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13篇人教版连乘应用题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借鉴。
教学目标:
1.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思路,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3.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优选策略教学。
教学重点:
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思路,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请学生说说学校的教学大楼有几层?每层有几间教室?数一数,我们教室有几张桌子?你是怎么数的?
2.学生反馈。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第层有多少张桌子?一共有几个教室?一共有几张桌子?)
4.教师指出:前两个问题非常简单,大家都能解决,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第3个问题,从而导入新课。
二、小组合作,研讨新课。
1.针对上述几个问题,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组织汇报交流。
2.让不同做法的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3.列综合算式,完成例题板书。
4.小结:求同一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解答。
三、联系实际,巩固提高。
1.图书馆问题。
有8个书架,每个书架有6层,每层放了40本?
2.提问:根据这些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3.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汇报收获,回顾总结。
五、作业
作业本p17
四年级数学教案——“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连乘应用题)”教学
教学内容:教科书例1及第7页“做一做”,练习二。·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理解两步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会用两种方法解答此类应用题。
2.正确列综合算式解答。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渗透事物间互相联系的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悟美源于生活,美来自生产和时代的进步,提高审美意识。
二、学法引导
1、指导学生观察线段图,感知算理。2、指导学生试算,感知计算方法。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并用两种方法解答。
2、教学难点:分析理解数量关系。
四、教具学具准备:卡片、课件。
五、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练习。(卡片)
81÷2716×5×4(25×3-15)÷5
2、口答下列各题(通过这两道题的练习,使学生感知到,利用“每人每天能编16个筐”这个已知条件,既可求出“5个人1天能编几个筐”,又可求出“1个人4天能编几个筐”,已知条件既能与人数相联系,又能与天数相联系o)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刚才我们练习的这两道题都是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应用题(板书课题:应用题)
2、教学例1:
(1)出示例1:
(2)、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3)、组织学生讨论:例1与刚才两道复习题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联系两道复习题,思考:要想求出5人4天能编多少个筐,我们应该先求出什么?
(4)、根据学生汇报的讨论结果,教师画出线段图(学生先汇报哪种,教师就先画哪种)。根据线段图所表示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回答:要想求5人4天编多少个,我们第一步先求什么?第二步求什么?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小标题。再引导学生分步列式解答。指名板演,形成板书:
1个人1天编16个5个人1天编?个5个人4天编?个第一种解法:
①5个人1天编多少个?
16×5=80(个)
②5个人4天编多少个?
80×4=320(个)
1个人1天编16个,1个人4天编?个5个人4天编?个
第二种解法:
①1个人4天编多少个?
16×4=64(个)
②5个人4天编多少个?
64×5=320(个)
(两次引导学生观察线段图,从直观到抽象,使学生初步感知理解。)
(5)、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并在书上第6页和第7页的空处填空
指名同学板演列综合算式、解答的过程。
第一种解法:16×5×4
=80×4
=320(个)答:5个人4天一共编320个筐。
第二种解法:16×4×5
=64×5
=320(个)答:5个人4天一共编320个筐。
(6)、对比两种解法,讨论:这两种方法的不同点是什么?
(7)、教师归纳小结:已知每人每天编几个筐,求5人4天编多少个,所求的结果既与人数有关,又与天数有关。解答时,可以先从人数人手求,也可以先从天数人手求,两种方法都正确,我们都应该掌握。
3.反馈练习:第7页“做一做”。
先读题,找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组织同桌讨论,要想求3台8小时铺路多少平方米,可以先求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订正时,请同学说出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三)巩固发展
1.练习二第1-3题。
2.补充条件或问题,并口头列两种算式。
3.依照练习题的形式,组织学生分组编题,要求数目尽量小一些,能直接口算出结果。编完后请其他组同学口头列式解答,并当场给予评价。
(四)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总结,指明这节研究的是两步计算的连乘应用题,把课题补充完整:连乘应用题。
六、布置作业
练习二第4、5题。
板书设计
七、板书设计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连乘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例1及第7页“做一做”,练习二。 ·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理解两步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会用两种方法解答此类应用题。
2.正确列综合算式解答。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渗透事物间互相联系的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悟美源于生活,美来自生产和时代的进步,提高审美意识。
二、学法引导
1、指导学生观察线段图,感知算理。 2、指导学生试算,感知计算方法。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并用两种方法解答。
2、教学难点:分析理解数量关系。
四、教具学具准备: 卡片、课件。
五、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练习。(卡片)
81÷27 16×5×4 (25×3—15)÷5
2、口答下列各题 (通过这两道题的练习,使学生感知到,利用“每人每天能编16个筐”这个已知条件,既可求出“5个人1天能编几个筐”,又可求出“1个人4天能编几个筐”,已知条件既能与人数相联系,又能与天数相联系o)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刚才我们练习的这两道题都是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应用题(板书课题:应用题)
2、教学例1:
(1)出示例1:
(2)、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3)、组织学生讨论:例1与刚才两道复习题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联系两道复习题,思考:要想求出5人4天能编多少个筐,我们应该先求出什么?
(4)、根据学生汇报的讨论结果,教师画出线段图(学生先汇报哪种,教师就先画哪种)。根据线段图所表示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回答:要想求5人4天编多少个,我们第一步先求什么?第二步求什么?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小标题。再引导学生分步列式解答。指名板演,形成板书:
1个人1天编16个 5个人1天编?个 5个人4天编?个第一种解法:
①5个人1天编多少个?
16×5=80(个)
②5个人4天编多少个?
80×4=320(个)
1个人1天编16个, 1个人4天编?个 5个人4天编?个
第二种解法:
①1个人4天编多少个?
16×4=64(个)
②5个人4天编多少个?
64×5=320(个)
(两次引导学生观察线段图,从直观到抽象,使学生初步感知理解。)
(5) 、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并在书上第6页和第7页的空处填空
指名同学板演列综合算式、解答的过程。
第一种解法:16×5×4
=80×4
=320(个) 答:5个人4天一共编320个筐。
第二种解法:16×4×5
=64×5
=320(个) 答:5个人4天一共编320个筐。
(6) 、对比两种解法,讨论:这两种方法的不同点是什么?
(7) 、教师归纳小结:已知每人每天编几个筐,求5人4天编多少个,所求的结果既与人数有关,又与天数有关。解答时,可以先从人数人手求,也可以先从天数人手求,两种方法都正确,我们都应该掌握。
3.反馈练习:第7页“做一做”。
先读题,找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组织同桌讨论,要想求3台8小时铺路多少平方米,可以先求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订正时,请同学说出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三)巩固发展
1.练习二第1—3题。
2.补充条件或问题,并口头列两种算式。
3.依照练习题的形式,组织学生分组编题,要求数目尽量小一些,能直接口算出结果。编完后请其他组同学口头列式解答,并当场给予评价。
(四)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总结,指明这节研究的是两步计算的连乘应用题,把课题补充完整:连乘应用题。
六、布置作业
练习二第4、5题。
板书设计
七、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整理和复习三步混合运算式题。
1.简要地整理已学知识。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过许多关于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现在来回答老师的一些问题。
教师提问,指名让学生回答。
教师:(1)在整数四则运算中,计算含有加减法、又含有乘除法的式题,其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2)计算含有括号的式题时,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3)小括号里面既含有加减法、又含有乘除法的式题,运算顺序是什么?(小括号里面,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2.计算练习。
(1)做教科书第32页第l题。
先让学生默读题目,认真审题。接着,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算完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八的第1、2题。
第l题,让学生独立填空、列出综合算式,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然后集体订正。
第2题,先选左面一组的两道小题,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
二、整理和复习列综合算式计算三步文字题
1.简要地整理已学知识。
教师出示教科书第32页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并且计算,然后说一说
自己是怎样想的。接着,教师指名让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
(1)在列综合算式之前,先要弄清什么?(先要弄清最后要求的是什么、需要知道什么数,题目中直接给出了没有,要先算什么。)
(2)在列综合算式时,要注意些什么?(要注意:如要先算加、减法,应加小括号,弄清什么数写在前面,什么数写在后面。)
第一单元
(3)列出综合算式以后,要注意什么?(要检验一下所列的算式是否符合题意。)
2.做练习八的第3题。
第(1)小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列式解答。解答之后,让学生再检验一下是否符合题意。
第(2)、(3)题,让学生独立列综合算式解答,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三、整理和复习连乘、连除应用题
1.教师出示教科书第32页第3题的第(1)小题,要求学生用两种方法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2.让学生改编应用题。
教师:把上面的题目改编成用除法计算的两步应用题。
让学生独立改编题目,然后集体订正改编的题目。再让学生用一种解法分步解答。
3.检验应用题的解答。
让学生独立检验自己的解答过程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4.做练习八的第4题。
先让学生默读题目,理解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最后集体订正。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2页的第l一3题,练习八的第1—4题。
教学目的:通过整理和复习所学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的运算顺序,提高列综
合算式的能力;理解连乘、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混合运算和连乘、连除应用题
教学目的:通过整理和复习所学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的运算顺序,提高列综
合算式的能力;理解连乘、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整理和复习三步混合运算式题。
1.简要地整理已学知识。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过许多关于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现在来回答老师的一些问题。
教师提问,指名让学生回答。
教师:(1)在整数四则运算中,计算含有加减法、又含有乘除法的式题,其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2)计算含有括号的式题时,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3)小括号里面既含有加减法、又含有乘除法的式题,运算顺序是什么?(小括号里面,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2.计算练习。
(1)做教科书第32页第l题。
先让学生默读题目,认真审题。接着,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算完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八的第1、2题。
第l题,让学生独立填空、列出综合算式,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然后集体订正。
第2题,先选左面一组的两道小题,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
二、整理和复习列综合算式计算三步文字题
1.简要地整理已学知识。
教师出示教科书第32页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并且计算,然后说一说
自己是怎样想的。接着,教师指名让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
(1)在列综合算式之前,先要弄清什么?(先要弄清最后要求的是什么、需要知道什么数,题目中直接给出了没有,要先算什么。)
(2)在列综合算式时,要注意些什么?(要注意:如要先算加、减法,应加小括号,弄清什么数写在前面,什么数写在后面。)
(3)列出综合算式以后,要注意什么?(要检验一下所列的算式是否符合题意。)
2.做练习八的第3题。
第(1)小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列式解答。解答之后,让学生再检验一下是否符合题意。
第(2)、(3)题,让学生独立列综合算式解答,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三、整理和复习连乘、连除应用题
1.教师出示教科书第32页第3题的第(1)小题,要求学生用两种方法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2.让学生改编应用题。
教师:把上面的题目改编成用除法计算的'两步应用题。
让学生独立改编题目,然后集体订正改编的题目。再让学生用一种解法分步解答。
3.检验应用题的解答。
让学生独立检验自己的解答过程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4.做练习八的第4题。
先让学生默读题目,理解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最后集体订正。
四年级数学教案——《连乘、连除应用题的混合练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页分步检验应用题的方法,练习三的第6-10题。
教学目的: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连乘、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分步检验应用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进行检验的良
好习惯。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做练习三的第6题。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指名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
二、新课
教学分步检验应用题的方法。
教师用小黑板出示:三年级有43名学生,平均每人每学期用4本练习本,2个学期共用练习本多少本?
教师提问:解答这道题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式计算?
教师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所列的算式和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教师提问:还可以怎样算?怎样列式?
教师同样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所列的算式和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教师:怎么知道我们解答的对不对呢2这就需要对解答的过程进行检验。怎样检验呢?
常用的方法是:按照原来的题意,依次检查每一步列式和计算,看是不是正确。现在让我们来检验一下上面这道题的解答是否正确。
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这道题已知什么,要求的是什么,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所列的算式是什么等。每解决一个问题看一看与前面解答的是否一样,直到全部解答完。
教师让学生翻开书第11页,自己解答题目:四年级有43名学生,2个学期共用练习本344本,平均每人每学期用多少本7做完后,让学生自己检验。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三的第7题。
读题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这题要求的是什么。使学生明确这题要求的是新增加5台冰箱一年的用电数,即多用电的数。然后让学生自己解答并且检验。检验之后,让学生说一说检验的方法。如果学生还没有掌握,教师可以带着集体进行检验。
2.做练习三的第8题。
让学生独立做题并且进行检验。
3.做练习三的第9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教师提问:怎样把上面这道题改编成用除法解答的应用题
呢?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回想上一节课的第4题里的两小题之间的联系,然后问:想一想,怎样把条件和问题加以改变?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意见把所改变的题
目写在黑板上:15辆汽车一年可以节约10800千克汽油,平均每辆汽车1个月节约汽油
多少千克?之后让学生自己解答,集体订正。
4.做练习三的第10题。
让学生自己解答,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5.选做练习三的第11*、12*题。
这两题是选做题,教师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试着做,教师个别辅导。
第11*题,可启发学生想:根据“每组人数相等。”这个条件联系前面的已知条件,就可以确定是把180个同学平均分成了9组(5+4组),每一组的人数是180÷(5+4)=20(个)。要求第一批去了多少个同学,就是求5个组是多少人,即20×5=100(个)。所以这一题的解法是:180÷(5+4)×5=100(个)。
第12*题,可启发学生想:要想求出1台碾米机8小时碾米多少千克,就要先知道1台碾米机1小时碾米多少千克。已知4台碾米机3小时碾米4860千克,求1台碾米机1小时碾米多少千克,这是我们刚学过的连除应用题,我们会解答。求出1台碾米机1小时碾米400千克后,再加算一步乘以8,就可算出1台碾米机8小时碾米3200千克。所以,这一题的解法是:4800÷4÷3×8=3200(千克)或者4800÷3÷4×8=3200(千克)。
连乘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两步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会用两种方法解答.
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3.渗透事物间互相联系的思想.
教学重点
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分析、理解数量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画线段图解应用题:
(1)编筐小组每人每天能编16个筐,照这样计算,5个人1天能编几个筐?
(2)编筐小组每人每天能编16个筐,照这样计算,1个人4天能编几个筐?
答案:(1) (2)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刚才我们练习的这两道题都是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应用题(板书 课题:应用题).
2.教学例1.
(1)出示例1:编筐小组每人每天能编16个筐,照这样计算,5个人4天能编几个筐?
(2)例1与两道复习题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要想求出5人4天能编多少个筐,我们应该先求出什么?
(3)根据学生汇报的讨论结果,(教师在上图的'基础上,画出线段图)
第一种解法:
①5个人1天编多少个?
16×5=80(个)
②5个人4天编多少个?
80×4=320(个)
第二种解法:
①1个人4天编多少个?
16×4=64(个)
②5个人4天编多少个?
64×5=320(个)
(4)将上面两个分步列式改成综合算式.
第一种解法:
16×5×4
=80×4
=320(个)
答:5个人4天一共编320个筐.
第二种解法:
16×4×5
=64×5
=320(个)
答:5个人4天一共编320个筐.
(5)师生共同总结.
已知每人每天编几个筐,求5人4天编多少个,所求的结果既与人数有关,又与天数有关.解答时,可以先从人数入手求,也可以先从天数入手求,两种方法都正确,我们都应该掌握.
三、巩固发展.
1.补充条件或问题,并口头列两种算式.(投影出示)
(1)每只母鸡每月下25个鸡蛋,照这样计算,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照这样计算,3只燕子5天能吃多少只害虫?
2.照练习题的形式,组织学生分组编题,要求数目尽量小一些,能直接口算出结果.
编完后请其他组同学口头列式解答,并当场给予评价.
四、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总结,指明这节研究的是两步计算的连乘应用题.
五、布置作业.
让学生利用5、7和8三个数字自编一道连乘应用题,并用两种方法解.
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两步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会用两种方法解答.
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3.渗透事物间互相联系的思想.
教学重点
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分析、理解数量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画线段图解应用题:
(1)编筐小组每人每天能编16个筐,照这样计算,5个人1天能编几个筐?
(2)编筐小组每人每天能编16个筐,照这样计算,1个人4天能编几个筐?
答案:(1) (2)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刚才我们练习的这两道题都是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应用题(板书 课题:应用题).
2.教学例1.
(1)出示例1:编筐小组每人每天能编16个筐,照这样计算,5个人4天能编几个筐?
(2)例1与两道复习题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要想求出5人4天能编多少个筐,我们应该先求出什么?
(3)根据学生汇报的讨论结果,(教师在上图的基础上,画出线段图)
第一种解法:
①5个人1天编多少个?
16×5=80(个)
②5个人4天编多少个?
80×4=320(个)
第二种解法:
①1个人4天编多少个?
16×4=64(个)
②5个人4天编多少个?
64×5=320(个)
(4)将上面两个分步列式改成综合算式.
第一种解法:
16×5×4
=80×4
=320(个)
答:5个人4天一共编320个筐.
第二种解法:
16×4×5
=64×5
=320(个)
答:5个人4天一共编320个筐.
(5)师生共同总结.
已知每人每天编几个筐,求5人4天编多少个,所求的结果既与人数有关,又与天数有关.解答时,可以先从人数入手求,也可以先从天数入手求,两种方法都正确,我们都应该掌握.
三、巩固发展.
1.补充条件或问题,并口头列两种算式.(投影出示)
(1)每只母鸡每月下25个鸡蛋,照这样计算,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照这样计算,3只燕子5天能吃多少只害虫?
2.照练习题的形式,组织学生分组编题,要求数目尽量小一些,能直接口算出结果.
编完后请其他组同学口头列式解答,并当场给予评价.
四、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总结,指明这节研究的是两步计算的连乘应用题.
五、布置作业.
让学生利用5、7和8三个数字自编一道连乘应用题,并用两种方法解.
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会用两种方法解答.
(二)进一步学会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三)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连乘应用题的分析方法是重点,用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是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出示下图,根据下图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能提出:共值多少元?)列综合算式解答.(一人板演)
2.口答:(与板演同步进行)
每人每天编16个筐,照这样计算,5个人1天编筐多少个?(16×5=80(个))5个人4天编筐多少个?(80×4=320(个))1个人 4天编筐多少个?(16×4=64(个))5个人 4天编筐多少个?(64×5=320(个))
订正复习题1,说出思考方法.
(1)20×12×4 (先求出一箱多少元,再求4箱多
=240×4 少元.这种思考方法是从问题开
=960(元) 始想.)
(2)20×(12×4) (先求出4箱热水瓶共有多少个,
=20×48 再求出值多少元.这是从题目条
=960(元) 件开始想.)
(二)学习新课
1.新课引入.
刚才我们解答了两组连乘的一步应用题,如果去掉第一个问题,直接问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课.(板书:应用题)
2.出示例1.
编筐小组每人每天编16个筐,照这样计算,5个人4天一共编多少个筐?
共同研究:
(1)题中“照这样计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既按每人每天编16个筐计算.)
(2)怎样用线段图表示题中已知条件和问题?请画出来.
(3)要求5个人4天编多少个筐,先算什么?怎样列式?
(第一步,先算5个人1天编多少个,列式为16×5=80(个),即求5个16是多少.)
(4)第二步算什么?怎样列式?(第二步算5个人4天编多少个筐,列式为80×4=320(个),即求4个80是多少.)
(5)怎样列综合算式?请你们做在本子上.
16×5×4
=80×4
=320(个)
答:5个人4天编320个筐.
大家想一想,这道题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小组讨论.
通过讨论明确:还可以先求1个人4天编多少个?再求5个人4天编多少个?
怎样用线段图表示?阅读课本第7页.
把书上分步列式的小标题补上,并且用综合算式解答.(教师把图画在黑板上)
16×4×5(第一步求 4个 16是多少)
=64×5(第二步求5个64是多少)
=320(个)
答:5个人4天共编320个.
共同小结:
我们刚才研究的这道题,是两步计算的连乘应用题(在板书“应用题”前面补上“连乘”二字).
由于思路不同,所以解题方法也不一样,这是两种解法的区别.两种解法的相同点是都以每人每天编16个筐做被乘数,所求的结果都是总量,这是掌握连乘应用题的重点.
今天研究的连乘应用题与以前学习的连乘应用题(复习题1)数量关系不同,它的特点是所求的量随着两个已知量的变化而变化,求5个人4天编多少个筐,既与参加的人数有关,也与编筐的天数有关,总量随着人数、天数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可以用两种方法解答.
(三)巩固反馈
1.基本题.
(1)只列式,说思路.
①同学们做数学题.每人每天做5道题.照这样计算,8个人5天共做多少道题?
②运输队运送一批水泥到工地,每辆车每次运140袋.照这样计算,用6辆车运8次,这批水泥一共有多少袋?
(2)笔答.(全班做在本上)
一台轧路机每小时轧路2000平方米.照这样计算,3台轧路机8小时轧路多少平方米?(用两种方法分步解答)
2.条件叙述有变化.
①一台锅炉平均每月用煤4000千克,一个居民小区新增加5台锅炉,一年要多用煤多少千克?
②汽车配件小组有20人,平均每人每天做25个汽车上的零件.三月份工作30天,共可做零件多少个?(用两种方法解答)
3.对比练习.
(1)学校买来5盒皮球,每盒12个,每个6元,共要付出多少元?
(2)碾米机每台一小时碾米1500千克.照这样计算,3台碾米机10小时碾米多少千克?(用两种方法,列综合算式解答)
(3)饲养场养公鸡1500只,母鸡只数是公鸡的4倍,小鸡是母鸡的3倍,有小鸡多少只?
(四)全课总结
1.今天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2.今天学习的连乘应用题有什么特点?
3.解答应用题应注意什么?(认真审题,搞清题里的数量关系,学会画图,掌握不同的解题思路等.)
(五)作业
练习二第1~5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两步计算的连乘应用题,六册教材已经出现过,这里出现的是另一种形式的连乘应用题,它的特点是未知量是随着两个已知量的变化而变化.对于这类连乘应用题,仍要求用两种方法解答,并且要求在分步列式解答的基础上列综合算式解答.
本课教学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口答两个连续的一步乘法题,为过渡到新课(连乘应用题)作准备,同时复习了学过的连乘应用题,掌握不同的思路,为分析新课题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分三个层次进行.第一个层次是在老师的启发、提问下,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方法;第二个层次是通过小组讨论、自学阅读课本,掌握另一种解题方法,从而独立列出综合算式;第三个层次是师生共同总结连乘应用题的两种不同解法的相同点与区别.
第三部分,练习的设计既要突出重点,又要注意叙述条件的变化,重视解题思路的训练,以提高学生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连乘应用题
例1 编筐小组每人每天编16个筐,照这样计算,5个人4天一共编多少个筐?
(1)5个人1天编多少个?
16×5=80(个)
(2)5个人 4天编多少个?
80×4=320(个)
综合算式:16×5×4
=80×4
=320(个)
答:5个人4天编 320个.
(1)1个人 4天编多少个? 16×4=64(个)
(2)5个人4天编多少个? 64×5=320(个)
综合算式:16×4×5
=64×5
=320(个)
答:5个人4天编 320个.
湖北省兴山县南阳镇中心小学 王玉兰 方昌兴
邮编:443713
作者简介:
方昌兴(1973-),男,湖北省兴山县南阳镇中心小学,小学高级教师,担任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远程教育和网络管理等相关工作,湖北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骨干技术教师,率先在湖北省建立了远程教育班班通。王玉兰(1974—),女,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1974年12月出生,汉族,大专文化程度,小学一级教师,现任教于兴山县南阳镇中心小学。其教育论文、教案、说课稿、通讯报道等多次发表于《兴山教研》、《兴山课改通讯》、《宜昌日报》、《三峡晚报》、《小学教学设计》、《中小学数学》、兴山教育网、宜昌教研网、湖北教育信息网等著名报刊和网站上,并多次代表乡镇参加各种教学比赛活动获得较好名次,曾先后被评为兴山县首届“十佳师德标兵”、兴山县“优秀教育工作者”、兴山县优秀教师、宜昌市“优秀教师”、兴山县“优秀骨干教师”,入选《中华长江三峡科教人才库》。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99页例1。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这种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会用两种方法解答,同时知道,用一种解法可以检验另一种解法的正确性。
教学重点:
正确地列综合算式。
教学难点:
寻找两种解法的中间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幻灯出示)用线连接合适的条件和问题,再算出来。
(1)每箱热水瓶卖132元 5箱热水瓶有多少个?
(2)每个热水瓶卖11元 5箱热水瓶卖多少元?
(3)每箱热水瓶12个 60个热水瓶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①学生口答,教师边线搭配。(先请C类学生回答,再请B类学生判断正误)
②提问:这三题为什么都用乘法计算?(请B类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温旧启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题目设问,既能达到以问促学的目的,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1)用幻灯出示热水瓶图。
①师:看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幅图意说出来?(C类 B类 A类)
②刚才同学们所看的这幅图及同学们所说的图意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2)出示例1。例1: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每个热水瓶卖11元,一 条件① 条件② 条件③共可以卖多少元?
①引导学生审题,分清条件和问题。
②指名读。
③尝试练习,教师巡视。(学生中会出现不同的解法)
④指名说,教师板书。(学生会说出不同解法)
“连乘应用题”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主要采取数形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认知发展水平,借助画图帮助学生数量之间的关系,使直观教学与抽象概括有机结合,掌握连乘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
1.情境教学法:以教材的情境设计为依托,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起学生对连乘应用题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问题意识。
2.“探究―研讨”法:当学生提出问题后,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3.数形结合法:连乘应用题内容比较抽象,理解和掌握有一定难度。教学中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利用画图把抽象的知识与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从而有效降低学习的难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理解概念掌握规律并形成知识和技能,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由于连乘应用题中有两个单位“1”,预计学生在分析问题时会把两个单位“1”混淆,所以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解题思路的教学,使学生在理清数量关系的前提下进行思考,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课题:连乘应用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连乘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学会列综合算式.
2.使学生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连乘应用题的同时能用一种解法检验另一种解法.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用简炼的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培养学生认真检验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两种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连乘应用题的两种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先分析数量关系再解答.
(1)某车间每班有4个组,每组有11人,每班有多少人?
(2)一辆卡车可以装30袋化肥,每袋重50千克,一辆卡车能装多少化肥?
2.演示动画“连乘应用题”
根据动画演示的内容分别补充问题,再解答.
(1)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_______________?
(2)每箱有12个热水瓶,每个热水瓶卖35元,______________?
3.引入新课.
教师提问:复习中的应用题都是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它们的数量关系共同的特点是什么?(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计算.)
把动画复习的两道应用题连起来看,让学生把复习中的两道题合并成一道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板书题目,引出例1.
教师导入:看来,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光会遇到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还会有这样稍复杂的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共同学习:应用题.(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每个热水瓶卖35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1)指名读题,并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继续演示动画“连乘应用题”,实物图逐步转化为线段图.
(2)小组讨论:你准备怎么解答这道题?并说出解答的思路.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讨论.
(3)汇报讨论的结果,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想到:
方法1:要求一共卖多少元,需要知道每箱卖多少元和一共有多少箱.已知共有5箱,未知每箱多少元.因此,要首先求出每箱多少元.已知每个35元,每箱12个,求出每箱卖多少元就是求12个35是多少,用35×12=420(元),再求出5箱一共卖多少元,就是5个420是多少,用420×5=2100(元).
板书:① 每箱多少元?
35×12=420(元)
5箱一共多少元?
420×5=2100(元)
方法2:要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需要知道每个卖多少元和一共多少个.已知每个卖11元,未知一共多少个,先要求出一共多少个.每箱有12个,有5箱,求一共多少个就是求5个12是多少,用12×5=60(个),再求一共卖多少元,就是求60个35是多少,用35×60=2100(元).
板书:② 5箱一共多少个?
12×5=60(个)
5箱一共多少元?
35×60=2100(元)
(4)教师谈话:像这样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可以分步列式,也可以列综合算式,请同学们自己试着将这两种解法分别列成综合算式.
学生动笔列式,汇报订正:
35×12×5 35×(12×5)
教师提问:第一种解法是先求的什么?再求什么?第二种解法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为什么要加小括号?不加行不行?
(引导学生说出第一种解法是先求的每箱多少元,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第二种解法是先求5箱一共多少个,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因为运算中要先算12×5,就必须加小括号,否则运算顺序就变了,不符合题意.)
(5)比较、辨析:这两种解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明确两种解法的区别是:第一种解法是先求的每箱多少元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第二种解法是先求5箱一共多少个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思路不同,用的已知条件也不同.联系是:最后都能求出来“5箱一共多少元”.
连乘应用题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教学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数是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且初步理解并掌握了乘法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这些都为本课题内容的学习作了充分的知识铺垫和思路孕伏。教材编入这一部分内容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巩固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计算,另一方面是使学生掌握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应用题。本课题内容是两步以上应用题的重要基础之一,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数量之间关系的理解,发展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综合等初步逻辑思维能力,把解应用题的水平提高一步。
本课题教材有层次地显示了“连乘应用题”的知识结构。例题之后,教材引导学生按照两种不同的思路去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第一种思路:知道有5箱热水瓶,要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就要先算每箱热水瓶多少元?
第二种思路:知道每个热水瓶卖11元,要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就要先算5箱共有多少个热水瓶。通过这个分析过程,使学生明白分析这种问题的关键是弄清要算出题中要求的钱数,先选哪个作为已知条件,哪个条件是未知的,需要先算出来。分步列式后,教材又引导学生分别列出综合算式。然后说明:如果解答正确,那么两种解答方法的结果应该相同。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检查。再通过“做一做”和练习二十二中1-3题的练习,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这类题目的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最后通过第4题补充条件的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连乘应用题的结构数量关系。
本课内容这样有层次地呈示知识结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综合,建立连乘应用题的认知结构。
本课题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会用两种方法解答,知道用一种解法可以检验另一种解法的正确性。
2.初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连乘应用题。
3.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观点,培养自觉检验的'习惯。
教学重点:
分析数量关系。教学难点:用两种方法解答的思路。
教学关键:
弄清要算出“一共可以卖多少元”先选哪个作为已知条件,哪个条件是未知的。
二、教法和学法
1.运用迁移规律,注意从旧到新、引导学生在整理旧知的基础上学习新知,体现“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思想。
2.运用直观性原则,采用线段图展示条件和问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创设思维环境,引导学生有序地思维,鼓励学生用语言准确、连贯地表述思维过程。
三、教学步骤
(一)复习准备出示复习题,指名补充条件或问题,再解答出来,然后说出列式的根据。
1.,5箱热水瓶多少元?
2.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
3.一个热水瓶卖11元,,一共卖了多少元?通过上面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步应用题结构和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二)教学新课
1.学习例题,分三个层次进行。
第一层次:理解题意。出示例
1,要求学生认真读题,说一说有几个已知条件,问题是什么。再想一想例1与复习题有什么关系。揭示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暗示了思考方向。画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要边提问题边画。(图略)问题:
(1)5箱怎样表示?
(2)每箱12个怎样表示?
(3)每个11元用哪条线段表示?
(4)问题怎样表示?这一步使学生知道怎样理解题意,为分析数量关系打下基矗第二层次,分析数量关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提出要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启发学生说出不同的做法。方法之一:方法之二:一共可以卖多少元?每箱多少元有几箱一共可以卖多少元?每个多少元有几个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第一种分析思路,每箱多少元,有几箱,这两个条件中哪个是已知的,哪个是未知的?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明白之后,再引导学生讨论第二种分析思路,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三层次,确定算法。引导学生结合分析结果,确定怎样列式计算,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算?分步列式计算之后,教师要指出,我们采用不同的思路就得到了不同的解题方法,今后学习应用题,还会遇到这种情况,如果我们遇到问题,能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对今后的学习是十分有利的。然后,要求学生将两种解法分别列出综合算式,再比较两种算法的差别,并说明理由。
2.反馈校正。指导学生做教科书99页上的“做一做”,要求学生认真审题,用两种方法解答。教师巡视,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并给以适当的提示。做完后指名说说思考过程,集体订正。如有问题,及时校正。
3.小结。指出两种解答方法是一样的,我们可以用一种解法的结果来检验另一种解法的结果是不是正确。
并要求学生阅读99页例题下面的一段话。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二十二第1题,审题之后提示学生想一想与例题有什么类似的地方,然后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时要先看两种解答方法的结果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表明列式或计算有错误,要及时检查。同时对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以帮助和指导。
2.做第2题,要求独立完成,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做第4题。读题后提问,题中有几个已知条件?问题是什么?能不能解答?还需要补充什么条件?(学生在补充条件时,只要不是非常脱离实际,就要采用。)集体订正时,教师让两个补充条件不一样的学生分别说出做题过程,并说明列式的理由。
(四)课后作业
100页第3题
(五)全课小结。(略)
两步连乘应用题教学后记
本课教学内容多,基础好的学生尚能接受,约1/3的学生在想想做做1时开始有卡壳现象,在拓展深化时学生对解决和本校教学楼有关的问题兴趣很浓,由此看来,以后在组织解决问题的习题时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受身边的数学,学数学时有用的。本次的课外作业是我根据学生上课的.兴趣临时添加的,属于挑战性作业,不需要每个人都完成。隐约感觉学生对数量之间的关系缺乏真正的理解,有点生搬照套的感觉。打算在下节课中设计专门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和列式原理。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会用两种方法解答.
(二)进一步学会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三)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连乘应用题的分析方法是重点,用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是难点.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出示下图,根据下图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能提出:共值多少元?)列综合算式解答.(一人板演)
2.口答:(与板演同步进行)
每人每天编16个筐,照这样计算,5个人1天编筐多少个?(16×5=80(个))5个人4天编筐多少个?(80×4=320(个))1个人 4天编筐多少个?(16×4=64(个))5个人 4天编筐多少个?(64×5=320(个))
订正复习题1,说出思考方法.
(1)20×12×4 (先求出一箱多少元,再求4箱多
=240×4 少元.这种思考方法是从问题开
=960(元) 始想.)
(2)20×(12×4) (先求出4箱热水瓶共有多少个,
=20×48 再求出值多少元.这是从题目条
=960(元) 件开始想.)
(二)学习新课
1.新课引入.
刚才我们解答了两组连乘的一步应用题,如果去掉第一个问题,直接问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课.(板书:应用题)
2.出示例1.
编筐小组每人每天编16个筐,照这样计算,5个人4天一共编多少个筐?
共同研究:
(1)题中“照这样计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既按每人每天编16个筐计算.)
(2)怎样用线段图表示题中已知条件和问题?请画出来.
(3)要求5个人4天编多少个筐,先算什么?怎样列式?
(第一步,先算5个人1天编多少个,列式为16×5=80(个),即求5个16是多少.)
(4)第二步算什么?怎样列式?(第二步算5个人4天编多少个筐,列式为80×4=320(个),即求4个80是多少.)
(5)怎样列综合算式?请你们做在本子上.
16×5×4
=80×4
=320(个)
答:5个人4天编320个筐.
大家想一想,这道题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小组讨论.
通过讨论明确:还可以先求1个人4天编多少个?再求5个人4天编多少个?
怎样用线段图表示?阅读课本第7页.
把书上分步列式的小标题补上,并且用综合算式解答.(教师把图画在黑板上)
16×4×5(第一步求 4个 16是多少)
=64×5(第二步求5个64是多少)
=320(个)
答:5个人4天共编320个.
共同小结:
我们刚才研究的这道题,是两步计算的连乘应用题(在板书“应用题”前面补上“连乘”二字).
由于思路不同,所以解题方法也不一样,这是两种解法的区别.两种解法的相同点是都以每人每天编16个筐做被乘数,所求的结果都是总量,这是掌握连乘应用题的重点.
今天研究的.连乘应用题与以前学习的连乘应用题(复习题1)数量关系不同,它的特点是所求的量随着两个已知量的变化而变化,求5个人4天编多少个筐,既与参加的人数有关,也与编筐的天数有关,总量随着人数、天数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可以用两种方法解答.
(三)巩固反馈
1.基本题.
(1)只列式,说思路.
①同学们做数学题.每人每天做5道题.照这样计算,8个人5天共做多少道题?
②运输队运送一批水泥到工地,每辆车每次运140袋.照这样计算,用6辆车运8次,这批水泥一共有多少袋?
(2)笔答.(全班做在本上)
一台轧路机每小时轧路2000平方米.照这样计算,3台轧路机8小时轧路多少平方米?(用两种方法分步解答)
2.条件叙述有变化.
①一台锅炉平均每月用煤4000千克,一个居民小区新增加5台锅炉,一年要多用煤多少千克?
②汽车配件小组有20人,平均每人每天做25个汽车上的零件.三月份工作30天,共可做零件多少个?(用两种方法解答)
3.对比练习.
(1)学校买来5盒皮球,每盒12个,每个6元,共要付出多少元?
(2)碾米机每台一小时碾米1500千克.照这样计算,3台碾米机10小时碾米多少千克?(用两种方法,列综合算式解答)
(3)饲养场养公鸡1500只,母鸡只数是公鸡的4倍,小鸡是母鸡的3倍,有小鸡多少只?
(四)全课总结
1.今天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2.今天学习的连乘应用题有什么特点?
3.解答应用题应注意什么?(认真审题,搞清题里的数量关系,学会画图,掌握不同的解题思路等.)
(五)作业
练习二第1~5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两步计算的连乘应用题,六册教材已经出现过,这里出现的是另一种形式的连乘应用题,它的特点是未知量是随着两个已知量的变化而变化.对于这类连乘应用题,仍要求用两种方法解答,并且要求在分步列式解答的基础上列综合算式解答.
本课教学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口答两个连续的一步乘法题,为过渡到新课(连乘应用题)作准备,同时复习了学过的连乘应用题,掌握不同的思路,为分析新课题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分三个层次进行.第一个层次是在老师的启发、提问下,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方法;第二个层次是通过小组讨论、自学阅读课本,掌握另一种解题方法,从而独立列出综合算式;第三个层次是师生共同总结连乘应用题的两种不同解法的相同点与区别.
第三部分,练习的设计既要突出重点,又要注意叙述条件的变化,重视解题思路的训练,以提高学生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例1 编筐小组每人每天编16个筐,照这样计算,5个人4天一共编多少个筐?
(1)5个人1天编多少个?
16×5=80(个)
(2)5个人 4天编多少个?
80×4=320(个)
综合算式:16×5×4
=80×4
=320(个)
答:5个人4天编 320个.
(1)1个人 4天编多少个? 16×4=64(个)
(2)5个人4天编多少个? 64×5=320(个)
综合算式:16×4×5
=64×5
=320(个)
答:5个人4天编 320个.
《连乘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目标:
1、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两步乘法解决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2、让学生从多角度解决同一个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
3、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会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多角度能用两步连乘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描述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今天谢老师非常高兴能和我们班的同学一起来学习数学。在上课之前,老师问了本校的其他老师说我们班的同学上课特别积极,老师特想在这节课上看到大家的风采。看谁的耳朵最会听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发言,看谁的脑筋动得最快并且能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一个方阵
师:前段时间育才小学正在举行运动会,瞧,他们排着整齐的方阵过来了。(播放:运动会情境)如果老师用手中的这副图上的一个圆表示其中的一个人(贴图),那你从这一个方阵中(板:一个方阵)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横着排的有5人。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横着排的叫做行。板:行
师:那有几行?每行几人?板:每行有5人,有4行。
生2:竖着排的有4人。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竖着排的叫做列。板:列
师:那有几列?每列几人?板:每列有4人,有5列。
生:一个方阵有20人。
师:很棒,你还看出了一个方阵的人数。
2、提出问题
师:紧接着又走来了一个相同的方阵,看着这两个方阵,现在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2个方阵一共有几人?
3、探究方法
师:这个问题你能自己解决吗?
(安静独立地思考,把算式写到本子上;写好后,思考你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巡视一圈,同时听取和指导完善学生说的过程。
4、汇报交流
(1)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生说算式师板,再说思路)
生1:54=20(人)
202=40(人)
师:那你的这个算式是先求哪部分,再求什么?
生:先求一个方阵的人数,就是54=20(人),再求2个方阵的人数,就是202=40(人)。
师:你能上来圈一圈吗?
师:谁听懂了他的解题思路再来说一说?(生说师同步媒体演示)
师:大家都都听懂了他的解题思路吗?一起来读一读这个方法的解题思路。(生齐读)
(2) 师:除了这种方法,谁有不同的算法或思路?
生1:25=10(人)
104=40(人)
师:那你的这个思路是先求哪部分,再求什么?
生:先求合并后一个行的人数,就是25=10(人),再求4个这样一行的人数,就是 104=40(人)
师:你能上来圈一圈吗?第一步先求哪部分?
师:谁能根据这幅图把刚才这名同学的思路再说一次?(生说师同步媒体演示)
师:大家都都听懂了他的解题思路吗?一起来读一读这个方法的解题思路。(生齐读)
(3) 师:还有另一种方法吗?
生1:42=8(人)
85=40(人)
师:42=8(人) ,表示你先求哪部分?(生:先求合并后一个列的人数)师移动方阵
师:你能上来圈一圈吗?第一步先求哪部分?
生:先求合并后一个列的人数,就是42=8(人),再求5个这样一行的人数,就是 85=40(人)
师:谁听懂了他的解题思路再来说一说?(生说师同步媒体演示)
师:大家都都听懂了他的解题思路吗?一起来读一读这个方法的解题思路。(生齐读)
【预设】:若学生出不来第三种方法,则师出示。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小朋友的方法,42=8,85=40你能说一说吗?他表示的42先求哪部分,再求?
师:你能上来指一指吗?你可真聪明!
(4) 师:那我们能把这2条算式,写成一条综合算式吗?
生1:452=40(人),生2:254=40(人),生3:245=40(人)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连乘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连乘解决问题》教学设计5、对比提升
(1)师:通过刚才的小组交流,我们得出了这样3种方法。(课件出示3种方法)。
(2)观察这三种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相同点预设:答案相同,都用乘法计算(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用连乘解决问题)
不同点预设:方法不一样。方法怎么不一样?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小结:真了不起!,同一个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三、联系实际,巩固提高
师:学习了方法,就来解决具体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鸡蛋问题。(不同策略,解决问题)
师:这么多鸡蛋会有多少个呢?(课件出示堆成一堆的鸡蛋)。
(1)师:要解决这个问题。这里有信息吗?你能用简洁的语言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张图片的内容吗?独立解题。
(2)师:如果用一个正方体换掉鸡蛋,你能用多种方法解决这个正方体的问题吗?
生1:从上面看先求一层的正方体个数, 45=20(个),203=60(个)
生2:从侧面看先求一层的正方体个数, 34=12(个),125=60(个)
生3:从前面看先求一层的正方体个数, 35=15(个),154=60(个)
(同步媒体演示,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小结:真棒!同一个问题,不仅能自己收集信息,还能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在数学中有很多题目是类似的,只要你掌握其中最本质的方法,其实我们的数学就这么简单。
2、面包问题(选择信息,解决问题)
40个队,每队有20位运动员;每人要3个面包,2瓶矿泉水,共要多少个面包呢?
(1)40202=1600
(2)40203=2400
(3)32040=1600
师:怎样改一改其他两个也是正确的。
小结:在解决问题中,选择有价值的信息非常重要。
3、游泳问题(隐含信息,解决问题)
师:在信息中,你觉得那个是需要特别提醒其他同学的?
小结:我很佩服大家,不但能用乘法解决问题,还能灵活的找出题中隐含的信息。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老师也非常高兴与同学们一起还学会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先求一部分,再求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