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材分析)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6篇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精选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二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2、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

3、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4、能联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发散思维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

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二、自主学习点拨指导

1、理解词语:

呼风唤雨世纪,是谁来呼风唤雨?

2、分组讨论:

区别发现与发明,举例说明,哪些是发现哪些发明。

3、自主学习生字:

你用什么方法读准赖、耕、潜、舶、哲。

写字的时候,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4、检查自学情况:

抽生认读,开火车组词。

5、熟读课文,勾出不懂的词句。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全文围绕哪一段来写的,勾出中心段(第一段)齐读。

2、抽生读第2自然段,找出关健词,师板书:

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3、自读第3段,回忆历史,千里眼顺风耳指什么?说明什么?

师板书:

过去用千里眼顺风耳寄托愿望

4、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说明科学技术发展之迅速、之

奇、之美好)。

5、默读第4段,勾画出现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归纳、师板书:

登上月球 潜入深海 洞察天体 探索奥秘

电视 电话 因特网 飞机 火车 远洋船

6、齐读第5段,师总结板书:

回顾历程 科学创造神话 美化生活

展望未来 科技创造奇迹 改善生活

二、联系实际讨论感受

设问:

1、想想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

2、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

3、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有哪些改善?

三、畅谈收获总结提高

总结:

1、齐读全文,感受呼风唤雨的世纪。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3、20世纪已经过去,二十一世纪属于我们,同学们,你们将怎样畅想未来?

四、布置作业(选做)

1、练笔:未来的。

2、绘画:科幻画。

3、办小报:科技之光。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精选篇2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交流感受;质疑问难。

第二课时:读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的写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二十世纪为什么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从而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了解文章的说明方法,读中学写。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 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2.检查课文熟读情况

二、课题切入,直奔中心

1.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通过对课文的了解,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题目吗?因为它还不是一句完整句。

——二十世纪是一个科学发达,呼风唤雨的世纪。

2.课文中哪一段说的和课题意思一样?

课题的意思和文中第一段的意思完全一样,这是课文给我们的一个提示,这句话是课文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3.我们一起把这句话写下来。(学生齐读,相机板书)

三、联系生活,精读品读

1.整体感知,直奔重点:下面我们就围绕这句话去学习课文。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你认为课文中特别能让人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的句子画下来,做个标记。默读课文时,注意边读边画。

(1)学生自读自画,老师巡视。

(2)学习第4自然段:在全班交流那些让人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的句子。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奥秘……

20世纪,电视、……地球村……

在20世纪的时候,人类有程控电话、因特网、高速火车、远洋船舶,这是个了不起的成就,让我们感受到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出示第4自然段字幕(相机变字体为红色):

(3)20世纪真是了不起的成就!课文举出的`这么多成就,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呀?

——舒适和方便

和我们的祖先比比看,哪儿更加舒适,哪儿更加方便?

(4)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更加快乐,对这些改变,这些成就,你是什么样的心情?你能把这种高兴读出来吗?来,你把整段话读一读。

(5)读了这段话为什么会使你这么强烈地感受到20世纪这么伟大的科学成就?作者是用什么办法来说明的呀?

——举事例、作对比

举事例,还有一个方面就是拿现在的舒适、方便与过去的王公贵族来比。让我们也模仿作者的说明方法比一比吧: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相机进行句子训练:用下面的句式说说那时都没有什么,20世纪有了什么。

那时没有……没有……也没有……。

20世纪有了……有了……也有了……。

(6)大家能感受到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好处吗?

(7)运用这样的方法、列举出这么多例子,在说明的时候,更为形象了,更加生动了,对不对?同学们,我们能感觉到这么大的成就,这么大的变化都是20世纪的科学成就带来的,我们怎能不激动地表达(指板书)。

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学习第3自然段:

(1)我们从这儿感受到了20世纪呼风唤雨,还从哪儿能感受到?再找找看,继续交流。

第3自然段:“人们只能在神话中……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出示第3自然段字幕相机变色)。

——有惊人的发展,发展速度特别快,好象一夜之间的变化。

(2)了不起的变化!大家从这两句话感觉到20世纪的呼风唤雨,那么,我们祖先的我们祖先的幻想是什么呢?

——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的神仙。

(3)现在,“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的神仙都实现了吗?

a.千里眼是电脑上安装的显视屏,我在北京,别人在上海,可以通过电脑视频对话看见他们。(可视手机更神奇便捷)

千里眼还有望远镜,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还有天文望远镜,可以看到地球以外的星星。

b.天上的飞机在天上飞就像是腾云驾雾。(宇宙飞船更了不起)

c.电话就是顺风耳,千里之外一通电话就听见了,电话上还可以实现千里眼,电话上有可视屏,一拨电话一边用上千里眼,一边用上顺风耳了。

(4)上节课我们看的电话就是可视的程控电话。同学们,这些幻想都实现了,其实,何止这么一点点幻想变成了现实,我们的祖先随便说一种幻想或者美好愿望,都实现了,你能举出一种吗?

(5)同学们,在人类历史的上百万年间,我们20世纪利用科学技术实现了祖先那么多的幻想,实在太令人惊叹!文中有一句诗对此进行了称赞——“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6)这句诗出自唐朝诗人岑参写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形容纷纷大雪好似梨花开放,我们来好好地读一读。

——把这句诗用在这里来比喻科学发展之快再恰当不过了!

学生齐读。

(7)如果把20世纪的科学成就比作这场大雪,那你觉得怎样?

——变化大、变化快、变化多。

(8)诗里面既能读出“快”,又能读出“多”,我们读读这句诗试试看。

(9)我们祖先的幻想就是我们今天的现实,多么强烈的对比,你们感受到了吗?课文中为了说明这个成就,对比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你还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到这种对比?

a.“人类在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

b.“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

(10)20世纪我们用科学技术实现了祖先那么多的幻想,我们怎能不赞叹(指板书)。

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3.学习第2自然段:

(1)还有哪些地方让我们感觉到20世纪的呼风唤雨?

第2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总和”。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从原始社会到现在,也有巨大的科学发展,但是合起来没有我们今天科学这么发达,这说明科技特别发达。

(2)“其改变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断句,再读。

(3)是什么使我们发生了如此大的改观和改变?

相机板书:科学

发现 发明。

(4)准确地说,是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了发现和发明,然后给我们人类带来了改观和改变。

相机板书:人类。

(5)大家能不能在课文中找出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从找到的事物看,发现和发明有区别吗?

发现:是通过探索和研究看到或者找到前人没有找到的规律和现象。

发明:是创造的意思。

(6)谁能用发现和发明说一句话?

(7)指名读这段话。

(8)大家一起回答:20世纪的呼风唤雨靠的是谁?20世纪又靠什么呼风唤雨?

(9)师生对读两个设问句后强调:20世纪,人类利用科学技术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如此大的改观和改变,我们怎么能不说(指板书)。

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四、回应开头,凸显中心

1.课文学到这儿,你们有没有发现,无论是和过去的对此,还是举出的实例,都是在围绕一句话写的。哪一句话?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现在让你读这句话,你会用什么情感去读?

3.让我们带着对课文的体会,带着丰富的情感把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小组合作着读读。

五、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课文学到这儿,第一节课你们提出的疑问都解决了吗?

2.课文中的问题虽然解决了,但是科学需要我们带着疑问不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现在,我们已经进入21世纪了,面对新的世纪,你还希望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奇迹来改善我们的生活?

3.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要把生活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要想让我们的梦变成现实,我们小学生现在能做些什么呢?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精选篇3

教学目的:

1、认读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科学小品的语言特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准备:

幻灯图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受变化,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我是第一次来榔坪,昨天在车上我就在想,榔坪可真远啊!幸好有了汽车,要是以前没有这样的交通工具,要来你们这里,那可真难想像啊。由这件事一想,我们的生活正在一天天变得方便、舒适起来。你们感受到了吗?那让我来了解一下你们的生活都有哪些变化?(列举自己生活中的变化。)

2、师:那你们觉得是什么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了?(生:是科学技术。)

3、师:对,是科学。今天让我们随着中国社科院的院长路甬祥爷爷一起去感受科学的魅力,一起走过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伸出你们的手,让我们一起写下课题。一起读读课题吧。(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

二、质疑课题,激发兴趣。

1、师:“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结合已经的知识理解“呼风唤雨”这个词语

2、师:在本课中,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呢?对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针对课题质疑)

三、初读课文,字词过关。

1、师:带着这些疑问,请自由朗读课文,做到把生字词读准,把课文读通顺。还要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希望你能有收获。

2、师:让我来考考你们,看看这些词语你都会读吗?开火车读一读。(幻灯出示本课的生字和生词)

四、朗读理解,交流感悟。

1、师:谁能用非常简洁的语言告诉我课文讲了什么?谁又能用书上的一句话说一说。这句话在哪里?让我们一起大声朗读这句话。(教师板书——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学生齐读这一句话)

2、师:读了课文,你们知道了是谁在呼风唤雨,又是靠什么来呼风唤雨吗?你们在哪里找到的答案?再读读第二自然段看看还会有哪些发现?

3、师: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有什么发现?在这一自然段中,有两个词语非常相近,谁有一双慧眼发现了它们?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发现”与“发明”的区别吗?

4、师: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发现和发明,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好,我们才能呼风唤雨。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你可以感受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到这样的句子画上横线。

5、你们都找到了哪些句子?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学生交流,老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1)、师:你找的地方和老师找的一模一样呢,(课件出示句子: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告诉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地星球变成联系机密的“地球村”。)和老师一起来读读这个自然段。

①用引读的'方法和学生一起朗读这个自然段。师:这真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因为20世纪——,20世纪——这还是一个连过去的王公贵族都不敢想的世纪,因为——)

②引导学生说话,练习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理解感悟。

③回归课题,激发情感。师:面对每一天都在发生变化的生活,面对这样多的科学成就,我们怎能不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④感情朗读。师:生活在这样的世纪,我们感到自豪、感到骄傲、感到幸福。你能带着这种骄傲和自豪读一读这个自然段吗?

(2)、对比我们生活的这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世纪,看看我们的我们的祖先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我们把那样的社会称之为——农耕社会,农耕社会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呢?你能想像一下吗?

①用“那时没有——,那时没有——,那时没有——,那时没有……”引导学生说话,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没有科学技术的世界是怎样的无奈。

②师:在那样无奈的现实中生活,我们的祖先只能用神话来表达自己美好的愿望。他们都有那些愿望?是谁帮他们实现了愿望?“千里眼”就是现在的什么?“顺风耳”又是现在的什么?我们又是怎样腾云驾雾的呢?(一连串的提问再次让学生感受科学技术的神奇力量。)

(3)、这么多美好的愿望,在短短的一百年的时间里就得以实现,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幻灯出示雪景图片和文字: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①师:谁知道这句诗出自哪里?谁是我们班的小博士?你知道这句诗的意思吗?课文中引用这句诗,是为了说明了什么呢?又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

②师:几千年的梦想,上万年的愿望,在短短一百年的时间里就得以实现。怎能不让我们感到惊喜,好想读读这几句话,表达我的惊喜之情,愿意听我读吗?(教师范读指导)谁还想读一读?(指导学生读出惊喜之情,重点读古诗)带着这样的惊喜让我们一起读这句话。

(4)、师:如果我们的祖先能够感受到这样的变化,感受到现代科学技术的威力,我想,他们一定会情不自禁的说20世纪真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亲人诉说衷肠的时候,当你登陆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感受到了什么?是啊,科学正在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美好的生活,所以,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会说:——(学生朗读,幻灯出示句子: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科学正在实现了我们一个又一个梦想,所以,伯特兰.罗素要说——科学还将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所以我们也说——(引导学生朗读这一句话)

五、延伸拓展、关注科学。

1、师“回顾已经过去的20世纪,我们倍感那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面对我们正在经历的21世纪,该是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纪,畅想一下,在21世纪,科学技术还会带给我们哪些惊喜?和你同组的小伙伴尽情的畅谈,尽情的展望。(学生交流,如果有时间就让学生写一写)

2、师:科学固然很神奇,但真正让它变得神奇的还是我们人类。好好学习,掌握过硬的科学文化,你们也会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我期待着那一天。

3、师:我还有一个小小的作业,希望你们课外收集一下21世纪的科学成就,了解一下科学发展的最新动态。

板书设计:

29 呼风唤雨的世纪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精选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二个生字,正确理解“呼风唤雨”“洞察”“依赖”“奥秘”“改观”“探索”“联系”“哲学”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及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解题

1、同学们,听过“呼风唤雨”这个成语吗?你从这个成语最先想到谁?

(神仙)

2、呼风唤雨原是指神仙利用法力能使天刮风下雨,现在引申为“能够支配自然的一种巨大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课文。

出示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读题。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注意把生字的音读准,把语句读正确,读流利。在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次。

2、读完的同学请快速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简单归纳2~5自然段意)?

3、学生交流。

(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明和发现,和古代人类生活对比,举例说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引用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名言来说明科学技术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

三、细读理解

1、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⑴ 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⑵ 是谁在呼风唤雨呢?怎样呼风唤雨的呢?请自读第二自然段。找出句子体会一下。

⑶ 板书:

发明、发现

理解“发明”和“发现”。

发现:原本就存在但没有被人们了解的事物或规律。

发明:原本不存在的事物,是人们创造出来的新事物或新方法。

⑷ 用“发现,发明”练习说话。

2、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 那没有现代科学技术以前人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读第三自然段。

⑵ 学生回答。

⑶ 说说“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今天指什么?说明了什么?谈谈自己的感受。

课件出示望远镜、程控电话,手机、录音机、高速火车、飞机、载人航天飞船的图片。

⑷ 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了自身的生活,变化速度之快,范围之大,内容之多书上用了哪句话来形容?

(出示诗句)

⑸ 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指导朗读这句话。并把这句诗背下来,体会语言,积累语言。

3、学习第四自然段:

⑴ 科学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除了刚才的发明,你还知道哪些现代科技新成就?请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

⑵ 出示收集的相关现代科技新成就的图片。

⑶ 人类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使我们的生活怎样呢?读句子: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⑷ 与同桌说说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有哪些变化?

⑸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齐读第5段,师总结板书:

科学创造神话 科学创造奇迹

第二课时

一、联系实际 讨论感受

1、现代科学技术无处不在,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有了极大改善,联系实际想想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与小组同学讨论。

2、交流。

二、畅谈收获

1、齐读全文,感受“呼风唤雨的世纪”。

2、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3、现在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假如你是一名小小设计师,请你展开想象,描绘一下美好的未来是怎样的。

三、学习生字,积累词句

1、自学生字,点拨读准“赖、耕、潜、舶、哲”的字音。

2、写字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3、积累一些好词好句。

四、布置作业

1、小练笔:

请爸爸妈妈说说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再把他们说的写下来。

2、办一张科技手抄报。

【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

科学创造神话

科学创造奇迹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精选篇5

【教材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

【设计理念】

科技说明文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感人的场面,但是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课堂上应让学生充分自由的朗读,通过自主阅读,质疑问难,帮助释疑,大胆想象,辩论交流等形式,使学生体会,咀嚼文本精华,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情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走向知识、语言、精神的同构共生。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子,会写12个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语言间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计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过程】

一、抓重点词语,直接导入

说说“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

师: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作者借神话故事中神仙道是运用法力“呼风唤雨”本领比喻20世纪与以往的不同。今天,我们就要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来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

(设计意图)“呼风唤雨”这个词语在全文中起着提纲擎领的作用,整篇课文围绕这个词语展开,深入直至结束。从远古时代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做出那么多的创造发明,处处有“呼风唤雨”的存在。所以,把“呼风唤雨”这个词语置于课始,通过解读、说话的形式,使课文的展开有很清晰的起点。

二、读好课文,整体把握语文之本

1.通读课文,根据课文注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采用大声读、速读、同桌轮读等方式,将课文至少读三遍。做到琅琅上口,通顺流利。

2.集中练读,感觉哪里难就重点突击

3.展示读书,学生互评。

(设计意图)通过范读、速读、齐读、纠正读,让每一位学生透透彻彻的课文读熟,这样对课文的理解才会深入,对文本的把握才能正确到位,并且让学生了解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方法除了把每一部分的内容连起来以外,还可以找文中的重点句子,根据文意进行补充,或者运用句子直接概括。

三、构建有效对比,深入学习课文

(一)百万年来一成不变的生活。

1.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第2、3自然段,完成填空。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 )没有( )没有( )没有( )也没有( )。

2.请同学展开想象,各个学习小组选择一个话题进行讨论。

3.每个学习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交流。

4.师小结:也就是说,在20世纪以前,人们一直生活在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人们渴望能有超出自身能力之外的神奇力量,而20世纪,人类依靠科学技术把这些幻想变成了现实。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选择话题进行讨论,让每个学生在想像中“亲历”农耕时代人类生活的情况。这样全方位的参与文本,参与课堂,是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体会。

(二)寄托人类梦想的美好愿望

1.为了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说说古时候人类创造了一些怎样的神话,以及神话人物。

2.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置,一方面是让学生感受祖先丰富的想象力,另一方面是让学生明白科学技术可以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让学生体会科学技术的巨大力量作进一步的铺垫。

(三)体会20世纪翻天覆地的变化

1.在短短一个世纪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请同学读第3自然段,找找哪一句话可以形容这一切。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体会诗句原来的意思和引申义。

3.朗读句子“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体会“发现”和“发明”的意思,感受文章用词的准确性。

4.体会“百万年一成不变的生活”和“一百年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写的用意。先让学生互相讨论,然后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教师补充说明,从而明白科学技术一个世纪的发展超过了人类上百万年的总和。

(设计意图)从远古时代人类完全依赖自然的农耕生活到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实现的现代生活,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两个有效地对比:一个是古时候人类只能利用想像创造一个又一个神话,如今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创造一个又一个真实的神话;另一个是从时间上进行对比人类百万年一成不变的生活,如今人类日新月异的生活。通过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参与到理解文本,感悟文本,深入文本的过程中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然明白了是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从而激发起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布置作业,拓展文本

1.查阅资料,尽可能多的收集20世纪的发明和发展,并与家长、老师或同学探讨他们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观。可以自由组合,并将资料进行整理,制成手抄报。

2.尽可能多的访谈调查更多的人,了解今天生活有哪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人们还有哪些愿望和梦想。

(设计意图)这两个作业的布置,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等教学资源,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使语文教学不仅仅限制在课堂,让语文课真正走出课堂,走进生活。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精选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十二个生字,正确理解“呼风唤雨”、“洞察”、“依赖”、“奥秘”、“改观”、“探索”、“联系”、“哲学”等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及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主题

1、解读“呼风唤雨”

同学们请看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里“呼风唤雨”什么意思?(呼唤风雨,想让它来,它就来;想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师:说得没错,这是神仙借助法力,支配自然。

我也会呼风唤雨,你信吗?

拍照,快传。

我这下你信了吧。我是真的呼风唤雨吗?不是,我是用手机拍照再用无线网络把照片传到计算机上。所以,呼风唤雨在现代社会是指借助科学技术来实现发展。

2.一个世纪有多少年?(一百年)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指哪个世纪?(板书:20世纪)

从哪里知道的?(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这句话和题目的意思一样,这个句子告诉我们课文主要要表达的意思就是“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样的写法叫做开篇点题。也就是课文就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师:是呀,整整一百年的时间,世界发生了太多了变化,多么神奇,多么令人惊叹啊!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这个神奇的世纪。

二、检查预习,指导书写

1、解决会读的生字。

2、指导书写。

在这些生字中,你觉得最难写的哪个,要提醒同学的?

师:耕: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这是一个左右结构的会意字,左边是个“耒”字表示的是掘土的农具,右边“井”表示的是农田,合在一起一起,表示把田犁平,犁得整整齐齐。书写的时候要左窄右宽。

潜、程、赖、核,有些字位于字或部件的左边时末笔的捺改成点。

幻:注意和“幼”区分开来。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课堂练习来,完成第一题。(选择易错的3个字写在田字格了。)

写完的同桌互相检查。

三、细读课文,感受奇迹。

1.同学们刚才我们说课文是围绕第一自然的“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来写的。也就是强调20世纪人类可以呼风唤雨。那么第二自然段哪个词意思和它相近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圈出和“呼风唤雨”意思相近的词语。

生:呼风唤雨、奇迹、出乎意料

师板书:奇迹

2.哪个句子里有奇迹这个词,请你读出来?

出示: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及时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3.师:同学们,这一句话里有两个词很接近,是——发明和发现,你们知道这两个词语有什么区别吗?

板书:发明发现

生1:生2:生3:

PPT出示两个词语区别

同学们会理解词语,一下子就分清了。是呀,发现指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强调的是本来存在的;而发明则是创造出了新事物、新方法,强调的是本来就不存在的。

这篇课文中有些发现和发明,谁来区分下,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4.这些发现和发明对我们的生活有没有什么影响?

有,从那句话看出来?

生读: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5.指导朗读:PPT出示: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同学们这个句子比较不好读,我们一起来用斜线来画出该停顿的地方。

批注功能,师划节奏,在“人类历史上百万年”部分停下来。

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这里记得把“上百万年”合在一起读,因为它表达的意思是超过百万年,而不是刚好百万年。

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

6.同学们读懂这句话的意思了吗?看到大家纳闷的神情,看来这句话不仅不好读,还不好懂。我们一起来画个线段图,就会比较清楚了。

我们画一条线段来表示人类历史长河,上百万年肯定是在这条线段的大部分,而20世纪只是一个点。20世纪一百年的发现和发明带给人们的便利超过了上百万年的发现和发明带给人们的便利。所以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它带来了奇迹。

如果作者就这样停止了写作,你会同意他的观点吗?嗯,你会觉得有点儿疑惑:真的是这样的吗?

7.那么我们接着来学习,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然后在练习纸上填上“上百万年的人类社会”是怎样的,“ 20世纪的`人类社会”是怎样的。填关键词就可以。

师抓拍学生作业,WIFI快传至大屏幕。

请展示的同学来说一说:你写的人类上百万年的社会是怎样的?20世纪又是怎样的?

师板书:上百万年没有没有没有

通过这张图表,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以前人类的生活太辛苦了。

师:是呀,就在9月份,我们厦门受莫兰蒂台风影响,我们似乎回到了农耕社会,没有电,没有水,实在太不方便了。

生:20世纪的变化太大了。多,快。

师:是呀,这上百万年的时间很长,但是人们获得成就很少,20世纪时间很短,人们获得的成就却很多,所以我们说——

生接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五、关注表达,学习方法

师引导:是呀,我们感受到了20世纪的成就的伟大,作者是怎样写的才让我们感受这么强烈呢?

1.先请同学们一起读读这些词组,说说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

登上月球

潜入深海

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

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

学生谈体会:登上、潜入感觉比较有劲,要花费一定的力气,有技术含量。观察指的是看的这个动作,没有表明看的结果,洞察说明已经了解的较为透彻。探索指对事物进行搜查的行为,或指多方寻求答案的过程。

真好!作者作为中国科学院院长,他写起科普类文章可真是用词讲究呀。

2.同学们,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多不多呀?你还知道哪些?(生答)

那作者为什么不写你们说的那些,偏偏要选择这些呢?为什么不多写一些?

生1:登上月球,是向上的,

生2:潜入深海,是向下的——向上登天——向下入海(形成对比)

生3:洞察的天体是庞大的,遥远的

生4:探索的原子核世界的奥秘是微小的,深入的

师:所以,作者就选择典型的事例来说明他的看法,这些事例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把20世纪的伟大成就都概况出来了。

不是的,如果都写出来就太啰嗦了。

那写上百万年的社会,作者是不是也是这样选择典型的事例来写?

是的,也只写了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其实,上百万年的人类社会没有的东西是不是太多了,但是,作者没有一一列举,也是为了使表达更简洁。

3.除了举典型事例,作者还用了什么写法,让我们感受到20世纪的伟大成就。

生:第三自然段写的是农耕社会,第四自然段写的是20世纪,它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生:第三自然段写农耕社会只写了“没有电灯,没有电视,也没有汽车”,只能靠幻想寄托美好愿望,20世纪,人们的幻想都实现了。

我们来合作着读读这些句子,你就会有更深的感受。

女生:上百万年的人类社会没有电灯,没有电视,也没有汽车。(师:人们生活不便,信息闭塞)

男生: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师:人们出行方便,不出门也可知天下事)

女生:上百万年的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师:只能幻想,除了幻想,还是幻想)

男生: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师:挑战一个个不可能,人类真棒!)

女生:上百万年的人类社会,人们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师:诸多不便)

男生:20世纪,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师:我们都过得比过去的王公贵族幸福呀)

师:这么一读,你是不是感受到了什么?(这对比实在太强烈了!)

师:嗯,这对比实在太巧妙了。(板书:巧对比)

3.这么悬殊的对比,作者是怎么把它写到一起的呢?用什么话把它们连接起来?

生答。

PPT出示:

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师:嗯,没错,谁来说说,这两句话在文中的有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承接上文,启示下文,上文是?下文是?

师:同学们真厉害!我们把承上启下的句子叫过渡句。

师:写作文时如果适当地运用过渡,可以让我们的作文更严谨,更有条理。(板书:巧过渡)

请同学们拿出课堂练习,完成第三题,圈出表示过渡意思的关键词。

(1)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赵州桥》

(2)他们都照自己的话做了。十年以后,他们又在水井旁边相遇了。——《幸福是什么》

(3)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白鹅》

同学们各个都是学习的小能手。

六、小结课堂,布置作业。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什么收获?

预设:通过把文字转化为图片,感受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知道了写作文时要“巧对比,巧过渡”。

2.师:看来同学们在这一堂课里收获满满,一起来看看课后作业。

(1)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让他们说说感受,再写下来,最好能做到“巧对比,巧过渡”的其中一点。

(2)阅读《小牛顿科学馆》第19册《电磁悬浮列车》或其他科普书籍。

热门教案

学诗词

学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