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19篇九年级下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九年级下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模板
一、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文体的基本特点,能根据不同文体特点收集信息,进行筛选分析,作出归纳.
2、掌握速读法的要领,读课文后能说出基本情节或文章梗概,九年级(下)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3、运用速读法,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一篇文章最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4、学会合作探究和自由写作,能自由地、有条理的叙述事实,在文章中表达自己的见解。
5、安排“迅速捕捉阅读信息的”的训练,尽可能多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课本整体感知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藤野先生》3课时
《生命与和平相爱》1课时
《热爱生命》1课时
《享受生活》2课时
诵读欣赏1课时
“综合学习与探究”4课时
三、教学设想
本单元课文都出于名家之手,4篇文章用不同的方式说了不同的事,作者和他们作品中的人物都是热爱生活的。文章篇幅较长,内容充实,信息量大,因此单元主要任务是学会“迅速捕捉阅读信息”。本单元学习要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运用“观其大略”的速读法,学会从课文中迅速捕捉信息;理解并积累关键词语,理解文章的主旨,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九年级(下)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在大量的阅读中扩大我们的视野,增长知识,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努力形成不畏艰险、勇于挑战、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善思考,形成心忧天下、关心人类命运的价值取向,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第一块:浏览单元内容,了解其特点: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
1导入: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还可以延伸到发展性评价手册)明确任务
2巡视、指导浏览目录、课文
3布置讨论:本单元的内容和具有怎样的特点?思考、讨论
第二块:确定单元学习方法: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
1回顾我们曾经学习过的`种种学习方法(如:九年级上册的读书方法,圈点勾画的具体要求,上一单元的比较与辩微等)回顾、复习
2针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特点,制定相应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计划制定计划
第三块:学习评价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
1出示评价内容:
1、你有自己的专题吗?你能用简要的语言阐述一下吗?
2、你能说出哪些课文题目,作者,文章的主要内容?
3、组成学习小组:分工收集资料,商定展示成果的形式。
自我反馈
2小结:自我小结
《藤野先生》
学习目标:1、认真阅读课文,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质,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
2、学习文章精选材料,多方面表现人物品质的手法。
3、学习本文抓住任务语言行动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领会文章语言的感情色彩。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学习文章精选材料,多方面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学习本文抓住人物语言行动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领会文章语言的感情色彩。
九年级(下)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常州市新闸中学
一、单元教学目标 :
1、了解不同文体的基本特点,能根据不同文体特点收集信息,进行筛选分析,作出归纳.
2、掌握速读法的要领,读课文后能说出基本情节或文章梗概。
3、运用速读法,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一篇文章最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4、学会合作探究和自由写作,能自由地、有条理的叙述事实,在文章中表达自己的见解。
5、安排“迅速捕捉阅读信息的”的训练,尽可能多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单元课时安排 共13课时
课本整体感知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藤野先生》 3课时
《生命与和平相爱》 1课时
《热爱生命》 1课时
《享受生活》 2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综合学习与探究” 4课时
三、教学设想
本单元课文都出于名家之手,4篇文章用不同的方式说了不同的事,作者和他们作品中的人物都是热爱生活的。文章篇幅较长,内容充实,信息量大,因此单元主要任务是学会“迅速捕捉阅读信息”。本单元学习要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运用“观其大略”的速读法,学会从课文中迅速捕捉信息;理解并积累关键词语,理解文章的主旨。在大量的阅读中扩大我们的视野,增长知识,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努力形成不畏艰险、勇于挑战、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善思考,形成心忧天下、关心人类命运的价值取向,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第一块:浏览单元内容,了解其特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
1导入 :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还可以延伸到发展性评价手册)明确任务
2巡视、指导浏览目录、课文
3布置讨论:本单元的内容和具有怎样的特点?思考、讨论
第二块:确定单元学习方法: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
1回顾我们曾经学习过的种种学习方法(如:九年级上册的读书方法,圈点勾画的`具体要求,上一单元的比较与辩微等)回顾、复习
2针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特点,制定相应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计划制定计划
第三块:学习评价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
1出示评价内容:
1、你有自己的专题吗?你能用简要的语言阐述一下吗?
2、你能说出哪些课文题目,作者,文章的主要内容?
3、组成学习小组:分工收集资料,商定展示成果的形式。
自我反馈
2小结:自我小结
《藤野先生》
学习目标:1、认真阅读课文,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质,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
2、学习文章精选材料,多方面表现人物品质的手法。
3、学习本文抓住任务语言行动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领会文章语言的感情色彩。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学习文章精选材料,多方面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学习本文抓住人物语言行动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领会文章语言的感情色彩。
[4] [5] [6] [7]
常州市北郊中学 杭佳楣
单元教学目标 :
一、了解作者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感受作者的真情实感,体会文章的乐趣;
二、能就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展开联想,谈谈自己难忘的童年趣事;
三、能运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品赏散文含蓄、生动、简练、优美的语言, 丰富自己的语汇、并加以积累;
四、 能够记叙自己经历的印象深刻的人和事,并结合所写内容,合理安排线索,组织材料;
五、 学会在口语交际中善于抓住对方心理特点,运用多种方法劝告他人。
单元课时安排:(共计14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课时
《三颗枸杞豆》 2课时
《我们家的男子汉》 2课时
《柳叶儿》 1课时
写作 3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单元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 1课时
教材分析:
本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不但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童年生活的精彩画卷,而且还蕴涵了作者真挚而又细腻的情感,读来趣味无穷。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在历经人生沧桑后对童年生活的温馨回忆。
《三颗枸杞豆》用回忆的笔法,写了三叔一生留给“我”的教训――三颗枸杞豆以及这三颗枸杞豆对“我”的启示、教育。
《我们家的男子汉》是一篇成年人写孩子趣事的文章。主人公年纪尚小,远未定型,却表现了未来的某些个性――对独立的要求,对生活挑战的沉着。
《柳叶儿》一文以“柳叶儿”为线索,叙写在饥荒岁月里的往事。
学习本单元,要在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欲望,由粗到精,由整体到局部,从形象到语言进行感知、感受、感悟、理解、品味、探究,让学法在感受中明确,让语文素养在感悟中形成,让思维品质在探究中提升。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了解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组建学习小组,制定活动方案。
学习步骤:
一、导入 语:
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和一些大师进行了零距离的接触,提升了自己的精神和品格。在本单元中,我们将走进熟悉而又陌生的童年生活,相信这个单元的学习会带给每位同学对童年一词的全新注解。
二、教师出示本单元的学习任务。
三、了解单元大概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浏览目录和课文。
四、学生活动:
说说自己最喜欢其中的哪篇文章,并选取一个角度谈谈自己喜欢的理由。
五、组建学习小组,制定活动方案。
1.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本单元的内容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理解,确定一个专题内容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并和自己有相同兴趣的同学组建专题研究小组。(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的探究;寿先生是怎样的一位老师。)
单元学习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撰写小论文。优秀作品编辑成册。
2.开展一次“说说我的童年生活”的主题交流活动,与作品产生共鸣。
第二课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
学习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课前学习:1、利用工具书,读准文中字音,弄懂字意。
2、查资料(可以利用图书或网络),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及作品,阅读散文集《朝花夕拾》。
3、查找有关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简介,增加印象。
教学步骤 :
一、 导入 语:
童年如歌如画。它像一支动听的歌,陪伴着我们走过人生的历程;它又像一幅美丽的画,展示着人生的缤纷。鲁迅先生也有一段令人难忘的童年生活,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童年乐园。
二、由学生来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与作品。
三、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 根据文章标题,并结合课前阅读,理清文章思路。
全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回忆百草园的乐园生活;第二部分:回忆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2、 快速阅读全文,把自己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感受用“ 的百草园”和“ 的三味书屋”说出来。
可能的说法:美丽的百草园、神秘的百草园、诱人的百草园、有趣的百草园……
单调的三味书屋、自由的三味书屋、痛快的三味书屋、好玩的三味书屋……
3、 仔细阅读全文,谈谈作者本人就这两个相邻的人生驿站更喜欢哪一个?试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四、课后学习:
学生交流: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与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作比较,有何异同?
第三课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
学习目标:1、能学习本文运用准确的词语表现景物特点、描写动作的写法,并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
2、能品赏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
课前学习:朗读文章的精彩部分,划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教学步骤 :
一、 导入
[4] [5] [6] [7]
七年级下第二单元“爱国情怀”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要求]
1.要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
2.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学习运用语言的技巧。
3.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单元教学主题及课时安排]
主题一:学汉字文化,传词语瑰宝 字词、文学常识积累
2课时单元导读课单元导读+文学常识+浏览单元文章
主题二:2课时 群文阅读课 谁人曾听黄河壮
学习内容:1、《黄河颂》、自主阅读《丛书2?爱国情怀》第2页《倾听黄河》、第9页《奔腾吧,黄河》、第59页《水调歌头。赋三门津》、第87页《我骄傲,我是中国人》、第173页《赠裴十四》
主题三:2课时 精读拓展课 悠悠课堂情 拳拳爱国心
教学内容:《最后一课》都德、自主阅读《丛书2?爱国情怀》第69页《最后一课》、第74页《读<最后一课>》
主题四: 2课时 情感意蕴课 巧用排比,妙抒感情 国耻勿忘
学习篇目:《土地的誓言》自主阅读《丛书2?爱国情怀》第128页《不跪的中国人》、第193页《有人问起我的家》
主题五:3课时 古文赏读课 千古情怀(文言文)
学习篇目:《木兰诗》、自主阅读《丛书2?爱国情怀》第62页《白马篇》第175页《诉衷情》、第244页《金陵驿》
主题六:3课时 自主阅读课自由选择阅读《丛书2?爱国情怀》其他文章激发爱国情感,培养家国情怀
主题七:作文教学2课时 写作训练课
单元写作训练《学习抒情》 内容前置,任务驱动
主题二:黄河,母亲河
【教学篇目】《黄河颂》、自主阅读《丛书2?爱国情怀》第2页《倾听黄河》、第9页《奔腾吧,黄河》、第59页《水调歌头。赋三门津》、第87页《我骄傲,我是中国人》、第173页《赠裴十四》
【教学目标】
1. 培养朗读、感悟和理解能力,培养语言鉴赏能力。
2.深刻感悟黄河的英雄气概,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3.通过拓展学习建立对黄河的整体认识。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放黄河的视频)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啊!长城是静脉,黄河是动脉。黄河,伟大的母亲河!自先祖以来炎黄子孙就在黄河流域繁衍生息,黄河以其粗犷、勇敢、坚强的风骨,纯朴、踏实、热情而真挚的风度,博大的胸怀,奋进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提起黄河谁不为之动容?这就是奔腾咆哮的黄河!这就是勇往直前的黄河!这就是孕育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的黄河。今天我们要走近母亲河,体会黄河的英雄气概以及龙的传人对黄河的情感。(板书课题)
二、说黄河,激发诗情
话说黄河:现在,请同学们尽展才华,说一说你对黄河知多少。大家的发言,让老师再一次感受到黄河的雄壮、博大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三、颂黄河,学习《黄河颂》
1.背景介绍。
2.音乐欣赏,自由读文。
(播放音乐《黄河颂》)欣赏后,我们的胸中是否也激情澎湃呢?下面自由读文,你们觉得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呢?(激昂、雄健、悲壮!)
3.指名读文。
选择你最喜欢的章节,读给大家。
4.美读课文。
选取几个片段,美读体验。要求:①读出感情,气势;②语音清晰,准确。
5.研读诗歌。
①本课的题目是《黄河颂》,其中哪个字是关键,也是题眼?
②开头点题后,作者并没有直接去颂而是在描写黄河,如果在文中找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③诗歌从哪几个方面来歌颂黄河的?歌词主体部分反复出现“啊!黄河!”起什么作用?
④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师生齐诵。
伴音齐诵,领悟诗意,再现美景,诵出诗情。(配乐诵读)
交流展示黄河版《龙的传人》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河,它的名字就叫黄河。从昆仑山奔向黄海边,惊涛澎湃掀起狂澜。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文化从此发源。()浊流宛转九曲连环,英雄故事在身边上演。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河,它的名字就叫黄河。百年前划破了宁静夜,枪炮震醒了国民心房。谁人曾听见黄河壮,筑成民族的精神屏障。鼓舞祖国的英雄儿女,抗击敌寇伟大坚强。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河,它的名字就叫黄河。和平年代它还未欢喜,断流污染酿生态危机。中华儿女齐心协力,保护黄河谱新的传奇。盼再听黄河的壮丽,爱国情怀永不移。
全班握拳高喊: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黄土高原是我挺起的胸脯,黄河流水是我沸腾的血液,长城是我扬起的手臂,泰山是我站立的脚跟。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那黄河一样粗犷的声音,不光响在联合国的大厦里,大声发表着中国的议论,也响在奥林匹克的赛场上,大声高喊“中国得分!”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节选自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我骄傲,我是中国人》(作者:王怀让)
四、听黄河,学习《倾听黄河》
1.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描写黄河声音的语句,想象黄河的样貌,说说作者听到了怎样的黄河?
2.交流喜欢的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3.你能理解文中的“聆听黄河的声音难道不比见到黄河更深刻吗”?为什么这样说?
4.从作者对黄河的默默谛听中你理解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五、颂黄河,学习《奔腾吧,黄河》
1.速读课文,你最喜欢诗歌中的哪几句,找出来,仿写一下。
2有人说“华夏子孙对黄河的感情,正如胎记一般地不可磨灭。”文中哪些文字体现了这种情感?
3.探讨交流:怎样理解炎黄儿女的“黄河情结”?
六、激情小结: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护了祖国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国歌唱。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团结奋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
七、主题荐读 提升体悟
阅读篇目:《赠裴十四》、《水调歌头。赋三门津》等关于黄河的诗词。
阅读、理解、积累。(第二课时)
主题三:爱国情切切
《最后一课》对比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篇目】《最后一课》都德、自主阅读《丛书2?爱国情怀》第69页《最后一课》、第74页《读<最后一课>》
【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的写法。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两篇来自不同国度,不同肤色的作者所撰写的同一题目的文章《最后一课》,让我们通过学习来了解这不同的“最后一课”有着怎样不同的内容和怎样相同的情感。
二、学习都德的《最后一课》
1、检查预习,感知小说背景
(1)同学们都已预习过,谁能说说,“最后一课”是谁的“最后一课”?
明确:小弗朗士、韩麦尔先生、镇上的人。
(2)请你结合小说的故事背景谈一谈。
1870年普鲁士入侵法国,爆发了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后,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二个州割让给了普鲁士。普鲁士政府占领后,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自己好永远统治这个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让两个州的学生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背景。
(3)。课文里有没有交代这一背景的文字?
2、初读课文,初步把握文意
(1)快速自由朗读课文,对人物形象前后的变化做总体评价?
(2)本该是一堂很普通的课,现在却因加了“最后”两个字而变得特殊起来,无形中“最后”二字,为这一课笼罩了一层不同寻常的气氛,是怎样一种气氛?
悲伤、沉重、依恋、惜别
(3)课文中最能渲染这种气氛的描写在哪里?指出来,读一读,体会其中的情感。
3、再读课文,捕捉心路历程
(1)我们的心也跟着沉重起来,那么在这么一个特定的“最后”的氛围下,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弗朗士的心路历程。再读课文,请同学们试着从三个方面来找出小弗朗士的心情变化?哪些词语最能表现这样的变化?
(2)在这一过程中,小弗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幼稚的小男孩一下子成长为一个心事重重的成熟的小大人,童年在瞬间成长为成年,这是什么原因促成的?
明确:战争、国家主权的丧失,民族语言被剥夺,对于一个跟我们差不多大小的孩子,生活对他来说本来很正常。痛苦的事该由大人去承担,现在却要他过早地面对这残酷的现实,这不禁让我们感到痛心,除了这些原因,还有就是韩麦尔先生言行的影响。
4、品读体验,感悟真情
(1)。请同学们找出韩麦尔最能打动我们的一些言行?
(2)。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一句话?为什么?
明确:自责的话。通过韩麦尔先生的自责,通过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忏悔,让我们感觉到难受,激起人们对侵略者的恨和对祖国的爱,所以也就有了韩麦尔先生最后的言行。
(3)。的确,国将不国,这是何等的悲哀。在韩先生最后的言行里,韩先生有几个定格动作,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此时此刻怎样的一种感情?课文最后,韩麦尔先生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手势有什么含义?
明确: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在将失去教授本国语言资格之际,他最后的几个形体语言显得苍白无力,但我相信它将成为几个画面长久地定格在他的学生和镇上人的脑海中。
三、对比学习郑振铎的《最后一课》
1、检查预习,感知小说背景
(1)。同学们都已预习过,谁能说说,“最后一课”是谁的“最后一课”?
(2)。请你结合文章背景谈一谈。
2、初读课文,初步把握文意
(1)。快速自由朗读课文,本文的“最后”二字,为这一课笼罩了一层不同寻常的气氛,是怎样一种气氛?
(2)。课文中最能渲染这种气氛的描写在哪里?读一读,体会其中的情感。
3、研读读课文,感悟真情
(1)。文中的“我”在最后一课里与韩麦尔先生的心理有什么相同之处?我的表现与韩麦尔先生有什么不同?
(2)。文中的学生与小弗朗士的表现有什么相同之处。找出文中语段,深情地读一读。
(3)不同的人物,不同的表现,不同的气氛,却有一种相同的心里,相同的情感。说说这种情感。
四、体验反思,情感碰撞
1、确实,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喷泉里扬出来的是水,而从一个饱含爱国激情的不同作家笔下,写出来的都是感人肺腑的爱国主义 篇章。
2、对于爱国主义你有什么新的认识?爱国从何做起?
五、总结全文,交流收获
热爱祖国不是写在作文本上的一句决心,不是演讲比赛时的一句精彩的演讲词,不是文艺演出时的一句动听的歌词,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需要从热爱本民族的`语言,不忘本民族的文化做起。19世纪黑非洲最深的伤痕,也许不是来自帝国的入侵和掠夺,而是语言殖民化所带来的文化残疾。韩麦尔先生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我们要说,汉民族的语言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学习汉语,规范地运用汉语,不仅是学科的要求,而且是爱国的体现。让我们更加努力地学习祖国的语言和文字吧!为纯洁我们的语言而努力!
六、拓展阅读:绿原的《读<最后一课>》
主题四: 巧用排比,妙抒感情 国耻勿忘
【教学篇目】《土地的誓言》、自主阅读《丛书2?爱国情怀》第128页《不跪的中国人》、第193页《有人问起我的家》
【教学目标】
1、感受作者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体会文中作者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进行阅读赏析,永记国耻。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思,情景导入:
你们知道我们的国耻日吗?(学生交流)板书课题:国耻勿忘。
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家端木蕻良就是其中之一。怀着对家乡的无限热爱,怀着对日本侵略者的刻骨仇恨,作者发出了“我要回到她的身边”“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的誓言。
二、自学研讨《土地的誓言》
1、默读课文,圈画文中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或结合课下注释解决。
2、自学课文,问题牵引:
(1)问题出示,小组内合作完成。
①文中的“土地”指的是什么?
②题目《土地的誓言》是土地发出的誓言吗?
③ “誓言”是谁发出的?发出的是什么“誓言”?你能结合原文中的句子来解释吗?
④作者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誓言?其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⑤为什么对“广大的关东原野”以“她”而不是“它”相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⑥课文中描写了很多极富地域特色的景物,你认为哪些景物最具有地域特色?作者写这些景物的目的是什么?或者说作者在这些景物中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可以结合修辞特点分析,也可以抓住关键词、句来分析。)
⑦读完全文,我们发现这篇文章大量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你能找出几处并说明它的作用吗?
⑧哪一段写到了我在故乡成长的足迹?它的作用是什么?
3、精读赏析,体会情感
(1)怎样理解文中“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的“泛滥”与“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中的“埋葬”这两个词语的确切含义。
(2)怎样理解“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在那亘古的低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笑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等语句?
(3)文章开始称关东原野为“她”,后来却用了“你”人称的这一变化又说明了什么?
三、链接学习《有人问起我的家》
1、初读课文,扫清字词。
2、再读课文,体会情感
(1)提到家乡,作者为什么会内心悸痛?作者说“故乡在我眼里给我安放下痛苦的记忆”,结合前文,你知道故乡带给我哪些人事的痛苦?
(2)说到风景和特产,文中作者提到了家乡的什么,你怎样理解他的情感?
(3)综合以上两篇文章,作者表达了对家乡怎样的情感?
四、体验反思:
历史不容篡改,血腥的杀戮我们不会忘记,今天的和平稳定绝不能说明我们可以马放南山,时时刻刻都要抱有忧患意识,今天的你选择安逸还是努力?
六、拓展阅读:《不跪的中国人》
读完全文,我们发现这篇文章大量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你能找出几处并说明它的抒情作用吗?
主题五:家国栋梁,可爱女子 千古情怀(文言文)
【学习篇目】《木兰诗》、自主阅读《丛书2?爱国情怀》第62页《白马篇》第175页《诉衷情》、第244页《金陵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合作学习精神,利用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
2、理解人物形象,感受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
3、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千百年来,花木兰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这个故事最早却来源于一首诗――《木兰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2、介绍作品。《木兰诗》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即《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二、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配乐朗读),学生在听中提出应注意的字音。
2、小组疏通文意。
3、梳理情节:学生用自己语言简要复述故事情节。
三、再读课文,赏析人物
小组内讨论学习:要求以“我从课文_____读到木兰是一个_____的人”句式来说。
四、教师小结:
木兰代父从军是一种孝,在战场上拼杀是爱国。木兰之所以能流芳百世,因为她既有女儿情怀,更具英雄气慨的古代杰出巾帼英雄形象,在替父从军中看到了她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渴望和平的心愿。
五、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文学常识。
2、重点文言词。
二、品味语言
学生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进行赏析。(文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学习手法并体会作用。)
三、体验反思
假如你是木兰的亲人,十几年没见面了,见到木兰会做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四、质疑探究
1、第一段“唧唧复唧唧”声中“唧唧”声有三种说法:织机声、叹息声、虫鸣声,你认为怎样理解更好?
2、你怎样看“木兰不用尚书郎”,仅仅是她不慕功名富贵吗?
五、教师小结。
第三课时
一、导入
古代诗人笔下的少年,颇多慷慨侠义之士,他们舍生取义,从容赴死。建安时期最富盛名的曹植,他著名的《白马篇》里,就寄托着他“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的爱国情怀。
二、学习《白马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句读。
2、指名读文,规范字音及节奏、停顿。
3、展示读文,初步体会文章内容。
4、小组内合作学习:根据注释和查找工具书,疏通文意。
三、精读课文,体会形象及情感。
1、文中的白马少年“游侠儿”可谓德才兼备,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他的“德”,哪些可以看出他的“才”?
2、最能体现白马英雄爱国情怀的诗句是什么?
3、试说说文中白马少年与木兰有哪些相似之处?
四、背诵课文
五、主题拓展:
理解并积累背诵陆游的《诉衷情》和文天祥的《金陵驿》。
主题七:作文教学: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阅读自主阅读《丛书2?爱国情怀》第94页《我爱我的祖国》第180页《愁乡石》、第217页《故乡》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是文学作品的“根”,也是我们写作的根基。然而,不少作文缺少真挚的情感,缺乏现实的气息,写作与心灵无关,与情感绝缘,难以写出触动人心灵的人或事。要解决这一弊端,首先要培养我们一颗敏感而温柔的心,让生活感动自己,然后体悟写作手法,追求感动别人。
【方法指津】
一、观察、体验生活,收获心灵的感动,找准动情点。
没有对生活的热爱、体验和思考,是难以写出好文章来的。写实事、抒真情,是写好文章的前提和基础。的确,生活是平淡的,就像那波澜不惊的湖面,然而当我们用心灵的眼睛去注视每一朵浪花时,我们就会发现每一朵浪花都藏着一个故事,而每一个故事都会给我们一份感动。人如何才能写出让大多数人为之感动的文章呢?我想,首先要能感动自己,只有自己被感动了,才有可能感动别人。这就要求同学们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在自己内心深处贮藏很久的东西写出来,选材要小,要掂量一下材料有无“动情点”,能否让人感动。
妙处可言:只要我们认真观察,仔细体验,悉心捕捉,就可以收获心灵的感动,就能找到写作中最好的“大米”.
二、借助相关手法,抒发真挚的情感,融情于境。
首先把人物置身于典型环境中, 将抽象的感情“过程化”,通过具体的叙述、描写,使之化抽象为具象;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叙述、描写、议论中,不矫揉造作,不无病呻吟,使读者不知不觉中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从而受到感染,引起共鸣。
经典语段:父亲望见我,一边跑,一边挥动手臂。父亲离我越来越近了,我听见了他粗重的喘息,看见了他身上的雪花,头顶的热气和手里的一把零钞。原来,父亲给我送钱来了。
父亲跑到窗边:“钱……5元……够吗?”我使劲地点头,几乎是用哭腔答道:“够了,爸爸,够了!”我慌忙去接那把零钞,可是一股风吹来,一张5角的纸钞被卷跑了。父亲迅速转身去捡,可是风偏偏戏弄我的父亲,纸钞上下翻动,向远处飘去。
父亲佝着腰去追,一连扑了几次空,旁边的人们一阵又一阵哄笑。终于,我悬着的心放下了,父亲捉住了那张纸钞。瞬间,我的心又提到了噪子眼儿;因为汽车已经开了,而父亲却在追赶正在加速的汽车。我急忙朝父亲大幅度地摆手:“爸爸,别追了!别追了!”可父亲不肯停下。我猛然想起父亲冻伤的脚,恨不得跳下车扶住我的父亲。父亲与我的距离渐渐变短了,他高扬着手臂,5角的纸钞在风雪中颤抖。我尽力伸长手臂去抓那纸钞,可父亲怕纸钞再被风吹走,捏得紧紧地。“哧”的一声,纸钞裂为两半。我的心一下子碎了,泪水夺眶而出。透过闪闪泪光,我看见我的父亲高高举着半边钱,呆立在雪地中,像一尊雕像。 ――(《半边钱》)
妙处可言:这三段文字记瞬间曲折,兴尺水波澜,让父亲在雪地里捉纸钞,融真情于特定环境,就把人物写实、写足、写活、写透。由于曲折多姿,所以催人泪下。
其次把真情附着在适当的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上,让人物实实在在地活起来。文章要善于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和各种表达技巧,以强化文章感情,激活人物形象。
1.细节、对比手法
抒情可以借助细节描写完成,同时也可以运用对比手法增强感染力,
经典语段:“王阿姨两手使劲攥着墩布的把儿,双腿跨成弓字步,腰弯曲着,一下一下用力地移动着墩布,拖着地板。她每拖一处,那一处就显得格外明亮。”
妙处可言:这段话描写行为的动词“攥着、跨成、弯曲、移动、拖着”把王阿姨写活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王阿姨是一个工作踏实、细致、认真的人,也可以体会作者对王阿姨的赞赏之情。
2.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就是在作者情之所至之时直抒胸臆。它以叙事、记人、写景、状物为基础,根据文章内容的需要灵活使用,往往用在作者感受最深、感情最强烈的地方,语言要精练,并往往蕴含着生活哲理,旨在深化中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间接抒情是借助文中的叙述、描写和议论做媒介来抒发感情。因依附的事物不同,具体表现形式也有差异。
经典语段: “让我们捧起一把泥土来仔细端详吧!这是我们的土地呵!怎样保卫每一寸的土地呢?怎样使每一寸土地都发挥它的巨大的潜力,一天天更加美好起来呢?党正在领导和率领着我们前进。青春的大地也好像发出巨大的声音,要求每一个中国人民都作出回答。” ――(秦牧《土地》)
妙处可言:这里就是运用直接抒情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地最深沉的爱。
三、科学加工、提炼,化情为实。
我们提倡抒真情、写实感,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真情实感都可以写进作文呢?笔者认为,有的真情实感只适于在日记中倾诉,不适宜公开发表,因为那或者是一己之隐私,或者会在读者中产生消极的影响。你私底下练笔可以,但写进考场作文或公之于众就值得考虑了。为此,文章就得提炼,斟酌。
经典语段:妈妈,您走了,整个世界都变得那么陌生,我无所适从。我开始独立,学会做各样的活儿。我把家布置得跟您生前一样,妈妈您知道吗,是为了更好纪念您。您的音容笑貌,您的言谈举止早已深深地印在了女儿的心上。我愿意相信灵魂的存在,那样,妈妈您就会知道女儿用了这些特殊的方式来纪念您。
妈妈您对我的好就像芬香永存,女儿却只能做这些小事来纪念您,愿妈妈安息。――(节选自优秀作文《芬香永存》)
妙处可言:由于前文作者精心选择了三个典型材料:勤做家务、关心妹妹和蓄留长发。这两段抒情总结全文,言辞尤为真切,感情倾向鲜明,既交代考生的写作意图,又巧妙点明题目。使主题积极明朗,引人回味无穷。
【写作例话】
经典片段一:今天是六月13日,中考的第一天第一科,此时,我想,你肯定捧着保温盒已经站在了考场门外,因为你说过,离这儿再远也一定来送考的。今天不知为什么你来晚了,是拎的东西多了,还是堵车了?是节约车费步行艰难,还是走错了路?……如果你现在已经从百里之外赶到了这儿,我真的很想跑到考场外,狠狠的拥抱你,亲吻你,对你说一声:“我想叫你一声妈,老师!”
妈,我三生有幸遇见了你,虽然你并不是我的亲生妈妈,但你满足了我对母爱所有的希望,妈,我爱你!是你教我懂得爱,懂得生活,懂得追求。上帝是公平的,它带走了一个亲妈,却还给我一个伟大的母爱!
三生有幸遇见你,希望我还有下一个“三生”,再下一个,生生世世,永远有幸与你相见!
妈妈,你听见了吗?但愿生我之身的妈妈升入天堂,爱我之身的妈妈永驻人间!
(节选自优秀作文《三生有幸遇上你》)
这几段写“有幸”遇见一位仁慈温柔而关爱学生的老师,从外貌、服饰、谈话、写信、送考等细节着笔描写,感人情景历历在目,震撼心灵,催人泪下。最后抒发对老师那种母亲般的关爱的歌颂之情,对人生情感的体悟和认识,水到渠成,余音绕梁。此情此景,可谓相当真切、感人至深。
经典片段二:母亲啊,我就是您手中的草绳,从小编到大……您那在门口编草绳的背影,那双一颠一颠的双手在我的记忆里永不褪色。
后来求学的路上,我总不忘将一根草绳放在枕下,看到它,我就看到了您的身影,您那双永不停息的手,和那一颠一颠的稻草绳,走过了一年又一年……您用那双手告诉了我什么是自强不息……
我在您的那双手下成长,同稻草一样由草变绳……您的那双手陪我走过了一夜又一夜,时间永远吹不落您手中的稻草绳,更吹不落那双一颠一颠的手…… ――(节选自优秀作文《母亲手中的稻草绳》)
细细草绳、深深亲情,文章表达了对母亲的挚爱。稻草绳是默默的亲情的载体,亲情的力量加上这一凝重的意象,文章自然深沉耐读。
【本次作文训练】
请以《乡情》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九年级(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常州市西林实验学校
单元学习目标:
1.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故事情节,说出主要的矛盾冲突。
2.能根据剧本的台词,概括出剧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3.能说出戏剧语言的基本特点。
4.能运用比较与辨微的阅读方法阅读课文,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同,能从一定的角度对作品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第一部分:初读课文(5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威尼斯商人 1课时
江村小景 1课时
陈毅市长 1课时
一厘米 1课时
第二部分:梦想剧场(5课时)
戏剧知识学习 1课时
排演剧本 3课时
学生表演 1课时
第三部分:比较辨微(2课时)
单元小结 1课时
第一部分 初读课文(1-5课时)
第1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第一块:了解单元内容,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 :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以及《新课程 伴你学语文》。明确任务。
2巡视,指导。浏览目录、课文等。
3问题情境:哪些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哪些内容是你最感兴趣的?请同学们随便谈谈。谈感受(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印象最深刻的内容)。
4布置任务:根据单元内容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
教学反思
第二块:制定活动方案,组建活动小组。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问题情境:你对戏剧有哪些了解?请给大家讲讲。讨论,交流。
2针对单元主题,商讨单元学习专题,并拟订实施方案。自由交流,确定自己的专题。自由组合专题研究小组。
3巡视指导,给予一定的提示、帮助。制定活动计划、方案。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威尼斯商人(节选)
[4]
常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分校 孔 建
单元纵横
学习目标
本单元的一组小说写的都是特定社会背景下的悲惨人生。学习本单元要明确以下几点目标:
1、认识小说的作用:读小说就是读社会,读人生,读自己,既是一种艺术享受,又可得到对社会、自然、人生的感悟;
2、了解并把握小说的三要素,即人物、情节、环境;
3、通过朗读,品味细节描写,提高欣赏小说的能力;
4、阅读小说,懂得结合自己的知识体验,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再创造力;
5、学习本单元,通过欣赏小说的环境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利用感受、分析、对比、推论等手段,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形式,从而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1、学习小说安排故事情节的线索和构思的巧妙;
2、学习环境、语言、动作、表情等描写,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理解运用对比突出主题思想的写法;
4、体会特定社会背景下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和悲惨遭遇。
学法初探
学习本单元要在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欲望。小说重在“品”,可以先理清故事情节,然后以人物为中心,分析小说是如何通过各种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的。当然,人物的生活必然有他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此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应和小说的人物、情节发展结合起来。
课时安排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故 乡》3课时
《我的叔叔于勒》2课时
《在烈日和暴雨下》2课时
《多收了三五斗》1课时
综合学习与探究3课时
诵读欣赏1课时
名著推荐与阅读1课时
单元学习
与文学大师亲密接触
――单元整体学习
目标锁定
1、整体感知本单元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2、确立自己本单元的单元研究活动专题。
沙场点兵
1、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收集小说的相关知识;
2、翻看本单元课文,选出你最感兴趣的地方。
课堂在线
一、大师登场――导入 语
(屏幕上依次投射鲁迅、莫泊桑、老舍等文学大师的图片,逐一提问:这是……,学生齐答)
他们洞悉社会,他们记载历史,他们感悟生活,他们体味人生,他们――让我们踏着历史的足迹,背着写有“思考”的行囊,在时代的冲击波中书写人生。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新单元,一起走进文学大师,相信这个单元的学习一定会带给每位同学对人生、对社会的`感悟,从而提升自己的精神和品格。
二、初次见面――了解单元大概内容
走进这一单元,最吸引你的视线的是什么呢?
(学生自由交谈,教师认真倾听,注意从学生的兴趣点切入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语文知识与能力、思想情感等方面有新的收获。)
三、谈天说地――共提单元学习任务。
学生了解单元内容后,自己提单元的学习任务、目标,教师组织、引导、补充。
四、出谋划策――探讨单元学习方法、确定单元活动专题
1、学生提出自己认为可行的学习方法,交流、讨论;
2、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本单元的内容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理解,确定一个专题内容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并和自己有相同兴趣的同学组建专题研究小组。单元学习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撰写小论文,优秀作品编辑成册。
3、开展一次“我读小说――”的主题交流活动,与作品产生共鸣。
五、茶余饭后――师生自我反思、评价。
(侧重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知识及能力的提高、本堂课的表现等方面)
智能储备
学习后,你一定有许多心得、体会,甚至一种渴望,不妨阅读他们的其他作品,与同学一起谈谈对大师及其作品的认识。
文本经纬
第5课 故 乡
目标锁定
1、学习以“我”的见闻及对故乡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安排情节的方法;
2、理解运用对比手法和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突出小说主题的写法;
3、品味小说语言,理解有深层含义的语句;
4、了解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感受“我”的思想感情,把握小说主题。
沙场点兵
[4] [5] [6] [7] [8]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单元教学目标 :
1、能说出作者在文中所写的趣事以及所要表达的真情实感,。
2、能够记叙自己印象深刻的人和事,并能结合所写文章内容,合理安排线索,组织材料。
3、能了解他人的成长足迹,促成自己的成长意识,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的苦与乐、得与失,勇于面对生活,面对挑战。
4、重点研读、揣摩、赏析含义深刻且富于情感的精彩语句,了解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提高语言感受的能力。
5、修改文章能删繁就简,使文章自然流畅。
6、学会运用多种方法劝告他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势利导。
7、能就单元中感兴趣的问题开展活动或确定主题进行探究,学会质疑和审美评价。
单元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主题是“童年趣事”,这与七年级教科书(上册)的第二单元“金色年华”存在一定的共同之处。对于这样的主题,学生会感觉到跟自己的生活比较接近,有话可讲。因而本单元可以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的童年趣事并可进一步将之写作成文,做到条理清楚、生动形象。但本单元教学的关注点不能仅仅局限于“趣”上,事实上课文编写的时候,就已经蕴含道理:《柳叶儿》中的“我”在那个年代受到了家人的呵护,也尝到了各种酸甜苦辣的滋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鲁迅单纯可爱,可身上也留下了当时社会的印记; 《我们家的男子汉》中的主人公年纪尚小,远未定型,却表现出了未来的某些个性――对独立的要求、对生活挑战的沉着;《三颗枸杞豆》中三叔的一事无成与“我”后来的成功说明了应当把握今天,珍惜现在的金色年华。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 能用简短的语言概括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
2、 能学会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和重点:
能学会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设计 备课组意见 施教者反思
课前准备:
学生了解鲁迅的生平和别人对鲁迅的评价。
一、导入 :
鲁迅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教育家,写过很多影响深远的作品,结合你课前收集资料对鲁迅先生的认识,结合他的一张画像,谈谈你认为鲁迅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严肃、庄重
过渡:这样的一个人是不是他的童年一样充满严肃、庄重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学习字词:
攒 拗 确凿 桑葚 轻捷 蟋蟀
臃肿 脑髓 相宜 书塾 方正
博学 蝉蜕 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 斑蝥 敛 秕谷 无从 宿儒 同窗
二、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对文章的标题进行适当扩充,加入恰当的修饰词,并说明理由。
过渡:从文章看出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更浓厚些,让我们一起去体会百草园的无穷乐趣吧。
三、走进百草园
1、在作者对百草园的描写中,重点突出了哪些内容?
2、作者对百草园景色的描写是相当美的,这些景色描写有什么特点?
层次分明、详略得当、动静交替、各具特色、虚实结合、趣味横生、多角度观察、感受。
四、写景训练(作业 )
给出一幅风景图片让学生根据写景状物的方法进行描写,并组织评价。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 能生动复述美女蛇的故事
2、 能说出文中捕鸟动词的准确性
教学难点 和重点:
能说出文中捕鸟动词的.准确性是难点也是重点
教学设计 备课组意见 施教者反思
课前准备:
熟练阅读课文,准备复述美女蛇的故事
一、导入 :
百草园的景物使作者念念不忘,同样美女蛇的故事和冬天捕鸟使他感受着一些别样的乐趣,让我们一起去体会吧。
二、整体感知:
1、学生上台进行美女蛇故事的复述,并说说作者写这个故事的理由是什么?师生评价。
体态是否自然大方,口齿是否清晰,语句是否连贯,表情是否得当,有无感染力等。
三、品味字词:
春天有美丽的景色,夏天有美女蛇的神奇,冬天给作者留下的是 的捕鸟记。(让学生进行填空)
1、有人对捕鸟过程的所用的动词有异议,请同学们来判别哪个更恰当些。
四、写作训练
给出一个动物捕食的场面,进行描写注意动词的使用。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
1、 能用简约的语言来概括作者在三味书屋的生活片断
2、 能针对三味书屋中的学习生活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难点 和重点:
能针对三味书屋中的学习生活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设计 备课组意见 施教者反思
课前准备:
熟练阅读课文第二部分,概括作者在三味书屋的生活片断
一、导入 :
&
[4]
一、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文体的基本特点,能根据不同文体特点收集信息,进行筛选分析,作出归纳.
2、掌握速读法的要领,读课文后能说出基本情节或文章梗概。
3、运用速读法,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一篇文章最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4、学会合作探究和自由写作,能自由地、有条理的叙述事实,在文章中表达自己的见解。
5、安排“迅速捕捉阅读信息的”的训练,尽可能多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课本整体感知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藤野先生》3课时
《生命与和平相爱》1课时
《热爱生命》1课时
《享受生活》2课时
诵读欣赏1课时
“综合学习与探究”4课时
三、教学设想
本单元课文都出于名家之手,4篇文章用不同的方式说了不同的事,作者和他们作品中的人物都是热爱生活的'。文章篇幅较长,内容充实,信息量大,因此单元主要任务是学会“迅速捕捉阅读信息”。本单元学习要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运用“观其大略”的速读法,学会从课文中迅速捕捉信息;理解并积累关键词语,理解文章的主旨。在大量的阅读中扩大我们的视野,增长知识,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努力形成不畏艰险、勇于挑战、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善思考,形成心忧天下、关心人类命运的价值取向,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第一块:浏览单元内容,了解其特点: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
1导入: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还可以延伸到发展性评价手册)明确任务
2巡视、指导浏览目录、课文
3布置讨论:本单元的内容和具有怎样的特点?思考、讨论
第二块:确定单元学习方法: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
1回顾我们曾经学习过的种种学习方法(如:九年级上册的读书方法,圈点勾画的具体要求,上一单元的比较与辩微等)回顾、复习
2针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特点,制定相应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计划制定计划
第三块:学习评价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
1出示评价内容:
1、你有自己的专题吗?你能用简要的语言阐述一下吗?
2、你能说出哪些课文题目,作者,文章的主要内容?
3、组成学习小组:分工收集资料,商定展示成果的形式。
自我反馈
2小结:自我小结
九年级(下)第二单元 (教师中心稿)
常州市新闸中学
一、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文体的基本特点,能根据不同文体特点收集信息,进行筛选分析,作出归纳.
2、掌握速读法的要领,读课文后能说出基本情节或文章梗概。
3、运用速读法,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一篇文章最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4、学会合作探究和自由.写作,能自由地、有条理的叙述事实,在文章中表达自己的见解。
5、安排“迅速捕捉阅读信息的”的训练,尽可能多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单元课时安排 共13课时
课本整体感知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藤野先生》 3课时
《生命与和平相爱》 1课时
《热爱生命》 1课时
《享受生活》 2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综合学习与探究” 4课时
三、教学设想
本单元课文都出于名家之手,4篇文章用不同的方式说了不同的事,作者和他们作品中的人物都是热爱生活的。文章篇幅较长,内容充实,信息量大,因此单元主要任务是学会“迅速捕捉阅读信息”。本单元学习要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运用“观其大略”的速读法,学会从课文中迅速捕捉信息;理解并积累关键词语,理解文章的主旨。在大量的阅读中扩大我们的视野,增长知识,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努力形成不畏艰险、勇于挑战、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善思考,形成心忧天下、关心人类命运的价值取向,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第一块:浏览单元内容,了解其特点: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
1导入: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还可以延伸到发展性评价手册)明确任务
2巡视、指导浏览目录、课文
3布置讨论:本单元的内容和具有怎样的特点?思考、讨论
第二块:确定单元学习方法: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
1回顾我们曾经学习过的种种学习方法(如:九年级上册的读书方法,圈点勾画的具体要求,上一单元的比较与辩微等)回顾、复习
2针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特点,制定相应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计划制定.计划
第三块:学习评价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
1出示评价内容:
1、你有自己的专题吗?你能用简要的语言阐述一下吗?
2、你能说出哪些课文题目,作者,文章的主要内容?
3、组成学习小组:分工收集资料,商定展示成果的形式。
自我反馈
2小结:自我小结
《藤野先生》
学习目标:1、认真阅读课文,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质,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
2、学习文章精选材料,多方面表现人物品质的手法。
3、学习本文抓住任务语言行动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领会文章语言的感情色彩。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学习文章精选材料,多方面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学习本文抓住人物语言行动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领会文章语言的感情色彩。
教学难点: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格,了解鲁迅先生中青年时代的心路历程。
第一课时
课堂学习:
一、创设情景导入: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鲁迅先生的照片,出示藤野先生的照片。鲁迅为什么对藤野先生始终不忘呢?
观看图片,
思考。
二、快速浏览,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问题设计:鲁迅对藤野先生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我和藤野先生直接交往的事有几件?“”我对藤野先生的感情是怎样的?学生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思考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讨论、交流
3组织学生用表格形式藤野先生与作者交往的典型事例及反映的思想品质。填写表格
三、语文活动: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课本扉页后的彩色插图中有藤野先生的油画肖像,请你为这张画像配一段简要的文字说明观察思考并配文字说明。
2组织交流、评点交流、互评
课后学习: 1、文章的感情线索是怎样的?。
2、思考文中藤野先生的两次叹息用意?
第二课时
课堂学习:
一、课文分析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深入探究,请大家依照“去仙台前”“在先台”“离开仙台”给文章给文章理清脉络。理清文章脉络
2课文的线索是怎样安排的?思考,交流
3交流明确明确
二、深入探究分析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文章中两次写到藤野先生的叹息,请找出文中语句,思考这两次叹息有什么不同吗?找出文中语句,思考这两次叹息有什么不同?
2文章的最后三段和第一、第三部分并不是写藤野先生或并不直接写藤野先生,这是否离题呢?思考分析材料安排与主题的关系
组织交流并明确
课后学习:1、研读鲁迅先生在先台的经历,思考给你带来的启示 。
第三课时
一、课文研读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组织学生探究分析鲁迅先生在仙台的`经历,组织学生说说藤野先生的形象探究分析
说人物形象
2刚到仙台时,有人也对鲁迅表现出了关心,你能找到具体描写的文字吗?请读一读找出具体描写的文字,读一读.
3思考:鲁迅先生后来不学医了,为什么作为医专教授的藤野先生仍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思考并交流
二、拓展研读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组织学生阅读《〈呐喊〉自序》,或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深入理解到仙台学医对鲁迅走上文学道路的重要作用阅读《〈呐喊〉自序》,或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交流读后的感受。
三、课后作业
“没有爱,便没有成功的教育”。师爱激励鲁迅先生自强不息。在生活中,你也一定遇到过好教师,请用生动的语言写出这位老师的一个爱生片段。300字左右。
《生命与和平相爱》
学习目标:1、学会在速读中迅速捕捉信息,能用简要的语言复述本课基本内容。
2、学习把人物放在文化背景中展示的方法,学会逐步深入的描写内容。
3、了解犹太民族重视文化教育,重视培养生存能力的情况,了解
犹太民族珍惜生命,向往和平的感情。
课前学习:1、了解电影《索菲的选择》、《辛德勒名单》的情节内容,了解犹太民族的苦难历史。
2、课前收集作者铁凝介绍资料,了解其创作历程。
第一课时
课堂学习
一、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创设情景导入:屏幕投影出示马克思、达尔文爱因斯坦等伟人肖像图。教师语:他们都是在经济、科学、政治等方面为世界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才,他们都是犹太人,犹太人为什么会具有如此优秀才能,学了本文我们会找到一些答案!观看
倾听
思考进入课文学习
2组织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读了本文后你会留有怎样的印象,在这些印象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组织交流
交流
明确
二、研读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组织学生理清课文结构认真读课文,找出课文能清晰地表现作者.写作思路的几个关键句子,理清结构。
2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围绕“说说我眼中的戴维展开”,“戴维为什么会具有优秀才能”等问题展开讨论。
思考: 本文构思精巧,.写作上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文章在艺术上有那些方面较有特色?
小组合作学习
交流
讨论
归纳
.总结
三、拓展延伸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创新思维小练习:“后来一切都好”作者认为是“像一个智者的和平寓言”请你也写一句告诫人类的“和平箴言”
创造性地写一句格言
引导学生交流、评价交流、评价
课后学习:1、你认为我们中国人的家庭教育有哪些成功之处,有哪些需要改进之处?
附阅读资料:中国人该敬畏犹太民族的一千个理由
现代中国人至少有双重因缘敬畏犹太民族。
仅仅数十名犹太人在短短数十年时间里,就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将在宇宙深处沉寂了数百亿年的基本物质力量释放于人世,不仅避免了100万盟军士兵和2000万日本平民的生命伤亡,提前结束了中国抗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且永远改变了人类的处境、思维和命运。
由于犹太姓
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下第二单元《出师表》教案
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下第二单元《出师表》教案 【教学目的】 1.作者及写作背景。 2.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3.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4.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和率直、质朴、恳切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目标2、3 【教学难点】目标3、4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唐朝著名诗人杜甫在《蜀相》中这样写道:“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敬仰。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说“或为出师,鬼神泣壮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板书课题:《出师表》 二、释题,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问题板书) 1.“表”这种文体的一般内容和作用。 明确:“表”的一般内容是议论和叙事,往往带有抒情色彩。它是古代奏议的一种,常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对国家大事的意见、建议等。 2.“出师表”该如何理解呢? 明确:在出师前对国家大事的意见、建议。 3.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国的政治家、军事家。 4.本文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的? 明确: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出山辅助刘备成就大业,建立了蜀国,与曹魏、孙吴鼎足而三。刘备称帝后,拜诸葛亮为丞相。223年刘备病逝,临终对诸葛亮托认国事,并嘱咐儿子刘禅曰:“汝与丞相从事,当事之如父。”后刘禅称诸葛亮为“相父”。诸葛亮深感刘备知遇之恩和临终托孤之情,辅佐刘禅竭忠尽智,为实现刘备的统一中原,光复汉室的遗愿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辅佐刘禅辛勤治蜀,诸葛亮的战略思想始终是联吴抗曹,并用五年的时间为伐魏作准备。主要措施有:(1)与吴国通好;(2)加强内政建设;(3)平定南方叛乱。227年,蜀汉已从V亭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他于这年率兵北驻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准备北伐曹魏,以“北定中原”。刘禅昏弱,使诸葛亮在劳师远征之际深怀内顾之忧,所以,临行前上此表文。 4.诸葛亮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给刘禅以告诫和劝勉,希望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后方,使他“北定中原”的计划得以实现。 三、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最好能背诵),读得要有抑扬顿挫,感情充沛,使学生产生激情。要求:学生认真听读,注意体会老师的读法,并画出生字词。 2.指导学生朗读(片断),要求富有感情。 3.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两遍。要求:读准字音,尽量读好句中的停顿,读得流利。教师随时纠正学生的读音错误。 4.正音。(小黑板板书) 崩殂(cú) 侍(shì)卫 弘(hóng) 菲(fěi) 以塞忠谏之路(sè) 陟(zhì)罚臧否(zàngpǐ) 郭攸(yōu)之 t(yī) 以遗(wèi)陛下 裨(bì)补阙(quē)漏 性行淑均(xìngxíngshūjūn) 行(háng)阵和睦 倾颓(qīngtuí) 长史(zhǒng) 苟(gǒu)全 猥(wěi)夙(sù)夜 庶竭驽钝(shùjiénǔdùn) 攘(rǎng)斟酌(zhēnzhuó) 以彰(zhāng)其咎(jiù) 咨诹(zīzōu) 遗诏(yízhào) 先帝遗德(yí) 5.朗读课后练习一中列出的长句子。 方法:读读,议议,请学生说说每句话的大意。 6.齐读课文。 四、指导划分层次结构 引导学生围绕“出师”二字来分段,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供参考:第一,在国家危急的形势下,作者出师前向后主提出哪几条治国建议?第二,作者采用什么方式向刘禅陈述他出师的理由的?第三,在说明出师的理由之后,作为臣下,是否还要请求皇上批准他出师并表达这次出师的决心? 1.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独立思考,拟出初步答案 2.同组交流,取长补短(段意不要求统一) 3.抽样提问,师生共评(同时板书) 第一部分(1-5)指明危机,提出建议 第二部分(6-7)追忆往事,陈述理由 第三部分(8-9)分清责任,表明决心 五、总结、扩展: 本节课着重介绍写作背景及写作目的,同时能朗读课文,消灭生字词,读好长句,为加深认识做书后练习一。 在能读熟的基础上,请找出课文中成语并把它写在读书笔记上,语文重在积累,想一想由这些成语还能想到有关的一些成语。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理解分析第一、第二部分(第1――7自然段) (一)第1――2段: 1.朗读。串译。 2.针对第一段提问: ①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益州疲弊”(客观) ②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主观) ③本段提出什么建议?“开张圣听” ④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⑤对陛下进行了怎样的规劝?“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3.针对第二段提问: ①作者在第2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具体内容是?严明赏罚; ②如何具体执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③提出怎样的劝诫?“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不宜偏私” ④“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宫中、府中 板书:第一段: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 第二段:提出应内外一体,赏罚严明的建议。 4.指导分析“以”的连接用法 (1)教师复习“以”的介词用法---“用、把、拿、凭”等。 (2)分析“以”连词的用法 学生思考这两段中的“以”哪些表达目的,哪些表达结果。 教师提问,学生不同意见可补充 板书:以:表目的(用来)---以光先帝遗德,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表结果(以致)---以塞忠谏之路也 5.指导背诵: (1)要求学生理清每一段内的意义层次,顺着因果和作者思路默想、记忆、背诵。 如:形势危急---大臣表现---两条建议 (2)学生试着自己背 (3)抽优生背 (4)全班齐背 (二)分析课文3-5段 1.指导朗读,要求有层次感。 二优生分别读第3第4段后齐读第5段。 2.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不明白的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教师提出几个问题抽查: 是以: 痛恨:所以: 计日而待: 良实: 亲贤臣,远小人 3.提问并简答: ①第3段中为什么要举荐郭攸之、费t、董允等这些人?“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②提出亲贤的具体作法是?“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③亲贤的好处是?“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④第4段中为何举荐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 ⑤具体如何举用?“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⑥好处?“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⑦第5段的'中心句?第1句。 ⑧“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第1句。 ⑨“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亲贤臣,远小人”。 4.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刘禅提出了几条建议? 共3条:①广开言路――“开张圣听”;②严明赏罚――“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 5.他反复陈述的是哪一条?为什么? 是亲贤远佞这一条。因为刘禅是个昏君,容易受坏人蛊惑,如不亲贤远佞,就会出现“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等情况,再好的方针、政策也不能贯彻执行,而“亲贤”更重要。“开张圣听”,对贤臣“亲之信之”,要“咨诹善道,察纳雅言”等,都是开导刘禅要“亲贤”。 师生共同分析,边分析边板书: 荐贤臣: 第3段:述说文臣的安排:宫中之事---先帝简拔之臣---裨补阙漏,有所广益――举荐贤才,着眼于思想品质。 第4段:述说武将的安排:营中之事---先帝称能之臣---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举荐武将,赞其德才兼备。 第5段:提建议:亲贤远佞(正反教训) (三)分析课文6-7段 1.创设情境: 刘备“三顾茅庐”使诸葛亮万分感激,平时又言听计从,临终时也曾把儿子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也一直在努力报效刘备的知遇之恩,所以一生竭尽所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试图为刘备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下面我们再学习6、7两段,看诸葛亮是如何表述他的知遇之恩的。 2.教师补充几下注释,学生思考自译课文: 躬耕:亲自耕种.闻达:声名远扬庶竭:希望竭尽 尔来:从那时到现在 托付不效:交给的任务没有完成 3.针对第6段提问检查; ①表明作者出身的句子(词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布衣”。 ②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③“感激”的原因?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④文中的“卑鄙”是什么意思?具体指什么? 低微而鄙俗;具体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⑤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中,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4.小结:本段述身世,讲经历,以使陛下明白创业之艰难,同时表达自己愿竭忠尽智来报先帝知遇之恩的决心。 5.针对第7段提问检查; ①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②“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③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④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6.小结:本段叙述受命以来的心情及所采取的措施,以表作者忠心苏教版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常州市丽华中学 钱红武
一、单元教学目标 :
1、感受和体悟作者在文章中所抒发的情怀,并在品读中陶冶情操。
2、理解课文所写事物外在特点与内在特点的关系,以及物与情的关系。
3、学习课文根据文章立意需要,抓住特点写景的主要方法,培养带着感情观察事物,并在观察中把握事物特点的习惯。
4、在诵读中提高品味优美语言的能力,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
5、掌握联想的基本方法,学会在写作中适当地展开联想,通过联想丰富写作的内容。
6、在跟别人交流思想时,能够围绕话题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二、单元课时安排 共14――15课时
课本整体感知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海燕》 2课时
《白杨礼赞》及学生自荐课文 2课时(也可放在课外进行)
《石榴》 1课时
《紫藤箩瀑布》及学生自荐课文 2课时
《竹溪记》 2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写作 3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单元小结 1课时
三、教学设想
自然万物,不仅孕育了我们的生命,而且给予我们许许多多人生的启示。高尔基从“海燕”身上看到了革命先驱的无畏无惧,茅盾从“白杨树”联想到“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郭沫若写“石榴”讴歌了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宗璞从“紫藤箩瀑布”中感受到勇气和信心……我们学习这个单元,就是透过大师的文章,感受大师的情怀,使我们对生活有更丰富的解读,对人生有更深刻的领悟。
本单元的重点、难点:一是对象征的理解,要引导学生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领会事物的象征意义,防止牵强附会。二是品味语言,提高学生赏析语言的能力。所以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是教好本单元的重要手段,也是目的。同时,让学生收集有关历史资料,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以及大量阅读同题材作品,都可以帮助学生很好的学习本单元。
第1课时 起始课
总结回顾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导入 ,并明确任务:共同总结期末考试的得与失 听讲
2 出示、补充讨论的话题:1、八年级(上)语文学习中你做得最成功的一件事是?2、在语文学习中,你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你有信心克服吗?你希望得到老师的那些帮助。3、你认为怎样的课堂教学可以帮助你提高语文能力。 思考,讨论
3 组织交流 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学反思
共同走进八年级(下)语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指导学生浏览课文、目录。学习透过课题了解大致内容,进而了解本学期我们将要学习的文学作品的类型。 浏览课文、目录
2 布置任务:制订本学期的读书计划(要求根据课文的相关内容,阅读同题材、体裁的作品,和文学名著) 制订计划
3 组织交流并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交流
4 为语文教学出谋划策:请同学设计一个可行的语文活动(可结合课文中提供的综合实践活动和专题研究,也可结合学校及班级的实际提供新的方案) 小小组共同讨论、完成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1、课外阅读运用象征、联想手法所写的散文作品。
2、选择校园中的一株你所喜爱的植物,带着感情观察它的生长过程及生长环境,并做好观察笔记。
第2课时 《海燕》(一)
学习目标:1、介绍背景知识。这是学生理解课文深刻含义的前提。
2、读准字音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在诵读中把握这首散文诗的结构。
4、能用准确的语言归纳出海燕的性格特征。
课前学习: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前夕的的`斗争情况以及作家和作品的发表情况。(要求用简洁的语言对自己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
课堂学习:
一、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倾听、补充 讲述你所了解的俄国十月革命前夕的的斗争情况以及作家和作品的发表情况 下列几个副标题均可适用:勇敢的斗士反抗上天的精灵 渴望暴风雨的勇士 迎接暴风雨的先驱者 胜利的预言家 无畏的革命者 革命的先驱者
[4] [5]
第七册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建筑艺术
常州市西林实验学校 蒋健
建筑是科学,建筑也是艺术。建筑是无声的诗歌,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本单元,我们将一起欣赏巍峨、雄伟、庄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巍巍中山陵,金壁辉煌的`法国凡尔赛宫,还有体现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特色的黄鹤楼和于园。从这些建筑中,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建筑的美。同时,建筑也是历史,建筑是文化,任何一个时代、国家的建筑,都反映出这个时代的印记,这个国家的审美习惯和文化内涵。从这些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历史的印记和社会发展的足迹,可以领悟到人类的勤劳、智慧和对美的追求。
一、单元教学目标 :
1. 阅读有关介绍名胜古迹的文学作品,了解历史,展望未来,解读人类的勤劳、智慧和对美的追求。
2.能够掌握此类文章常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记叙、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能用简单的说明文介绍你熟悉的某一建筑,准确描写出它的特点。
4.通过搜集资料、调查等实践活动,了解国内外著名的建筑。
二、学习资源:
1.图书资源:
《当代国外著名建筑师作品精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世界城市环境雕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世界景观大全》 台湾建筑报导杂志社
《世界建筑史丛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推荐网站:
cctv.ctrip.com/destinations/sight.asp?resource=1655
cyc6.cycnet.com:8090/xuezhu/his_data/content.jsp?n_id=7066
www.dlgallery.com.cn/paris/balifengguang8.htm
www.people.com.cn/GB/shenghuo/80/106/20010914/560950.html
www.sc.homeway.com.cn/travel/china/hubei/
3.影视资源:
《天安门》 《埃及金字塔探秘》 《惊异澳洲》
《故宫》 《秦陵地宫探密》
三、单元课时安排:共14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2课时
《巍巍中山陵》 1课时
《凡尔赛宫》 2课时
《短文两篇》 2课时
写作 3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综合性学习活动交流 1课时
单元小结 &nbs
[4] [5]
常州市西林实验学校 蒋健
单元教学目标 :
1、能欣赏文中精彩的演讲,领会演讲的魅力,掌握演讲的特点,学会写简短的演讲稿。
2、能学习优秀科学家、文学家的坚强意志、崇高精神和优秀品质。
3、能掌握加批注、作摘录、写心得等阅读方法,并能运用适当的`阅读方法进行自由阅读。
4、能自行设计“探究・练习”题,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5、能自行设计口语交际题,进行演讲比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悼念玛丽・居里》 1课时
《北京申奥陈述发言两篇》 1课时
运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阅读课文,并自行设计“探究・练习”题
2课时
读书报告会 1课时
写作:写简短的演讲稿 3课时
语文活动:演讲比赛 3课时
单元总结 1课时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精彩演讲,本单元的课文有爱因斯坦对居里夫人的真挚的悼念,有左拉对英年早逝的莫泊桑的深情回忆以及精辟的评价,有公刘在联邦德国海姆佗市市长接见仪式上的幽默答词,有北京申奥陈述发言的热切诚恳和翩翩风度,也有克努特・汉姆生获诺贝尔文学奖后的激动、谦虚。六篇演讲各具特色,或真挚,或幽默,或诚恳,但都同样精彩,令人叹服。学习本单元的课文,不仅能让学生欣赏名家的风采,也能让他们学习那些优秀的科学家、文学家的坚强意志、崇高精神和优秀品质,更能使他们领会演讲的魅力,学会写简短的演讲稿,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本单元为自由读写单元,在教学中应充分体现“自由”二字,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如让学生自行阅读课文,自行设计“探究・练习”题、口语交际题等,在独立研究、合作学习中释疑解疑。但“自由读写”不等于“放羊式读写”,教师应发挥指导、引导作用,尤其应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如加批注、作摘录、写心得等,让他们运用适当的阅读方法来“自由读写”。
教学设计:
第1课时 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第一块:了解单元内容,制定学习目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导入 :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以及《新课程 伴你学语文》。
明确任务。
2
巡视,指导。
浏览目录、课文等。
[4] [5]
二年数学下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设计
第十三课时 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课本P35、3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促使学生加深对除法含义的认识。
3、巩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4、巩固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让学生对自己在本阶段所学的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及情感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与反思。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主题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请小朋友回忆一下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有关什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2、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目标。
二、探索学习
1、单元知识整理。
(1)、通过这些新朋友,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呢?
(2)、学生回忆在“表内除法”这一单元中结识了哪些新朋友。思考并回答问题。
2、单元复习。
(1)、复习除法的意义。
出示第一题主题图:比较这三道算式,说明乘法与除法的关系。
指名回答,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小结、板书。
(2)、复习除法计算。
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分组进行口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进行口算的。
总结:我们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这样可以算得又对又快。
(3)、复习除法应用题。
每位学生拿出8根小棒,平均分一分后再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分的。
谁能把你的分法和算式说给大家听一听。
引导学生观察这几种分法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在组内交流分的过程和除法算式。
(4)、小结:这几种分法都是平均分,都用除法计算。
【设计意图】: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总结与反思,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动手分一分进一步感受和理解除法的意义。比较和分析,进一步理解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三、拓展应用
1、引导学生完成P35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汇报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2、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先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订正。
3、引导学生完成第3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并在小组中提出问题进行解答。
(2)、全班交流汇报,评价。
4、游戏。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用游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帐子。
渔夫看到孩子们安详的睡着了,严肃的脸露出了会心的笑。为了养活七个孩子,渔夫知道自己的责任更重了。
……
晃眼,十几年过去了,桑娜一家子在极端贫困的生活条件下,终于熬到了十月革命的爆发。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七个孩子看到夜以继日的父母,脸上已布满风霜,身心憔悴、疲惫,这一情景让孩子们很心痛。于是,孩子们齐心协力,小小年纪一起下海捕鱼,虽然捕的鱼数量不多,可他们已经很满足,正兴高采烈的准备回家,却被鱼村的恶霸逮了个正着,把他们手里刚刚捕来的鱼抢走了,嘴里恶狠狠地抛下一句:“哼,这些鱼还不够你家的税。”
老渔夫看到后,昂天嚎啕:“上帝啊,可怜可怜我们吧,你让我们穷人怎么活啊?”捕鱼的生计很难为续。七个兄弟决定到城里去打工,用赚来的黑面包来养活父母和自己。
虽然十月革命已胜利,但是社会还是很动荡人们还是吃不饱、穿不暖,七个兄弟由于肯吃苦,都找到各自的工作,别人下了班,而他们还在努力的工作着,干那最脏最累的活,为了多赚那么一点点的黑面包。而老板太苛刻,并不领情,不打即骂,只想榨干他们身上的血汗,就像吸血鬼很贪婪。而俄国内战爆发,民不聊生,尸体遍野,战死、饿死、病死到处凄凉一片。
七兄弟在城里亲眼目睹,多多少少了解了列宁的苏联红军。为了彻底改变现状,他们一起加入了为穷人打天下的苏联红军。部队里,兄弟一条心,作战英勇、所向披靡,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而在后方的父母也受到苏维埃政府的帮助,生活上的温饱已不成问题,解决了孩子们的后顾之忧。勋功章和捷报频传,渔夫的脸上露出了从来都没有过的笑容,对着桑娜说:“孩子们都长大了,咱们对得起西蒙,也可以放心了。”
七兄弟奔赴在各个战场,为推翻旧政权的势力,为列宁提出的创建社会主义目标浴血奋战。直至战争结束,虽然他们身体上都负过伤,但他们都奇迹般的活了下来。
兄弟们相约从各自的部队,向那海边的小乡村聚集,和父母团圆。
小屋里传出阵阵轻松愉快的欢笑声……
第二天,风雨停了,窗外树枝上的小鸟叽叽喳喳的啼啭着,好像在倾吐着沐浴后的欢悦。
天空刚刚出现一点亮光,桑娜就送丈夫出海,她站在海边,一边在胸前画着十字一边自言自语:“上帝,看在七个孩子的份上,请保佑我的丈夫让他早点回家吧!”
回来后,桑娜把七个孩子安置好,便要出去干活。临走前,她对大孩子杰西说:“杰西,你要照顾好小弟弟、小妹妹们,他们饿了要给他们做饭,不要在家里捣乱。”“知道了,妈妈您放心去干活吧。”杰西回答。
桑娜在大富豪卡西夫家干活,卡西夫对下人很刻薄,谁要是犯了点错误,他就大发脾气,经常拳打脚踢下人。这天,桑娜在清洗盘子时,不小心将一个盘子打碎了,这一幕刚好被卡西夫看到了,他揪着桑娜的头发吼道:“你这个家伙,我是请你来干活的,你却帮倒忙,扣你的佣金。”说完,狠狠打了桑娜两巴掌后气冲冲走了。可怜的桑那吓得哭都不敢出声。
下班后,桑那捂着通红的脸回到家,心里想:“自己从早到晚忙着干活,可收入只能勉强填饱肚子,丈夫也起早贪黑出海打鱼,但是还是不能给孩子们买好吃的,唉!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能到头呀?”桑娜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
就在这时,丈夫回来了。“嘿,桑娜我回来了,你在想什么?”“没……没有,我没想什么。”桑娜吞吞吐吐地回答。“你看这是什么?我今天的运气可真好,我捕到了两条罕见的斑鱼,一条肯定能卖几百个金币”,卡西夫高兴地告诉妻子。他满脸笑容,看不出一点儿疲倦。“还有这些小鱼小虾就留给孩子们吃吧!”他说完拿来一个盆子装满水,把鱼虾全倒在里面养着。
“那太好了,我们可以美美地享受一次了。”桑娜忘记了挨打的伤痛,开心地对丈夫和孩子们说。
第二天,天刚刚拂晓,桑娜就到集市上把两条斑鱼卖了。果然不出丈夫所料,一共卖了一千多金币,真是一笔好生意呀!桑娜心里乐开了花,然后她去商店给七个孩子买了衣服鞋子,还有一些好吃的。回到家,孩子们高兴得蹦蹦跳跳,围着桑娜不停地说“妈妈,太谢谢您和爸爸给我们这样一份礼物!”
桑娜的家里充满了温馨欢乐的.气氛。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常州市第五中学 杭琳
一、 单元教学目标 :
1、 接触动物世界,了解一些动物,激发关爱、保护野生动物的热情。
2、 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学习准确、生动的语言。
3、 学习辨别文章的优劣,选择指定内容的文章,能初步理解并向别人推荐。
4、 学习观察动物的特点,并能向别人介绍。
5、 积极参加保护野生动物的活动,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并进行社会宣传。
二、 单元课时安排:共15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松鼠》 2课时
《松树金龟子》 2课时
《国宝――大熊猫》 2课时
《黔之驴》 2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写作 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 2课时
三、 单元教学设计
本单元我们将跟随着布丰、法布尔等数位作家一起走进神奇而美妙的“动物世界”。在这个星球上,和我们最亲近的物种之一就是动物。各种动物都以其自身的特点,为人类展现了一个异彩纷呈的'“动物世界”。初一学生年龄还小,天真烂漫,对自然界的动物有着浓厚的兴趣。相信不论是漂亮、驯良、乖巧的松鼠,具有“音乐天赋”的金龟子,还是憨态可掬、温厚活泼的大熊猫,庞大而技穷的黔之驴,都将会使孩子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因此,学习这个单元,可以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在阅读思考中了解动物的形态、习性、性格等方面的特点,教师适当地加以点拨、引导,让学生在反复的阅读中体味文中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此外,教师要因势利导,激发学生关爱、保护野生动物的热情,增强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并能积极地开展一些保护野生动物的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单元的写作教学着眼于指导学生学习观察动物的特点,并能抓住某一种动物的特点,使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别人介绍,能给人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四、教学过程 :
第1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学习目标:1、了解单元学习内容,确定探究专题
课前学习:1、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收集各种动物的相关知识。
课堂学习:
第一块:明确单元专题含义: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导语 :明确任务 听讲
2 布置活动:让学生阅读单元提示 阅读、做好批注。讨论结合提示,利用课前收集的相关知识畅谈自己所了解的动物世界。
3 布置活动:谈谈在现实生活中你最喜爱的一种动物,并能说出你喜爱它的理由。(最好能抓住你感受最深的某一特点进行阐述。) 讨论,交流
第二块:了解单元大概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导入 :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还可以延伸到发展性评价手册) 明确任务
2 巡视、指导 浏览目录、课文
3 布置讨论:本单元的内容结合你的兴趣、爱好及你的理解确定一个专题内容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如对已经灭绝的野生动物与濒临灭绝的动物等专题的探究) 讨论、组建学习小组
第三块:确定单元活动方案: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布置学生商定单元的活动主题及计划(活动要有广泛性和趣味性,要结合单元专题,如从“动物世界”中挑选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专题,可以开展一次调查活动,撰写一篇调查报告,写一份保护动物的倡议书等等) 讨论、交流
第四块:学习评价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出示评价内容:1、你对“动物世界”有了新的认识了吗?2、你有自己的专题吗?3、你有自己的学习伙伴和小组吗?4、你能说出哪些课文题目,作者,以及文中动物的哪些特点? 自我反馈
2 小结: 自我小结
第2课时 《松鼠》(一)
学习目标:1、了解作
[4] [5]
苏教版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常州市丽华中学 钱红武
一、单元教学目标:
1、感受和体悟作者在文章中所抒发的情怀,并在品读中陶冶情操。
2、理解课文所写事物外在特点与内在特点的关系,以及物与情的关系。
3、学习课文根据文章立意需要,抓住特点写景的主要方法,培养带着感情观察事物,并在观察中把握事物特点的习惯。
4、在诵读中提高品味优美语言的能力,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
5、掌握联想的基本方法,学会在写作中适当地展开联想,通过联想丰富写作的内容。
6、在跟别人交流思想时,能够围绕话题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二、单元课时安排 共14--15课时
课本整体感知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海燕》 2课时
《白杨礼赞》及学生自荐课文 2课时(也可放在课外进行)
《石榴》 1课时
《紫藤箩瀑布》及学生自荐课文 2课时
《竹溪记》 2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写作 3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单元小结 1课时
三、教学设想
自然万物,不仅孕育了我们的生命,而且给予我们许许多多人生的启示。高尔基从“海燕”身上看到了革命先驱的无畏无惧,茅盾从“白杨树”联想到“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郭沫若写“石榴”讴歌了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宗璞从“紫藤箩瀑布”中感受到勇气和信心……我们学习这个单元,就是透过大师的文章,感受大师的情怀,使我们对生活有更丰富的解读,对人生有更深刻的领悟。
本单元的重点、难点:一是对象征的理解,要引导学生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领会事物的象征意义,防止牵强附会。二是品味语言,提高学生赏析语言的能力。所以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是教好本单元的重要手段,也是目的。同时,让学生收集有关历史资料,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以及大量阅读同题材作品,都可以帮助学生很好的学习本单元。
第1课时 起始课
总结回顾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导入,并明确任务:共同总结期末考试的得与失 听讲
2 出示、补充讨论的话题:1、八年级(上)语文学习中你做得最成功的一件事是?2、在语文学习中,你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你有信心克服吗?你希望得到老师的那些帮助。3、你认为怎样的课堂教学可以帮助你提高语文能力。 思考,讨论
3 组织交流 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学反思
共同走进八年级(下)语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指导学生浏览课文、目录。学习透过课题了解大致内容,进而了解本学期我们将要学习的文学作品的类型。 浏览课文、目录
2 布置任务:制订本学期的读书计划(要求根据课文的相关内容,阅读同题材、体裁的作品,和文学名著) 制订计划
3 组织交流并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交流
4 为语文教学出谋划策:请同学设计一个可行的语文活动(可结合课文中提供的综合实践活动和专题研究,也可结合学校及班级的实际提供新的方案) 小小组共同讨论、完成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1、课外阅读运用象征、联想手法所写的散文作品。
2、选择校园中的一株你所喜爱的植物,带着感情观察它的生长过程及生长环境,并做好观察笔记。
第2课时 《海燕》(一)
学习目标:1、介绍背景知识。这是学生理解课文深刻含义的前提。
2、读准字音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在诵读中把握这首散文诗的结构。
4、能用准确的语言归纳出海燕的性格特征。
课前学习: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前夕的的斗争情况以及作家和作品的发表情况。(要求用简洁的语言对自己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
课堂学习:
一、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倾听、补充 讲述你所了解的俄国十月革命前夕的的斗争情况以及作家和作品的发表情况 下列几个副标题均可适用:勇敢的斗士反抗上天的精灵 渴望暴风雨的勇士 迎接暴风雨的先驱者 胜利的预言家 无畏的革命者 革命的先驱者 划破乌云的利剑
2 播放朗读录音。要求学生认真听读,试给本文拟一个副标题。 听朗诵全诗学生试读。 (方法:齐读,或自己放声读。)
3 问题设计:试给本文拟一个副标题。 要求:①要切合课文的内容;②要和标题紧密联系,形成一个整体;③用语简洁,字数不可过多。 学生或独立完成,或三两人讨论完成。
4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
二、表情朗读,品味诗歌画面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指导朗读课文,注意海上图景的变化和海燕动作神情的发展变化 齐读、分读
2 问题设计:抓住文中的语句,理解作者所描绘的海上图景的变化和海燕动作神情的发展变化。1、理清课文结构。2、用准确的语言归纳出海燕的性格 圈点勾画思考、归纳、交流
3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
4 创设问题情境:1、海上风起云涌的景象对表现海燕有什么作用?2、文中除了海燕还写了哪些海鸟,他们的表现和海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作用? 听讲、思考
5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
三、语文活动: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播放录音 听朗读,在此基础上,再读《海燕》
2 播放音乐 配乐朗诵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1、反复朗读课文。 2、课外阅读同题材作品
第3课时 《海燕》(二)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中各种事物的象征内容;理解课文中的象征写法的作用。
2、培养学生朗诵的能力,通过朗诵进一步体会作者对革命前途的深刻信念和炽烈的战斗情绪。
课前学习:自由朗读《海燕》,体验表达感情
课堂学习:
一、课文分析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教师对学生朗读时在重音、节奏、感情等方面出现的不足,适时给以纠正,指导朗读。其间,可穿插齐读。 由三位学生分三部分分别朗读
2 创设问题情景: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想象海燕搏击长空的景象,并就此展开联想,如果这就是一场斗争,那么斗争的对立双方是谁? 自由朗读、想象、归纳、讨论
3 教师引导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引出“象征”这一名词,并由学生最后归纳出文中各事物的象征意义。 听讲、归纳
教学反思
二、语文活动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适当扩展联想,加深对象征手法的理解绿色-- 长城-- 练习、交流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完成课后练习二、三、四。
第4课时:《白杨礼赞》
学习目标:1、准确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在朗读的基础上品味课文准确、优美、富有感情的语言。
2、能说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课前学习:
课堂学习:
一、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出示白杨树的图片,简要说一说画中白杨树的特点,并适当展开联想,说说应用哪些词形容白杨树比较适合。 观察、思考
2 组织交流评价 发表见解
3 创设情境:听课文朗读,用圈点勾画法,找一找作者是如何描写白杨树的形态的。 圈点勾画
4 与学生共同赏析课文第5段,感受白杨树的形态美,并指导朗读。 朗读、感受
教学反思
二、理解分析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布置任务:作者对白杨树还做了哪些描写 阅读课文,思考
2 要求学生将四句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并比较、朗读、感受白杨树的内在美。并归纳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练习、朗读、归纳、交流
3 创设问题情境:文章开头对黄土高原的描写以及最后对贵族化的楠木的描写有何作用?请学生用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学生回顾《海燕》一课的有关内容,思考、归纳。
4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
教学反思
三、语文活动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听歌曲《白桦林》从中感受象征的含义 听歌,归纳、交流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摘抄、背诵文中的优美语段
白桦林 - 朴树
静静的村庄飘着白的雪
阴霾的天空下鸽子飞翔
白桦树刻着那两个名字
他们发誓相爱用尽这一生
有一天战火烧到了家乡
小伙子拿起枪奔赴边疆
心上人你不要为我担心
等着我回来在那片白桦林
天空依然阴霾依然有鸽子在飞翔
谁来证明那些没有墓碑的爱情和生命
雪依然在下那村庄依然安详
年轻的人们消逝在白桦林
噩耗声传来在那个午后
心上人战死在远方沙场
她默默来到那片白桦林
望眼欲穿地每天守在那里
她说他只是迷失在远方
他一定会来来这片白桦林
天空依然阴霾依然有鸽子在飞翔
谁来证明那些没有墓碑的爱情和生命
雪依然在下那村庄依然安详
年轻的人们消逝在白桦林
长长的路呀就要到尽头
那姑娘已经是白发苍苍
她时常听他在枕边呼唤
“来吧亲爱的来这片白桦林”
在死的时候她喃喃地说
“我来了等着我在那片白桦林”
师生自荐课文一(可放在课外进行)
学习目标:1、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2、巩固对联想、象征等表达方式的理解和提高分析托物抒情类散文的能力。
学习过程:
1、学生自行阅读托物抒情类散文。(教师可推荐一些作品:茅盾的《雷雨前》《雾》《风景谈》等)
2、选择一篇你认为最好的作品,用16开稿纸抄写,并围绕象征、对比、烘托等表达方式,设计3-5个问题。
3、小组交流,并推荐组内一篇最好的作品,共同完善文后的问题。
4、教师在小组推荐的基础上,进一步筛选、完善文后问题。
5、印发这些作品供学生阅读、练习。
第5课时 《石榴》
学习目标:1、理解作者托石榴之物,言颂扬我们民族美好情操之志。
2、学习作者状物的形神兼备。
3、品位本文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
课前学习:1、积累文中的字词,划出文中描写生动的地方。
2、收集前人赞誉各种花草的诗文名句。
课堂学习
一、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自然界的花花草草历来是文人墨客所钟爱、描摹的对象。同学们能说出多少诗文名句来?(引入新课) 交流课前收集的诗文名句
2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勾画出作者笔下石榴的可爱之处。 听读、勾画
3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石榴的可爱之处,及作者喜欢石榴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理清课文结构及主题。 朗读,思考,交流
4 组织评价 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
二、阅读课文,体验作者情感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问题创设:学习作者状物的形神兼备。品味本文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教师示例:(略) 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2 组织交流、评价 组内交流,讨论
教学反思
三、语文活动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布置任务:课后练习三 练习、交流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1.摘录文中状物形神兼备的语句并背诵。
2.学习使用文中的手法,写一个200左右的片断,描绘一种植物。
第6课时 《紫藤箩瀑布》
学习目标:1、理解作者在写花中所抒发的积极的人生情怀,寄寓的深刻的人生哲理。
2、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课前学习:1、通读课文,勾画出描写生动的句子并反复朗读。
2、复习《幽径悲剧》中描写紫藤箩的段落。
课堂学习:
一、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导入:请学生回顾季羡林先生在《幽径悲剧》中面对一树古藤萝所抒发的感情 自由谈论
2 播放朗读录音。要求学生认真听读,并思考:面对这一树的繁华,作者有什么感受? 听读、思考、交流
教学反思
二、阅读课文,体验作者情感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问题设计:1、为什么“我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有的知识精神的宁静有生的喜悦”2、作者为什么要写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紫藤箩”的遭遇? 朗读、思考、讨论
2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
3 选择你喜欢的段落,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朗读
教学反思
三、语文活动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读了课文,你是否有不同与作者的感受。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课外阅读同题材作品。
第7课时 师生自荐课文二
学习目标:1、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2、提高学生欣赏、品味语言的能力。
学习过程:
1、学生自行阅读托物抒情类散文。
2、选择一篇你认为最好的作品,用16开稿纸抄写,并围绕主题、表达方式、语言等方面写不少于200字的赏析文字。
3、小组交流,并推荐组内一篇最好的作品,共同完善。
4、全班交流、评价。
第8课时《竹溪记》(一)
学习目标:1、能通顺、流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对照注释,查阅工具书,把课文准确流畅地译成现代汉语。
3、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积累。
课前学习:1、收集古人吟诵“梅、兰、竹、菊”的诗篇。
2、借助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熟读课文。
3、收集、整理作者生平及成就。
课堂学习:
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梅、兰、竹、菊”诗词大赛。2、作者生平简介。 学生背诗交流资料
2 通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文章。 自由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
3 组织学生单个读、分组读、集体读。
评价交流 相互评价
教学反思
二、理解释义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布置要求:掌握重点实词的意义,读懂课文。 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划出工具书无法解决的难理解的字词,准备交流。
2 组织交流。 交流学习成果,共同讨论解决疑难词句。
3 组织评价 自我评价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识记文中字的读音和释义。
第9课时 《竹溪记》(二)
学习目的:1、认清这篇“记”的特点,理清这篇“记”的思路。
2、探究文章的主旨:以竹喻人,赞扬任光禄不务纷华、不陷流俗的孤高独立的人品。
课前学习:反复朗读课文。记识实词的词义。
一、复习巩固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情境1:有问必答:学生自出题,学生抢答。组织问答。 一问一答,复习课文字词的读音和释义。
教学反思
二、分析课文,探究主旨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问题设计:1、文章开头为什么用了近一半的篇幅论述世人对竹的态度?2、作者为何对任君治园植竹之事只用寥寥数语,而对任君的一番话却记之甚详? 小组讨论、交流
2 组织交流。 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
三、拓展迁移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比较阅读:龚自珍《病梅馆记》 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
病梅馆记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第10课时 口语交际 (可放在课外进行)
学习目标:学习清楚连贯地表达思想观点,不离话题。
学习过程:1、收集有关网络的资料。
2、向学生征集一个“网络与中学生”的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3、在课代表的主持下开展活动。
第11、12、13课时 写作
第11课时:
学习目标:学会运用联想,丰富写作内容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组织学生自学 自学“运用联想,丰富写作内容”
2 写作指导: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归纳他们的结构特点并寻找共性。1、“形散而神不散”2、写景状物的顺序。 回顾、归纳、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准备一个自己熟悉的事物(可把前面布置的观察笔记整理出来)
第12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选择一个你熟悉的事物,展开联想,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咏物抒怀的作文。 学生讨论自定
2 明确写作要求 写作
3 组织学生自改 自己修改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进一步自改作文。
第13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出示评改标准和要求 组内交流,互改
2 学生推荐作文师生互动评改作文
教师听取各组意见指导学生评分
教学反思
第14课时 单元小结
总结方面 获得收益 存在问题
(1)课堂发言的情况。
(2)完成作业的情况。
(3)参与活动的情况。
(4)学习兴趣的增强。
(5)学习能力的提高。
(6)情感态度的升华。
(7)对老师建议、评价
教学反思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常州市清潭中学 顾亚珍
单元总时数:13课时,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单元课文:十八、三个太阳 (2课时)
及课时数:十九、录音新闻 (1课时)
二十、“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 (1课时)
二十一、新闻两篇 (2课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
诵读欣赏 七子之歌 (1课时)
写作 写消息 (3课时)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
综合实践活动 网上读写与交流 2课时
单元小结 1课时
单元教学目标 :
1、了解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激发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2、了解消息、通讯的一些基本常识,并学会写消息、通讯。
3、体会新闻语言的简洁、生动、准确。
4、学习网上搜索、阅读,通过网上写作和别人交流。
三个太阳
黄传会
教学目标 :1、了解通讯的一般常识
2、了解女画家及其他南极人的工作情况
3、通讯语言的准确,凝练,富有表现力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学习:
1、通过查字典,自行解决生字词,自己划出课文中的`好词生词
2、收集有关南极的资料
第一块:导入 新课
师 生
中国有句俗话:“不到长城非好汉”现在到长城已不觉得难了,也称不上英雄了,走南极,
上太空才算英雄,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写去南极的,而且是一位女英雄。 倾听
第二块:整体感知
师 生
1、快速浏览这篇课文,生字词划出并自行查词典解决
2、用准确而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解决生字词
概括内容、交流
第三块:仔细研读,合作探究
本文采用小标题的形式,仔细阅读课文,小标题是否概括了本部分的主要内容,为什么?如
不合适,该如何修改。 独立思考,学习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由上题说说你对本文选材上的发现,你最喜欢本文哪一部分,有感情地读一读 讨论交流
典型的事例个别读
课后学习:1、继续搜集有关南极的材料
2、用复述的方法向家人或朋友介绍南极工作者的情况
第二课时
师 生
一、交流收集的材料
1、南极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将搜集的材料广泛交流,展示
2、概括南极的特点 学生交流,朗读有关南极的材料
概括南极的特点
二、深入研读课文
1、仔细阅读课文,将文中写工作人员在南极艰苦工作的语句用直线划出,并读一读 认真阅
读课文,划出文中语句
2、概括从中反映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理解南极精神) 概括南极精神
三、拓展想象
女画家临别前,画了三个太阳,依照你的理解,结合课文内容,发挥想象:三个太阳在文中
的具体含义 思考,讨论,交流
四、品味语言
南极的环境及景色一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作者是用哪些方法来描写的,从中发现通讯语言
有哪些特点 思考,讨论,交流
课后学习:
1、请举例说说通讯语言的特点
2、根据文章内容,并发挥想象,画一幅画,再现壁画的内容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出征记
教学目标 :
1、了解出征的经过,能概括航天员出征前几幅场景的内容
2、品味朴实自然的语言,激发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
课前学习:
1、广泛搜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飞行前后的资料
2、推荐学习《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