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的绝美古诗词名句赏析(100首绝美古诗词欣赏)

柳永的雨霖铃赏析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词中,作者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

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地点和节序。《礼记•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蝉鸣。”

可见时间大约在农历七月。然而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

秋季,暮色,骤雨寒蝉,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对长亭晚”一句,中间插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这种凄凉况味。

这三句景色的铺写,也为后两句的“无绪”和“催发”,设下伏笔。“都门帐饮”,语本江淹《别赋》:“帐饮东都,送客金谷。”

他的恋人在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兴致。接下去说:“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完全是写实,然却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类锐!这里的“兰舟催发”,却以直笔写离别之紧迫,虽没有他们含蕴缠绵,但却直而能纡,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

于是后面便迸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二句。寥寥十一字,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 ,如在目前。

真是力敌千钧!词人凝噎在喉的就“念去去”二句的内心独白。这里的去声“念”字用得特别好,读去声,作为领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转,下启“千里”以下而一气流贯。

“念”字后“去去”二字连用,则愈益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道里修远。“千里”以下,声调和谐,景色如绘。

既曰“烟波”,又曰“暮霭”,更曰“沉沉”,着色一层浓似一层 ;既曰“千里”,又曰“阔”,一程远似一程。道尽了恋人分手时难舍的别情。

上片正面话别,下片则宕开一笔,先作泛论,从个别说到一般。“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伤离惜别,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

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则极言时当冷落凄凉的秋季,离情更甚于常时。“清秋节”一辞,映射起首三句,前后照应,针线极为绵密;而冠以“更那堪”三个虚字,则加强了感情色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为明显、深刻。

“今宵”三句蝉联上句而来,是全篇之警策。成为柳永光耀词史的名句。

这三句本是想象今宵旅途中的况味,遥想不久之后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却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整个画面充满了凄清的气氛,客情之冷落,风景之清幽,离愁之绵邈,完全凝聚在这画面之中。

这句景语似工笔小帧,无比清丽。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说:“词有点,有染。

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点染之间 ,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

也就是说,这四句密不可分 ,相互烘托,相互陪衬,中间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坏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统一性,而后面这两个警句,也将失去光彩。“此去经年”四句,改用情语。

他们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总感到欢娱;可是别后非止一日,年复一年,纵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赏的兴致,只能徒增烦恼。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遥应上片“ 念去去”;“经年”二字,近应“今宵”,在时间与思绪上均是环环相扣,步步推进。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以问句归纳全词,犹如奔马收缰,有住而不住之势;又如众流归海,有尽而未尽之致。 此词之所以脍灸人口,是因为它在艺术上颇具特色,成就甚高。

早在宋代,就有记载说,以此词的缠绵悱恻、深沉婉约,“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这种格调的形成,有赖于意境的营造。

词人善于把传统的情景交融的手法运用到慢词中,把离情别绪的感受,通过具有画面性的境界表现出来,意与境会,构成一种诗意美的境界,绘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全词虽为直写,但叙事清楚,写景工致,以具体鲜明而又能触动离愁的自然风景画面来渲染主题,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

末尾二句画龙点睛,为全词生色,为脍灸人口的千古名句。

求柳永的10首诗 并鉴赏

(一)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2] 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3] 关河冷落, 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4] 苒苒物华休。

[5] 惟水长江水, 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 望故乡渺邈,[6] 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 何事苦淹留?[7] 想佳人妆楼颙望,[8]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9] 争知我,[10] 倚阑干处, 正恁凝愁。

[11] 【注释】: [1]唐教坊大曲有《甘州》,杂曲有《甘州子》。因属边地乐曲,故以甘州为名。

《八声甘州》是从大曲《甘州》截取一段而成的慢词。因全词前后共八韵,故名八声。

又名《潇潇雨》、《宴瑶沁池》等。《词谱》以柳永为正体。

九十七字,平韵。 [2]潇潇:形容雨声急骤。

[3]凄紧:一作“凄惨”。 [4]是处:到处,处处。

红衰翠减:红花绿叶,凋残零落。李商隐《赠荷花》:“翠减红衰愁煞人”。

翠:一作“绿”。 [5]苒苒:茂盛的样子。

一说,同“冉冉”,犹言“渐渐”。物华:美好的景物。

[6]渺邈:遥远。 [7]淹留:久留。

[8]顒望:凝望。一作“长望”。

[9]天际识归舟:语出谢朓《之宣城郡出林浦向板桥》“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10]争:怎。

⑾恁:如此,这般。 [11]凝愁:凝结不解的深愁。

这首望乡词通篇贯串一个“望”字, 作者的羁旅之愁, 飘泊之恨,尽从“望”中透出。 上片是登楼凝望中所见,无论风光、景物、气氛,都笼罩着悲凉的秋意,触动着抒情主人公的归思。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句,在深秋萧瑟廖廓的景象中表现游子的客中情怀,连鄙薄柳词的苏轼也以为“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宋赵令畤《侯鲭录》引。《能改齐漫录》作晁补之语)。

下片是望中所思,从自已的望乡想到意中人的望归:她不但“归楼颙望”,甚至还“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望穿秋水之际,对自已的迟迟不归已生怨恨。如此着笔,便把本来的独望变成了双方关山远隔的千里相望,见出两地同心,俱为情苦。

虽然这是想象之辞,却反映了作者对独守空闺的意中人的关切之情,似乎在遥遥相望中互通款曲,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从而暗示读者:其人未归而其心已归,这就更见出归思之切。 另外,此词多用双声叠韵词,以声为情,声情并茂。

双声如“清秋”、“冷落”、“渺邈”等,叠韵如“长江”、“无语”、“阑干”等。它们间见错出,相互配合,时而嘹亮,时而幽咽。

这自然有助于增强声调的亢坠抑扬,更好地表现心潮的起伏不平。 (二)采莲令 月华收、云淡霜天曙。

西征客、此时情苦。 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

千娇面、盈盈伫立, 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 一叶兰舟,便恁急桨凌波去。

贪行色、岂知离绪。 万般方寸,但饮恨、脉脉同谁语。

更回首、重城不见, 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 【评解】 斜月西沉,霜天破晓,执手相送,情何以堪!这首送别词,既表现了送行者的无限 依恋,也抒写了行人的感怀。

把送别和别后相思的情景,层层铺开。深刻细致地写出了 人物的感受。

最后以景结情,倍觉有情。全词铺叙展衍,层次分明而又曲折婉转。

不仅情景“妙合”,而且写景、抒情、叙事自然融合,完美一致。体现了柳词的特 色 (三)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 评解】 柳永仕途失意,四处飘泊。这首词就是他离汴京、前往浙江时“留别所欢”的作品。

词以悲秋景色为衬托,抒写与所欢难以割舍的离情。上片写送别的情景,深刻而细致地 表现话别的场面。

下片写设想中的别后情景,表现了双方深挚的感情。全词如行云流水, 写尽了人间离愁别恨。

词人以白描手法写景、状物、叙事、抒情。感情真挚,词风哀婉。

(四)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 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 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是一首怀人词。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

“伫倚危楼风细细”,“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

但始料未及,“伫倚”的结果却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

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试图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 接着,“草色烟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断天涯时所见之景。

而“无言谁会”句既是徒自凭栏、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诉的慨叹。“无言”二字,若有万千思绪。

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拟把疏狂图一醉”。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

从“拟把”到“无味”,笔势开阖动荡,颇具波澜。结穴“衣带渐宽”二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

“终不悔”。

赏析一下下面的这首柳永的诗?

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

词中,作者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

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地点和节序。

《礼记•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蝉鸣。”可见时间大约在农历七月。

然而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秋季,暮色,骤雨寒蝉,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

“对长亭晚”一句,中间插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这种凄凉况味。这三句景色的铺写,也为后两句的“无绪”和“催发”,设下伏笔。

“都门帐饮”,语本江淹《别赋》:“帐饮东都,送客金谷。”他的恋人在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兴致。

接下去说:“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完全是写实,然却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类锐!这里的“兰舟催发”,却以直笔写离别之紧迫,虽没有他们含蕴缠绵,但却直而能纡,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于是后面便迸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二句。

寥寥十一字,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 ,如在目前。真是力敌千钧!词人凝噎在喉的就“念去去”二句的内心独白。

这里的去声“念”字用得特别好,读去声,作为领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转,下启“千里”以下而一气流贯。“念”字后“去去”二字连用,则愈益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道里修远。

“千里”以下,声调和谐,景色如绘。既曰“烟波”,又曰“暮霭”,更曰“沉沉”,着色一层浓似一层 ;既曰“千里”,又曰“阔”,一程远似一程。

道尽了恋人分手时难舍的别情。 上片正面话别,下片则宕开一笔,先作泛论,从个别说到一般。

“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伤离惜别,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则极言时当冷落凄凉的秋季,离情更甚于常时。

“清秋节”一辞,映射起首三句,前后照应,针线极为绵密;而冠以“更那堪”三个虚字,则加强了感情色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为明显、深刻。“今宵”三句蝉联上句而来,是全篇之警策。

成为柳永光耀词史的名句。这三句本是想象今宵旅途中的况味,遥想不久之后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却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

整个画面充满了凄清的气氛,客情之冷落,风景之清幽,离愁之绵邈,完全凝聚在这画面之中。这句景语似工笔小帧,无比清丽。

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说:“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

点染之间 ,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也就是说,这四句密不可分 ,相互烘托,相互陪衬,中间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坏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统一性,而后面这两个警句,也将失去光彩。

“此去经年”四句,改用情语。他们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总感到欢娱;可是别后非止一日,年复一年,纵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赏的兴致,只能徒增烦恼。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遥应上片“ 念去去”;“经年”二字,近应“今宵”,在时间与思绪上均是环环相扣,步步推进。“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以问句归纳全词,犹如奔马收缰,有住而不住之势;又如众流归海,有尽而未尽之致。

此词之所以脍灸人口,是因为它在艺术上颇具特色,成就甚高。早在宋代,就有记载说,以此词的缠绵悱恻、深沉婉约,“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种格调的形成,有赖于意境的营造。词人善于把传统的情景交融的手法运用到慢词中,把离情别绪的感受,通过具有画面性的境界表现出来,意与境会,构成一种诗意美的境界,绘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

全词虽为直写,但叙事清楚,写景工致,以具体鲜明而又能触动离愁的自然风景画面来渲染主题,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末尾二句画龙点睛,为全词生色,为脍灸人口的千古名句。

柳永的作品中有哪些千古名句

《雨霖铃·秋别》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雨霖铃·秋别》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雨霖铃·秋别》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雨霖铃·秋别》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八声甘州》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夜半乐》败荷零落,衰杨掩映

《八声甘州》是处红衰翠减,冉冉物华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八声甘州》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对月临风,空恁无眠耿耿,暗想旧日牵情处。

相思不得长相聚。好天良夜,无端惹起,千愁万绪。

《鹤冲天·黄金榜上》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鹤冲天·黄金榜上》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

柳永雨霖铃佳句赏析

第一句:把离别时极其悲伤的感情色彩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从古至今,多情的人在离别的时候都容易伤感。这半句他想要说的是:离别伤感,自古皆然,我本是多情之人,伤感就不足为怪了。后半句是说,伤感也就罢了,但离别的时候偏偏又碰上了这么个阴冷凄凉的秋天,心中的伤感实在是无法承受得了。后半句中用“更那堪”三个字,把离别时极其悲伤的感情色彩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第二句: 把分别后自己一人独处时凄凉的景况充分地表达了出来

这句是接上句来说的,是想象离别后的景况:现在我们离别,今天晚上当我醉酒醒来的时候,一个人看到的是舟停柳岸,晓风习习,柳丝飘拂,天边一轮残月高挂树梢。这种情景,把自己一人独处时极其孤寂凄苦冷落的景况充分地表达了出来。

这两句话相互烘托,相互陪衬,把一对恋人在生离时内心那种缠绵、凄楚、哀怨、无奈的心情极其生动的描述了出来。

少年游 柳永 诗词鉴赏

[赏析] 从内容看,送客霸陵,折柳送别是自汉以来的风俗。

首句写暮色苍茫,杨柳如烟,明暗处,霸桥横卧。“风物尽朝前”,囊括了人世间离鸾别鹤之苦,也涵概了苍海桑田变迁。

上片后3句,写因为屡经攀折,原本纤细柔软的柳条竟至憔悴衰败,可见人间别离频、别恨深。 换头2句, 霸桥前又时当秋日黄昏,日晚秋老夕阳照,萧瑟的秋光更惨淡,酸楚的心灵又黯然。

离思别绪绵延不尽到草地水边。 下片末两句,正在离思萦怀之时,《阳关》的离别曲又勾起那深情饯别席上的离愁,和如今霸桥前的别恨,怎不令人肝肠寸断?末句写出自己带着深深的别离愁情倚着船浆孤身飘零而去的愁苦况。

从表现手法看,“衰杨古柳”句,诗人借伤柳以伤别,一反古人“乐景写哀情”做法,以哀景映衬手法,更加突出了人间离恨之深。“离思满蘅皋”是诗人用夸张的方法,形容离愁之多,无所不在,更能牵动读者的心弦。

“独自凭兰桡”句,收景出人,以人物行动见意,把读者引入词情最苦处,收束有力,余味不尽。羁旅与感昔双惆怅、互渲染,悲秋离愁浑然划一,风景人事有机交融,含情绵邈,此词十分了得。

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

“今宵”两句设想今夜酒醒之后,只见晓风残月的杨柳岸,不见心上人的凄凉寂寞。虽是虚拟,但写得情景交融,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虚景实写,明写景,暗写情,名句绝妙。

晓风残月,设想酒醒后岸边之景。这里,“晓风残月”更是依依惜别之情。作者组合了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入词,酿造意境,增添了抒情色彩,渲染了浓烈的气氛,更能展现出微妙的心理活动,挑动读者的心弦。试想,今夜酒醒之时,不见心上之人,只对着岸上的杨柳,晓风轻拂,残月如钩,这情景该是多么令人伤情?无怪有人以此句来代表柳词,就在于它集中了足以触动离愁的意象来淋漓尽致地表现这种无法排遣的愁怀。

热门大全

学诗词

学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