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有九大行星的说法,后来发现冥王星不属于行星,就有了后面确定的太阳系八大行星,这八颗星球各有不同,而且仅地球有生命存在。为同学们带来了太阳系【优秀10篇】,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5、太阳系【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过程与方法: 1、收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系。2、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太阳系的模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收集和整理资料,并进行交流,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2、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3、意识到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并可以逐渐被人们认识的。【教学重点】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教学难点】根据八大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及各行星赤道直径数据表建立太阳系的模型。【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太阳系图片、多媒体资料、八大行星数据表、八个铁丝制成的支架、橡皮泥、小皮球、直尺等;教师事先考察制作太阳系模型的室外场地。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太阳系的资料,小组内先进行交流。【教学过程】一、认识太阳系。 1、提出问题:地球在不停的围绕太阳运动,那么还有哪些天体也在不停地围绕着太阳运动呢? 2、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有关太阳系资料的收集,现在让我们来开个有关太阳系的交流会,请各组派代表进行全班交流,资料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用图片的形式展示。说说: (1)哪些天体在围绕着太阳运动? (2)这些天体有哪些特点? (3)它们之间是如何排列的? 3、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做补充。(最好是有关太阳系的科普录像资料)
4、小结: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及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二、建立太阳系模型。
1、谈话:我们已经对太阳系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能更好地认识太阳系,让我们用橡皮泥捏成球表示八大行星,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比例,试着建一个太阳系的模型。2、讨论:怎样才能建好模型?需要哪些相关数据才能保证我们建的模型相对准确? 3、阅读课本56页有关八大行星的数据资料。 4、尝试根据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来建模型,思考: (1)如何在桌面上将八大行星摆列出来?(预设:把表中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按相同比例缩小,将“太阳”及“八大行星”在桌子上排开。)(2)如果要对八大行星与太阳距离的数据进行处理,该如何处理?(3)试将橡皮泥球粘在铁丝制成的支架上代表八大行星,在桌面上建立模型。 (4)建好之后有何发现?与我们平时看到的太阳系的示意图有何不同?5、尝试依据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以及八大行星的赤道直径进行建模: (1)如果要利用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以及八大行星的赤道直径这两组数据来建造模型,该怎么做?(2)数据处理后的结果如何?我们还能在桌面上建太阳系模型吗?为什么?(3)如果要建一个较为合理的模型,有什么好办法?6、简单介绍一下后面几组数据: 自转周期是行星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公转周期是指行星围绕太阳转动一周所需的时间。我们在建模过程中,可以暂时不用考虑这些数据。(另外:轨道倾角是指行星轨道平面与地球轨道平面的夹角,也就是说在公转过程中,行星与地球不处于同一平面,如果用模型来表示就是橡皮泥球在支架上的高低不同。建模时同样可暂不考虑这些数据。) 7、到操场上建立太阳系模型:假若将太阳的直径缩小到14厘米,其他行星的直径是多大呢?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是多远呢?我们能在操场上完成这样的游戏吗?(说明:可以按上面的比例缩小行星与太阳间的距离,选择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这四个离太阳比较近的行星建立局部模型,让学生举着这几个行星的模型按一定的距离围绕“太阳”转动,感受太阳系的浩渺。) (假若将太阳的直径缩小到14厘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四个行星的直径按同样的比例分别缩小为0.05厘米、0.12厘米、0.13厘米、0.07厘米;这四个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分别是5.8米、10.8米、15米、22.8米)8、交流在建造模型过程中的体会。三、小结 在建太阳系模型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体会或发现吗?(学生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建立的太阳系模型,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八大行星在太阳系的空间分布不是均匀的;八大行星的大小差异很大;在太阳系中,八大行星是十分渺小的。)板书设计:5、太阳系
一、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二、太阳系: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教学后记:
一、说教材
本课是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宇宙单元的内容。月球,作为地球的卫星,是人们最为熟悉的天体,月球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了解始于月球,我们的《宇宙》单元教学也始于月球。 总理说:“一个仰望星空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我们国家的空间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对探究天文知识的兴趣,提升对我国空间探测技术发展的关注和民族的自豪感。
二、说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设计体现“科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中心”这一基本理念,让学生在资料搜集、课堂讨论交流、资料整理中培养科学能力和科学素养,并能从中体验乐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设定如-§ 下的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熟悉太阳系的主要成员,感受太阳系的庞大,以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2、能设法计算从不同行星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到太阳的时间。
3、能按照要求制作一个组成太阳系各个主要星球位置关系的模型,初步学会建立科学模型的基本方法,并对太阳系的庞大有更深入的感性认识。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用学生活动模拟太阳系,使学生从中学习到探究与合作等的学习方法。
2、感受科学探究的艰辛历程,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同时产生对探究宇宙奥秘的浓厚兴趣。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正确描述太阳系的组成及八大行星的两种排列顺序。
2.初步了解行星、恒星、彗星等不同星体的特点。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能结合神州九号的成功了解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和设备探索宇宙。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熟悉太阳系的主要成员以及八大行星的排序。
﹡教学难点:
通过数据分析、计算、模拟来认识太阳系的庞大。
四、说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设备、有关太阳系的成员视频、
学生:“太空之旅号”导学案、有关太阳系的资料(文字、图片、书籍等)、计算器、橡皮泥模型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视频引入:xx年中国在太空领域取得了 世界瞩目的成就。同学们知道是什么重大的事情吗?
2、让学生看完影片谈感受。
教师小结:这是中国探索太空的又一次飞跃,是中国空间站的起点,是中国的骄傲。太阳系庞大,可他只是宇宙中得沧海一粟,在太空中还存在许多的奥秘。今天,我们就来迈开探索宇宙的第一步,探索太阳系的奥秘。【板书】太阳系的奥秘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一个神州九号飞天的视频,非常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为本节课太空之旅做了很好的开篇,同学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达到极点,并为自主揭开太阳系的神秘面纱而信心满满。
(二)探究新课
【板书】一、庞大的太阳系
1、提出问题:地球在不停的围绕太阳运动,那么还有哪些天体也在不停地围绕着太阳运动呢?
2、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有关太阳系资料的收集,现在让我们来开个有关太阳系的交流会。
请同学们准备好自己的学案,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请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全班交流,资料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用图片的形式展示。
组内讨论:
(1)太阳系中自行发光发热的是哪个天体?
(2)哪些天体在围绕着太阳运动?
(3)这些天体有哪些特点?离太阳最近的是哪个?离太阳最远的是哪个天体?
(4)它们之间是如何排列的?……
学生记录单一:填写太阳系中各成员的情况
观察项目
观察结果
备注
太阳系中有几大行星?分别是什么?
八大行星在围绕着谁运动?
太阳系中能自己发光发热的是谁?
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谁?最远的是谁?
你最喜欢哪一颗行星?为什么?
你还有哪些发现?
全班交流:
小组汇报,教师总结
【板书】太阳系的成员:太阳、八大行星
二、将八大行星排序:由近及远
【设计意图】交流是学生学会学习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而学生获取的知识、经验又是丰富而不尽相同的,因此在这一部分,我主要让同学们依据学案利用课前收集有关太阳系的资料。首先小组内的汇报给每个同学提供发言的机会,再通过全班的交流取长补短。这种形式,既提高了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也让学生的合作意识更强。
3、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做补充:有关太阳系成员的科普视频资料。
提出问题:在视频中为什么是九大行星呢?
学生讨论回答,指导阅读科学在线,找到冥王星为什么不再属于大行星的行列。
【设计意图】让学生不仅从视频中获取知识,还要学会质疑,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向学生介绍天文界新闻“冥王星被定义为矮行星”,把最新知识介绍给学生,使学生了解人们对事物的不断探索,并了解最新进展。
4、师生总结:太阳系是一个由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一群天体组成。如果把太阳系比作一个大家庭的话,太阳就是一家之主。太阳是太阳系中惟一的一颗发光、发热的恒星,它以巨大的质量,吸引着其他成员按照一定的轨道,环绕自己运动。太阳和太阳王国的成员包括一颗恒星,八大行星,四颗矮行星,和至少六十三颗卫星,以及约一百万颗小行星和无数的彗星等。
5、太阳系实在是太庞大了,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八大行星的直径和到太阳的距离吧!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83页有关八大行星的数据资料。
提出问题: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板书】将八大行星排序:由大到小
学生交流,同时完成学案:根据行星的体积大小,对八大行星进行新的排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
学生记录单二:
根据行星的体积排序:
(由大到小)
6、赛一赛:模拟太阳和八大行星
学生小组活动:学生利用课前用橡皮泥捏好的大小不同的球体分别代表太阳及八大行星,并按照不同条件进行排序。
小组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模拟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八大行星的特点,并能设计出两种不同的排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到了在“玩中学”的乐趣。
7、提出问题:假如我们要从地球到太阳去旅行,可选择每小时飞行千米的飞机、每小时飞行40000千米的火箭、每秒传播30万千米的“光速飞船作交通工具,分别计算需要多长时间?假如分别使用这三种交通工具,从火星或海王星到太阳,又各需多长时间呢?
学生讨论交流,完成学案。
学生记录单三:计算利用不同的交通工具去太阳系需要多长时间?
起止地点
乘坐飞机所需要的时间(小时)
乘坐火箭所需要的时间(小时)
乘坐“光速飞船”所需要时间 (秒)
从地球到太阳所需的时间
从海王星到太阳所需的时间
小组代表分别汇报从地球到太阳所需的时间,从海王星到太阳所需的时间,再次从数值上体会太阳系的庞大。
【设计意图】以组内分工的形式分别计算乘坐三种不同工具进行旅行需要的时间,既可以提高学生科学计算的能力,又让他们体会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初步体会太阳系的庞大,并以此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8、介绍我国在探索宇宙方面的骄人成绩。
神州九号与天宫一号的成功对接画面,激发学生探究宇宙奥秘的浓厚兴趣。
(三)结束语:
看到中国在太空领域取得这么骄人的成绩,我想现在同学的心情一定无比兴奋和激动,甚至有很多的同学已经树立起将来成为一名宇航员的梦想,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揭开宇宙的更多秘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你一定能实现遨游太空的梦想,来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太空之旅!
教学反思:
首先我为学生创设一个神州九号飞天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接着同学们准备好自己的学案,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填写记录单,主要让同学们依据学案利用课前收集有关太阳系的资料。首先小组内的汇报给每个同学提供发言的机会,再通过全班的交流取长补短。这种形式,既提高了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也让学生的合作意识更强。指导阅读科学在线,向学生介绍 “冥王星被定义为矮行星”,把最新知识介绍给学生,使学生了解人们对事物的不断探索,并了解最新进展。另外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计算机知识,让学生自己操作找自己介绍的知识,不仅做到了多学科整合,而起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一举两得。在此环节教学是我认为不足之处在于时间紧张,学生交流较少,知识的深度挖掘不够。在后面的教学环节中,计算行星的体积,给行星按体积排序,在教学中学生不会计算球体的体积,我让学生看直径比较体积,降低了难度。另外在教学认识太阳系庞大的一环节中,我进行了改进,不让学生用笔计算,而让学生使用了计算器,这样节约了时间,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开展。在此环节教学的不足是时间不够用,可能学生只进行较少的计算,我就出示了自己的计算结果,这方面教学有一定欠缺。另外我认为较好的一点是,我对计算数据进行了换算,加深学生感受,使学生能更深刻认识太阳系的庞大。
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参与度高,思维活跃,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表现出了浓厚的探究兴趣。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感悟到只有做到了“心中有课标,眼中有学生”教学之路才会越走越宽,才会收获意外的惊喜!
你向往人类自由的遨游于太空,并且能够飞出太阳系这般景象吗?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整理的《人类何时飞出太阳系》阅读题目及答案以供大家阅读。
《人类何时飞出太阳系》阅读原文①宇宙航行是当今人类最远大、最美好的理想。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指出,宇宙航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航天,即冲出地球大气层,在太阳系的广阔空间内活动:第二阶段为宇航,即冲出太阳系,到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更加广阔的宇宙空间活动。
②人类的航天时代,如果从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算起,已有40多年的历史。这期间,人类挣脱了地球的引力,飞出了地球村,登上了月球。可人类总嫌飞天的步伐太慢,总以焦急的心情盼望着--何时才能飞出太阳系,进入宇宙时代!20世纪70年代人类放飞的太空天使"先驱者"和"旅行者"探测器,到目前已飞行了二三十年,跋涉60亿千米,已飞越了最远的冥王星轨道,但它是否已飞出了太阳系呢?
③其实,太阳系的边界十分广阔,如果以太阳风影响所及的范围来计算,半径可达135亿千米~180亿千米;如果以太阳的引力所及的范围计算,半径可达15万亿千米,约1.5光年。由此可见,上述的飞行探测器离太阳系的边界还差得很远很远。从宇宙的尺度来说,太阳系只是沧海一粟,跨越一条小河沟容易,要跨越大洋,就必须具备足够的条件。就目前人类对宇宙的了解认识和所具有的航天技术,对宇航来讲是远远不够的,还远远不能适应飞出太阳系的要求。目前及今后的十年内,人类主要是重点开展太阳系内的航天活动,并开展一系列的科学研究,努力取得一些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④对于飞出太阳系的航行来说,眼下还只是一张白纸,任凭人们去设计、去幻想。目前人们的设想之一是必须开发质量小、作用时间长和高能的空间动力能源。如电能火箭、激光火箭、核能火箭以及微波动力飞船、激光动力飞船、反物质推进星际飞船等等。必须大大提高宇宙飞船速度,以每秒几百千米、几千千米、几万千米、十几万千米甚至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飞行,这样,人们在数十年的有生之年,才有可能飞出太阳系,去别的恒星系、银河系或更遥远的河外星系进行星际航行。
⑤何时能飞出太阳系,取决于我们地球人类的智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努力吧,也许在几十年、上百年后,人类向往星际航行的梦想就会成为现实。
《人类何时飞出太阳系》阅读题目1.上文第③自然段划线的句子运用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
2.根据人们目前的设想,人类要能飞出太阳系必须突破飞行器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道难关。
3.上文分别介绍了宇宙航行的两个阶段。先介绍航天阶段的____________________,再介绍宇航阶段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未段"也许在几十年、上百年后"为什么不能删去?
《人类何时飞出太阳系》阅读答案1、列数字;太阳系的边界十分广阔(或"飞行探测器离太阳系的边界还差得很远很远")。
2、动力能源;飞行速度。
3、状况(或"成果");设想。
4、"也许"表推测、估计,删去后语意变得比较肯定,而人们对几十年、上百年后的情况,难以作出准确的判断。
人类何时能飞出太阳系,取决于我们地球人类的智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的《人类何时飞出太阳系》说明文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人类何时飞出太阳系》说明文阅读原文①人类的航天时代,如果从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算起,已有40多年的历史。这期间,人类挣脱了地球的引力,飞出了地球村,登上了月球。可人类总嫌飞天的步伐太慢,总以焦急的心情盼望着——如何才能飞出太阳系,进入宇航时代。20世纪70年代人类放飞的太空天使“先驱者”和“旅行者”探测器,到目前已飞出了二三十年,跋涉60亿千米,已飞越了最远的冥王星轨道,但它是否已飞出了太阳系呢?
②其实,太阳系的边界十分广阔,如果以太阳风影响所及的范围来计算,半径可达135亿千米~180亿千米;如果以太阳的引力所及的范围来计算,半径可达15万亿千米,约1.5光年。由此可见,上述的飞行探测器离太阳系的边界还差得很远很远。从宇宙的尺度来说,太阳系只是沧海一粟,跨越一条小河沟容易,要跨越大洋,就必须具备足够的条件。就目前人类对宇航的了解认识和所具有的航天技术,对宇航来讲是远远不够的,还远远不能适应飞出太阳系的要求。
③所以“先驱者”与“旅行者”探测器只能算是冲出地球大气层的“航天”,还远远谈不上冲出太阳系的“宇航”。
④对于飞出太阳系的宇宙航行来说,眼下还只是一张白纸,任凭人们去设计、去幻想。目前人们的设想之一是必须开发质量小、作用时间长和高能的空间动力能源。如电能火箭、激光火箭、核能火箭以及微波动力飞船、激光动力飞船、反物质推进星际飞船等等。必须大大提高宇宙飞船的速度,以每秒几百千米、几千千米、几万千米甚至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飞行,这样,人们在数十年的有生之年,才有可能飞出太阳系,去别的恒星系、银河系或更遥远的星系进行星际航行。
⑤何时能飞出太阳系,取决于我们地球人类的智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努力吧,也许在几十年、上百年后,人类向往星际航行的梦想就会成为现实。
《人类何时飞出太阳系》说明文阅读题目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请从文中摘录出能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
2.联系全文内容,说说第2段中加点的“沧海一粟”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3.请简要概括出“先驱者”与“旅行者”没有飞出太阳系的原因。
4.人类要飞出太阳系实现宇宙航行,必须解决的两大主要问题是什么?你运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答案的?
5.下列两小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
①第3段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②如果有一天人类飞出了太阳系,实现了星际航行的梦想,能够充分利用太空资源,人类的生活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请发挥你的想像,描述一个人类未来生活美景的片断。(不超过80个字)
《人类何时飞出太阳系》说明文阅读答案1.时间顺序。1957年→20世纪70年代→目前→眼下→几十年、上百年后
2.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太阳系在宇宙中很小很小。
3.原因:①太阳系的边界十分广阔; ②目前人类对宇宙的了解认识和所具有的航天技术,对宇航来讲还远远不够,还远远不能适应飞出太阳系的要求。
4.必须开发质量小、作用时间长和高能的空间动力能源,必须大大提高宇宙飞船的速度。运用找出相关段落,筛选重点信息,提炼归纳,有机组合的方法。
5.①承上启下。 ②答案多元。想象要新颖奇特,合乎情理,描述要生动形象,语言要简洁流畅。
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的引力约束天体的集合体。那么关于人类何时飞出太阳系阅读附答案是怎样呢?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整理的人类何时飞出太阳系阅读理解附答案,欢迎阅读。
《人类何时飞出太阳系》阅读材料人类何时飞出太阳系
(1)宇宙航行是当今人类最远大、最美好的理想。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指出,宇宙航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航天,即冲出地球大气层,在太阳系的广阔空间内活动;第二阶段为宇航,即冲出太阳系、到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更加广阔的宇宙空间活动。
(2)人类的航天时代,如果从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算起,已有40多年的历史。这期间,人类挣脱了地球的引力,飞出了地球村,登上了月球。可人类总嫌飞天的步伐太慢,总以焦急的心情盼望着——何时才能飞出太阳系,进入宇航时代!20世纪70年代人类放飞的太空天使“先驱者”和“旅行者”探测器,到目前已飞行了二三十年,跋涉60亿千米,已飞越了最远的冥王星轨道。但它是否已飞出了太阳系呢?
(3)其实,太阳系的边界十分广阔,如果以太阳风影响所及的范围来计算,半径可达135亿千米~180亿千米;如果以太阳的引力所及的范围计算,半径可达15万亿千米,约1.5光年。
由此可见,上述的飞行探测器离太阳系的边界还差得很远很远。从宇宙的尺度来说,太阳系只是沧海一粟,跨越一条小河沟容易,要跨越大洋,就必须具备足够的条件。就目前人类对宇宙的了解认识和所具有的航天技术,对宇航来讲是远远不够的,还远远不能适应飞出太阳系的要求。目前及今后的十年内,人类主要是重点开展太阳系内的航天活动,并开展一系列的科学研究,努力取得一些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4)对于飞出太阳系的航行来说,眼下还只是一张白纸,任凭人们去设计、去幻想。目前人们的设想之一是必须开发质量小、作用时间长和高能的空间动力能源。如电能火箭、激光火箭、核能火箭,以及微波动力飞船、激光动力飞船、反物质推进星际飞船等等。必须大大提高宇宙飞船速度,以每秒几百千米、几千千米、十几万千米甚至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飞行,这样,人们在数十年的有生之年,才有可能飞出太阳系,去别的恒星系、银河系或更遥远的河外星系进行星际航行。
(5)何时能飞出太阳系,取决于我们地球人类的智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努力吧,也许在几十年、上百年后,人类向往星际航行的梦想就会成为现实。
《人类何时飞出太阳系》阅读习题l. 上文第(3)自然段画线的句子运用_________的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
2. 根据人们目前的设想,人类要能飞出太阳系必须突破飞行器的___________和_______这两道难关。
3. 上文分别介绍了宇宙航行的两个阶段。先介绍航天阶段的________________,再介绍宇航阶段的_______________。
4. 末段“也许在几十年、上百年后”中的“也许”为什么不能删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类何时飞出太阳系》阅读答案1. 列数据 太阳系边界十分广阔(或飞行探测器离太阳系的边界还差得很远很远)
2. 动力能源 飞行速度
3. 状况或成果 设想
4. 表推测,删去后则变得肯定,而人们对几十年上百年的情况难以作出准确判断。
教学目标
1、知道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宇宙体系;
2、了解太阳系形成的主要学说——“星云说”。
3、知道地球是随太阳系的形成而产生的。
重点
难点 重点: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
难点:星云说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内容•方法•手段)
引入:
太阳系是怎样形成的?地球的诞生与太阳的形成有什么关系?认识这些问题,人们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新授:
一、从“地心说”到“日心说”
[教师]1、“地心说”是亚里士多德的首创。而集大成者是古希腊最伟大的天文学家托勒密。(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完整的宇宙体系)
2、托勒密创立了“地心说”宇宙体系说。
3、“地心说”的核心是大地是宇宙的中心,太阳和其它天体都是绕地球转动的。
[讨论]p6。
4、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建立了“日心说”宇宙体系。
5、核心是“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行星是绕太阳转动的”。
[学生阅读]读图1-5,并结合教师介绍的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宇宙体系。由学生作出关于两大学说的对比评价。
[教师解说]不能因为地心说的错误抹杀托勒密的历史功绩。不能因为地心说被占统治地位的教廷利用而贬低地心说。不能因为“日心说”反宗教而过分地迷信,作为科学的宇宙体系,是不存在“中心”的,事实上,科学独立于宗教。科学不为宗教而存在。
[视频]布鲁诺。
二、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起源
[学生读图]p7太阳系模式图。
[教师]播放视频:太阳系九大行星运行模式图。
[提问]九大行星的公转方向和太阳的自转方向有什么关系?
[教师归纳]两点p8。
科学家在坚持真理过程中的勇气、代价、精神。
体验了科学发展总是一步一步前进,要历史的评价一种理论的功绩
[教师引导]:科学假说。
[教师引导]
1、星云(与星系之间的不同之处。)
2、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
3、其它学说:
(1)灾变说:也叫撞击说,认为慧星等其它天体和太阳相撞后,它们的残骸渐成行星。
(2)遭遇说:其他天体经过太阳附近,吸引出太阳内部物质形成行星。
补充练习:
1、 什么是“地心说”?什么是“日心说”?
2、 请叙述太阳系内各天体的运行有哪些共同特点?
3、 请叙述“星云说”的主要内容。
教师归纳小结:
1、知道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宇宙体系;
2、了解太阳系形成的主要学说——“星云说”。
3、知道地球是随太阳系的形成而产生的。
布置作业:作业本。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
太阳系大家族——导学案
课题
太阳系大家族
课型
课时
时间
学
习
目
标
1、初步认识太阳系及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
2、知道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姿态,并且知道地球公转和自转是同时进行的。
3、知道四季的成因,与阳光直射、斜射有关。
4、能够用模拟实验探究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之间的关系。
重点
难点
重点:了解组成太阳系的主要天体。
难点:1、了解四季成因。 2、探究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之间的关系。
课前
准备
教师准备:三球仪、地球仪、手电筒、温度计两支,信封若干,实验记录纸,制作太阳、地球标签,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秒表、1.5米长的细绳、橡皮塞、砝码,每组各一个。
学习过程
二次备课一、导入激趣 1、谈话导入: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幅美丽的星空图,你想到了什么或者你想说些什么呢?2、帮助学生认识三类星:恒星、行星和卫星。学生面对满天繁星展开想像的翅膀,并能说说自己对宇宙天体的认识,尤其对恒星、行星、卫星三类星的认识。3、激趣:你们向往神秘的宇宙太空吗?你们想探索神奇的宇宙奥秘吗?让我们一起乘上宇宙飞船飞上太空来探索宇宙的无穷奥秘吧!二、自学内容1、大家把书翻开,自己读读45——46页,你能了解到什么知识?在不理解的地方标上问号。
2、2分钟后交流。相应地对以下(第三、四、五部分)内容进行指导。
三、认识地日运动
1、(出示文中三球仪)板书: 太阳 地球 月球
2、你知道了它们是怎么运动的。看老师模拟演示三球仪。再说说还发现了什么?
3、理解:公转周期、公转和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4、同学表演模拟地日运动,加深理解。请三位同学分别代表太阳、地球(贴上标签)模拟表演它们的运动。说说他们演得对不对?应注意地球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而且是自西向东。
四、认识四季的成因
1、观察太阳直射和斜射的差异。出示实验要求。(课前老师安排一名学生做了实验,但是结果如何呢?强调实验前温度计刻度是一样的,现在呢?)
2、思考:为什么斜放的温度高,平放的温度低呢?(斜放的温度计正对阳光,受到阳光的直射;而平放的温度计受到阳光的斜射,受阳光直射的地方温度高,受阳光斜射的地方温度低。)
3、根据这个道理,大家试着解释一年四季是怎么形成的呢?观看视频。
4、模拟四季成因实验。让一名学生手捧地球仪,地球仪倾向正北,并绕太阳公转。教师用电筒模拟太阳,照射地球仪。让学生说说太阳直射在什么地方,什么季节?
5、让学生看课件图,判断季节。五、学生自主探究有关太阳系的知识猜一猜:一户人家八个孩子,外形性格各不相同,他们彼此环绕永不分离,但它们之间又默默保持距离,绝不亲密接触。(课件)1、要求学生能够对太阳系的构成有一定的认识,井能说出九大行星的名称及其排列顺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太阳系以及太阳系中行星的运行轨迹,看看能发现什么。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得越多越好,并且能用一些办法记住九大行星及其排列顺序。2、引导学生进入“太阳系之旅”,提供相关材料,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太阳系。学生在浏览阅读的时候,小组可以提出问题或回答别人的提问,教师将对提问或发表言论多的小组颁发奖品——天文知识卡片。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参与这个活动。六、探究行星与太阳之间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的关系。 1、问题:我们知道地球绕着太阳公转一周是一年的时间,那其他行星公转周期有多长呢?我们接下来研究这个问题。我们怎么研究呢?
2、介绍方法:问题——假设——实验——结论
3、先假设:行星与太阳距离越(远),公转周期就越(长),可以有争议,这是预测。
4、了解实验材料及实验步骤,实验要求。看了这个要求,你有什么疑问吗?教师细化要求。5、学生实验记录,讨论发现。 6、交流汇报。小结。 7、看一份科学家测量的八大行星公转周期的资料,你发现了什么?行星离太阳距离越远,行星的公转周期越长。更加验证了我们的实验结论。 七、总结拓展
1、谈谈学习收获
2、课外拓展:查阅有关太阳系大家族的资料,概括相关知识。
当堂
检测
学习与评价本课练习题
教学
反思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知道的构成,知道九大行星的名字及排列顺序,明确恒星、行星、卫星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运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认识的构成;通过对九大行星的有关数据的分析,了解一些关于九大行星及的情况。
通过对的认识,使学生体会到宇宙中的天体是相互联系的、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难点:
知道的构成,知道九大行星的名字及排列顺序,明确恒星、行星、卫星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使学生体会到宇宙中的天体是相互联系的、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关于恒星、九大行星及其卫星、彗星和流星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
导入 新课
提问:
地球在宇宙中怎样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分别产生什么现象?
月球在宇宙中怎样运动?在月球围绕地球转动的过程中,我们会看到什么现象?
太阳、地球、月球是怎样相互运动的?它们的相互运动会产生什么现象?
在什么情况下发生日食?在什么情况下发生月食?
谈话:太阳与地球、月球有什么不同?(主要是太阳能发光,地球、月球不能发光。)
学习新课
指导学生认识三类天体的名称
(1)讲解:
像太阳这样自己能发光的星叫做恒星。(板书“恒星”)
像地球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恒星转动的星叫做行星。(板书“行星”)
像月球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行星转动的星叫做卫星。(板书“卫星”)
(2)提问:
什么是恒星、行星、卫星?
这三种天体有什么关系?
指导学生认识的组成
(1)认识九大行星
谈话:我们已经知道地球是围绕太阳转动的一颗行星,你们知道在太阳周围还有其他的行星吗?(学生查阅资料后回答)
出示九大行星的图片。
观察:
这是一张围绕太阳转动的行星图。说一说,你从图中都看到了什么?
在太阳周围,围绕太阳转动的有哪些行星?(九颗大行星和无数小行星。)按顺序说出九颗大行星的名称。
在九颗大行星中,哪颗离太阳最近?(水星)哪颗离太阳最远?(冥王星)地球在什么位置?
从图上看,哪几颗行星比较大?哪几颗行星比较小?
它们的形状有什么相同点?(都是球形)
它们公转的轨道有什么相同点?(都是椭圆的)
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观察可以知道,在太阳周围,围着太阳转动的有九大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此外还有很多小行星。这些行星都是沿着同一方向 自西向东公转着。
在九大行星中,除水星、金星外,其他的行星都有卫星,卫星的数目不同,例如火星有2个卫星,土星有10个卫星,木星有13个卫星。
⑤指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有关九大行星及其卫星的一些情况。
(2)认识彗星
出示彗星的图片
讲述:围绕太阳转动的还有这样一种形状特殊的星。你知道这是什么星吗?(彗星)
观察:彗星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它公转的轨道有什么特点?
请学生讲解:彗星是围绕太阳转动的形状如扫帚一样的星,它们公转的轨道又扁又长,绕太阳一周要很长时间。
(3)认识流星体及流星
出示流星的图片
谈话:有时,在夜空中看到一颗星一掠而过,很快就消失了。这是什么星?(流星)
让学生查找资料后讲解流星体:在太阳周围广阔的空间中存在着很多比较小的天体。
让学生查找资料后讲解流星的形成:流星体不断运动着,当它们接近地球的时候,受到地球强大的吸引力,就会掉向地球;这些流星体闯入地球的大气层时,由于它们的速度很快,与大气磨擦得很厉害,温度升得很高,以至发出光芒,从天空中一划而过,因此人们把它们叫做流星。绝大部分流星在穿过大气层时燃烧完了,在瞬息时间内就看不见了;只有少数流星能落在地上。落在地上的流星,冷却之后,看上去就是一块大石头,所以人们又把它们叫做陨石。
(4)综合的组成
指导学生认识是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行星及其卫星、彗星、流星体等共同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的天体系统。
巩固
讲述:这节课我们认识了。
提问:
(1)是由哪些天体组成的?
(2)按顺序说出九大行星的名字。
布置作业 :
阅读:有关和宇宙的一些书籍。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三单元 宇宙
5.太阳系
一、教材简析:
太阳系是一个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受太阳引力作用而环绕其运动的其他天体在内的天体系统。太阳位于该系统的中心,并以其绝对优势的质量(占该系统总质量的99.800}其它一切天体只占0.200)所产生的巨大引力,像原子核对周围电子一样,控制着整个系统。同时太阳还是整个太阳系中唯一能够自身发光的天体。它所发出的光和热,照亮和温暖着整个太阳系。当然,作为一个系统,其他天体成员也都有自己的相应的位置,地球就是其中很具特色的成员。在太阳系中,除了中心天体一太阳以外,还包括八大行星、矮行星(冥王星等)、小天体(、行星、彗星、流星和其他星际物质等)。其中行星和行星的卫星是太阳系的重要组成成员。太阳系的基本结构,主要是由八大行星的运动和分布状况决定的,按它们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本课教材共两页,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认识太阳系”;第二部分“建太阳系模型”。
1.让学生去认识太阳系,教科书提出了几个较为开放的问题。这几个问题是:还有哪些天体在围绕太阳运动?这些天体有什么特点?它们在排列上是怎样的?这些问题是让学生收集了相关的资料进行交流,是对交流的主题做出的指引。2.本课明确提出了让学生建一个太阳系的模型。本课与前两课的建模活动是有所不同的:造环形山主要是根据事物的特点来模仿,日食和月食是根据事物的变化来模拟,而本课是根据数据来建模。表面上来看,这一课对建模的要求比较简单,但只要对照书中的数据表稍加分析就会发现,这一个建模活动有较大难度。其一,对这些数据进行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数据表中的数据项日较多,有行星与太阳的距离,行星的赤道直径,还有自转周期、公转周期。其二,处理数据有难度。在建模时,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比如:如何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天体间的距离。其三,实际操作有一定难度。用什么材料来建模型?行星间的距离如何确定?由于需建立八个行星模型和一个太阳模型,数量多,在操作时较难。
二、教学背景:
学生在研究了日食和月食之后,这一课将扩展到对太阳系这一个天体系统的认识。
当然,有关太阳系中的其他天体是学生平时难以直接观察到的,用直接观察的方法来完成对太阳系的认识不再是有效的途径。利用一些资料来帮助学生认识太阳系,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太阳系的模型将是更有效的策略。
让学生根据八大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及各行星赤道直径数据表建立太阳系模型是本课的重要活动。学生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建立的太阳系模型,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八大行星在太阳系的空间分布不是均匀的;八大行星的大小差异很大;在太阳系中,八大行星是十分渺小的。这一活动,不仅含加深太阳和太阳系中的和组成天体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理解力,对建立有关宇宙空间的概念十分有益。
三、教学设计:
教
学
目
标 (一)科学概念:
1. 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科学词汇:行星、卫星、彗星、天体系统、矮行星
(二)过程与方法:
1.收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系。
2.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科学方法:观察比较、查找资料、分析推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收集和整理资料,并进行交流,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
2.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3. 意识到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并可以逐渐被人们认识的。
核心价值观:意识到天体运动是有规律的,可以被人们所认识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什么是太阳系及九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难点:建立太阳系模型器材准备。
教学
准备 教 具 学 具 说明与提醒
教学课件 给每组学生准备:八个铁丝制成的支架、直尺等。八大行星数据表、橡皮泥、小皮球、太阳系图片
教 学 流 程
收集资料,了解天体 → 认识太阳系 → 建立太阳系模型 → 交流太阳系建立的经验
课 件 课件 实验、分析 讨论
活 动 过 程
基 础 设 计 个 性 设 计
一、 认识太阳系
(1)提出问题:地球在不停的围绕太阳运动,那么还有哪些天体也在不停地围绕着太阳运动呢?
(2)让学生根据收集到的资料,针对以下问题进行小组内的整理和交流。
•哪些天体在围绕着太阳运动?
•这些天体有哪些特点?
•它们之间是如何排列的?
(3)小组讨论和交流,资料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用图片形式展示交流。
(4)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做补充。(最好有录像资料)
(5)小结: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由八大行星、小行星、卫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
二、建立太阳系模型。
(1)提出任务:建一个太阳系模型。
(2)讨论:建立太阳系模型,需要了解太阳系的哪些数据?
(3)提供八大行星的数据资料,阅读资料。
(4)交流从数据资料中获得的信息。
(5)讨论:如何利用数据资料建立模型?制作过程大致是怎样的?需要哪些材料?
(6)教师提示:按比例缩小各天体间的距离;按比例缩小各天体的大小。
(7)学生计算。
(8)部分操作:
•在桌面上用支架排列出各天体的距离。
•根据各行星的直径,初略地用橡皮泥搓出大小不同的各行星。
•将行星插在支架上。
(9)思考:假如太阳的直径缩小为14厘米,那么模型中的各行星的距离和大小是怎样的?
(10)根据假设计算。
(11)集体在操场上完成太阳系模型的建立。
(12)交流在建造模型过程中的体会。
板
书
设
计 太阳系
恒星:太阳
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小行星带
彗星:哈雷彗星
课外活动 收集各种行星及恒星的资料,加深理解
生成预见 学生可能对太阳系模型的建造不能完成。
数据的收集不完整。
课堂评估 学生掌握太阳系中各种行星的名称及基本结构。
对宇宙中的天体研究产生一定的兴趣。
第2节 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
1. 托勒密的宇宙体系——地心说
托勒密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从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转。
2.哥白尼与“日心说”
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临终时发表了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著作——《天体运行论》,完整地提出了“日心说”理论。这个理论体系认为,太阳是行星系统的中心,一切行星都绕太阳旋转。地球也是一颗行星,它上面像陀螺一样自转,一面又和其他行星一样围绕太阳转动。
3.人类认识太阳系的历程
①最早用肉眼观测到的是金星、水星、火星、木星和土星。
②公元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加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后,人们才撩开太阳系神秘的面纱。
③1781年,英国科学家威廉赫歇耳发现了天王星。
④1846年法国的勒维耶与英国的亚当斯发现了海王星。
⑤1930年,美国的汤博发现了冥王星。
⑥20世纪50年代,航天探测器的运用,是人类对太阳系的认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4.太阳系的行星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5.太阳系的形成:
“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 :太阳系是由一块星云收缩形成的,先形成的是太阳,然后,剩余的星云物质进一步收缩演化,形成地球等行星。理论依据:太阳系的行星绕日运行的特征p7。同向性—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同。共面性—公转轨道平面大多接近于同一平面。轨道的近圆性。
6.太阳系的形成——星云说
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巨大云雾状天体。直径大多十几光年
人们把宇宙中星际气体、尘埃和粒子流等物质叫做“星际物质”。
星际物质在宇宙空间的分布并不均匀。在引力作用下,某些地方的气体和尘埃可能相互吸引而密集起来,形成云雾状。人们形象地把它们叫做“星云”。
7.太阳系家族的诞生
① 50亿年前原始太阳星云因万有引力作用而收缩凝聚
②凝聚的星云,绕着中轴旋转,形成中间增厚的大圆盘
③继续旋转,盘面形成几个同心圆的圆环
④中心部份质量较大形成恒星----太阳,圆环部分形成一颗颗行星及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