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滑动摩擦力》教学设计(如何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篇1:《测量滑动摩擦力》教学设计

张村中心小学 彭玉巧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让学生感受到摩擦力的存在, 知道摩擦力是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认识摩擦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的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系;与被拉动的物体的轻重有关系.能自己设计实验并能通过实验获得有关数据的基础上,作出物体在粗糙表面运动比在光滑表面运动摩擦力大,小车重量越大摩擦力越大的结论.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或即将产生运动时,两个物体之间产生的相互作用力就是摩擦力。

2、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

3、摩擦力的大小和物体的重量有关。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2、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2、对科学产生兴趣,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什么是摩擦力,知道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教学难点:用实验检验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四、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从学生喜爱的拔河比赛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手与桌子之间的摩擦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摩擦的存在,再通过对比新旧鞋底和轮胎然后引出摩擦力,继而通过学生的讨论、演示,认识摩擦力的大小、方向并学习测量摩擦力的大小、通过学生设计、动手操作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最后再以拔河比赛结尾,认识到摩擦力在日常活动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们要进行一场拔河比赛,有谁愿意参加?(两个学生进行拔河比赛)

2、为什么这位同学会输呢?大家想不想知道?那同学们这节课好好表现,学完这节课我就告诉大家其中的秘密。

3、同学们首先跟老师做热身运动……,当你用力按桌子运动时有什么感觉?(感觉到有一股力量阻挡我运动……)这种力量就是摩擦力

二、讲授新课

(一)感受摩擦力

1.出示新旧鞋底和新旧轮胎的图片,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看来摩擦力与运动密切相关,研究摩擦力就离不开运动。板书:运动与摩擦力。

2、讨论:你见过的产生摩擦力的现象。

小结:生活中到处都有摩擦力,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二)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1摩擦力的大小该怎样测量呢? 2.大家预习课本,教师演示测量过程。

3.再一次播放测量过程,并总结摩擦力的大小等于使物体刚好运动或保持物体匀速运动的力。

4布置练习:测量下列物体在桌面上运动的摩擦力。记录

(三)、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同学们猜测一下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会有哪些呢?

今天我们重点研究接触面的光滑程度与物体的重量对摩擦力的影响。

2、讨论探究实验方案,注意实验中的变量和不变量分别是什么

3、小组认真完成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单 6汇报实验,你有什么发现?

三、知识总结

通过我们刚才的学习,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下面我们进行一下总结。

四、课堂小练

1、这节课我们学的怎么样呢?下面我们进行自我检查,看谁做的又快又对。

2、同学们这节课表现的真棒!下面我就告诉大家在刚才的拔河比赛中A力气大的同学会输的原因。(木棒的一侧抹了一层油,减小了摩擦力)

六、课后作业

由于摩擦力的存在导致我们的鞋子穿一段时间就会受到磨损,那我们让摩擦力消失掉行不行?假如有一天摩擦力突然消失了,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的呢?请同学们课下继续查阅资料了解摩擦力的利与弊。

篇2:《测量滑动摩擦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摩擦力的大小和物体的重量有关。

过程与方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在家里有没有帮爸爸妈妈打扫卫生的爱打扫吗?拖过地?

生:有。

师:前两天,老师也在打扫卫生,分别在这两个地方朝一个方向拖地,一个是在水泥地上,一个是在瓷砖上,你们认为老师在哪个地方拖地相对来说累点? 生:水泥地上。

师:真聪明,还真被你猜对了,拖完地老师觉得是水泥地上比较累,为什么是水泥地上会相对累点呢这是为什么呢? 生:水泥地粗糙。

师:嗯,这个大家在生活中都有感触,你觉得我在粗糙的水泥地上拖地比较累的原因是什么? 生:有摩擦。

师:这摩擦对于我往前拖地起到了什么作用? 生:阻碍。

引出摩擦力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因此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运动与摩擦力。 板书:运动与摩擦力

师:生活中你有感受到摩擦力吗?并请你演示一下。 生:走路。。。。

二、摩擦力的测量

师:摩擦力无处不在,那我们能不能把这摩擦力测出来?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看看他是如何测量摩擦力的。

师播放视频

师:那老师要看看检验大家有没有仔细观看视频了,在这段视频里,她在介绍操作方法时,还强调了一些注意细节,说说看测量摩擦力时要注意什么?

生:水平拉、慢慢拉、刚拉动时读数。

(如果学生说不出,再看一遍视频)

师出示注意点,师:老师标注的红色字体一定要注意。

师:现在老师让你们来玩一下,但是有要求:利用桌上给定的材料,想办法使小木盒获得最大的摩擦力与最小的摩擦力。

生开始游戏。

生汇报最大摩擦力和最小摩擦力,并询问如何得到。

师:在这个游戏中,你觉得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生:物体的重量、接触面的光滑程度。

师:摩擦力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什么关系?

生: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师: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什么关系?

生: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师在猜测中打2个问号。

三、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状况的关系

师:这只是你们的猜测而已,老师有桌面上这些材料,想想如何用实验来验证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程度关系的猜测是否正确?

生:用砂纸,木板,砂纸的反面来分别拉小木盒,看看测力计上的读数是多少。

师:那请同学们摸一下,这三个面的光滑程度是怎么样的,如何给它们排序?

生:砂纸最粗糙,砂纸的反面最光滑,木板较粗糙

统一三种材料的光滑程度排序。

师:这是你们改变了接触面的光滑程度,不变的条件是什么?

生:物体的重量。

师:我们统一3个钩码。

师:你觉得在这个实验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需要提醒同学们?

生:固定这三个面,水平拉动,刚好拉动读数,记录并分析,整理器材。

师:很好,请同学们把数据记录在记录单上。Ppt,并分析数据写出你们的发现。

生实验,师巡导。

师请几组学生汇报,同时展示数据。

师:所以你们刚才对于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的猜测是正确的。擦掉问号改打钩。

四、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的关系

师:验证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的关系这个实验根据上一个实验,你们能否自己做呢?

生:可以

师:谁来说说这个实验当中的改变条件和不变的条件分别是什么?

生:不变的条件:接触面光滑程度。改变的条件:物体重量。

师:你打算在哪个面上实验?

生:砂纸上。

师:物体重量打算怎么改变?

生:0个、2个、4个钩码

师:好,我们就按照这同学的说法进行实验,都统一在砂纸上做实验,分别放0、

2、4个钩码。同时完成你们的记录单。

生实验,师巡导。

师找学生汇报。

师:所以对于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的关系的猜测是正确的。擦掉问号改打钩。

五、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六、课后思考

如果老师穿着轮滑鞋与你拔河,你有信心把我拔赢吗?

板书:

运动与摩擦力

接触面

光滑

粗糙

摩擦力

物体

阻碍运动 大 小

篇3:《滑动摩擦力》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依据“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和“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两大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本节教学采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模式的学习,老师尽量为学生创造情景,点燃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教材分析:

本节可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1)摩擦力。(2)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在讲述摩擦力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中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而是统称为摩擦。教材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教材中没有具体讲述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教学中使学生有所了解即可,不必引伸。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随后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摩擦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重要的意义,教材最后用较大篇幅讲述了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虽然教学的重点在于应用摩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学会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但这些应用都基于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应充分重视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学情分析:

学生在这之前刚学习了“重力”,知道可以用弹簧秤来测量力的大小。而摩擦力跟重力一样是一种常见的力,在生活中无所不在,学生除对摩擦力的概念比较生疏外,已基本具备自主探究的条件。

教法建议:

1.教学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

摩擦是最常见,应用最普遍的物理现象之一。对摩擦现象,学生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但不能因为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就忽视了学生实验,作为物理老师是非常清楚物理实验的作用,它不能用其他任何教学手段所能代替(包括现代化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不能替代实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分析、判断、归纳)。尤其在学生有一定认识基础时,更应注意让学生亲自动手探究,这样就能既揭示现象的本质,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2.进行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体现了物理学中对多变量问题的研究方法,即控制变量法。本实验中的变量有两个,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改变压力,得到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保持压力不变,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得到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向学生渗透这种物理学研究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十分有益的。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和对物体运动的作用。

2.知道决定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3.认识摩擦的利与弊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有关摩擦现象。

2.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3.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摩擦的分析,激发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养成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生产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

1.通过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思考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

2.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

1.设计探究实验。

2.会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问题。

教学器材:

教师用:筷子、玻璃杯、米、水、小车、木块、弹簧测力计、自行车、多媒体电脑等。

学生用:弹簧测力计、带挂钩的木块(侧面积不同)、砝码(或钩码)、长木板、毛巾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略)

篇4:《滑动摩擦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根据“科学课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的课程理念,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产生摩擦力的条件;

(2)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和物体重量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学会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2)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习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会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

1.知道摩擦力的概念;

2.用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三、教学难点

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四、教学准备

弹簧测力计、砝码,能拉动的小车、木板、毛巾。

五、教学过程

1.创景激趣

引出课题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注意力,更难拉住学生的思维,引发思考。教学一开始,就设置了一个小游戏(如PPT图

5、图6)。先让两位同学把两本书的少部分页码交错在一起,让这两位同学拉这两本书,他们很轻松的就拉开了。接下来,再让这两位同学把两本书的全部页码交错在一起,让两位同学拉。这个时候,无论这两位同学费了多大的力气也拉不开这两本书。这时,老师追问:到底是什么什么样神秘的力量使这两本书拉不开呢?就就是摩擦力的力量呀。从一个小游戏,引出摩擦力,进入今天的新课学习。

2.学习概念

初步感知

学习摩擦力的概念和感知摩擦力是本课的一个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一个小活动(如PPT图

7、图8)。让两位同学把手放在空中,移动一段距离。在让这两位同学把手紧压桌面,移动相同的距离。让他们比较一下两次手移动距离的难易程度,这两位同学感受到,手紧压桌子运动时,受到了阻碍,移动起来比较困难。其实,这个时候是产生了摩擦力,所以手移动起来很困难,从而得到摩擦力的概念是: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会产生摩擦,这时产生的力我们把它叫做摩擦力。

3.提出猜想

设计方案

同学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力的大小的测量,今天这节课又学习了摩擦力。那么你们分小组测量身边物体在桌面上运动时受到摩擦力大小,并记录数据。同学们发现不同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一样,这是由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接下来,我们设计研究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对比实验。 实验一: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粗糙的关系 实验二: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的关系 实验一步骤如下: (1)在实验前老师先准备实验器具:有弹簧测力计(8只)、能拉动的小车(8只)、砝码、木板、毛巾若干。老师出示材料,学生设计实验;

(2)老师提示:既然是对比实验,那么要改变的是接触面的光滑和粗糙,不变的是物体的重量;

(3)各个小组交流实验方法;

(4)学生实验,教师指导(每种测量三次,减小误差,填写记录单); (5)得出数据,总结实验结论。 实验二步骤如下: (1) 老师出示实验材料,学生设计实验;

(2)老师提示:既然是对比实验,那么要改变的是物体的重量,不变的是接触面的光滑和粗糙;

(3)各个小组交流实验方法; (4)学生实验,教师指导(每种测量三次,减小误差,填写记录单); (5)得出数据,总结实验结论。

4.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

实验一结论:(1)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

(2)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实验二结论:(1)物体重,运动时摩擦力大;

(2)物体轻,运动时摩擦力小。

5.课堂总结 实践延伸

(1)小结:我们知道了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和物体的重量。

(2)在我们生活中该怎样来增大或减小摩擦力,使之为我们服务。

可以通过汽车轮胎上制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来增大摩擦力。或者机械手表戴久了要给它上油,减小摩擦力

六、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

根据科学课程强调,要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质疑精神。课堂教学中,我没对学生进行生硬的科学知识讲授,而是引导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思考、自己设计、自己操作,在实验中去获得科学知识与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我通过“提出猜想,设计方案”实验中这一步骤,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作精神;我通过分组实验,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通过对比实验,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整堂教学流畅,教学目标达成,但反观课堂觉得也有缺憾的地方。在实验时,我的教学时间把握不够好,由于我的经验尚浅,我的教学应变能力还有待提高。

《滑动摩擦力》教学设计

篇5: 滑动摩擦力教学设计

一、教材及重、难点分析

“滑动摩擦力”是高中物理《力与物体间相互作用》一章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对于这一知识点,教材安排该内容为科学探究课,以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讨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这节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生产实际联系十分密切,教材的编写突出了这一点。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本节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对于滑动摩擦力这一知识点,学生大都能理解和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究能力培养和探究过程体验方面,通过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各种因素的实验探究,突出“猜想与假设”这个环节,同时认识在探究过程中“变量控制”的.意义和方法。

二、设计理念

1.《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

2.布鲁纳的“发现式”教学模式与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模式:创设问题情境→作出假设→检验假设→作出结论。

3.尼德若(Niedderer,1987)的“新科学哲学”教学策略。

三、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大小的关系;知道增、减滑动摩擦的方法,并能应用在日常生活中;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运用“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地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四、教学设计思路

为了加强这节课的探究性,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课改精神,这节课主要安排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将全班分为若干大组,分别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其中一个因素。对于每个实验小组,准备了相同的器材(如下),让学生自己根据实验的要求选择实验器材。

五、实验器材

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木块、一块木板、一块玻璃板、一条毛巾、两个钩码(另:根据学生在实验中的实际情况,可视情况,略作调整。)。

六、学与教的过程

①力对物体产生的作用。

②“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创设火车急刹车的情景:

引导学生感受滑动摩擦力;

引入“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思考滑动摩擦力对运动物体产生的阻碍作用。

列举生活中滑动动摩擦力的实例。

主动参与,感受摩擦力的存在、作用及影响它的相关因素。

理解、识记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篇6: 滑动摩擦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滑动摩擦力的概念、产生条件;

2、能判断并运用决定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及数学表达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在实验中培养观察操作、归纳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养成严谨、创新、理性、求真、协作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的探究过程。

【难点】

实验中控制变量法的理解和使用。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实验导入:前面学习的牛顿第一定律中强调:物体在不受力的时候总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即处于平衡状态,换句话说,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那为什么我们在推桌子的时候桌子并没有动呢?在桌面用弹簧拉动物块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物块受到拉力为什么还会是匀速直线运动呢?引出课题《滑动摩擦力》。

环节二:建立概念

1、学生分组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桌面上的木块,感受滑动摩擦力的存在,并仔细观察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并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尝试描述滑动摩擦力的的定义、方向、大小。教师之后根据学生的认知和观察进行总结明确概念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会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i,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方向总是阻碍物体运动,故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2、回忆旧知,归纳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

(1)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并存在挤压力;

(2)接触面粗糙;

(3)有相对运动。

通过几组演示实验来验证以上条件,如不接触的两个物体间是否存在摩擦力?接触但没有相互挤压力的`情况,学生也可自行尝试验证,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得记忆和理解。

(2)教师明确说明摩擦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根据以往对力的探究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环节三:深化概念

【滑动摩擦力影响因素的探究】

1、小实验:

a、将手放在桌面上轻轻滑动,用力!再用力!再用力!感觉滑动摩擦力不断增大;

b、将手放在纸上重复上述动作。

2、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2)实验器材:滑块、砝码、弹簧测力计、棉布、纸等。

(3)实验步骤:

a、提出问题: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b、作出假设:

①跟作用在接粗面的正压力有关系

②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系

③跟接触面积大小有关系

④跟运动速度有关系

c、证明假设:利用弹簧测力计测滑动摩擦力

d、分析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成正比

学生四人一组进行实验,教师首先强调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然后进行实验,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实验结束后,小组代表上台进行数据分享,最后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成正比:

环节五:小结作业

1、教师引领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到了什么,对摩擦力有怎样的认识。

2、作业:如何改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1)什么时候需要增加滑动摩擦力?怎么办?

(2)什么时候需要减小滑动摩擦力?用什么方法?

方法归纳:

(1)改变动摩擦因素μ

(2)改变正压力

四、板书设计

篇7:高中物理滑动摩擦力教学设计

高中滑动摩擦力教学设计

一、教材及重、难点分析

“滑动摩擦力”是高中物理《力与物体间相互作用》一章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对于这一知识点,教材安排该内容为科学探究课,以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讨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这节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生产实际联系十分密切,教材的编写突出了这一点。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本节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对于滑动摩擦力这一知识点,学生大都能理解和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究能力培养和探究过程体验方面,通过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各种因素的实验探究,突出“猜想与假设”这个环节,同时认识在探究过程中“变量控制”的意义和方法。

二、设计理念

1.《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

2.布鲁纳的“发现式”教学模式与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模式:创设问题情境→作出假设→检验假设→作出结论。

3.尼德若(Niedderer,1987)的“新科学哲学”教学策略。

三、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大小的关系;知道增、减滑动摩擦的方法,并能应用在日常生活中;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运用“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地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四、教学设计思路

为了加强这节课的探究性,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课改精神,这节课主要安排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将全班分为若干大组,分别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其中一个因素。对于每个实验小组,准备了相同的器材(如下),让学生自己根据实验的要求选择实验器材。

五、实验器材

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木块、一块木板、一块玻璃板、一条毛巾、两个钩码(另:根据学生在实验中的实际情况,可视情况,略作调整。)。

六、学与教的过程

目标达成 知识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新课引入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①力对物体产生的作用。

②“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创设火车急刹车的情景:

引导学生感受滑动摩擦力;

引入“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思考滑动摩擦力对运动物体产生的阻碍作用。

列举生活中滑动动摩擦力的实例。

主动参与,感受摩擦力的存在、作用及影响它的相关因素。

理解、识记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新课活动

科学探究

三维课程目标 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间正压力的定量关系以及与接触面的关系 引导、启发学生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决定因素。

了解“控制变量法”的实验思想。

引导学生制订探究实验方案。

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巡视各实验小组,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解答疑难,提供相关服务。

展示部分小组的实验数据,和由些数据而进行的分析,以及得出的实验结论。

对学生进行学习过程和探究结果的评价。

活动 目标达成
猜想与假设 感悟滑动摩擦力的方向;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可能关系。
制定探究计划与设计实验 通过思考、交流和讨论、老师的点拨,制定出正确的探究计划,制定记录表。
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①应用“变量控制法”进行实验。

②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并正确读数(有效值)。

③记录实验数据,知道重复收集实验数据。

④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识。

分析论证得出实验结论 ①尝试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结论。

②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描述。

评估 分析假设与实验结果间的差异;注意探究活动中未解决的矛盾,发现新问题,吸取经验教训,改进探究方案。
交流与合作 交流结论及实验心得,在交流合作中注意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养成合作精神。
课堂小结 识记、应用规律 方向跟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F=μFN

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正压力成正比,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材料有关,跟接触面积无关。方向跟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2.“控制变量法”的实验思想。

3.数据处理方法:比值法、图象法等。

改进实验的设想。

尝试用其它方法进行数据处理。

识记、应用规律。

作业及反思   摩擦力产生的机理和制约因素都很复杂,对摩擦的研究已形成一门系统的学科“摩擦学”,其中一些问题至今仍在探索中。 在课后继续相关探索。

扩展相关知识。

高中物理滑动摩擦力教学反思

摩擦力的问题,学生在初中已经有所了解,但在高中要对《滑动摩擦力》从产生到大小计算、方向判定的掌握,还有一定的难度。为让学生能全面掌握滑动摩擦力的知识,本节课的设计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希望通过自己的探究,能比较深刻理解本节知识。

本节课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本人认为基本上达到了课前所预期的教学目标。此次的探究活动设计,基本上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大部分同学探究过程认真、细仔、方法得当,但有少一部分学生的探究活动存在一定的方法问题,如操作不科学、读数不准确等,导致测量结果误差较大。当然,对于刚进入高中学习不久的学生来说,由于在初中学习中自主探究活动较少,存在一定的方法问题在所难免,今后只要多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一定会不断提高。

不足之处,由于时间安排较为紧张,对实验误差的分析不够,另外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中是否与物体间接触的面积有关,没来得急探究。可能今后一节在内容安排上应做适当调整,整堂课都放手给学生去探究,再来比较课堂效果。

篇8:《滑动摩擦力》教学反思

本堂课是一堂设有探究实验的新课,学生对探究的对象——摩擦力并不陌生,能举出很多生活中的例子,但他们对探究的内容——滑动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认识还停留在一个仅只有一定猜想的层面上,并没有很深的了解,这样的情况对课堂教学来说,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学生有了一定浅层面的了解后,在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自己解决问题的'好胜心的驱使下,肯定会开动脑筋,积极地思考出自己的实验方案,并通过实验,自己得出问题的结论。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将自己摆在了课堂主人翁的位置上,老师仅仅是起了一定的引导作用,但却能更好地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新课程理念就是要体现这样一种学生为课堂主人的教育方式来达到一定的教育功能。所以,我认为在这一节的教学中,加以探究实验能更好地发挥教学功能,培养出能力强、科学素养高的学生。

篇9:《滑动摩擦力》的教学反思

《滑动摩擦力》的教学反思

《滑动摩擦力》这节课安排为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生活中到处都存在摩擦力,同学们对摩擦力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和,所以,根据教材安排,在介绍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后就直接进入实验探究过程。通过实验时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并以日常生活中事例为基础加以分析得出增大摩擦力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新课程理念。

通过对这堂课的教学反思,我感觉《滑动摩擦力》的实验的可见度、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不够理想,实验原理比较容易理解,但实验的操作性难度比较大。

实验原理:根据二力平衡知识,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木块匀速滑动时,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大小就反映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实验过程中,我发现很难做到:用手拉着弹簧测力计使木块在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而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木块在做变速运动,这样,拉力和滑动摩擦力不是平衡力。同学们通过观察也发现: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市数不稳定,读取数据不方便,同时,对实验的准确性也产生了怀疑。

针对该实验设计的不足,我经过思考和实验操作,个人认为进行以下改进实验效果更理想。

将弹簧测力计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系在木块上,在木块的'下面放置一块长木板。

实验过程中,拉动木块下的长木板,使木块与长木板之间发现相对运动,木板受拉力和滑动摩擦力作用,长木板的运动状态,并不能影响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这样,弹簧测力计的市数就稳定了,读取实验数据也就方便了。

经过对该实验设计理论的改进,实验效果比以前有了明显的提到,实验的可操作性也大大加强,由于木块自身质量有限。引起压力太小,致使滑动摩擦力太小,所以,实验的可见度还是不很理想为了使实验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我采用弹性系数比较小弹簧测力计来完成本实验。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和拓展,我感觉我原有的能力已不能完全满足新课的要求,要时时充电,全面提升自己综合能力,既要注重各种单项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又要着重于整体的效应,使各种能力相互促进,只有这样,教学过程才能焕发出应有的生命力。

篇10:高一物理滑动摩擦力教案怎么设计

一、课前准备

【教材分析】

“摩擦力”一课是高一《物理》第一章第四节内容,该节知识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它不但是力学的基础,也是组成整个高中物理知识的一块“基石”,所以对这节内容的教学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要把它放在一个较高的教学层面上来对待。由于摩擦力问题的复杂性,且在具体问题中又表现出“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尤其静摩擦在许多情形下似乎又是“若有若无,方向不定”,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说真是扑朔迷离,不易理解。也正是由于教材内容的上述特点,本节课又易于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易于培养学生的辩证观点,易于锤炼学生的物理素质。要充分用好该节教材内容,深入挖掘知识间的有机联系,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思维训练,进而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本节课中的主要知识点有: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或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处产生的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摩擦力。由定义出发,摩擦力又可具体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1)静摩擦力: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随其它的外力或运动状态的变化而变化,大小可在零与fmax之间变化,方向亦可变化、一般需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来计算它的大小。虽然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但有时由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难以判断,所以它的方向往往也需由物体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等来确定。(2)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μN,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一般情况下,相对于静摩擦力来说,滑动摩擦力还是比较容易确定的,它像一个恒力似的,但有时滑动摩擦力在问题中亦是一个变化的力,其大小与方向均可改变。这两种摩擦之间也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两种摩擦也可以相互转换。

【学生情况】

学生在初二时已学过有关摩擦力的初步知识,并且初中把摩擦力详尽地分成了静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三种形式,同时,在初中阶段学生也较为完整地学习了二力平衡的知识,初步学习了在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的知识,进入高一以来,又学习了力、重力、弹力等三节知识内容,其数学知识在物理方面的应用能力也随着各科的学习而有所提高,尤其是前一节弹力的知识,与本节摩擦力的知识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首先,它们都是被动力,在求解时,其大小和方向往往要由其它力的大小及方向来确定;其次,它们均为接触力,物体间必须相互接触才能发生此类相互作用。当然,关键的是它们之间是有很大的区别:首先,力的性质不同;其次,弹力是法向力,摩擦力是切向力;物体与物体接触之处,有弹力未必有摩擦力,但有摩擦力时则必有弹力存在,等等。这些不同之处也正是要认真学习的。在教学中,要注意复习旧知识,做到恰当而有益的迁移,但同时又要让学生正确牢固地树立新概念,严防头脑中已有的相关知识、概念的“负迁移”,使学生对该部分知识和技能达到顺利的“内化”,同样,教学重心不宜提得过高,应关注学生的“知识最近发展区”,调整教学内容、步骤和设计教学方法,力争使学生“奋力一跃”后,便可达到学习目标要求,让学生切实尝到经努力后“成功”所带来的喜悦。

【教具准备】

教师做演示静摩擦力用的教具有:毛刷、滑块、弹簧秤、毛巾等;教师做演示滑动摩擦力用的教具有:滑块、厚白纸、定滑轮、弹簧秤、细线等。学生每两人一组随堂实验用的教具有:小木板、滑块、简易测力计、重物、细绳等。为使学生便于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还需使用大屏幕实物投影仪,此外,为了演示静摩擦与滑动摩擦相互间的转换,还需利用多媒体以及相应课件,以强烈的动画效果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想象和思维空间,因而要认真完成课件的设计和制作。

【教法选用】

课堂中应多使用观察法、实验法等直观教学手段,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个教学过程及其各部分的过渡、衔接,均应采取启发式的教学,做到恰当铺垫,适时点拨,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切实维护,必要的讲授、讲解都要紧紧围绕这一宗旨而适可而止。课堂内在引导学生做实验或根据情景思考问题时,教师要主动巡视,巡视时要重视对个别学生的学法指导,以求全体学生在各自原有的水平上都得到提高和发展。

【解法指导】

习题练习也是学习物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因而,教学中也要注意对学生进行习题训练的具体解法的指导,处理本节习题的常用方法有下述几种:

(1)假设法,即假设接触面光滑,看物体是否会发生相对运动,若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物体原来的静止是有运动趋势的“静止”,且假设接触面光滑后物体发生的相对运动方向,即为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从而确定静摩擦力的方向。

篇11:摩擦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摩擦力》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知道摩擦的利与弊。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设计探究实验。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推桌子前进时很费力,为什么?

(二)新课学习

实验:学生将手掌放在桌面滑动,脚在地板上来回擦动等。我们的手、脚运动受到阻碍的现象叫摩擦现象,这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两物体要相互接触,摩擦力只能发生在接触面上;

两物体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

两物体之间要有压力。

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你认为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请同学大胆猜想。

猜想一:与压力大小有关(可能有同学会提出与重力有关,可举把黑板擦压到黑板上所受摩擦力与重力无关来引导学生找到压力影响摩擦)

猜想二: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想三: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

猜想四:与运动速度有关

针对学生的猜想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得出结论liuxue86.com

3.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摩擦?

例:人走路

a.哪里存在摩擦?

b.想象:如果没有摩擦走路是什么样子?

c.鞋底为什么有凸凹不平的花纹?

例:汽车在冰面上打滑

a.汽车出现了什么情况?为什么?

b.怎样解决?(撒盐、木屑、煤渣等)

c.轮胎上为什么有纹?

例:滑雪比赛

a.滑雪时板与雪间的摩擦有害还是有益?

b.怎样减小摩擦力?

摩擦有时有利,有时有害。因此有时我们要增大摩擦,有时又要想办法减小摩擦。从理论上看该如何增大摩擦力,又如何减小摩擦力。

4.研究自行车上的摩擦。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对自行车上的摩擦了解了多少,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比一比,赛一赛,看那一组知道的最多。(从教室外搬进一辆自行车)。

5.知识的拓展。

由于摩擦,限制了交通工具的速度,若要提速,你能想出什么方法吗?介绍水翼船、气垫船、磁悬浮列车。

课后小结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1)两物体要相互接触,摩擦力只能发生在接触面上;

(2)两物体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位移;

(3)两物体之间要有压力。

摩擦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分析,知道摩擦力;

2.知道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改变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4.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增大摩擦和减少摩擦的具体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控制变量法在物理研究过程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乐于参与、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设计实验、分析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与实践使学生了解摩擦在实际中普遍存在,既有利也有弊。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辩证观点;

2.通过生活中实例的研究,激发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工具

多媒体、弹簧测力计、木块、毛巾、木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展示照片,提出问题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二力平衡的知识,那位同学给我们分析一下,如图手持杯子静止时,玻璃杯受到什么力?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这个力不是弹力,这个力就是摩擦力。

摩擦力是我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力,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摩擦力有什么特点。

二、新课讲授

讲授实验内容,体验摩擦力

在分析摩擦力之前,先让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感受一下摩擦力。

1.将手掌用力压在桌面上并向前用力,但手掌相对桌面静止。

2.将手掌用较小力压在桌面上并向前用力,使手掌相对于桌面滑动。

3.用两根手指在桌面上模仿人走路的情景,感受指尖受摩擦力方向。

提出问题,引导讨论。

你感到摩擦力是一个什么样的力?作用在哪?作用方向如何?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一边讨论一边感受,纠正学生的错误

一、摩擦力(F摩)

1.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叫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条件

a.两个物体接触且有压力

b.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c.接触面不光滑

3.摩擦力的方向:

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提出问题

从力的三要素看,摩擦力的大小是多少呢?

那我要想知道某种情况下,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比如这个木块放在这个长木板上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我该怎么办呢?

弹簧测力计能直接测摩擦力吗?

介绍实验装置,指导学生实验

好,那就让我们用实验来测一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实验结束,引导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引导

从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不同组的同学测量的结果是不同的。由生活经验我们知道:当你推箱子时,箱子越重,推起来越费力;地面越粗糙,推起来越费力。

那么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注意要说明你猜想时是根据什么生活经验。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进行指导。

刚才我们已经掌握了测量滑动摩擦力的方法。可是这么多因素都可能影响滑动摩擦力,我们怎么来研究呢?

这种方法我们称为控制变量法

下面就请你根据经验,进行猜想,并用实验来证明你的猜想。 注意实验表格自行设计,实验后交流

实验后,引导学生交流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论

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与物重、速度、接触面积无关。

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物重、速度、接触面积无关

引导

大家说:摩擦力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

三、摩擦的利用和防止

在许多情况下摩擦是有用的。

讲授

大家说的很好,其实摩擦力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情况都是有用的:

展示多媒体图片

比如,利用传送带将货物运送到高处时,传送带和货物之间有摩擦;拔河时手和绳子之间有摩擦;人走路时,脚和地面有摩擦;体操运动员手和单杠之间的摩擦;自行车车闸闸皮与车圈之间的摩擦;拧瓶盖时手和瓶盖的摩擦;这些摩擦都是有益的,都是需要增大的。

你还知道那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

这些时候,我们都用了什么方法增大摩擦的呢?

增大摩擦的方法:

增大压力;

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

引导

当然还有很多时候,摩擦是有害的。比如我们要推动一个重物时,这是我们可能会在重物下放上圆木,就能减小摩擦;再比如机械零件之间的摩擦,这时我们会用到滚动轴承。

下面大家一起阅读一下教科书第36页的“科学世界”,看看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减小摩擦。

减小摩擦的方法:

减小压力;

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

用滚动代替滑动;

是两个相互接触的表面隔开。

课后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摩擦力的知识,知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作用点和方向,测量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分析了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并对生活中那些地方要增大摩擦,那些地方要减小摩擦做了讨论,掌握了一些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

篇12: 《摩擦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力如何产生

2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知道摩擦的利与弊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培养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摩擦力的定义

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法:通过直观地感受手在桌面上的运动,感觉摩擦力的存在,分析摩擦力的方向及作用点;

探究法:通过探究活动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理解增加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教具准备 木板、投影仪、毛巾、棉布、木块、砝码、弹簧测力计、摩擦力演示仪等;

课时安排 1 课时

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播放视频:NBA 篮球场上两名球员相撞后在地板上长距离滑行的视频

2、观看图片:老师在学校塑料草坪打球及滑到后膝盖受伤的照片

3、提出问题:老师腿受伤是什么惹的祸?――摩擦力

(二)新课教学:

一、摩擦力

1、学生活动:手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力向前推,谈谈感受。

2、对照上面的活动让学生试探性归纳摩擦力的定义,教师可提示性提问:

(1)谈某个力至少需要涉及几个物理?

(2)是否需要接触?

(3)摩擦力有什么作用效果

3、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

4、摩擦力的实质:

活动:通过展示用显微镜不同倍率放大后的手背的照片,说明摩擦力的实质是由于接触面间的凹凸不平产生的

备注:观看视频,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利用生活现象,引发学生的思考

设计小实验,让学生体验摩擦力,引起学生的思考

二、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猜想:

通过前面展示的老师在篮球场上膝盖受伤的照片以及用手推桌面的活动体验,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猜想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与接触面所受压力

(2)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与接触面的面积

(4)与物体运动的速度

(5)………

2、设计实验

(1)怎样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学生活动:根据手中的器材(木块、砝码、棉布、长木板、弹簧秤),由学生自行设计一个测量摩擦力的方法。

实验方案:用弹簧秤匀速拉动木块,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由弹簧秤的示数即可表示摩擦力的大小。

(2)设计实验:

思考:怎样验证接触面所受压力大小与摩擦力的关系?

怎样验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与摩擦力的关系?

怎样验证接触面的面积与摩擦力的关系?

想一想:要用到什么科学方法?

备注: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猜想

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3、动手完成实验

主要设计表格参考:

表一: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研究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备注: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演示实验,学生完成实验数据记录

4、实验结论: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粗糙程度一定时,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备注: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三、摩擦与我们

问:你认为摩擦力都是有害的吗?

答:有利有弊

问:怎样减少有害摩擦;怎样增大有益摩擦?

说一说:汽车在冰面上打滑,我们可以怎么办?

考一考:以下是驾照交通规则考试的一道试题:

动脑筋:同一水平面上有长方体木块和铁块各一个,现想探究木块和铁块的下表面谁更粗糙,请你只利用一个量程满足实验要求的弹簧测力计,,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试给出实验的设计方案。

备注:提出与生活有关的例子,让学生学以致用。

四、收获了什么?

1、什么是摩擦力

2、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力的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五、练习

书本动手动脑学物理

篇13: 《摩擦力》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1、设计理念

本课以新课标要求为理念,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主要通过学生自己实验来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和作用效果。通过探究实验来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体验物理来源于生活,同时物理也在改变或影响着生产和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的内容。处于弹力、重力两种力之后,又处于力与运动之前,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对前两种力介绍完的延续又是认识阻力对运动物体影响的铺垫。本课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

(1)摩擦力的定义

(2)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增减摩擦的方法。在讲述摩擦力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中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而是统称为摩擦。教材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教材中没有具体讲述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教学中使学生有所了解即可,不必引申。

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在阻碍物体运动的。随后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摩擦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重要的意义,教材最好通过例证讲述了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虽然教学的重点在于应用摩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学会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但这些应用都基于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应充分重视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3、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对于摩擦力有一定的感知。能举出生活中和摩擦力有关的例子。但对于摩擦力的认识,也只停留在此而已。对于摩擦力的种类,怎样的两物体间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与什么有关,有哪些方法可以改变摩擦力,摩擦力并不是完全是阻力,有时也是动力等,并不知晓。所以,本课在讲授、实验中要注意针对这些难点,设置问题暴露学生认知不足及冲突,而后进行概念转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摩擦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摩擦力的概念以及滑动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会区分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及增大有益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等关系的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以及处理实验数据,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规律的习惯。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注重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

摩擦力的概念,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解决办法:通过创设物理情境,学生讨论等方法突出重点

2、教学难点:

摩擦力概念的理解,设计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因素的实验方案及其实验操作。

解决办法:采取方案交流和分组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用启发、讨论、交流法突破难点

四、教学准备

1、实验器材

(1)演示器材:橡胶棒一个,细毛扫帚一把、软弹簧一个,木块、长木板一个

【设计意图:在学习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及方向时演示,增加学生感性认识,更形象,直观】

(2)分组器材:牙刷、测力计、毛巾、棉布、长木板、小木块各12个,钩码72个

【设计意图:让学生参与并体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实验过程】

2、多媒体课件

设计意图:本节课全程使用多媒体课件,原因是:多媒体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于一体,信息丰富,直观

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游戏1:让一个力气大的男生握住事先抹过洗洁精水的橡胶棒一端,让一个力气小的女生握住棒的另一端,观察现象。

小游戏2:两本书尽可能多的错页交叉在一起,找两个力气大的男生看能不能将书拉开?

[探究新知一]摩擦力

<活动1>感受摩擦力

(1)演示实验:将一木块放在水平放置的长木板上,用软弹簧拉,观察弹簧的状态。

(2)学生活动:将手放在桌面上向前推或向后拉桌面(手相对桌面滑动),感受桌面对手有没有作用?

(3)学生实验:换用牙刷在桌面上向前推或向后拉桌面,观察牙刷的状态

【小结】实验表明,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会受到接触面 它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探究新知二]摩擦力的大小

<活动2>探究影响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

1、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那些因素有关?

生活中的实例:

(1)推动一张课桌比推动一张讲台容易,猜想摩擦力可能与 有关;

(2)汽车制动后在柏油路面比在结冰路面上更容易停止,猜想摩擦力可能与 有关;

(3)赛车的轮胎很宽,猜想摩擦力是否与 有关;

由上述实例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有关。

想一想:在研究上述某一个因素对摩擦力的影响时,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在实验中我们又该如何判断摩擦力的变化呢?

信息快递: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桌面上的物体,使其沿直线匀速滑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物体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原理:二力平衡)

2、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

(2)探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对摩擦力的影响

(3)探究物体间接触面积的大小对摩擦力的影响

【小结3】物体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与_____________无关。物体间的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______;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 。

<试一试>把一未开封的`桶装水横放在地面上,用力推和用力拖水桶那个费力?

实验结论:若把滑动变为滚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变_____。

[探究新知三]生活中的摩擦

<思考>1、摩擦力对于人的生活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试一试举例说明。

2、对于有害摩擦我们应设法 ,而对于有益摩擦我们应设法 。

【小结4】

(1)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一练:下列示例中是增大了还是减小了摩擦,分别采用了什么方法。

(1)自行车的刹车装置 ;

(2)轴承中装有滚珠 ;

(3)门与门之间的活页用久了要涂润滑油 ;

(4)鞋底的花纹 。

篇14: 《摩擦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理解摩擦力的应用,知道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

2、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认识控制变量发的意义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愿望,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2、控制变量发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如上图1,将小车放在长木板上,将长木板逐渐倾斜,让小车开始慢慢向下运动长木板固定;然后,将一方木块放在长木板上,发现方木块并不下滑。

[教师]问:刚才我们看到了什么?方木块为什么不下滑?

[学生]由于方木块受到了摩擦力。

[教师]方木块下滑是由于它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那么上面实验中的小车运动了,它是否也受到了摩擦力呢?

用小车代替方木块,并将长木板的倾角逐渐减小,直到小车不向下运动,发现此时长木板与桌面仍有一定的夹角。

[学生]小车也受到了摩擦力。

[教师]什么是摩擦力?它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

1、摩擦力;

[教师]通过以上的实验,你能试着对什么是摩擦力进行定义吗?

[学生](要求学生通过思考和比较,并在教师的引导之下,然后回答)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相对运动或将要发生相对运动是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摩擦力。

[教师]我们今天主要讨论的是滑动摩擦力。仿照上面的定义,你能对滑动摩擦力进行定义吗?

[学生]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滑动时,在接触面上所受到的阻碍物体相对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教师]你能举几个在生活中常见的滑动摩擦力的例子吗?

[学生](举出生活中常见的滑动摩擦力的例子)

[教师]通过这些例子,你知道了摩擦力的对物体的作用和摩擦力的方向吗?为什么?

[学生]因为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所以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2、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师]通过前面的感受和观察到的实验,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请同学们进行合理的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学生1]可能与接触面受到的压力的大小有关;

[学生2]可能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

[学生3]可能与物体受到的拉力有关;

[学生4]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学生5]可能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

[教师]由上面的猜想看来,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比较多,而我们在进行实验探究时,只能一个一个的去探究,在探究其中某个因素的关系时,必须保证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才能找到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主要因素。这种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也叫变量控制法。

[教师]在本节课,我们先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时,要控制在什么条件下进行?你有打算如何控制?要改变什么因素?

[学生]压力大小不变的条件下进行;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方法是;把同一个物体放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表面上,就可以保持压力大小不变,而又改变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教师]同样,要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又要在保持什么因素不变时,改变什么条件进行呢?你又打算如何控制?

[学生]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时,改变压力的大小的条件下进行。在同一木板表面上的同一木块上加上一个钩码,就可以在保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的条件下,改变压力的大小了。

三、小结与反馈: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请同学们回忆,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学习了科学探究的什么方法?

[学生](回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板书)

[教师]

(1)滑动摩擦力的定义:(由学生叙述)

(2)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由学生叙述)

篇15:《摩擦力》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和对物体运动的作用。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摩擦力。

(2)知道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而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的大小有关。

(3)认识摩擦的利与弊以及增大和減少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4)经历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经历制定计划设计实验的过程,学习控制变量的方法。

(5)学习设计表格、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6)通过对摩擦的分析,激发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养成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生产问题的习惯。

2、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积极性高,活泼好动,喜欢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但也是比较容易冲动,缺乏耐心。利用他们的好奇心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通过激励性的话语鼓励他们,让他们通过各自和团体的力量共同完成任务。本节课的意义在于有较强的实践性,通过小组实验,研究分析生活实例,既能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第八章第三节内容,共1课时。本节内容是初中物理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学习了力、重力的又一个重要的力,并为以后学习有关力的知识打下基础本节课通过情景体验,来认识摩檫力,探究实验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实验探究的`方法,本节课重视科学探究中的猜想和数据分析,有利于养成规范的探究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

1、通过手沿桌面滑动等生活体验,认识摩擦力。

2、根据二力平衡,会使用弹簧测力计粗略测量物体运动时所受的滑动摩擦力;能运用转换法、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总结出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通过解析生活中人走路、汽车刹车等实例,会说出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评价任务:

1、通过“拔河比赛”、“手沿桌面滑动”、“推动牙刷”等方式,评价学生理解摩擦力的定义,检测目标一的达成度。

2、根据二力平衡测量摩擦力,运用物理实验方法进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并得出结论,评价学生设计实验、操作、语言表达能力,检测目标二的达成度。

3、通过举例,阅读课本,会说出增大和减少摩擦力的方法,评价学生自学、归纳总结的能力,检测目标三的达成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明确目标

情境导入

(3分钟)

活动一:

1、出示教学目标,明确要求。

2、穿钉子鞋的瘦小女生和穿滑轮鞋的强壮男生进行拔河比赛。

(完成目标一)

1、明确目标。

2、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评价目标一)

环节二

生活体验

感受摩擦力

(8分钟)

活动二:

1、学生通过手沿桌面滑动感受摩擦力。

2、教师演示在桌面上推动牙刷,引导学生发现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完成目标一)

1、学生亲身感受,认识摩擦力。

2、学生根据教师演示,理解摩擦力的定义。

(评价目标一)

环节三

进行实验

得出结论

(25分钟)

活动三:

1、学生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各小组选取研究课题。

2、实验前,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摩擦力?小组根据课题研究设计实验方案并分享。

3、各小组进行实验,分享自己的结论。

4、教师引导学生对各小组的结论进行归纳总结。

5、引导学生思考传统的实验装置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完成目标二)

1、学生根据课前预习,大胆猜想。

2、引导学生如何测量摩擦力。

3、学生根据研究课题设计实验。

4、分组实验,得出结论。

5、引导学生改进实验装置。

(评价目标二)

环节四

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9分钟)

活动四:

1、引导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存在摩擦力的现象。

2、学生阅读课本P25—P26页,分组讨论总结出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完成目标三)

1、通过举例,知道摩擦力既有益也有害。

2、通过阅读课本和讨论,得出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评价目标三)

附:板书设计

第3节摩擦力

1、概念: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作滑动摩擦力。

2、大小(摩擦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受到的压力的大小)

3、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1)增加压力

(2)使接触面更粗糙

2、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1)减小压力

(2)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

(3)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4)使接触面分离

篇16:《摩擦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以及它的应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归纳概括能力等。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并积极地去探索未知世界。

教学重点:

什么是摩擦力以及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

怎样增大或减小摩擦力。

教学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

教学手段:

泥鳅、抓鱼手套、大米、筷子、玻璃瓶、实物投影仪、橡胶桶以及各种实验材料(如:毛巾或橡胶板、玻璃片、带钩的小木块、砝码、橡皮筋等)。

教学内容:

1、抓泥鳅比赛。

2、学生实验探究摩擦手。

3、认识抓鱼手套的秘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活动一:抓泥鳅比赛)

活动目标:以抓泥鳅比赛为活动背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兴趣。

1、组织学生进行抓泥鳅比赛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对自然事物倍感新鲜、好奇的心理特点,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究问题的情境之中,激起探究兴趣,形成探究动机。)

2、交流。让“获胜者”说说自己成功的秘诀,让“失败者”说说自己在比赛过程中遇到的困境。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交流自己在抓泥鳅比赛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他们所采用对应办法:为什么他的办法能行,而我的办法却不行?引出摩擦的概念,同时使学生产生好奇的心理,对研究的问题将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更快的进入下面的探究实验中去。)

3、小结,揭示课题(板书:摩擦力)。

二、合作探究(活动二:学生实验)

活动目标: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摩擦力,培养学生做对比实验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认识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出书本83页的拖人游戏。

1、哪一种方式拖人感觉轻松些,为什么?

2、提出假设: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拖人游戏图片,引发学生思考:摩擦力跟什么因素有关,并大胆提出假设,从而激起学生进一步用实验验证的兴趣。)

3、学生合作探究实验(实验材料如:毛巾或橡胶板、玻璃片、带钩的小木块、砝码、橡皮筋等)进行验证并填写实验报告单。

4、讨论。并根据学生的相关回答进行板书: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摩擦力的大小与等因素有关系。

物体的重量

(设计意图:从生活体验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通过假设—实验—交流—结论,得出其中的科学道理。通过自己进行实验的选材、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同时使学生形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观。其中我是用橡皮筋而不是用弹簧秤拉动小木块,主要是考虑到小学生只需从橡皮筋的长、短定性地判断摩擦力的大、小就可以了。)

三、应用与实践(活动三:筷子提米游戏)

先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出书本85页的相关图片。

1、讨论:图中哪些做法是在增大摩擦力,哪些做法是在减小摩擦力,为什么?

2、交流: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行为是在增大摩擦力,哪些行为是在减小摩擦力?

3、组织学生进行筷子提米游戏。

(设计意图:在形成一定的结论后,通过理论—实验—应用的实践过程,不仅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四、巩固与提高(活动四:认识抓鱼手套的秘密)

1、教师又拿出开始抓过的泥鳅。

2、交流:根据今天所学的内容,说说你会想什么办法更快地抓住泥鳅呢?

3、展示小小发明家的作品——抓鱼手套。

(设计意图:科学教学应重视科学素养的培养,使学生深切体会到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学了科学知识又可以运用于实践,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用好科学的兴趣。)

五、拓展

活动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并积极地去探索未知世界。

1、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与创设:假如没有摩擦力,这个世界将会怎样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放飞想像的翅膀,在假想的国度里遨游,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2、鼓励学生课后进行探究。

的确。没有摩擦力,我们寸步难行,那么对于摩擦力,你们还将进行哪方面的研究呢?

篇17:《摩擦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力如何产生

2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知道摩擦的利与弊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培养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

摩擦力的定义

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法:通过直观地感受手在桌面上的运动,感觉摩擦力的存在,分析摩擦力的方向及作用点;

探究法:通过探究活动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理解增加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教具准备木板、投影仪、毛巾、棉布、木块、砝码、弹簧测力计、摩擦力演示仪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播放视频:NBA篮球场上两名球员相撞后在地板上长距离滑行的视频

2、观看图片:老师在学校塑料草坪打球及滑到后膝盖受伤的照片

3、提出问题:老师腿受伤是什么惹的祸?——摩擦力

(二)新课教学:

一、摩擦力

1、学生活动:手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力向前推,谈谈感受。

2、对照上面的活动让学生试探性归纳摩擦力的定义,教师可提示性提问:

(1)谈某个力至少需要涉及几个物理?

(2)是否需要接触?

(3)摩擦力有什么作用效果

3、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

4、摩擦力的实质:

活动:通过展示用显微镜不同倍率放大后的手背的照片,说明摩擦力的实质是由于接触面间的凹凸不平产生的

备注:观看视频,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利用生活现象,引发学生的思考

设计小实验,让学生体验摩擦力,引起学生的思考

二、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猜想:

通过前面展示的老师在篮球场上膝盖受伤的照片以及用手推桌面的活动体验,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猜想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与接触面所受压力

(2)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与接触面的面积

(4)与物体运动的速度

(5)………

2、设计实验

(1)怎样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学生活动:根据手中的器材(木块、砝码、棉布、长木板、弹簧秤),由学生自行设计一个测量摩擦力的方法。

实验方案:用弹簧秤匀速拉动木块,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由弹簧秤的示数即可表示摩擦力的大小。

(2)设计实验:

思考:怎样验证接触面所受压力大小与摩擦力的关系?

怎样验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与摩擦力的关系?

怎样验证接触面的面积与摩擦力的关系?

想一想:要用到什么科学方法?

备注: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猜想

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3、动手完成实验

主要设计表格参考:

表一: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研究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备注: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演示实验,学生完成实验数据记录

4、实验结论: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粗糙程度一定时,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备注: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三、摩擦与我们

问:你认为摩擦力都是有害的吗?

答:有利有弊

问:怎样减少有害摩擦;怎样增大有益摩擦?

说一说:汽车在冰面上打滑,我们可以怎么办?

考一考:以下是驾照交通规则考试的一道试题:

动脑筋:同一水平面上有长方体木块和铁块各一个,现想探究木块和铁块的下表面谁更粗糙,请你只利用一个量程满足实验要求的弹簧测力计,,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试给出实验的设计方案。

备注:提出与生活有关的例子,让学生学以致用。

四、收获了什么?

1、什么是摩擦力

2、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压力的大小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五、练习

书本动手动脑学物理

备注:教师进行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

热门教案

学诗词

学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