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垫片观后感(一个垫片多少钱一盒)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2篇一个垫片观后感,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篇1:一个垫片的观后感

一个垫片的观后感

今天观看了我厂自导自演的青春励志微电影《一个垫片》,通过对故事的观看,激发了广大青工立足岗位,真抓实干,为企业的“二次腾飞”贡献力量的热情。片中虽然没有惊心动魄的场面,平和的故事却能让我感触颇深。

影片讲述的是新进厂大学生孙小能在与师傅唐六通签订师徒合同后,在学习技能过程中,面对每日枯燥的基础工作逐渐表现出了忧虑和浮躁,与师傅交流因观点不同而产生矛盾。在一次接线任务中,心高气傲的小能因疏忽大意漏掉了一个垫片,最终导致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面对领导的责问,唐师傅主动替小能承担了全部责任并接受了处罚。就是这件事的发生,使得孙小能在思想上有了180度的大转变,仿佛变了一个人。他深刻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下定决心戒掉浮躁,在平时培训和工作中变得稳扎稳打,循序渐进。跟随师父从头学起,最终经过自己辛勤刻苦的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检修工人。

作为新进厂的'职工,影片中的孙小能就是我们的缩影。离开象牙塔,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心浮气躁好高骛远,总有一种盲目的自信。对未知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又缺少持之以恒的毅力,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失败。小能向师傅诉苦,别人的进度是如何快,师傅只是一遍一遍的说“还不到时候”,因为师傅知道不打好基本功,学得再快也是徒劳。接受事故教训的小能找到师傅,说要重新开始,他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找到了不足,终于使自己的学徒生涯迈上了正轨。师徒分别时,师傅赠与小能一枚垫片,其中深意已不言自明,不管以后到哪工作,身居何职,都要保持这份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精神。

和众多的老师傅一样,唐师傅虽然学历不高,但工作扎实沉稳,二三十年积累的经验异常丰富。师徒授课时,师傅强调的是“手要放平、要放稳”、“要准、卡紧、要紧口”,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叙述着动作要领。小能疏忽犯错后,师傅把责任全揽在了自己身上,向父亲一样深沉的爱怎能不让人感动。一位埋头苦干的老师傅,一位爱徒如子的老师傅,他就是千千万万老师傅中的一员。

近年来,我厂深抓青工培养工作,通过新进厂学员与老职工签订“师徒合同”,在业务知识、工作技能等方面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老职工有业务技能,新学员充满干劲,师徒之间相互学习、互相感染,形成一种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叫我第一名观后感800字兰辉电影观后感天才眼镜狗观后感

篇2:一个不落观后感

一个不落观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个不落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扶贫,一直是新时代工作中的重点、难点,而如何做到精准扶贫更是重中之重、难中之难,而今天我们有幸看到了《一个不落》这部扶贫电影,以返乡青年张帆的视角,看到了扶贫干部李向东是如何帮助梨花村摘掉贫困村的帽子,是如何让梨花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虽然只有短短的八个字,但却有着难言的厚重感以及责任感,富不忘本,穷不忘志,《一个不落》这部电影的背后让我看到的是党员对工作的热忱,对责任的担当,为人民、为国家奉献出自己的青春,这部电影中的李向东是有名英雄,而更多冲在扶贫前线的二千万扶贫干部是无名英雄,我们应向他们的无私品格致以崇高的敬意,尊敬之余,要立足自身发现自己身上的`问题,找寻自己与这些先进工作者的差距,为自己查缺补漏,进而有资格加入他们的队伍之中,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新一代历史年轮的推动者,我们怎能坐看前人努力而自己毫无作为呢,年青不是我们无作为的理由,更不是回应前人的借口,学而思,思而为,年青更应学习、思考,应该比前人更有想法。《一个不落》不仅仅是要做到经济上,更要做到思想上,电影中李向东在梨花村中建设学校,鼓励教育,孩子是未来,是希望,要从孩子教育着手,才能使梨花村的未来更美好、更繁荣。

电影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我们虽做不到影片中主人公李向东那么伟大,但能在身边出现这样的人时予以他们帮助,予以支持,不至于使他们孤立无援,独自奋战。不忘初心,才能有始有终,牢记使命,才能使我们离目标的距离不断缩校回首祖国七十年的风风雨雨,正是底层的广大农民群众,为祖国的发展添砖加瓦,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在他们落下的时候,我们难道不应该去拉他们一把,与他们同进退吗!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最初的心,走最远的路。

篇3:只有一个地球观后感

只有一个地球观后感

一本散发着墨香的语文书摆在我的面前。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了它,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特色,其中,最使我感动的是——《只有一个地球》。

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渺小的。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她是多么和蔼,多么美丽。据有幸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光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地球母亲辛辛苦苦地抚养我们长大。而现在……清澈的河水不见了;郁郁葱葱的'树林消失了,它们到哪儿去了呢?是自己长腿跑了还是被巫婆施了法术?不,都不是,是因为人类不保护环境才造成这一现象。

现在加工粉条能赚很多的钱。于是,有人为了眼前的利益,开起了加工粉条场,排出的废水流入了葫芦河,令人作呕的白色泡沫在河面一漾一漾的。还有人向河里倒各种生活垃圾,导致葫芦河变得又脏又臭。

同学们,我们头顶同一片蓝天,脚踏同一片土地,地球是我们的母亲,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共同的命运把我们紧紧连在一起,保护地球母亲,我们责无旁贷。让我们携起手来,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并采取切实的行动,留下那茂密繁盛的丛林,珍惜那蔚蓝无际的大海,保护每一寸空间,以使明天的山更青,水更净,天更蓝,以使明天的地球更加可爱,人类更加幸福美满。

篇4:有一个地方观后感

《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剧情:

小白领金天正在经历人生中最失败的时刻:男友悔婚,深爱的奶奶去世,金天的内心断然崩溃。伤心的她误打误撞来到了布拉格,想用逃避来抚平内心的创痛,男主角彭泽阳在此时出现,一段奶奶尘封的爱情也慢慢在她面前展开……

篇5:有一个地方观后感

《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是一部风格颇像欧美清新派的情书式爱情片,影片整体给人非常清新、非常舒爽、非常温暖的感觉。影片的暖,来自于它从始至终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你不能因为过去痛苦和背叛中,就去否认未来,人应该要相信爱,也应该要充满希望。同时,也因为吴亦凡饰演的男主角彭泽阳浑身上下释放出来的暖暖爱意。

彭泽阳在布拉格长大,笑起来像布拉格的阳光一样闪耀的他,而这个帅气的、看起来有点活宝的大提琴手,竟然有着一段段不为人知的过去,他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单亲爸爸、他是一个没有父爱的孩子,他需要照顾精神异常的妈妈、他需要照顾幼小的女儿……也许在观影的前面部分,你会不理解吴亦凡大多的镜头画面都是一种淡然无情的表演,但这正是他拥有太多不可言语的故事所致。在那张帅气而又稍显严肃认真的脸上,慢慢的就能读出男人应有的责任与担当。从年少时的叛逆中走出来,成为一个富有担当的男人,在你需要的时候他能够给你帮助、在你痛苦的'时候他能够给你安慰、在你犹豫的时候他能够给你坚定的眼神。他过去的经历反而让他成为了一个更加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人、让他成为了一个更加有责任感的人,彭泽阳这个角色的厚重感在吴亦凡的诠释下,显得格外动容人心。

无论是从歌手转战大银幕、还是从第一次演戏的新人来讲,吴亦凡在片中的表现绝对可以用惊喜俩字形容。“我不能失去你,不要走!”--最后的一场戏,最感人肺腑的一句话。之前的那些迟疑,那些欲言又止,那些似笑非笑,那些欲望和放弃的碰撞,都在这最后一场戏中彻底得到解释。如果要从艺术的角度去评论吴亦凡在片中的表现,可以说是他成就了泽阳这个角色。在他的表演空间里,没有那种故作姿态的矫情,也没有那种时时刻刻叫嚣着青春不败的浮躁。相反,他用相当成熟的表演诠释了这个姐弟恋中那个更值得依靠的角色。

从观者的角度来看泽阳这个角色,多数都会认为这是个暖男的定位。但仔细揣摩他的出生经历与生活轨迹,其实是个不讨喜且极其难演的角色,包括许多台词设计都太哲理不够生活化,好在吴亦凡把它们都表现得合理、把这个角色演得恰到好处。

在这部电影里,金天和泽阳的相遇,算是一个美丽的意外,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伟大的爱情故事,女主角从背叛、失落、绝望中走出来,男主角从叛逆、失去、懦弱中走出来,彭泽阳最后带着坚定的意志和超人的勇气,走到布拉格里的阳光之下去追逐那一份爱情。是他,真真实实的让我们去相信,勇敢去爱,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太暖人心了!

篇6:《一个不能少》观后感

昨日,楠哥给我们放了一部由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说实话,这种题材的.电影,在我一个人的情景下是不会去全部认真的看完。但在码神和大家一齐看完之后,异常在大家都分享出自我的看法之后,我有了很多感想。

毫无疑问,我的第一感觉是感动,魏教师从一开始的纯粹为了钱去帮忙看管学生,一天被班里的一个学生的日记感触到,开始慢慢的对学生有了感情,最终经历千辛万苦之后最终找到了跑丢在城里的学生。而从走丢的小男孩来说,一开始他是最调皮的,刻意的去为难教师,捣乱,当他在电视屏幕看到落泪的魏教师的时候,他也瞬间就落泪了,他明白教师为了他在城里付出了很多,吃了好多苦。在电影的最终,他在黑板上写上了魏教师三个字。包括他在内的所有学习心里都认可了魏教师这个临时的代课教师。

除了感动以外,我还体会到了坚持的重要性。魏教师一向都在坚持找到那个走丢的小男孩,从一开始让学生一齐搬砖赚去城里的车费,然后到城里的广播站门口等了一天,然后在车站通宵写寻人启事,再到电视台门口等了一天半,最终才等到台长经过节目去找到男孩。如果说魏教师在这随便一个环节中放弃了,她可能再也不会见到小男孩了。坚持不必须有结果,但不坚持就必须不会有结果。正是这份职责感的促使,魏教师坚持了下来,种因得果才能够最终大团圆结局。

篇7:《一个不能少》观后感

和孩子们在一起看《一个都不能少》时,我不禁为偏远农村的教育条件感到心寒。

破陋的一个教室从一年级到五年级的孩子都有,而且一个老师要从语文、数学到音乐美术甚至升旗都要负责,那些孩子从升旗的旗杆到他们升旗时排列的队伍和他们的敬礼动作。都让今天吃肯德基长大的这些孩子都笑的前俯后仰!

张慧科他们的动作是有些滑稽和夸张!可我身边的孩子们都不理解那不是他们的错。那是教育带给他们的和今天完全不一样的一些动作,但我还是一直在为他们坚持升旗那种精神而感动。为60多岁的老教师为了贫困山区小学兢兢业业教学数十载的敬业精神感动。我为一名年龄比我小的多的女代课老师为了找回辍学的学生历经千辛万苦的强烈责任心所感动。看着我们舒适的教学环境,有聂校长等一批优秀的领导引领我们,可我们却不动的充分的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和资源,我的视线已被泪水模糊了……我忽然觉得我好象已经来到了这个贫穷山区小学,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学校改变了简陋的校舍,用我的知识为孩子们插上了飞向美好未来的翅膀。

篇8:《一个不能少》观后感

当我们埋怨家长做的菜不好吃时,你有没有想过山里的孩子都吃些什么;当你把家中旧的笔扔掉时,你有没有想过山里的孩子连一根粉笔都舍不得扔掉……

没错,这部电影就是讲在大山里发生的故事。

水泉村有座“水泉小学”。这是村里唯一一家小学。由于唯一的一位高老师要回家探亲一个月,于是,村长就招了一位13岁的姑娘做他们的代课老师,工资为50元。这所小学其实就是一间小平房,里头只有桌椅、黑板,破旧不堪。那位姑娘姓魏,同学们都亲切地称呼她“魏老师”。全班有28个学生,高老师临走前嘱咐过她一个都不能少。可是有一天,班上的张惠科却不见了。于是魏老师便踏上了艰辛的寻人之路。经过四天不分昼夜的努力,身无分文的魏老师终于找到了他。这事感动了市教育局,教育局不但派车送他们回去,而且还捐献了不少钱和学习文具。

“一个都不能少”!就因为高老师的一句话,让魏敏芝为孩子们付出了这么多。这真是一个及有责任心的老师!

一个13岁的小姑娘,就有这么大的责任心和不屈不饶的精神,多么令人感到钦佩啊!

电影中的魏老师就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如果拥有了责任心,你还怕做不成事吗?如果拥有了不屈不饶的精神,你还怕学习成绩不好吗?让我一起向魏老师学习,做一个向她一样的人吧!

篇9:八十一个金币观后感

一部好电影能够发人深省,令人回味。在暑假里,我看了一部感人的电影《八十一枚金币》。

这电影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可怜的小女孩,名字叫丫丫。丫丫是一名留守儿童,爸爸妈妈常年在外地打工,丫丫住在奶奶家,非常渴望妈妈能回到自己的身边。为了缓解丫丫对妈妈的思念,奶奶就与收废品的爷爷给丫丫说了一个“美丽的谎言”。奶奶告诉丫丫:只要亲自捡饮料瓶换八十一个金币(5毛硬币),丫丫就会有魔法了。

从那天起,丫丫每天都去景区捡饮料瓶,还跟收废品的爷爷约好在太阳快下山时见面。丫丫很守信,每天约好在太阳快下山时见面。丫丫把村长叔叔送她的矿泉水拿给奶奶喝,奶奶喝不完就拿给蛋蛋喝,喝完要让他扔,她再捡才可以。丫丫还大老远去凤凰城捡饮料瓶,害得奶奶到处找。终于,八十一个金币齐了,丫丫如愿以偿,妈妈回来了。

看完电影,我想到了很多……

我很感动,丫丫有多思念她的妈妈?每天去景区捡饮料瓶,直至太阳下山;大老远跑到凤凰城,不辞劳苦。是怎样深刻的一份思念,才足以让她能够咬紧牙关一直坚持。

我很佩服,佩服丫丫的毅力。不怕苦不怕累,为了攒够八十一枚金币,她不断的去问别人,叔叔,阿姨,您的水还要吗?

我很感恩,感恩生活。看完电影,我不由地拿留守儿童与自己作对比。相比之下,我们是多么的幸福。生活在爸爸妈妈的身边,备受无微不致的照顾;与家人相聚,时刻感受亲情的美好。这时候,我们还有什么借口埋怨父母的`唠叨,埋怨父母做的饭菜不好吃呢?作为温室中的花儿,我们更要怀有一颗澄澈的心,体味生活给我们带来的温暖和感动,敢于去战胜困难,拥抱身边的幸福,笑对生活。

同学们,与爸爸妈妈在一起,真好!让我们珍惜现在所拥有的生活,珍惜每一刻幸福的时光,好好学习,回报父母,回报祖国。

篇10:第十一个小时观后感

最初选择看《第十一个小时》这部关于环保的记录片的时候,完全是被这个名字吸引的,是出于对时间的敬畏,也是出于好奇,为什么这样一部严肃的纪录片取名为《第十一个小时》?

影片的开头就是一幕幕沉重的画面:现代文明的工业污染,汽车尾气,森林火灾,特大洪水,冰山融化,龙卷风,战争,饥饿,疾病,无数杂乱的垃圾......令人触目惊心!

紧接着权威的科学家,生物学家,政治家,企业家等专家讲解着人类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生物圈失衡导致地球生态严重破坏。人类,由于在地球上区别于其它生物的特殊性,使其在地球上拥有控制其它生物的权利。人类出于经济,政治目的过度地开采石油,过度地砍伐树木,工业污染等致使生态已遭到严重破坏,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全球变暖,有研究表明,地球的温度以0.7摄氏度的速度在增长,既使减少碳氧化物的排放量,地球的温度仍会以0.5摄氏度的速度增长,而这个温度足以融化北极的冰川,全球变暖的速度如果无法控制,将引发的严重后果就是影片开头的那一幕幕灾难将会越来越频繁......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以前看过的一部灾难片《后天》,也是因为全球变暖引发的灾难,洪水,暴风雪,极度的寒冷,最终令大部分生命都灭亡了,包括人类......我们一定要好好反思,不要等灾难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再来后悔,那时就晚了,来不及了!

《第十一个小时》的可贵之处在于不仅展现了人类生存的地球环境的现状,而且提出了许多可贵的解决之道。由于人类已经对生态网造成了毁坏性的影响,为了地球母亲的未来,人类需要做出根本性的改变!影片中科学家及其它生态专家提到,虽然我们目前处于进退两难的局面却恰恰让我们有机会重新设想我们做的每一件事,发展可再生的替代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能,以减轻对石油的依赖......在影片快结束的时候提出的新的高科技的设计理念,新型的企业生产方式和新型的环保房子无疑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看到这里,我不禁热血沸腾,更加觉得自己应该好好学习,以后就可以亲手设计这样有趣又有意义的环保房子,只有拥有更多的本领才能更多地参与到这些伟大的事业中去!

不仅如此,我们爱护环境应该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尽量少用塑料袋,多用环保袋;尽量把自己扔出去的垃圾提前做好垃圾分类;尽量少用洗洁精这些化学材料,多用热水洗碗;尽量节约用水,洗过衣服的水可用来冲马桶;尽量绿色出行,多坐公交车或骑单车,少开私家车,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尽量少用一次性筷子,尽量使用那些能重复使用的能源......这些小事看似貌不惊人,但如果大家都行动起来,每人出一份力,全球有70多亿人口那必将也是很大的不可忽视的力量!这无疑也会一定程度上减轻我们地球母亲的承受力!

怀着心里的某种猜想,我通过百度查到了“第十一个小时”的含义,它是用来指代某件事情截止前的最后一刻,事态还有转机的可能!也就是说这个时刻离截止的时间只差一点点!此刻,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这部影片会以时间命名?为什么会取名为《第十一个小时》?它是想能过这部影片提醒我们保护环境已到了最后一刻,已经刻不容缓,从现在开始人类必须做出根本性的改变!拯救环境,拯救我们的家园,拯救这颗蓝色的星球,一切还有转机,否则人类只会更快地走向灭亡!庆幸我们目前还处于第十一个小时,不要等到第十二个小时的时候再来后悔!――请爱护我们的地球!

篇11:《只有一个地球》观后感

《只有一个地球》让我懂得我们应当保护地球,珍惜地球上的自然资源。

从文中我了解到,在茫茫的宇宙中,我们的地球是一个穿着蓝色“纱衣”的晶莹球体,是那么的美丽,同时又是那么的渺小。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如果我们不保护地球,不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随意破坏了地球,那我们人类将别无去处。

我们仅有一个地球,善待地球就是善待我们自我。可是,有人为了经济利益,却深深地伤害了我们的地球。有一则报道说:有几家企业为了节省成本,经常偷偷的把工业污水排放到河里。河水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河面上漂浮着很多死去的鱼虾,还有白色的泡沫,河水黑中透红,臭气熏天。沿河附近的村民家,水井里的水也变得浑浊不堪。几年下来,村子里不断有人因癌症而死。这些血淋淋的教训警告我们,伤害地球就是伤害我们自我。

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我们要保护地球环境,珍惜地球资源。昨日午时我在门口踢球玩,邻居家的阿姨正在洗衣服。这时忽然他们家里的电话响了,阿姨急着接电话就忘了关水管。过了一会,水就像迷你小瀑布从盆里溢了出来。我看到了,心想: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不能浪费。于是我就赶紧上前把水管关好。我想,保护地球就应当从我们身边的这些小事做起。

我们仅有一个地球,如果我们不善待它,迟早有一天它会毁在我们手中。让我们一齐保护我们的地球吧,让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人类!

篇12: 一个公益广告的观后感

在央视10套电视中,我无意中看了一则公益广告,一位父亲慢慢的变老了,记忆力衰退了,反应迟钝了,每天都会忘记很多事情,比如出去就找不到家了,吃过饭还以为没吃呢,每天拿着儿子小时候的照片,仔细端祥着,甚至看到自己的儿子,还要拿着照片对照,连自己的儿子也遗忘了。

有一次,儿子带他去饭店吃饭,吃到最后,桌子上剩下了两个饺子,父亲用手拿起,放到自己的口袋里,儿子觉得有点丢脸,就说了父亲:“爸,你这是干什么呀!”,父亲哆嗦的说:“这是我儿子最喜欢吃的,我得给他带回家,”。公益广告语是:他忘记了很多事情,但她从没有忘记爱你。

儿子眼睛湿润了,从这则公益广告中,我想到了我的父母,父母无论在什么时候,孩子总是第一位,他会不顾自己的健康,但会把孩子的身体挂在心头。我们要学会感恩父母。

热门作文

学诗词

学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