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10篇古诗中的离情别绪,欢迎大家分享。
有关古诗中的离情别绪
自古以来,离愁便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关于离愁的诗更是数不胜数,离乡之情,别友之情溢满了文化史。
身处异地,唐代大诗人李白在(静夜思)中写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色凄凉,作者独自一人身处异乡,望着那轮皎洁的明月,思乡之情不禁油然而生,想起自己在故乡的.一切,不禁感到无尽的酸楚,只能对月空吟,留下这千古传颂的名句。
背景离乡,李月也曾吟诵到“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把自己对家乡的依恋转化为家乡水对自己的万里送别,构思何其巧妙,感情何甚强烈,铺案写下这传颂千古的名句。
与多年好友相别,王勃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吟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与好友相交多年,而今日一别,却不知何时才能够再会,自然心生不舍,但诗人却以乐观的态度,抛开惜别之情,丝毫不会哭哭啼啼作儿女态,挥豪写下这千古流传的送别佳句。
而面对离别,王维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真情吐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山阳关无故人。”以叙述的口吻,传情的动作表达真挚的惜别之情,青青河畔,折柳相送,轻吟写下这流传千古的佳句。
喜欢读古诗,体味古诗中的离情别绪,我仿佛经历了一次旅游,沉醉共中,甚至让我不想醒来。
简评:习作结构层次清晰,语言流畅、优美,文学功底较深,同是送别诗,习作者却能品出同中之异,为我们绘画出了一种种不同的送别场面。
古诗中的离情别绪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3、《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5、《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徘岢荆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7、《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8、《雨霖铃》
北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9、《送魏二》
唐・王昌龄
醉别江楼桔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
忆君遥在潇湘上,愁听清猿梦里长。
1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2、《送灵澈上人》
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13、《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4、《踏莎行》
宋・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古诗中的离情别绪
古诗中的离情别绪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对于离别总是歌吟不绝。在这浓浓的感伤之外,往往还有其他寄寓: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抒发友情,或用于寄托诗人自己的理想抱负。另外,唐朝的一些送别诗往往洋溢着积极向上的青春气息,充满希望和梦想,反映盛唐的精神风貌。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
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
在三月份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春天去扬州。
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
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点评: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情味,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扬州,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的后两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表现出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唯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但又不是单纯写景。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诗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浩浩东去的一江春水。
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用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用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
杨花都凋谢了,只有杜鹃在声声哀啼,
我得知你被贬到龙标,跋涉五溪。
我把愁心托付给明月,
与风一同伴随你奔赴夜郎之西。
点评:
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它一开头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杨花即柳絮。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相传这种鸟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鸣声异常凄切动人。龙标在这里指王昌龄,以官名作为称呼是唐以来文人中的一种风气。五溪为湘黔交界处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唐代,这一带还被看作荒僻边远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龄要去的贬所。读了这两句诗,我们不难想象出:寄游在外的诗人,时当南国的暮春三月,眼前是纷纷飘坠的柳絮,耳边是一声声杜鹃的悲啼。此情此景,已够撩人愁思的了,何况又传来了好友远谪的不幸消息?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实际却包含着比较丰富的内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写了时令,也写了气氛,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张本。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二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情怀。“君”字一作“风”。这里所谓“夜郎”并不是指汉代的夜郎国,而是指隋代的夜郎县,其地当在今湖南辰溪一带(见《舆地纪胜》卷七十一);而龙标恰恰在辰溪以西,所以才有“直到夜郎西”的说法。句中“愁心”二字也是蕴藏着丰富内容的,值得细细玩味。诗人为什么满怀愁思呢?不妨说,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王昌龄贬官前为江宁丞,去龙标是由江宁溯江而上的(见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自然无法与老友当面话别,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了。
借明月以抒发羁旅思乡愁怀旧念远的感情,这种联想和表现手法在李白以前的诗作中便不止一次地出现过。鲍照诗:“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汤惠休《怨诗行》:“明月照高楼,含君千里光。”南朝乐府《子夜四时歌》中也有“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之句。但拿它们和李白这两句诗相比,李诗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前代诗人还只是在看到明月之后联想到异地的亲友或进而想托明月寄去自己的一片深情,而李白在这里不仅要托月寄情,而且要让明月作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边远荒凉的所在。
3、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池子。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芯;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思念。
点评:
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首句流露出道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的某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想着此时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忆他们从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着自己的孤独。
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4、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
昨天晚上,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大地,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
清晨当我送别友人的时候,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
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
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般晶莹纯洁。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句从昨夜秋雨写起,为送别设置了凄清的气氛。二句中的“平明”点明送客的时间;“楚山孤”,既写出了友人的去向,又暗寓了自己送客时的心情。三、四句,写的是自己,仍与送别之意相吻合。因为辛渐是诗人的同乡,辛渐返乡,亲友一定要问到诗人的情况,所以诗人送别辛渐时特别嘱托他:“家乡的亲友如果问到我现在的情况,你就说,我的为人就像那晶莹剔透的一块冰,装在洁白的玉壶之中。”表明自己不为遭贬而改变玉洁冰清的节操。委屈、怨恨之情含而不露。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5、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徘岢荆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
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
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
请你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向西走出了阳关,
就可能再也碰不到认识的人了。
赏析:
这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土飞扬,而现在,朝雨乍停,天气清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徘岢尽钡摹拧弊质鞘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而今天,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三四两句是一个整体。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象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对于送行者来说,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自己的一分情谊,而且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又何尝只属于行者呢?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这种场合,往往会出现无言相对的沉默,“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不自觉地打破这种沉默的方式,也是表达此刻丰富复杂感情的方式。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直接表现对朋友真挚的感情。诗人没有说出的比已经说出的要丰富得多。总之,三四两句所剪取的虽然只是一刹那的情景,却是蕴含极其丰富的一刹那。
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
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
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
像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点评: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阙”,是皇宫前面的望楼。“城阙”,指唐的帝都长安城。“三秦”,指长安附近关中一带地方。秦末项羽曾把这一带地方分为三国,所以后世称它三秦。“辅”,辅佐,这里可以理解为护卫。“辅三秦”,意思是“以三秦为辅”。关中一带的茫茫大野护卫着长安城,这一句说的是送别的地点。“风烟望五津”。“五津”指四川省从灌县以下到犍为一段的岷江五个渡口。远远望去,但见四川一带风尘烟霭苍茫无际。这一句说的是杜少府要去的处所。因为朋友要从长安远赴四川,这两个地方在诗人的感情上自然发生了联系。诗的开头不说离别,只描画出这两个地方的形势和风貌。举目千里,无限依依,送别的情意自在其中了。
诗人身在长安,连三秦之地也难以一眼望尽,至于远在千里之外的五津是根本看不见的。作诗,往往超越常人的视力所及,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可以置万山于几席,览千春于瞬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河源直看到东海。“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从三峡直看到长安。这首诗运用这种手法,一开头就展开一个壮阔的境界,同一般的送别诗只着眼于燕羽、杨枝,泪痕,酒盏是不相同的。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彼此离别的意味如何?同是为求官飘流在外的人,离乡背井,已有一重别绪,彼此在客居中话别,又多了一重别绪:其中真有无限凄恻。开头两句调子高昂,属对精严,这两句韵味深沉,对偶不求工整,比较疏散。这固然由于当时律诗还没有一套严格的规定,却也有其独到的妙处。开头如千尺悬瀑,从云端奔泻而下,接着便落入深潭,潺潺流来,飞韵清远,形成了一个大的起伏、一个强的跌宕,使人感到矫夭变化,不可端睨。
再接下去,第五六两句,境界又从狭小转为宏大,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远离分不开真正的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地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诗人高尚的志趣远远超出流俗的常情,诗人广阔的襟怀真的可以囊括世界;这两行名句发出的光亮简直要使一切送别诗黯然失色。诗的气势到此又掀起更大的波澜,象大鹏举起翅膀,挟着浑浑的旋风直冲霄汉,显出诗人的绝大笔力。
结尾两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行诗贯通起来是一句话,意思是: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流泪沾巾啊!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紧接前两句,于极高峻处忽然又落入舒缓,然后终止。拿乐曲做比方;乐曲的结尾,有的于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有的却要拖一个尾声。这首诗是采用第二种手法结尾的。欣赏古代诗歌,特别是象五律这样既严整又短小的诗歌,不光要吟味它的某些妙句,还要领悟它的章法,它的思路的顿挫、腾跃,变化和发展。文似看山不喜平,诗也如此。
全诗先收后放,先说同是宦游之人,同有惜别之意,然后陡然一转,说哪里没有朋友呢,男儿分别,何必哭哭啼啼作儿女态呢?气势豪迈,意境开阔,尤其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更成为千古名句。这首诗应当说是送别诗的精品。
7、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译文:
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谁会不认识你?
赏析: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似乎也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黯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晖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前两句直写目前景物,纯用白描。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高适于此自是作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后两句于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前两句写漫无边际的层层阴云,已经笼罩住整个天空,连太阳也显得暗淡昏黄,失去了光芒,只有一队队雁阵,在北风劲吹、大雪纷飞的秋冬之际匆匆南迁。如此荒凉的时候各奔一方,自然容易伤感,但此诗的情调却明朗健康。后两句劝董大不必担心今后再遇不到知己,天下之人谁不会示赏识像你这样优秀的.人物呢?这两句,既表达了彼此之间深厚情谊,也是对友人的品格和才能的高度赞美,是对他的未来前程的衷心祝愿。送别诗能够写得如此豪迈向上,实在难得。
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适的《别董大》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8、雨霖铃
【北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译文: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jiàn,本义:设酒食送行) 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对方泪光闪闪的眼睛,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赏析:
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词中,作者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8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全词分上下两阕。
上阕主要写饯行时难舍难分的惜别场面,抒发离情别绪。
起首“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写环境,点出别时的季节是萧瑟凄冷的秋天,地点是汴京城外的长亭,具体时间是雨后阴冷的黄昏。通过这些景物描写,融情入景,点染气氛,准确地将恋人分别时凄凉的心情反映了出来,为全词定下凄凉伤感的调子。真正做到了字字写景而字字含情。
“都门帐饮”是写离别的情形。在京城门外设帐宴饮,暗寓仕途失意,且又跟恋人分手。“无绪”,指理不出头绪,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意思。写出了不忍别离而又不能不别的思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正在难分难舍之际,船家又阵阵“催发”。透露了现实的无情和词人内心的痛苦。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不得不别的情景。一对情人,紧紧握着手,泪眼相对,谁也说不出一句话来。这两句把彼此悲痛、眷恋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写得淋漓尽致,一对情人伤心失魄之状,跃然纸上。这是白描手法,所谓“语不求奇,而意致绵密”。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写别后思念的预想。词中主人公的黯淡心情给天容水色涂上了阴影。一个“念”字,告诉读者下面写景物是想象的。“去去”是越去越远的意思。这二字用得极好,不愿去而又不得不去,包含了离人无限凄楚。只要兰舟启碇开行,就会越去越远,而且一路上暮霭深沉、烟波千里,最后漂泊到广阔无边的南方。离愁之深,别恨之苦,溢于言表。从词的结构看,这两句由上阕实写转向下阕虚写,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下阕着重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景。
开头作者先宕开一笔,把自己的感情赋予普遍的意义:“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自古以来多情者都会因离别伤心。“自古”两字,从个别特殊的现象出发,提升为普遍、广泛的现象,扩大了词的意义。但接着“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则强调自己比常人、古人承受的痛苦更多、更甚。江淹在《别赋》中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作者把古人这种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词中,而且层层加码,创造出新意。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写酒醒后的心境,也是他飘泊江湖的感受。这两句妙就妙在用景写情,真正做到“景语即情语”。“柳”、“留”谐音,写难留的离情;晓风凄冷,写别后的寒心;残月破碎,写今后难圆之意。这几句景语,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充分、真切,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意境。难怪它为人称道,成为名句。
再从今后长远设想:“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四句更深一层推想离别以后惨不成欢的境况。今后漫长的孤独日子怎么挨得过呢?纵有良辰好景,也等于虚设,因为再没有心爱的人与自己共赏;再退一步,即便对着美景,能产生一些感受,但又能向谁去诉说呢?总之,一切都提不起兴致了,这几句把词人的思念之情、伤感之意刻划到了细致入微、至尽至极的地步,也传达出彼此关切的心情。结句用问句形式,感情显得更强烈。
《雨霖铃》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刻,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划心理。不论勾勒环境,描写情态,想象未来,词人都注意了前后照应,虚实相生,做到层层深入,尽情描绘,情景交融,读起来如行云流水,起伏跌宕中不见痕迹。这首词的情调因写真情实感而显得太伤感、太低沉,但却将词人抑郁的心情和失去爱情的痛苦刻划的极为生动。古往今来有离别之苦的人们在读到这首《雨霖铃》时,都会产生强烈的共鸣。
9、送魏二
【唐】王昌龄
醉别江楼桔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
忆君遥在潇湘上,愁听清猿梦里长。
译文:
在橘柚清香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
江风引来江雨感到了夜凉后送友人上船。
好像看到了友人远远的在潇湘的月照下难以成眠,
愁绪里听到两岸猿啼一声一声而感到夜长难眠。
赏析:
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第一、二两句写在一个空中飘散着橘柚清香的清秋的日子里,诗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这两句是写眼前实景。后两句诗人以“忆”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友人难以成眠,即使友人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摆脱愁绪。这两句是虚拟,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这样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像,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通过造境,“道伊旅况愁寂而已,惜别之情自寓”(敖英评,《唐诗绝句类选》),“代为之思,其情更远”(陆时雍《诗镜总论》)。在艺术构思上是颇有特色的。
1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白草被刮得折断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飞撒大雪。
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
雪花飘散进入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不感觉到温暖,织锦做成的被子也觉得单薄。
连将军和都护都拉不开弓,都觉得铁衣太寒冷,难以穿上。
在大沙漠上纵横交错着百丈厚的坚冰,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凝聚着。
在军中主帅所居的营帐里摆设酒宴,给回去的客人饯行,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热烈欢快的乐曲。
傍晚在辕门外,纷纷大雪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
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
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走过的蹄印。
赏析:
天宝十三载(754),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武某或即其前任。为送他归京,写下此诗。诗描绘了西北边陲的奇雪奇寒,抒发了送别朋友时真挚友情。“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白雪的语句已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是吟雪的代表诗句。“岑参兄弟皆好奇”(杜甫《陂行》),读此诗处处不要忽略一个“奇”字。
此诗开篇就奇突。未及白雪而先传风声,所谓“笔所未到气已吞”――全是飞雪之精神。大雪必随刮风而来,“北风卷地”四字,妙在由风而见雪。“白草”,据《汉书。西域传》颜师古注,乃西北一种草名,王先谦补注谓其性至坚韧。然经霜草脆,故能断折(如为春草则随风俯仰不可“折”)。“白草折”又显出风来势猛。八月秋高,而北地已满天飞雪。“胡天八月即飞雪”,一个“即”字,惟妙惟肖地写出由南方来的人少见多怪的惊奇口吻。
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同时“梨花”的梨还代表着“离”。“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南方人见过梨花盛开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花团锦簇,压枝欲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东方虬《春雪》),也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无论豪情与奇趣都得让此诗三分。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几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着想、造境俱称奇绝。要品评这咏雪之千古名句,恰有一个成语――“妙手回春”。
以写野外雪景作了漂亮的开端后,诗笔从帐外写到帐内。那片片飞“花”飘飘而来,穿帘入户,沾在幕帏上慢慢消融……“散入珠帘湿罗幕”一语承上启下,转换自然从容,体物入微。“白雪”的影响侵入室内,倘是南方,穿“狐裘”必发炸热,而此地“狐裘不暖”,连裹着软和的“锦衾”也只觉单薄。“一身能擘五雕弧”的边将,居然拉不开角弓;平素是“将军金甲夜不脱”,而此时是“都护铁衣冷难着”。二句兼都护(镇边都护府的长官)将军言之,互文见义。这四句,有人认为表现着边地将士苦寒生活,仅着眼这几句,谁说不是?但从“白雪歌”歌咏的主题而言,这主要是通过人和人的感受,通过种种在南来人视为反常的情事写天气的奇寒,写白雪的威力。这真是一支白雪的赞歌呢。通过人的感受写严寒,手法又具体真切,不流于抽象概念。诗人对奇寒津津乐道,使人不觉其苦,反觉冷得新鲜,寒得有趣。这又是诗人“好奇”个性的表现。
场景再次移到帐外,而且延伸向广远的沙漠和辽阔的天空:浩瀚的沙海,冰雪遍地;雪压冬云,浓重稠密,雪虽暂停,但看来天气不会在短期内好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二句以夸张笔墨,气势磅礴地勾出瑰奇壮丽的沙塞雪景,又为“武判官归京”安排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烘托出诗人的离愁别绪。如此酷寒恶劣的天气,长途跋涉将是艰辛的呢。“愁”字隐约对离别分手作了暗示。 其中,“愁云”二字亦景亦情,为该篇只“诗眼”。这两句在全篇中起过渡作用.
于是写到中军帐(主帅营帐)置酒饮别的情景。如果说以上主要是咏雪而渐有寄情,以下则正写送别而以白雪为背景。“胡琴琵琶与羌笛”句,并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颇似笨拙,但仍能间接传达一种急管繁弦的场面,以及“总是关山旧别情”的意味。这些边地之器乐,对于送者能触动乡愁,于送别之外别有一番滋味。写饯宴给读者印象深刻而落墨不多,这也表明作者根据题意在用笔上分了主次详略。
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这时看见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而那红旗为背景上的鲜红一点,那冷色基调的画面上的一星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洁白,更寒冷;那雪花乱飞的空中不动的物象,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这是诗中又一处精彩的奇笔。
送客送到路口,这是轮台东门。尽管依依不舍,毕竟是分手的时候了。大雪封山,路可怎么走啊!路转峰回,行人消失在雪地里,诗人还在深情地目送。这最后的几句是极其动人的,成为此诗出色的结尾,与开篇悉称。看着“雪上空留”的马蹄迹,他想些什么?是对行者难舍而生留恋,是为其“长路关山何时尽”而发愁,还是为自己归期未卜而惆怅?结束处有悠悠不尽之情,意境与汉代古诗“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名句差近,但用在诗的结处,效果更见佳妙。
充满奇情妙思,是此诗主要的特色(这很能反映诗人创作个性)。作者用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捕捉边塞奇观,笔力矫健,有大笔挥洒(如“瀚海”二句),有细节勾勒(如“风掣红旗冻不翻”),有真实生动的摹写,也有浪漫奇妙的想象(如“忽如”二句),再现了边地瑰丽的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边地生活气息。全诗融合着强烈的主观感受,在歌咏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表现了雪中送人的真挚情谊。诗情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诗的语言明朗优美,又利用换韵与场景画面交替的配合,形成跌宕生姿的节奏旋律。诗中或二句一转韵,或四句一转韵,转韵时场景必更新:开篇入声起音陡促,与风狂雪猛画面配合;继而音韵轻柔舒缓,随即出现“春暖花开”的美景;以下又转沉滞紧涩,出现军中苦寒情事;……末四句渐入徐缓,画面上出现渐行渐远的马蹄印迹,使人低回不已。全诗音情配合极佳,当得“有声画”的称誉。
这首诗抒写塞外送别、客中送客之情,但并不令人感到伤感,充满奇思异想,浪漫的理想和壮逸的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壮美的画面,使人宛如回到了南方,见到了梨花盛开的繁荣壮丽之景。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帐外那以白雪为背景的鲜红一点,更与雪景相映成趣。那是冷色调的画面上的一点暖色,一股温情,也使画面更加灵动。全诗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1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
京城长安有三秦护卫着,在风尘烟雾中远望,岷江五个渡口迷迷蒙蒙。
要说离别的心情,此时我和你[完全一样,因为我们都是出外做官,远游他乡的人。
好在四海之内,都有你的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仍像是近邻。
不要在分手的路口,让儿女情长的泪水沾湿自己的佩巾。
赏析:
“蜀州”一作“蜀川”。
这是王勃的一首赠别名作,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诗中第五六两句更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全诗抑扬顿挫,壮阔谨严,是五律的典型作品.
12、送灵澈上人
【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译文:
深青色的竹林寺里远远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声,你(指友人:灵澈上人)背着斗笠披着斜阳,独自向青山归去,越走越远。
赏析:
诗题《送灵澈上人》,诗也正是从“送”字写意,绘景,抒情。诗未着一送字,而送别情状自出。
前二句想望苍苍山林中的灵澈归宿处,远远传来寺院报时的钟响,点明时已黄昏,仿佛催促灵澈归山。诗人出以想象之笔,创造了一个清远幽渺的境界。此二句重在写景,景中也寓之以情。
后二句即写灵澈辞别归去情景。灵澈戴着斗笠,披带夕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越来越远。“青山”即应首句“苍苍竹林寺”,点出寺在山林。“独归远”显出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结出别意。只写行者,未写送者,而诗人久久伫立,目送友人远去的形象仍显得非常生动。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深挚的情谊,也表现出灵澈归山的清寂的风度。送别往往黯然情伤,但这首送别诗却有一种闲淡的意境。
【推荐】古诗中的离情别绪作文
自古以来,离愁便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宏儿,关于离愁的诗更是数不胜数,离乡之情,别友之情溢满了文化史。
身处导地,唐代大诗人李白在《静夜思》中写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色凄凉,作者独自一人身处异乡,望着那轮皎洁的明月,思乡之情不禁油然而生,想起自己在故乡的一切,不禁感到无尽的酸楚,只能对月空吟,留下这千古传颂的名句。
背井离乡,李月也曾吟诵:“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把自己对家乡的依恋转化为家乡水对自己的万里送别,构思何其巧妙,感情何其强烈,从而留下这传倾千古的.名句。
与多年好友相别,王勃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吟道:“海内存知已,天涯苦比邻”。与好友相交多年,而今日一别,却不知何日才能再会,自然心生不舍,但诗人却以乐观的态度,抛开惜别之情,挥毫写下这千古流传的送别佳句。
面对离别,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真情吐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以叙关述的口吻,传情的动作表达真挚的惜别之情,在青春河畔,折柳相送,轻吟出这流传千古的佳句。
喜欢读古诗,体味古诗中的离情别绪,我仿佛经历了一次旅游,沉醉其中,甚至让我不想醒来。
【【推荐】古诗中的离情别绪作文】
【推荐】古诗中的离情别绪作文
自古以来,离愁便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宏儿,关于离愁的诗更是数不胜数,离乡之情,别友之情溢满了文化史。
身处导地,唐代大诗人李白在《静夜思》中写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色凄凉,作者独自一人身处异乡,望着那轮皎洁的明月,思乡之情不禁油然而生,想起自己在故乡的一切,不禁感到无尽的酸楚,只能对月空吟,留下这千古传颂的名句。
背井离乡,李月也曾吟诵:“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把自己对家乡的依恋转化为家乡水对自己的万里送别,构思何其巧妙,感情何其强烈,从而留下这传倾千古的.名句。
与多年好友相别,王勃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吟道:“海内存知已,天涯苦比邻”。与好友相交多年,而今日一别,却不知何日才能再会,自然心生不舍,但诗人却以乐观的态度,抛开惜别之情,挥毫写下这千古流传的送别佳句。
面对离别,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真情吐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以叙关述的口吻,传情的动作表达真挚的惜别之情,在青春河畔,折柳相送,轻吟出这流传千古的佳句。
喜欢读古诗,体味古诗中的离情别绪,我仿佛经历了一次旅游,沉醉其中,甚至让我不想醒来。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
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
在三月份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春天去扬州。
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
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点评: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情味,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扬州,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的后两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表现出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唯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但又不是单纯写景。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诗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浩浩东去的一江春水。
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用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用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
昨天晚上,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大地,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
清晨当我送别友人的时候,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
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
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般晶莹纯洁。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句从昨夜秋雨写起,为送别设置了凄清的气氛。二句中的“平明”点明送客的时间;“楚山孤”,既写出了友人的去向,又暗寓了自己送客时的心情。三、四句,写的是自己,仍与送别之意相
吻合。因为辛渐是诗人的同乡,辛渐返乡,亲友一定要问到诗人的情况,所以诗人送别辛渐时特别嘱托他:“家乡的亲友如果问到我现在的情况,你就说,我的为人就像那晶莹剔透的一块冰,装在洁白的玉壶之中。”表明自己不为遭贬而改变玉洁冰清的节操。委屈、怨恨之情含而不露。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
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
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
请你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向西走出了阳关,
就可能再也碰不到认识的人了。
赏析:
这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土飞扬,而现在,朝雨乍停,天气清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而今天,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三四两句是一个整体。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象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对于送行者来说,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自己的一分情谊,而且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又何尝只属于行者呢?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这种场合,往往会出现无言相对的沉默,“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不自觉地打破这种沉默的方式,也是表达此刻丰富复杂感情的方式。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直接表现对朋友真挚的感情。诗人没有说出的比已经说出的要丰富得多。总之,三四两句所剪取的虽然只是一刹那的情景,却是蕴含极其丰富的一刹那。
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
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
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
像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点评: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阙”,是皇宫前面的望楼。“城阙”,指唐的帝都长安城。“三秦”,指长安附近关中一带地方。秦末项羽曾把这一带地方分为三国,所以后世称它三秦。“辅”,辅佐,这里可以理解为护卫。“辅三秦”,意思是“以三秦为辅”。关中一带的茫茫大野护卫着长安城,这一句说的是送别的地点。“风烟望五津”。“五津”指四川省从灌县以下到犍为一段的岷江五个渡口。远远望去,但见四川一带风尘烟霭苍茫无际。这一句说的是杜少府要去的处所。因为朋友要从长安远赴四川,这两个地方在诗人的感情上自然发生了联系。诗的开头不说离别,只描画出这两个地方的形势和风貌。举目千里,无限依依,送别的情意自在其中了。
诗人身在长安,连三秦之地也难以一眼望尽,至于远在千里之外的五津是根本看不见的。作诗,往往超越常人的视力所及,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可以置万山于几席,览千春于瞬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河源直看到东海。“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从三峡直看到长安。这首诗运用这种手法,一开头就展开一个壮阔的境界,同一般的送别诗只着眼于燕羽、杨枝,泪痕,酒盏是不相同的。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彼此离别的意味如何?同是为求官飘流在外的人,离乡背井,已有一重别绪,彼此在客居中话别,又多了一重别绪:其中真有无限凄恻。开头两句调子高昂,属对精严,这两句韵味深沉,对偶不求工整,比较疏散。这固然由于当时律诗还没有一套严格的规定,却也有其独到的妙处。开头如千尺悬瀑,从云端奔泻而下,接着便落入深潭,潺潺流来,飞韵清远,形成了一个大的起伏、一个强的跌宕,使人感到矫夭变化,不可端睨。
再接下去,第五六两句,境界又从狭小转为宏大,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远离分不开真正的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地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诗人高尚的志趣远远超出流俗的常情,诗人广阔的襟怀真的可以囊括世界;这两行名句发出的光亮简直要使一切送别诗黯然失色。诗的气势到此又掀起更大的波澜,象大鹏举起翅膀,挟着浑浑的旋风直冲霄汉,显出诗人的绝大笔力。
结尾两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行诗贯通起来是一句话,意思是: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流泪沾巾啊!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紧接前两句,于极高峻处忽然又落入舒缓,然后终止。拿乐曲做比方;乐曲的结尾,有的于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有的却要拖一个尾声。这首诗是采用第二种手法结尾的。欣赏古代诗歌,特别是象五律这样既严整又短小的诗歌,不光要吟味它的某些妙句,还要领悟它的章法,它的思路的顿挫、腾跃,变化和发展。文似看山不喜平,诗也如此。
全诗先收后放,先说同是宦游之人,同有惜别之意,然后陡然一转,说哪里没有朋友呢,男儿分别,何必哭哭啼啼作儿女态呢?气势豪迈,意境开阔,尤其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更成为千古名句。这首诗应当说是送别诗的精品。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译文:
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谁会不认识你?
赏析: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似乎也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黯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晖
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前两句直写目前景物,纯用白描。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高适于此自是作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后两句于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前两句写漫无边际的层层阴云,已经笼罩住整个天空,连太阳也显得暗淡昏黄,失去了光芒,只有一队队雁阵,在北风劲吹、大雪纷飞的秋冬之际匆匆南迁。如此荒凉的时候各奔一方,自然容易伤感,但此诗的情调却明朗健康。后两句劝董大不必担心今后再遇不到知己,天下之人谁不会示赏识像你这样优秀的人物呢?这两句,既表达了彼此之间深厚情谊,也是对友人的品格和才能的高度赞美,是对他的未来前程的衷心祝愿。送别诗能够写得如此豪迈向上,实在难得。
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适的《别董大》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北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译文: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jiàn,本义:设酒食送行) 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对方泪光闪闪的眼睛,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赏析:
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词中,作者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8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全词分上下两阕。
上阕主要写饯行时难舍难分的惜别场面,抒发离情别绪。
起首“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写环境,点出别时的季节是萧瑟凄冷的秋天,地点是汴京城外的长亭,具体时间是雨后阴冷的黄昏。通过这些景物描写,融情入景,点染气氛,准确地将恋人分别时凄凉的心情反映了出来,为全词定下凄凉伤感的调子。真正做到了字字写景而字字含情。
“都门帐饮”是写离别的情形。在京城门外设帐宴饮,暗寓仕途失意,且又跟恋人分手。“无绪”,指理不出头绪,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意思。写出了不忍别离而又不能不别的思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正在难分难舍之际,船家又阵阵“催发”。透露了现实的无情和词人内心的痛苦。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不得不别的情景。一对情人,紧紧握着手,泪眼相对,谁也说不出一句话来。这两句把彼此悲痛、眷恋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写得淋漓尽致,一对情人伤心失魄之状,跃然纸上。这是白描手法,所谓“语不求奇,而意致绵密”。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写别后思念的预想。词中主人公的黯淡心情给天容水色涂上了阴影。一个“念”字,告诉读者下面写景物是想象的。“去去”是越去越远的意思。这二字用得极好,不愿去而又不得不去,包含了离人无限凄楚。只要兰舟启碇开行,就会越去越远,而且一路上暮霭深沉、烟波千里,最后漂泊到广阔无边的南方。离愁之深,别恨之苦,溢于言表。从词的结构看,这两句由上阕实写转向下阕虚写,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下阕着重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景。
开头作者先宕开一笔,把自己的感情赋予普遍的意义:“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自古以来多情者都会因离别伤心。“自古”两字,从个别特殊的现象出发,提升为普遍、广泛的现象,扩大了词的意义。但接着“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则强调自己比常人、古人承受的痛苦更多、更甚。江淹在《别赋》中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作者把古人这种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词中,而且层层加码,创造出新意。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写酒醒后的心境,也是他飘泊江湖的感受。这两句妙就妙在用景写情,真正做到“景语即情语”。“柳”、“留”谐音,写难留的离情;晓风凄冷,写别后的寒心;残月破碎,写今后难圆之意。这几句景语,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充分、真切,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意境。难怪它为人称道,成为名句。
再从今后长远设想:“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四句更深一层推想离别以后惨不成欢的境况。今后漫长的孤独日子怎么挨得过呢?纵有良辰好景,也等于虚设,因为再没有心爱的人与自己共赏;再退一步,即便对着美景,能产生一些感受,但又能向谁去诉说呢?总之,一切都提不起兴致了,这几句把词人的思念之情、伤感之意刻划到了细致入微、至尽至极的地步,也传达出彼此关切的心情。结句用问句形式,感情显得更强烈。
《雨霖铃》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刻,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划心理。不论勾勒环境,描写情态,想象未来,词人都注意了前后照应,虚实相生,做到层层深入,尽情描绘,情景交融,读起来如行云流水,起伏跌宕中不见痕迹。这首词的情调因写真情实感而显得太伤感、太低沉,但却将词人抑郁的心情和失去爱情的痛苦刻划的极为生动。古往今来有离别之苦的人们在读到这首《雨霖铃》时,都会产生强烈的共鸣。