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模板表格(教学设计模板表格式小学语文)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20篇教学设计模板表格,希望大家喜欢!

篇1:《西门豹》表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25个词语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闹”的在文中三个句子中的意思。

3、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的事迹,知道他是我国历一个敢于破除迷信,为民办实事的好官。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抓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知道西门豹是如何将计就计惩治首恶,破除迷信的。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探究

同学们,距今2000多年的战国时期,有一位地方官名叫西门豹(板书,并学习生字“豹”),虽然他官职很小,却一直被人称颂。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通过课文学习来寻找答案吧!

1、听课文录音,

思考:课文写了西门豹在什么地方为当地百姓做了哪些好事?

2、检查生字、新词学习情况,再读课文

3、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二、合作交流

1、学习“单元提示”,明确抓重点段分段的步骤,方法。

2、再读课文,根据刚才的问题,找出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3、西门豹到了邺地,发现那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于是展开了调查,现在请同学们来研究西门豹所作的调查,分析造成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大原因,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研究出来的?

(小组合作学习,共同研究)

4、交流,汇报,得出结论:

(1)、巫婆官绅给河伯娶媳妇

(2)、年年闹旱灾(板书)随机解释“闹”在三个句子中的不同意思

5、共同讨论,写调查报告

6、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品读体验

1、西门豹是邺的地方官,他了解到巫婆官绅祸害百姓的事实后,可采取归些办法惩治他们?

2、但西门豹采取了什么办法?他的办法巧妙在哪里?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从西门豹的言行中去研究

3、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教师适当引导,重点研读三个重点句,品析词句,边读边体会西门豹的将计就计。

(1)、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说完,他叫卫士抱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

(2)、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那个人投进漳河。

(3)、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

4、想象说话:漳河边上的百姓看了事情的以过会怎么说?

5、西门豹还为百姓做了什么事?

三、巩固延伸

现在谁来说说2000多年前的西门豹为什么到现在还被人称颂?

附板书:

西门豹

巫婆官绅 为民除害 严惩首恶

给河伯娶媳妇 破除迷信

| |

| |

年年闹旱灾 为民造福 兴修水利

篇2:《西门豹》表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朗读课文。

3.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练习复述课文,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揭题: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一篇新课文,《西门豹》。(板书)

2.解题:“西门”是复姓,“豹”是名字,他是距今两千多年战国时期的人。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主要写了战国时期,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和群众一起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兴修水利的事。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2.根据预习要求,想一想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

四、朗读课文

1.想一想哪些内容讲的是事情的起因,哪些内容是经过,哪些内容是结果。

2.生讨论交流。

3.统一看法。

起因(l-9自然段),经过(10-15自然段),结果(16自然段)。

五、课堂练习

1.熟读课文。

2.记忆、书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2.练习复述课文,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一、导入

指名按起因、经过、结果三部分朗读课文。

二、探究课文第一部分(1一9自然段)——摸清底细

1.指读思考:西门豹来到邺后是怎样向老大爷进行调查的?他向老大爷调查了哪几件事?

2.先自学课文,整理勾画,完成一份调查报告。

西门豹提出的问题

老大爷的回答

3.组内交流。

4.班内汇报交流。

明确:西门豹经过调查,弄清了四个问题:①邺为什么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河伯娶媳妇给闹的。②是谁要给河伯娶媳妇?——巫婆和官绅。③新娘从哪儿来?——哪家有年轻的女孩子,巫婆就到哪家去选。有钱的人家花点钱就过去了,没钱的人家眼睁睁地看着女孩儿被他们拉走。有女孩的人家纷纷逃走了,人口越来越少。④漳河发过大水没有?——漳河从没发过大水,倒是年年闹旱灾。

5.师点拨;课文第九自然段中西门豹的话应该怎样理解?

(1)自由读、指名读。

(2)先发表各自的看法。

(培养学生读中感悟、读中理解的能力。)

“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从表面看,河伯还真灵。因为每年给河伯娶媳妇后,漳河的确没有发过大水。事实上,是因为这里降水量少,年年闹旱灾“就是证明。巫婆和官绅正是利用了这里的气候条件来欺骗老百姓。西门豹讲这句话时心里已经明白河伯娶媳妇是个骗局。

”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说明西门豹已经根据了解到的情况,想好了对策。

6.这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承接上文,引起下文。)

过渡:西门豹是怎样做的呢?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10-15自然段)——破除迷信

1.自学课文。

提示:把课文中描写西门豹到漳河边送新娘的部分多读几遍,抓住他是怎么说的和怎么做的句子,说说西门豹是怎样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的,他的办法妙在哪里。

2.小组合作研讨。

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成果。(出示课文插图)

要点:(1)西门豹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西门豹这样说是为了找个理由把巫婆投到河里。说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要“选一个漂亮的”,并不是西门豹真的这样认为,而是故意装着认真给河伯娶媳妇,用这些话作为惩治巫婆的借口。“麻烦”是从表面上对巫婆说的客气话。)

(2)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等了一会儿”并不是真的要等巫婆从漳河里出来,而是做出样子给众人看。“还不回来”并不是西门豹认为巫婆真的能回来,而是故意这样说,表面上做出巫婆能回来的样子。“麻烦”表面上是对官绅头子说的客气话,实际上是要严惩这个官绅头子,把他也投进漳河里去。)

4.讨论:西门豹为什么不直接把巫婆和官绅头子抓起来杀掉呢?她的办法妙在哪里?

5.生体会西门豹将计就计、假戏真做、惩治恶人的过人才智。

(提示:西门豹参加河伯娶媳妇的仪式,目的是将计就计,使老百姓真正认识巫婆和

官绅的真面目,通过假戏真做,严惩了危害老百姓的巫婆和官绅,达到了破除迷信的目的。用事实教育了老百姓。)

6.西门豹的话外之话,话外之意是什么?

(使学生在读中进一步感受西门豹的过人才智。)

四、学习课文第三部分(16自然段)——兴修水利

l.生齐读这一段。

2.概括主要内容。

(兴修水利、引水灌溉)

3.“庄稼年年得到了好收成”这说明了什么?

(河伯娶媳妇是骗人的。)

五、朗读全文

1.指名朗读课文,思考:你觉得西门豹是个怎样的人?

2.生发表意见,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善于调查、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为民作主、为民除害。)

六、练习复述课文

要求:①按“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顺序。

②注意用上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

1.生自由练习复述。(出示课文插图)

2.指名到台前复述。

七、板书设计

教案示例一

15.西门豹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朗读课文。

3.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练习复述课文,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揭题: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一篇新课文,《西门豹》。(板书)

2.解题:“西门”是复姓,“豹”是名字,他是距今两千多年战国时期的人。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主要写了战国时期,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和群众一起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兴修水利的事。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2.根据预习要求,想一想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

四、朗读课文

1.想一想哪些内容讲的是事情的起因,哪些内容是经过,哪些内容是结果。

2.生讨论交流。

3.统一看法。

起因(l-9自然段),经过(10-15自然段),结果(16自然段)。

五、课堂练习

1.熟读课文。

2.记忆、书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2.练习复述课文,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一、导入

指名按起因、经过、结果三部分朗读课文。

二、探究课文第一部分(1一9自然段)——摸清底细

1.指读思考:西门豹来到邺后是怎样向老大爷进行调查的?他向老大爷调查了哪几件事?2.先自学课文,整理勾画,完成一份调查报告。

西门豹提出的问题

老大爷的回答

3.组内交流。

4.班内汇报交流。

明确:西门豹经过调查,弄清了四个问题:①邺为什么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河伯娶媳妇给闹的。②是谁要给河伯娶媳妇?——巫婆和官绅。③新娘从哪儿来?——哪家有年轻的女孩子,巫婆就到哪家去选。有钱的人家花点钱就过去了,没钱的人家眼睁睁地看着女孩儿被他们拉走。有女孩的人家纷纷逃走了,人口越来越少。④漳河发过大水没有?——漳河从没发过大水,倒是年年闹旱灾。

5.师点拨;课文第九自然段中西门豹的话应该怎样理解?

(1)自由读、指名读。

(2)先发表各自的看法。

(培养学生读中感悟、读中理解的能力。)

“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从表面看,河伯还真灵。因为每年给河伯娶媳妇后,漳河的确没有发过大水。事实上,是因为这里降水量少,年年闹旱灾“就是证明。巫婆和官绅正是利用了这里的气候条件来欺骗老百姓。西门豹讲这句话时心里已经明白河伯娶媳妇是个骗局。

”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说明西门豹已经根据了解到的情况,想好了对策。

6.这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承接上文,引起下文。)

过渡:西门豹是怎样做的呢?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10-15自然段)——破除迷信

1.自学课文。

提示:把课文中描写西门豹到漳河边送新娘的部分多读几遍,抓住他是怎么说的和怎么做的句子,说说西门豹是怎样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的,他的办法妙在哪里。

2.小组合作研讨。

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成果。(出示课文插图)

要点:(1)西门豹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西门豹这样说是为了找个理由把巫婆投到河里。说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要”选一个漂亮的“,并不是西门豹真的这样认为,而是故意装着认真给河伯娶媳妇,用这些话作为惩治巫婆的借口。”麻烦“是从表面上对巫婆说的客气话。)

(2)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等了一会儿“并不是真的要等巫婆从漳河里出来,而是做出样子给众人看。”还不回来“并不是西门豹认为巫婆真的能回来,而是故意这样说,表面上做出巫婆能回来的样子。”麻烦“表面上是对官绅头子说的客气话,实际上是要严惩这个官绅头子,把他也投进漳河里去。)

4.讨论:西门豹为什么不直接把巫婆和官绅头子抓起来杀掉呢?她的办法妙在哪里?

5.生体会西门豹将计就计、假戏真做、惩治恶人的过人才智。

(提示:西门豹参加河伯娶媳妇的仪式,目的是将计就计,使老百姓真正认识巫婆和

官绅的真面目,通过假戏真做,严惩了危害老百姓的巫婆和官绅,达到了破除迷信的目的。用事实教育了老百姓。)

6.西门豹的话外之话,话外之意是什么?

(使学生在读中进一步感受西门豹的过人才智。)

四、学习课文第三部分(16自然段)——兴修水利

l.生齐读这一段。

2.概括主要内容。

(兴修水利、引水灌溉)

3.”庄稼年年得到了好收成“这说明了什么?

(河伯娶媳妇是骗人的。)

五、朗读全文

1.指名朗读课文,思考:你觉得西门豹是个怎样的人?

2.生发表意见,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善于调查、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为民作主、为民除害。)

六、练习复述课文

篇3:《西门豹》表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管理、田地、人烟稀少、老百姓、眼睁睁、旱灾、迎接、徒弟、扑腾、提心吊胆、渠道、灌溉、收成”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

4、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西门豹的民间故事资料

2、教师:做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课件。

3、生字词课件:巫婆头饰、化妆胭脂、口红。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说说理解 (战国时期魏国的官)

二、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范读课文(要求:听清楚生字音)

2、自读课文,说说生字音形义及词义。

3、四人小组讨论生字音形义及词义(要求:互帮)师参与。

4、出示课件生字词,抽说音形义及词义:

旱灾:长时缺水造成庄稼死亡。

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5、读生字新词:

⑴ 齐读。

⑵ 抽读。

⑶ 去掉音节齐读。

三、提出不懂的词,合作解决

邺:古代地名。

开凿:大孔挖掘。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里。

四、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各层次意思。

(给一定时间读书)

2、四人小组讨论,教师参与。

3、抽说:

根据课文内容,师生共探讨评议。(板书:发现灾情──调查──惩治──开渠)

4、齐读课文(注意目标1中词语读音,出示课件,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写了西门豹被派去治灾,他调查弄清了原因,除害,开渠。下面,我们来仔细阅读课文,从西门豹的言行,看看他是怎样的人。

二、阅读课文,从西门豹的言行,了解西门豹的品质

1、自读勾出西门豹说的话及行动,想想表现了他什么品质?(给一定读书时间)小声说说。

2、研究(四人小组),教师参与。(根据课文)

3、探究(全班教师根据课文)。

4、读课文:

⑴ 自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 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

⑶ 有感情齐读课文

三、表演课文

1、自己选伙伴组小组练习表演,师巡视发现表演好的。

2、选小组表演。

四、拓展

回家搜集一些民间故事,准备讲给同学听。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

二、写字

1、四人小组说说易错字或要注意的地方。

2、抽说:

区别:淹──掩官──管早──旱姓──性

注意:睁(目字旁)溉(右边“既”)

3、书写。

三、作业

回家听写。

〖板书设计〗

30、西门豹

善于调查研究

有智慧,讲策略

西门豹

破除迷信,尊重科学

为民办实事

篇4:《泉水》教学设计(表格)

简约版泉水教学设计:

单元题目

奉献与关爱

课题

泉水

备课人

祖云鹏

课时数

2

单元总目标

1.      正确认写本单元所有生字词,学习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2.      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或课文。

3.      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这些充满爱的诗文,明白“有爱,才会甘于奉献;有爱,才会乐于助人”的道理。

本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主动积累优美词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文整体感知、合作学习生字词

情感态度价值观

3.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课时目标

第一课时

参照教学目标1、2

第二课时

参照教学目标2、3、

教材解读

《泉水》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本课用拟人化的手法,用优美的笔触,描写了泉水冲出石缝,流经山腰的水池、山间的平地、山坡的果园和静静的山谷……最后汇入大海,一路经过的地方及发生的故事。赞美了泉水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文章用词优美,读起来富有节奏感。

学情分析

1、所任教班级学生的朗读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初步懂得品赏词句,本节课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美读课文,运用品赏词句的方法学习理解课文。

2、学生养成善于与同学合作,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

教学难点

品析词句,感悟泉水的快乐、无私。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预习作业

1. 谁知道什么是泉水呢?课外查找有关泉水的资料。

2. 标出自然段。借助拼音正确朗读全文。积累喜欢的句子、词语。

3..泉水从哪来?最后又到哪去了?

4.泉水一路都遇到了谁?用波浪线勾出。

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12个圆片。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分苹果

平均分:1平均分成几份; 2每份几个地分。

篇10:word表格制作教学设计

一、教 学 目 标

1、认知目标

(1)了解表格中的基本概念及生活中表格的应用;

(2)掌握在word文档中创建表格的方法;能熟练编辑制作的表格。

2、能力目标:

(1)在利用菜单操作及实际绘制的过程中,了解绘制表格的方法,熟悉制作表格的过程。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研究能力、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学生对表格的创建与编辑,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通过成果展示培养学生们的自信心。

(2)通过拓展知识点,多种操作手段的讲解,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及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表格的创建

(2)难点:单元格的合并。

三、教学准备

1、计算机网络教室

2、word软件;

四、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同学们,请问这节是什么课?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展示课程表,及其它类型的各种表格,可见表格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广泛。

展示一份简单的自我介绍(文字版和表格版)提问:这两种介绍方式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文字版:

表格版

总结:表格形式的介绍更清晰明了,今天我们就要尝试制作一张自我介绍的表格。 学生回答

引出课程表

学生讨论分析两份介绍的优缺点

同步进行ppt展示

(二)、了解概念,学习操作

1、概念讲解

要制作表格,首先需要了解表格的一些基本概念。

(介绍行线、列线、单元格、行、列的概念)

2、这是一张老师制作的表格,你能不能做出来,试着做一做。

教师巡视指导。

提问:插入表格的方法有哪些,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对学生操作步骤归纳细化

3编辑表格

观察如下两个表格,找出两个表格有什么不同。

学生仔细观察回答:

1)单元格大小不一;

2)第一行第一列单元格增加了斜线表头;

3)右下角的3个单元格合并成了1个。

问学生:你能把你的表格也做成这样吗?

自学指导:

根据导学资料卡第2页的内容,完成下列操作。

(1)调整单元格的大小;

(2)在第一个单元格中绘制斜线表头,并输入日期和时间;

(3)根据时间计划表的样式合并相应的单元格。

学生根据自学指导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检测自学效果:随机展示学生的作品,请学生评价。

教师点拨、补充。

小结:

调整单元格的大小:

将鼠标放在要调整的边框线上,当光标变成双向箭头时,按住鼠标左键,当边框线变成虚线时拖动到所需位置即可。

制作斜线表头:

将光标移动到要插入斜线表头的单元格中,在“表格”菜单中选择“绘制斜线表头”命令,在弹出的'“插入斜线表头”对话框中选择所需的表头样式和标题字号,输入行标题和列标题即可。

合并单元格:

选中要合并的几个单元格,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合并单元格”命令即可。

根据学生掌握情况给予时间继续完善。

4、输入文字与调整表格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插入表格,也认识了表格。

接下来我们要给表格添加内容,请同学们将自己的一些信息填入表格。

简单修饰表格

(包括字体、字号、颜色、文字方向、居中方式)

展示几张制作精美的样表,能力强的学生可对表格进行修饰。

5、手绘表格

有些表格,使用手动绘制比较灵活。(展示自我介绍表格)

教师讲解并演示手绘表格的操作方法

任务一

学生按教师演示的方法手绘完成自我介绍表格

(三)、作品展示,简单评价展示几张学生制作的个人介绍表格,师生互相评价。

(四)、课堂总结,深化认识 提问: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总结表格的插入方法,以及如何调整表格。

本节课我们利用word中的表格制作个人简历,下一堂课我们将学习表格的美化。

学生回答 提醒学生:电脑可帮助我们干事情许多,大家要善于利用高科技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五)、课后反思

篇1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表格教学设计

设计目标:以整数的加减法为依托,使学生明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理。通过猜测、设想、尝试等方式,逐步探索分数的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总结计算方法,并能对结果会灵活处理。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一丝不苟的良好学习习惯,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探索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

教学难点:体会感知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复习分数的概念: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什么叫分数?

2、填空:(1)

5/8的分数单位是(

)

(2)

4/9(

)个1/9

(3)

4/7是4个(

)

(4)

3个1/5是(

)

3、引导:很早以前我们就学过整数加减法,那么分数的加减法该怎样计算呢?我们今天先来研究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板书课题)

4、5月8日是小明的生日,那一天,小明的妈妈给小明准备了一个大蛋糕,小明可高兴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将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8份,一家人吃的很开心, 小明的爸爸吃了3块,占整个蛋糕的3/8 ,小明的妈妈吃了1块,占整个蛋糕的1/8。

问: 你能说说这里的两个分数的意义吗?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用加法或者是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生可能:

1、爸爸妈妈一共吃了蛋糕的几分之几?

2、爸爸比妈妈多吃了蛋糕的几分之几?

3、还剩几分之几?

师: 不错,看来同学们对分数有了一定的掌握。

(达到复习分数相关知识如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分数大小比较、分数与除法关系、最简分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等的目的,沟通分数间知识的联系,同时还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学习新知

1、认识分数加法的意义和算理

(1)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不少的问题,我们来看这两个问题。( 出示:爸妈一共吃了多少块?爸妈共吃了几分之几?)

师:第一个问题谁来说说该怎么解答?(生: 3+1)为什么用加法?你能说说整数加法的意义吗?第二个问题呢?(生: 3/8+1/8)你能说说为什么用加法吗?请你比较一下两道题有什么共同点?(生答)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都是表示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师:刚才我们用3/8+1/8来计算两人一共吃了几分之几,谁知道这个算式的结果?为什么会等于4/8?

生可能: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了8份,爸爸吃了3/8个,就是吃了8份中的3份,妈妈吃了1块,就是吃了8份中的1份,合起来就吃了8份中的4份就是4/8。

也有可能:分母是一样的,只需要把分子相加就可以了。

师:已经有一部分的同学知道了道理,不过,还有一部分的同学光听文字叙述可能还是不太明白其中的道理,我们学习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同学都学会。那么请明白其中奥秘的同学想想办法,尝试用比较直观的方式,将你们所理解的理由展示给大家看。讲给班上的同学听听?行吗?

那么,还有不太理解的同学,请你先独立思考一下,或者和你的同座商量一下,看能不能对你有所帮助。

学生验证,老师进行个别辅导。

(3)根据学生汇报整理出:

可能:方法一:用画图的方法直观得出3/8+1/8=4/8小结:图示法

师:通过看图,我们可以看到,3/8里面有几个1/8,1/8里面有几个1/8,合起来是几个1/8?这个1/8就是3/8和1/8的什么呢?(分数单位)板书:3个1/8+1个1/8=4个1/8就等于4/8。

方法二:1个1/8加上3个1/8等于4个1/8,也就是4/8,小结:分数组成法

师:你能利用分数的组成来解释,真棒!

方法三:1/8=0.125,3/8=0.375,0.125+0.375=0.5=5/10=1/2,小结:转化法

师:能将分数转化成小数,用以有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很有想法。

方法四:在前面某一方法的基础上,观察得出: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重点说明意义:

(1) 这道题分子为什么能直接相加呢? 两个加数分母相同,即分数单位相同。 (2) 和与两个加数相比,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板书: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3) 同桌互相交流一下分母不变,分子相加的原因。

师: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师:你能用一句话来说说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 出示: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师:刚才大家已经明白该怎样计算同分母的加法,现在我把规范的格式写一遍,希望大家在做作业的时候能够用规范的格式做作业。如果,你觉得自己已经掌握的比较好了,可以在算式后面直接写出结果。

2、认识分数减法的意义和计算算理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加法各部分的关系,你能利用这些关系从 3/8+1/8这个算式中写出两个减法算式吗?(生答)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一组的算式,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生答)从它们的联系,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分数减法的意义吗?(归纳分数减法的意义)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看这两个减法算式的结果,你能说说它们的结果是怎么来的吗?为什么可以这样算?你能说说理由吗?

师: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下分数减法的意义。

(分数加减法的含义和整数家减法的含义是一样,都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只不过一个是整数,一个是分数而已。)

师:那么,在计算同分母分数减法时,只需要把什么相减就可以了?(生答)

板书:同分母分数相加、减

,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看书,完成书中填空

3、小结:你能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吗?

强调: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在意义的教学中我主要是用了迁移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整数加法的意义的复习得出分数加法的意义,而减法的意义则是通过加法算式改写成减法算式,然后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归纳得出来的。在算理的教学上,由于学生在四年级的学习中对分数的加减法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因此,在加法的计算中就直接让学生说出结果,然后引导学生通过验证来说明结果的正确性,这样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使学生对知识理解更加的有意义。)

四、练习巩固:

1、计算:

2/9+5/9=

6/7-2/7 =

7/8-5/8 =

3/4+3/4=

指名口算,在计算第三题和第四题时引导学生发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2、判断

(1)、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整数加、减法的意义是相同的。(

)

(2)、4/5+4/5=8/10(

)

(3)、1/9和2/18的分数单位相同。(

)

3、智力陷阱:

小明和他的同学陈静都喜欢课外阅读。小明一天看了《皮皮鲁和鲁西西外传》的1/2,陈静一天看了《淘气包马小跳》的1/2。两人一天共看完了1/2+1/2=2/2=1(本)。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4、开放天地:

师:你看夏天就快到了,为了解渴今天小红家买了一个西瓜,小红要把它分给爸爸、妈妈和自己三个人吃。如果你是小红,你会怎么分这个西瓜呢?(学生说想法)

师:我们来看看小红她是怎么分的呢?(课件出示: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份,小红吃了其中的4/8,爸爸吃了其中的2/8,妈妈吃了其中的3/8 ,可能吗?为什么?)

(练习由浅入深,层次分明,既有强化算法的计算练习和判断练习,又有开放的欣赏练习,通过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发展了学生的数感。而且在开放题的练习中让学生受到相应的思想品德教育。)

四、作业:

五、总结:

篇12: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表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意义相同,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迅速地计算有关习题。

2、利用所学的知识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3、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比较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7/8的分数单位是( )。

(2)5/9里面有( )个1/9(3)4/7是4个( )。

(4)3个1/5是( )。

(5)1里面有( )个1/5,即是( )。

二、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在三年级时,我们学习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你能分别各写一个同分母分数加法和减法的算式吗?下面请大家在草稿上各写一个,并大胆的猜测一下结果是多少。学生写算式。 师板书课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三、尝试练习

师: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都写了什么样的算式?

生汇报自己所写的算式。

师:同学们写的算式到底对不对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相信你们能找到答案的。

四、学习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例1:(出示课件)

妈妈给明明过生日,分生日蛋糕。爸爸将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8块,爸爸吃了其中3块,妈妈吃了其中1块。问:你能用学过的分数知识说一说吗?(如:爸爸吃了多少蛋糕的几分之几?)

问:你能根据刚才想到的分数知识,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说说怎么列式解决吗?

选择:1/8+3/8表示什么含义?(妈妈和爸爸一共吃了蛋糕的多少。)等于多少呢?

那同学们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学生独立思考、探究。

学生汇报(1)从图上看结果。

(2)说理:1/8是1个1/8,3/8是3个1/8,1个1/8加上3个1/8是4个1/8,也就是4/8。 强调:4/8可以写成多少?(1/2)

师:联想整数加法的含义,你能说出分数加法的含义吗?(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口算练习: 1/5+2/5= 5/9+2/9= 2/7+4/7= 1/3+1/3= 问:观察这些算式,对于同分母分数加法,你有什么发现?(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

2、学习同分母分数减法。 (1)根据情景图出示问题,比多少

学生独立思考后反馈,注意书写格式的规范。 (2)联想整数减法的含义,你能说出分数减法的含义吗?(分数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减法的含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口算练习: 3/5-1/5= 7/9-5/9= 6/7-2/7= 2/3-1/3= 问:观察这些算式,对于同分母分数减法,你有什么发现?(同分母分数相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减)

五、点拨归纳

师:观察这几道分数加、减法算式有什么特点?

观察这几道分数加、减法算式与计算的结果,又发现什么?

板书: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追问:计算结果不是最简分数怎么办?(计算的结果不是最简分数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六、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105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2、完成课本106页做一做

学生开火车回答

3、拓展练习(口答): 1/12+( )=7/12 ( )-1/12=7/12

5/( ) + 3/( )=8/( )

师:做了这道题,你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得出:只有分母相同(分数单位相同),才能将分子直接相加减;分母可以为任何非0自然数。

七、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八、作业

篇13: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表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2.在动手操作中理解算理,在交流中总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并把结果约分。

难点是:掌握算理概括计算方法 说教学过程 一)趣味填空

4个( )+5个( )=9个( ) 9个( )-5个( )≠4个( ) 小结: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 二)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1、出示主题图(单位改为块)让学生提出问题 爸爸和妈妈一共吃几块? 爸爸比妈妈多吃几块?

还剩几块?(妈妈吃的是爸爸的几分之几?爸爸吃的是妈妈的几倍?作为拓展,重点研究前三个问题)

提出问题后学生口答列式,并说出列式的依据 2.出示圆形图

以张为单位,爸爸和妈妈吃的不足一个单位,引导学生想到了用分数表示分别是1/8和3/8

学生列出算式后教师提问:想想整数加减法的含义,你能说出分数加减法的含义吗?(学生发现分数加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加减法的含义相同,都是求和或求差)

三)分组合作,探究算理

1、猜猜结果得多少,小组合作验证自己的猜想 根据学生汇报整理出

方法一:动手折纸的方法,得出1/8加3/8=4/8。 方法二:用画图的方法直观得出1/8+3/8=4/8 方法三:结合直观图1个1/8加上3个1/8等于4个1/8,出就是4/8 方法四:1/8=0.125,3/8=0.375,0.125+0.375=0.5,也就是1/2

2、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第三种方法分数组成的思路与已有经验更能有效衔接。

3、规范计算过程

师:首先怎样用算式表示3个1?8加1个1?8得4个1?8(教师板书规范的横式写法)

然后比较刚才得出的计算结果,4/

8、1/2,哪种计算结果更简洁?

借助直观图,学生感受到4/8就是1/2,体会用最简分数表示结果合理性和简约性。

4、巩固算理、总结法则 1)板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请做得快的学生向同伴介绍一下自己的经验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3)提问:问什么分母不变?(分数单位没有变) 四)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25 99

25775166711010

五 ) 回顾反思、总结提升

同学们,说说你这节课有哪些收获?(要点:

1、法则

2、为什么分母不变?

3、分数单位相同,更要单位1相同,才能相加减)

篇14: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表格教学设计

1、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第一课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104 一106 的内容及第108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有含义,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计算比较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 .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能力。提高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3 .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比较简单的同分数分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 1 )3/4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 2 )()个1/8是5/8, 7/12里有()个1/12。

( 3 )3个1/5是(),4/7是4个()。

小结: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分子是几,就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 .谈话: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学习过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这个知识。

二、教学实施

1 .出示例1 。

提问:观察图,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把一张饼平均分成8 份,爸爸吃了3/8张饼,妈妈吃了1/8张饼,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

提问:要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学生思考并口答:1/8+3/8,表示把两个分数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提问:你能算出结果吗?怎样想的?

学生可以这样思考: 1/8是1 个1/8,3/8是3 个1/8,合起来也就是4/8。

提问:1/8+3/8的和是4/8,为什么分母没变,分子是怎样得到的?

(因为1/8和3/8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所以可以直接用两个分子相加,分母不变。)提问:你会写出计算过程吗?

板书:1/8+3/8=(1+3)/8=4/8=1/2

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上面的计算过程:

观察图可以看出结果是4/8,也就是1/2。注意: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2 .p105做一做第2题第一排。

3、提问:通过解答上题,想一想分数加法的含义是什么?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

小结:分数加法的含义与整数加法相同,都是表示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在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时,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

3 .出示例2 。

请学生看题,试列式并计算。

请学生汇报计算过程:3/4—1/4=(3—1)/4=2/4=1/2

提问: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分数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减法相同吗?

因为这道题中已知两个数的和是3/4,其中一个数是1/2,求另一个数是多少,所以用减法计算。分数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减法相同。

提问:计算过程中,为什么分母不变?你能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吗?

4 .小结:观察例1 和例2 有什么共同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怎样计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共同归纳概括。)

师: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5 .完成教材第105 页的“做一做”和第107 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6 .完成教材第109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 题。

学生独立完成,选择2 、3 个题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并让学生说一说应注意什么。

7 .完成教材第109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2 题。

其中()一1/12=11/12

7/5-()=3/5,让学生说说是依据什么关系进行计算的?

板书设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例1 3/8+1/8=(3+1)/8=4/8=1/2

例2 3/4—1/4=(3—1)/4=2/4=1/2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困惑] “含义”与“意义”的区别,在分数加减法的教学标高上该如何把握?

根据《标准》“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的要求,教材淡化了分数加减法意义的教学,使用“含义”一词,而不是“意义”。如例1中,由小精灵明明发问:“想想整数加法的含义,你能说出分数加法的含义吗?”例2中,由小精灵聪聪发问:“分数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减法的含义有什么关系?”

“含义”与“意义”有什么不同呢?《教参》中指出,含义只要求领会就行,不需要刻板的记忆加减法的定义。在教学中,我请学生结合题意分析为什么用加或减法计算时,他们只能回答到“要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所以用加法”,“要求还剩多少,所以用减法”,不知道这样的回答是否就是分数加减法的“含义”了。

[作业格式的思考]“1/8+3/8=(1+3)/8=4/8=1/2”其中的“(1+3)/8”能不能省略不写?为什么?

学生早在三年级就已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作业格式是直接写出计算结果。为什么到五年级了,教材中反而步骤变多了,中间增加了一步“(1+3)/8”,这一部是否在第一课时就可以省略不写呢?

我是这样思考这样问题的。教材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是螺旋式上升编排的,五年级再学这部分知识时,学生已经掌握分数的意义及分数单位,能够清晰地说明算理,所以写出思考的全过程就是进一步加深对算理理解的过程。这样规范的书写在第一课时是有必要的,可强化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可有效避免将分母相加的和作分母的错误算法。到计算熟练后步环节可以省略。

[对练习的思考]

1、建议在例题教学中补充1减几分之几的分数减法计算题,使学生明确如果将1转化成与减数相同的同分母分数。

2强调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对于7/7和0/7的结果如何化简也应进行相应指导。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表格教学设计

篇15: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表格教学设计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潘立霞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运用知识的迁移,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能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生活中的数学乐趣,培养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

四、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由旧知导入新知。

首先做几道分数基本性质的题,复习已经学过的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而由此引出今天是小红的生日妈妈给小红买了一个大蛋糕。爸爸吃了3块,妈妈吃了1块,小红吃了1块。继而让学生说出爸爸妈妈和小红各吃了蛋糕的几分之几。 1.自主探究。

(1)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选择性地板书两个问题,并请学生列式解答。

(二)新授课

1接着讲解老师刚刚根据学生的反馈板书在黑板上的问题: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块蛋糕?

板书:

结合课件演示,引导发现:和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分数单位相同,都是。所以,可以把3个和1个直接加起来,它们的和等于4个,也就是小结: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同时配合几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题,检测下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出示问题2:爸爸比妈妈多吃了多少蛋糕?

板书:

让学生思考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从而引导学生说出同分母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的计算法则。 小结:同分母分数相减,分子相减,分母不变。

同时配合几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题,检测下学生的掌握情况。

五、练习

课件厨师冒险岛画面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一题让学生快速口算回答,看谁回答的又快又好。第二题填空题让学生在本子上自主做题然后交上来有教师给批改。第三题进一步扩建引出新的知识点: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是假分数的一般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紧接着老师学生一起做几道计算结果化成带分数的题。第四题让学生们自己做法官判一判题的对错。

最后一题是一个开放性的变式题,无论思维方式、解题角度、开放程度等方面,都有积极意义。同时,再次沟通了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六、总结回顾

让学生尝试着复述一下本课的重点知识,老师在一旁帮着补充。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

七、随堂作业

独立完成教材第91页练习二十三的第

3、

4、5题。

篇16:窃读记教学设计表格版

教材简析:

本课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2、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3、抓住主要内容,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使学生受到感染。

4、让学生懂得一个人的成长既需要知识的滋养,也需要爱的关怀的道理。并学会去关爱弱者。

教学重点:

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窃读记》,再次共同走进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少年时那段独特的读书经历。

板书课题,理解“窃”。

二、整体感知

1.师生轮流朗读除

5、

6、7自然段的其它段落,体会作者的感情。

2.共同理清思路。

三、感悟窃读的滋味。

1.简介插叙。

2.5——7自然段把哪句话写具体了?找出来勾画下来。

3.分组读5——7自然段。你听出了什么,用一个词语来表达。

4.再读,理解作者当时的心情,以及她是怎么做的。

5.找出这三个自然段的共同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再次朗读,你觉得应该读出什么样的心情?指导朗读。

7.朗读体会中心句,觉得有什么问题?

8.全文没写快乐,却隐含快乐。理解中心句,先写快乐后写惧怕,因为快乐大于惧怕的感觉,快乐比较惧怕的感觉更多一些,快乐战胜了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更多的是快乐!

四、学习写法。

作者用了哪些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

五、积累、体会。

1.积累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

2.作者也写了一句很有道理的话,那就是——

3.体会长大的含义。

让我们用更多的爱去关怀那些需要关怀的人,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不仅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都是在爱里长大的。

作业:用本课学到的写法写一篇自己的读书体会。

板书设计:

窃读记

心理描写:快乐、惧怕

动作描写:走、贴、装

姚君兰2011.9.27

篇17:窃读记教学设计表格版

多读书,读好书是《语文新课标》的重要要求之一。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本节课上,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在给课文批注时产生的丰富的思考和个体的独特感受。同样,教学是一种价值导引,也是受教育者精神世界自主地、能动地生成的过程。所以我将放手把质疑的权利交给学生,自己寻找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促其思维得以升华。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文中刻画人物运用的细致的复杂的心理描写;

2、

了解倒叙的作用;

3、

继续训练学生圈划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品味语言、概括总结的能力;

4、

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书对于作者巨大的吸引力,通过与自己优越的读书条件进行对比,加倍珍惜并充分利用我们现在的读书机会。

二、教学重点

1、

学习将两种复杂的心理交织在一起的写法;

2、

加倍珍惜、充分利用并积极创造优越的读书条件。

三、教学难点

1、

品味其中富有感染力、表现力的语言,从而充分感受书对于作者巨大的吸引力;

2、

文章在谋篇布局上的技巧——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四、教学突破口

对于课题的理解:“窃”的含义,“读”的心理,“记”的内容

五、教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步骤

(一)

课前预习:

1、

熟课文,查清生字生词,把握文章脉络。

2、

布置学生互相走访调查同学们的读书环境(包括学校和家中的,如家中藏书、班级图书馆、上网看书等),至少每人走访两人以上。

(二)

导入新课:

1、

一位学生演讲《我爱读书》;

2、

三位学生点评;

3、

教师导语引入新课。(板书:作者、课题)

是的,书不仅是一样工具,更是一种超脱凡俗的心灵寄托,一种开发人类智慧的满腔热忱,一种无与伦比的美。书,滋养着我们的血脉和骨肉,滋养着我们的灵魂和精神,滋养着我们的气质和品格,没有书的生活将黯然失色,没有书的人生将会孤苦寂寞,那么,生活中真的没有书,或者书不能满足于我们的欲望,该怎么办?我们今天来体验林海音的窃读经历。

(三)

感知新课

1、

速读课文,思考:(1)“窃”的含义;(2)“读”的心理;(3)“记”的内容;怎么记的? (1)偷偷的; (2)惧怕;

(3)“我”窃读时候的各种经历;采用了倒叙的手法,游山者为之赏心悦目的是峰峦起伏,为之惊心动魄的是悬崖飞瀑,赏文者喜欢的是盘绕于作者笔下的生动曲折,波澜起伏、曲径通幽的文章。运用倒叙的手法能起到一波三折、悬念迭起、波澜起伏的妙处。

2、

小组交流。

(四)

自主体验、品析课文

1、

自读课文,圈划出心理描写的字词句,并谈谈你的理解;

2、

我们看书都是在窗明几净的教室,或是躺在家中柔软舒适的沙发上,这让我们觉得很惬意愉悦,但是,作者读书时的这种“惧怕”的心理恐怕是我们没有体会过的,那么,我们再次深入文本,快速的阅读文章,理解文章中的最后一句话。

作者的快乐源于能够与书中的人物同喜同悲,源于同伟人对话,源于感受着书香气,源于从书本中吸取各种营养。——读书长大。

同时,也源于被人关爱,被店员在默默的关心和帮助,这让我认清了人世间的真善美,不再固执的仇恨人类。——在爱里长大。

(五)

总结拓展

1、

请同学说说学完本课后的感受(或者了解林海音窃读经历后的感受);

2、

拓展(1)请举出其他的你所知道的象林海音这样热爱读书的例子;

(2)指出:我们应该珍惜、充分利用并积极创造良好的读书条件。

(六)布置作业

这篇文章对你触动最大的是什么?请联系自己的实际,写一篇100—200字的文章。

(七)教学反思:

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作品《窃读记》它生动、细致地刻画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喜爱和渴望。其目标主要是:一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三是受到热爱读书的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在教学本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初步了解课文大意,然后让学生找出最能体

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作品《窃读记》是五年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它生动、细致地刻画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喜爱和渴望。其目标主要是:一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三是受到热爱读书的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

本课稍显成功的地方在于:对语言进行感悟和积累,引导学生在欣赏、品悟课文语言基础上进行交流,活用课文的语言,进行大段语言铺陈叙述,从而实现课文语言向学生自身语言的内化,训练语感,培养语文素养。

篇18:窃读记教学设计表格版

《窃读记》教学设计

大陈学区泊头小学

蒲京茹

教材分析: 《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画台湾作家林海音小时候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窃读”二字,情趣活现。 学情分析:

这是本学期的第一个单元,在假期中孩子们读过许多书籍,在本单元的学习中都可以加以联系,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读书,了解读书的好处,掌握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读书,从书中汲取营养,提高自身素养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

1.是要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

2.在阅读中能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起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 课时课题:

《窃读记》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

2.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教学法、朗读体会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流程

一、简介作者

二、

1、理解“窃读”的含义

同学们,读课文后,你会怎么理解“窃读”这个词呢?请在课题旁边写上批注。(或默读、或轻声读、或和同桌分段读等)。 2.整体感知课文.(1)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2)认读生字词.(3)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4)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记叙了“我”因买不起书而偷偷躲在书店里读书的事情。

三、品味“窃读”,感受渴望

1.边默读课文边用“_____”划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1)“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①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挤”“钻”“贪婪”“装着” ②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①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②“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③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④结合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3)“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①读了这两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中,神态和内心是不一致的.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4)“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①作者感受怎样?

②从这句中可以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3、再用心读读这些句子,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呢? 一句或几句都可以,感受长短不限。 (学生练习在书上批注。全班交流批注心得,指名答。教师随机指导朗读。).

4、读书在我们面前是何等的简简单单,而文中的“我”却是怎样一番滋味“涌上心头”呢?

(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抒发作者“窃读”感受的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1)从课文中找到有关语句,自主交流:“我”为何快乐,又惧怕什么? (2)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感想。

5、深悟“窃读”,回归整体

观察课文插图,刚才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书店“窃读”,在你的眼里,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生答.)确实是这样,她为了读书可以忍受饥肠辘辘、腿酸脚木,为了读书可以连跑几家书店才看完一本书,为了读书可以克服任何的困难!让我们再次读好课文,共同品味“窃读”的“快乐”与“惧怕”.

四、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合作小组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探究是什么原因鼓励“我”窃读。 课件显示: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1)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2)交流课前搜集的读书名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3)小结:“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只有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康成长起来的人。

(4)诵读句子.

五、拓展延伸

1、以后你应该怎样来读书。 2、说一说有关读书的名言。

⑴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⑵ 书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⑶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治愚。(刘向) ⑷一日无书,百事荒芜。(陈寿)

(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8)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六、布置作业

1、研讨练习

1、

2、

3、4(课本上)

2、生字词抄写5遍,拼音5遍。

3、复习课文。

4、抄写5句关于读书的名言和诗句。

板书设计:

放学之后——匆匆赶到书店 窃读经历 吞下所有智慧

夜晚降临——离开书店,浑身轻松

教学反思:

《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划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在教学本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自读自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初步了解课文大意,然后让学生找出最能体现作者窃读感受的一个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接着,围绕这一个句子展开学习,如“从课文哪些方面看出我的快乐与惧怕”等。学生学习比较轻松。但对于作者为什么窃读离学生生活较远,因为现在小孩生活条件较好,不会存在这种情况,所以在学习课文时我补充有关的背景资料,这样学生易于理解。本课的动作和心理描写极为传神,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作者对书的酷爱,我引导学生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效果很好。但是,在教学中应更加联系生活中的感受加以理解效果会更好。

篇19:窃读记教学设计表格版

《窃读记》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文本成为学习活动的载体,而不是学习活动的最终目的,这样设计始终把语文素养的提高放在显著的位置。学生时刻处在学习过程中,每个人都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在学习过程中会有积极的思维活动,并且始终伴随着学习者自身的学习反思,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思路,使用多种学习策略,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者。同时,在教学环节中必须对学生的思想,阅读习惯及阅读兴趣进行人文关怀,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自己不是学习的被动者,而是学习的主动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从小喜欢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让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同学们,书籍能使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吃上一顿美味佳肴。那么,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与感受呢?(学生放谈读书的经历与体会,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当的激励与点评。)

2、刚才,同学们谈得非常好,老师也感受到了你们读书的乐趣。是啊!读书能使人奋进,使人进步,读书也是一个人生命的需要。有这样的一个小女孩,非常喜欢读书,竟然去“窃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窃读记》。

3、板书课题。

4、学生质疑,预测:“窃读”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窃读?是怎么窃读的?窃读是怎样的感受?

二、整体感知

(一)学生初读课文

1、刚才同学们提出了那么多问题,那么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边认真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 (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阅读的概括能力。) (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3、自学生词新词。

(二)检测阅读效果

1、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2、让学生概括地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3、整理课文记叙的线索: 放学后──边走边想──跨进店门──打开书阅读──恐惧被发现──饥饿难耐──放回书架──走出书店。

(三)整体把握课文

师提问:文章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三、品味阅读

品读课文,体会走进书店的经历

(1)默读第3自然段:画出“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或关键词。指名学生朗读,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2)边读边想像当时“我”找书的样子。

(3)她这样去窃读,你们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

(4)引导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读出暗喜、渴望、急切的心情。

四、课后作业

1、作者林海音是一个多么爱读书的小姑娘啊!当她找到那本心里一直放不下的书后,又是怎样阅读呢?她有怎样的心理感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2、找出令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初步体会句子的含义。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示

1、听写生字词语。

2、回顾课文内容。

3、过渡: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作者是一个爱读书的小姑娘,为了读到自己喜欢的那本书,费劲了力气才找到。那么,她是怎样阅读呢?有什么感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自学提示:

1、认真阅读课文。

2、用--画出“我”窃读时的样子;用﹏﹏画出“我”窃读的方法。并同桌交流体会8分钟后看谁学得最好!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同学们谈各自的体会。

2、重点指名读第3自然段,体会我读书的样子与内心:

(1)体会“我像一匹恶狼,贪婪地读着。

① 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② “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感悟写法,体会语言精妙,训练语言运用能力。)

(2) 体会“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① 快乐的是什么?恐惧的是什么? ② 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联系生活说一说。)

(3)引导学生读出这种复杂的内心。

3、默读5—10自然段:

体会“我”窃读的滋味,联系生活,关注体验。

(1)“害怕书店老板发现”是什么滋味?

作者读书,是在人多别人不注意她的时候窃读,因为是窃读,所以当人少了,她就会丢下心爱的书转移到其它书店。这种奔波的滋味也不好受。 (2)“把自己隐藏起来”是什么滋味?

要想读书还得动一番心思,让人家看不出来,确实挺累。还贴在一个大人身边,躲来躲去的,这种读书的滋味有些不好受。

(3)“赶上天下雨”是什么滋味?

为了读书,却庆幸下雨,并且希望越大越好,还装着邹眉头,望街头。这样的窃读方式令人感动。

(4)“饿得饥肠辘辘”是什么滋味?

作者读书太饿了,太累了,腰酸了,腿疼了,脚也麻了。一直站两个多小时,收获很多,也付出很多。

(5)“日光灯亮起来”是什么滋味?

作者什么也没吃,却咽了一口唾沫,说明她一定从书中收获了很多知识,心里非常高兴。

(6)“我走出书店时”是什么滋味?

身体上很疲惫了,她却感到浑身轻松,说明她读完书后非常的高兴和满足。

3、联系生活实践说说“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理解:

“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只有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康成长起来的人。

四、感悟写法

1、引导:这篇课文真实感人。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学生讨论,相机引导学生朗读)(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品悟语言,体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落实语文的基础。)

2、小结:这篇语言朴实而又生动感人,特别动作和心理描写极为传神,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酷爱。

五、拓展延伸

1、结合所学的内容,说说此时对待看课外书的感受。

2、说一说有关读书的名言。

板书设计

1、窃读记

复杂:快乐 惧怕(心理描写 独特感受)

急切:(动作描写:跨、踮、钻、挤、找)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主要把握这几方面进行设计、组织教学的。其中我通过引导学生品读文章词句理解文章内容,感受“窃读”滋味的动作心理描写及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并通过联系学生的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使学生受到了热爱读书的感染,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但学生只停留在了知道哪些是动作描写,哪些是心理描写,如何对人物进行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进行准确生动的心理描写,怎样将学到的描写方法学以致用,怎样迁移到学生的作文当中这一点感觉还是指导得不够到位,有的学生还是没有掌握这些描写方法。

篇20:《表格的创建和处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湖南省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第十二课——《表格的创建和处理》。本课内容较多,任务较重,但教材编写说明要求一课时完成,所以,在教学上既要讲清楚重、难点,又要保证好学生掌握应有的操作技能。老师尽可能少讲,让学生尽可能的多操作,操作时间不足的部分,让学生在上机操作课中去多操作、多练习,巩固已学知识。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在掌握WORD200文件创建、文字编辑排版、加入图片使其图文并茂后的又一进阶内容,学生应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问题不大,加之,数学课已对行和列的概念比较了解,只有单元格概念需重点讲一下,操作方面让学生自己去摸索,能完成教学任务的。

教学内容:

教材提出的学习任务是:

1、学会插入(绘制)表格;

2、学会拆分、合并单元格;

3、学会调整表格的行、列;

4、掌握设置表格边框、底纹的方法。

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省编教材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第三单元文字世界(下)的内容,在学生在认识WORD2000、掌握WORD200文件创建、文字编辑排版、加入图片使其图文并茂后的又一进阶内容,在这一课里,学生主要掌握表格的绘制、调整与修饰,教材的编排是先让学生认识到表格相对文字表述的优点,而后通过任务导向,让学生掌握在WORD2000中插入表格,并对其进行简单编辑,个性修饰。其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并学习如何通过表格来简单明了地表述信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插入(绘制)表格;

2.学会拆分、合并单元格;

3.学会调整表格的行、列;

4.掌握设置表格边框、底纹的方法。

5.感知生活中应用表格的知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能力;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能按照自己的意图和美感对表格进行修饰美化。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任务驱动式教学中,了解表格的优点,彰显出表格的特性。

2.在教师的指引与自身的积极思考下,能积极的与他人合作,大胆尝试,感受学习表格的制作过程,让其从已学的知识中突破,举一反三,并发扬个性,创造性的修饰美化表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能体会利用WORD软件能制作出不同类型的表格,体验自我创作的乐趣;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树立学习信息技术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

2.使学生在《2004年奥运会奖牌榜前三位》的表格实例中感受到我国运动员奋力拼搏为国争光取得良好成绩的自豪感,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将来为国争光。

教学重点:表格的创建与简单编辑。

教学难点:正确的掌握合并、拆分单元格的方法和掌握修饰表格中设置表格边框、底纹的方法,正确掌握好操作具体对象时鼠标光标的定位。

教法与学法:

教法:

采用任务驱动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相互评价法等来进行有效的教学,激活学生积极探索的自信心。

学法: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通过操作提高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网络教室 WORD软件 多媒体课件 网络资源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导语。

老师知道大家都很喜欢体育运动,有谁知道我国体育健儿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获得多少枚金牌吗?奥运金牌榜上第几名吗?

(课件出示2004年奥运会比赛简况文字说明)

2004年雅典奥运会是奥林匹克大家庭最大规模的一次团圆。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202个国家和地区的10500名运动员,参加了28个大项301个小项的比赛。他们以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挑战极限、攀越新高,在田径、游泳、自行车、举重和射箭等赛场,创造了20多项新的世界纪录。美国、中国和俄罗斯分别以35、32和27枚金牌排在金牌榜前三位,成为领跑的第一集团。奥林匹克在自己的故乡见证了世界体坛新格局的诞生——美、中、俄三强鼎立的新格局在上届奥运会初现雏形,在本届奥运会上进一步得到巩固。

看了这个材料你们有什么想法?你们有没办法让信息更加直观一点吗?(课件出示整理好的奥运金牌榜表格)

老师出示奥运金牌榜前三位表格:

2004年雅典奥运会奖牌榜前三位

国 家

奖 牌 数 量

美 国

中 国

俄 罗 斯

同学们比较一下,一份是文字叙述,一份是表格显示。你们是否一眼能看出前三位的国家名称吗?通过对比,你们说说哪份好。你们在生活和学习中还能举出这些例子来吗?

2.认识表格。

谁来说说奥运金牌榜这个表格有几行几列?

(课件演示什么是表格的行、列和单元格)

3.揭示课题。

你们想不想也用电脑来制作奥运金牌榜这张表格?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表格的创建和处理》。板书课题:“表格的创建和处理”。

二、对比发现,任务驱动

同学们通过对比,认识到了表格的优点以及表格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请你们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水平,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认识行、列、单元格。

(课件出示行、列、单元格的基本概念)

行和列同学们都比较熟悉,我们在学习数学时就清楚它们的概念了,这里主要讲一下“单元格”。

单元格是表格中的一个空格,也就是表格中最小的单位,但它们又是可以变化的,一个空格(单元格)通过拆分后会可变成若干个空格(单元格),多个空格(单元格)通过合并后会变成一个空格(单元格),它们是根据任务的.需要来进行变化的,是一种动态的单位。在以后的学习中要熟练的掌握好!

任务二:学会插入(绘制)表格。

1、插入表格前的基本规划

在制作表格前,我们一定要弄清楚这个表格的要求是几行、几列,所以,我们在制作中才好选择好多少行和列。

2、动手创建空白表格,并向表格填写内容。

同学们认真看教材中P62、63面中的“跟我做”和“试一试”,按照教材提示动手进行操作,养成良好和正确的操作方法。

3、表格中文字的输入

在表格中输入文字。同学们在第八课“编辑你的文章”中就学会了文字的输入,也可以用“复制”、“粘贴”来进行文字的输入。注意利用复制、

粘贴功能来快速输入。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在很多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对已插入的表格进行调整和编辑。如:调整行高或列宽,增加或删除某一行或列,合并某几行或列。我们在原来制作的表格基础上来学习怎样进行上述操作,请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形式来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三:插入行、列和调整行高、列宽。

请同学们在组长的带领下按照教材P63面的“跟我做”和“试一试”进行行高和列宽的操作。

按照教材P64面的“跟我做”和“试一试”进行插入行或列的操作。

任务四:合并和拆分单元格。

请同学们在组长的带领下按照教材P64、65面的“跟我做”和“试一试”进行操作。

四、个性修饰,表格美化

为了使用我们制作的表格更醒目,往往在制作、修改完成后,对表格进行美化修饰是不可缺少的环节。请组长再次带领本组同学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五:线型、颜色和线宽的设置。

学生看教材P65、66面的“跟我做”和“试一试”,体验一下设置效果,在掌握的基本操作方法后,也可根据自己的喜爱进行修饰,体现自己的审美能力与价值。

五、评价交流,体验成功

老师巡视,同学们将自己的作品在组内进行交流,共同探讨,哪个修饰的表格有特色,其特点在哪?

任务六:交流修饰表格的技巧。

三、展示作品,逐步完善

任务七:展示作品。

展示优秀作品,引导学生从背景颜色和文字颜色搭配,表格边框设置,其他特效等几个方面,让同学之间展开互评,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喜悦,学生在展示作品时教师多给学生扬长性的评价,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持续探索的兴趣。

六、课堂小结 课外延伸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基本上掌握了创建和处理一般表格能力,但表格的类型有很多,想要创建出更加完美、更加实用的表格,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

出示各种表格的修饰样式效果图,供学生观察。

请同学们课后继续完成以下探究活动,下次上机操作时咱们再比比看。

1、设计制作一个同学通讯录,并修饰表格内的文字。

2、设计制作一个富有个性的课程表。

屏幕板书设计

热门教案

学诗词

学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