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诗仙李白(梦回大唐见诗仙作文)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21篇小学作文:诗仙李白,希望大家喜欢。

篇1:诗仙李白小学作文

诗仙李白小学作文

对于诗仙李白,相信你一定很熟悉吧!对李白,也许你已经有了一些模糊的印象。现在,就让我们再去追寻诗仙的足迹,更多的了解他,更好的亲切他……

李白的一生,绝大部分是在游历中度过的。“一生好入名山游”,多年的游历既丰富着他的生活,又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李白有情有义,坦诚率真。他一生广交朋友,他的朋友中,有我们熟悉的汪伦,当然也有贺知章、高适、孟浩然等文人墨客、社会名流,被誉为“诗仙”的`他,与被誉为“诗圣”的杜甫的交往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千古佳话。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让我们看到了儿时天真烂漫的李白。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让我们看到了寄情山水的李白。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让我们看到了思念故土的李白。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让我们看到了注重友谊的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让我们看到了有着远大理想的李白……

李白一爱一月,他留下了很多歌咏月亮的诗篇。如果说唐诗是中国文学的顶峰,那么,李白则是站在这个顶峰之上的巨人!

生活的沧桑丰富了李白的人生感悟,也丰富了他的诗歌内容。

这就是诗仙李白。

篇2:诗仙李白

诗仙李白

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近)。在武则天称帝的大足元年(701),李白出生于安西都护府所统辖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坦境内的托克马克)一个富有的家庭,他的父亲可能是一个富商。五岁时,李白随父亲迁居绵州(今四川江油县)。

李白少年时代接受的教育是多方面的,他“五岁诵六甲,十岁家”。“十五好剑术”,“十五游神仙”,“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20岁前后游历了成都峨眉山等地,还和一个叫东岩子的隐士共同在青城山隐居了数年。这些生活经历对李白思想性格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

李白一方面接受了传统的儒家思想,热衷用世,追求功名,想要“济苍生”、“安社稷”;另一方面又具有浓厚的道家思想,浮云富贵,粪土王侯,隐逸求仙。这两种思想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功成身退的处世态度。正如李白在《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中所说:“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洲,不足为难矣。”

开元十三年,李白25岁,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离开蜀地,开始漫游。他不屑于参加科举考试,希望能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声望,得到某个有力人物的推荐直取卿相,漫游正是为了寻找这样的机会。李白出蜀后,南游洞庭,东游金陵、扬州。后来回到江夏一带,在湖北安陆与唐高宗时做过宰相的许圉师的孙女结了婚,遂定居安陆。后北游洛阳、太原,东游齐鲁,寓家任城(今山东省济宁市)。天宝初年南游会稽,与道士吴筠隐于郯中。在十几年的时间里,他几乎漫游了半个中国,写了许多优秀的诗篇,显示出高超的艺术才能。

天宝元年,李白42岁,因吴筠推荐,被唐玄宗征召入京。李白初到长安,得到了玄宗的礼遇,“置于金銮殿,出入翰林中,问以国政,潜草诏诰,无人知者。”(李阳冰《划堂集序》)但李白只是以文学辞章见重,供奉翰林实际上是虚职,没有什么实权,他那“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得不到施展的机会。尤其是自开元末年以来,政治日趋腐化,政权把持在奸相李林甫等人的手中。李白不肯投靠权贵,在政治上自然是没有出路的。他“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纵酒狂歌,桀骜不驯。于是,诽谤和冷遇接踵而至。他感到自己留在长安已经多余,便恳求还山,于天宝三载痛苦地离开了长安。

经过长安三年的政治生涯,李白对现实的认识比较清醒了。在供奉翰林期间,他写了一些歌咏宫廷生活的诗歌,但这不是他创作的主流。总的来看,他的创作比前一时期具有更强的思想性和更深刻的政治内容。

从天宝三载到天宝十四载,李白又漫游了十二年,游踪启蒙及汴梁、齐鲁、江浙、燕赵。李白离开长安不久便结识了杜甫,二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从天宝四年开始,李白更热衷于求仙访道,试图以宗教麻醉自己,以摆脱胸中的悲愤与苦闷,可是,他并没有忘怀现实政治,这一时期的政治腐败在他的诗中得到了曲折的反映,使他的诗歌带有更为深广的忧愤。

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李白由宣城流亡到郯中,后隐居庐山。在这期间,他写了一些反映战乱的诗歌,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感情。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十二月,肃宗派 弟弟永王以搞敌平乱为号召,在江陵招募将士数万能人,顺江东下,路经庐山辟李白为幕僚。李白出于报国安民的诚意,加入了永王幕府。

肃宗与永王之间矛盾很深,肃宗深怕对方抢夺自己的帝位,便发兵征讨。至德二载,永王兵败被杀,李白也以从逆罪被抓进监狱,第二年长流夜郎(今贵州省桐梓一带)。乾元二年春,李白行至三峡遇赦放不觉 ,后往来于宣城、历阳等地,仍然密切关注着时局的发展。上元二年,李白61岁,听到李光弼率大军征讨史朝义的消息,还曾请缨从军,半道因病而还。宝应元年(762),李白到当涂投靠族叔李阳冰,十一月病逝,享年62岁。李阳冰将他的作品编成《草堂集》十卷,可惜没有流传下来。现存李白的诗共约一千首。

篇3:“诗仙”李白

“诗仙”李白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篆字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书体,具有“原生态”的特征,也是所有书法的源头。篆书的基本特点是因形立意,如马、羊、象等字。我们建议娃娃学书法从篆书开始,是因为篆书具有图形文字的特征,每一个字就是一幅图画、一个故事。再加上表意性强,便于联想,所以非常符合娃娃们的天性,能够吸引他们去探究汉字的来历,进而达到学前启蒙的目的。

【讲故事】

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被誉为“诗仙”,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

【认汉字】

李,形声字。

《说文》:李,果也,从木,子声。古时李字的本义是李花白、李果甜的“李”。

甲骨文里,目前尚未发现有“李”字,战国时代“陈簠”里的“李”字是左“子”右“木”。“战国印”时上“木”下“子”便已固定下来。

①② 战国金文。③ 小篆。④ 楷书。

白:纯粹是个象形字。

甲骨文“白”是一颗白米的形状,中间一横表示上的丝疵。

今天的.“白”字已不像白米了,“白”是霜雪一般的颜色。既然像霜雪,自然便引申出“明亮”(如“白天”“东方既白”)、“纯洁”等意思。

① 甲骨文。② 金文。③ 小篆。④ 楷书。

【学书法】

横弯的写法:

(1)逆锋落笔向左(2)转锋向右行笔(3)顺锋向下行笔(4)行笔渐慢,顺势上提收笔。

【受启迪】

李白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

有下面几点值得小朋友们学习借鉴:

1、李白学习和兴趣爱好十分广泛。少年时代的他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他喜爱运动,好剑术;

2、李白注意从大自然中汲取知识和养分。他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

3、李白具有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诗文敢于揭露现实,抨击时政。在当时诗人中他和杜甫最早揭示祸乱将作。他的反抗性格和叛逆精神具有深刻的爱国内涵,并富于社会意义和时代特征。

篇4:浅谈诗仙李白

浅谈诗仙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祖籍今甘肃,生于中亚细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5岁时随父迁居到今四川。他是唐代大诗人。他的诗想象丰富,风格豪放,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等。

李白周岁生日那天,家人在他面前摆放了许多东西,如毛笔、书本、戒指、铜钱等,看他用手云抓哪一样。结果,李白抓的是一本《诗经》。他的父亲非常高兴,心想儿子日后说不定能成为诗人。所以在为儿子取名时,李白的父亲颇费了一番心思,总想取个雅致一些的,这样一拖好几年,李白还没有正式的名字。

这年春天,李白一家在院中游玩,父亲要以《春》为题作七绝,他先想了两句:“春风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铊先来。”接着他要求妻子和儿子各续一句。妻接上句:“火烧杏林红霞落”,李白想,父亲咏了迎春花,母亲咏了杏花,红的、黄的都有了,就来个白色吧!于是,他接了句:“李花怒放一树白。”

“白”──不正说出了李花的圣洁高雅吗?父亲灵机一动,便为7岁的儿子取名为“李白”。

幼年的李白很贪玩,读书没有恒心,经常逃学,到处游玩。他最喜欢到附近的.小河边云捉蜻蜓、抓鱼吓,老师和父母的管教,对他丝毫不起作用。

有一天,李白又逃学了。他来到小河边,看见一个老妈妈正蹲在河边,手里拿着一根铁杵,在石头上磨来磨云。李白觉得很奇怪,便上前问道:“老妈妈,你在干什么?”

“我在磨针。”老妈妈回答说。

“这么粗的铁杵怎能磨成针呢?”李白很吃惊。

老妈妈认真地说:“铁杵总是越磨越细,只要我有恒心、有决心,天天磨,还怕磨不成针吗?”

李白听了,智慧的闸门顿然开启。他悟出了什么,连忙转身跑回家,翻开书本认真地读了起来。从此,他再也不贪玩了,总是抓紧时间刻苦读书。

李白一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把我国古典浪漫主义诗歌推向高峰。

篇5:诗仙李白

李白(公元7-公元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天宝初,入长安,贺知章见了,称为谪仙人,荐于唐玄宗,待诏翰林。[1]

他所作诗歌,总体风格豪放俊迈,清新飘逸,大气磅礴,气势十足。既反映了唐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极具浪漫主义情怀。

他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2]

生平经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出生地有争议,一说为郭沫若近代提出的出生于吉尔吉斯斯坦碎叶河上的碎叶城,属唐安西都护府(今楚河州托克马克市),另一自古以来说法为出生于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绵阳江油市)。李白幼年成长于剑南道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绵阳江油市)[3] 。有“诗仙”、“诗侠”、“酒仙”、“谪仙人”等称呼,其与杜甫合称大李杜(小李杜指李商隐和杜牧)。[4]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亦有说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据《旧唐书》记载,李白之父李客为任城尉。

安史之乱发生第三年(756年),他感愤时艰,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斗争,兵败受牵连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写下《早发白帝城》。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不久即病逝,也有说“醉致疾亡”(见皮日休《李翰林诗》)。也有说是喝酒猝死(见《旧唐书》)。也有说是醉酒入湖中捉月溺死,这种说法古已有之且广为流传。

其作品天马行空,浪漫奔放,意境奇异,才华横溢,诗句如行云流水,宛若天成。李白诗篇传诵千年,众多诗句已成经典,例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在诗歌上的艺术成就被认为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巅峰。李白的诗作在全唐诗中收录于卷161至卷185。有《李太白集》传世。杜甫曾经这样评价过李白的文章: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远游

唐朝实施重农抑商政策,凡祖先是经商的或祖先做过生意的人,不能参加科举考试。李白正好犯了这两条,所以他被禁止参加科举考试。因故,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5]

江陵遇道士,鹏程万里飞。

李白在江陵有一次不平凡的会见,他见到了受三代皇帝崇敬的道士司马承祯。李白见到这个倍受恩宠的道士,送上了自己的诗文供其审阅。李白气宇轩昂,资质不凡,司马承祯一见已十分欣赏,及至看了他的诗文,更是惊叹不已,称赞其“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为他看到李白不仅仪表气度非凡,而且才情文章也超人一等,又不汲汲于当世的荣禄仕宦,这是他几十年来在朝在野都没有遇见过的人才,所以他用道家最高的褒奖的话赞美他。这也就是说他有“仙根”,即有先天成仙的因素,和后来贺知章赞美他是“谪仙人”的意思相同,都是把他看做非凡之人。这便是李白的风度和诗文的风格给予人的总的印象。

李白为司马承祯如此高的评价欢欣鼓舞。他决心去追求“神游八极之表”这样一个永生的、不朽的世界。兴奋之余,他写成大赋《大鹏遇希有鸟赋》,以大鹏自喻,夸写大鹏的庞大迅猛。这是李白最早名扬天下的文章。从江陵起,他开始了他鹏程万里的飞翔。

旅伴暴病亡,庐山作名诗

李白自江陵南下,途经岳阳,再向南去,便到了此行的目的地之一。

可是正当在洞庭湖泛舟时,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李白自蜀同来的旅伴吴指南暴病身亡(或被人殴打致死)。李白悲痛万分,他伏在朋友的身边,号啕大哭,“泣尽继之以血”。由于他哭得过于伤痛,路人听为之伤心落泪。旅途上遇到这样的不幸,真是无可奈何,李白只好把吴指南暂时殡葬于洞庭湖边,自己继续东游,决心在东南之游以后再来搬运朋友的尸骨。李白来到了庐山,在此作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望庐山瀑布》。

金陵霸气消,儿女含深情

李白到了六代故都金陵。此地江山雄伟,虎踞龙盘,六朝宫阙历历在目。

唐开元十四年(726),李白首次来到南京壮游,写下《长干行》、《金陵城西楼月下吟》、《金陵酒肆留别》等诗作;天宝七年(748),李白第二次来到南京,一直住到天宝九年(750),这一阶段,李白写下大量诗作,其中以《登金陵凤凰台》、《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为著名;天宝十三年(754)春天,李白和朋友魏颢又一次来到金陵,一直住到秋天才离开。这一次,他留下《春日陪杨江宁及诸官宴北湖感古作》等诗作。“安史之乱”后,李白避居宣城,曾经以今高淳、溧水境内石臼湖、固城湖的风景作《丹阳湖诗》。上元二年(761),李白最后一次来到南京。此前,他曾上书朝廷《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提到南京“龙盘虎踞,开扃自然。六代皇居,五福斯在”,是成就霸业的理想地点,建议朝廷迁都金陵,可惜,他的这个建议未被采纳。[6]

当李白告别金陵时,吴姬压酒,金陵子弟殷勤相送,频频举杯劝饮,惜别之情如东流的江水,流过了人们的心头,使人难以忘却。李白告别金陵后,从江上前往扬州,与同游诸人盘桓了一些时日。到了盛夏,李白与一些年轻的朋友“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边。天边看绿水,海上见青山”,好不惬意。到了秋天,他在淮南(治所在扬州)病倒了。卧病他乡,思绪很多,既感叹自己建功立业的希望渺茫,又深深地思念家乡,唯一能给他带来点安慰的,便是远地友人的书信。

姑苏城怀旧,咏诗多方游

李白在淮南病好之后,又到了姑苏。这里是当年吴王夫差与美女西施日夜酣歌醉舞的地方,李白怀古有感,写了一首咏史诗《乌栖曲》。这首诗后来得到了越州贺知章的赞赏,称其“可以泣鬼神矣”。由此看来,李白的乐府诗有时虽袭用旧题,却多别出新意。姑苏的'历史遗迹固然引起了李白的怀古之情,美丽单纯的吴姬、越女更让李白赞美不己。李白仰慕大都市山阴会稽的贵族风流遗迹,写了大量的诗歌颂绍兴。李白由越州归,回到了荆门。在荆门他一呆就是三个月。虽然思乡心切,但功业没有一点成就,他自觉难于回转家园。最后,他决定再度漫游。首先,他来到洞庭湖,把吴指南的尸骨移葬到江夏(今湖北武昌)。他在江夏结识了僧行融,又从他那里了解到孟浩然的为人,于是便去襄阳拜见孟浩然,由此写下了著名的五律诗《赠孟浩然》不久,李白到了安陆,在小寿山中的道观住了下来。然而,隐居并非长久之计,他仍然想寻找机会,以求仕进。在隐居寿山时,李白以干谒(游说)的方式结交官吏,提高自己的声誉。李白的文才得到了武后时宰相许圉师的赏识,便将其招为孙女婿。李白与夫人许氏在离许家较近的白兆山的桃花岩下生活了一段时间。可是美好的生活并没有令李白外出漫游以图功业的心志有所衰微减退。他以安州妻家为根据地,又几次出游,结识了一些官吏和贵公子,并于开元二十二年(734),谒见荆州长史兼襄州刺史韩朝宗。

献赋

李白西来的主要目的是献赋,其次是趁此游览一下长安,领略这座“万国朝拜”的帝京风光。他居住在终南山脚下,常登临终南山远眺。当他登上终南山的北峰时,眼前呈现出泱泱大国的风貌。

封建帝王常在冬天狩猎。唐玄宗也有过多次狩猎,每次都带外国使臣同去,耀武扬威,以此震慑邻国。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玄宗又一次狩猎,正好李白也在西游,乘机献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

他的《大猎赋》希图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圣朝园池遐荒,殚穷六合”,幅员辽阔,境况与前代大不相同,夸耀本朝远胜汉朝,并在结尾处宣讲道教的玄埋,以契合玄宗当时崇尚道教的心情。

他深感生存在这样的国家是不平凡的,因此颇有自豪之感。可一想到这兴旺发达的帝国内部己产生了腐朽的因素,他的轩昂情绪又受到打击。李白进长安后结识了卫尉张卿,并通过他向玉真公主献了诗,最后两句说“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是祝她入道成仙。李白还在送卫尉张卿的诗中陈述自己景况很苦,希望引荐,愿为朝廷效劳。由此,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统治阶级的上层。李白这次在长安还结识了贺知章。李白去紫极宫,在那里遇见了贺知章,立刻上前拜见,并呈上袖中的诗本。贺知章颇为欣赏《蜀道难》和《乌栖曲》。李白瑰丽的诗歌和潇洒出尘的风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竟说:“你是不是太白金星下凡到了人间?”贺知章称他为谪仙。三年后,李白发出“行路难,归去来”的感叹,离开长安。

翰林

42岁的李白得到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的推荐(一说由道士吴筠引荐)。唐玄宗对李白的才华很赏识,礼遇隆重。但唐玄宗只让他供奉翰林,做自己的文学侍从。

三年长安生活,使李白对朝中种种腐败黑暗有了更多的认识。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是李白政治生涯的分水岭。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进宫。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 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虽非记功,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以盛况向后人夸示。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

在长安时,李白除了供奉翰林、陪侍君王之外,也经常在长安市上行走。他发现国家在繁荣的景象中,正蕴藏着深重的危机,那便是最能够接近皇帝的专横的宦官和骄纵的外戚,他们如乌云一般笼罩着长安,笼罩着中国。这些给李白以强烈的压抑感,他直抒胸臆说了些不合时宜的话。与此同时, 李白放浪形骸的行为又被翰林学士张坦所诽谤,两人之间产生了一些嫌隙。朝政的腐败、同僚的诋毁, 使李白不胜感慨,他写了一首《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表示有意归山,就在此时李白被赐金放还。

会友

“李杜”遇面

篇6:诗仙李白诗歌

诗仙李白诗歌

李白名气冲天旺

千首诗歌意宽广

浪漫色彩创奇迹

字里行间仙气扬

才高志远书华章

精品佳作登殿堂

游历民间取素材

聚朋喝酒写诗忙

忆昔京都伺唐皇

得罪权贵遂遭殃

壮志未酬被贬谪

流放夜郎险命丧

初次来到庐陵壤

汪伦设宴桃源房

离别聚众踏歌舞

李白感奋赠诗行

某日巡街遇婆娘

携孙乞讨度饥荒

来往路人视无睹

李白送镯表衷肠(1)

朝廷做官曾辉煌

比起民间凶尤狂

为了自由找朋友

宁肯金龟买酒尝(2)

长安去职访农庄

千山万水等闲逛

官场失意觅诗源

一得一失成俊郎

诗仙已逝千秋长

功勋英名放光芒

鸿篇巨著今犹在

精神永存励后帮

注:金手镯、金龟等等,都是唐玄宗皇帝嘉奖李白时的赠品。

篇7:诗仙李白之谜

关于诗仙李白之谜

李白诗歌的真正价值就在于,诗人是在与人生的无意义作斗争,因为在浮生若梦之外,还有“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在中国人心中,李白是自由的象征,不仅是他的诗酒傲王侯,而且是他身上那种天性的自由,所以他的诗歌能得到历代人的喜爱,把不能实现的理想寄托在李白身上。人总是喜欢自己身上所缺少的品质。

这种品质表现出来就是超凡脱俗,对世俗社会的规矩不屑一顾,所以贺知章一见之下即称他“非人世之人”。尽管唐代是个相对自由开放的社会,但李白仍然异于常人。少时即观览百家之书,击剑任侠,手刃数人,学道求仙,后来并受道,成为一个道教徒。但道士的身份仍然束缚不了他,他欣羡先秦士人,尤其是纵横家,渴望的是立抵卿相,平步青云,甚至一匡天下。虽未参加科举而被征召入京,授供奉翰林,后又被玄宗赐金放还,都是不同于他人的特殊际遇。

根本的原因是,李白身上有着不同民族的血脉。据学者考证,他生长于来自西域的胡化家庭,祖上谪居中亚碎叶,数代人居于丝绸之路上,血缘与文化基因均因各民族的.交流融合而与中原人不同,时人称其“眸子炯然,哆如饿虎”,便是一例。

李白的亲情较为淡薄,王琦注《万愤诗》:“太白诗中绝无思亲之句。”又曾入赘两位故丞相家,婚后即出门浪游。李白遵从西南蛮族或突厥的剔骨葬习俗,友人卒于洞庭,李白将其葬于湖侧,数年后又前往洗削,负骨而行,葬于鄂城。这一切都表现了李白与儒家思想的疏离,也即与时代的疏离。在社会秩序更加理性化的唐代,他追慕的却是“凤歌笑孔丘”的先秦隐士,是庄子笔下的大鹏。

庄子的自由其实是一种“无待”或天然的自由,这种精神在先秦以后就已经不复存在,经过魏晋后期玄学从利益出发的改造,庄子的绝对自由被理性化、生活化,转换为郭象“各当其分”的自由,亦即放弃无法满足的欲望,乐天安命。自汉至魏晋,士人中一直弥漫着“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的强烈意识,到了唐代,最终还是靠佛教解决了这个大问题。唯有李白没有接受这个新的观念世界,他最大的烦恼依然是生命的短暂,《将进酒》中的“与尔同销万古愁”,就是人类无法解决超越的生死主题。

因此,李白的及时行乐是有关存在的答案,不是仕途坎坷的牢骚。对他来说,存在的意义只是一个旅馆,不是一个家园,所以他没有多少亲情观念,只有人人都是旅伴的抽象观念。然而,唐代早已不是士人可以平视王侯的时代,这造成了李白晚年的政治失误,被长流夜郎;唐代诗歌也不再充满对生命短暂的形而上哀叹,而是对社会历史的关注,这造成了李白的非现实的高蹈。在这个意义上,李白是上一个时代的结束,杜甫是下一个时代的开始。

李白的天真恰恰是诗人的本性,他就像一个无邪的青年去看这个世界,其苦恼不属于具体的日常生活,却又是本质的、无解的,显示出未受理性摭蔽的自然人性。那首令贺知章叹为“泣鬼神”的《乌栖曲》,以“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结束,吴王夫妇对即将来临的灾难一无所知,从而唤起幻想与真实之间反差的悲叹,就与汉魏咏史诗、唐代怀古诗的理性精神迥异。李白诗歌的真正价值就在这里,诗人是在与人生的无意义作斗争,尽管浮生若梦,仍有“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的慰藉。

李白最好的诗歌是乐府、歌行和绝句,古体诗的自由形式使他能充分驰骋想象,唐人已称其诗“格高旨远”,有“飘然之状”。任意的夸张和偶尔的散文句法,使得其诗歌有汉大赋的气势,而以单句为基本单位的诗歌结构,又使得其情绪如湍流千回百转。他的近体诗也不受理性的平仄束缚,同样多用单笔,很少跳跃,追求“天然去雕饰”。这要比炼句、对偶更考验一个诗人的创造力,“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其想象和意象的感受力都无可企及。

这样的诗人在世上是孤独的,而李白诗的境界就是一种旷世的孤独感,只有孤独能触发他的灵感。换言之,李白最喜爱的实际上只是自然,因为自然比人更永恒、更知己。他一生跑来跑去,好游名山大川,当他晚年遇赦回到江南,重游宣城时,写下这样一首诗:“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是他留给世人的文学遗嘱。他在内心深处其实看不起任何人,碌碌的世人是无法超越生死的,只有诗人能与自然同在。

篇8:李白被称为诗仙

李白被称为诗仙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在隋末因罪徙居中亚。他诞生于中亚的碎叶,五岁时随父迁居四川彰明县的青莲乡,故自号青莲居士。”(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71页)。

李白自己在一首诗中写到“家本陇西人,先为汉边将,功略盖天地,名飞青云上。”诗中的陇西人指的是李白的祖籍,也就是今天甘肃省秦安东,其祖先在汉代时是防守边疆的将领,有些学者以此句认为李白是“飞将军”李广的第25代孙,属于西汉李陵、北周李贤、隋朝李穆一系的后代,李白生前也确实承认其远祖是李广。

李白大约5岁时,随其父迁居于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市)的青莲乡,李白就是在那里长大成人的,还自号青莲居士,李白在江油度过了十几年的时光,后来一直在全国各地游历和做官。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他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李白于武后长安元年(7)出生在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所属昌隆县(7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省绵阳市所属江油市青莲乡)。另一种说法是其父从中原被贬至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所生,4岁再迁回剑南道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详。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一生,绝大部分都在漫游中度过,游历了大半个中国。

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越州,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

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省济宁市)。 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 李白手迹碑刻

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李白不愿应试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华,通过他人举荐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赏识。他曾给当朝名士韩荆州写过一篇《与韩荆州书》,以此自荐,但未得回复。

直到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天下 。李白初因才气为唐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写下《早发白帝城》。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投奔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逝。

篇9:感悟诗仙李白

感悟诗仙李白

你从天府之国走出

一生如蜀道一步一步

你满腹经纶

可以指点万里江山

你名满天下

无法让自己锦衣玉食

你心系天下

不屑与权势富贵为伍

你志在报国

却白发如霜愁眉未展

酒是你的知己

诗是你的儿女

后世多少文人替你圆了梦

多少英雄为你仰天长叹

你走进了草莽

融进了青史

象一朵映日的荷花

盛开在大唐的诗海里

你永远属于朗朗夜空

最亮的那颗星

光环下降落的流星雨

滋润了文坛千百年

中卫印象·秦城晴雪

昆仑山东眺

六盘山西望

当他们的眼神交汇

便产生了浓浓的情

他们牵手

终于走到了一起

相爱了 生下了

他们的小王子

英俊的小香山

毛乌素沙漠左顾

腾格里沙漠右盼

彼此苦苦寻觅

终于找到了彼此的

那一半

心中的最爱

终于也有了

他们爱的结晶

美丽的小公主

沙坡头

小香山和沙坡头

青梅竹马 两小无猜

隔着浅浅的黄河

常常互相往来

羊群是小香山身旁的白云

红高粱是他举的火把

驼铃是沙坡头唱的花儿

青纱帐是她的闺房

他们唱着动人的情歌

相恋了一生

你看他们

也有了自己最宠爱的孩子

梦中的伊甸园

美丽多情的爱情城堡 中卫沙坡头

冰封千里 香山如玉像奔驰

雪落大漠 长城似白龙盘旋

黄河玉洁冰清

像一面镜子映照山河

绝代天骄

张弓射下了天下的星星

一代伟人

吟诵这长城上的太阳

情城有秦村这样一位俏佳人

她让黄河的鱼沉入河底

高空的雁落入大漠

寺口的月悄悄隐没

人民唱着春天里的歌

又把秦城

培育成了

头戴夜明珠的绝代佳人

谁敢娶这样的美女

留给善于想象

富有激情的诗人吧

他们是秦城的过客

秦村是他们的红颜知己

不属于任何人

就算你是

世上最富有的人

也不要向她提亲

别奢望名花有主

没有人做这个媒

她属于身边的母亲河

还有人民和她的祖国

让她婷婷玉立

自由傲世吧

多情的画家

你能不能画这样一幅画

美轮美奂

大诗人王维之后

谁敢提笔绝唱

大漠孤烟 长河落日

天堂的小平,你还好吗

为了革命南征北战

为了真理漂洋过海

一颗红心热血滚滚

在人海中起起伏伏

你的心中可容江海

为了党和人民

你可以默默无闻

也可以

只手撑天力挽狂澜

你不辞辛苦甘愿付出

一腔赤诚

化成春风里的彩虹

建设路上迈大步

不畏风雨

你是人民的好儿子

最知父母的苦

改革开放 义无反顾

不走寻常路

风雪无阻

走出一片新天地

你的语言最朴素

你的笑容最灿烂

你的脚步跨过世纪

你的功绩人们最知

你开创的事业如火如荼

中华复兴是你的梦想

有你的祝福

百年风雨百年舂

前程锦绣

伴着一路舂光

天堂的小平

人民不会忘记

你的丰功伟绩

听着你铿锵有力的'声音

当幸福的流星雨降落人间

我们更加自信

在春天里在月光下

我们把你回忆

听说人贩子贩来一个姑娘,

乡亲们把她救出来又送回家,

秦村晴雪听到这个故事,

有感而发

即兴创作歌词:

千里有缘

你那憔悴的脸上挂着泪花

你枯黄的长头发乱如麻

人贩子啊心狠手辣

老爹老娘上当受骗

把那血汗钱偏往风中撒

十八九的你

二十八九的我

捆绑在相同的屋檐下

可悲可叹好像强扭的瓜

一朵未开的花在风雨中挣扎

祸根不能在我心中种下

乡亲们把爹娘责骂

我的心好似刀扎

我送你回家

让你一家团圆

你向我招手说着再见

彼此的心靠的很近

彼此的手越挥越远

为了你为了情我诅咒阴险

为了情为了你我心甘情愿

邪恶的梦冰冷的心

无情的法网

我祝愿这人间

多些笑脸少些哀怨

花红春暖

爱心相伴真爱无限

篇10:诗仙李白介绍

诗仙李白介绍

“诗仙”李白是中国古代诗人中最为大众所熟悉和喜爱的一位,也是一位充满了谜团的人物。李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一生结了几次婚?有几个孩子?他靠什么收入来维持自己的漫游天下?文采超群的李白为什么在政治上却会彻底失败?他最终又是怎样死去的?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康震做客《百家讲坛》,精彩讲述李白的故事。

说到李白,就不能不说到盛唐,人们喜欢用盛唐气象来形容那个恢弘浪漫的时代,而李白与他的诗,正是盛唐气象最典型的人格与艺术象征。李白不仅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民间知名度最高的古代诗人。他的诗妇孺皆知,老少咸宜。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等等,语言清新明畅,情感强烈执著!千百年来,正是这些言浅意深的杰作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培育着我们对祖国、亲人、朋友,对自然山川的深情厚意。李白不仅是唐朝、唐诗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

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绝对是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他的一篇篇旷世之作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虽跨越千年却光彩依旧。李白又是一个矛盾体,他经历过盛唐的太平盛世,也饱受过“安史之乱”的战争苦痛,他的文学成就与他的仕途经历构成了他人生中的两个冷热极端,命运总是让他在成功与失败间游走。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康震副教授通过详实的史料、客观的分析,为我们还原出一个真实的李白,一个伟大的李白,一个痛并快乐着的李白。在这个诗歌文化逐渐没落的.年代,让我们用这种方式向这位永恒的“诗仙”致敬!

目录

01 李白出道之谜

02 李白翰林之谜

03 李白遭谗之谜

04 李白参军之谜

05 李白入狱之谜

06 李白家世之谜

07 李白交游之谜

08 李白收入之谜

09 李白信仰之谜

10 李白死亡之谜

分集剧情

李白遭谗之谜

李白的一生在诗歌上是一个辉煌的顶点,然而在仕途上,却让李白痛苦万分,他62年的人生是一幕离奇的悲剧。一心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李白,在长安并没有得到唐玄宗的重视,一直处在以诗文侍奉皇帝的御用文人尴尬地位。怀才不遇的李白在长安待了一年多,就离开了。然而在李白离开长安之后,给后人留下了很多猜测和疑问,让喜欢李白的人们久久不能释怀,李白为什么要离开长安?曾经开创开元盛世的唐玄宗为什么没有重用李白呢?到底是谁向唐玄宗进了李白的谗言?

李白收入之谜

李白一生漫游四方,他巨大的经济基础从哪里来?是他的家庭本来就很富庶?还是李白自己会做生意?李白一生慷慨大方,他说“黄金逐手快意尽”,又说“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的收入从哪里来?他到底有多少钱?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他一生漫游四方,走过数不清的地方。他的经济收入也如同他的人一样,令人捉摸不透。李白二十五岁离开家乡,出道漫游,据他自己说,在扬州不到一年,就“散金三十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意思是救济落魄公子,花了三十万钱。这三十万从哪里来?是李白从家中所带?还是李白有别的收入?后世的人们对李白的收入有不同的猜测。

李白信仰之谜

唐朝是中国封建王朝多元文化大融合的时期,儒、释、道在这时都得到了空前的交流与发展。道教被当时的统治者定为“国教”,在唐朝的皇家与民间大行其道。李白就是一位道教徒。他曾经专门接受道箓,是一个有文凭的道士。那么作为一名道教徒,李白是如何修炼的呢?

李白出道之谜

唐朝长安元年,也就是武则天执政后期的公元7,李白出生于安西都护府的碎叶城,也就是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境内。五岁那年,他随家人迁居到四川省江油县定居。从此,一位冠绝中国诗坛的千古奇才从这里走出,逐渐被世人了解与熟悉。李白的诗飘逸隽永,气势豪迈,堪称盛唐气象的杰出代表。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诗坛奇才,在政治上却失意重重。人们不禁要问:如此出色的天才诗人,有着极高的政治抱负,又生活在政治相对比较开明的唐朝初年,大诗人李白怎么会在政治上没有任何收获呢?李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李白翰林之谜

唐玄宗天宝元年,也就是公元742年,充满政治渴望的李白迎来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机会。这一年,四十二岁的李白接到了唐玄宗的诏书,来到了他日思暮想的都城长安。自以为是超一流政治家的李白认为,这回真的是要大展宏图了,唐玄宗这位明君,就要把他留在身边,请教他如何治理天下,如何使天下太平。事实真的会像李白想像的那样吗?唐玄宗会如何对待这位不同一般的大诗人呢?

李白交游之谜

交游是一种书面语,意思是结交朋友,多用于古时人们之间的人际交往。李白作为一位个性张扬的天才诗人,他的交游自然是十分广泛的。而人们对李白交游谈论最多的还是他与杜甫两个人的交往。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生于公元7,比李白小十一岁。杜甫的诗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为主,诗体则以古体、律诗见长,后世称杜甫为诗圣,称杜诗为诗史。然而杜甫在当时的时代,他的名气还远远不如后世评价得那么高,也远不如当时已经名满天下的“诗仙”李白。那么这两位唐代诗歌史上的“双子星”究竟是怎样相识的?难道真的像有人说的那样,李白有些瞧不起杜甫吗?

李白死亡之谜

安史之乱爆发后,永王李璘招兵买马,李白就加入了李璘的军队。但随后不久太子李亨自行即位登基,当了皇上。永王李璘就成了太子李亨讨伐的对象,身在永王军队中的李白最终被捕入狱。后来在御史中丞宋若思的帮助下,李白终于获得释放,开始在宋若思的府上担任幕僚。此时的李白真的是浴火重生,又看到了希望。但是他却又面临着一个更大的灾难,李白要流放了,他为什么要流放呢?

李白家世之谜

李白虽然是名满天下的大诗人,可是由于生前没有人为他树碑立传,李白自己也没有写过详实的自传,因此,对于李白的家世,至今仍存在着很多谜团。目前学术界比较公认的说法是,李白出生在西域的碎叶城,五岁时随着父亲迁居到了四川绵州。而对于李白的先祖究竟是谁?则争议比较大。李白自己说他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的西凉创业君主李暠的后代,但唐代人向来喜欢攀附名门,冒充大姓,并以此为荣,李白会不会也是这样呢?他到底真的是李暠的后代,还是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价而冒充大姓呢?

李白参军之谜

公元742年,李白终于等到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他受到了唐玄宗的接见,但是唐玄宗并没有重用他。在长安一年多的时间里,李白只是担当了一个宫廷诗人的角色,最后以“赐金放还”结束了他的长安生活,而离开长安后的李白又该如何实现他“欲济苍生”的远大志向呢?他的人生轨迹究竟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篇11:诗仙李白之谜

诗仙李白之谜

李白诗歌的真正价值就在于,诗人是在与人生的无意义作斗争,因为在浮生若梦之外,还有“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在中国人心中,李白是自由的象征,不仅是他的诗酒傲王侯,而且是他身上那种天性的自由,所以他的诗歌能得到历代人的喜爱,把不能实现的理想寄托在李白身上。人总是喜欢自己身上所缺少的品质。

这种品质表现出来就是超凡脱俗,对世俗社会的规矩不屑一顾,所以贺知章一见之下即称他“非人世之人”。尽管唐代是个相对自由开放的社会,但李白仍然异于常人。少时即观览百家之书,击剑任侠,手刃数人,学道求仙,后来并受道,成为一个道教徒。但道士的身份仍然束缚不了他,他欣羡先秦士人,尤其是纵横家,渴望的是立抵卿相,平步青云,甚至一匡天下。虽未参加科举而被征召入京,授供奉翰林,后又被玄宗赐金放还,都是不同于他人的特殊际遇。

根本的原因是,李白身上有着不同民族的血脉。据学者考证,他生长于来自西域的胡化家庭,祖上谪居中亚碎叶,数代人居于丝绸之路上,血缘与文化基因均因各民族的交流融合而与中原人不同,时人称其“眸子炯然,哆如饿虎”,便是一例。

李白的亲情较为淡薄,王琦注《万愤诗》:“太白诗中绝无思亲之句。”又曾入赘两位故丞相家,婚后即出门浪游。李白遵从西南蛮族或突厥的剔骨葬习俗,友人卒于洞庭,李白将其葬于湖侧,数年后又前往洗削,负骨而行,葬于鄂城。这一切都表现了李白与儒家思想的疏离,也即与时代的疏离。在社会秩序更加理性化的唐代,他追慕的却是“凤歌笑孔丘”的先秦隐士,是庄子笔下的大鹏。

庄子的自由其实是一种“无待”或天然的自由,这种精神在先秦以后就已经不复存在,经过魏晋后期玄学从利益出发的改造,庄子的绝对自由被理性化、生活化,转换为郭象“各当其分”的自由,亦即放弃无法满足的欲望,乐天安命。自汉至魏晋,士人中一直弥漫着“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的强烈意识,到了唐代,最终还是靠佛教解决了这个大问题。唯有李白没有接受这个新的观念世界,他最大的烦恼依然是生命的短暂,《将进酒》中的“与尔同销万古愁”,就是人类无法解决超越的生死主题。

因此,李白的及时行乐是有关存在的答案,不是仕途坎坷的牢骚。对他来说,存在的意义只是一个旅馆,不是一个家园,所以他没有多少亲情观念,只有人人都是旅伴的抽象观念。然而,唐代早已不是士人可以平视王侯的时代,这造成了李白晚年的政治失误,被长流夜郎;唐代诗歌也不再充满对生命短暂的形而上哀叹,而是对社会历史的关注,这造成了李白的非现实的高蹈。在这个意义上,李白是上一个时代的结束,杜甫是下一个时代的开始。

李白的天真恰恰是诗人的本性,他就像一个无邪的青年去看这个世界,其苦恼不属于具体的日常生活,却又是本质的、无解的,显示出未受理性摭蔽的自然人性。那首令贺知章叹为“泣鬼神”的《乌栖曲》,以“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结束,吴王夫妇对即将来临的灾难一无所知,从而唤起幻想与真实之间反差的悲叹,就与汉魏咏史诗、唐代怀古诗的理性精神迥异。李白诗歌的真正价值就在这里,诗人是在与人生的无意义作斗争,尽管浮生若梦,仍有“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的慰藉。

李白最好的诗歌是乐府、歌行和绝句,古体诗的自由形式使他能充分驰骋想象,唐人已称其诗“格高旨远”,有“飘然之状”。任意的夸张和偶尔的散文句法,使得其诗歌有汉大赋的气势,而以单句为基本单位的诗歌结构,又使得其情绪如湍流千回百转。他的近体诗也不受理性的平仄束缚,同样多用单笔,很少跳跃,追求“天然去雕饰”。这要比炼句、对偶更考验一个诗人的创造力,“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其想象和意象的感受力都无可企及。

这样的诗人在世上是孤独的,而李白诗的境界就是一种旷世的孤独感,只有孤独能触发他的灵感。换言之,李白最喜爱的实际上只是自然,因为自然比人更永恒、更知己。他一生跑来跑去,好游名山大川,当他晚年遇赦回到江南,重游宣城时,写下这样一首诗:“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是他留给世人的文学遗嘱。他在内心深处其实看不起任何人,碌碌的世人是无法超越生死的`,只有诗人能与自然同在。

拓展:

李白诗词赏析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⒃尔:你。销:同“消”。

赏析

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这类诗固然数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更为深沉,艺术表现更为成熟。《将进酒》即其代表作。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绎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大白”云。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

诗篇发端就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如此壮浪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穷极,作者是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语带夸张。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所没有的。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之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与前两句把本来壮浪的说得更壮浪,是“反向”的夸张。于是,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作用——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可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同时也是由长句排比开篇的气势感造成的。这种开篇的手法作者常用,他如“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沈德潜说:“此种格调,太白从心化出”,可见其颇具创造性。此诗两作“君不见”的呼告(一般乐府诗只于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诗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强。诗有所谓大开大阖者,此可谓大开。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悲感虽然不免,但悲观却非李白性分之所近。在他看来,只要“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当纵情欢乐。五六两句便是一个逆转,由“悲”而翻作“欢”“乐”。从此直到“杯莫停”,诗情渐趋狂放。“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梁园吟》),行乐不可无酒,这就入题。但句中未直写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对月”的形象语言出之,不特生动,更将饮酒诗意化了;未直写应该痛饮狂欢,而以“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调。“人生得意须尽欢”,这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现象而已。诗人“得意”过没有?“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玉壶吟》)——似乎得意过;然而那不过是一场幻影,“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又似乎并没有得意,有的是失望与愤慨。但并不就此消沉。诗人于是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一个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有用”而“必”,非常自信,简直像是人的价值宣言,而这个人——“我”——是须大写的。于此,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入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正是“长风破浪会有时”,应为这样的未来痛饮高歌,破费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们咋舌。诗如其人,想诗人“曩者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上安州裴长史书》),是何等豪举。故此句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绝非装腔作势者可得其万一。与此气派相当,作者描绘了一场盛筵,那决不是“菜要一碟乎,两碟乎?酒要一壶乎,两壶乎?”而是整头整头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决不甘休。多痛快的筵宴,又是多么豪壮的诗句!

至此,狂放之情趋于高潮,诗的旋律加快。诗人那眼花耳热的醉态跃然纸上,恍然使人如闻其高声劝酒:“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几个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写来逼肖席上声口。既是生逢知己,又是酒逢对手,不但“忘形到尔汝”,诗人甚而忘却是在写诗,笔下之诗似乎还原为生活,他还要“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以下八句就是诗中之歌了。这着想奇之又奇,纯系神来之笔。

“钟鼓馔玉”意即富贵生活(富贵人家吃饭时鸣钟列鼎,食物精美如玉),可诗人以为“不足贵”,并放言“但愿长醉不复醒”。诗情至此,便分明由狂放转而为愤激。这里不仅是酒后吐狂言,而且是酒后吐真言了。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说富贵“不足贵”,乃出于愤慨。以下“古来圣贤皆寂寞”二句亦属愤语。诗人曾喟叹“自言管葛竟谁许”,所以说古人“寂寞”,也表现出自己“寂寞”。因此才愿长醉不醒了。这里,诗人已是用古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了。说到“唯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并化用其《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之句。古来酒徒历历,而偏举“陈王”,这与李白一向自命不凡分不开,他心目中树为榜样的是谢安之类高级人物,而这类人物中,“陈王”与酒联系较多。这样写便有气派,与前文极度自信的口吻一贯。再者,“陈王”曹植于丕、睿两朝备受猜忌,有志难展,亦激起诗人的同情。一提“古来圣贤”,二提“陈王”曹植,满纸不平之气。此诗开始似只涉人生感慨,而不染政治色彩,其实全篇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诗情所以悲而不伤,悲而能壮,即根源于此。

刚露一点深衷,又回到说酒了,而且看起来酒兴更高。以下诗情再入狂放,而且愈来愈狂。“主人何为言少钱”,既照应“千金散尽”句,又故作跌宕,引出最后一番豪言壮语:即便千金散尽,也当不惜将出名贵宝物——“五花马”(毛色作五花纹的良马)、“千金裘”来换取美酒,图个一醉方休。这结尾之妙,不仅在于“呼儿”“与尔”,口气甚大;而且具有一种作者一时可能觉察不到的将宾作主的任诞情态。须知诗人不过是被友招饮的客人,此刻他却高踞一席,气使颐指,提议典裘当马,几令人不知谁是“主人”。浪漫色彩极浓。快人快语,非不拘形迹的豪迈知交断不能出此。诗情至此狂放至极,令人嗟叹咏歌,直欲“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情犹未已,诗已告终,突然又迸出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开篇之“悲”关合,而“万古愁”的含义更其深沉。这“白云从空,随风变灭”的结尾,显见诗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通观全篇,真是大起大落,非如椽巨笔不办。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既非鑱刻能学,又非率尔可到。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极参差错综之致;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马,千金裘”),节奏疾徐尽变,奔放而不流易。《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

篇12:诗仙李白诗词

诗仙李白诗词

1.《箜篌谣》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攀天莫登龙,走山莫骑虎。贵贱结交心不移,

唯有严陵及光武。周公称大圣,管蔡宁相容。

汉谣一斗粟,不与淮南舂。兄弟尚路人,吾心安所从。

他人方寸间,山海几千重。轻言托朋友,对面九疑峰。

开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管鲍久已死,何人继其踪。

2.《结袜子》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燕南壮士吴门豪,筑中置铅鱼隐刀。

感君恩重许君命,太山一掷轻鸿毛。

3.《来日大难》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来日一身,携粮负薪。道长食尽,苦口焦唇。今日醉饱,

乐过千春。仙人相存,诱我远学。海凌三山,陆憩五岳。

乘龙天飞,目瞻两角。授以仙药,金丹满握。蟪蛄蒙恩,

深愧短促。思填东海,强衔一木。道重天地,轩师广成。

蝉翼九五,以求长生。下士大笑,如苍蝇声。

4.《赠王汉阳》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天落白玉棺,王乔辞叶县。一去未千年,汉阳复相见。

犹乘飞凫舄,尚识仙人面。鬓发何青青,童颜皎如练。

吾曾弄海水,清浅嗟三变。果惬麻姑言,时光速流电。

与君数杯酒,可以穷欢宴。白云归去来,何事坐交战。

5.《秋登巴陵望洞庭》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清晨登巴陵,周览无不极。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色。

秋色何苍然,际海俱澄鲜。山青灭远树,水绿无寒烟。

来帆出江中,去鸟向日边。风清长沙浦,山空云梦田。

瞻光惜颓发,阅水悲徂年。北渚既荡漾,东流自潺湲。

郢人唱白雪,越女歌采莲。听此更肠断,凭崖泪如泉。

6.《夜坐吟》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踏踏马头谁见过,眼看北斗直天河。西风罗幕生翠波,

铅华笑妾颦青蛾。为君起唱长相思。帘外严霜皆倒飞,

明星烂烂东方陲。红霞稍出东南涯,陆郎去矣乘斑骓。

7.《日出东南隅行》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秦楼出佳丽,正值朝日光。

陌头能驻马,花处复添香。

篇13:诗仙李白四年级作文

诗仙李白四年级作文

微风轻轻拂过,书页被吹得哗哗作响,恰好停在了我最尊敬的诗人——李白的作品上。“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恍惚间,眼前,月光好像洒在地面上,宛若一层洁白的霜。

李白,字太白,是唐代诗人,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生性豪放,爱饮酒。常常游山玩水,饮酒作诗。因此他在各地也写下了许多名诗,如望《天门山》中的“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如《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如《朝发白帝城》中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等等。

李白,一个不怕挫折,勇往直前的诗人。他在官场受到了排挤。却也不心灰意冷。正如李白在《行路难》中所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是那么乐观地面对生活,没有困难能打倒他。

诗仙李白,如黄河般气势磅礴。我耳边总回荡着他那铿锵有力的话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那奔流不息,汹涌澎湃的黄河,不正像少年时意气风发的李白吗?

在品读李白诗篇的'同时,我了解了他“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的孤独寂寞;我了解了他“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忧愁;我了解了他“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依依惜别之感……

细细品读了李白的诗篇,这个我最尊敬的诗人的形象,在我眼前越发清晰。我对他的敬意也越来越浓厚……

篇14:诗仙李白作文550字

诗仙李白作文550字

晨风微熙,忽有一人踏风而来,云雾缭绕中只见他双目炯炯有神,气质飘逸非凡,竟似贬谪人世的谪仙,他便是李白。

李白的一生与仙是密不可分的,谪仙人,诗仙,酒仙全部加注在了这位周身弥漫着神秘气息的“仙人”身上。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他生于豪富之家,是一位‘‘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的神童,却又一生坎坷多难。二十岁时他游历四海,希望结交朋友,去实现政治抱负,可是,十年漫游。一事无成,待到他四十二岁时才终于被玄宗赏识,十年之后却又被流放夜溪,六十二岁时他又踏风而去,只留给后人一团解不开的迷雾。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之人便真如那朵青色莲花,任凭周身的'黑暗与肮脏,却依旧清如莲,青莲花语之意便是热闹与荣华剥离后的淡泊与洒脱,李白以青莲自号,便是时刻自警,不为名利,权贵所缚,只取一瓢淡泊自饮,虽有贵妃捧砚,力士脱靴的殊荣,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于是他仰天大笑出门去,留下青莲余香袅袅不绝。

李白爱酒,故得酒中仙之名,他爱酒嗜酒已到了不可一日无酒,不可一日不饮的境界,而他的诗便常常是酒后随性所作,“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此时的李白意气风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孤单落寞之意油然而生;“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无尽惆怅环在李白身边。除了酒之外,月也是李白的最爱,“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秋风渡江来,江落山上月”。

李白诗之洒脱,飘逸,前无古人能及,故杜甫赞他“落笔惊风雨,诗成位鬼神”

“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大笑着随风而去。

篇15:诗仙李白被放逐和什么系

诗仙李白被放逐和什么有关系

唐朝大诗人李白,以诗仙的形象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李白曾多次随侍唐玄宗、杨贵妃身边,奉旨写出了许多诗歌以娱唐玄宗、杨贵妃游兴。

天宝元年(742年)八月,李隆基让李白做了待诏翰林,虽然这只是一个候补官职,却让李白有了接近皇帝的机会。李白凭待诏翰林的身份曾多次跟随李隆基、杨贵妃出游。从天宝元年十月唐玄宗携杨贵妃往骊山泡温泉开始,唐玄宗每次携杨贵妃游玩,都会让李白跟随左右,以吟诗佐兴。《侍从游宿温泉宫作》《宫中行乐词十首》《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清平调词三首》《白莲花开序》《春日行》《阳春歌》等诗。李白的才华让唐玄宗刮目相看,优礼异常。李白进宫,给奢侈而沉闷的宫廷生活吹进了一股清新的空气,出现了后世记载的“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等典故。这份官职持续一年多之后,李白就被唐玄宗逐出了长安。

在李白跟随唐玄宗、杨贵妃到处游玩的'一年里,才子李白与美人杨贵妃必定相识,李白也曾用“云想衣裳花想容”“可怜飞燕倚新妆”“花倾国两相欢”,来形容杨贵妃的美貌。虽然李白与杨贵妃在当时并未传出什么绯闻,但是后人往往都喜欢把这样的才子佳人放在一起,人们也愿意相信其实李白与杨贵妃之间还是有点什么,只是这些都没有事实根据而已。李白与杨贵妃之间的真实关系,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至少惺惺相惜之情应该还是有的。

李白曾有一年的时间接近唐玄宗,仕途通达也不是不可能。但是事情往往没有绝对,天宝三载,也就是李白入京一年之后,李白就被朝廷放逐,离开了长安。对于正受宠的李白被放逐的原因,后世也有多种说法。

其中一种说法就与杨贵妃有着很大的关系。《新唐书·李白传》记载,李白被逐出长安是由于杨贵妃和高力士在皇帝面前诋毁李白。但是这种说法很快遭到反驳。因为,第一,《新唐书》记载,高力士曾摘出李白诗中以赵飞燕影射杨贵妃的句子挑拨杨贵妃,说李白是在影射和揭发杨贵妃跟安禄山的秘密。这种说法让人难以相信,李白还不至于大胆到如此直接、露骨的影射这种敏感事件。此外,杨贵妃虽然“集三千宠爱于一身”,但是唐玄宗还没有被爱情冲昏头脑,杨贵妃干政并不可能,历史证明,杨贵妃也并没有干政。

所以杨贵妃诋毁李白的说法并不能成立,况且李白与杨贵妃之间并没有什么重大的利害关系,彼此之间才子佳人惺惺相惜的可能性倒是比较大。

再者于高力士,唐玄宗也不允许宦官干政,高力士自是十分清楚。如果说是因为一次李白酒醉后在玄宗等人面前写诗,让他脱靴,让他在唐玄宗面前说李白坏话,可是当时李白正受皇宠,对于高力士这样一个弄臣来说,难道他会不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

既然李白被逐与杨贵妃和高力士无关,那么真正的原因又是什么?

《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序》记载,“玄宗甚爱其才,或虑乘醉出入省中,不能不言温室树,恐掇后患,惜而逐之”,李白被逐的真正原因是李白爱喝酒、易喝醉,害怕他酒后吐真言,担心李白酒后泄露宫闱秘闻。所以唐玄宗打消了任命李白为中书舍人的念头而放逐其回家。

篇16:诗仙李白的由来

诗仙李白的由来

李白(7-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大家想知道李白为何被称为“诗仙”吗,下面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李白是我国唐代的著名大诗人,他的诗显示出很高的才华、丰富的想象力,富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唐代另一诗家贺知章叹赏李白的'《蜀道难》一诗,呼李白为“天上谪仙人”,意为天上下凡来的神仙。从此,“谪仙”之名誉满长安城。唐大诗人杜甫有诗赞云:“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狂客,李白好友贺知章也,因此,后人便把李白尊为“诗仙”。

李白狂放不羁,好寻幽访胜,“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他的一生订是在漫游和流浪中度过,在长期的漫游生活中,接触了各种生活、人物,领略了各地雄伟、秀丽的自然风光,这对他的豪放性格和浪漫诗风都有重要影响。他的诗表现出蔑视封建权贵的傲岸精神,对当时政治的腐 败作了尖锐的批判,这在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作了淋漓尽致的抒发。他的诗,对人民的疾苦也表示了深深的同情和对劳动人民的爱。“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秋浦歌》),表现了冶炼工人的辛劳;“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子夜吴歌四首》),描写了妻子思念远征丈夫的凄情。李白对安史叛乱予以斥责,并讴歌维护国家统一的正义战争。李白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则表达了热爱之情,“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帝地潇湘去不还,空余秋草洞庭间。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诗风雄奇豪放,语言流畅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明方孝儒诗云:“君不见,唐朝李白特达士,其人虽亡身不死,声名留落天地间,千载高风有谁似?……诗成不管鬼神泣,笔下自有云烟飞。丈夫襟怀真磊落,将口淡天日月薄。泰山高兮高可夷,沧海深兮深可涸。唯有李白天才夺造化,世上谁得窥其作。”这是后人对李白的颂赞!

篇17:李白唐朝诗仙简介

李白(唐朝诗仙)简介

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天宝初,入长安,贺知章见了,称为谪仙人,荐于唐玄宗,待诏翰林。

他所作诗歌,总体风格豪放俊迈,清新飘逸,大气磅礴,气势十足。既反映了唐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极具浪漫主义情怀。

他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生平经历编辑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出生于吉尔吉斯斯坦碎叶河上的碎叶城,属唐安西都护府(今楚河州托克马克市),成长于剑南道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3] 。有“诗仙”、“诗侠”、“酒仙”、“谪仙人”等称呼,其与杜甫合称大李杜(小李杜指李商隐和杜牧)。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亦有说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据《旧唐书》记载,李白之父李客为任城尉。

安史之乱发生第三年(756年),他感愤时艰,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斗争,兵败受牵连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写下《早发白帝城》。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不久即病逝,也有说“醉致疾亡”(见皮日休《李翰林诗》)。也有说是喝酒猝死(见《旧唐书》)。也有说是醉酒入湖中捉月溺死,这种说法古已有之且广为流传。

其作品天马行空,浪漫奔放,意境奇异,才华横溢,诗句如行云流水,宛若天成。李白诗篇传诵千年,众多诗句已成经典,例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在诗歌上的艺术成就被认为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巅峰。李白的诗作在全唐诗中收录于卷161至卷185。有《李太白集》传世。杜甫曾经这样评价过李白的文章: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远游

唐朝实施重农抑商政策,凡祖先是经商的或祖先做过生意的人,不能参加科举考试。李白正好犯了这两条,所以他被禁止参加科举考试。因故,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江陵遇道士,鹏程万里飞。

李白在江陵有一次不平凡的会见,他见到了受三代皇帝崇敬的道士司马承祯。李白见到这个倍受恩宠的道士,送上了自己的诗文供其审阅。李白气宇轩昂,资质不凡,司马承祯一见已十分欣赏,及至看了他的诗文,更是惊叹不已,称赞其“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为他看到李白不仅仪表气度非凡,而且才情文章也超人一等,又不汲汲于当世的荣禄仕宦,这是他几十年来在朝在野都没有遇见过的人才,所以他用道家最高的褒奖的话赞美他。这也就是说他有“仙根”,即有先天成仙的因素,和后来贺知章赞美他是“谪仙人”的意思相同,都是把他看做非凡之人。这便是李白的风度和诗文的风格给予人的总的印象。

李白为司马承祯如此高的评价欢欣鼓舞。他决心去追求“神游八极之表”这样一个永生的、不朽的世界。兴奋之余,他写成大赋《大鹏遇希有鸟赋》,以大鹏自喻,夸写大鹏的庞大迅猛。这是李白最早名扬天下的文章。从江陵起,他开始了他鹏程万里的飞翔。

旅伴暴病亡,庐山作名诗

李白自江陵南下,途经岳阳,再向南去,便到了此行的目的地之一。太白风采(朱惟精创作)可是正当在洞庭湖泛舟时,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李白自蜀同来的旅伴吴指南暴病身亡(或被人殴打致死)。李白悲痛万分,他伏在朋友的身边,号啕大哭,“泣尽继之以血”。由于他哭得过于伤痛,路人听为之伤心落泪。旅途上遇到这样的不幸,真是无可奈何,李白只好把吴指南暂时殡葬于洞庭湖边,自己继续东游,决心在东南之游以后再来搬运朋友的尸骨。李白来到了庐山,在此作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望庐山瀑布》。

金陵霸气消,儿女含深情

李白到了六代故都金陵。此地江山雄伟,虎踞龙盘,六朝宫阙历历在目。

唐开元十四年(726),李白首次来到南京壮游,写下《长干行》、《金陵城西楼月下吟》、《金陵酒肆留别》等诗作;天宝七年(748),李白第二次来到南京,一直住到天宝九年(750),这一阶段,李白写下大量诗作,其中以《登金陵凤凰台》、《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为著名;天宝十三年(754)春天,李白和朋友魏颢又一次来到金陵,一直住到秋天才离开。这一次,他留下《春日陪杨江宁及诸官宴北湖感古作》等诗作。“安史之乱”后,李白避居宣城,曾经以今高淳、溧水境内石臼湖、固城湖的风景作《丹阳湖诗》。上元二年(761),李白最后一次来到南京。此前,他曾上书朝廷《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提到南京“龙盘虎踞,开扃自然。六代皇居,五福斯在”,是成就霸业的理想地点,建议朝廷迁都金陵,可惜,他的这个建议未被采纳。

当李白告别金陵时,吴姬压酒,金陵子弟殷勤相送,频频举杯劝饮,惜别之情如东流的江水,流过了人们的心头,使人难以忘却。李白告别金陵后,从江上前往扬州,与同游诸人盘桓了一些时日。到了盛夏,李白与一些年轻的朋友“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边。天边看绿水,海上见青山”,好不惬意。到了秋天,他在淮南(治所在扬州)病倒了。卧病他乡,思绪很多,既感叹自己建功立业的希望渺茫,又深深地思念家乡,唯一能给他带来点安慰的,便是远地友人的书信。

姑苏城怀旧,咏诗多方游

李白在淮南病好之后,又到了姑苏。这里是当年吴王夫差与美女西施日夜酣歌醉舞的地方,李白怀古有感,写了一首咏史诗《乌栖曲》。这首诗后来得到了越州贺知章的赞赏,称其“可以泣鬼神矣”。由此看来,李白的乐府诗有时虽袭用旧题,却多别出新意。姑苏的历史遗迹固然引起了李白的怀古之情,美丽单纯的吴姬、越女更让李白赞美不己。李白仰慕大都市山阴会稽的贵族风流遗迹,写了大量的诗歌颂绍兴。李白由越州归,回到了荆门。在荆门他一呆就是三个月。虽然思乡心切,但功业没有一点成就,他自觉难于回转家园。最后,他决定再度漫游。首先,他来到洞庭湖,把吴指南的尸骨移葬到江夏(今湖北武昌)。他在江夏结识了僧行融,又从他那里了解到孟浩然的为人,于是便去襄阳拜见孟浩然,由此写下了著名的五律诗《赠孟浩然》不久,李白到了安陆,在小寿山中的道观住了下来。然而,隐居并非长久之计,他仍然想寻找机会,以求仕进。在隐居寿山时,李白以干谒(游说)的方式结交官吏,提高自己的声誉。李白的文才得到了武后时宰相许圉师的赏识,便将其招为孙女婿。李白与夫人许氏在离许家较近的白兆山的桃花岩下生活了一段时间。可是美好的生活并没有令李白外出漫游以图功业的心志有所衰微减退。他以安州妻家为根据地,又几次出游,结识了一些官吏和贵公子,并于开元二十二年(734),谒见荆州长史兼襄州刺史韩朝宗。

献赋

李白西来的主要目的是献赋,其次是趁此游览一下长安,领略这座“万国朝拜”的帝京风光。他居住在终南山脚下,常登临终南山远眺。当他登上终南山的北峰时,眼前呈现出泱泱大国的风貌。李白《夜宿山寺》黄锦祥 书封建帝王常在冬天狩猎。唐玄宗也有过多次狩猎,每次都带外国使臣同去,耀武扬威,以此震慑邻国。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玄宗又一次狩猎,正好李白也在西游,乘机献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

他的《大猎赋》希图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圣朝园池遐荒,殚穷六合”,幅员辽阔,境况与前代大不相同,夸耀本朝远胜汉朝,并在结尾处宣讲道教的玄埋,以契合玄宗当时崇尚道教的心情。

他深感生存在这样的国家是不平凡的,因此颇有自豪之感。可一想到这兴旺发达的帝国内部己产生了腐朽的因素,他的轩昂情绪又受到打击。李白进长安后结识了卫尉张卿,并通过他向玉真公主献了诗,最后两句说“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是祝她入道成仙。李白还在送卫尉张卿的诗中陈述自己景况很苦,希望引荐,愿为朝廷效劳。由此,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统治阶级的上层。李白这次在长安还结识了贺知章。李白去紫极宫,在那里遇见了贺知章,立刻上前拜见,并呈上袖中的诗本。贺知章颇为欣赏《蜀道难》和《乌栖曲》。李白瑰丽的诗歌和潇洒出尘的风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竟说:“你是不是太白金星下凡到了人间?”贺知章称他为谪仙。三年后,李白发出“行路难,归去来”的感叹,离开长安。

翰林

42岁的李白得到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的推荐(一说由道士吴筠引荐)。唐玄宗对李白的才华很赏识,礼遇隆重。但唐玄宗只让他供奉翰林,做自己的文学侍从。李白图片三年长安生活,使李白对朝中种种腐败黑暗有了更多的认识。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是李白政治生涯的分水岭。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进宫。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 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虽非记功,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以盛况向后人夸示。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

在长安时,李白除了供奉翰林、陪侍君王之外,也经常在长安市上行走。他发现国家在繁荣的景象中,正蕴藏着深重的危机,那便是最能够接近皇帝的专横的宦官和骄纵的外戚,他们如乌云一般笼罩着长安,笼罩着中国。这些给李白以强烈的'压抑感,他直抒胸臆说了些不合时宜的话。与此同时, 李白放浪形骸的行为又被翰林学士张坦所诽谤,两人之间产生了一些嫌隙。朝政的腐败、同僚的诋毁, 使李白不胜感慨,他写了一首《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表示有意归山,就在此时李白被赐金放还。

会友

“李杜”遇面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的夏天,李白到了东都洛阳。在这里,他遇到蹭蹬的杜甫。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此时,李白已名扬全国,而杜甫风华正茂,却困守洛城。李谪仙像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但他并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性豪也嗜酒”、“结交皆老苍”的杜甫,也没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头称颂。两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在洛阳时,他们约好下次在梁宋(今开封、商丘一带)会面,访道求仙。

同年秋天,两人如约到了梁宋。两人在此抒怀遣兴,借古评今。他们还在这里遇到了诗人高适,高适此时也还没有禄位。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三人畅游甚欢,评文论诗,纵谈天下大势,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这时的李杜都值壮年,此次两人在创作上的切磋对他们今后产生了积极影响。

这年的秋冬之际,李杜又一次分手,各自寻找道教的师承去造真箓(道教的秘文)、授道箓。李白到齐州(今山东济南一带)紫极宫请道士高天师如贵授道箓,从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仪式,成为道士。其后李白又赴德州安陵县,遇见这一带善写符箓的盖寮,为他造了真箓。此次的求仙访道,李白得到了完满的结果。

“李杜”三会

天宝四年(公元745年)秋天,李白与杜甫在东鲁第三次会见。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他们两次相约,三次会见,知交之情不断加深。他们一道寻访隐士高人,也偕同去齐州拜访过当时驰名天下的文章家、书法家李邕。就在这年冬天,李杜两人分手。

重访江东

李白离开东鲁,便从任城乘船,沿运河到了扬州。由于急着去会稽会见元丹丘,也就没有多滞留。到了会稽,李白首先去凭吊过世的贺知章。不久,孔巢父也到了会稽,于是李白和元丹丘、孔巢父畅游禹穴、兰亭等历史遗迹,泛舟镜湖,往来剡溪等处,当然也少不了在繁华都市会稽流连忘返。在金陵,李白遇见了崔成甫。两人都是政治上的失意者,情怀更加相投。每次游玩时,都尽情畅游,不计早晚。他们泛舟秦淮河,通宵达旦地唱歌,引得两岸人家不胜惊异,拍手为他们助兴。两人由于性格相投、遭遇相似,所以比之一般朋友更为默契,友情更深厚,因而李白把崔成甫的诗系在衣服上,每当想念,便吟诵一番。

入幕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避居庐山,胸中始终存在着退隐与济世两种矛盾的思想。恰在此时,永王李璘出师东巡,李白应邀入幕,犯下人生之中最大的错误。

他认为天下乱局已定,此时大唐的情形十分类似于东晋永嘉南渡,正是割据江南的大好时机。因此力劝永王直取金陵,并在永王发动叛乱之后写下《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中有“永王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等语,自比谢安,怂恿李璘割据称帝意图昭然。

同在江南的萧颖士、孔巢父、刘晏也曾被永王所邀而拒不参加,以此免祸,李白在这点上显然不及他们。永王不久即败北,李白也因之被系浔阳狱。这时崔涣宣慰江南,收罗人才。李白上诗求救,夫人宗氏也为他啼泣求援。将吴兵三千军驻扎在浔阳的宋若思,把李白从监牢中解救出来,并让他参加了幕府。李白成为宋若思的幕僚,为宋写过一些文表,并跟随他到了武昌。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视,并以宋的名义再次向朝廷推荐,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但是最终反被长流夜郎(今贵州桐梓)。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冬,李白由浔阳道前往流放之所——夜郎。因所判罪是长流,即将一去不返,而李白此时已届暮年,“夜郎万里道,西上令人老”,不由更觉忧伤。

病逝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规定死者从流,流以下完全赦免。李白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终于获得了自由。他随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而那首著名的《早发白帝城》最能反映他当时的心情。到了江夏,由于老友良宰正在当地做太守,李白便逗留了一阵。乾元二年,李白应友人之邀,再次与被谪贬的贾至泛舟赏月于洞庭之上,发思古之幽情,赋诗抒怀。不久,又回到宣城、金陵旧游之地。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他往来于两地之间,仍然依人为生。

上元二年,已六十出头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在金陵,他的生活相当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

上元三年(公元762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给了李阳冰,赋《临终歌》而与世长辞,终年六十一岁。

篇18:诗仙李白的故事

诗仙李白的故事

唐玄宗开元年间,在历史上被称为盛唐时期。在这时期,出现了一位浪漫主义的大诗人李白,一位现实主义的大诗人杜甫,他们是辉映诗坛的两颗巨星。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李白的故事。

李白,字太白,原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隋朝末年,全家迁到西域的碎叶(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北部),李白就出生在那里。五岁那年,他又随父亲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所以他又号青莲居士。

李白少年时便显露才华,“十岁通诗书”,“十五好剑术”,“三十成文章(三十岁时以诗文知名天下)”。二十五岁那年,李白离开四川,顺长江东下,先到达江陵,拜访了一位八十高龄的道士司马承祯。司马承祯曾受到武则天和睿宗、玄宗三朝皇帝的接见,在当时名气很大。司马承祯见了李白,对他大为赞赏。李白很高兴,回去后就写了篇《大鹏赋》,把自己比作气概抱负不凡的大鹏。《大鹏赋》很快传开,李白的名气也更大了。公元734年,李白到了襄阳,拜见了荆州刺史韩朝宗。韩朝宗因喜欢奖掖提拔人才而闻名,所以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韩朝宗对李白自然是称赏备至,而李白写的自我推荐信《与韩荆州书》也成了一篇著名的散文佳作。

名满四海的李白,在公元742年(天宝元年)终于奉诏来到京都长安。当时任秘书少监的老诗人贺知章得知李白到了长安,亲自到旅舍去看望李白。他读了李白大约在十年前写的《蜀道难》后,赞叹道:“这是一个从天上贬谪下来的仙人啊!”从此“谪仙”这个称号不胫而走,李白也被人们称作“谪仙”、“诗仙”。

李白进宫后,唐玄宗很高兴,封他为翰林供奉。据说,唐玄宗当时曾亲自走下台阶迎接李白,还亲手为李白调制羹汤。出于信任,他还让李白参加了起草诏书的工作。

唐玄宗对李白,只是希望他成为一个宫廷诗人,为太平盛世作些诗文点缀。但李白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初进宫廷时,他对政治了解不多,因此奉命写了不少歌颂升平的诗,不久他的思想就起了变化。天宝年间,朝廷政治已由盛转衰,唐玄宗也由一代明君渐渐蜕变为庸主。朝廷中的有识之士都在担忧时政,担心发生变乱。李白对此是有认识的。

作为一个名满天下的大诗人,李白的个性也是十分狂放的。他又特别喜好饮酒,常喝得酩酊大醉。杜甫曾在一首诗中这样描述他:“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样的个性使他很难被朝中的权贵们所容忍。据说,他先得罪了唐玄宗最信任的太监高力士。高力士又故意歪曲他写的诗《清平调》,使杨贵妃对他也心生忌恨。最后连唐玄宗也疏远他了。

可是李白的个性使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时他最向往的,还是他以前云游天下的自由生活。于是李白向唐玄宗上书请求离京。公元745年,他的请求被批准,他离开长安,又开始了漫游山水间的生活。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洛阳、长安先后沦入乱军之手,唐玄宗仓皇逃向四川,唐肃宗在灵武即位。逃难途中,唐玄宗又任命他的第十六子永王李为江陵大都督,要永王招兵马抵抗叛军南下。

那时李白正避乱隐居在庐山。永王东下经过浔阳(今江西九江),得知李白在此便派人请他参加自己的幕府。出于一片爱国心,李白立刻答应了,并一连写了十一首《永王东巡歌》赞扬永王。

可是唐肃宗并不信任永王,认为他出师东巡是割据江南,便调动兵力准备消灭永王。永王大怒,也发兵进攻。这样他便成了叛逆,将士们纷纷脱离,永王最终兵败自杀。李白也因“附逆”(附靠叛逆之臣)被判死刑。多亏郭子仪等人相救,李白被改判流放夜郎(治所在今贵州正安西北)。还没到夜郎,朝廷宣布大赦,李白得以返回四川。

李白的晚年是在安徽当涂度过的,他的族叔李阳冰在那儿做县令。唐代宗即位后,下诏拜李白为左拾遗。但诏书还没到,李白已离开了人世,那一年他六十二岁。至今当地还留有李白的衣冠冢和纪念堂。李白现存的诗有一千多首,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歌颂。这些诗经过他的夸张的描绘,想象奇特的渲染,显得大气磅礴,出神入化。他还写了不少反映人民生活、抨击黑暗政治的`诗。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经过他的丰富而奇特的想象,使他的作品具有雄奇豪放的风格、瑰丽绚烂的色彩。他被认为是自屈原以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创作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不少作品,如《蜀道难》《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已成为千古传诵的佳作。

李白在诗歌创作上的伟大成就,是很难用几句话来描述的,也许只有杜甫的两句诗最有概括力:“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篇19:李白诗仙之名从何而来

李白诗仙之名从何而来

李白与杜甫是唐朝诗歌界的“双子星”,二人才华成就甚高,后世称为“大李杜”。世人称李白为“诗仙”,杜甫为“诗圣”。那么李白为何被称为“诗仙”?

李白是我国唐代的著名大诗人,他的诗显示出很高的才华、丰富的想象力,富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唐代另一诗家贺知章叹赏李白的《蜀道难》一诗,呼李白为“天上谪仙人”,意为天上下凡来的神仙。从此,“谪仙”之名誉满长安城。唐大诗人杜甫有诗赞云:“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狂客,李白好友贺知章也,因此,后人便把李白尊为“诗仙”。

李白狂放不羁,好寻幽访胜,“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他的一生订是在漫游和流浪中度过,在长期的漫游生活中,接触了各种生活、人物,领略了各地雄伟、秀丽的自然风光,这对他的豪放性格和浪漫诗风都有重要影响。他的`诗表现出蔑视封建权贵的傲岸精神,对当时政治的腐败作了尖锐的批判,这在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作了淋漓尽致的抒发。

他的诗,对人民的疾苦也表示了深深的同情和对劳动人民的爱。“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秋浦歌》),表现了冶炼工人的辛劳;“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子夜吴歌四首》),描写了妻子思念远征丈夫的凄情。李白对安史叛乱予以斥责,并讴歌维护国家统一的正义战争。李白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则表达了热爱之情,“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帝地潇湘去不还,空余秋草洞庭间。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诗风雄奇豪放,语言流畅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明方孝儒诗云:“君不见,唐朝李白特达士,其人虽亡身不死,声名留落天地间,千载高风有谁似?……诗成不管鬼神泣,笔下自有云烟飞。丈夫襟怀真磊落,将口淡天日月薄。泰山高兮高可夷,沧海深兮深可涸。唯有李白天才夺造化,世上谁得窥其作。”这是后人对李白的颂赞。

篇20:诗仙李白生平简介

诗仙李白生平简介

李白(7—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是唐朝著名诗人,也是中国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李白和杜甫合称“李杜”。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起 “辞亲远游”,仗剑出蜀。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璘幕僚,因璘败系浔阳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李白的诗歌今存990多首。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非凡的.抱负,奔放的激情,豪侠的气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诗歌昂阳奋发的典型音调。李白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多次以大鹏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博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但李白在长安三年失意而归,使他激昂的政治热情,再受到现实的冲撞时,便转化为怀才不遇的悲愤狂歌,从胸中喷涌而出:「大道如青天, 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 赤鸡白狗赌梨栗,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李白还以痛快淋漓的饮酒诗,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愁。《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与这种豪放奔涌,无所掩抑的感情气势相适应,李白的诗歌在艺术手法方面的显着特点是:想象神奇,变化无端,结构纵横跳跃,句式长短错落,形成了雄奇飘逸的风格。《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邱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而当大梦初醒来,幻境消失,又引出了对人生世事的感慨:「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这种想落天外的特点,大大发展了庄子寓言,屈原初次的浪漫精神和表现手法,也融汇了道教的神仙意象,具有令人惊叹不已的艺术魅力,赢得了一代「诗仙」的赞誉。

李白的诗歌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他的七言古诗(《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等 ); 五言古诗(《古风》59首); 有句汉魏六朝乐府民歌风味的《长干行》,《子夜吴歌》等,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都成为盛唐的名篇。李白在唐代已经享有盛名。他的诗作「集无定卷,家家有之」。为中华诗坛第一人。

篇21:李白为什么被称为诗仙

李白被称为诗仙的代表作

李白是唐朝时期有名的`大诗人,被后世尊称为诗仙。李白满腹经纶,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在现今较为有名的诗歌有《将进酒》、《蜀道难》以及《早发白帝城》等等。李白擅长绝句与乐府诗,他在这两种体裁的诗歌上有着很高的造诣。

热门作文

学诗词

学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