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6篇美洲概述课件,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北美洲
美洲是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合称,也是“亚美利加洲”的简称,又称新大陆。从公元1492年开始,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三次西航。他到达了现在美洲的巴哈马群岛,自己以为到了印度,就把自己发现的岛屿称为西印度群岛,并把那里的土著居民叫印第安,意即印度人。
“亚美利加”是由一位探险者的名字演变而来的。公元1499年至1504年间,意大利探险家亚美利哥到美洲探险,到达了南美洲北部地区。他证明1492年哥伦布发现的这块地方只是欧洲人所不知道的“新大陆”,而不是印度。后来意大利历史学家彼得·马尔太尔在他的著作中首先用新大陆称呼美洲。德国地理学家华尔西穆勒在他的著作中以亚美利加的名字称这块大陆为亚美利加洲,并一直沿用到今天。
位于西半球的北部。东滨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濒北冰洋,南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同南美洲分开。大陆东至圣查尔斯角(西经55度40分,北纬52度13分) ,南至马里亚托角(西经81度05 分,北纬7度12分)西至威尔士王子角(西经168度05分,北纬65度37分),北至默奇森角(西经94度26分,北纬71度59分)。全洲面积为2422. 8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6.2%。
居民:全洲人口分布很不平衡,绝大部分人口分布在东南部地区。这里居住着美国4/5、加拿大2/3的人口,其中以美国的纽约附近和美国与加拿大之间的伊利湖周围人口密度最大。西印度群岛中的波多黎各、马提尼克岛等处,也是人口密度大的地区。面积广大的北部地区和美国西部内陆地区人口稀少,有的地方甚至无人居住。居民主要为英、法等欧洲国家移民的后裔。其次是黑人、印第安人、混血种人,还有少数的格陵兰人、波多黎各人、狄太人、日本人和华侨。主要信基督教和天主教。通用英语和西班牙语。
自然环境:北美洲大陆北宽南窄,略呈倒置梯形。西部的北段和北部、东部海岸比较曲折,多岛屿和海湾。岛屿多分布在北部和南部,总面积大约为400万平方千米,为岛屿面积最大的洲。格陵兰岛面积217.56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岛。北美洲大陆部分地形可分为三个明显不同的南北纵列带:一、东部山地和高原。圣劳伦斯河谷以北为拉布拉多高原,以南是阿巴拉契亚山脉。地势南高北低,北部一般海拔300-600米,南部海拔一般在1000—1500米之间。主峰米切尔山海拔2037米。阿巴拉契亚山脉东侧沿大西洋有一条狭窄的海岸平原,西侧逐渐下降,与中部平原相接。二、中部平原,位于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脉与落基山脉之间,北起哈得孙湾,南至墨西哥湾,纵贯大陆中部,平原北半部是多湖泊和急流的地区,南半部属密西西比河平原,平原西部为世界著名的大草原。三、西部山地和高原,属科迪勒拉山系的北段,从阿拉斯加一直伸展到墨西哥以南。主要包括三条平行山地:东带为海拔2000-3000米以上的落基山脉,南北延伸5000千米,是北美洲气候上的重要分界线;西带南起美国的海岸山岭,向北入海,形成加拿大西部沿海岛屿,海拔一般为1000-1500米;中带包括北部的阿拉斯加山脉、加拿大的海岸山脉、美国的内华达山脉和喀斯喀特岭等等。阿拉斯加的麦金利山海拔6193米,为北美洲最高峰。东带和中带之间为高原和盆地。盆地底部海拔1300-1800来。盆地南部的死谷低于海平面85米,为西半球陆地的最低点。北美洲的大河,除圣劳伦斯河外,均发源于落基山脉。落基山脉以东的河流分别流入大西洋和北冰洋,以西的河流注入太平详。按河流长度依次为密西西比河、马更些河、育空河、圣劳伦斯河、格兰德河、纳尔逊河等。北美洲是多湖的大陆,淡水湖面积之广居各洲的首位,中部高平原区的五大湖,是世界最大的谈水湖群,有“北美地中海”之称,其中以苏必利尔湖面积最大,其次为休伦湖、密歇根湖、伊利湖、安大略湖。
北美洲地跨热带、温带、寒带,气候复杂多样,北部在北极圈内,为冰雪世界,南部加勒比海受赤道暖流之益,但有热带飓风侵袭。大陆中部广大地区位于北温带,由于西部山地阻挡,来自大平洋的湿润西风不能深入内地,所以大部分地区的降水来自东南方的大西洋,空气湿润,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东南部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平原的西北部和落基山脉以西在500毫米以下,太平洋沿岸迎西风的地区降水量剧增,有的地方年平均降水量约在2000毫米以上。加拿大的北部和阿拉斯加北部边缘属寒带苔原气候,加拿大和阿拉斯加南部地区多属温带针叶林气候。美国的落基山脉以东地区属温带阔叶林气候和亚热带森林气候。西部内陆高原多属温带草原气候。太平洋沿岸的南部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侯。西印度群岛、中美洲东部沿海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
自然资源:北美洲矿物资源丰富,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煤、硫磺、铁、铜、镍、铀、铅、锌等。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地,盛产黄杉、红杉、巨杉、铁杉筹,南部出产红木等优质木材。加勒比海、纽芬兰附近海域是世界著名渔场。
经济:北美洲是世界工业发达的地区之一。农业生产的专门化、商品化和机械化程度很高。采矿业规模较大,主要开采煤、原油、天然气、铁、铜、铅、锌、硫磺等,而锡、锰、钴、铝、金刚石、钽、铌等重要战略原料几乎全部或大部靠进口。北美洲中部平原是世界著名的农业区之一,农作物以玉米、小麦、稻子、棉花、大豆、烟草为主,大豆、玉米、小麦产量在世界农业中占重要地位。中美和西印度群岛诸国主要产甘蔗、香蕉、咖啡、可可等热带作物。
地理区域: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阿拉斯加、加拿大北极群岛、格陵兰岛、墨西哥、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岛九区。
东部地区:东濒大西洋,海岸曲折,多港湾,北美洲大部分港口集中在这一地区,圣劳伦斯河谷以北为拉布拉多高原,海拔300-600米,多冰川湖,有湖泊高原之称;以南为阿巴拉契亚山脉,一般海拔1000-1500米,山脉西侧为阿巴拉契亚高原,山脉与大西洋问有狭窄的山麓高原和沿海平原。众多短小湍急的河流经山麓硬、软岩层的交接处,形成瀑布,因而从纽约向西南至哥伦布一线有“瀑布线”之称。本区是北美洲工业和农业发展最早的地区,也是重要的工商业和金融中心。
中部地区:位于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脉与落基山脉之间,北起丘吉尔河上游,南达墨西哥湾,长约3000千米,宽约2000多千米的地区。是北美洲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最集中的产区及肉用畜牧业最发达的地区。
西部地区:由高大的山脉和高原组成,属美洲科迪勒拉山系的北段,落基山脉是本区地形的骨架。多火山、温泉,地震频繁。内地气候干旱,以畜牧业为主,太平洋沿岸地区种植亚热带果品的园艺业十分发达,本区采矿业占重要地位,制造工业以飞机、造船等为重要。
阿拉斯加:位于北美洲西北部。大陆部分,山脉分列南北,中部为育空高原,太平洋沿岸地区多火山,地震频繁。矿物主要有石油、金、锡、铜、煤等。经济以采矿业、渔业和皮毛业为主。阿留申群岛是阿拉斯加西南的一群火山岛,地震频繁。有皮毛兽的驯养和渔业。
加拿大北极群岛:是北美大陆以北,格陵兰岛以西众多岛屿的总称。面积约160万平方千米。人口稀少,主要居民是因纽特人。各岛之间有许多海峡,其中巴芬岛与拉布拉多半岛之间的哈得孙海峡,是哈得孙湾通大西洋的海上交通要道。各岛坚岩裸露,多为海拔500-1000多米的山地,长期受冰川作用,多冰川地形和冰川作用形成的湖泊。沿海平原狭窄,海岸曲折多峡湾。气候严寒,年平均降水量不足300毫米。居民以捕鱼和捕海兽为生。
墨西哥:位于北美洲的南部。是剑麻、银胶菊等栽培植物的原产地。
中美洲:是中亚美利加洲的筒称。指墨西哥以南、哥伦比亚以北的美洲大陆中部地区。东临加勒比海,西濒太平洋,是连接南、北美洲的`桥梁。包括危地马拉、洪都拉斯、伯利兹、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和巴拿马。面积约52万平方千米。人口约2984万。全区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山地紧靠太平洋岸,属美洲科迪勒拉山系的中段,最高处海拔达4000米以上,多火山,有活火山40余座,地震频繁。中美洲是甘薯的原产地。
西印度群岛:位于大西洋及其属海加勒比海、墨西哥湾之间。15世纪末,哥伦布到此,误认为这里是印度附近的岛屿因位于印度以西的西半球,便称为西印度群岛,沿用至今。包括巴哈马国、古巴、牙买加、海地、多米尼加共和国、安提瓜和巴布达、多米尼克国、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巴巴多斯、格林纳达、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圣基茨和尼维斯等,此外还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和荷兰的十多个属地。面积约2 4 万平方千米。这些群岛分为三大组:一、巴哈马群岛,由14个较大的岛屿、700个小岛和暗礁以及2400个环礁组成。岛上主要居住黑种人。各岛海拔最高不到60米。属热带雨林气候。二、大安的列斯群岛,包括古巴、海地、牙买加、波多黎各诸岛及其附属岛屿。一半以上为山地。海地岛和波多黎各岛地震频繁。各岛北部属热带雨林气候,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三、小安的列斯群岛,包括背风群岛、向风群岛和委内瑞拉北面海上许多岛屿。多为火山岛,地震频繁。属热带雨林气候。
格陵兰(丹):位于北美洲东北,介于北冰洋与大西洋之间。面积约217 5600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岛。常被称为格陵兰次大陆。人口8 0 %是格陵兰人。全岛约4/5的地区处于北极圈内,面积8 4 %为冰雪所覆盖。中部偏东最高海拔3300米,边缘地区海拔1000—2000米。气候严寒。矿物有冰晶石、铁、锌、铅、锆、褐煤等。近年在南部发现钼、铀、钍等矿物。著名的动物有麝牛、驯鹿、北极熊等,居民以渔业为主,南部地区有少量牧羊业、鱼类加工、采矿业尤以南端冰晶石的开采最重要。首府戈特霍布。
南美洲
南美洲是南亚美利加洲的简称,位于西半球的南部。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北滨加勒比海,南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洲相望,一般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同北美洲分开。大陆东至布兰库角(西经34度46分,南纬7度09分),南至弗罗厄德角(西经71度18分,南纬53度54分),西至帕里尼亚斯角(西经81度20分,南纬4度41分),北至加伊纳斯角(西经71度40分,北纬12度28分)。面积约1797万平方千米(包括附近岛屿),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2%。在政治地理上,也有把南美洲及其以并的墨西哥、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西印度群岛),亦即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称为拉丁美洲。拉丁美洲的面积为2070多万平方千米(包括附近岛屿),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3. 8%。
居民:人口分布不平衡,西北部和东部沿海一带人口较稠密,广大的亚马孙平原每平方千米不到一人,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之一。居民中白人最多,约占一半,其次是印欧混血人和印第安人,黑人最少。绝大部分居民信天主教,少数信基督教。印第安人用印第安语,巴西的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法属圭亚那的官方语言为法语,圭亚那的官方语言为英语,苏里南官主语言为荷兰语,其它国家均以西班牙语为国语。
自然环境:南美洲大陆地形分为三个南北向纵列带:西部为狭长的安第斯山,东部为波状起伏的高原,中部为广阔平坦的平原低地。安第斯山脉属入迪勒拉山系的南半段,为一毓高峻的褶皱山,南北延伸,紧逼太平洋海岸,沿海平原甚窄。安第斯山脉由几务平行山岭组成,以绵亘于秘鲁、智利、玻利维亚境内的一段山体宽度最大,东西宽约400千米。安第斯山全工约9000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也是世界最高大的山系之一,大部分海拔3000米以上,不少高峰海拔6000米以上,其中阿根廷境内的阿空加瓜山海拔为6960米,是南美洲最高峰。安第斯山一带是太平洋东岸火山地震带的一部分,中段的尤耶亚入火山海拔6723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活火山。南美洲东部有宽广的巴西高原、圭亚那高原,其中巴西高原,面积500多万平方千米,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南美洲西部山地与东部高原之间的平原地带,自北而南有奥里诺入平原。亚马孙平原和拉普拉塔平原。其中亚马孙平原,面积约56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冲积平原,地形坦荡,海拔多在200以下。南美洲的水系以入迪勒拉山系的安第斯山为分水岭,东西分属于大西洋水系和太平洋水系。由于山系偏居大陆西部,故太平洋水系源短流急,且多独流入海。大西洋水系的河流大都源远流长,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其中亚马孙河,以乌卡亚利河为源,全长为6480千米,是世界著名长河之一。亚马孙河流域面积705万平方千米,河口年平均流量每秒12万立方米,是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流量最大的河流,也是次于尼罗河的世界第二长河。其支流超过1000千米的有20多条。内流区域主要分布于南美洲西部的普纳(荒漠高原)和阿根廷和西北部。南美洲除最南部外,主终年不冻。巴塔哥尼亚高原河流的水源主要靠雪水供给,以10- 12 月径流量最大;智利南部河流的水源主要靠冰川融水供给,以夏季径流量最大;智利中部河流的水源主要靠雨水供给,以冬季径流量最大;智利北部和秘鲁南部沿海河流的水源主要靠地下水供给,以1-3月径流量较大;其余地区河流的水源几乎全靠雨水供给,以暖季径流量最大。几乎所有大河在雨季时汛期长3—6个月。南美洲湖泊较少,但多瀑布。安赫尔瀑布落差达979米,为世界落差最大的瀑布。南美洲中部安斯山区的普纳(荒漠高原)地区多构造湖,如的的喀喀湖、波波湖等;南部巴塔哥尼亚高原区多冰川湖;内流区多内陆盐沼。南美西北端的马拉开波湖为南美洲最大的湖泊。
南美洲介于北纬13度和南纬57度之间,赤道横贯北部,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北部亚马孙平原一带,由于纬度低,受海风影响,各月平均气温都在摄氏26度左右,属热带雨林气候。亚马孙平原南北两侧的马西高原和圭亚那高原,夏季高温多雨,冬季除沿海地区外,气候干燥,属热带草原气候。智利中部沿海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南美洲是一个以湿润著称的大陆,暖季多雨,且沙漠面积较其它各洲为小的一洲。由于来自大西洋东北信风、东南信风、热带飓风以及西南部位于西风带内等原因,故南美北部、西南部沿海以及向风坡降雨较多。奥里诺入河流域、亚马孙河干流以南和安第斯山脉中段以东的广大地区,属暖季降水区,其中巴西高原东北一角,年平均降水量仅500毫米左右,其它地区则为1000—3000毫米;哥伦比亚西北部、厄瓜多尔、秘鲁北部、亚马孙平原西北部和圭亚那高原属全个多雨的热带降水区,年平均降水量为2000—3000毫米;巴拉那高原、潘帕斯(草原)属各月降水比较均匀、钽以夏季稍多的亚热带降水区,年平均降水量500—2000毫米左右;智利南部沿海地区属全各月降水比较均匀、但以冬季稍多的温带降水区,年平均降水量2000—5000毫米,为世界上降水量最多的地区之一;上塔哥尼亚高原属温带秋季降水区,由于山脉阻挡西面的湿润和受嘏塔哥尼亚强风的影响,年平均降水量不到250毫米;智利中部沿海地区属地中海式冬季降水区,年平均降水量500-1000毫米左右;智利北部和秘鲁南部沿海地区,由于地处背风坡和秘鲁寒流的影响,年平均降水量不到50毫米。
自然资源:南美洲矿物资源丰富,目前已知,现代工业中所需的20多种最重要的矿物原料绝大部分都有。有石油、铁、各种铁合金元素、有色金属、贵重金属,以及硝石、工业用的天然水晶、片云母等。其中尤以委内瑞拉的石油和天然气,巴西高原的铁、锰、天然水晶,圭亚那高原东北部苏里南的铝土矿安第斯山区的铜、硝石等最具重要意义。铋、锑、银、铍、硫磺、锡、汞、铂、锂、铀、钒、锆、钍、金刚石等矿物储量也很丰富。此外还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森林面积约占全洲面积515。亚马孙平原和赤道附近的安第斯山低坡地带有世界最广阔的热带雨林,盛产各种珍贵的热带林木、如红木、檀香木、铁树、木棉树、巴西木、香膏木、花梨木等。南美洲沿海水产资源极为丰富,其中智利北部沿海以及成本东南沿海盛产金枪鱼,秘鲁沿海盛产鱼。智利沿海盛产沙丁鱼、鳕和鲸。巴西、阿根廷沿海盛产鲈、鲻、、鲽、鲭、鳕等鱼类。秘鲁沿海、巴西沿海为南美洲两大渔场。
经济概况:南美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差悬殊。巴西和阿根廷为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加之委内瑞拉、哥伦比亚、智利和秘鲁,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全洲的90%以上。各国现代代经济都高度集中在少数大城市或沿海地区,山区和边远地区经济落后。
采矿业是南美洲的传统工业部门。金、银、铜、锡等贵重金属和有色金属开采历史悠久。不少矿物开采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智利的铜和硝石、玻利维亚的锡和锑、巴西的铁和锰、委内瑞拉的原油产量,大多居世界前列或占重要地位。制造业是南美经济中发展最快的部门,钢铁、汽车、化工、橡胶、电器、金属制品、机械设备等部门已具相当实力。巴西的钢产量和汽车生产量已进入世界产量大国的行列。轻工业是南产多数国家制造业的主体,以肉类加工、制糖、饮料、皮革、纺织、服装、制鞋较为发达。
南美洲土地辽阔,水热条件优裕,农业生产的潜力很大。盛产甘蔗、香蕉、咖啡、可可、橡胶、金鸡纳霜、剑麻、木薯等热带、亚热带农林特产,产量均居世界前列。其中,巴西的咖啡、香蕉和木薯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巴西的可可产量居世界第三位,巴西剑麻的产量也占重要地位。秘鲁的捕鱼量、鱼粉、鱼油穑产量,阿根廷的肉类产量均居世界前列。
美洲地理课件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新大陆”和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两部分内容。“新大陆”部分,教材首先阐述了美洲的全称和被称为“新大陆”的原因,再结合图6-28“美洲国家和地区分布”,介绍了美洲大陆上南、北美洲的划分,拉丁美洲与美国、加拿大之间通用语言的差异及其原因。“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部分,教材结合南、北美洲的地形、气候分布图,归纳出南、北美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并着重分析了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为了让学生整体把握美洲的区域地理特征,教材以阅读的形式介绍了美洲的居民与经济,并采用对比表格的形式,引导学生比较南、北美洲的地理差异。
学情分析
通过学生作业,谈话交流等形式,我了解到班上学生地理知识薄弱、学习地理的兴趣不浓的问题。许多学生一谈到地理就头疼。学习地理是一件折磨人的苦差事。
1、知识与能力方面
(1)、学生地理基础知识薄弱,基本技能较差,看图不认真,读图能力比较差,从地图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的习惯几乎没有,这必定是制约学生学习成功的瓶颈。
(2)、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以及迅速领悟能力都较差,形不成良好的获取知识的习惯,学生的地理素质有待提高。
(3)、丰富多彩的生活资源与课本中所学习的知识点形成巨大反差。学生忽视了生活的感悟、语言的积累、情感的熏陶,再加上学生课外实践较少,所以对地理课本中的知识兴趣不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运用地图说明美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分析巴拿马运河的交通地位,掌握拉丁美洲的概念及这里的居民组成和语言与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的差异。
2.利用南北美洲地形图和气候图,分别了解两大洲在地形和气候方面的特征,使学生逐步掌握学会对比分析地理事物的异同,并能理解分析北美洲地形对其气候的影响。
3.通过实例说明美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
4.进一步理解国际日期变更线的概念,学会计算两侧的日期,培养学生的地理换算能力。
5.组织学生通过阅读了解美洲的居民组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过程与方法
本节内容的教学,将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地图、多媒体课件及课前搜集的资料,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分组采取对比、探究、讨论、交流资料等参与性强的学习形式完成教学,达到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并形成能力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认识,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使学生学会对知识的迁移应用。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第1课时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北美洲和南美洲的自然环境特征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难点
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和学会计算日界线两侧的日期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突破
“新大陆”部分可结合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试验标准试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历史课本,第二课“探索者的梦想”P8—P9,及地理课本资料使学生了解人类探索自然所经历的艰难漫长过程,并从中体会被称为“新大陆”的.原因。同时充分利用美洲地图组织指导学生阅读地图掌握南北美洲的划分、拉丁美洲的概念及白令海峡、中美地峡、巴拿马运河和西印度群岛等的重要性的认识。
“学会计算日界线两侧的日期”这一难点可借助有趣的小故事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再利用简单的示意图加以说明来突破。
“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可采取学生分组自学、讨论为主的方法结合地形图、气候资料图等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列表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并完成知识的迁移。
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这一教学难点的突破可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教师准备
1. 教师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制作相关的课件,便于课堂展示图片、资料,同时突破难点。
2. 组织分组和组长选举,以便课前资料的准备及课堂组织讨论。
学生准备
1.阅读课文,尝试列表对比南北美洲的自然地理差异
2.阅读分析课本插图及搜集资料,以撰写小论文的形式,分组安排题目:“美洲形形色色的人种”、“我眼中的美洲经济”,“经济发达的北美”、“单一经济为主的拉丁美洲”,分别完成论文的撰写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本、教案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
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
四、作业:
随堂练习本课总结
人类对自然的探索是一个漫长过程,15—17世纪欧洲探险者们的意外发现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大陆,结束了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长期隔绝的局面,今天的学习使我们对新大陆上的大洲的划分及重要的地理界线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南、北美洲地理位置及地形特点的不同,使得它们虽然同处一个大陆上,但自然环境却存在很大的差异。
教学反思:
经过前面课程的学习,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析区域地理的方法,对于怎样分析地理位置、地形的方法较熟悉,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独立、主动学习,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总体掌握情况较好。
板书设计
第一 章 第三节 美洲
一、“新大陆” 1.发现“新大陆” 2.巴拿马运河 3.白令海峡
二、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 1.地形特征 :
①北美洲: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②南美洲:西部高大的安第斯山脉,东部平原、高原相;
①北美洲: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
②南美洲:西部高大的安第斯山脉,东部平原、高原相间分布
一、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学习目标: 1、了解美洲大陆的位置、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及其交通地位。
2、掌握拉丁美洲的概念。
3、运用地图和资料掌握北美洲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并学会分析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重点: 北美洲地形气候
难点: 描述北美洲的地地形气候特点分析
二、教法
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教”,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结合本校“和悦”课堂新模式,本节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情境创设、竞赛、体验、启发、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三、学法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观察讨论、读图分析、小组合作探究、成果展示等。
教学补充材料:
1、地图: 图1 北美洲的地形
图2 北美洲大陆沿40°N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
图3 北美洲的气候类型
2、《北美洲的自然环境》导学提纲
3、“基础知识小助手
四、教学过程
建构和悦课堂是我校课堂改革的新模式。为此,本课我设计了激疑导趣——基础考察——合作探究——概括升华——巩固拓展五个过程,引导学生完成从感性——理性——实践——感性的思维转换过程,完成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 播放《主席美洲之行 访问拉美三国意义重大》视频 。了解中国与拉丁美洲友好关系
课内探究:
自主合作学习:(同桌比赛,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一)“新大陆”
读图6-28,结合课本20-21页,明确“新大陆”“三线”中美地峡。并完成导学案的自主练习部分:
对照地图回忆半球的划分界限,找出穿过的主要几条纬线。
从图中找出周围的海洋,并标出,在空白图上填写名称,并做简单记忆。
1、海陆位置:美洲东部濒临大西洋,西部濒临_______洋,北部濒临_____________洋,西北隔_____________海峡与亚洲相望。南隔_______________海峡与南极洲相望。
纬度位置: 北美洲大部分位于赤道以北的北半球,南美洲位于北纬10度以南,跨南北半球。
2、美洲包括北美洲和南美洲,两大洲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_______运河,它沟通了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洋。
3三线: 洲界线:
国界线:
国际日期变更线。
4、中美地峡是指墨西哥以南、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北的狭长陆地。
拉丁美洲是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对照前面所学方法,通过读图分析完成要求,逐步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小结:
⑴最北在北极圈以北,最南在赤道以北,最东在30°w以东,最东在180°经线以东。
⑵北临北冰洋,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南面与南美洲相连,以巴拿马运河为分界线,西北隔白令海峡与亚洲望相望。
⑶主要位于西半球、北半球。
介绍拉丁美洲的来源、含义、语言、国家等。
有学生了解这些知识,鼓励学生讲解,锻炼部分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平日中对地理事物、地理问题的搜集、思考。逐步养成独立自主思考地理问题的习惯。
合作探究一: 拉丁美洲和南美洲有何区别?
美洲划分
回忆所学过的亚洲与欧洲地理位置,跟美洲地区做一个对比。小组讨论,发表意见。
1、按自然地理划分(地图展示)
2
2、按政治、经济划分(地图展示)
了解拉丁美洲的范围及北美洲通用的语言。美国加拿大使用 ;美国以南的美洲国家通用 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这两种语言都源于拉丁语,所以______________ 以南的地区被称为拉丁美洲。 )
展示美洲划分的练习:学生回答!
活动:分析巴拿马运河的交通地位:巴拿马运河重要的海上航道。展示视频。
比较运河的重要位置,小组交流意见
(二)北美洲的地形特征
1、阅读北美洲地形图,分析北美洲的地形特点
a平均海拔较高居世界第三(700米)地势起伏较大
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高原和山地
C冰川作用显著。
看图明确北美洲的地势特点:东西高中间低
对比回忆前面所学大洲的地势特点,加强记忆
讨论:分析北美洲西部高大的山脉对来自太平洋的水汽有何影响?
看北美洲地形图找出其主要的`水系:密西西比河,五大湖的位置
根据前面的自学知识,比较一下两大洲的区别,注意观察地图,小组交流答案,然后记忆本表的内容,最后小组内互相检查记忆的效果
看图填图针对性巩固
(四)读北美洲地形图回答问题。
山脉:A , F 。
大洋:G , B , E 。
河流:C 。 GHFBIE
3
岛屿:H 。
运河:D 。
合作探究二:小组讨论 思考:用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来解析落基山脉形成的原因? 看视频后小组可归纳:落基山脉由美洲版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
(三)北美洲的气候
读图6-44,自主学习课本26页相关知识并思考以下问题:
(1)北美洲缺少那些气候类型?
(2)读图6-44回答北美洲有哪些温带气候类型?其中又以哪种气候类型为主?
(3)根据以上分析,请总结出北美洲气候的 主要特点是什么?
点拨:看北美洲气候视频:明确北美洲的气候类型复杂多样,除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外各种气候都有。
归纳其特点:
a气候复杂多样
B大部分位于温带,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C地形对气候影响显著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三:1、北美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什么只局现在太平洋沿岸的狭长地带?
2、北美洲中部,冬季寒冷气流能长驱直入,到达墨西哥沿岸的原因?(结合课本26页回答) 盘点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谈一谈你的收获。
当堂巩固:疯狂记忆3分钟。
课堂小结
4
课堂达标 固知识:(导学案)
巩固记忆知识点然后完成导学案的检测题。
课后提升:通过本节的学习请同学们利用对比学习的方法找出南美洲的地形特点和气候特点。 板书设计
美洲
1、新大陆
2、北美洲的地形
3、北美洲的气候
课后反思:
在教材处理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本区人文地理,要以一定的自然地理为基础,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经过前面课程的学习,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析区域地理的方法,对于怎样分析地理位置、地形的方法较熟悉,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独立、主动学习,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总体掌握情况较好。
反思不足之处:1、预设要充分,处变要灵活。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好充分预设,课堂上总会有突发情况,要灵活处理。2、时间把握好
美洲貘是一种奇特有趣的动物。美洲貘长着一副惹人可怜的傻相。头部象猪,但比猪大得多,可惜的是鼻子短一些,否则真可与大象媲美。不过,在奇蹄类中,它的鼻子上唇向前突出还是相当可观的。貘可利用它来卷摘食物;另外,它的眼睛很小,没一点神采,仿佛刚睡醒的样子;耳朵中间长有一撮鬃毛,样子十分可笑。
目录外形特征及分布地区生活习性外形特征及分布地区美洲貘的体色几乎都是深棕色,颈部和头冠上都有短而直的鬃毛。幼貘身上有花斑,长大后慢慢消退掉。它的分布很广泛,南美北部、巴西南部、巴拉圭和阿根廷北部均可见到。 美洲貘的四肢很像犀牛的四肢,但比犀牛的四肢细而短。前肢有四趾,后肢只有三趾。 美洲是貘的分布中心。美洲的貘有山貘、中美貘、南美貘3种。貘是南美洲现存体形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现今世界上只有11家动物园中饲养并展览美洲貘。美洲貘总数20多只,为世界罕见。
生活习性貘是非常胆小、羞怯、和善的动物。貘有着非常高的`潜水本领,可在水底步行很久,无须到水面换气。每当遇到敌害追踪时,可迅速潜逃水中或河底。貘的视觉、听觉和嗅觉都很灵敏,正是依靠这些非凡器官的帮助,使它在茂密的热带雨林中能够及时发现敌情。貘还习惯把鼻子贴在地上,凭借发达的嗅觉来探察敌人的踪迹。貘惯于在丛林中使用自己常网的的通道。它那楔形的脑袋和体重的身体适于在下层丛林中穿行。有时,貘被美洲豹追赶,它就会迅速跑向自己惯用的通道,利用熟悉的地形把敌人甩掉。 貘很喜欢在泥潭里打滚。因为貘没有长尾巴,不能防止和驱赶蚊蝇的螫咬,每次在泥潭里翻滚后,浑身都弄得泥渍斑斑,借以防止蚊虫的叮咬。 貘主要生活在热带密林里,也有的居住在高山上,多数都以单独生活为主,昼伏夜出。食物为河边的多汁植物茎、叶和瓜果。
美洲野牛(拼音:měi zhōu yě niú;英文名:American bison;学名:Bison bison),又名美洲水牛或扰#是北美洲体型最大的哺乳动物和世界上最大野牛之一。尽管体型庞大,仍可维持60公里的奔跑速度。主要群体由雌牛和幼牛组成;雄性会另外组成单身汉群,只有交配时才会聚集在一起。食草动物,平时以嫩茎~草为食,无领域性。大量集体居住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大平原。
目录现状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繁殖收缩展开现状19世纪初,美国境内的野牛数目大约有6500万头,但自从欧洲人踏上美洲大陆以后,这种大型动物的命运就永远的改变了。以前只有印第安人为了生活必需而捕杀为数不多的野牛。但后来,印第安人开始利用马帮助狩猎,有了这些随着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的强大代步工具,使他们猎杀野牛的能力大大提高。同时,他们也打破了只为肉食而捕猎野牛的`传统,每当野牛在冬季换上的优质皮毛的时候,印第安人也会捕杀它们,剥取牛皮来交换更多的欧洲商品。这无疑加大了对野牛族群的压力,但这还并没有对它们构成真正意义上的威胁。直到1870年,当人们发现不仅冬季的皮毛可以用来做衣服,在任何季节的野牛皮也能制成很好的皮革后,猎人们开始大量捕杀野牛。到1872年,仅仅在南部平原就有超过50万头野牛被射杀并剥皮。由于这种猎杀行为迅速蔓延,到1880年几乎所有南部的野牛都被捕杀。而到1890年,美国全境已经只剩下不到1000头美洲野牛了。 少数热心公益人士的努力,激起公众保护美洲野牛的热情,开始对它们进行保护,数量已回升到两万多只,分别居住在几个地区,其目的是为防止流行病。美洲野牛仅存于黄石国家公园和卡斯特国家公园,1882年黄石公园仅有23头,美国和加拿大大约有25万头美洲野牛。出生仅10分钟的小牛犊就能跟上团队
外形特征美洲野牛体长2.1-3.5米,肩高1.5-2.1米,成年体重350-1000公斤。 美洲野牛头、颈和前身的毛比欧洲野牛更长更密,躯体更矮些,骨盆也更小些,它的后身没有欧洲野牛那么发达。总的看来美洲野牛的躯体较欧洲野牛更粗壮些,躯体和四肢不如欧洲野牛的长。它们的嗅觉好而视觉差。美洲野牛像驼峰一样的肩部长满了长而蓬松的粗毛。春天时,长在身体后部及下部的柔软茸毛会脱落。
生活习性美洲野牛成群一起生活,它们经常在泥土中跋涉,喜欢土浴。把躯体在大石头和树干上磨蹭藉以除掉体外寄生虫。多在早晨与傍晚觅食,其余时间休息。 美洲野牛食草,它们栖息在草原上。结成大群有时上千只进行季节性迁徙。冬季向南方迁移寻找食物更丰盛的地区。春季向北方迁徙。
生长繁殖美洲野牛的交配习性是一夫多妻制的,也就是说一头雄性野牛会和几头雌性野牛交配。美洲野牛7-9月配偶,雄性间浑进行争斗;5-6月间产仔,孕期约9个月。仔兽与母兽一起生活到成熟,雌、雄兽及全群均保护幼兽。寿命18-22年。 繁殖期的争斗:两头成年的雄性美洲野牛打架的场面是十分壮观的,它们通常只在繁殖季节为了争夺与雌性的交配权而争斗,以大地叫,在尘土中打滚,继而摆动头部来摆开架式。这时,通常有一头野牛会让步如果不让步的话,两头牛就会打起来。它们把头猛地撞在一起,撞得一大堆的毛发在空中飞扬,接着,它们相互绕圈,再突然转身前冲,试图用角刺伤对手。 曾有约6000万头美洲野牛游荡格雷特平原----北美洲的一个辽阔草原上,为寻找新鲜的草料而不断迁徙。19世纪,由于遭到白人捕猎者为获取兽皮而进行的疯狂捕杀,它们几乎濒临灭绝。但仍有一些被救了下来,送进了自然保护区,如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
美洲貘
美洲貘(美洲貘)
美洲貘是一种奇特有趣的动物。美洲貘长着一副惹人可怜的傻相。头部象猪,但比猪大得多,可惜的是鼻子短一些,否则真可与大象媲美。不过,在奇蹄类中,它的鼻子上唇向前突出还是相当可观的。貘可利用它来卷摘食物;另外,它的眼睛很小,没一点神采,仿佛刚睡醒的样子;耳朵中间长有一撮鬃毛,样子十分可笑。
目录 外形特征及分布地区 生活习性 外形特征及分布地区
美洲貘的体色几乎都是深棕色,颈部和头冠上都有短而直的鬃毛。幼貘身上有花斑,长大后慢慢消退掉。它的分布很广泛,南美北部、巴西南部、巴拉圭和阿根廷北部均可见到。 美洲貘的四肢很像犀牛的四肢,但比犀牛的四肢细而短。前肢有四趾,后肢只有三趾。 美洲是貘的分布中心。美洲的貘有山貘、中美貘、南美貘3种。貘是南美洲现存体形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现今世界上只有11家动物园中饲养并展览美洲貘。美洲貘总数20多只,为世界罕见。
生活习性
貘是非常胆小、羞怯、和善的动物。貘有着非常高的潜水本领,可在水底步行很久,无须到水面换气。每当遇到敌害追踪时,可迅速潜逃水中或河底。貘的视觉、听觉和嗅觉都很灵敏,正是依靠这些非凡器官的帮助,使它在茂密的热带雨林中能够及时发现敌情。貘还习惯把鼻子贴在地上,凭借发达的嗅觉来探察敌人的踪迹。貘惯于在丛林中使用自己常网的的通道。它那楔形的脑袋和体重的身体适于在下层丛林中穿行。有时,貘被美洲豹追赶,它就会迅速跑向自己惯用的通道,利用熟悉的地形把敌人甩掉。 貘很喜欢在泥潭里打滚。因为貘没有长尾巴,不能防止和驱赶蚊蝇的螫咬,每次在泥潭里翻滚后,浑身都弄得泥渍斑斑,借以防止蚊虫的叮咬。 貘主要生活在热带密林里,也有的居住在高山上,多数都以单独生活为主,昼伏夜出。食物为河边的多汁植物茎、叶和瓜果。
貘的家族
貘其实是几种动物的一个总称,就如同虎一样,包含了华南虎、东北虎、孟加拉虎等。现存的貘一共可以分成5种,它们都属于奇蹄目貘科貘属里面的物种,分别是:亚洲貘(也叫马来貘)、中美貘、低地貘、山貘,以及卡波马尼貘。
除了亚洲貘之外,其余的4种貘均生活在美洲地区,山貘和卡波马尼貘体型普遍偏小,成年之后体重多在150千克以下,亚洲貘是体型最大的一种貘,成体普遍在200-300千克之间。
亚洲貘是5种貘里面最具特色的,也是最容易分辨的,它身上有两种颜色,从腰腹部开始至臀部为白色,而肩颈头部及四肢,均为黑色,而另外一种拥有类似特征的动物则是我国的大熊猫。
亚洲貘所栖息的环境多为低海拔的森林,包含各种森林地带,无论是热带丛林、高山森林,还是沼泽林、灌木丛地带,只要有水源分布的地区,貘都能够生存下去。它是喜水动物,常常待在水中或者泥沼里面。
象鼻熊腰却长了一副猪身
在我国素有“四不像”的传说,现实中它的原型则多指麋鹿,或者羚牛。貘原则上也可以说是“四不像”,它的鼻子如同缩短版的象鼻,有犀牛般的后肢,有熊的腰身,却长了一副猪相。
貘科是最原始的奇蹄目,其脚部特征为前肢四趾后肢三趾,皮肤坚硬厚实,毛发量也像猪一样不是很旺盛,但短而坚硬如刚毛。鼻子向前突出且能够自由伸缩,常常用鼻子采食各种植物。
貘的出现大约是距今5000万年,最早诞生于北美地区,后经过数次扩散,最终至南美、亚洲,甚至是欧洲部分地区。
由于在数千年中,貘一直遭到人类的捕杀,是许多原始部落里的重要食物来源,以至于它们到如今已经十分稀少了,其中卡波马尼貘的生存状态最严峻,几乎处于野外灭绝的边缘了。
从出土的一些巨貘化石上看,似乎它们在进化的过程中体态一直没有怎么变化,在某种意义上面,貘与大熊猫一样,都能够被称作是“活化石”。
美洲拼音
【注音】: mei zhou
美洲解释
【意思】:全称亚美利加洲。南美洲和北美洲的总称。
1、大西洋把美洲和欧洲分隔开来。
2、一般人都说美洲是哥伦布发现的。
3、美洲有些山脉还没有在地图上标出来。
4、他逃到拉丁美洲去了。
5、当然,当初这些制造类似这种长矛的人类,是如此到达美洲的?他们又是谁呢?
6、亚洲还没准备好,美洲处在混乱之中,欧洲比较保守,所以这会是另一个过渡阶段。
7、但是设备本身是在亚洲生产,而不是在美洲。
8、它出现在哥伦比亚到美洲的第二次航海行途中。
9、这些法规在欧洲和美洲已经成型,但在亚洲、中东和非洲还不尽如意。
10、这项研究使用了来自欧洲、亚洲、中东和美洲七个国家的调查资料。
11、这一点,对于“大型猫科动物”是特别真实的:非洲的狮子,亚洲和俄罗斯的老虎,以及在美洲的大型猫科动物。
12、后来这些小道被美洲的土著部落如切罗基和肖尼部落用做攻击对方的通道。
13、在太平洋湿润而延伸的海岸线上,作为美洲最贫困的地区之一,仿佛是某人错把曼哈顿的一块放在了这里。
14、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美洲、欧洲之类拥有稳定人口的地区。
15、这种大型的蝙蝠生活在墨西哥、美洲中部和南部,主要以鱼类为食。
16、就像当年的海啸不单是亚洲的问题,同时也是美洲的问题一样。非洲粮食危机也和大家息息相关。
17、我们商品的`新市场从亚洲延伸到美洲。
18、在这个广受欢迎的度假胜地,人们经常见到这种食草动物。它是美洲最大的蜥蜴之一,在自然环境下,平均寿命为。
19、在拉丁美洲宏伟的教堂里,我发现自己是多么深受天主教文化的影响。
20、该病毒在非洲和美洲的热带地区呈地方性流行。
21、非洲、亚洲、美洲和欧洲民间社会团体的代表为委员会的工作做出了贡献。
哥伦布日(Columbus Day),又称哥伦比亚日,为10月12日或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一,以纪念哥伦布于1492年首次登上美洲大陆。
哥伦布日(Columbus Day),又称哥伦比亚日,每年10月12日,是一些美洲国家的节日,纪念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在北美登陆,为美国的联邦假日。哥伦布日为10月12日或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一,以纪念哥伦布于1492年首次登上美洲大陆。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是意大利航海家,出生于热那亚。1476年移居葡萄牙。他相信地圆说,认为自欧洲大西洋沿岸西行,可达东方。1492年10月,哥伦布率船3艘,水手87人,横渡大西洋,到达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成为西方第一个发现美洲新大陆的人。1493、1498、15他先后三次航行到美洲大陆沿岸进行实地考察。但他至死都误认为他所到达的美洲大陆是印度,故称当地居民为“印第安人”。
哥伦布日是美国于1792年首先发起纪念的。当时正是哥伦布到达美洲300周年纪念日,纽约市坦慕尼协会发起举办了纪念活动。1893年,芝加哥举办哥伦布展览会,再次举办了盛大的纪念活动。从此,每年的这一天,美国大多数州都要举行庆祝游行,教堂礼拜和学校活动以纪念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
如果哥伦布不是出生在意大利,美国就不会有哥伦布纪念日了。出于对同胞的骄傲,纽约市的意大利后裔于1866年10月12日组织了第一个庆祝发现美洲的活动。第二年,其他城市的意大利人也加入行列,在那天举办餐会、游行和舞会。1869年10月12日,居住在旧金山的意大利人举行纪念活动时,把这天叫做“哥伦布纪念日”。
19,科罗拉多州成为第一个庆祝哥伦布纪念日的州。其后数十年,其他州也陆续开始庆祝这个节日。1937年,当时的总统法兰克林・罗斯福宣布10月12日为哥伦布纪念日。自1971年开始,此纪念日被正式定于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一。
纪念日盛况
10月11日,游行队伍沿纽约曼哈顿第五大道行进。当日,纽约市举行第66届哥伦布日游行,以纪念意大利航海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1492年探险远征中首次发现美洲大陆,这也是美国意大利裔居民展示传统习俗的一项活动。大约3.5万人、100多辆花车参加了游行,观众多达数十万人。
哥伦布
哥伦布是伟大的意大利航海家。生于意大利热那亚,卒于西班牙巴利亚多利德Valladolid。一生从事航海活动。先后移居葡萄牙和西班牙。相信大地球形说,认为从欧洲西航可达东方的印度和中国。在西班牙国王支持下,先后4次出海远航(1492~1493,1493~1496,1498~1500,1502~1504)。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先后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多米尼加、特立尼达等岛。在帕里亚湾南岸首次登上美洲大陆。考察了中美洲洪都拉斯到达连湾2000多千米的海岸线;认识了巴拿马地峡;发现和利用了大西洋低纬度吹东风,较高纬度吹西风的风向变化。证明了大地球形说的正确性。促进了旧大陆与新大陆的联系。他误认为到达的新大陆是印度,并称当地人为印第安人。
谁发现了美洲?
谁发现了美洲? 对这个问题,绝大多数人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哥伦布!” 哥伦布发现美洲,这是写在历史和地理教科书中的人人皆知的.记载.但是,近年来这种看法却受到了一些学者的质疑.他们指出早在哥伦布之前,就有一些人曾经到达过美洲.其中一种观点是最先发现美洲的就是北欧海盗.
作 者:秀娥 张翅 作者单位: 刊 名:出版参考 英文刊名:INFORMATION ON PUBLICATION 年,卷(期):2005 “”(11) 分类号: 关键词:美洲的说课稿
美洲的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
今天要讲的课程是《美洲》,我会从以下几个部分来说明。
一、说教材
1、 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三节美洲,是“认识大洲”的最后一节。是更好、更完整认识大洲的`重要一节课。其中第一课时是学生认识美洲能激发兴趣的一节课。也能更好学习美洲而打好基础的一节课。
2、 教学目的:
(1)、了解“新大陆”的发现原由。
(2)、认识通过白令海峡的“三线”,巴拿马运河,中美地峡,西印度群岛。
(3)、掌握美洲的划分。
(4)、了解有关美洲的国家、居民和语言。
3、 教学重点:
1、美洲的划分
2、美洲的有关地理地名
4、 本节课的创新点:
(1)、提供给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得用校内外资源来培养创新能力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并且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收集美洲地理资料然后参与到课堂交流过程中来获取地理知识,体现了教材的开放性及学生的尝试性。
(2)、注重与其他学科内容的包容性和相关性。
二、说教学方法
1、 尝试法:让学生在没有学习美洲这一节情况下,学会通过inter和书报、杂志等收集有关美洲的资料在课堂交流。
2、 读图分析法:利用所给的两组图分析,总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归纳能力。
三、说学生的学法
1、 自学:利用课外时间收集美洲资料的过程中学到知识。
2、 互学:学生在课堂上利用自己收集美洲资料进行交流从而达到获取知识的途径。
四、说板书设计:
一、“新大陆”的说法。
二、美洲的重要地名:
1、 白令海峡的“三线”,
2、 巴拿马运河,
3、 中美地峡,
4、 西印度群岛
三、美 洲的划分
1、地理位置:南美洲、北美洲(巴拿马运河为界)
2、经济:北美、拉丁美洲(美国与墨西哥的国界线)
四、美洲的世界之最
两兄弟美洲寓言故事
每当夜幕降临,天空中就会出现一个奇怪的侧影,昂星团座、金牛星座和猎户星座中的七颗星星勾划出一个单腿人的形象。当印第安人看到这种现象时,他们就知道漫长的雨季即将过去,太阳将驱散乌云,阳光下百花争妍。
印第安人的这门科学知识是从什么地方得来的呢?噢!原来他们是从那个只有一条腿的人那里得来的。很久以前,这个人也是印第安人中的一员。
在远古时代,一对兄弟生活在一起,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名字。兄弟二人情深似海,不管做什么事情,他们都一心一意地互相帮助。
他门俩和睦相处,一直到哥哥成家立业。哥哥同邻村的一个姑娘结了婚,这个年轻的姑娘像夏天的蝴蝶一样美丽,但她的美丽又像落在蝴蝶翅膀上的花粉一样,一碰即落。她装出一副温柔的样子向哥哥献媚,结果使哥哥迷上了她。这个姑娘的心肠很坏,嫉妒心很强,凡是她认为美好和善良的东西,她都要千方百计地去破坏。
她发现兄弟二人情深似海.于是开始想办法使他们变成仇人。有一次,她打开丈夫的海网,把网里的鱼全部放跑,然后嫁祸于弟弟。还有一次,她把弟弟的箭全部折断,又把这件坏事推到哥哥的头上。
这两件事情都没有能拆散兄弟二人。他们发现其中的奥妙之后,都把这个女人的小权术当作儿戏,然后一笑了之。
他们的好心并没有使这个女人回心转意,而是恰恰相反。她气得要命,晚上睡不着觉。她越是感到无法破坏兄弟二人之间的情谊,就越是对他们恨之人骨,最后这个坏女人下决心要害死兄弟二人当中的一个。她开始等待合适的时机。
不久,这样的机会出现了。她看到弟弟躺在河边上晒太阳,而且睡得非常香甜,她没费吹灰之力就把弟弟裹在渔网里,她心里暗想,即使他醒来也无法动弹。
这个女人随后又去找她的丈夫,并对他说:“我很久以来就想吃香蕉,你跟我一块去摘几个吧。”丈夫一点也不知道妻子别有用心,便欣然同意了,他找到一棵巨大的香蕉树,上面的果实几乎熟透了。他沿着树干爬到树上,坏女人趁丈夫看不见她的当儿掏出一把斧子。当他停下来为她去摘一串金黄的.香蕉时,她用尽全身的力气把斧子向丈夫的腿上狠狠地砍下去。
她以为丈夫挨了这一可怕的斧子后。在树上站立不住,一定会掉下来摔死。这一斧子的确砍得很厉害,但她的丈夫并没有从树上掉下来,相反,他又急忙向上爬去。
坏女人嚎叫着爬上香蕉树去追赶她的丈夫:“你爬得再高也没有用,这一次你休想逃出我的手心。我抓住你非砍死你不可!”
丈夫一直爬到树尖上,再也不能往上爬了,因为树枝非常细软,一阵微风就能把他们吹得晃来晃去,而且香蕉已经把树枝压弯了,如果再加上一个人的重量,后果就可想而知了。
坏女人举起斧子正要砍下去,一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她的丈夫突然腾空而起,升到香蕉树的上空,就像登在一架无形的梯子上面似的,他用剩下的一条腿向上爬着,一直向天空爬去。
作恶的女人被这奇异的现象惊得呆若木鸡,愣愣地望着天空。她看见她的丈夫在天空中越飘越远,然后变成一个小黑点,最后小黑点也消失在云雾之中。
她睁大眼睛望着,结果什么也看不见了,她知道自己的丈夫永远不会回来了。她定了定神,自言自语地说:“罢!没有人再能看到他,也没有任何人知道这件事。如果他的弟弟问起此事,我怎么也能对付过去?”想到这里,她从树上下来,扔掉血迹斑斑的斧子,然后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回到家里。
懒蜜蜂美洲寓言故事
从前,蜂房里有一只不爱劳动的小蜜蜂,也就是说,她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忙着采花粉,却不是酿蜜,而是自己吃了。所以说她是一只懒蜜蜂。
每天早晨太阳刚一露头,她就从蜂房门探出脑袋,一看是好天气就非常高兴。先用梳子梳梳头,再像苍蝇那样用爪子洗洗脸,然后就飞出去了。
嗡嗡嗡,在花丛中飞来飞去,高兴极了,一会几回蜂房,一会儿又飞出去,就这样匆匆地度过了一天。这时候,其他蜜蜂都拼命工作,给蜂房装满蜜,因为蜜是初生幼蜂的粮食。
蜜蜂都是很严肃认真的,她们看到小蜜蜂整天闲逛就生这个懒姐妹的气了。
蜂房门口总有几个岗哨,不允许别的昆虫进去。这些岗哨都是最有生活经验的`老蜜蜂。她们总是从蜂房钻进爬出,腰上的绒毛都磨光了。
有一天,懒蜜蜂进蜂房的时候,岗哨把她拦住了:她们说:
“伙伴,你必须工作,因为全体蜜蜂都得工作。”
懒蜜蜂回答说:“我飞了一天,累极了。”
岗哨说:“问题不是你累极了,而是你工作得很少。这是对你的第一次警告。”
说过之后就放她进去了。
可是,懒蜜蜂没有改过,因此,第二天下午她们又把她拦住了,“小妹妹,应当劳动啊!”
懒蜜蜂马上回答:“这两天一定开始工作。”
站岗的蜜蜂说:“问题不是这两天;而是从明天起就要干活。好好记住吧!”
说完又让她进去了。
第二天傍晚,同样的事又发生了。站岗的蜜蜂还没有问,懒蜜蜂就抢先大声说:
“是的,是的,姐姐们!我记得我的诺言。”
“问题不是你记得,”她们回答说,“而是应当劳动,今天是四月十九日,这样吧,最晚到明天,二十日,你起码得采一滴蜜回来。现在,你进去吧。”
闪开路,又让懒蜜蜂过去了。
和前几天一样,四月二十日也白白地过去了。不同的是太阳落山时刮起了冷风。懒密蜂急忙往回飞,一面想:“钻进蜂房该是多么暖和啊!”可是,她刚想往蜂房里钻,放哨的蜜蜂把她拦住,不许她进去。
她们冷冷他说:“不许进!”
懒蜜蜂叫起来:“这是我的家,我要进!”
放哨的蜜蜂回答:“这是善良勤恳的蜜蜂的家,不许懒汉进来。”
小蜜蜂赖皮赖脸地说:“明天我一定工作!”
那些很懂哲理的蜜蜂回答:“不工作的人没有明天。”
说着就把她推出去。
懒蜜蜂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又来回转了一会儿。夜来了,四周变得黑乎乎的,她想落在一片树叶上,却掉到地上了。”懒蜜蜂冻得直哆嗦,再也飞不动了,只好在地上爬。她爬上小树杖和小石头,又爬下来。这些小东西啊,她觉得跟大山一样。当爬到蜂房门口时,正好下了一阵冷雨。
无依无靠的小蜜蜂喊着:
“我的天啊!下雨了,我要冻死了!”
她想进蜂房去。放哨的蜜蜂把她拦住了。
小蜜蜂呻吟着说:“饶了我吧,让我进去吧!”
“迟了!”放哨的蜜蜂回答。
“姐姐们,请让我进去吧!我困了!”
“太迟了!”
“同伴们,我求求你们!我冷啊!”
在这个意义非凡的暑假里,我读了《丁丁在美洲》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比利时的埃尔热,著名的漫画家。
这本书讲的是丁丁在刚果破坏了土匪汤姆的钻石生产计划后,来到了土匪活动猖獗的芝加哥。匪帮老大卡彭闻声后,决定在美洲把丁丁干掉。但是丁丁却与土匪们斗智斗勇,化解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机。有一次,在大家为他庆功的晚会上,作为主角的 丁丁 消失的无影无踪。几天后,他又奇迹般的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再一次成为新闻人物,协助警方捣毁了芝加哥匪徒联合会的重要巢穴,逮捕了355名成员,并且截获了大量文件,成为战胜芝加哥匪帮的英雄!
有好几次,他都差点儿丢了性命。幸好有他的小伙伴——小狗米卢的`默契配合,才能一次又一次死里逃生。他们一起克服重重困难之后,终于取得了胜利,得到人们的尊敬。
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危险,除了提高自身的保护意识,还需要社会这个大家庭互相帮助。丁丁是正义的化身,我们身边有许多这样的“丁丁”,你是不是其中的一位呢?
丁丁历险记是一套漫画书,它只用廖廖数语和简单的画面,就把我带进精彩缤纷的世界。
美洲之夜400字作文
一天傍晚,我在离尼亚加拉瀑布不远的森林中迷了路;转瞬间,太阳在我周围熄灭,我欣赏了新大陆荒原美丽的夜景。
日落后一小时,月亮在对面天空出现。夜空皇后从东方带来的馨郁的微风好像她清新的气息率先来到林中。孤独的星辰冉冉升起:她时而宁静地继续她蔚蓝的驰骋,时而在好像皑皑白雪笼罩山颠的云彩上栖息。云彩揭开或戴上它们的面纱,蔓延开去成为洁白的`烟雾,散落成一团团轻盈的泡沫,或者在天空形成絮状的耀眼的长滩,看上去是那么轻盈、那么柔软和富于弹性,仿佛可以触摸似的。
地上的情景也同样令人陶醉:天鹅绒般的淡蓝的月光照进树林,把一束束光芒投射到最深的黑暗之中。我脚下流淌的小河有时消失在树木间,有时重新出现,河水辉映着夜空的群星。对岸是一片草原,草原上沉睡着如洗的月光;几棵稀疏的白桦在微风中摇曳,在这纹丝不动的光海里形成几处飘浮着影子的岛屿。如果没有树叶的坠落、乍起的阵风、灰林号鸟的哀鸣,周围本来是一个万籁俱寂的世界;远处不时传来尼亚加拉瀑布低沉的咆哮,那咆哮声在寂静的夜空越过重重荒原,最后湮灭在遥远的森林之中。
这幅图画的宏伟和令人惊悸的凄清是人类语言所不能表达的;与此相比,欧洲最美的夜景毫无共同之点。试图在耕耘过的田野上扩展我们的想像是徒劳的;它不能超越四面的村庄;但在这蛮荒的原野,我们的灵魂乐于进入林海的深处,在瀑布深渊的上空翱翔,在湖畔和河边沉思,并且可以说独自站立在上帝面前。
⑴、白令海峡:“三线”交界处(亚洲与北美洲分界线;俄罗斯与美国的国界线;日界线通过的地方)。
⑵、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地峡南部,巴拿马境内,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
⑶、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加拿大、南美洲是巴西
⑷、主要地区:①、亚马孙平原——世界上最大的平原;
②、巴西高原——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
⑸、拉丁美洲: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主要通行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以混血人为主。
⑹、居民:①、北美洲的居民主要是欧洲等国的居民,以白种人为主。
②、南美洲是世界人种大熔炉,以混血人种为主。
⑺、经济:①、美国是当代实力最雄厚的资本主义国家。
②、墨西哥以石油工业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首都墨西哥城是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
③、阿根廷是重要的牛肉、羊肉出口国。
⑷、巴西的铁,墨西哥的银、智利和秘鲁的铜的储量居世界前列。
⑤、南美洲大量出口咖啡、香蕉、蔗糖、棉花、玉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