) 教师出示简单的狮子锣鼓节奏,与学生一起练习。

篇10:花城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一、教学内容:

1、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2、复习唱好《依马呀吉松》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情丰富唱好《依马呀吉松》

2、通过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感受民族管弦乐,体会苗族、彝族音乐风格

3、学跳秧歌的基本舞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以苗族、彝族音调改编的管弦乐曲,曲调欢快、热烈。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藏族歌曲《依马呀吉松》,今天我们一起复习复习,要唱得更好一点。”

2、学生齐唱。

(二)开始上课

1、跟录音演唱。

2、难点指导,跟伴奏带让学生有表情、有感情演唱。

3、过渡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师:“演唱完畲族歌曲,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首以苗族、彝族音调改编的曲子《北京喜讯到边寨》。”

4、让孩子看着简谱聆听,感受三部分七个主题的音乐旋律。

5、让学生谈谈听后感,教师总结。

6、完成听听想想问题。

7、聆听《依马呀吉松》,让学生猜猜此音乐的舞种。

8、引出“秧歌舞”。

9、教师示范跳“秧歌舞”,学生喊口令。

10、动作分解教学

篇11:花城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为歌曲伴奏,随歌声舞蹈。

教学目标:

1.加深学生对少数民族善良、朴实、豪放、能歌善舞的特点的认识。

2.学会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在唱歌、伴奏、跳锅庄舞诸项音乐活动中能大胆投入、热情表现。

教学过程:

1.导入:请同学们看羌族人民的服饰(出示图片),再看羌笛的图片(出示图片),介绍羌族。

2.学唱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

(1)欣赏歌曲范唱录音(两遍),请同学们说说听后的感受。

(2)集体朗读歌词,随录音轻声哼唱歌词。

(3)学唱前16小节歌谱,引导学生“发现”后面8小节与前面8小节基本相同。

(4)背唱第一段歌词,并随伴奏带放声歌唱。

3.用课堂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4.学习几个锅庄舞的动作,欢快起舞

5.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用课堂乐器演奏《瑶族舞曲》主题,并用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目标:

1.能专心欣赏、听出《瑶族舞曲》三个部分速度和音乐情绪的'不同,并能顺利完成课本上的填写练习。

2.能背出《瑶族舞曲》的主要主题,并能用课堂乐器演奏,能随《瑶族舞曲》的主题音乐做声势练习。

教学过程:

1.导入:介绍瑶族,看瑶族人民的服饰(出示图片)和他们载歌载舞欢度节日的情景(出示图片)。

2.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

(瑶族舞曲》描写在节日之夜,瑶族人民载歌载舞尽情狂欢的情景。乐曲分为三个部分,课本中列出的是第一部分中的两个主题,主题A非常优美动听,主题B矫健活跃。学生随教师琴声轻声歌唱,反复多次,要求边学唱边记忆。

(2)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请学生静静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提示两个不同主题的进入。

(3)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

(4)欣赏乐曲的第三部分这一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现,但气氛越来越热闹,并加了一个结尾,结尾的音乐速度更快,力度更强,表现歌舞达到____,全曲在热烈欢畅的情绪中结束。

(5)完整地听赏一遍《瑶族舞曲》

3.用课堂乐器演奏主题A

4.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阿喽喽》。

教学目标:

1.能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阿喽喽》,初步学会这首歌曲的歌谱。

2.能为歌曲设计多种演唱形式。

教学过程:

1.导入

2.学唱歌曲《阿喽喽》

(1)听赏范唱录音数遍,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印象。

(2)讨论歌词,理解歌词,特别要理解歌词中“它是我指路,它听我的话”中“我”字的含义,这个“我”不是指一个人,而是指整个彝乡的人民。

(3)跟着范唱录音轻声学唱歌词。

(4)跟着伴奏带放声歌唱,要求唱出自豪、热情的感情,但要控制好声音,防止喊唱。学生演唱时教师可以指挥来提示速度和强弱。

3.学唱歌谱:教师大声唱谱学生轻声唱谱的方式。

4.为歌曲设计演唱形式

篇12:花城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乐曲欣赏,感受圆舞曲的风格,广泛了解异国文化,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舞曲音乐的鉴赏能力。

2.记忆第一圆舞曲主题旋律,模唱主题旋律,了解圆舞曲的速度、旋律特点,体验乐曲充满活力的、抒情优美的情绪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介绍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了解作曲家创作的其他代表作品。

2.感受圆舞曲的节奏速度特点,能够区分乐曲的段落,记忆乐曲中第一圆舞曲的旋律主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讲解:

每年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的新年音乐会的返场节目里都会有一曲蓝色多瑙河。这充分说明

了蓝色多瑙河在奥地利人们的心中,乃至全世界人们的心中占有相当高的位置,是世界流传的经典名曲。

2.教师讲解乐曲的作者(约翰?施特劳斯简介),并对乐曲进行全面地分析,使学生对乐曲有一定的了解。

3.播放一段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演奏《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视频。

二、欣赏圆舞曲

1.初次聆听乐曲童声合唱《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教学要求:听辨五个圆舞曲主题旋律,能够分辨乐曲的段落。感受每首圆舞曲的情绪特点。(圆舞曲旋律听辨)

2.复听乐曲《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师:歌曲是几拍子的?

学生听后自由回答。

3.听赏第一圆舞曲。教师出示第一圆舞曲主题谱例,并播放第一圆舞曲音频。

教学要求:记忆第一圆舞曲的旋律,感受圆舞曲节奏、速度、旋律的特点。

师:请同学们模唱第一圆舞曲的旋律,说说圆舞曲的速度、节奏和旋律有什么特点?

生:旋律优美抒情,节奏舒展,速度轻快……

师:乐曲轻盈优美,描写了在多瑙河畔,陶醉在大自然中的人们翩翩起舞时的情景。这么的旋律我们来视唱旋律乐谱。

(1)学生随老师琴声轻声歌唱,反复多次,记忆第一主题旋律。

(2)学生也可以用口风琴演奏,熟悉这一主题旋律。感受圆舞曲速度、节奏、旋律特点。

4.听赏第二圆舞曲。

教师出示第二主题谱例,并播放第二圆舞曲音频。

教学要求:感受圆舞曲三拍子动作轻快、优美,情绪热烈、欢快的特点,感受弱起小节的特点。

师:听辨这段旋律在速度、节奏上有什么特点,表现的是怎样的一幅场景?

生:情绪热烈、欢快,速度较快。表现了人们在欢快地跳着舞。师指导学生用拍手的方式找出音乐的强拍,讲解弱起小节的特点。

老师指导学生哼唱这段旋律,注意弱拍和连线的拍子要准确,空拍时要做到声断气不断。学生体会演唱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欣赏了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它是约翰?施特劳斯的最作品。请同学们下课利用网络

篇13:花城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各项音乐活动。

2、通过实践活动——欣赏、摸唱、摸奏、再创造等方式,牢固地运用已学过的乐器知识。

3、通过此活动培养学生大胆的想象力和勇敢的表演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西洋乐器可以分为哪几大类?每一分类各举两种乐器。

弓弦乐器: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

木管乐器:长笛、双簧管、大管、单簧管。

铜管乐器:小号、长号、圆号

打击乐:定音鼓、大鼓、小军鼓

2、揭示课题。

3、故事梗概。问:有谁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

4、人物介绍。

二、分段欣赏。作品中每个人物和动物的主题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1、片段一,彼得出场5、老爷爷出场

2、片段二,小鸟出场6、狼出场

3、片段三,鸭子出场7、动物们的反映

4、片段四,猫出场8、智斗

9、放绳10捉狼11猎人出场

三、总结人物的个性与音乐的关系

彼得—弦乐四重奏——勇敢坚定

小鸟——长笛——灵巧活泼

鸭子——双簧管——笨拙

猫——单簧管——狡猾的

狼——圆号——穷凶极恶的

老爷爷——大管——絮叨

猎人——定音鼓和大鼓——枪声

四、分角色进行表演

五、根据每个小组的表演情况进行评奖。

篇14:花城版小学一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本册教材的曲目选择,在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基础上,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朗朗上口,易唱易记,让学生爱听。还有自制打击乐器,创编小音乐剧、游戏、舞蹈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想象中去创造,促进思维,发展智力。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课程改革”的精神和要求,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转变教师观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将实践的过程转化为创新的过程。根据二年级的实际情况,制订音乐学科的教学工作计划,以便圆满完成本学期的音乐教学工作。

二、一年级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1、唱歌:共计20首。继续学习巩固正确的唱歌姿势、坐姿,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继续学习自然地呼吸,做到不耸肩;咬字清楚,口型正确。能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能够随教师的要求整齐地开始和结束。18首歌曲能够基本背唱。

2、唱游:能随音乐的不同情绪、节奏、节拍的变化,有表情地进行律动、模仿动作和即兴动作;继续学习音乐剧、集体舞、歌表演、音乐游戏等,注意音乐与动作的配合,乐感的培养。

3、器乐:继续认识几种常见的打击乐器;注意与律动、音乐剧、音乐游戏、歌表演等相配合。继续学习口风琴的基本指法及演奏方法,能够吹奏教材内简单的歌曲,可以进行简单的乐曲伴奏及表演;学习口琴的吹吸方法,可以演奏、表演简单的乐曲及歌曲。

4、欣赏: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欣赏音乐的习惯,能够认真聆听音乐;欣赏中外优秀的儿童歌曲、民族和器乐曲;初步感受活泼、雄伟、优美、抒情等不同情绪的歌曲与乐曲。

5、音乐知识:学习的音乐知识:音的长短、音的高低、音的强弱;能够准确的拍读二拍子、三拍子等节奏。

三、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等。鼓励学生自信地演唱、演奏,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

四、教学要求:

1、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特点。

2、注意音乐教学与各个领域间的有机结合。

3、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

4、建立民主、和谐、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

5、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辅助音乐教学工作。

6、因地制宜实施《新音乐课程标准》。

7、落实器乐进课堂,做好校本课程教学计划,将器乐教学与其它音乐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五、教学措施:

1、加强学习有关音乐教学的理论书籍,以课改为契机,推动音乐教学的课程改革,向科学的课改靠拢,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素质。

2、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注意经验的总结与整理。

3、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本学科教学内容的在整体教学之中的地位及作用。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做好课后小结。

4、重视学生平时的学习效果与考查。

5、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各种能力。如:制作教具、多媒体课件等。

6、平时注重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以上是一年级音乐教学计划,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会根据学生、工作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并随时修改、完善本计划。

篇15:花城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

一、情况分析:

本学期的四年级共有四个班,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素质各方面也不一样,其中有的班级插入了少量的新生,新生和老生之间也存在差异,如,乐理知识和音乐欣赏方面。从开学初,我们要从开始就对学生进行知识系统的音乐学习,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能爱学、好学。由于学生的整体情况参差不齐,根据情况,教师要能制定合理的教学几乎,做好课前的充分准备工作,使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有所提高。

二、教学简析:

本学期四年级的教学以演唱教学、乐理知识、器乐教学为主。让学生能用正确的口型演唱歌曲,注意咬字、吐字,学会正确的呼吸及连音、断音的演唱。在欣赏方面,要让学生初步了解速度、力度、节奏、节拍、音色、音区等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在教材中,乐理知识也占有重要部分,要让学生能感受并认识到二四拍、三四拍、四四拍以及强弱规律。学习连线、换气、延长、反复、顿音、力度、速度等常见记号,并对学生进行节奏和旋律短句的编写练习。

四年级的学生在各个方面比起低年级的学生相对较好,但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教师要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教法,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一)、演唱部分

1、认识附点以及其唱法。

2、认识换气符号,遇到换气符号时能正确运用。

3、能够运用感情来演唱歌曲。

(二)、欣赏部分

1、培养学生学习对音乐欣赏的兴趣,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美感。

2、在音乐欣赏的同时,要给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能感受音乐作品中轻快、活泼等情感。

3、要让学生学习欣赏不同风格,不同国家的音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了解不同的曲风。

(三)、器乐教学继续学习竖笛演奏,并能学会演奏3~~4首乐曲。

教学措施:

1、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认真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认真备好每节课,为上课做好充分准备工作。

2、教师要注意在课堂的教学形式,针对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形式,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3、教师在教好本门学科的同时,还要注重积极的和其他学科的沟通,教师要能积极的研究与其他学科之间的配合,让音乐课堂变得更生动、活泼,从而更好的响应新课标的标准。

四、教材重点难点

重点

1、歌唱中旋律的概念。

2、识谱知识的学习。

难点:通过适当的方式在快乐轻松的课堂中进行理论知识学习。不仅可以避免学习理论的枯燥乏味性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以真正学到知识。

教学进度:

第一课《手挽手》——4课时

第二课《跳起来》——4课时

第三课《家乡美》——4课时

第四课《水上的歌》——4课时

第五课《童年的回忆》——4课时

第六课《风景如画》——4课时

第七课《校园里》——4课时

第八课《理想》——4课时

第九课《音乐宫》——4课时

热门教案

学诗词

学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