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小学一年级教学教案优秀6篇,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小编最大的快乐。
教材分析:
《两只小狮子》是一篇童话故事,内容新颖,生动有趣,故事性强,具有普遍的现实教育意义。课文一共有7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两只小狮子的不同生活态度,一只勤奋练功,另一只却十分懒惰,什么也不干。课文通过一勤一懒两只小狮子的对比,以及狮子妈妈对懒狮子的教育:应该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不应该依靠父母的本领和地位生活。从而来告诉我们的学生:从小应该勤奋学习,学会独立生活的能力,不能一直什么事都靠父母这一道理。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明白狮子妈妈话中的道理。
教学理念:
1、关注学生的情绪体验。语文课程应该是充满活力的人性课堂,是学
生发展的娱乐场,学生饱满的情绪是进行自主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讲,更要通过多种自然活泼的形式,不断调动他们的学习情趣,从小培养他们热爱语文的情感。本课的学习从每个学生出发,运用分角色朗读、表演、续编故事等形式让每个孩子的学习兴趣得到一次又一次激发。
2、重视学生的朗读体验。《课标》强调在阅读教学中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实践活动。本课的教学设计是通过挖掘重点词语,联系句子,看看插图、做做动作、反复诵读感悟,体验课文的情感,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愿意做一个勤学本领的好孩子。
3、注重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体验。语文课程应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本课的学习,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中,致力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通过想象扩大语文文本的空间,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多元感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狮、整等14个生字,会写练、习等6个字。
学习积累懒洋洋这一类的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识字、交流等多种形式熟练地认、写生字。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扩展想象等加深对不同角色的理解,体会狮子妈妈的话。初步学会朗读疑问句和感叹句。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从内心喜欢阅读类似童话故事,愿意阅读更多的童话故事。通过学习,喜欢文中的勤狮子,为懒狮子担忧,希望他能改正缺点,刻苦学习,渴望自己也是刻苦的勤狮子,长大成为真正的狮子。明白不能依赖父母,应该从小就学习生活本领的道理。
课前准备:
1、剪辑动画片《狮子王》片断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谈话导入
1、小朋友,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知道辛巴是谁吗?
2、说说你对狮子的了解?
3、那今天我们要学习27课《两只小狮子》,看看这又是两只怎样的小狮子?
出示课题,随机学习狮的读音和字形。
(小孩子都有爱看动画片的特性,我从谈话是否爱看动画片入手,是否认识辛巴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更能引发学生的注意点,提升学生的兴奋点。)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认识生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生字朋友用喜欢的符号画下来,
借助拼音朋友,多读几遍。
2、4人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每小组都有一套生字卡片,请小组长领着小伙伴学习生字,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3、检查生字学习情况(用和狮子做朋友的游戏检查字音。交流记字形的好办法。)
(教师并没有先范读课文,而是让学生尝试自读,边读边找出不认识的生字,这是尊重了学生的'原有知识和体验,注意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挥了学生的个性。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学习,鼓励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或方法识字,符合儿童的心理需求,同时也是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这要比教师领着他们学,扎实牢固。同时,识字与游戏相结合,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轻松,也有了兴趣。)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随机指导读疑问句和感叹句。
5、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你想和哪只小狮子做朋友呢?
(读书不是盲目的,要思考,要解决问题,要讲究好方法,所以在安排让学生读课文时是有目的性的,如:读出疑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要求边读边想,想和哪只小狮子做朋友呢?这是尊重了学生个体感受。)
三、创设情景,朗读感悟1、2自然段
1、出示图片,用自己的话介绍一下图中两只小狮子的表现?
2、自由练读,读写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的句子。
指导读第一句:一只小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
(1)指名读。
(2)说说这小狮子整天都练些什么本领?谁能用动作来演一演滚、扑、撕、咬的动作?
(3)学生再读,边读边想象小狮子练功的情景。
(4)为什么这小狮子要整天练这些呢?
指导读第二句:另一只却懒洋洋地晒太阳,什么也不干?
(1)指名读。
(2)让学生演一演懒洋洋的样子,并把这个词贴到懒狮子的旁边。
(3)看着图,把它懒洋洋的样子读出来。
3、指名学生把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读出来,其余小朋友配合着配上动作表演。
4、学到这儿,你想分别对这两只小狮子说些什么吗?
(第三板块的安排,我一开始就从图入手,激发学生的情感,建立了图与文字的联系,比较直观的理解了词语的含义,变抽象为具体。通过一些动作的表演,使学生更能明白地知道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当学生真正感悟了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后,自然的生成了情感,这时让学生读,一定能读得有滋有味,要比老师先讲解如何读要好得多。接下来从你想对着两只小狮子说些什么呢?人与动物的沟通与对话,是情感的交流。)
四、巩固生字,指导写字
1、用生字组词读。
2、游戏巩固生字。
(本课生字较多,用一课时解决,任务较重,学生识字快,忘得也快,必须把识字任务分散快,每课都识字,每课都巩固,这样就容易扎实的掌握。)
3、指导书写练、习
学生先观察,说说注意点等。
教师范写,重点讲解练。学生描红,练写。
师生讲评。
(写字谦让学生观察很重要,通过他们自我分析、自我发现、自我归纳,在学生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再有重点的指导怎么写,其实关注的是学习过程,体现的是师生的合作。)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朗读1、2自然段。
3、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两只小狮子》。
二、导读37自然段
1、自由练读。
2、同桌合作读,可以分角色读。
3、指导读好小树和狮子的对话。
(1)小树看到了两只小狮子不同的表现会怎么想呢?
(2)读小树的话,要把疑问的语气读出来。
(3)观察图上懒狮子的样子,体会该怎么读懒狮子的话。
4、引入情景,重点指导读狮子妈妈的话。
(1)我当懒狮子,小朋友当狮子妈妈,看谁能把狮子妈妈说的话读给我听,让我听了直点头。(想想狮子妈妈和懒狮子说话时的态度,指导学生读好狮子妈妈教育懒狮子时耐心的语气。)
(2)我当狮子妈妈,小朋友当懒狮子,用你们的表情告诉大家,老师是否读得好,你们是否听懂了狮子妈妈的话。
(3)懒狮子们,听了妈妈的话后,你们在想些什么呢?你们以后会怎么做呢?
(4)同桌互相说说,指名交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结合前文勤狮子的表现理解什么是生活的本领,什么是真正的狮子?
(5)在刚才说话的基础上表演读懒狮子和狮子妈妈的对话。
(第二环节的设计,我是这样想的:所谓读有所想,读有所感,读到情深之处,必有真情的体验,那么让学生说出来,表演出来,顺其而教,可谓你是快乐的,我是幸福的,课堂教学就生动有趣了。另外,安排教师与学生合作读,教师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小朋友,把小朋友当成了朋友,学生兴趣倍增,相信他们一定会读得很投入。还有,孩子们不能直接体会到什么是狮子的本领,但生活中他们自己有这样的体验,联想到了自己,从而也就领悟了狮子,明白了狮子妈妈的话。)
5、4人小组分角色表演读全文。
三、扩展训练,积累词语
积累懒洋洋这一类的词语,教师提供图片或词语,再鼓励学生到课外书
中搜集。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注重学生的积累,除了教师做引导之外,也注重了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从而扩大了阅读量,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四、指导书写
(教法同第一教时的书写指导)
五、联系生活实际,总结
学生课文后,你觉得自己是一只怎样的小狮子呢?夸夸班级中的勤狮子。
(课文与实际联系,在这样的联系之中,学生的想象由文本转移到了人本,自然加深了对狮子妈妈的话的理解,对童话教育意义的领悟。)
课题:乘车
(共1课时,第1课时)
教学内容:
乘车(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教材第45-47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2.能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正确计算。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上下车的情境,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
难点: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边摆、边说、边算,获得两步式题运算顺序的感性体验。
教具学具:
课件,各种图形。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坐公交车吗?每当公交车到站就会有人上车下车,我们坐公交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先下后上,讲文
明懂礼貌,注意安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些乘车时的数学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数学课也要注意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的教育及安全教育,抓住本课教学内容隐含的素材教育学生文明乘车、注意安全。
二、探究新知:
1、连加。
师:看!老师把你们刚才发现的数学信息,用图形在黑板上表示出来,这时候车上有多少人呢?
学生思考,如果能回答,老师就追问:“你是怎么算出来的?”让学生尝试解答。
如果不能回答,教师讲解:车上原来有2人,前门上来3人,这时有5人,后门上来2人,这时有7人,车上现在就有7人。用
一个算式表示就是2+3+2=7。(板书讲解)
师:这样三个数连续相加的计算我们叫它连加,在计算的时候,我们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用得数再跟第三个数相加,就能算出结果了。
2.连减。
师:同学们,看看在“七里庄”站的这辆汽车,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45页第二幅图)
生1:这辆汽车上有8人。
生2:到站后从前门下来1人,从后门下来4人。
师:看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完整,谁能提个问题呢?
生:车上还剩多少人?
师:问得很好“车上还剩多少人?”现在大家像老师一样
在小组里用手中的图形摆一摆图中的数学信息,再列式算一算。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交流,给学生充分的机会锻炼。
教学目的
1.学会d t n l四个声母,要求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能用声母d t n l和单韵母a e i u ü拼音,初步指导学生练习直呼音节。
3.练习看图读用拼音写成的短句。
教学重点
1.学会dtnl四个声母,掌握字母的音、形、书写。
2.练习d t nl与a e i u ü拼音,指导学生练习直呼音节。
教学难点
1.d t n l与a e i u ü相拼时所读音的准确性2.直呼音节的训练
教学准备
1.本课的字母挂图或幻灯片
2.拼音音节卡片(自制)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谈话:我们已经学会了单韵母和声母b p m f,还学习了声母与韵母相拼的方法,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新的声母。
(教师板书课题d t n l,并读出字母的音)
一、学习声母d
(一)出示图1学习d的音
问:
1.图上画的马在做什么?
2.马跑时马蹄会发出什么声音?
讲:马跑时会发出“de de de”的声音,这个音读得轻短些就是d的读音。这个字母的本音很轻,几乎听不到,要读得响亮一些就需要“e”来帮助,成了d的呼读音。
板书:d—e
教师范读:d d—e
学生学读:d d—e
(二)观察图画学习d的形
问:字母d与图中的什么地方很像?
(马跑后的蹄印与字母d相像)
教儿歌:大马跑步ddd。
与b进行区别
教儿歌:正6 b,反6 d,大马跑步d d d
(三)指导书写
讲:d的笔顺是,先在中格写“c”,然后从上格一线下边一点起笔写“|”,与半圆合为d
学生学写d 1—2个
二、学习声母t
(一)学习t的音
讲:t发音时,用舌尖抵住上牙床,猛一发音。t的本音几乎听不到,大声读就成了呼读音。
板书:t—e
教师范读:t t—e
学生学读:t t—e
(二)学习t的形
问:声母t与图中哪一部分很像?
(t与伞把的下半部分很像)
教儿歌:小伞把儿t t t。
(三)指导书写
讲:t要占中格和上格,先写“L”,再写“-”学生学写t 1—2个
课中休息:(自定)
三、学习声母n
(一)学习n的音
讲:n发音时与t相似,只把舌尖抵住上牙床,让气流从鼻腔中透出,n也有本音和呼读音。
板书:n—e
教师范读:n n—e学生学读:n n—e
(二)学习n的形
问:n与m比较有什么不一样?
教儿歌:一个门洞n n n,两个门洞m m m。
(三)指导书写
讲:n占中格,先写“|”再写“”
学生学写n1—2个
四、学习声母l
(一)看图学习l的音
问:
1.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赶猪时嘴里会发出什么声音?
讲:“le”读的轻短时就是“l”的读音,大声读就是呼读音。
板书:l—e
教师范读:l l—e
学生学读:l l—e
(二)学习l的形
教儿歌:小棍赶猪l l l
(三)指导书写
讲:l占中格和上格从上到下一笔写成。
学生学写l1—2个
五、巩固练习
1.读声母,读呼读音。
2.用儿歌区别b—d,m—n,f—t。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师谈话:学习声母和韵母是为了学习直呼的本领,谁直呼的又准又快就说明谁的本领大,老师要看看哪个同学的本领最大。
一、用卡片复习学过的声母、韵母
(主要复习带调单韵母,要直呼卡片。)
二、学习和练习d t n l与a i u ü的拼音
(一)巩固已学过的拼音方法
看书上搭积木的图。
问: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板书:d—ā
讲:拼读的时候,把声母d的音发得又轻又短,或者就只摆d的口型,发ā的音,让d与a快速相连呼出dā。
教师范读:dā
学生学读:dā(不要过多的拼读,要尽量的直呼。)
(二)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巩固试读
板书:dā dá dǎ dà
(方法:可以在dā的直呼基础上,直接引出,也可以按上面的方法慢慢练习。)
(三)学生看书进行自读练习
书上还有一些音节,我们自己来读一读。
方法是这样的:
1.从上边开始看完一幅读一幅的拼音。
2.根据图上的内容,试着直呼图下的音节。
3.注意音节的调号,不要从一声开始数着读,要一次读对。
(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我练习,教师边巡视边掌握学生情况。)
检查读的情况尽量叫读得好的学生,注意鼓励有进步的学生。
课中休息:(自定)
三、直呼训练
(一)看黑板读音节
板书:ba pa ma fa da ta na la
bu pu mu fu du tu nu lu
方法:按顺序齐读、分组读、个人读。
(二)用卡片练习读
d( d) dā dá dǎ dà
一、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7页《亿以内数的写法》
二、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本班共有32名学生,其中男生19人,女生13人,新转来两名学生。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学习,较好的接受新知识,在三年级的数学期末检测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个别同学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不能跟上教学的进度,这也是班级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另外多数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审题习惯、检查习惯都还有待进一步培养。
三、教学内容分析:
《人口普查》包括
1、亿以内的读法。
2、亿以内数的写法。
3、比较数的大小三个知识点。本教学设计是针对亿以内数的写法而备的。《亿以内数的写法》是在亿以内数的读法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教材出示了四幅情景图,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同时补充了一些其他情景,帮助学生建立数感。
四、教学目标
1.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能正确写出亿以内的数。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数感,结合相关数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及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
1.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能正确写出亿以内的数。
2.中间、末尾有0的亿以内数的写法。
3、找到数级,明确每一级各个数位上必须填满数字的原理。(一个数开头不能写0)
六、教学课时(人口普查的第二课时)
教具准备:学生课前收集的大数,
七、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谈话在昨天的数学课堂上我们了解了第五次人口普查后,我国的人口数量,同时学习了亿以内数的读法,今天我们学习亿以内数的写法。
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写法
(二)探究新知
1. 整万数的写法。
出示一些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以供学生讨论。(课件)
a. 你能写出香港和澳门的人口数吗?
学生发言,根据学生的发言师小结:这些数都是整万的数,要写在万级上,只要在万级上写78、44,然后在个级上写四个0就可以了。
b. 练习:写出下列各数
五万、 六千万、 三千二百万、 九千六百七十二万
2. 含有万级和亿级两级数的写法
出示题目(课件)
a. 提问:三百零八万四千这个数有几级?应该先写哪级上的数?再写哪级上的数?
学生尝试写数。
b.师生小结亿以上的数的写法。(让学生交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写数的规则)。
①弄清有几级的数。
②从最高位写起,写出每一级上的数。
③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3.如果学生收集的数据中没有特殊的多位数,如“级的中间零”、“级的末尾零”等,教师可以作一些补充,也可以组织学生先讨论这些特殊数据的写方法,然后再加以指导。
八、课堂练习
写数(课件出示)
九、全课总结,作业安排。
1、 总结多位数的写法(课件出示)
2、 与同学交流你是怎样写数的。
(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老师强调: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但有关零的问题,读法和写法不一样。写数时,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读数时,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只读一个零 )
3、教材第6页第2题 、教材第7页第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掌握11减几的计算方法。
2、初步掌握计算11减几的思维过程,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正确口算11减几。
3、养成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
5、形成用数学的意识,初步了解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小棒,小黑板
学生准备: 11根小棒(10根1捆)。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计算11减几的思维过程,正确计算11减几。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11减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师:你们能从11倒着数到0吗?
2、板书9+( )=11 8+( )=11 7+( )=11 6+( )=11让同学们口头计算。
3、师:大家看,黑板上有几根小棒呢?(8根)如果老师要拿走5根小棒,可以怎么做。(直接拿走)用算式怎么表示呢,请一位同学来回答。
二、探究新知
1、教学方法1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老师手里拿着几根小棒呢?(一捆加一根小棒)
生:11根
师:老师想从这11根中拿走5根,和刚才有些什么不同呢?
生:捆起来了。
师:我们这里零的一根可不可以直接拿走5根呢?
生:不能。
师:哦,那我们就遇到新问题了,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这个新问题。(板书:11减几) 同学们一起来把课题说一遍。
(2)引导操作,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零的一根不够拿出5根,那我们该怎么办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举手回答。
学生甲:我们建议用1捆零1支小棒来分一分,可以解决。
学生乙:我们认为可以用列算式来算出结果。
学生丙:我们更愿意先分小棒,再把分的办法用算式记录下来。
师:好,就按同学们的意见,先分小棒。比一比,看谁的办法又多又巧!(学生积极思考后,分小棒并进行热烈的交流,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
师:请介绍你们的分法,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完善自己的思路。
学生甲:先拿出这零的1根,然后把1捆打开。从10根里拿出4根,4根加1根合起来是5根,剩下6根。
学生乙:先把1捆打开,从10根中拿出5根,把零的1根和剩下5根合起来,就是剩下的6根。
师:真不错,同学们想的这些分法都是正确的。但同学们觉得那种方法更简单呢?(第2种)现在就请全班同学一起来做一遍。把一捆小棒打开,变成10根,从10根里拿出5根还有几根呢?(5根)这5根和原来的一根合起来就是(6根)
所以,我们的方法是:先打开一捆成10根,减5根剩5根,剩下的5根还要加上原来的1根,这样我们就能算出11-5=(6)
同学们做得都很认真,现在请你们把小棒放起来。
2、探索多种算法。
师:刚才我们用分小棒的方法算出了11-5,同学们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再开动脑筋想一想,举手回答。
引导同学们:
(1) 想加法算减法。因为6+5=11,所以11-5=6
(2) 倒着数数。减一个是,减二个是
师: 我们一共用了几种方法来计算11-5呢。(3种)
无论那种方法都能算出11-5=6。那老师现在就来考考大家,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11-6吗?(除了讲过的3种方法外,还有一种方法:因为11-5=6,所以11-6=5.)
三、结合图形,列式计算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老师小黑板上的图形,一共有多少个呢?
生:11个
师:那老师现在遮住了3个,用算式表示是请同学们举手回答。
学生甲:11-3
师:如果老师遮住了8个,用算式表示是举手回答。
学生乙:11-8 师:你们会算吗?用得的那种方法呢?
学生甲:
学生乙:
师:我们用一副图形就能说出两个减法算式[]。现在我们就来练习一下。
四、小游戏:分小棒,说算式
同桌的同学分一组小棒,随意分,分成两组后,一人说一个减法算式。(例如:将11根小棒分成5根和6根后,就可以一个说11-5=6,另一个说11-6=5。)
五、课堂小结
我们这节课学了什么?(11减几)有几种方法?
如何上好口语交际课是体验新课程以来我最大的困惑,总觉得“口语交际”和“看图说话”差不多,先让大家观察图画,然后交流自己的感受。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不是很高,表达的内容也很单一,并没有真正在具体情境中学习交际。如何突破传统的看图说话的巢穴,渗透新课程的理念,让口语交际变得富有吸引力呢?在准备新学期第一堂口语交际课《春天来了》的时候,我思考了好久……
翻阅《语文课程标准》发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与教学建设中均未强调交际知识与交际方法,但特别强调的是态度、信心以及教学活动应该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突然间我有了大胆的想法:让我们的校园变为活的、动的课堂,把教室搬到校园里,不是要说春天吗?让孩子们边体验、边享受、边抒发情感不是更有意思?
阳光暖暖的春日里,阳光、微笑、花朵、青草以及空中偶尔传来的几声清亮的鸟鸣,每一个人都感觉到整个世界洋溢着浓浓的春意。我带着班里的孩子来到校园里,笑着告诉他们:“春姑娘悄悄来到我们的校园里,只有仔细观察的小朋友才能找到她。你和小伙伴一起,用眼睛看,用小手轻轻摸摸,用小鼻子闻闻,找一找春天在哪里?”
五、六分钟后,我和孩子们在大操场上坐下。大家一时还安静不下来,叽叽喳喳地说着。
“你们找到春天了吗?”
“找到了!”一双双小手伸到我的鼻尖底下。
“别忙,先把自己的发现说给你旁边的小朋友听听!”小伙伴之间自由地说着。
“谁来说听?”
在“树木发芽了,花儿都开了,小鸟飞回来了”这些言语之间,大家时时发出令人惊喜的声音。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这是胡菡婕活用了《识字一》中一段话发表的言论。
“花坛中有些粉红色的花瓣,是被春风吹落的。”姚一婕观察得可真仔细!
大家争先恐后地说着自己的发现,陆易忽然指着操场边的一排小香樟树说:“我发现原来新叶子并不都是绿的,瞧,香樟树的新叶子是带点红色的……”
顺着他的指点看去,孩子们发出阵阵欢呼:“啊,真的!”
……
一堂课很快就过去了,孩子们上得很轻松,说得也很开心。而我呢,真正体会到口语交际原来可以上得这样有趣!让学生走出封闭的教室,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进行口语交际教学,使校园环境和语文教学组织有机地结合,是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创造性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鲜活的例子。在带领孩子走出课堂的同时,充分注意到让每一个学生有自我表现的天地。在孩子们的口语交流中,教师并不只限于教科书的内容,而借助身边的课程资源,借助大自然这一具体的交际情境,鼓励大家奇思妙想,各抒己见,用自己的眼睛发现“原来新叶不都是绿的”。
作为一线的新课程教师,我们可以创造性的使用教科书,可以大胆地开发教学资源,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大家的文学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