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19篇有三峡的个人观后感800字,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
去年夏天,适逢酷暑,几家人相约,兴游长江三峡。乘坐火车来到重庆——三峡的起点,还没来得及欣赏重庆这座充盈着古典气质的老城,没时间体会山城山路的崎岖,便兴冲冲地来到著名的朝天门码头,开始了三峡之旅。
夜晚的码头灯火通明,不时传来船鸣汽笛的声音,声音浑厚,划破暮色满溢的夜空。身在船上放眼望去,心也随着游轮缓缓启程。两岸的连山高高低低,湍急的江面时窄时宽,重庆的山水画卷便从眼前徐徐拉开。第二天天刚放亮,我们就到了白帝城。
坐拥白帝城的感觉很神秘、很激动,很欣喜。古蜀国的遗址、遗迹、遗物俯拾皆是,随处都能感受到浓浓的古代气息。俯瞰长江,这便是三峡的第一峡,瞿塘峡。远看瞿塘峡,两岸高山如削,岩壁高耸,长江在悬崖绝壁中奔流。难怪瞿塘峡有“险莫若剑阁,雄莫若夔“的美称。
最让人流连的是游玩三峡第二峡,巫峡。龙门峡是巫峡的第一个峡口,那里波涛汹涌,后浪推前浪,船左右摇晃,吓得我们惟恐避之不及。不过在这种险境中,我们亦能感受风景的美好。仰视:夹岸高山,好似触天;云雾缭绕,边界难辨;层岩绿树,深深浅浅;林中猿啼,苍凉伤感。俯瞰:绿水清清,一探底端;江中鱼虾,群聚群散;石上细藻,绿意点点;目视前方,夕阳初现,沉浸江水,半瑟半红,起舞人间。江流曲折,千回百转;峡江两岸,船行其间,时而高山阻挡,惊恐无路;时而峰回路转,别有洞天。船行至此,宛如进入一条无尽的画廊,每一个迂回处,都能让人眼界大开,让人内心涌动,都能收到别样的欢喜。导游饶有兴致地给我们讲解悬棺和古栈道的来历,我亦被先人的毅力、勇气和智慧所折服。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并没有去西陵峡。听说那里航道曲折,怪石林立,滩多水急,行舟惊险;听说那里有屈原的故乡,有白居易、欧阳修的名篇,我神往于那里的绮丽景观和丰富文化,脑补着西陵峡的险景,只能等后面有机会再去。
其实,三峡的风物,三峡背后所倚仗的悠久绵长的巴楚文化,是依长江顺流而下,轻舟飞过数重山这种浮光掠影式游览所体会不到的。当游轮静静靠岸的时候,我们的内心被三峡的奇险秀丽风光充盈着,久久不能平静。长江三峡的美,美得富有诗情,美得富有画韵,美得惊心动魄!
暑假桥牌比赛结束,我们乘着游轮,顺长江而下,开始了三峡之旅。
行程的第一站是奉节。我们一起在导游的带领下,开始登白帝城。拾级而上,远远望去,一座古城一面靠山,三面环水,背倚高峡,前临长江,气势十分雄伟壮观。尽管这里的历史典故,英雄人物早已经烂熟于胸,但是当我站在夔门面前远眺的那一刻,真正感到了豪情万丈,仿佛自己就是城内的英雄人物,站在这秀美恢宏的景色面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历史上那么多的文人墨客曾经在这里写下那么多脍炙人口的词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而我今天就是站在这艘历史的小船上,彷佛和那些诗人一起,看他们挥毫泼墨……
看着斑驳的墙壁,我不禁想,白帝城的美景是怎么保存下来的呢?一边游览,一边听着导游娓娓道来,原来的古城很多都已经不存在了,在革命期间,很多的历史景点已经被破坏掉了,白帝城是在三峡大坝修建完成之后,水位抬高……白帝城才成为人间仙境,游船可直达城中……
回到游轮继续前行,沿着长江顺流而下,河面逐渐变窄,山峰越发险峻,不时有神秘莫测的悬崖古洞,玲珑奇巧的天然盆景,攀树纵岩的嬉戏猴群,茂密繁盛的山林竹木,成双成对的结伴鸳鸯,展翅纷飞的各种水鸟,畅游碧水的多种鱼类出现;还有迷存千古的巴人悬棺、船棺和古寨……我们一群人聚集在船头,一位大爷感慨道,这是几十年重游三峡,记得以前三峡的航道特别狭窄,水位很低,在拐弯的时候,游客要帮忙下船拉纤才可以继续前行……
当我们由大船转入小船,进入小小三峡的时候,听导游说,这里以前是根本进不来的!我的内心充满了震撼!
作为一名城市的普通中学生,我每天面对的都是忙忙碌碌的生活,那些书本上的历史都彷佛遥不可及,而今天这些改变都活生生的呈现在我的面前,我的脑海中彷佛浮现出古代白帝城在历史的风雨中摇摇欲坠,眼前彷佛看到了一群远道而来的游客挽着裤管,赤脚拉纤,又彷佛看到了一道无人问津的峡谷,永远沉睡的美景……是谁把他们最美的一面展现在了我的面前?是谁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的世界?是祖国的力量!是祖国日新月异的能量!而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接力棒已经到了我们手中,我们难道不应该继续去改变这个世界,去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明天吗?看着眼前的大好河山,我的内心已经豪情万丈!
大家好!现在我们来到了长江上游的三峡,它分为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世人李白在三峡曾经写下了《早发白帝城》,后来这首诗被广泛流传,人们也对三峡充满了喜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了这美丽的三峡。
到了三峡,就不得不说这这里的山,它有泰山的雄伟,有黄山的奇峻,有香山的秀丽。现在我们放眼望去,两岸是连绵不断的高山,灵巧地将太遮挡了起来;幽暗中山的轮廓若隐若现。据说只有在正午和午夜时分才能看见太和月亮。在那极高的山峰之上,古树参天,怪石嶙峋。山涧之间悬着一条白缎,急流冲荡而下,我们能感受到脸上都蒙着一层层水汽。在青山绿水,丛林苍翠之中,江上泛舟点点,别具一番诗情画意。
三峡的水没有西湖之静,亦没有长江之浊,却变幻多姿。夏天的时候,江河水涨,将一个个小山包玉墨绿的江水连为一体,若是在春天与冬天,这里又是另外一番风情!好了,我不多说了,还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大家来一起见证这最美的三峡吧!
静静地看完了《三峡好人》,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整体来讲,这部电影带给我的既有淡淡的哀伤,也有隐隐的生机。
我在看《三峡好人》的过程中,不由而然地想起了贾樟珂前年的片子《世界》,就放在一起说吧。
1、关键词:长镜头
影片一开始就是一个长镜头,渡船上形形色色的市井乡民,他们的喜怒哀乐拍得自然流畅,男主角出现时我不得不感叹导演选演员的水平,主演放到大街上一点不会被认出来,太平民化了,他的演出注定是真实的。
长镜头是优秀电影的重要杀招。一般电影出字幕的片尾镜头我都不太看,但是《辛德勒的名单》片尾那段出字幕的长镜头伴着世界著名犹太裔小提琴家如泣如诉的弦乐缓缓扫过已被铺成路面的无数刻有犹太教经文的石碑,每次看到这里我的心都会被轻轻揪起看完整段。贾樟珂在《世界》的一开头就用了一个长达两分多种的超长镜头表现女主人公的工作生活,非常真实而且”抓人“,片尾男女主人公死后被头靠头摆在地上的那个长镜头也是令我揪着心,画面逐渐暗淡,泪水悄悄泛起。
2、关键词:真实的生活
电影无疑是虚构的,但是导演把它拍得像记录片一样真实,平淡的人物,平淡的情节,平淡的场景,平淡的色调,但是当一切如同生活本身一样真实而平淡地展现在面前时,带来的却恰恰是欲罢不能地沉浸进去,跟随着角色为平淡的生活中平淡的喜怒哀乐而喜怒哀乐。
这种平淡而真实的感觉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场景设定真实。本篇场景设定在重庆市奉节县,实地拍摄,群众演员就是原本生活在这里的百姓,他们无需表演,只要按照原来的生活去生活别看镜头就可以了。几个主要演员几乎就是本色演出,甚至不需要特别多的表情,这一点与神经质的琼瑶剧是两个极端。
《世界》里的男女主人公也是如此,他们的身份设定是深圳世界之窗的保安和舞蹈演员,也是实地拍摄本色风格的演出。
二是来自情节的平民化。男主人公来自山西,十几年前花3000块买个奉节的媳妇,前媳妇被公安解救,还把女儿也带走了。现在他来奉节找媳妇想看看孩子,却不想恰遇山峡移民,只好在当地打工等待机会,终于等到了媳妇,得知她现在过得不好,决定带她走。这期间,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人,感受到三峡工程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冲击。中间还插播了一段一名山西来的女护士寻找2年来不通音讯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另外的女人的丈夫,为了当面告诉他离婚的决定,因为她已经爱上别的男人准备一起奔赴新的生活。这些都是老百姓生活中很可能遇到的平常事,被导演借助三峡移民这个大背景娓娓道来,倒也自然。
《世界》里的男女主人公也是展现给了观众众多普通人的生活琐事,一切都是那么真实而贴近我们。
3、关键词:莫名的哀伤
《三峡好人》与《世界》一样带给我许多淡淡的哀伤,一半由角色与情节而引起,一半竟是由他们而联想到自己。这种哀伤是莫名的,淡而深,阅后许久方能平复。
我想,这种哀伤可能是因为导演把极为平常的生活化的情节与人物展示出来以后,极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当然,也必须是像我这样的一介草民,如果生来富贵是不会喜欢贾樟珂这两部电影,因为他们不会有共鸣感不会读懂人物与情节背后的东西。
看到众多百姓告别家乡,看着百姓围着拆迁办的人吵闹不公平的待遇,看到工人因厂子被卖失业围着厂长吵闹今后的活路,看着因丈夫打工致残而不得不靠卖身挣钱的女人平淡而认命的话语,看到16岁的小姑娘为了生计自荐愿意背井离乡当保姆,看到旅馆老板何大爷房子拆迁后搬到拱桥下桥洞改造成的窟窿房子去住而旁边就是与他无缘的崭新的高楼大厦,看到她原先的媳妇16后的今天穿着破旧的绿军装在船上打工而且不得不委身船老大,看到众多民工为了生计东奔西走,看着镜头里出现的无数衣衫褴褛、身形佝偻、憔悴与茫然写在脸上的百姓们,我为他们感叹,中国还远没有实现富裕,老百姓还是在温饱线上奔波着,()无奈而坚强地活着。
4、关键词:希望
记得《世界》的最后,男女主人公历经波折最终决定共同努力打造美好的生活,却在当天那个寒冷的雪夜死于煤气中毒,当他们被人抬出来头靠头地摆在地上时,旁白加上了他们俩心灵的对白,男的问”我们是不是死了“,女的回答说”不,我们的世界才刚刚开始“,由一对死人说出这句充满希望的话语实在是导演的终极必杀技,生活的本质:真实、无奈、坚强、希望,被另类地表现出来。
《三峡好人》中,最后的结局还是令人鼓舞的,男主人公承诺给船老大付清大舅哥欠下的3万块钱,然后带着愿意跟他一起去山西挖煤的民工兄弟回山西挣钱”赎老婆“去了,插播情节中的女主人公也终于当面与丈夫约定了离婚酸涩而坚定地奔向新生活了,一切在残垣断壁中充满了朝阳的味道。这样的结局毕竟比《世界》里的结局更让人舒服。
5、关键词:坚强地活着
男主人公是个老实得不能再老实的人,被摩的司机宰客也只是抱怨几句,被大舅哥的兄弟踹几脚也不言语,正部影片的台词也不多,但是坚定而踏实。得知必须等一段时间才能见到媳妇,他就找到一份打工的活住了下来,还和原先欺负他排斥他的人们成了生死弟兄,尤其最后他得知媳妇现在的`境况后坚决地告诉船老大他要带走他的女人,欠的钱他准备回去挖一年煤还上来赎他的女人,真是个爷们!
插播情节中的女主人公千里迢迢来到这里找到丈夫告诉他离婚的决定,虽然哀伤但是却非常坚定,当他们分头各自走开时,她的步伐虽然迟涩却终于没有回头,对于生活的态度,她也是勇敢而坚强的。
甚至那个卖身养家的女人面对生活也是选择了坚强地活着,没有抛弃残疾的丈夫,最后跟随人群南下打工,她的一句川语”没的办法,总要活“令我对她充满尊敬。
男主人公的民工朋友们想跟他一起去山西挖煤,但是听到他说很危险,每年矿上都要死十几个人,大家都不言语了只是狠狠地抽烟。然而第二天一大早,大家还是跟随他上路了,不为别的,就为了生活!
这些也不由得想起我们自己也何尝不是在这繁华都市里流浪奔忙?按照这都市的水准来看,我们中的大多数又何尝不是在温饱线上挣扎?买了房买了车就是富裕了?中产阶级?还差的远呢!我们又何尝不是被生活的洪流冲击着无奈而勇敢地活着!为了各自的理想和目标略显茫然而又坚定勇敢地努力着!这种”生“的力量正是我们不断求上进求成功的原动力。
结语:一部好电影无疑会引发许多联想与感慨,对我而言,《三峡好人》就是这样一部好电影。
一不留神写了好多,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三峡好人观后感
最近在老师的推荐下观看了“三峡好人”这部影片,这是一部没有豪华场景、没有大腕明星、没有华丽台词的电影,有的是断垣残壁、普通人生和平白对话。但是毋庸置疑,这是一部好片子。
影片讲的是:山西的一个普通煤矿工人,16年前买回了一个四川媳妇,媳妇刚怀孕,就被公安局解救回去了。16年天各一方之后,煤矿工人去三峡地区寻找他的女儿,而因三峡工程的缘故,前妻家所在的县城,早已被淹没在水底,前妻的家人对他也不怎么友善,几次三番折腾之后,他终于见到了前妻,两人在长江边相会,彼此相望,决定复婚。
女护士沈红从太原来到奉节,寻找她两年未归的丈夫,他们在三峡大坝前相拥相抱,一只舞后黯然分手,决定离婚。
老县城已经淹没,XX县城还未盖好,一些该拿起的要拿起,一些该舍弃的要舍弃……故事情节看似简单,在商业片、日韩泡沫剧充斥影视市场的今天,《三峡好人》无疑给我们带来了一份厚重,以及这份厚重所留下的深深的思索。
这部片子,让我真正看清了,中国最底层劳动人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之前从不知道,也很难有机会看到。现在的媒体,歌功颂德的事太多了,混淆视听,只知道有些山区很穷,穷到电都没有……之类的。
生活是很困难的,生活是很无聊的。为了生活,有人从事着日薪30—40的拆房子的重体力劳动,有人冒着生命危险开挖黑煤窑,只为赎回老婆,有人曾花三千将妹妹卖到山西,待解救回来,居然再次将其以三万卖给包工头,有人为了给男人治病,甘愿做暗娼…有太多这样的例子…。影片告诉我们,在我们生活的国度里,还有这样一个地方,还有这样一群人。《三峡好人》揭示了一个最根本的道理,就是人在极端的贫困中,做人的尊严根本就不存在,死与活已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钱上升到了人生理想的最高境界。为了钱,底层的女人除了自己的身子还有什么可供换取金钱呢?男人除了体力和一条命,也没有其他的本钱。人贱命也贱,他们的一身正如片子的结尾一幕,一生都走在钢丝之上,随时有掉下来的危险。穷人生也好,死也好,没人在意,没人在乎,自生自灭。
影片对生活糜烂醉生梦死的城市人是非常不屑的,很多人对土得掉渣的农民工反感甚至憎恨!城市人的虚荣心让中国社会严重分化,农民工已丧失了作为一个社会公民的应有权利,在势利的城市人眼中只有在城市边缘艰难刨食。在这凋谢的世道上,农民工的生活颠沛流离,生命如此渺小,命运如此不堪。
过去20多年的巨变,为越来越多的国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生活,但也有不少人为此付出了代价。这也许是发展路上不可避免的代价,但至少我们在享受全新生活时,不要忘了那些默默无闻的人,那些行走在路上的民工,那些到处“讨生活”的外地人,那些跟中产生活极不相称的服装和嗜好(包括老四样烟酒茶糖)
“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淘尽了世间事,混作滔滔一片潮流。是喜是愁,浪里分不清欢笑悲忧。成功失败,浪里看不出有没有。”
浪里看不出,但《三峡好人》为我们看了;分不清欢笑悲忧,《三峡好人》为我们努力呈现了;滔滔江水,浪花转瞬即逝,《三峡好人》为我们记录了。
影片留给我深深的思索:生活是什么?我们追寻的生活又是什么?也许当我们这样自问的时候,当我们为了生活而盲目奔波的时候,不防去看看在同一时空下别人是怎么生活的。当我们关注别人生活方式的时候,也许我们能解释很多无法回答的问题。
回顾整部影片,从一个不太专业的人看这部片子的色调,我觉得是属于冷色调的影片。整部影片以三峡大坝的修建为时代背景,讲述了发生在即将被湮没的库区的人们的生存状况,由两条看似没有任何关系的人性感情线索为依托,实则有深刻内层联系的感情构成。主要有两条线索:韩三明千里寻妻和郭斌坐等离婚。两条线索由三峡的修建为纽带联系起来,从细节处展现出人的艰难生存状况。
韩三明,一个山西汉子千里迢迢的来到潮湿的奉节古城(一个两千多年的古城,要在两年完全拆除),只为找到十六年未见到的妻子。他的妻子是在前他用3000元买来的,在女儿2岁的时候,被拐卖的妻子被公安解救,回到了老家奉节。念女心切的韩三明,不顾南方的湿热,瘴气,来到妻子的家乡。住在一天一块二的“旅社”里,与拆楼工人一起吃住,其实这对一个山西庄稼汉没有什么,只是在见到大舅哥时所面临的冷漠,让韩三明端酒的胳膊凝滞。接下来,他从事拆楼的工作,这样的工作可以让他在潮湿的山城生存下来,等着跑船归来的妻子。影片在描绘他的工作环境时,多用长镜头,让蜀山湿云作为主人公的背景,蒙太奇式的拍摄手法:破旧的建筑工人手套,废弃的管道,斑斑驳驳的烘漆锅炉还在向地上滴着浑浊的工业废液……。远远的看着每一个工人在用铁锤敲打着废弃的管道,望着他们与石头的颜色相近的脊背,大脑中装机者的只有对人的生存环境的沉思:原来人的生存与大山,大坝比起来是那么的艰难,那么的低贱。他们追求幸福的背影,与脚下已经腐朽的的石头一般,看起来是那么的卑微,实则在内里有着坚强的内心。
郭斌,一个同样来自山西的商人,为了追求经济上的胜利而忽略了妻子的感受。他的妻子沈红在历经万难找到他的时候,用女人的冷漠给了他致命的打击:离婚!一个为家庭在外打拼的男子汉等来的是妻子的决绝,现在生活的灯红酒绿在感情面前霎时失去色彩,不仅枯槁,而且像极了山脚下的破烂石块。人在物质与情感面前总是会徘徊,把握不住二者的平衡,往往会失去最宝贵的东西,可能失去的就是曾经最不珍惜的。沈红在正在修建的大坝上与郭斌分手,后鼻音北方方言的分手在舌尖音的南方话的萦绕下,“我走了”这三个字显得很苍白,但这三个字在说出口之后,是沈红的含泪决绝和郭斌的无奈不舍,他们道路两边的狰狞的建筑石块像是在告诉他们:转身之后就再也没有回头的机会!就这样,人的感情面临着挑战,情感就像朽石一般外表枯槁,内心刚强。
两条故事线索都是围绕着人的生存状况展开的,只不过前者是以物质的生存状况为主题,后者以感情的生存状况为主题。并且在情节上可以看出编剧的细腻心思,韩三明寻妻,最终相儒以沫;郭斌被妻寻,最终分道扬镳。在对比中彰显人的生存环境的艰难,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我们的世界就是这样要我们生存着:像朽石一样―外表可以憔悴,枯槁,内心一定要坚强!
看片子以前,心里一直在猜想三峡好人是怎样的人,他长什么样,性格是什么,为什么是好人……但是看完以后才明白,”三峡好人“不是一个简单的名词。
一直很害怕看类似的文艺片,因为总在最迷惘的时候故事便结束了。
首先让人觉得耳目一新的是演员韩三明的形象:他在被人欺诈或是粗暴对待的时候,都温和迟钝,但对于自己所认定的目标,却丝毫不肯动摇,眼神无辜却坚定,有特别的行动能力。
一男一女,一个是为了找回老婆,另一个是为了找到老公。本片延续贾樟柯一贯对故乡及底层的情感,讲述两段挽回和舍弃的爱情故事。三峡建了,奉节要拆;一个在建,一个在拆。没有人说拆就不该,建就理所当然。所以沈红的拆,与韩三明的建也正是这个非常时期的主旋律,人们被这个旋律所牵制着,发生着变化。他们的故事以及拆迁中的奉节是急剧变迁中的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
烟,酒,茶,糖,分成四个联系的小节,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就爱情而言,也反映了两代人的爱情。”荼“是沈红的写照,现代的年轻人不会想得太多,讲求的就是个味道,敢做敢为。”人一走茶就凉“,何况一走就是两年。沈红真是为了找到老公,她早就下定了决心,这是难能可贵的。烟,酒,糖是韩三明的爱情写照也是更多平民的爱情的写照,就是那么现实那么不可改变。十六年前花了三千块钱换回了老婆,十六年后又用三万块钱再次把她买了回来。
”好人一生平安“,”上海滩“的手机铃声成了人物性格的代表。”两只蝴蝶“,”你是我的玫瑰花“使一个时代,平民特色反复出现。那些原滋原味的生活场景,那些处在急剧变化的城市,以及那里人们的生活就是那样的现实。
大家没有到过对方的故乡,在人民币的背面,他们互相自豪着家乡的美丽风光。
四川奉节县,是产生李白名诗《早发白帝城》的地方。”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三峡工程使其成为一片废墟,即将也被淹没。
原先住在这里的人成为新的一代被动移民。他们失去了家园,也没有了故乡……
小马哥说:”好人一生平安?操,这年头奉节还有什么好人!“其实何止奉节,整个社会不都是这样吗?在现在这个崇尚”黄金“的时代,还有谁会关注”好人“.无论是老实的韩三明,还是那一群挣扎在社会底层的民工兄弟,他们都是好人。生活太难了,我们只能选择乐观,即使是身不由己,也要很大牌地笑笑。
电影中最高超的是导演自己在片中说了话,而且说得恬到好处。他的每一个镜头都倾注了精力,那些构思在电影中表现出来就成了导演的语言,比如UFO、标志建筑的升空、片末的走钢丝的人,即使是沈红同学的一句”***“也是导演在说。那些恰到好处的文字注释,如烟、酒、荼、糖、努力、二期水位……这些都是导演在说话。他把人的思维紧紧地牵着,让人沉思。
电影真实得让人觉得可怕,我们都是影片最后那走钢索的人。
静静地看完了《三峡好人》,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整体来讲,这部电影带给我的既有淡淡的哀伤,也有隐隐的生机。
我在看《三峡好人》的过程中,不由而然地想起了贾樟珂前年的片子《世界》,就放在一起说吧。
1、关键词:长镜头
影片一开始就是一个长镜头,渡船上形形色色的市井乡民,他们的喜怒哀乐拍得自然流畅,男主角出现时我不得不感叹导演选演员的水平,主演放到大街上一点不会被认出来,太平民化了,他的演出注定是真实的。
长镜头是优秀电影的重要杀招。一般电影出字幕的片尾镜头我都不太看,但是《辛德勒的名单》片尾那段出字幕的长镜头伴着世界著名犹太裔小提琴家如泣如诉的弦乐缓缓扫过已被铺成路面的无数刻有犹太教经文的石碑,每次看到这里我的心都会被轻轻揪起看完整段。贾樟珂在《世界》的一开头就用了一个长达两分多种的超长镜头表现女主人公的工作生活,非常真实而且”抓人“,片尾男女主人公死后被头靠头摆在地上的那个长镜头也是令我揪着心,画面逐渐暗淡,泪水悄悄泛起。
2、关键词:真实的生活
电影无疑是虚构的,但是导演把它拍得像记录片一样真实,平淡的人物,平淡的情节,平淡的场景,平淡的色调,但是当一切如同生活本身一样真实而平淡地展现在面前时,带来的却恰恰是欲罢不能地沉浸进去,跟随着角色为平淡的生活中平淡的喜怒哀乐而喜怒哀乐。
这种平淡而真实的感觉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场景设定真实。本篇场景设定在重庆市奉节县,实地拍摄,群众演员就是原本生活在这里的百姓,他们无需表演,只要按照原来的生活去生活别看镜头就可以了。几个主要演员几乎就是本色演出,甚至不需要特别多的表情,这一点与神经质的琼瑶剧是两个极端。
《世界》里的男女主人公也是如此,他们的身份设定是深圳世界之窗的保安和舞蹈演员,也是实地拍摄本色风格的演出。
二是来自情节的平民化。男主人公来自山西,十几年前花3000块买个奉节的媳妇,前媳妇被公安解救,还把女儿也带走了。现在他来奉节找媳妇想看看孩子,却不想恰遇山峡移民,只好在当地打工等待机会,终于等到了媳妇,得知她现在过得不好,决定带她走。这期间,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人,感受到三峡工程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冲击。中间还插播了一段一名山西来的女护士寻找2年来不通音讯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另外的女人的丈夫,为了当面告诉他离婚的决定,因为她已经爱上别的男人准备一起奔赴新的生活。这些都是老百姓生活中很可能遇到的平常事,被导演借助三峡移民这个大背景娓娓道来,倒也自然。
《世界》里的男女主人公也是展现给了观众众多普通人的生活琐事,一切都是那么真实而贴近我们。
3、关键词:莫名的哀伤
《三峡好人》与《世界》一样带给我许多淡淡的哀伤,一半由角色与情节而引起,一半竟是由他们而联想到自己。这种哀伤是莫名的,淡而深,阅后许久方能平复。
我想,这种哀伤可能是因为导演把极为平常的生活化的情节与人物展示出来以后,极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当然,也必须是像我这样的一介草民,如果生来富贵是不会喜欢贾樟珂这两部电影,因为他们不会有共鸣感不会读懂人物与情节背后的东西。
看到众多百姓告别家乡,看着百姓围着拆迁办的人吵闹不公平的待遇,看到工人因厂子被卖失业围着厂长吵闹今后的活路,看着因丈夫打工致残而不得不靠卖身挣钱的女人平淡而认命的话语,看到16岁的小姑娘为了生计自荐愿意背井离乡当保姆,看到旅馆老板何大爷房子拆迁后搬到拱桥下桥洞改造成的窟窿房子去住而旁边就是与他无缘的崭新的高楼大厦,看到她原先的媳妇16后的今天穿着破旧的绿军装在船上打工而且不得不委身船老大,看到众多民工为了生计东奔西走,看着镜头里出现的无数衣衫褴褛、身形佝偻、憔悴与茫然写在脸上的百姓们,我为他们感叹,中国还远没有实现富裕,老百姓还是在温饱线上奔波着,无奈而坚强地活着。
4、关键词:希望
记得《世界》的最后,男女主人公历经波折最终决定共同努力打造美好的生活,却在当天那个寒冷的雪夜死于煤气中毒,当他们被人抬出来头靠头地摆在地上时,旁白加上了他们俩心灵的对白,男的问”我们是不是死了“,女的回答说”不,我们的世界才刚刚开始“,由一对死人说出这句充满希望的话语实在是导演的终极必杀技,生活的本质:真实、无奈、坚强、希望,被另类地表现出来。
《三峡好人》中,最后的结局还是令人鼓舞的,男主人公承诺给船老大付清大舅哥欠下的3万块钱,然后带着愿意跟他一起去山西挖煤的民工兄弟回山西挣钱”赎老婆“去了,插播情节中的女主人公也终于当面与丈夫约定了离婚酸涩而坚定地奔向新生活了,一切在残垣断壁中充满了朝阳的味道。这样的结局毕竟比《世界》里的结局更让人舒服。
5、关键词:坚强地活着
男主人公是个老实得不能再老实的人,被摩的司机宰客也只是抱怨几句,被大舅哥的兄弟踹几脚也不言语,正部影片的台词也不多,但是坚定而踏实。得知必须等一段时间才能见到媳妇,他就找到一份打工的活住了下来,还和原先欺负他排斥他的人们成了生死弟兄,尤其最后他得知媳妇现在的境况后坚决地告诉船老大他要带走他的女人,欠的钱他准备回去挖一年煤还上来赎他的女人,真是个爷们!
插播情节中的女主人公千里迢迢来到这里找到丈夫告诉他离婚的决定,虽然哀伤但是却非常坚定,当他们分头各自走开时,她的步伐虽然迟涩却终于没有回头,对于生活的态度,她也是勇敢而坚强的。
甚至那个卖身养家的女人面对生活也是选择了坚强地活着,没有抛弃残疾的丈夫,最后跟随人群南下打工,她的一句川语”没的办法,总要活“令我对她充满尊敬。
男主人公的民工朋友们想跟他一起去山西挖煤,但是听到他说很危险,每年矿上都要死十几个人,大家都不言语了只是狠狠地抽烟。然而第二天一大早,大家还是跟随他上路了,不为别的,就为了生活!
这些也不由得想起我们自己也何尝不是在这繁华都市里流浪奔忙?按照这都市的水准来看,我们中的大多数又何尝不是在温饱线上挣扎?买了房买了车就是富裕了?中产阶级?还差的远呢!我们又何尝不是被生活的洪流冲击着无奈而勇敢地活着!为了各自的理想和目标略显茫然而又坚定勇敢地努力着!这种”生“的力量正是我们不断求上进求成功的原动力。
诗人西川敏感到影片在告诉我们一些关于故里的事情。”这个故里的每一块砖瓦、每一个噪音都是故里,每一句骂人的话都是故里。“的确,影片细致地展现了一个正在被拆迁的故里,它的被拆迁状态(废墟状态)触目惊心,但我总觉得这个被拆迁的故里缺少点什么?缺少什么呢?所谓故里即”某人在此出生并从小生活在此的地方“.影片中的这个地方即”三峡“,具体而言指奉节一带。影片中的故里缺少那在此出生并从小生活在此的”某人“.也许,你可以说,韩三明的妻子和那些本地船工、拆迁工就是这个”某人“,但他们与故里的关系,尤其是与正在被拆迁的故里的关系在影片中空缺(故事的两个主人公都是外乡人)。一个没有”故里人“在其中的”故里“乃是一个没有灵魂、没有血肉、没有疼痛、没有历史、也没有现实的”风景“(影片中”故里“就不时向”风景“漂移),最多是一些没有切实所指的”空洞符号“(比如废墟)。作为”风景“与”空洞符号“的故里(三峡)乃是影片给我的故里,一个缺乏故里人之切身性的故里。至于西川谈到的故里则更像是诗人心里的故里,一个在浪漫主义的诗歌传统中虚构的、超历史的、类型化的、安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没有什么不可以但也没有什么可以的故里。影片中的夔门、江水、云彩、噪音、骂人的话等等在诗人心中唤起的是这个故里,他又把这个故里安在了影片中的三峡。所谓”诗意“便由此而来。
观众认为影片的中心主题是”变化“,是大规模的、集体性的变迁。”各种各样的叙事要素围绕着变化而展开,故里正在消失,婚姻、邻里、亲朋的关系也在变异。“因其对社会变迁的展示和对这个世界变迁的思考,影片具有了”史诗的味道“.汪晖的分析与西川的说法一样有启示性,但也有些过头和失当。影片的确展示了变迁,但并没有揭示、暗示这种变迁的意义,即缺乏对特定的社会性变迁的独到理解与思考。就该影片所说的大规模的、集体性的、社会性的变迁显然指的是”三峡移民事件“.此一事件的确给巨大的人群带来了摧毁性的变化,因此,就此一事件来叙述大规模的、集体性的、社会性的变迁乃是影片获得史诗性的前提。但遗憾的是影片并没有真正进入这一事件,换句话说,影片没有写这一事件中移民的命运,移民只是一个背景,影片的主人公在此事件之外。如果说影片的主题是变化,那也只是与三峡移民没有直接关系的变化,因此是没有多大社会历史性意义的变化,比如影片中夫妻关系的变化(这种变化的背景完全可以放在任何一个地方)。至于作为背景的拆迁废墟所暗示的变化因与移民之具体命运缺乏关联而成为空洞的符号。其实,正是由于缺乏对三峡移民事件给移民带来的变化的深入了解,以及对这一现实事件之历史意义的独到思考,致使编剧者诚实地选择了”由外观看“而不是”由内揭示“的策略,这就在根本上放弃了史诗性的可能。对此,编剧贾樟柯说得很清楚:”在做的时候我跟副导演一起商量,我说我们要做一个这样的电影,因为我们是外来人,我们不可能像生活在当地的真的经受剧变的人民了解这个地方,我们以一个外来者的角度写这个地区。“
以一个外来者的角度写这个地区就注定了只能写这个地区表面的变化。三峡移民事件给移民带来的最为根本的`变化是什么呢?是移民与故里的彻底分离。那曾经是自己安身立命的地方骤然之间就从自己的生命中消失了。摩托仔指着江面说自己的家就被淹没在水底;旅店老板住进了桥洞;色衰的暗娼弃家只身前往广州;因公伤残的工人没有社会保障且只得服从大局迁往广东;活蹦乱跳的小马哥转眼间成了埋在拆迁废墟中的手机铃声;在拆迁中谋生的农民被迫离乡背井去远方找活路┅┅。这些白描式的镜头多少表达了底层民众在这一重大事件中的彷徨、无助与无奈,但仅仅是”表皮的略过“,与三峡事件有关的现实深度也就停留于此,最后镜头又含混地指向了人生的荒诞与无常:一个划空而过的飞碟,一座纪念塔冲上云霄,一个人在空中走钢丝。”带着摄影机闯入这座即将消失的城市,看拆毁、爆炸、坍塌,在喧嚣的噪音和飞舞的尘土中“,作为一个外来的旁观者,编剧感觉到并刻意想表达的是”即使在如此绝望的地方,生命本身都会绽放灿烂的颜色。“这种诗性信念我们非常熟悉,但如果根本就没有深入”如此绝望的地方“,所谓生命”绽放灿烂的颜色“也只能是空洞的虚构,这就是《三峡好人》的故里诗意。
故里从来就被故里人相信是”自己的“地方,但在此移民事件中,故里断然成了”别人的“地方,故里人被命令放弃自己的地方。命令的不可抗拒性揭示了一个可怕的秘密:故里从来就不是自己的,因为自己没有主宰、保护它的权利。故里只是一个暂时被恩赐又随时可以被收回的地方,”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才是故里人忘记了的生存真实与历史命运。所谓变化不就是这一不变命运的凸显与轮回吗?就此而言,那变化中的不变者才是变化的根源与命运,而对此命运的思考才具有史诗的力量。史诗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既是描绘社会历史性变化的”史“,更是启示人思考变化之根由的”诗“.《山峡好人》既没有深入描绘社会历史性变化,也没有启示人思考变化的根由,因此,谓之”史诗“就有些离谱了。
影片的现实主义品格是座谈者一致推崇的,对此,我基本赞同,但也有所保留。影片关注现实的意向与善的情怀非常珍贵,尤其是在”大片“逃离现实、背弃良知的情况下更是如此。不过,影片给出的现实还缺乏足够的艺术力量,因为它没有成为启示观众深入理解现实的符号。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作品中的现实都是符号性的,它表达着作者对现实的理解,也开启着观众对现实的理解。那种用”复杂性“、”模糊性“、”暧昧性“等等说法来搪塞在现实理解上的无能是不可取的。任何严肃的艺术都是理解现实和解释现实的方式,这也是艺术存在的根由之一。现实是一团乱麻,艺术是揭示其内在秩序的方式而不是进一步扭麻花的游戏;现实是一团浑水,艺术是将其澄明的方式而不是进一步搅浑水的把戏;现实有多种意义,艺术要扑捉那揭示真相的意义而不是真假不分照单全收。因此,现实主义的核心是对现实的理解和解释,尽管这种理解和解释暗藏在对特定现实的虚构与描述中。
在《三峡好人》中有两大现实:其一是与三峡移民事件有关的现实(拆迁地的背景,比如废墟),其二是与三峡移民事件无关的现实(两个外来人的故事)。崔卫平说”废墟“才是这部影片的主角,这种说法触及到影片的一种关注或崔卫平本人的愿望,想让废墟成为主角,想关注由之象征的重大现实事件,可惜的是编剧没有这个能力,所以废墟并未成为主角,只能退为背景,主角仍是外来人的故事。对此,贾樟柯本人是诚实的,”当时我也很矛盾,是以一个在当地生活了很长时间的人感受这个故事,还是以外来人进入到这个现实里面展开讲,我后来觉得应该以一个诚实的视角进入,所以就采用了两个外来人来到这个地方,可能有很深入的介入,可能有表皮的略过。“贾樟柯在此说到的现实指就是与三峡移民事件有关的现实,即崔卫平说的”废墟“.那”在当地生活了很长时间的人“显然是与废墟切身相关的人。对当地人来说,废墟般的现实具有切身性,对影片的两个外来主角而言,废墟般的现实则只有旁观性。由于缺乏对处身现实(移民事件)中的当地人(移民)之命运的了解与思考,编剧就不可能以当地人的视角进入当地的现实,不可能对这种视角中呈现的现实进行反思性表达。对编剧来说,选择外来人(看客)的视角显然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遗憾,而非应当如此的选择。当然,进入现实的视角可以是多元的,但就重大现实事件之现实性的表达而言,”切身性视角“是最为”基本的视角“,因为重大现实事件的现实性不是别的什么,而是它所导致的人的现实命运。由于缺乏这一”基本视角“,影片所呈现的就只是有关”废墟“之外部观看的印象碎片,这种碎片能构成现实性和史诗性的要素吗?
”与三峡移民事件有关的现实“因背景化而虚掉了,”与三峡移民事件无关的现实“则因韩三明那朴素的善而落实(另一对夫妻的故事也只是一个陪衬)。这朴素的善是变化中的不变者,是小百姓生存现实的最后支撑,也是韩三明妻子未来的等待,这大概是影片中真正落实的现实与感人的要素。编剧所谓”有很深入的介入“的现实其实是他熟悉的后一种现实,那”可能有表皮的略过“的现实恰恰是他不熟悉的前一种现实。就后一种现实而言,它的确是”深描写实主义“,就前一种现实而言,它则是一种”表皮现实主义“了。座谈者谈论的恰恰是前一种现实,所以有些言过其实。
从这两大现实的区分中,我们可以看到编剧者的优长与限度。早在《小武》中贾樟柯便展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天赋:对俗常人生的素朴之善及其现实状态的超常敏感,对视听叙事之细节要素的简要运用,这一天赋在《三峡好人》中也有绝妙的表现,那就是对三明故事的叙述以及对废墟场景与噪音的细描;然而,当贾樟柯试图进入重大历史事件所导致的现实时,他的艺术限度就突出了。《三峡好人》之不如《小武》,就在于它把两种现实机械地拼凑在一起,尤其是把他不甚了解且缺乏深入理解的现实急就地拼接在他熟悉的现实上,使影片中的”现实“成了不伦不类的拼盘。
再看”好人“.影片给我的”好人“似乎没有座谈者说的那么玄妙,他就是韩三明那样的人,那种始终以不可思议的方式保有素朴之善的人。其实,三明之为”好人“在他所用的手机音乐”好人一路平安“中就有明确的暗示。写三明式的好人,以及这类好人的品质是贾樟柯的拿手好戏,也是他的艺术所具有的道德力量所在,甚至像”小武“那样坏在其外好在其中的人也是这类好人,至少是西川说的”不饱和的“好人。问题同样在于,将这样一个”好人“与”三峡“所象征的移民事件关联起来是否合适?三明式的好人是超然于特定的社会现实之外的,换句话说,不管你在什么样的社会时空中都可能见到这种好人,因此,他与三峡移民事件没有特殊的社会性关联。尽管三明式的好人有永恒的意义,就象最素朴的善具有永恒的价值一样,但那毕竟是一种社会性内涵稀薄的好人。在特定的社会境遇中,尤其是在重大的社会性事件中,”好人“具有复杂的社会性内涵。面对离乡背井的命运”顾全大局“是”好人“;面对移民纠纷”让一步“是”好人“;邻里有难”援之以手“是”好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好人“;循规蹈矩,”遵纪守法“是”好人“;世态炎凉”重情守义“是”好人“.”好人“的社会性内涵会在重大的社会性事件中变得尖锐而充满悖论,因为你顾全的大局可能有问题,你在纠纷中让一步可能让不义进两步┅┅;你的”好人“之好就得打个问号。还有,在重大事件中,”好人“之”好“也在经受考验,一个日常好人可能会在重大事件中面目全非,”好人一路平安“的日常信念也可能遭到彻底的颠覆。因此,重大社会事件给严肃艺术提供的是这样一个契机:”好人现象“会成为反思个人生存和社会关系的入口,而不是一个预定的出口,这才是高品质艺术世界中的好人!一个与问号关联在一起的好人!
从以上分析可见,《三峡好人》中既没有作为移民事件之象征的三峡,也没有在此事件中的好人,因此,它多少有些文不对题。其实,影片的英文片名StillLife(《静物》)更像编剧要写的东西。正如编剧自己所言,他在”一批又一批劳动者“那”如静物般沉默无语的表情中“看出了”一种被我们忽略的现实“,但可惜的是他没有深入这种现实,而是以外来者(两个主角)的眼光把这个现实处理成了旁观之背景。事实上,影片呈现的正是与这个背景没有必然关联的外来人的现实,而不是三峡的现实,更不是”静物“的现实。但编剧何以要”三峡“?而且还要《三峡好人》?我不知道答案。
也许,《小武》还是贾樟柯的一个高度,要超过它并不容易。当然,我更愿意将《三峡好人》看作超越《小武》的尝试,尽管它还不成功,但这种尝试很重要,因为它在向社会现实的广度和深度掘进,更是在大片纷纷堕落的时刻持守艺术的基本责任与良知,因此,我非常认同座谈者的用心。不过,真要让贾樟柯的探索达到座谈者期许的高度,友情呵护固然重要,冷静的批评与苦口的良药也许更重要。
贾的三峡好人终于公映了,观后感慨万千啊,同时也对这部电影拍手称快,在中国目前的社会转型期,民众需要这样的艺术作品,需要冷静地客观地剖析社会现状,了解社会底层小人物的生活现状,关注潜在的和已经严重存在的社会矛盾,这不仅仅是电影人的责任更是整个社会不同阶层特别是政府部门应该深刻分析和探讨的历史性问题。
三峡好人比较全面的展示了中国改革过程中特别是经济迅速发展过程中,弱势群体所付出的沉重代价,这种基于改革而带来的困难甚至是灾难在某中程度被舆论给淹没了,这个时候问题已经上升到政治层面,政府出于社会稳定的考虑,严格控制舆论,永远只报道改革的利好消息,把改革所带来的社会深层次问题一笔带过,或许在某种程度说是在加深潜在的社会矛盾。当然政府在这方面也做了不懈的努力,从三峡移民的政策和重视程度可以看出,但在具体的政策落实上就大相近廷,这时的问题就是政治体制的缺失问题,政策无法落实到基层,使改革积累的民怨,制造了社会矛盾,而《三峡好人》在这个时候的公映恰恰让大众看到了光彩背后的社会代价,所以说这是一部具有时代意义的写实电影,这是我要说的第一方面。
第二方面,三峡好人的公映说明了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长期的基于政治敏感的电影题材限制,随着中国改革事业的发展,电影工业也随着不断发展,但发展的前进水平和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还相差甚远,随着像华娱兄弟这样的民营企业的进入,一定程度上的促进了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从近几年的电影作品就可以看出。但是对于题材的严格控制,很大程度上把中国的电影定位在了娱乐性质上,中国电影的时代意义在削弱,因为解放后的战争题材电影对于当时的苦难阶段具有很强的鼓舞作用,而在现在这个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中国,电影的时代意义已经不同,所以说基于目前的中国现状,中国电影的时代意义没有显现出来,这里面有体制的原因,社会认知和娱乐倾向的多方面原因,从山峡好人的票房就可以看的出来,中国的电影观众还是不成熟。
我要谈论的第三个问题,中国弱势群体的生活现状,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中国目前的贫富差距在不断拉大,已经成为政府关注的焦点,这是改革带来的代价,而政府的保护措施和政策支持的力度将是关乎社会稳定的大话题,而贫富差距的继续拉大在社会矛盾上已经明显的显现出来。《三峡好人》就是一部反映中国地层弱势群体的生活,它具有它的时代意义,而弱势群体的现状确是血淋淋的,中国的三农问题几十年一定是中国的最主要的社会问题,而三农问题的焦点一直是在利益的分配上,矛盾是深层次的,这几年的三农政策只是杯水车薪,背后更大的问题摆在了政府面前,中国的弱势群体实在是太苦了,他们享受不到改革的成果,而物价水平却在节节攀升,医疗卫生条件的不足,教育资源的稀缺,恶劣的生存环境让他们在中国经济光环背后苟筵残喘,社会的腐朽在很大的程度上又加深了烙印,站在时代的前沿,历史的脚步会走向和谐还是又一个深渊,在政府面前或许就是一念之差。
作为中国农民为了生存,靠己之力,我们只能纵身跳进水深火热中,殊死一搏,因为时代造就了我们。
在嘈杂的室友打游戏环境下依然认真看完了这部电影,片中大量的长镜头让我很容易回到十多年前修建三峡工程的时候,跟随一个山西煤矿工乘船来到四川,寻找媳妇和女儿。片名有好人二字,自然可以认为这个煤矿工就是一个憨厚沉默的好人,但是后来却交代媳妇是十六年前花三千块钱买来的,之后被警察救回到老家。不过被救回家的母女过的并不好,母亲跟着一个家里欠债的船夫混饭,女儿去了东莞打工,最后煤矿工父亲要回山西继续下矿来还钱接回母女。
我们一般认为的好人就是不会做坏事的人,但是主角却做出了买老婆这种行为,而且还认为家里对她很好,不该离开山西。正常来说,买老婆已经侵犯了受害者的自由,最后受害者选择重获自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不能因为限制自由后在其他方面对她好就相互抵消了。片中主角大部分时间都是很善良的人,但是为了满足人的欲望也买老婆、找小姐,而由此也可以看出很难有完全不做坏事的人,因为人人都有欲望,善良的人也是如此。
就连被拐的女人后来还觉得自己离开山西是年轻不懂事。如果不是要修三峡,女人回到四川是可以正常生活的,但是由于大量的拆迁导致三峡库区的人们生活比以前困难很多,最后在三峡和山西之间更加偏向后者了。这是因为生活的困苦把刚获得的自由又摧毁掉了,甚至会破坏的更严重。
《三峡好人》观后感
贾樟柯的电影用接近纪录片的形式,浓浓的乡音,最质朴的演绎为我们娓娓道来一个底层小人物们挣扎的苦逼生活。
《三峡好人》中,我们能看到很多人口买卖、山西黑煤矿、三峡拆迁、拆迁后的生存状态;打工人的生存状态;工人工伤的赔偿诉诸无门等,这些都是最真实,最平民的中国特色贫民文化。
电影描写的是三峡最后的拆迁工程,奉节居民在拆迁过程中的生活状态。
记录下这些拆迁工人,记录下奉节居民的生活,用讲故事的方式。两条线索、两个主要人物:在《三峡好人》中,贾导塑造了一批鲜活的、感人的人物形象:
韩三明,朴实的煤矿工人,从四川买了个媳妇幺妹,生下一个女儿后,却被公安机关解救,幺妹不甘心命运安排执意要走,却没有得到想要的幸福,哥哥欠船工三万块钱,被迫让妹妹去照顾船工全家,韩三明后本来是寻找女儿,看到幺妹生活如此凄苦,决定替他哥哥还钱赎回她。韩三明是好人,不是因为爱情,不是因为回报,而是亲情的力量,让他勇担重任,人性的光辉在他身上照亮整个世界。
沈红,一个普通的女护士,与丈夫郭斌曾经恩爱有加,丈夫到外面闯世界她默默支持,可一去两载无音讯,忍受不住地她毅然远赴川渝,却得知他已事业有成却依附于一个女老板,身不由己。眼看爱情已是花落去无可挽回,于是冷静的说出自己已有外遇想离婚,将责任推到自己身上,让自己曾经深爱的.男人减少愧疚感。沈红将中国女人传统美德演绎的淋漓尽致,她也是个好人。
电影还以字幕的形式出现了“烟、酒、茶、糖”四个字。
烟代表着三峡民工分甘同味的奢侈品,三明给旅店老板点烟,小马哥就不乐意了,三明赶紧点上;
酒是三明从家乡带给麻老大的礼品,可麻老大却说我不是你的哥哥,我不收你的酒,表现出不友好,而三明和小马哥经常一起喝酒,小马哥也对三明表现出江湖豪气,要“罩着”他,只可惜他自己最后生命不保;
茶是沈红丈夫留给她的唯一物件,丈夫不知哪去了,沈红只能独自一人品味其中甘苦;
糖是喜庆之物,是小马哥赴死前的祝福和愿望,韩三明和幺妹在一起时分享大白兔,感受着日后生活的甘甜。
生活不易,很多人默默在承受,而力量,尽管卑微,尽管渺小,正来自这些“沉默的三峡好人”。来自韩三明,来自沈红,来自拆迁工人,来自挖煤工人,来自现实中所有卑微而渺小的“静默好人”。
暑假期间,爷爷带我去湖北旅游,有机会游览了我国著名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大坝。三峡大坝的雄姿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至今难忘。
记得那是7月29日,吃过早饭后,我们从著名的古城―荆州市区出发,汽车行驶约一个半小时,就来到了著名的三峡大坝景区。进入景区,美丽的风景使人心旷神怡。
在导游阿姨的带领下,我们先后游览了截流纪念园、坛子岭和185平台。
截流纪念园里陈列着修建大坝所用的一些工程机械,还看到了一个个形象逼真的正在勤奋工作的三峡建设者的雕塑,站在这些雕塑面前,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大坝修建时那种艰难而又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不禁让人肃然起敬。
走出纪念园,我们跟随导游来到了三峡的最高点―坛子岭。这个有趣的名字是因顶端的观景台像一个倒扣的坛子而得名。在坛子岭,导游给我们介绍:三峡大坝坝顶高程185米,坝长2309.47米,上宽16~18米,下宽200米。正常蓄水位高程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安装有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电机组,是全世界最大的(装机容量2240万千瓦)水力发电站,年发电量1000多亿千瓦时……
我们站在坛子岭观景台,三峡大坝的美景一览无遗。雄伟壮观的三峡大坝就像一条银色的巨龙横卧在江中,将奔流不息的长江水截流。导游阿姨说,目前的水位只有145米,因此,我们看不到大坝泄洪时那种气势如虹,非常壮观的场面。
然后,我们来到185观景台。因为这里的高度与大坝的高度齐平,所以叫185观景台,站在这里可以近距离感受高峡出平湖的美景。远处望去,隐约可以看到屈原的故乡―秭归县城。
这次的三峡大坝游,让我明白了三峡工程是我们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雄伟壮观的三峡大坝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功能,真是太了不起了,它是祖国无比强大和繁荣昌盛的体现,是祖国人民聪明才智的结晶。我从内心里为强大的祖国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我爱三峡,我爱三峡的雄伟壮观,幽深秀丽,急流险滩。
7月17日,我们乘着客轮到了三峡。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白帝城。往前走就是三峡的第一峡瞿塘峡。只见两旁山石林立,有的高大雄伟,好像奔驰的骏马,顶盔挂甲的武士,有的妩媚秀丽,宛如温柔的仙姑,又像飘飘欲飞的嫦娥,真是千姿百态。突然,眼前出现了一座高耸入云的青灰色的山头,满山光秃秃的一片,悬崖峭壁,怪石嶙峋,使人不禁心惊胆颤。
下午,1点多钟来到了著名的十二神女峰。抬头望去,只见十二座陡峭的山峰忽高忽低地从整个大山
中挺拔而出,真像一群婀娜多姿的女神,使人心旷神怡。外国友人见到这美景,更是赞不绝口,一位白发苍苍的外国老人手捧一只花环,摘下娇艳的花瓣,向空中缓缓撒去,花瓣落在滚滚的江水里,漂向远方。
“巫峡到了!”第二天早晨,船舱里不知谁高声叫了起来,人们的睡意一下消失了。都簇拥着走出船舱,我也随着人流来到甲板上,爸爸拉着我好不容易钻到栏杆旁边。“啊!真美!”我刚看到巫峡,就喜不自禁地赞叹道。山坡上一片墨绿色的树林,满山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我探着身子仔细一看,啊,是桔树!只见千树万树之中,星星点点地挂着许多金黄色的果子,就像缀在树上的黄宝石。“这是伟大诗人屈原的故乡,传说有名的《桔颂》一诗就诞生在这儿!”爸爸轻轻地说着,深情地注视着山上的一切,仿佛在寻觅诗人留下的足迹。轻烟翠竹笼罩了整个幽深秀丽的巫峡,真是朝云暮雨,变幻莫测。
傍晚时分,急流险滩的西陵峡出现在人们面前。我俯视着黄色浑浊的江水,只见漩涡一个接一个,一个大似一个,一圈一圈急速地流进深漩里,江面急流翻滚,拍击着岸边的一块块石崖,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两岸的沙石被冲刷得有的像巨大的花骨朵,有的像圆盆,还有的像各种精雕细刻的盆花,千奇百怪,使人目不暇接。一个巨浪打来,水花落在我被太阳晒得发热的脸上。“扑扑”两声,只见一条鳞光闪闪的大鲤鱼蹦出水面,又钻进了滚滚的江水之中。
夜幕慢慢降临,月亮冉冉升起,照耀着微波荡漾的江水,江面上像被铺上了许多碎银,闪烁着夺目刺眼的光彩,三峡的夜景是多么迷人呀!我深深地陶醉了。
我爱三峡,我爱三峡的雄伟壮观、幽深秀丽,更爱她的急流险滩……
今天我们要去三峡人家,当我听到这个称呼的时候,并不觉得有多稀奇,以为和我们汉族人家差不多。但导游告诉我们,这是住着土家族,他们有很多的风俗习惯,其中最出名的是哭嫁,等一会,大家可以欣赏到表演。
怀着期待的心情,我们坐船来到了三峡人家景区,一到风景区,我就开心的又蹦又跳,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土家族,更不知道他们还有那些习俗。一下船,我就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吸引。弯弯的竹子好似多情的少女,弯着腰,姿态婀娜,欢迎着远方的游客,碧绿的溪水就像蓝宝石那样夺目,吸引着无数游客的深情的目光,啊,原来土家族生活在这样的世外桃源之中。好美,简直是山清水秀的图画中!
这时我的视线里出现了一只小船,它轻盈的荡漾在溪水上,显得自由自在,船头站着阿哥,船尾站着阿妹,阿哥辛苦的打渔,阿妹唱着山歌,多美的一幅生活图景啊!导游介绍说:你只要喊一声‘幺妹’,她就会挥挥手,你可以和她合影了。导游的话刚落音,同伴中就有人在大声吆喝了幺妹幺妹,船头的阿妹果然摇摇手,接着人群中喊声不断,阿妹也不断的挥手。大家都拿出了相机把她美丽的倩影留住。
我们随着溪水逆流而上,沿途都是青青翠竹,小桥流水,阿哥阿妹的陪伴,我们一行人边走边唱边拍景,好不惬意!
走到半山腰的时候,突然锣鼓喧天,人声鼎沸,一打听,原来是山里的一户人家要嫁女儿了,希望游客们都成为嘉宾,我们快走了几步,找到了一个很好的位置坐下来看表演了。首先是主人来吆喝说,家里的女儿要出嫁,抛绣球招女婿了,然后是几个美丽的女子出来唱歌,沏茶,送给客人喝,幸运的是爸爸坐前排也喝到了一杯喜茶,然后新娘子出来抛绣球,一位游客很幸运的成为了新郎官,然后新郎官进去换服装,姑娘家里就开始哭嫁,一哭离开父母,不能尽孝心了,二哭弟妹年轻,无力照顾父母・・・・・・然后新郎和新娘行婚礼仪式,还喝了交杯酒, 最后一段舞蹈结束,当然了,这是表演,新郎官还是回到了队伍中。表演在游客的掌声中结束了。
接着我们继续游览美景了!
在春节期间,爸爸妈妈说要带我去三峡大坝,我兴奋极了。
我们坐船到了三峡大坝前,然后换车到三峡大坝,一路上导游给我们说:“三峡大坝位于湖北境内的西陵峡,大坝顶宽16-18
米,下宽200米,长2309米,中间是用来防洪,两边各有26台发电机,等完成了发电机达到共62台时,一年可发63万度电,相当于节省了1。63个亿人民币,占世界第一。”听完导游讲解,我们到了三峡大坝第一个观景台。我们登上观景台看到了巨大的三峡大坝,上游(三峡大坝前)有175米,下游只有62米,落差达到103米,相当于30多层楼高。我们还看了三峡大坝的模型,从两个方向来的船要经过三峡大坝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五阶楼梯;第二种方法仅限于小于3000万吨以下的船:坐电梯,都是免费的。完成第一种方式要四个小时,第二种要40分钟,不过还在建设中。
坐船返回重庆,我们经过了重庆境内的瞿塘峡、巫峡。瞿塘峡和巫峡非常高大险峻,进入峡口,江面顿时狭窄起来,两侧的绝壁垂直高耸,直入云端。远远望去,两边的峡谷向中间靠拢,在江面出会合,好像截断了江水,让船只无路可走,船开到面前,转过一个大弯,才豁然开朗。江水在峡谷里面流速很快,惊涛拍岸,不由得让我想起古人的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由于三峡大坝蓄水,三峡各处风光有一大半都被淹没了,丰都、云阳、巫山、奉节等县城。人们为此发了一些三峡蓄水前风光的邮票,本值为1元,在第一次蓄水后升值为16元,二次蓄水后升值为38元,三次蓄水后升值为97元,等全部蓄水完毕后升值为128元。
我们看完三峡后来到了石宝寨,我们先过了一座特长的吊桥,经过吊桥后来到了石宝寨,这个建筑有十三层,依山而建,所以不会倒,装多少人都行。传说这座建筑一颗钉子也没有用,我找了一下确实一颗钉子也没有。我们爬到了顶楼,那里有一座石桥,传说大人必须三步走过去,小孩必须九步走过去,石宝寨全是用一种特臭的树木建造的,因为这种树木虫一点都不喜欢,所以就不会被虫吃,才能保留到现在。这就是非常有名的石宝寨。
三峡大坝还没有蓄水到175m,如果你还想看美丽、漂亮的三峡,那动作可得快一点,不然有些景点又会被淹没了。
暑假里的一天,我来到广西河池市六甲镇的“小三峡”旅游区游览,那儿的景色真叫人流连忘返啊!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登上了游船。在导游阿姨的介绍下,我知道了“小三峡”是由“天门峡”“凉风峡”和“龙门峡”组成的,全长12公里,是我国典型的石灰喀斯特峡谷。
在大江中慢慢行驶,只见江面一尘不染。不一会儿就进入了第一道峡谷――“天门峡”。它是由两座大山组成的,峡口上宽下窄,远远望去像一扇天然形成的大门,所以称之为“天门峡”。
过了“天门峡”,就看见岸边的小山丘上有一个低矮的茅草房。导游阿姨告诉我们,房里边住着三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如果门前的竹排还在,那他们就在房里休息。现在竹排不见了,三位老人一定是打鱼去了。都那么大年纪了,还去打鱼,可见他们多么勤劳啊!我想,我们小学生在学习中要像这几位老人那样,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游船进入了“凉风峡”,就好像进入了一个巨大的空调室。因为“凉风峡”里一天只有两三个小时能得到阳光照射,所以,这里和外面有好几摄氏度的温差。刚才还是热汗直流,现在就觉得凉快了,凉风拂面而来,多么舒心啊!
“凉风峡”是三个峡谷中峡道最长的一个,大概有六七百米长。
出了“凉风峡”,便会看见一个小村庄,这里只有四户人家,他们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老人们都很长寿,年轻人也很健康。孩子们去上学、大人去另一个村庄赶集,都是自己划竹排去,竹排是他们的主要交通工具。
村子对岸有一片很大的竹林,这个竹林十分独特,竹枝上挂着许多鸟巢似的小圆球。导游阿姨告诉我们那不是鸟巢,而是有名的竹绣球,是竹子结的。说起这龙江边的竹绣球,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刘三姐和歌友们在这片竹林里对歌、抛绣球,后来,她把绣球抛到了竹枝上。从此,这儿的竹叶就长成了绣球的样子。
竹林的不远处有一片橘果园,果树上结的果实也十分奇特,都是两个果子结成一对,人们把它称为鸳鸯橘果,把这片果园称为鸳鸯果园。如果秋季你来到这里,就有机会品尝到这美味的鸳鸯橘果了。
游船继续前行数百米,便进入了“龙门峡”。为什么称之为“龙门峡”呢?那是因为峡谷左岸的山崖上有许多倒挂着的钟乳石,像一条条飞龙盘绕在山上,“龙门峡”因此而得名。
“小三峡”中还有许多美丽的景点,如“江回秀峰”“长城遗恨”“雄狮盼日”……形成了“山秀、石美、江清”的特色。
有机会大家也来。
从登上世纪神话号游轮的那一刻,快乐而有意义的旅程就开始了。
出来旅游嘛,轻松快乐的心情肯定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每个人都带着开心和激动上了船。一上船,我和小伙伴们就再也按捺不住“野心”,分别找到自己的房间,快速放好行李,一声吆喝,整个游船都成了我们的游乐场,我们在船上跑上跑下,几乎把船上每个角落都跑遍了,不知道“疯”了多久,也不觉得有丝毫疲倦。
第二天,天气很热,太阳像一个大火球挂在游轮上方,游轮就像一个大烤箱,六楼的甲板上是根本去不得的。即使室内空调大开,但也能感受到阵阵暑气。“真想游泳啊!”一个同学说,“负一楼有一个游泳池,我们就去那里游泳吧,正好凉快凉快。”我说,“那我们都抓紧点,做完作业就去。”大家纷纷表示赞成。做完作业后,我到了负一楼游泳池,看到小贺和小贝已经下了水,于是我也迫不及待地跳下了水。天哪!好冷的水!“这……这这是……是想让……让我们们体验冬……冬冬泳的节奏吧!”我说,“没啥,男……男人怕冷……冷啊?”我看了一眼小贺,他被冷得狂吼,小贝也是。随即我们大笑起来,这可是被冻乐了呀!随后小黄和小阎也跳了下来,他们被冻得也“哈哈大笑”。小刘换好泳衣,也准备下来,但她刚一碰到水,就“啊!”地一声大叫起来,随后跟着我们“笑”。小贺的眼镜进水了,他把眼镜架在额头上,双手不停地、有节奏地用力拍打水面,我们大家也学着小贺的样子把眼镜架在额头上,双手不停地、有节奏地用力拍打水面,手都拍红了,嘴里发出“吼!吼!吼!吼!”的声音,随后一阵狂笑,互相打起水仗来,直打得水花四溅,连游泳池的也变得“热气腾腾”了。
每天中午,家长们都要午休,这段时间就变成我们的“疯狂”时间了。我们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玩得不亦乐乎,有时候连自己姓什么都不知道了。我们玩追逐游戏、射门游戏,还有攻守游戏……一个个游戏都非常耗体力,但我们从不觉得累,我们这暑假每天锻炼身体的作业不就完美完成了吗?虽然每次都跑得大汗淋漓,但喝几口水又继续玩,简直是“乐不思蜀”啊!
这船上还有一个专门为幼儿设计的儿童乐园,我们也是童心未泯,都十岁的人了,居然还跑到那儿去玩,还玩得手舞足蹈,你说是不是有点“不合时宜”呢?
四天,96小时,时间是不是很长呢?但对于我们在船上的所有小伙伴来说,感觉就是一瞬间。
畅游三峡
你知道长江三峡吗?它位于重庆,是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瞿塘峡长8公里,是三峡中最短的一个峡。巫峡在重庆巫山和湖北巴东两县境内,西起巫山县城东面的大宁河口,东至巴东县官渡口,绵延四十五公里,包括小三峡和小小三峡,峡谷特别幽深曲折,是长江横切巫山主脉背斜而形成的。西陵峡在湖北宜昌市境内,西起香溪口,东至南津关,约长66公里,是长江三峡中最长、以滩多水急闻名的山峡。
听到这,你是不是很好奇呢?今天,我们就坐飞机来到重庆,朝天门码头,登上全中国最豪华的游轮——长江黄金2号游轮,来畅游三峡。长江黄金2号是20xx年长江上尺寸最大,载客量最大,设施最豪华的五星级游轮。长江黄金2号金碧辉煌,设备齐全:健身室、电影院、KTV室、商业街、酒吧、游泳池等各种设备。
“嘉宾们,请注意,现在游轮已经到了三峡中的第一峡谷——瞿塘峡。请各位嘉宾们到六楼甲板上观赏。”听到广播,船上的每位游客,都迫不及待地赶上六楼甲板,想目睹一下瞿塘峡的美貌。“前面这个是‘卧女神峰’。”我们闻声望去,只见一座山峰耸立在我们眼前:“卧女”的头发朝下,眼睛和鼻子由两个凹凸不平的小山脉组成,栩栩如生。“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神女峰’。”只见群峰之巅有一石柱高约7米,像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望着前方。许多人都拿出相机,拍下这神奇的自然景观。我也忍不住感叹,大自然真是一个艺术家,把景物雕刻得如此壮观、栩栩如生。
“请大家往左上方看,左上方的山峰上,有一个石洞,里面放着罕见的悬棺。悬棺是古代人葬式之一,已有几百年历史。古代人把棺材放入石洞中,称为悬棺。这是一道独特的景象,十分罕见。悬棺葬工程艰险,耗资大,主要在古代富人家中盛行。”听到这里,大家十分兴奋,是因为见到罕见,难得一遇而又有几百年历史的景观。
今天我们很开心,将三峡的所有美景尽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