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篇1:“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公顷和平方千米

姓名

谭开凤

工作单位

悦乐镇中心完小

年级学科

四年级     数学上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难点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P34~37页,

公顷与平方千米是两个较大的面积单位,经常用于计量较大面积的土地。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和一个练习,分别是认识公顷、认识平方米,了解和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

2、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会进行单位换算。

3、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学生经历观察、想象、发现、交流等数学活动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继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单凭头脑想象1公顷是很困难的,学生已有了丰富的想象力,但是学生的表述可能只会用“很大”“非常大”等词语来表述,不能完全在大脑建构知识,所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根据教材的安排,让学生通过观察、计算、推理和想象等来学习本节课的知识。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处处都有与数学有关的信息,现在我们就来个“就地取材。”

1、这个文具盒的表面积大约数2(  )。

2、我们这本数学书的封面的面积大约是300(  )。

3、黑板的面积大约是(  )。  刚才我们都讲的是面积单位。

继续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学校的占地面积是2(  )?

(引入课题)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身边的物体表面面积入手,复习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三个较小的面积单位,并导入本课。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教学例1.

(1)、提问:一公顷到底有多大?公顷和平方米之间到底又怎样的联系?请同学们自己看教材第34页例1.(教师巡视)

(2)、谁能把自己看教材的收获和大家交流一下?

(3)、从推算的结果看,说明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4)、同学们,让我们亲自来感受一下1公顷的大小吧。  (带学生到操场上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让学生算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00平方米。)

(5)、算算1公顷包括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走出教室,充分利用熟知的事物体验1公顷的大小,通过推理、想象和实际操作,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推算更大物体面积的解决策略。鼓励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

2、教学例2.

(1)、猜猜1平方米可能是边长多少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2)、1平方千米是多少公顷?

(3)、平方千米是比公顷还要大的面积单位,我国的陆地领土面积约为960平方千米,我们已知的鸟巢面积约是20公顷,那么多少个鸟巢的面积约是1平方千米呢?

【设计意图】:平方千米也是学生生比较生疏的单位,联系学生熟悉的事物,根据一定的推理和计算感知1平方千米的大小。

三、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设计意图】:梳理知识脉络。

四、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公顷=(  )平方米

1平方千米=(  )公顷

0平方米=(  )公顷

800公顷=(  )平方千米

B类

一个长2000米,宽1500米的长方形果园,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平方千米?

【设计意图】:考察本节课的知识点,检验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师的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处处都有与数学有关的信息,现在我们就来个“就地取材。”

1、这个文具盒的表面积大约数2(  )。

2、我们这本数学书的封面的面积大约是300(  )。

3、黑板的面积大约是(  )。  刚才我们都讲的是面积单位。 继续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学校的占地面积是2(  )?

(引入课题)

学生兴趣高涨,积极回答问题。

结合学生

的生活实际,从身边的物体表面面积入手,复习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三个较小的面积单位,并导入本课。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教学例1.

(1)、提问:一公顷到底有多大?公顷和平方米之间到底又怎样的联系?请同学们自己看教材第34页例1.(教师巡视)

(2)、谁能把自己看教材的收获和大家交流一下?

(3)、从推算的结果看,说明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4)、同学们,让我们亲自来感受一下1公顷的大小吧。  (带学生到操场上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让学生算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00平方米。)  (5)、算算1公顷包括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

2、教学例2.

(1)、猜猜1平方米可能是边长多少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2)、1平方千米是多少公顷?

(3)、平方千米是比公顷还要大的面积单位,我国的陆地领土面积约为960平方千米,我们已知的鸟巢面积约是20公顷,那么多少个鸟巢的面积约是1平方千米呢?

学生自己看教材。

学生交流汇报。

1公顷=10000平方米,他们之间的进率是10000.

分小组测量,学生经历观察、动手、计算、操作等活动,推理得出结果:10000÷100=100(个)即1公顷相当于100个这样的正方形的面积。

生经历猜测、计算、交流、回答等活动过程。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让学生走出教室,充分利用熟知的事物体验1公顷的大小,通过推理、想象和实际操作,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推算更大物体面积的解决策略。鼓励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

平方千米也是学生生比较生疏的单位,联系学生熟悉的事物,根据一定的推理和计算感知1平方千米的大小。

三、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生交流各自的体会

梳理知识脉络。

四、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公顷=(  )平方米

1平方千米=(  )公顷

20000平方米=(  )公顷

800公顷=(  )平方千米

B类

一个长2000米,宽1500米的长方形果园,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平方千米?

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练习题。

考察本节课的知识点,检验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师的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通过本节课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了解和掌握了公顷和平方千米,并会进行了简单的单位换算,也学会了一定的数学技能。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掌握本课的知识点,我在教学活动中采用了“体验、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如在进行对公顷的认识的学习活动中,我将学生按照分好的小组带到操场上进行实际操作,通过用体验活动来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并给出实实在在的拓展。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知识的形成过程是需要过程的,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体验、观察、动手、思辨的过程。

若重新来讲本节课的话,我会调整教学内容,将本节课的内容由1课时分为2课时,在课时和内容安排上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

篇2: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姓名

鲁顺

工作单位

安宁市太平学校

年级学科

三年级  数学

教材版本

新人教版

一、教学难点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是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67页的教学内容。属于“数与代数”知识板块,是在已经学习了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的乘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到当一个因数末尾有0时,另一个因数不用和个位上的0对齐,而是直接和非0数位对齐,实际上是一种简便计算的运用。它是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扩展和提升。因些这节课的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识发展水平出发,引导学生由旧知迁移到新知。从学生的认识结构上来说,这一内容的学习会为四年级两个因数的末尾都有0的竖式计算打下基础,用触类旁通的笔算方法体会末尾有0的算法和数学简约之美;但在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上,对竖式的认识停留在“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的层面,对新知识的学习较慢,不愿意接受。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使学生能够用简单方法计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因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添上几个0。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已学过这两个知识点:1、三位数乘一位数,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乘法。2、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以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为主,让学生自主的利用旧知迁移出新旧。注重算法多样化,和算法简便化,但又不拘泥与让学生使用一种算法。

课前铺垫一些整十、整百数的乘法口算练习,并强调能说出口算过程。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

教学过程:

一、复习联系,促进迁移

1、出示准备题,师根据学生的口算,逐题写出每题的得数。

20×3     12×4      200×3    1200×4    2000×3    120×4

2、提问:观察每组题,你发现了什么:

第二个因数不变,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添写几个0

3、怎样算比较简便:(学生交流口算方法)

小结学生的回答: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用第二个因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中0前面的数,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后面添写几个0。【设计意图】:通过准备题复习已学过知识,将学生引进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习新知理清思路,做好准备。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出示情景图和例6。科技节到了,学校图书室买了3套《小小科学家》丛书,每套280元,请同学们算一算,一共要付出多少元?

[设计意图]选择了学生喜爱读的书为情境,让学生根据信息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学生更感兴趣,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无处不在。

1、根据学生的分析回答,列出算式:  280×3 = ?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生独立试做,师巡视。  师引导学生先估算,再在练习本上试做,做完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

4、学生汇报,展示不同的算法,说出算理。

280×3=840(元)

第一种算法:     第二种算法:

1)生解释算法一:先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由于第一个乘数个位上是0,乘3后还得0,所以积的个位上也是0,这个0起占位作用。

2)生解释算法二:把280看成28个十乘3,先算28乘3,所以写竖式时把8和3对齐。得出的84表示84个十,这时再把第一个乘数末尾的0落下来,这个0起占位作用。

教师:刚才大家说出了这么多的算法,真是些善于思考的好孩子。大家的两种算法都很好,比较着两种方法,哪种更简便?

生:第二种更简便。

5、师小结:计算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先用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乘另一个因数,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6、如果用第二种算法,笔算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1)列竖式时要怎样对齐?第二个因数要和第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对齐。

(2)怎样相乘?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  。

(3)乘完后怎样写0?看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设计意图】:利用知识的迁移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汇报交流、自主探索不同的算法,重点是让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再通过比较、优化算法。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拓展练习,巩固新知

师:通过刚才大家的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很快探究出了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且找出了比较简便的方法,老师觉得你们表现得太棒了!

现在让我们共同来做练习:

1、做一做

420×6   370×5   130×9    260×7

2、把乘得的积填在下面的空格里

×2062604064607

3、王叔叔平均1小时能检测230个零件,他每天工作8小时,共能检测多少个零件?

[设计意图]亲身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同时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在巩固应用中进一步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和计算的速度。

以上题目是课本练习的有关题目,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全班进行交流。

四、整体回顾,总结评价

谈话: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你觉得你们组表现得怎么样?

[设计意图]通过自我总结和自我评价,能够及时发现自己收获和不足,以便于及时整理自己的学习思路,更快地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五、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A(课本练习十四)

1、

2、一条蚕大约吐丝1500米,小红养了6条蚕,大约吐丝多少米?

答案:

1、1280    2700     920    810     1900     3220

2、1500× 6=9000(米)

课堂检测B(课本练习二十中的有关题目)

1、

2、

答案:1、(1)1260   1590    1140    (2)640    1400     1160

2、(1)×     (2)×

六、布置作业

课本练习十四:第9题、第10题。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导复习旧知识,促进迁移。

学生快速完成并说出计算方法。

通过准备题复习已学过知识,将学生引进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习新知理清思路,做好准备。

二、创设情境,引导用旧知识解决问题;指导探究新知,优化算法。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最后汇报交流。得出优化算法。

利用知识的迁移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汇报交流、自主探索不同的算法,重点是让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再通过比较、优化算法。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拓展练习,巩固新知。

学生先独立完成自己会做的题目,再小组合作完成自己有困难的题目。

亲身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同时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在巩固应用中进一步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和计算的速度。

四和五、整体回顾,总结评价巩固提升。

学生说出自己收获和不足。

通过自我总结和自我评价,能够及时发现自己收获和不足,以便于及时整理自己的学习思路,更快地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年级   班              姓名:          年    月   日

评价内容评 价 细 则评价星级能做到基本做到很少做到课前准备预备铃响后迅速进入教室,保持安静。课前准备,包括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物质准备:学具、课本、资料、练习本等。知识心理准备:课前预习、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上课积极参与课堂,认真学习,善于合作,踊跃发言敢于质疑,努力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学习效率高。严守自习课纪律,自习课能独立完成作业和练习,并能有目的进行系统复习和预习。   复习课后及时练习,坚持进行一日小结和学习反思。   合作学习学习中注意交流和互助,取长补短,不仅善于虚心向他人学习,而且能帮助他人,共同提高。   综合等级 学期获得星数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

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

板书设计:

计算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先用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乘另一个因数,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  几个0。

篇3:“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科目:语文 内容:柳叶儿主备:徐盛国 审核:语文备课组  时间:3月1日

学习目标

1.道德目标:体会课文“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的内涵,感悟到苦难是一笔财富,正确看待生活中的磨难,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

2.情智目标:

①感情目标:体会一些语句包含的感情。

②认识目标:体会文章生动描写的方法。

重点

体会课文“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的内涵,感悟到苦难是一笔财富,正确看待生活中的磨难,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

难点

体会文章生动描写的方法

自主学习

一、互阅作业:

给下列生字注音

捋下来               勒紧            兀  地

攥干               一茬              凉飕飕

噌噌               微涩            逞  能

二、感情调节:对于柳,很多文人墨客写下了咏柳的名句。听,“两个黄鹂鸣翠柳”;看,“绝胜烟柳满皇都”;赏,“客舍青青柳色新”。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与柳有关的诗句吗?当代作家宋学孟先生在一个特殊的年代里,与“柳”有了亲密的接触。那么他又会怎样描绘“柳”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宋学孟先生的作品《柳叶儿》,看看我们会有什么收获。

合作探究

(一)自学内容一:整体感知,理解主题。

1.围绕柳叶儿,作者回忆了童年的哪几件事?试在“柳叶儿”前加一个动词来概括。

抢柳叶儿、吃柳叶儿

2.这两件事,给童年的“我”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用文中的一个字来回答。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说一说柳叶儿为什么会给他带来这种感觉?

明确: 乐:一“乐”是能显示自己上树爬高的本领。二“乐”是抢柳叶儿的情景。三“乐”是吃柳叶儿。

知者加速:而立之年的作者回忆自己8岁时的经历,他仍然只品到童年时的“乐”吗?如果没有,那么他又品出了什么滋味呢?(“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你能否从文章的字里行间读出这种滋味呢?

展学

1用一句话来概括文章的内容?

2作者围绕“柳叶儿”的哪几个方面来讲的?试在“柳叶儿”前面加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来概括

当堂检测

①我和三叔每天都是在太阳出来之前,露珠儿还在树叶儿上的时候,就去抢树叶儿的。近处的抢完了,就往远处。

②天蒙蒙亮,眼睛还没有睁开,早春的空气里是一片湿润的(A)。我和三叔一高一矮,一前一后,踩着村边的小道,一直走到村南那飘着一团淡淡晨雾的小河边。河水缓缓地流着,平静得连一个泡沫都没有,只有远处的小石桥下,偶尔传来一两声“哗啦哗啦”的水响。三叔先找到一棵树,大概认为值得上吧,就叫我过去。我走过去仰头看看,一下甩脱了鞋。脚丫子猛地踩到(B)的硬地上,牙齿都咯嘣咯嘣响。我赶紧把裤带勒紧,手上吐口唾沫,抱住树干,缓一缓劲,便飕飕地爬上去。衣服扣子开了,肚皮蹭着了树干,凉飕飕的。树上的露珠滴进脖子,滚下去,通身又是一阵(C)。

③我从上面折了树枝往下扔,三叔仰着头在下边捡,一会儿便折下来一大抱。这时候,太阳出来了,老远老远淡青色的天边上,兀地跳出半轮鲜红,那红光便立刻远远地罩过来,像要把人化了进去。我看痴了,三叔便仰头问我:“你看什么?”我说:“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全是肉做的。”

(1)把“冰凉、清凉、阴凉”填入选段的空白处。(3分)

A. ________       B. ________       C. ________

(2)我和三叔一大早去抢树叶是因为(   )(1分)

A. 早晨的树叶儿沾着露珠,又嫩又新鲜。

B. “抢”其实是偷,不能让别人看见。

C. 抢的人太多,争取在别人之前抢到。

D. 树叶儿是难得的美味佳品,营养丰富。

(3)第(1)节中连用两个“抢”字,恰当吗?请你说说理由。(2分)

(4)在第(2)节中用“          ”划出环境描写的语句。(1分)

课堂总结

课堂总结

【今昔对比】以前的人们是寻求温饱,要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问题,而现在的人们却是因为感到新鲜,想要去尝试,或者是追求绿色健康。正是由于社会的变化,时代的变迁,才造成了过去和现在的不同。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感激这和平的、物质丰富的现代社会,珍惜现在幸福的生活,牢记历史,期待更美好的未来!

篇4:“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范本

一、教材概述

本主题针对《专题教育》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本主题的内容源自教材又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针对学生身边的青少年违法犯罪和不法侵害问题,设计了两个任务:青少年人违法犯罪现状及原因,青少年人受到的不法侵害及面对不法侵害的态度。要求学生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调查报告,并提出合理建议。

二、学习目标分析

1.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2.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提供特殊保护;

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实行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4.能够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青少年的学生,开始有主见,但往往看问题又很片面。

2.青少年的学生情绪不稳定,做事易冲动。

3.青少年的学生易受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次教学活动采用自主探究策略,学生通过调查研究以及必要的信息技术帮助进行自主探究,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能动性,教师是引导者;教学活动之前的问题设置,任务要明确;提前向学生呈现评价学习活动的量规;在活动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人教课标版《专题教育》教材。

为本单元学习而设计的主题探究课件。

提出问题:

资料显示,近年来全国青少年犯罪已占到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其中15-16岁少年犯罪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整个青少年犯罪中,18岁以下青少年犯罪达80%以上。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青少年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青少年正处于人格重建和心里极易扭曲的青春危险期,不良的心理如果不及时的矫治,就会形成心理障碍,而变态心理影响了健康人格的形成,甚至直接诱发犯罪。

另一方面,侵犯青少年合法权益和破坏青少年成长环境的违法犯罪也呈增长趋势。青少年特别是在校学生是弱势群体,他们往往容易成为犯罪分子侵害的对象,因此,青少年不仅要懂法、守法,还要懂得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高自我防范能力,成长为具有良好法律素质的合格公民。

所以,我们希望同学们多了解一些法律常识,知道哪些行为是触犯法律的违法犯罪行为,知道法律为了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做出了哪些规定,知道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针对上述的问题,设计了《法律伴我成长》的主题探究活动。

任务动员(需一课时):

1.交待本主题探究活动的目的、内容。

2.明确任务、要求:

任务(一):

查阅资料,了解本县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及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并总结出较常见的违法犯罪类型和方式。

调查本校学生是否存在这些可能导致违法犯罪的不良心理或行为,从具体个案入手,调查产生此心理或行为的深层原因。提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合理化建议。

写出调查报告。

制作汇报课件。

任务(二):

从本校学生入手,调查未成年人容易在哪些方面受到非法侵害。

自行设计调查表,了解同学们在受到非法侵害时的态度和反映。

针对发生在未成年人身上的比较常见的侵害行为进行分析,总结出未成年人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写出调查报告。

制作汇报课件。

3.教师提供视频资源、与本探究活动相关的网址。

4.教师辅导调查采访的技巧和方法。

技巧包括:采访时机和场合的选择,提问的基本要求,提问的方式方法,善于观察与倾听,注意材料的核实。

方法包括:口头采访、座谈采访、电话采访、隐性采访、网上采访等。

5.教师辅导调查报告的撰写方法。

6.学生分成两大组,各负责两项任务中的一项,可以抽签决定。并进行组内分工,如:家庭组,学校组,社会组,利用课下时间调查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行为。学生讨论如何更好的完成本组的任务

调查研究:

教师活动:

1.教师查询关于法律的网站,下载必要的资料。

2.教师制定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的维度及评价量规框架。

3.预计教学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准备应对策略。

4.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的探究过程予以指导。

学生活动:

1.学生通过互联网和其他多种渠道搜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相关资料、案例及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资料、案例和相关法律条文。比如上网查阅资料,到当地司法机关采访,尤其是少年法庭的协助可以使我们获得更多的资料。

3.调查本校学生不良心理或行为时,先通过学校教导处、班主任了解概况,知道学生中主要存在的问题。然后选取比较典型的问题,采访学生或老师,挖掘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

4.设计调查问卷时要事先了解情况,做到有的放矢,真正掌握学生不能依法维护自己权益的比例和原因。

5.完成调查任务后,根据调查笔记撰写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要从实际的调查结果出发,数据、事例应真实可信。在此基础上,各组对这些现象统计、分析,并深入思考、集思广益,表明本组的观点,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或对有关部门的建议。

篇5: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完全平方公式(1)

姓名

何祥忠

工作单位

大关县高桥中学

年级学科

七年级数学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难点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本节课的主题: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计算结果中总结出完全平方公式的两种形式。

关键信息:

1、以教材作为出发点,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引导学生体会、参与科学探究过程。首先提出等号左边的两个相乘的多项式和等号右边得出的三项有什么关系。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对可能的答案做出假设与猜想,并通过多次的检验,得出正确的结论。学生通过收集和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方法、态度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2、用标准的数学语言得出结论,使学生感受科学的严谨,启迪学习态度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力能力。

2、会推导完全平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1、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①同类项的定义。

②合并同类项法则

③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

2、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  在学习完全平方公式之前,学生已经能够整理出公式的右边形式。这节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从等号的左边形式和右边形式之间的关系,总结出公式的应用方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

〈一〉、提出问题

[引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多项式乘多项式法则和合并同类项法则,通过运算下列四个小题,你能总结出结果与多项式中两个单项式的关系吗?

(2m+3n)2=_______________,(-2m-3n)2=______________, (2m-3n)2=_______________,       (-2m+3n)2=_______________

〈二〉、分析问题

1、[学生回答]

分组交流、讨论

(2m+3n)2= 4m2+12mn+9n2,  (-2m-3n)2= 4m2+12mn+9n2,        (2m-3n)2=  4m2-12mn+9n2,          (-2m+3n)2=  4m2-12mn+9n2

(1)原式的特点。

(2)结果的项数特点。

(3)三项系数的特点(特别是符号的特点)。

(4)三项与原多项式中两个单项式的关系。

2、[学生回答] 总结完全平方公式的语言描述:  两数和的平方,等于它们平方的和,加上它们乘积的两倍; 两数差的平方,等于它们平方的和,减去它们乘积的两倍。

3、[学生回答] 完全平方公式的数学表达式:

(a+b)2=a2+2ab+b2; (a-b)2=a2-2ab+b2.

〈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1、口答:(抢答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m+n)2=____________,  (m-n)2=_______________, (-m+n)2=____________, (-m-n)2=______________,  (a+3)2=______________, (-c+5)2=______________,  (-7-a)2=______________,               (0.5-a)2=______________.  2、判断:

① (a-2b)2= a2-2ab+b2 (  )

② (2m+n)2= 2m2+4mn+n2 (  )

③ (-n-3m)2= n2-6mn+9m2 (  )

④ (5a+0.2b)2= 25a2+5ab+0.4b2 (  )

⑤ (5a-0.2b)2= 5a2-5ab+0.04b2 (  )

⑥ (-a-2b)2=(a+2b)2 (  )

⑦ (2a-4b)2=(4a-2b)2 (  )

⑧  (-5m+n)2=(-n+5m)2

3、小试牛刀

① (x+y)2 =______________;② (-y-x)2  =_______________;

③ (2x+3)2  =_____________;④ (3a-2)2 =_______________;

⑤ (2x+3y)2 =____________;⑥ (4x-5y)2  =______________;

⑦ (0.5m+n)2 =___________;  ⑧ (a-0.6b)2 =_____________.

〈四〉、[学生小结]

你认为完全平方公式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那些问题?

(1) 公式右边共有3项。

(2) 两个平方项符号永远为正。

(3)中间项的符号由等号左边的两项符号是否相同决定。

(4)中间项是等号左边两项乘积的2倍。

〈五〉、冒险岛:

(1)(-3a+2b)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2m)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5m+2n)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5a-1/2b)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mn+3)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a2b-0.2)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xy2-3x2y)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n3-3m3)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学生自我评价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悟?  本节课,我们自己通过计算、分析结果,总结出了完全平方公式。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同学们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团结协作共同取得了进步。

〈七〉[作业]  P34 随堂练习 P36 习题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出问题

自主学习

引入

分析问题

交流合作

交流讨论

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合作展示

学以致用

学生小结

经验累积

总结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1)  通过课堂观察,关注学生在观察、总结、训练等活动中的主 动参与程度与合作交流意识,及时给与鼓励、强化、指导和矫正。

(2)  通过判断和举例,给学生更多机会,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  揭示思维过程和反馈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使老师可以及时诊断学情,调查教学。

(3)  通过课后访谈和作业分析,及时查漏补缺,确保达到预期的 教学效果。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

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

完全平方公式

(2m+3n)2=_______________  (-2m-3n)2=______________ (2m-3n)2=_______________            (-2m+3n)2=_______________

语言描述:

两数和的平方,等于它们平方的和,加上它们乘积的两倍;  两数差的平方,等于它们平方的和,减去它们乘积的两倍。

数学表达式:

(a+b)2=a2+2ab+b2;

(a-b)2=a2-2ab+b2.

篇6:初中语文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片,想看吗?

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都想到了哪些词语?

2、出示课题

识记“娲”

1、学生自由回答。

2、齐读课题

3、交流方法

课件大屏幕出示图片

课本插图

检查预习

1、课前同学们借助预习提纲对课文进行了预习,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读一读第二题中的词语,如果你们小组都能准确读出,就请做好。

2、大家在抄写这些词语的时候,有没有需要提醒同学的地方?

3、那么课文到底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1、小组合作读出词语。

2、交流抄写词语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出示预习提示

品读感悟“天塌地裂”的悲惨景象

1、同学们,听,这轰隆隆的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请大家赶紧读读第一自然段,把相关的句子画下来,谈谈体会。

2、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

3、同学们能不能找一找,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这种可怕?

4、从这些词语中,你都看到了怎样可怕的画面呢?

5、创设情境,感受天塌地裂的可怕:看着这样一幅画面,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同学们,看,地面上到处是悬崖峭壁,人一不小心就会掉到深沟里去,摔得――;远处,熊熊大火已经蔓延到山顶,人们吓得――;瞧那边,水都要淹没房屋了,一位老人被湍急的水流卷走了,只留下拼命地嘶喊――看着这样一幅画面,你又有怎样的感受?

6、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情,读出这可怕的一幕!

同学们,灾难来临之前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7、(创设情境,感受灾难前人们的生活:)大自然是如此的美丽,到处充满着明媚的阳光,到处飞扬着悦耳的鸟叫虫鸣,到处飘荡着令人陶醉的香气。孩子们在河边嬉戏玩耍;大人们在田里耕作。

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

可如今,大地上再也没有_________,人们再也不能过着__________,只能__________...

此时此刻,你想到了什么?

过渡:同学们,其实我们的想法就是女娲的心声,既然女娲创造了人类,人类就是她的孩子,现在她的孩子正面处于危难之中,她哪能袖手旁观?那她都是怎样做的呢?让我们一起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1、读第一自然段,画句子。

2、读句子,谈感受。

3、交流重点词语。

4、想象画面进行交流。

个人读。

5、在教师的引导下想象画面。

谈感受。

6、齐读

7、谈感受。

课件:声音

课件出示句子

(强调:“黑黑的大窟窿、一道道深沟、熊熊大火”等词语

出示图片

出示图片

出示句子

定向自学

完成自主学习单:

(1)默读课文,思考:女娲为人类做了____件事。

(2)用“---”画出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圈出重点词语,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

(3)想一想,这是一位 _______的女娲。

1、出示自主学习单

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份自主学习单,请依据提示自学课文2.3.4自然段。

2、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出示自主学习单

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

看大家学得这么投入,相信一定会有很多收获,下面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 展示交流

集体展示内容:

1、读重点句子。

2、结合关键词谈体会

3、随时根据老师的引导想象画面。

朗读感悟。

1、哪个小组给大家说说你们的收获?

2、让我们继续交流,你印象深刻的句子,有哪些感受和体会?

引导学生重点抓住“找啊找啊”体会女娲找五彩石历尽艰辛,感受女娲的勇敢、善良。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悟:

是啊,同学们,女娲一找就是几天几夜,此时,女娲已经筋疲力尽,随时都会倒下,可是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接读:她又找啊找啊)

此时,天地间狂风暴雨,电闪雷鸣,危险到处存在,可是还缺少一种纯青石,她依然――(接读)

同学们,为了找齐五彩石,女娲可能跳进波涛汹涌的大海,也许会被滔天大浪打痛;女娲可能来到陡峭的悬崖边,也许会________;女娲可能来到________,也许会________……

她的双手______,全身________,终于在________。

同学们,让我们边读边想象女娲这一路上得艰辛吧。

引导谈体会:此时,你又有什么话想说?

板书:勇敢、善良

出示句子

重点“找啊找啊”

出示句子

重点“五天五夜”“找、挖、放等”动词

出示图片

拓展升华

课堂总结

女娲的精神就像这天边五彩的云霞,她把爱的阳光洒满人间。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美丽的神话故事,记住这位勇敢、善良、无私奉献的美丽女神吧!

篇7: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一、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手段不能替代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有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模式所没有的优势,每节课不必板书,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完全可以大容量的完成每一节课。这种认识过分强调了信息技术教学的优点,而忽视了课堂教学中的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之间课堂上的情感交流,削弱了教师的授课艺术和临场发挥能力,不符合学生的的认知规律。如果一味追求课堂上的教学过程的“奢华”,讲究声音、录像、动画和投影,追求知识传授上的“大容量”,最终不是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就是把学生搞得顾此失彼,反面降低了课堂效率。每一个教师特定的教学语言、教态、板书和应变能力是最大的财富,因此当前的教学模式仍不可能脱离传统的教学手段,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只能作为“辅助”的作用,而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

二、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必须有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技术必须有助于突破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否则就没有必要使用信息技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技术把抽象的、难以直接用语言表达的概念和理论以直观的、易于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或把课堂演示实验中有毒的、有危险性的实验通过播放录像的形式演示出来,或把物质的微观结构或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这些都是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中研究的方向,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决不能只停留于表面,用电脑屏幕代替板书、用录像代替所有课堂演示实验等这些形式都是不可取的。所以在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和记忆规律的基础上,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技术有助于突破教材中的重难点。

三、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诸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主动施教的知识灌输者;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的灌输对象;教材中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对象,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媒体是创设学习情境,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和完成知识意义建构的认知工具,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所使用的手段和方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主要包含: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处理好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可见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不能简单地代替教师的传授,仍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突出信息技术教学的辅助功能。只有处理好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才能正确定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四、编制信息技术课件不能刻意追求flash

信息技术课堂辅助教学只能为实现课堂教学的目的而服务,不能刻意追求flash的演示。当前有一种相当普遍的认识,认为一个信息技术教学课件必须有flash,若课件中没有flash的演示,则此课件的档次就不高,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因为信息技术课件只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应以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为第一要素,如刻意追求flash的演示未免有些舍本逐末,况且flash不能替代真实的模型。如在课件中演示酸碱盐化学变化的过程等,还不如课堂上直接指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效果肯定超过flash演示的效果。

总之,传统的教学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研究所总结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只有把传统教学手段、教师个人特色和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效果。

篇8:“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信息化教学设计强调以学为中心的,促进学习者创新和综合能力形成的教学模式,包括以下五方面内容:

1、单元教学计划。具体地描述教学单元的主题、学习目标、学习活动(教学过程)、学习资源等,其中的学习活动和学习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信息技术支持的,因此这种教学计划可称为信息化教案。

2、学生电子作品范例。给学生提供参考用的电子作品,可以从各种电子信息源中选取或由教师自行制作。

3、学生作品评价量规。提供结构化的定量评价标准,从内容、技术、创意等方面详细规定了评级指标,利用这种量规来评价学生电子作品,可操作性强,准确性高,既可以让教师评,也可以让学生自评和互评。

4、教学支持材料。为支持学生有效进行学习活动准备的各类辅助性材料,如软件工具,资料光盘,在线参考资料,参考书目,教师用电子讲稿等。

5、单元实施方案。包括教学活动的时间安排、学生分组办法、上机时间分配以及征求社会支持的措施等。

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要求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基于资源基于合作、基于研究等方面的学习,使学习者在意义丰富的情境中主动建构知识。为此,可以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优化原则归纳为以下三点:

1、以学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生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在相关的有具体意义的情境中确定和讲授学习策略与技能。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引导、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进程。同时,教师还应该开发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生自主学习。比如,教师应创建学生学习网站、演示文稿课件和参考范例等。

2、强调“协作学习”。这种协作学习不仅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也包括教师之间的协作。21世纪人类学习的技能应主要体现在能够运用交流、信息处理和研究工具(例如文字处理、电子邮件、演示软件、网页开发、互联网搜索工具)来访问、管理、综合、评估、创造并交流信息。因此,相互协作与自我指导相结合尤为重要。

3、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学习过程指学习者通过与信息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得到知识、技能和态度长进的过程。学习资源指支持学生学习的资料来源或资料库,它包括支持学生学习的教学材料与环境。信息化教学设计注重对教学系统的终结性评价,更注重过程性评价,并以此作为质量监控的主要措施,及时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定量、定性分析。也就是说,教学除了安排终结性考核,还应安排形成性考核,如要求学生提交记录其学习过程的电子档案等。

教学是有目的的学习,为了使教学达到最优化需要进行教学设计。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优化,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研究学生,研究学习过程。因为不同类型的内容,不同的人的学习方式是不同的。

比如知识,分为识记概念和理解概念。

(1)识记概念,如:键盘、鼠标、按钮等,苹果等水果名,英文单词。对于这些规定性的、具体的概念,人采取的是识记的方式进行学习的,即认识了,记住了。

(2)理解概念,如信息,信息技术等概念,这些是抽象概念。对于抽象的概念,人必须理解了才能去学会,如何理解,那就要再现抽象的过程。

比如技能,有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

(1)动作技能,如:鼠标操作,打字,图片的旋转等,开车,收发电子邮件,这些属于动作技能,是需要人们反复练习才能掌握的。

(2)智力技能,如:信息的特性,判断信息的某个特征是需要经过大脑思维比较判断最后做出决定,这属于人的智力技能。也是需要通过反复训练培养的。

比如过程与方法,一些内容,如什么是程序设计,什么是网页设计,这些内容靠理解、靠反复练习均不能掌握,需要人们亲身经历一段程序设计或网页设计,从中感悟的。一些方法是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亲身实践,从中提炼出来。所以这些内容的学习相对前面所说要难一些。

比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规范使用电子邮件,有条理地管理个人文件,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等,其中包含了一种态度,一种情感,或一种由价值观影响的态度。所以,这些内容的学习方式又是不同。

2、研究教学设计。其实,每位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都扮演着教学设计者的角色。从理论上讲,教学设计是为了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采用新课程理念和系统化方法,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做好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要做好前期分析,并根据需求确定教学目标。

(1)前期分析。

首先,搞清楚课标(或教材)要求的教学内容有哪些?哪些内容属于知识,哪些内容属于技能?哪些内容又是方法或过程?哪些内容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各个内容要求的程度是什么?

其次,分析教学对象(学生)的现状怎样?由于信息技术学科开课的不均衡,可能有些内容学生已经掌握,那么就要搞清楚哪些内容学生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如果是部分掌握,掌握到什么程度?如果只有一部分学生掌握,那么这个比例有多大?还有哪些内容是教材上没有但需要补充给学生的?根据对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的分析,可以得出学习需求,即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以及这些内容学到什么程度。学习需求可能比教材上的内容少,也可能比教材上的内容多。

此外,在分析教学对象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是怎样的状况?他们的思维能力有多高?他们的自学能力有多强?生活环境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影响有哪些?这些分析结果决定了教学过程中要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

(2)根据需求确定教学目标。

新课程强调教学目标要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为什么?因为人学习不同类型的东西,方式不同。所以,建议老师们分三个维度来写教学目标,当然这样会有一定难度。此外,撰写教学目标还要注意目标的可操作性。

3、设计好教学策略。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即使掌握了大量的知识,也并不意味着他们能够把握何时、何地该如何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原因很简单,学校情境中的问题及其评价标准与真实世界情境中的有很大差别,将课堂教学与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相联系,是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必然选择。因此,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最基本策略是教学情境的创设和信息资源的开发。

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教学情境的创设,认为提供一个丰富的情境能使学生在其中通过探究、交互作用和创建起对知识的理解是至关重要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中的情境创设,简单地说就是基于特定的教学目标,将学习的内容安排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比较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参与真实的问题求解等实践活动而获得更有效的学习。为了获得一个真实、复杂的信息化教学情境,多媒体网络教室将是最佳选择。多媒体网络教室是指在一个物理教室范围内的计算机局域网,主要服务于课堂教学。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学生可以自主探究、相互合作和支持并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参与问题解决活动;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网络教室所提供的网络教学环境,为学生创设更有利于探索问题的教学情境。比如,教师围绕教学单元中的某一个问题,要求学生利用Internet搜集信息并利用PowerPoint创建一个指向单元学习内容的演示文稿。教师在教学情境中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结对评审他们的学习或设计成果并共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竞争意识的形成。

信息技术教师做好以上三点后,在进行每节课的教学设计时,还需要具体做好以下八个步骤,才能使课堂效果达到优化。

1、对单元的教学目标进行分析,确定学生通过此教学应该达到的水平或获得的能力。

2、根据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真实的任务和有针对性的问题。

3、根据任务和问题以及学生的学习水平,确定提供资源的方式,可以要求学生自己按照学习目标在教师设计好的范围内有目的地查找学习资源,也可以提供现成的真实可靠的学习资源给学生。如果需要,教师还要制作相关的资源列表,以方便学生查阅,提高学习效率。

4、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梳理,使之合理有序,一般情况下应落实成文字呈现的信息化教案。

5、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要求学生以完成电子作品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应事先做出电子作品的范例,当然这个范例是从学生角度出发,以学生应该达到的制作水平进行设计的,有了教师展示的范例,学生浏览后就会对自己将要完成的任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6、在评价信息化学习特别是其产生的电子作品时,结构化的评价工具量规提供了较为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认真设计将提高评价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

7、对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设计,包括实施时间表、分组方法、上机时间分配、实施过程中可能用到的软硬件(如不具备,应采取什么方法解决)以及其他必要文档的准备,等等。

8、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评价修改是随时进行的,伴随设计过程的始终。

综上所述,做好“三点八步”,课堂教学效果达到优化,是我们优化教学设计的必然结果。

篇9: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难点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使学生掌握改写、省略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使学生掌握把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四舍五入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重点)理解改写与省略的相同与不同。能够把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改写方法迁移到改写用“亿”作单位的数。(难点)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让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乐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学生基础较差,改写和省略是非常容易混淆的一对概念,学生课后错误较高。因此我和学生一起来研究这两个概念的区别:

1、改写不改变数的大小,省略改变了数的大小。2、改写使用直等号,省略使用约等号。此外,题型也有区别,改写题型有“将下列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而省略的题型有“省略最高位(或万位、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应根据不同要求,写出正确结果。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

1.使学生掌握把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四舍五入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重点)理解改写与省略的相同与不同。能够把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改写方法迁移到改写用“亿”作单位的数。(难点)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让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乐趣。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看数位顺序表

看数位顺序表,说一说从数位顺序表中可以知道哪些方面的知识(从数位顺序表中可 以知道从右边起第一 位是个位,第五位是万 位,还可以知道从

个位到千位组成个级, 从亿位到千亿位组成 亿级)。 让学生回答亿以上数 的读法法则。做练习第 28页第5题。 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八百三十二万

二万八千五百八十七 七千零三万五千 学生写数汇报

再次回头反思学习过程,引导学生 关注学习过程和 方法,使学生感受 到学习的乐趣。 复习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

让学生写数

让学生回答亿以上数

的读法法则。做练习第

28页第5题。

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八百三十二万

二万八千五百八十七

七千零三万五千

学生写数汇报

使学生掌握把整 万的数改写成以 万为单位的数的 方法 巩固改写的方法

练习

观察图,了解红白细胞的作用

每人读数

这两个数都是整万的数

小组讨论

尝试把整万的数改写

成了以万作单位的数。

独立完成后交流改写的方法

使学生掌握用四 舍五入省略“万” 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 通过练习,巩固改 写和省略的方法。 进一步理解近似 数的含义和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1、会把亿以内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近似数,理解改写与省略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在经历探索方法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良好情感。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

大数的改写和省略

例5 :红细胞:5000000个=500万个 白细胞:10000个=1万个

例6: 12756≈10000 1389000≈1390000

=1万 =139万

热门教案

学诗词

学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